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时间:2024-04-18 15:5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常见疾病;预防;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常见疾病的主要特点

第一,大学生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些大学生偶尔在情绪或者行为上表现有些异常,容易被人们视为大学生个性的一种表现,很难与心理疾病联系到一起,只有在大学生出现特别反常的行为时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一般很难发现。一些大学生在受到强烈的刺激或者过度气愤、喜悦等情感,引绪失常,造成心理疾病的爆发。有个别大学生会因为长期的情绪失落而造成心理抑郁甚至走向极端的现象出现。第二,大学生体质疾病表现不明显。大学生发生体质疾病的概率很大,除了运动中的磕碰等损伤之外,大多都没有明显的表征,大学生本人不容易及时发现,一般在参加军训活动、激烈的运动项目时容易发病。此时,大学生的体力和耐力等消耗比较多,容易造成大学生病情恶化或者突发状况导致的疾病加重。第三,大学生常见疾病大部分是由于长期累积导致的短期快速发病。从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现状来看,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因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负面情绪等没有及时得到纠正,长此以往,多种不良因素叠加起来将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异常以及身体健康的威胁,引发身心疾病。心理疾病造成的身体健康受损的情况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比较普遍的现象。

二、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1.加强自我调节,缓解精神压力。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为两部分,一是来自于学业的,二是来自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有一部分大学生所选专业并非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这使他们长期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这就需要高校进行教育改革,为学生调剂专业提供通道,为学生减少学习负担,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不善表达,人际关系不好,虚荣心过强,这些都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造成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诱发身心疾病。这需要大学生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变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改善性格,减少精神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充分重视情绪给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释放内心的压力,调节好自己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减少身心疾病的产生。2.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措施,保证学生作息规律。同时,大学生应该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尤其是减少在周末和节假日夜晚的活动量,避免狂睡或狂欢的情况,摒弃上网通宵和考试期间通宵学习的不良习惯,按时休息和起床,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3.加强体育锻炼,科学安排膳食。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和增强食欲,有助于缓解精神上的压力,辅助治疗某些精神疾病,提高抗疲劳能力;还能增强活力和情趣,使自己的内心愉悦。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机会。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业,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多参加一些健康的社团活动。学校应该开展健康饮食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新时期以来,人们进一步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渠道追求身体健康。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心理素质、遗传以及病理是现阶段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些大学生习惯于不吃早饭、经常熬夜,存在一些吸烟、酗酒的不良现象,对体育健康锻炼没有明确的计划。一部分人在体态上开始趋向于肥胖,身体的机能、耐力有所下降。一些学生有挑食等不良习惯,导致身体缺乏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影响了身体的综合健康素质。由于学业繁忙,加上自身惰性等原因,学生的体育锻炼明显不足。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校的重点关注,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化大学生健康教育,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改善身体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开展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1.提高对大学生健康体育文化的重视。我国的体育教育机制不够完善,人们对健康体育文化不够重视。这需要大学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文化,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规律的运动时间实现身心健康,丰富学校的体育内涵。2.培养大学生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健身计划的制定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科目和运动量,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和发育的时期,可塑性大,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将终身受用,培养科学的锻炼习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不同年龄和不同身体素质的大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组合形式,遇到生理变化或者疲劳之后应该及时调整运动内容。另外要注重运动项目的组合,有主要项目,也有次要项目,根据身体的变化来调整。第二,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运动应该做到劳逸结合,肌肉组织的修复和功能的增强必须需要时间,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效果。适当的运动后应该感到身心愉悦,食欲和睡眠都会很好,轻度疲劳是比较合适的,切不可过度疲劳。第三,做到持之以恒。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坚持的时间。一般来说,大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应该在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要有三天锻炼。意志薄弱是中途放弃的主要原因,大学生结伴锻炼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有利于长期的进行体育锻炼。3.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共同为大学生营造起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使大学生处于健康的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健康教育的感染,自觉以健康的心态和体魄来要求自己。例如,在校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体素质情况针对性地开展体能拓展运动,可以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活动,吸引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可以参加社会上组织的竞走活动、马拉松比赛等,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身体素质。4.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造成人们体能运动时间的减少,生活方式更加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健康。因此,学校要促进大学生改变熬夜、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积极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结束语

身体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学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学校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常见疾病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有效的预防。高校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开展和落实,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健康意识、终身健康意识,使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运动,以此为社会培养更多学业良好、身体素质高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武晶.大学生门诊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健康教育[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05

[2]郭静,王秀彬.北京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01

[3]陈海春.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提升研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学生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7

篇2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是指控制好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干预的靶点通常是那些尚未发生脑血栓、脑栓塞、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但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以防止首次事件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日的是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事件的复发。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要积极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

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不连续服药、吃吃停停,是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禁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危险性增加。

二级预防措施的“ABCDE”原则

A:阿司匹林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血栓形成;近年主张长期服用小剂量(至少75 mg/日)阿司匹林可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当然,预防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也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提示在年龄/>45岁的女性,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卒中的风险。对于已经有冠心病的患者,为了预防脑卒中,应该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若不进行溶栓治疗,应该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mg/日,应用2~4周后调整为二级预防长期用药剂量75~150 mg/日。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 mg/日。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B:控制血脂、血压高血压、高血脂是脑卒中、冠心病的致病诱因,属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复发;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异常对于已有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病人特别重要。国内外几乎所有研究均证实,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治疗高血压常用的药物包括几大类,如ACEI/ARB类、CCB、B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n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可以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颈动脉内膜硬化等患者发生卒中,推荐ARBs作为高血压患者预防卒中的一线用药。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险增加。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重要药物。对于有确切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或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和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极高危患者(伴有冠心病、糖尿病、不能戒断吸烟、代谢综合征之一者),无论胆固醇水平是否升高,均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

C:中医药 中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如五福心脑清软胶囊等。这些中成药具有降血压、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尤其是临床常用的五福心脑清软胶囊具有三大药理特点:降血脂、通血管、抗血栓,这是传统治疗心脑血管中成药中的优秀药物。

中医认为,调降血脂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疏通血管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抗栓溶栓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五福心脑清软胶囊三重作用方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三高患者的辅助治疗,可选择五福心脑清;三高患者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选择五福心脑清,药性平和有效,可以长期使用;冠心病、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也可选择五福心脑清,缓解冠心病症状,改善卒中后遗症。五福心脑清疗效确切,安全性也高,使用方法是3次/目,2粒/次(偏瘫患者3粒/次),3个月为1个疗程。这些中成药对冠心病、心绞痛和脑卒中、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很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D: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一般采用糖尿病饮食-低热量、低糖,适当应用降糖药。

篇3

关键词:沥青路面 病害 预防措施

Abstract: As asphalt pavement seriously affects the traffic safety, discovering and repairing it in advance in maintenance process is the necessary work of cadres and workers at all levels of highway department. Diseases of asphalt pavement include cracks, pits, ruts, pavement loose, etc. According to the years of experience in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the common diseases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disease; preventive measur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裂缝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不规则裂缝。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不规则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2、坑槽

坑槽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m2以上。路面上出现的坑槽是不规则裂缝、松散等其它损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坑槽的形成可归结为水损害和油损害:1)水损害形成坑槽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最常见现象。在开始阶段,雨水由沥青路面大空隙或破损处渗入,停留在基层表面上,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使基层细料逐渐变为灰浆,基层与面层脱开,灰浆被行车荷载挤压,通过沥青路面裂缝出现唧浆,在产生唧浆位置,路面逐渐产生不规则裂缝,最终形成坑槽。2)油损害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0m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4、沥青路面松散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m2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5、沥青路面的沉陷 沉陷是路面变形中最普遍的一种,特点是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2)路面强度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易发生疲劳破坏:(3)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4)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二、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1、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另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

(1)沥青面层温度变化

由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成为非荷载裂缝,温度裂缝主要是横向裂缝,也有纵向裂缝。因沥青面层、内部和底部与表面始终有温差,而沥青层越厚,表面与底部温差就越大,沥青面层表面产生的温度收缩应力,一旦超过沥青面层薄弱部位的抗拉强度,面层表面首先要开裂。这种反复作用下的温度应力,使沥青面层从表面开始,产生温度疲劳裂缝。

(2)行车荷载裂缝

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超大吨位的车辆增多,原有的路面强度日趋不足,路面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求,当路面结构层(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底部就会很快开裂,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底部裂缝会逐渐扩张到上部,并使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破坏。

2、裂缝形成后对道路的危害

由于环境温度、交通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常无明显影响,但由于半刚性基层自身干缩和温缩应变胀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半刚性基层自身的极限抗拉强度,使其从强度薄弱处产生断裂,随着路面使用时间的延长。已有的裂缝逐渐向上扩展到路表,横向裂缝不断增加。缝宽不断增大,横向裂缝再不断附生纵向裂缝,最终形成大小不等独立板块,在表面水的作用下,致使裂缝附近基层的含水量加大,甚至饱和。其结果是路面强度明显降低,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冲刷、唧浆和沉陷等现象,聚终导致路面很快产生结构性破坏,使道路结构逐渐丧失承载能力。这些病害,如得不到及时治理,对社会车辆形成一种潜在的危害,也极大地缩短道路的服务寿命,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3、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的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主要从施工材料、设计、施工、养护和交通管理等5个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材料方面

合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的裂缝主要由沥青面层本身的低温收缩引起的。选用低温劲度小、延度大、温度敏感性差、含蜡量低的优质沥青,精选矿料,准确级配沥青面层的矿料和合理配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配制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用量,保证沥青混合料性能优良,均可有效减少裂缝。

(2)设计方面

精心设计,对地形复杂地段做好地质调查工作。要特别注意加固地基,防止因地基软弱而出现不均匀沉降,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填筑路基,确保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路面具有稳定的基础: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及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选用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该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 (3)施工方面

精心施工,选择先进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软基处理,提高软基处理的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防止其产生裂缝反射到表面层,保护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养生结束后,应立即喷洒透层油,并尽快铺筑沥青面层。

(4)养护方面

严格养护管理,加强路面保洁,确保排水性能良好。及时对裂缝的进行科学的处理,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

(5)加强交通管理

加强交通管理,限制大型超载车通行;在夏季连续高温时段,运营管理单位可将重车安排在夜间、凌晨路表气温较低时段通过:禁止带钉轮胎对路面的过度磨损或者更加严厉地限制使用。

篇4

1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剧烈的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周围循环衰竭、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严重时出现肾功能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典型病人病情来势凶猛,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会很快因脱水、严重衰竭而死亡。

2 菌痢(细菌性痢疾)

菌痢是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细菌引起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菌痢比较可怕的一种类型为急性中毒性菌痢。它起病急、发展快,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惊厥,甚至昏迷和呼吸衰竭。

3 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般1个月左右可恢复健康。

4 感染性腹泻

从广义上讲,感染性腹泻系指各种病原体导致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这种疾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炎症性腹泻及分泌性腹泻,炎症性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黏液便或黏液血便:分泌性腹泻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

防病专家提醒:上述四种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均是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菌者,它们的传播途径相同,主要是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的。因此,预防这些疾病要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要加热煮熟后再吃,生熟分开(尤其是海产品和肉类食品),防止苍蝇叮咬食物。要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食品。消灭苍蝇),把好病从口入关。

5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在潜伏期后期至发病后2-3周内传染性强。甲肝病毒通常由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和食具、苍蝇等经口感染。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如果水源和蛤蜊、牡蛎、毛蚶等生食的水产品被严重污染,则可致暴发流行。本病秋冬发病较多。也可见春秋两季发病高峰。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6周。临床上分急性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通常起病急,可见畏寒、发热,体温常为39℃左右,有显著乏力、厌食,尤厌油腻,常伴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便秘症状,黄疸可在1~2周内达顶点,病程为2~3个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与黄疸型肝炎相似,但一般症状较轻,不出现黄疸,病程较短。本病不转为慢性,预后良好,病后可获持久免疫。

防病专家提醒:应与患者隔离,注意饮食卫生。少年儿童(尤其是集体生活的孩子)、旅行者、经常外出就餐者应当注射甲肝减毒活疫苗,

6 军团菌病

军团菌病是由军团杆菌引起的以肺部感染为主,可合并肺外多个系统受损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排出的军团菌污染环境、土壤和水源成为传染源,其中以各种水源为主要传染源,空调系统带菌也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感染,各年龄段的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以及长期吸烟者都是易感人群。军团菌病全年均可发生,而以6~10月份发病最多。这与其他的肺炎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区别。军团杆菌可以侵犯身体内许多器官,因此其临床表现常是多种多样,轻者就像得了一次感冒,重者则发生高烧和肺炎。

防病专家提醒,对家庭使用的空调机,应经常清洗空气滤网:家庭用的热水管道、淋浴器、加热器等有可能存留水体的地方,要注意进行定期清洗:室内空气一定要注意定期通风,绝不能窗户密闭: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能力。

7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猪是最主要传染源),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个月。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且10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乙脑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为14天。感染乙脑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出现一般呼吸道或呈一过性发热:重者表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惊厥、意识障碍甚至呼吸衰竭等。

防病专家提醒,预防乙脑的关键是灭蚊防蚊、注射疫苗、对猪等动物妥善饲养管理。一旦得了病,就要及早住院治疗。

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患者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患眼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本病在夏秋季流行,多见于成人。

防病专家提醒:要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对病人采取隔离,防止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隔离期至少7~10日:“红眼病”患者应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9 布病(布鲁氏菌病)

篇5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1、病害原因分析

1、1裂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和填土在横向不可避免的不均匀性所造成的,特别是在旧路基拓宽地段,由于土质台阶处理不规范、分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控制不严,尤其在有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这些地段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这种温度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并随着时间增长造成沥青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碎裂破坏。

1、2水破坏

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

网裂:由于水渗入表面层后滞留在表面层的下部和下层的交界面上,因此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膜开始从面层的底部剥落并逐渐向上扩展,随着下部大量碎石上沥青的剥落,沥青混凝土也就失去了强度从而产生网裂和形变。

坑洞: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特别在降雨过程中和雨后行车道上的局部网裂会逐渐松散,松散的石料被车轮甩出形成坑洞。由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坑洞总是先在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处产生,随着时间推移,将会造成路面大面积破损。

唧浆:当水透入沥青面层并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时,在大量高速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浆,灰浆又被行车压唧,通过各种形状不一的裂缝(纵、横、斜裂缝及网裂)到路表面形成唧浆。在灰浆数量大的情况下,可能很快形成更为严重的裂缝,在数量小的情况下,可使路面形成网裂或形变。某处一旦有灰浆唧出,该处很快就会产生网裂和形变,随后的降水就更容易透入,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路面严重破坏。

辙槽:自由水进入面层后,使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减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滞留在面层下部的水使矿料特别是粗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使沥青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松散。在行车轮迹下向两侧(特别向外侧)挤出,使轮迹带下陷,同时使其两侧鼓起,形成严重辙槽。形成辙槽后,降雨过程和雨后辙槽就会变成积水槽,致使水有更长的时间透入沥青面层形成更加严重的水破坏。

1、3松散

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松散的情况还有:

1)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而不是粘结在集料颗粒上,表面的摩擦力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落。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集料含泥量超标所造成的。

2)表面离析处往往缺少大部分细集料,离析面上粗集料与粗集料相接触,但只有在少数接触点沥青膜与集料粘结。随时间增长,沥青会老化,沥青膜剥落会使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减弱,孔隙中的水冻结会破坏粘结力,或足够大的摩擦力会破坏离析面上的集料颗粒而产生松散。

3)沥青混凝土面层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如果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

1、4泛油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在严重泛油路段,沥青面层表面发光发亮,以摩擦系数和表面构造深度表征的抗滑性能达不到行车要求时往往会造成交通事故。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击实功不够。我国在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时通常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当初在开发和确定马歇尔试验方法时,选定室内试验的压实功是要使室内产生的密度等于路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最终达到的密度。如果室内所用击实功产生的密度小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所选定的沥青用量就会偏多,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室内试验所得到的密度远远低于使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终密度,这使现场施工中产生沥青用量过大不足为奇。

2)施工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有些施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私自改变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都是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局部沥青用量偏大的主观原因。

3)少数施工单位习惯于使用沥青用量过大的混合料。有些人认为沥青用量越大,裹覆矿料的沥青膜越厚,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包覆矿料的沥青膜越薄,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就越大。

1、5推移

推移的产生一般与基层施工质量、透油层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由于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透层油洒布不均等都会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沥青面层建成运营后在大量行车荷载(超载车辆)作用下,由于与基层粘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壅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裂缝。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映到沥青路面上,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波浪。

2、病害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2、1裂缝

1)在路基施工过程别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涵)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可有效防止裂缝的形成。

2)沥青往往随着时间增长而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会逐年降低,所以采用优质沥青会明显减少温度裂缝。试验证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较稀(针入度大)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

3)沥青面层常有因基层施工质量不高而引起的反射裂缝。因此,在基层施工中,及时的养护、良好的接头处理及整体强度是有效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

2、2水破坏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沥青面层各层应尽量使用空隙率≯5%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从当前的技术水平看,密实式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既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又具有明显优于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如AC—16Ⅰ、AC—20Ⅰ、AC—25Ⅰ)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用前者作为表面层时,还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2)使用优质沥青及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一般情况下,酸性石料(花岗岩、玄武岩等)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所以在高等级公路中,宜使用针入度较小的沥青并采用抗剥落剂。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也是提高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的有力措施。

3)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混合料拌合温度过高会容易造成沥青老化,与集料的粘附性也会明显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面层局部色泽不一致等现象。

4)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公路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并在入口处设卡不得让超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

5)优化设计。沥青面层层间应使用防水材料,无论是何种沥青混合料,必然有一定的空隙率存在,就会遭受一定的水破坏。在沥青面层表面涂上防水材料,形成一种不透水的薄膜封层,能使沥青面层中因降雨而聚集的水大大减少。

2、3松散

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

2)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

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

2、4泛油

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

2、5推移、壅包、波浪

1)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同时,沥青面层铺筑前透层油的洒布尤为重要,透层油洒布前首先必须认真清扫基层表面浮土及杂物并且保证透层油洒布的均匀性和设计用量,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

2)有效阻止超载车辆。随着油价上涨等原因,近年来超载车辆越来越多,与设计荷载相比超载十分严重。在重荷载重复作用下,特别在车辆启动或刹车频繁的叉路口及转弯处沥青路面很快产生破坏,推移、裂缝尤为常见。

篇6

【关键词】番茄;生理病害;症状;预防措施

番茄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田间温度、水分、养分、光照的偏差,各类药剂的影响,生理性病害发生的非常普遍。加之番茄生理性、病理性(特别是病毒病)病害常常混发,群众辨别诊断困难,极易造成防治时机延误。目前生理性病害已成为影响番茄优质、高产的重要因子。

1 主要缺素症(营养不良)

土壤中营养成分少或植株吸收营养能力较低都可导致植株营养不良,过多的水分、低温以及植株根部受伤和病害的侵染等都有可能使植株茎叶、果实营养不良。其症状表现: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褪绿,果实发育不良,结果减少,严重时果底腐烂或产生斑点。

1.1 缺钙、硼

缺钙、缺硼易引起脐腐病,此病始发于幼果脐部,初为水浸状暗褐色斑点,之后病斑逐渐扩大发展为下陷、革质、褐色或黑色坏死区域,潮湿时斑上腐生黑色霉状物。坚硬的褐色区域可以扩展至果实内部,使病果提早变红。

预防措施:一是科学均衡施肥,除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外,还要用一定量的过磷酸钙,以防土壤缺钙;二是深耕土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减少土壤中钙的流失;三是适时浇水,尤其是结果期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严防忽干忽湿。开花结果期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雨后排水,确保根系的正常功能;四是生长前期要稳施氮肥,避免营养生长过旺,在坐果期可叶面喷洒1%过磷酸钙或1000~1200倍钙硼合剂。每10d左右喷1次,或用美林高效钙和其他钙制品喷洒幼果,间隔5~7d喷一次,每穗果连喷2~3次。另外,在幼果期要及时摘除脐腐果,以减少植株体内的养分消耗,保证健果生长。

1.2 缺钾

番茄是需钾较多的作物。缺钾时,叶脉保持绿色,但主叶脉之间的叶片组织褪绿,叶片卷曲,呈赤绿色,严重时叶片沿叶缘发生灼伤。缺钾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钾不足降低了果实中酸的含量,同时导致果实内部褪色。

有时即使土壤中钾的含量不低,由于中后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不能为果实发育和植株生长提供足够的钾素,使果实成熟时仍表现出缺钾症状。土壤中的钾供应不足时,果实的发育就以损害叶片为代价,通常当结3~4穗果后,老叶出现缺钾症状尤为明显。若根系发达,那么症状出现较迟。

预防措施:栽培时施足钾肥。钾肥易挥发和淋失,因此应采取基施、追施及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中后期钾素的供应。

1.3 缺磷

苗期磷素不足会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紫,有时土壤中并不缺磷,但因低温、干旱阻碍了根系的吸收能力,导致出现缺磷症状。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番茄在幼苗期需磷量大,应底施、深施。磷易被土壤胶体固定,所以施磷肥时可与腐熟好的有机肥混合施或开沟集中施,可采用颗粒状磷肥,以减少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番茄生长中后期应叶面喷施补磷,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1.4 缺铁

铁虽属微量元素,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铁不足可使叶片褪绿。碱性的土壤会阻碍植株对铁的吸收,应配施铁肥,但不宜过量。一般采用硫酸亚铁,底肥施2~7.5 kg/667㎡,叶面喷施0.2%~1%的水溶液。

1.5 缺镁

病状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但在果实膨大盛期,靠果实近的叶往往先发生。开始时叶中部叶脉间黄化和变成黄褐色,然后慢慢扩展到整个叶片,但有时叶缘仍为绿色,直至一部分变成枯斑。防治方法主要是增高地温和施用有机肥,应急时可一周喷2~3次1%~2%硫酸镁水溶液。

1.6 缺锌

锌不足可使叶脉叶片变黄,并发展成黑色斑点或变紫。缺锌严重的,会阻碍植株生长。植株生长期可叶面喷施硫酸锌0.02%~0.1%水溶液预防。

2 极端温度影响

2.1 日灼果

在阳光下,温度过高易导致果皮灼伤,使其暴露的一边变成淡褐色革质。不同品种类型间灼伤的程度有差异。防止日灼果最主要的方法是避免果实受到阳光的直射,可采用较好叶冠的品种,定植时把花序安排在畦的内侧,整枝、打顶时注意保护果实,高温季节注意土壤水分供应,有条件的可使用遮阳网进行保护。

日灼果遇到雨水和雾水时,灼伤部分很容易发生黑霉病,这两种病易同时发生。

2.2 果实冻伤

无论是采收前或收后储藏期,如遇长时间低温(0~10℃)可使果实冻伤,使果实未完全成熟就脱落,或果实组织自行开裂、腐烂。有时在收获时不表现症状,但在储藏几日后症状随之出现。防止办法是避开低温。

3 常见畸形果种类

3.1 尖顶果

主要是由于使用浓度过高的植人物生长调节剂造成~。如棚室栽培时,使用浓度过高的2,4-滴钠盐或对氯苯氧乙酸(番茄灵)保花保果,或处理花朵过早,或重复处理,或采用浸花处理均易导致尖顶果的出现。一般情况下2,4-滴钠盐的浓度以15~20mg/kg为宜,对氯苯氧乙酸(番茄灵)的浓度以30~50 mg/kg为宜,随气温升高调节剂浓度变稀,应适期处理,避免重复。

3.2 椭圆形、偏心形、菊形、多心室及脐裂形等畸形果

育苗期特别是花芽分化期(3片真叶后)苗床温度太低,持续低温,又遇土壤过湿和氮肥过多,花芽的细胞分裂作用旺盛,较易形成畸形果。所以,保持适宜的育苗条件是防止畸形果的关键,苗期最低温度不能长时间低于8℃,白天应保持在18℃以上,同时控制苗床的氮肥用量和土壤湿度,防止营养生长过旺。

畸形果的产生还与缺钙、硼有关。因此,床土配置时肥料要均衡,要有充足的钙、硼元素,有机肥要充分腐熟,避免土壤中水分发生剧烈变化,保持地温在15℃以上。

3.3 裂果

发生裂果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强光、干旱、暴雨及土壤水分的急剧变化。不同品种类型间裂果差异较大,一般薄皮品种比厚皮品种严重,大果型品种比小果型品种严重。另外,土壤中缺钙、硼或根系吸收受阻,导致果皮老化,易诱发裂果。

预防措施:首先选择抗裂果品种;其次合理浇水。避免干旱后遇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剧变化;再次是要加强栽培管理。定植前深耕土壤,施足有机肥,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定植后中耕蹲苗,让根系充分生长,形成强健的根群,较好的吸收养分和水分,合理密植,整枝摘心时注意果穗上方留2~3片叶,让果穗隐藏在枝叶之间,避免阳光直射引起裂果,注意适量补施钙、硼元素。另外,在结果期叶面喷洒复合微肥或海岛素(氨基寡糖素)等生长调节剂,可减轻裂果发生程度。

4 着色不良

果实的色素含量受温度、光照和土壤条件的影响较大,着色较适宜温度为20~26℃,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茄红素的合成,果实成熟时呈黄褐色。

在果实膨大期间,若氮、钾不足,叶绿素分解成茄红素的过程则会受到影响,易形成黄色果;高温条件下,茄红素含量下降,而温度过低时,果实内的分解酶活性低,这两种情况都会形成着色不良的果实或果实带黄,特别是高温期果实受到阳光直射的部分黄色更强。

绿肩果的发生,除品种特征外,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阳光直射,导致果实温度过高,抑制了果肩部的茄红素的形成而引起的。另外,施氮过多、缺钾、土壤干燥的情况下也易发生绿肩果。

为了提高果实的着色,应加强肥水管理,保证有充足的肥水供应,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与整枝。

5 遗传与生理失调

5.1 肥大症(空洞果)

该病症主要是在低温弱光、植株长势不良条件下,使用果实膨大剂,由于植株营养状况不能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或夜温过高而形成的。植株徒长,光合产物不能顺利运输到果实中去,可引起果实空洞。所以膨大剂要在植株长势壮、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否则极易出现空洞果。

预防措施:首先控制开花期、幼果期的昼夜温度,以15~28℃为宜;其次注意结果期的肥水供应;再次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朵时,不要处理未成熟的花蕾或使用浓度过高的调节剂。

5.2 豆疹病

在绿色果实的果皮上产生较黑的小斑点,当果实成熟时斑点则变成金黄色,如果实暴露在阳光下,斑点干涸并可能开裂,从而导致黑霉病和其他腐生菌的侵染。豆疹病是通过一个退化的基因引起的遗传性失调而发生的。

5.3 成熟果上的斑渍

果壁上颜色不均匀,呈淡绿色或近于无色,有时在果内褐色腐烂,原因不详。但一般认为与光照、水分不足或氮肥施用过多有关。

5.4 筋条果

果肉组织的维管束部位坏死变成黑筋,或果肉维管束变白成为白筋果,此病多发于温室、大棚保护地生产中。

黑筋条果是因为光照弱,营养生长过旺,栽培密度大,整枝不当,氮肥施用量过多而造成的;白筋果则是因为缺钾,吸收氨态氮肥过多所致。两种筋条果都是因果实发育中生理代谢不正常而形成。

预防措施:适量浇水,切忌大水漫灌。光照不足时,温度不宜太高,棚室内空气湿度不宜太大,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白天注意保持通风。不要过多施用氮肥,特别是不要过多施氨态氮肥,适量增施钾肥和硼肥。合理密植,通过整枝、水肥及温度管理使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平衡。

5.5 网纹果

即从果实表面可以看到果肉呈网纹状,一般成熟较晚。网纹果主要是因为土壤含水量较低,根系不能很好吸收磷、钾,或磷、钾在植株体内移动困难,使植株生理失调、代谢紊乱而形成的。生产中注意适时适量浇水,防止土壤干旱,增施磷、钾肥,培育强健的根系。

6 病毒性卷叶和生理性卷叶识别

6.1 病毒病为害

病毒病易导致番茄植株卷叶,叶片卷曲丛生,严重时只有叶脉而无叶肉。病毒病通过带毒的蚜虫、粉虱或汁液接触传播,高温干旱有利其发生。番茄植株感染黄化花叶病毒后,植株矮化,顶芽幼叶细长,呈螺旋状下卷,中下部叶片向上卷。感染黄化曲叶病毒后,顶芽幼叶色淡,黄化,叶片向上卷曲。番茄一旦被病毒感染,药物防治十分困难,为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施轮作,减少初侵染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min,进行种子消毒,以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发病初期喷高锰酸钾1000倍液;用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杀灭传毒蚜虫、粉虱。

6.2 生理性卷叶

从番茄的卷叶情况可以看出土壤的墒情。如果土壤水分过于饱和,番茄叶片会上卷,如果土壤干旱,番茄叶片则会下卷,此时要根据番茄的卷叶情况适时浇水。在番茄采收前后,第一果穗叶片稍卷,或整株叶片卷曲成筒状,变脆,这主要是由高温干旱,番茄气孔关闭而导致的。

防治措施:坐果后适时浇水施肥,并覆盖遮阳网,晴天白天盖、晚上揭,阴天不盖。

参考文献

[1]吕纪增.棚室番茄常见营养性生理病害及防治[J].农村百事通,2006(02).

篇7

【关键词】装配式空心板桥;病害;防治方法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wo aspect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prefabricated hollow plate result of several causes of common diseases and control methods.

【Key words】Assembly-type hollow plate; Disease; Control methods

1. 前言

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装配式空心板桥以其质量可靠,施工方便快捷的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目前公路桥梁中最为常见的桥梁形式。但该结构类型桥梁也容易发生一些病害,影响了桥梁的使用品质和寿命。导致这些病害的原因,除去与交通量大、超载车辆多有关外,还与设计、施工中一些环节注意不够有关。下面笔者就几种常见病害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浅谈自己的看法。

2. 装配式板桥常见病害及成因

装配式板桥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支座、桥面铺装、板间连接三大类。这些病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互为诱导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病害的进一步加剧。

2.1支座的常见病害。装配式板桥的常用支座是板式橡胶支座。板式橡胶支座的主要病害有垂直压缩变形过大、剪切开裂、脱空、老化等。由于这些病害的存在,导致支座功能丧失。

2.1.1设计方面的原因

(1)板式橡胶支座主要是承受由梁板传来的垂直压力和梁板因挠度及温度变化传来的剪力。其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高,而承受剪力的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板式橡胶支座原则应水平放置,以更好适应受力状态,发挥作用。但当纵坡或横坡较大时,这种因支座斜置而导致的附加剪力和偏压现象就不可小视。这时支座就不能再直接放置在有坡度的墩台顶上,梁底端部和墩台也必须做适当坡度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支座的附加剪力和偏压现象。而在实际工程中,这些细节构造设计容易忽略,或不够详细明确。按图施工的结果导致了支座的损坏。比如,我省省道S229三原公路八里营跨铁路大桥,横坡达4%,纵坡达2.7%,梁端底横坡设计要求不明确,梁端底纵坡未做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只调整支座垫石坡度,未进行梁底坡度处理。结果支座偏压压缩变形破坏严重。

(2)导致支座损坏的另一个设计原因是板与板连接能力设计不足,过去常采用小企口缝、窄板间缝 、无板间连接筋的设计,导致主梁整体性不足,横向分布车轮荷载能力不足,甚至单板受力,梁板挠度增大,使支座受力更集中、更复杂,进而过早地出现过大压缩变形、剪切开裂等病害。

2.1.2施工方面原因。由施工不当造成支座病害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未按设计要求,在桥梁纵坡或横坡较大时,对墩台顶及主梁端底进行调坡处理,使支座大偏心受压,甚至局部承压,造成支座局部压缩变形过大破坏。

(2)主梁板间缝,施工质量差,特别是设计小企口缝时,由于缝窄,随便灌入稀砂浆,强度低、传力差、主梁整体差、导致横向分布荷载能力低,使个别梁板受力过于集中、过大,造成其下支座的压缩变形过大和剪切开裂破坏。

(3)安装支座垫石测量不准确和预制梁板的翘曲,是造成支座脱空的主要原因。桥梁在交工验收时,发现部分支座脱空现象的不在少数。

(4)对脱空支座的处理措施不当,有些桥梁在吊装过程中,虽发现个别支座脱空,但采取的措施不当。比如在支座下面加垫的材料,强度低、耐久性差,结果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因加垫材料损失,重新脱空。S229三原线八里营大桥支座脱空,加垫的是钢板,但没有做防锈处理,结果在使用十年后,这些钢板在桥面漏水侵蚀作用下,10mm厚的钢板能全部锈蚀掉。应当引以为戒。

(5)施工组织管理不善,使支座在储存、运输、安装过程中,遭受酸、碱、油溶剂等的侵蚀,或漏天堆放遭受阳光曝晒和雨雪侵蚀加速了支座的老化。另外在梁板吊装过程中,使用安放好的裸梁承受过大的临时荷载,造成支座的剪切开裂病害。

2.1.3养护方面的原因。养护不及时、不到位,也是造成支座病害发生的原因之一。对于桥面病害不及时修复,造成雨水,甚至酸、碱、油溶剂的下渗,对支座造成腐蚀损害。

2.2桥面砼铺装层的病害。桥面砼铺装层的常见病害是裂缝、渗水和破损,其破坏原因既有设计原因,也有施工和养护原因。

2.2.1设计方面的原因

(1)目前的桥面砼铺装层设计,过于简化,往往只给一个配筋图和层厚规定值。而对于梁板的上拱度,及其对铺装层的影响,没有提供解决方法,而其影响又不可小视。施工单位简单按图施工的后果是跨中铺装层厚度不足。

(2)主梁板之间连接设计不合理,早些年设计施工的装配式板桥,梁板之间无连接筋,且板缝空间太小,铰缝砼质量不易保证。而铰缝砼的损坏,降低了传力效果,导致主梁板整体性差,反射效应导致其上铺装层局部破损。

2.2.2施工方面的原因。施工不当也是引起装配式板桥桥面铺装损坏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2.2.1砼铺装层厚度不足,由于主梁上拱效应,致使主梁顶面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差异。以20米跨径预应力空心板为例,一般上拱度有2cm~4cm。这样按照原设计进行桥面铺装,势必造成砼铺层在许多地方厚度不足,过薄的铺装层不但起不到分布荷载的作用,耐冲击、防水能力也大为降低,从而产生局部破坏。

2.2.2.2桥面铺装层与桥梁主要结构层的连接界面处理不干净。由于桥面铺装的砼一般厚度较小,因此要保证桥面铺装层的正常工作,必须使铺装层与主梁结构牢固粘接, 否则脆性的薄层砼板将无法适应荷载和温度引起的变形而产生破坏。桥面铺装时一般需要对底层砼凿毛并冲洗干净,以保证界面的粘结。然而施工中往往存在凿毛不彻底或冲洗不干净的情况,这样往往导致铺装层过早损坏。

2.2.2.3铺装层砼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由于铺装层砼和主结构砼的龄期不同,加上主结构含水量较小,因此桥面铺装层极易在浇注初期产生干缩裂纹。因此铺装砼需要有较小的水灰比,过大的水灰比将导致铺装层产生早期损坏和开裂。近几年,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和施工装备的提高,采用泵送砼浇筑桥面铺装层越来越普遍,但大坍落度、小骨胶比、高外掺剂的泵送砼铺装层,更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因此其配合比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2.2.2.4防晒、防风措施跟不上和养生不及时。铺装层是薄层结构,水分损失快,特别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无防晒、防风措施,很容易导致失水收不住浆,从而形成裂缝。而养生跟不上,失水过快,也会导致砼干缩裂缝的产生。

2.2.2.5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养护不及时或养护不当,也会使桥面铺装层过早出现病害,比如北方地区,不及时清除雨雪,会使铺装层砼受冻融循环,强度等性能降低,造成破坏。另外,还需要对较小病害及时处理,否则缺陷的扩大会放大桥梁的动力效应,使铺装层处于更加不利的状态;同时缺陷的扩大会使桥面积水,导致水腐蚀产生更大的病害。

2.3板间缝砼的病害。板间缝砼病害主要表现为板间缝砼的破碎、脱落,其产生的原因有设计、施工两方面的原因。

2.3.1设计方面的原因

2.3.1.1早些年 设计的预应力空心板梁、梁板之间都是小企口缝,缝小而浅,一般只有11-15厘米深,企口缝下的板间缝,理论值只有1cm宽。狭小的空间,使板间砼(砂浆)施工难度增加,质量不易得保证,强度低,易损坏。

2.3.1.2板与板之间无连接筋,只有铰缝砼,连接能力不足,造成板与板之间整体性差,使本身质量不高的板间砼受剪破坏。

2.3.2施工方面的原因。但由于梁板预制安装过程中控制不够精细,造成某些实际缝宽连1cm也不足,甚至为零。因此,板间砼只能用稀砂浆灌注,也不易充分捣实,使砼(砂浆)强度不足,导致破坏。同时,稀砂浆容易干缩,又与两侧光滑梁板不易粘牢,在荷载反复作用也就形成剥离脱落。

3. 装配式板桥常见病害的防治

3.1支座病害的防治。支座病害的防治应从设计、施工、养护三方面综合采取措施。

3.1.1设计措施

(1)充分论证,综合考虑前期费用、养护更换费用,受力特点、适用温度等因素,选用更合适的支座型式。

(2)当桥梁纵或横较大时,如选择板式橡胶支座,要设计墩台顶调平层,或垫石调平,同时主梁端底设置与纵横坡相适应的调坡措施。

3.1.2施工措施

(1)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梁板严格按图预制,确保各细部尺寸准确无误,克服惯性思维,对于无设计,或设计不明确的细部尺寸,要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妥善解决。严禁为了省事,有意忽略细部尺寸构造。

(2)认真对待支座下垫层、垫石的施工,不仅要保证其强度符合要求,其高程也要准确无误,符合设计要求,最好按等级水准测量,控制其标高。

(3)严把支座订购进场质量关,支座材料有一定的适用温度范围,比如,氯丁橡胶(CR)支座适用温度范围为-25℃~60℃,属常温型橡胶支座。采用天然橡胶(NR)生产的支座适用温度为-40℃~60℃,属耐寒型支座,订购支座要结合各地气温条件,选用合适材料制成的支座。对进场支座除按规定抽检力学性能指标外,还应做材料定性试验、耐老化试验等。

(4)每吊装1片梁,随时对梁下支座的位置、受力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脱空支座,必须用经过防锈处理过的合适厚度的钢板(提前预备)加垫,不可用油毡、干硬性砂浆衬垫。对于出现较大偏压的支座,要加工楔形钢板加垫。对于错位的支座必须将梁重新吊起,重放支座,重新安装,不得用撬棍移动梁板和支座。

(5)严禁吊车和载梁车,在未经有效连接成整体的梁上行驶、停放、作业。.

3.1.3养护方面的措施

(1)及时消除桥面病害,控制桥面病害向支座传导。

(2)对支座进行定期养护、保洁、除锈、防尘。

(3)及时更换病害支座,对于偏压支座更换时要加垫楔形钢板。

3.2桥面砼铺装层病害的防治

3.2.1设计方面的措施

(1)深入研究桥面砼铺装层的受力状态和设计理论,对桥面铺装层进行科学设计。在目前情况下,应从增强桥面铺装层耐冲击和分布荷载能力方面考虑,采取适当增加砼铺装层厚度,采用双层钢筋网的措施。

(2)对主梁上拱度提出明确指标,对砼铺装层厚度、上拱度、垫石(垫层)标高、桥面设计标高,进行综合系统设计,消除上拱度对铺装层厚度的影响。

3.2.2施工方面的措施

(1)严格控制梁板的张拉应力和成品梁板堆放时间,确保主梁上拱度不超标。

(2)为了克服以跨中厚度控制,墩顶砼铺装过厚;以墩顶厚度控制,跨中厚度又不足;等厚控制又造成桥面波浪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分别实测梁板安前前上拱度f,和铺装完成后上拱度f′,当f值较小时(如40mm以下),在墩顶厚采用设计值g+10mm控制,跨中采用设计g控制。则跨中实际上拱度值为f0=f-10-f′,跨中实际设计高为理论设计高+实际上拱值f0。这样处理,既保证了跨中最小铺装厚度,标高误差又基本符合规范要求。

当f值比较大时,墩顶厚度采用设计值g+f/2,跨中厚度采用设计值g,则跨中实际上拱度f0=f-f/2-f′。为保证桥面设计误差不致过大,降低支座标高f/2,墩顶桥面铺装层实际标高为设计高程。跨中实际标高为设计标高+f0。由于f值较大,标高误差局部可能有些超规范,但由于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大跨径桥梁上,所以局部的超规,对坡度的影响不是很大。至于个别梁f值过大问题,或边梁与中梁f值不一致的情况,可采用保持跨中高程一致,适当调整支座垫石的方法解决。

(3)桥面铺装层砼施工前,将梁板顶面凿毛、冲洗干净,如主梁顶面拉毛程度不理想,可以采用重新刻槽或增铺界面剂方法,增强铺装砼与主梁的连接。

(4)选择最佳配合比。由于铺装层属于薄层结构,不易提浆,需要坍落度大,而坍落度大又易导致干缩裂缝,降低防水功能,选择其配合比,要根据工艺条件、施工方法、施工速度、施工温度综合考虑,经工艺试验确定。特别是选用商品泵送砼时,更应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是否适用。

(5)加强施工准备和组织管理。由于铺装层薄,砼水分损失快,容易造成收不住浆而干裂,所以在夏天施工要做好防晒、防风、防雨准备,冬天施工,要做好保温防冻准备。为保证防水效果,施工组织要紧凑,并尽可能减少施工缝。

3.2.3养护方面的措施

(1)对桥面出现的局部病害,及时进行修复处理,防止病害的扩大。

(2)对较大面积裂缝、渗水等病害,进行彻底处理。

(3)及时清除桥面积雪、积水。

3.3板间缝砼病害的病害的防治

3.3.1设计方面的措施

(1)将企口缝设计成较宽、较深的大企口,缝内放置纵向受力筋和箍筋,以增强其抗剪传力能力。

(2)主梁板之间设置横向连接筋,增强连接效果。

3.3.2施工方面的措施

(1)浇注板间缝砼之前,将缝内杂物清理冲洗干净,缝底用砂浆预先填实。

(2)板间缝砼与桥面铺装分开施工,且不宜与主梁顶面填平,留下凹槽与铺装层砼一起施工,使它们更好连接。

(3)选用较小坍落度砼,用插入式震捣棒振捣密实。

(4)若遇到设计成窄板缝情况,可采用免震砼或专用灌缝料灌缝。

4. 结束语

装配式板桥的病害有多种多样,原因也不一而终。本文所揭示的三种病害,是笔者近几年工作中遇到较多的、较典型的病害。在此对病害原因和防治方法的归纳总结,主要是为了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们在设计施工中对一些细节的关注,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也希望能为同行们处理类似病害,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或思路。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常见病害、预防措施

一、沥青路面施工常见的病害

1、路面不平

公路主要的舒适度指标就是路面的平整程度,有时由于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当,平整度减退迅速。道路不平会导致车速降低,增加行车过程中的颠簸,加大对汽车和路面的冲击力,对车辆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安全性降低,降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导致路面不平的主要原因有路面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利和控制不严等。

2、沥青路面的铺设存在问题

首先,因为沥青路面的摊铺断面很宽,沥青混合料在铺设过程中从中间像两侧作业,由于距离过大势必会产生离析现象,这种离析现象也导致了沥青生产配合比的改变。其次,因为摊铺机烫平板由的机心到两侧的悬臂过长,随摊铺次数的增多而变形,对控制路面横坡也有很大影响。

3、气候影响导致路面出现问题

近年来,温室效应遍布全球,全球的气温都略有升高的趋势,当然,我国也不例外,气候反常,极端天气时有发生,且在北方,原本四季鲜明的环境现在也变得冬天气候变暖,夏天高温持续时间长,高温下的沥青路面受损一般会出现泛油、开裂、拥包、车辙等现象。

4、沥青的配合比存在问题

因为目前高速公路的标价偏低加上工期较短,大多数的碎石料场均不正规,大多材料都是个体企业出售,设备落后,料场分散,材料的质地差,稳定性不高等等,所以,虽然多数的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都取样分析,在工程的进程中也予以调整配合比例,但因为差异性大和变化大,不能十分准确,导致了公路路基路面出现了常见的病害。另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如果按照规范应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目标的配合比设计,生产的配合比设计,生产的配合比验证这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均有相当明确的要求。在建筑施工的时候,有的工程单位把三个阶段随意删减掉,有的甚至凭经验随意的进行施工,所以,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来讲都存在着差异,使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达不到规范要求,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出现较大隐患。

5、沥青质量有差别

近几年来,城市的血脉――交通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重点投资的项目之一,全国各地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等等都在紧张的建设中,由于开工建设的项目非常之多,而建设资金又非常有限,所以,在采用材料和道路的结构层厚度设计等方面都本着经济适当的原则,从而就忽视了公路的使用年限和交通量的变化等对公路寿命有影响的问题。目前我国各省高速公路建设部门非常注重沥青的选择,大部分选用优质进口沥青,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但在调研中发现,有些省份的高速公路建设部门为了确保沥青的质量,在进行招标时将指标值定得过高,以至于有些沥青供应商为了迎合主管部门的需要,在沥青中加入某种成分以提高指标值,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寿命。除此之外,砂石料质量的参差不齐也造成了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下降。

6、粘层油与透层油对路基路面的不良影响

合理洒布透层油、粘层油。在进行各层铺筑前,必须保持顶面清洁。根据近年来的施工经验,对于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透层油应以慢裂型乳化沥青为宜。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时,应保持稳定的车速和喷洒量,不能流淌和形成油膜,更不能有空白,并立即撒布,将多余的浮料扫走。对旧沥青路面罩面,必须洒布粘层油粘层油应有较好的粘附性,脚踏有明显的粘附感,整个面层取芯后不易分离。对于干线公路可以设置I型稀浆封层作为粘结层,实现层间结合与防水的双重作用且不需要封闭交通。但是因为现在的高等级的公路大多数采用的是水泥或者是二灰碎石等,它们的渗透性能都比较差,再加上部分路段的挤压平整程度不好,时常会出现透层油窝积等现象。

二、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解决路面不平整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要从路基开始,层层控制平整度和高度,并且要在保证压实度的前提下,应注意摊铺机的摊铺进度控制,摊铺机应匀速,连续不断摊铺。在施工现场,组织得好的碾压应是初压、复压和终压的压路机各在相互衔接的小段上碾压并随摊铺速度依次向前推进。

2、设计规范要进行适当的修改

依据现有的设计规范,在车辆负载等级换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特别是要考虑到特大型车辆通过路面时负载对公路路基路面产生的影响。所以,应该在这方面引进省市相关科研机构的部分研究成果或者是国外的科研机构研究的相关参数来进行修定。

在选材方面,高等级公路要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路面结构层的承载能力不仅要适应当前,而且还要适应在设计年限之内交通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追求路程的公里数,而忽略了路面相关的标准,在这些方面要进行严谨的、科学的比较研究,部分高速公路在通车不到一年后就大面积返工,原因有两点:一是结构层的建设偏薄,路面底基层不能满足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二是为了节省资金,用国产沥青来代替进口沥青,所以,我们要从长远的效益来看,好好要权衡一下。

3、控制施工的质量

合理的工期,优秀的设计是保证建筑施工高质量的前提,而科学施工就是高质量的有力保证。

材料的选配,尤其是应固定集料场,选择两家左右信得过的能保证工程进度的厂商来提供材料,使材料的级配至始至终都处在受控制范围内,不要偏离级配中线过大。

选用沥青是否合理十分关键,要选择那些符合规范要求的优质进口沥青,尤其是沥青的延度指标和针入度都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把关,由于近年来的气候变暖,沥青标号的选择应在规定范围内,特别是选择油石比时要考虑透层油粘层油泛油时的影响。

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面要特别给予重视。除了几组常规的马歇尔试验之外,还应该增多抗车辙的稳定程度方面的试验,并比较是否满足要求规范的条件,因为目前我国引进了这一指标,虽然目前国内有许多的相关的科研院校都在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来一些成果,但施工单位目前还没有采用和普及,所以,作为一个交通行业的规范标准,应该尽快的加以推广和执行。

三、结束语

过去,由于各种技术手段的不足和管理不当等方面的原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埋下了根源,导致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时而发生。因此,应定期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检查,并针对病害制定维修、养护计划。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通行能力,也可以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昝勇杰,马忠英.低液限黄土类粉土路基施工压实的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00(03).

[2]王松亮.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要点及控制[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

[3]粱鸿,王燕,高振华.黄土地区路基压实施工研究[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8(04);67-71.

篇9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常见病害;处理方法

1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主要病害现象及原因分析

本文仅从笔者所遇常见病害出现的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

1.1 龟裂 (1)现象。混凝土路面表面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缝,呈小的六角花纹,深度5~10mm。

(2)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份蒸发过快,体积急剧的收缩,导致开裂;2)混凝土在拌制时水灰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砂率过大;4)混凝土表面过度震荡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1.2 横向裂缝 (1)现象。沿着与道路中线大致相垂直的方向产生裂缝,这类裂缝,往往在行车与温度的作用下,逐渐扩展,最终贯穿板厚。

(2)原因分析。1)混凝土路面锯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易断裂;2)切缝深度过浅,由于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临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3)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穿越沟槽、拓宽路段处),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荷载和温度应力作用下产生强度裂缝。

1.3 角隅断裂 (1)现象。混凝土路面板角处,沿与角隅等分线大致相垂直方向产生断裂,在胀缝处特别容易发生。块角到裂缝二端距离小于横边长的一半。

(2)原因分析。1)角隅处于纵横缝交叉处容易产生唧泥,形成脱空、导致角隅应力增大,产生断裂;2)基础在行车荷载与水的综合作用下,逐步产生塑性变形累积,使角隅应力逐渐递增,导致断裂;3)胀缝往往是位于端模板处,拆模时容易损伤;而在下一相邻板浇捣时,由于已浇板块强度有限,极易受伤,造成隐患,故此处角隅较易断裂。

1.4 纵向裂缝 (1)现象。顺道路中心方向出现的裂缝。这种裂缝一旦出现,经过一段营运时间后,往往会变成贯穿裂缝。

(2)原因分析。1)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纵向沟槽下沉,路基拓宽部分沉陷等导致路面基础下沉,板块脱空而产生裂缝;2)由于基础不稳定,在行车荷载与水温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或者由于基层材料安定性不好,产生膨胀,导致各种形式的开裂。纵缝亦是一种可能的形式;3)混凝土板厚度与基础强度不足产生的荷载型裂缝。

2 主要病害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2.1 龟裂 (1)预防措施。1)混凝土路面浇筑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浇水养护,防止强风和曝晒。在炎热季节,必要时应搭棚施工;2)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粗集料级配和砂率;3)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4)干硬性混凝土采用平板震捣器时,防止过度震荡,使砂浆集聚表面。砂浆层厚度应控制在2~5mm范围内。抹平时不必过度抹平。

(2)治理方法。1)如混凝土在初凝前出现龟裂,可采用镘刀反复压抹或重新振捣的方法来消除,再加强湿润覆盖养护;2)一般对结构强度无甚影响,可不于处理;3)必要时应用注浆进行表面涂层处理,封闭裂缝。

2.2 横向裂缝 (1)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即可切割,以边口切割整齐,无碎裂为度,尽可能及早进行。尤其是夏天,昼夜温差大,更需注意;2)当连续浇捣长度很长,锯缝设备不足时,可在二分之一长度处先锯,之后再分段锯;在条件比较困难时,可间隔几十米设一条压缝,以减少收缩应力的积聚;3)保证基础稳定、无沉陷。在沟槽回填处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到密实、均匀;4)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与厚度设计应满通需要,特别是重车、超重车的路段。

(2)治理方法。1)当板块裂缝较大,咬合能力严重削弱,则应局部反挖修补。先沿裂缝两侧一定范围划出标线,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m,标线应与中线垂直,然后沿缝锯齐,凿去标线间的混凝土,浇捣新混凝土;2)整个板块翻挖后重新铺筑新的混凝土板块;3)用聚合物灌浆法封缝或沿裂缝开槽嵌入弹性或刚性粘合修补材料,起封缝防水的作用。

2.3 角隅断裂 (1)预防措施。1)选用合适的填料,减少或防止接缝渗水;重视经常性的接缝养护,使接缝处于良好防水状态;2)采用抗冲刷,水稳性好的材料,如水泥稳定粒料作基层,以减少冲刷与塑性变形;3)混凝土路面拆模与浇捣时要防止角隅损伤并注意充分捣实;4)胀缝处角隅应采用角隅钢筋补强。

(2)治理方法。若裂缝较小,可采用灌浆法封闭裂缝,继续使用;若板角松动,则可以沿裂缝锯齐凿去板块后,采用具有良好粘结性能的混凝土进行修补。

2.4 纵向裂缝 (1)预防措施。1)对于填方路基,应分层填筑、碾压,保证均匀、密实;2)在新旧路基界面处应设置台阶或格栅,防止相对滑移;3)在薄弱地段采取措施保证回填材料有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度,以减少沉降;在容易发生沉陷地段混凝土路面板应铺设钢筋网或改用沥青路面。

(2)处理方法。1)出现裂缝后,必须查明原因,采取对策;2)如属于土基沉陷等原因引起的,则宜先从稳定土基着手或者等待自然稳定后,再着手修复。在过渡期可采取一些临时措施,如封缝防水;严重影响交通的板块,挖除后可用沥青混合料修复等;3)裂缝的修复,采用一般性的扩缝嵌填或浇注专用修补剂有一定效果,但耐久性不易保证。采用扩缝加筋的办法进行修补,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4)翻挖重铺是一个常用的有效措施,但基层必须稳定可靠;否则必须从加强、稳定基层着手。

篇10

一、常见沥青路面病害

沥青路面的损坏所表现出的形式和特征是多种多样的。经总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病害。

1.沥青路面的裂缝。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2.沥青路面的车辙。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等的外界因素。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3.沥青路面的松散。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黏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

4.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沥青路面在存在水分的条件下,经受交通荷载和温度涨缩的反复作用,一方面水分逐步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同时由于水动力的作用。沥青膜渐渐地从集料表面剥离,并导致集料之间的黏结力丧失而发生路面破坏。沥青路面产生水损害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设计、施工、土基和基层、超载车辆等原因。

5.沥青路面的沉陷。沉陷是路面变形中最普遍的一种,特点是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

二、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1.原因分析。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另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

(1)非荷载型裂缝。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有:

①沥青材料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应力松弛性能,温度升降产生的变形不至于产生过高的温度应力。但在冬季气温骤降时,土基和路面基层由于受温度变化,冬季冰冻产生的膨胀,导致路基和基层产生裂缝并反射到沥青面层,沥青混合料的应力松弛赶不上温度应力的增长,同时劲度急剧增大,超过混合料的极限强度或极限拉伸应变,便会产生开裂。

②沥青的品种和等级也是影响沥青路面开裂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选用高黏度、低稠度的沥青,其温度敏感性较低,能延迟温度裂缝的产生。

③地基处理不当,路基碾压不均匀,造成路基沉降不均匀。

(2)荷载型裂缝。荷载型裂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有:

①随着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原有的路面强度日趋不足,路面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求,沥青路面过早产生疲劳破坏,沥青路面很快开裂。

②原结构设计不合理,未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施工质量不好,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不足,沥青路面原材料的品质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路面强度明显不能满足行车要求。在行车作用下,特别是超大吨位车辆的频繁碾压,沥青路面很快开裂。

2.防止措施。针对以上分析的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主要从施工材料、设计、施工、养护和交通管理等5个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材料方面。合理确定沥青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的裂缝主要由沥青面层本身的低温收缩引起的。选用低温劲度小、延度大、温度敏感性差、含蜡量低的优质沥青,精选矿料,准确级配沥青面层的矿料和合理配置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配制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混合料,控制沥青用量,保证沥青混合料性能优良,均可有效减少裂缝。

(2)设计方面。精心设计,对地形复杂地段做好地质调查工作。要特别注意加固地基,防止因地基软弱而出现不均匀沉降,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确保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路面具有稳定的基础: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及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选用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该选用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做沥青面层。

(3)施工方面。精心施工,选择先进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确保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软基处理,提高软基处理的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压实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防止其产生裂缝反射到表面层,保护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养生结束后,应立即喷洒透层油,并尽快铺筑沥青面层。

(4)养护方面。严格养护管理,加强路面保洁,确保排水性能良好。及时对裂缝的进行科学的处理,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