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18 16:5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豆栽培技术种植方法

篇1

【关键词】黑龙江;大豆栽培技术;演变

黑龙江省是大豆生产大省, 我国大豆总生产量的1/ 3 源于这里,而其种植面积仅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1/ 4。近20 年来黑龙江省审定推广了 150 多个大豆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近60 个。优良品种必须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才能使品种产量潜力充分发挥,因此研究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及其机理将有力地促进大豆产量提高。建国50 多年来,黑龙江省的大豆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和丰富, 包括大豆施肥技术、 共生固氮和栽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的都比较广泛和深入,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 对大豆需水、需肥规律的研究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 据许多学者研究,形成1g大豆干物质需水580~744 g。从1982 年开始,尹田夫等在人工模拟旱境实验室中,进行了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际干旱锻炼处理,跟踪个体发育的全过程,系统地分析各生理生化和形态性状胁迫指数与大豆抗旱性的关系;90 年代初,有人分别从水对大豆的生长、根况、植株以及生理和品质面进行了研究;90 年代末, 研究了白浆土条件下大豆喷灌技术,提出土壤含水量较低情况下, 大豆各生育期的需水规律,并依据此规律来确定节水灌溉时期和数量。通过对大豆各生育期需水量的研究,并经过多年的灌水试验和大面积的喷灌示范, 已初步探索出大豆需水规律及灌水预报方法,对垦区大面积推广喷灌下的高油大豆种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 对大豆固氮作用的研究

我国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进行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从80 年代起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 在随后的短短 20 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果。1950~1955年黑龙江省在克山农业试验场进行了大豆根瘤菌菌种选育和应用技术研究,同时在生产上小面积试用,获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许忠仁等对大豆根瘤着结状况与固氮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早熟品种的单株固氮量和占全株氮素比重均低于晚熟品种;磷钾肥对根瘤着结和固氮能力均表现有益影响。在磷钾肥基础上施氮肥,由于氮量的不同,根瘤固氮效能反应不一, 低量氮肥促进了根瘤着结, 增加了固氮量,高量氮肥抑制了根瘤的着结, 也影响了固氮能力。通过3年( 1983~1985 年) 多点研究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可增加大豆的结瘤数和根瘤重、植株鲜重和干重、植株含N 量、根瘤固氮酶活性以及籽实蛋白质含量;对大豆根瘤固氮活性动态进行了研究。90 年代以后,对黑龙江省土著大豆根瘤菌数量分布接种菌在土壤中生存定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甸土、暗棕壤、黑土中的根瘤菌数量高于白浆土,说明土壤基础肥力与理化状态对固氮起重要作用。研究了微量元素钴对大豆根瘤固氮的影响,试验用硫酸钴拌种,经测定,在盛花期和结荚期大豆株高、干物重及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固氮强度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幅度增加, 收获后大豆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研究了根瘤菌不同接种方式对大豆根瘤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菌剂拌种根瘤多集中于根上层,施用颗粒菌肥根瘤多集中于根下层;施用颗粒菌肥在大豆生长后期根瘤数量及干重均显出优势,且大豆产量高于液体菌剂拌种处理。

3 重茬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大豆连作在黑龙江省尤为突出, 从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豆根病发生轻重与茬口关系大,合理轮作的地块发病较轻,重茬发病重。90 年代初,对不同重茬年限大豆土壤取样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土壤中全N、 全P 和全K 的含量变动不大,但速N和速K、微量元素Zn、B的含量降低,速P的变幅不大。而对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连作使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由高肥力的细菌型向低肥力的真菌型转化。重迎茬可导致土壤和根际环境变劣,土壤中速N、K和微量元素Zn、B、Mo的含量减少,土壤酸度降低,土壤生物活性降低。另外,在大豆种衣剂拌种、重视并改善重茬大豆施肥技术、推行土壤灭菌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通过连续8 年的深入研究,发现大豆重迎茬种植的减产明显, 且随重茬年限的增加而加剧。短期重迎茬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三年以上的长期重茬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现在大豆根系分泌物、残茬腐解液的自毒作用已成为大豆连作障碍研究的热点。

4 大豆的规范化栽培

篇2

[关键词] 大豆 大垄 小垄 密植栽培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71-01

大垄小垄种植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它吸收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势,同时缩小了间距,扩大了大垄间距的研究。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大豆种群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以及太阳能利用效率,增加有机质积累。与三垄栽培技术相比,大垄小垄密植栽培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提高种植效率,有助于发挥大豆产量高,产量稳定的特征。

1 前期准备

1.1 选种与种子处理方法

在大豆种子进行选择是,需要谨慎严格,并避免严重倒伏。因此,对于种子而言,株型收敛、矮杆半矮杆是良好的品种。不仅能够抗倒伏,还具备较大的增产潜力。除此之外,需要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这样可以防止遭受虫害,增加产量。而包衣材料选择也应慎重选择,最好将金阿普隆、适乐时与所选种子一起,搅拌混合。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掺水和肥料,以及其他杂物,是每一粒种子都具备包衣。完成后,需要对有包衣的种子进行晾晒处理,最后装袋。[1]

1.2 种植地的选择与处理

土地平整、肥料供给性能良好、可耕土层较厚等都是选茬和选地的标准。在地块种植作物选择方面,最好将大豆与小麦、马铃薯、玉米等作物搭配种植。即大豆种植在这几种作物之后,且不能连作,必须要进行翻耕后才能种植。这样既能保持水土结构合理,又可以降低虫害与杂草的风险。但是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大豆在播种以后,大豆苗全苗壮。对于没有深翻的土地,应进行合理地深松整地。深度通常为18至20厘米,耙茬深度是12至15厘米,深松深度不低于25厘米。如果采取犁耕还是耙茬土壤准备到达状态之后,如果土地已经深入,可以随时播种犁耙和下层的秋季耙耙的制备方法,深12至15厘米,要既平且细。不管是大垄窄行,还是小垄窄行,起垄都需要在伏、秋整地后进行。大垄的垄宽选择为1米4较为适宜。对于窄行密植,需要先行旋耕地后,使土地达到待播的要求。[2]

2 播种

2.1 播种时期选择

在播种时段,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非常重要。这关系到种子的生长情况,以及最终的产量高低。一般说来,地温如果连续高于8℃,就是比较适合播种的时间段了。如果是4积温带,即为5月1日至5月10日;如果是5积温带,则是5月10日至5月20日。这个时段温度适宜,有利于种子生长。但是对于有些早熟品种来说,可以适当地推迟其播种时期,晚熟品种则可以适当地提前其播种日期,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雨水对花期的影响,从而保证产量。

2.2 平作窄行密植方式

这种播种方式主要是针对机械化耕作。可以选择使用24行播种机器,在播种过程中,应每隔一个播种口堵住一个播种口,这样操作起来更好。

2.3 大小垄窄行密植

这种播种方式使两垄变为一垄,距离是1米2至1米4。并使用大型专用播种机在垄上播种六行。而4双条密植则用机械平播,或者垄上双行等距精量播种,大行距保持在45厘米,小行距保持在10厘米至12厘米。

3 田间管理

3.1 除草

除草工作可以安排在大豆苗出土以前、深松或者趟一犁之后来进行。而铲趟则需要在出苗后来进行,一般需要铲2趟3,且铲趟伤苗的功率应该不超过百分之三。后期工作中,需要将大草拔干净。大豆在播种后出苗之前,可选择土壤封闭药剂进行喷洒。每公顷使用50%乙草胺乳油约2.5至3升的量,加入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约300至600克;或者使用72%都尔乳油约1.5至3升,并加入200克水使用。

3.2 施肥

在使用肥料时,需要根据大豆品种来决定。并且在是非以前,要对土壤进行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种植密度飞肥料种类确定施肥数量。通常而言,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所需的肥料数量更多,差不多比常规栽培多15%。种子在施肥时,需要分为两层。上方施肥,即在种子下方五六厘米的地方施肥,数量差不多是总肥量的1/3;下方施肥,即在种子下方12厘米至14厘米处施肥,数量差不多是总肥量的2/3。在长势不佳的位置应该施一两次叶面肥,且施过肥的地方避免再次施肥,否则可能烧种,严重影响种子生长。[1]

3.3 大豆病虫害防治

对大豆病而言,最为主要和常见的一种就是大豆菌核病。对这种病还,需要从源头做起。即在选种之初,选择优良种子,防止带病种子。并且需要利用药物配合预防,对大豆株喷洒药物。而对于大豆的虫害预防来讲,主要有红蜘蛛和蚜虫等,需要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防治。此外,针对大豆食心虫害,需要根据垄的情况好坏来决定选择敌敌畏还是其他药物。

3.4 日常管理

如要增加突然的氧气供应,以及大豆植株生长,可以在大豆出苗和分枝时期,分别进行以此翻土管理。在选用除草剂时,应选择处理土壤为主的药剂,避免大豆植株受到伤害。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管理。

结语

文章针对大豆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从大豆的选种到管理等过程都进行了剖析,可能总结得还不够全面。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点可取的参考,并共同为我国的大豆种植技术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篇3

一、大豆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相关种植过程和方法

1、 选地

应该选择排水和渗透性良好,其前茬不是豆科作物,并且有着深松基础的平岗地。

2、 整地

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整地,一定不要湿整地。对于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深松;而对于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应在35 cm以上,耙荏深度15~18 cm,旋耕深度14~16 cm。整后的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播种状态。

3、播种

品种选择:品种要选择经过国家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当地能正常成熟的品种。不能选择过晚或越区的品种,也不能选择早熟和过早熟品种。

地膜选择:大豆垄上行间覆膜应选用厚度为0.01 mm,宽度为60 cm的地膜。应尽量选择拉力较强的膜,这样可以应用机械覆膜。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种子要进行机械精选。种子精选的质量标准足纯度要大于99%,净度大于98%;芽率大于95%,水分小于13.5%,粒型均匀一致。精选后的种子要进行包衣,装袋。

播种期:采用垄上行间覆膜技术种植大豆的地块,可以提早播种。一般比正常播种期可以提早10 天。确定播种期的原则是:当5 cm耕层5 d并稳定通过5℃或略早时开始覆膜播种。

播种方法:大豆垄上行间覆膜可以选用黑龙江省白桦耕作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BM一3型行间覆膜通用耕播机,垄上膜外单苗带气量点播,每一次可播三垄六行,行距65 cm,一次完成施肥、覆膜、播种、镇压等过程。推荐采用八五三农场研制的零速投种器,具有能实现精量、均匀播种等优点。

覆膜标准:覆膜作业的标准为:要求覆膜笔直,百米偏差不超过5 cm,两边压土宽度各10 cm,东部地区每间隔l0一20 m的膜上横向压土,西部地区每间隔1.4 m的膜上横向压

播种标准:要求播量准确,正负误差不能超过1%,种子距膜高度为2~3 cm,不能超过5 cm。播到头,播到边。

4、施肥

施肥量:由于覆盖地膜后可以有提高肥料利用率,所以可适当减少施肥量。具体施用量和比例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亩地应施N、P、K纯量8~10 kg,N:P:K的比例,黑土地为1:1.5:0.6;白浆土地为1:1.2:0.6。应该测土配方施肥。

叶面追肥:在大豆生长的分枝期、初花期、结荚初期、鼓粒期时进行叶面追肥。特别是在分枝期和盛花期要注意喷施硼肥。这里应该注意:要选择那些硼含量高、可溶性好、效率高的优质硼肥。

5、田间管理

化学灭草:灭草的方式应以播种前土壤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应根据杂草的种类和土壤条件来选择施药品种和施药量。茎叶处理可采用苗带喷雾器,进行苗带施药,药量要减少1/3。喷液量:土壤处理150~200 L/hm2,茎叶处理喷液量150 L/hrn2。要达到雾化良好,喷洒均匀,喷量误差应该小于5%。

中耕管理:在大豆生育期内机械进行中耕两遍,第一遍中耕在大豆出苗期进行,中耕深度15~20 cm。第二遍中耕在大豆有了2片复叶时进行。大豆垄上行间覆膜的中耕管理与三垄栽培技术应该是相同。

病虫害防治:目前,在大豆生产中我们主要是防治大豆的食心虫、大豆蚜虫、灰斑病等病虫害。

防治蚜虫和蓟马当百株蚜量达到l 000头;蓟马每株20头以上或顶叶皱缩时,近期没有大雨,并且温度适宜,可用乐果乳油进行防治。

防治灰斑病:7月末8月初的时候,降雨会较多,当大豆有30%出现了厌斑时,可以用70%甲基托布津1.125 k/hm2或50%多菌灵1.5 k/ k/hm2进行喷雾防治。

6、化学调控

在行间进行覆膜有提墒、增墒、增温的作用,肥料利用率高,大豆植株生长旺盛,因此应视植株生长状况,在初花期选用多效唑和三碘苯甲酸等化控剂进行调控,控制大豆徒长,以防止后期倒伏。

7、残膜回收

大豆垄上行间覆膜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便于残膜回收,避免白色污染。最好在大豆封垄前也就是7月初进行残膜全部清理、回收。

8、收获

当田间植株70%以上落叶、植株变黄时,进行机械或人工割晒。当大豆的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大体变成圆形并呈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8%的时候,用带有挠性割台的联合收获机进行机械直收。

二、大豆覆膜栽培的增产机理

1、抗旱、保墒、提墒、增墒

覆膜后首先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量,起到了保墒作用,另外又因为覆膜后,白天膜内增温快,可拉动地下水不断向上输送,便于作物利用;所谓的增墒是指当降雨量较少的时候,雨水可沿膜面汇集到两侧并进入苗带,被大豆根部利用,使无效降水变成有效降水,而裸地栽培时水分很快就蒸发了,就会变成无效降水。

2、增温、早播加快了大豆生育进程

覆盖地膜后,土壤热量散失较小,就算在夜间外界气温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高的土壤温度。据田间调查,覆膜种植的大豆比裸地大豆耕层内(按70天计算)可累积的增加地温218℃。这样即可早播,加快了大豆的发育进程,使大豆出苗较裸地种植的大豆提前7天左右,植株生长快,株高较对照种植的增高20cm左右,主茎节数较对照种植的增多3节,提前5天进入分枝期,使单株有效分枝增多。从而使大豆单产得到提高。

3、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覆膜增加了土壤的温度,保持了适合的水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了土壤的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固氦作用。根据田间的调查,大豆根瘤菌形成早,数量多,为大豆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速效养分。

篇4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播种方式;田间管理

前言: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大豆的栽培技术是其必须要给予重视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大豆的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到大豆的实际产量与品质。所以,如何做好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即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的播种方式及田间管理方法展开粗浅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大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1 大豆播种方法

P者就现如今在大豆生产上常用的大豆播种方法进行逐一阐述。

第一,窄行密植播种法。目前在国内外的大豆种植上,窄行密植播种法俨然已经成为现如今大豆栽培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栽培方法之一。其实质上就是通过对植株栽培密度的改变,实现缩垄增行,将传统的种植行距60到70厘米改为40到50厘米。而通过窄行密植以后,能够更为合理的布置大豆群体,确保大豆群体都能够充分的利用光能和地力,有效的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使大豆出苗更加整齐、均匀。

第二,等距穴播法。在大豆栽培过程中,采用机械等距穴播种法,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播种功效与播种质量,且出苗之后,大豆苗株距离较为适宜,大豆植株的分布也较为合理,个体生长较为均衡,十分有利于大豆群体的发展,一般来讲,采用等距穴播法较条播法能够有效增产10%左右。

第三,60厘米双条播。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2 大豆田间管理

要想做好大豆的田间管理工作,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板结的破除工作。我们都知道,在播种大豆以后,如若遭遇暴雨,那么表土势必会形成板结层,进而使大豆的叶子难以出土,轻者会造成缺苗断垄,重者还有可能造成整个豆田的毁坏,需要重新进行耕种。因此,就必须要及时对表土板结层采取破结工作。一般来讲,对板结层进行破结时应该选择雨后表土泛白的时候予以进行,表土太干或者太湿的时候都不适应进行板结的破除。可采取人工锄或者用耙破除,这两种破除方式。

第二,做好大豆的查苗、定苗工作。当大豆出苗以后,必须要对大豆进行逐行的查苗工作。当大豆断垄在25厘米以内的可以在断垄两端留双株;当大豆断垄在25厘米以上的则可以进行补苗或者补种。正常来讲进行补苗工作时,宜早不宜晚,最好是在子叶刚刚展开,对生单叶尚未展开的时候,对芽苗进行带土移栽,移栽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4点进行,并及时进行浇水。补种也应该及早进行,可浸种催芽后补种。在全苗的基础上,实行人工间苗,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匀,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根系、根瘤发育,协调地上部和地下部、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合理利用地力和光热资源。间定苗时拔去弱苗、病苗、小苗、密集成堆的苗和杂株,留壮苗、好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第三,做好大豆中耕除草工作。做好大豆的中耕除草工作不仅能够清楚田间的杂草,还能够进一步改善大豆土壤的物理性质,起到保墒防旱,增产、增收的效果。一般来讲对大豆苗田而言,需要进行中耕2到3次,也就是说当间苗之后需要第1次,而当大豆苗长到15到17厘米的时候需要进行第二次,当大豆开花前需要进行第三次中耕。并遵循第一次浅耕、第二次深耕、第三次浅耕的原则。

第四,做好大豆落花、落荚的预防工作。在大豆生产过程中,落花、落荚是普遍发生会发生的问题。而造成大豆落花、落荚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发育出现失调,大豆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大豆植株群体关照恶化,大豆病虫危害严重,大豆遭遇暴风雨袭击等问题的出现。而相应的预防措施则具体如下:首先,培育并且选用那些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率高的高产良种大豆;其次,对大豆进行细致的阵地,做好间苗、定苗、中耕除草等工作,进而使大豆植株能够积累更为充足的养分,进而降低大豆落花、落荚问题的发生;再次,做好大豆植株株行的配置工作,从而确保大豆植株始终保持在合理的群体状态之下,进而使每一个大豆幼苗都能够达到健康、稳定的发育、成长;最后,严格根据大豆的生育特点,在大豆花荚期旱时进行合理的灌水,在大豆花荚期涝时及时进行排水,并且定期喷施大豆生长调节剂,进而减少大豆落花、落荚问题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就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中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办法展开了粗浅的探讨,也是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给广大同行以及农民朋友们,在今后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上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建议,让人们将大豆生产的重点放在播种方式以及田间管理之上,从而进一步提高大豆的生产质量,达到高产大豆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志. 大豆高产高效四项关键技术[J].新农村. 2010(07)

[2]丁晓云. 全国玉米大豆高产创建活动在吉林省举行启动仪式[J].现代农业装备. 2009(05)

[3]2009年全国玉米大豆高产创建活动启动[J].北京农业. 2009(17)

[4]张国星,张福安. “四改一增”大豆高产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08(08)

[5]胡启山. 大豆高产话三巧[J].农家科技. 2007(06)

篇5

关键词 秋大豆;生产现状;高产栽培;云南景东;锦屏镇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057-01

秋大豆是指水稻收获后,抢季节在禾蔸旁点播种子,通常叫“禾根豆”,或者在水稻收获后翻耕做畦,开沟播种。一般适用于水源种双季稻不足、种一季稻有余的地区,以充分利用秋季温、光、热等条件。

1 秋大豆生产现状

锦屏镇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530 km2,最低海拔1 000 m,最高海拔3 376 m,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 380.3 mm,有效积温6 680 ℃,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春旱季,夏秋为雨季,干湿季界限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暖如春,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相对完备。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最适宜种植秋大豆。每年种植面积近666.67 hm2,产量超过1 200 t。大豆是锦屏镇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秋大豆在该镇分布较广,全镇15个行政村,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秋大豆的栽培。秋大豆平均产量最高的在坝区沿川河一线的行政村,达2 700~3 300 kg/hm2,最低在山区一线的行政村,只有900~1 050 kg/hm2,说明该镇秋大豆平均产量在地区与行政村之间有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均衡发展、提高秋大豆的产量水平和生产效益一直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促进锦屏镇秋大豆的发展,增强竞争力,该镇从2004年就已开始将秋大豆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期使锦屏镇秋大豆品质、产量等有较大转变。现在该镇秋大豆产量、品质已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山区一线的行政村秋大豆产量已达2 700 kg/hm2以上,已赶上坝区沿川河一线的行政村秋大豆产量,这与锦屏镇推广的无公害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分不开。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

选用秋大豆良种滇沧二号va121)、景选一号v绿皮豆)。新区种植秋大豆,必须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

2.2 整地和施底肥

稻田要在水稻收获前10~15 d,排水控田,稻谷收后及时开沟分墒;墒面宽2.0~2.5 m,边沟、中沟的深和宽各为30 cm,墒沟深15 cm、宽20 cm。施钙镁磷肥450~750 kg/hm2、氯化钾750~150 kg/hm2作底肥。

2.3 播种

2.3.1 种子处理。播种前要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并晒种1~2 d。用钼酸铵拌种:用56%的钼酸铵75 g/hm2,溶于温热水中,冷却后洒在大豆种子上均匀拌种,再用生物钾肥7.5 kg/hm2对冷水适量拌种后播种。另外对从未种过大豆、土壤无大豆根瘤菌的田块,要求接种根瘤菌,方法是用粉红色的大豆根瘤1.5 kg/hm2,捣烂对冷水适量拌种75 kg/hm2,拌种接种后应及时播种。

2.3.2 播种量、播种期和播种方式。播种量:景选一号和滇沧二号用种120~150 kg/hm2;播种期:水稻田、烤烟地套种和旱地净种宜在8月15日以前播种,不得迟于8月末,早播有利益高产。播种方式有单行条点播和小墒匀播2种,稻田播种后盖稻草9 t/hm2;烟后豆播种后盖土2~3 cm,以不露豆种为宜[1-2]。

2.4 田间管理

2.4.1 水分管理。秋大豆免耕种植法虽要求湿润的土壤环境,但因田间渍水和连绵阴雨常会造成烂种、死苗、倒伏、沤叶、沤荚等不良后果。因此,在坚持“三沟”配套的基础上,要求及时排除田间渍水。

2.4.2 间苗、定苗及除草。三叶期要及时定苗、间苗。定苗时,景选一号、滇沧二号定苗37.5万~52.5万株/hm2。及时清除再生稻及杂草。

2.4.3 追肥。苗期v种后20 d)用56%钼酸铵300 g/hm2,热水溶解后对水750 kg/hm2喷雾;在四叶期选择小雨天气追施尿素75~150 kg/hm2,也可采用叶面撒施草木灰750~1 500 kg/hm2。在大豆结荚期,于15:00后用250~300 mg/kg的多效唑药液300~450 kg/hm2,进行整株喷雾,可矮化株高,紧缩株型,促进根系生长,叶色深绿,提高结荚率。

2.4.4 轻翻豆蔓。秋大豆鼓粒后期,对生长过旺,田间湿度大,有倒伏、沤叶、沤荚现象的田块,可选晴天中午轻翻豆蔓,以降低湿度,减轻沤叶、沤荚现象和病虫危害,促进籽粒饱满[3-4]。

2.5 病虫鼠害综合防治

锦屏镇秋大豆主要有锈病、大豆荚螟、大豆卷叶螟、豆杆黑潜蝇、蚜虫及鼠等危害。

锈病防治上,用15%的粉锈宁1 125 g/hm2对水675 kg/hm2,或用25%苯醚甲环唑150 mL/hm2,分别在开花期(种后30 d)、结荚期(种后50 d)喷雾防治。

虫害防治上,大豆荚螟、蚜虫应在大豆初花期开始防治,可用灭扫利、功夫、来福灵、抗蚜威、吡虫啉、甲氨基啊维菌素等杀虫剂防治。鼠害防治上,结荚期鼠害严重的地块,在大豆结荚初期用敌鼠钠盐拌小麦制成毒饵置于田间地角,统一投放毒饵捕杀老鼠。

2.6 及时收获与贮藏

当大部分叶片脱落,籽粒变硬,豆荚呈褐色时,选晴天上午收获,脱粒晒干,种子贮藏要求做到干燥(含水低于15%)、不酸败霉变,无虫害。

3 参考文献

[1] 张凤云.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9(1):43-45.

[2] 张云喜.大豆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8(5):26.

篇6

关键词:栽培技术;营养分析;豆类作物

中图分类号:S431.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15

引言

豆类作物的种类包含刀豆、菜豆、绿豆、黄豆和红豆等,在我国主要栽培的豆类作物包括蚕豆、小豆、大豆、绿豆等。豆类作物是人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由豆类作物生产的豆制品深受广大人民喜爱,了解豆类作物的营养结构,合理利用豆类资源,使其为人们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改善豆类作物的栽培技术,提高作物产量,为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提供技术保障。

1 营养分析

豆类作物是目前人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它富含多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比如豆类作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是薯类作物的5~10倍,是禾谷类作物的1~3倍。豆类作物不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且含有氨基酸的种类也非常的多,特别是赖氨酸,是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大部分豆类作物都富含大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元素,比如说大豆比小麦的维生素B与铁质的含量要高出10倍,磷质的含量要高出7倍,钙质的含量要高出15倍。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公民喜欢食用由豆类作物加工而成的豆制品,比如:豆芽、豆浆、豆皮、豆干、豆酱等,因为其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与维生素,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常被使用。由大豆加工而成的蛋白粉,风味独特,深受大众喜爱。另外大豆脂肪含量也很高,所以也可制成大豆油。大豆油当中的不饱和氨基酸的含量相当高,长期食用有利于降低血脂;大豆油中的脑磷脂以及卵磷脂也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长期对儿童食用,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发育。

2 栽培技术

2.1 轮作与间作

因为豆类作物如果选择连作,那么种植田间的杂草就很容易泛滥,导致豆类作物根系发育不良,根瘤菌的发育受到影响,并且还会加剧作物的病虫害,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也随之降低。豆类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豆类作物在开花与结荚期间向其根系的外部喷洒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硼肥,它对促进作物根系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以及提高作物的产量有很好的效果;施加一定量的钾、磷肥,不仅有效满足豆类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需求,还对提高作物根瘤菌的数量、增强其固氮作用有很好的促进效果;介于根瘤菌与豆类作物之间有着共同的固氮特点,豆类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间的大部分氮肥都可由根瘤菌提供,所以,在除苗期间不必施加大量的氮肥,应该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如果氮肥过多那么很容易造成植株长势旺盛,而延迟了作物的成熟时间。豆类作物的种植前茬适宜栽培禾谷类作物、棉花等。

2.2 整地

整地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低,一般土壤即可种植。但通常x择土壤酸碱度控制在6.8~7.5的黏壤土或壤土、土壤的通透性良好、排水性能良好、钙质以及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较厚的种植区域。夏大豆通常在完成麦收以后种植,种植深度控制在10cm左右,接下来耙平播种;豌豆的根系具有很强的伸展力,深耕对其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作物播种前进行深耕并耙平作畦,这有利于提高作物出苗率,对幼苗的茁壮成长、增强抗寒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蚕豆属于深根作物,比较适宜在疏松的土壤中生长发育,因此选择春耕与秋耕较为合适,耕作深度控制在20cm比较适宜。

2.3 播种

播种过程包括作物选种、晒种、确立播种日期以及播种量等。

2.3.1 选种与晒种

由于豆类作物的很多生长特性都不属于遗传特性,如果种子未经过提纯,那么在种植2~3a之后种粒就会变小,种子的其它不良特性也会慢慢凸显出来,所以在种子播种之前应该认真进行选种,将具有优良特性的种子用于种植,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收成。选择种子时可以利用盐水选、水选以及风选的方法筛选出优良品种。另外在播种前要进行晒种,以提高种子生长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其生长的势力。

2.3.2 确立播种日期

豇豆、绿豆以及大豆在春季以及夏季都可以进行种植。如果选择春播那么土地土壤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00℃以上,而夏播则选择在完成麦收以后种植。控制好播种时间抢播与早播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的良好措施。蚕豆与豌豆可以选择春播或者是秋播,在南方秋播时间基本上与小麦同期,而北方春播基本上在每年的3月上旬完成。一般情况下豆类作物的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左右。

2.3.3 播种量

夏播大豆的种植间距通常控制在30~40cm,每667m2地种植量大约在60~75kg,苗株数基本在21~27万株左右。种植时间早、土壤肥沃、晚熟作物种植密度低一些,反之则种植密些。

2.4 田间管理

豆类作物栽培的田间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补苗与间苗、中耕与除草、施肥、浇水以及防治病虫害。

2.4.1 补苗与间苗

在完成豆类作物的播种之后,需要及时的对发苗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缺苗或者是漏种的情况应该尽快进行移栽或补种。及时间苗是确保苗壮、苗匀的有效管理措施。通常情况下在幼苗长出第1片复叶时进行间苗,到第2片复叶长出时进行定苗。

2.4.2 中耕除草

中耕能够实现防旱保墒、清除杂草、提高产量的效果。对于夏播的豆类作物比较适合提高中耕,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通常需要中耕2~3次。

2.4.3 施肥

豆类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营养元素,对钙、钾、磷、氮几大元素的需求量比较大。其中氮元素的1/2~2/3的含量是来源于根瘤菌。所以在根瘤菌进行固氮作用的过程中,豆类作物是不会表现出缺氮的,这时如果施氮过多,还要可能造成植株疯长,从而对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起到抑制的现象。不过在豆类作物出苗期间施加一定量的氮肥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豆类作物长出几片真叶之后,种子内部的氮元素基本已经耗尽,此时根瘤菌不仅没有进行固氮,而且还会吸收寄主作物的氮元素。施用一定量的钾、磷肥也至关重要,并且根瘤菌生长也需要大量的钾磷元素。

2.4.4 浇水

保证土壤湿度,是确保作物正常开花、结荚的重要保障。

2.4.5 防治病虫害

在作物生长期间有效治理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危害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

2.5 适时收获

根据作物品种类型的不同,合理的选择收获方法,确保作物的本身价值。通常情况下,豆类作物在收获时都是连根拔起,将其捆绑起来搭在架子或者是绳线上,等到豆粒被风吹干之后选择晴天的时候将其在塑料布上或者是水泥平面上进行脱粒。需要注意的是豆粒不可进行暴晒,否则会由于失水过多,营养流失,表层出现皱皮或裂皮的现象,从而失去了作物的价值。如果是在夏季收获,那么尽量避开雨水天气,最好选择分批采摘,确保豆类色泽,保证市场价值。

3 结语

目前豆类作物已经逐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们对豆类作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改善作物栽培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豆类作物中富含人体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效了解豆类作物的营养结构,对合理食用豆类作物,提高豆类作物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对豆类作物的营养分析、提高其栽培技术探讨,才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传伦,李敬忠,于金虹.海南冬季四棱豆高产栽培技术[J].栽培与植保,2012,25(05):158-159.

篇7

关键词 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甘肃康县

中图分类号 S56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20-01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食用油作物,其富含蛋白质,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大豆在康县分布较广,全县各乡镇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由于康县耕地地力水平低下,农民复种大豆施肥不足,导致大豆产量低下,不足1 500 kg/hm2。因此,如何提升大豆产量、品质,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促进康县大豆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大豆品质差、产量低的状况,康县农技中心经过在全县连续5年种植试验并结合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特对康县复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归纳总结。

1 选地整地

用于复种大豆的地块,应当优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通风向阳的地块,并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整地,去除地块中的异物,确保地块平整、上虚下实。

2 品种选择

优选长势旺盛、抗逆性强、具备高产稳产特性的优质品种,推荐使用豫豆22、中黄30以及中黄39等品种。

3 适期播种

适期进行早播,早播对于复种大豆来说尤为关键,应当在前茬作物(通常以小麦为主)收获后及时进行早播,为大豆的生长发育争取更多的时间,也是提升产量、提高品质的关键所在[1]。

为了提高播种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可采用机械播种方式进行条播。其具有下籽均匀、苗匀、苗壮、苗齐等优势。机械条播时行距控制在35~40 cm之间。播种量为90~105 kg/hm2,留苗密度15万~18万株/hm2。

4 配方施肥

应当视其前茬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施肥措施。冬小麦属于两年三熟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对地力的消耗也较大,加之复种大豆时早播抢种,致使基肥施用不足,很容易出现大豆生长肥料不足问题。因此,如前茬为冬小麦,在冬小麦播种前便要施足底肥,通常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并做到适时追肥,确保冬小麦、大豆全生育期养分充足。用量为有机肥52.5~60.0 t/hm2、过磷酸}750~1 005 kg/hm2、尿素390~450 kg/hm2、氯化钾120~180 kg/hm2。其中,在小麦播前结合整地施入50%的磷钾肥和80%的氮肥作基肥;此外,在小麦拔节前追施剩余20%的氮肥,在大豆初花期追施剩余50%的磷钾肥[2]。

5 田间管理

待大豆进入生长期后,田间管理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质量[3]。其中应当着重考虑除草、松土以及追肥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查苗补种。大豆播种后1周左右,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如出现缺苗问题及时进行催芽补种,以保证幼苗齐全;其次是中耕松土,待大豆进入四至五叶期,应当及时中耕松土,以便大豆茁壮成长[4];再次是追施叶肥,待大豆进入开花结荚期后,可选用0.2%硼酸配合使用0.3%磷酸二氢钾以及0.5%尿素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产量。实践表明,在采用叶面追肥的条件下,可增产10%以上。

6 病虫草害防治

细菌性斑点病、霜霉病、花叶病以及孢囊线虫病等是危害大豆的主要病害,食心虫以及蚜虫则是危害大豆的主要虫害,对于上述病虫害来说,建议选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建议应用以下几种防治措施: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并选用无病种子,以防病害传播。通过中耕除草、施肥管理等方式增加大豆植株的抵抗力。适时进行化学药剂防治,以施用低毒高效的药剂为基本原则,做好化学药剂防治工作。在病害防治方面,可采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等对大豆霜霉病进行有效防治;采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350 g/hm2兑水1 000 L/hm2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进行有效防治;对于大豆花叶病来说,则可以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2号1 000倍液喷洒来防治;此外,对于大豆孢囊线虫病来说,施用呋喃丹颗粒剂30~60 g/hm2便可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虫害防治方面,可在田间卷叶株达5%~10%或有蚜株数达50%时,使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抗蚜威液剂2 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对于大豆食心虫来说,则可用敌敌畏熏蒸方式毒杀。

通常在杂草长至三至四叶期时进行化学药剂除草,可采用10%乙羧氟草醚150 mL/hm2,并配合使用10.8%精奎禾灵750 mL/hm2进行喷雾防除[3-4]。

7 适时收获

待大部分叶片脱落、籽粒变硬时,便可进行收获,收获时选择天气晴朗天气进行。

8 参考文献

[1] 韩晓增.大豆高产施肥技术的研究[J].土壤与作物,1998(3):239-240.

[2] 宋建军.大豆高产配方施肥技术[J].农民科技培训,2010(11):31.

篇8

关键词 大豆单产;提升原因;气象因素;新品种;引进推广;辽宁东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060-01

东港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主要粮油作物有水稻3.6万hm2,玉米2.6万hm2,花生和大豆仅在0.25万hm2左右。大豆在历史上曾达到0.4万hm2,但单产水平始终在2 250~2 625 kg/hm2徘徊。原因有气候因素,也有未引入和推广高产品种和先进的实用技术问题,最近2年单产水平有了新的突破。2014年、2015年,全市大豆单产水平平均分别为3 600、3 450 kg/hm2,最高产地块2014年达到了4 650 kg/hm2,增产幅度达到30%左右。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分析产量提升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气候因素

一是有效积温的增加,为大豆产量的提升积累了极高的能量。2014年东港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市4―9月的有效积温达到了3 389 ℃,增加了183.8 ℃;2015年东港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4―9月有效积温为3 385 ℃,比历年的4―9月有效积温(3 210 ℃)增加了175 ℃。二是光照时数的增加为大豆增产提供了条件,满足了大豆光合作用需要,积累了光合作用产物。据东港气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4―9月的日照时数为1 320.4 h,而历年4―9月的日照时数为1 181.3 h,比历年增加139.1 h。2015年4―9月的日照时数为1 325 h,比历年4―9月的1 182 h增加了143 h。

2 引进和推广了抗病高产的大豆新品种

2.1 引进了高产抗病的大豆新品种丹豆16号

该品种是丹东农科院选育,在东港市种植生育期为132 ~135 d,有限结荚习性,椭圆叶,株高150 cm左右,分枝3.3 ~3.5个,主茎17节,单株荚数46~47个,双粒率高,百粒26 g左右,一般产量在3 450 kg/hm2,高产田地可达4 650 kg/hm2,很适宜东港市各乡镇种植[1-3]。

2.2 引入并推广了铁丰31号大豆新品种

该品种在东港市种植生育期为135 d左右,属中晚熟品种,株高95 cm,有效分株2.5~2.8个,亚有限结荚习性,单株荚数为48个,双粒多,百粒重21 g,较抗花叶病毒病,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好,适应东港地区种植,平均产量可达3 825 kg/hm2。种植时,密度不能过大,氮肥用量不能过高。

2.3 引入并推广了提纯复壮辽豆21号

该品种是辽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北方春大豆晚熟高优品种。在东港市种植生育期为135 d,紫花圆叶,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9.6 cm,单株有荚数50余个,有效分枝2.8~3.0个,百粒重为21~22 g,黄皮黄脐,抗病抗倒,但不抗灰斑病。在东港市种植期间,2014年平均单产3 600 kg/hm2,2015年平均单产达到3 525 kg/hm2,最高产地块达到3 945 kg/hm2。

3 大力推广了栽培、植保和土肥新技术

3.1 合理耕作制度

改套种为清种,并且进行轮作倒茬,防止重茬和应茬,以减少病虫危害和土地养分的不均衡,达到增产的目的[1-3]。

3.2 适期播种

由于东港市的无霜期在180 d左右,初霜一般在10月5―8日,因此,在东港市大豆播种期宜晚不宜早,最佳播种期应在5月20―25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晚秋的白天光照好、温度高,晚间温度低、积累多,提高大豆的产量。

3.3 合理稀植

东港市大豆播种密度历年在7.5万~9.0万穴/hm2,即株行距为60 cm×20 cm和60 cm×18 cm。这种情况下,分枝多、植株较高和叶片较大的品种,株行距较小、植株过密,就会导致倒伏和结荚数量减少的结果。因此,影响了产量的提升。2014年、2015年,根据试验结果,实行合理稀植[4],辽豆21号株行距调整为60 cm×25 cm,6.75万穴/hm2左右,每穴留20株,即为13.5万株/hm2。植株较高、有效分枝较多的丹豆16号,株行距调整为60 cm×26.4 cm,为62 400穴/hm2,每穴留双株,保苗可达到12.45万株/hm2。分枝较少、植株较矮的铁丰31号调整为行距60 cm,株距为23 cm,有穴数为7.5万穴/hm2左右,穴留保双株,保苗15万株/hm2。

3.4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东港市测土结果,土壤质地均在中等肥力以上,坡地少,平肥地多。因此,确定的腐熟农家肥施肥量为30 t/hm2,全部采用条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00 kg/hm2作口肥,利用播种器播种同时播入,在大豆开花时再追施尿素75 kg/hm2 [5-6]。

3.5 播种前必须全部进行种子包衣

利用种子包衣剂包衣是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的重要环节。包衣后不仅可防治种子上的杂菌和土壤中的杂苗,还可防治地下害虫。2014年、2015年全市大豆播种时全部进行了包衣,分别提高成活率3.5%、4.2%,为提高产量提供保障。

4 参考文献

[1] 金京子.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5):14.

[2] 杨丽娟.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3):43.

[3] 徐文君.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13):16.

[4] 于海龙.大豆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4(增刊1):450.

篇9

[关键词] 大豆生产 提高产量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170-01

一、优耕优种,完善大豆耕作技术

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大豆的生产中,优质的种子选择不仅影响了大豆种植的成功率,同时还影响了大豆种植的最终产量。在大豆选种中首先要考虑的是与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度,国内大豆种植范围广泛,大豆品种众多,我国不同的气候环境决定了大豆种植品种的差异性。

1.根据温度、日照选择适合的种子。以东北地区与淮北地区为例,因气温与日照条件的不同,在东北地区的赤峰应种植生育日期约为75天的大豆产品,而相对日照,气温条件好的淮北地区,则在大豆选种中应偏重于生育日期为100天左右的短日性较强的种子。

2.根据土壤肥力选取种子。土壤的肥力决定了大豆生产种植中的大豆种子对成熟时期、抗倒伏能力等问题的要求。在东北地区,由于其土壤较为肥沃,在大豆选种中可以偏向于选择耐肥、杆强适于密植的大豆品种。而以宁夏等中西部地区,因其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有限,更因偏向选择晚熟、中粒、抗倒伏弱的品种种植。

二、合理栽培、正确耕作

在大豆播种过程中,土地质量,播种方式同样对于大豆的产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合理密植,提高大豆生长对土地养分的吸收率。大豆由于其营养生长周期较短,开花至成熟时间短,其种植密度对其养分吸收具有巨大影响。为最大限度运用土地的营养条件,光照条件,以促进大豆的正常生长应细致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江南地区因其土地肥沃,光照条件好,在大豆种植中一般采用每亩播种大豆种子5至6公斤,行距基本控制在30至35厘米之内,可最大限度的利用江南地区土地资源环境。

2.正确耕作,提高土地使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

灵活运用轮作、间作方式进行土地耕作对于土地利用率与农业生产率具有重大影响。在农业生产生殖过程中,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重茬(即在同一块地种植与上一季农产品一样的农产品)与接茬(即间隔一季种植与前一季相同的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生活的大忌。在重茬耕种中,由于耕作是在前一年的耕作基础上的,土壤经历一年的耕作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被大量吸收,大豆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次,前一年的耕种导致了害虫的增加,同样不利于大豆的生产。据科学数据统计,重茬种植比起轮作,间作方式种植亩产量降低20%以上,接茬种植将降低产量15%左右。最好的农业产品种植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以东三省为例,将采用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大豆的农产品轮作方式直接提高农产品产量30%以上。而大豆间作方式则被普遍运用于江淮沿岸地区,采用大豆玉米间作,可基本解决由于大豆物种内部竞争导致的大豆减产现象。

三、适度施肥、提高产量

化学肥料的制造是人类农业发展史的重要章节,肥料的运用不仅仅解决了由于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问题,同时,还将农业商业化,提高农产品生产的利润,提高农业人口生活水平。然而随着化学肥料的推广,农业生产活动中出现滥用肥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降低农产品产量。科学施肥是现代提高农产品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1.基于土壤,科学选肥

我国国土面积大,不同地区土质条件不同,甚至临乡临县土质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大豆根系对于土壤有机物含量极为敏感,在土地施肥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本地区土质条件,将施肥品种,施肥量建立在土质条件之上,以免导致因施肥过度导致土壤盐碱化或施肥不足不能达到大豆增产的效果。

2.完善技 [摘 要] 大豆,学名为Glycine max,属于抗寒耐旱高产量农业作物,早在5000多年前在中国已经开始种植生产,目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作物,因其生产生殖方式对气候条件需求小,在世界各国被广泛种植,世界的大豆主产地在中国、朝鲜以及日本。在我国,大豆被广泛运用于压榨大豆油、生产豆制品、制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等,其在中国农业经济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人民日常生活基本必需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大豆生产业在国内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至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生物转基因技术被适用于农业生产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业发达国家在大豆生产中发展迅猛,其大豆及豆制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的份额逐年上升,是近年来国内大豆产业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国内大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浅析提高国内大豆生产的技术要领。

[关键词] 大豆生产 提高产量 栽培技术 [摘 要] 大豆,学名为Glycine max,属于抗寒耐旱高产量农业作物,早在5000多年前在中国已经开始种植生产,目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业作物,因其生产生殖方式对气候条件需求小,在世界各国被广泛种植,世界的大豆主产地在中国、朝鲜以及日本。在我国,大豆被广泛运用于压榨大豆油、生产豆制品、制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等,其在中国农业经济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人民日常生活基本必需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大豆生产业在国内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至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生物转基因技术被适用于农业生产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农业发达国家在大豆生产中发展迅猛,其大豆及豆制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的份额逐年上升,是近年来国内大豆产业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国内大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浅析提高国内大豆生产的技术要领。

[关键词] 大豆生产 提高产量 栽培技术术,科学施肥

施肥的目的在与促进大豆作物的生长,一般对大豆的施肥通过化肥深施等方式进行,大豆根系入土较深,属于直根系农作物。化肥深施的施肥方式首先有助于大豆根部对化肥的有效接触,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其次,土壤表层化肥容易因风蚀,雨水冲洗,阳光直晒等自然原因导致肥力效果下降,深土中的化肥有助于保持化肥肥力效果,从而增加大豆产量。科学的大豆施肥主要分为播种前施肥和后期追肥两个方面。前期施肥对被农民生产忽视,不少农民误以为大豆的生产不需要施肥,其实不然。基于土壤条件,前期因视情况对土壤加以肥力补充,多以施有机肥为主,同时,大豆对于钾磷无机物有很大要求,在前期施肥是土质施用适量三元复合肥。后期追肥主要视大豆生产情况而定,对于前期未施底肥导致生长不良的,追肥过程中可采取中耕开沟条施,施肥中加入15公斤左右的大豆专用肥,提高大豆产量。

四、田间管理、防治虫病,化学除草

1.防止虫病

大豆害虫以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大豆根潜蝇为主,大豆害虫因其繁殖率高,环境适应强一直是大豆种植的顽症。防治大豆虫害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将农业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才能达到去标治本的效果。

1.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中,多采用将生物转基因技术运用在大豆种子培育中,采用抗虫抗病品种的种子防治虫病,即保护了环境,同时,增加了产量。其次,农业防治中还强调间种的形式,以保护物种多样性。

1.2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指在恰当的时机对大豆施加农药,控制虫病的发生。针对害虫的防止,应针对害虫的品种加以施用药物,例如对于大豆蚜虫,大豆造桥虫。一般以10%吡虫啉、辛硫磷等药物与40%左右的水相混合使用,敌敌畏等药剂在大豆防止虫害的过程中同样也被广泛采用。对于大豆病害而言,大豆病害主要包括胞囊线虫病等为主,防止病害的方法主要有,每亩使用适量的乙霜灵,将其施在大豆叶片上,达到防止病害的效果

2.田间除草

田间除草基本在一般播种后,大豆出苗期之前。大豆出苗期间对于营养成分要求高,杂草与大豆的种间竞争往往导致大豆出苗后发育不良,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状况。化学除草基本采用封闭性除草的方式,视大豆生产情况而定,每亩大豆使用50公斤的水和适量乙草胺勾兑,大面积喷洒,达到除草效果。在大豆出苗后,当大豆处于出叶5片左右时,每亩可采用定向喷雾方式,喷洒适量虎威水剂水溶液,防止杂草生长。

四、结语

大豆栽培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东北大豆生产最为出名,其次,在黄淮地区,江南各省份,以及云贵两广地区也被普遍种植。目前国内大豆普遍在选种、耕作方式、施肥技术、除草防虫害方面存在问题。在分析国内大豆种植业的基础上,利用现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大豆种植技术对于国内大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颖.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领[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03)

篇10

论文摘要:介绍了北疆春大豆有机栽培技术,包括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北疆春大豆有机栽培提供参考。

1土地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pH值7~8、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土地。一般入冬前采用秋翻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整理,土壤耕翻深度为20~25cm。播种前可喷洒具有选择性的生物或植物源除草剂,以抑制杂草生长。

2品种选择

选用的品种须茎杆粗壮,节间短,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为最佳,如新大豆1号、新大豆7号、中黄35等。

3播种

播种前可用根瘤菌剂进行包衣。当5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若为地膜栽培,膜下温度稳定通过≥8℃以上)时,即可播种。行距可采用50cm加30cm宽窄行,也可采用35cm或40cm等行距,株距7~8cm,播深4~5cm。可机械条播也可点播。要求种子行覆土严密,压实,减少断条。

4田间管理

4.1疏苗匀苗

在2片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按密度要求间苗,去弱苗、高脚苗、病苗,留壮苗。膜下滴灌田,对于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况要及时查苗、放苗,以避免烂种、烂苗。

4.2中耕松土、除草

除草可结合机械中耕进行。当大豆子叶拱土显行时进行第1次中耕,以后每12~15d中耕1次,第2、3次中耕深度18~25cm,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证大豆行间土壤疏松,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及壮苗作用。

4.3灌水

滴灌技术是大豆有机栽培的首选灌溉方式。大豆生产中株型的调控是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有机栽培禁止使用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运用滴灌技术能够少量多次,适时适量,合理统筹水肥,完全可以实现水肥调控代替化学调控。全生育期滴水11~13次,总灌水定额为3 500~4 500m3/hm2。出苗水:对部分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可适量给水,以保证一播全苗,灌水定额为300~375m3/hm2。苗期:大豆苗期虽需水量较少,但由于地表蒸发量较大,要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滴水1~2次,灌水定额为225~300m3/hm2。花荚期:大豆开花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时期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水量大,灌水同时还要利用水分对株型进行调控,因此,应采用“小水量、高频率”的灌水原则,适当缩短灌水周期,以5~7d左右灌1次水为宜,共灌水6~7次,每次灌水定额375~450m3/hm2。鼓粒期:这一时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期,缺水会造成百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可灌水3~4次,每次300~375m3/hm2。成熟期:植株需水量减少,可根据植株生长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1~2次,每次灌水定额225~300m3/hm2左右。

4.4 施肥

有机大豆栽培培肥地力以全层基施有机肥为主。于犁地前深翻经科学发酵的有机肥15~30t/hm2。在大豆生长发育期间,可根据作物需要,运用滴灌技术随水滴施液态生物肥或液化有机肥。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1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带病种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特别是菌核病多发区,要避免重迎茬或与向日葵、油菜等作物连作或间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防止扩大蔓延。可用菌克毒克等微生物药剂或其他生物杀菌剂进行防治。

5.2虫害防治

新疆大豆种植区,虫害以叶螨为主,种植前清除田间枯枝烂叶、杂草,以除去藏匿的越冬虫源。有虫情危害时,可释放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或施用大蒜素等植物源杀虫剂,或是利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5.3草害防治

采用滴灌技术,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间杂草生长。但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机械及人工除草,或使用真菌除草剂有针对性地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

6收获及贮藏

人工收获,可在大豆黄熟70%~80%、叶片脱落时进行;机械收获,当豆叶基本落净、豆粒满圆、豆荚全干时进行。在收获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必须单独收获、脱粒、运输及储藏。有机大豆的包装物要避免对大豆及环境造

成污染。储藏前还应对仓库进行清洁卫生、除虫及消毒等处理。

参考文献

[1] 杜广平.春大豆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4(4):42-43.

[2] 李之国.大豆有机生产及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5(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