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xx市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原xx市隆化镇卫生院发展而来,2001年获准创建,于2003年通过xx市卫生局审评验收合格,成为xx市唯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有和平支路和官堰桥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我中心现有职工107人,其中卫技人员75人,中级以上职称19人,社区医师人,社区护士人。负责城区5个居委xxxxx户家庭,服务半径xx公里,服务总人口33031人,其中:男性xxxx人,女性xxxx人;0—7岁儿童xxxx人,7—21岁青少年xxxx人,21—59xxx岁xxxx人,60岁以上老人xxxx人。近三年来,我中心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6月,经过xx市卫生局初评达到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现就我中心创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宣传,改变意识
我中心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健康促进的方针,以妇女、儿童、孤寡老人、下岗工人、残疾人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对社区的个人和家庭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教、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始终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首先,从抓中心领导职工的思想认识着手,于2004年10月,组织了全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到xx市南岸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实地考察,学习社区卫生服务先进经验;其次,注重提高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我们先后组织到各居委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宣传xx次,进行义诊xxxx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xxxx份。通过广泛宣传,我们干部职工及社区群众改变了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来。
二、实施结构调整,加强硬件建设
我们按照合理调整、优化配置现有卫生资源的原则,对现有业务用房xxxm2整体装修,进行合理化分区,设立绿色通道、候诊大厅、健康教育大厅、温馨病房、中医药特色服务区等,同时根据实际在外租房70m2建成我市首个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为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我中心添置了xxx等医疗设备和xxx等健康教育设备。同时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于2004年对中心及站配备了电脑、启用了xxx软件。通过建设,我中心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能够满足社区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我中心大力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办事制度化、工作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考核具体化、决策科学化的全新管理机制。中心设立医疗康复部、预防保健部、后勤保障部和中心办公室,照章行事、各负其责,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养社区人才
2002年来,我中心先后参加xx市全科医生培训取得合格证7人、全科护理人员培训10人;2004年和2005年,我中心安排了3名社区管理人员参加xx社区卫生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培训和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设置培训,为社区卫生规范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坚持以社区群众为中心、以人人健康为目标,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社区卫生有关知识和服务规范的培训,重点培训职工服务意识,以提高服务质量。
(三)认真开展社区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1.积极推行全科、全日、全程服务,鼓励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亲情式的服务关系,在所辖的每个居委设立一名责任医师、一名责任护士和一名责任领导,并抽调xx名医务人员上门为11197人开展了基线调查,摸清了社区居民的第一手资料。为xxx名70岁以上老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建立了xxxxxx份健康档案,签订家庭保健合同xxxx份。
2.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职能主动走出医院,融入社区,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医生联系卡、24小时出诊、流动巡回医疗、健康咨询等形式的服务,社区居民已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意识。
3.努力抓好重点人群的社区保健,对辖区内全部xxxx名儿童建立档案,对xxx名体弱儿进行重点监测和营养指导的专案管理;对xxx名孕产妇进行了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对社区xxxx名65岁以上老人,伤残康复期病人xxx人,精神病人xx人,定期跟踪服务,实行动态管理。
(四)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真正体现“六位一体”
我中心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确立健康行为为目标,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开通健康教育热线、上段回访、办宣传专栏等方式,开展面向个人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宣传,宣传免疫接种、疾病预防、无偿献血、生殖健康、禁毒控烟等。在居委共举办社区健康教育讲座xx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xxxx份,共办宣传栏xx期,接受健康咨询电话xxxxx人次,我们的健康教育热线xxxxx已成为社区居民家中的“120”。通过宣传,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卫生科普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树立了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就近、在病就好的观念。
为搞好预防工作,我们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xx市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预案》。专人负责传染病的登记、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对各种疫苗规范管理、规范接种,2004年由xx市专家组审评验收获得“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四、存在的问题
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仍处在不断探索中,中心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管理,还存在不少困难的问题。一是医务人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还没根本转变,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小而全”、“小而简”,是做“万金油”医生,有的医生不愿上门服务,宁愿守株待兔;二是社区居民思想守旧、意识顽固,大多数居民传统的以治病消费为主的观念短时间难以转变,认为社区卫生服务就是医院出来拉业务;三是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任何日常经费;四是中心医疗设施陈旧,业务用房不足,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二)加强队伍建设,力争3年时间将中心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的轮训,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师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版权所有
(三)充实设施设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篇2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强化区、镇两级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把卫生投入重点、工作重心转向基层。
2、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3、坚持保障基本。保持社区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需求。
4、坚持资源整合。优化整合区域内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共享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和“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模式。
(三)改革目标
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机构布局合理、服务模式规范、运行机制科学、政府投入保障、医保预付管理、患者就医下沉、考核监督强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基本实现“医疗费用低廉、诊疗水平优质、服务功能规范、监督管理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切实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
1、减免门(急)诊诊查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就诊的居民可享受减免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的优惠,医保对象发生的减免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其余居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比例分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村卫生室也享受门(急)诊诊查费减免,费用由市、区、镇财政分担。
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约定服务的对象,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向转诊至二、三级医院的,接收转诊的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给予门急诊诊查费个人自负部分减半的优惠。
2、规范服务降低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从机制上转变趋利性医疗行为,认真执行部分检查、检验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3、降低社区的药品零售价格。
依托药品联合采购平台,降低药品成本,控制药品加价率在15%以内,积极推广临床疗效好的廉价药品的使用,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4、巩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补偿标准,人均资金拥有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逐步缩小与城保之间的差距。
小城镇保险参保人员同时参加合作医疗门诊保险的,人均所需资金由医保部门按有关文件精神从其个人帐户中予以划拨。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住院记帐式结算和村卫生室门诊实时结算工作,方便参保百姓。
(二)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1、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机制。制订鼓励和引导三、二级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工作的有关政策。
完善骨干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水平。
推动建立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病人,力争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下沉到社区诊疗。
2、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执业医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在岗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35%,在岗医技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
3、加快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力度,加强全科医师社区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临床医生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到2010年,全科医师占社区执业医师数的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返聘70岁以下的三、二级医院退休医师,转岗和返聘的医务人员都要经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并建立管理制度。
4、加强社区公共卫生人才和乡村医生培养。
制定和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护士岗位培训计划,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水平。以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为基础,加强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
5、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要落实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适宜医学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逐步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和乡村医生队伍结构。
(三)切实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和标准
1、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社区人群和各类场所提供综合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功能包括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2、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根据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区域卫生规划,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设置和布点。原则上一个街镇(金山工业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可根据社区地域、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设置分中心;原则上城区按3-5个居委会或1-2万人口设立1个服务站点,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原村卫生室可予以保留。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设置,门诊以全科门诊为主,不设专家门诊和联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规范服务项目。
3、推广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居民家庭”“三站式”服务,落实责任区的健康管理责任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以户为单位的健康管理全覆盖,实现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临床与预防工作间的信息共享。
4、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巩固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建设,加强达标创建单位建设,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和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四)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改革
1、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核定的合理收入与合理支出的差额部分,政府要予以全额保障,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全部业务收入上缴区社区卫生服务结算中心专户。
区卫生局、财政局建立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督查制度,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
2、实行医保费用预付制管理。
按照“保证医疗,减少浪费,促进发展”的原则,实行医保总额预付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费用预付额度。加强管理,明确职责,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医保费用控制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医保门诊均次费用、复诊率和住院床日费用,将费用控制在规定的医保额度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费用增幅控制在全市平均增幅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新增医保对象就医所发生的合理超支费用,可由医保基金补助。
3、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分配机制。
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分配总量,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建立与服务工作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等挂钩的分配制度,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务人员收入增长机制。
4、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实现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的“五个统一”管理。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从事“六位一体”服务。
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挂钩的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提高乡村医生积极性。按照有关政策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保证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
5、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监督机制。
建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相匹配,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机制。
各街镇(金山工业区)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满意度的考核,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区卫生局要加强业务考核和指导,强化行业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对医疗检查、治疗、用药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执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和医用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组织,健全机构
组建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区政府办公室、区政研室、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卫生局、规划局、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各街镇(金山工业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检查指导。
成立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设在区卫生局内,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二)强化公益,确保投入
充分发挥区、镇两级政府在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建立全区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经费、基本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的补偿,并逐年递增。
20*年,确保预防保健经费达到户籍人口40元/人,外来常住人口20元/人;基本运行经费达到户籍人口50元/人,按实核拨,实行封顶;确保社区卫生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维修、人员培训等专项经费的投入。其中预防保健经费按上级有关要求执行,基本运行经费逐年递增。
(三)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区政研室负责政策调研,给予政策指导,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
区卫生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并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相适应的有关配套文件;推进区内卫生资源纵向整合,推进双向转诊和就医下沉;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考核,切实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优先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投资,研究制订促进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沉的综合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收费、药品价格的监督管理。
区财政局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和考核,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利民优惠政策专项经费。
区审计局负责对区、镇两级政府投入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使用情况加强审计和监管。
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定编定岗、岗位管理;制订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进社区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流动的有关政策。
区规划局负责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切实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用房,并依法加强监督。
区民政局按照有关精神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篇3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坚持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二)工作目标。力争到年前城区、市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到年前县、县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到年前其余县(包括东侨开发区),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全市在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的全部任务。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以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社会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改善,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向社区的格局初步形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比例和综合服务满意率明显提高,力争达到35%和80%。
二、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以每个街道办事处和城乡结合部街镇为单位,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3-10万。街道办事处范围较小,居民不到2万的可与毗邻的街道联合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步行15分钟以外或辐射半径1.5公里以外)的区域,人口相对集中达0.6-1.2万人左右的,根据居民医疗需求可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由公立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举办。毗邻区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原则上应相距1.5公里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
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城市街道卫生院、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而转型设立。同时大力推行公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模式,鼓励二、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向社区延伸,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乡结合部撤镇改街的卫生院在年之前要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符合标准要求。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诊所、门诊、护理院、养老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建立新型的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免收门诊挂号费。开展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社区传染病防治、社区慢性病防治、社区精神卫生、学校卫生与健康促进、社区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社区儿童保健、社区康复与老年保健、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医疗和社区护理工作。要完善服务功能,开展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优生优育宣传、咨询、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随访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急救、临终关怀和心理卫生咨询等服务。要采用适宜技术和药物,既保证疗效,又做到费用比较低廉,还应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中医、康复、理疗等服务。
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对残疾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恢复或补偿劳动就业功能而实施的治疗、训练等康复项目费用给予扶持和补助。具体扶持、补助办法由卫生、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公开招聘。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法定的执业资格,且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方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定期到上级医疗机构学习进修。
推进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人才交流。公立医疗机构、防疫、保健和健康教育等部门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二级以上医院必须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体现公益性职责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立专门的业务科室,指定人员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三级医院至少承担所在地2个,二级医院至少承担所在地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责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予以相应经费保证。按照省卫生厅有关规定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凡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已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和转后年限合并计算。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应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应保持其退休待遇不变。
采取多渠道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年起东医院、市医院、市中医院为全市社区卫生技术指导医院和转(会)诊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医院、中医院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点技术指导、临床培训基地和转(会)诊责任单位,免费接受社区卫生人员轮流到医院进修并与其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及时将在二、三级医院已明确诊断、基本控制病情的恢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转回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治疗和随访,完善转诊服务网络。辖区妇幼保健院(所)、疾控中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单位,东卫校为全市社区卫生理论培训基地,县、县、蕉城区、福鼎市、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市社区卫生培训实习基地,到年全市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全科医学率要达到80%以上,年要达到100%。鼓励和促进社区卫生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力争到年有80%的专业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予以组织实施,并纳入政府绩效年度考核内容。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社区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评估制度。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标准,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制定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管理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对年度考核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能达标者,取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资格。负责对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考核、标准化建设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增长水平,逐年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按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从年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人/年,经费由省、市、县(市、区)财政负担。我市享受一般转移支付待遇的8个县(市)在省级财政按每个服务人口平均给予补助8元/人/年的基础上,县(市)级财政给予不低于7元/人/年的补助;蕉城区、东侨开发区在省级财政按每个服务人口平均补助6元/人/年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给予蕉城补助2元/人/年,蕉城区财政给予补助7元/人/年,东侨开发区财政给予9元/人/年的补助。按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中的流动人口补助经费,由各县(市、区)财政自行负担。县(市、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建设经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房屋维修改造和基本设备配置,市财政给予适当支持,为保障社区居委会工作顺利开展,要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政策给社区居委会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继续完善涉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医疗保险政策,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到社区和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发改委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引导资金扶持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
物价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成本要合理补偿,不高于当地一级非营利性医院收费水平的原则制定。
规划部门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应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规定的社区用房面积中进行统筹规划,与居民住宅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建设管理部门应按规划协调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和明确产权归属。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
篇4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卫规财发〔〕340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卫基妇〔〕18号)精神,推进我县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努力构建“镇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筹资、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范围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执业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一体化管理),是指遵循区域卫生规划要求,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龙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触角,过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镇村卫生服务机构融为一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建立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务、业务、财务、人员、药品、报酬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的体制。
第四条各镇人民政府成立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镇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将一体化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监督管理。
第五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是集体举办的农村公益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和基础,其基本功能是以保护农村居民健康为目标,以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为主,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价廉、方便的综合卫生服务。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建设
第六条以镇卫生所和镇政府所在地医院为依托,过功能整合,转变服务模式,全县建立15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一村或3000~5000人设一站的原则,全县规划设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40个。
第七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一室三部”设置:即综合办公室、预防保健部、社区管理部、医疗康复部。各镇卫生所和相关医院要按省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调整内部结构,健全相关科室,完善服务功能。
第八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按省市相关建设标准建设。站址应选在各村公共服务中心或居民集居点或服务范围相对中心且交便利的位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用地由当地政府负责。
第九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坚持“筹资渠道多元化、管理主体一元化”的原则。
第十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名称、标牌、标识按规定统一命名和制作。
第三章管理形式
第十一条按“六位一体”即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疗和康复的功能要求,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以“四制”、“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四制”:即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实行人员聘用制、基本工资制、养老保险制、医疗责任保险制。
“五统一”:即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务、业务、财务、药品、人员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二条镇卫生所对辖区内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情况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在现行体制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一体化管理办公室”,负责辖区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务、业务、财务、药品、人员等日常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镇“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原则上设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医院,办公室主任由负责一体化日常管理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四章人员管理
第十三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并实行聘用合同制。对符合聘用条件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经个人自愿申请,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考试考核择优调配,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聘用,并报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备案。实行聘用合同制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原身份保持不变,但均纳入“乡村医生”范畴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工作量等情况统一配置,每站至少3人,原则上需配备一名女医生或护士。
第十五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任,站长聘期为一年,每年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责任、权利、义务与奖罚等。
第十六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聘用的具体条件:
(一)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合格证书,经考试考核合格者;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合格证书,经考试考核合格者。
第十七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按照规定为执业人员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不办理社会养老保险者一律不予聘用。未被聘用的人员不得执业。
第十八条为分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的医疗责任风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办理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医疗责任保险。
第十九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实行基本工资与考核奖励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严格的执业人员考核奖惩制度。要按照“以收定支,按绩计酬,兼顾公平,保障发展”的原则,在确保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月基本工资(包括基础工资、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低于全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奖惩考核。可按其综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
第二十条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个人档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结果记入执业人员档案,作为年终评优和报酬发放、奖罚、聘用的主要依据。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根据《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收回乡村医生或医师执业证书并解聘。
第五章业务管理
第二十一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实施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其中,医疗业务主要由医院负责,防保业务主要由卫生所负责。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疗、康复等业务工作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安排,并进行考核检查指导。
第二十二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实行24小时应诊制,公示值班电话和监督电话。对急危重病人要做好院前急救,及时转诊。要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双向转诊协议,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引导病人合理就诊,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保证就诊者得到便捷、连续、优质的服务。
第二十三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疗执业活动中实行统一的门诊登记、留察登记、诊病处方、收费发票和操作规程等。必须做到看病、留察有登记,开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收费有发票,并严格执行各项医护操作技术规范。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杜绝医疗差错,防范医疗事故发生。
第二十四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严禁在出诊、巡诊过程中使用易致敏的药物,除临终关怀外严禁上门输液,确保医疗安全。经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方可开展输液业务。不得超范围从事诊疗业务。
第二十五条要实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部门的责任医师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挂钩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业务管理,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要合理站内分工,并实行对村民小组分组负责制,做好家庭出诊、巡诊工作。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十六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农民健康工程的有关规定,承担并做好辖区内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以及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爱国卫生和初级卫生保健等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第六章药品管理
第二十七条实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配送制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并以购进价配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需药品及耗材,不得自行加价,不得隐瞒实际进价;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需药品及耗材实行专人专帐管理,确保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用药安全,药品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
第二十八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每月报送用药计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用药计划采购和调拨药品,在药品出库单上要注明该药品的产地、批号、规格、零售价格等,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的零售价(包括调价)计价出售。
第二十九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进销存、耗材及三费收入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律不再使用手工发票。
第三十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建有药品进销存专帐,实行药品、耗材季度盘点。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落实防盗、防鼠、防潮、防霉变等安全及质量保证措施,严禁将药品分散保管。
第三十一条严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从其他渠道和个体药贩手中私自进购药品及其它医用材料。严禁使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
第七章财务管理
第三十二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专帐,分站核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固定资产帐、收支明细帐、药品调拨明细帐,实行统一管理、分站核算,定期公示,并接受所在镇政府和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第三十三条严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私分和侵吞本站的财物,严禁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严禁收入不上缴。
第三十四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收入来源主要有三费一差(挂号费、治疗费、出诊费、药品差价)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在保全原有药品底资及各项刚性支出的基础上,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总收入中提取用于本站工作人员福利、事业发展、统办事项的费用(如交纳养老保险金、医疗机构换证年检费、事业发展基金、业务报刊杂志费、医疗责任保险金、奖金经费及公益金等),但提取总量一般不超过业务总收入的30%,其中用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发展的一般以5~10%为宜。对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的所借资金,可在事业发展基金中分10至15年偿还本息。
第三十五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建立相应的财务帐目,做到帐款分开管理,每旬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缴所收现金,严禁挪用、坐支。每月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一次帐务结算(核对)。
第三十六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执行统一收费标准,做到临床常用药品价格和医疗收费项目标准公布上墙,接受群众的监督和物价部门的检查。
第八章奖惩规则
第三十七条开展评选“十佳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优秀乡村医生”活动,对医德高尚、服务优良、贡献突出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执业人员,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或提请上级表彰奖励。
第三十八条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对不服从一体化管理的执业人员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聘用合同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及相关管理制度对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情节轻微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予以解聘;被解聘者二年内不得申请聘用。
第三十九条坚决打击游医药贩,取缔以家代站、以包代站,净化医药市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和《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蚌政[*]3号)的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2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健全,公益性得到充分体现,社区居民能在社区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价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实施计划
(一)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每万居民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3名社区护士的要求,全县今后5年将培训全科医师36人,社区护士36人,社区公卫医师及管理人员38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完成2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的建设或修缮工作。*年重点建设:
1、*六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2、城关镇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新设东菜市和老街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基础设备建设。根据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
四、经费筹集与管理
(一)经费筹集。在中央财政自*年起对中部地区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3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的基础上,省财政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市、县财政分别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2元、3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
(二)经费使用原则。中央财政补助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61号)执行,主要用于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结果拨付。
省级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开展相关试点以及考核奖励等补助。根据各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每年任务完成及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情况确定经费补助数额;按照各县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的机构数量兑现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定额补助;对有条件开展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社区首诊制、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统购统配零差率销售试点的地区给予专项补助。
市、县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按成本收费补贴、特困病人的基本医疗费用减免,以及以奖代补等。
(三)经费管理。根据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编制*—2011年分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房屋维修、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实施计划,报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审核批准。每年年初,市财政局会同市卫生局根据年度实施计划和一定标准安排补助经费,通过追加预算指标下达到县财政部门。省级补助资金分两期下拨,批复下达后拨付60%,剩余40%根据年底考核的实际情况拨付。中央补助资金按照中央实施方案执行。市级补助资金在年终按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口实绩核拨。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县财政部门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手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负责,目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妥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用房,并加大投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总责,并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
(二)依据规划,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按照县政府民生工程的要求,制订或修订县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新建机构主要由一级医院、企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转型、二级医院转型或延伸到社区主办,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由政府主办。
(三)采取措施,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列入社会基本建设规划,建设资金由市、县政府筹措解决。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赁的业务用房,政府通过购买、分期以租代购等多种形式,五年内逐步实现政府无偿提供;对暂时无法由政府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其房屋租金政府要予以补偿。
(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与社区卫生服务紧密协作。凡经评审合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须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个人负担的比例、起付标准等,要比等级医院适当降低,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贯彻执行中编办等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将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3—5年内财政对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助逐渐过渡为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
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发挥公立医院优势、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完善市场运营机制、融入街道社区服务”的原则开展工作,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整合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立足地方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社区卫生服务着力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着力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于提高城区居民对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的满意度。在2007年7月前,基本完成机构规划和框架建设,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建设思路
(一)机构设置和规划。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6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若干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构成。按照丽水城区街道划分,在紫金、万象、白云、岩泉和水阁街道各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1.5万左右人口建1个服务站,其中,紫金街道中心下设3个服务站,万象街道中心下设2~3个服务站,白云街道中心下设2个服务站,岩泉街道中心下设1个服务站,水阁街道中心下设若干个服务站。水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管理体制仍按市政府〔2007〕5号会议纪要精神执行。富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暂由莲都区卫生局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管理。
(二)性质和申办要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承担所辖社区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分别由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5家市直公立医疗机构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办和承诺,经确认批准后挂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公立医院、社会办医疗机构按照“自愿申报、综合评价、择优确定”的原则,在设备、人员、房屋等达到准入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申报,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考察论证后确定举办单位、发证、挂牌。
(三)运行和管理机制。市卫生局是城区社区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主要承担机构组建和日常管理,制定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和考核办法,定期督查、指导、培训、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工作经费,奖优罚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服务效率,同时,根据国家、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结合丽水实际,制定《丽水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标准》。市疾控中心、妇保院、卫生监督所、市直公立医疗机构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负责所辖区域人群的组织、宣传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与考核。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市、区政府分别成立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督促检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此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
(二)明确职责,合力推进。市卫生、发改、人劳社保、计生、民政、药监、建设、计生、民政、宣传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卫生部门负责制订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市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市人劳社保部门负责完善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制定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工作、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市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市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莲都区卫生局协助市卫生局做好城区农村人口公共卫生组织、协调工作,并参与城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工作。
(三)加大投入,完善制度。
1.建立政府补偿机制。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的原则,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从2007年开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服务人口补助(城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流动人口每人每年7.5元),启动阶段先拨付部分补助经费,年度考核之后,按服务到位率兑现补助经费。从明年开始,所需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健全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市、区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报销比例,建立科学合理的支付方式和有效的双向转诊约束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和收费标准,调整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支付比例,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三者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完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将适宜社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卫生监督协管等方面的基础工作,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4~5月上旬):市卫生局设置规划、准入标准等,形成初步方案,经讨论完善后,提交市政府研究。市政府出台实施方案。
(二)宣传申报阶段(5月10~25日):根据实施方案,举办主体进行申报、承诺,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举办单位。
(三)审查培训阶段(5月25~6月30日):按设置规划和建设标准,举办主体做好机构选址、房屋装修、设备和人员配置等工作。市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审查,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对责任医生、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全员培训。
篇7
一、基本情况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于2003年开始起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立,方便了广大城镇居民常见病、慢性病的就诊,一定程度上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
1、建立了组织和制定相关政策。市政府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组织基础,提供了政策支持。
2、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情况:目前我市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6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特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9所,社区卫生服务医院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镇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1个。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及设备情况:业务用房15000余平方米,大部分为租用房屋。设备有X光机,彩、黑白B超,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电解质测定设备,心电图机、心电除颤仪,重症监护仪以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相关仪器设备。
5、探索“一体化”管理试点的情况:特区镇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的模式:统一设置标准、统一人员聘用、统一交纳养老保险、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口调运、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目标管理、制度统一制定和实施,统一办理医疗事故保险。规范了管理,提升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居民就医,做到了小病不出社区。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主客观原因,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市、县(区、特区)两级财政投入不足。我市从2003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来,各级政府在此项工作中都无经费投入。直至2007年中央要求,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按辖区居民数人均4元和2元予以补助,并规定市级、县两级财政分别补助2元。现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已到位,而市、县两级财政至今未到位。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随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广大居民群众在就诊就医过程中,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基本取决于其是否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未列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因此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居民相对较少,致使机构收入微薄,生存和发展困难。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多重医疗、轻服务,预防、保健、康复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基本未发挥,09年各级财政补助不低于20元/人。
3、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基础设施差,无业务用房;二是队伍不稳定,无固定编制,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高,缺乏社区卫生或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服务能力低,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医疗服务、保健的需求。
4、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识不足,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开展难度大,工作难以推进。
5、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外关系亟待理顺。由于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私人举办,缺乏统一规范管理。卫生、社保、疾控中心、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之间关系不顺、协调不够,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意见建议
1、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确立“公共公益政府主导”的理念。建议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管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3、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现有的卫生服务中心站(除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私立医院和诊所,大多考虑自身经济效益,为居民实施公益性卫生服务意识差。建议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制为公办,市中心城区将原来的4个街道办事处的4个卫生院改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镇卫生院转制建立。城关由中医院或人民医院建立。同时,建议推广特区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行“一体化”管理,这样既合并了机构,又解决了统一和规范管理的问题。
5、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我市的社区卫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几个途径解决:一是根据省编委的规定,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30人编制,管理部门要根据规定落实好编制,服务站技术人员可以采取聘用制,人员可根据需要通过招考等方式逐步补充。二是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有计划地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院校、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开展规范化培训,逐步提高人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三是依托大中型医院采取对口帮扶的方式,建立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互动的卫生服务机制,鼓励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
篇8
**区卫生局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总结
为贯彻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构建“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卫生服务模式,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区卫生局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配套文件精神,对辖区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行规划,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7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已建成6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已达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建成率达100%,现将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今后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社区卫生工作进展情况
(一)精心部署、统筹规划。
结合**区实际,我局多次召开会议,传达自治区以及乌海市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建设的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制定《**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0xx年建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区铁路医院转型为新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医院转型为凤凰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xx年,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转型为新华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转为滨河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千钢医院转型为千里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沟医院转型为卡布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筹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即: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凤凰岭办事处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海北办事处东山北社区卫生服务站、海北办事处狮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海北办事处青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河办事处镇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渠南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制定标准、明确目标。
《实施意见》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舍规模、科室设置、设备装配、人员配备等标准,按照“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原则进行改、扩建。按照《<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区实际,我局制定《**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从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妇女保健、社区儿童保健、社区老年保健、社区康复服务、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等12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实行绩效挂钩,健全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
(三)前期准备、加强培训。
为了解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去年4月底,我局对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初步调查,从基本情况、人员情况、卫生服务量以及房屋情况等4个方面33个项目进行了详细地摸底;5月初,选派2名工作人员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社区管理人员培训班;同时,选派34名医护人员参加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今年将选派42名医护人员参加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四)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是项新工作,我们赴临近地区组织参观学习,借鉴银川、成都、武威、包头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区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项目。
(五)摸底调查、认真落实。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区铁路医院、区中医院积极行动起来,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设备装备等,对本单位的人员和科室进行了部分调整;从7月份开始,辖区内的6所医院(区中医院、区铁路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社区医院、千钢医院、平沟医院)和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东山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狮城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北社区卫生服务站、渠南社区卫生服务站、青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抽调专人,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各办事处的社区开展摸底调查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截至目前,共建立健康档案5.1万余户,建档率达69%,慢病管理人数1.8万余人次、妇女保健查体人数1.5万人次,产前检查人次数近5千人,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2%,并逐步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
(六)加强督导、严格考核。
按照《**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去年12月和今年9月底,我局组成考核小组,对20xx年前3季度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各医疗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督导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各社区服务机 构对本社区进行诊断和统计分析,卫生信息较完整;社区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讲座、入户宣讲、托幼机构学校等影像资料齐全;传染病报告卡和门诊登记完整、网上直报及时;对社区慢性病人进行了筛查和分类登记,正在开展入户随访工作;其他工作如社区妇女保健、社区儿童保健、社区老年保健、社区康复服务等工作也在逐步进行中。
(七)落实政策、保证经费
认真落实对社区卫生的补助政策,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要经费,并加强了资金的使用管理。根据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服务人口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数量,按照每人每年8元标准的70%预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194.696万元,剩余30%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作为奖励基金,共计128.768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先进。各项资金专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配置、房屋修缮的方面的支出。
二、妇幼保健
一年来,妇幼保健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为核心,加大了工作力度,开拓进取;以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以为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了我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使全区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力度,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
以两个《纲要》卫生保健目标为核心,全面落实妇幼保健工作。为了落实新时期两个纲要,今年我区在预防保健工作中大胆创新、任务层层分解、健全妇幼网络,提高"以妇幼保健为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的服务理念,开拓了妇幼工作新局面。
1、加强网络建设、加大妇幼工作力度
我局对妇幼信息统计网络进行了规范,对三级网络服务划片明确,妇幼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同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妇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及时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同时防保人员对15个三级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重点对新地乡、千钢办事处、卡布其办事处等偏远地区进行了业务指导,对筛查出的体弱儿、高危孕产妇进行了特殊的管理,为准孕妇女及早孕期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及宣传资料,以早期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得到了市级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早孕保健情况及产前、产时、产褥期保健和**区3岁以下4、2、1儿童体检工作中,抓重点、抓落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心系儿童、强化管理
对**区托儿所管理实行划片负责,责任到人,并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全区托儿所总数32个,入托儿童5096人,幼教人员302人,我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为3819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检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4人,其中乙肝大三阳儿童2人,扁桃体生理性肥大儿童324人,其中影响生长发育扁桃体iii°肥大儿童5人,沙眼205人,龋齿743人,并进行了健康咨询及指导工作。
3、妇幼双系列管理及三网监测工作
我区妇幼保健工作承担全**区27万人口的妇幼保健业务指导及三网监测工作 ,15个妇幼保健三级网点所辖46个社区,21个自然村的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及内蒙古卫生厅"三网监测"信息数据统计的工作,并承担4个社区计划免疫,妇女双系列管理工作。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达100%以上,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了100%的管理,儿童的系统管理覆盖率达100%,管理率90%以上,体弱儿管理达100%;加强了计划生育节育手术技能的提高,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全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无孕产妇死亡。
活产数为2652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0.8%,产后访视率为89.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8.3%,住院分娩率为99.2%,新法接生率100%,高危产妇管理率为100%,孕产妇死亡0人,低体重儿发生率为1.7%,死胎死产数13人,婴儿死亡9人,死亡率3.8‰,新生儿死亡9人,死亡率为3.3‰,5岁以下儿童死11人,死亡率4.3‰,新生儿访视率为88.9%,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6.7%,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6.8%,海区出生缺陷21人。
(二)、出生缺陷防治项目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针对全体人群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以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在宣传教育中心的阵地作用,围绕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遗传,孕期及早期保健等知识重点,利用文图宣传品培训讲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墙报专栏、群众活动等宣传形式,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普知识,宣传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文图宣传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让群众看的懂、记得住。
2、发放宣传资料及竞赛试题,精心组织全区开展宣传活动。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任务
为积极推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规范开展,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路和措施:
(一)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重点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确保考核目标的完成。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多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多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形成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大力推广社区卫生适宜技术,继续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和百名医师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水平。
(四)社区卫生机构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主动进入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
篇9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社区建设与服务越来越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社区 医疗 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区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十报告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此可见,国家的长远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则是基础,因此,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也可以减轻国家和病人压力。
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保障体系的完善,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发展的同时势必暴露出重重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为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一、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2009新医改的提出,我国逐渐将社区医疗卫生改革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社区医疗建设的扶持力度大大提高。医改实施三年来,中央投资630多亿元,支持了3.3万所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已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2013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持续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度、法律的不完善
第一,法律的不完善。政府对社区的管理缺乏法律上的约束力,法律的约束有利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无向健康完备的方向发展;政府对其监管有利于缓解医疗腐败,有利于政策制定与制度建设。第二,政策的不完善。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虽不断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央对地方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从而导致财政投入不够,社区卫生医疗设备以及医务人员培训不够;此外,地方政府对社区的建设规划不详,没有严格落实中央政策。政策的缺失是阻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因素之一。第三,制度的不完善。社区还没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起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和协作机制。医疗救助机制能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在短时间内做到及时受理、即时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按规定标准及时给予救助,切实缓解困难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2.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专业化团队的缺乏
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政策、制度、法律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社区医疗团队的服务水平及发展。因此,促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发展,需要在医疗制度、政策、法律完善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对医疗团队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及监督,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
三、提升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路径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
(1)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财政投入不足直接阻碍着社区医疗的发展,对此,中央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同时,通过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而促进其发展。各地方政府应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础医疗卫生设备,并对社区一线医务人员的培训给予适当补助,根据各社区人口比例、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服务数量和项目等给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
(2)制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规划。各级地方政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通过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发展计划等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在各社区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政府制订社区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护理院、医务所等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对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机构,应加以完善和补充。要按照平等、择优、竞争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2)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友好关系。调整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与承担。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实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区各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建立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的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制度
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医疗救助制度,创新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实现双向转诊制度。一方面,推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将公立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移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实现内部管理一体化;将检查设备共享,实现设备与技术一体化;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实现健康管理一体化。医疗资源的共享使社区卫生服务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公立医院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诊疗能力,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同时,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格局,引导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首诊,将危急重症、疑难杂症送往医院,合理分流病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模式。
4.建立专业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团队
构建高效能专业化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将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对社区医疗全科医生的培养,实现与世界先进医疗水平的对接,完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选拔、晋升、考核机制,并制定激励机制和年终绩效考核机制。发挥每一位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为社区群众提供细致周到的医疗服务。
总之,社区医疗服务是全国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这对建立新型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对优化城市以及全国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为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城市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政发[]5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㈠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健全和完善补偿机制,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统筹规划,立足现有卫生资源调整与合理配置,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主,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而扎实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㈡工作目标。到年底,在城区建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赞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光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即:友谊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城东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平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小东门社区卫生服务站、秋丰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光明社区卫生服务站、拦马河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岔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大桥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航空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东启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太平街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环路社区卫生服务站、滨江社区卫生服务站。到年,全市建立起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比例达到90%以上,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达到35%以上,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社区内高血压、糖尿病人等重点人群的管理率达到75%以上;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㈠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市卫生局、市编办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进行。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城区卫生院组建而成,主要承担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和业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公立医疗机构举办,也可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社会力量举办。
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得向单纯的医疗型机构发展。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团队式服务为主要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的综合性健康管理与服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干预措施,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的诊疗及护理;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学技术指导,开展残障、智障、疾病恢复期康复治疗。
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制度。建立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机制,对经考试考核合格聘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并在职称评定上给予适当倾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医德医风教育,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全员转型培训,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修培训基地,有计划的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市直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与管理骨干。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到社区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和吸引符合条件的退休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继续全面实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高级技术职称前到社区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半年的制度。
㈣健全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要根据事业单位改革原则,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市政府将按照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服务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定财政补助。要采取有效办法,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供应质优价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开展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㈤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准入制,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坚持定期考核,奖惩兑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发挥行业自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常运转。
㈥发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促进作用。劳动保障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起付线按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的同等级医院起付标准降低20%,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个人自付比例相应降低5个百分点。建立社区慢性病费用控制与效果管理机制,将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慢性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管理,个人自付比例相应降低5个百分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病人设立家庭病床,符合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社保机构应及时结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垫付的医保病人费用。
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分工协作关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直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到年达到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市直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㈧继承和发扬传统医学。加强社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备中医药或民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技术。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充分利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资源,发挥其特色和优势。
㈨统筹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用房。规划、建设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纳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优先保证。今后,城区内新建或改扩建0.5万人以上居民住宅区时,必须配套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由市政府按照综合成本价购买并统一调配使用。卫生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
三、切实加强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编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人事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推动中医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编制解决办法,会同卫生部门审核批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编制。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必要的改扩建或新建给予支持。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作为对社区工作考核条件之一,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对贫困户、五保户、烈军属和残疾人在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帮助;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并对经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适当调整卫生经费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数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工作经费,适当安排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及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建设、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启动经费和人才培养、教育经费和人员经费。
新闻宣传单位负责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意义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及好人好事,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创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制度,并认真监督落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规划、建设部门负责按照有关标准,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统筹安排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并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减免相关费用。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解决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和服务人员岗位津贴,配备涉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有关器械、药具。
- 上一篇:安全事故管理解决方案
- 下一篇:电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