少儿英语教学体系范文

时间:2024-04-18 16:5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英语教学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儿英语教学体系

篇1

关键词:少儿英语;全程实践;师资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教育观念全球化的趋势也日渐凸显。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英语教学出现低龄化趋势,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少儿英语培训师资相对紧缺。高职的少儿英语教学课程肩负着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少儿英语教学技能的重任。如何让学生成长为语言培训市场所需要的师资人才?全程实践理念给了少儿英语教学课程很好的启发。

传统的少儿英语教学课程偏重理论方法的学习,待理论学习结束后才开始教育实习。学生往往出现课堂里慵懒睡觉,实践教学时无所适从的现象。与培训市场的实际和需求脱节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设置标准,致使学生无法胜任教学工作。而全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让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与培训市场的师资要求实现“无缝”衔接。

一、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体现培训市场需求

少儿英语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对教师的需求,结合少儿英语培训师的工作过程,将有教学价值的工作过程提炼出来,将其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情境,构建成该课程的教学项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筛选和整合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做合一,使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从而达到就业岗位所需的要求。

二、实践模拟教学贯穿始终

打破传统,少儿英语教学课程的课时分配实行教学理论课、教学研讨课、教学实践课“1∶1∶1”的配置,并以教学实践课为核心,不断反思理论知识的学习,总结教学研讨的效果。

学期初,教师就将学生分成若干教学小组,并要求各教学小组设计一份体现季节特色与儿童生活特色的“秋冬教学课程包”,为后续的试教课确定好教学内容。而这种课程包的设计是时下英语培训机构流行的学习模式。其教学内容往往契合季节,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

此外,教学实践课与社区联合,学生的教学小组每周为社区儿童提供一次免费的英语课(后称“试教课”)。在试教课之前,负责该教学任务的教学小组都要上交教学设计,通过说课,才能站到讲台上。尤为重要的是在试教课后,教学小组要进行总结反思,并在教学研讨课上进行经验交流;对于涉及教学法的问题,将在教学理论课中进行学习。周末,教师也会带领学生走进各大语言培训中心,了解培训模式,观摩优质课,并进行教学实践。

由此可见,少儿英语教学课主要由教学实践课为引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逐步提高。

三、“成长日志”型的课程评价标准

由于施教对象的年龄特点,少儿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最难的。作为非师范专业的高职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教学规律,掌握英语教学法,培养教学技能,难度可想而知。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自己的欠缺,有的放矢,在少儿英语教学课程评价中,我们采用“成长日志”型评价体系。学生的每次试讲试教的经历都经录像记录下来,并由任课教师和行业专家给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能让学生观察到自己的教态,发现教学设计的问题,同时点评意见也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成长日志”型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个性化的指导。

四、微课教学辅助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形式展示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能使学习者达到最佳的自主学习效果。

作为对教学理论学习课的补充,微课的灵活性发挥了其重要作用。学生对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教师点评中的疑问,都可以通过微课资源得以解决。

在全国许多城市放开二胎政策后,儿童人口还将持续增长,少儿英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将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方向、新课题。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帮助高职学生尽快适应培训市场对教师的要求。除了以上的创新尝试之外,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少儿英语教学技能还应从语音训练、表演及绘画能力的培养入手,力求通过系统的职业培训,为将来走上少儿英语教学培训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玲.一项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师资状况调查带来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2008.

篇2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少儿英语;兴趣

现在的少儿英语教学缺乏语言环境,小学生在学英语时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说”。而且中国的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的传统方式,不会主动去思考。甚至有的同学习惯汉译英、英译汉,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汉语,不能很好地表达与应用,完全是一个机械记忆的过程,对感官多次反复强化刺激,并没有把学语言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将语言、行为、情境融为了一体,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使学生仿佛置身其境,激发学生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言。少儿英语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在少儿课堂英语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方式的情境教学,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课堂,并发现其中的乐趣。比如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把课堂变成逼真的环境,制造出各种情境中的声音,描绘情境中的各种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2.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在情境中,学生能够慢慢感知语言,理解教学内容的真正含义,避免了单一枯燥的灌输方式。通过情境使学生反复感觉,加深教学内容在头脑里的印象,既给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又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真正涵义。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在游戏中,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也能使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会英语,并提高课堂内愉快、活跃的学习气氛。例如,在讲授动物词汇时可采用“拯救”游戏,找几名学生分别带上所学单词的动物头饰,教师扮演老虎要吃这些动物,学生就是要喊出需要拯救的动物的英文单词,把老虎吓跑,拯救才能成功。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比较抽象,通过游戏,使少儿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把游戏引入课堂,使学生的记忆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

2.利用语言创设情境

在少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词句,把所学内容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学生逐渐引入情境当中,尤其是小学生更喜欢听故事,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同时也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例如在讲授森林里的小动物时,教师可以慢慢地用英文引入故事“There is a big forest. In the forest, there are cats, dogs, monkeys, and rabbits. And they are dancing and singing……”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听英语,在讲故事的时候说英语,使学生进入某种角色,并能够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使英语课堂更加形象化、趣味化。使用此种方法虽然使课堂演示过程很方便,很简单,涵盖的信息量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课前准备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例如在讲解天气时,rain(雨)、snow(雪)wind(风)cloud(云),教师可以制作天气的效果图,并配上声音,使学生闭上眼睛就能够感受到天气的存在。

4.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实物具有直观性,因此,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更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直观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的真是物品的存在,此种方法适用于实物词汇,更适用于少儿英语课堂。例如在讲解水果类词汇时,教师可以把实物带入课堂,把教室当做水果店来演示,有时也可把实物作为课堂奖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并运用所学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思考的习惯,避免了学生在头脑中进行中英文转换的过程。

四、结束语

当然,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教育目标想配合。其次,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后,创设的教学情境应是多变的,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对象来改变教学情境。

总之,教师可以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设计、创设学生能够理解的情景,并灵活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法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合在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熟悉的环境,感受语言,享受语言沟通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黎运新.创设情境对话模式,构建开放

的评价体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李吉林. 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人

民教育.1991年05期.

[3]杨春瑜.情景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Z2期.

[4]邵成友.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的应用[J].中国商界.2010年06期.

篇3

摘 要:在全球化潮流影响之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在国内研究领域中,如何实施在英语教育中的文化语境教学对于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十分重要。今年来,由于对少儿英语教育的高度关注,国内也广泛兴起各种少儿英语教育机构。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则是为了培养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也就是说目标语的语言使用者能够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知识及语用能力。但在目前国内英语学习者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教育者以及学习者都具备一定的语言学能力而忽视了语用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研究问题就是对于中国少儿英语教育中的文化语用教学缺失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少儿;教育;研究

一.研究背景

大多数人也许都会认可单一的从语法角度去学习语言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对于语言能力进行评估的一套全面的理论体系,也就是本论文中涉及到的语用学。语用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在交流过程中的使用,尤其是语句同语境之间的联系。其中包括语言在真实环境中的运用,语言使用者如何使用以及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语言结构在话语人及听众之间的关系影响下会发生何种变化等问题。语用学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于1938年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的。莫里斯将符号学细分为语用学,语义学以及句法学,其中语用学被称为“言解读者和语言符号间的桥梁”。此后,语用学这一概念主要应用于哲学领域。直到1977年,在荷兰发表的语用学期刊正式将语用学划分为独立的语言学研究学科。对于语用失误,学界也有不同的定义。

詹尼.托马斯将语用失误定义为对于话语深层含义的失误理解。在她看来,语用失误会出现在任何话语人同听者之间对语言认知产生差异的情况之下。胡文仲(1999)曾使用文化失误这一定义来表示在目标语使用过程中,人们由于对文化背景的缺失而产生的理解偏差或错误。他指出这种文化失误使得大部分中国人在同英语母语国人交流的过程中感到困难。而何自然(2001)对于语用失误的理解则是“一种使得语言交流变得不顺畅的话语错误”。钱冠连(2001)对于语用失误提出了比较详细的定义,在他看来,语用失误是指“话语使用者使用了结构上正确的语言,但却在无意识中已经触犯了目标语社会背景下的人际交际原则,或是忽视了语言同时间,空间以及场合上的关联。”

二.中国少儿英语教育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1. 中国少儿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目标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促进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必备的因素之一。” (Seelye, 1985)而中国当下的英语教育中,语言更多的是被当做一系列的知识规则,语言规则来教学,学生们所掌握的的也更多是关于语言语法句法规则等形式上的知识,而并非内在的语用功能的学习。这种情况下的语用失误大多是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造成的。在课堂上,适当的展开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语用失误的出现。因此,少儿英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对于学生们进行中英文化认知差异的引导教学。

2.中国少儿英语教育中的语用失误现状

根据语用失误的定义,中国学生的语用失误大多体现在以中文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习惯进行目标语言环境中的交流。我们可以将这种语用失误理解为母语在语用中的负迁移作用。例如当别人真诚的提出感谢时,会说“Thank you”(谢谢),而大部分学生选择以“Never mind”(不客气)作为应答。在英语环境中,never mind 常用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道歉表示接纳并且为了减少对方的愧疚感时所作出的应答。因此,在正确的语用选择中,当需要谦虚的接受别人的感谢时,更多的是用“It’s not a big deal”来表示。

此外,语用失误尝尝出现在礼貌用语的使用中。老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would you lik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学生对此给出的应答为“No, I wouldn’t.”,学生的理解是应当以正确的语言结构进行应对,而在这种场景下, “would you like to….?”这一表达是一种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做某事的礼貌用语,表示委婉的语气,而并非一般结构意义上的疑问句,学生给出的回答侧重了语言结构的知识,而忽视了语言在情景中的使用。在这种场景下,学生使用“I’m sorry”来委婉的拒绝老师,表达为自己无法回答问题感到抱歉这种表达更为贴切。

3.导致少儿英语教育语用失误的原因

少儿英语教育中的语用失误可以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以及思维方式的同两方面来分析。中西方人们在价值观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束定芳,2004)西方国家注重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因此,在西方国家交流环境中,类似于年龄,体重收入,等话题都被认为是个人隐私,是比较敏感的话题。而在中国,人们注重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互协调。由此使得中国人更加注重集体主义意识。除此之外,中西方人们对于时间的导向也有不同的认识。西方国家更侧重未来时间导向而东方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人更注重对历史以及过去的尊重;中国更加注重社会等级,尊卑长幼之分,而西方国家注重平等,这也就使得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对于称谓用语的不同习惯。长此以往,这些思维习惯便导致的语言习惯的差异,而对于这种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思维差异的了解的缺失,便造成了语用失误的出现。

4.中国少儿英语教育中语用失误的反思

要改善中国少儿英语教育中关于语用知识教学缺失的现状,主要可以从教材的选择,教学辅助材料的选择以及比较和对比的教学方法等着手。在教材的选编上注重对于语言在实际交际环境中的使用的教学,辅助材料上也有选择性的引用现实会话场景中的材料,通过导入语言环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目标语在实际使用环境中是如何开展会话的。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则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在对比中西方文化不同,语言特点不同中起到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Samovar, L.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n Cultures. 3rd ed.[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2] Guoming Chen,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M].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05.

[3] Thomas, J. Cross-culture Pragmatic Failu re.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 Seelye,H.N.Teaching culture[M].Illinois: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85

[5] 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 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9.

[8]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 傅春晖,杨芳. 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5,(10)

篇4

关键词:高专院校 学前英语教育 学前英语教育专业

一、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仅学龄前儿童就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五分之一,因此,我国需要配备大量训练有素的幼儿教师。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受到家长的重视,社会迫切需要具备学前英语教学能力的人才。实践已证明,在学前英语教育这个岗位上,高职高专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可以胜任的。由此可见,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有着巨大的前景。

学前英语教育,指的是根据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对其进行英语的启蒙教育。而学前方向的英语教育专业,则是用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标准的英语语音、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较深厚的艺术修养,能在各类性质的幼儿园、早教机构、英语培训机构或托幼机构从事幼儿英语教学、培训和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陶行知、张宗麟、陈鹤琴等老一辈爱国学者就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前英语教育。其中陈鹤琴就是民族幼儿教育和民族英语教育的典型代表,他除亲自办起具有历史意义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外,还亲自编写了幼儿、少儿英语教学提要和教材,通过唱歌、做游戏、讲故事、说顺口溜等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形式进行英语教学。他的实验和研究后来指导了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的早期发展。

加拿大从1965年开始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实施法语沉浸教育计划。国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如组织“语言理论”等系列内容的师资队伍培训。新加坡从1966年开始实施双语教育。英语是其官方语言,双语教育始于幼儿,政府重视,同时提供政策保证,语言环境非常优越,利于幼儿习得。在1989年的巴黎国际语言会议上提出了从幼儿开始进行外语教育的主张。目前,欧洲委员会教育机构提出,每个学生毕业时要学会2门外语,不少国家开始从小学一年级或幼儿园开设第一外语。

由此看出,学前外语教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如今在世界各国受到空前的重视。

三、高专院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

学前英语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目前基本上是空白,而市场的需求及潜在需求不断地在增大。很多幼儿园打着双语园的旗号,或以开设英语特色班、兴趣班的形式来招揽生源。调查发现,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的老师,一部分是幼教科班出生,但他们大多只有中专学历,很难拥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底,对幼儿英语的启蒙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幼儿园是和英语幼教机构联合,每个星期安排固定的时间,请老师到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课。这种联合的形式,很难长时间保证教师的稳定性,对幼儿英语学习的连贯和延续性有很大影响。再有一部分是聘请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担当这个角色。他们可能拥有较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底,但缺乏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常识的了解和相关的教学技能,因此也很难真正把课程教好。

由此看来,高专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建设必须根据学前英语教育人才需求的特点,制定贴近市场需求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一体化教学把英语语言、学前教育及综合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使英语语言知识技能与学前教育理论及技能、艺术教育技能相互渗透,体现专业的交叉性及跨学科性。为岗位所需建立新的培养模式,从而保障学前英语教育专门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增加毕业生的择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为了实现专业特色,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建设:

1.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块,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整个培养体系中,第一学年重点完成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学习和培养;第二学年在所学基础知识之上,与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进行深化和应用;第三学年把所学的英语知识和能力运用于教育技能技巧的实训中,配合教育实习,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各课程设置对应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并行。同时设置拓展知识的学习内容,培养职业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除英语专业知识之外,学生需同步完成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育技能和保育实践能力的学习和训练。

2.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内需要配备满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需要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语言模拟实训室等。所建立的实训基地能实现英语听说读写等多方面教学要求和训练需要。在校外,精选教学设备先进、管理优良的省市级示范幼儿园若干所,以及英语双语特色幼儿园和早教培训机构若干所,在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有计划性的把他们安排到各个幼儿园进行实习,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幼儿,亲身感受学前教育,以及实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中更快的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的学习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3. 给学生提供专业相关证书考试机会(cet4、pets3、育婴师、剑桥少儿英语师资等)。学生除了在毕业时必须拿到的普通话证书和教师资格证外,还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和专业相关的多种有价值的证书考试机会,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率、拓宽就业机会。

4. 加强院系师资队伍的学习和建设。一方面要加强院系在职教师的培养和深造。通过各类活动、竞赛等形式促进教师更快的成长;提供机会让他们走出学校、走出国门,以开阔教师的眼界,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把适合专业发展需求的优秀教师请进来,不但可以较快的胜任相关教学工作,而且也可以成为其他教师交流和学习的对象。

篇5

小学英语课程应该怎么开? 王蔷

论在外语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课题组

英语听力与应试技巧 王月琴,杨敏

英语词语与英美文化 平克虹

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专辑(二) 祁承辉

SEFC阅读教学中数据的简单处理方法及建议 葛文山,朱俊爽

一本案头必备的好书 马俊明

高中对话课教学示例(SEFC Book 2B) 向奕

高中书面表达系列训练(SEFC Book 2B) 夏谷鸣

Activity Masters JEEC Book 2 张丽亚

初三英语限时阅读训练 李国营

高三英语限时阅读训练 张顺伍,王为成

2000年武汉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英语试卷

2001年长江以北地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人员研修班在北京举办 马欣

如何看待今天英语的通用语地位——为英语教学政策和教学策略提供背景分析 范东生

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中综合知识的渗透——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反思之五 夏谷鸣

中罗两国英语教育现状比较 梁友珍

论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战德志

Project Work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金诵芬

英语课应以"教"为本,还是以"学"为本?——兼评广东省第二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 朱晓燕

创新教学法介绍(四) 廖晓青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示例(JEFC Book 1A) 卢莉,朱海霞,杨骏,俞刚,倪桂珍

高中英语阅读技能训练(SEFC Book 1A) 葛文山

高中英语词汇训练(SEFC Book 2A) 朱俊爽,Sam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九)

上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试卷

初三英语限时阅读训练 蓝洋

名词的状语功能 李也白

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彭宣维

任务型教学:定位与思考 佘广安

研究性学习的产生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袁昌寰

开展综合型教学,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戴军熔

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走向——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反思之一 夏谷鸣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状况的调查报告 陈诗颖

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余冰清,谢建珍

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技巧 曹以平

如何开展高中英语集体备课活动 杨良雄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五)

初三英语限时阅读训练

高三英语限时阅读训练

(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2002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英文考科)

"全国第二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展评"实施方案(讨论稿)

首届中国英语外语教学国际学术年会即将召开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文集"征文

论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激励模式 王松美

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 陈福华

常用词汇学习策略影响词汇记忆的实验研究 陆琦

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误区 洪涛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丁丽

高中课堂小组讨论的反思与实践 陈蕾

小学英语教学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汪翼,苏燕

重视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方法的培养 徐忠显

高中英语词汇训练(SEFC Book 2B) 朱俊爽,Sam

高中英语阅读技能训练(SEFC Book 1B) 葛文山

浙江温州市2002年中考试卷 张匡宇

高三英语限时阅读训练 王为成,徐德堂

英语名词数现象的逻辑本质探析 许晓春

诚征主编和作者/第二届中国英语外语教学(TEFL)国际学术年会即将召开

英语课程改革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孟春国

高中英语文化知识渗透式教学初探 陈予冰,王挽澜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课堂写真 郑士强

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图解法 杨明光

多多未必益善——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具运用的原则 吴晓梅

网络资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黄红阳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调查 陈新妹

信息栏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教学启示 董亚平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示例(JEFC Book 3) 卢莉,朱海霞,俞刚,杨骏,俞爱华

高中综合语言技能训练(SEFC Book 1B) 葛文山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全国卷)

初三英语限时阅读训练 程国清

高三英语限时阅读训练 张华,王为成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原则;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09-02

语言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4-10岁是开始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早期语言交际能力生成的结果由所能接触到的语言环境质量决定,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是英语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怎样让这些母语尚未掌握好的孩子们走出英语学习的第一步?这一直是小学英语教育关注的焦点。《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特点与二语学习的一些规律和原则,提出一些小学英语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1.小学英语教学原则和策略

母语发展水平和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普遍认知水平有限,对新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但很多因素如挫折或乏味的教学内容或形式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他们容易投入,但独立学习能力缺乏,学习内容多是依赖教师和课堂活动,注意力和兴趣持续时间有限,自控能力不强,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片段比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体系更能吸引他们。鉴于以上这些儿童心理和生理特征,教学的策略和艺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教育者应制定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和方法。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及用英语交际的场所是中国小学生学习英语中普遍存在的不利因素,学习英语的途径主要是课堂教学,要有效地安排课堂教学就需要探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原则和模式。根据学习者在这个年龄段的认识水平、语言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首先应遵循"听说领先"原则和"快乐活动性"原则。

1.1 "听说领先"原则。身体和智力都很不发达的幼儿,能顺利地掌握母语这一存在许多不规则现象和充满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这一奇迹,吸引了很多语言学家的研究兴趣。语言学家乔姆斯基通过对儿童掌握母语的研究,提出人类具有"语言习得机制"。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获得母语的过程被称为"习得"。幼儿习得母语并非是简单的学一句用一句,而是一个复杂的反复观念操作过程:通过"听"接收语言信息、积累信息和归纳规则。幼儿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大约经历一年左右"听"的过程后才开口说话,语言学家Krashen称之为"沉默期"。他指出理解信息,即接受"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习得者能够借助上下文、非语言信息、常识和已经习得的语言能力来理解他们尚未习得的新的语言结构(Krashen,1985)。即习得者下一阶段习得新的语言结构的成效取决于能否不断被提供略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的输入"。语言习得是一个从言语获得到基本完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沉默期"的儿童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提高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幼儿就会"说"话了。"沉默期"也存在于二语习得过程中。"完全生理反应"理论(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指出语言习得中,"听"是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产生的基础,当信息积累达到一定量,自然地儿童就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研究揭示幼儿时期"说"的能力是建立在婴儿时期大量"听"的基础上,"读写"能力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步获得,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听"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技巧。据估计,听是说的两倍,是阅读的四倍,是写的五倍(Rivers,1981)。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输入的目的是为了输出,语言是练出来的,而非教出来的,教师应重视孩子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激励他们积极大量参与"听说"练习,在积累的过程中逐渐领会英语语法规则,掌握目标语言的运用。

1.2 "快乐活动性"原则。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和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的兴趣,兴趣能有效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在需要较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时,能有效降低其意志努力程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兴趣驱使下,他们能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充分表现和完善自我。"快乐活动性"原则强调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兴趣中心原则,主张通过各种游戏伴随语言学习,让学习者产生全身心的反应活动,来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内在的、深刻的兴趣大多需要借助外在兴趣来唤起。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他们的身心特征是分不开的,他们喜欢富有幻想的动画故事,擅长韵律儿歌,喜欢做游戏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教具、多媒体、游戏、活动等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兴趣。通过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来加强他们对语言的认识、理解和想象。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上原则,使教学方法和模式适合学生学习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活泼的个性。

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1 情景教学模式。环境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非母语环境下,"环境"主要指语言存在的情景和学生们可享有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利用情景及设置情景,使小学生在立体的环境中,吸收使用完整的语言,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儿童一般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一些直观的、具体的事物比较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朱智贤,1999)。现代英语教学应适合儿童心理特征,图片、实物、收录机、VCD录像机等辅助工具有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例如,在教学We Love Animals 或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 这样的主题时,可用各类水果和玩具进行实物教学。还可进行即兴表演,例如,学习Our Family时让学生分别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来进行家庭小短剧表演。利用电教设备也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可利用VCD或录音机播放语言材料,训练学生听说,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

动画片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手段。儿童永远都能从动画片中获得间接人生经验和童年快乐。《白雪公主》和《美女与野兽》等经典动画片能传递一个民族的基本人生哲学,有助于小学生们获得基本的文化意识。而且他们也能"沉浸"在动画片丰富规范的语言中,语言能力能得到迅速发展,可以说巨大的语言文化资源蕴藏在丰富多彩的动画片中。利用英语动画片为小学英语教学扩展了更大的教学空间,生动、形象、逼真的语言环境得以呈现,学生们感受英语的机会和次数明显增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角色和教师的指导和组织者角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在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小学生的心理物理空间都得到扩展。情景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各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在情境教学创设的语言与情景相交融的场景下,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真实情景。临场效果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了轻松的语言体验。

2.2 趣味教学模式

2.2.1 歌曲、韵律儿歌法。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兴趣能促进学习持之以恒。孩子们感兴趣的常识、故事、歌曲等应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普遍对歌曲、韵律儿歌感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选择一些配合教材的英文歌曲,引导学生在唱歌中快乐学习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例如:可用Days of A Week、Twelve Months等歌曲教星期、月份;借助歌曲What are you doing?引导他们理解掌握"现在进行时"。此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自己编辑童谣、韵律儿歌和英文歌曲也是有效提升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把它们用在课堂问答、游戏和活动中。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获得极大心理上的满足和乐趣,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英语教材中优美、朗朗上口的英文童谣,创造和谐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中快乐学习。

2.2.2 游戏竞赛教学法。游戏是儿童的启蒙学习,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仍属于玩中学性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如何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持久?如何让他们学习情绪高涨?这些都是教师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著名心理学家James Asher基于儿童爱动和难以持久维持注意力的心理特点提出的"TPR教学法"就是让孩子在跑、跳、做游戏中学习。"猜谜"是一种普遍运用于教学的游戏,简单易行,可猜人猜物,可猜词猜字谜,可猜问题等,可在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进行。例如,在"说悄悄话"游戏中,A组的同学可把自己的爱好、家庭成员、父母的职业等信息悄悄告诉B组的同学,然后让C组的同学通过提出问题来猜,由D组的同学做出猜谜情况统计。同学各有分工又相互协作,在新奇变化中反复操练语言内容。还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全体学生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猜口型、组词、补充句子比赛等竞赛游戏,评出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抽象的语言通过游戏竞赛被形象化和情景化,能有效促进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同时孩子们的学习成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进行考核,学生由此获得的成就感,有助于信心和积极学习态度的建立。

2.3 三文治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三文治教学法"指以母语夹着外语学习语言的方式。小学生由于英语知识还非常匮乏,在英语学习中会有意无意地参照母语,教学中为扫除交际障碍实现更多的交际需要,可以适度利用母语优势。如果在学习"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My favorite food is…"等句型时,学生只会用简单有限的几个单词bread/milk等来进行操练,就会让学生很快失去兴趣。这时可以把单词、词组和句子夹在汉语之中,让学生随意回答自己最喜爱的食物,如"My favorite food is 红烧肉/糖醋鱼……"。此外也可相应画出一些简笔画,让学生操练。适当使用母语使学生展开更多丰富的交谈,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促进交际。例如,动物名称学习中,听完改编的《大家快来拔萝卜》时,几乎所有的学生对需要掌握的英语单词已经朗朗上口了:"carrot,carrot真好吃;rabbit, rabbit快来拔; chicken,chicken快来拔;panda,panda快来拔;tiger,tiger快来拔…。"此外,在讲故事等环节中,也可让学生适度用母语代替未学习过的较难的单词,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能使他们有成就感,使学习兴趣不断加强。目前"三文治教学法" 也被运用在一些少儿英语教学节目中,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结束语

以上教学模式可谓各有优势,可根据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条件等不同需要,合理选用。亦可兼收并蓄、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综合学习者特殊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等,在注重语言输出技能训练的同时,使课堂活动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提高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2] Rivers,W.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3] 马琼娜.少儿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则[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0,(6).

[4]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1.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导学方案是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微化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它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引导方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鉴于此,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设计并运用导学方案就应运而生了。

2.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我校是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是一所以外语为特色的实验学校,也是“全国剑桥英语培训考级中心”、“淮安市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基地”。我校在保证语文、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大了对英语教学的投资,强化了英语教学。从一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注重对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培养,然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仍会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落入俗套。虽然课改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按照课改的精神去实施教学还是颇有难度的。而导学方案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向标,是教师教学设计的精华所在,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英语导学方案来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英语导学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创新之处

1.导学方案的设计已成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个研究热点,但较为杂乱,未成系统,因而不适应各个学校的学情需要。预期在我们的实践研究中将会就词汇教学导学方案、阅读教学导学方案、语篇教学导学方案、单元复习导学方案、英语活动课导学方案等课型的导学方案进行系列研究,以形成各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导学方案设计策略。

2.导学方案设计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需求为指引。预期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以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在英语导学方案的设计中既有导学内容的设计,又有导学方式、类型的处理。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小学英语导学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能够打破以往教师包揽课堂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设计导学方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并使教学过程动态化,保证师生互动的有效化,进而对丰富新课程理念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小学英语导学方案设计的实践研究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为根本出发点,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内化模式,凸显特色。我校的“开放、探究”英语课堂模式于2011年被评为淮安市十大教学模式之一,现正在推行中。我校办学十几年来,一直践行英语特色教学,采用《牛津英语》和《剑桥少儿英语》两套教材,办学效果尤为突出,学生的英语素养明显高于同地区其他学校。而“开放、探究”的英语课堂模式亦日趋成熟,学生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此时就急需英语导学方案为学生的探究学习领航。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而进一步推广其模式,以强化我校的英语特色教学,从而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策略引导,提升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的能力是经过他们所掌握的基础技能,并将其广泛迁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具体化的结果。通过小学英语导学方案的设计,可使学生在方案策略的指引下将知识内化,形成正迁移,达到提升英语能力、提高英语素养的目的。

3.导学设计,整体发展。如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妥善地解决所有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学会学习,这是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显然,导学方案的设计能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课题组成员打算精心设计各种课型的导学方案,以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使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4.导学反馈,调整策略。设计不同课型的导学方案,能让教师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状况,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导学方案的不足,从而为教师进一步修订导学方案和调节教学策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母语 中国文化

近年来,广大外语教师及学者们对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有关文化导入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却普遍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很少顾及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的传播,造成英语学习者盲目崇拜英美文化,崇尚英美等国的生活方式,使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这种现象已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从丛早在本世纪初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中国文化失语症: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1]。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的外语教学已经忽视了母语及母语文化教育,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必须予以纠正。文章引起了国人对母语文化现状的忧患意识,纷纷发表文章强调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育。但时隔多年,这种现象依然没有转变。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现状

首先,看看我们现在所选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在各个大学普遍适用的教材中,无论是《新视野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还是《大学英语》,课文绝大部分选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英美报刊书籍。这些文章只注重引用和介绍西方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基本看不到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缺乏中国性和民族性。英语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西方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然而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的缺失,常常使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所适从。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很多英语专业都缺乏有关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大学英语更是没有这方面的计划,像我们这样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走得较快的学校,虽然有了分课型教学,但是广大英语教师所开的选修课也多集中在英美国家历史与文化方面。我们身处母语环境,却被英语文化所覆盖,难怪从丛教授感叹“在西风颂的伴随下,国人们效仿西方人,吃着洋快餐,开着洋车,住着洋房,过着情人节,圣诞节,西方文化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我们的母语和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 [1]。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在英语的汹涌浪潮前我们的汉语显得虚弱无力。

另外,在教学方面,人们偏重于对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的过度强调,致使英美文化在学生中肆虐蔓延,而中国文化得不到蓬勃发展,学生认识不到中国优秀文化的价值和作用,缺乏民族自豪感,文化素养普遍较低。

在中国大地的“英语热”以及伴随学生学习生涯的各级英语考试(少儿英语考试、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博士生入学考试)不断强化着中国人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学生毕业之后,又要面临各种职称英语考试、出国留学英语考试等,更为严重的是,英语具有一票否决权,在一些职称评定、入学考试中,若英语成绩达不到一定标准,那么无论其他方面如何优秀,将会被取消资格。借着官方的力量,英语建立了在中国的权威,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殖民”;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正在沦落为一种“弱势文化”,中国文化的声音正在被西方文化的喧嚣所淹没[3]。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担负着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育,可以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在国际交流中提高母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地位。

1.促进英语学习。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母语和母语文化对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能力有着一定的正迁移作用。“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英语学习者,其英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些”,母语和母语文化“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也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更深入了解” [4]。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教育并不是本末倒置,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英语。

2.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毋庸讳言,我们的母语――汉语,以及中国文化在当前遭遇到了一些尴尬,但这是一个民族文化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在全球地位的提高,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地看到,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和中国文化热正在兴起,它折射出我们正在走向强大,我们的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3.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5]。在翻译方面要求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及其英语表达,以便在引进国外文化的同时宣传我们中国优秀的文化。

4.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需要。大学生要提高综合素质,中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比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可以更好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客观评价两种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大学英语特有的教学功能[6]。

5.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育,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对外交流已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外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跨文化交际是双方面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学习。我们在借鉴、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更应注重中国文化的输出,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目的。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途径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偏重西方文化的输入,而中国文化教育普遍缺失这一现象,我们要尽量扭转这一局面。但是在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学习和了解目的语文化,也要强调主体文化意识。二是学会主体文化的表达⑦。在教学实践中,目前重要的是要扭转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单一性和片面性。

1.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树立中国文化的意识。大学英语教师要注重母语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多读一些比较文学方面的理论,在英语文化气势汹汹的今天,更要有民族自豪感,在传播英语文化的同时,及时补充中国文化。例如《21世纪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单元Why They Excel一文中提到孔子(Confucius)儒家文化(the heritage of Confucianism)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强调儒家文化中一些教义的英文翻译,同时可以推荐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新近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供学生课外阅读,并收看《百家讲坛》栏目,以此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2.在教材编撰上,适当增加反映中国文化的篇章。鉴于大学英语教材极少涉及中国文化内容,建议编撰者考虑这一空白。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是学习西方文化,还要输出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不仅仅是英语专业教材或者中文专业教材独有的责任,大学英语教材同样要注重中国文化的介绍(可以是英汉对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范围应该更广。

3.在课程设置上,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提供反映中国文化的选修课。大学虽然开有大学语文这门课,实际并未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建议外语系和中文系联合,共同商讨对策,切实制定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课程,提高母语文化的地位。

4.利用现代多媒体设施,课内外配合,多渠道进行中国文化教育。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包罗万象,教师除了在课堂中西文化对比过程中强调中国的优秀文化外,更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课外阅读、专题讲座、实地参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了解中国文化,通过对母语文化的内化来提高文化素养⑧。

当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强调中国文化教育的同时,不要犯“矫枉过正”的错误,过分夸大母语文化的作用,只有在外语教学中树立知己知彼的文化观,才能使外语教学真正成为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四、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已经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然而在西方文化导入大于中国文化导入这一不平衡的现实面前,却暴露出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缺失,我们的文化正面临着文化失语症的危险。因此我们要通过教材、教学等多种途径加强中国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通过对比中西文化差异,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中国文化的精髓,实现平等的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症: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3]曾洪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05.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51.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篇9

关键词:关键期假设;二语习得低龄化;母语;外语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136-02

一、关键期假说

(一)关键期假说的前身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前身为神经生物学家Penfield与Roberts于1959年提出的“最佳年龄”(The Optimum Age),他们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在10岁以内,此阶段人的大脑保持可塑性,只要被适当外界条件激活,潜在的语言生理机能就可转变为实际语言能力,因而语言学习最为有效,过了这一时期,人类获得语言的能力将大大降低。

(二)关键期假说的正式提出

20世纪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 继承并发扬了Penfield与Roberts的理论,于1967年正式提出关键期假说。其主要内容是:人的大脑在两岁至青春期(10-12岁左右)之间,受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的影响,可以自然的学习语言,LAD只在关键期内起作用,过了关键期的青少年和成人不再拥有自然学习语言的能力。

(三)关键期假说的生理依据

关键期假说的生理依据是大脑侧化(Brain Lateralization),人的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而右半球支配着非语言的声音感知和视觉空间技能。认知和感知功能分别位于大脑的某一半球上被称为侧化。侧化的过程是一种发育成长的过程,此过程在基因中已安排好,但需要时间逐渐实现。在青春期之前,侧化未发生,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参与语言学习,所以理解和产生语言就比较容易;青春期之后,人脑发育成熟,侧化逐步实现,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学习语言就越来越困难了。

K.Stromswold在对脑损伤患者观察实验中发现:青春期前左脑受过伤或做过手术的儿童恢复很快,而且很少引起语言紊乱或失语症,而成人就不行。这表明:青春期前,大脑神经具有高度可塑性,此时适当环境刺激会出现对脑神经中枢发育和正常语言获得至关重要的“神经精细转折”(neural fine-turning)现象,这一现象只有在一定时期内并且处在语言环境中才可能发生。“狼孩”正是由于关键期内被剥夺了语言交互环境影响,青春期后,即使回到了正常语言环境,也只学会一些简单词汇,却不能最终习得该语言语法体系。关键期过后,大脑及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很可能关闭了语言习得的“机会窗口”(window of opportunity)。

二、对“关键期假说” 的质疑

很多专家对于关键期价说提出了各自的质疑,他们对于是否真的存在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尚未达成共识,认为Lenneberg的依据并不能证明青春期之前进行二语习得具有优势。

(一)Krashen输入理论的质疑

Krashen提出输入理论(input hypothesis)来质疑关键期假说。他认为,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习得的差异与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有关,是由语言机制的外部因素造成的。他提出,只要有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和合适的情感过滤程度,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习得目标语,而且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成人比儿童进展更快,大龄儿童比低龄儿童效果好。

(二)来自其他方面的质疑

Rod Ellis也提出,年龄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有证据证明年长学习者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高。他指出,有些儿童开始学习外语的年龄很小但最终没取得成功,这也是关键期假说所不能解释的。

Bialystok,Hakuta, Eubank与Gregg 完全否认二语习得关键期的存在,他们认为,关键期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关键期结束后二语习得没有明显的断层,关键期内也不能排除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所以关键期假设并不成立。Bialystok提出,关键期内儿童学习外语有优势只因为他们学习外语的时间,环境好,动力强,是心理和社会因素造成的,而不能证明语言学习就存在一个敏感时期。

对于二语习得“关键期”是否真的存在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拥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外语教学可以从任何年龄开始。过分迷信关键期理论潜藏着不少隐患,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有背初衷。

三、二语习得盲目低龄化的危害

(一)英语学习过分低龄化不利于儿童母语的学习和母语文化的认同

英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在语法、句式上差距甚远。过分追求儿童英语学习的低龄化而忽视母语的学习,必定会影响儿童的母语基础。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具有优势,在孩子刚开始学习说话时就中英文一起教,甚至使用英语与孩子交流的比重大于中文。但瑞典语言学家Malmberg对于母语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作用中提出,若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在非母语环境中进行的,那么孩子的母语掌握就没有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儿童的语言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是不利的。

儿童的逻辑思维是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分强调二语习得低龄化很有可能会造成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缺陷。很多外语专业学生的母语表达有明显的外语迁移倾向,成人都如此,儿童就更容易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上产生混乱。

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对所学语言附带文化认同的过程,如果盲目强调外语学习低龄化,势必会影响儿童对于母语文化的认同。

中西方对于事物的思维角度,对于世界的看法及风俗习惯都不尽相同。例如中国人对于狗这一动物没什么好感,进而有“走狗”、“狗腿子”、“狗仗人势”等说法;而西方人则认为狗是人的朋友,因而有了“lucky dog(幸运儿)” “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说法。再如,中国重集体,认为个人主义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而在西方,个人主义则被认为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如果儿童在学习语言之始就过量的接触英语,认同西方文化,那么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就必然会打折扣。这一方面背离了我们英语教学的初衷,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儿童适应社会。

(二)非正规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幼儿将来英语水平的发展

低龄儿童的英语学习一般是在家庭、幼儿园或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中进行的。有的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担任起了孩子的英语教师,而家长中只有极少数受过正规的高校英语专业学习;幼儿园的教师学历和英语水平都相对较低,其中充斥着大量不合格的老师;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更是以赚钱为目的,雇佣大量既没经验又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在校学生担任辅导老师。

低龄儿童的英语学习需要优秀专业教师的指导,需要语言习得与使用的自然环境,这样才能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形成纯正的语音和扎实的基本功。而不正规的英语学习不仅不会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会对孩子将来的英语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这一点在英语语音的习得上特别明显。从理论上说,习得英语的年龄越小,将来这门语言的语音就会越纯正。但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学习的就是不正规甚至是错误的语音,会造成孩子的错误语音定型,就算上学后再接受正规的英语学习也很难改正,这样将来的英语学习就会愈加困难,反而不如那些原来没接触过英语的孩子。

四、结论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二语习得具有关键期,Lenneberg提出的也不过是个假说,不能当做定论来不加批判的执行。我国幼儿英语学习缺乏正规的环境与优秀的专业教师,非正规环境下低龄二语习得的弊大于利,如果不能在母语与外语之间找到平衡点,过分追求二语习得低龄化必然会影响儿童母语的学习和对于母语文化的认同。因此,外语学习不能一味过分追求低龄化,应视各个孩子和家庭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家庭有条件可以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能接受最正规的英语教育,并且教师可以平衡好孩子英语和母语的学习,那让孩子早一点开始学习英语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就不要过分压低孩子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可以让孩子上学以后再开始正规成体系的学习英语,如果教法得当,同样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样就把课程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校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并编写了两本英语教材。本文着重探讨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校本  英语教材  思考  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简称SBCD)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定的民主化。它对于学校办出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根据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社会对我校英语教学的需求,学校迫切感到有必要开发和编写出适应我校实际的校本英语教材,并在编写中体现英语特色建设目标。我校在自编英语教材方面,进行了开发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背景

1、理论背景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在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过程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要按照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它应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其认知发展水平。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课程理论界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难以实现。

2、学校背景

我校自1996年创办以来,就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程,并把小学英语教学定位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但在教材的使用上,也经历了不断选择的过程,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由开始的美国教材《彩虹与风筝》过渡到人教版《PEFC小学英语》;又由《英语300句》过渡到《新标准英语》;最后到现在的《PEP小学英语》。另外学校还开设《剑桥少儿英语》供兴趣小组使用。经过对各种教材的尝试,学校决定从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统一使用《PEP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使用初一教材,便于和初中衔接。

这一重大问题的解决,将另外一个问题推到了面前,那就是学前班和一年级英语教材的选择使用问题。经过学校领导的认证,学校决定组织一批长期实践在小学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编校本英语教材。

3、特色需要。

我国部分学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为了更进一步体现我校小学英语教学特色,开发和编写出体现我校特色的小学英语教材就成了当务之急。开发具有学校特色,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能真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凸现我校办学特色。

二、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实践

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分为分析环境、设置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五个阶段。分析环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始阶段,开发者必须进行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要针对本校教师群体,分析他们的需求。课程目标决定课程性质,课程开发者必须全面考虑教师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组织课程就是选择和确定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实施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课程试验,推广和教与学的过程。课程评价包括对学员学业的评价和课程本身的评价。按照这样的操作程序,我校进行了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对此笔者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1、加强领导、制订方案

校本英语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它没有现成模式可搬,需要确立领导组织和课程编写人员,要求相关教师要积极投入,主动参与。同时要制订详细的编写方案,并不断修正方案,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我校在确立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之后,就成立了由分校校长、教务处主任和4位英语教师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英语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领导工作,并明确责任到个人,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在核心小组的领导下,制订出了详细的教材编写方案。并成立教材编写小组,进行需求分析和资源分析,明确编写目标,选定参考教材,同时对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进行培训和理论指导。

正是由于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才得以实施。课程的开发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而实践探索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实践上升到理论,从而指导实践。我们运用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实践,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选择内容,确定要素。

校本课程必须通过一定的内容实施来实现其培养目标,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培养目标是有趣性、口语化和衔接性。即从内容选择、训练形式上考虑,要符合低幼儿童认识规律,以趣促学,以口语交际为主线,以儿童日常生活学习用语为载体,紧扣低幼儿童的需求;既独立成立,有较为完整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达成目标,又要注意与PEP教材第一册的衔接。

在选择和确定了课程的这些构成要素和课程内容之后,参加教材编写的教师就进行搜集国内外众多的小学英语教材、音像制品、杂志等出版物,并结合学校英语教学理念和实践进行反复论证,审慎编写。在此过程不断进行修改,尽量考虑学生的需求,力求开发出一套既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又能够充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校本英语教材。

3、实施课程,凸现特色

经过编写组成员的反复论证和不断修改,历经四个月的辛苦努力,我校两本校本英语教材《学前儿童英语》和《快乐儿童英语》终于得以问世,标志着我校在实践“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分为两个层面,即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有了好的教材,还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教材编写成册之后,学校组织教材编写人员对相关教师进行了培训,主要从编写体系、达成目标和使用教材等方面进行了培训,使教师了解教材内容。另外还就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培训是教材实施最关键的一环,教材编写成功,获益最大的是学生。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需求而开发的,同时也体现了学校的小学英语办学特色。自编小学英语教材的实践较好地体现了我校的课程特色,也势必将推进我校小学英语特色的早日形成。

三、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思考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有如下思考:

1、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实践是课程开发的必经之路。课程开发者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做出成绩,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2、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课程只有实施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3、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求课程开发者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4、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课程。

通过对我校自编英语教材的理性思考,按照科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我们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尤其是做好师资培训这个核心工作。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科学操作,坚忍不拔,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  2001年8月

2、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2月

3、崔允淳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