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不住的奶奶范文
时间:2023-03-29 20:38: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闲不住的奶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的奶奶今年六十四岁,有着一双粗糙的手,能说会道的嘴,白花花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笑起来咪成一条缝。
她的手闲不住,一会儿洗衣服、一会儿拖地、一会儿做饭…。.只要一有空她就回农村老家种田忙活。
她的嘴闲不住。放学后带我一回到家,嘴里就开始唠叨起来:“贝贝快点去做作业,不要吃太多零食。”一会又跟我说:“咦!快点做呀,怎么才做了这一点……?”奶奶那闲不住的嘴一直在叮嘱我。
她的脚也是闲不住的,从开始做作业就听见客厅里“嗒嗒嗒”奶奶走路的声音,就连晚上我正要睡觉时,门外都有她走路的声音,奶奶的脚下好像装了个“风火轮”似的。
篇2
2、把刚挤的牛奶倒入到奶锅中。
3、然后放在灶台上,开大火煮开。
4、看到牛奶煮至沸腾的状态,就马上关火。
5、然后拿勺子盛出即可饮用。
篇3
闲不住的人 湖北省武汉市 水果湖第一小学三(3) 郭逸纯 我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她忙了这又忙那,你们知道她在忙什么吗?下面我就来跟你们说说吧!
每天早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我奶奶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给我买可口的早点。买回来后再一边叫我起床,一边给我准备洗口洗脸水,洗完口和脸跑到饭厅准会有热呼呼的早点摆在饭桌上。每当看到这些,我都感到无比幸福!当我静静地坐下来吃早点,奶奶便会拿起梳子给我梳头,奶奶给我梳好头,我也快吃完了。这时奶奶又提起她的小钱包送我去上学,总是在我平平安安的走进校门,她才会放心地去买菜。回来之后又忙着做菜做饭,做好了饭菜又得去接我放学了。到了下午,她又得匆匆忙忙地接送我...就这样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一天又一天;就这样不知不觉我在奶奶的中慢慢地长大。
家里事已经够忙了,她还得忙里“偷闲”地去居委会开会;门栋的大事小事她也得管管。唉!现在你们该知道了我奶奶为什么闲不住了吗?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篇4
我大爹大妈生育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对现在这个儿子看的很贵重。大爹1949年刚解放时就随部队到了西藏,大妈随后也跟着到西藏工作了20多年。因为堂哥是家里的长孙,我奶奶舍不得堂哥,不让堂哥跟大爹大妈到西藏去读书,只好在家乡读书。堂哥高中毕业下乡,后来招工进了铁路部门工作,当上了火车司机,经人介绍和现在的嫂子成了家。
嫂子初中毕业就在我们家乡小镇一个小织布厂当工人,上三班倒,非常辛苦。自从进了我们家做媳妇,我奶奶很是心痛她,想着她上班很苦,就尽量把家务活多做些,让嫂子回家好休息。嫂子生就是个爱劳动、是个很贤惠的人,只要是休息时间就帮奶奶做家务,跟奶奶学做菜,搞得堂哥连厨房都没机会进去,以至于到老了饭都不会做。80年代嫂子所在的工厂倒闭,嫂子下岗了。大爹大妈也从西藏调回家乡工作,大爹大妈的工资很高,堂哥的收入也不错,一家人吃饭穿衣不成问题,可是嫂子生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她到处找事做,可是由于文化低,所找的工作时间不长又再次下岗。后来又和人合伙开餐馆,生意正红火时,嫂子的女儿出嫁了,女儿出嫁一年添了个小男孩,由于婆家老人身体不好,嫂子关闭了餐馆,在家专门引外孙。外孙刚到上小学年龄,儿子成家添了孩子,嫂子又承担起抚养孙子的任务。今年孙子进了小学读书,我想嫂子可以享福了,可是嫂子真的就是个劳苦命,是个闲不住的人,她找出家里和亲戚家里不穿的旧衣服,跟别人学做拖鞋,她除了给家里人做拖鞋以外,还给我们这些堂弟堂妹及家人每人做了一双,今年一年下来,她一共做了40多双拖鞋。嫂子有一手绝活,那就是织毛衣,嫂子织的毛衣比商店里买的毛衣还好看,穿起来还舒服,我堂哥一直就穿嫂子亲手织的毛衣,根本不穿商店里买的毛衣。我看嫂子毛衣织的好,就跟嫂子学,嫂子说:你上班没时间,我帮你织,所以我家里人穿的毛衣大多也是嫂子织的。
嫂子还有一个爱好:做菜。嫂子做的菜好看又有营养,每逢节假日,嫂子总是提前打电话,接我们到她家里团聚。嫂子做的粉蒸肉最好吃,每次我们到她家吃饭,她都要做很多粉蒸肉,还要给一碗我们带回家来。去年我女儿快高考时,由于压力太大,吃饭没胃口,嫂子就把女儿接到她家里吃饭,女儿吃的是津津有味,以至于女儿说:我高考结束,第一件事就是去减肥。
嫂子最拿手的菜要数灌的香肠了,不仅味道好,颜色好看,切不乱,保管期长,到了第二年来吃还是不变味。每年到了灌制香肠的季节,嫂子是最忙的了。她除了自家要做很多的香肠以外,要帮我们这些堂弟堂妹灌制,还要去帮忙其他亲戚朋友灌制,每天忙的不亦乐乎。但是她毫无怨言。
篇5
此刻,邮轮上热闹非凡,一群人正簇拥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摆着“胜利”的开心手势,将这一刻美好的时光永远定格。
被围在中间的是一位101岁高龄的银发老奶奶,周围是她的儿孙们。人们总说,人生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这谈何容易?我们常常顾及着工作,思量着孩子……说走就走的旅行似乎永远也遥不可及。可这位老太在她如此之高龄却办到了。这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却又钦佩无比。
这位y发老奶奶叫刘成心,是湖北宜昌人,现定居江苏无锡。老人多年前就退休了,但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平日除了帮儿女们带带孩子、做做饭外,还不甘落后地上了老年大学,学习舞蹈、绘画,晚年生活极其丰富。别看她一大把年纪,却耳不聋、眼不花,腿脚麻利。
可是,刘成心老人还有个小小的愿望没有实现,那就是出国看看。每晚看到电视节目里播出的异域风情,美不胜收,更激起了她想走出去看看的欲望。
2016年,刘成心老人把这个想法告诉儿女们时,孩子们都惊呆了,不为别的,主要是怕她年纪大,身体吃不消。可家人顶不住刘奶奶的一再央求,便决定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于是,在家人的陪伴下,刘奶奶顺利地办理了护照和通行证,做好了出行的准备。
几经辗转,刘奶奶最终登上去日本熊本的旅行的邮轮。这是她第一次踏出国门旅行,随行的有她的子女、孙辈、重孙辈等共30余人,可谓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在邮轮上,刘奶奶一路兴致勃勃,开心得像个小孩子,并时不时用家乡话与船上不同肤色的工作人员攀谈。她成了这趟旅程上最为耀眼的人物。当得知她的年龄后,很多游客都竖起了大拇指,除了深深的敬佩,便是要求与这位精神矍铄的百岁旅行者合影。
刘奶奶体验了邮轮上的各种活动,也感受了日本当地的风土人情,看到了不一样的异国风光。同时,她也以101岁的高龄成为中国年龄最大的出境旅游者。
篇6
一、对监管者缺乏监管的证券监管博弈分析
证券监管博弈模型的博弈双方是证券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从证券监管的实践来看,证券监管者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证券业协会或者证券交易商协会,还可以是证券交易所或者别的什么机构。不过几乎各国的证券监管都是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共同完成。我国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代表政府进行强制性监管,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进行自主监管。至于被监管者,笼统的说就是整个证券市场,即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以及他们在证券市场上的活动和行为。不过绝大多数国家都把证券监管的直接对象定位于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具体包括发行各种证券的筹资者(政府、企业)、投资各种证券的投资者(政府、企业、个人)、为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提供各种服务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托管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律师、会计师和评估师),以及为证券发行和证券投资提供各种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和个人。
实施证券监管对于监管者是有成本的,即监管者的行政成本。为了实施监管,监管者需要设立监管部门来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有关条例和细则(如证券发行审核、证券稽查等),这一过程中自然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以及监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所必需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监管越严格行政成本越高,为了分析方便,假设监管者只有两种纯策略选择,分别为低成本(low cost)的普通监管(监管成本为cl)和高成本(high cost)的严格监管(监管成本为ch.chcl) 。
实施证券监管对于被监管者也是有成本的,即被监管者的奉行成本。被监管者为了遵守或者符合有关监管规定不得不承担额外成本,如为按照规定保留记录而雇佣专人的费用、提供办公设施和材料的费用、聘请专门中介机构的费用等,只不过这种奉行成本以抵减收益的形式存在。在利益的驱使下,被监管者有可能为了增加收益(包括一非法收人)、降低成本(包括奉行成本)而进行违规操作。所以假设被监管者的纯策略选择是遵纪守法或违规操作。若遵纪守法则可稳定获得收益凡(已扣除了证券监管的奉行成本);若违规操作且未被查处,则可获得超额收益(违法所得或降低的奉行成本)r ( reward ),但若被查处则不但要没收非法所得,而且还会被处以罚款,此时的罚没总成本为p( punishment )。进一步假定,在被监管者出现违规行为的情况下,低成本的普通监管是查不出来的,而一旦监管部门采用高成本的严格监管,就一定能予以查处并处以罚款。
基于前述假设,考虑到证券市场上博弈双方得益信息的可获得性,建立证券市场上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并用矩阵形式示如表1。
利用划线法可以很容易地找出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监管者实施普通监管,被监管者进行违规操作。最终结果是:监管者虽然付出了一定的监管成本却毫无作用;一部分被监管者违规操作获得了超额收益但却使其它的证券参与者遭受损失。显然,这是一个低效率的组合,只会加重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违背了实施证券监管的初衷。
二、对监管者实施监管的证券监管博弈
若我们对证券监管部门实施监管,那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这里让我们进一步假设,如果监管者通过严格监管查处了被监管者的违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的鼓励b(bonus),这种鼓励既可以表现为物质奖励(比如来自违规者的罚款,用以增加办公经费),也可以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其褒扬带来的精神鼓励,或者兼而有之;但是如果监管者为了节省成本(或偷懒)只进行了普通监管而导致被监管者的违规操作得以成功,则要对其施以一定的惩罚f(fine),这种惩罚可以是行政上的、法律上的或是经济上的。如此一来,上述博弈模型就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博弈模型的得益矩阵如表2。
仍然利用划线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当对监管者的监管力度较大、使得对其的鼓励与惩罚的量化绝对值之和大于监管者实施普通监管和严格监管的成本差时(即f+b>c-c}),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从而避免了(普通监管,违规操作)这种低效率策略组合的出现。这种情形下,博弈双方都将在博弈中采取混合策略,即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各自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择严格监管或是违规操作。让我们定义: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遨纤二几登三寻多笼罐熟:弓多雀诺态咬乏导铸泉录名室圣聆多石杀涟返络题透汉蛋定召砖罗亨恶璧三兮概率为r,进行普通监管的概率为(1-r);被监管者选择违规操作的概率为e,遵纪守法的概率为(1-e)。
给定e,监管者选择普通监管r=0和严格监管二1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即,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小于(c‑-c,)/(f+b),监管者会选择普通监管;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大于(c‑-c洲(f+b),则监管者选择严格监管;若被监管者违规的概率等于(c‑-c,)/(f+b),监管者就随机地选择普通监管或者是严格监管。
给定r被监管者选择遵纪守法e=o和违规操作e=i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即,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小于r/(r+p),被监管者的最优选择为违规;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大于r/(r+p),被监管者的最优选择为遵纪守法;若监管者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等于r/(r十p),被监管者则可能违规也可能遵纪守法。
因此,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是:r=r/ (r+p).e=(c,}c,)/(f+b)即,监管者以r/(r+p)的概率进行严格监管,被监管者以(c‑c,)/(f+b)的概率选择违规也可以解释为,市场上大量的被监管者中(c,}-c}/(f十b)比例的被监管者选择违规,(f+b-c‑+c,)/(f+b)比例的被监管者选择遵纪守法;监管者随机地对r/(r+p)比例的被监管者进行高成本的严格监管,而对剩余的被监管者则仅采取普通监管。
三、结论
篇7
一天傍晚,对门来我家下围棋,下着下着我把话题转换到他的母亲身上。对门一听我说到他母亲,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像似在感慨“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对门无奈地叙说中,我了解到对门一家和他母亲的一些生活细节。
原来,对门是个大孝子,他隔三岔五去乡下带母亲进城。可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一进儿子的家,就唠叨个不停,要不就做个不停。本来城里的小家家务活就不多,一会儿就被她忙完了。她忙完家里的,又忙着室外的。扫楼梯,弄出声响,扰得左邻右舍无法午睡,弄得儿、媳出门道歉。儿、媳一次次劝她别忙了,可她一次次听后,又忘了。最令儿、媳无奈和心急的是,让她在家看看电视或晒晒太阳,她就是听不来,独自一人跑去孙儿的幼儿园接孩子。若是接回来,倒也罢了,可她开始几次去接孩子,自己却迷了路,惊得一家人四处找。最让儿、媳难堪的是,老奶奶夜间睡眠易醒,她时常轻手轻脚摸去儿子的房间,帮儿、媳掩好被角,一次吓得媳妇大声惊叫,开灯才发现,老人一身哆嗦,对儿子重复说着:“儿时,你总爱蹬被子,妈不放心,只想帮你掩好被子!”
听着对门无奈地叙说,我被老奶奶点滴母爱的细节感动得双眼湿润,同时,我也想到了我的母亲每次进城来的情形。虽说,我的母亲没有老奶奶爱的举动那么夸张,但一次次我同样拒绝了母爱,无声无息地伤害了母亲。母亲一次次从乡下来,满脸欣喜地为我们带来新鲜的瓜果蔬菜和草鸡蛋,而我却不领情地责怪母亲,这些东西城里不稀罕,以后甭带了。母亲被我责怪得无声地低下头。一次次她想要去幼儿园接孩子,却被我无情地阻止了,害得她背着我们偷去幼儿园,趴在临街的幼儿园窗户挨个寻找孙子的笑脸。
我和对门交流了两位母亲进城来的细节,我们像遇到了知己。沉思后,得出共同的感慨―――是我们错了,我们无情地剥夺了母爱的权利,一味地以为自己长大,再无需母亲的爱,甚至嫌弃母亲的爱有些碍手碍脚,丢人现眼。其实,在母亲的眼中,我们永远是她们的孩子,永远应该接受母爱的光照,直至她们的生命终息。
于是,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化解我们成人后所面临年老母亲所施予母爱时的矛盾?唯一良法――给母爱留有余地,给母亲留有足够大的爱的空间,这样母亲才会爱得释然,我们也才能从品味母爱中感觉到这是一种爱的回馈――真正地孝顺母亲!因为在母爱的生命中,从来就没有年轻和衰老之分,母爱在年轻的母体中是一团炽烈的爱,在年老的母体中依然是一团炽烈的爱。其实,对于我们品味母爱的差异,改变的不是母爱的方式,母亲自始至终全身心爱得忘我;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认为母爱的方式不适合我们长大的年龄。
篇8
最近,笔者同莱阳市老龄办几位同志一起两次专访本市吕格庄镇大野头村的于秀民老人。她生于1902年1月,今年106岁。我们到时老人走出大门热情迎接,走时又握着我们的手送上车,并一再说再来,再来!她身体健康,头脑非常清楚,很健谈。老人耳不聋眼不花,不戴镜子能穿针引线缝衣服,还能爬山走路。老人一生很少吃药,是全村人都敬佩的老寿星。老人的长寿经可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性格开朗,爱笑爱玩。她小时就爱笑爱玩,很讨人喜欢。22岁结婚时,家境贫寒,全家有20多口人。她不怕吃苦受累,一生辛劳操持。1982年老伴81岁时去世,她又挺起腰杆笑对生活。到了晚年,凡村里演戏、放电影和办喜事,她都要去看热闹,闲着就与邻居和家人一起说笑逗乐。她是一个老戏迷,每天最爱看中央戏曲频道的节目,并且边看边笑边鼓掌。
饮食随意,嗜酒不醉。她从小到老从不挑食,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也常吃鱼肉,爱吃但不多吃。她年轻时就爱喝白酒,常与老伴儿子一起喝,但她能管住自己的嘴,吃饭不过饱,喝酒不过量,喝水不可少。
心灵手巧,一生勤劳。她从小手勤脚勤,是个闲不住的人。结婚后是四世同堂大家庭的主妇,山里活家里活都能干。她心灵手巧,16岁就学会了绣花,一绣绣了90年。她年轻时用绣花挣的钱买了二亩地,还带了一批徒弟,至今还常老少一起绣。时至高龄她家务活从未扔下,洗衣做饭样样干,秋天还能到一丈多高的凉台上剥苞米摘花生,冬季给家人做棉衣缝棉被。她常住在两个儿子家中,到儿孙家中吃饭串门往返一里多路,都是步行自去自回,从不觉得累。
家庭和睦,敬老爱幼。她小时在家孝敬父母,结婚后照顾奶奶和公婆,使三位老人均活到80多岁,是全村出名的好媳妇。她生有两男两女,如今是五世同堂80多口人。她从不以年高自居,很愿意与小孩一起玩。我们访问那天,老人坐在炕上,怀里抱着2岁的小玄孙,身后背着4岁的大玄孙,一个多钟头不离身。这个大家庭非常和睦,常有笑声,儿孙也个个孝顺。逢年过节和老人过生日时,全家几十口人大团聚,敬酒祝福祝寿,其乐融融。
篇9
父亲是个农民,但在我眼里很多地方又不像地道的农民。父亲读完了小学,初中上到了二年级就因贫困辍学了。接着他和几个同伴瞒着爷爷奶奶一口气跑到了包头,在那儿上了两年的中专。后来因为六十年代的学校解散了,父亲又回到家继续当他的农民。父亲写一笔很好的毛笔字,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父亲总要被人家恭敬地请去当帐房先生,记记份子什么的。到了春节,更是父亲忙碌的时节,乡亲们都早早的把大红纸送到我家,请父亲写春联。往往春节未到,我家早就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了。我小的时候习字,父亲就让我学着给山东的舅舅写信。什么格式,怎么称呼,如何落款,都是父亲手把手教我的。我虽然喜欢他的字,但我练字没长性,直到如今也没形没体儿的。回家陪父亲喝酒,喝到高兴处,父亲总是指着我说:“就你还中文系,还老师,写字还不如我这个农民哪。”我只能笑着点头。
父亲是个爱书的人。他每次出门,包里总要塞本书。实在没有可看的,也要捎上几张报纸。记得父亲亲手买的书有1975年出版的三卷本的〈水浒传〉、上下册的《东周列国故事》、《聊斋志异》和冯梦龙的“三言”。农闲时节,别人家的男人或打牌或赌钱,我父亲就在炕上看书。逢雨雪天,更是整天抱着书看。这两年父亲眼花了,自己买个花镜,还是不忘读书。我有时端详端详,老人还真像个文人先生呢。今年暑假回家,我倒腾书柜,找出一套明朝抱翁老人的《今古奇观》来,是清朝道光年间刻印的,可惜少了一卷。我对他说,这书给我吧。父亲说行啊,反正我眼花也看不了了。父亲还常常感慨地对我说:“那会儿,你爷爷当私塾先生时留下来的书都让我作饭时当柴火给烧了,怕惹祸。要不留到现在也值钱了。”于是我也很感慨。好在我们这一代不会再赶上“焚书”的年代了。
我家的三个孩子中,父亲最疼我,他说我坐得住,安分。冬天的时候,我整天在大街上疯跑,出了满身的汗,热得把穿的棉裤都溻湿了。早晨起床前,父亲总是早早把火炉点好,然后把我的棉裤用手翻转过来,一点一点地靠近炉子烤,边烤边慢慢晃动着,不一会儿,我就看见棉裤上腾起缕缕热气。等烤完了,父亲还要用他的两双大手把棉裤搓搓,让它柔软。等我再穿上的时候,感到很温暖。父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常常给我擦皮鞋,每次都收拾得很仔细。我上学骑的自行车,每天都是父亲为我取出来,晚上回到家,每次也是父亲为我存放好。擦车打气更是他的份内之事。在他眼里,我似乎永远是个孩子。我上学时读的书,都是父亲亲自包书皮,并用毛笔写上我的名字。我当老师这么多年了,我上高中时的课本仍然保存完好。有时我读他说,这书都没用了,您把他卖了吧。父亲总是说:“放着吧,放着吧,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在南京上四年大学,每次都是父亲执笔给我写信,信的结尾总是说,别心疼钱,吃好,注意身体。他很少叮嘱我好好读书,但我读了父亲的信,自然知道该怎样去念书的。
篇10
首先,母亲有一个科学的生活方式。母亲晚年生活很有规律,夏天早上6时半起床,冬天迟一点,但都是晚上8时左右上床,不起早不带晚,不管晚上有多么好看的电视节目,她也绝不肯打乱自己的生物钟。虽然早年在市井社会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未沾染不良习气。左邻右舍那些老姐妹们几乎没有一个不抽烟的,有的还烟酒双管齐下。我的父亲抽水烟,50岁就患上肺气肿,64岁就过世了,惟有母亲“出污泥而不染”,她不碰烟,不沾酒,渴了喝几口白开水,累了躺在藤椅上“且且腰”。在膳食方面,玉米糁、菜糊面、荞面饼、山芋粥之类是她老人家的最爱,而坚决拒绝大肉、大鱼、大油、大糖,无论多稀罕的山珍海味也只是动一两筷“尝尝”而已,她常说的一句话是: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特别值得炫耀的是我们家饭桌上常常绿意婆娑,野菜飘香。就说吃粥的小菜吧,不是炝萝卜,就是拌蒲芹叶,不是烫大蒜叶加花生米,就是拌胡萝卜缨子,不是盐渍香椿头,就是荠莱拌虾米……随着时节不断翻新花样,反正大半是母亲的杰作。
母亲有一双闲不住的手。母亲认为,人还是手里有点事做做好。于是,淘米洗菜她抢着去,洗衣机一停她抢着晾衣服,衣服一千又抢着去叠;夏天摘藿香薄荷叶送给女儿、孙女泡茶,冬天哪家包春卷、包饺子她就去帮着拣荠莱做馅儿,她包得又快又好,一眼望去如同机器做出来的一样;女儿、媳妇织毛衣,她帮着绕毛线球,仅仅是帮我那口子绕的毛线球就装了两大筐!母亲是有事抢着做,没事找事做。当年,我们家祖孙三代八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全是母亲一双手一针一线缝制的,真是从“眼睛一睁”忙到“晚上熄灯”。
母亲还有一个“话疗”的好方法。中医自古就有“话疗”的说法。与人说说话,聊聊天,确实能解闷祛火,释放了心中的块垒,分散了注意力,平和了心态。所以,母亲每天都要一步一步地下楼去,和楼下小店老板娘、邻居们说个话,聊个天,东扯西拉,中心话题是没有的,图的就是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母亲从不打牌,少看电视,她把时间大都用在和人交流沟通上。平时,不是上女儿工作的医院,就是去孙女上班的新华书店,反正,医院的人、新华书店的人全都认识这位常带小食品给他们解馋的慈祥奶奶;要不就是三天两头回到我们原先居住的老巷子里去找老邻居说个悄悄话。
母亲有一颗永远绚丽的爱美之心实在难能可贵。母亲个子不高,精明能干,年轻时秀丽端庄,年老了也是清清爽爽。母亲心灵手巧,小时候,我们身上衣服补钉都打在里面,外面看上去挺顺眼,母亲做事从来就是:做,就要做好、做美。所以,巷子里的人都啧啧称道:陈家的孩子走出来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母亲非常爱花,她时常摘些野、野蔷薇之类回来插瓶,或者向熟人家要些月 季、桂花、腊梅、一串红什么的,反正一年四季,我的书桌上少不了新鲜艳丽的瓶花,我们家小小的客厅里总是飘逸着清新的花香。母亲说,没事看看花,眼睛也舒服,心情也亮堂。母亲还喜欢让我们带她去公园,徜徉在鲜花绿叶之间,在大自然中,母亲似乎一下子就年轻了许多,笑容也显得格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