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事故管理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其实全球都有同样的趋势,“2005年FBI计算机犯罪调查”指出,在美国接受调查的公司或个人,有87%至少发生一次安全事故,而半数以上发生过四次以上事故。为什么企业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赛门铁克中国区技术经理郭训平日前在赛门铁克全面安全威胁推介会上表示:“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安全机制仍然不堪一击。”
实际分析企业的安全投入就会发现,虽然投入费用在不断增加,但是,来自Ernst && Young 的“2005年全球信息安全调查”显示,企业将其安全预算的50%用于日常操作和事故响应,仅将17%的预算用于完成更关键的战略项目。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企业只是采用被动的反应性防御措施。但实际上,企业需要采用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才能针对当前的攻击进行自我防护。为此,赛门铁克提出了全面威胁管理解决方案,并在中国开始大力推广。那么合理的安全配置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赛门铁克认为,企业需要的是“随需应变”的整体化安全方案。
威胁可以提前防御
多数企业都在疲于应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郭训平表示:“其实应用整体安全理念,这些是可以提前预防的。”
整体安全方案的基本就是应该具有较高的主动性,这体现了在未明确威胁类型的情况下阻止威胁的能力――不仅可以防御已知攻击,更重要的是,防御未知攻击,预测潜在威胁。由于能够提供额外的防御级别,因此各个企业可以获得宝贵的时间,通过更有序的方式对漏洞进行补救。这对于面临严重风险的银行、电信、网站等企业尤为重要。
其次,整体安全方案还必须重视的一点,就是应全面覆盖计算环境(多层),而不是仅仅针对互联网边界。郭训平特别谈到,企业既要保护免遭外部威胁,又要看到内部的隐患,要做到既能够防御从内部发起的一定数量的威胁,又能够防御以物理方式绕过边界控制甚至突破边界的安全威胁。除边界之外,防御范围最好包括整个内部网络、与远程办公室的网络连接、最终用户的工作站以及重要服务器。此外,整体化安全解决方案还应易于部署和操作,与不干扰合法访问和关键业务信息可用性的需求进行平衡,并能够适应企业随时间推移而提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如何能够随需应变
对于不少用户而言,建立一个“随需应变”的整体化安全解决方案似乎无从入手。赛门铁克针对这个难以驾驭的系统,推出了全面威胁管理方案,可以层层部署,展现清晰脉络。
篇2
[关键词]变电运维;安全隐患;解决方案;探析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13-01
针对电网安全而言,变电运维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之一,良好的变电运维质量会促使整体电网有序安全的运行,因此,变电运维岗位构成了供电企业最注重的生产线岗位,而操作质量的好坏也会对变电运维的运行造成最为直接的影响。由此,变电运维工作者要具备非常强的责任意识、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变电运维出现故障的概率。
一、现代电网的特征和变电运维的重要价值
伴随整体电网体系信息网络的健全与企业信息化构建,与此同时也提升了变电运维的工作效率,并且变电运维的流程也更加系统化、完善化,促使变电运维更加稳定与安全,除此之外,也强化了企业资源整合的水平。根据变电运维的含义而言,在整体电网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对电网的发展与运行展开了一系列的管理。在变电运维的过程中,对变电运维的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是,要维护电网运行中,每一项不完善、不健全的行为都会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严重的话会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整体电力体系运行安全的重点是,电力运行要具备安全性,稳定性,在这其中,变电运维肩负着电力体系的主要价值,假设出现事故,不但会对用户用电造成一定的限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致使整体电力体系受到损害,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全与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
二、变电运维经常出现的安全隐患探究
操控变压器是变电运维作业当中最为典型的工作之一,工作的内容具体包含对变压器实施调试、充电等,以下是对变电运维常产生的安全故障展开的深入探究。
(一) 操作母线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母线操作是在整体电力体系当中具备较大的工作量操作、元件操作较为繁琐,其性质是较为繁琐的操作,应该要参照相关操作环节对母线实施每一项的操作。在操作当中会存在隐患和危险点。借助对电力体系母线操作之中存在的危险点和隐蔽的长时间的探究和总结。将母线操作存在的危险点和存在的隐患分成三个方面,其一,没有重视电感和电容的工作理念,致使串联谐振在系统中出现,产生了安全隐患;其二,在没有充分掌握操作原理的状况下,携带负荷便拉下刀闸安全隐患;其三,切换保护配置时产生了混乱,致使诱发人为的误会隐患。
(二) 操作变压器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运维操作当中存在安全隐患与危险点。在对变压器实施切合空载的过程中,分合电压会出现高低差,这对变压器的承受热磁效应的水平形成一定的考验,容易出现油内放电,影响绝缘的正常营业,促使其出现与之关联的危险。
三、变电运维安全隐患的消除和解除隐患的具体方式
(一) 提升危险点的预防控制管理,加强标准化间的作业程序
在实施变电运维的过程中,要全面探究作业现场隐藏的安全隐患,提前演练实际的状况,制定与之相关的预控措施与方案,在实施作业程序之前,根据必须召开的探究会议,要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当成引导,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要系统的探究环境条件,工作人员的身心状况,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要严格实施巡视卡、操作票等作业方式,还要严格参照标准化的作业方式实施作业,逐渐完善形式多样的操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概率,避免安全隐患更进一步的蔓延。
(二) 强化安全运行管理作业
针对开始实施的变电运维体制,要检测其效果,具体的做法是,变电运维管理单位要全面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严格履行相关领导与管理工作者的岗位职责要求,与此同时,对现场作业实施有序的安全监控,这不但是对自身工作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工作人员负责的表现,促使变电运维安全运行的保证。因此,企业要多次应用诸多途径激发企业工作者自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全体员工依据法律管理企业的水平,与此同时,企业要强化对变电运维作业的考查作业,借助考查确保工作员工实现的能力与主动性,并且借助这样的方式,为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提供一定的便利。
(三) 强化安全教育能力,逐渐提升运行工作者对安全意识的理解
在一切会引发电力体系事故的原因当中,最为重要的的人为因素。假设电力调度运行工作者不具备较强的安全责任认识,在进行操作时,会呈现散漫的状况,易引发操作失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百姓生活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提升运维作者的安全责任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调度运行存在的风险。第一,调度工作者要对以前的事故进行系统的探究与学习,将事情出现的原因全面探究,吸取给予的教训,要对出现的事故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其主要的目的是,避免相同或者类似故事的再一次出现,第二,要将运维工作者积极探究安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提升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度,并且要长时间坚持,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逐渐探究和创新安全生产的方式与措施,其主要的目的是,促使其能够更好的实施生产;第三,要将每一项安全生产体制进行实时的落实,每一位运维工作者要将自身岗位的安全职能放在首位,逐渐提升自身操作的能力。
(四) 增强事故应急处理方式
不论是变电运维工作,还是另外的工作而言,都需要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即便变电运维作业是严格参照标准化体系实现的作业,并且操作工作者的工作要求是系统化、完善化的,但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形式各异的安全事故,在诸多突发事故出现时,便对变电运维工作的操作人员形成了考验,因此,操作工作者要秉承积极严谨的态度,与此同时,企业要强化应急管理作业,在有效的时间对企业员工展开事故应急处理培训,保证在突发状况下可以合理解决出现的安全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小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此降低变电运维经济损失带来的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运维是供电企业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单位,供电企业生产与发展需要有效科学的保障,务必具有坚实的管理能力与运行水平。假设变电运维工作者缺乏专业的素质与较强的专业能力,会直接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务必要提升运行工作者的技能水平,创建完善、健全的培训体系,有序完成变电安全运行的目标,促使供电企业的安全得到有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兴,王孜航,牛明珠,祁广源,于泓漪,吴江宁.变电运维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方案探讨[J].电子技术应用,2015(12).
[2]李红红,张海青.变电运维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方案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1).
[3]陈艳蕊.有效防范变电运维安全风险的措施[J].电子测试,2016(05).
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预算;安全管理;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是一项全面化的工程建设,囊括了合同、设计、风险、工程、施工、进度、质量、运营等各方面内容,和许多单位都有合作。然而,在我国,建筑行业建设还不完整,不仅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的市场规模。很多建筑企业都缺乏规范的制度,导致市场竞争很混乱,最终使整个建筑工程形成质量很差、管理混乱、安全事故多的局面。
1建筑工程管理
1.1存在的问题
(1)技术管理问题
由于施工过程涉及的人员和内容较多,容易出现问题。在实际施工时,有的建筑企业缺乏完善的技术管理手段,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由于技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不能很好组织和开展管理工作,工程技术管理不能得到全面和有效的落实。
(2)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由于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建筑企业要重视施工材料的选择。在购买材料时,不可以只考虑降低成本,而选择质量较差的材料。这样会降低建筑工程的质量,甚至会造成施工安全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3)施工进度管理问题
有些单位对工程进度过分关注和强调,因此总是在加速工程的施工建设,催促施工人员加大劳动强度,工程进度是提高了,但工程质量反而下降了,给工程的施工建设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有些施工企业中,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很难达到现代工程的高标准和高要求,许多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致使建筑工程经常发生问题,降低了工程施工的效率,减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2解决方法
(1)提高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对于过于陈旧和落后的施工技术要适当淘汰,对于新的施工技术和手段要合理利用。此外,施工单位还要重视工程竣工后的技术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适当的技术创新,为以后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提供借鉴和帮助。
(2)处理好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者的关系
只有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更好地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必须重视施工质量。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施工计划,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
(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建筑企业要采取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调动人力资源时,使管理人员具有优良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增加投入,培养素质高的全面性人才。在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水平。从员工个人考虑不仅要做好分内工作,还要为建筑事业奉献一份力量。
2建筑工程设计问题
2.1存在的问题
(1)设计人员的思想呈现两极化
设计人员的思想不是保守就是开放。具体表现在:有的设计师喜欢模仿大师或追求刺激,喜欢引用使人震惊的设计作品作为模版,追求新鲜、特别的感觉,有的直接剽窃国外的作品,争相模仿和借用。真是这种奇怪的建筑设计,不仅丧失了建筑物的美感,还破坏了环境,增加了工程造价。
(2)设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不过关
有的设计人员缺乏扎实的设计功底,无法设计出科学的建筑图纸,使施工不能正常进行。如果一个专业设计人员却没有坚实的专业技能,对施工工艺掌握的不好,就不能解决施工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的新手,脑中没有画面感,全屏电脑存图,不能徒手画图和设计,就无法完成设计工作,更不能给建设施工做依据。
2.2解决的办法
(1)设计人员要避免走极端路线,远离建筑设计的误区
一方面可以实行公平竞争制度还征集设计方案,举行合理的设计方案比赛,让设计人员多花费功夫在建筑结构、外型、功能和工程造价上;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也要陶冶艺术情操,提高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力,认真吸取优秀作品的宝贵经验。
(2)掌握专业知识
设计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时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信息、设计工具和设计手段。从实践出发,不拘泥于设计室走,和现场融为一体,全面把握施工工艺和流程。
3建筑工程预算问题
3.1存在的问题
(1)预算定额方式不合理
过去工程预算的方式都是定额计价,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方式即将被清单计价所取代。然而很多当地政府和建筑企业习惯于定额的方式,常常出现定额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都没有独立完整的定额方式,在报价时困难重重。及时已经有很多企业逐渐采用清单计价的方式,但因没有成熟的市场管理模式,很多预算的计算方式还是老的一套,在提高了产量的同时,降低了一部分产品的原有成本,使得企业只能通过个别产品产量的提升来降低总体成本。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获得短期效益,但长此以往,易导致成本转移或存货的问题,存在较大潜在风险。
(2)预算准确度低
由于工程预算的方式限制,预算常常和实际的费用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图纸,相同的设计,相同的方法,在工程预算计算时,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工程预算人员没有准确的定能力,在定额时,偏差较大,结果不同。这容易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和综合水平。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预算的计算制度不完善和图纸不全面,导致预算的准确度不高。
3.2解决方法
(1)采用动态预算定额方式
对于我国建筑工程预算,需要一套完备的预算定额方案。当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预算工作时,可以对工程预算做出及时、正确的改变。同时,一套方案可以适用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不同施工方法的预算定额。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静态的定额方式转变成动态的定额方式,确保预算定额科学、标准、合理和真实。
(2)提高预算的准确度
可以使用的方法有:增加材料的种类,节约材料费用;多渠道获取材料价格资料,掌握市场变动,缩小差价问题;充分了解施工地区的价格标准,因地制宜,准确预算;对实际施工的整个过程明确把握,不拘泥于固定的计算公式。
4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4.1存在的问题
(1)工人缺乏安全意识
酿成安全事故的首要原因就是工人缺乏安全意识。建筑行业是个危险性高的行业,但是很多一线的建筑工人都是农民工,他们缺乏明显的自我保护意识,没有法律概念,易造成违规操作。
(2)不了解危险源
很多工人不知道哪些位置是事故的高发区域,不知道危险源存在的地方,对很多危险没有防范意识。例如高处坠落、触电、雷击、坠落等都会酿成很严重的安全事故,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事故皆因这个方面。个别企业忽略了这些危险源的危害性,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也没有有力的监管设置。
4.2解决方法
(1)培养工人安全意识
企业要不断给工人灌输安全意识,加大对工人的宣传力度,保证每个工人都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尤其对于一线的建筑农民工,秉承不放弃一个人的严谨态度,但每个工人的生命安全负责,用定期培训的方式,培养工人的安全意识。此外,对于并且规范生产的命令,也要明确落实到每个人。
(2)经常开展安全检查
由于建筑行业事故频发,为了不出现生产事故,给企业的财产和人员造成伤亡,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定期对企业的生产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的重点是事故多发的薄弱环节,同时不放弃任何检查点,增大安全检查的范围和力度,消灭安全漏洞的萌芽。此外,安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而具体,不单单走过场。如果发现安全隐患,马上进行整改,明确做到防患于未然,奖惩分明。
结束语
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严峻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行业的质量和水平也要提高。虽然建筑工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是我们要用积极、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法。建筑企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提高建筑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建筑工程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建筑工程质量对国家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我们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使整个建筑行业稳而有力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永.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管理科学.
[2]张晓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价值工程.2013.
[3]席林生.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2011,13(4).
篇4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1.电力安全管理的内容
在电力行业的体系之中,保证安全,要一直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只有保障好安全,才能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的生产建设,才能保障好整个电力系y的日常运行。目前,我国的电力项目已经进入了大投资,施工周期长,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发展阶段,所以实际电力工程建设的风险因素也会增加,特别是在一些专业应用,劳动密集型的建筑在一起感觉沉重,涉及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新材料的应用增加了在许多化学用品、易燃、易爆、所以,总体感觉沉了控制点,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因素各种调整,实现一些满足当前需求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伤害的风险因素,没有安全事故,等等。
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实际上是指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执行一般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反映了整体工作强度,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执行效率高和低对电力安全管理的影响非常大。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
2.电力安全管理执行的影响因素
2.1 管理思想
有效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质量,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对其与科学现在很少在中国电力安全管理规范的科学和全面的管理系统,但在实践中,一些电力行业不是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规范体系,这并不是谈论什么应用程序。例如,工作票,必须遵守并按照标准填写相关规范。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究其原因是相关人员了解不深,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技术系统。
2.2 科研机构和安全规章制度
大多数电力公司已经创建了相应的电力安全管理系统,并开发了一个严格的管理规范,但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实现。一些单位任何严格执行并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忽略了正常工作的问题。处理违法行为,没有处罚法律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则,实现安全管理不到位。一些基本的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安排很多任务,但没有相应的跟踪监督。主管的任务安排,缺乏实施过程和效果的关注和监督。
2.3 安全管理评价机制
提高安全管理评价机制来提高电力安全管理的效率非常有帮助。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个问题不是很关注。一些单位在通常的安全管理标准的员工缺乏科学性,远离实际情况。严格的惩罚,一旦管理错误,分析错误的因果关系。完全盲目的严格的检查和管理,片面的管理知识的概念,员工将失去工作的热情和激情。
首先,现代电力工程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部署,以便安全管理从项目立项阶段已经开始,对于这样一个管理问题,不仅需要从每个环节,还需要按照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三方为整体规划,统一管理,通过具体的体系、机制和措施来实现。
第二,目前有一个特定的对电力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安全责任落实不完整的施工人员素质低,安全、技术培训不到位,规范,或专业学位和符合率低的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
第三,分析原因,主要是电力工程建设在新时期技术直接和改进,但在管理和只是初步的技术为先导,实施配套的管理措施,但不是在现代电力工程建设更详细的调查和全面分析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标准制定的相关链接,数据收集和分析、市场研究等材料的相对缺乏,因此,应针对具体问题制定一些直接的解决方案。
3.促进解决电力安全管理
3.1 深化电力安全管理思想
思想来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电力企业应根据实际电力生产和建设情况制定发展蓝图,为安全管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必须遵守的基础上,“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的实现密切相关,每一个员工的参与。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定期向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监督权力员工积极学习现代电力安全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技术管理体系,安全警示教育,促进安全意识和加强专业技术的员工。常见的安全事故的总结和分析,进行技术管理的改进,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重视薄弱环节,开发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让每个员工明白需要采取安全措施:组装事故报告,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
3.2 严格的纪律制度,标准操作行为
电力系统长期发展后,实际的工作经验更加丰富,从而制定和颁布一系列规章制度。因此,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应该下属章相关规章制度,下级变电站人员努力学习掌握和实现这些规章制度。但在实际的规则和规范实现的过程中,一些规则和内容实际执行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过程相应的规范,开发一个实用的程序。同时,也要规范,减少违反安全操作行为。
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让这些风险的具体分析,然后在系统中,介绍了责任制的混凝土,并完成标准,具体的责任部门,如果一个经理在执行时,不全面调查和评估,项目建设完成后,导致出现质量问题,应考虑到责任;最好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期限,可以问责的形式约束,为了更好的履行管理职能,减少滥用权力的角度和不负责招标行为,等等。
3.3 优化电力安全管理评价工作
电力安全管理评价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方法,有许多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达到准确预测和相应的控制安全事故。安全管理评价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坚持和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实现了全封闭式管理。安全评价的特点是评估目前的安全工作,结合实际的安全状况,促进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安全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员工和管理层的安全的电力行业需要相应的培训教育思想。通过培训,员工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安全发展的商业培训,员工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事故,确保电力的安全。
4.管理实现阶段
所谓的阶段管理,指的是,按照施工准备阶段(包括项目建立、图纸设计、招标、设备和材料采购和租赁、人员招募等),构建阶段(基础建设、设备安装、开挖和有线路由配置,绳,各种设备连接,配套的软件和硬件设置,等等),竣工验收阶段(包括质量评估、评估报告、软件和硬件测试,调试,等等)三大工程建设阶段,不同阶段的链接管理,通过特定的评价机制,评价体系,现场安全管理,技术指标控制,监督,监督检查,和其他管理路径的实现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也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建立培训体系应该专注于专业,三方的技术应用与实践,基于当前施工技术,然后设置普通的通用课程,根据一些实践操作经验和培训的技术要素,建立新的技术操作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建立一个新的培训体系,以满足当前的建设和安全管理要求。
5.小结
在电力产业发展的建设和运营,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供电企业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索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电力安全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敖月华.影响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加勺要素分析及途径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1
篇5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 A
一、影响水利设备安装的因素
1、操作人员的技术与素质。我国当前任用的水利机电安装施工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实际上,水利机电安装工作的专业性非常强,只有施工人员了解设备性能、具有水利施工知识,才能满足安装的质量需要。但是我国大多水利工程施工队伍,还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在水利机电安装的准备阶段,仅向施工人员进行简单的介绍,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不达标,难以真正掌握施工要领或施工注意事项,在施工过程中留下诸多安全隐患。
2、管理制度方面。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已经在发展中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与关注,逐渐完善并落实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水利工程中的机电安装环节却往往被忽视,仍处于管理制度的初级制定阶段,很多工作的规范性不强。机电安装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在制定相关制度过程中,也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等原则,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要求的整体目标相一致。另外,在制定水利机电安装制度过程中,应借鉴相关行业的管理理论与经验,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出与水利机电安装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确保一切工作有序开展。
3、安装技术方面。以我国水利机电安装施工状况来看,施工人员凭借以往经验开展施工,科技创新观念和动力不足;随着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再加上科技水平的迅速更新,对水利工程中的机电设备提出更高要求,在安装方法、安装质量方面必然也有所区别。因此,这就要求水利机电安装施工中,积极转变观念,运用新方法、新工艺,加强对机电设备原理、安装方法的研究力度,提高安装质量,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二、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1、在施工前对各个方面的检查与合作。在制作施工图的时段,让设计人员提出自己对于技术的要求与看法,例如:孔洞的保留、管道的埋放、线路及预留等等。上述的条件必须在施工图中有标注。而施工人员要有水建的基础与知识,按时对计划进行排查,相应的技术人员也要对机电图纸有着深刻的理解。
2、方案与施工的配合。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就要求对拟定施工方案的同时,要对对方的情况有所了解,互相配合,互相协调,如此才能让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到达与预期一样的目的与效果。
3、施工阶段的配合。在一开始的施工阶段,技术人员需要对电缆管道、出水管道、防雷接地、机电设备安装所必要的吊环进行事先的埋放。同时机电安装的进度还要与施工进度一致,不可盲目对单方面的进度过分重视,齐头并进。在土建封模前也必须要安装好电缆桥架、管道、电缆的支架。
4、交叉施工的协调配合。因为水利工程要求我们在汛后、年前开始施工,所以工作量非常大,并且时间短。所以土建与安装部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加紧时间,于是交叉施工就是必须所进行的。首先要进行的是在土建封压力水箱顶板前放,否则进入现场方式只能是从箱涵,无法保证效率。而项目经理在工期发生交叉时也一定要充分安排好交叉的日程。做到场地要整洁不乱、宽阔,在机组校核同心或者主机组安装时必须时要求安静无风、无灰尘等情况下进行,所以土建的施工势必会影响到施工,需要明确的计划与安排。
三、对日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建议和探讨
1、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每一个项目成员都需对自身的安全行负责,安全意识时刻常在,在这其中施工单位领导与负责人的引导与态度在水利工程中有着决定性,因为如若安全事故出现首当其冲的就会对相关领导进行排查;如若没有安全事故的发生则要对其就行奖励,如若如此每一个人都会对安全意识有着自觉性。民工因为自身的教育的偏失性更要对其进行保护,无论是施工现场还是自身安全都要进行严格的教育与告知,使工作人员在施工时更安全更放心。
2、规章制度的确立,以制度约束。无论是领导、项目经理、施工工人到安全负责人,每一个人都要对安全视为己任,其中制定的依据要符合法律与规定,制度既要有合理性也要有强制性,并且可操作性一定要高。在制度制定后,每一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工作,是不是在要工作人员与经理当中进行安全教育的普查。
3、施工安全的技术防范措施。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是重点,项目负责人要对工程的施工特点、交通、天气等预测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排查,将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减到最低,如此可以在管理与技术中采取有效而便利的防护手段,有效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将安全事故排除。
4、必须加强劳务分包单位与总包的资质认证。施工中无论是选择总包,或者是劳务分包单位时,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国家认证的证件齐全才是真正可以信赖并去工作的施工企业;而在组建施工队伍时,安全质量意识、技术过硬是我们挑选工作人员的首要条件。如此双方都可以对工作的质量负责,对工作的态度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发负责。
5、相应工程招标与投标需要对规则进行完善。在参加工程投标时要对发生过安全事故的公司的标书进行减分,在对发生安全事故的项目经理进行一年内不得参与施工的惩罚;如果曾经出过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参与招标,可以对其在一定时期内暂停投标或者减少资质等级的处分。而相对的,要对几年期间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的企业的产品进行肯定与表扬,在其参加日后的投标活动中,可以在商务标评标中增加其安全生产评分的权重。
6、对高科技熟练的运用可以减少人为失误因素。在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法非常落后,技术与机械化不够普及,所以有着许多人为的失误。从而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增加机械作业,提高高科技对施工过程的运用与覆盖率,新方法与新材料的熟练运用可以改善过去老旧的施工手法,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有效的避免了人为的失误从而导致的不安全的因素。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安装与施工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利工程是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安装和施工管理,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更好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永华,王建武,王,等. 基于 Web 技术的水利工程招投标专家库研究[J].人民黄河,2007( 07)
篇6
据了解,中航锂电自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在动力电池、标准模块以及陶瓷隔膜等领域颇有创新建树,产品应用覆盖了电动车辆、电力储能、军事应用、轨道交通、矿用装备等领域,已出口美国、英国、韩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作为较早深入参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老牌锂电池企业,曾先后与一汽、东风系、宇通客车、金龙客车、中通客车等车企合作,据了解,在不久的将来,中航锂电还将成为欧洲某著名汽车品牌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目前中航锂电的动力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新能源汽车,积累了多年的运营数据和经验,目前为止从未出现恶性安全事故。在展会上的零部件评选活动中,经行业专家评议,中航锂电位列“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十强企业”。在展会期间,中航锂电总经理助理叶丹峥和市场部部长阮艺亮抽空接受了《汽车纵横》的独家专访,就近两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安全这一重大课题,为我们纠正了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特别是以一个行业先行者的视野与我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对锂电池产业这些年发展的困惑与深度反思,以及中航锂电的探索经验甚至是教训,对行业极具参考借鉴价值。
被误读的电池安全
《汽车纵横》:自去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发生多起安全事故,引起行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电池一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性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家电池企业人士,从您的角度如何理解电池安全?您认为车用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通常出在哪里?
叶丹峥:单从动力电池安全来看,主要涵盖两方面:单体安全和系统安全。
现阶段,大家都特别关注单体电池的安全。单体电池安全问题主要由于内、外部短路造成。
内部短路主要由于枝晶刺破隔膜产生:
1. 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过度放电导致负极碳片层结构出现塌陷,而塌陷会造成充电过程中锂离子无法插入,碳负极会形成锂枝晶;
2. 过度放电导致铜箔析出沉积在正极上,形成铜枝晶;
3. 过度充电使过多的锂离子嵌入负极碳结构,而造成其中部分锂离子再也无法释放出来,也会形成锂枝晶;
4. 生产过程中,电池极片间混入较大的金属碎屑和粉尘颗粒,在电池充放电循环使用过程中形成枝晶。
这些堆积起来的枝晶会刺穿正负极之间的隔膜,使电池正负极短路,进而发生过充时燃烧或者爆炸的情况。
电池系统在车辆上使用时,我们要保证电池系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是安全的,首先要保证单体电池正常使用的安全性,同时还要保证出现极端情况时,不发生恶劣安全事故。
按照传统汽车安全理论,使用过程安全防护是主动安全,极端情况下防护是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方面,单体电池的重点是保证正常充放电时的安全。正常使用的时候,电池的安全特性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的稳定性。现阶段国内主流产品的正极材料是磷酸亚铁锂,磷酸铁锂材料自身的安全属性较好,单体容量只要不特别大,安全性都是有保证的。我们着重关注原材材料选择和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保证不在内部形成短路点。被动安全方面,为了保证在极端状态下,电池不会爆炸、燃烧,我们了选择阻燃能力好、耐过充能力好的电解液;使用了性能更好的陶瓷隔膜。更有甚者,一些电池厂家已经开始研发、使用一些类似电池内部熔断器的安全结构来保证极端状态下不出恶性事故。
总之,通过持续不断地提升材料安全属性、改进工艺方式、提升环境质量、严控产品品质,我们目前已经能够把电池单体安全问题有效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内。
《汽车纵横》:其实从近两年的这些安全事故原因统计中可以看出,真正由于电池自身出现问题的不占主流。业内也普遍意识到电池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您刚才也提到了第二个方面,系统安全。
叶丹峥:其实近期出现的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在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中,电池最无辜。因为电池通常是在过度充放的情况下才会出问题。但充电不是电池自己充的,而是有人为或机器有指令。
我们可以看到,事故往往发生在充电过程中或者充电之后。在这期间,大量车载电池在做充电和均衡工作,也是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其实“三电”系统的安全核心不是电池,而是是车载控制器,即高压盒。打个比方,一个城市交通的核心是道路,道路的核心是一个个十字路口。这个控制器就是车辆的枢纽、核心,它直接管理控制用电、充电、BMS、故障报警、信号显示等,也是错误最容易发生的地方。
电池往往是被充坏的。充电桩、电池,BMS、电机、控制器等,这些由不同的厂家提供,出现通信协议故障,由谁来监控?据我了解,至少在商用车领域,目前这方面没有相关严苛的要求。从我们接触的客户情况看,一些商用车厂家在这方面做得不好。
在整体车辆安全上,我们应该重新定义,传统车辆的主动安全措施大概包括电子稳定系统、警示系统、ABS、EBD等发生事故之前提醒或协助驾驶员安全驾驶车辆的配置。被动安全讲的是例如安全带、车身钢架结构、安全气囊等发生事故后有效减轻人身伤害的安全配置。但现在多数电动汽车针对电池系统的主动安全系统仅仅依靠BMS,一旦BMS有问题,需要被动安全系统工作时,缺乏必要的电池系统被动安全控制器件。不过像中通、北汽福田等商用车企已经在各自一些新能源车型上配有电池箱灭火器等安全防护措施,作用是一旦有撞车事故出现,确保电池不再受影响。
根源在思维意识
《汽车纵横》:您刚从电池安全的角度具体谈了两个层面,您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下一步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提升和改进?
叶丹峥:我想通过一个案例来谈。某车厂电动车辆上的继电器额定电流是180A(瞬时通过电流可以达到350A),但总出现被烧化、粘连的情况(电动车辆上的继电器就像开关,接合则线路通,电流才可以通过)。为了找原因我们邀请了做继电器的一线品牌上市公司一起查看。经检查发现,根本原因是车辆高压盒的动作顺序和设计顺序不一致。所以,可以看到不是车厂和供应商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急于交付产品,没有在这方面深入检测测试。我们认为,安全问题的根子在思维上,意识上,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彻底解决。
因此我们应理性客观看待电动车安全,电池本身安全、电池系统安全在电动车安全中的角色、定位。事实上,近几年在安全方面,国家和车企要求不断提升,电池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改进单体电芯性能,电池系统产品的整体安全能力和水平进步很快,但对系统集成的设计验证特别是电池堆热管理的系统集成验证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
此外,电机、电控、充电安全仍需深挖,近两年来,国家在充电桩领域出台不少支持政策,也拿出了补贴,不少企业疯上此类项目。充电桩的产品整合和技术提升迫在眉睫。
在这些方面,国内一些企业的做法、思想意识与国外尚有差距。例如,我们很熟悉的一位欧洲客户,它产品设计中整车控制器在最上层,直接管控充电、电机、BMS等功能器件,以电池系统的实际情况来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纠正不好的驾驶习惯,以满足安全和循环寿命的需求。反观国内企业和用户,大家往往只追求续驶里程,电池过充过放时常发生。电池损坏、车辆抛锚就要求退、换,长远看并不利于整体产品水平和技术的提高。
安全的“不能”不可怕
《汽车纵横》: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在技术层面理论上是都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安全意识和思维方式?
叶丹峥:我认为在安全上,乘用车和商用车企业还应区别对待。中航锂电从2007年开始研发生产车用动力电池产品,与国内的许多乘用车和商用车企业都有过接触甚至合作。对于这两类企业在这方面的差别,深有体会。我个人认为,电动车的安全问题在“不能”,即在有些方面还不知道如何更安全,还要继续学习、研究。
我们感觉,国内不少乘用车企业对车辆的安全体系有深入的认知和认可,他们在招标过程中能提出非常多的检测测试标准,例如我们曾参与某乘用车企业的电池招标,仅仅是招投标过程就论述了200多个质量技术点,其中有70多个是关于安全的。我们后期要做近500个测试。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年来国内乘用车企业虽然一直顶着合资和外资企业市场竞争中的巨大压力,但确实在竞争过程中学习提高很快,关于车辆的生产体系和标准有更深的理解,其学习引进的相关标准体系更为谨慎严苛。我们在这个角度再反观相关部委此前出台的暂停三元锂电池在新能源商用车上应用的通知,会有一点不一样的思考。后续,随着市场对新能源商用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安全系统的协同设计也会进一步加快,有理由相信,未来电动车安全性,会在“不能”中越来越好。
《汽车纵横》:中航锂电对于车用动力电池安全有哪些具体解决方案和实践?目前的应用成果如何?
阮艺亮:我理解的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还是要从整车层面看。作为电池企业,我们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也是基于完整的整车开发做的。
具体到电池本身,中航锂电在电化学安全、电气安全、结构安全、整车策略安全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电化学安全上,我们的产品主要有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两大类,目前主流是磷酸铁锂。我们将陶瓷隔膜功能性进行优化改善(与厦门大学联合研发)后应用在我们产品上,目前在这方面我们走得比较靠前,没有恶性事故发生。
还有电解液,我们2009年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就为其加入阻燃成分,即使电芯中的电解液由于外部原因有一定的挥发或漏出也不会燃烧。在正负极涂布上也采取量子级分析,防止枝晶刺穿隔膜造成内短路。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中航锂电在电化学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目前做得相对到位。
关于电气安全,我们在接插件、通信协议、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线束等方面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做了很多测试,包括系统级的高压绝缘、外短路、过流等,经过一系列严格实验认证后才应用到产品上。
我们电池箱体防火、阻燃和防腐蚀设计均符合或超越行业标准。防护结构的箱体、支架、模组框架和固定结构都经过实验验证。实验中,在电池受到机械震动、冲击、挤压、穿刺等各种极端情况下,我们的产品最多有一股青烟冒出,没有其他不安全情况发生。
在新能源整车结构设计上,中航锂电早在2010年与国内做新能源汽车较早的整车企业开展了很多工况测试工作。在2010-2013年期间,我们还参与了国家电网主导的换电模式,做了很多测试,我们的产品在国内第一批换电项目中有大量应用。
电池“短寿”,一半原因在使用
《汽车纵横》:近年来,从示范推广城市到推广应用城市试点,许多地方都采购了大量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客车产品用于城市交通运营。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电池的衰减、实际使用寿命问题也引起了各方关注。您认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中航锂电的产品在这些方面表现如何?
阮艺亮:中航锂电电池产品的相对稳定性,在国内处于前列水平。关于电池的衰减,一半的原因出现电池上,确实电池企业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但还有一半原因,其实是使用问题,用车人往往把纯电动车型当燃油车来用,但二者的使用方式、保养方式都不相同。
从这些年来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一是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但实际上有些车辆被售出后没有被及时投入使用,有的车甚至被交付后连续在库房停放两个月以上。电池箱内部有电池管理系统、通讯GPRS模块等,在上传下达的通讯过程中都会耗电,有微小的放电电流,长期不用则会出现严重衰减。在特别在冬、夏季,电池出现严重的自放电现象。再加上目前行业内的电池管理系统水平鱼龙混杂,有的电池企业与车企的配套不够紧密,产品与整车配合得不够好,出现电池过放之后不好充电等问题,人们往往认为是电池不行。
二是使用不够规范,在养护方面没概念。比如用户不了解不同功率的充电桩是用来匹配不同类型的车辆的,如同有些人在为手机充电时随便找线找电源,或者在不了解电池性能的情况下滥用快充模式。很多车企及车辆运营公司的操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养护知识,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售后力量,细化售后服务,与我们客户一起共同提高。
三是车上油门改电门之后,司机的驾驶习惯还没有改过来。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已经匹配得很完美了,但电机、电控、电池这三电的匹配才刚起步,所以开电动车要爱护一点,不要经常猛踩电门,会导致电流瞬间增大。
其实这些也都属于正常现象,各方对新生事物的理解、接纳都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我们中航锂电一直在努力提升电池的各项性能。另一方面,我们在与公交公司等车辆运营公司这种集团客户对接时,会定期为他们做使用、保养方面的全方位培训,每个月两次到四次不等。
低温应用的取与舍
《汽车纵横》:在前几批推广应用城市中也包括不少地理位置上更靠北的城市,电动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使用是这些区域真正实现大面积推广的重要课题。目前中航锂电的产品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案?
叶丹峥:现在我们提供给所有商用车包括物流车客户的产品中区分北方车和南方车,北方车上要加加热板,南方车则不用加。但这些措施实际上不解决根本问题。
例如,要进北京、上海市场必须通过地方标准认证,其中有一项是IP68(电池箱密闭标准),简而言之就是车辆电池箱在水位线下浸泡额定时间,电池箱不漏电,不发生安全问题。曾经出现过因大面积下雨,水泡电池箱导致漏电,烧了若干辆车企产品的情况。
但这一标准对电池组的热管理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这对车企系统集成设计要求也很高。如何解决不透风又能及时散热?液冷应该是未来商用车和乘用车电池包系统热管理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已经有整车和电池企业声称其产品分为南方电池和北方电池,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在电池原材料中添加低温性能好的材料,这是可以实现的。还可以利用车载空调的循环系统,接进电池箱进行温度调控,这也是解决方向,目前国内很多厂家都在做。
目前中航锂电的产品可以做到零下35度放电,零下10度充电,但还不敢批量销售。因为有取就有舍,取了低温性能,在常温循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能力。
尴尬的产能规划
《汽车纵横》:近两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飞涨,国内动力电池产能频频告急。特别在一些车企盲目追求上量的情况下,一些不合格电池产品也流向市场。中航锂电目前的产能情况如何?都遇到过哪些问题?未来关于产能有哪些规划?
叶丹峥: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产能可以达到年产2.5GW的铁锂电池,1GW的三元电池,从2018年年底到2019年中旬,预计年产3GW的铁锂电池和5GW的三元电池,到2020年,总产能预计达到10-12GW。
但这些只是规划,其实我们心里很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讲,去年的供不应求是病态的,不是常态的,去年在国家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车企产销量上得都很快,我们感觉2015年真的好辛苦。
但到了今年,由于“骗补”核查,大部分企业在上半年处于停产状态,我们的电池生产产能也没能够全部释放。接近年底,虽然各种补贴政策未出台,推广目录不开放情况还在持续,但是各个企业又开始自筹资金加快生产,我们重新开始加快生产节奏,但总是跟市场需求差一点点。
《汽车纵横》:其实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大力扶持下发展迅速,但有些时候,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延续性不够好也确实给企业带来困扰。特别自今年年初骗补事件被揭开,各项核查整顿工作开始启动,很多企业都在观望。作为电池企业的负责人,您对行业政策方面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叶丹峥:比如补贴,我认为应该补用车方,分出商用车和乘用车。把新能源乘用车比作绿色家电,就像节能灯,就是补贴到个人。
未来这个产业以主机厂为核心,三电系统加上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共同朝一个目标走,这个目标应当用市场的语言提出来,引导产业走向。在现有的体制、资源优势下,四部委的配合应该更紧密一些,甚至可以考虑为促进这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设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看到发展就要改革,短期设立一个部门,能拉动一个重要产业的发展也是值得的。
从2007年到2011年,这个行业最初起步最艰难的时期我经历过,从电池行业来看,这些年也走过不少弯路。早年的“十城千辆”工程令整个行业振奋,产能快速扩张,但最后推广结果不尽如人意。然后扩张到25城,再到近40个城市和城市群,补贴等财政支持政策也跟上,电池产能又不够用了。今年年初开始查骗补,电动车又出推荐目录,再到目录不发,一些电池企业深受其苦。比如有的电池厂刚按车企要求下功夫把产品整改完毕,成本也更低,但由于没有推荐目录,车企不得不全面选择已经有推荐目录的企业的产品,要求他们不断提升产能,产能是说有就有的吗?!车企为此而有订单不敢接。
《汽车纵横》:您刚才谈到了这些年行业遇到的种种问题,作为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士,您认为这些年来锂电池行业有哪些重要进展?中航锂电作为老牌锂电池企业,在这些进展中都起到过哪些作用?您对未来的前景怎么看?
叶丹峥:我认为近十年来,锂电池行业解决了四个问题:
一是电池容量。2008年前后,业内普遍认为三元锂电池能做到5安时,铁锂类电池最多能实现20安时。2009年,我们拿出了容量在160安时左右的铁锂电池,并在市场上大量销售。从此,铁锂电池的容量多数稳定在50-200安时之间。此类电池容量从两位数上升到三位数,我们中航锂电的做法打开了行业的思路,应该说在其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是陶瓷隔膜的大量使用,有效解决了卷芯电池和叠片电池的安全问题。中航锂电和厦门大学共同研发了陶瓷隔膜技术,并在国内较早应用于电池生产,早于行业平均水平两年左右。
三是电池生产全面解决了生产自动化。国内电池行业近十年来从最早的手工生产到半自动到全自动化生产,据了解目前自动化比例普遍超过80%,虽然还需要很多人做辅助,生产线水平与国外尚有差距,但已能做到人在线外。主流大型电池企业做得更好,已经可以和日韩企业比肩了。
在这方面,中航锂电通过一系列技术、设备升级,实现PACK组装线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极大提高动力电池PACK成组的规模化生产效率和品质。同时通过对先进装备生产线的技术开发,有助于提高电池国产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我们一直坚持了借力引智、合作研发的新思路,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理念、生产经验和制造工艺创新引进,灵活运用于科研生产中。通过与国内先进电池设备厂商联合攻关,采用智能机器人、视觉识别系统、基于工业总线技术的可编程控制系统等手段,自主集成自动化生产线,电池生产效率提升20%,节约人工成本75%,关键装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篇7
关键词: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矿山安全评价;适应性研究
矿山企业的生产对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矿山的生产系统中包含着瓦斯、煤尘以及水火等诸多的能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能源在开采的过程中容易酿造巨大的灾害、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矿山生产的安全评价,而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是对其进行安全评价的有效方法。
1矿山生产安全评价原因
矿山工程在施工的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而且有些环节的施工的风险系数非常的高。对矿山进行安全评价就是根据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进行系统的调查论证,其作为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对整个系统的危险因素以及不稳定因素进行调查,统计相关的数据和参数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根据这些数据和参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消除或者遏制,从最大的程度上减小矿山的危险并提高矿山生产的安全系数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而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于矿山的安全评价技术也逐渐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矿山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也为矿山生产和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矿山安全评价的背景及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项科研成果的出现促使安全评价技术方面的发展也逐渐的完善,这对矿山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1国外矿山安全评价背景及现状
国外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安全评价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国外安全评价系统主要应用在科研及航天等领域,对于矿山的安全评价也是从这些领域发展而来。因为矿山的生产系统之中包含的不稳定因素很多而且其中的风险系数也比较大,所以国外的安全评价系统把主要的精力都应用在概率风险的评价,没有考虑和顾及其他方面,进而在某些方面严重影响了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中危险度主要是由矿山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及安全事故对生产系统造成损害的严重性决定,这种评价方式显得过于片面,对很多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没有进行考虑进而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另外从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及安全事故造成损失方面来说,对于这两方面的统计不够准确而且调查结果不够清楚,造成统计和评价的结果出现偏差,这这也是影响矿山安全评价的重要原因。国外矿山安全评价的系统中缺乏实用性,问题的研究过于模糊,提出的评价方法不实用。
2.2国内矿山安全评价的背景及现状
我国的在安全评价方面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安全评价是国家的相关部门提出对机械工厂的生产进行相关的评价同时颁布了安全评价的规范和要求。从那时开始对各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安全评价并且逐渐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文献进行要求。这对于我国的各项工程建设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在保证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减少了由于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造成的损失。我国矿山安全评价与其他工程同步进行,但是由于诸多的内外因素的限制造成其安全评价系统并不像其他的安全评价系统那样健全。其在很多的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到目前为止矿山安全问题一直是安全管理之中的一个主要的内容。矿山安全评价的进展,无论研究规模,还是研究的深入程度方面,都与其他工程项目有着明显的差距。而这些差距也在不断影响着安全评价的结果。虽然我国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建设已经逐渐完善,但是对于矿山之中历史及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安全评价的方法在其中依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3模糊神经网络在矿山安全评价中的可行性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是将人工神经系统和模糊系统的有机结合进而充分的展现出这种新型技术在矿山安全评价中优势。
3.1矿山灾害状态变量较多
矿山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造成的安全事故的概率也非常的高。矿山生产包含着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其中具有瓦斯、煤尘等诸多有毒气体同时这些气体还非常易燃。如果生产的过程中不加强注意,极有可能造成爆炸等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在矿山的生产系统之中的状态变量,很难确定甚至根本就无法确定。矿山的安全评价过程中对于这些状态变量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能够精确,因为这种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进行探测,其能够最大程度的模拟人脑的思维和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学意识和联想的功能,用于人工操作较少而且在工作过程中的精确度很高。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对矿山之中的状态变量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从而有效的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保证矿山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矿山灾害状态变量关系复杂
安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之中的各个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之间确定关系,只有从中找出这些隐患之间的必然联系才能够对项目的安全系数进行准确的评价,更好地加强安全管理。但是对于矿山的安全管理过程来说,这一项无疑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形成矿山安全评价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矿山灾害中的状态变量较多,这些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复杂,无法理清这些不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找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而这些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动态关系,而且这种微妙的联系无法清晰的找出来。很多状态变量之间就算利用微分方程都无法准确的求解。矿山的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复杂,利用传统的安全评价方法很难进行准确的评价。而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是模糊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其中模糊系统优势能够充分的显现出来,具有明显的推理优势,推理过程简单容易理解,同时充分利用专家知识进行合理化的分析,有效找出矿山安全评价之中的状态变量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3.3矿山灾害系统的子系统关系复杂
矿山的安全评价之中不仅包含了大量的状态变量和安全隐患,还包含着很多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无法进行定量的描述。矿山的安全评价包含了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而且矿山之中的灾害也是各种各样。只有子系统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才能够明白矿山灾害系统之间的联系,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对矿山的安全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缺乏优势,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进而影响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对矿山灾害系统之中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能够让矿山安全评价的结果准确性提高从而有效的加强矿山的安全管理。
4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在矿山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矿山安全生产过程对于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其中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应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很多的问题,但依然存在未能解决的问题。
4.1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固定关系无法解决
矿山安全评价过程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与造成的安全事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只有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有效的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排除安全隐患。但是矿山安全管理之中很多安全因素和安全事故之间的关系都是动态的并不能具体的描述它们之间的联系,传统的评价方法在确定这些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通常都是采用线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针对任何一种安全隐患都适用的,包含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这种描述关系的方法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在安全评价的过程中并不能对其中所有的因素和结果进行定量的描述,而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是描述之前确定它们之间的映射关系,采用函数的关系进行描述。虽然这些线段是不连续的,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线性关系。这种方法对于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固定映射关系也不能准确的描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也不能有效的解决其中的问题。
4.2解决定权和变权的问题
安全评价来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矿山的安全评价更是如此,其中的安全隐患和不确定因素很多,而且各个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复杂很多的问题都不能有效的解决,安全评价之中的权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在评价的过程中各个因素的权重很有可能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而在传统的安全评价方法中采用定权的方式进行评价,但在矿山安全的影响因素之中,很多关系都是动态变化。因为对这个方面的考虑不够周全造成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漏洞,而且对最终的评价结果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在评价的过程中对变权问题也有相关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矿山安全评价并加强矿山的安全管理。
4.3解决了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问题
矿山安全管理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妙,给矿山的安全评价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矿山安全评价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而这些安全隐患自身是非常模糊,其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是不确定而造成危害的影响也是不确定,同时这些不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又存在模糊性。很多的因素和结果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进而从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安全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模糊神经技术的理论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因为在矿山的安全评价中对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的描述但是却能够对其中一些问题有效的解决进而提高安全评价的可靠性。
5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
这种技术在安全评价系统之中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在矿山的安全评价过程中能够解决很多传统评价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种技术是模糊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结合而成新型科学技术并且能够显现出两种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解决矿山安全评价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并弥补其中的缺陷。虽然现在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无法解决的缺陷和问题,但是在未来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不仅在矿山的安全评价之中发挥作用,这种技术的优势还可以在我国的安全评价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并且未来会在各个领域发挥优势。
6结束语
模糊神经网络系统在我国的安全评价系统之中发展仍然处于研究的阶段,其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但是经过文章的描述可以看出这种技术对于矿山安全评价的适应性很强而且能够有效的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对于矿山生产的安全评价来说,这种技术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加强矿山生产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阎平凡.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宋瑞.神经元网络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8):116-117.
[3]周涛,王万惠,张明,等.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在压水堆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中国核学会,2009:7.
[4]刘洪,曾庆恒,庞进,等.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地质录井油气水层识别技术[A].
[5]万沛霖,何莉,张志远.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2003:6.
篇8
关键词:建筑安全生产;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
1 前言
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监理、施工三方企业是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具体实施者,要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就必须发挥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责任。
2 充分发挥企业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
1、建设方
建设单位作为建筑工程合同的投资主体,也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负有提供建设用地、建设资金和提出建设规划具体责任,同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中牵头单位。鉴于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中所处的突出重要地位,建筑单位应该承担起自身的安全责任,促进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实现。首先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向施工单位及时提供完整准确的施工资料,让施工方对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的环境比如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有总体、准确的认知,以保障施工安全。建设单位还应行驶其法律规定内的相关职能,积极协调和解决施工中的矛盾和困难,尤其要主动参与施工管理,有条件的建设方还应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行为实施有效监管,包括坚持科学合理的合同工期、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安全检查、督促施工方整改安全隐患和协调同一施工现场多个施工单位交叉作业等问题,保障工程的有序推进,这既是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安全管理责任,更是对自身投资利益的有效保护。一旦工程发生安全事故,工期将被拖延,形象将被破坏,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建设方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与以往建设单位只投资不管理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2、监理方
监理方的主要工作是在施工过程中检查建筑用料是否合格,全过程的指导、监督施工方安全施工,并最终监督、验收建筑工程是否达到国家制定的建筑标准,并对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相应的监理责任。监理方在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要确保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进程,需确保工程项目在安全的状态下进入下一道工序。因此监理方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监理旁站实施细则》、《监理规范》等规章要求,坚持符合性、全面性的原则,对施工过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科学性的管理,对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进场要进行严格检验、在建筑工程过程中要对工程进度、建筑质量、工程安全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督,严格审查施工方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制定的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的安全指标。
工程监理方首先要确保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的专业素养,监理人员获得的资格证书要与所从事的监理项目任务相一致,参加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而且,为保证监理任务的合法性,监理委托合同及手续也必须一应俱全。
其次,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遵守职业道德,制订相应的监理规划,并严格按照制定的监理规划进行监理工作,采取专业技术人员与任务相配套的责任制落实制度。
再次,要严格遵守国家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来对工程项目实施巡查和旁站监理。若在实施监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应当及时与施工方相协调,要求他们立即整改以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的质量安全;若安全隐患情况相当严重,那监理方应要求施工方暂时停止施工任务,并查处隐患原因,向受委托的建设方报告情况。若施工单位拒绝整改和停工意见,监理方应当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以保障建筑工程生产安全。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监理方对安全生产责任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和狭隘,尤其是监理人员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不能有效实施安全监理工作。发生安全事故的现场,多半是监理单位没有实施安全监理巡查,或者在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没有实施旁站监理,少了监理的监督检查这个把关环节,导致事故发生,自己也背上了事故责任,需要引起监理方的足够警觉。
3、施工方
2004年开始实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对施工单位所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有明确的规定,按条例所言,施工方应有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和建立相应的安全责任制度,并采取相应措施,发挥其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中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
首先,施工方要建立起完备的安全生产保护体系,所承担的施工任务要与施工单位本身具备的实际资质相符合,单位本身要符合严格的施工的技术标准,有完善而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操作控制、施工工序等方面能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实施。
其次,施工方要形成最严格的内控体系,要在单位内建立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对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建材、设备、施工方案等进行严格的审查,绝不能出现敷衍应付的情况,并及时反映此体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不足,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达到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的目的,最终保障建筑施工生产安全。
再次,作为建筑工程行为的主体,拥有一支技术水平过硬、安全系数高的施工人员队伍是实现建筑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这需要施工方加强对员工的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并严格落实建筑工人实操鉴定考评制度,同时向员工宣传安全生产教育知识,从技术和思想上同时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切实保障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
3 行业监管部门在企业实现建筑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实现,除了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三个企业主体的切实保障外,还需要行业监管部门对三方的严格监督和指导,不断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的能力,促进企业更好的发挥他们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其监管促进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建设方的监督。监督的重点主要放在对建设方是否具备标准、合格的质量行为,监督其是否具备从事这项工程项目的资历;同时还对建筑方在执行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方面重点监督,要求建设方要具备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具备政府颁发的施工许可证,重大工程项目还应当进行前期的安全风险评估,出具切实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行业监管部门对建设方的严格监督,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生产安全,有利于提高建设方的安全管理能力,最终保证整个项目实现安全生产。
2、对监理方的监督。将监督的重点放在了监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行为,看他们是否具备了从事安全监理的能力和知识,是否对工程项目实施了安全监理巡查和必要的旁站监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安全监理工作的优质、高效,使监理方成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第一道防线。
3、对施工方的监督。重点是监督施工方是否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专项方案,是否开展安全检查和排除安全隐患,是否严格执行了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的带班生产,是否整改被查出的安全隐患以及隐患整改是否合格等。这些监督措施有利于保障施工单位工作有条理的进行,有利于强化施工方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建筑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4 小结
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三个主体的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要遵循“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其主体责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在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督、帮助指导之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建筑安全生产的实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建设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市场管理要求日趋严格,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需要采取综合解决方案,才能切实解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1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建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1.1政府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缺乏准确的定位
在长期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大多只是完成现场检查、验收、评定等表面工作。部分工作人员认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是代表政府的监督执法机构,部分意见认为应该在中介组织范围中纳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由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性质非常模糊,降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
1.2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比较讲究原则性,使工作人员无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质量安全标准不够健全,缺乏科学性、严谨性,无法真正实行在工程管理中。现行质量验收范围过广,现行质量验收规范编制原则过于看重结果,忽视实际的过程。政府指示要求符合工艺标准,但是企业无法制定合理的企业标准,过程控制缺乏真正的约束。
1.3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化
由于市场不够规范,引发各种违法违规现象。部分建筑工程存在擅自施工的情况,尤其是各个偏远地区缺乏强大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甚至一些工程无法按照相关的法律制定,履行正确的建设程序,导致政府无法监管质量安全,引发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建筑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程序,出现违法分包、减少安全经费投入、随意压缩工程等问题,增加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1]。
2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对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关系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转变管理方式,才能从源头上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质量。
2.1改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模式
第一,拓展监管范围。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现在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安全行为过程中,应该全面监督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安全责任、施工企业人员质量安全责任履行情况等。第二,安全应用市场信誉杠杆管理。在改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中,可建立诚信档案信息库[2],监督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安全行为,为企业资质升级、年检、招投标和承揽业务提供充分的依据。第三,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监理。在管理过程中,全面整合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监理单位对施工安全进行科学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2.2采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第一,完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建设工程本体与周围建筑物面临各种风险,应该提前识别各种工程风险,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深入分析涉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建设单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评估工程建设出现的质量安全重大风险,科学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等。第三,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由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向保险公司投保“一揽子”的建设工程保险[3]。保险公司对风险评估结果实行费率浮动,将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模式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过程中。第三,推广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应该积极参与各方与保险公司订立建设工程保险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转移各种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同时,通过引入费率浮动机制,全面落实营造主体对工程安全质量责任。
2.3提高制度机制建设水平
第一,完善监督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推广程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制度,在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内真正纳入所有建设工程,实现覆盖性管理。同时,实行“差别化”管理[41,强化巡查抽查,重点监查与控制低资质企业、重大项目、技术复杂工程以及安全隐患比较多的施工现场。全面推行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针对建设工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各个环节,采取风险监控对策,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第二,健全动态监管机制。长期的在安全管理中,针对本地企业和从业人员,应该强化资质资格培训,实施动态化管理,提供合理科学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条件,保持整齐有序施工现场管理,整改资质资格证书,针对不达标情况,应该清出建筑市场。同时,实施质量安全业绩考核制度,对外埠企业和从业人员实施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大力推广质量安全业绩考核制度,及时清除业绩不良单位,及时向级主管部门反馈情况。
2.4优化教育培训、诚信体系
第一,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在长期的教育培训中,不断完善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教育培训方案,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培训考核办法,特别是需要加强对各级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原则[5]。落实政府支持政策,立足于实际的市场运行中,以企业作为中心,加强农民工培训力度,增强施工单位安全培训、岗前安全教育的规范性,真正做到在上岗之前先培训。第二,提高诚信体系建设水平。首先,健全建筑市场主体信息数据库,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程度,定期公布工程履行法定制度具体情况,同时通报各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信息,及时制约工程质量不安全行为,使合法管理、信息共享真正形成一体。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对共同财产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要坚持质量标准优先、安全预防以及安全管理理念,采取多样化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模式,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对策,健全与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建设水平,从而优化优化教育培训、诚信体系,以增强安全管理的时效性,维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管平,吴纪宁.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建筑,2011,12(7):15-18.
[2]王恒玲.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之我见[J].中华建设,2013,10(4):110-111.
[3]张常庆.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创新的理解和思考[J].建筑施工,2013,5(6):565-566.
篇10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D7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实现稳定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矿山企业,安全就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是促进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础。要建立健全这个系统安全体系,心中要有坚定地信念,要时刻把安全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要加大这个系统的评价力度,加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高管理的水平,促进系统的安全稳定。要掌握安全评价的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才能实现矿井的稳定、企业的稳定、社会的稳定。
1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体系建立应把握的原则
好的评价模式可以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把事故存在的危险系数降至最低。正因为如此,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和比较,并把握好评价的基本原则。
1.1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性原则,就是在充分认识矿井独特性质的基础上,建立矿井通风独立的系统。在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要从整体的安全性上进行去进行目标的建立,要注重整体的评价性以及评价结果的权威性;要注重系统的统一和融合,对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理进行搭配使用;要保持系统的专一性,不能违背系统的目标方向。
1.2科学性原则
矿井通风系统出现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通过对以往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使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综合了科学、可观的分析内容,使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评价体系可以客观、科学的反映出安全的内涵。使安全体系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引下,才能使最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
1.3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
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安全评价指标在评价中的普遍适用性,还要注意所评价的指标性质不同,要兼顾其特殊性,这样可以使评价更能客观的体现出科学的结果。这样就可以使评价的过程既有大众的普遍性,又考虑到了系统的特殊性。
1.4可量化性原则
由于矿井通风系统区别于其它安全评价的指标,所以在量化的时候也要考虑选用科学合理的评估工具,通常被称为定量评价指标。也就是说,对一些评价指标的评估是定量的。这样才可以使安全评价实现量化的评价。通过可量化的使用,可以把一些无法定性的概念等形成基本模式,便于评价最终的结果计算。
1.5可测性原则
通过对需评价系统的数据进行测试,之后按照评价的方法得到结果。这就是安全评价指标的可测性原则。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要避免繁琐和复杂,尽量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这样容易使评估单位理解和接受。在测试过程中,在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简化评估过程,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性、系统性、科学性。
2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2.1模糊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就是对整个评价系统涉及到的一些因素,不能去准确把握,而为了计算的方便,通常采取的模糊计算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可以随意进行,必须要有相关的借鉴资料作为依据。这种评价办法在实际运用中应用的比较普遍。因为这种评价可以把多因素、多层次的模型和更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为定性和定量指标,这样就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法,就使一些采用原有方式解决不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等得到合理的解决,可以确定评价的结果。
2.2层次分析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就是要把这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通过决策分析理论分解成为容易理解、容易计算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随意分解的,而是要把握层次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层次分析的方式,在评价过程中可以结合定性和定量因素,使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具有更好的实用性、系统性以及简洁性。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综合评价的准确度,使最终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的需求。
2.3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所谓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就是运用把握评价因素的动态发展过程,观察系统的发展趋势,之后利用几何画图的方式,把这些数据进行描绘。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安全评价指数管理中,可以确保信息的处理更准确、更明确,使客观评价对象的概念更清晰、直观,使计算的过程更简单。
3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法的选取
对这个系统安全产生制约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系统本身存在的一些原因,也有外界对系统造成的制约的情况。要对矿山采矿生产活动的不断变化进行及时的掌握,避免其影响到通风系统的安全。因为矿山环境的特殊性,在矿井通风系统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处理必须要快速、准确,处理的过程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基本目标。所以,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是很有必要的。
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的方式有很多,总体来说,国内采用比较普遍的有加权平均法、多目标决策法等。这些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矿井通风系统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安全作用,确保矿山的安全。在优化过程中,要本着最优的安全投入获得最理想的安全效果为基本目标,要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进行系统分析,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基础上,对这个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
4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企业的安全,不仅仅是对矿山企业本身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也有积极地作用。只有提高安全评价的考核标准,才能实现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才可以实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总之,不管是从企业的管理方面,还是从企业对社会的影响方面,对这个系统进行认真严谨的评价和优化,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权正.浅析影响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的因素和系统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2013,(08)
- 上一篇: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 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