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

篇1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指的是财务管理要围绕一个核心,然后将财务管理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财务管理以财务的核算为中心,结合财务核算的各类方法,并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环境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的系统化学说形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将财务管理以概念的形式展现出来,用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财务整合方面遇到的问题。对我国比较全面地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探究,对于财务管理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还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因为财务管理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只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中,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身发展的模式,制定自身的财务管理内容。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系统的时候,只是将财务管理的内容罗列出来,并没有找出财务管理内容之间的联系。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模式不够规范,制约了财务管理的效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理念时,出现不规范的情况,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鉴相关的资料,但是,不同的资料中对财务管理的概念和理念的解释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财务管理的概念比较模糊。关于财务管理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有的概念侧重在资金流转层面上来下定义,有的概念则侧重在经营管理方面下定义,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有的概念可以明确指出财务管理的范围,有的概念则比较模糊。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片面性,内容不完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的时候,财务管理的各个内容是独立的,财务管理内容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联系,而且财务管理的内容过于冗长,没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制定财务管理相关规范的时候,对一些基本的概念也没有掌握,导致财务管理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不强,财务管理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但是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中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方法,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就比较混乱,每个财务管理人员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管理,大大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的效率。

(四)社区服务中心没有配置齐全的审计人员。现在,由于医疗经费比较紧张,所以在社区服务中心没有配置专职的审计人员或只配置兼职的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关的工作资质,审计人员往往在社区服务中心担任不同的职务,所以不能保证财政监督。

(五)社区服务中心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在社区服务中心,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事项中核算方法不一致的问题,在社区服务中,配置的财务人员一般对财务技能还不能充分地了解,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财务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六)社区服务中心的药品管理无序。在社区服务中心中,药品的管理还是比较混乱的,在药品的管理中缺乏专业人员,导致药品的管理不规范,而且药品也不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也没有按照日期对库存进行管理。长此以往,导致药品的账目不能核实。

(七)社区服务中心的现金管理比较混乱。社区服务中心还缺乏有效地管理,政府也没有采取措施加强管理,这就导致了社区服务中心在收费的过程中比较凌乱,造成资金的流失。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现财务的系统化管理,建立报账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财务的系统化管理要制定全面的财务管理规章,使财务管理的不同内容可以有机地联系起来,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在进行财务人员的配置时,要从整体出发,又要注意部分,进行统筹分析,要按照财务的岗位进行逐一配置,确保各岗位的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财务管理人员要与出纳人员进行有机地配合,财务管理人员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需要进行配置。财务核算时应运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软件,一些相互关联的财务部门要实现沟通与合作,进行定期的岗位轮换工作。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现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委派财务负责人进行工程财务区域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的时候,要对财务管理的每一块内容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能够明确其含义,在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之策时,一定要规范流程,确保财务管理人员都可以按照流程去做事情。在制定财务管理相关的制度时,一定要防止那些不清晰的概念的使用,运用清晰化的理论不断创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同一个区域进行多个项目的施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安排区域财务管理人员,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能够切实做好财务的核算工作,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财务会计、出纳和核算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培养新的财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人员要受到区域负责人的支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各项目之间设立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要履行资金预算、制定资金制度,减少资金外流,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资金的充足,着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健康干预

1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承担,她们先承担着在服务站的医疗工作,包括对病人诊断,进行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换药。此外,还需入户为居家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还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因此,人员相对不足。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在社区工作人员中,医疗大多为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护理大多为退休人员,而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更是缺乏。因此,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为缺乏。而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功能,家庭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则比较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缺乏相关的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没有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的护理文书记录;对医护人员入户时所携带医疗物品及着装没有统一要求;对居家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没有进行检查督促与质量反馈。因此,在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给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科研工作带来不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控制只局限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入户干预质量、健康教育成效缺乏监督机制,全凭着医护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来完成工作,但对技能上的差异及处理上的错误就不能及时发现。

        1.4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据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显示,对健康指导及体格检查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需求量相对较少。 

因为传统观念及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均不够了解,因此造成社区居民一些小病也往大医院,而不是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

2对策

        2.1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注意角色转变:根据卫生部新医改的精神,卫生部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工作重点从治疗护理工作转移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帮助病人,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伙伴式关系,而不是以专家自居,要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较工作时间,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将基层医护人员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半脱产,短期集中学习,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与社区服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除巩固原有的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学、健康教育学与促进学、康复护理学等知识,重视社区服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包括专科技能的训练,管理与指导能力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较强沟通技巧,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在阿克苏、库尔勒、喀什三地区,按市区、县城、农村选定3个区,在所选定的区域内进行随机抽样。3个住区居民分别抽取350、299、320户,共969户,调查总人数4328人,其中男性2105人,女性2223人;城市1427人,农村2901人。

1.2调查内容以社区健康促进模式为理论框架,自行设计居民对社区医疗和护理了解和需求问卷,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年龄、经济收入、医疗费用、健康状况、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等内容。

1.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由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到被抽中的住户对所有该户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

1.4统计方法全部问卷资料经过复核后,运用SPSS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结果

2.1居民健康状况

2.1.1调查人群两周患病率城市为19.87%,农村为20.25%。城乡居民两周患病前5位的是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系统。

2.1.2慢性病患病率城市为21.28%,农村为17.10%。城乡居民慢性病前5位的主要是循环、消化、呼吸、内分泌、泌尿系统及结缔组织系统疾病。

2.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绝大多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了解,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仅占19.1%、6.0%,反映民族地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这一概念感到陌生。2.3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状况民族地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趋向于维护和促进健康,这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相一致。反映出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在社区疾病预防、老年保健、改善环境卫生、常见病的及时诊治、定期健康体检、急症的及时诊治、社区健康教育、老年病的康复指导等更需要得到帮助。见表1。

3、讨论

3.1尽快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与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变我国传统的家庭生活习惯、养老方式,减轻家庭压力和负担。同时需要相关机构制定和规范其收费标准,解决日益增长的高额医疗费用及社会医疗保险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了解。政府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教育经费的投人,一方面,要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始终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办,自觉地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观念上来,为居民群众提供快捷有效、经济实惠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在居民中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电台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各方面的支持,广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功能、任务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健康讲座、上门巡诊等服务,让居民了解社区卫生、相信社区卫生、依赖社区卫生,使社区卫生服务家喻户晓,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

篇4

【关键词】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07-02

【Abstracts】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 exploration in Tieling c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purchase the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e exploration has partly exhibited the public will of governments, intensified the function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met the health needs of residents in communit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absent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funds, irrationality of the work dividing between centers and station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imperfection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Government purchase,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service, effects, problems

2007年12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确定服务项目、补助标准、服务提供机构选择、绩效考评、资金筹集和支付、管理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并规范了购买服务的工作参考流程,为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可操作的方案。铁岭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对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了积极探索。

1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概念

1.1 公共卫生:我国一般定义为:“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流行疾病,改善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1]。

1.2 公共卫生服务:为保障社区公众健康,以政府为主导的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有组织的向社会提供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卫生监督等公共服务的行为和措施[2]。

1.3 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有些学者认为,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市场组织或社会机构来完成,并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费用,是一种“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方式[3]。也有些学者认为: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是指政府在继续保留其筹资责任主体角色的前提下,将提供服务的责任通过契约形式交给独立的卫生服务机构承担[4]。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最初主要是为了降低服务成本、增加资金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克服官僚化现象,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缩小政府规模和减少行政干预的方式,从而使政府与服务提供组织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社会责任。

2 铁岭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探索

《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铁岭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铁政发〔2007〕23号)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投入机制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等相关成本核定购买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金额。

自2007年起,铁岭市财政按照户籍人口和居住达六个月以上的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购买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中按照人均6元的标准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项服务,包括社区卫生诊断、日常信息管理、一类疫苗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常见传染病防治、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儿童保健、残疾人康复管理等;按照人均4元的标准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8项服务,包括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健康档案、卫生知识普及、重点人群健康教育、疫情报告和监测、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老年人保健等。在实践中,铁岭市根据中心和站的规模、配置和功能需求适当调整了服务项目。

铁岭市政府与经确认准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协议书,明确了服务内容、服务要求、人员要求、服务价格等,并规定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先拨付70%的补助;年末,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机构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对达到考核标准90分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拨付剩余30%的补助。对未达到考核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限期整改,达到标准后按实际完成项目数量拨付补助;对整改后仍达不到标准的,不予拨付剩余30%补助,并取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格,重新竞争择优选择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绩效考核主要分为专业部门考核(占考核总得分的40%)、相关部门考核(占考核总得分的30%)、社会满意度考核(占考核总得分的30%)。

3 铁岭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成效

3.1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公益性:铁岭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府财政经费尚不充足,尤其是社区卫生经费相对有限。为了能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下,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完善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加强,铁岭市政府实施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从关注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微观管理活动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居民基本健康需求,从单纯关注“治病”转变为关注“防病”和“治病”一体化,使得社区居民更加公平地享有公共卫生服务,部分体现了政府的公益性。

3.2 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双重功能。由街道卫生院、二级医院、企业医院等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关注以往的基本医疗服务,而且更加关注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医疗、预防保健、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等一体化服务;不仅需要转变服务理念,而且要转变服务模式,变“坐堂行医”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不仅以患者为服务对象,而且以健康人为服务对象,覆盖整个人群。铁岭市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明确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了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3.3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铁岭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政府举办和社会力量举办并存的模式。政府实施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凡是符合准入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签订合同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并保证完成服务数量和质量,都能公平享受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这一公平准入的举措,激发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拓展服务内容,而且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使得社区居民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4 铁岭市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4.1缺乏成本测算,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尚不充足:铁岭市政府实行按“人头定额”和按“服务人口数量”拨付“定额补助”的购买模式,缺乏合理的成本测算,也尚未建立经费投入逐年增长的机制,总体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能满足项目设定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工作量,达到绩效考核的要求,只能通过开大处方、多开药、多检查等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弥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足,“以药养医、以医补防”最终将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负担转嫁到居民身上,一定程度上又显示了政府公益性的缺失。

4.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分工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铁岭市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双覆盖、双管理”的服务模式。“双覆盖”即同一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实行服务人群双重覆盖,虽然各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同,但是健康档案是双重的;“双管理”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区防保站同时管理社区居民公共卫生,其中1元/人的公共卫生经费拨付给防保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被机

械划分,并且服务人叉、服务内容部分重叠,在有限的经费投入情况下人为地降低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性、持续性健康模式的实现。

4.3 绩效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淘汰机制尚不能真正建立: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绩效管理是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绩效管理主要是由绩效目标、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以及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组成。目前铁岭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同时,在绩效指标设定时注重数量考核,轻视质量考核,同时绩效指标更新较慢,不能动态反应实际需求。另外,在绩效结果应用上,淘汰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不能实现持续竞争。一方面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达到全覆盖,数量不足,无法实施淘汰机制;另一方面由于各级政府近年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一旦被淘汰,将导致资源浪费,也不能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持续开展[5]。

总之,铁岭市实施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一些难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总结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思路,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首先,组织开展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合理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其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分工明确、合作共赢。最后,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现公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仪.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开创我国卫生工作的新局面-在200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健康报,2003-6-9(3).

[2]张建华,滕文杰.论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与政府职责[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2):47-49.

[3]刘军民.关于政府购买卫生服务改革的评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47(1):35-42.

[4]代会侠,冯占春.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及其理论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21-23.

篇5

关键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3-0105-02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它将中医药知识与适宜技术运用到社区卫生服务全过程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价廉、方便、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1]。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开展情况究竟如何,怎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推广中医药服务、更好地利用中医适宜技术仍是发展社区卫生关注的重点。为此,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进行现状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测量中医药的贡献率,寻找不足并谋求对策是促使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本文结合文献研究,通过调查,对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现况、中医药服务开展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开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参考。

1.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顺应了各方面的变化。中医强调“天人合一”,重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等对健康的影响,将人与自然的统一协调创造性地融于一体,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本内涵相呼应。中医药拥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及亚健康状态等方面具有优势。所以,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不仅使居民享有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也能缓解大医院面临的就诊压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看病贵、看病难”这一社会矛盾。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继承发扬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补充了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也为发掘、创新、再发展传统中医药学创造了契机。

1.2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有机融合的可行性

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包含“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正是贯彻该方针的有力证明。1997年,卫生部等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积极运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此后颁发的多份文件也指明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中的作用。新医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中明确指出,五项重点改革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和实现,均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要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国家一系列政策的“硬性”倾斜,为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发展机会与政策支持[2]。加上中医药服务的整体观以及个性化治疗、“治未病”的理念等传统理念与服务方式非常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给国家政策的有效推行提供了可行的基础[3]。

2.结果与分析

从南京市卫生局摘录2010年-2014年的卫生统计报表相关信息,包含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共11个行政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信息,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2.1政府补助情况

与2010年比较,2014年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的补助收入大幅提高,其中增长率最高达到了145.16%,增速较快。但总体来说,补助收入比重都低于10%,补助水平偏低。低比例的补助水平必然促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日常经营中考虑生存问题,易出现过度医疗、重医疗轻预防、以药养医等问题。

2.2床位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2010年和2014年两个时段比较的结果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有床位数基本稳定略有增加,中医科室床位数上涨比例较大,达到了80.71%,中医科室床位在实有床位所占比重呈现小幅增长。这从侧面反映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了对中医药服务的总体投入,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量有所上升,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推广取得一定成效。

卫生技术人员人数在两个时段之间增长速度较快,其中执业医师人数涨幅最大,达到了110.91%,其他依次为注册护士、药剂人员和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执业中药师人员的增长速度都分别超过了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药剂人员的增长速度,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增加招募人员的同时注重中医类人员的引进。然而数据也显示,虽然中医类别各部分人员数量的增幅很大,但中医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执业中药师各自所占比重都呈现出比重偏低、基本稳定、小幅增长的特点,这也最终导致中医类别人员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比重偏低,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人力资源不足,限制了中医药服务的利用和开展。

2.3中医医疗服务提供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贡献率的关键在于中医医疗服务的实际提供情况,2010年-2014年中医医疗服务的变动情况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数呈现上涨较快、增幅较大的趋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次的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南京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实行“药房托管”政策和“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机制改革,制度改革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价格降低,将利润空间挤压让给患者,患者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实惠,增强了进社区就诊的意愿。但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医疗服务发展缓慢,其门诊人次数增长过缓,历年增长率均小于门诊人次数增长率。同时,除了2012年中医门诊人次数所占比重达到最低点,仅为9.79%,在其他年份均呈现出在某一水平周围上下波动的态势。

2.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情况

数据结果显示,2010年-2014年,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支结余在2010年-2012年增长速度较快,2013年-2014年趋于平稳,略有增加,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收支结余的持续增长趋势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支出(中药费)总体呈现平稳趋势,偶有波动,增长速度过缓。中药费在药品费中所占比重波动幅度较大,且呈现出增落交替的特点。以2012年为分界点,前三年药品收入所占比重小幅攀升。2012年之后,药品收入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开始逐步下降,这可能与“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运行机制改革有关。但总体来看,药品收入所占比重均超过50%。药品收入比重居高会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转过度依赖于药品收入和医疗服务,无法实现“预防为主”的功能定位,也容易诱发以药养医的问题。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重在2013年略有减少后,在2014年又小幅增长,达到五年来最高,比重为15.87%。在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降低的前提下,表明中医药服务的开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比重仍较小,中医药服务功能仍有很大推广空间。

3.研究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入结构不合理,补助水平偏低,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比重较大,低水平补助致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维持正常运转要自谋出路,依赖业务收入,使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职能的更易出现偏差,容易忽视其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中医药人力资源不足,社区中医药人才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人员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比重均低于10%,中医药人力资源不足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中医药服务的发展和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发展势头较好,门诊人次和收支结余金额都有较大增长,但中医医疗服务发展缓慢,中医门诊人次和中药收入各自比重都偏低,历年来都只是略微上升。针对如上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既要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政投入,更要照顾到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专项经费补助;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以各种政策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次,充实中医药服务人员队伍;根据各社区居民的疾病发病特点,总结中医药服务中的经验、方法,提炼出针对本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特色疗法,拓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范围,注重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4],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逐步提高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贡献率。

注释:

[1]刘德红,施永兴,陈继根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贡献率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752-1754.

[2]冯光谓.社区卫生服务中发展中医药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67-269.

篇6

一、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于2003年开始以来,在市委和政府的重视下,积极开展试点,通过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工作,社区卫生服务面貌发生了变化,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了开展,环境卫生有了改善,老弱病残、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得到了一定的优惠服务。使一些社区资源得到合理使用,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的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职责任务,为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加强学习,理清思路。对我市城市社区的试点社区,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及有关部委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文件精神,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工作现状,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贵阳、遵义等地考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学习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形成了开展社区卫生建设的思路,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三)编印教材、组织培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为了使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部门了解和掌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相关政策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概念、意义和原则,市卫生局专门组织编写了社区卫生服务培训教材500册,并办培训班对200余人进行了培训,制定了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搞好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市卫生局组织了市区范围内的二级以上医院负责人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要求各医院领办或承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次会议后市中心区有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了此项工作,现已进入试点阶段。

(五)市中心城区卫生服务建设现状。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建设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根据“设置标准”要求、分别配备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开展了一些正常工作。

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市社区建设工作还处在试点阶段,加之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市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充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还存在以下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从试点市区看,有的领导、干部及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内容和有关政策不甚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还未形成全民共识。辖区内不少单位对社区卫生建设服务工作不够支持,干部群众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积极性不高,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还没有形成。

(二)社区卫生服务缺乏总体安排。从全市来说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政策措施尚未出台,这项工作仅在少数城区开展试点和探索阶段,因此对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氛围。

(三)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涉及到有关方面工作和利益的分配,民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开展的助残、敬老、扶困、济弱等方面的服务,都需要对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和低偿服务,但目前开展这方面的服务项目,尚未有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不配套,现有政策落实难度大,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很难健康持久的向前发展。

(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内外关系亟待理顺。我市卫生社区服务建设的内外关系不顺,一是城区、居委会、街道与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二是社区组织与驻社区单位的关系;三是社区自治组织与物业管理的关系;四是社区卫生服务举办的主体是多样化形式,管理体制不顺、政府的主导作用不能体现。最主要是工作职责不清、工作难以协调,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缺规划、矛盾多、医疗单位无序竞争抢占市场。视察中了解到城区内3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都经市卫生局和钟山区卫生局批准,但几乎都是自发组建的,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在布局上不尽合理。我们看到社区服务机构出于各自利益自发组建,无序竞争。如:有的社区在同一个街道上只有一墙之隔开办了两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有的社区因没有合适的场所未开设卫生服务机构等情况。这些交叉设置、重叠设置以及空白设置,反映了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布局上的不合理,造成了医疗市场的混乱,既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又不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

(六)重医疗、轻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避重就轻,在公益性与市场化之间摇摆。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概括地说是“六位一体”(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其定位应在“公共、公益”性质上。从视察的实际情况看,区内社区服务点,主要精力都集中于医疗上,“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未能完全发挥。原因就是服务站资金不足,政府购买公益性事业服务的目标还未实现,造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得不自负盈亏,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在市场环境中挣钱养活自己,另一方面又要承担公益职能,社区卫生服务在这种两难中摇摆难寻出路。因此,服务站只有把诊疗、卖药放在第一位,大力增收创利求生存,至于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公益,也就无力开展了。

(七)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滞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还没有全部覆盖、形成。设施差、技术弱、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视察中了解到:一是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为企业卫生所及个体诊所改制设立,有的社区尚没有卫生服务站,中心城区有49个社区居委会,现有30个卫生服务站。二是基础设施差,突出的是业务用房面积不足,现有业务用房达不到卫生学要求,基本设备缺乏,而且现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租用房屋,没有固定的执业点,布局不合理。三是技术力量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组成多为医院退休医师及学校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学历、专业等结构不合理,而且人员不稳定。开展社区服务需要的是全科医生和全科护士,目前经验丰富、技术高明的掌握全面医疗知识的全科医师和护士严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低下,全面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能力不足。

(八)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经费补助机制、双向转诊机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首诊等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按照《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指导原则及标准》的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些功能属公益性,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尚未落实,没有调动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意见和建议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原有的城市卫生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要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要举措和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突破口,今年2月,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国发[2012]1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最近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出台了关于这一指导意见的8个配套文件。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营造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良好氛围。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新旧体制的更替、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建议进一步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深刻领会国发及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文件精神,各级领导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市内有关新闻单位利用传播媒体,深入宣传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和先进典型、提高全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鼓励、吸引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初步测算,目前我市城区公共卫生经费每人每年要达到8元的标准,市、区(县)两级财政分别承担4元较为合适。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同时拓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资金的来源,鼓励社会民间资金的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是资金的直接注入,也可以是具体政策上的扶持。

(四)加强领导、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顺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是城市基层卫生服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制定相关政策,搞好规划,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为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路子。并建议市委、市政府选择不同类型的社区扩大试点,创造经验,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大力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各社区建设不搞统一模式,要立足本地实际,突出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逐步推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配套措施,承担相应的社区卫生专业服务的管理任务,形成共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整体合力。

(五)坚持“政府主导,公共公益”的理念,引导社区卫生服务走上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的正确轨道。在指导思想上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切实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为宗旨;在促进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方面,要充分体现“六位一体”的功能,使社区居民得到综合、连续、价廉、便捷、优质的社区服务;同时,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打破8小时工作制,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同时把“坐堂行医、等客上门”变为“下站点、走家门”的家庭式、签约式服务。从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转为追求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上来。要从各地实际出发,不断的拓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丰富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探索新的服务形式,逐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体化、社会化,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服务。

(六)充实力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篇7

〔关键词〕 公共服务,“逆向合同承包”,社区卫生服务,表现形式,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5-0083-03

“逆向合同承包”是与合同外包或民营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政府将以前已经合同外包的公共服务收回而重新由政府提供。 〔1 〕从近年来国外实践看,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逆向合同承包。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实行市场化改革,近年来一些领域也出现了逆向发展趋势,其中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尤为值得关注。多个地方政府已收回社区服务合同,转向依赖公立机构来提供。因此,剖析社区卫生领域 “逆向合同承包”现象,分析相关应对策略,对于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卫生服务“逆向合同承包”的表现形式

早期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是由政府直接提供的。2002年起,中央政策鼓励地方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向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地方政府开始探索合同治理的道路。近年来,地方政府又开始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逆向合同承包”的改革,包括回购已经出售的机构、收回合同、另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其实质都是将过去外包的社区卫生服务收回而由政府直接提供。

(一)政府回购已经出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出资回购已经出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服务转而由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采取这一做法的主要是之前采取极端市场化改革的地区。如浙江杭州余杭区政府曾经将29所社区和乡镇医院的所有权出售,政府向这些民营医院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政府又花费3亿元购回28个原来出售给个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 〕江西抚州、崇仁县也有政府收购公立医院的现象。当然,也有部分地区在之前的市场化改革中,改革较为彻底,公立社区卫生服务资源被出售给个人或者团体。个别地方虽然没有整体出售,但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出售了部分股份,在有些地方政府只拥有较少股份。

(二)政府收回已经外包的合同。有些地方政府收回已经外包的合同,转而由公立机构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这一类主要是外包后政府仍保留一定提供能力的地区,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无锡和合肥。2003年,无锡市肺结核防治工作曾经外包给民营的安国医院。近年来,尽管舆论声称外包成效良好,但2010年合同到期后至今也没有双方继续合作的消息。无锡市卫生局官方网站的信息表明,目前肺结核诊治工作统一由公立的第五人民医院来承担。2008年之前,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民营为主。 2008年市政府采取了“以公立为主,以民营为辅;以中心为主,以站为辅”的改革措施,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整顿,清退了一批条件差的民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由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承担,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逐步转向公立机构。

(三)政府另行组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这一做法的多是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活跃或早期过度依赖民营机构的地区,如苏州和广州。早期,苏州市古城区3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37家是民营的。自2010年开始,苏州市对原来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导的体系进行改革,坚持“增量建公立、存量调结构”,加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优化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古城姑苏区即将实现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覆盖。〔3 〕广州市之前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自2009年也开始推行 “逆向合同化”改革。

二、社区卫生服务“逆向合同承包”产生的原因

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出现“逆向合同承包”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政策的变化导致地方政府收回合同。国外研究发现,政治支持或政府提供服务是逆向合同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相对于服务质量差、成本节约不够来看,这一原因是次要的。对地方基层政府来说,服务提供的选择是一项务实的管理而不是政治驱动的决定。〔4 〕 (P8-16 )但在中国逆向合同承包过程中,体制设置与政策变化原因相当重要。在单一制结构中,地方服从中央。当基层官员感觉到市场化限制了他们的政策回应能力时,现有的问责、晋升和监控机制就会使他们有很强烈的动机去选择“逆市场化”方案。〔5 〕 2009年,中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提出要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为完成中央规定的相关政策任务,一些地方政府遂采取了如前所述的各种方式来强化政府责任,保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二)民营社区卫生机构公益性不足与服务质量较差。从国外情况来看,服务质量不高一直稳居地方“逆向合同承包”原因之首。从早期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外包实践来看,多个地方存在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淡化、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如苏州、合肥曾经出现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拒绝“用外来药水代为输液”现象,原因是输液价格低。另外,尽管多数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非营利性机构,但由于公共卫生业务经费少,这些机构要维持生存和运营,主要收入还是靠基本医疗。这导致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忽略公共卫生服务而重视医疗,并且一些机构过度医疗,小病大医,客观上强化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引起公众的不满和社会的质疑,从而促使政府收回合同。

(三)合同管理能力不足引发的治理失败。政府合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合同外包的成败,因此有学者认为,在政府能力弱的地方,直接提供服务或许风险更低。〔6 〕国外实践也表明,管理或监管不足问题也是一些政府收回合同的重要原因。政府合同外包社区卫生服务涉及到这样几个环节:确定项目、选择提供者、定价、支付、考核、监管等。合同不能自己管理自己,它需要政府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这些方面能力欠缺。招标过程中政府能力弱,无法选择优质的服务提供者,从而难以保证服务提供的优异性;不合理定价、补偿不到位挫伤服务提供机构的积极性;绩效考核不完善难以实现优胜劣汰;监管不到位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降低服务质量、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损害公众利益,这些问题加剧了政府和承包商之间的不信任,直至最终使政府收回合同。

三、社区卫生服务“逆向合同承包”的应对策略

从合同治理转向政府直接提供服务是政府为平衡经济、效率、公平等目标重新作出的选择。然而,政府提供服务不等于要退回到传统机制上。政府在承担相应责任的基础上仍要引进一定的市场机制激励服务提供者,同时要提高自身的合同管理能力。

(一)突破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对立,采取多种方式提供服务。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发现“逆向合同承包”的现象表明,政府提供或市场提供都不是完善的选择,应该理性看待。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应根据服务提供成本、服务质量、效率、公民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服务提供方式,这就需要突破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对立,坚持更加务实的中立立场,采取政府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等多种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7 〕实践中,各国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是多元化的。2007年,ICMA调查发现美国所有地方政府平均有52%的公共服务由公共部门提供,16%由政府间合同提供,17%由营利性组织提供,5%由非营利组织提供。〔8 〕具体到社区卫生服务方面,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尽管政府从整体上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但具体的提供机制也是多样化的。因此,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绝不是简单地由政府到市场,再由市场回到政府,而是要平衡几种价值目标,采取多种方式来提供。

(二)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责任。社区卫生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其提供机制可以市场化,而政府责任不能市场化。当今世界各国都不断强化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责任。早期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外包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动力是 “卸责”,以此缓解财政压力,但有些外包行为最终损害了公众利益。因此,当前要实现政府责任的回归。具体来说,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责任主要是筹资与监管。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政府要随着经济增长和财力增加不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将公共卫生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另一方面,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最终质量负责,因此,政府要严格监管服务提供机构,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维护公众健康。

(三)完善服务提供机制,适度引入市场机制。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政府应当承担提供责任,但政府提供不等于回到传统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机制上。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尽管政府承担重要的提供责任,但在提供机制上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市场机制。针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的“逆向合同承包”现象,要警惕退回到传统机制的老路上。因此,在政府责任回归的同时,要完善服务提供机制,适度引入市场机制。〔9 〕一方面,不能完全否定民营或其他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卫生资源丰富,竞争充分的地方,政府仍然可以采取向其他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社区卫生。另一方面,加大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绩效奖金和绩效工资的比例,调动服务提供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大锅饭”问题的产生。

(四)提高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逆向合同承包”的发展表明,提高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如果不提高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就会有两种风险:一是政府的权力拱手让给承包商,二是政府将丧失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能力。唐纳德·凯特尔认为,政府成为精明买主是承包制的核心问题。政府要做一个精明的买主,就要回答三个问题:买什么、向谁买、买到了什么。〔10 〕 (P144 )而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卫生服务的战略性购买面临三项挑战:购买哪些卫生服务措施、从哪里购买以及怎样购买。〔11 〕因此,对政府而言,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合同管理能力,首先要科学界定购买哪些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方式和机构;再次是优化具体的合同安排,包括定价、补偿、考核与监管等多个方面。从而通过提高合同管理能力,完善合同安排,调动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确保服务质量,维护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 Amir Hefetz and Mildred Warner. Privatization and its reverse: explaining the dynamics of the government contracting process 〔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4(2).

〔2〕吴杭民.浙江余杭区3亿元回购所售公立医院引发争议〔EB/OL〕.新浪网,2010-11-02.

〔3〕汤 宁. 15年苏州古城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全覆盖〔EB/OL〕.新华网苏州频道,2013-07-31.

〔4〕 Mildred Warner and Amir Hefetz.Pragmatism over politics: alternative service delivery in local government,1992-2002〔C〕// International City /Coun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 Municipal Year Book. Washington DC,2004.

〔5〕 黄锦荣,叶 林.公共服务“逆向合同承包”的制度选择逻辑——以广州市环卫服务改革为例〔J〕. 公共行政评论,2011(5).

〔6〕 Sara Bennett and Anne Mills. Government capacity to contract:health sector experience and lessons〔J〕.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8(4).

〔7〕Mildred Warner and Amir Hefetz.Reversing pritivatization, rebalancing government reform: market, deliberation and planning 〔J〕. Policy and Society, 2008(2).

〔8〕Mildred Warner and Amir Hefetz.Trends in public contracted government services: 2002-2007 〔DB/OL〕. http:///news/show/trends-in-public-and-contracte.

〔9〕董亚男.公共性语境下的有效政府模式构想〔J〕.天府新论,2012(5).

篇8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

一、引言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区这个概念才被引用。社区医疗卫生中心是将社区中的医疗卫生工作当成主要职责的机构。简单来说,社区医疗卫生中心就是在社区这个范围内,在国家有关医疗卫生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一系列的卫生医疗服务。要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作用,有效发挥其相应的职能,就需要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并开展体系化的绩效管理。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体系不成熟,其绩效管理办法不完善。就绩效管理方面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是体系不够成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绩效管理体系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缺乏一个制度来真正去规范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在国内,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认为绩效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改变当前的现状,相应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能正确执行绩效管理办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进一步改善。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分工不够合理,忽视预防保健部分绩效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个工作是服务群众的,因此,绩效管理也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基础上开展。根本说,社区医疗卫生中心就是为了满足人们防治疾病的需求而产生的,这是社会医疗发展的趋势,相比国外我国的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分工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制约了社区医疗卫生中心应有作用的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划分一般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医疗,另一类是卫生。这些人员一般是纳入到绩效管理体系之中的,但是另一些人员,比如说护理、药剂、一般性管理等人员都没有放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来讨论。同时社区医疗卫生中心人员配置也不是非常的合理,有些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过分重视疾病医疗,在这方面配备的人员非常多,但是忽视了预防保健部分的人员配置,相应的,预防保健部分人员就没有纳入到绩效管理之中。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不够统一,考核流程不够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自身需要跨出的首要一步,要想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真正为社区卫生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么,必须要在绩效管理上下足够的功夫。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必然需要有相应的考核指标,这是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这些考核指标的详细、统一以及普适性是考核指标应用效果的支持。从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情况来看,其考核指标不够统一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考核的整个过程之中,流程不够规范,相应的社区卫生中心人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所呈现的考核结果其说服力不够强,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开展。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的若干对策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体系,制定和执行绩效管理办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很重的,他不仅负责的是个人的医疗部分的内容,同时负责的是社区整个群体的医疗卫生工作。与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学习国外的经验。首先,需要完善七绩效管理体系,从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开始入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可采用指标评定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经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疗专家访谈初定指标、确立指标体系、问卷调查、筛选评价、确定权重等步骤,确定体系构成的类别和一、二、三级指标内容,最终将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完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体系建立之后,应确立相应的绩效管理办法。一方面,是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就临浦镇各村(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来看,其内容是值得借鉴的。其管理办法中所覆盖了管理组织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妇女保健工作、健康体检、卫生监督工作、流动人口服务等,与之相适应的设置了14分、28分、6分、8分、12分、5分、6分等分数,使全镇34个村、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工作落地。2.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分工合理性,重视预防保健部分绩效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合理的人员分工,同时需要加强保健部分的绩效管理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是合理分工人员。二是纳入绩效管理。在原有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将医疗、药剂、管理人员都纳入绩效管理中,同等对待,同等考核,通过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所有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按照有关规定,使防保人员和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比1的标准,使护理人员和全科医生的比例要达成1比1的标准并逐步减少后勤人员,争取做到后勤人员社会化。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例值得借鉴,主要是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实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真正在人员分工合理的基础上,提高人员的积极性,比如利用重点人群年度体检、健康教育讲座、入户随访、微信平台等,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比如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措施,通过电话抽查的方式,调查签约对象的知晓率和满意率。这都是提高绩效管理效果的好办法。3.统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规范考核流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考核指标统一是一个很紧迫的任务。在一个地区内,需要将相应的考核指标统一,才有可能做出本地区之间不同社区的绩效情况对比。考核指标的统一建立,需要在同一个地区进行摸底调查进而调整的工作。首先,需要开展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管理考核指标的摸底,了解各个社区是如何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在这基础之上,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调整之后统一考核指标、统一下文、统一在某个时间进行考核。此外,更要规范绩效管理考核的整个流程,在绩效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让每一个医务人员都知道在这个流程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合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是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部分,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涵盖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结果应用等几个部分。基于绩效管理理论,规范和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流程,构建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完善计划、监督、控制、反馈的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的过程性管理。

四、结语

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防治成为了人们应对疾病的一种普遍的方式,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为满足人们防治需求存在的。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当前社会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展开的绩效管理工作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不可否认,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能最大程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提高其工作效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做的,就是要在重视绩效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好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绩效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人员分工、绩效管理考核指标的统一、考核流程规范等方面的内容,真正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丛树杰;郑青霞;周龙;魏嘉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1:412-414.

[2]高星;陈荃;雷行云;胡红濮.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6:280.

篇9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医适宜技术

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把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一直以来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而贴近百姓,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1]。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是两者相互促进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医药事业找到发展方向实现突破的一次契机[2]。如何使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优势,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地、大面积地开展下去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深圳市龙华街道随机抽取1个社康中心,以2009年5-12月份中医就诊者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在原有的中医服务模式(个人服务模式)下,统计2009年5-8月份各项中医适宜技术诊疗人次,收集中医就诊病种信息,并对中医就诊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所有就诊者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知晓率调查。第二阶段:从9月份开始实施以中医师、慢病医生、妇幼医生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全体参与实施中医药服务的主动的服务模式(即团队服务模式),并统计9-12月份相关数据,与第一阶段数据作比较。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录入,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率、X2检验等。

2 结果

2.1在团队服务模式下,中医适宜技术就诊率、满意度有明显提升,与第一阶段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1 不同服务模式下,中医适宜技术知晓率、就诊率、满意度比较

2.2在团队服务模式下,除敷贴和刮痧外,中医适宜技术的利用率有明显提升,与个人模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2 不同工作模式下中医利用率比较

3 讨论

3.1团队服务模式的概念团队服务模式是对中医适宜技术运用于社区卫生服务各个层面的方法的设想,具体为以中医师为中医适宜技术的主要执行者,慢病医生、全科医生通过全科诊疗、老年保健、慢病访视、巡诊或者义诊等方式以及充分利用健康档案等途径发现中医需求者;妇幼医生通过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产后访视等途径发现适合中医适宜技术的干预对象,然后及时与中医师沟通,中医师通过日常诊疗、上门服务等途径,根据干预对象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并实施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3.2中医适宜技术运用于社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都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不同程度的中医药服务,但存在中医技术人员配备不足,设备简单、落后的情况。据调查[1],大多数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在提供中医药服务方面仅仅停留在提供针灸、火罐等简单的中医疗法。同时本研究发现,各项中医适宜技术知晓率、利用率均偏低,虽然通过团队的健康教育和各种途径的宣传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不仅要加强技术人员和设备的投入,宣传及健康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篇10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基础环节。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的研究,由点及面,综合评价该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状况,探索解决现行问题的新路径,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让群众切实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从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上看,首先财政投入逐年加大,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体系逐步建成。

对公共服务定位的影响

经笔者研究,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二)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其职能的重要途径。传统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面向全体居民,通过健康教育使亚健康人群不变成病人,健康人群不变成亚健康人群。所以说,从近三年数据分析,常州市每万人健康教育活动人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环比下降率连续两年超过25%。从长远来看,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不利,可能引起病患数量增加,既加重居民的医疗负担,也会造成有限医疗资源的紧张度。

(四)常州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占比长期处于低位,近三年均不足5%,而初级职称占比则长期超过60%。这样的职称结构会影响该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从2012年培训经费保障看,培训支出占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比重不足1%,这也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常州市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为75.53%,说明职工满意度与所在机构的资源配置、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工作绩效、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需采取有效措施,从提高职工满意度,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服务绩效管理

笔者认为首先要以资金绩效为导向,加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科学化。

一是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明确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应实现城乡居民均等化为目标,建立由政府占主导地位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按国家规定核拨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兼顾现阶段基本国情,可考虑个人适当投入但其比重应逐步降低直至为零。

二是逐步完善政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政府要优先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逐步提高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由此确保人均公共卫生经费逐步提高。

第三,以服务成本为突破口,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精细化。

首先,能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包。“基本卫生服务包”的概念是由世界银行在《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及基本医疗服务包在内的一揽子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建议财政和卫生部门联合研究确定,既能满足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建立城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要求,又能满足当地居民实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财政部门又能承受的“基本卫生服务包”,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级扩

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的范围,从而为财政投入提供合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