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

篇1

【关键词】文化;城市设计;空间形态

1 引言

目前享有盛名的“中国玉都“阳美玉村发展滞后,空间形态杂乱无章,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急需对揭阳阳美玉村进行调研分析,对古村落、祠堂、水系进行保护和梳理,打造宜游宜商宜居的场所,营造良好的空间形态,进一步提升阳美玉都的地位和形象。

2 价值发现

2.1:区位优势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揭阳受到珠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的双重辐射,正逐渐成长为粤东重要的发展极之一,曾经相对偏僻的区位现在成为发展的巨大优势。

2.2:自然景观

规划区主要自然景观要素包括:沙洲,滩涂,风水潭,古榕树和水系。在规划区沿江有四个沙洲,以及沿着榕江北河的滩涂,区内有多条河流水渠,都为基地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资源和生态基础。

2.3:人文景观

基地内村落枕水而居,祠堂与风水潭及周边古老榕树一同构成村落的生活景观中心。

村庄肌理:村落主要布局方式有两种,散点式和街巷式。

祠堂:基地里共有五处,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也是商议族内重要事务,作为会聚场所之用。

市级文保单位:它们分别是潮临古庙和天褒节孝坊。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庙宇去拜;节孝坊是古代朝廷用于表彰节孝妇女的牌坊。

古墓:分别在北河村和谭角村。

3 理论支撑

1960年,美国学者凯文林奇在他的著作中《城市意象》理论认为,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形成的意象,是通过对城市的环境形体的观察来实现的。该理论认为,城市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城市形体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这些形体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点: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而言,城市空间意向五要素是其外部环境设计的重点,这就需要塑造好五要素的形象,从而塑造良好的片区形象。

4 形态塑造

3.1形态设计总体框架

通过对基地现状的解读,优势景观资源的利用与挖掘,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态设计的总体框架:盈彩水岸、翡翠绿廊;核心引领、四元互动;高低错落、三纵三横;七区两带、六大功能。

3.2片区设计

(1)文化创意区

尊重现状古庙及古村落,梳理片区原有水系,赋予文化创意、研发办公、休闲健身等功能,形成环境优美的特色文化创意片区。片区功能包括文化创意、研发办公、会议、休闲健身等。各区功能通过水系绿化的连接,形成统一整体,打造富有潮汕文化特色的玉文化创意区。在片区内设置创意办公大厦作为地标建筑,构成片区功能核心,成为片区内景观统领,同时为整个地块中轴线终点起到收尾作用。

(2)行政商务区

揭阳市西部行政商务中心,为城市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片区功能包括行政办公、文化设施、商务办公等。行政办公大楼统领整个区域,通过绿化环境、景观小品等的塑造,凸显行政商务特色,强化了中轴线的空间次序感;而周边水系、界面的灵活自由,通过滨水步行道、车行系统及水岸活动,丰富了片区的公共空间。

(3)商贸核心区

以玉器商业为统领,形成富有玉文化特色的商贸核心区。片区功能包括商贸、商业、会展、展览、广场等。以玉都文化广场作为中轴线的起点,空间开敞、以绿为主,是市民休闲游憩集会的场所;两侧的商贸商业,采用了空间围合的做法,水系贯穿内部空间,形成丰富开敞空间,提升了市民休闲购物的乐趣;东侧的Shopping Mall 则与轻轨站点结合布置,高密度开发,形成整个片区的购物中心。

(4)主题公园片区

结合总规把本地块定位为环城绿地,完善整个城市的生态格局,构建榕江北河与城市联系的生态通道。作为对城市的功能补充,结合地铁安排休闲商业、餐饮、户外娱乐等设施,满足城市居民功能需求。

3.3通廊设计

(1)界面――榕江北河生态景观带

作为整个地块的生态主轴,榕江北河及两岸景观带以绿为主,同时结合区内的生态廊道,打破榕江北河与城市的隔阂,加强地块与榕江的景观渗透。增加亲水河岸,结合水系营造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通过水系连接城市的不同功能活动,城市开放空间与水网结合

(2)界面――翡翠绿廊

翡翠绿廊是由文化公园、商业街、休闲广场、酒店休闲区、运动区、会所、酒吧街、开敞绿地等各种兴趣点构成的活力廊道,这条廊道以滨水休闲功能为统领联系各个组团,成为串联基地的活力纽带。

3.4节点设计

(1)文化创意节点

目标:以揭阳阳美玉文化创意文化产业依托,结合古村落保护更新,打造区域玉器主题产业园,以其地标性地位带动整个产业园经济的繁荣发展。

定位:集创意研发、会议、商务、休闲于一体的大规模、高品质创意文化中心。

设计原则:通过地标性建筑,提升园区形象。结合古村落保护,对其赋予新功能,形成具有潮汕特色的建筑空间,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协调。通过体育馆的建设,提高园区公共性,使其成为市民健身活动中心。

功能构筑:两座地标性建筑构成创意办公主体部分,结合商务酒店、会议中心、研发中心等,完善园区功能。

(2)行政文化中心

目标:以区政府为核心,配套建设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打造地区级行政文化中心,成为揭阳市新的城市客厅,提升东山区形象地位。

定位: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地区级行政文化中心。

设计原则:以行政办公为中心,配套文化设施,形成统领园区的核心。文化设施围和中心广场,结合园区景观水系、绿带的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3)民俗文化节点

目标:以保留古村落、古庙、祠堂为载体,对历史建筑进行有机更新,精心打造具有潮汕民居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中心。

定位:以保留民居为载体,以民俗文化为依托,打造集文娱参观、休闲购物、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潮汕民俗旅游中心。

设计原则:充分利用榕江水系资源,适当引入水体,拓宽水面,形成以绿地、水系为主体的景观格局。充分保护利用古村落、古庙等历史建筑,沿用其空间机理,赋予新功能,实现历史建筑保护与发展的协调统一。以民俗文化为依托,丰富该区功能,充分展现潮汕地区璀璨的民俗文化。

功能构筑:以保护建筑为基础,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园、民俗博物馆、风情街、戏台等,结合水系、绿带、开放广场等景观要素,形成功能完善、品质优秀的民俗文化旅游群。

3.5路径设计――环市北路

环市北路是规划区东西向主要对外联系道路,重要功能设施布局于沿线上,景观形象要求较高。不同功能片区建筑高度有所不同,根据其功能性质、道路宽度,控制建筑高度vs道路宽度在1:1―1:1.5之间。东西两侧入口处、沿线重要节点处,则通过建筑的高度与开敞空间的控制来重点打造,丰富沿线的景观。

篇2

演出

奥运期间,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艺术家们将云集北京,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优秀节目。其中包含了交响乐、流行音乐、芭蕾、现代舞、戏剧、歌剧、话剧等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来自五大洲80多个国家的336台经典和优秀剧目齐聚北京,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到9月16日残奥会结束的前一天,在各大剧院的演出就有1474场。

音乐会

从7月底开始,世界指挥舞台上的东方巨星祖宾・梅塔与他率领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就开始预热奥运会的文化氛围。在同期举行的还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美艺术家奥运交响音乐会(7月27日)、“天一生人”中日青年音乐家创意音乐会(7月28日)、昆明交响乐团音乐会(7月29日)和重庆交响乐团大型交响音乐诗画《长江》(7月31日)。

8月5日,“相聚在五环旗下”――2008北京世界歌王音乐会将献歌奥运,五位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著名歌唱家卡雷拉斯、卡纳娃和鲍罗丁娜三位国际歌唱家和中国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廖昌永将现场首唱由徐沛东作曲,阎肃作词的全新作品《相聚在五环旗下》。

奥运会开幕后的第二天,在国家大剧院里就将上演辛辛那提大众管弦乐团音乐会。此外,赫尔辛基爱乐乐团音乐会、阿卡多音乐会、中外合作民乐音乐会、中国钢琴之夜、钢琴独奏音乐会等演出各有特色,令人应接不暇。

残会会期间更是精彩不断,9月9日―10日,世界十大小提琴大师之一的依扎克・帕尔曼独奏音乐会将响起悠扬的旋律。斯卡拉歌剧院交响乐团音乐会(9月13日)、希腊文化年闭幕音乐会(9月19日)、为中国喝彩音乐会(9月20日)也将次第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歌剧

歌剧方面,希腊国家歌剧院《社会支柱》(7月22日)将率先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亮相。由著名音乐人谭盾指导的歌剧《茶――心灵的明镜》(7月30日-31日)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演出。奥地利现代版《茶花女》(8月31日―9月2日)则会领衔“后奥运时代”。

舞蹈

喜欢舞蹈的观众可以欣赏到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的访华演出,他们带来的剧目是《仙女》、《拿波里》(8月9日―10日),此外,俄罗斯莫伊谢耶夫民族舞蹈团访华演出,希腊奥马达现代舞团的《美狄亚》等各具特色。

临近奥运会闭幕时,舞剧《一把酸枣》和中央芭蕾舞团《大红灯笼高高挂》、《红色娘子军》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联袂上演。

郑州歌舞剧院演出的舞剧《风中少林》9月16日将国家大剧院展示中国功夫的魅力。

话剧

《恋爱的犀牛》2008版会将美好但不堪一击的青春爱情持续到8月3日,地点在北京蜂巢剧场。

中国话剧的大本营北京人艺将上演他们的保留剧目《茶馆》《雷雨》和《天下第一楼》等。人艺小剧场上演的《剩女郎》将贯穿整个奥运会期间。《立秋》绝对是奥运期间话剧演出的重头戏,不过只在8月20日-21日演出两天,话剧发烧友一定要去国家大剧院一睹为快。

外国话剧爱好者还可以到国家大剧院欣赏到希腊话剧院《被缚的普罗米修斯》(9月16―21日)。

国粹

国粹京剧将在奥运会期间大展身手,除了一台综合性的晚会《奥运国粹》以外,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等演出地点可谓好戏不断:《龙凤呈祥》、《杨门女将》、《大闹天宫》、《锁麟囊》、《走西口》、《孙悟空大战盘丝洞》等大量文武戏精品将向国内外观众展现国剧的魅力。

此外,国家大剧院戏剧场上演的梅花赋―梅花奖获奖团庆奥运专场演出(8月13日―14日)和北京京剧院京剧《龙潭鲍骆》(8月16日―17日)将是奥运期间的重头戏。

中国五彩缤纷的地方戏也将各显神通,红遍大江南北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曲剧《正红旗下》、豫剧《程婴救孤》、评剧《刘巧儿》、秦腔《杨门女将》,桂剧《大儒还乡》、河北梆子《钟馗》、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目将精彩上演。

台北新剧团经典新老戏京剧《柜中缘》《逍遥津劫魏营》(9月4日)和《活捉三郎》、《打金砖》(9月5日)将给京剧爱好者带来海峡对岸对国粹的别样感受。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已经深入到奥运村中,奥运期间,在奥运村国际区A区一楼将举行“映像中国”民俗文化展示,将使“中国元素”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还将举办民间工艺博览、传统体育文化展示、奥运历史名城彩墨书画展、馆藏古代工艺品展、明清瓷器展、青岛民间木版年画展、高凤瀚书画艺术等陈列展。

展览

在北京各大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以及其它展览场所,将展出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国的365项展览,其中国内临时及固定展览324项,国际展览41项,展出的艺术品包含文物、美术、书法、影像艺术、现代艺术、设计、海报、图片、服饰、收藏等各艺术门类。还有北京的老字号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北京的植物园五环连五洲世界花卉展览等等活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演、民间手工艺品展示等等。还有,在七个奥运文化广场的活动中,特别增加一项特殊的中国元素文化活动――传统灯会。

奥运文化广场

奥运文化广场将成为奥运期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既是广大观众给体育健儿加油助威的聚集地,又将富有互动性和文化性,如果您不能亲自到赛场欣赏奥运比赛,奥运文化广场将是最佳选择。

奥运文化广场构成文化节重要内容,7月13日到31日,各广场开始陆续安排活动,并利用双休日一早一晚开展活动。全天开放从8月1日到7日;8月8日奥运会开幕后,晚上的时间给比赛让路,白天将全天开放。从8月1日至24日,天安门广场每天上午都将安排活动。

奥运文化广场之演出团体

北京市的奥运广场上,一共将有16个京外团体共1600人、16个国家的21个境外文艺团体约700余人轮番献艺,文化广场的整个演出组织大约在600到700场次。另外还将举办长江文明展,中国暨五千年文明瑰宝展334个展览,临时展览117个,固定展览217个。

奥运文化广场之民俗文化

奥运文化广场在奥运会期间会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展和实物展,如黑龙江省的桦皮画、北大荒版画、剪纸、鱼皮服饰展、桃器展;河北省的烙画、剪纸、皮影、内画、武强年画、滕氏布糊画、彩粽面花、苇编、核雕、草编、陶艺、面塑、皮贴画;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剪纸、刺绣、回族服饰展;青海省湟中农民画、土族盘绣、掐丝唐卡、青海皮影制作;广东省佛山剪纸、佛山木版年画等等。在欣赏精彩比赛的同时,也让您增长了很多见识,这顿精神大餐不可不吃。

奥运协力城市

香港 奥运文化活动

香港承办的是奥运会的马术比赛,香港艺术馆就别出心裁地从馆藏中

精选了四十件以马为主题的展品,举办了名为“马的故事”的展览,展品包括中国陶瓷、青铜、竹刻、中国书画、历史绘画及现代艺术作品。通过这批不同年代及媒介的作品,探索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其美学形式的演变,可谓别具一格。

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英博物馆奥运珍藏展”,其中就有古希腊著名雕塑“掷铁饼者”,非常值得一看。

上海 奥运支化活动

上海市除了迎奥运的系列演出外,还从6月底至9月下旬,在全市18个区的60座公园绿地将免费放映《长江七号》、《集结号》等251场露天电影。

天津 奥运文化活动

天津市奥运文化广场的主要活动有“翰墨抒怀、共祝奥运”书画展、“方寸小世界、奥运大殿堂”集邮摄影展和“太极舞动奥运情”、“舞传情、同祝奥运”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沈阳奥运文化活动

沈阳市承办了世界奥林匹克文化展示会,通过综合运用图片、影视、实物、微缩景观、4D成像技术等展示手段,结合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历届奥运会的精彩片段。他们还专门为奥运期间的游客准备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奇特景观之旅:线路中包括沈阳奥体中心、沈阳故宫、张氏帅府、清昭陵、抚顺清永陵、中华寺等等。

秦皇岛 奥运文化活动

为了借奥运推动秦皇岛的旅游业,秦皇岛推出了“奥运在北京,休闲北戴河”、“奥运足球秦皇岛观赛游”等旅游文化产品,吸引境外游客。

青岛 奥运文化活动

承办奥运帆船赛的青岛把奥运文化节分为“放歌奥运、五洲同庆、映像中国、律动青岛、欢乐广场、童心迎奥”等六大板块,包括民间工艺博览、书画作品展、奥运历史名城彩墨书画展、青岛民间木版年画展等将让青岛民众尽享中国传统文化大餐,并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强化节日活动的国际化和互动陛,美国印地安那州管乐团、丹麦男童合唱团等海外文艺团体将应邀为青岛民众带来精彩表演。

青少年

青年营

能参加奥林匹克青年营的孩子当然是幸运的,他们可以同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的朋友一起,参加8月6日到8月17日的奥林匹克青年营活动。在这里,他们能够感受奥林匹克精神、体验奥运文化,进行参观游览、体育交流和团队拓展等联欢活动等。这个夏天,他们将会渡过―个有意义的奥林匹克之旅。

暑期演出

而对于年纪稍小一点的孩子来说,7月11日到8月31日期间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八喜打开艺术之门――2008暑期艺术节”,也将为他们开启一扇进入艺术国度的神奇之门。在这里,将会为孩子们推出50场精彩演出,奉献多场儿童音乐会、木偶剧。京剧夏令营、打击乐夏令营,还有音乐和生态保护两大主题系列讲座。著名指挥家余隆将担任“打开艺术之门”艺术指导并将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指挥该活动的闭幕式演出。“打开艺术之门”还将首次走出北京,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深圳保利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让全国的孩子、家长们走进音乐与艺术殿堂,感受艺术的魅力。

篇3

很多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一直在和“失传、淘汰、消失“这样的命运做着斗争,这是传统农业生活逐步走向城镇化,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必然阵痛。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将很多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列入保护。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凤翔泥塑、浚县泥咕咕“列入民间泥塑工艺的保护范围。另外,陕西省在“一村一品“等农业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也使凤翔泥塑产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尽管如此,传统手工艺产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生存和发展还是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凤翔泥塑,重新分析市场,以把握新的方向。

凤翔泥塑价值之一在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民俗文化价值。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相传明代六营村曾有驻军,后军士留在地方成为居民,部分人掌握陶瓷制作手艺并重操旧业,用当地粘土捏塑泥人,模制彩绘,再到各大庙会上售卖。当地人将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其二是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凤翔彩绘泥塑当地人称“泥货“,有动物泥玩、挂片、立人三大类型。凤翔泥塑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和美学研究价值,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深受有关专家的瞩目和大众的喜爱。

在工业化时代,工业化生产模式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手工艺品的消失似乎是一种命运。事实证明,社会越少工业化和技术化,日常生活就越依赖手工艺,因此在欠发达的地方手工艺品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反,在发达的社会中,手工艺品则逐渐发展成为奢侈品、礼品市场的一部分。面对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我觉得泥塑工艺产业有两条路值得探索:

一、是工业化之路。

20世纪60年代前,凤翔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到后来更是发展到六营村全村75%的人口从事泥塑产业。而现在只有少数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生产。分析原因,主要是消费需求和消费人群的改变。另外,当泥塑它被当作致富的手段时,人人都成了“艺人“,泥塑被大量复制,过分追求量而使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甚至粗制滥造。另一方面,家庭作坊式生产在原料、设计、制作、销售等环节上难以形成完整的专业的产业链,工业化生产可能是泥塑产业未来发展的路径之一。另外。工业化生产还可以有效解决数量和一些质量问题。

其次是创新,依托旅游业等大众消费市场,消费需求也是多样的。所以,应当多元化发展以满足需求。比如在形式、工艺材料上创新,运用现代科技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将传统泥塑做成瓷质、金属质、塑料质……突破“泥塑“概念的束缚。比如经营模式上的创新,游客体验、定制、产业间合作、周边产品开发等。当然这些只是思路。

工业化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政府应当在政策、资金、宣传推广、协会组织成立、人才培养上给予大力的支持,陕西是旅游大省,在未来潜力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手工艺品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可低估。比如在手工业发达的德国,还专门设有手工业部,八十年代,德国的手工业收入能占到全国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上。

二、是精英化之路。

从手工艺术品的角度看,泥塑工艺品还需要走一条“精英化“之路,这条路也是对民俗文化和手工艺传承的保护。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生活品味、审美意识和消费需求也发生着转变,泥塑辟邪镇宅的“功能“已被淡化,现在更多的人们则把它当作手工艺术品来消费。品质低劣或太过媚俗注定要失去市场。相反,更传统纯正、更精致的手工艺品,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的追求,也必然会享受到人们的尊崇和荣宠。有些手工艺品甚至进入了收藏和拍卖市场。所以,应当鼓励和支持一部分艺术素质高、技艺传承有序的手工艺人向精英化发展,越高的艺术附加值也越能带来越高的经济效益。

精英化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和政策的支持。保持住浓郁的传统风貌和纯正手工艺的同时,基于传统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创作是精英化发展的必要手段。作为古老的手工艺,地方政府还应该多出台一些保护和鼓励政策。比如日本政府在70年代颁布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以促进传统工艺文化可持续性地传承和发展。并成立协会,通过调查研究,为产地的手工艺品提供生产经营信息,开拓市场;成立专门的信息网络,让产地与消费者直接对话;通过资格认证、称谓授予、奖励等方式,提升从业者素质和地位,确保产业后继有人;宣传推广,参与或举办展会和文化活动,推进手工艺品成为人们心里的一种文化需求。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篇4

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

此次博览会历时5天,“弘扬文化、传承文明、展示特色、打造品牌”的主题始终贯穿在以下五大展览展示活动之中。

(1)精美绝伦的国际唐卡艺术精品展示区

此展区集中展示了青海省黄南、玉树、果洛、湟中、互助等地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唐卡艺术精品以及青海省博物馆、藏医药博物馆、黄南热贡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同时荟萃了周边如、四川、云南、甘肃、内蒙等省区和尼泊尔、印度、缅甸等国家的唐卡艺术精品。

(2)独具特色的黄南热贡艺术展示区

该展区综合展示了黄南热贡艺术的产品,展区设计以平面立体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反映了热贡艺术品的全貌,体现出热贡文化独有的多元性、地域性、传承性和群众性。展示内容包括唐卡、堆绣、泥塑、民族饰品、石雕木刻、面具、金属工艺制品等民族民间工艺制品。现场由民间艺人现场制作、现场表演,并配有唐卡制作全过程的分解展示。

(3)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博览会还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主要展示了土族刺绣、加牙藏毯、湟源排灯、河湟皮影、西秦刺绣、安塞剪纸、凤翔泥塑等青海省以及我国其他西部省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品按照省区划分展位,既提升了展览的整体品味,也便于集中展示和销售,受到了参展单位的一致好评。展览馆内还搭起小型舞台,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民族服饰表演、民间艺人河湟皮影现场表演等节目,吸引了大批的观众。

(4)绚丽多彩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作品展示区

此次的展览,主办单位从全国128个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选定了青海湟中、上海金山、陕西户县等10个省市的民间画乡来参展,同时组织邀请了全国著名书画集散地深圳大芬油画村的多个画商前来参加展销。

(5)国之瑰宝昆仑玉展示区

这个展示区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昆仑玉为契机,主打青海昆仑玉品牌,广泛地组织了青海省内各玉器行业企业和经营企业参展,在展位设置上,突出各类玉器工艺品、现代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展示,大力加强昆仑玉的产业化发展平台的搭建。

第六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青海省博物馆)

本届展会是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第五届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省政府主办,省文化厅、省工艺美术保护管理办公室承办,省民族民间艺术品工艺美术协会、省博物馆协办。

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届展会共设74个展位,来自青海省及甘肃、江苏、浙江等部分省区的50多家单位参展。三个主要展区集中展示了玉雕工艺品、水晶、藏饰品、装饰画、羊皮画工艺品,以及民族服饰、民族刀具、民族日用银器、民间艺术、民间陶艺、艺术藏毯、旅游纪念品、现代工艺礼品等1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的工艺美术品。

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

2008年6月15日至17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青海省文化厅承办的“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由青海民族学院组织省内专家学者,围绕唐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黄南热贡文化生态区保护等主题,聚焦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学术讨论,吸纳了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观点、思想,可以说是搭建起了一个广泛推介、传播、阐释青海文化的平台。

唐卡鉴赏拍卖会

2008年6月16日上午,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唐卡鉴赏拍卖会”在青海省博物馆举行。鉴赏拍卖会上,承办单位――青海红人创投集团和省产权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对释迦摩尼十六罗汉、观想图、白度母、四臂观音、宗喀巴等20幅新、旧唐卡作品和3幅苏绣唐卡作品进行了拍卖,来自省内外的近20家客商参与了竞拍。经过激烈的竞价,最后,白度母等八幅唐卡作品竞拍成功,成交额达69万元。

黄南藏乡民俗文化行

2008年6月16日,包括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的中外专家组成员,以及国内主要新闻媒体记者在内的一行人,沿着黄河支流隆务河逆流而上,前往历史文化名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深入到吾屯、年都乎等热贡艺人之家,重点考察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的热贡艺术、民族歌舞、民间说唱、藏戏、宗教音乐舞蹈文化艺术活动。通过与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媒体进行文化交流,既扩大了热贡艺术的影响力,也为热贡文化生态区的保护与开发谋计谋策,以促进热贡艺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大型民族风情歌舞集《热贡神韵》(青海人民剧院)

这是一台由青海省藏剧团・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创作的,以反映热贡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热贡风情歌舞集,晚会以“音诗”形式,分为《序》《画魂》《舞祭》《乡歌》《鼓韵》《石经》《祝福》七个篇章,这台晚会以民族地域特色文化为切入点,将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以其充满民族特色的舞蹈、华美绝伦的色彩、尽显高原特色的故事再现了热贡浓郁的民族风情,生动展示了青海的唐卡、雕塑、堆绣、雕刻、神秘古谱、石经艺术、民间祭礼等文化、艺术、宗教、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青海原生态民歌手大赛

2008年6月15日下午5点半,由青海省文化厅主办,省文化馆承办的青海原生态民歌手大赛在西宁市中心广场拉开帷幕。青海省以州、地、市文化部门为组织单位,从各地选拔推荐出10名歌手组成民歌艺术代表队。参加青海原生态民歌手大赛的选手们,用风格迥异的民歌和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突出展示了“花儿”“拉伊”、弹唱等民歌艺术风采。那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激情的歌词,让广大高原群众沉醉在民歌的海洋当中,心情格外舒畅。

“和谐青海、美丽家园”天天演活动

篇5

关键词:苏南地区;乡村旅游;业态;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091-02

当今世界旅游的潮流是回归自然,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颖的旅游业态,正好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乡村旅游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1]。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2]。对于乡村旅游,一要理解“乡村”含义,二要把握“旅游”内涵,三要知晓乡村旅游标准。因此,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建筑、休息娱乐设施等旅游资源的旅游业态。

一、苏南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苏南地区发展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其乡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对旅游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苏南乡村旅游产品市场和旅游开发因其特有的优势,呈现出独特的乡村旅游业态,使其成为苏南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1.苏南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较早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州的周庄,就利用镇上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小桥流水的特征以及一些古村落来吸引周边各城市旅游人群。于是当地政府以及村民们都自发地开发、保护和宣传古镇旅游这样一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逐渐打响了周庄的名声,“中国第一水乡”开始享誉国内外。

2.苏南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起点较高

苏南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具有独特的发展眼光,使得苏南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起点普遍高于江苏其他的地区。如苏州东山的“未来农林大世界”,就是引进了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农业生产科技,具备了较强的观赏性和知识性,同时在产品项目开发策划中,充分考虑到旅游者自身参与性,设计了许多在参观过程中可以亲自动手的农林活动,并且可以自由带走自己的劳动果实,使得游客的参与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受到大多数旅游者的好评和青睐[3]。

3.苏南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数量较多

在苏南地区范围内的乡村旅游产品的项目之多,不仅说明旅游地自身可利用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更说明当地业内人士对它的一种厚爱和重视。像苏州的“吴文化公园”就是集文化、知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介绍了吴文化的辉煌,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创举。还有镇江龙山生态园,它是集园林、绿化、养殖、种植、美食、住宿、游玩、会议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理想场所。在苏南地区,类似于此的乡村旅游点广泛分布于城市周围,每一城市周围的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极大地吸引了外来旅游者,推动着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苏南乡村旅游的开发业态

1.民俗风情游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公休假的延长,现代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有关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文化知识和活动内容正在逐渐渗入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之中,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现代旅游活动及其文化的冲击。当今社会,游客需要通过媒介来欣赏各地风情,但深入领会,则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亲身去体验。针对乡村旅游文化层次的提升,挖掘乡村民俗文化素材,开展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使乡村的旅游丰富多彩,从而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苏南地区的民俗风情游首推周庄的文化街,其不长的石板老街,如今已成为展示水乡古镇悠悠民俗风情的展览馆。其次,直的水乡妇女服饰,则从服饰文化的角度展现了吴地文明的发展和辉煌,再现了中国江南地区水乡妇女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与美的不懈追求。此外,无锡的吴文化公园、名人馆,宜兴的竹海、茶民俗等都是展示、介绍吴地文化风情和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态。

2.农业生态游

农业旅游的长足发展带动了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作为第三产业旅游业和第一产业农业的交叉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位于江阴月城的双径农渔园就是一个纯乡村旅游景点。进大门就能看到左右两边饲养的鸡鸭、马和驴,还有难得一见的骡子。一路上都是绿色生物和宽大的河流,非常原真化。专门的展馆,展示了过去耕作农物时用到的工具,还有20世纪用的农具等。在双径农渔园可以钓鱼、划船,感受乡间的气息,同时,还有休息室可供饮茶休憩。此外,在江阴璜塘生态园、华西六村的现代农业园等,游客可以在生态园内自由采摘果实,如葡萄、桃子等。苏南乡村旅游原真性强、生态度高。

3.健身疗养游

苏南地区依托太湖,疗养健身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尤其以无锡地区的疗养度假最为发达。此外,常州恐龙园内新开设的温泉澡同样是以度假健身休闲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这使久居都市的人们真正得以接近自然、享受田野风光。健身疗养游业态,在苏南乡村旅游产品中属于较为成熟的一种。当人们还没意识到乡村旅游的时候,就已经引领了人们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新产品和新业态不断涌现,健身疗养已越来越平常和随意。

三、苏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1.统一规划苏南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

苏南地区的经济相对发达,尤其是苏锡常地区。但因分归苏锡常三市管辖,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常常各自为政,投资开发项目雷同,互相之间缺乏协调,缺乏部门的统一规划,于是产生诸多不良后果。为避免投资浪费和恶性竞争,加强区域内的协调统一,提高各地区联合起来共同发展的意识,因此苏锡常在统一规划时应本着“整体协调、高效集约”的指导思想,淡化行政界限,共同形成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一方面实现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同步优化,城镇和产业空间在地域上实现集约利用,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开敞布局,形成功能明确、有机联系、环境优美的空间系统;另一方面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且应遵循“统筹规划,全面保护,合理利用,加强整治,适度开发”的原则来进行建设,更好地促进苏南地区总体旅游的经济收益。

2.打造原生态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主题

苏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合理利用并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提高地区乡村旅游产品的格调。这就要求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首先依托原始的生态资源优势,并对这些潜在的亮点进行分析、整合、提炼。其次挖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题材,如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等,并对于残缺的有保留价值的景点或文物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予以修复,让这些独特的具有原生态的景物彰显出非凡的景观魅力,这是打造生态旅游的秘决之一。再次坚持因地制宜、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举,同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必须高度和谐统一,在这前提下,原生态产品的开发还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情况相和谐,因为鲜明的乡村意境是乡村旅游得以开展的前提,乡村意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无形的旅游资源。此外,还需要大力培育低能耗,轻污染,高效益的事业,实现生态的良性环,从而使乡村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

3.确立有成效的乡村旅游品牌战略

要打造好苏南乡村旅游品牌战略。第一,鲜明的主题特色。要确立苏南乡村旅游的品牌战略,以苏南的整体形象为主,不仅要在项目推广上扬长避短,而且要通过经济手段,延伸旅游产品的内容和服务,通过形象驱动,来积极提高旅游目的地效应,提升苏南形象,也就是说要有自己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与江浙沪其他地区的乡村游有较明显的特点。第二,娴熟的服务技能。一个优质旅游景点,仅有硬件不行,还要软件方面的提升。试想想,如果景区服务人员态度恶劣,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较差,必定会影响景点的游客量。纵然景观再美,服务水平差也会在游客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会让游客对景点的好印象大打折扣。因此,要紧抓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给予严格的培训,可以对于他们的言谈举止、讲解水平、安全措施、应变能力等进行多样化的培训。第三,有效的营销途径。要打造品牌战略,宣传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借助高科技的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以及旅游区独有的特色来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手段[4]。比如,可以做广告、发传单、让各旅行社创新旅游线路的宣传方法,通过网络或是拍摄景点纪录片或是利用明星效益等进行宣传。另外,注重口碑效应,景点软硬件抓好了,服务跟上了,就有较好的口碑,就起到了免费宣传的作用。

4.引导当地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规划

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旅游开发中获得经济实惠,为乡村旅游营造一个安全整洁、淳朴热情的环境,同时推动苏南地区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引导居民参与乡村旅游规划。这就要求,首先,可以请专家对乡村居民进行培训,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到接待水平都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并且要给他们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能够更好的为游客讲解。不能让游客觉得景点人员什么都不懂,只是个“空盒子”,不能让游客乘兴来、扫兴归。针对这点可以做个游客意见反馈表,表现好的可给予表扬和鼓励,表现不好的给予批评。其次,为了培养农民的积极性,可以适当地给他们分红或福利,以促进他们对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当然,这些都可以争得他们的用意或是通过投票选择,也可以是让他们来做管理人员,只有自己在位了才会更好地管理起来,做事才会有积极性,为旅游地盈利。最后,还要尊重农民价值,培养农民的工作荣誉感。农民受到尊重,有了工作荣誉感,才会从心里认真去接待好游客,推广旅游景点。

结语

苏南地区的乡村旅游要突出地方的特色,要在原有的乡村特点上加以修缮,以形成地区特有的乡村旅游业态。这样,才不会使游客有种“到哪儿都一样的”疲劳审美,才会吸引更多游客,拉大人流量,招揽“回头客”。与此同时,必须进行区域整体规划,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才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持久而兴旺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刘伟,丁贤忠,等.以色列乡村旅游发展迅速[J].世界农业,1998,(7):12-13.

[2] 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开发与研究,1999,(3):70-73.

篇6

街道元宵节专题活动总结【1】 XX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决战之年。为丰富春节期间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文明、祥和的新春佳节,我局精心组织,认真研究策划,列出了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的文化活动菜单,努力营造节庆有亮点,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节日文化氛围。现将文化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前部署,精心组织

元旦前夕,为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元宵佳节,按照市委、市政府、省文化厅要求,我们结合市文明办《关于转发中央文明办关于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了全市XX年元旦、春节系列活动方案,列出了文化菜单,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并落实分管文艺工作的副调研员邓亚波担任春节期间文化活动责任人,对整个活动制定了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确保了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期间未发生安全事故。让全市人民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一)元旦、春节期间,为充分体现市委、政府对新年和全市人民的美好祝福,营造祥和温馨的节日气氛,市县二级都精心策划了新年音乐会、新年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春节团拜会等活动,活动亮点纷呈,以高规格的节目喜迎新年的到来。

(二)切实开展送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市歌舞团、市川剧团及县级专业文艺院团和市、县二级广大文工作者深入城乡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组织文艺爱好者依托社区文艺小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市、县二级文化单位从2月初起至大年十五,就深入到社区、乡镇、街道、广场、公园、重点重建项目现场开展了近百场各种文化活动。组织书画家到社区建立群文艺术辅导基地并送去书画作品、感恩.奋进广场迎新春文化活动(社区、农村调演专场)、感恩.奋进红色经典电影展映展播活动、送春联到社区、乡镇、感恩社会我想说社区故事会、感恩自强重建家园社区故事会、建设幸福社区人人有责社区故事会、感恩.奋进春*满园社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等等,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节目深受老百姓喜爱。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又宣传了中华民族尊者爱幼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区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以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共享成果为主题,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既组织有综合性大型慰问活动,又有多个流动慰问小分队,并与群众开展了面对面的文化服务、辅导和交流,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节日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组织流动文化巡回服务。从1月3日17日,市、县、乡各级文化部门都精心组织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分别组织开展了文化暖冬慰问活动、欢天喜地过新年群众文化活动、感恩.奋进新春看大戏群众文化活动、文艺小分队感恩.和谐.奋进欢乐乡村行、迎春龙狮灯表演、民俗游行、舞龙舞狮、文艺行进表演、狮龙灯拜年、文艺游园、腰鼓、秧歌等形式多样的大巡游文艺队伍,喜气洋洋、浩浩荡荡排成了长队。他们载歌载舞,给市民带去吉祥和祝福。巡游队伍所到之处,不少的商家和单位借机在自家门前放鞭炮相迎,接祥纳福,祈望来年一切和和美美、吉祥如意。

(三)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站、室)、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节日期间延长开放时间,并举办相关展览、演出、讲座等,活跃节日文化生活。

1、文化馆举办了各种主题展览。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了迎春广场文艺演出、群众歌会感恩歌曲大家唱、感恩.奋进迎春书画展览、爱我家乡摄影展、美术展、感恩.奋进校园文化摄影展、感恩.奋进什邡明天更美好迎春暨廉政书法展、美术展、年画艺术论坛、年画精品、产品暨创新年画展木版 年画联展等等。展览现场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赏,赞不绝口,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增添欢乐祥和的新年气氛,既弘扬了传统诗文书画,传承了历史文化精粹,又为发展艺术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化工作者还深入乡、村、安置点辅导基层群众开展乡镇社区写春联、贴年画。组织书法家分批分次深入各乡镇开展送春联活动,把融融的春意、温馨的祝福以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进千家万户。

2、市、县图书馆、博物馆在春节期间更是延长开放时间,对未成年人及老年人免费开放。市图书馆为读者开放外借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各县图书馆还开展有春节有奖猜谜活动及送书下乡活动,文化共享过大年展播20余场等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民俗活动蓬勃开展。组织开展新春唱大戏、腰鼓、秧歌表演赛、绵竹年画节、木偶、皮影专场演出、仓山太婆龙灯、永丰木偶戏、兴隆金毛狮子、广福桃花龙、积金火龙、永太高跷狮子等德阳独有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传承活动。新春唱大戏,每场观众都达近4千余人,深受老百姓喜受。尤其是第十届绵竹年画节成功举办,本届绵竹年画节活动精彩纷呈,有中国文联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演出、民俗大型巡游表演、全国各地木版年画精品联展、国际友人到绵竹过中国年、年画福娃选秀等15个大项、40多个小项活动。年画节在1月26日即腊月二十三日举办,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广汉市传统节日保保节更是迎来了来八方宾客,吸引了来自金堂、成都、彭州等地上万游客参与,场面热闹非凡。

(五)庆元宵系列活动

1、广场文化游艺活动和文艺演出。今年的元宵活动我们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贯穿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寓教于乐宗旨,庆元宵活动把群众作为活动的主角,项目设施都是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如趣味游戏、猜灯谜、钓鱼、趣味投篮、掷飞镖、百科知识竞猜活动、法律法规知识有奖问答等。文艺工作者载歌载舞,庆元宵,歌盛世。早已名满川西,一年一度的马井元宵会今年更是提前开会,正月十五当天高峰期达20万人左右,有200余商家参会。由最初单纯的竹木器交易发展为集花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富有川西民族风俗特色的民间盛会。

2、焰火晚会。市、县二级都在正月十五定点举行焰火晚会。正月十五晚,成千上万的市民们全家出动观看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和谐德阳,再创辉煌兔年庆新春闹元宵艺术焰火晚会。今年的焰火晚会分为礼炮声声庆元宵、硕果繁花庆丰年、盛世美景在德阳、繁荣昌盛新德阳四个乐章。花色各异的礼花会在夜空中绽放,异常壮观,有的如繁星闪烁,有的如金柳摇曳,有的如火树银花般辉耀夜空,有的如飞天瀑布般直映入眼帘,异彩纷呈、绚烂多姿,造型各异,让人眼花缭乱,乐不思归。

三、活动开展成效

全市春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出现了党委、政府与民间社团、企业积极协作参与、群众自发组织开展活动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喜人局面,全市人民分别享受到了不同形式的文化服务,体现了人民群众在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后,对精神文化的特别需求,同时也彰显出文化建设存在的巨大潜力。活动的开展,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送到了群众中间,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不仅为群众送去了温暖,而且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为我市积极进行灾后重建发挥重要的作用。

街道元宵节专题活动总结【2】 XX社区根据上级文明办《关于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的工作部署,结合我社区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精心安排

为了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社区制定20**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活动方案,对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进行具体安排认真落实,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活动形式,弘扬时代主旋律,营造欢乐祥和、和谐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广泛宣传,氛围浓厚

依托社区现有的宣传阵地,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教育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进行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的浓厚舆论氛围,弘扬春节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

三、扎实开展,成效显著

社区围绕辞旧迎新、和谐平安、敬老爱老的节日主题,以弘扬传统、传承文明为主线,开展群众性节庆文化活动,着力深化关爱帮扶和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

(一)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多样。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坚持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工作载体和活动形式:一是举办了一场热闹、喜庆、节俭的社区各界人士迎春茶会话,社区党员代表、侨属、派人士、居民代表30余人欢聚一堂。会议在欢声笑语、喜庆祥和的气氛中进行,到会成员畅谈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的感受和收获,共叙和谐情谊;二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的,与区文化馆携手在三店西路举办了一场深受居民百姓欢迎、迎合节日气氛的XX区20XX年名家现场书写春联大赠送活动。共计赠送居民百姓福字画和春联达300余份,为社区红红火火过大年又添喜庆。

(二)关爱帮扶活动覆盖广泛。春节前夕,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分别走访慰问辖区党员、下岗职工、残疾人、贫困家庭等41户,送去粮、油等春节慰问品及慰问金,共计慰问金额近万元,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三)志愿服务活动主题鲜明。结合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发动辖区单位、群众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文明社会风尚。社区携手国电丰城发电厂退休管理办,组织志愿者为区福利院的高龄、孤寡老人送温暖。为老人们理发、刮胡子、剪指甲、做康复理疗、唱歌、聊天等,还为19名孤老、1名百岁老人,每人送上了一篓金桔和一盒蛋糕,祝他们新年快乐、健康长寿;在元宵节前夕,积极开展送平安活动志愿服务,通过板报、上门入户等形式,宣传文明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知识,劝导不文明燃放行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公共安全意识。

通过形式多样群众性节庆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文化品味,营造了社区节日的氛围,使社区在红红火火、欢歌笑语、愉快、祥和中迎春、庆春、闹春。

街道元宵节专题活动总结【3】 今天是元宵节,也是XX义工分会元宵活动继古墩社区、映月社区、水漾苑社区之后的第四站。天空飘着小雨,似乎给这个节日增添了别样的情趣,也阻挡不住居民的热情参与。一大早,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义工就开始对现场的道具搭建,挂灯笼,摆道具等。下午2点半左右,活动正式开始,通过成语接龙游戏、传统灯谜有奖竞猜、现场手书送福纳福以及吃汤圆品团圆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普知识的了解,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邻里感情,带领居民朋友过不一样的祥和文化大年。

此次灯谜谜面内容涵括X年生肖、历史人文、天文地理、科普计生、低碳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在大家猜谜的同时亦将生活的各种知识融入了进去,从而丰富了灯谜更深层次的意义。

篇7

____镇地处____县城东北103公里的____腹地,位于____两省、三县(____、____、____)交界处,辖9个村(社区 )2857户11349人,总面积155平方公里,海拔410—1560米。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

──全国唯一以“____”命名的镇。____镇因中国工农____第____军曾在当地九龙山浴血奋战,并创建革命根据地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____”命名的镇。____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____精神深入千家万户。

──____唯一省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____年4月1日,投资1509万元的____纪念馆园区建成并对外开放,是____唯一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全市首家被命名为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开馆以来,共接待省内外学习、教育和观光游客5万余人次。

──“中国____”核心区域在____。____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富产汞、锑、金、铁等,其中地下汞矿存量位居全国之首,亚洲之最。据史载,秦陵地宫水银、北京故宫所用的上好朱砂,均来自____青铜沟,____被誉为“中国____”,而汞矿主产区青铜沟位于____镇境内。

蕴含巨大的潜力

____镇交通便捷,境内山水奇石景观和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红色文化游+生态休闲游+现代工业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前景广阔,有四大潜力可挖:

天然宝石──鸡血石。在原公馆、洛驾、北沟、青铜沟一带是出产鸡血石及朱砂、宝砂石的矿区,古人统称青铜沟。青铜沟的鸡血石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昌化鸡血石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巴林鸡血石有数百年的历史。青铜沟的鸡血石历史早、品种多、质量好,全国首屈一指,占世界领先地位。

天然氧吧──宜居地。____镇境内生物种类多,森林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0%,位居全县之首,比省上“____”提出的____覆盖率预期达64%还高16个百分点。空气清新,负氧粒子含量每立方米达20000个以上,实属天然氧吧,是益寿宜居首选之地。

历史遗迹──古矿洞。位于____北部小河镇公馆与____镇竹筒的大、小青铜沟一带的古矿洞遗址,地质部门记册在编的有900余处,实际超过千余处。它们深浅不一,小的深数米,大的深数百米,千年古矿洞群见证古代采矿业发展历程,极具考古价值和申遗前景。

人文景观──古民居。____镇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有以陈家大院贞节牌坊“節勵松筠”石匾为代表、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飞檐翘角的明清民居建筑与现代富有____地域特色的“汉水人家”民居,风格迥异,比对鲜明,让人视角穿越时空,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厚积薄发的基础

通过多年来的聚力建设,____镇域经济取得了突破发展,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畜牧、魔芋、林果等富民产业基本形成,____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32元,较“十一五”增长2.8倍,高于省市县平均水平。

大交通不断改善。____镇虽然地处县界周边,但交通便捷,____“大北环”公路穿境而过,北距“西康”高速____小河出入口约50公里,西与316国道、“十天”高速畅通相连,“红东路”与____县对接贯通。近五年,全镇新修村组公路47.5公里,水泥硬化51.1公里,修建拱(函)桥20座,通村水泥路形成网状贯通全镇9村,公路通组到户率达89.3%。

新民居独具特色。近几年,____镇抢抓国家扶贫开发、移民搬迁、革命老区建设等政策支持,中心集镇新民居建房574户,建成以“汉水人家”风格为代表的丰积等村(社区)集中安置点20个,全镇共建新民居2423户,占全镇总户数83%,以集镇为中轴,形成具有____风格的新民居群。

配套服务基本健全。围绕文化旅游产业,____镇内三产服务业蓬勃兴起,成为拉动镇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引擎。近年来,新开办农乐10家,餐饮业8家,商店11家,先后推出系列旅游纪念品。全镇农村网改达85%,通信移动网络实现全覆盖,民生配套服务设施得到根本改善。

____精神根植民心。当年,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____战士被当地群众尊称为“____老祖”,____精神世代相传,造就淳朴民风。特别自全县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开展新型农民教育活动以来,朴素的____精神得到进一步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社区)活动室规范化建设达100%,干群创业激情得到全面释放。

未来发展的构想

发展____旅游,打造____品牌。立足____镇情和现实基础,发展旅游业应围绕一个主题、搭建两大平台、突出三条主线、主攻四大看点。通过抓项目促开发,实施高点起步,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

一个主题──____精神。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____精神是革命先驱留给老区人民最宝贵的财富,也是____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精髓所在。新时期,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需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____精神,不断升华凝练____精神。通过大力弘扬____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提高群众思想境界,形

成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良好社会心态。以村民自乐班和景区红色文化节目活动为载体,发展文化事业和繁荣文化产业,把____建成崇德尚礼、奋进向上的文明新镇。 两大平台──____纪念馆园区、古矿冶遗址。坚持把红色资源开发放在首位,将____纪念馆园区打造成____红色旅游标志性精品景区。目前“____纪念馆园区”二期工程的设计方案已完成,力争尽快启动实施,建成后的园区规模扩大到12.6平方公里,提升纪念馆园区品位,使之成为融革命传统教育、德育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和干部培训于一体的教育基地。以____为核心区的千年古矿洞群遗址,下一步加强与各级文管部门衔接协作,对____古矿洞群开展详细调查,作好打包开发前期工作,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矿冶遗址”。

篇8

关键词:科技创新;旅游文化小镇;大阳

进入新千年以来,以信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与传统文化产业逐步走向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使得传统文化产业的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根曾说:“在所有的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再没有什么能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更加伟大的了。”“旅游与科技的紧密结合,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1]中国旅游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旅游业市场变化趋势,才能谋求生存和持续发展。“旅游的创新,还需要依托一定的技术和手段,并应用到旅游开发之中,由此产生新的旅游业态和新型旅游产品”。[2]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和发展,是促进我国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旅游文化小镇建设的支撑力量。未来旅游文化小镇的建设必须依托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小镇文化旅游特色的深度挖掘和充分展示。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3],它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更为后者发展催生了文化新业态,拓展了新的文化产业内涵。随着旅游市场由大众旅游向小众旅游的转变,旅游消费的新趋势逐渐变为以文化性和休闲性为主诉求。而旅游小镇融合了文化、娱乐、休闲体验等多重旅游功能,成为旅游的热点产品。旅游小镇的概念是在小镇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它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是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双重因素推动下产生的。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4月强调,“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在国家层面,引导扶持1000个小城镇发展为特色镇”[4]。因此,作为魅力小镇的典型代表,旅游小镇在国家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旅游小镇建设的重点在于彰显其“特色化”;旅游小镇的核心在于“泛旅游产业整合”。旅游产业的整合依托传统的思路可能会是死路一条,而基于科技创新视角的旅游产品创新发展才是正途。科技创新如何与旅游文化小镇建设结合起来成为旅游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科技创新与旅游文化小镇建设问题,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郭琳、李翠军[5]认为科技进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展示的手段,它使旅游景区产品开发、设计更趋合理、规范、科学。张捷[1]强调了信息技术、交通技术以及环境科学技术等对旅游发展的多重作用。刘艳[6]详细分析了科技和旅游的内在关联性,揭示了科技与旅游的互动关系。王玥[7]就网络技术给旅游业带来的挑战、高科技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和冲击进行了研究。但学者们更多的只是阐述了科技与旅游融合的互动问题,而在推进旅游文化小镇建设过程中,如何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小镇内涵,彰显其个性特色并没有太多涉足。因此,研究科技创新与旅游文化小镇建设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大阳旅游文化小镇概况

(一)大阳旅游文化小镇地理区位

大阳旅游文化小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晋城市位于晋东南地区,雄踞太行,俯瞰中原。在中国版图上,晋城处于中心位置,是山西通往中原、走向全国的重要门户,也是全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历史上,大阳曾为全国的冶炼重地、九州针都,工商业发达,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如今,大阳镇煤炭、冶铸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泽州县名列前茅,为大阳古镇旅游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悠久的建制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存为大阳古镇注入大笔文化财富。大阳古镇因其历史上的繁盛,被盛誉为“三晋第一镇”,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因其大规模的明清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镇活化石”;因其丰富活态的民俗文化,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按照车程计算,在大阳镇三小时旅游经济圈内,包括了北至长治,西至临汾、运城、三门峡,南至济源、洛阳、郑州、开封,东至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诸多大中型城市。在这一范围内,共有5A级景区13处,4A级景区82处以及众多分散的旅游资源。在大阳古镇所在的这一旅游区域内,旅游景点众多,但都属于观光型景点,缺乏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目的地。大阳古镇拥有34万㎡保存完整的古民居,体量巨大。大阳古镇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民间节庆活动丰富,底蕴深厚。从区位、交通、体量、文化等各方面分析,大阳古镇有条件成为“晋东南旅游集散地”,并在未来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二)大阳旅游文化小镇特色

大阳旅游文化小镇区别于其他古镇景区的特色在于其巨大的建筑体量以及鲜活的历史呈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阳旅游文化小镇旅游的竞争力和独特性体现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古代传统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大阳曾经是一个官商云集的古镇,从内阁首辅到户部尚书,从知府县官到举人秀才,大大小小的官员形成不同规制、不同体量的院落建筑,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核心阶层的“仕官文化”。同时,大阳还是一个商贾云集的地方,冶铁工业特别是制针贸易使大阳成为富庶之地,在官家大院之外,形成了体现商业阶层文化的商家大院。不同阶层的院落形成了古镇特有的街巷机理,既体现了风水格局,又反映了人文秩序。大阳的珍贵在于容纳各阶层的庞大建筑群,全景式地展示了古代的风韵,大阳古镇是一部再现古人风貌的百科全书。2.珍藏在古宅背后的仕官商贾故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大阳古建筑群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岁月的久远,更多的是能提供给当代人一个了解古人故事的载体,古建背后的历史文化是其最核心的价值。大阳鲜活的大院、寺庙、祠堂、家庙、书院、牌匾、贡院等,向世人诉说着古代士人、氏族、仕官生活和商业沉浮,整个大阳古镇是一部承载文化演变的史书。3.从宫廷到民间的文艺胜地大阳的民俗与其他古镇不同之处既在于其绵延久远的传承,更在于上至宫廷、下达百姓的包容。既有并列于春秋的《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繁盛于春秋、秦汉的《阳阿》《薤露》;又有诸宫调、卖针歌、八音会等流传于民间的音乐曲艺,还出现了赵飞燕等历史名人。因此,大阳是古代中国传统歌舞音乐的都会。4.中国传统工艺匠人文化的聚集地文化的繁荣立足于经济的繁荣,大阳的繁盛在于商业的发达,大阳曾是晋城周边的商贸集散地,铁器行、布艺号、染坊、银楼、当铺、酒坊、醋坊成千上万。支撑繁华商贸的是多种传统工艺的集聚,冶铁工艺、制针工艺、传统酿酒和制醋工艺、银器工艺、竹器编制和染布工艺、制香工艺、皮革工艺等群技荟萃,形成了古代工艺文化的聚集地,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极大的价值。

(三)大阳旅游文化小镇资源特色

根据大阳镇旅游资源类型普查统计可知,在全国旅游资源8大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大阳镇旅游资源占6个主类、8个亚类和18个基本类型。其中主类占全国的87.5%,亚类占全国的35.5%,基本类型占全国的13.5%。对于一个旅游文化小镇来说,旅游资源类型相对比较齐全,种类比较丰富多样。

二、大阳旅游特色文化小镇产品体系建设

大阳旅游特色文化小镇的旅游开发,应深挖文化内涵,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渠道,采用文化先导、旅游跟进、保护于内、发展在外的策略,打造“中国大阳,活着的古镇”品牌。立足晋东南,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围绕“活”字做足文章,紧扣“煤铁之乡”“九州针都”“仕官之乡”“飞燕故里”等主要文化脉络,深挖文化内涵,以打造古镇品牌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驱动力,整合古镇院落、传统工艺、生态农业、民间节庆和民俗演艺五大资源,以“生态、生产、生活”全景LIVE体验为模式,实施“产品破题、项目点睛、空间突围、营销出位、设施提升”五大突破路径。

(一)大阳旅游文化小镇发展理念

以旅游为引导发展新型旅游文化小镇必须坚持“突出亮点、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大阳旅游文化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应始终秉承这样一种“保护为先,科学发展;文化兴镇,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1.保护开发理念秉承“保护中发展,传承中创新”的理念,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指导,以再现千年古镇的繁荣风貌为目标,以保护为前提,充分研究古镇的历史价值、人文特色、建筑格局,在保证古镇“核心”特色与整体风貌的前提下,以景观融入、空间叙事的手法,凸显大阳的历史人文和社会风貌等,使大阳旅游文化小镇能够借助旅游实现可持续性发展。2.文化兴镇理念文化是古镇延续发展的根脉,也是古镇吸引力的来源,弘扬大阳传统文化,展示大阳珍贵的文化内核是留住大阳吸引力的保证。在传承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活化文化的载体、丰富文化的表现形式,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大阳文化,使大阳成为文化的传承区和示范区,保证古镇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3.产业惠民理念着眼于古镇的长期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强烈的产业带动作用,通过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的本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产业当中,带动特色饮食、老屋民宿、旅游商品产业,使旅游业成为支撑古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带动本地就业,实现旅游富民。4.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实施旅游全产业链带动战略,以大阳古镇为核心,联动周边乡村、景区,推进大阳镇全域旅游发展。大阳古镇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大阳古镇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大阳古镇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大阳的经济发展。

(二)大阳旅游文化小镇特色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

建立健全符合大阳旅游文化小镇旅游发展新需求的产品体系,充分发挥优质资源,围绕旅游市场新需求,打造休闲化、多元化、新业态的旅游产品体系,发展古镇观光旅游、文化休闲旅游、民俗度假旅游、农业乡村旅游、专项旅游五大旅游产品。1.古镇观光旅游以古镇古建筑为重点,修缮古建筑群落,复活古代生活场景,通过古建与现代影像技术的结合,开发古代生活4D展示、虚拟显示互动等产品,通过文化博览、生态观光的方式,抓住文化休闲市场需求趋势,将大阳古镇建设成为产品丰富、业态多样、功能完善的建筑景观博览、园林赏析、文化欣赏等一系列休闲旅游项目。通过“裴家十八院”“茹太素故居”“张都堂院”“常翰林院”“阳阿县衙”“汤帝庙”“吴神庙”“镇史馆”等支撑项目来完成。2.文化休闲旅游以大阳古镇的千年文化为吸引核,从古建、历史、民俗、节庆等四个方面,展现“怀古、感叹、欣赏、留恋”旅游情感,开发民俗体验、演艺观赏、节庆体验等旅游产品。以创新工艺品制作体验为重点,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旅游商品为突破点,以节庆活动为吸引点,以商业贸易为经济增长点,设计互动式、参与式的多元体验方式,提升民俗文化、歌舞文化、仕官文化的感受度,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名镇。以“阳阿公主府”“飞燕宫”“古舞节”“祈雨节”“灯棚节”“采薇乐坊”“大阳曲艺中心”“阳阿古街”等项目支撑文化休闲旅游。3.民俗度假旅游充分利用民俗文化特色和古镇空间,将民俗文化嵌入到古镇的各个角落之中,开发高端旅游度假市场,紧抓深度旅游爱好者、艺术爱好者、家庭团体游客、企业商务团体游客等细分客源市场,开发旅居度假、艺术休闲、家庭亲子、商务度假旅游产品,打造古镇高端度假旅游目的地。以“大阳十五巷”“阳阿老街”“西集客栈”“汉乐府”“古商业街”“创意文化休闲街”“美食街”等支撑项目完成。4.专项旅游依托大阳古镇历史民俗、生态田园、文化景观等资源,打造自驾野营、美食餐饮、研学教育、商贸购物等四大专项旅游产品。以自驾旅游和美食旅游为重点,建设自驾车营地、美食广场、馔面馆等项目,通过美食业态的引导,激发研学群体和购物群体。以自驾车营地、馔面馆、三晋传统手工艺博览园、民俗展览馆等支撑项目实现。

三、以科技创新打造大阳旅游文化小镇“智慧景区”

在文化旅游盛行的年代,游客的旅游体验不仅仅是满足“看”,更多的是追求过程“三性”、目标“三感”和动机“三求”[8]。过程“三性”即可感知性、可理解性以及可参与性,这是旅游体验经营的关键所在。目标“三感”即新鲜感、亲切感和满足感,这是旅游体验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动机“三求”即求补偿、求解脱和求刺激,这是旅游体验得以形成的核心动力[8]。特色小镇旅游发展必须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关注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体验和旅游产品塑造上来。旅游文化小镇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9]。集文化、休闲和娱乐等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小镇的旅游模式成为最受人们追崇的外出旅游的形式[10]。旅游文化小镇建设将推动全域旅游的大发展。科技创新的旅游文化小镇建设将更有助于小镇文化内涵的“活化”,有助于挖掘特色文化,以及有助于完善特色小镇的旅游产品体系的和塑造特色化的旅游体验产品。通过科技创新“活化”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小镇特色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科技创新构建旅游文化小镇支撑体系

旅游文化小镇建设应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等科技创新手段为旅游者出游提供便利。信息化、智慧化的旅游文化小镇建设必须打造“智慧景区”“智慧小镇”。1.建设大阳旅游小镇数据中心建设大阳古镇景区多网互联数据中心,既包括了IT基础设施,即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安全设备的部署,还包括为这些设施配套的机房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以泛在的、宽带的、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作为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载体,通过构建光纤数据网络、无线WIFI网络、移动通讯网络、无线对讲网络、传感器网络等,在景区形成多层次的、全覆盖的通讯网络体系。2.建设大阳旅游小镇软件支撑系统和监控调度中心构成小镇数据中心的基础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监控调度中心主要包括集中设置视频、GPS监控指挥、接处警等系统,并可利用大屏幕设备结合GIS地图,放大和定位重要位置的视频和监控电子地图等。

(二)以科技创新构建旅游文化小镇应用系统

旅游小镇应用系统包括网络协同办公系统、视频监控与分析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售检票系统、导游管理与自助导览系统、信息与互动查询系统、移动应用系统、景区电子商务系统以及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等九大方面。网络协同办公系统能够实现景区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协同办公,提供一个简单、高效、快速的办公平台,完成工作人员的网上协同工作,实现网络智能化办公,以提高办公效率,实现资源共享。视频监控系统是“通过摄像头采集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等地的实时场景视频数据”[11],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指挥调度中心,供工作人员实时监视各类现场”[11],从而有效保障游客疏导、灾害预防、应急预案等工作。指挥调度系统包括景区值守、智能处置、决策会商、远程指挥、应急联动等功能,协助景区指挥人员有效部署和调度景区队伍、景区物资、景区装备等资源,可实时或及时将相关任务指令、事件发展情况和景区处置状况传递给相关人员,结合监控画面和GIS地图,实现可视化协调指挥、有序调度、有效监督。售检票系统(电子门票、门禁)由售票、检票、中心管理与结算系统、门闸机等构成。该系统配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能够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电子票的购买支持手机支付或者网上金融支付等方式”[12]。导游管理与自助导览系统是与售检票系统匹配的管理系统。通过导游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导游级别、导游信息管理、导游评级、导游预约、导游排班、导游评价等功能,通过游客对导游的评价及管理,可实现对导游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大阳古镇景区自助导览系统以旅游数据中心为支撑,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库,打造数字旅游地图和自助语音导游。自助导游硬件设备“能显示景区导游图,支持无线上网,支持全球定位系统,完成自助导游讲解”;“能提供手机自助导游软件下载,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完成景区地图查询搜索、游览线路选择、景点自助讲解等功能”[12]。信息与互动查询系统是与售检票系统与导游服务系统紧密联系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游客互动及投诉联动服务平台、呼叫服务中心、建设多媒体展示系统,在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主要景点及游览线路等位置放置可提供信息查询、预订终端(多媒体触摸屏)服务。景区电子商务系统(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是大阳古镇“旅游官网”。游客通过该网站可查询旅游目的地及旅游各要素信息,查看景区旅游动态,购买、预订门票、旅游商品、线路、酒店,进行在线咨询问题等。景区管理单位可通过网站景区的信息,如旅游线路、折扣信息、新闻、门票、旅游商品网上销售预订、促销信息、招商项目等。通过该四大系统能够迅速实现旅游者入园、导览与信息收集的目标。小镇旅游移动应用系统。通过构建手机支付系统,联合微信、支付宝等手机支付终端,推出大阳古镇“旅游钱包”应用。通过大阳古镇旅游数据中心,设计大阳古镇“旅游通”智能手机app。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运用三维全景实景混杂现实技术、360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13],完成旅游文化小镇的数字虚拟景区,实现文化小镇的虚拟旅游。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平台能在互联网、景区门户网站、景区触摸屏导览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应用。

(三)以科技创新构筑旅游文化小镇旅游保障体系

篇9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lanning point of view discussed related subjects in the role in the activation of the ethnic village, pointed out that the villagers' depth particip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good planning. Combined with the "living space theory of alienation", pointed out that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illage activation, must fully conside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industrial layout related aspects in the activation process, and introduced the design concept of village of Qincaitang Village in the case.

关键词:活化;规划设计;主体;空间异化理论;可持续性

Key words: activation;planning and design;subject;space alienation theory;sustainability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041-03

0 引言

少数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已成为研究学者乃至政府规划方面的一个热门课题。在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处于边疆地带,且多聚居于高山及大川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之中,再加上生产生活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改善地域发展的动力下,旅游开发成为民族村寨改善生活,提高经济水平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在开发中出现的过分重视旅游效果和着重于中短期利益的行为,对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果,也给民族村寨的长远持久发展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如何让民族村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是一个社会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值得规划师们去思考的实践问题。

1 民族村寨活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所谓“活化”,就是在不破坏或者能够比较有机地传承过去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旅游等资源文化开发,既保护又发展乡村的目的。它是在长期的乡村发展中,所建立起的一个完整的理念,可以作为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指导。

1.1 活化的主体

民族文化在民族旅游村寨中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1]。它是民族村寨活化的基石,是吸引游客的核心资源,保护好民族文化的本质不在活化中流失和异化是实现村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但民族文化不仅仅是固化在那些建筑之上,它还表现于村寨中每个人的身上,因此活化和保护的主体必然在于居民,同时政府的不过分主导和企业投入的恰当利益追求也至关重要。但现实中,村寨旅游开发中居民“过度参与”与“参与不足”的问题[2],已经成为制约民族村寨旅游深度发展的瓶颈[3],因此居民们在规划、实施及发展中的“在位”状态和程度,是决定长久发展的和谐性的重大因素。而且从长期的保护角度看,原住居民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些居民对自己文化的深度认同,对自己居住环境发展的积极参与和自我自发的保护,才有可能促进村寨的健康发展,乃至地方文化的重构[4]。

一个好的规划,一定要让本地人有参与性,要有本地人付出,要本地人热爱这个规划。要做到这样的结果,规划设计师就必须要从社会学与文化定位,让规划成为一个村落的凝聚力。规划师应该探索民族文化中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5]。可以采用“田野调查法”,转换角度,深入了解其民族文化特征,做到合理规划,慎重开发,做到既能准确传达民族的特色文化又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1.2 活化的可持续性

“输血式”的旅游开发具有多变性和一定的不稳定性,而“造血式”产业打造才是打造民族村寨长久健康性发展的关键。通过构建民族文化产业和特色经济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利用多元式的活化,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旅游活化输血的同时,结合民族特色产业、手工业,构成长久发展的支柱。而产业打造,要关注当地居民的实在利益,应采用联合开发管理的模式,让村寨资源和民族文化的承载者――当地居民,获得实在的利益,唯有如此,才可能实现旅游开发的“不走形”,村民参与的“不变节”。通过协调好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利益诉求[1],实现长久永续性的发展。国内外成功[6-9]的乡村活化典型中都鲜明的体现了一种“联合式”“基层式”活化的巨大作用。

生产的前提是生活,实现它们的深度结合是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10-11]。而旅游活化的目的在于文化传承的保护和生活的提升,因此让规划变的有生活气息,是衡量一个规划成功与否的重要因子。借鉴“居住空间分异理论”[12][13],随着村寨旅游以及产业经济的深入发展,如果没有规划等公共政策有效引导,在经济利益长期的驱使下,将会造成村寨这个小社会严重的分化现象,原本的规划格局反而可能变成割裂民族文化和生存环境诱因,最终将会导致村寨的封闭化和村寨不和谐性大大增强。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在规划的过程中要针对土地综合利用配置、旅游配套设施的空间位置安排、道路交通网络的规划管理、乡村发展政策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做好相应的顶层设计与标准制定。这样保证村寨在长期的市场化发展中,不会产生过大的贫富差距和居住上分层现象的出现,促进村民们长期发展的和谐性。

2 案例――以土官镇芹菜塘村域乡村活化为例

2.1 芹菜塘村地理环境及现状

芹菜塘村位于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土官镇西北侧,村域地处山区,地势呈三面高中间低,中间谷底较为平坦,东侧、南侧、西侧均为缓坡,坡度小于25%,为村庄建设用地及耕地;西侧地势陡峭,坡度大于25%,主要为天然植被覆盖,时有云海景观,景色优美。村落形态完整,山环水秀,风景优美,是一个山、水、田、村落的天然形胜。

芹菜塘世居苗族花苗支系,历史悠久,且保留了较为完整而原始的苗族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和苗医药采集应用技能,其独特的区位、气候和环境特别适合苗药种植和发展苗医康复养生产业,现其山林间还生长着种类繁多的野生苗药植物,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

近现代以来,经过若干次自我更新。传统特色民居建筑有逐渐消失的趋势,对于旅游开发和文化拯救上来说急需保护。

2.2 规划参与主体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芹菜塘乡村活化计划是由政府参与投资,搭建平台,民间资本参与,当地居民与民间团体运营的一种模式。政府扮演的是组织者、投资者和监督者。设计师充当设计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但对古村落的保护必须要充分考虑当地村民和村委会的意见和诉求,他们是规划中的生活者,他们比规划师们更了解他们的村落,因此他们将有权也有能力参与到规划设计中来,我们先走访村寨中的每一户人家,去了解他们对村落现状的意见和想法,然后和村委会的相关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再吸收政府和投资者的意见,作出设计规划初稿。然后初步规划的设计思想和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村民大会的形式让村民们、投资者和政府人员进行充分讨论,争取做到每一项规划都有理有据,符合大众的利益需求。

我们最终规划的目的,意在促进古村的保护和发展。不仅是着眼于古村文化的传承,也要兼顾村民现代式生活的诉求;不仅要发展旅游开发中的现实情况,还要解决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不仅要解决改善村民的生活状态,还要避免居住空间分异的将带来负面影响。总之是在平衡中,寻求村落一种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2.3 在保护中进行活化

芹菜塘村的现状布局是随着苗人及其祖先们世代居住生活,而渐渐成形,其形成自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其建筑风格以低层土木结构的悬山顶、歇山顶建筑为主,以滇中苗族民居建筑风格为主。(图1)因此,活化中遵从不大拆大建,从现有格局出发进行植入改善提升。规划设计提出在房屋修缮、业态植入和基础设施改善,在环境修复、苗文化传承、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房屋修缮方面、业态植入方面,具体措施是计划把具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保留下来,修旧如旧,并植入新的业态,使这些建筑活化,并且成为新的景点,以及乡村新活力的激发点。村庄要利用这些承载着乡村记忆的老房屋,置换新功能,来植入新业态,达到活化乡村的目标。老房屋通过有选择性的置换或者租赁的方式,植入一类是传统业态:苗族手工艺坊、酒坊、药坊、乡村农家铺子等;另一类是服务型新业态:苗药养生堂、苗家客栈、颐老养生园、百草堂、苗族文化展览馆等。使游客更加直观了解苗药的药理、保健、治疗方法,并感受其疗效。同时探索社区养老、公寓式居家养老模式。(图2)

基础设施改善方面,除了数量较少的荒废破败的老房屋,利用作为公共设施以外,原住居民基本不受影响,其住房今后可以自住,自主改造,自主经营,或者出租他人改造经营。同时于广场、停车场等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垃圾桶,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路灯。

现状房屋修缮、业态植入和配套设施建设在居住区中的选点穿插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村落的分化现象,考虑了村落开发与保护中的的公平与效率。

苗文化传承方面,计划利用村中心现状场地修建民俗小广场,并对场地内部现有蓄水池和水源点进行整治、改造和保护,提升水质,拆除蓄水池围墙并增设防护设施,打造自然叠水景观,并设置亲水平台,与民俗文化广场融为一体。增设亭廊座椅等设施,新建民俗文化宣传景墙。每年的苗族传统节目将在这里举行。(图3)

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发展苗药产业,规划苗药观光区和苗药种植园。苗药观光区主要通过苗药与文化,苗药与农业两个主题呈现。利用“访古溯源”和“农耕文化体验”等活动,突出游客的参与互动。从环境行为学角度来看,苗药种植园处于设计游线的末端,除具备苗药生产功能外,还应注重该区的综合开发,设置苗药加工作坊,提升产业附加值,做大做活苗药产业链。

2.4 在活化中进行提升

乡村活化的一个目的就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芹菜塘村选择以文化和农业结合的产业体系支撑以及旅游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发展,因此我们在紧密结合村落环境的条件下,去规划设计项目方案,使其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不失文化的本真。

建设芹菜塘苗药种植、加工、应用产业链,形成以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种养殖为基础,以苗医药为延伸的产业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将芹菜塘建设成以苗药种植、加工、应用为主,集苗医药养生养老、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种养殖为主要功能特色活力乡村。让游客进行大自然风光欣赏的同时,也能把文化在休闲中带回家。

现代化生活设施植入。通信设备、污水处理,文明厕所等现代设备的引入不仅是为了方便游客,也同时提升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感。

通过一系列规划设计,最终使芹菜塘村形成“一心、二带、五区”①的产业旅游式的结构,希望以此可以促进芹菜塘持久性,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真正做到,让农村还是农村的同时,在现代和传统中追寻一种平衡。

3 结语

芹菜塘村的活化完全以村民和村委会为主导,以村民自愿和深度参与为前提,通过充分的交流,以规划师的专业知识来弥补村民现阶段知识的不足,做到每个设计有有根有据。

芹菜塘村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所以我们从旅游和产业结合去入手,进行活化。通过建立和农业紧密结合的产业来尽力使得乡村的活化具有可持续性,而不能一次性投入,暂时性有效。当然有了产业不能等于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考虑产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市场针对性,同时在业态植入选址方面,合理利用“居住空间分异理论”,进行慎重的规划选址和均衡资源从而保证公平。然而再优秀的规划只是一个村寨可持续性发展的先决,村寨的长久繁荣,还需要运营方式,公共管理策略等一系列措施的良好配合。

注释:

①一心:民俗文化广场,作为该村域休闲、民俗活动、民族风情体验区域。

二带:分别为阡陌农耕文化风景带,乡村慢生活体验带,同时成为规划区主要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轴线。

五区:分别为入口接待服务区、苗药种植观光区、苗药产业发展区、康体养生度假区、山阴冲绿野休闲区。

参考文献:

[1]何明.当下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复调逻辑:基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与艺术展演实践的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1):58-64.

[2]周杰,杨兮,张凤太.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特征及内涵解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05:92-97.

[3]刘韫.困境与选择:民族村寨旅游的社区参与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8(2):133-135.

[4]廖春花,杨坤武.全球化与地方认同:城市历史街区研究的新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1):49-56.

[5]李忠斌,郑甘甜.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185-189.

[6]顾小玲.农村生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以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村的景观开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3(3).

[7]赵夏,余建立.从日本白川荻町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2):38-43.

[8]周凌.桦墅乡村计划:都市近郊乡村活化实验[J].建筑学报,2015(9):24-29.

[9]廖星臣,孙君.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_看郝堂茶人家_廖星臣[J].绿叶,2013(7):67-73.

[10]孙君.重寻乡村文化之根从郝堂村案例反思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J].世界遗产,2015(11):49-52.

[11]孙君.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J].城市环境设计,2015(z2):156-157.

篇10

关键词:南锣鼓巷;文化;胡同;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4日

民居区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积淀,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北京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保护范围东至交道口南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西侧为地安门外大街,北到鼓楼东大街,总面积88.15公顷。其中,南锣鼓巷全长786米,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8条特色商业街之一。但是,南锣鼓巷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古城特色,亟须实现优化升级。为促进南锣鼓巷街区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南锣鼓巷的发展现状对其旅游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一、南锣鼓巷街区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迅速。2005年以前的南锣鼓巷还是一条十分破旧、狭窄的小胡同,如今已经成为一处“京城新名胜”。南锣鼓巷的形象定位是“大都之心、原生胡同、民居风情、创意空间”。近年来,随着一批文化投资者、艺术爱好者和休闲旅游者的介入,南锣鼓巷将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文化创意氛围。经过多年持续改造提升,南锣鼓巷街区现已成为北京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旅游文化休闲特色商业街区,名列北京市级特色街,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25处地道的亚洲风情体验地之一,成为展示北京城市形象、历史传承和商业文明的独特文化窗口。

(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南锣鼓巷街区的1,000多个院落中,保护完好的尚存数百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可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这些文保单位历史悠久,规格较高,具有重要的建筑和观赏价值,南锣鼓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且弥足珍贵。该区域属清代镶黄旗管辖,积淀了浓厚的官府文化气息,而且民间自发形成的民俗文化兴盛,多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民间文艺、器乐、游艺与竞技、手工艺、美术、节事庆典等。

(三)商业与文化相互交融。随着对南锣鼓巷旅游资源的开发,南锣鼓巷逐渐呈现出商业与文化相互交融的景象。一是商户的字号凸显个性特征。南锣商户大多为“主题”店铺,每间店铺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题和基调;二是酒吧呈现文化气息。南锣的知名酒吧多为“文化”酒吧,集文艺表演、艺术创作培训、书店、博物馆、电影放映等功能于一身,文化气息浓郁;三是餐饮注重新特菜品。部分餐厅不断推陈出新,从分析消费者需求出发,注重探索中西、南北各种饮食元素的混合搭配,或将文化艺术内涵寓于食物中,基于此开发出的新特菜品旨在捕捉食客心情,迎合不同需求;四是服装饰品初具创意。部分服饰店定位为服装设计工作室,其将设计与销售融为一体,销售的服装包含原创设计元素,还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定制业务,产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五是街区商业活动独具特色。南锣鼓巷一年一度的胡同文化节是融合老北京市井风情和民俗曲艺于一体的节日,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老北京服饰艺术,聆听响器叫卖,观看民间杂耍,使人仿佛置身当年商贸文化盛景之中。

二、南锣鼓巷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北京南锣鼓巷是一条古老的胡同,它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位列北京规划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近些年,南锣鼓巷声名鹊起,来这里参观成为不少人来京旅游的一个必选项目。

穿行于南锣鼓巷,过于浓郁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从南口穿行到北口,在全长700多米的胡同两侧,商业门脸一个紧挨一个,胡同中买卖的吆喝声、音乐的播放声、游人的嬉笑声不绝于耳。南锣鼓巷有许多创意店铺,也有很多独特美食,混搭了各地特色,却鲜有人知道南锣鼓巷的历史,更少有人知道南锣鼓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这些都是因为在南锣鼓巷街区内缺少对街区的历史文化宣传,这实在有违历史文化街的称号。

南锣鼓巷主街有着曾经恢弘一时的万庆当铺遗址,主街两侧的16条胡同内更是有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可园、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著名画家齐白石的故居、清初投降满清的前明大学士洪承畴的故居、茅盾故居、清末重臣荣禄的故居等。而整条主街除了街中间有一个南锣鼓巷介绍牌,主街南端立有写着“南锣鼓巷”的牌楼,没有一处景点、故居指示牌。而众多故居中除了茅盾故居对外开放,其他所有府邸都在门口处贴有“谢绝参观访谈”的提示。整条主街看不到老北京特色纪念品,听不见胡同叫卖声,尝不到正宗北京小吃,着实让人感到胡同气息流失。

(二)创意空间少。众所周知,创意店铺是南锣鼓巷的金字招牌,然而几年过去了,南锣鼓巷的创意却很难坚守。首先,商品服务缺乏创意。南锣鼓巷的商品和服务虽具备一定特色,但尚未形成一种成熟的带有南锣区域标志性色彩的独特文化产品。尤其是经营手工艺品、服装服饰的店铺缺乏集创意、设计、制作和销售为一体的特色显著的产品;较多商户单纯采取“拿来主义”,其经营的大多数商品多为直接购入再转销的成品,在国内各旅游景点均有销售,文化创意性和区域特色性尚显不足;其次,创意品牌活动少之甚少,主题不突出。南锣鼓巷每年仅举办一次“创意文化市集”,但创意主题并不突出,而是流于庙会的表现形式,摆摊销售商品、展示民间艺术、新锐音乐表演,真正缺乏的是主题创意活动与创意文化艺术产品的展示。

(三)游客与居民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南锣鼓巷商业化的发展在为胡同里的居民带来了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对南锣鼓巷的旅游资源开发,让其从空荡的街道变得人潮涌动,越来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由于客流量过大,有时夜晚的休息时间南锣鼓巷还是一片喧闹,居民的睡眠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此外,车的数量也变多了,占用了狭窄的街道做停车位,还要在密不透风的人墙中挤出一条道路,说明商业化开发对于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四)街区整体对消费者的文化吸引力有待提高。南锣鼓巷街区是一个发展的整体,不仅包括南锣主街,还包括周边交织密布的胡同。据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研究《南锣鼓巷保护与发展规划(2006-2020)》,南锣鼓巷街区建筑沿用古代“里坊制”思想,是北京城市内唯一保存着元代“八亩院”式严谨规整胡同院落肌理的民居区,其构架以南北向的南锣鼓巷为轴线,两侧均匀分布着16条平行胡同,呈“鱼骨状”。

目前北京旧城内仍能保留“鱼骨状”形态胡同-四合院严整规制,并且面积最大、格局最完整的,只有南锣鼓巷周边地带。完整严谨的胡同肌理,平实生动的老北京生活,共同组成南锣鼓巷街区文化风情的魅力,仅集中开发南锣主街,过度发展南锣主街,显然割裂了街区整体文化体系,也有悖于街区整体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

三、南锣鼓巷旅游开发对策

(一)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一方面可在南锣鼓巷的南北两端、街区内等处增设对南锣鼓巷的全面介绍牌,包括南锣鼓巷的历史沿革、文化价值、名胜古迹等,在街区著名遗迹处增设景点指示牌、介绍牌;另一方面可以在街道两边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如老胡同叫卖、吹糖人、剃头师傅等传统艺术展示,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中央戏剧学院的资源,模拟再现万庆当铺当年的交易场景。如果真人表演较难实现,也可以在道路两边设立模拟场景的塑像,使游客可以充分的感受胡同文化。此外,应适度扩大南锣鼓巷街区名人故居的开放程度,使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创意,也同时亲身感受古老街巷。

(二)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具有南锣鼓巷特色的纪念品,将南锣鼓巷的招牌“创意手工制品”概念加入其中。由于南锣鼓巷主打创意牌,在旅游纪念品的征集工作方面可以借势在此举行,号召手工创意迷们踊跃参加,并可以把入选作品放置在南锣鼓巷内,让过往游客投票选出。

此外,在旅游纪念品的选择上可以借鉴重庆瓷器口。对于磁器口来说,游客对它的整体印象就是历史的、民俗的,因此游客对磁器口这个特定地域的消费理念就倾向于传统化、手工化,因为传统手工制作所产生的艺术唯一性以及人文价值是机械制作无法替代的,能使产品更具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而南锣鼓巷给人的影响同样是历史的,外加创意标签。在重庆瓷器口有现场抽取蚕丝进行蚕丝被的制作、葫芦图案绘制等手工旅游纪念品。那么在南锣鼓巷同样可以制作印有南锣鼓巷路牌状的搪瓷杯子,有南锣鼓巷宣传标语的环保袋等。吹糖人的师傅还可以制作带有南锣鼓巷名字的糖制品。

(三)将矛盾最小化。商业化发展存在利与弊,当两种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应该,将矛盾最小化,居民也要配合政府,让南锣鼓巷胡同文化不断融入时代特色,从而更具有生命力,更加持久的发展。

1、对游客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历史文化街区在接待游客时,既要满足作为旅游区的娱乐和观赏性,也要考虑作为文化历史保护区的可持久性,更要考虑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协调发展。应通过宣传画、导游、公共媒体宣传等方式,对游客进行当地旅游风俗的介绍和文明旅游的教育。

2、对居民进行培训。区域居民整体系统地进行旅游服务培训,有利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也有利于居民更正面直观地了解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更积极地投身到胡同游的旅游当中来。主动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专业知识,宣扬京味文化,促进整体区域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更有利于南锣鼓巷的旅游产业发展。

3、成立旅游发展监察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南锣鼓巷的联合管理,协调多方政府部门,比如环保局、城管、派出所、居委会等机构,成立旅游发展监察机构。监督和解决南锣鼓巷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定期在胡同游区域巡查,治理夜间噪音、私闯民宅等不良现象。交管部门应合理安排南锣鼓巷的停车问题,可将南锣鼓巷建设成一条步行街,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也提高南锣鼓巷的形象。

(四)梳理胡同资源,适度蔓生发展街区文化。南锣鼓巷街区是一个文化的整体,其建设也不能走单一路线。作为历史上北京城市形态片段遗存的活化石,目前南锣鼓巷街区仍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有19处文保单位,包括园林建筑、名人故居、宗教祠堂等,可以说16条胡同“一胡同一特色,处处有故事”,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底蕴。梳理胡同资源,让胡同深处的历史文化被现代人感知、体验,在一定意义上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

对应主街两侧16条胡同,建议以其特有的文化特色为基础,进行针对性发展。南锣鼓巷街区的整体发展,特别是胡同文化的开发,应强调适度蔓生,既以主街为主干,根据市场规律逐步向周边渗透,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发展。尽量选择与环境氛围相匹配,与街区文化基础相对应的相对安静的体验型业态,如与名人故居相结合的名人名家展览馆,与文物艺术品底蕴相适应的古玩艺术品鉴赏与交易场所,与中戏文化相适应的影视剧制作与推广场所等。

同时胡同文化的发展,也以不打扰周边居民原生态的生活场景为基本原则,居民生活、市井百态同样也是文化体验的一部分。保护性地发展胡同文化,让生活与文化同行,让文化体验走进胡同深处北京人的生活,能从更深层次上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原生地文化,体会南锣鼓巷街区的文化内涵。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