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奖惩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18 15:5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质量奖惩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质量奖惩管理办法

篇1

为了进一步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成立医疗质量督察小组:分内科系统、外科系统、门诊、医技等小组,负责规范、督察全院临床、门诊、医技等科室任何与医疗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一)临床科室

重点抓病案质量(包括现住院病案、归档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医疗差错和事故等,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

1、病案质量:严格按《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xx年修订版),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

①每月不定期组织督察小组下临床,分项检查现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

②每3个月抽查归档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石狮市医院xx年9月编写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试行),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参照该书第三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查看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证。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

3、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

4、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和给药途径。

5、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6、防患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①从既往的病历检查中发现电脑打印病历的许多漏洞与隐患,为了真实、及时记载病人的病情变化,规定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及手术记录等记录可由电脑打印,病程记录必须用钢笔书写。②强调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检查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抢救危重病人登记》及医师交班本等项目记录。

7、科内组织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二)门诊部

1、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做好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

2、设置、安排门诊部专家栏,公布各位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出诊时间,方便病人就诊。

3、组织质控督察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定期(1-3个月)组织督察组依照《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xx年修订版)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试行)查评门诊病历及处方。

(三)医技辅助科室

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内容、方法及奖惩制定。

篇2

答:2009年12月1日,卫生部在其网站上了《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行文日期为2009年11月26日),明确规定了《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的投诉管理”并“自之日起施行”。自此,全国医院的投诉管理工作正式步入了有国家级行政管理依据的时代。《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共7章41条。第一章总则,共11条,包括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和制度。第二章医患沟通,共4条,包括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内容。第三章投诉管理机构与人员,共4条,包括投诉管理部门的职责、工作条件和医院领导以及各科室的责任。第四章投诉接待与处理,共10条,包括投诉接待处理的具体要求和投诉人义务。第五章质量改进与档案管理,共5条,包括医疗工作的改进和投诉档案的整理。第六章监督管理,共4条,包括奖惩规定等内容。第七章附则,共3条,包括施行日期等内容。

问:本办法所称投诉的概念是什么?

答:根据《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投诉,主要是指患者及其家属等有关人员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及环境设施等不满意,以来信、来电、来访等方式向医院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要求的行为。

问:医患沟通的内容有哪些?

答:根据《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应当尊重患者依法享有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等权利,根据患者病情、预后不同以及患者实际需求,突出重点,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沟通。医患沟通中有关诊疗情况的重要内容应当及时、完整、准确地记入病历,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确认。

问:投诉管理部门职责是什么?

答:根据《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投诉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统一受理投诉;

(二)调查、核实投诉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及时答复投诉人;

(三)组织、协调、指导全院的投诉处理工作;

(四)定期汇总、分析投诉信息,提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问:何谓“首诉负责制”?

答:根据《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条规定,医院投诉接待实行“首诉负责制”。投诉人向有关部门、科室投诉的,被投诉部门、科室的工作人员应当予以热情接待,对于能够当场协调处理的,应当尽量当场协调解决;对于无法当场协调处理的,接待的部门或科室应当主动引导投诉人到投诉管理部门投诉。

投诉接待人员应当认真听取投诉人意见,核实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医院投诉登记表”,如实记录投诉人反映的情况,并经投诉人签字(或盖章)确认。匿名投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投诉接待人员应当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稳定投诉人情绪,避免矛盾激化。

问:医院投诉管理部门如何开展工作?

答:根据《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条规定,医院投诉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后,应当及时向当事部门、科室和相关人员了解、核实情况,并可采取院内医疗质量安全评估等方式,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并反馈投诉人,当事部门、科室和相关人员应当予以积极配合。

对于涉及医疗质量安全、可能危及患者健康的投诉,医院应当立即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患者损害的发生。

对于涉及收费、价格等能够当场核查处理的,应当及时查明情况,立即纠正。

对于情况较复杂,需调查、核实的投诉事项,一般应当于5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反馈相关处理情况或处理意见。

对于涉及多个科室,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的投诉事项,应当于10个工作日内向投诉人反馈处理情况或处理意见。

医院各部门、科室应当积极配合投诉管理部门开展投诉事项调查、核实、处理工作。

篇3

关键词:中药处方;质量评价;体会

中药汤剂是中药最古老的剂型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最为广泛,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是医疗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和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旨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1】。现对我院2013和2014年度门诊中药汤剂处方的质量评价工作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组织领导 医院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组长,医务科长、药剂科主任、中医科主任等为副组长,中医科和中药剂科部分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为成员的中药处方质量评价小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制订本院的中药处方质量评价制度。

1.2 评价方法 评价小组每季度末随机抽取当季度连续五日的门诊中药汤剂处方,总数不低于250张,逐一集体点评。重点对中药汤剂饮片处方中的药物名称、用药剂量、剂型规格、药物禁忌、药物的毒麻作用、中医师的处方书写、指导患者如何用药的特别嘱咐等方面进行整理、审方、调查和分析【2】。点评结果由小组形成统一意见后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根据医院的评价管理办法进行奖惩,并适当范围内公开讨论。

1.3 评价标准 合格要求为:一般项目齐全、字迹清楚、排列整齐、处方颜色正确,中医诊断清晰、完整、一致,药品的数量、用量、用法的规格和剂型符合规范和要求,医师签名、印章齐全可辨,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药剂师双签名和印章符合要求;体现“君臣佐使”排列顺序,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特殊调剂、煎煮、产地、炮制、用法、用量的应当注明,符合国家药典要求、无配伍禁忌,符合毒麻药品的管理规定。重点审核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组方、有毒中药使用等的适宜性。如有一项缺陷者即为不合格处方。

1.4 统计处理 统计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用t检验,代入SPSS18.0统计软件中处理和分析,当 P

2 结果

2.1 原因分析 2013年度共抽取处方1083张, 2014年度共抽取处方1152张。

两个年度不合格处方的常见原因统计见表1。

2.2 统计比较 将两个年度的处方合格率进行比较,P

3 讨论

3.1 评价宗旨 中药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书,是临床中医师为诊治的患者开具的用药书面凭证,并中药剂师审核和为患者调配中药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中药汤剂指将药材饮片或粗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多的一种剂型。处方作为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反映医院管理水平、工作作风和医疗质量【3】。随着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逐渐重视和大力推广,中医药自身的优势日益凸显,中药种植、加工、运输和使用不断扩大,但中药的合理使用问题也日益突出。中药汤剂处方质评作为对临床中药汤剂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干预的一种方法,对于确保中药的合理使用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标准和可借鉴的经验,各家医院质评的水平和深度也参差不齐,如何开展中药汤剂处方质评工作,更好为中医临床服务,是各家医院中医药学人员研究的重点。

3.2 缺陷分析 2013年度共抽取处方1083张,发现不合格处方为287张,不合格率为26.5%;2014年度共抽取处方1152张,发现不合格处方为89张,不合格率为7.73%。其中一般项目不齐全所占比例较大,有遗漏性别、年龄、住址、初诊疾病名称、处方开具的日期等。其次是签名或印章不符合要求,或者更改处方后未在修改处签名和注明修改时间。还有部分君臣佐使”排列顺序存在相应的错误,剂型或规格不符合规定等【4】。最重要的是部分处方用药与诊断不相符,药物不合理联用,用法用量和味数不适宜等。有部分处方中药物味数较多,可能是因为中草药处方较中成药更为灵活,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增减。大部分中医汤剂处方的单味用药量超过药典所推荐的用量范围,可能与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绝大多数重要饮片基本上是人工栽培后加工制成的,与既往野生品种之间的实际药物含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各位临床中医师的临床辩证施治和用药习惯有所不同,临床需要量和剂量及功效也不同等等因素有关。但是较多增加药物味数、加大用药剂量的处方,医师并未专门注明原因。

3.3 质评体会 经过切实可行的处方质量评价,我院2014年度的处方质量比2013年度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会有:①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应高度重视处方质量评价工作,以提高处方质量为契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指标、加强医疗安全为目的、增进医患和谐为宗旨,切实做好此项工作;②医院主要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亲自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项任务和指标,并切实落实到实处,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③参与评价人员要不断学习补充欠缺的知识,才能逐步提高点评能力,提高对药品使用适宜性审核的能力【5】;④中医科临床医生和中药剂科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尤其是加强对三基知识、各种医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本领;⑤将处方质量评价工作纳入日常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及时将评价结果与医师和药师反馈,组织讨论和整改,并与考核奖惩进行挂钩,不断提高处方质量,更好地服务与患者。

综合上述,开展门诊中药汤剂处方质量评价工作,能有效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医疗差错、提升医疗水平,使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药品临床应用管理日趋规范,提高临床中药饮片汤剂治疗学水平的不蹲提高,增进医患和谐,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剑宏,等.1600张门诊中药处方用药点评和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5):101-103.

[2]李然.中药饮片调剂工作中的审方实践与体会[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4):79-80.

[3]姚冰,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与《处方管理办法》的比较及问题思考[J],中国药业,2011,20(8):17-20.

篇4

第一条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暂行规定》、《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试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制定本管理办法,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合理用药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实施的药物治疗。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的医师。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条组织机构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和“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常设办公机构分别设于医务处和药剂科。

第四条职责

(一)督导组职责:

1、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

2、决定召开会议,讨论药品使用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等事项;

3、制定医务人员开展合理用药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5、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6、定期公布全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通报医师合理用药评价情况;

7、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和个人的奖惩决定。

(二)专家组职责:

1、深入临床了解药品使用情况,掌握用药动态,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提供分析信息和改进建议;

2、临床药师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查房,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3、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师实施合理用药检查、考评,实施处方评价;

4、督促临床科室和医师对不合理用药限期整改;

5、整理、统计合理用药检查考评结果,及时上报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第三章合理用药检查范围与判断标准

第五条检查范围: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和住院部各病区的住院处方(结合病历),合理用药督导办公室在处方用药动态监测中发现存在用药不合理的科室和医师为重点检查对象。

第六条用药合理性评价结论分为合理、不合理。

(一)用药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合理,具体要求为:

1、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

2、药物选择适当;

3、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

4、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5、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分级使用管理原则、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类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应管理办法。

(三)用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合理:不合理用药处方包括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用药适宜性不当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6)重复给药的;

(7)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特别是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

(8)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

(1)无正当理由的大处方的;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根据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

(5)其他人情处方和无正当理由的严重不适宜用药的;

(6)医保患者的处方中自费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的。

第四章管理措施

第七条管理方式以总量控制(全院及各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分级管理、动态监控、定期通报、知情告知等相结合,落实各科室用药、单品种用药总量、医师用药情况、医师合理用药评价等监控,并通报监控情况。

第八条将全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控制在0%以内。年初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各临床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审定后下发,并按所定比例执行考核。

第九条将合理用药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并作为考核医师的一项指标。

第十条分级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根据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收入的比例,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实施管理职责。

(三)药剂科负责监控全院用药情况,并定期将结果汇总上报。临床药师必须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报告。

(四)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疗程、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用药方案应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必要检验和影像监测,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临床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剂量范围,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适应症和剂量范围者,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时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六)使用贵重药品、医保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七)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及临床合理用药督导小组。

第十一条检查考核

(一)医院分月、季、半年及年度公示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

(二)医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每个科室的运行病历、出院病历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对象:

1、所有发生投诉的病人病历、死亡病人病历和病危病人病历;

2、当月药品使用比例超标的科室、用量过大有集中使用现象的药品、科室、医师;

3、实行“双十制”管理,即每月用量/金额前十位药品的品规和科室;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三)医院每年抽取各科室病历进行公示评比。

(四)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专家组对抽查病历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将结果向科主任反馈,发整改通知书,同时由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审议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第五章奖惩

第十二条奖惩规定

(一)以年度为奖励考核单位,对于在考核年度内达到医院确定的比例的科室,予以通报嘉奖和年度医疗考核加分。全年无一次考核超标者,将予以专项奖励,按年终实际比例每降低0%,按年人均奖金的0.00系数奖励医疗组成员,科主任按0.0系数奖励。

(二)以季度为奖惩考核单位,按医院所定各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标准,对超出标准者作如下处理:每超过0%,按科室人均月奖金的0.0系数分别扣发科室医疗组每个成员,同时按科主任奖金系数扣发科主任0.0系数奖金,以此类推,扣完为止。年终年均药品使用比例未超标者,将全部返回所扣奖金。

(三)经专家组和督导组审议,对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医师纳入年度个人医疗考核,考核年度内三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年度医疗考核为不合格,并予以通报批评;考核年度内五次被评判为不合理用药的医师,或因不合理用药导致医疗事故者除以上处罚外,暂停医师处方权,并转岗医务处学习0月,转岗学习期间为待岗待遇。

(四)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后果和纠纷者按医院《医疗缺陷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

(五)同一科室在考核年度内连续出现三次考核不达标者,将对科室予以通报批评,取消科室年终评优资格,科室科主任将取消个人年终评优资格。

(六)每次医疗质量检查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按医疗质量考核办法处理。

(七)经督导组、专家组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按药品总价的00%—00%处罚责任医师。

篇5

医院感染是伴着医院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只要有医疗活动,医院感染就不可避免会发生。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 在SARS、禽流感、流感样病例爆发后,我院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把曾经科归属在内科室的感染科独立了出来,增加了设备,加强了队伍建设,尽力满足感染控制工作的各种需要,极大地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向前迈进。我院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网络组织,制定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培训计划,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书面考试和不定期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全员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下面就我院在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方面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建立、健全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我院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定, 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医院感染爆发控制流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故)应急预案等。目前我国有许多与院感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这些与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的法律和规范使医院感染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三级网络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主管业务的副院长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工作,下设院感办,由院感办主任担任医院感染日常管理工作,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相关科室主任任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各相关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及副组长;形成医院感染委员会-院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

2.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感染方面工作,建立会议制度,至少每月开一次会,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2.2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认真执行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科室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及危险因素认真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措施。

2.3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由1-2名科室医生或护士专人管理,根据本科室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上报感染管理科。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我院控制感染的工作主要由医疗、护理等非专业人员负责。从专业角度看,其知识结构存在天然缺陷,对预防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对控制感染提不出专业的建议。由于从属某一部分工作,工作不被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由院感科负责,每月组织一次全院职工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学习后进行书面考试和不定期考核,对考试或考核不合格者,给予象征性处罚,直至其考试和考核合格。

4 加强了重点科室、项目的医院感染管理对重点科室、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医疗废弃物、污水以及抗生素使用管理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质控检查,定期在医疗质量上反馈感染方面的工作近况、消毒效果评价,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4.1 一次性用品的管理,从进购、储存、发放以及使用后的处理都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

4.2 监督与感染相关的重点部门,如发热门诊、传染病房、ICU、手术室、检验科、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室等,院感委员会人员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其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消毒管理及日常防护。

4.3督促正确使用抗生素,定期进行使用率监测和临床使用考核,重视抗生素的选用、联用、药物配伍和疗程等,对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科室、个人,分析原因,督促整改,并在院一级层面曝光。

4.4规范医疗垃圾管理,集中回收,尤其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废弃物等必须进行严密消毒,然后才能处置。对每天产生的医疗垃圾由专人管理,并认真作好登记,做到来有源,去有踪。

4.5定期监测医院污水,达到有关国家标准后才能排放。

4.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掌握手卫生知识。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细菌学监测,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4.7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特别是新工作的职工和轮转科室的人员、实习学生,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其中职业暴露为重点内容之一。

5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通过监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控制措施效果,提供医院感染本底率,及时发现和鉴别医院感染爆发,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提供辩护依据。院感专职人员每周一次主动深入临床,针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高危人群开展目标性监测。

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医院感染管理与各科医疗质量考核挂钩、院感督查的奖惩分明、定期通报、督促整改是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取得显着成效的有力措施。只有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控工作,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监测常规化,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7,6.

篇6

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办法最新版本完整

第一章 总 则

一、凡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必须执行本办法。

二、医疗器械产品是救死扶伤的工具,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医疗器械工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质量管理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为此,凡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必须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科学的管理技能和先进技术,生产出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四、加强质量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企业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企业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加强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理化检验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情报工作等。特别要重视对现场原始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质量信息的反馈。这些工作要以产品质量为中心,溶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形成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体系。要抓好职工的技术培训和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这是提高企业素质的关键。

五、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各企业都要积极推行。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取代传统的管理方式。企业要研究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逐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以优良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六、产品质量检验应严格执行标准,要把检验工作贯穿于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就应落实试验顺序、检验项目、方法,同时研制测试设备。在检验工作中要积极采用统一的基础标准,通用的测试方法、测试仪器、抽样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第二章 机构及职责

七、企业要把质量工作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企业的厂长应主管质量工作,对产品质量负全面责任。

八、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其职责主要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的质量工作方针、政策、协助厂长拟订质量工作长远规划和制订企业年度质量方针、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

2.在厂长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

3.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产品质量升级创优计划,产品质量考核计划,并督促检查计划的执行。

4.组织指导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督促检查各部门的工作。

5.组织制订本企业的质量经济责任制和奖惩条例。

6.制订降低质量成本的目标和方案,协同财会部门进行质量成本的汇集,分类和计算,努力降低质量成本。

7.组织职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制订有关的各项制度,帮助选好课题,定期召开成果发表会,做好评审工作。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和活动应报请主管部门登记。

8.制订对职工的全面质量管理教育计划,并负责实施。

9.收集、汇总、分析厂内外的质量信息,并反馈到有关部门。

10.负责与外协厂签订外协产品的质量协议。

11.组织本企业的质量审核,定期地对本企业的产品质量、现行质量体系及其效果进行评价,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九、加强质量检验工作,企业应设立质量检验科,质量检验科科长的任免,须征得上一级领导机关的同意。质量检验科负责监督、检查产品质量标准的贯彻、执行。其职责:

1.按照标准和有关合同,组织和监督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毛坯件、半成品直到成品出厂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做好原始记录,建立产品质量档案。

2.根据产品质量考核计划,提出相应的质量考核指标。检查全厂各道工序的质量检验工作,定期组织对产品质量检查考核(包括成品和部件),并统计上报全厂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关键工序必须设立质量控制点,加强信息反馈。坚持首件检验、中间检验、最终检验。

4.贯彻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批不出厂的原则。负责签发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在质量问题上发生矛盾时,企业领导应以检验部门的检验数据为准。

5.会同设计部门进行周期检查,以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6.参与新产品、改型产品的设计审查和工艺审查,协助做好新产品的鉴定工作,编写有关试验及检验报告。

7.质量检验人员应由责任心强、能坚持原则并精通业务的人员担任。检验中应按产品图纸、工艺规程、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并作出正确判定。对重大质量事故,有责任及时向上级质量部门如实反映情况。

8.做好检验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工作,保持检验人员的相对稳定,检验员的任免,须征得厂长的同意。

十、企业要积极开展对用户的技术服务工作,研究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的使用要求,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应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用户服务工作。其职责:

1.建立用户访问制度,对出厂产品进行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的调查。认真及时处理用户来信来访,建立用户对产品意见和处理结果的档案,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2.医院设备类或电子仪器类产品,应传授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技术知识,帮助用户培养使用、维修人员,解决使用中的疑难问题。

3.对于产品中的易损件,应保证提供备品、备件。

4.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服务网点。

第三章 工程质量

十一、生产部门要充分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安排好加工周期和检验周期。认真编制好生产计划,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防止突击装配、突击检验的做法。禁止未经训练的其他人员参加装配和关键工序操作。搞好工艺卫生,改善零部件的加工、运输,提高装配和包装质量。

十二、技术部门应保证产品图纸、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正确、完整、统一,并严格贯彻国家标准、专业标准或经上报主管部门批准的企业标准,不得擅自降低标准要求。正常生产的产品图纸、工艺文件的更改,必须经过必要的实验,并办理审批手续。

十三、新产品经鉴定合格后,应对产品图纸、质量标准、工艺文件、工艺装备等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完善工作,具备条件后才可投产。对轮番生产的产品要做好产品上、下场的管理工作,投产前要对技术文件、工艺装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产品质量。

十四、新工艺、新技术用于生产,必须经过鉴定验证,并须经过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同意。材料代用和零件回用,必须保证产品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零件互换性。

十五、要重视产品的内在质量。对产品质量的评价要逐步考核其内在质量指标,如使用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能耗效率、精度保证性、性能稳定性、噪声、振动,特别是医用电气设备要符合安全要求。

十六、要认真组织好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开展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活动,保持设备精度,努力提高设备完好率。

十七、教育全体职工提高质量意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要按规定进行有关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技术业务培训、考核。

十八、加强计量工作。企业要设立专门管理计量工作的机构或人员,要配齐必要的计量器具和测试仪器、设备,并使其处于完好状态。贯彻执行计量法令和计量管理制度。

第四章 奖 惩

十九、达到各级优质产品要求的医疗器械产品,可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优质产品奖。

二十、申报国家优质产品必须是分等办法规定的优等品;申报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必须是分等办法规定的一等品,其具体质量指标按当年分等细则要求执行。

二十一、医疗器械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政策,并应执行择优供应原料、燃料、动力的原则,确保优质产品的生产。

二十二、要把提高产品质量与企业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对在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上做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

二十三、要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企业出现质量事故要查明原因,及时上报,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对于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企业必须追究领导责任,并上报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对于直接责任者要给予处分。当年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产品,不得申报评选各级优质产品。重大质量事故是指由于产品质量低劣,造成重大医疗事故者或由于质量问题造成5000元以上经济损失者。

二十四、对于产品质量长期低劣,用户意见很大的企业应限期改进,必要时应停产整顿。在产品质量上若发现弄虚作假欺骗用户的情况,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二十五、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医疗器械行业各部门应根据各自情况,制订出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细则,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篇7

ADR监测工作开展概况

建立ADR监测报告制度,制定ADR报告程序:医院制定了ADR监测报告制度、实施细则、报告程序及奖惩条例,并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医院所有的医生、护士、药师等均有报告ADR的义务和责任,并鼓励患者报告自身的ADR。ADR报告程序为:①医生、护士、药师发现可疑的ADR;②填写ADR报告表并同时通知临床药学室收集报告表;③临床药学室根据报告的ADR进行临床调查,排除用药不当的可能,疑难病例提交给ADR专家小组讨论或咨询上级医院;④临床药学室将收集的ADR信息及时向当地药监部门报告,药监部门每月向ADR监测中心报告。

为开展ADR监测工作,深入临床、服务临床:为了更好地配合开展ADR监测工作,我院坚持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科室,将ADR监测与临床药学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通过深入临床,提高了药学人员的临床医学和药学知识,促进了医生、护士及患者与药师之间的沟通,真正让临床药学发挥纽带作用,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加强医院药学信息工作,普及ADR知识:2004年开始,医院组织临床医生及药剂科专业人员编辑《医院药讯》,每季一刊,在《医院药讯》上设有ADR专栏,主要介绍ADR基础知识,公布国家ADR政策和监测管理办法,宣传ADR监测的定义、目的、意义及各级人员职责。广泛收集与整理ADR信息,收集内容包括国内外的中药、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的各种ADR信息。临床药学室配备了电脑,便于在Inter网上查询相关文献资料。

体 会

院领导的关心、重视与支持是开展ADR监测工作的先决条件。ADR监测工作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医疗机构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医院领导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将其作为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本医院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医院领导真正重视ADR监测,这项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提高医务人员ADR意识,更新观念是做好ADR监测工作的关键。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医务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①认为ADR主要源于质量问题,把责任推向制药企业;②认为ADR是医疗事故,害怕卷入诉讼而在报告时顾虑重重;③认为ADR主要源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与医疗行为、药品本身无关,不必要报告。针对以上工作误区,我院多次组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医务人员形成正确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

建立奖励与约束机制是开展ADR监测工作的有效措施。做好ADR监测工作,必须有经费支持。我院ADR监测的经费来源包括自筹经费、医院专项拨款、国家或地区ADR中心资助等。对积极上报者给予一定奖励,漏报或隐瞒不报者给予处罚。然而资金缺乏依然是当前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重要困难。

篇8

【关键词】医疗保险;医院;服务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34-02

我们医院是深圳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公立医院,属于二级甲等医院,开放病床800张,每年门诊300多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万多人次。承担了综合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劳务工医疗保险、少儿医疗保险、生育医疗保险、工伤医疗保险和异地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如何有效地开展医保服务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医保服务质量,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

1.1医院成立了以院领导为组长的医疗保险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保险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

1.2成立医保科医保科是一级职能管理科室,是全院医疗保险服务业务的综合管理部门,由经验丰富的医保会计、熟悉医疗业务的物价管理员、具有临床医疗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是一支懂医学、懂经济、懂管理、善沟通的复合型知识团队。

1.3各科室设置兼职医保管理员兼职医保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科室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处理日常医疗工作中出现的有关医保问题,监督本科室医保患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情况,并重点分析医保费用超定额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2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

2.1建立医保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了医保科工作制度、医保科工作人员职责、医保网络工作制度、住院病人医保管理制度、住院结算处医保工作制度、工伤病员管理制度、劳务工就医及转诊流程等相关的医保管理制度和规定。

2.2完善综合目标管理,建立医保服务质量控制标准,实行服务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根据《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1]、《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2]、深圳市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医保服务协议、制定医保服务综合目标管理项目、质量控制标准及奖惩办法。做到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3全员培训,人人熟悉医保政策,严格执行各类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医保知识的学习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3]。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保知识的培训,要求熟练掌握各类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熟练掌握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各类医保待遇,做到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让患者满意。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集中全院授课、分科针对性讨论、举行医保知识竞赛、网络学习等,搭建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对培训考试不合格的医生不能授予医保处方权。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医保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4检查督促、持续改进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深圳市疾病诊疗指南》规范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既可以保证医疗安全,医疗效果,又能避免过度医疗,节省医疗费用。按照综合目标管理的要求,根据医院医保服务质量控制标准,每个月由医保科牵头,组织相关的职能部门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全院通报,并与效益工资挂钩。此外,还建立了病历、处方点评制度,要求医生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保科的有关专家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每月对处方和病历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违规者给予经济处罚。

5设立医保服务咨询窗口

医保服务咨询窗口的主要功能:一是为广大顾客和医院工作人员提供医保政策、规定及相关医保业务的咨询和信息查询。二是办理转诊转院病人的费用审核报销。三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审批和异地医疗保险的办理。四是受理医保服务投诉,纠正医保违规行为,协调有关纠纷。医保服务咨询窗口的工作人员主要由熟悉医保政策,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懂法律,善沟通的人员担任。重点是上传下达医保政策,做好医保政策的解释工作,把医保政策贯彻落实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和就诊的参保患者。要坚持从政策出发,用热心化解不满、用耐心解答分析、用诚心解决问题,赢得广大参保患者的信赖,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6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完善医保服务

6.1建立随访制度客户服务中心、住院科室、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就医的参保人进行随访,收集反馈意见,解答有关问题,提供后续服务,将参保人的建议和需求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6.2建立医疗保险服务联系制度由医保科牵头,采用多种形式与参保人代表、企业管理人员代表座谈,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满足参保人的医疗服务需要。

6.3每个月的医保服务质量检查结果都将及时向全院通报,并利用每周行政查房和参加临床科室交班的机会,将医保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投诉的问题反馈给科室,限期整改。

7不断完善医保网络

医院信息科设医保专管员,按照医保要求及时对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更新、维护,实时进行网络监控审核,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沟通,确保医保网络畅通无阻,正常运行。

8加强医保收费管理,控制医保费用超支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亲自带领医保科深入到临床科室,随时监控医保患者收费情况,监督临床科室是否自觉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本着既要保证医疗质量又要降低患者费用的原则,同种治疗用药尽量选择价位低的应用,控制大型检查费用及大型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医保科每月向院领导汇报医保费用情况,认真解析医保费用,控制费用增长,寻找不合理构成原因。因过度医疗超标的费用由科室和责任人员依据综合目标管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按比例承担。

通过以上的探索和实践,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医保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受到了社保局和医保病人的好评。我们深刻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关键,医保科合理的人员结构是基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施有效的综合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不断提高医保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江捍平,主编.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提升技术服务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为主线,紧紧围绕提升质量、优质服务、改善民生的目标,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人口计生系列化优质服务,努力提高群众满意率,为建设“美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目标

1、确保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按时达标。已创建达标的县区要巩固创建成果,继续提高服务水平;镇县要确保按期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标准;其他县区要做好创建前期准备工作。

2、加快完成人口文化阵地建设任务。各县区建成“人口文化一条街”或“人口文化园”,启动镇(办)“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全市建成20个人口文化阵地建设暨生殖健康进社区示范点。

3、全力做好“两项工程”。各县区完成第三轮农村“母亲健康工程”检查任务60%以上,患病率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优生促进工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面达到85%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比上年降低0.5个千分点。

4、大力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整治活动不少于3次,全面落实二孩全程优质服务和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07的县区,完成年度下降超出部分10%的目标任务。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计生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各县区要保障辖内30%以上的镇办中心计生服务站配齐“母亲健康工程”检查设备和“优生促进工程”实验室常规检验设备,具备开展“两项工程”的基础条件,30%以上的村(社区)计生服务室达到“123”的标准要求,即:“一块全市统一标识牌、两间工作用房、三个服务设备(一张B超检查床、一套桌椅、一个药具发放专柜)”。县区计生服务站要按照“两项工程”的实际需要,配齐重点服务设备,建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室,其中汉滨区、旬阳县计生服务站要按时启动新建项目。各级计生服务机构要提高人口信息数据库的应用水平,推进全市计生技术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计生技术服务信息及时录入、科学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二)加强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各县区要推进成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工作机构,满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经常化工作的需要。按照《省县级、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办法》的要求,以每万人设置0.8至1.5个的标准,确定县区计生服务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量,至少应确保有18名以上的医疗技术人员,编制不超过50个。镇办计生服务站要配备4名以上的医技人员,满足经常性计生技术服务的需求。人口计生等部门要加强计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准入、职称晋升、考核奖惩为一体的职业化管理,新招录和选调人员中,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人员不得低于新进人员总数的80%。同时,要积极开展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再教育,定向培养适用人才,并建立分级分层业务技能培训的工作机制,完成各项专业技术培训任务。

(三)加强依法服务、依法管理力度。人口计生、卫生、公安部门要全面落实二孩全程优质服务和出生实名登记,健全完善出生人口住院分娩、户籍登记信息的月通报、季报表制度,健全完善镇办摸底排查、部门日常自查、季度联合督查、个案深入调查为一体的打击“两非”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按照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开展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计生服务机构参与城镇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严格实行计生技术人员执业准入制度,严惩无证和超范围执业的违法行为。县区计生服务站要成立质量控制室,建立县区、镇办计生服务站联查帮扶制度,实行计生技术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的日常评估考核。计生技术服务档案资料要达到“县有信息库、镇有健康档案、村有统计表卡、户有健康手册”的管理标准。

(四)健全计生服务机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按照《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星级动态管理办法》,各县区要全面建立县镇计生服务机构星级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星级差别的免费服务补助资金,县区计生服务站要达到四星级标准,辖内30%以上的镇办中心计生服务站达到三星级标准;建立计生服务机构科学管理、事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推行全员竞聘、以岗定人、绩效考核、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增强发展动力;健全完善村(社区)计生干部的管理服务机制,落实村级计生专干、中心户长“公开选聘、教育培训、考评奖惩、待遇保障、分流辞退”五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城区—街道办—社区—楼院人口计生四级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网底作用。

(五)打造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品牌。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入推进“两项工程”,健全完善“母亲健康工程”查、防、治为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建立“优生促进工程”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人口计生民生品牌;深化新型人口文化宣传,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全面推进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积极组织引导成立村(社区)文艺宣传队,开展经常性的民间人口文化文艺宣传活动,打造特色突出的人口文化宣传品牌;扎实开展生殖健康“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活动,以社区为单位,以家庭为核心,以“两项工程”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职能,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活动,打造生殖健康服务城镇品牌。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将“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纳入年度人口计生综合考核。

3、组织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计划生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计生技术服务规范、管理的全员培训。

(二)组织实施阶段

1、认真开展自查。按照活动内容逐项开展调查摸底,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

2、落实推进措施。针对发现的问题,落实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制定工作计划,细化责任到人,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3、加强督促检查。对活动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评估,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完成任务。

(三)考核评估阶段

结合年度人口计生综合考核,对“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的目标任务逐项进行考核评估。市上将对成绩突出、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县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纳入到人口计生目标责任考核当中,夯实工作职责任务,实行综合考核奖惩。针对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篇10

【关键词】 处方;门诊;分析

处方是由注册医生执业助理医师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活动中开出的文书,制药审计专业人员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部署,可进行核查和医疗器械的使用[1],具有法律性、技术性、经济性。

根据2010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处方点评实施办法(试行)》处方管理办法“第44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审查制度,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和非凡的规定处方点评预警,登记不合格处方的通知,及时干预,对不合格的及时进行处理[2]。为改善医师处方的写作,规范处方写作和药师调配医疗行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我院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对处方进行综合评价。现就我院2012年1-12月收集的3600张门诊处方进行评价及对不合格的处方进行综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的处方,按照随机的原则,每月抽取300张,合计3600张,处方为门诊处方,无麻醉、处方。

1.2 评论处方 参照《处方管理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临床使用的抗生素管理办法》、《临床指南》,结合我们的医院处方点评的标准将随机选择的处方参照处方评价表[3]的具体要求形式进行评估。包括:统计处方合格率,不合格处方数,抗生素使用情况,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的百分比等。

2 评价结果

2.1 基本情况统计 年龄:3-68A,32A,平均药品:1-5种,平均为3.4,抗菌材料,抗菌药物处方749,抗菌药物使用率20.8%;注射:注射处方,1045,29.03%的注射利用率。

2.2 不合格统计 在提取3600处方,不合格处方173,占4.8%,处方书写不规范共160,13不合理的处方药,有一些处方多处不规范的或不合理,具体顺序在下面的清单1,表2,表3所示。

3 不合理处方分析

3.1 书写情况不合格

3.1.1 处方之前的前、中、后内容写入不完整的,缺少的东西,不仅难以药剂师在配药,建立病人的用药史档案和再调查时有困难,不能有效地跟踪病人的用药和后续服务。处方主要问题在于:一些处方没有填补师,年龄,日期。没有临床诊断或写诊断,或婴幼儿不写,年龄:医生忘记签名,或者实习生签名。

3.1.2 剂量的处方药,规格,数量,单价和其他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我处方药物剂量,规格,数量,单价写作不规范,不明确,使药剂师不能正确判断处方的适用性,如片剂、药单位应单独写作,不能由其他符号代替。

3.1.3 处方书写中,存在字迹不整的问题,有些用词如“遵医嘱”、“自用”词句写作不清晰,容易给患者的使用造成问题。对于老人及儿童的药品用量上,也应该注明减半或其它注意事项,防止危险的发生。

3.1.4 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注射前皮试的药物,应写清皮试的内容,如有遗漏,可能会增加用药的危险性[4]。

3.2 处方用药不恰当。重复给药,存在两科室为同一患者开具同样的药物。此外,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处方,如青霉素类用药每次剂量过大[5]。

4 讨 论

通过这次门诊处方的评估得到,合格处方比例为95.2%,这其中有部分处方有一定的问题,书写问题占92.5%。评估中还得到有些抗菌素、注射剂使用率较高,为此我院每个月处方点评时,把抗生素前10位、注射剂前10位、门诊医师前5位从高到低排序并张贴到公示栏内,这样,很大程度扼制抗菌素及药品比例。实行奖惩制度,对抽查不合格处方的医师给予经济上的处罚,做到教育培训为主,处罚为辅的机制。为我院处方质量上一个新台阶,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2007-02-14.

[2] 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Z].卫医管发(2010)28号.

[3] 卫生部.处方点评表彤,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