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工作要求范文

时间:2024-04-18 15:5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数字化工作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档案数字化工作要求

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作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提上日程,而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国有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内容之一,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目前国有企业档案部门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档案部门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从2004年至今一直从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发现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具体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1.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数字化,一方面可以提升查阅效率,相较于传统的查阅方式,数字化后的档案查阅只需要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查阅到档案原文的扫描件。另一方面数字化后的档案可以封闭保存,没有特殊情况不再使用,有利于保护原件。但是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比较滞后,导致国有企业档案室变成无人问津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强的会默默无闻的工作着,责任心不强的档案堆积成山,没人整理,连查找都困难,更谈不上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了。从根本上说,档案数字化建设与否,建设质量的好坏,建设进度的快慢,与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有关。

1.2软硬件配备不足严重制约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随着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国有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也配备了一些计算机及扫描仪设备,但是这些设备是有使用年限的,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设备更新缓慢,老的计算机与档案管理软件的要求不匹配导致软件运行缓慢甚至无法运行,扫描仪老旧致使扫描图像不清晰,甚至有的还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没有好的档案数字化工作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导致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无法开展或进展缓慢。

1.3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不兼容

目前,各软件公司制作的档案管理软件和OA办公软件种类繁多,国有企业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档案管理软件和OA办公软件,致使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两者不兼容,造成不能依托OA办公系统实现网上录入和查询等,形成的数据也难以转换实现共享。以昆明公交公司为例,昆明公交公司使用的OA办公系统是电子政务网上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而档案管理系统是珠海泰坦软件公司开发的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两者是不能兼容的,政务网上的收发文要归档,只能从政务网上下载下来,然后一条条的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也只能一条条对应的导入档案软件中,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1.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配备不足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会传统的手工整理档案外,还会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但是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高低不一,为了节约编制,一般使用秘书兼管档案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少,档案工作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不利于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1.5缺乏技术指导

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操作规范度很高的工作,档案数字化工作也正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在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对扫描技术、扫描流程、扫描方式、色彩模式、扫描分辨率、存储格式、扫描过程控制等掌握不够,缺乏技术指导。

1.6安全问题突出

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安全保管电子档案的设施,如光盘、移动硬盘、防磁柜等。二是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由于纸质档案数量庞大,纸质档案在从库房拿出来数字化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纸质档案丢失情况。三是网络安全没有保障,安全措施不到位,其他部门的电脑还连着外网等。

1.7档案数字化制度欠缺

2005年国家档案局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是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各省市也出台相关标准,为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指导,由于各国有企业纸质档案的种类不尽相同,国有企业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档案数字化标准,完全参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和省市标准进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致使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没有制度可依,无章可循。

1.8有些档案数字化工作重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也在推行电子政务,实现网上收文发文,推进无纸化办公工作,使信息可以迅速、准确地到达相关部门,从而极大的降低社会成本,提高文件传阅速度。但在很多国有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政务网的文件还是习惯下载后打印出来给领导批阅后存档,这一部分打印出来的政务网文件存档后就不可避免出现再数字化的现象,造成重复和浪费。

2.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应着力采取的对策主要有:

2.1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领导

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效率,提高领导决策和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应该把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纳入领导议事日程,把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纳入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作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建设,明确主管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数字化建设方面的责任,在物力人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有了领导的支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便能顺利的开展。

2.2增拨专项资金,配足软硬件设施

为使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国有企业应该把数字化工作所需的经费列入国有企业各项经费预算中,增加拨付档案数字化建设专项资金,重新为档案室配足计算机、扫描仪、防磁柜、光盘、移动硬盘、档案管理软件等设备,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和最新优化升级,使之完全符合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需要,档案部门要多与领导沟通协商,争取支持,以保证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

2.3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电子档案数量不断激增,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至关重要,国有企业要真正实现文档一体化,做到从文件到档案的转变不需要数据的转换与迁移,同时也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档案部门要加强与软件制作部门的沟通协调,使OA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具备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功能,实现档案系统与OA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

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数字化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必须加强档案数字化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人员保障,档案数字化工作量大,必须有足够的人员才能完成,如有外包能力可以请专业机构完成,没有外包能力的可以挖掘内部潜力,从其他部门借调一些人员过来帮忙完成,并配备一名计算机专业人才负责网络、数据库的管理及相关业务工作。二是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根据档案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开发利用,积极参加档案知识培训班,自觉学习档案数字化各项规章制度,读透研透其中的内容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保障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2.5加强与档案部门联系

积极到省市档案局参观学习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经验,请专家亲自过来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传授档案数字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数字化工作的方法,参观其他成功单位的档案数字化情况,获得旁人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2.6加强档案数字化的安全管理

档案先进的管理手段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对档案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存储设备如光盘、移动硬盘、防磁柜等,确保档案保管安全。二是加强档案数字化流程的监控,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杜绝数字化过程中档案丢失的现象发生。三是引进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制定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按时进行备份,定期开展档案安全保密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发生责任事故严肃处理,与档案管理软件联网的电脑不能同时连着外网,所有的电脑实行专管专用,实行密码登陆,做好防火墙等安全设置,并随时更新病毒库。

2.7完善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度

制定规范,明确标准,这是保证扫描质量的重要步骤,国有企业档案在进行数字化工作之前,应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档案数字化工作制度,包括整理标准规范、图像扫描技术规范、责任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并使档案数字化责任具体到了岗位和人,严格质量控制,明确工作流程,明确扫描方式、色彩模式、扫描分辨率、存储格式、扫描过程控制等,在制度上保证了档案数字化工作向更高质量、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还可以实行激励制度,对档案数字化工作比较先进的档案部门进行激励,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8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数字化

在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内部局域网,把不的档案通过局域网向内部开放,实现内部信息资源联网,无纸办公,减少纸张,OA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可以通过与档案系统的无缝对接系统实现转换,避免出现了在OA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打印后再数字化的现象,造成重复和浪费。同时要做好保密工作,要对外必要信息时,应做到科学地把握保密和利用的关系,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同时要积极开展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开展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工作,重在坚持,要将档案数字化建设纳入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出最适合自身的数字化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务[M].中国档案出版社

篇2

一、数字化中期:目录优先,注重源头,确保质量

1. 确保目录数据库的规范和完善

虽然档案信息全文数字化是数字化工作的方向,但在全文检索还无法大规模实现的今天,机读目录数据仍是档案检索的主战场,构建规范和完善的目录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的第一步。各学校应首先补充完善案卷级与文件级机读目录,特别是办学历史悠久和馆藏档案数量大的学校;其次,应检查已有机读目录数据的质量和规范,目录信息能否规范、准确地反映档案内容。

2. 重视电子文件的接收

电子文件的接收是减轻档案数字化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每推迟一年接收电子文件,就意味着以后要多花人才物力对其进行数字化工作。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实现了校园办公自动化,但都着重于文件资料的流转利用,至于归档保存则是另一回事。因此,学校档案部门应主动与本单位信息部门商讨,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校园信息化工程,以实现电子文件的网上传输和归档,对于还未实现校园一体化的单位,则应要求在纸质文件归档同时要求提交电子版。

3. 做好全文数字化档案的校验工作

全文数字化是一项工作量相当庞大的工程,但学校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人数偏少,因而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一般都委托给数字化处理专业公司来做。数字化专业公司常常是在短期内加班加点完成委托的数字化处理任务,至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法逐个对图像文件进行校验。因此,各学校在与数字化处理专业公司签订数字化处理技术委托合同时,应明确写明数字化处理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质量检查方法以及质量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在实践过程中,除了数字化专业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数字化处理中的校验工作,还应安排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抽样校验工作,校验工作与专业公司数字化处理工作同步,做到随扫随校,发现错误,立即重扫,确保不会出现图像歪斜、污点、大小不一等情况。

二、数字化后期:统筹兼顾,安全第一,讲求实效

1. 统筹兼顾,保证数字化工作可持续

档案数字化工作牵涉多个业务部门,只有统筹和兼顾好各种关系,数字化工作才能可持续。一是要善于共享、利用本校的软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二是要合理分配部门内人员和技术,避免有限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三是要根据馆藏实际情况配置适用的设备,避免不必要的高起点、高标准和盲目跟风;四是要合理安排每年的工作进度,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乐观地定数量、定进度;五是要借档案数字化之机,进一步规范纸质档案管理,避免数字化档案被随意访问、篡改、复制等破坏档案原始凭证性和真实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 确保数字化工作的安全

首先,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大量利用档案实体,因而应加强档案实体流通过程的监控,保证档案实体不丢失、不损坏,确保绝对安全;其次,要选择安全的档案信息存储设备。数字档案信息能否长期存取与存储介质息息相关,一旦存储介质受损,其数据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应选择优质、安全的存储介质来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如光盘、移动硬盘、服务器等。再次,要做好档案信息备份。数字化处理的档案信息应备份两套以上,其中原件封存保管,复件用于对外查阅利用和异地保存,同时做好原件与复件数据的比对校验工作,确保备份信息可读、可还原,并做好数据信息备份时的登记工作。最后,应做好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维护,以防止数据的丢失、破坏、更改、非法下载复制、病毒侵袭、系统崩溃、硬件损坏等不安全因素。

篇3

【关键词】航空 科技 档案 数字化

一、引言

航空科技档案是航空科学家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对于我国航空科技的发展,新型飞行器的研制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作为国家空气动力学的最高研究机构,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空气动力学实验、计算和设计研究,其工作基本设计了我国所有现役和在研的飞行器,保存了大量原始、珍贵的航空科技档案。为了更好的保持这些珍贵资料,更有效的利用它们,需要使用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对这些重要航空科技档案进行数字化。实行高效、高质的数字化管理,确保档案处理的质量以及保存档案。本文根据航空科技档案数字化的需要,设计了数字化的总体技术方案,制定了数字化技术方案的组织实施方案,然后按照技术方案圆满完成了航空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数字化结果满足了技术要求,并在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科技工作者的好评。

(一)总体技术方案

1.文件扫描方案

(1)确定合适的设备。对设备的要求除了要充分考虑它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同时也要根据实际的材料进行选择。通过满足条件组合配置的有1台汉王扫描仪、1台中晶A3幅面平板扫描仪、一台Sharp363复印机、一套专业书刊扫描系统Book Drive mini。由于科技档案的品种多样性,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操作,选择以复印机这样的高速扫描仪为主,Book Drive mini这样的数字照相设备和其它平板扫描仪为辅的设备配置方案,结合起来完成整个航空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2)选择合适的扫描处理软件。对于航空档案数字化的处理,根据实验比较后,我们选用了清华研制的TI-Scan软件,该软件操作简单,运行速度较快,功能比较切合数字化工作需求,能够批量导入、黑白二值化和存储扫描后的图片,功能配合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批量地完成去黑边、去污、倾斜校正、旋转等处理工作任务,尤其是结合利用反色与图像增强功能对铅笔、钢笔、手写、字迹模糊不清的档案处理效果较好。

(3)数字化扫描参数的设定。科技档案数字化的原则是数字化后的电子档案清晰可读,并且满足网络检阅快速的要求,因此,我们采用了以下规范:

扫描色彩模式一般有黑白二值、灰度、彩色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扫描分辨率调整清晰度,使两者之间平衡。

最后为了网络应用的需要,我们将各种图片通过专业软件处理成连续的PDF格式,这样既能尽量的提高档案扫描效果,还能尽可能的减少存储空间。

(二)文件保存方案

1.扫描文件的处理格式:黑白图片存为tif格式,彩色图片存为jpg格式。2.文件存储路径:确定保存格式、路径。3.文件格式的转换:运用相关软件对格式进行转换。4.数字档案的的检索和使用:目前我们将处理好的PDF文件上传至本单位的内部局域网中的“情报信息网站”中,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在网站定用户可以通过目录搜索功能,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并可以直接为用户提供全文pdf阅读。由于保密的原因,文件只限一定权限的用户在内部局域网上阅读利用。

(三)组织实施方案

数字化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具体包括:明确工作内容与周期、明确工作标准、确定工作流程、配置工作人员、确定质量管控指标、确定实施技术途径、工作环境搭建、制定数字化工作计划、人员培训、待数字化科技档案的整理分类、纸质档案扫描、扫描文件的处理、处理文件的检查验收。

(四)数字化工作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

科技档案数字化工作中为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确定档案的使用价值,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根据、有规划的进行档案管理。

1.将档案鉴定后的结果,以档案号、档案名称、档案密级、张数等关键要数为主题准确制定出数字化科技档案工作总表或者详细清单,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档案整理工作的管理分表。2.将档案的领取人、领取时间、收回、整理页码数量等作为管理控制参数,防止档案的丢失并及时发现档案号、档案张数是否错误,一方面为统计工作量,确定工作进度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后期扫描与处理环节的控制管理提供了基础参数。3.在扫描过程中要遵循“五查三记录”原则,并且在该环节的管理控制分表中填写扫描人、扫描数量、交货时间;4.结合这些管理分表,科技档案数字化工作管理者有效地掌握了工作的进度、掌握了每天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及时了解工作存在的困难,并分析找出了问题的对策,最终确保了数字化工作的高质高效。

二、应用与验证

通过实践应用证明,此次我们的航空科技档案数字化工作是高质量、高效益的。在三个月时间内共数字化处理了1210个案卷,2945份,共计20余万张航空科技档案。并且数字化成果已成功应用在了内部局域网上,受到了单位科技研究人员的一致好评。

三、结论

本文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对于航空科技档案的数字化处理,该技术可否推广使用,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什么好的经验或者差的教训。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要确保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质量,不仅需要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手段,还需要不断完善补充包括科技档案电子文档信息管理标准规范、档案信息化处理与数据存储标准规范。科技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网络平台的应用,为科技人员提供快速、高效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孙红梅. 文档信息数字化的思考. 情报探索[J]. 2011(2):84-86.

[2]周岩.论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科学[J].2006: 163.

[3]梁沙,史江.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兰台世界[J]. 2011(12): 14-15.

篇4

一、档案数字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初探

(一)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大

由于数字化建设需要计算机技术和相应的技术设备支持,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方式不同,因此建设成本比传统的档案管理成本要高,但在数字化建设时,技术设备的采购工作中存在严重的资金缺乏现象,从而导致服务器或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短缺,不能满足资料存储的需求,因此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发展缓慢,数字化建设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档案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档案信息化管理和运用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内部档案信息难以保持协调稳定状态。现在我国大部分组织单位没有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只是将重点放在档案建设的表面工作上,真正能够用于研究应用的档案信息少之又少,所以导致现在很多档案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三)管理人员建设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工作是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城市建设及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在档案录入时要求具备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从而满足档案的录入、存储及管理需要。就目前来看,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技术水平及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城市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现象。

(四)安全管理工作有待落实

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虽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在管理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纸质档案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强的特点,易于长时间保存。但数字化管理工作是在计算机基础上操作的,将档案录入到计算机中,并进行网络共享。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支持,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当数字档案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就会发生系统故障或受到外界黑客攻击,从而引发档案数据丢失或损坏,恢复工作十分困难,对城市建设工作来说较为不利,不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

二、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的优化策略

(一)加大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

软硬件设施建设是开展档案数字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微机、扫描仪、备份磁盘、档案系统管理软件等设施;要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的研发利用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与档案数字化建设相匹配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要求。

(二)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档案数字化制度制定的时候,要对单位内部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对国家的相关档案管理法规进行仔细的研究,保证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既能符合单位具体发展的需求,也能规范于国家的档案管理法规。

2.数字化管理制度。即是针对档案资源的收录和信息管理,对信息查询与信息利用提供方便,在档案资源录入时应采用同种方式录入,并对同种类型的档案资源放入同一个数据库存储,数据库的资源要进行及时更新,确保档案的时效性。

3.信息化标准。在信息收集和信息格式、信息网站建立中都需要有严格的标准支持,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设计与规划,从而加强档案网站的规范化管理。

(三)重视人才,加强管理人才建设

首先,要引进不同知识结构的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特殊人才,进行档案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确保档案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安全。其次,要合理配备和使用现有档案工作人员,利用他们己有的档案管理经验开展数字化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少走弯路。最后,要定期对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和软件应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养,以更好地胜任所承担的档案数字化工作。

(四)强调安全,强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档案数据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档案馆(室)开展数字化工作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起完整配套的档案实体安全与数据安全体系,从而排除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各种安全隐患。

此外,要推进落实网络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当前阶段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还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网络档案管理平台,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本质是要将档案转化为数字化内容进行管理,但如果仅仅将档案内容转化为数字化内容,而不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则仅仅是将纸质档案中的内容传输到物理媒介中,只是换了个存储的方式,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建立专业化的网络档案管理平台。通过这种平台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对相关档案进行管理,用户也可以实现档案的及时查阅,这就使得档案管理的便捷性不断增强。档案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单位的特点对管理平台进行规划与设计。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篇5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在我国很多高校里面,校级领导注重学校的科研工作以及教学任务,而对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却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高校的很多教师也没有注意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高校的很多资金,一般都会投放在科研工作以及教学任务上面,相比较而言,高校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非常不足,用于高校档案数字化的资金就更少。这就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数字化的建设进程。

2.高校档案数字化的建设缺乏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这也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一个基础条件。目前高校数字化相应的电子文件标准、多媒体信息标准、数字化著录标准以及全文数据库标准等还没有形成规范。应参考国内已有的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来规范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应用软件开发方式上,应依照国家标准并结合高校的实际,统一规划,创新机制,与软件公司、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合作进行多种形式研发,形成符合高校档案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管理软件。

3.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有一定档案业务水平和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就现在大多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分析与调查发现,很多高校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普遍年龄较大,业务知识陈旧,对计算机的运用也不熟练,对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无法适应。这就严重制约了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开展。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1.加大对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是高等院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领导层应予高度重视,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满足档案数字化建设所需经费,给予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为档案部门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支持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开展。

2.建立健全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建立健全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和规范,对于高校档案数字化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档案数字化标准是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进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没有标准化,档案数字化就难以实现。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部门应根据国际、国内和行业的标准规范,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共同遵守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让档案信息从采集、存储、传输等全过程都有章可循,为规范档案数字化管理奠定基础,使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有共同的衡量标准、协作依据,为建设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做好准备,真正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之路。

3.做好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

高校档案数据库建设是发展高校档案网络的基础,也是发展新型数据库的必要条件。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是大趋势,做好高校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库建设,把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引领高校档案数字化向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高校档案在推进高校馆(室)藏档案数字化的进程中,要建立高校档案目录中心,丰富高校档案数据资源储备,提供高校档案数字化后台数据库支持,实现高校馆(室)藏档案信息的传输网络化和利用在线化。高校档案信息只有在传递使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自身的重要价值,高校档案信息存在于网络数据库时,网络系统就成为高校档案信息最主要的传输平台,为高校档案信息的快捷传递提供了重要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高校档案信息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传递和被使用。提高对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的有效管理和使用,需要建立高质量的高校档案数据库来存放。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高校档案数字化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的推进力度,确保高校档案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真正实现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发挥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重要价值。

4.提高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高校档案进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所以,高校要想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就必须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通过集中的方式进行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培训。如高校在培训每位工作人员时,要求其在输入档案内容的过程中,扫描以及录入等工作的错误率不能超过1%。此外,还需要安排核查人员,按照30%的比例进行抽检,督促工作人员更好的完成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可以临时招聘一些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了解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的人才,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

5.加强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档案安全工作

篇6

档案数字化可以说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计算机技术,档案的生成速度加快,存储空间变小,各种数据能够实现整体分类管理,确保在档案管理和利用过程中档案的真实安全,弥补了传统的档案管理和利用中的漏洞,实现了高效率管理与利用。道路交通档案信息化是实现道路交通信息高效管理利用的必然趋势。道路交通信息具有数据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信息复杂等特点,单纯的人工记录已经难以承受当代巨大的道路交通压力。道路交通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可以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减少档案录入和管理过程中的人工失误,提高整体档案管理水平,对于道路交通系统的效率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二、道路交通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漏洞

(一)数字化录入和管理软件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规范格式。道路交通档案的录入要求有着统一的格式和统一的管理软件,这样才能形成整齐划一的档案管理体系。而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档案录入格式不统一,操作软件不一致的现象,甚至是各种档案缺乏统一的规范格式,这就造成了后期档案管理的混乱,也降低了档案利用的效率。(二)档案标准化工作不到位,规范化工作无法落实,重要数据缺少备份。档案数字化管理要求各种档案都有着各自的规范格式,而在管理中也要保证档案的分类和整理准确无误。由于我国电子档案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工作人员对档案规格的忽视,造成档案标准化工作不到位,同时还存在着管理工作中档案的分类规范化工作无法落实,各种数据掺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此外,在重要档案的数据备份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工作缺失。(三)数字化管理人员素质不到位,对于各种档案的录入和整理分析缺乏能力。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无法跟上时代脚步,无法掌握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岗位能力的缺失是非常严重的弊端。管理人员对各种电子录入和管理工具不熟悉,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档案生成和管理工作,这也是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四)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缺失,设施不配套或数字化水平低。档案数字化管理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没有实现,各种数字化设备不配套,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有的地区还存在着数字化管理水平低,道路交通管理单位不重视,仍旧延续以往管理模式的现象。

三、加强道路交通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

篇7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建设;水务

某水务集团于2011年成立,经过近10年发展,逐渐形成以供水为主体、水电开发、污水处理为两翼,以水生态、新能源、水饮品为辅助,以金融服务和水务科技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辅助两支撑”的板块产业发展格局。随着集团水务事业发展壮大,水务档案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呈现新特点,也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大量电子文件档案,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成为推动新时期水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

1水务集团档案数字化现状及特点

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室藏档案2508卷(件),其中,科技档案1700卷,文书档案808件,财务档案1130件,声像档案76件,荣誉实物档案65件。为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在前期将全部库存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录入和整理,初步完善库存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基础上,达到重要和核心水务档案数字化异质备份,确保新生水务档案随时移交、整理、扫描、备份,实现新生水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以及重要水务档案数字化扫描、录入。水务集团档案数字化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1.1内容原生性。档案数字化并未改变档案本身承载着的信息内容,数字化后的水务档案,体现的是水务集团在其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内容本质依然为其原生性。1.2记载多样性。除《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规定纸质档案数字化具体操作规范,实物档案、视音频档案资料也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文字、图片、数字符号等形态存在,以PDF、JEPG、RMVB、MP3、MP4等载体格式及形式存储。1.3传输网络化。水务档案数字化,后期的查询、利用并不需要接触到档案原件,只需在存储系统中查询到相关数字信息即可,且档案信息传输借助于局域网、互联网等渠道,实现水务档案信息网络化传输,形成巨大信息空间。1.4服务便利化。水务档案数字化,将各种水务档案信息存储于相关的档案数据库,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或个人根据预先分配的查询权限,可直接通过登录终端设备实现24小时随时查询、检索、阅读、下载、打印等,突破了传统档案查询的时空限制,档案利用更为便利。

2水务集团档案数字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2.1经济适用原则。水务集团室藏档案随着水务业务的拓展,呈现出不断增长态势,无论是采取数字化外包,还是自行进行数字化建设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尤其是数字化设备筛选以及文字识别软件选用方面,应立足集团档案数字化规划及经费预算,不能一味追求高精尖设备(常用数字化设备见表1)。2.2重点优先原则。水务集团档案数字化应坚持重点优先原则,首先将利用频率高、高附加值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然后对其他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规划,分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档案数字化。伴随着水务集团业务的拓展,供水、污水处理、水电开发、水生态、水务科技等涉水业务需求增加,相关领域成为档案服务工作的重点对象,需要进一步加强。2.3安全保密原则。档案安全和保密工作是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底线和生命线,尤其是数字化外包过程中,需要与第三方数字化专业服务机构签订安全保密协议,要求第三方严格遵守《保密法》《档案法》《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及规定,确保档案数字化过程及结果的安全保密。如水务集团自行数字化,应严格按照档案数字化标准和要求,进行专业数字采集、整理、分类和数字挂接,并选用正版软件用以存储档案数字信息,重要档案应采取物理隔离、数据备份等相应的安全保密措施。

3规范水务集团档案数字化建设流程的措施

3.1做好档案数字化前期准备。水务企业档案数字化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3.1.1成立数字化领导机构,加强对数字化工作的领导。根据水务集团档案工作现状,成立由分管领导任数字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其他子公司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公司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的数字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数字化工作。明确小组工作职责,制定集团档案数字化工作方案,细化各个时期、各个阶段集团档案数字化工作目标、任务。集团财务部门应将档案数字化所需经费列入集团年初预算,为后期档案数字化实施提供充足经费保障。3.1.2选择数字化设备和软件,为档案数字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准备数字化过程中档案存放必须的库房场所;硬件设备:档案数字化所需的计算机、大型扫描仪、彩色打印机、刻录机、存储硬盘、档案装订机、打孔机、档案扫描录入笔、档案装具等;配置档案数字化软件。3.1.3强化数字化知识培训,为档案数字化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组织相关人员到水务系统档案数字化开展较为成功的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也可邀请其他国企、民企等企业人员来进行现场经验传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博采众长,为做好集团档案数字化营造良好氛围,打下扎实理论基础。3.2严把档案数字化各环节质量关。3.2.1第一步:整理档案。将出库的水务档案盒及卷内档案进行记录,必要的予以拆装,并做好页码编号,检查档案是否有缺损,及时修补。3.2.2第二步:扫描处理。根据水务档案保存及纸质资料清晰度设置具体分辨率。如灰度水务基建图纸,可将其分辨率调至300dpi,增加扫描清晰度;工程档案纸张较多较厚,易卡纸,可选用平板扫描仪扫描。纸质档案扫描完成后,再逐页检查是否存在漏页、重复等,并将扫描结果上传至服务器。3.2.3第三步:结果识别。下载汉王OCR工作包进行扫描结果识别。识别时需对扫描的档案资料进行文件格式调整(大小、倾斜度、图片方向等)、版面分析(版面布局及内容逻辑分析等)、识别(存档较久的手写体需要借助手动识别)等。3.2.4第四步:文字校对。常采用纵校与横校两道工序,能够有效降低识别工作包中的错误率。3.2.5第五步:版面复原。校对完毕后,一般会选用“双层PDF”格式进行保存,便于后期全文检索。3.2.6第六步:质检。在档案数字化管理端,软件系统会为客户端自动分配工作,主要是承担返工单处理及质量控制。根据《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应按照5%比例抽查作业包中的文件识别清晰度、文件页数及格式,如发现不合格,应返回上一道工序重新操作。3.2.7第七步:备份。选用汉王OCR软件,该软件中的“OUTPUT”子文件夹可将前期经质检合格的数字档案全部保存至专门的档案系统,实现备份。应做好备份标签,便于后期的检索利用。3.3提升档案数字化成果利用水平。首先应设置登录系统。根据集团内外用户不同,赋予其不同登录查询权限,并在线提交相应的申请查询信息,由档案部门审核作出相应答复处理。其次档案部门审核申请档案材料。水务工程、合同档案等属于档案,档案管理部门只能为具有相应查询权限,且按照档案查询利用制度及流程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料。经系统审核、身份认证后,档案管理部门线上或线下将相关资料提供给查询者,限期返还。

参考文献:

[1]林兰.加强水务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档案,2020(7):62—63.

[2]朱玉娟.夯实基础创新发展实现水务档案工作新跨越[J].档案与建设,2019年(9):55—56.

[3]程旭,马崴,白建华.水务档案的新特点与新的管理方法[J].水利天地,2005(2):18—19.

[4]酒吴珍,陶婷婷,周美君.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与研究[J].机电兵船档案,2020(4):74—76.

[5]叶国梅.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7):239—240.

[6]张晓飞.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探析[J].档案天地,2019(10):52—53.

篇8

高校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从传输、存储到显示利用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计算机和网络是生成和利用数字档案信息的基础和前提,离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的传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就不可能读取和显示,因此,数字化档案信息对计算机及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然而众所周知,计算机及网络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因为计算机网络的某些隐患,有时会使档案信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就产生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可利用性,给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高校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采取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保障高校档案信息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档案数字化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传输和查询在为社会提供广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有的高校利用勤工助学学生或通过外包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存在对学生培训不够和对数字化加工服务机构、加工场地、加工人员和加工成果等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机要保密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对已触“红线”的档案信息资料继续以常规方法挂网;有的政府信息安全部门对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单位指导不到位等等。

1.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保护信息安全。

目前,各高校全文数字化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法规制度分散零乱,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法规不成体系,缺少专门的法规。

2.高校档案数字化没有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目前,没有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来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3.高校档案数字化评估、防范少,档案信息安全缺乏预警能力。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各部分建设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常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与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混为一谈。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操作不规范,有越岗代岗现象,有的操作人员在相关计算机上使用与档案数字化无关的软件,难免带来病毒侵袭等隐患,造成数字化系统瘫痪,使得安全保障阶段的能力仅仅停留在保护的水平上,不能主动防御和动态保护档案信息安全。

4.高校档案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缺乏发展能力。

在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人始终参与其中,是档案信息安全的制造者,也是档案信息安全的护卫者。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专业的信息安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1.遵循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生成、管理、存储、利用各环节的参与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的统称,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内部规定等多种形式。连续、有效、健全的制度是科学应对档案数字化进程安全风险的保障。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约束威胁数字档案安全的人为因素,调动各方面人员应对安全风险的积极性才是根本。在数字化进程中,要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加强法制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把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等等。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切实起到保障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复杂问题,上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有效的专门的法律依据。同时,高校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2.制定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

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规范性的标准,其目的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利用者和设备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面对数字化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制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对保证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基础标准,主要涉及基础通信工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等方面;二是应用标准,基于部分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也会面向公众,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所以要制定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等;三是应用支撑标准,主要涉及信息交换平台、电子记录管理和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能给高校档案数字化提供各种支撑和服务;四是信息安全标准,主要涉及安全级别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方面的标准;五是管理标准,主要涉及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安全技术保障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核心。

数字化档案信息是高科技产物,因此也需要高科技技术来保障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编研工作和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风险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软硬件配置不当、数字化技术不成熟等等,这些都会对信息安全构成隐患,但只要有防范意识,绝大部分风险都可以规避。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防火墙技术。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可以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敝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二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一般与防火墙技术配合使用,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机密信息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三是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除病毒三种技术。四是访问控制技术。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规定了访问控制的权限,如规定文件建立者具有可读、写、修改或执行的权限。强制性访问控制引入了安全管理员的机制,增加了安全保护,可防止用户无意或有意地使用自主访问的权利。五是安全审计技术。通过对网络内发生的各种访问情况记录日志,并对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它也是发现和追踪事件的常用措施。

4.有效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以数字档案信息及其载体为对象的安全管理,它的任务是保证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的使用安全和信息载体的运行安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是指以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体现“防患于未然”为核心的、动态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包括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开展培训、落实措施、检查效果和实施改进等过程。学校档案部门必须成立一个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实施和监控整个档案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对档案数字化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不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的培训,有效地遏制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和隐患发现能力,确保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载体的安全。

5.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保证。

篇9

一、数字化扫描方式

诉讼档案是人民法院的专业档案,也是法院档案中量最多的一类,约占库藏量的90%。诉讼档案数字化,主要有外包和自行扫描两种方式。

外包扫描的特点:一是管理严、效率高。专业扫描公司对数字化人员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如保密制度、安全措施、质量控制制度等,根据任务量和工序的安排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得到了最大发挥;二是图像质量高。扫描人员熟悉各项数字化质量标准,能够迅速地通过去污、去杂质、纠偏等方式处理扫描图像,使之更符合标准;三是员工水平高。专业扫描人员经过保密知识、档案知识的培训,在工作中磨练了技能,操作水平较高;四是成本高。外包扫描按页数和著录数量计费,以本市为例,案件最少的基层法院全部扫描下来也得需要近两百万的经费,如此大的支出,一般单位难以承受。

自行扫描的特点:一是经费投入少。仅需支出人工工资和购置扫描设备经费,比较容易实现。二是安全性、保密性高。由于是本单位员工,对档案的安全和保密有较好的觉悟,无需过多担心档案泄秘问题。三是质量不高。本单位员工没有受过专业的档案数字化培训和训练,扫描的图像不清晰、倾斜,著录的数据丢三落四、错误百出。四是效率较低。本单位员工实行固定工资制,没有工作积极性,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效率自然不高。

综上,鉴于诉讼档案基数大、增幅快、专业要求高,加之法院活多人少、工作量大,笔者建议采用数字化外包的形式,由有资质、懂业务、高效率的专业公司进行数字化加工,更有利于诉讼档案数字化工作迅速高效完成。

二、档案部门角色定位

现实工作中,由于档案部门级别低、人员少、影响力小,档案信息化工作往往本末倒置,由其他部门插手、指挥,甚至全权负责,档案部门的力量微乎其微,不能起到对档案信息化的规范作用。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人民法院档案工作规定》,其中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档案机构负责本院档案信息化工作,开展档案网络化服务。这就给法院档案部门做了角色定位,它总体负责档案信息化工作,负责全程管理电子诉讼档案,负责历史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明确了档案部门在档案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其他部门辅助配合,有利于档案信息化工作正确开展。

2014年国家档案局印发《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第二部分对档案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内容做了详细规定,进一步细化了档案部门的角色定位,进一步将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外包中的关键作用明确出来。其中2.2-2.4中规定,档案部门在档案数字化招标中要提出有关安全管理要求和技术指标,协助制定招标文件,审定合同,对档案数字化服务机构进行资质、业绩、人员、软件等方面考察。明确档案部门在数字化招标中要起到配合,监督作用,从源头上保证了诉讼档案数字化的质量。

三、数字化质量的把控

确定数字化外包扫描公司后,档案部门要进行扫描加工场地的准备,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进行入场前的登记备案。同时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如安全保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扫描加工设备管理制度等,对数字化全过程进行制度管理。扫描过程中还要派专人负责现场检查和指导,监督检查扫描场所安全、工作纪律情况,指导诉讼档案在扫描、著录、挂接、装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档案部门在整个数字化过程中要严把质量,紧盯加工方的各道工序,确保档案数字化成果符合标准要求。笔者认为在质量的把控方面有如下几点需要格外注意:

(一)图像质量

大部分数字化外包扫描公司对扫描的图像仅进行简单的纠偏、裁边处理,改变了图像大小,打印出来十分不美观。按国家档案局的要求,技术人员需要对扫描影像进行去底色、去杂质、去污、去黑边、纠偏、居中等操作,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去黑边、去黑点不是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裁边,而是在不改变图像大小的前提下,将这些杂质去除。去底色是将扫描图像的灰底去掉,变为纯白。纠偏处理,同样是在不改变图像大小的前提下,对歪斜、反向、位置偏移的图像要进行纠偏、正向、居中处理,使每张图像的歪斜度不得超过1度。对扫描出来颜色较浅或较深、不易看清的图像,要进行调深或调浅处理,使之达到比原件更易辨识的效果,保证图像清晰美观,打印出来能够正常利用。

(二)著录质量

诉讼档案著录项目较多,主要有当事人信息、案件受理信息、结案信息和归档信息等。数字化外包公司员工在信息著录时,经常因不了解诉讼程序而录错相关内容。如将当事人名称录错为同音、同义字,将诉讼主体称谓录错,将案号和档号弄错。此时,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员要紧盯现场,进行详细指导。一般来说,对于当事人信息,如果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以最后出具的正式裁判文书为准,判决书会载明诉讼主体称谓和名称。承办法官应以副卷裁判文书签发稿上的拟稿人为准。案卷号、档号除了要看裁判文书之外,还要看案卷封面的手写登记信息。

信息著录是开展诉讼档案利用的关键,其中的每一项信息都很重要,如若出现错误,就可能找不到相关档案,或者给查找诉讼档案带来很大麻烦。对于案卷信息,一定要坚持双著录,即两人同时著录,一致才可以通过核准并保存,不一致则重新著录。

(三)装订质量

诉讼档案在整理装订过程中会出现如下问题:数字化外包公司员工在拆卷、组卷时,没有认真核实材料,造成顺序错误或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因案卷材料大小不一,没有加衬,在装订后出现调页的现象;因没有对较大的图纸进行正确的折叠,造成无法翻阅利用等。

在档案整理方面,必须确保案卷材料的一致性,必须确保顺序正确、折叠合规。在档案装订时,要采用三孔一线的方式进行,卷内材料右齐下齐,长度以180mm为宜,尽量在原孔上进行,尽量用线装(尤其是2000年以前的档案),线要紧,结要结实。加工方要对订卷质量负责,不得出现掉页、错订等问题,档案部门要进行抽查,如若发现有装订问题概不接收,加工方要进行全面自查,直到没有装订错误为止。

(四)挂接质量

数据的挂接主要是数据关联和数据入库。由于扫描的图像过多,在挂接中很容易出现错挂、漏挂的现象,导致无法在利用电子档案时迅速查找相关内容,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及电子档案利用率。主要错误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案卷图像与内容挂接错误,即把1号档案数字图像挂接到了2号档案里,图像内容与案卷信息不符;二是一个案卷内数字图像与卷内目录不符,如裁判文书挂接到了送达证项内。

必须认真将图片与目录一一对应,将卷内目录内容和扫描图像对应,实现档案目录数据库与图像文件的连接,实现档案数据与原有系统的无缝链接,数据挂接合格率要达到100%。

四、诉讼档案网络应用

在诉讼档案全部扫描完成后,如何更好地开展电子档案利用,也是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诉讼档案利用主要包括三类,即法院内部因审判工作需要在上下级、同级法院之间调阅,检察院、纪检、监狱、公安等部门因工作需要查阅,案件当事人因自身需要查阅。诉讼档案由于其自身特殊属性,调阅、查阅、借阅量非常大,以本院为例,每年需接待近1000人次的利用,工作量很大。诉讼档案全部数字化以后,这项工作就变得简单且易于操作,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完成大部分借阅利用工作,不用频繁去库房找卷,不用担心诉讼档案借出总不归还,不用天天在复印机旁劳累、受污染。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内部调阅卷

诉讼档案全部数字化后,三级法院便可以开展系统网内调卷,不再邮寄纸质卷宗。这节省了法院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案卷因调阅不退、丢失的风险。

本院内部调卷,主要包括主审法官本人、本业务庭、其他业务庭等的审判、审查业务工作需要调阅。全部数字化后,法官只要在局域网内提交调卷需求(法官自己办理的案件可直接查阅,无需审批),经所在庭、室、处领导和档案部门同意后,就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浏览查阅,极为方便、快捷。

(二)对外查阅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城建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2-0106-02

1概述

精细化管理理念最早是在企业管理中提出来的,是企业管理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管理发展过程中提出并推广应用的一系列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目前,精细化管理已引入企业、事业、社团和政府机构管理等方方面面。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工作主体、目标对象、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等都实行精确和细致的管理。基于精确和细致本身就是相对的概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精细化管理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管理思维,一种持续创新、持续改进、永不止步、永不懈怠的管理实践,其管理成果符合人们需求永恒增长这一客观事实,对企业持续改善产品,事业、社团和政府机构持续改进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研究精细化管理,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即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找到了这一途径,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也就水到渠成了。根据我们的实践和思考,数字化就是城建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最佳途径。

2城建档案工作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同步;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城建档案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至今,全国660多个设市城市中,已建立了近500个城建档案馆,区(县)城建档案室达1000多个,馆藏量在4000万卷以上。在具体工作上,各城建档案馆主要是收集城市建设活动中,特别是各项建设工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技术资料,加以整理、入库、保管,并提供查阅和复制利用。对人的管理、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和对工作对象(即各种技术文件、图纸、影像资料)的管理,还是以原始手工方式为主。城建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城建档案,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围绕着城建档案展开的。而城建档案的本质不是其外在的形态,而是内在的技术内容,是信息。如果我们能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对城建档案进行处理,那么城建工作管理模式就会发生根本的变革。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从2000年以来,不断加大城建档案收集工作力度,进馆档案逐年增长,达到了30000多卷/年,如果按照原来的管理模式,档案整理跟不上,档案查阅利用越来越困难,档案存放也是一个大难题,库房空间严重超负荷,多次倒架腾库,仍是应付不了档案迅猛增长的局面。我们把档案的信息特征从纷繁复杂的档案形态中抽取出来,实行数字化,就能挣脱档案实体的桎梏,使档案的收集、管理、利用都抛离了档案的实体,完全在信息的流转中完成,这就为城建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3数字化在城建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应用的几个方面

数字化在城建档案工作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事实上,数字化是一种技术手段和工作机制,它既可以变革原来的城建档案工作内容和模式,还可能创新出城建档案工作一系列新的业态,这就为城建档案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使城建档案工作对象、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控制能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帮助下精确计划、精密控制、精心操作、精准落实,从而真正实现最佳效果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地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档案接收的数字化

传统纸质档案的接收是指工作人员对建设工程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和图纸,按照城建档案管理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收集、初步整理,在工程竣工后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的过程。实现档案接收的数字化,首先是要按照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要求,建立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系统,然后由工作人员根据建设工程进展,将建设工程信息(文件材料和图纸信息)同步录入该系统,最后以光盘等形式直接报送数字化打包信息。工作人员将按系统程序要求,一步步、一项项、一条条地完成建设工程信息的录入,避免了纸质接收模式的那种随意性导致档案缺项漏项或重复冗余,也杜绝了工作人员集中在事后补制档案导致档案不真实。数字化接收在档案接收质量检验环节也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可以用质量检验软件对档案信息包进行检验,避免了人工检验的主观性。数字化接收的最大优势还是工作效率,对很多类似的信息,我们可以用复制的方式,不用再重复打印出文件或图纸,大大提高录入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

3.2 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以及档案保管的数字化

传统的档案保管都是基于档案实体,档案实物的搬运摆放、库房空间的占用调整以及档案的保管防护是主要的日常工作。数字化的模式从两个方面对这一过程进行革新,一是原有馆藏的数字化扫描录入,对已完成扫描的档案实行真空包装后永久封存,非特殊情况不用再开包调用;另一方面是新进档案接收数字化信息,直接并入档案信息数据库;这样日常管理的操作对象就是虚拟的档案信息数据库而不是档案实体。这对档案实体是一种保护,而且,档案信息实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优势是多方面,包括可以方便地制作多个备份,异地存放,防止突发灾害对档案信息的破坏。当然,原来的各种物理活动,如清理、搬运、消毒、温湿度控制等都不存在了,档案日常管理的内容与方式就发生了质的转变,更少的人、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投入,可以完成更加高效的工作,这正是精细化管理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之一。

3.3 档案查阅利用的数字化

档案查阅利用的数字化应该是最能展示精细化管理成果的方面。与传统档案查阅方式相比,数字化查阅可以真正实现查全、查准。多年来,在档案利用中我们有一个难以明说的事实,就是档案查不到并不是因为档案不在库房中,我们往往只好回答说,“这个检索的条件可能不准确,再找找看看。”我们的馆藏量是如此之大,如果单凭人工的手段,或者只是录入了档案的目录信息,要查准、查全的确是勉为其难的事情。如果我们实现了全部档案的数字化,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可以深入到档案的内部去挖掘档案的每一个信息点,而且这一个过程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在这种条件下,即使是“大海捞针”,也只是举手之劳。数字化查阅的另一个优势是,在档案查阅出来后,目标信息的阅读、摘录、下载、拷贝、打印都是十分方便的,因为我们的利用方式完全抛弃了档案实物,是一种完全的数字环境,就好像我们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信息后游览与下载一样方便;当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所有的档案馆数字化信息量与互联网信息量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我们的档案信息都是集中管理,所以对它的查阅利用肯定比GOOGLE还要来得快,来得方便得多。

3.4 业务工作数字化

主要是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数字化的办公平台替代过去的人工模式和有纸办公方式。业务工作数字化一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可以规范工作流程。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实行精细化管理所追求的核心目标。数字化办公将由网络环境的计算机系统对各种工作流程进行界定和标注,既不能越位,对时间上的延误也记录得非常精确、细致,对工作人员本身进行了管理和约束,是一种阳光工作模式。当然,系统设置的各种督促提醒或提示还会起到人工管理根本达不到的效果,在现实管理中,督促提醒或提示一是不能保持经常性和充分性,另一方面也碍于情面,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由计算机系统预设的机制来完成这一工作,工作中有延误、有松懈、有差错等都可以由计算机系统发出警告,并自动生成工作日志,这使精细化管理中的考核环节变得非常容易。

3.5永不下班的城建档案馆――互联网上的城建档案馆

数字化可以彻底改变城建档案馆传统的办公模式,使城建档案馆走上互联网,实行全时上班开放,扩大城建档案的社会影响,提升城建档案的利用效果。当然,我们首先要对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档案信息是有保密规定及密级划分的,能在互联网上的当然是可公开的部分,这是一个精细区分和精细控制的过程,而且需要一定的行政授权。但数字化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技术条件,使城建档案馆在互联网的时代前行。

3.6 基于城建档案信息的综合平台

城建档案信息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其利用潜力也是巨大的。通过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就成为了一个基础的信息源和信息库,结合GIS、GPS、RS和MIS等各种技术工具就可以建立各种综合平台,对城市建设变迁、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动态管理等等展开应用研究并投入管理实践运用。这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领域,将使城建档案的信息价值发挥到极致。我们在下面将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实践为基础,列举出多个这方面的应用实例。

4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工作的实践及精细化管理成果

从2000年开始,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就开始探索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开发了基于目录的城建档案检索系统,解决了档案数量比较大时,人工检索工作量非常大、效率非常低、经常出现漏查的问题;开发了馆内网站,初步实现了档案远程检索和建设信息;但这些工作数字化水平还比较低,不足以改变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模式。2005年以来,随着“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项目被长沙市发改委科技立项和财政的不断投入,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共有五大数字化系统(项目)启动开发、建设和运行,目前总投资已超过2100万元,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正朝着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城建档案馆目标迈进,取得了丰硕的精细化管理成果。

4.1 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地下管线GIS)

该工程项目是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的主体工程,也是最早实施的数字化工程。2005年就开始调研,2006年开始实施,2007年通过验收。该工程对城建档案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信息――实行全数字化管理。其基本原理是采用GIS技术,对长沙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管线的三维矢量信息和各种文本属性信息与三维数字化地图建立对应关系,实现查阅、计算、修改和动态更新等功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与长沙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用光缆专线连接,保证管线及地图信息动态更新;另一方面,我们把建设工程数字化档案与三维数字化地图也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在这一个综合平台上也实现了档案查阅利用功能。这两个方面是这一系统最大的技术优势,也使它成为了国内最先进的地下管线GIS系统。目前,该系统成为了长沙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平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极大帮助。

4.2 城建档案数字化扫描管理系统

该系统从2007年着手开发,2008年全面投入运行,主要包括档案扫描数字化录入、质量检验、入库管理和扫描作业控制等功能。目前,共有4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地工作,数十台计算机、高速文件扫描仪、工程图纸扫描仪、条码打印及识别仪、激光打印机等设备设施正在高速运转;已完成档案扫描20万余卷,图纸50万余张,档案数字化入库信息量已达到1200G。该系统已经实现了与地下管线GIS的对接,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查阅利用已经实现。

4.3 长沙市城建档案馆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2008年着手开发并投入试运行,2009年起已经在业务办公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针对各科室工作需求,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目前,全馆一室五科(办公室和五个业务科室)的日常业务工作,包括档案的接收、验收、整理、入库、人事、行政等事务处理都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得到了实现,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内部管理的技术条件飞跃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4.4 长沙市城建档案声像媒资管理系统

声像档案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其成效是非常显著的。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在雄厚的声像档案工作基础之上,经广泛考察、调研和论证,2008年以来共投入300多万元资金,与在媒资管理领域颇有建树的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发了“长沙市城建档案馆声像媒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2009年6月已通过验收并投入运行。该系统采用“双码流”技术,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声像档案海量存储和高速访问的问题,还实现了与现有的地下管线GIS的对接,针对声像档案的多种来源,统一归档渠道,实现了对声像档案的全程管理,总体功能包括:收集整理及审核、关键信息提取分析、格式转换、编目审核、检索浏览、下载输出、编辑利用、数据交换、存储管理、系统管理、业务管理,为全国城建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开创了成功的范例。

4.5 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网站

从1996年起,长沙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就加挂了“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的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长沙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长沙市城建档案管理处、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但建设信息中心的职能落实缺乏有效机制。从2005年开始,随着数字化工作全面开展,建设信息中心的职能不断健全,对全市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条件不断成熟。在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基础之上,2007年,我们全面改版了“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网站”,承担了建设信息收集和、建设系统部门联动、行业监督管理和投诉在线办理等职能,发挥了长沙市建委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正是基于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数字化成果日益丰硕、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网站影响日益扩大,在多年的努力下,“长沙市建设信息中心”机构终于2009年11月由市编委下文批准正式成立,全市建设系统信息化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有了强有力的法定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