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的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18 15:5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火龙果的栽培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火龙果的栽培技术

篇1

关键词:火龙果 优质 栽培

火龙果又叫青龙果、仙蜜果、仙人掌三角柱属,原产于墨西哥。漳州从台湾引种成功后,迅速发展,成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绿色无公害的水果。火龙果性喜温暖湿润,耐炎热,抗病力强;果实外型奇特,颜色鲜艳,果肉鲜美,红色或血白、清甜爽口、口感好、清淡中带有点芳香;内含丰富的维生素C1、B1、B2、B12、胡萝卜素、叶绿素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具有高纤维、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此外火龙果还含有一种更为特殊的成份――花青素。具有清血、降火气、降血压、降血糖、血脂、解毒、润肺、解便秘等功效,是发展绿色食品的最佳水果品种。由于火龙果挂果时间长达6个月,形成梯队结果,为果实上市销售提供了一个较长的时间,具有其它水果所不具备的优势,可保持稳定的供应和售价。其高优栽培技术如下。

一、育苗

1.提早育苗

火龙果苗的繁育方式主要有实生苗、扦插苗和嫁接苗。实生苗因自花结实率较低、易裂果、品质参差不齐而较少选用。目前主要以扦插和嫁接为主,其中又以扦插为多。主要原因是扦插能明显缩短挂果时间,栽植不足1年就能开花结果,2年即进入盛果期,果实采收期显著延长。扦插以春季为最适宜季节,插条应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成年茎节,长度为15~20 cm。经过剪苗、消毒、浸泡生根剂后,插入苗床繁育。

2.苗期管理

育苗床宜选择光照充足、通风顺畅、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条件良好、此前未栽植过火龙果的田块。土壤整细、杀毒、起畦,畦面高20~30 cm、宽80~120 cm。每667 m2施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精制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1 000kg,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30 cm的表土层;然后每667 m2再施80~150 kg钙镁磷肥,用锄头充分搅拌混匀,施于5~10 cm深的表土层。将幼苗按株行距3 cm×5 cm种于苗床,浇透水,并喷洒多菌灵500倍1次,根据天气状况酌情浇水,每隔5~15 d淋施复合肥,待第2节茎长出后即可出圃。

二、选地建园

选择地面开阔向阳,无积水,无霜冻,土壤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微碱的平地或山地建园最理想。大面积种植火龙果,先将园地划分成若干个小区,便于搭架及管理。山地果园沿等高线定穴,并在定植穴处立柱,柱长1.8~2.7 m,柱距2~2.5 m,基部埋土0.5~0.7 m,平地果园起畦定穴再立柱,严防积水。由于火龙果是藤本植物,需要搭架支撑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根据园地地形、取材难易、用途及经济条件等合理选择架式,如棚架式、篱架式和单柱式等。用水泥柱、废水管、木柱等做支撑,用钢丝绳、粗铁丝做骨架,再用竹、细铁丝或旧渔网搭成所定架式。大面积种植可选定穴,立柱后即种植,再搭架,架高以1.5~2.5 m为宜。

三、适时定植

火龙果为攀援作物,收获期长达10年以上,因此果柱以立水泥柱为佳。具体方法是:将水泥柱制做成8 cm×8 cm×230 cm的规格,柱内要以钢筋支撑,且在顶端10 cm外打对称的小孔,以便安装和固定支撑物;而后按2 m×3 m的规格竖立水泥柱,立1 200~1 500根/hm2。水泥柱要埋入地下50 cm,地上部分保留180 cm,供蔓性三角柱枝条攀爬生长。火龙果在漳州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由于其花期是5―10月,植后1年可开花结果,因此以5―10月栽种为宜。株行距为1.5 m×3.0 m,密度4 800株/hm2,每根水泥柱旁植4株,苗蔓贴近水泥柱,插条基部埋入土壤3~4 cm,然后覆盖1层薄土后压实,2~3 d后浇水1次,插植时注意枝蔓的叶刺向上,切勿倒置。

四、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定植后,在幼苗的根盘附近撒少许的石灰和灭蚁灵,防止蜗牛、白蚁、蚜虫、金龟子等吸食切口汁液而造成腐烂。苗期为害幼苗生长点的害虫有毒蛾幼虫、菜青虫、蜗牛等,要注意喷药防治。在营养生长期,可定期喷洒一些保护性的药剂,如5%CuSO4溶液等,能有效地保护火龙果的枝蔓。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采用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严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种及制剂,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生长期间内只允许使用1次,以确保环境和果实不受污染。

五、适时采收

夏、秋季(即6~11月)是收摘火龙果旺季,自开花日算起40~45天果实成熟,以果顶盖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果皮上的萼片变短,颜色变淡,即可收摘,对同一批花的果实分5~6天收完。采收时由果梗部位剪下并附带部分,采收搬运过程避免机械损伤、曝晒等。

火龙果抗逆性极强,生育期病虫害发生少,通过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可实现无污染、无公害的环保型水果。如何结合产区的自然条件,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提供火龙果高产栽培方式,提高火龙果的产量和质量,并与旅游和节日花果市场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火龙果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课题。本栽培方法从适宜广东区域气候和人文特色的高产火龙果的早接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及火龙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水肥管理示范展示等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推出适合广东地区的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实现火龙果的丰产性、优质性,有力推动地火龙果产业在我省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良永.海南岛火龙果丰产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04,24(4):36-40.

[2]邓红生,赖相铭,卢戈甫等.绿色食品火龙果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5(1):83-85.

[3]李升锋,刘学铭,舒娜等.火龙果的开发与利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3(7):88-89.

篇2

关键词 火龙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黄河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 S667.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10-02

Agricultural Bureau in Binzhou City; 3 Binche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fice in Binzhou City)

Abstract The change characters of growth cycle of sunlight greenhouse cultivation of 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an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in which a number of technical measures were further studied,which had some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sunlight greenhouse;cultivation techniques;Yellow River Delta

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又称红龙果、龙珠果、仙蜜果、玉龙果。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原产中美洲沙漠干旱地区,为热带、亚热带水果植物。在巴西、墨西哥、越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近十几年来,我国大陆海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相继引种试种成功。滨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2.4 ℃,全年日平均气温≤0 ℃的天数为115.9 d(1960―1975年平均值),全年日最高气温 ≥35 ℃的天数为12 d(1957―1980年平均值)。日光温室保护设施条件下,使用稻草毡或者保温被夜间保温,冬季温室内最低气温可达到5 ℃以上;通过调节通风口大小、调节温室内光照强度等温、光调控措施,夏、秋季节温室内的温度可保持在35 ℃以下。利用日光温室设施栽培火龙果,可满足火龙果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滨州市的大部分耕地是黄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质地以壤质和砂壤质为多,表层土壤疏松,配合相应科学的农艺措施,培肥土壤肥力,可满足火龙果生长发育对土壤质地和土壤营养条件的需求。2013年10月,滨州市滨城区佳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台湾红心火龙果在日光温室栽培,2014年少量结果,2015年产量达到34.5~37.5 t/hm2的水平。现已发展种植3 hm2,填补了南方水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的空白。

1 生育特点

多地试验研究表明,火龙果可耐0 ℃低温和40 ℃高温,喜光耐阴、耐热耐旱。但是,在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迅速。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 ℃。火龙果可适应多种土壤,喜肥耐瘠,但以含腐殖质多、保水保肥的中性土壤和弱酸性土壤为好。在日光温室小环境的温、光、湿、气条件下,火龙果的生长发育周期性特征如下:火龙果抽生新枝条的适宜温度10~28 ℃,最适温度18~25 ℃。当最低温度小于10 ℃时,火龙果植株生长活动变慢。二年生的植株,5月下旬时,主枝高度超过水泥方柱,6月上旬,枝条开始围水泥圆环向外下垂生长,10月上旬,下垂生长的部分枝条顶端接触到地面,需要及时疏剪。6月下旬,有少量植株开花,至10上旬约有70%的植株开花,约有40%的植株结果。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日光温室内最低温度小于10 ℃,火龙果植株不再抽生新枝条,生长活动变慢[1-2]。2月中旬后,日光温室内最低温度保持10 ℃以上,3年龄的火龙果植株生长加快,6月下旬至9月下旬,进入枝条旺盛生长期,需要及时疏剪枝条,下垂枝条的顶端保持在离地面20~25 cm。6月中旬第1批花蕾开放,7月中旬、8月、9月中下旬是盛花期。开花后35~40 d果实成熟。7月中旬,第1批果成熟,果型为卵圆型,平均横径8.9 cm,平均单果重481.6 g,平均单果瓤重337.3 g,占单果总重的70.0%。至10月上旬,开放8批花,11月中下旬最后一批果采收结束。产量可达34.5~37.5 t/hm2。

2 栽培技术

2.1 扦插育苗

进入结果期后,每年7月中下旬进行疏枝剪枝,选择健壮枝条,剪成35 cm长的枝段,在阳光下晾晒5~7 d后作为扦插育苗备用枝。开5 cm深、25 cm宽的扦插沟,把备用枝竖排在沟内,覆潮土,10 d后浇水,30~50 d后生出新根,即可种植。

2.2 科学种植

在引种温室内采用“围柱穴栽”种植方式。选用水泥方柱做立柱,水泥方柱横断面10 cm×10 cm,总长度170~180 cm。南北成行垂直竖立,地下埋深50 cm,地上部分高120~130 cm。柱间距离120 cm,行间距离250 cm,竖立3 330根/hm2。在每根水泥方柱四周栽植4株火龙果种苗,栽植火龙果种苗13 320株/hm2。种苗栽植深度5 cm。

2.3 搭架整枝

随着火龙果种苗生长并抽生新枝,只留1条健壮枝条,并及时将其捆绑在水泥方柱上,其余弱小枝条及时剪掉。当枝条高度超过100 cm后,在水泥方柱的顶端平向固定1个水泥圆环,圆环内直径45 cm,外直径50 cm;圆环壁厚5 cm。火龙果枝条高度超过水泥方柱后,向上穿过水泥圆环内,沿圆环周围向外下垂生长。主枝高度达到100 cm后,多保留健壮新枝,同主枝一起向上穿过水泥圆环内生长。枝条下垂生长接触地面后,及时剪枝,下垂枝条的顶端保持离地面25~30 cm[3-4]。

2.4 温、光、湿、气、肥条件调控

结合火龙果的生长发育周期和各生育阶段对温、光、湿、气的需求,可把日光温室的温、光、湿、气管理分成越冬慢长阶段(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花前营养生长阶段(2月中旬至5月下旬)和开花结果阶段(6月上旬至11月下旬)。

2.4.1 越冬慢长阶段。关闭日光温室的薄膜通风口,15:30前及时覆盖保温被(稻草苫),温室内最低温度保持在5 ℃以上;土壤湿度保持在土壤含水量35%~45%;空气湿度保持在60%以下。

2.4.2 花前营养生长阶段。2月中旬至4月下旬,白天提高温度,上午温室内温度不超过35 ℃,不开顶风口,14:00前关闭顶风口;2月中旬至3月上旬,15:30后及时覆盖保温被(稻草苫);3月中旬至4月下旬,16:00后及时覆盖保温被(稻草苫),有利于夜间保温。进入5月,白天提高温度与降高温兼顾,可同时打开顶风口和底风口,温室内最高温度控制在35 ℃以下,15:00前关闭顶(底)风口;夜间保温措施视天气而定,17:00以后覆盖保温被(稻草毡),夜间最低温度达到15 ℃以上时,不再覆盖保温被(稻草苫)。土壤湿度要保持在土壤含水量45%~75%之间,在4月底前,冷空气(寒流)过后,及时浇水。进入5月,要视土壤墒情,10~15 d浇1次水,及时补充土壤水分。

2.4.3 开花结果阶段。在温度管理上,8月上旬前,以降温措施为主,确保温室内温度不超过35 ℃,天风口和地风口24 h开启。8月中旬至9月下旬,降温和保温兼顾,9:00前后打开顶(底)风口,确保温室内温度不超过35 ℃,16:00前后关闭顶(底)风口,夜间温度保持在15 ℃以上。10月上旬后,以保温为主,不得打开底风口,顶风口的开启时间要安排在10:00之后;15:00之前关闭顶风口;进入11月,16:30以后覆盖保温被(稻草苫)。

在浇水及空气湿度管理上,9月底之前,气温高,土壤蒸发量大,早秋季节土壤渗水快,要及时补充土壤水分,7~10 d浇1次水。由于开大通风口,顶风口和底风口同时打开,温室内空气对流加快,温室内空气容易干燥,不利于花粉发芽,火龙果花会因为受精不良而造成落花落果。因此,在火龙果开花结果期间,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以上,必要时傍晚在温室内喷洒清水,增加夜间温室内空气湿度,为火龙果花粉发芽创造必要的空气湿度条件,满足火龙果花卵受精的需要[5]。在调控温室内空气湿度条件下,火龙果的坐果率可达到84.6%,在温室内自然空气湿度条件下,火龙果坐果率仅为68.5%。

在施肥管理上,结合火龙果浅层须根系的特点,施肥管理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每年的五一节前后和元旦前后各施用1次有机肥。每次使用牛粪150 m3/hm2、发酵后的膨化豆粕3 750 kg/hm2。在每行的两侧距离水泥方柱25~30 cm处开1条20 cm、深30~40 cm长的浅沟,将牛粪和发酵后的膨化豆粕施到浅沟内覆土即可。7月中旬后,火龙果开始快速生长。第1批果采收前,随浇水冲施三元复合肥(15-15-15)75 kg/hm2;之后,随浇水每次冲施高钾复合肥75 kg/hm2[6]。火龙果结果期管理以控水控肥、控氮增钾为主,钾肥以叶面喷施3%~5%磷酸二氢钾5~10次。

2.5 花期人工辅助授粉

火龙果花为多卵花体,在开花时,适时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有效提高火龙果花卵受精率,进而提高火龙果的坐果率。人工辅助授粉的时间可安排在傍晚火龙果花刚刚开放时,也可以安排在5:00―7:00火龙果花闭合之前。

2.6 适时采收

火龙果以果实全部着紫红色为正常成熟,根据果实着色成熟程度分期分批适时采收,避免过早过晚采收影响火龙果果实品质和口感。

3 参考文献

[1] 王莅,刘书亭,杨小玲,等.天津地区日光温室火龙果的引种与竹架式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8(5):26-28.

[2] 杨运良,李建勋,马革农,等.山西运城市日光温室火龙果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11):175-177.

[3] 宋庆成,刘英然,李倩,等.宁城县日光温室火龙果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5):103.

[4] 谷业理.火龙果日光温室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J].东南园艺,2013(6):47-52.

篇3

【关键词】火龙果 生活习性 栽培 发展前景

一、概述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又名红龙果,因其果实外表具有软质鳞片如龙状外卷,故称火龙果。属热带、亚热带植物,原产于黑西哥等中美洲地区的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喜光耐阴、耐热耐旱、喜肥耐瘠、怕湿涝,不耐霜冻。能耐0℃以上低温和40℃以下高温,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对土质要求不严,能在各种土壤上生长,在有机质丰富和排水性好的PH值在6~7.5的土壤上生长良好。

二、引种试验地位置及气候条件

1.引种试验地位置

引种试验地设在腾冲县五合乡腾朗村及盈江县弄璋镇蛮回村。

2.引种试验地气候条件

五合乡位于腾冲南部,东靠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与保山市接壤,南与龙陵县龙江乡和腾冲县团田乡、蒲川乡相接,东连腾越镇,北与芒棒乡相邻。龙川江从北向南贯穿全乡,形成两山高,中间低的河谷地貌。乡内海拔1200米~2200米,属典型的立体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全乡年均气温16.5℃,最高温度为36℃,最低为3℃;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雨季集中在6~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海拔1200米~1500米的龙江两岸属低热河谷区,作为亚热带指示植物的甘蔗能正常生长,可见,同样适宜火龙果正常生长发育。

盈江县地处北纬24°24′~25°20′,东径97°31′~98°15′,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大盈江坝海拔800~850米左右,光、热、水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19.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为11.6℃,最热月6月份平均气温为24.0℃,4~10月份月平均温度>20℃,年日照时数2345.5个小时,≥10℃的积温6500~7000℃,≥18℃的有效积温为5050℃,初日为3月25日,终日为10月31日,光质好,太阳辐射量大。降水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最低在3、4月份,为67%。盈江县温暖湿润肥沃的土地,造就了适宜火龙果的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是发展火龙果的理想地区。

三、试验、研究经过

笔者于2006年3月,以每株10元的高价从江西省宜黄县兴华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火龙果苗880株,种植于腾冲县五合乡腾郎村及盈江县弄璋镇蛮回村,两村面积各1亩。经过近三年时间的观察、试验、分析和总结,于2008年10月的最后一批花成功地找到了坐果率低,且不稳定的最关键原因:若在阴雨的情况下开花,实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大提高坐果率。腾冲县五合乡的20朵花,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成功18朵,实现坐果率90%。盈江县弄璋镇蛮回村的35朵花,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成功33朵,实现坐果率94.29%。至此,笔者已攻克种植火龙果的种种制约因素,总结出一套火龙果高产栽培技术。当年11月将修剪的枝条进行扦插,2009年5月在腾冲县扩种约4亩,盈江县扩种约4亩。同时将该套技术应用1年,腾冲县的440株火龙果获得了7547元的毛收入;盈江县的440株火龙果获得了8198元的毛收入。2010年腾冲县的获得了9626元的毛收入,其中:腾冲县的老园8930元,新园收入696元;盈江县的获得了12435元的毛收入,其中:盈江县的老园10935元,新园收入1500元,

四、推广种植情况

截止2011年8月31日,腾冲县及盈江县火龙果种植面积已达68亩。区域分布:盈江境内54亩,腾冲县五合乡14亩。

五、火龙果在腾冲及盈江县的生长情况

根据近6年的观察,火龙果在腾冲县五合乡及盈江县坝区生长良好,且一年四季均可生长发芽,植株自然生长发芽的最佳时间是每年10月至翌年5月份。5月份种下的已发根长芽的种苗只要根茎够旺,至第二年盈江县的4月底就会现蕾(2007年4月28日始现蕾、2008年4月30日始现蕾、2009年4月25日始现蕾),腾冲县的5月初开始现蕾(2007年5月3日始现蕾、2008年5月6日始现蕾、2009年5月4日始现蕾)。从现蕾到开花约22~26天,火龙果开花在晚上,从开花到谢花的时间约12小时,从花谢到果实成熟35~40天左右,幼果绿色,成熟时果皮深红色、红色或黄色。

在正常气温条件下,火龙果在腾冲县及盈江县一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现蕾,7月1日左右第一批果成熟,直到11月20日左右结果结束。一年可产果12~15批次,鲜果供应期长达140天左右。

六、栽培技术

1.园地选择

火龙果对土质要求不高,可适应各种土壤,平地、山坡地和沙石地等均可种植,最好选择有机质丰富和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地种植。

2.栽培方式

火龙果的栽培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的爬墙种植,有的塔棚种植,有的篱笆式种植,但于柱式栽培最为普遍,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所谓柱式,就是立一条水泥柱或木柱,在柱的周围种植火龙果,让火龙果植株沿着柱向上生长。柱状栽培模式设计:柱间距2×3米,每亩竖110根水泥柱或木柱。木柱直径15厘米以上,长210厘米。水泥柱规格10×10×210厘米,柱植入土中50厘米,固定好,柱地上高为160厘米。定植时火龙果苗离柱10厘米左右,每柱周围种植4株,每亩种植440株。这种栽培方式比塔棚种植和篱笆式种植节约50%以上的攀援柱,因而,成本较省。

3.育苗和定植

3.1扦插育苗

除霜期外,随时都可以进行,但以春季最适宜,插条选生长充实的茎节,截成长20厘米左右的小段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伤口备用。育苗床宜选通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整细作畦,畦宽90厘米,沟宽30厘米。每亩施腐熟鸡粪或牛粪2000千克左右,掺入草木灰1000千克,充分搅匀,在整地时施于畦面以下10~20厘米的表土层,其后再施150千克钙镁磷肥,用锄头充分搅拌,施于4~5厘米深的表土层中,然后把准备好的小段按株行距10厘米种于苗床,并喷洒500倍多菌灵1次,扦插后不能浇水,土壤宜干,植后10天开始浇水。等长出第一节茎肉饱满的茎段,就可出圃定植。

3.2定植

火龙果春夏秋都可以种植。在缓坡地要开梯田种植。种植点确定后整畦,在行距3米中留下中间1米为人行道,柱下2米宽作为种植畦,畦高40厘米。在畦中间开一条深和宽各40厘米的沟,在沟内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千克,草木灰2000千克,15:15:1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千克,与泥土混匀,然后再盖上10厘米厚的表土,再施入100千克钙镁磷及3千克特丁磷杀虫剂,与表土拌均匀做底肥。最后将合格的苗按设计植于种植畦上。因其根系为水平生长的浅根,土壤露透气性好,故种植时不可深植,应浅植,深度10厘米左右为宜,否则不利于生长。种植后需浇一次定根水,初期2~3天浇水一次,以后保持泥土湿度在60%~80%之间即可。

3.3品种混种

火龙果有红皮红肉,红皮白肉,黄皮白肉等品种。白肉型品种自花授粉着果率高,而红肉型品种自花授粉亲和性差,着果率低。因此,在种植红肉型火龙果时,最好间种10%左右的白肉型火龙果,或者黄肉型火龙果一行,白肉型火龙果一行,交叉间种,以便相互授粉。这样可显著提高着果率。

4.科学管理

4.1追肥

定植后确定植株已成活即可施肥。苗期以水肥为好,薄肥勤施,每月两次,并逐步增加施肥量。为使其种植后生长旺盛,必须多施消毒杀菌发酵的人、畜、禽粪等有机肥。化肥在苗期施钙镁磷肥和复合肥,用量根据植株大小而定。成年植株每年的5月宜重施肥,以磷、钾为主,氮肥为为辅。开花结果期间要增施钾、镁肥,各约0.5公斤/株,以促进果实糖分积累,提高品质。火龙果生长采收期长,每年都要重施有机肥,氮磷钾肥要坚持长期均衡施用。在每批采果前5天施一次磷钾肥,亩施硫酸钾50千克,钙镁磷或过钙50千克,引水灌注后撒施于畦面。采完最后一批果时,要重施有机肥,一般每柱施鸡粪或农家肥20公斤,复合肥0.5千克,磷肥1千克,加上适量杀虫剂如特丁硫磷等防治地下害虫。修剪后应立即施复合肥,每株0.5公斤,并适当灌水,以促发新枝。

4.2灌水

火龙果在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迅速。春夏季露地栽培时应多浇水,使其根系保持旺盛生长状态。在阴雨连绵天气应及时排水,以免感染病菌造成茎肉腐烂。结果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天气干旱时,3~4天灌水一次。

4.3中耕

火龙果园不必翻耕,及时拔除杂草即可。

4.4病虫害防治

火龙果病虫害较少,虫害主要有蜗牛、蚂蚁、白蚁和蚜虫等,偶尔根部有线虫,茎叶有红蜘蛛,及时防治即可。防治可选用晶体敌百1000倍液喷洒地面及1米以下茎部和水泥柱进行防治。蜗牛盛发时还可以在树盘周围撒石灰粉或用青草堆集群诱杀等措施,效果也相当好。春季低温阴雨易感染病害,枝条部分组织坏死并出现霉斑。病害发生时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防病效果良好。

5.摘心、疏芽

5.1摘心

当枝条长至1.3~1.4米时摘心,促进分枝,使分枝自然下垂,以积累养分,提早开花结果。

5.2疏芽

幼苗期,疏除基部所有侧芽,选留1~2个顶端壮芽引其沿攀援柱向上生长。生长旺期,火龙果蔓茎上会长出很多嫩芽,应及时将过密较弱的新芽疏去,以减少养分消耗,保证主枝的生长。冬季,枝条上不能留新芽,以免影响来年产量。

6.疏花、疏果

6.1疏花

盛花期,每批出现的花蕾数都较多,一个枝条的花蕾有时可达10~20个,宜于现蕾后8天内,当花蕾长至1~2厘米长时在每枝留不同方位的2~3个强壮花蕾,其他的全部疏除。

6.2 疏果

授粉谢花后5~7天,每枝选留1~2个授粉成功的果实,两果间距离应在30厘米以上,其他的一律剪除,以提高商品果率。

7.补植、修剪

7.1补植

对于长势较弱的个别植株应挖除补植新苗,以增加来年产量。

7.2修剪

秋后,对结过果的枝条要在采果后进行重修剪,将已结果多个的顶端或侧枝段中的弱枝剪去,以保留养分,让留下的粗壮基部枝条重新长出新枝,以保证来年的产量和质量。

8.适时收获

火龙果授粉成功的花朵,在谢花后第5~7天果房就明显增大,到30~35天,果实由绿色逐渐变红色,再经5~7天,果实外观鼓胀浑圆,且有光泽出现时,就可采收。

七、市场发展前景

火龙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较短,目前只有在台湾、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部分省区兴起,栽培面积还十分有限。据调查,腾冲县目前火笼果种植面积共14亩,盈江县54亩。今年腾冲、盈江的市场价格为12~16元/千克,价格好,且供不应求。综上所述,火龙果在腾冲、盈江市场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八、结论与讨论

火龙果为多年生植物,一年投入多年收益。按每亩种440株,每株每年产果8粒计算,每亩年产果3520粒,每粒平均重0.4千克,按市场最低价12元/千克计算,每粒果可售4.8元,亩产值16896元。且火龙果病虫害少,粗生易长,又不用套袋,可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另外,火龙果一年可产果12~15批次,鲜果供应期长达140天左右,果实保鲜期长,对市场调节十分有利。目前市场出售的火龙果大多是从外地远距离运输面而来,成本高,是二十一世纪最佳经济作物。由此可见,其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农村百事通》,国内外优良品种集锦.增刊,2001年,江西省宜黄县兴华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出版,P44.

[2]《良种指南》,2002年总第二十期,湖北省天门市小板名特良种场出版,P72.

[3]《国内外优良品种集锦》,2003年全彩版,种子种苗专刊,江西省宜黄县兴华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出版,P50.

[4]《珍稀良种》,2003年总第二十二期,湖北省天门市高新农业有限公司出版,P54.

[5]《珍稀良种》,2005年总第二十四期,湖北省天门市高新农业有限公司出版,P52.

[6]《良种指南》,2005年总第二十四期,湖北省天门市特色农业有限公司出版,P71.

[7] 《国内外优良品种集锦》,2005年全彩版,种子种苗专刊,江西省宜黄县兴华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出版,P62.

[8] 《名特新优良种》,2007年总第二十二期,安安徽省临泉县丰源科技公司出版,P27.

篇4

一、火龙果栽培技术

1.建园:主栽品种为红皮红肉品种“珠龙”,采用725钢架连栋大棚。定植前耙平土壤,南北向起垄,每棚3垄,每垄宽240厘米,挖穴规格80厘米×80厘米×20厘米,每穴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0.15公斤,肥与土壤充分混匀整平后定植。4月栽苗前每垄中间埋入直径10厘米、高180厘米的水泥柱,柱间距150厘米,埋土深50厘米,地上部分130厘米。在立柱四周挖4个定植穴,深10厘米,长、宽各20厘米,每穴定植1株幼苗,种植宜浅不宜深,定植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同时配置一定数量(配置比例为9∶1)的白肉品种授粉树。

2.肥水管理:每年1月轻翻表土,每亩施钙镁磷肥50公斤、商品有机肥50公斤、复合肥15公斤、硼肥0.5公斤;4月前,在每个水泥柱下追施羊粪5公斤;6月至11月追施促花壮果肥,每批幼果长到核桃大小时,于9时以前或16时以后根外喷施0.2%镁硼锌铁+0.2%磷酸二氢钾。火龙果连续开花结果的批次因生长环境而异,以浙江省温州地区为例,一年可采收10批次果,从5月下旬始花到10月下旬,其中8月至10月产果较集中,每半个月左右一批果。因此,在花蕾生长期和幼果膨大期要注意分次施肥,每批幼果膨大前期,每亩施45%复合肥5公斤左右。每批果采收后,每亩追施5公斤氮磷钾复合肥促进恢复生长。水分管理上,火龙果花芽分化期应注意使土壤保持适度干燥。6月果实核桃大小时水肥同施,遇干旱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果实膨大。进入雨季应及时开深沟排水,否则会造成裂果。冬季为增强植株抗寒力,要控制浇水。

3.枝条管理:当枝条长至25~40厘米时开始绑束,距地面20厘米处将枝条较平整的一面贴在水泥柱上绑定,绑得要松紧合适,不要太紧,之后根据枝条生长情况,每隔35厘米绑一次,使枝条沿水泥柱向上单枝生长。当枝条与水泥柱高度一致时,及时剪去枝条顶梢以促其分枝,并使分枝自然下垂。剪枝时,保留距顶部10厘米的芽培养结果枝,10厘米以下的萌芽全部摘除。当二级分枝长至65~85厘米时摘心,同时抹去结果枝上多余幼芽,促花芽形成。第一年留7~8个结果枝为宜,以后每年视生长情况增加健壮枝条,在二级结果枝靠近基部再留1个结果枝,其他萌芽全部抹除。正常生产树每株留结果枝9~12个,枝条应分布均匀。果实发育期间,新萌发枝条应全部疏除。采收后疏除下垂老枝和过密枝,结果枝可产果3年以上。

4.花果管理:火龙果开花时间在20时至第二天6时,开花当天晚上可收集花粉进行人工授粉。10月上中旬夜温低于20℃时开始覆盖棚膜,11月中旬覆盖内膜以防冻害。火龙果花期长,开花能力强,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一个枝条往往同时萌发多个花蕾,易争夺树体养分,应及时疏蕾,每个枝条保留3~4个花蕾,当花苞长至5厘米左右时疏花。谢花着果后疏果,每枝留1个幼果,其余摘除。经30天左右生长期,果实果皮由绿色转红后6~8天为适宜采收期。对于长途运输或需长时间储藏的果实,宜在果皮颜色转红后第三天,成熟度达85%左右时采收。采收方法是在果实基部带叶剪下,不能伤及枝条主脉。采收后及时分级包装销售或储藏。

二、大棚套种番茄技术

1.定植:9月中旬翻地做垄,每亩施腐熟油枯肥50公斤、复合肥25公斤、磷肥25公斤、钾肥15公斤。9月下旬覆盖黑色地膜。10月上旬定植25天苗龄的“圣地斯602”番茄苗,栽于垄两边,株距35厘米,每亩栽苗1500株。

篇5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贵州省喀斯特岩溶地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土地零散、贫瘠、破碎,耕种条件差,不利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

通过不断稳定粮食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促进粮食平衡增产;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的力度;大力实施好国家新增粮食产能工程、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等基本建设项目;加大中小型农业机械推广普及力度;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种粮效益等,实现了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粮食年平均总产量1114.29万吨,比“十五”期间增加6.2万吨,增长0.54%;年平均亩产254.4公斤,比“十五”期间增加13.3公斤,增长5.5%,保持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势头。其中,2009年粮食总产量1168.27万吨,创历史新高。

2011年,贵州省农业生产在遭受大面积、长时间的特大旱灾,大面积秋粮绝收的前提下,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努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实现了全省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

特色农产业找到贵州特色之路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与辛勤探索,贵州已经找到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农业发展之路,那就是“在巩固粮食、油菜、白酒、烤烟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油茶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不断扩大集中度,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当前,我省牛、猪存栏在全国排名第6和第11,马铃薯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二位,中药材是全国四大基地之一,蔬菜是全国同时进入夏秋菜和冬春菜两大功能区的两个省份之一,火龙果种植面积有望达到全国第一,果树栽种成为石漠化治理的有效途径。薏苡、荞麦种植面积分居全国第一和第三,芸豆是全国第三大出口省份。

此外,全省累计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12个,30多家企业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贵州省著名商标。蔬菜初步建立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鲜菜销往20余个省(市、区)和港澳、东南亚地区。油辣椒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并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原红苹果、罗甸火龙果、凉都红心猕猴桃、开阳富硒枇杷等精品水果销往10多个省(区),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

农业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时期,贵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十五”期末的35.86%提高到42%,科技支撑贵州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引领贵州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

篇6

【关键词】热作;现状;问题;对策;贵州

贵州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南亚热作省区之一,贵州热区农民从热作产业获得的收入逐年增加。热作产业是贵州热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通过贵州热作发展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为贵州发展热作提供理论依据。

1.贵州南亚热区慨况

按南亚热带气候区的划分标准和主要指标,贵州南亚热区主要位于东经103°53′~106°15′,北纬24°37′~26°49′,涉及贵州省西南部红水河及南、北盘江中下游的兴义、安龙、册亨、望谟、罗甸、贞丰、关岭、镇宁等10余县市海拔800m以下的地区,北部地区的赤水河、官渡河下游的仁怀、习水、赤水等3县市海拔500m以下的地区,东部及东南部的乌江、锦江、都柳江等中下游的沿河、江口、德江、从江、容江等1O余县市海拔500m以下的中低山河谷地区。区内土地总面积56.32万hm2,占贵州省土地面积的3.2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及荒山草坡面积44.5万hm2,占区内土地面积的79%,其中陡坡地占70%左右。一般年均温18.5~21.O℃,最冷月(1月)均温9~11℃,最热月均温25~27.5℃,极端最低温度-3℃以上,≥1O℃的年积温达5500~7000℃,无霜期346~365d,年降水1000~1400mm,年日照时数1200~1560h。

2.贵州热作发展研究现状

根据引种实践,从1999年至今,先后引进木豆、银合欢、青皮软籽石榴、柑桔、橙、柚、火龙果、番木瓜、澳洲坚果、芒果、麻风树、辣木、木薯等热作。许多热作虽然引种、试种成功,由于受其生物学特性、产业因素和贵州特殊的气候条件的影响,推广种植面积不大,均存在没有适宜贵州热区推广发展的自己选育的优良品种,多数研究都停留在适应性、引进品种筛选、育苗、栽培技术方面,病虫害防治、采后加工、利用价值、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生理研究报道较少。

经试种结果表明:典型的热带品种如香蕉、荔枝、龙眼、菠萝、芒果、油梨、番木瓜、火龙果、麻风树等,试种可以成功,但在生产上应用只能在低纬度低海拔600m以下无霜区种植,超过600m海拔则易受冬季的霜冻等低温危害,无经济价值。实践证明,典型热作在贵州热区应用价值不大,介于南亚热带到亚热带果树品种在贵州热区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如柑桔、橙、柚、澳洲坚果、番石榴等[1]。

3.贵州热作科研发展问题

3.1 对热作总体重视不够,科技投入欠缺

由于历史原因,对热作重视程度远低于大农业。热作产业规模在整个农业中所占比重较小,热作科技不是贵州农业科技的主流,申报项目也往往因涉及热作生产规模不够大而不被获批,加剧热作科研经费紧张状况。

3.2 热作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不健全,对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不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困扰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问题,这一问题在贵州热作表现尤为突出。多年来,鉴定和验收的成果多,能转化应用于热作生产中的成果少,科技贡献率低。

3.3 热作科技的人才规模、数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及团队缺乏

由于贵州热区多处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基础薄弱,热作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或领军人才,严重制约科技能力提升。

4.贵州热作产业技术瓶颈问题

4.1 优良新品种选育起步晚,覆盖率低、更新慢,品种对口配置不当。优良新品种的覆盖率低,更新慢;新品种引种把关不严,品种对口配置原则贯彻不到位;没有集高抗寒高产量于一体的品种,并在具体操作上,往往以追求高产为主,而忽视了抗寒生存这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综合生产力不高,难以提高经济效益。

4.2 高产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仍未得到完善。没有成熟的养分诊断指导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缺乏配套与集成技术,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不够。

4.3 热作资源可持续利用仍有待加强,没有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林下资源种养技术,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研究水平仍较低。

4.4 热作产地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关键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对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还主要集中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面,对有机污染物及其他化学投入品引起的污染还缺乏系统的研究,针对作物开展的产地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的系统研究更少。

4.5 热作果蔬采收贮运和加工技术研究有待加强。缺乏系统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少污染的采后防腐处理技术,在新型保鲜剂及包装材料研究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去甚远;缺少依据市场规划品种与栽培技术的技术体系,对采前栽培规划、品种选择及产中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对采后耐贮性影响研究不系统,影响着贮运技术应用及其效果;在热作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中,产前、产中、产后未能形成了一系列相配套技术,采后处理及深加工技术研发缺乏。

5.贵州热作科技发展对策研究

5.1 建立高产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针对热作生产技术体系现状,开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热带能源作物、热带水果、香辛饮料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和特有畜禽健康高效养殖及草畜配套技术研究,并建立特色农产品高产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开展光、温、水及养分等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提高种植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大可持续安全集约化生产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加强技术配套与集成,先进技术示范推广方面的工作力度;在热带能源作物、重点热带果树的优势产区,建立一批集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5.2 加强热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开展热带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鉴定及数据库建设工作;突破热作种质保存鉴定评价共享和种质创新技术,开展热作高产、抗逆等优良性状的遗传机理与分子机制、品质形成及重要病原致病分子机理等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发掘优异基因资源,结合遗传育种、分子育种、诱变育种技术开展热作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开发优质种苗繁育产业。

5.3 开展热作产地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以农药减量化为主的源头控制技术、加强耕作管理与提高废弃物资源利用率的污染过程控制和开展生物富集与转化为主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形成许多环境污染的生态控制技术。科研工作者根据热区实际,应积极开展对有机污染物及其他化学投入品引起污染的系统研究,针对热带能源、果树、香饮料等主要热作开展产地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的系统研究。

5.4 加大热带果蔬采收贮运包装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力度。开展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研究、开发常温下保持与稳定热带果蔬、花卉产品质量的流通和贮藏、包装技术等。

5.5 促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新型的热作科技创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保障热作科技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推广体系。加强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大力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热作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加强以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的植物保护攻关研究,建立健全热作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促进热作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5.6 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主要热作种植向适宜区集中,促进形成优势产业生产、加工集群。利用丰富的区域性热带亚热带小气候资源和贵州热作产业的传统种植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大力发展早熟、晚熟热作品种。支持区域优势强、收益高、见效快、市场需求大的产业,加大名、特、优、新、稀品种的开发力度,创建区域性品牌,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热作加工品结构优化。

5.7 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发挥其作为新型市场主体的作用[2]。重点支持综合型、契约型加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园艺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能力和出口带动力。积极探索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创新机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打造热作精品名牌,不断培育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市场或中介为依托,以利益关系为纽带的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强、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热作产业集群。

5.8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热作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基础设施项目,推动热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大型灌区改造等,为热作产业实现稳产高产创造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改造坡耕地、改良土壤、营造农田防护林、兴修田间水利设施等,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建立现代热作示范基地,探索高投入、高效率、高附加值、高产出、高收益的现代热作产业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正邦.贵州亚热作科研的回顾与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百年院庆专刊,2005,33(增刊).

[2]熊惠波,李小园.中国热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09,3.

篇7

我刊工作人员联合相关单位从参加2009年第16届农高会的全国1000多家参会企事业单位和10000多项最新科技成果和项目中筛选出近5000多个适合广大中小创业者的真实项目,整理成册,内容涉及种植业、农资、畜牧业、设施农业、种子种苗、农产品深加工、果蔬机械、农业机械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实用技术及其产品,包括:高吸水树脂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技术、抗衰老保健品益康灵、太空乌鸡、兴义矮脚鸡、火龙果、烤烟托盘水床育苗技术、七彩羊绒、特种玉米粉加工项目、山药深加工、谢村黄酒、保健枕、膨化枣片加工、红枣保鲜技术、绿壳鸡蛋、自走式采棉机、联合整地机、番茄播种机、水土保持自动监测系统、核桃仁脱壳机、板栗产品深加工技术、石材切割机、特色香猪、老玉米方便面、水稻优质高产新技术、生物柴油联产化学品新技术、生物质热解气化综合利用技术、木塑复合材料生产技术、新型饮料奶啤酒、动物生命素制备方法、三合一多功能玉米收割机、农业遥控多功能耕作车、太阳能智能灭虫器、时尚盆栽迷你玫瑰、园捆机、施肥旋耕机、圆盘割草机、新型小盆栽红掌、碧玉二号黄瓜、气象预警系统、净化水太阳热水器、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高钙酱油生产工艺、功能性西瓜、种子催芽仪、虫情测报灯、腐植酸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农作物用lc双系四效液、便携式搅拌机、墙面磨光机、奶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刀型葡萄袋机、吉龙选果机、大棚卷帘机、植树挖坑机、汽车水箱清洗剂、鲜食玉米常温保鲜与储藏技术、生物质沸腾气化燃烧技术及成套设备、薄壳核桃、杂交马褂木、饲料搅拌机、有机茶、神丹健康蛋、红枣饮料及其生产技术、即食鱼羹及其生产技术、魔芋洁肤棉系列产品、魔芋美容系列产品、黑木耳即溶饮料、新型鱼面及其生产技术、红曲酸奶生产技术、真菌毒素无毒快速检测技术、低盐度风干鱼制品及其生产技术、腌制小萝卜保鲜技术、脱水金银花茶、苹果醋、龙马乌骨土鸡、自贡黑山羊、双螺旋辊式磨浆机、秸秆人造板材制造技术、速溶压缩蔬菜汤料、核桃及山核桃综合深加工技术、无土地毯式生态型草坪、灌溉施肥与温室智能控制系统、一种新型水果保鲜剂及生产技术、气体射流冲击烧鸭工艺与装置、SOD天然功能食品、山地拖拉机、板栗综合深加工技术、BL-森林草原防火剂、菊芋制取燃料乙醇工艺、果蔬残渣功能性饮品生产技术、生物柴油新型工艺与高值化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成套技术和设备、微生物降解型粪便处理装置及有机生活垃圾处理机、船式旋耕埋草机、冷却肉天然保鲜剂、新型鱼面加工技术、花椒深加工技术、红枣饮料生产技术、莲藕深加工技术、大豆综合深加工关键技术、茶叶深度加工关键技术、木材真空干燥设备和工艺、特种脱水蔬菜加工技术、超滤蜂蜜的加工工艺、寡糖的生产应用技术、光伏水泵系统、鹅肉精深加工技术、废蚕丝生产蚕丝蛋白技术、新型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公路和矿山边坡绿化技术竹业黄酮生产技术、网纹甜瓜产业化技术、山茶籽深加工技术、猪用自动干湿饲喂机器、无土节水型草坪板、彩色草坪的产业化开发技术、菜用特色甜豌豆、组合式农用铺膜机、一种波涌灌溉间歇控制阀、一种自冲洗抗堵塞滴灌灌水器、膨化果干和低糖果脯加工技术、自动升高成型多功能节能灯、硬质合金刀片、容侵采矿技术、一种柔性传导带输送采摘机、键达强力风痛贴、粮食集中干燥成套技术设备、果蔬嫁接助活液、新型施肥器、多功能农用机、浆料循环造纸机、玉米茬地膜收割机、偏斜式盘根盒、恒温床、厨房洗池杂物分解器、残次烟处理机、油气煤多用燃料高效节能卧式常压热水锅炉、自动上水装置、多功能覆膜穴播机、多功能秸秆拧条拉丝揉搓机、谷糠分离机、一字型给风自抽炉、在钢板上制作书画技术、两极循环硬悬浮式土豆挖掘机、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机、负压式吸浆机、消毒鞋柜、油田专用天然气发动机、合成油生产技术、太阳能保温增温奶瓶、智能农用信息机、雪莲果、复合木塑材料、一种猪肝金属硫蛋提取技术、食用菌快速出菇增产剂、果袋机和选果机、生物质气化炉、奶啤酒、一种柔性传导带输送采摘机、黑木耳即溶饮料、禽病检测卡和药残检测试剂、速溶葛根食品技术、鲜莲籽保鲜加工技术、传统米制品的现代加工技术、袋泡米茶生产技术、低盐度风干鱼制品生产技术、魔芋美容系列产品、魔芋婴儿用品、牛肉嫩化技术与系列产品开发、腌制小萝卜保鲜技术、去壳板栗仁气体吸附包装保鲜、即食鱼羹生产技术、浓缩和非浓缩柑橘汁加工技术、原花青素保健食品、鹅鸭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术、桑枝杆栽培食用菌技术、轻便型卷盘软管喷灌机、对虾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金花茶有效成分提取关键技术、土壤调理剂、魔芋系列产品加工成套设备、果蔬纳米保鲜膜、可移动低压渗灌器、薯类淀粉加工成套设备、300多页,30多万字,5000多个火热商机,现在仅需300元即可拥有!

邮局汇款地址:710100陕西省西安市199号信箱《大众商务》杂志社(收)

请注明您的详细联系方式及所购产品名称。

篇8

[关键词]广西;特色农业;思考

特色农业是指人们充分利用特定区域的农业资源开发出经济价值高、相对收益高、品质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需要。特色农业的关键就在于“特”,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它是以特色农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主导的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独有的特效性、一定的规模性和良好的综合效益性。广西是农业大省,生态和气候类型多样、光热和生物资源丰富,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充分利用广西特有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优化广西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广西作为西部12个省区之一,本世纪以来把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举措来抓,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糖料蔗、木薯、桑蚕、速生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松香、栲胶、桂油、茴油等产量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区农业增加值1590亿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

(一)做法和成效

1.编制了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一些地方编制了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如桂林市先后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桂林市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桂江流域特色效益农业产业提升规划》《资江葡萄产业发展规划》等。

2.创新了一批特色农业发展的模式。(1)耕作种植模式,包括耕地轮作“稻一稻一菜”、“菜一稻一菜”模式和农作物薯菜间套、果蔗间套种、西瓜间套种、马铃薯间套种、稻藕间套种模式。(2)“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广西温氏模式、兴安莱茵公司模式为代表。(3)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模式,如田阳县那满镇内江村香蕉协会、来宾市永兴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等。(4)糖业模式(公司+农户+价格联动)或是“订单农业+价格联动”。(5)恭城生态模式(养殖一沼气—种植)。(6)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带动模式,通过土地使用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农户将土地承包给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经营大户,在不改变原有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实现土地集中,如广西的富川县白牛村模式和隆安县的金穗模式。(7)循环农业现代化模式,以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点,生产或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北海市合浦东园家酒厂、宜州市“桑枝一菌—肥”模式。(8)山区特色农业模式。这种模式以“特”、“优”、“名”、“精”、“新”为基本特点,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如永福县的罗汉果产业、昭平县的茶叶产业、天峨县的六画山鸡和乐业县的有机农业等模式。

3.确立了一批特色农业新产业。“十一五”期间,广西在抓好糖料蔗、水果、蔬菜、桑蚕、木薯以及生猪、家禽、草食动物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注重培植食用菌、中药材、葡萄、马铃薯等特色优势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已成为广西新的主导产业和新兴的特色优势产业。最具梧州特色的六堡茶和砂糖桔规模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4.特色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围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广西农业科技部门组织开展了糖料蔗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木薯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等特色农业重大专项研究。一些项目的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多学科技术集成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三个千万亩行动计划”,大力推广“三免”“三避”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桑蚕技术、甘蔗成套技术、葡萄一年两收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间套种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效果显着。

5.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防城港市防城区近年来主攻以“红金系列”为主的特色农业,即重点培育红莲雾、红八角、红薯、红衣花生、火龙果和金花茶、金蜜桔、金香糯、金玉桂、金菠萝等10个特色农产品,建立了5个“红系列”和5个“金系列”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初步形成“红金系列”特色农业产业体系。2010年1—10月,该区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10万亩,占农业总面积的75010;实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5亿元,农民从特色农业中人均收入5100多元。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广西特色农业的发展,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抗灾台色力不强;土地对特色农业发展的约束作用突出;特色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加工原料基地不足;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科技创新水平低,自主研发能力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尚存在市场发育不够、营销体系滞后、缺乏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特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广西特色农业的发展。

一、广西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措施

当下广西发展特色农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一是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为广西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二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广西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强力支撑。三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为广西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有利于把具有互补优势的广西特色农业,如柑橘、葡萄、马铃薯做大做强。四是广西特有的机遇为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为此,要围绕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粮食安全、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为导向,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中心,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打造千百亿元产业,培育一批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产品和产业,依靠科技、培育品牌,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加大用先进物质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手段管理农业的力度,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重点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优势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到2015年,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综合效益高的广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一)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特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能力

一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强化强农政策的机遇,切实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路渠、涵管、排灌等田间设施建设,改善灌溉设施和生产条件,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标准化农田建设。加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地整治、测土配方施肥力度,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大力推广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水产、畜牧、节水灌溉等农业机械,加快开发和推广甘蔗收割机。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用现代工程手段装备农业,加快蔬菜、水果、花卉大棚、喷滴灌等设施栽培、种子种苗设施繁育和农作物水肥一体化基地创建,提升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实现特色农业的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

(二)围绕打造千百亿产业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围绕农业千百亿元产业目标,广西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千百亿元产业。种植业方面,重点培育粮食、蔗糖、水果、蔬菜、中药材、非粮生物质能源作物、桑蚕产业;养殖业方面,着力培育10亿元品种、千百亿元产业,包括发展生猪、家禽、渔业、肉牛、肉羊、肉兔、牛奶和禽蛋产业;林业方面,抓好木材深加工、林产化工、木本油料、油茶、珍优树种、林下经济、花卉、森林旅游优势林产业。加快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同时,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与“万元增收工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万元示范农户”等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一批“一村一品”等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努力做到户户有产业、村村有项目,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f三)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蔗糖业方面,积极发展生态种植产业链,在主产区大力发展“蔗一牛一菇”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做强做大甘蔗一制糖一蔗渣一制浆造纸—废液回收—再利用、甘蔗一制糖一糖蜜一酵母、味精一废液一复合肥、甘蔗一制糖一蔗髓一发电一蔗渣灰一肥料等一

转贴于 批循环经济产业链;木薯产业方面,将传统的发展模式“原料一产品一废弃物”改变为“原料一产品—废弃物一废物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在淀粉、酒精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一套木薯资源循环利用的生产流程。畜牧业要推进畜牧养殖—粪便—厌氧发酵一沼渣、沼液一甘蔗、果树等作物种植。加快延伸剑麻产业链,促进剑麻叶片一纤维一剑麻制品,麻渣和废水一有机肥回田,叶汁一提取叶蛋白或叶绿素,淘汰麻头提取纤维用于生产鞋垫等。

2.大力推广一批特色农业模式。积极推广农作物间套种耕作模式,大力推广“订单农业+价格联动”产业化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农民和企业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 3.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采用产业链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带动、市场推动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聚集。横向就是促进配套发展,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配套能力;纵向就是按产业结构的上、中、下游产品扩展,重视加工、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以产业链整合价值链,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4.加强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建设一批区域性国际交易中心,包括广西食糖国际交易中心、广西国际蚕丝交易中心、广西国际林产品交易中心等。重点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在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集散地培育和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开展农超对接,加强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业的融合,带动订单农业发展和标准化种植养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四)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以优化特色农产品品种,提高种子(种苗、种畜)质量和集约化供种水平为目标,健全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体系,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作物良种繁育、引繁中心以及畜禽、水产原良种繁育场,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开发步伐,推广更新一批适合广西特点的优良品种。加快建立广西特色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以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组建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逐步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成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生力军。加快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克服传统的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经营相互脱节的弊端,建立农业科研、推广、生产一体化新机制。

(五)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

1.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标准化、管源头、抓检测、严准入”等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实行采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不断完善农产品贸易预警监测机制,确保广西农产品安全。

2.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要在优势产区内选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形成区域特色名牌产品。鼓励企业研发高端产品和品牌创造,创建广西果蔬品牌、奶水牛乳制品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各地特色资源环境优势,挖掘文化底蕴,积极申请地域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培植一批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和知名商标,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信得过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为优势特色农产品提供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3.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广西应健全政府、市场(社会)、企业与农户“四位一体”多元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引导和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发展特色农业保险业务,把因自然灾害对特色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相关部门要建立特色农业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市场风险预警、气候风险预警、政策风险预警等,定期向农业部门和生产特色农产品的农户发出报警信号,以增强农民决策的正确性。

(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1.继续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依法、有偿、自愿、有序”的原则,总结推广一些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有效的流转机制和形式,搭建流转服务平台。尽快成立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成立土地流转担保机构,出台有利于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加快市场化流转步伐。吸引工商企业参与土地流转,投资特色农业,使土地逐步向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种地能手转移。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进一步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努力完成以“明晰林业产权、落实经营主体”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制度,积极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加大林业信贷投入,完善财政贴息政策,逐步完善林业投融资体系,增强林业发展动力。

(七)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特色农业的外向度

紧紧抓住多区域合作的机遇,充分利用广西的区位优势和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平台,组织实施广西与东盟合作开发农业资源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规模大、起点高、品牌优、带动功能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跨省跨国龙头企业。鼓励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通过“走出去”,扩大经营规模,拓展国内外市场。以项目为载体,在东盟国家建立原料供应基地。充分发挥广西农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广西与东盟农业项目的对接。推进越南、老挝、柬埔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进与东盟其他国家合作开发木薯种植和加工、甘蔗良种繁育技术合作、剑麻技术合作等项目。同时,鼓励企业在区内建立一批稳定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逐步扩大具有现实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及其制品在东盟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扩大柑桔、食用菌、精细菜等南亚热带产品的出口,逐步形成外向型拳头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参照国际标准,加强植物检疫防疫、质量检测、食品安全卫生体系建设,增强出口创汇。出口企业要提高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争取获取国际认可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减少绿色贸易壁垒给广西农产品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

(八)培养新型农民,造就特色农业人才队伍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深入开展千万农民大培训行动,围绕广西特色农业,结合实施“绿证”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星火培训专项行动以及农家课堂培训、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培养一批骨干农民,培养造就一大批特色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

[1]金莲等.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11).

广西特色农林产业综合效益研究[Zl.“广西特色农林产业综合效益研究”课题组,2010.

广西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汇编[Z].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2010.

广西“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Z].广西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2010.

韦鸿雁,广西特色农业概述[J].广西农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