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就职方向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就职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商管理就职方向

篇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企业规模迅速扩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逐渐被重视,企业工商管理的概念普遍被接受。多数企业都意识到提高自身企业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内在竞争力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一些先进理念的引进和工商管理学科自身的发展研究,我国企业或多或少尝试进行一些企业工商管理的尝试,也从实践经验中吸取经验、进行总结,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念。这些企业工商管理事件活动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但如果就此认为我们企业已经达到现代化管理水平,处于较高的管理层级,这将是一个误解。我国企业还是处在一个转型期,还处在较低的企业工商管理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企业自身对企业的定位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不少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多数依赖外贸订单,企业处于一个代加工、贴牌加工的层次。这是产业链中最底层,价值取向最少的一个层次,很难得到快速发展。有些企业基于这样的定位会严重影响企业工商管理的水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让一些企业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发展,一些企业就认为自身是先进企业、自身的管理很先进,这样的企业定位,会忽略很多问题,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这包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杜绝浪费、重视环境保护,关注社会福利和社会影响。关于社会责任在转型期的我国企业做的并不好。

(二)企业自身和内部权责划分不清晰

在企业自身权责的划分上存在问题,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界定不清晰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中小规模的民企中。企业自身权责清晰的划分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企业主体活力的要求。界定不规范的情况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界定也存在问题。部分企业沿用老的部门架构,部门权责确认上出现空白或者漏洞。部分企业套用了西方组织架构,部门职责上不是出现空白就是出现重叠。这样以来就造成企业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通,协调性很差,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这也导致企业不能快速规模化发展和很难做到向管理要效益。

(三)企业市场意识不强

经济形式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让企业开始认识到重视市场、照顾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市场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可是在企业工商管理层面如顾客第一的质量要求和市场意识、照顾顾客为主来开发产品的理念、创建顾客至上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些内容做的都不理想,和真正的市场要求还相差甚远。企业内部的不协调也削弱了市场意识在企业内的推行。

(四)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企业工商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的推广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完成。实际情况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缺乏。这种有知识、有能力和有技术的专业人才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我国的企业发展历史和企业工商管理历程决定我国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我国企业不能过多的依靠资源和人口红利来高速发展,企业需要从最基本的管理方面改革。上述问题的存在是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带有很大的危害性。需要找出根本原因,提出相对对策,指明发展方向

二、企业工商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在当前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市场情况下,有效改革发展、做好企业工商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改革的趋势。做好企业工商管理需要从几个方向推进:

(一)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要大力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水平。企业工商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来推广。建立和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推进企业工商管理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一些具体的工作也是推进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工作。

(二)企业管理需要改革落后管理方式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现代管理理念,结合当前管理思路建立一套适合时代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管理体系。这也是企业工商管理中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企业要夯实上述两个工作的基即做到权责清晰,不管是企业的还是企业内部。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打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进而准确的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发展方案。这是企业工商管理的目的。

三、推进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的做法

(一)引进、培养和管理专业人才是整个工作的前提。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需要具备企业工商管理基本知识、了解行业或者企业现实情况、拥有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来完成。针对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引进专业的人才或者外部资源。依据企业自身发展趋势,从企业内部储备和培养后备人才。对这些后备资源可以进行定向培训工商管理知识,进行多个岗位的岗位锻炼。总之,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需要一批专业的管理人才,并且需要保持其不断创新的意识。

篇2

一、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方向学生的要求及高校工商管理方向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1 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完成了 《2011 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报告》。据报告执笔人邓海滨介绍,2011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2011 年下半年将有 660 万普通高校毕业生 ( 比去年增加近 30万人) ,以及 700 多万中专、职高、技校及 “两后生”( 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 集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他还进一步强调,将加大高等教育招生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适应就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在招聘时,用人单位普遍希望工商管理事业毕业生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但令他们失望的是,相当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不熟悉企业等就职机构,对企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缺少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许多学生对管理理论耳熟能详,但对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问题却一知半解。据有关媒体的调查,求职大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已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企业也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即便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其实际知识应用率仍不足40% ,而且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这些年来,高校各专业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都在不断扩招,而且大家一般都认为,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但在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今天,这样的 “预期”可能难以成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高校应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劳动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员工。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只有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关的实践能力,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上述矛盾的出现,与当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体系密切相关。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所传授的管理方法偏重知识性,学生光听不练、光学不习,导致其遇到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虽然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但是,实践期间学生对企业接触不够全面,甚至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了解企业。总的来说,学生深入企业实训的机会较少,有限的实训也由于时间短而难以深入。

在西方,商业管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紧密结合的。比如,澳大利亚拉筹伯 ( LaTrobe) 大学的商业管理 ( 旅游管理) 系,在该专业方向课程休闲学 ( Leisure Studies) 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一个半月内,从零开始策划最具成效的筹款活动。休闲及娱乐就业领域要求工作人员需掌握多种技能,包括懂得分析人们的娱乐需求以及掌握策划、经商和财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顾客的消遣乐趣。而休闲学这门专业课程正好能提供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毕业后多年都难忘休闲学课程中的这次作业。他们纷纷谈到,在几十天里,团队不断磨合,通过相互沟通达成了统一的目标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最后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分工合作,成功举办了一场慈善舞会。在 4 年的学习期间,该校商业管理系学生要掌握以当今休闲趋势为主题的策划、筹办、市场评估等理论知识,同时也有较多参与大型休闲活动筹备工作的实践机会。笔者认为,高校工商管理方向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单位未搭建好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与企业交流的桥梁; 二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实践课内容不够深入。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给学生提供与实际业务活动联系紧密的工作体验机会; 同时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应具有综合、开放的特点,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按此方向采取各种措施,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探索

笔者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讲授超市经营管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课程前、课程中、课程末三个阶段做了以下实践教学的探索。

1. 课程前阶段

超市经营管理课程定于 2009 年 9 月开始。为了让学生对超市的管理工作有切身的认识,笔者在2009 年的上半年多次与学校附近大型超市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沟通,希望超市能够给学生提供暑期工作的机会; 鉴于各超市的用人需求额度的限制,有部分学生在暑假假期 ( 课程前) 就进入超市实习。学生通过岗位应聘、岗前培训、超市管理工作实训等一系列实习经历,深入接触企业实际的业务活动,获得了对超市经营管理的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好这一课程打下了较好的实践基础。另外,在处理繁杂的超市经营具体事务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社会工作的责任和义务,锻炼了自身吃苦耐劳的能力。

2. 课程中阶段

在讲授超市经营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时,笔者除认真备课外,还经常结合学生作为消费者所接触的超市服务案例来阐述课本的超市管理理论,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加容易。此外,还给学生布置针对中山市各大超市实地调查的实践作业。在这一实习作业中,作为授课老师,笔者先期与各大超市的管理人员密切联系,详加说明,再对学生做好分组及相关安排,与学生一起讨论超市调查问卷设计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各组学生完成调查工作后,学生按组上交相关内容的调查分析报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深入到超市一线,仔细观察人、机、商品、服务等具体业务活动,让所有学生能走出校门,到社会现实中去锻炼。特别是针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报告,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调查统计等各方面的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通过撰写分析报告等,让大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提升判断力、分析能力。

篇3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篇4

关键词:农资市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02-1

1 严格把控市场主体准入关,彻底清查经营主体

近几年,国家工商总局多次发文强调,各级工商管理机关要严格把控市场主体准入关,要认真检查、规范和清理农资主体资格,对于工商登记部门同样也要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认真、负责对登记材料进行审核。基层工商部门要进行实地考察,充分发挥自身检查作用,与当地农业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彻底清查农资市场主体资格。对具备经营零售业务的主体可直接发放营销执照,对不合理的市场主体要坚决取缔。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认真清理整顿政企不分和乱挂靠的农资经营主体,从源头上杜绝乱挂靠、无证照、超范围经营现象。

2 规范经营制度

规范经营,首先要从“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开始。即加强农资经营户“进货台账”、“销货台账”、“进货发票”、“销售发票”、“产品质量信誉卡”、销售情况详细记录,建立跟踪档案,通过加强检查督促力度,增加农资商品经销透明度。其次,要不断强化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度。第三,积极推进农资商品连锁经营。农资商品的连锁经营可以实现供货统一、价格统一和管理统一,有利于市场秩序健康稳定发展,在规范市场主体的同时保证了农资市场商品的质量。

3 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是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只有加强监管才能让农资市场有条不紊地运行。监管需要运用科学的手段,而不是盲目的监督和管理。要不断引进最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能力。加强监管能力首先要完善农资市场巡查手段。根据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购入检测设备,如检测车、检测仪器等,依托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设备对农资市场商品质量进行强有力的监控。要加强执法人员的培养。对于农资市场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聘请有资质的农业专业人士授课,增强鉴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要成立和培养专项整治队伍。成立专项整治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严格查处产品标签、产品质量以及违法广告宣传行为,与一切不法行为作斗争。建立联合机制。在前文中提到要加强与农业质检部门、公安部门协作,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责划分,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要有计划、有纪律地开展工作,建立一个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相互监督的保障体系。

4 突出监管重点

对农资市场的监管要有侧重点之分,对于农资市场上的重要商品要进行严格监管。比如:(1)种子。种子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种子市场的管控是重点工作。要宣传和推广通过质检部门审核的种子,未获得引种许可证的、自行改变价格和标签的、没有经销许可证的、宣传和派发虚假广告、未建立营销档案的都要坚决取缔,维护市场合法秩序,保证种子的质量。(2)农药。农药要更加严格地进行检查和把控,要杜绝把高毒、剧毒农药加入其他的农业投入品当中,禁止假冒农药流入市场。(3)肥料。以复混(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含有机质过磷酸钙、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床土调酸剂、水溶肥料等产品为重点,查处有效成分不足、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等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对配方肥企业的监管,完善配方肥质量追溯制度。在突出监管重点的同时也要考虑季节性,比如春耕期间就要严格把控种子、化肥等农业必须品,当苗长到一定高度,要着重管理农药市场。

5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有效媒体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普及科学知识,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案例进行大幅宣传,曝光市场中的不法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农资市场中的种子、农药和肥料等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如果不进行广泛宣传,农民很难接触到此类知识,也缺少辨别真伪的手段和方法,加大了上当受骗的几率。这对农民家庭是一种损失,对农村经济是一种伤害,对整个农业环境发展是一种阻碍,总之,农业相关知识的宣传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6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虽然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正在逐步提升,但是整体水平还没有达到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程度,所以需要相关部门有计划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知识,强化辨别真伪的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主观能动意识的农资市场购买主体。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 协同教学 教学框架 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19

1 引言

协同理论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已有数十年,无论是协同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各类机构都在积极寻求创新有效的模式,应对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适合的具体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许多学者和高校教师对协同教学的研究,有的从协同教学方法、协同模式、协同教学环境等方向形成综述,有的从重点学科或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研究中探索协同教学的运用,当然,也有一小部分针对单个专业详细建立协同教学模式或框架,讨论专业内的协同教学内容、团队、方法等。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仍在发展变革中的专业,其协同教学模式还处于模糊探索中,鉴于电子商务领域的跨学科特性和该类企业岗位工作的协同性,构建其适合企业团队协作需求的课程协同体系,是培养面向社会服务应用型人才重要方法之一。

2 电子商务专业协同教学的目标导向

社会各类机构开展工作都是通过不同岗位上的人员协同作业方式达到其目标的,各行业广泛应用的电子商务运作也依靠掌握不同技能的专业人才分工合作得以实施。随着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成熟和国内高等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系统化,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计算机信息工程为主,着重培养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需求的技术开发人员;一是以管理工程为主,培养电子商务基础服务和企业运营需求的管理人员。笔者所在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所属学科及师资研究方向,现阶段“以管理为基础,兼具信息和经济学科,电子商务规划设计与管理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框架属于后者,主要向社会输送以服务企业电子商务的管理人员和技能型人才,包括从事企业电子商务前后台管理、电子商务各类解决方案咨询规划和实施、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等。因此,本专业适合以管理课程体系为主线,以信息、经济、艺术设计等方向的专业为辅线,构建协同教学体系。

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和职业技能结构

3.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及实验实践等环节。通识课程为管理学科大类课程,主要涉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体能、数学、外语、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环节以电子商务和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培养体系, 除管理、经济、计算机学科核心专业基础课各2-3门外,其余主要为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独立实验实践。整个体系以电子商务基本技术、商务管理、法规常识、信息技术和系统规划知识为主体。

3.2 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能构成

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以网站后台运营管理、项目策划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等为主。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除通识课程外,其它各类课程群都部分涉及了职业技能训练的对应内容,包括中外文语言和商务表达及沟通、企业信息化管理、电子商务运营及管理、电子商务站点规划和管理、电子商务方案设计等能力。

3.3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对应关系

将上述课程培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职业能力对应分析,可汇总成表1所示关系。表中各职业能力是通过不同课程群的教学实现。可以看出,电子商务领域是典型的跨学科应用研究类别,电子商务专业的能力培养过程设计到多专业、跨学科的数十门课程和实验实践环节,而职业能力通常是在企业协同工作中个人综合或小组合作体现的。

表1 电子专业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职业能力\&对应的课程群\&基本素质与能力\&通识课程:政治、法律、人文\&通识课程:体育\&通识课程:高等数学\&通识课程:大学英语

电子商务专业课:专业英语\&通识课程:计算机信息基础及语言\&管理学科理论基础

及应用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3门\&国际贸易专业:核心课程1-2门\&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2门\&电子商务规划设计

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

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1-2门\&专业综合信息

技术能力\&电子商务专业:专业课、实验实践

计算机科学专业:专业课、实验实践\&商务交流及策划能力\&市场营销专业:专业拓展课\&]]

4 电子商务专业内外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依据协同教学涉及课程所属学科或专业和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技能关系,电子商务专业协同教学框架可分为三个类别:第一,仅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和仅面向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及实验实践环节,该类课程所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仅限于电子商务行业内的职业需求,这些课程的协同工作可列为专业内协同框架;第二,涉及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艺术设计、计算机等专业的跨学科(或仅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及实习实践环节,该类课程教学目标面向职业需求口径较宽,开展此类协同教学可列为跨学科/跨专业协同框架;第三,周期性开展的大学生实践、竞赛、课题项目、社会服务等活动与课程的协同,此类协同需要根据活动所开展的时间跨度、内容选择性与相应课程关联,其框架较难固定,视实际情况拟选。

4.1 电子商务专业内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专业内协同的课程关系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各类岗位协同作业关系紧密联系。学生毕业后就职到电子商务企业的后台管理、网络营销、网站编辑、商品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都是上下游衔接或平行开展的业务,且都在专业内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体系中。因此可根据岗位关联构建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如表2所示。框架中的课程都由电子商务专业主讲教师担任授课,主要授课对象除专业基础课外,只针对本专业学生开设。

表2 电子商务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

[[序号\&协同课程\&涉及的课程协同培养技能\&协同关系\&1\&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管理\&电子商务企业产品、信息、订单等管理流程,企业电子商务运营策略\&内容协同,平行课程

5门课程都是电子商务专业课,因为课时关系,通常分布在第4-7学期,但各课程培养分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全过程必须的组成单元,因此在内容上各课程可进行部分学时的共同授课。\&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类别、结构和集成

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技术的运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构成(TPL、自营)

配送中心的类型、功能以及作业流程

配送路线的选择及优化

配送合理化分析技能 \&客户关系管理\&CRM主要方法、系统及应用操作技能\&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法律的基础常识\&2\&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分析、设计

方案选择评价方法\&前后任务协同

3门课程依次开展,在前一课程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网络应用设计实践*\&企业内部网络规划和配置、网站开发管理\&3\&网络营销\&网络营销主要方法、网络营销策略\&前后任务协同

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包括完成的网络营销方案中的部分内容,例如在线主题调研模块。\&网络营销课*\&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及其运作和评测\&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站规划、设计、维护\&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设计电子商务网站\&]]

注:表3中带*号的课程为独立实践环节

4.2 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间课程协同教学的框架

跨学科或跨专业间协同教学可帮助各专业学生定位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应的就业岗位在社会分工合作中的角色,学生本科学习的同时能了解今后企业协同工作的基本轮廓。该类协同是通过整合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课程或知识单元的课程作业、实践、课设等,建立协同关系,开展协同教学,促进不同专业技能间的融合掌握。表3给出了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专业外协同教学框架。与专业内协同不同的是,跨专业协同的课程关系是多对多的,一门课程可设计到若干协同关系中,但协同的技能和目标有所区别。

表3 电子商务专业内协同教学框架

[[序号\&协同课程\&涉及的课程协同培养技能\&所属专业\&协同关系\&1\&网络技术基础\&网络类别、构成、组网,基础配置\&计算机科学\&内容协同

前一课程的知识讲授为后一课程实践作理论基础。\&网络应用设计实践*\&企业内部网络规划和配置\&电子商务\&2\&多媒体技术\&音频、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文件的处理和设计技能\&计算机科学\&任务协同

网站设计需要的多媒体文件由前一课程中\&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站设计\&电子商务\&3\&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电子商务\&内容协同,任务协同

后3门课程是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规划需要用的技能\&市场调查课*\&设计及开展市场调查项目\&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和效益预估\&财务管理\&营销战略规划\&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战略应用\&市场营销\&4\&市场调查课*\&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及其运作评测\&市场营销\&内容协同,任务协同

电子商务网站以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的DB为后台数据库。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表单页,并统计和存储数据。

MIS系统结合网站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数据库应用设计实践*\&数据库系统设计技能\&计算机科学\&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规划\&工商管理\&]

]

上述协同教学的框架并没有涉及所有专业内和专业外开展的课程,只是根据课程可协同的关系有选择性纳入到框架中,例如,专业基础课(如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未纳入到框架中。

此外,若将协同教学的工作扩展到培养计划以外的实践或研究环节,还可将各专业课程与暑期实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提高协同教学的实效。

5 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协同教学模式是在行业领域的企业用人需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提出,随着行业发展,岗位技能越来越细化,协同教学模式也应适时调整。同时,在协同教学开展的框架下,还可丰富协同学习的模式,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培养其未来在企业协同工作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钱丹洁,张伟平.国内协同教学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12,(5):3-6.

[2]吕萍,慕芬芳.基于项目的多课程协同教学理念和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71-175.

[3]向征.经管类专业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2012,(4):68-69.

[4]解蕙.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专业指导和就业定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63-165.

篇6

关键词:行为金融 投资者情绪 资产定价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022-03

一、引言

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以及有效市场假说等为代表的经典金融理论,有着相同的理论假设条件,包括:(1)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2)如果投资者是不理性的,他们的不理是随机的,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会相互抵消;(3)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无法相互抵消,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会迅速地被套利行为所消除。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种种金融异象,如股权溢价之谜、波动率之谜、封闭基金折价之谜等,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对以上假设及其所支撑的经典金融理论提出质疑。一些金融学者开始从投资者的心理动因入手,对投资者者本身的决策过程展开研究,以对种种金融异象做出合理解释,从而衍生出行为金融学流派。

与经典金融学理论的投资者理性以及有效套利假设相对应,行为金融学理论建立于投资者的非理性信念与有限套利基础之上。如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前景理论,指出由于存在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投资者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过程往往是有偏差的,即是不理性的{1}。

二、投资者情绪研究现状

有关投资者情绪的研究文献近年来开始增长迅速。2006~2015年,在标题中包含“investor sentiment”术语的SSCI期刊文献超过百余篇,仅2015年一年就有近30余篇,超过2006年前相关文献的数量总和。投资者情绪成为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并得到了丰富的成果。总的来说,此后投资者情绪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

1.投资者情绪对各类资产定价的影响。投资者情绪广泛应用于股票、债券、期货、期权乃至汇率、房地产等各种类型资产定价之中。

在股票市场方面,Ho和Hung(2009)使用国会消费者信心指数、投资者智力调查指数、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第一主成分作为综合情绪指数,发现将情绪指数作为条件信息整合进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后,能够很好地解释美国股票市龅募壑敌вΑ⒘鞫性效应和动量效应{2}。Schmeling(2009)使用了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情绪指标对18个主要工业国家的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预期股票收益这一命题进行了检验,发现投资者情绪与总体股票市场收益率负相关,同时情绪的影响在市场完整性更低、更容易存在过度反应和从众行为等类似现象的国家中更大{3}。Chi等(2012)使用共同现金流作为投资者情绪指标,发现投资者情绪对中国股票市场股票收益率有着显著的影响{4}。Changsheng等(2012)同样发现投资者情绪是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重要影响因子{5}。Bathia和Bredin(2013)以投资者调查结果、股票基金现金流、封闭基金折价、股权卖出买入比率等情绪指标检验了投资者情绪对G7国家股票未来市场收益率的影响,确认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情绪的这一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弱{6}。

在投资者情绪对期权定价影响方面,Han(2008)以标准普尔500期权价格为标的,对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其期权价格进行了研究{7}。结果发现市场情绪变得更熊(牛)时,指数期权的波动率微笑更陡峭(平缓),指数月收益率的风险中性偏度越大(小)。这些显著的关联是稳健的,且无法被基于理性完备市场的期权定价模型所解释。Sheu和Wei(2011)以中国台湾股票期权市场为例,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波动趋势设计了一种期权交易策略,并通过模拟交易发现该策略在期权行权日之前15天的多头或空头跨市期权套利活动,可获得的平均收益率最高可达到15.84%{8}。

总的来说,已有的大量的实证文献说明,投资者情绪在各种资产市场,对各种类型资产的定价均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发现,投资者情绪的这一影响效应似乎是非对称的。即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效应似乎更强,而投资者情绪萎靡时,情绪的影响效应变的微弱甚至消失。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投资者涌入市场买进资产,市场中的情绪型投资者比例上升,市场的有效性因此而削弱,错误定价现象增多;当投资者情绪萎靡时,由于卖空限制,情绪型投资者能做的只有退出市场,导致市场中情绪型投资者的比例下降,此时市场相对来说更有效,错误定价现象的数量和程度相应减少。

2.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财务行为。由于众多的理论或者实证文献证实了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的广泛和重要影响,学者们开始着手研究市场其他投资者参与者如何对市场范围广泛存在的投资者情绪进行应对乃至加以利用,如公司管理者如何根据市场投资者情绪做出适当的融资决策。

一些学者对上市公司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与SEO(seasoned equity offering)等股权融资过程所涉及的股权发行定价策略,以及发行前后的股票价格形成过程与收益率变化等进行了研究。Leite (2005)最早指出,情绪型投资者的存在减少了IPO时股票折价发行的现象{9}。而在未来获得超额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是情绪型投资者参与IPO的理性依据。Cornelli等(2006)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以欧洲IPO预售市场(灰市Gray Market)为例,对散户投资者在参与IPO股票交易时,其情绪对其对IPO股票估值的影响,以及这一估值对IPO股票发行价格、首日上市交易价格以及股票长期收益表现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0}。他们认为,在IPO过程中,股票发行商与机构投资者能够利用散户投资者的情绪在投资博弈过程中获得优势。公司通常选择市场情绪乐观,投资者高估股票价值时进行IPO上市,以从更高的发行价中获利,而进行询价圈购的理性机构投资者会在上市后将股票卖给过度乐观的散户投资者。投资者情绪越高涨,IPO股票首日收益率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股票价格逐渐回归其基本面价值,导致股票的长期市场表现不佳。这一思路解释了股票市场上长期存在的IPO溢价发行、超额首日收益率与长期内IPO股票价格反转等市场现象。这一发现也是Baker和Wugler选择IPO数量与IPO首日收益率作为投资者情绪指标的重要原因。

3.投资者情绪与金融异象。投资者情绪影响资产定价,而其影响资产定价的方式并非使资产回归基本面价值,而是恰恰相反,投资者情绪往往会直接导致或间接推动资产的错误定价。这些错误定价本身及其引发的其他后果,如价格的过度波动等等,均是所谓的违背有效市场假说的金融异象。因此,投资者情绪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被用来作为对种种金融异象的新的合理解释。

早在20世纪末,Siegel(1992)以投资者智慧指数为情绪指标,对1987年10月19日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与标准普尔指数超过20%的突然下跌进行了研究,认为投资者情绪从乐观到悲观的变化造成了股市的大起大落{11}。Rosen(2006)发现投资者情绪的水平和状态,会对开展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异常影响。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收购方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可能性更大{12}。Kim和Byun(2010)本发现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分割事件公告的市场反应有正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说明,市场倾向于对小型的、年轻的、高度波动的、低利润的股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期的股票分割行为做出过度反应,而在长期(12个月后)发生反转进行修正{13}。Li等(2011)对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动量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面向对投资者情绪敏感程度高的亏损股票(Losers)实行动量操作策略,或是面向对投资者情绪敏感程度高的盈利股票(Winners)实行逆向操作策略是有利可图的{14}。Mian和Sankaraguruswamy(2012)使用BW指数对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股票价格对公司特定收益信息的敏感程度进行了研究,发现股票价格对好的收益消息的敏感程度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较高,在情绪萎靡时较低;而对坏消息的敏感程度在情绪萎靡时期较高,在情绪高涨时较低{15}。Firth(2015)还发现,投资者情绪与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息息相关,透明度越低的公司越容易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16}。

三、投资者情绪领域的可能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造成广泛而系统的影响,已经得到了众多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撑。投资者情绪研究可以总结为如下基本范式:首先,寻找到一个错误定价的资产或错误定价现象;其次,构建合适的指标来合理地度量投资者情绪;最后,量化投资者情绪对资产错误定价现象的影响程度。基于这一范式和已有的文献成果,在未来的投资者情绪领域研究中,可以尝试以下研究方向:

1.投资者情绪的应用扩展。投资者情绪是投资者基于噪音而非真实信息所形成的信念和行为偏差,这种偏差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认知偏差等心理因素。而大量研究说明,这一心理偏差是广泛存在的。从现实角度来说,投资者或多或少都存在部分非理性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资产定价错误的现象都至少部分的是投资者情绪影响的结果。因此,投资者情绪已经从行为金融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演变成了一种带有普遍适用性的研究工具。尽管目前学者们已经尝试将投资者情绪应用到股票、基金、期货、期权、债券乃至房地产等各种资产定价中,但除了股票外,对投资者情绪在其他类型资产定价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也未达成一致的让人信服的结论。同样,股票市场之外,违背有效市场假说的各种市场异象,也有待学者们继续从投资者情绪角度予以研究与解释。

2.投资者情绪度量方式方法创新。正如Baker和Wugler(2007)所说的那样,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资产定价,而是如何度量投资者情绪和量化其产生的影响。因此,尽管在投资者情绪领域中,已经存在从消费者信心指数、投资者智慧指数等问卷调查型的直接情绪指标,到封闭基金折价率、换手率、净买入卖出比等间接情绪指标,再到BW综合情绪指数的众多情绪度量手段,合理地选择和构建投资者情绪度量指标(指数)仍然是目前投资者情绪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3.投资者情绪定价理论模型创新。在投资者情绪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得到广泛的实证证据支撑后,一些学者开始从规范性研究入手,尝试构建包含投资者情绪因子的资产定价理论模型。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投资者情绪的资产定价模型依然沿用了传统的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其基本思路依然是给定效用函数与收益概率分布后,在预算限制条件下的跨期消费最优化问题。虽然加入了投资者情绪因子,但使用效用函数与收益概率分布作为决策依据,仍然未脱离以理性人为基础假设条件的传统金融理论的框架。Kahneman和Tverskey 在前景理论中分别使用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决策权重函数替代效用函数与概率分布,来刻画人们的选择决策行为。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理论支撑,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对人类选择决策行为的刻画显然更符合现实情况。因此,如何以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取代效用函数与概率分布,Υ统的基于消费的资产定价模型进行完善,是一个有待尝试的研究领域。

注释:

{1}Kahneman, D., and A. Tversky, 1979, Prospect theory -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 263-291.

{2}Ho, C., and C. H. Hung. 2009. "Investor sentiment as conditioning information in asset pricing." Review of.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33 (5):892-903.

{3}Schmeling. 2009. "Investor sentiment and stock returns: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Review of.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16 (3):394-408.

{4}Chi, L. X., X. T. Zhuang, and D. L. Song. 2012. "Investor sentiment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an empirical analysis."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19 (4):345-8.

{5}Changsheng, Hu, and Wang Yongfeng. 2012. "Investor Sentiment and Assets Valuation." Review of. 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dia 3:166-71. doi: 10.1016/j.sepro.2011.11.023.

{6}Bathia, D., and D. Bredin. 2013. "An examination of investor sentiment effect on G7 stock market returns." Review of.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 19 (9):909-37.

{7}Han, B. 2008. "Investor sentiment and option prices." Review of.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1 (1):387-414.

{8}Sheu, H. J., and Y. C. Wei. 2011. "Effective options trading strategies based on volatility forecasting recruiting investor sentiment." Review of.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8 (1):585-96.

{9}Leite, T. 2005. "Returns to sentiment investors in IPOs." Review of. Economics Letters 89 (2):222-6.

{10}Cornelli, F., D. Goldreich, and A. Ljungqvist. 2006. "Investor sentiment and pre-IPO markets." Review of. Journal Of Finance 61 (3):1187-216.

{11}Siegel, J. J. 1992. "Equity Risk Premia, Corporate Profit Forecasts, And Investor Sentiment around the Stock Crash Of October 1987." Review of. Journal Of Business 65 (4):557-70.

{12}Rosen, R. J. 2006. "Merger momentum and investor sentiment: The stock market reaction to merger announcements." Review of. Journal Of Business 79 (2):(下转第27页)(上接第23页)987-1017.

{13}Kim, K., and J. Byun. 2010. "Effect of Investor Sentiment on Market Response to Stock Split Announcement*." Review of. 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39 (6):687-719.

{14}Li, Chun-An, and Chih-Cheng Yeh. 2011. "Investor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Bias: Do High Sentiment and Momentum Exist in the China Stock Market?" Review of. 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 14 (03):429-48. doi: 10.1142/s0219091511002305.

{15}Mian, G. M., and S. Sankaraguruswamy. 2012. "Investor Sentiment and Stock Market Response to Earnings News." Review of. Accounting Review 87 (4):1357-84.

{16}Firth, M., K. Wang, and S. M. L. Wong, 2015, Corporate transparency and the impact of investor sentiment on stock prices, Management Science 61, 1630-1647.

(作者挝唬何庑寺。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重庆办事处 重庆 400012;向诚,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 400044)

篇7

“把MBA课程教给23岁的人,这让我很吃惊,我认为这基本上是浪费时间。他们缺少经验背景。你可以教他们技能,比如会计和其他能提供的东西,但你不能教他们管理。”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学既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其成就是以管理结果来衡量的,而不是以学术作为奖励。管理是一门实践的学问。

但在中国,大学毕业后两三年就攻读MBA课程的人不在少数,然而另一方面,刻板的考试选拔法(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却让大多数经理人尤其是高级管理者对MBA望而却步,虽然他们在企业管理方面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有的甚至成为著名的企业家,但随着职位的提升和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考试能力也在下降。

相比之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国内一些高校开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教育则是对现行教育体系的一种突破。EMBA入学笔试、面试均由高校自行组织,更注重考核申请者的能力和经验。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只要是总裁、总经理就可以读EMBA。国家规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4年以上管理工作经历)并在较大规模的企业中担任职务的高层管理人员才可以报名。

另外,与MBA教学方式不同的是,EMBA更注重在启发的基础上,将课程与学员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将实务与战略相结合,因此EMBA更适合置身于商战之中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为此,许多高校更为推崇与国际接轨,大规模聘请外籍教授讲课,与学员进行深度互动。

这其中,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大学)与在美国公立研究类大学中排名第六位的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合办的EMBA项目CHEMBA便是佼佼者。该项目是1999年被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中外合作EMBA项目,自2001年起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学员分别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印度等国家与地区,他们才华横溢、背景各异、经验丰富,均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学员们所服务的企业大多为“全球500强”和国内著名企业,其中包括麦肯锡、IBM、BP、中国移动、宝洁、可口可乐、思科、摩托罗拉、戴尔、爱默生、箭牌等。

虽然地处中国南方,但CHEMBA以自己对纯英文教育的坚守、独到的课程设计与聘请两位不同背景(全球与华人背景)的教授同时教授一门课,以及与卡尔森管理学院在美国、奥地利、波兰等地学生的全球交流而在中国EMBA教育界声誉日隆。

2008年5月,在“2008(第五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排名榜上,CHEMBA又一次摘取中外合作EMBA项目第一名,并获得“毕业生评价最高的商学院”和“国际视野开拓奖”等多项殊荣。

许多人将目光聚焦在EMBA的天价收费(国家教委的指导价为20万元)上,并对此议论纷纷:那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商界精英们花费大把的银子,不仅仅是为了镀金吧?那些攻读EMBA的总裁们,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新知识,而是为了交朋友,建立关系网,从而获取更多的生意?

将招生权下放给学校,生源、学费以及教学质量都直接接受市场的“评判”,这一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但在如今这个商业利益至上的时代,中国商学院的发展能否经受得住市场的长久考验还是一个未知数。也许,我们更应该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学员身上,他们是带着怎样的梦想走进EMBA课堂的?又是带着怎样的市场体验与经营困惑面对EMBA课程的?叱咤商场多年后,他们重新拿起书本,走进学校,经过两年时间的“苦炼”,他们是否修成了正果?

2008年6月6日,广州珠江新城富力君悦酒店。《新营销》记者与刚刚从美国参加完期终学习与毕业典礼的几位CHEMBA毕业生进行了交流,他们似乎有许多话要倾诉与分享,他们的叙述让我们对中国的EMBA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尽管中国的企业品牌还远未踏出国门,但中国与国际市场在运营理念与模式上的接轨首先在这些商界精英们的身上实现了。

黄志军:

超越工具,把握方向

有着一百三十多年悠久历史的美国亨氏食品集团是全球营养食品工业领导者之一。黄志军(Tony)先生是亨氏联合有限公司的全国销售总监。这位平素话语并不多的男士谈起刚刚完成的学业以及美国之行,感慨颇多。

2006年的他受到了几位朋友的“诱惑”,觉得既然他们都已经上了,自己也不能太“落后”,就跟随朋友们进入了CHEMBA学习。原本设想学校的学习是纯理论的,但他越学越发现,学到的东西在实际中居然非常有效!

在他看来,读CHEMBA最大的收获是建立企业管理的全局观。他说,很多人有一个特点,在管理工作别注重细节或工具的开发运用,很喜欢在工作中运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去把事情做好,但把工具运用好了,注重了细节管理却没弄明白前进的方向。“如同搭房子,许多人每天都在很辛苦的做一些自认为搭房子的事情,而房子的蓝图是什么样子却不知道。”他说,“而CHEMBA做了这样一个工作,把很多企业管理知识给到我们,使得我们有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去构建自己的一幅蓝图。有了这个前提,站高一个层次看,许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他坦言自己以前也是较专注于销售的细节工作,在CHEMBA学习了相关课程后才会有意识地把销售工作放到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去看,而不仅仅局限于销售工作本身。这样销售的策略和执行会与公司发展的大方向更加一致,建立的销售系统和流程也更有生命力。

再如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学的课程学习中,他说他尝试结合课堂所学,以自己公司的实例去思考,站在公司和HR的角度去思考部门的用人策略,以及在此策略下销售部员工的招聘、培训、发展和薪酬体系等。站在整体的角度去思考比站在部门一个点,工作会有效得多,也简单很多。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样的思考,使他和总经理及HR的沟通更有效,在实际工作中也更好地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他说,学习的这两年也是自己负责的生意突飞猛进的时候。在他心里,这和CHEMBA 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到了美国后,他和同学们在卡尔森管理学院的安排下,参观了一些全球知名企业,与国内做了一番比较,感觉中国人或企业突破规则的能力特别强,特别喜欢去挑战制度的极限,而在美国,其实大家都挺守规矩的。在黄志军看来,基于规矩基础上的创新才带来社会的整个进步。“有时候我们太强调个人能力,个人太凸显。EMBA其实是一种整体思维的教育,它教给了我们很多的国际游戏规则,国际企业的管理思路、方法。我们了解这些基本规矩,才能更好地对外沟通和学习,个人才能更好地在企业取得发展。”

陈晓红:

学到的知识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陈晓红(Charles)为某全球著名软件公司华南区总经理,之所以走进EMBA教室,当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做了很多实际工作,想在理论上提高一下”。

2006年,在他的眼中,CHEMBA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国外的文凭,其次是教育体系完全照搬西方,国内、国外的两所高校所聘请的来自全球的最优秀的教授一起上课。

但是置身于课堂之上,原来冷眼旁观的他却越来越活跃,认为学到的知识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其一,自己的视野大大扩展了,与以前不一样了。班里的很多同学都属于实干型人才,分别来自于不同的部门,比如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等,每个人刚开始时都只是在自己所专属的那个领域擅长。陈晓红说:“学IT对我们来说就很容易,而对于其他同学来讲相对就比较难。可等到上财务课的时候,我们觉得像看天书一样难懂。刚开始可能不觉得,在学习与频繁交流的过程中,后来才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慢慢在变。尤其是,在上课的过程中,一些同学跟大家分享他做的东西时,你会觉得学习更有效率。”

其二,课余时间同学们最繁忙,因为大家在热烈地交流心得体会,交流很深入,这种经验分享可以让人有更多的收获。知道别人是怎么处理问题的,下次自己碰到相同的问题就会知道该怎么处理,避免走弯路。

其三,CHEMBA在跨文化的交流学习上做得很好,尤其是最后的海外游学课程,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学员们与不同国家的EMBA同学面对面推进项目研究,到知名企业参观,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出面与同学们坦率交流。“你会发现不同国家的学生各有特点,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正视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你才有可能将业务拓展出去,将业务做得更好。”他说。

他认为,CHEMBA的教学管理十分严格,教学态度也极其严肃、严谨,有助于督促学员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总体来说,他对CHEMBA评价就一个字:值!

不过,他觉得CHEMBA的宣传做得不够。比如,他到美国之后,才知道明尼苏达大学的一位教授去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类似于自己这样的学员,其实对明尼苏达大学并不是很了解,去后才发现它的独特价值。

张凯:

在学习的同时让自己的公司增值

曾就职宝洁的张凯(Ken),如今是广州智道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CHEMBA第六届的班长,是班里最活跃、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之一。尽管有客户要应酬,有团队要率领,但他一天课都没有落下,这令他非常自豪。

在他看来,从打工到职业经理人到创业再到企业家是一个不断的转变过程。学习的过程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更多地吸收大家的理念、想法,这对自己理念的转变和提升是一种非常大的帮助。

“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各自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双方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想法根本不同。打工时间越长,职业经理人越会有一种惰性,只愿意思考自己手头上需要处理的事务,关注于自己的事情,很难跳出狭小的圈子。而创业的人事无大小都要亲自处理,一开始就要有全局观念,什么事情都要涉猎,虽然不一定要求什么都十分专业。比如财务方面,其实学习财务课程并不是要求自己一定会做账,而是让自己有正确的财务思路,让懂财务的人去做。”

对张凯而言,也许更“实质”的收获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顺便”将自己的公司“增值”了―他的智道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与一个大型跨国专业机构达成了股权合作协议,卖了一部分股权。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他将CHEMBA教给他的财务知识灵活运用,做到了双赢。

他坦言,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挣扎,因为平时实在太忙了,一个月要抽出两个周末去上课,另外两个周末还得做功课,很多时候工作忙完了,还要在办公室“加班”写作业,的确相当辛苦,日子难熬。但回头望去,毕竟坚持了下来,自己挺佩服自己的。

邓葵:

在互动的过程中寻找努力的方向

身为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的邓葵(Cathy)女士,对于学习的辛苦同样是感同身受。在这家知名国有企业上班的她,整天忙得根本没有时间做功课与作业,一切只能等到下班后,有时晚上10点了,她连晚饭还没顾上吃。所以她笑着说,除了学习,她还有意外的收获,可以减肥,这大概就是做学问“为伊消得人憔悴”吧。

她极力推崇一个名为VTP(Virtual Team Project,虚拟团队项目)的课程设计,这是一个类似于商业计划书的毕业课题研究项目,卡尔森学院要求美国、奥地利、波兰、中国的EMBA学员在毕业的五个月前划分成几个Team(组),每个Team由五六个成员组成,并在全球范围内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结合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工具,撰写实用性很强的研究报告。

在邓葵看来,这个设计相当有特色。从美国回来后,很多同事问她去美国是不是去做毕业答辩,她的感觉是虽然类似于毕业答辩,但过程完全不一样。“它等于是我们真正做过的一个Business(生意)模拟,对于我们以后创业,是一个很好的Model(模式)。”

分到一个组的学员们迅速建立了友谊,亲密无比,邓葵还给同伴们带去了精心设计的礼物,这种互动的过程在她看来奇妙无比。“Virtual team是一个舞台,它包括了很多Team work,而且是通过和明尼阿波利斯、维也纳、华沙的同学召开电话会议以及E-mail等进行交流,可以学到很多中国学生身上所没有的东西,当然他们也会从我们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大家见面后,交流更加深入,尤其是在做Presentation(演示)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大家站在同一个舞台上,更能够深刻体会自己今后应该往哪些方面努力。”

许鹰:

学以致用,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很有帮助

来自香港的许鹰(Tina)小姐目前就职于美加百富财资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投资业务的机构。

许鹰也将VTP视为CHEMBA课程设计的最大亮点。因为CHEMBA的授课方式和美国的EMBA授课方式很接近,案例比较典型,后面的课程给人Freshwill(眼前一亮)的感觉,可以运用学到的东西去模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拿到文凭的目的是想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能够将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好,所以‘用’是关键。后面的课程恰恰可以把前面学到的知识做成一个缩影反映出来,让学员有一个机会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而且在运用的过程中,因为是一个国际团队进行合作,这种模式对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她说。

“在CHEMBA学习,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她说,“有时候你可能会比较迷惑,因为你的知识面不够宽,学完以后,你很容易知道和理解怎样去做工商管理。比如说怎样做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虽说你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但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六西格玛的结构和框架,起码在别人用的时候,你可以知道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目的的。”

刘雅琳:

CHEMBA是终生学习的全球性舞台

刘雅琳(Laurence)女士的身份较为特珠,她经历了从学员到校友会副会长再到项目管理者的角色过渡,因此对EMBA教育的观察更全面,体会更深。

在她看来,读EMBA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其一,你向谁学习?其二,跟你一起学习的都是什么人?其三,怎么学?她认为,明尼苏达大学的师资力量非常强,而且CHEMBA采用中外两个老师一起教学的模式,其实采用这种模式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两位老师在角色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分,一位对全球化模式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另一位则从中国本土实践的角度提供案例。“这样,我们的学员不仅了解到全球趋势和国际性的理论,同时也能在本土化的实践中获得指导。”

刘雅琳现在是CHEMBA校友会副会长,热心于组织校友间的各种活动。热心来自于她对CHEMBA的深厚感情,也来自于整合校友资源为校友提供价值的希望。刘雅琳庆幸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她认为,选择EMBA项目,除了师资力量,校友网络也很重要,和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职业背景的校友进行交流也是最好的课堂。

“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感触一方面是来自于校友,正是学员和校友之间对这个项目的热情和忠诚度,才是我当初从外企职业经理人转型到教育行业来做这个项目的一个很大的动力。很多学习课程都是毕业后大家的关系就结束了,但CHEMBA有很多资源,既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也有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所以我们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不断学习的机会,除了企业家、政府官员来做讲座外,校友间的不断交流也很重要。这也是CHEMBA校友热情和忠诚度特别高的原因之一,大家可以在学习之后、工作之外获得一个终生学习的机会。”

另一方面,是CHEMBA国际化和本土化深度结合的模式吸引了她,并驱使她最终加盟。尤其是最后的海外实习部分是很多学员都认可的亮点,因为它确实能够帮助学员学到美国企业一些很深入的东西。“美国企业也特别重视和学术界这样的一种交流,也愿意开放更多内容,如果是个人去参观的话都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她说。

链接一:陈硕坚教授说CHEMBA营销

在座谈会现场,刚好来了一位营销学老师,他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大学)经济管理系的陈硕坚教授,他也是这届同学在海外做Presentation的中方评委。当许多人提到CHEMBA项目的营销推广不太有力请他发言时,一向善言的他反而有些谨慎。

他表示,从学校的角度说,如果有经济收入的话还是倾向于扩大招生的,因为商学院的赚钱意识还是很强的,但学生的体验更重要。所以,不一定要做太多的广告宣传,而是要踏踏实实地把教学质量抓上去,把学生培养好。

链接二:项目执行主任刘雅琳谈CHEMBA营销

关于CHEMBA项目营销,曾是CHEMBA二期(2004届)学员、思科(中国)华南区市场经理、现为CHEMBA项目执行主任的刘雅琳女士深有感触。

“在企业里做营销和做EMBA营销有很多不同,EMBA对教育品质和学生体验的关注更多一些。”

她坦言,身为校方的一员,她也懂得品牌营销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说,校方更关注教育品质,因为CHEMBA是一个很高端的教育项目,口碑宣传其实是最重要的。现在CHEMBA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很多学生和校友得到了职位上的提升和在事业上取得了突破。但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和校友们拥有的价值最大化。

她清晰地记得在CHEMBA开学典礼上中山大学张校长说过的一句话:商学院,EMBA项目应该是一个“加工人心”的地方。CHEMBA校友最近成立了“明岭助学基金”,旨在通过校友与企业平台,关爱贫困儿童与青少年成长,倡导校友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超越。无论企业家也好,还是职业经理人也好,学习的过程应该对他们的品格、知识、能力等进行提高和净化,让他们跃升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学习、领会CHEMBA格言“全球视野、中西智慧”的精髓。

篇8

关键词:情境理论;项目经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情境理论假设是,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领导。简而言之,情境领导本质上要求一个领导者的领导类型要与下属的能力和承诺情况相匹配。有效的领导者能够识别员工的需要,然后调整自己的风格以满足他们。

一、建筑项目管理特点

1、项目经理是项目团队接领导者。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项目部成员随组建,背景不同,年龄、经验各不相同。由于项目部组建方式多样,同时项目对于不同专业人才的都有需求,造成项目部成员多样化。

二、情境理论分析

(一)SLⅡ情境领导模型中领导的不同类型

图一、情境领导SLⅡ模型

S1(高指导-低支持)“指导’型。这时领导者需要提供清晰和具体的指令,明确告诉下属具体该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去干。

S2(高指导-高支持)”教练”型。这时领导者既要表现出高度的任务取向以弥补下属能力的缺乏,又要表现出高度的关系取向以使下属“领会”领导者的意图,要同时提供指示和支持;

S3(低指导-高支持)“支持“型。这时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渠道,与下属共同决策,运用支持与参与风格;

(4)S4(低指导-低支持)“授权“型。这时的领导者是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的,换句话说,这时领导并非必要。

(二)项目部员工分类管理

根据情境领导理论下属成熟度构型的思路,可以将领导者成熟度通过领导能力(领导艺术、领导经验等)与专业理论水平的高低结合,形成4种类型的项目经理构型:1)R1型,领导能力低,专业水平低;2)R2型,领导能力不足,专业水平较高;3)R3型,有较高的领导水平,但专业水平一般;4)R4型,有很强的领导能力,专业水平高。项目经理可以将自己定位到R1~4 型。在工作中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同样针对于项目成员,项目经理可以清净领导理论为依据,将其分为M1~M4型: M1型,新毕业或工作不积极业务能力差的员工; M2型,实际工作能力差但愿意做事; M3型,能力强但不愿做事; M4型,能力强愿意做事。

针对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员工,项目经理可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表一、项目经理管理方式分解表

三、领导行为弹性调整

(一)提高项目经理影响力

项目经理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技术型、管理型、交往型、综合型。技术型的技术方面非常突出,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技术全面,以技术服众,以技术带动管理。管理型组织管理能力强,思考问题周到缜密,注重细节,说话办事小心谨慎,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性,并且有一套独到的高效的管理办法。交往型其思维敏捷,反应快,应变能力强,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容易被别人接受,并且可取得极大的支持和信任。综合型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多面手,此类型比较少见,没有广博的业务知识,经多事广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是很难成为综合型的管理人才。我们要立足于培养全面的项目经理,能够通过全面的综合素养,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进而影响项目团队的成员。

(二)明确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任务界限

个人的创造性不能在过程中得以体现,人也就无什么积极可言,慢慢地人就变成机器一样,出了问题,出了毛病,便停止工作,只有等经理赶来修好,才能继续运转,没有一点的能动性。对于那些有才华,有能力的部下或员工,他们会比普通人更加迫切地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工作中却处处都得不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一种压抑感,时间长了,要么就在此磨洋工,要么有些能耐的就干脆辞职走人。

给员工们以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领导对管理人员的纰漏、员工的错误等等就应该不管不问,听之任之。问题是要采取对路的管理方法,管教合适的对象,如果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把越权指挥当做临时的应急措施也未尝不可,但事后一定要马上向分工管理那件事的部下通报情况,以免造成管理上紊乱。

在管理中,项目经理要和部下、员工打成一片,但在涉及到具体的权利和职责,或处理项目内部中的种种问题时,作为经理就必须注意管理的层次,切忌越权指挥,对一个现代的管理构思,领导更不宜全方位插手大大小小的事务。

(三)重视项目核心人员的领导核心成员是指受过相应的技能培训,有经验,素质高。对于项目来说,获得核心成员往往能弥补时间、经费或其它方面的不足。项目经理应当为这些核心的项目成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帮助他们免受外部干扰,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工具和条件以发挥他们的才能。

此外,当员工的成熟度越来越高时,项目经理不仅要不断降低对他们活动的控制,还要不断减少关系行为。就如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一样,当孩子越来越成熟并能承担责任时,家长需要逐渐放松控制。

作者简介:

杨朝晖,生于1979.1.16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25-02

物流是21世纪中国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逐渐凸显。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各行各业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物流的重要因素,影响了物业业的快速发展。

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一种新的类型,承载着教育体系中培育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高职高专教育已经为我国物流建设培养了大批物流人才,但物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存在不能完全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因此,研究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安徽省高职高专物流专业发展现状及物流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现状

1、院校

截至2009年8月,我省56所高职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已达51所。包括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徽商职业学院等。

2、专业设置

物流专业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财经领域的工商管理大类,院校大多是在工商管理系或经济管理系下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大多专业学制为3年,属于文史类。如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经济管理系下设“物流管理”专业。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其管理工程系下设与物流相关的两个专业“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其管理工程系下设“物流管理”专业。

(二)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社会认识不足,政府投入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

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首先就职于物流基层岗位,积累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才有可能成为中高层物流人才。社会对高职高专评价普遍较低,认为只有成绩不够优秀上不了大学的“差生”才会进入高职高专学习,包括许多高职高专学生本人。社会对物流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次,认为从事物流就是做运输、仓储、搬运、快递等技术含量低、工资待遇少、发展前景有限的工作。同时社会和各级政府没有给予职业教育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办学中,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经费投入更偏向于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通常参考《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一部具有客观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高等职业教育法》。

2、物流专业建设不成熟,课程设置没有突出行业和地域特色

高职专业培养人才应主要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因而专业建设应结合当地物流发展特点和经济需要。物流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理论研究体系仍不成熟,所包含知识较宽泛,专业设置课程多且杂。很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是简单模仿较成熟的工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工程管理、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等专业,没有突出行业特色,亦缺乏与实践要求的联接。职业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的定位。

3、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现代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师资匾乏严重制约了物流人才教育与培养的规模和质量。首先不少高职院校普遍缺少专业物流教师,大多是直接从交通运输、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转行而来,不少教师边教边学,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缺乏必要的物流新知识、新理论的了解。其次大部分教师是从院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理论型教师,缺乏在物流企业实践的经验。最后,教师的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年轻,职称层次较低,缺乏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

4、教材混乱陈旧

物流是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理论研究体系尚不成熟,而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物流教材种类繁多,但高水平教材不多,大多只是对过去及国外教材的低水平的重复甚至抄袭。不少院校使用的物流教材也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理论支撑和教学体系,没有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角度出发,大多是各个院校及授课教师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喜好来选择教材,存在着概念太多、系统性不强、脱离实践、滞后行业先进理念的情况,精品实践教材极度匮乏。

5、毕业生实操能力差,流失严重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仍采用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校内模拟实验室还是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存在着无法满足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有不少毕业生反应,他们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已经十分陈旧,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大多数物流专业毕业生不具备一毕业即上岗且能迅速满足岗位职业需求的能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的比例低,实操能力差。再加上部分学生对待工作岗位缺乏责任心和实干精神,只是片面追求高薪高福利和优越的企业工作环境。因此很多企业干脆拒绝选择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而宁愿选择学历更低的中职毕业生或者干脆对学历没有要求,只要具有实践经验即可。

物流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转行情况较为严重。在对往届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跟踪统计中发现:由于对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不满,毕业后1-2年转行做销售或其他服务行业比例大约占到毕业生比例的30%-40%左右,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二、安徽省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解决对策

(一)政府应高度重视高职高专教育,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工作,使人们能认识到高职教育也是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政府应逐步加大高职物流教育的资金投入,解决高职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不断增加高职物流教育必备的实验室和实训教学设施。同时,应给予高职院校的学习者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或在职者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或深造。尤其对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经济困难而成绩优异的学生,采取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手段鼓励学生上高职。

(二)结合地方经济需求及“岗位群”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

现代物流业需要的是“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性”的复合型操作应用人才。对于高职物流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其职业定位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就业岗位,而是一个岗位群。高职高专物流专业重在培养高素质、操作型的一线工作人员和初、中级管理人员。

(三)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师资建设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双师型”物流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目前高职物流教育师资偏重理论缺乏实践,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应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学校可以鼓励并给与相应的政策支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地方政府和企业则应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院校可通过聘请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提供业内最新技术、管理方式,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先进的精品教材建设

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人才培养的载体。目前,不少院校使用的物流教材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大多是各院校及授课教师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教材,精品教材极度匮乏。可以组织各高校以及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写物流教学的基础教材,出版一些精品教材,也可根据需要引进一些国外优秀的教材课本,翻译试用一段时间后修改形成自己的教科书。

(五)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

大多院校仍以授课老师理论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且大多高职院校更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实践应用,以老师“教”为主,不能吸引学生去深入学习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很难满足企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物流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物流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以学生“学”为主,通过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方式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学习兴趣、加深实践体会、提高学习效果。

(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拓展校企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逐渐开始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不少院校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徽商职业学院等相继投资数百万建立了物流模拟实验室,安装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财贸学院等则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建立了若干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依托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实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激活办学机制,这样才能逐步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沿着职业教育的方向健康、持续发展。行业或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配合”、“订单”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和“校企实体合作型”等参与模式,与院校建立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关系,不断寻找和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使双方在利益上找到平衡,并保持长期、稳定、健康的合作关系。

三、展望

我国高职物流教育任重而道远,物流业又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2009年11月17日,安徽省正式出台了《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2009年至2015年,将大力发展三大物流区域、构筑五大物流枢纽、建设五大特色物流中心、规划五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力争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我省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规划提出了2009年至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的发展目标。

2011年2月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骨干示范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职教园区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双元化”办学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式教育。

安徽省高职物流教育必须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机制,建立起适应社会需要的、与行业联系紧密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物流高职教育体系,为安徽物流产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能力本位;能力;职业生涯指导教育;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

一、“能力本位”的概念厘定

(一)“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

能力本位,顾名思义,是指将重心放在能力上。能力本位教育也就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它主张重视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国外将其翻译成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它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职业教育思想,也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毫无疑问,高职教育是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就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来看,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社会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同样需要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将“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高职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是高职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教育的“能力”释义

能力是一个使用范围极广泛的概念。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篇文章所探讨的“能力”是从职业所需角度来论述的,并非心理学上所指的能力概念。准确地说,这里的能力是职业能力。所谓职业能力,就是个体能胜任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所需必备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因此,它强调的是综合的职业能力,主要由四种能力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如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二是职业岗位变动的适应能力和就业弹性。适应能力是一种既能从事现有工作的能力,又能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中,职业岗位变动的速度与力度在现代社会更为显著。

除了这四种能力外,能力本位也体现了以人格为本的思想。高职教育中,人格最关键就是个体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它也是个体能否胜任某一行业的最基本的素质。优秀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保障。综上所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特征表现在综合素质高、职业技术能力强,并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内涵

房地产专业是一个介于建筑环境、土木工程与工商管理的交叉学科。主要培养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素质,具有良好的现代服务意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院的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则以“房地产营销策划方向”为重点,培养品格优秀、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房地产营销专业实用新型人才。从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来看,高职院校的房地产管理人才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现代房地产开发和管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既有扎实的房地产基础理论,又需要懂得一定的管理实务,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相关综合能力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房地产专业新生职业规划现状

(一)职业生涯指导教育与能力本位教育的关系

要搞清楚职业生涯指导与能力本位教育的关系,首先应该清楚职业生涯指导的概念。就职业生涯指导这个概念来说,目前对其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经过学者们多方研究,普遍 认为职业生涯指导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2]高职生职业生涯指导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高职生如何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培养未来的职业技能,发展职业能力的活动。可见,职业生涯指导的基础和保障就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这和能力本位教育的主旨一致,都是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当然职业生涯指导更重于在客观评价自己前提的基础上去培养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对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是对其培养符合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岗位所具备的能力。

(二)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笔者通过访谈法和让新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报告的方法对市场营销专业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都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两大问题。

问题一:职业相关知识贫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集体访谈和个人访谈)可看出他们对职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却缺少理性的思考与规划。虽然大家在志愿选择上大多都填写了市场营销专业,但是在问到思考过将来从事的职业时,一半的学生回答思考过,一半的学生的答案模凌两可,在问到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时,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不了解,还有学生回答没有听过。可见,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职业相关知识贫乏。而且许多学生尚未清醒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的重要性,这必将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

问题二: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能准确定位,好高骛远、。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由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组成。在自我分析这一环节中,必须问问有什么技能专长,自身的优势弱点。机会、威胁有哪些,即要充分而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避免在对自己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选择。对自己需要有一个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但从学生提交的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多学生都没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近期目标中就定出考六级等与他自身条件不相符的目标,在五年的远期目标中董事长、做第二个马云之类的好高骛远的目标。

从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教育刻不容缓,并且需要从新的视野来完善。

三、基于能力本位视野下的市场营销专业新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措施的建议

由于高职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一方面他们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决策能力还不成熟,社会阅历少,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对自己认识不够清晰客观,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另一方面他们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有效的指导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加之对于新生来说,刚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角色刚转换,对于大学的学习还不是十分清晰时,就更加需要良好的职业生涯指导。这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充分重视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通过职业生涯指导,让他们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上大学的目的,帮助学生快速从高中的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变。要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有计划地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尽快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和奋斗方向。建议学生试探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剖析对个人能力、未来职业等方面的认识和体会。在指导途径上可以采取听取专家的讲座的形式,也可以将其指导渗透到学生的活动、学生所加入的三委会部门等,也可以在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作个交流,指导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二)着眼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帮助高职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着眼于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促进其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高职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关注人的成长。尤其是在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要遵循使学生学会做事与做人念的理念,把教育和人的成长、价值实现联系起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满足人的潜能开发的需要。

培养学生职业抉择能力是职业能力中很关键的一个能力。职业抉择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职业世界的认识教育和职业素质与适应力的培养,要通过提供大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材料,帮助高职生尽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与职业世界,熟悉职业发展环境;培养学生就业环境分析能力,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其规划实现的有效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是作为从事任何一个职业都需具备的条件。作为以后从事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学生来讲,诚信敬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处事公正公平,正确的价值观来说首先是房地产企业最看重的先决条件。

(三)有层次的开展贯穿高职教育的职业生涯指导,做好及时的评估与反馈工作

由于职业生涯指导的阶段性,因此需要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并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使其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增强学生正确规划人生的能力。在大一阶段的指导中,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生入学阶段,学生刚进校对职业懵懂所以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方法的指导。但并不是在这个阶段的指导后学生就能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个清晰地认识了,它会随着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产生高原现象,因此要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指导,做好及时的评估与反馈工作。除了新生入学是一个关键期外,期中也是一个关键期,对于目前的学习会产生职业与目前学习没有直接联系的迷茫,因此在这个时期内需要灌输目前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它对于职业学习的一个必要联系。期末也是一个关键期,学生忙于准备考试,在考试前就职业发展和考试的关系作个简要的说明,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大学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使自己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更顺利地走上职业生涯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