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范文

时间:2024-04-18 15:5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

篇1

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管经销商的业务员在与经销商联络的同时,帮助经销商进行一些下线客户的走访,或者拜访一些重点终端,以求将工作做细,将市场管理下沉,将政策执行得更彻底,也让经销商和自己的业务员都改掉原来的“坐商”、“坐管”或“不管”的习惯。这就给这些业务员一个新课题:如何协助经销商来共同管理下线客户呢?

一、拜访制度的有效建立:

总体来讲,经销商群体的综合素质是不如企业的,如很多经销商在管理上都存在一些缺陷,对业务员的拜访管理也不如企业来得熟络。都说,企业是制度管人,看来,首先,建立一套合理的拜访制度至关重要。

很多企业都在推广区域拜访、线路拜访,对客户及终端都进行了分类,在每个终端或客户处的拜访内容、工作内容都有章可循,甚至每个问题、各种异议的回答与解决都有所谓的指引来告诉员工应该怎样做。这样来说,将企业的拜访制度针对性地选取一部分,在经销商处也建立一套完整的拜访系统,就为业务员如何协助经销商拜访提供了一个规范的平台,也有利于双方的沟通。

二、管理制度及管理工具的有效建立

企业对经销商的管理一般都有协议管理、区域约束、返利激励等,这样,业务员就可协助经销商建立一套下线客户管理制度,提高经销商的地位,提升经销商的管理能力。

管理工具,是将管理条理化、数据化、信息化的一套系统,通俗来讲,就是一些需要填的表格。管理工具最大的好处是可将不同的信息整合到一起,经过处理后,可作分析,从而为市场决策提供依据,改变原来“拍脑门作决定”的不良习惯。

经销商虽然可能达不到像企业一样正规,但起码的管理程序还是可以接受的。现在就有很多经销商猛醒过来,依样画葫芦,对下线客户进行类似企业管理他们一样的管理程序、管理工具、管理制度、管理技巧,这是非常可取的,也是非常珍贵的经验。其实,公司化管理,本身就是未来经销商的方向。

有了拜访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工具,业务员要联合经销商管理下线客户,这就与在企业里进行工作一样,扫平了大障碍,也使经销商免费得到了企业的一些管理真经,是他们以前求之不得的。

三、分工与合作

社会化发展,分工与合作是永恒的主题。企业由于并不是在执行自己全面管理的直销,所以,与经销商的分工与合作不可避免。

共同管理下线客户,应该发挥双方的强项,各取所长,才能使有效的资源成果最大化。双方都是有各自的强项的,以下列举一部分: 项目 企业 经销商 共同管理 管理水平 强 强 感情沟通 强 强 市场调控 强 强 资金赊欠 强 强 运输能力 强 强 便利性 强 强 价格控制 强 强 市场拓展能力 强 强

从上图来看,共同管理下线客户,双方各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共同管理,就能体现强强结合,所向披靡的良好愿景。

当然,如果企业能够将自己的强项通过合作,能将这些能力嫁接到经销商处,让经销商逐渐被培养成一个非常强大的经销商,从而企业甚至可放心退出,这也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好结果。

四、协助团体化

如果经销商由于现实原因,确实尚不能建立一套管理制度,那么,经过企业业务员的努力,与下线经销商协商,为着市场秩序和迎应竞争,也可成立“经销商协会”类型的民间团体,让经销商牵头,这是一种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随着市场的进步,该种形式也会越来越发展壮大。

企业也可牵头和组织,最后由经销商来管理。如企业觉得该区域有让所有经销商合作的基础,就可提出“团体化”全套方案,并且让大家事先交付团体活动基金,定期开展活动,定期组织协商,定期对市场进行总结。而一级经销商就是团体的会长,企业的业务员或主管可兼任副会长。在团体进行活动时,从企业的立场提出一些指导性方向,从产品的拥有者角度对经销商的市场操作进行规范,对经销商进行培训,进行头脑风暴,探讨一些市场问题等等。这不但加深了三者之间(其实是渠道链的三个上下层级成员)的感情,避免了不同层级或相同层级之间的摩擦,非常有效地解决了渠道内部难管理、难切入的问题。

协作经销商进行管理,已经是企业提到相当高度的一个关键问题。当企业发现无论是产品、价格、促销等方面,尽管殚精竭虑地想到好办法,好主意来解决,竞争对手一天之内都可克隆,并且用这种方法反过来对付企业,最终,发起者、先入为主者反而成了受害者。没有核心竞争力,是现在很多企业的痛处。

篇2

论文摘要:论述了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在树立学科、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中的积极作用。

1整合教学创新思想,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从整体结构上讲,教学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诸多系统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网络系统。而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是整合教学创新思想的基础。从我院发展的实际角度来看,笔者认为“乘教学质量之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院办学层次”的关键在教学创新,关键在专业学科建设,关键在人。目前我系开展教学创新体系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知识的创新及应用——教学创新研究;另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内容研究。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我院“教学质量年”的基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活动紧密而有机的结合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所以在专业建设及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专业评估和教学创新研究。对于工商系,应着重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及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主要研究专业发展方向是否明确,对重庆当前和长远经济建设及社会科技发展有无意义、作用;在重庆市内、国内有无特色、有无影响,该学科的发展处于何种地位,在国内外处于何种发展水平,其学术成果如何,获奖项目、级别如何。

1.2工商管理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师资队伍的思想素质、学术水平,在国内或行业同学科中的学术地位,人才培养能力与发展潜力;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整体实力;拟定培养计划措施及执行情况,形成专业学术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3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实验室建设

主要研究与专业发展相匹配的仪器设备数量、质量及自制仪器设备的水平;现有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的高低;目前实验室面积能否满足教学科研要求和实验人员队伍配备状况。

1.4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科研建设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领域中外期刊、鉴定项目、出版专著教材、获奖项目的数量与级别;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经费;科研成果推广及应用情况,学术交流与学术氛围;科研成果是否推动了科学理论发展,科研项目是否有理论意义,科研经费转化为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等方面。

1.5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教学改革与管理措施

主要研究各专业学科建设规划是否合理可行;教学计划、大纲是否齐全、优化,教学档案、科研管理是否规范有序,优良学风班活动落实情况,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否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果;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如何,本专业内在发展潜力如何等。

1.6工商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状况

主要研究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能力结构及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在建立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大力度,摆脱由传统教育模式造成的重知识教学、轻创新研究、重分数、轻能力培养、将教学和创新相对分离开来的影响。重视和加强教学创新研究在专业建设评估工作,以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力度,使专业建设评估和教学创新能够真正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以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评估工作,理清专业建设工作思路,找准市场定位,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特色,为继续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系在“教学质量年”中,以开展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这4个专业建设评估为契机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塑造工商管理系学科、专业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2.1塑造系的办学思路和特色

在院办学思想指导下,经系务会研究确定我系办学的具体思路与特色为:“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为主,工商与公共管理相结合,体现管、经、工兼融优势,突出企业经营与现代管理技术,强化学科特色”。以上简称为“1212”思路即:“一个为主,两个结合,一个体现,两个突出”。

2.2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思路与特色

我系学科建设思路与特色为:(1)工商管理学科是我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以工商管理为龙头,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为两翼,体现工商为本,形成专业优势互补与群体推进的格局,把本学科办出特色;(2)公共管理学科是我系又一重要支撑,以土地资源管理为重点,兼融房地产经营管理,结合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学科优势,坚持联合办学之路,把本学科办出特色。以上简称:“一个依托,一个支撑,优势互补,群体推进”。

篇3

论文摘要: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在于应该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重构的基础是深入理解“工商管理”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并使其具体化和实用化。”同时强调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观念,是检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的尺度。

几年前,大学本科招生时,工商管理专业较为抢手,考生报考踊跃,招生人数甚众。但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市场上的说辞较多。认为如果是搞具体工作他们不像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鉴于此,人们(包括教师和本专业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会计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咋一听,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适应市场需求”。仔细一想,或许还可商榷。如果用人单位只强调会计或营销的一技之长,这些学生何不原来就报考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难道就业市场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许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实质在于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是一个本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支柱。如果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没有需求,那么这个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专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就在于能培养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工商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之我见

篇4

1、工商管理类是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类别,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流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等十个专业;

2、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特色;托利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9.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1-0050-04

0 引言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文科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高等教育中存在学与用脱节、理论多实践少[1]、课程设置模式单一等现象[2],成为工商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本文力图以美国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特点为例,分析说明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重要经验,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托利多大学是美国俄亥俄州13所州立大学之一,成立于1872年。2006 年 7 月与俄亥俄医学院合并后,成为俄亥俄州近百所高等院校中财政预算排名第三的公立大学,目前有10个学院,230个本、硕、博专业,其专业广泛性位居美国第十七位。全校学生对教员的比率为 19∶1,8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是全球高校中5%获得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认证的大学之一,其工商管理和信息技术科学学士学位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获得了该认证。AACSB提供世界最权威的商学院本科及研究生工商管理及会计学科的认证。在我国大陆地区通过AACSB的学院只有三所,分别是中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因此,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专业设置和教学特色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授予工商管理、信息技术科学、应用组织技术等学士学位。其中工商管理包括会计、电子商务、家族企业创业、金融、金融理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商务、市场学、运作与供应链管理、组织领导与管理、销售等专业。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共修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管理、财务会计信息、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职业发展、专业沟通等课程。各专业还有各自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市场学专业为例,市场学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顾客行为和关系营销、市场研究与数据库管理、营销分析与决策等共计12学分的课程,然后从模块一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再从模块一和模块二中选择6学分的课程。其中模块一包括国际营销、网络营销、营销沟通原理、企业营销、实习、销售。模块二包括供应链管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广告战略、直接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国际采购物流与运输、高级营销分析、产品价格管理、专题、购买与企业关系管理、销售领导力[3]。在表1中,多数专业方向都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但家族企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的课程以必修课为主。

2 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

美国托利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通识教育基础雄厚,专业教育目标明确,课程关联相互支撑三个显著特征。

2.1 共修课程教育基础雄厚

如前所述,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通过共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而雄厚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基础,形成了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的框架。在四年制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第一年和第二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在这些课程中,大学写作、报告写作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能力学习的平台;微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商务应用数学、商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在商务决策中的应用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统计数据工具基础;财务会计信息、决策会计、财务管理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财务分析基础工具;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生产与服务、宏观经济学、经营环境、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等课程将工商管理的各类要素和相互关系整体呈现给学生,从工商企业外部环境的关键要素到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的管理过程,从企业产品的生产到企业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给学生呈现了清晰的学科内容。同时,托利多大学在通识与专业基础教育中贯穿了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具备学习知识同时思考自身职业发展的能力。

2.2 专业方向教育目标明确

托利多大学为进入商学院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了明确而清晰的职业定向,并用与工商管理实践紧密相联系的课程设置来实现其教育目标。例如,销售专业是托利多大学获得AACSB认证的第一个重要专业,获得了美国国家级的荣誉和大学销售专业的领导地位。所有销售专业的班级被设计成真实的企业,学生未来可以成为企业销售领域的领导者。销售专业要求学生必修商务营销、购买与商务关系管理、销售、会计与区域管理、销售领导力、高级销售、销售实习共计21学分课程,同时需要的人文科学课程分必修和校级核心课程,包括心理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或者社会学初步(校级核心课程)任选一门,个体沟通(校级核心必修课)、批判思考(人文社科领域)和逻辑学初步(自然科学领域)任选一门。在沟通原理与实践、公共演讲、群体沟通、劝说理论、非语言沟通等课程中选择两门课程。这些课程为培养学生出色的表达与沟通能力、聪慧的关系管理和科学推理能力、审慎的决策和领导能力提供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平台,有利于实现托利多销售专业的教育目标。再如电子商务专业是AACSB的特色项目。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两种职业轨迹,一种是让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同时辅修市场营销、信息系统、金融、国际商务或者创业等其他专业方向,成为在这些专业领域中有电子商务专长的人;另一种是学生成为专业电子商务技术人员。这两种职业轨迹可以使他们将来成为管理者、企业家、经理人才和网络开发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学院要求该专业学生必修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网站设计和商务传播、商务智能管理、电子商务模型和计划管理课程,同时选修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网络营销、财务营销和制度、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等课程,并积极鼓励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方向课程。

2.3 课程关联相互支撑

托利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支撑促进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较快融合。所设课程之间由浅入深、由工具到实践,形成相互支撑的多层次课程体系。以工商公共必修课程(第一层次)为例,图1显示出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微机在商务领域的应用课程是信息技术管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和决策会计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课程的先修课程,工商管理学生的发展方向课程是职业发展Ⅰ和职业发展Ⅱ课程的先修课程,职业发展Ⅰ是职业发展Ⅱ的先修课程,商务初步是各管理类课程的先修课程,统计在决策中的应用是生产与服务系统原理的先修课程,商务数据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先修课程[4],在以上课程先修的基础上,才能进入高级商务政策论坛的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形成的先后关联,使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均学有所用,并随着课程的进展反复应用所学理论并不断深化。同时,如图1中虚线框所示,在公共类必修课中,分为信息技术类、财会工具类、数据分析类、职业方向类和管理核心类五大类课程。其中信息技术类课程为数据分析类、财会工具类和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最先进的手段,数据分析类课程为管理核心类课程提供缜密的分析工具,财会工具类课程为管理核心课程提供理解工商企业信息的专业技术。而职业发展类课程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管理核心课程中不断调整职业心理预期,在职业选择调整中不断增强学习信念和能力。在专业选修课和必修课(第二层次)中,需要在以上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切入特定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和实践。

3 教学手段及其资源特色

在科学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选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3.1 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商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新教学楼中的每个阶梯教室里,所有课桌都安装电源和网络插口,这为学生提供了同时上网、与教师同步进行对网络信息资源操作的机会。教室中多媒体设备齐备,面积较大的阶梯教室中甚至设有三个屏幕装置,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或幻灯片切换都非常方便。另外,商学院学生有利用学院机房资源免费打印课程资料的权利,学生自由打印课程学习资料。

3.2 教师发挥各自特点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托利多大学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角色和引导角色交替进行。学生随时在课堂提问,教师立即解释和引导学生讨论。每名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尽相同,选择的商务模拟系统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教师通过固定答疑时间、电邮、网站等交流方式与学生在课外积极沟通。同时,商学院教师大多数具有企业背景和经历,结合案例内容指导学生到企业调研或在公共企业数据库查阅资料完成各种调查或研究报告。

3.3 网络模拟和视听教学资源的选用

在商学院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教室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实践对接。例如,商务初步是一年级新生在第一个春季学期就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在旁听该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充分利用Capsim 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系统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公司管理实践。不仅要求学生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公司,当课程进行到管理各项职能的介绍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公司进行新产品市场预测、进行生产决策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及时了解学生课下对自己公司的运作情况。为了让学生理解公司发展中创业者的性格所起的作用,教师在课程计划中安排了Film计划,加入苹果电脑公司成立的影片,并组织讨论。

3.4 以应用为第一要素选择教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中,教师选择教材考虑的重要环节是是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能否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和应用价值。以统计学为例,我国国内的统计学教材内容涵盖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内容,虽然很多教材中也注重各章节后面加入案例内容和Excel、Spss等软件应用内容,但大学本科教材基本涵盖描述统计、概率、抽样分布、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体系等内容,并以理论阐述、例题的数学推导类课程模式阐述统计学的内容。托利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统计技能课程分为商务数据分析和统计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两门课。前者教材主要以贯穿案例的形式阐述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后者教材以企业决策案例的形式阐述推断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实用的教材为蓝本要求学生使用统计软件根据模拟或实际的企业数据完成作业或报告。

3.5 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

在托利多大学,商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受到学校网络资源的人性化支持。例如,在教师方面,学校网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电子图书、电子视频等资料,而且专门设计了软教学资源模块,包括做教学计划的技巧、做多媒体可见的技巧和素材资源推荐、各种情境下的教学技巧推荐等信息,这些软资源帮助教师职业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非常具有人性化特征。同时,在学生方面,商学院为了辅助各专业的教学实践,在学校网站上特别设计了Real Connection 模块,主要作用是收集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信息,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历设计,与企业联系帮助学生搜寻就业信息。这不仅成为商学院职业发展课程的主要工具,也直接帮助了各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和就业。因此,人性化的课程辅助网络资源对教师更好教学、学生及时学到求职技能起到了“授人以渔”的功效。

4 结束语

托利多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特色对我国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很有启示。第一,通识教育是工商管理的重中之重,并且要和课程之间的紧密关联性结合起来。没有良好的通识教育基础,各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环境;同时没有课程之间的紧密结合,一些基础课在以后的课程中很少用到,会让学生觉得“学无所用”和“学不会用”。第二,及时了解企业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专业课程才能使毕业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毕业后才发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第三,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校与企业的共赢,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玖河,李晓霞.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7,30(1):68-70.

[2]周萍.从课程体系建设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2-53.

篇6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实验教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工商管理既是一门严谨的管理科学,也是一门变化的艺术。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目标决定了管理类专业教育具有务实性、职业性、综合性和国际性等特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具有这些特点。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在传授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熟练运用,更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这两种方式侧重于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传授,并结合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效果良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逐渐引进发展实验教学,如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协作,管理决策方面的缺陷。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管理知识的理解运用。

一、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概述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采用课堂教学,特别是启发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管理原理、知识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以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宏观教育,理论性过强,在微观指导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缺陷。这会使工商管理人才在走向社会后对知识的运用和对现实的适应性达不到企业要求。当今社会,知识的传播与信息共享的方式发生极速变化。人才竞争不再取决于静态的知识储备,而是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不断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

与课堂教学相比,案例教学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更强。她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互相评价方案,进而开拓思路、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管理类专业教育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将工商企业经营的背景和管理的资料引入课堂,通过结合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体会多元的管理情景,树立管理权变的理念。案例教学对提高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案例教学难以设定边界明确的企业及企业活动的范围,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角色不明,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能得到实践,使案例教学就流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难以满足管理类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指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教学形式。它可以是真实情景的沙盘模拟,也可以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验仅仅是企业经营管理模拟、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实验。由于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使管理学的实验很难将其实践活动直接搬进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和研究,大多是通过软件系统进行模拟。

二、企业经营管理模拟

1.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含义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的一种。它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整个过程,构造一个模型,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环境进行模拟,提出决策问题,并给出基本条件(如本企业现金流、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市场结构、竞争对手),要求学生作为企业经营者在给定的条件下决定本企业价格、产量及其它经营策略。模拟是多次反复进行的,每一次当作一个经营周期。参加者对每一周期进行决策,得到该周期的阶段成果,而下一周期的决策则在上期结果基础上进行。如此重复,最后一个周期的结果就是最终成绩。由于合理的决策需要综合运用市场学、成本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多方面的知识来制定,因此,通过模拟,学生们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管理理论的理解。

2.企业经营管理模拟运用的理论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如运筹学、市场分析、市场营销、投标竞争策略、经营战略、企业计划编制(人员、设备、进度安排等)、资金的外部筹集与运用、现金流分析、盈亏分析、资产负债表计算及财务评价等。具体来说,运用以下理论知识:

(1)生产作业管理中的资源利用与配置,排班,物料与成品库存,工资与加班费(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

(2)市场营销方面的对影响市场需求的各因素的分析,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供求不平衡时的调整,市场开拓策略制定;

(3)财务管理中对基本财务项目的掌握,各种资金筹措手段的区别,下期收入的预测与资金预留;

(4)人力资源与研发方面涉及与机器搭配的合适人员规模,提高工资的利弊,科研资金的投入规模。

(5)战略管理方面,波特五力竞争分析、公司发展重点(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聚、产品、市场),规模发展的多期规划与步骤,发展战略的调整。

篇7

 

一方面,在传统的专业建设思路下,学校的课程设置、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使得这个专业学习内容较广,缺乏明确的方向和专长,学生的就业去向很模糊,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在减弱。另一方面,从2001年北大实施“元培计划”进行大类招生的教学改革到现在,大类招生在各高校渐成趋势。而大类招生的结果,使得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在面临专业的二次选择时,很多都选择了工商管理大类中其他相关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出现了学生人数的锐减。面对教学规模的缩减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的窘况,各大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发展都在进行重新的思考,有的学校甚至质疑这个专业在本科教育中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有一些学校在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未来该专业的发展道路。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工商管理专业发展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非常必要。

 

一、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在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必要性

 

(一)从该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角度安博教育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2008年专业景气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中反映出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与职业匹配度、毕业一到三年薪酬指数、职位级别指数、应届就业率指数、发展前景指数、创业指数、舒适度指数、全球化指数、学习压力指数(见图1)。从图中的数据来看,工商管理专业各方面指数都高于各专业的平均值,无论是就业率还是所获薪酬,以及对全球化经济环境的适应性都表明了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

 

(二)从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角度2004年3月至12月,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以下简称本类专业)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了—次调查研究。总体来看,社会需求意愿仍然较强,91%的单位表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有招聘意愿。经济发达地区的需求意愿更为强烈。从层次和院校看,本科人才仍是需求主体,重点院校毕业生更受欢迎。从需求专业方向上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专业最受青睐。而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未来对具有国际视角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职业发展的空间很大。

 

二、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较杂,没有特色课程,知识传授面宽但不深入

 

工商管理作为一级学科,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个专业。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必然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从知识结构上看,涉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二级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一方面,这种宽的知识面必然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不够深入,对每个方向的知识只是了解。另一方面,与同类其他二级学科的知识之间存在严重的趋同,不能体现本专业的特色,通常出现工商管理专业方向模糊,与其他专业相比没有核心竞争力。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不明确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仍然坚持法约尔提出的十四项基本的管理原则。按照专业化分工,企业内部会形成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等众多职能部门,每个部门的工作各侧重于一个专业领域。对于工商管理二级学科中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中,各门课程就是为解决企业中对应部门的实践活动来开设的,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都有明确的就业岗位。而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现代企业并没有一个总的企业管理部门,因此,这种情况导致“工商管理学生毕业无岗位”的说法,必然使得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要与其他专业的同学共同竞争同一类岗位。

 

(三)专业实习困难,专业技能欠缺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实践锻炼中才能掌握,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缺少校内模拟训练和去企业实战演练的机会。一方面,很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很少,没有为学生建立固定的企业实践基地,即便有些学校有实践基地,但由于学生数量多,企业无法提供对应的实习岗位,大多时候都只限于集体参观,学生不能真正参与企业的实际业务。另—方面,一些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资金短缺,一些模拟教学软件(如有些课程的模拟沙盘及实验室没能及时配套,学生校内模拟实训相对少,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基于工商管理这个专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的改革中已经走在了前面,规划出了自己的培养模式,且正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笔者应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走访过国内一些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比较有特色的学校。在我们所走访的高校中,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开设工商管理高级班,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管理人才。这种培养模式主要依托国际合作办学来实现。一般对于这样的高级班学生,前两年在本校学习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主要以双语教学为主(有一些课程也可由合作办学的外方教师来上课,比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教学),后两年学生直接到国外进行学习。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培养高素质、适应能力强的国际化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是:办学成本高、对师资、学生素质要求较高,且只适合小规模办学。这种模式在上海理工大学、南京财大、宁波大学等很多高校中都在开展。

 

第二类,与热门专业和行业嫁接,突出专业方向。这种模式主要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加入本校热门专业的核心课程,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这种模式目前以南京审计学院最为特色。南审的优势专业就是审计、会计,他们在其它各专业中都加大了会计、审计相关主干课程学习的比例。工商管理还与金融专业进行嫁接,开设金融企业管理班,把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拿进来。这样培养的学生既熟悉金融行业的业务特点,同时也具备了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解决了工商管理专业方向不强,就业去向不明确的缺点,学生既能一专多能,又有一技之长。存在的问题是:全校性教学资源的共享与调配比较困难。总体来说,这种模式的推广性较强,适应面较广。

 

第三类,以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为依托,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这种培养模式的思路主要还是以原来传统的那套培养思路和课程体系为主,但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力度。从培养目标上来看,仍然坚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但素质、技能都更高的应用型人才。基本上走访过的大多数学校对传统工商管理还是有所保留,就是规模较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来加强对管理实务的认知和锻炼。校内主要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与实验软件(ERP、TOP-BOSS的应用来解决。校外主要是能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相关工作岗位进行集中实习,让学生能实际接触一些业务,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

 

四、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5001

1工商管理专业市场需求现状与能力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是我国近些年来非常热门的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包括: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金融学、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向,各专业方向的企业人才需求数量比例分别为62.69%、35.82%、23.88%、26.87%、14.93%、40.3%、50.75%。

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工商管理方向市场存在较大需求,一方面说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可能存在毕业生不足以满足企业的能力要求,导致需求与供应不协调。对工商管理毕业生需提高的能力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强调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占34.39%,沟通能力的占31.34%,团队协调能力的占26.87%,领导能力的占16.42%,学习能力的占20.9%。这说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个人基本素质能力上与企业需求还存在些差距。另外企业还反映有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社会阅历和实际经历了解甚少,占67家调研企业的4776%,实际解决能力欠缺占46.27%。

个人素质与实践能力的缺乏正是造成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难就业的主因,供需矛盾突显。

因此,笔者认为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能力的培养应强调:

(1)专业知识基本功要扎实。专业知识不能仅于背诵和应付考试,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转变为自己的能力;

(2)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如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协调能力等;

(3)行业职称证书的取得。如会计师证、物流师证、导游证等。

2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定位

(1)确立培养层次。通过对多所高校的调查,实践应用就业型占33.1%,创业型22.7%,学术研究型25.9%,技能型18.3%。根据以上数据并结合独立学院特点,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突出实践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2)明确办学定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是满足区域与服务地方经济。因此,独立学院应根据区域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全面评估后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3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实践教学没有层次性

从学分数来看,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比例并没达到应有的高度。比例超过20%的不多。有些独立学院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缺乏层次性,没有很好的衔接,“各自为政”现象时有发生。

3.2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足

实践教学往往以演示型和案例型实验教学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辅。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一是实验硬件不足;二是实践师资不够;三是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

3.3校外实习基地缺失,实习质量难保证

独立学院都想校企合作,但说的多落实的少。就算有校外实习基地的,不少实习就是参观,流于形式。

4构建“一核三维”的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一核三维”即以“应用型”培养为核心,从课堂维度、企业维度和评估考核维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应用型:即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用实践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实际构建别需要注意双师型教师的人才引进、培养以及应用型教材的选用和编写等。

(2)课堂维度:协调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关系。第一课堂指按照培养计划在校内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如理论与实践课间的学分比例分配、课程的设置、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关系等;第二课堂指教学计划外在校内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如各种竞赛、培训、创业等,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第三课堂指在校外进行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计划内、外教育活动。如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前,教师应做好相应实习目标和内容的指导工作,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工作导师共同实施。

(3)企业维度: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除学校层面出台推动校企合作的积极政策外,还应注意实习时间的调整。特别是顶岗实习,企业在给予学生实习岗位的时候,往往要求学生供应的连续性,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做不到这一点。另外,由于独立学院底子薄,笔者建议需要寻找突破口来寻找合作企业。如结合本校资源和区域专业方向的特点,集中力量选定一个方向构建特色班,与企业联合培养。

(4)评估维度:实践效果需要可量化的指标或设置标准来进行考核。实践教学往往比理论教学考核要复杂。软件模拟建议量化,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以及实习环节而言,应当明确报告和实验过程考核的依据和标准,组成实践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篇9

  面对财经类专业诱人的就业前景和高涨的报考热情,财经类专业究竟有哪些具体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哪里工作,适合从事何种职业?下面,我们将对财经类专业的报考和就业情况作一探讨,以期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可行性建议,在报考时作出理性选择。

  刺探财情:何谓财经类专业

人们常说的“财经类专业”是大家约定俗成对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统称,在教育部颁布的本科生专业标准目录中并没有“财经类专业”。具体的专业主要涉及到经济学类专业,管理学类的工商管理专业。

经济学类专业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有部分学校还新增了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新型专业。应用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10个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下设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和工商管理硕士五个二级学科。工商管理类所对应的本科专业就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

  本科阶段理论经济学主要专业包括经济学,还可以加上经济学基地班,其他的则很少。应用经济学则包括大量的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国外称为公共经济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包括的本科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将财经类专业这么一划分就可以清楚地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专业。而不会像有些高中毕业生说自己适合财经类专业那样笼统了,毕竟财经类专业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不同的侧重。具体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所囊括几十个专业(见下表),专业间存在相当大差异。

“钱”景展望:财经类专业

就业方向分析

  财经门类学科(即经济学和工商管理门类)包括了多个二级学科和更多的具体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根据近几年笔者针对财经类毕业生(含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以及对财经类院校的研究,了解到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证券业、咨询业、财会、投资银行、媒体、公共决策或研究部门等,当然也有自主创业或者在其他行业工作的。

  1、金融系统机构。主要是指银行与资产投资管理机构,各大银行和投资管理机构每年都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国家政策性银行、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部分外资银行在华机构等。

  2、证券、信托和基金公司。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这类公司对于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考生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在本科毕业后报考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如今信托业重新崛起,对于财经类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新选择,有志于从事风险管理行业的考生不妨选择与此行业相关的专业。

  3、证券业公司。如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华夏证券、招商证券等。

  4、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等,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贝恩等,本土知名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新华信、华夏基石、国通、佐佑等。

  5、媒体行业。一般而言,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可选择的媒体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财经媒体中,如证券时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等。

6、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和投资部门。上市公司的证券部、财务部也会招聘一些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具体工作因企业及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别。有的从事行业分析、市场行情分析的工作,有的则从事技术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于新人了解公司、了解整个行业都是有益的,有助于新人成为本行业的资深人士。在上市公司里工作,薪酬待遇相当不错,公司一般还为新人提供发展平台,个人的发展前景也相当广阔。

7、高校、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所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收入也不低,能进入这些单位工作,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考生来说相当理想。但是,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学历要求非常高,现在本科毕业生很难进入这类单位,考生要做读研考博的准备。目前,研究生一般只能进入普通高校,但随着日后自身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发展空间会更为广阔。因此,在合适的时候考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求财有道:财经类专业报考点拨

由于财经类学生毕业后从事证券投资等银行、证券及保险相关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因此,要求该专业学生要具有良好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技能以及较强英语水平,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化工具从事专业工作。一般来说,对数字比较敏感,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更适合选择财经类专业。而且从事金融工作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承担投资风险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财经类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而且该专业毕业生进入外企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财经类专业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北京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在招生简章中就明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英语水平。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此外,对于想报考财经类专业的高中生来说,不能只注重这个专业良好的就业势头,还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能力、特长和性格等因素,不能仅仅因为某一行业待遇高、行业热门,就盲目地将其作为自己的报考及就业目标。毕业生在择业时,应仔细权衡自身实力,同时还要对这个职业所具体从事的工作做初步了解,然后再慎重作出选择,这样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资料链接:财经类名称相近的

几个专业辨析

  金融学VS金融工程

  金融学: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推荐院校

  一本: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

  二本:山西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山东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

  金融工程:培养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经济、管理、数理工程及信息技术知识,掌握金融计算机、金融数学、金融英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公司理财、投资战略策划以及金融产品定价研究,能在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财务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划的应用型人才。

  推荐院校

  一本: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二本:天津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等。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VS财务管理VS工商管理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培养适合在财政、税务和政府其他经济部门、大型中外企业、社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实际业务以及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研究方向有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区域地方财政与地方财政研究。

  推荐院校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山东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河北财经大学、兰州商学院等。

  财务管理:培养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管理能力,具有较为宽广的管理和经济理论知识,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财务管理人才。

  推荐院校

  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兰州商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吉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

  工商管理: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专门人才。

  推荐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南昌大学、苏州大学、中南大学等。天津商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浙江财经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吉林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

  职业发展前景好、收入高,财经类专业近年来一直被人们戏称为最有“钱”途的专业,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

  面对财经类专业诱人的就业前景和高涨的报考热情,财经类专业究竟有哪些具体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哪里工作,适合从事何种职业?下面,我们将对财经类专业的报考和就业情况作一探讨,以期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提供可行性建议,在报考时作出理性选择。

  刺探财情:何谓财经类专业

人们常说的“财经类专业”是大家约定俗成对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统称,在教育部颁布的本科生专业标准目录中并没有“财经类专业”。具体的专业主要涉及到经济学类专业,管理学类的工商管理专业。

经济学类专业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有部分学校还新增了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新型专业。应用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10个二级学科。

  工商管理下设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和工商管理硕士五个二级学科。工商管理类所对应的本科专业就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

  本科阶段理论经济学主要专业包括经济学,还可以加上经济学基地班,其他的则很少。应用经济学则包括大量的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国外称为公共经济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包括的本科专业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将财经类专业这么一划分就可以清楚地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专业。而不会像有些高中毕业生说自己适合财经类专业那样笼统了,毕竟财经类专业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不同的侧重。具体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所囊括几十个专业(见下表),专业间存在相当大差异。

“钱”景展望:财经类专业

就业方向分析

  财经门类学科(即经济学和工商管理门类)包括了多个二级学科和更多的具体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但根据近几年笔者针对财经类毕业生(含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以及对财经类院校的研究,了解到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证券业、咨询业、财会、投资银行、媒体、公共决策或研究部门等,当然也有自主创业或者在其他行业工作的。

  1、金融系统机构。主要是指银行与资产投资管理机构,各大银行和投资管理机构每年都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国家政策性银行、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部分外资银行在华机构等。

  2、证券、信托和基金公司。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这类公司对于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如果考生对这些行业有兴趣,可以在本科毕业后报考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如今信托业重新崛起,对于财经类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新选择,有志于从事风险管理行业的考生不妨选择与此行业相关的专业。

  3、证券业公司。如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华夏证券、招商证券等。

  4、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等,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波士顿、贝恩等,本土知名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新华信、华夏基石、国通、佐佑等。

  5、媒体行业。一般而言,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可选择的媒体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财经媒体中,如证券时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等。

6、上市公司的财务部门和投资部门。上市公司的证券部、财务部也会招聘一些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具体工作因企业及工作岗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别。有的从事行业分析、市场行情分析的工作,有的则从事技术分析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于新人了解公司、了解整个行业都是有益的,有助于新人成为本行业的资深人士。在上市公司里工作,薪酬待遇相当不错,公司一般还为新人提供发展平台,个人的发展前景也相当广阔。

7、高校、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所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作节奏相对较慢,收入也不低,能进入这些单位工作,对于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考生来说相当理想。但是,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学历要求非常高,现在本科毕业生很难进入这类单位,考生要做读研考博的准备。目前,研究生一般只能进入普通高校,但随着日后自身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发展空间会更为广阔。因此,在合适的时候考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求财有道:财经类专业报考点拨

由于财经类学生毕业后从事证券投资等银行、证券及保险相关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因此,要求该专业学生要具有良好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技能以及较强英语水平,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化工具从事专业工作。一般来说,对数字比较敏感,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更适合选择财经类专业。而且从事金融工作还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承担投资风险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篇10

1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框架设计

战略经营单位(StrategicBusinessUnit简称SBU)代表一种单一的事业或相关的事业组合,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有其独特使命、运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战略经营单位是一个企业值得专门为其制定经营战略的最小经营管理单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内部的各部门逐渐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这使得企业整体是一个SBU,同时各部门也逐渐成为部门级的SBU参与市场竞争和业务运作。针对工商管理专业传统实验组织模式和实验项目存在的组织形式相对陈旧、实验内容程式化、现有实验成绩评价方法单一化等问题,仿真现代市场环境下的企业运作,使学生能够更加感性和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运作环境,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更加深入地掌握企业业务运作流程,有必要对现有的综合实验体系和实验项目进行改革。文章借鉴企业运作SBU的基本思想,从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构建了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框架,从实验组织模式、实验运行平台和综合实验项目设计等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实验项目和实施框架进行设计,具体的框架如图1所示。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框架由综合实验组织体系、综合实验项目运行平台和综合实验项目三个部分组成。

综合实验项目组织体系引入SBU的思想,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及综合实验项目的内容,按部门级SBU和企业级SBU开展实验项目,即面向某一部门的综合实验内容采用部门级的SBU组织模式,企业全局运作的项目则采用企业级的SBU组织模式,如供应链综合实验采用部门级的SBU组织模式,而企业ERP沙盘综合实验则采用企业级的SBU模式,参加实验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内容。综合实验运行平台是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的基础平台,是整个实验体系运作的支撑,包括基于SBU的实验体系支持、组织模式管理支持、企业模式实验情景、企业运作案例库、综合实验教师指导团队、实验制度规范保障体系以及实验软件等。综合实验项目设计是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框架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从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现代企业的实际运作环境和运作流程,结合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模块方向,从模块方向综合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两个层次开展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其中模块方向综合实验以部门级SBU为组织模式,围绕着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进行相应的综合实验设计,模拟设计相应部门的运作流程和管理体系。在模块方向综合实验的基础上,综合集成各模块的综合实验,以企业级的SBU为组织模式,设计企业级的综合运作和沙盘模拟综合实验,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合作,掌握企业的运作和管理。

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是一个立体化的综合实验集成体系,该集成体系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以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兼顾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不同模块方向的需求,以模拟企业运作(即SBU的模式)开展综合实验项目设计与实验体系构建。(2)立体化:由综合实验项目运行平台、模块方向综合实验项目及企业模拟运作与沙盘对抗综合实验构成。综合实验的每个部分对应不同的实验实训内容和功能。(3)集成化:该体系的集成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综合实验项目运行平台从实验软件系统、SBU实验组织模式和保障体系及SBU实验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在人、组织和软件系统方面高度集成;二是实现了从原先的课程验证实验向模块方向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的递进式、无缝化的集成。

2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项目规划与设计

工商管理专业面对的需求环境具有非常高的变动性,这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本身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开设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项目,运用符合现实情况的实验技术,在原有基于课程的单元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基于上一节的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框架,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首先是面向工商管理专业模块方向的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如生产制造综合实验项目设计、供应链管理综合实验项目设计、人力资源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市场营销管理综合实验项目设计等。然后以企业情景模拟平台为基础,综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各模块方向,设计企业运作模拟对抗类综合实验,整合工商管理专业各模块方向的专业知识开展综合实验和实践。基于SBU的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项目具体的项目类别、内容、实施方法、要求的学时数及实验训练目标如表1所示。

3基于SBU模式的合作式综合实验项目实施

在上述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框架及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的基础上,基于合作式的综合实验项目实施则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而具体的实施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人才培养计划的综合改造,也包括实验平台的搭建、实验组织模式的构建和实验项目的具体实施等多个环节的综合协同。在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的资助下,我们开展了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具体的实施内容包括:(1)根据工商管理领域问题复杂性的特征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基于企业业务运作情景模拟的合作性实验教学为基本方法,设计与实施以团队自主方案设计、协作及综合管理技能模拟等多层次立体实验项目,并在教学计划中做了相应的调整,通过短学期以模块方向综合实验和企业模拟运作与沙盘对抗综合实验的方式开展综合实验项目的实施。(2)在原有的ERP软件和沙盘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立了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等沙盘实验室,为从模块方向综合实验到专业级综合实验完整体系的实验项目实施提供了实验室硬件体系的保障。同时,构建了企业运作的案例库,在综合实验内容框架下,由学生团队按照部门SBU或企业SBU的模式开展合作式的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3)针对综合实验项目实施的需要,通过整合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各专业模块方向的师资及其它专业的师资打造了一支具有较强行业背景和指导实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共同开展综合实验项目的指导工作。同时,指导教师团队的角色由传统的讲授和演示转向综合实验项目的组织者、引导者、顾问和评价者。(4)综合实验项目以团队的方式,按照SBU组织模式开展,团队的实验目标不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模拟企业运作情景下设计和优化运作流程,团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同时,综合实验的评价方式由单一的评价转向综合的评价,即根据团队SBU成绩和个人表现成绩的比例最后确定每个实验成员的综合成绩。通过基于SBU的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增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环节,创新了课堂实验的组织模式。同时贴近企业实际的实验项目设计和实验组织模式,使学生更感性、直观地了解了企业的实际运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基于ERP沙盘的企业模拟运作与沙盘对抗综合实验的推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企业的运作,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ERP学科竞赛的开展,在各级各类的ERP沙盘模拟大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