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数字化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型数字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型数字化技术

篇1

关键词技术性差错采编数字化新校对机制

当前传播格局,以高速、快节奏、海量、多主体、多媒体竞争为标志。为此,主流新闻媒体普遍采用电脑(合智能手机、IPAD)写稿,用数字化采编系统修改、编排、传送,再通过网络传播到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即“屏幕”对“屏幕”传送。

纸质媒体一般写稿、传稿、修改、编排也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只是最后印在纸上,分发给读者。

采用数字化采编系统,效率提高的同时,差错也呈现新特点。

一、采编数字化后技术性差错呈现新特点

(一)音近字和形近字引发的语义差错增多

手写时代,就有“音近而误…‘形近而误”的说法;使用电脑问题更突出。由于录入速度快,用拆分字形输入法时,拆分错误、记错代码都会造成文字形近而误。而拼音类输入法,容易因音近而误,如将“担心”写成“丹心”,将“凸起”写成“突起”等。拼音输入时,若干个读音相同的字在一起,顺手一敲,则一键之差,谬之千里。

(二)联想功能造成差错

电脑存储海量词组供选择,“云计算”也根据用户习惯,罗列相关字词供挑选。这些称为“联想”功能,意在提高录入速度。但在录入过程中,容易因操作失误而选择错误。比如,键入“chaye”拼音,电脑给出词组①茶叶②茶业③查夜④插页,假如正确词组为“茶业”,而第一“联想”是“茶叶”,两组词意义相近,用户容易习惯性敲击空格键选择“茶叶”,而不是使用数字键2来选择“茶业”。比如,20lS年11月13日的南方某报,就将“众创”写成“重创”。

麻烦的是,这类差错本身不是锴别字或词组不合错别字,常用校对软件很难识别或提示修改。

这些,属于清代段玉裁所说“定本子之是非”范畴。要求根据文本逻辑、语言环境等,判断文本作者要说什么,说得是否正确,核实后修改。这就要求从记者、部门编辑、主任,到夜班的编辑、值班主任、值班负责人,认真阅读、逐字研判、核实修订;稍有疏漏就出差错。

(三)无意碰触,光标移位导致差错

使用电脑录入文字,显示输入情况的光标跟随字符移动;而光标的移动,鼠标也可操作。笔记本电脑键盘底部有一块触控区,它能代替外接鼠标操作。记者赶稿时,在车上、飞机上,或者其它嘈杂、拥挤、狭窄、颠簸的环境中,无意触碰这区域,就出现光标移位,书写位置出错。

(四)复制粘贴、删减的差错

过去写稿,抄写修改都是手动,速度慢,差错率也低。电脑写稿以键盘鼠标输入为书写工具,快速简单便捷的复制、粘贴、删减广泛使用。有的复制粘贴的文本来源不一样,造成当前文本字体、字号不一;有时张冠李戴,想要的文字,忘记点“复制”键,结果贴了别的文字;没删除干净,也形成差错。

(五)网络传输出错

数字化采编,稿件用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方便快捷;但受信号和传输介质限制,易致文字丢失、符号变形等。新闻媒体稿件传输常用网络社交工具,例如:手机短信、QQ、邮箱、微信等。有的传输工具会对稿件进行压缩,图片可能变形。网络信号不稳则会造成传输中稿件被损坏,出现掉字、掉句,或者文字乱码,图片无法显示。传输过程中还需防范黑客攻击,内容被篡改。

(六)传统纠错机制失效

传统报纸发稿周期为24小时,一家媒体将稿件发给另一家媒体后,如发现重大差错,付印前还有机会改。数字化格局下,媒体收到别的媒体新闻稿件,其新媒体就会争分夺秒发出,改稿机会锐减!

对于当今受众,手机既是阅读工具又是取证工具和传播设备。许多人一发现专业媒体技术差错,就当成新闻,通过拍照或截图,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例如,某媒体将“奥巴马”错成“奥马巴”,虽然很快发出改稿,但是第一,个别纸媒疏漏,不等改稿或者没有按改稿纠错;第二,受众已把错误文本传播开,结果依然造成不良影响。

而且,如今受众往往把媒体的改稿看成独立文本,不看作原文本的纠错。过去的做法,现在已不能改变差错给受众的消极影响;反而引起关注扩大影响,这意味着传统纠错机制失效。

总之,数字化采编给新闻媒体带来便捷也隐藏漏洞。这些漏洞,有的已造成差错,引起注意;有的尚不为人知,随时可能出现差错,新闻媒体必须从根本上防范。

当前,新闻媒体校对方式,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设有专门的校对机构,稿件进入编排阶段,由专人分别进行“三校一读”;二是人工+校对软件,即最先或最后用电脑校对软件,把拟上版稿件检查一遍,其余按传统人工校对程序运行;三是取消专门的校对机构,把“三校”纳入“三审”过程,借助数字化采编系统和相关软件中集成的敏感词抓取功能、校对功能,加上采编人员把关,完成校对。

前两种属于一类,传统主流媒体目前使用较多。差别在于是否引进校对软件,从笔者了解的近10家省级党报情况看,多数使用电脑软件辅助校对。

这类一般按传统校对机制运行,程序严密、差错少,但校稿所花时间长、工序多、人员成本高,面对海量信息,有力不从心之感。

另一类是新媒体,由于发稿量大、节奏决、更新快,相当部分没设专职校对和校对机构。一般把“三校”融于“三审”过程,校对工作由电脑中集成的软件负责发现敏感词,再加上记者、编辑、部门值班主任、值班总负责分层监管,通过他们层层阅读、反复阅读、交叉阅读来实现校对。

两类方法都面临数字化采编挑战。

(一)没有原稿参照,新格局带来校对形势更复杂

清代段玉裁将校雠概括为:校异同,校是非。这六个字也是现代校对基本要义。校异同,即“照本改字,不讹不漏。”突出所校文本与原稿的关系,强调遵循原稿改错;校是非,就是发现并改正原稿差错,“定本子之是非。”“’

现代新闻媒体传播的文本,因发稿节奏陕、压力大,各环节校对功能分工模糊,难以承担“原稿”校对依据的功能。所以,现在许多新闻媒体的编辑校对,接到数字新闻稿时,第一遍既要改文本与作者意图之间的差错,也要边摸索边请示,依据常识改原稿谬误。先“做”一份原稿,作为后面校对工序依据。这样,传统的“两校”合一,哪些改哪些不改?顾此失彼,容易出错。

(二)屏幕对屏幕如何核查,如何“唱校”?

纸质稿的审核、校对,一目了然。采编数字化环境下,校对在网上进行,没有勾画、涂抹的痕迹。虽然采编系统有修改痕迹记录,但没有硬性规定必须用此功能核验校对制度运行状况。这就难以直观判断稿件校对质量,校对无从核验,“三校”面临被架空危险!

传统校对中的“唱校”工序,要求一位校对拿着纸样(即原稿)逐字阅读,另一位拿着校样边听边核对修改,一遍以后对换角色。面对数字化采编系统固定的工位和屏幕,如何唱校?负责任的校对,仍旧打纸样“唱校”,但有多少新闻媒体这么坚持?

传统校对机制,一般先“校异同”、然后“校是非”;现在要二者并重,没有先后轻重之分。对校对软件的要求,也从“揪错别字”为主,向发现并提防“发表”写成“发飙”这样的“语义差错”转变,强调校对软件既要“校异同”,更要“校是非”,堵塞新漏洞。

一位媒体校对室主任承认,许多新闻媒体的校对,目前处于“过渡状态”:传统机制在用,有些规定又没严格执行;某些电脑校对软件在用,也没纳入校对机制、没有相应规范;校对人员,因为传统媒体不景气,人手和培训也难到位;数字化采编系统使用10多年,校对和采编一直没融为一体;各新闻媒体,也没有建立一套适应当今传播格局,充分发挥人、电脑和网络特长,高效堵漏的新校对机制。

而各类新媒体,仅靠记者、编辑、部门负责人和老总“看”,没有严格校对程序,更易出错!因为“看”和“校”,方法、技术不―样,对人员要求完全不一样。

三、构建适应数字化采编的新闻媒体校对新机制

数字化采编,应该依靠现代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AI),保证信息生产传播准确、安全。应该写、传、编、校一体,实现人与电脑、网络各展所长,取长补短,架构一个人机结合、软硬结合、内外结合,根植于现代计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之上,具有前瞻性的新型校对软件。

人机结合,是指人的分析判断能力与电脑的高速运算能力在校对上结合,二者各做其最擅长的工作;形成合力,筑起天罗地网,使差错无所遁形。

软硬结合,是指高效的电脑校对软件与制定严格、规范的校对制度结合;电脑运行,既查找各种差错,也履行对校对制度的监督职能。

为真正把校对责任落实到相应环节和人身上,系统必须加入制度检查功能。相关人员使用校对软件进行校对,软件自动记录校对行为,这样,打开系统就能清晰掌握校对情况,发现差错责任自然落到人头。

内外结合,电脑既在采编系统内部搜索、查询、比对,也在整个互联网上搜索、查询、比对,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为校对判断信息正误提供依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还可经常自动搜索固定词组或者排序,利用最新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系统功能。

(一)电脑高速计算技术+“人工智能(A1)”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打造新校对软件。

新软件既能校对文字又能校正图片图示图表,能“校异同”,也能“校是非”。特别是针对电脑录入容易出现的语义差错、逻辑差错,文字图片识别等提升功能,而不是主要“揪错别字”。

当今新闻媒体,既不能为抢时效而降低校对要求,又不能因为防堵差错而降低时效。要兼顾两者,必须充分利用电脑强大的计算功能和网络丰富的知识储备。

2016年6月,中国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每秒9 3亿亿次;现代高速计算技术为新型校对软件提供了技术支撑,加上我国人工智能(AI)产业正蓬勃发展,二者结合于校对软件领域,将带来校对质量飞跃。

传统校对工作,一是以严密的形式组织人的感官――眼、耳等,加上大脑,以对照原文、对照相关符号等形式,反复比对,找出文本中存在的、不符合作者意图或者不符合基本常识的细微差异。例如“晴天”与“晴天”、“已经发生”和“己经发生”、“拨款”与“拔款”等。

二是组织人的感官加大脑依据现有事实、知识、逻辑和信息,判断稿件是否有误。例如:“某女”出席某会议,她可能在会上讲话,但不会在会上“辞职”,她要辞职也不会这样发稿!因此判断:作者把“致辞”,误写为“辞职”。

在对比、比对、核对上,高速运算的电脑绝对比人做得好,电脑负责这些事,采编、校对就可做人更擅长的“校是非”。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锴为“美国总统奥马巴”,该电脑堵住;而“致辞”写成“辞职”则主要由人判断、校正,因为两种情况皆有可能。电脑要主动利用网络,为编辑、校对下判断提供依据。

(二)新软件关口前移、分类分层校对、交叉检查。

新软件融入数字化采编系统,将校对环节前移,分层校对。记者、编辑、部门主任、值班老总,分别运用软件对稿件分类分层校对,稿件的每个经手人都校对,增加关口,落实校对措施。

这样,记者写稿用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都必须安装校对软件。软件词汇覆盖面广,不断纳入新的报道用语;写稿完毕,电脑自动校对;稿件出错,自动提示。

(三)重要稿件实行特殊的校对方法。

重要稿件除了走常规流程,还要采取图文互校、数字辅助校对等方法。新机制要规定,重要稿件写完后,作者应在文尾单独标明稿件字数、段数。让编辑、校对人员心中有数,杜绝漏字、漏段。特殊稿件还要求作者用手机拍照,短信、微信发送,以便编辑校对利用手机图片与社交媒体传输稿件对比,防范差错或人为破坏。

(四)把传统校对方法及创新,固化到数字化采编校系统,纳入新机制。

例如,有报纸规定:编辑和校对末次校稿时,出声朗读稿件,并用红笔在所读文本每个符号下加点。这样,耳朵听符号声音、眼睛看符号外形、大脑想符号意义,音形义互校、感官互校;加上手指握笔逐字划点,大大降低阅读速度,几方配合,校对效果甚好。这实际是“唱校”的创新,新软件应将其固化。

在新软件中添加语音阅读功能,是人工智能(AI)的一种运用。记者写完稿或者校对校稿时,打开语音功能(戴着耳机),边看边听字句检查正误,有利于防堵语义差错。

新机制要利用电脑强大的计算功能,每天、每次开机,都自动对相应稿件进行校对。做到稿件出入系统必校,出入某些环节必校;稿件进入系统,先行自动校对;稿件修改传入下一环节,必须校对;层层把关,确保安全。

(六)新机制的软件和制度设计都要适应各类新闻媒体需要。

目前,即使新闻媒体使用较多的校对软件也存在问题。比如:宽严失度,功能设计和词汇更新跟不上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思路上偏重“揪错别字”,忽略电脑录入技术性差错新特点,可扩展性差,当然也难以赶上记者写稿使用新词汇的步伐。

有报纸购买了正版校对软件,校对却愿意使用盗版。问原因,因为正版的密钥设计使用和管理不便!

所以,在新机制里,不管是软件设计、制度设计还是人机工程,都必须认真听取常年使用它们的新闻采编校人员的意见。由内行挂帅,把他们的诉求尽量落实;用户导向,而不是“我怎么设计,你就怎么使用”。

(七)合力打造高品质新闻媒体专用校对软件,结合新校对制度,建立从根本上防堵技术性差错的新机制。

新传播格局下,一些新闻媒体为抢新闻,稿件校对关口虚设,导致特殊技术性差错频发,令公众质疑新闻媒体权威性和管理水平。

生产技术进步后,质量保障技术和机制跟不上,必然出事故!信息生产概莫能外!

当前,防堵技术性差错,我们既不可能要求所有新闻媒体都像传统媒体一样,设立专人专业校对机构;也不可能像许多新媒体一样,融“三审”“三校”于一体,靠敏感词抓取和采编人员层层看、交叉看、反复看来履行校对职能。

前者的弊端是:新闻媒体数量大,中国已跨越“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渐趋短缺、成本高、层次多,难以应对海量信息等;后者存在软件水平参差不齐,采编人员没受过专业校对训练,

篇2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移动媒体;媒体竞合;传播形态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117-02

一、引 言

1969年,阿帕网在美国加州诞生,从此,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不可逆转的到来,并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信息传播方式。1997年,随着四大骨干网相继建成,互联网全面进入中国。如今,中国的媒介的传播方式已由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占绝对主流的形态演变成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共生并存的形态。而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手机网民数量大幅上升,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1]。

当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汹涌之势发展壮大,攻城掠地之时,做为曾经占据传媒主宰地位,并仍占据巨大优势地位,累积了丰厚行业资源的报业来说,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

无论何种媒体形态,信息采集都是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信息采集的方式、速度、深度、厚度直接决定了该媒体的传播形态及前程未来。在目前多种媒体形态并存期,报业只有数字化转型才能进入新媒体传播,而新媒体也只有更多的依恃报业的源头优势,也才能使自身更加强大。如何从观念和技术手段上对信息采集环节加以解决优化,不但对于传统报业媒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网媒、移动媒体及其它新型媒体的经营、发展和开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媒体信息采集的特点

传统媒体的社会定位以及其传播介质的单一性、固定性以及传播手段的单向性决定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权威可靠。相对固定的记者,稳定的采访渠道,严格的审核审批制度保证了传统媒体信息源头的纯净性、可靠性以及信息的高品质;

2.目的明确。传统媒体以其长久的历史,稳定明确的受众群以及固定的版面、栏目,使信息采集在一开始就有非常明确的目的。记者采访时会根据报纸的版面栏目获取信息,制作稿件。

3.介质单一。传统媒体的传播介质各有不同,报纸的文字图片,广播的音频,电视的视频各有千秋,但也互不兼容。因此,记者所采集的信息种类也是单一的。

三、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的信息需求

首先,本文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何为新媒体。“新媒体从狭义上定义是继报刊、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后,基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体,通常也被称作数字化媒体,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机航媒体、户外液晶、移动电视、电子报刊等等,并且更多新的形式不断涌现。从广义层面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的big five,电视、杂志、报纸、广播、户外之外的所有媒体形式(媒介即信息,只要能传达信息的即为媒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新媒体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传统媒体,并且呈现出融媒介、整合营销的大趋势。[2]”

本文将以网络媒体(互联网媒体)及移动媒体为例,说明新媒体在信息采集方面的一些特点。

网络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其传播方式、传播介质、传播受众的特征就决定了其信息海量、自由互动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信息采集方面的独特需求:信息海量化。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载体的时间(广播电视)空间(报纸)局限,可无限量信息,实现了信息的海量;信息即时性。新技术的应用使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的信息加工更加便捷,信息更加快捷,实现了信息的全天候、无间隙即时;信息互动性。网络媒体及移动媒体的信息具有互动性,实现了网站——网民——网站无限重复的交叉传播模式。但同时,网络媒体在信息采集上又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

首先,除了部分网络媒体外,绝大部分网络媒体没有独立采访权,其所内容主要是转载稿件;这就决定了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在获取信息方面对传统媒体有着很强的依赖。其次,网络媒体缺乏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人才优势。网络媒体在信息获取方式上的先天不足也直接导致了网络媒体的严重同质化,千网一面的现象非常普遍。以西安新闻网为例。目前西安新闻网共有6个新媒体平台:其中包括,两个网站:西安新闻网和西安文明网。一个数字报平台,三个移动平台:西安手机报、西安新闻网微博客、西安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与传统媒体不同,这些传播平台各自的功能、传播手段、传播对象不同,对信息的获取除了共同的海量需求外还有多样化的需求。

首先,从信息数量上看,目前网站的特色稿件、原创稿件主要来源于《西安日报》及《西安晚报》已见报的稿件,囿于人员等主客观因素,网站自己采写的稿件数量非常小。尽管“两报”每天有大量原创稿件向网站提供,但这些稿件对于可海量信息的网站来说仅仅是杯水车薪。转载稿件也无奈地成为网站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其次,从信息类型上看,目前来自于传统媒体——《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的稿件类型只有静态的文本稿件和图片,没有音视频信息,不能满足网络媒体“动感十足”的全媒体要求。

第三,从信息时段上看,信息时效差。目前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方式虽然满足了报纸这个静态完成时载体的需求,却远不能满足网络这个动态进行时载体的需求。因此,做为网络媒体目前从传统媒体获取的信息均是滞后的、片断的、不连贯的信息,而这些都并不符合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合从信息采集开始

自网络媒体诞生之日起,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从最初的报网互动到后来的报网融合,再到如今的报网竞合,这一发展趋势现如今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即传统媒体(报业)与网络媒体各有所长,无法取代,双方应在竞争中彰显各自特色,同时又形成合力,共铸辉煌。

要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合,信息采集做为媒体生产的第一环节应首先必须予以转型,传统媒体应对现有信息采集方式予以更新升级,让稿件从采集源头“动”起来,以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求。这种转型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其一,传统媒体的内部稿件平台应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由封闭转向开放,使集团所属不同媒体可各取所需;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媒体的记者必须改变只为一家媒体供稿的固有思维模式,而是要形成为多家不同媒体供稿的思维模式;其次,传统媒体的记者必须改变一次采访,一次成稿的采访及写作模式,而是要养成一次(或多次)采访,多次写稿、发稿的习惯。这注定是一次艰难的创新,但媒体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态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已使这一构想成为了现实。据了解,在这方面国内已有一些媒体进行了先行尝试。比如说设立全媒体记者。所谓全媒体记者简言之是指一个记者身兼数职,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但在实践中,全媒体记者却不仅仅是多种技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思维方式全面更新前提下的技术升华。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多家报业集团采用了这一方式。即记者不仅只用手中的笔,而是实现了新闻的“1+1+1”,即笔+相机+摄录机;记者也不再局限于只向一家媒体供稿,而是同时向集团所属多个全媒体终端,如纸质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移动报、户外视屏等。

目前,南方及山东等新媒体发展较快的报业集团已掀起组建全媒体记者队伍的热潮,智能手机、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成为全媒体记者的标配。如扬子晚报、湖北日报、宁波晚报、杭州日报等都组建了全媒体的采访队伍。全媒体记者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采集的固态思维,以多种不同形式,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一次性、多层次、动态化采集,实现了稿件的“一次采集、差异化加工、多终端和全媒体传播”,可同时满足报纸、网络、移动媒体的不同需求。

应该说,全媒体记者只是信息采集的第一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全媒体记者尚需迈过“四道坎” 即技术门坎、转换思维方式的门坎、采访难度以及沟通门坎、体能之坎[3]。

虽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合注定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全媒体记者也只是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一个起点,必然需要大量的配套措施以实现转型。但是,这种转型和竞合对传播方式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未来的信息传递模式将成为立体的多媒体,即记者采访的文字、图片、录像等率先在报业网站上实时,然后是报纸上的全面报道或深度分析以及前瞻预测。报纸和网站的粘度将大大增强。[3]”

当报纸的文字风格越来越倾向于短句和口语化,网络语言的使用的频率更高,报纸将得到更多网友的欣赏热捧;而当网络上有了更多报纸所无法传递的图像、声音等内容时,网络将更加丰富多采。无论未来的技术发展会提供怎样的传播可能,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依恃,相互取长补短都将使其自身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01-16

篇3

关键词:新形态;数字资源;一体化教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226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纸质材料为基础的传统出版业,正受到数字出版技术的强烈冲击。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探究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开发数字资源一体化教材已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形式所趋。

1 数字一体化教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国外数字一体化教材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数字一体化教材发展和应用的起步和速度都比国内快很多。首先,国外就读于各类学校的年轻新生代对互联网非常熟悉。其次,国外民众对于知识产权意识较强,其著作权和版权保护情况较好。

步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出版商都开始进入数字一体化教材的领域。当前数字一体化教材有以下主要形式:(1)出版商与阅读器公司合作。例如,Addison Wesley公司已经向芝加哥的go Reader公司提供了134种共13500本数学、计算机、经济等学科的大学教材。(2)在线出版的学习模式。例如,麦格劳・希尔教育公司与Wize Up合作发行的数字化网络教材,学习者在登录相关Web网站后,可以阅读或下载感兴趣的图书。(3)提供数字一体化化教材,同时配套相关的延伸服务。例如,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不仅提供在线自学评估课程,还提供了相关课件。

1.2 国内数字一体化教材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出版的教材大部分都配套数字教材和教辅,但是多以光盘形式出现。国内也出现过指定文件类型的数字教材和阅读器集成的图书,这种形式的教材由于版权保护环节薄弱,很难使其商业化。国内近几年也在发展在线学习出版模式。例如,北京一百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上百家教材出版商建立合作,在“100e网络英语学习平台”放置英语教材,配套语音课本,学习者可以进行付费的在线学习。还有的以在线学习为基础,配套在线教学辅助和多媒体教材。例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从2006年起,开始构建对外汉语教学资源与服务平台、作者客户互动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网上营销平台。

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字一体化教材开发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字一体化教材开发包括以下环节:

2.1 教材内容与资源的一体化设计

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一体化教材应包含传统教材的功能与特点,但数字一体化教材还要提供数字教学资源,同时为教学案例、习题试题库、视频操作、动画演示等提供明晰的导航。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字一体化教材在传统教材编写方案的基础上,需满足高职教育“学中做、做中学”的要求,表现形式应新颖、活泼、生动。再通过新颖的版式设计、教材边白设计,进行资源的标注,运用关联技术和手段,帮助学习者将纸质教材的内容与对应的数字资源联系起来。

2.2 相关资源同步建设

音频、视频、文本、动画、图片等相关资源的建设和更新是数字一体化教材开发必不可少的部分,还要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和方法处理加工相关资源。

2.3 科学的资源标注

教材应满足教学的需求,符合教学的规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和支撑,所以,数字一体化教材需要科学标注相关数字资源的名称、类型等,便于归类和检索,同时要进行有效关联。

2.4 关联路径需通畅

建立畅通的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关联路径,者将直接影响到资源的使用效果和效率。当下主要关注与线上资源、线下资源及二维码资源的关联。

3 纸质教材与数字一体化教材的效果

当前,纸质教材与数字一体化教材,特别是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相关教材,已被众多职业院校选用并广受好评。实践证明,通过纸质教材与数字一体化教材的开发,能达到以下效果:

3.1 资源利用效率高,课堂教学效果好

使用此类教材,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够非常方便地调用相关教学资源,为查找和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便利,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也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3.2 克服传统教材不足,增强教学时效性

纸质教材的内容比较固化,更新周期要3-5年,若相关制度、准则、技术等出现变化时,纸质教材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和更新,将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严重时还将出现误导。而数字资源可以及时做出反应并更新。

3.3 没有厚重的教材纸张,降低印制成本

利用扫描二维码的方法将教材部分内容上传至在线资源,减少纸质的印张数,从而降低印制成本,确保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丰富学习的方式,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纸质教材+数字资源”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利于学习者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还能通过自测、答疑等方式实现互动学习。

4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开发数字资源一体化的新形态教材已经是形式所趋,我国也正在大力发展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出版,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武君红.高职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研发初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5(10).

篇4

1.1系统具有可扩展性

这种扩展性让一些用户在选择过程中,按“自己的发展,分步骤落实”的方法来分期进行,这可以免除资金的一次性投入太大。系统的层次分明,逐步分级等设计理念让扩展成为现实。其他的软件软件模块等也都可以很方便的扩充,就象是搭积木一样。

1.2拥有先进的系统平台

不仅丰富了系统服务定义的内涵,且为内部不断扩大的各部门系统网的Intranet及与外层Internet的自适应网络互联引入隐含的效能,让客户可以比较灵活对应用进行拓广,且能自主与系统及通信进行对接。因此,辽宁鞍山供电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持续开放的通用网络平台,即SuperOpen平台的设计,运用lient/Server结构,强调中问件设计模式,根据这个多建成的中性平台只能对中性数据进行服务,却不必要对数据应用进行思考。平台能把上面的应用与底层的支撑间隔开来,给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提供可靠保障和奠定坚实基础,它为整个区域的电力予以能够共用的功能协助。

1.3拥有较强WEB浏览能力

辽宁鞍山供电公司的自动化调度平台能给大功能的WEB的浏览能力提供支持。运用三层的设计理念,并利用WEB的服务器,能够做到多个客户对动态及静态数据、各种图形、不同的线形及报表等进行查询。

2.电力自动化的未来的形势

2.1建成过得硬的数字化功能

信息化正在被不断的渗透和普遍化,更多的人和企业开始注重电站或电网在数字化方面的开放与投入。而数字化有包含信、通信、决策和管理四个方面:①电网信息,电网的时空特征是比较强的,这就要求要对各种各样的变化的信息进行监控和收集。信息的数字化就是要实现共享和数据整合,这大部分都是在数字化较强的变电站才得以实现。②对通讯的控制上,这主要就是运用于数字化变电站和主站或者集控中心间的通讯。流畅、迅速、妥当的网络氛围与及时、精确的信息运用是实现数字化的电网控制思考作出反应的先决条件。③决策,让电网能够拥有稳定、实惠、安全、高质运转是电网实现数字化的最基本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拥有比较强大的分析及作出决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④管理:这就包含对设备的生产及使用等很多的基本数据等各类应用系统的建造,并且要达到由电网勘查、筹划、设计、管理、使用、保护等所有的环节的信息化。数字化的目标是利用电网运行数据采集、处理、通信和信息综合利用的框架建立分区、分层和分类的数字化。最终实现系统性的管理并使管理全面达到数字化。

2.2市场化前景广阔

电力市场化改革也给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带来一连串的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将来的自动化系统与自身的市场的运行体系更好的进行结合,在过去的EMS与WAMS中加入更多的市场因素,这其中包含对目前市场下的电网安全分析的理论研究,及对过往的EMS的分析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当然也还存在很多的约束发展的因素,如:电网的运载容量不断的增加接近了其极限;很多电网在运行还在保密中,他们的一些数据及信息采集不够;电网的堵塞情况不断加剧;市场的不恰当运行使系统性能下降等等。

2.3系统调度的智能化功能不断强大

调度的智能化它的最大目标就是要建成一个以广泛的同时的信息为基础的网络维护与能够在紧急时进行一体化控制的新理论与技术,对系统的元件景象保护及监控、对各地区的稳定进行监理的系统、发现危急情况的控制系统等拥有多层防御能力的复合的多功能体系。通过智能进行调度是将来电网不断进行的必由之路。

2.4目前电力系统常采用的集中通信方式

篇5

1 电力行业传统声像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

1.1 传统声像档案难于保管

电力行业卡带声像档案多以感光材料、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很容易受光、热、潮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劣变,最终导致信息失真、图像紊乱,从而使声像档案失去保存和利用的价值。而且保管条件非常严格,既要防磁场、电场;又要防火、防光;还要防潮、防干、防灰尘,录音带、录像带还要定期倒带检查,否则就会成为一堆垃圾。

1.2 传统声像档案利用不便

电力行业传统声像档案材料均以录像带、卡带形式一直保存在简易声像资料库房,利用时必须有特定的放像设备播放,需专人来进行且操作繁琐。更主要的是由于原来大多录像带的规格是VHS1/2,VO3/4和T3/MAX,现有的放像设备无法播放,这样就使精心保管下来的珍贵历史资料因设备问题而被闲置,妨碍声像档案的有效利用。

2 电力行业传统声像档案数字化过程

传统的声像档案主要有三类:照片胶卷(包括微缩胶片)、录音带和录像带,以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声像档案数字化工作为例介绍录像带的数字化。

2.1 工程照片(7寸光面)档案的数字化

纸质照片的数字化以扫描方式,存成TIFF格式文件存档、JPG格式供预览,最后在网络上共享和。随着高新技术的普及,可用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DC)直接拍摄数码照片、影像,并以上述两种格式保存和利用。

2.2 工程录音档案的数字化

磁带声像档案数字化方式主要是借助设备将声音转换为MP3电子文件。设备包括电脑,卡式磁带播放机(walkman)及两头都是耳机插头的音频转录线,可以在转录前用清洗带清洗磁头以得到更好的音质。数字化音频档案也采用两种格式存储,一种是WAV格式用于存档,另一种是MP3或WMA格式用于预览。现代设备MP3或者录音笔录制的数字音频也以上述3种格式保存和利用。

2.3 工程录像档案的数字化

捕获压缩卡(采集卡)转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再用刻录软件刻成光盘。光盘中的数字录像资料可以通过计算机光驱读取,重复利用,并且便于携带、长时间保存。以下以笔者转换的某电厂一期钢结构吊装专题录像为例介绍工程录像档案的数字化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录像带转换DVD-R流程

2.3.1 捕捉影像

用视音频线分别将放像机的Video out端与电视卡的Video in相连,放像机的Audio out与声卡的Line in相连。在捕捉阶段采取S-video端口输入,将模拟颜色和亮度信号加以区分以使影像获得更清晰的效果。通过带模拟影像捕捉功能的显卡,完成模拟影像捕捉的任务。捕获的音视频信号格式为352×288,25帧每秒,声音格式为44.1kHz立体声的AVI文件。

2.3.2 影像编辑

选用RealProducerPlus-v11.0软件选择钢结构吊装专题录像.AVI文件转换为时下网络视频最流行的RMVB格式,便于网上借阅利用和刻录光盘。转换过程中一些主要参数如:“Black Level Correction”(黑电平修正)有助于提升视频清晰度,建议勾选。Audiences设置中的“Video Mode”(视频模式设置)可根据视频源大动态场景的多寡及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Video Codec”(编码器选择):建议使用默认的RealVideo 10编码器。“2-pass video encoding”(视频二次编码):开启后画面没有明显提高,却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建议关闭。

“Audience Selection”(观众选择)的参数动态比特率(Variable Bitrate)值越大画质越好,但产生的文件也越大,目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文件尽可能的小,可选择常用模板“450K Surround Stereo(VBR)”。通常导入的文件多存在声音小的问题,所以通过Audio Gain(音频增益)功能来增大音效是必须的,找到菜单中的“Show Audio Gain Control”并将滑动条拖到最高的刻度即可。

完成设置后可将以上设置存为缺省设置(Save Current As Default)。最后,只需轻点主程序界面中的“Encode”按钮即可欣赏作品效果。

2.3.3 成果刻录

数字化成品应以声像档案的编目规定及收集归档的顺序流水编号,登记的项目有顺序号、录制日期、内容、作者、录制单位、录制地点、放送时间、技术状况、数量、收到日期、备注等。如文件名为:2013年广东省电力设计院档案工作会议录像-文档中心-广州.RMVB。推荐使用Nero Burning Rom刻录软件刻录,此款软件支持率高,界面友好,稳定性好。把整个2013年度的声像档案按收集归档的时间顺序流水编号后存放于硬盘中待容量接近4G时刻入一张4.7G的DVD-R光盘中,编号为2013年广东省电力设计院声像档案汇编。

3 后期数字化档案管理及其利用展望

篇6

【摘要】 目的探讨通心络(Tongxinluo,TXL)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8 只SHR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组(TXL) 和空白对照组(SHR),每组各9 只,另9 只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TXL组用通心络溶于蒸馏水中配成溶液后按1.5 g·kg-1·d -1 的剂量灌胃, SHR组、WKY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8周后,用M超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 、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depth,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depth,IVSD);超声测量室间隔的平均声学强度(average image intensity , AII1)、峰- 峰强度(peak to peak intensity , PPI1)及其心包校正的声学强度( corrected acoustic intensity ,CAI1);左室后壁的平均声学强度(average image intensity , AII2)、峰- 峰强度(peak to peak intensity , PPI2)及其心包校正的声学强度( corrected acoustic intensity ,CAI2);测定左室质量指数(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 LVMI);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rocollagen type Ⅲ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PⅢNP)。结果TXL组大鼠LVMI、LVPWD、IVSD、AII1、AII2、CAI1、CAI2、PⅢNP较SHR大鼠减小(P

【关键词】 通心络;纤维化;大鼠;高血压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ongxinluo on myocardialfibrosis of rats with 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Methods18 rats with 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SHRs) were pided at random into two groups :Tongxinluo group (n=9) and SHR group (n=9).Another 9 Wistar-Kyoto rats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Rats in Tongxinluo group were fed with a mixture of Tongxinluo and distilled water with dosage of 1.5 g·kg-1·d -1 , while other two groups were fed with distilled water at equal volume,once a week.8 weeks later,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 ,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epth (LVPWD) and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depth (IVSD) of late diastolic time were all determined by ultrasonic M .The average image intensity ( AII),the peak to peak intensity (PPI) and the corrected acoustic intensity (CAI)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and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were all determined by ultrasonic,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 LVMI) was determined ,and procollagen type Ⅲ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ⅢNP) was determined by radioimmunoassay . ResultsLVMI,LVPWD,IVSD,AII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AII of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CAI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CAI of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and PⅢNP in Tongxinluo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SHR group(P < 0. 05),while LVEDD,PPI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and PPI of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in the Tongxinluo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HR group (P < 0. 05). ConclusionTongxinluo capsule can reduce myocardial fibrosis and improve the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duced by hypertension.

Key words:Tongxinluo; Fibrosis; Rats; Hypertension

通心络胶囊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有研究发现[1~3],通心络胶囊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梗塞后心室重构作用,能改善内皮功能,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本研究采用通心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进行干预,探讨通心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为通心络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

1 器材

1.1 动物

18 只雄性SHR大鼠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动物中心;9 只雄性WKY(Wistar-Kyoto)大鼠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学部提供。均为12周龄、清洁级。

1.2 药物及器材

通心络胶囊由河北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8121,0.26 g/粒;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放免试剂盒购自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RBP- Ⅰ型电脑大鼠血压心率测定仪购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 PHLIPS7500 型超声显像仪。

2方法

2.1动物分组及给药

将18 只SHR大鼠随机分成通心络治疗组(TXL组)和空白对照组(SHR组),9只WKY大鼠作为对照组(WKY组)。TXL组用通心络溶于蒸馏水中配成溶液后按1.5 g·kg-1·d -1 的剂量灌胃, SHR组、WKY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8周,1次/d。

2.2 血压和体重的测量

采用RBP-Ⅰ型电脑大鼠血压心率测定仪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无创性测定尾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每2 周测1 次,同时测体质重(body mass ,BM),每次测3次,取其平均值。

2.3 心脏超声检查

连续用药8周后,3组大鼠均用10%水合氯醛(400 mg·kg-1)腹腔注射,麻醉后行超声检查,取大鼠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在二维超声影像指导下用M 超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 、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depth,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depth,IVSD)。上述指标均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求其均值。

2.4 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l backscatter,IBS)测定

取标准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及心尖四腔观,进入AD-IBS状态,采集3 s的动态二维图像,记录于磁光盘供脱机分析。调整仪器设置进入AD-IBS状态,读取磁光盘信息。将取样框设置适宜的大小、形状及方向,分别置于胸骨旁左室长轴观的室间隔中部、左室后壁中部及同一声束线的心包,跟踪测量部位并注意避开心内膜、心外膜,计算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根据图像分析结果,计算出以下声学密度值: 峰- 峰强度(peak to peak intensity,PPI),即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图像平均强度(averageimage intensity,AII),即背向散射积分。用心肌AII和心包AII比值作为校正的声学强度( corrected acoustic intensity,CAI)。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测量指标分别用PPI1、AII1、CAI1 和PPI2、AII2、CAI2 表示。

2.5 血浆PⅢNP测定

接上步,从颈动脉插管取血5 ml,放入含ED-TA和抑肽酶的试管中, 3 000 r·min-1 离心15 min, 吸取血浆,液氮冷冻, - 70 ℃保存待测。按试剂盒说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ⅢNP。

2.6 左室质量(LVW)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测定

取血后以断头法处死动物,即刻取心脏,剪去周围大血管,滤纸吸干心脏血液,称全心湿重;沿房室环剪去心房及右室游离壁,称余下的室间隔、左室游离壁作为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质量(mg)/体质量(g)。

2.7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比较用SNK-q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3 结果

3.1 通心络治疗对大鼠尾动脉血压的影响

TXL组和SHR组大鼠尾动脉血压高于WKY组(P < 0. 05),TXL组大鼠的血压显著低于SHR组(P< 0. 05) ,说明TXL对SHR有一定程度降低血压作用。结果见图1。

3.2 通心络对SHR左室结构的影响

TXL组、SHR组大鼠的LVMI大于WKY组LVMI(P< 0. 05)。TXL组大鼠的LVMI比SHR组大鼠的LVM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各组大鼠IBS参数SHR组较WKY组的AII、CAI显著升高

( P< 0. 01),PPI显著降低( P

3.4 通心络对大鼠血浆PⅢNP的影响

TXL组与SHR组比较大鼠血浆PⅢNP减少(P

4 讨论

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即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的肥大增生及合成的胶原增多。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而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结果,其发病机制与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密切相关[4,5]。

心肌纤维化时心壁有大量胶原沉积,引起心室重构室壁增厚,增加了心室壁的僵硬度,降低了心室顺应性、影响心脏舒张功能,使心脏的LVMI,IVSD ,LVPWD增大,LVEDD减小。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超声诊断技术,用心肌声学密度中各定量参数反映心肌胶原含量。通过对心肌背向散射积分的定量分析,反映被测心肌组织在声学特征上的变化,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值与间质纤维化相关[6] 。许多研究显示[7,8]IBS与胶原沉积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心壁胶原沉积与AII及CAI成正向线性关系,与PPI成负向线性关系,心肌纤维化时,IBS值明显异常。Lucarini等[9]发现标化的背向散射积分与LVMI相关,高血压病患者LVMI越高,标化的背向散射积分越高。Ⅲ型胶原是胶原沉积中的主要成分,血清PⅢNP是Ⅲ型前胶原转变为Ⅲ型胶原时被切掉并溶解在血浆中的扩展肽,血清PⅢNP增加反映Ⅲ型胶原沉积增加,能反映纤维化程度,可作为Ⅲ型胶原组织合成的标志[10,11]。应用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结合血清PⅢNP定量分析,在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已被证实是判断心肌纤维化和评价心脏功能可靠的方法[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TXL组大鼠LVMI,LVPWD,IVSD,AII,CAI和血清PⅢNP均明显低于SHR组 ,而LVEDD,PPI显著高于SHR组,说明通心络可以抑制高血压所致的心肌纤维化,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詹华奎,邓道昌.通心络胶囊临床新应用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624.

[2]刘永,汤月霞,梁春.通心络抑制兔血管外膜损伤致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CD40表达[J].上海医学,2007,30(10):734.

[3]曾丽莉,沈帆霞, 陈生弟,等.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4):40.

[4]谭安雄,李金成,粟顺善,等. 阿托伐他汀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的机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6):497.

[5]黄力, 李琳, 王泰龄,等.中药降压脉净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773.

[6]Picano E, Pelosi G, Marzilli M, et al. In vivo quantitative ultrasonic evaluation of myocardial fibrosis in humans[J].Circulation, 1990,81(1):58.

[7]杜乃立,贾芳,杜瑞芝,等.心肌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检测高血压心肌纤维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2):970.

[8]卜培莉,张 运,曹春林,等.超声背向散射技术对高血压左心室胶原网络重构的评价[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4(12):885.

[9]Lucarini A R, TalaricoL, Di Bello V, et al. Increased myocardial ultrasonic reflectivityis associatedwith extreme hypertensiv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study in humans[J] . AmJ Hypertens,1998,11(12):1442.

[10]Lopez B , Gonzalez A , Querejeta R , et al . The use of collagenderived serum peptides for the clinical assessment of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J].J Hypertens, 2005,23:1445.

[11]Sato A , Hayashi M , Saruta T. Relative long-term effect s of spi-ronolactone in conjunction wit h an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of left vent ricular mass and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 s wit 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 Res , 2002 ,25 :837.

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71-03

托槽直接粘接技术是将托槽直接粘接在需要矫正的牙面上,改变了焊接在带环上的古老方式。这项技术是由Newman在1965年提出的。托槽直接粘接技术的问世简化了正畸操作步骤、增强了患者的美观程度,使医生的工作由繁到简,开创了口腔正畸界的新纪元。但在多年的应用中逐步发现粘接技术存在缺点,如粘接前必须酸蚀、潮湿敏感性、粘接材料单一、不能防止釉质脱钙、易造成釉质白斑等[1]。

1976年玻璃离子被引入口腔医学界,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性粘接、潮湿不敏感、释放氟离子防龋及较强的粘接性能等优点,成为口腔科常用的粘接和修复材料[2]。经过近20余年的不断研究与改进,玻璃离子的性能已有较大改善,具有良好的边缘封闭性、较强的粘接强度以及能长期释放氟离子预防继发龋等优点[2]。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RMGIC)的出现,解决了复合树脂的潮湿敏感性和玻璃离子初始低强度粘接性的问题,同时继承了传统玻璃离子的优点与釉质化学粘接、能在湿润的环境下粘接、氟离子的长期释放等临床优势。有学者报道RMGIC不酸蚀即有较高的粘接强度[3],许多试验表明RMGIC能够提供足够的釉质粘接强度[4]。

1 RMGIC的临床特性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具备了传统玻璃离子的优点:其由硅酸盐玻璃粉和少量亲水的树脂基质组成,如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以及相应的引发体系。RMGIC为双重固化机理:玻璃离子本身的酸碱反应和树脂单体聚合反应,单体的聚合反应提高了RMGIC的早期固化程度,从而增强了粘接强度。

RMGIC能向周围缓慢、长期释放氟,并可从外周吸收氟并再释放氟[5],促进牙面的矿化,减少釉质脱矿,提高牙齿的抗酸性,抑制龋病的发生。这种特性可以预防或减少固定矫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托槽周边的釉质脱矿,减少龋病的发生。另外玻璃离子粘接剂在隔湿不佳的情况下仍然能实施粘接,Silverma等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有唾液存在的情况下并不影响玻璃离子的粘接效果。RMGIC粘接之前是否需要酸蚀,仍存在一些争议[6]。除了与牙和金属形成化学性结合外,树脂单体渗入到牙表面聚合后产生机械嵌合固位力,所以牙面酸蚀后RMGIC较未酸蚀的粘接强度要明显增高[7]。Bishara研究表明37%磷酸酸蚀牙面可以大大加强RMGIC的初始剪切强度[8],剪切力明显增强,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在粘接强度上较传统型玻璃离子粘固剂有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广泛的被正畸医师应用于托槽的粘接。

RMGIC中含有单体成分,树脂单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粘固剂固化时也发生聚合反应,使树脂基质包裹玻璃离子颗粒,从而增加粘固剂的机械强度。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与普通复合树脂相比,有相似的粘接强度[9]。甚至在Lippitz等[10]的研究中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粘固剂的粘接强度数值要高于复合树脂粘接剂。这种新一代的RMGIC已经被临床实验[11]和体外实验[12]证实能够提供足够的釉质粘接强度。RMGIC正是我们一直探寻的一种性能良好的粘接材料。

RMGIC代表产品有Fuji Ortho LC(Fuji,GC,日本);Assure树脂粘接系统(3M Unitek,Monrovia,Calif),这几种材料都能够达到足够的临床需要的粘接强度[13-15]等。

SmartBond (Gestenco,Gothenburg,Sweden)是一种新型丙烯酸树脂,在粘接过程中遇到潮湿的牙面就能被激活,许多学者将它和其它传统粘接剂的做了对比研究[16-18],所有研究都发现它的粘接力较小,但是足够我们临床需要。

2 光固化技术临床应用

光固化技术使托槽粘接固化时间可人为控制,操作时间充足,方便正畸医生准确的安放托槽位置、精确体现矫治系统中托槽所预制的数据、彻底的表达托槽预制数据带来直接矫治效果,使正畸效果更趋完美。

光固化灯是口腔粘接材料固化用的光源,其性能对粘接剂的固化有重要的影响。光固化技术粘接正畸托槽时有托槽定位准确,临床可操作时间长,固化速度快,在对直丝托槽的定位中发挥着极大的功效。托槽的准确定位是现代直丝弓矫治技术成功的关键。光固化技术使多余粘接材料固化前更容易去除,这样能够防止牙菌斑的形成,减少牙龈组织的刺激,且不浪费材料;同时光固化材料不粘器械,托槽放置准确不移位,且可同时粘接多个托槽等优势被临床医生广泛应用。而且有报道指出光固化粘接去托槽时粘接破坏部位为釉质-粘接剂界面,因此这样去托槽时会最大程度减少对釉质的伤害。

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光固化灯对正畸托槽光敏粘接剂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很少,但就口腔光固化树脂粘接剂或充填体而言很多学者作了相关报道。我们分别论述一下有关方面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发展,光固化灯的种类及性能有了很大发展。光固化机按照不同波长、光强、散发热量、光源寿命等特性可以分为传统的卤素灯、速效卤素灯、发光二极管(LED)、等离子弧光灯和氩激光灯。传统的卤素灯是临床上运用时间最长的固化灯,特点是它能对所有光固化复合树脂固化、热辐射小、价格低,但固化时间长、易老化、速度低等。速效卤素灯较前者具有较强的输出光强。发光二极管LED固化灯以先进的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相比卤素灯泡在提高树脂聚合上同时具有更多的优势:LED所发光线波长集中在470nm附近,是光固化树脂凝固的敏感波长,故极适宜用作光固化;LED光源所发散的光线为蓝光被称为“冷光源”,因其没有其他杂色光的发散故能量转化率高,超过90%的能量均转化为有效光,同时几乎没有多余的热量产生,因此对口腔组织及牙髓刺激很小;LED所发蓝色光的强度多高于1000mw/cm2,故光强度大;光源寿命长、机型体积小、无外源线、方便携带。因此得到多数医生的青睐,临床使用率高。氩激光灯输出光强大,固化快,时间短,但范围窄,辐射波长不连续,且价格高,可携性差。临床有各种不同的光固化灯类型,但不同光源可使粘接树脂形成不同程度的凝固,必然影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光固化粘接剂以其优势性能越来越广泛的被临床医生应用,不同的光固化机类型及投照方式可使粘接树脂形成不同程度的凝固,从而使光固化粘接剂形成不同的粘接强度。

光固化粘接材料具有趋光收缩的特性[19],临床上即使延长照射固化的时间也不能使光固化粘接材料固化完全[20-21],所以有学者[22]研究用同一种光固化灯从不同角度投照树脂,以期达到更完全的固化效果,结果报道:光照角度越小牙体与树脂间密合程度越好,90°时密合程度最差,这说明要得到较高强度的粘接效果,选择与树脂—牙体界面相交锐角的投照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观点在光照强度方面认为:越强的光照强度必然产生越好固化效能。但近几年来有学者认为光照强度较低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提高树脂的一些性能[23]。Goracci等[24-25]认为降低光照强度可能会从本质上提高牙本质界面与复合树脂的适应性。Mehl等[26]也认为开始低光强度配合高光强度聚合可以提高复合树脂修复体的机械性能和边缘完整性。

有人用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和普通卤素灯固化树脂进行比较后得出:二者在牙科充填材料固化时有相同的效能,但是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操作时间短、便携、光源到达范围比卤素灯广泛,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27]。莫珩[28]等比较新型光固化灯(发光二极管灯、等离子弧光灯)与传统卤素灯对光固化复合树脂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光固化灯照射光敏复合树脂形成不同的固化深度,两种新型光固化灯与传统卤素灯相比具有固化深度大,照射时间短的优势。临床上应该尽量推荐使用相匹配的复合树脂和光固化灯,以及选择适合的照射时间,使复合树脂能获得最大的固化深度[29]。

在光固化灯对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粘接托槽后的粘接强度的研究目前报道的还很少,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大家可以多关注这方面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Wright AB,Lee RT,Lynch E,Young KA.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 evaluation of a resin 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 for orthodontic bonding.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6 Nov,110(5):469-75.

[2] Mount GJ.Buonocore Memorial Lecture.Glass-ionomer cements:past,present and future.Oper Dent,1994 May-Jun,19(3):82-90.

[3] Komori A,Ishikawa H.Evaluation of a resin-reinforced glass ionomer cement for use as an orthodontic bonding agent. Angle Orthod,1997,67(3):189-95.

[4] Godoy-Bezerra J,Vieira S,Oliveira JH,et al.Shear bond strength of 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 cement with saliva present and different enamel pretreatments.Angle Orthod,2006 May,76(3):470-4.

[5] Webster MJ,Nanda RS,Duncanson MG Jr,Khajotia SS,Sinha PK.The effect of saliva on shear bond strengths of hydrophilic bonding systems.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1,119:54-8.

[6] Schaneveldt S,Foley TF.Bond strength comparison of moisture insensitive primers.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2,122:267-73.

[7] Zeppieri IL,Chung CH,Mante FK.Effect of saliva on shear bond strength of an orthodontic adhesive used with moisture- insensitive and self-etching primers.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3,124:414-9.

[8] tendahl TW,Mohlin B,rtengren U.A new orthodontic bonding adhesive.J Clin Orthod,2000,34:50-4.

[9] Bishara SE,VonWald L,Laffoon JF,Warren JJ.Effect of using a new cyanoacrylate adhesive on the shear bond strength of orthodontic brackets.Angle Orthod,2001,71:466-9.

[10] Bishara SE,Laffoon JF,VonWald L,Warren J.Effect of time on the shear bond strength of cyanoacrylate and composite orthodontic adhesives.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2,121:297-300.

[11] Ajlouni R,Bishara SE,Oonsombat C.Effect of water storage on the shear bond strength of a cyanoacylate adhesive clinical implications.World J Orthod,2004,5:250-3.

[12] 单丽华,张丁,石彦涛.口腔正畸学,2002,9(3):124-126.

[13] Samir E.Bishara,BDS,DOrtho,DDS,MS a,Effect of altering the type of enamel conditioner on the shear bond strength of a resin-reinforced glass ionomer adhesive.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0,118:288-94.

[14] Ashcraft DB,Staley RN,Jakobsen JR.Fluoride release and shear bond strengths of three light-cured glass ionomer cements.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97,111:260-5.

[15] Cacciafesta V,Subenberger U,Jost-Brinkmann P-G,et al.Shear bond strengths of ceramic brackets bonded with different Light-cured glass ionomer cements:an invitro study.Eur J Orthod,1998,20:177-187.

[16] Lippitz SJ,Staley RN,J akobsen J R.In vit ro study of 24-hourand 30-day shear bond st rengt hs of three resin-glass ionomercements used to bond orthodontic brackets.Am J Ort hodDentofac Orthop,1998,113:620-624.

[17] 刘峰.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8,8(4):296-297.

[18] McCabe JF.Resin-modified glass ionomers.Biomaterials,1998,19(6):521-527.

[19] 永杜坑太郎著,丁一译.感光性高分子.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

[20] 蒋继莫,谢贺明,张惠军,等.影响可见光聚合复合树脂固化深度的诸因素探讨.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8,4(1):43.

[21] 谢贺明,郑增葵,唐立辉.VLC—1型可见光聚合复合树脂的研究.实用口腔学杂志,1989,5(1):36.

[22] 吕昕,倪龙兴.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年7月第11卷第4期(总第44期).

[23] Goracci G,Mori G,Casa de’Martinis L.Polimerizzazionedi materiali composti[J].Dent cadmos,1993,7:50

[24] Goracci G,Mori G,Casa de’Martinis L.Curing light in-tensity and marginal leakage of resin composite restoration[J].Quintessence Int,1996,27:355.

[25] Mehl A,Hickle R,Kunzelmann KH.Physical propertie and gap formation of light-cured composites with and without soft-start-polymerization[J].J Dent,1997,25:321.

[26] 张英,王贤辐.照射方向与光固化树脂泄漏关系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27卷第1期:107.

[27] 郭斌,王青青,谢思静,等.牙科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和普通卤光灯临床效果评价.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7年7月第8卷第3期.

篇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发现是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同学早已完成任务,或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他们做得都很隐蔽,一般不会让老师发现;另一部分同学动作慢慢腾腾,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完不成,个别同学甚至任务没完成,也在玩些其他东西。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根源就是差异性。到底有哪些差异性呢?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种。

1. 学生基本功的差异

如学生A比学生B上课时思维要敏捷;学生C擅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学生D则擅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学生E接受能力明显比其他同学好,有的参加过校外培训,有的则接触电脑的时间比较短。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就产生了差异。

2. 学习兴趣的差异

A类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B类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潜力;C类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只有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必须采取差异教学手段,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然而现在班级人数比较多,逐一进行辅导显然难度较大,能兼顾的面也比较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

一、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建立学科教学网络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当前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课件,网络课程资源具有浏览方便,便于师生、生生交流的特点。在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1.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由于现在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所以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包括集体目标(或基本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个人目标是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知识基础、兴趣、能力等确定。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如,在“制作落叶的动画”教学时,集体教学目标是“能够制作落叶飘落在地面”,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逼真地再现落叶飘落的过程”的学习任务。

2. 合理设置探究题目

为不同的任务设定不同的参考材料,供学有余力的参考学生给出探究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二、开发网络互动平台和教学资源

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操作也不熟练,常常会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一筹莫展,不能根据老师的讲解举一反三,或者会提出老师演示过快等等的要求。对待这一类型学生个别辅导能达到效果,但如果这一类学生数量比较多的时候显然是做不到一一辅导的。而统一重复演示的话会为基础好的同学所拒绝,认为:没意思,没必要。在讲解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课室、电子白板等工具录制教师演示过程,组合课堂资源,利用网络互平台供基础差同学按自己需要和进度进行学习互动。

三、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解决学生学习中不同问题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都表示听明白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大家都遇到的问题可以以教师统一讲解的方式完成,但有很多问题是只有部分同学遇到的,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的聊天室相互探讨来解决问题,或者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的电子公告栏(BBS)设置常见问题回答一栏目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前先对本节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计,并把这些常见的问题一一列出,并提出解决办法。例如在FLASH制作中,就经常有同学的补间动画动补起来,那么老师可以根据这个情况设置问题:你的移动动画是不是动不了呢?答案可以是:你的移动的对象有没有组合呢等等。

篇9

【关键词】信息模型;建筑设计;可视化;协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在建筑设计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建筑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只是实现了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绘图。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出现,使设计师能够在真正的三维设计环境中工作,将他们从疲于经营图面效果的窘境中重新拉回到原初的设计愿望,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近两年来出现在建筑界中的一个新名词。所谓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指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技术的设计软件包含了以下三种主要的技术思想:第一,在三维空间建立起单一的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建筑物的所有信息均以统一数据库的形式保存在该模型中,以便于更新和共享。第二,在设计数据之间创建实时的一致性的关联。由同一个数字化建筑模型生成的所有图纸、图表均相互关联,各数字化构件实体之间可以实现关联显示、智能互动,对设计数据的任何更改,都马上可以在其他关联的地方反映出来。第三,支持多种方式的数据表达与信息传输BIM软件既支持传统的平、立、剖面图等二维图图纸的表达,也支持轴测图,透视图等三维方式图纸的表达甚至动画方式显示,还支持便于网络传输的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以便于网络传输。

2 BIM技术

BIM设计软件不再是提供只能画点、线、圆等简单元素的几何绘图工具,而是在设计过程中直接放置墙体、门、窗、梁、柱等构件图元,建立起由构件组成的信息化模型。

2.1 构件组合

即建筑信息模型应由一定数量的虚拟构件拼装而成,通过调节构件(或族)的参数(如长、宽、高、位置、材料等)。这类软件带有强大的构件库,各种构件、家具、厨房设备、卫生洁具都存储在库中,可以随时调用其中的库或模型,模型建立后,可自动生成建筑设计中所要表达的各种图纸。

在实际应用中,建筑师在修改了某个构件时,譬如柱子的高度或者标高的数值时,楼板、墙体和梁的位置都会有相应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更新,因为这些构件的参数和标高是相关联的,因此构件关联,同步改变也是建筑信息模型的一个特征,关联性设计它不仅提高了建筑师的工作效率,还解决了长期以来图纸之间的错、漏、缺问题,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2.2 数据库组织共享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师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并且各种信息始终是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

信息模型的设计信息都以数字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以便于更新和共享;通过数据库中的数据及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很容易地虚拟出一个建筑信息模型。而整个信息模型的设计,实际上是一个通过一个参数化的界面对数据库的全面的操作的过程,对同一个数据库而言,可以更好地起到协作设计的作用。例如,结构工程师改变其柱子的尺寸时,建筑模型中的柱子也会立即更新,而且建筑信息模型还可为不同的生产部门,甚至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作平台。这不仅仅改变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传统的工作协调模式,同时使业主、政府政务部门、制造商、施工企业都可以基于同一个带有三维参数的建筑模型协同工作。

2.3 数据表达与信息传输

支持多方式数据表达与信息传输,BIM软件既支持传统的平、立、剖面图等二维图纸的表达,也支持轴测图,透视图等三维方式图纸的表达甚至动画方式显示,还支持便于网络传输的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

3 BIM技术的运用和前景

3.1 建筑及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势

BIM在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中都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快速、轻松地创建建筑设计模型,并同步生成平、立、剖面,特别是立面图纸的出图,实现设计的可视化。其次,查找和管理一个模型中的多个设计选项,这些方案可以在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等任何方面有所差别和选择。再次,利用建筑信息模型中丰富、可靠的数据。从最初制定的空间规划和总明细表到详图设计阶段、精确的材料算量和成本预算,再到最后都可生成协调一致的文档。

3.2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上的优势

通过对Revit有的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和设计体验后,归纳出其在进行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Revit打破了传统的二维设计中平立剖视图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协作模式,它以三维设计为基础,直接采用建筑师熟悉的墙体、门窗、屋顶等构件作为命令对象,快速的创建出项目中的三维虚拟BIM建筑信息模型,并在创建三维建筑模型的同时自动生成所有的平面、立面、剖面、统计表等视图,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绘制与处理图纸的时间。

(2)通过Revit建立的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利用参数化实体造型技术使计算机可以表达出真实的建筑所具有的信息,突破了长期以来用抽象的视觉符号来表达设计的固有模式;同时,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设计阶段能够有效地提升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图纸的设计质量与工作效率,其信息数据的传递在可视化的施工管理与物业管理等方面都将发挥出了传统二维设计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

3.3 BIM先进技术的经典案例

目前建筑信息模型的概念已经在学术界和软件开发商中获得共识,Graphisoft公司的ArchiCAD、Bentley公司的TriForma以及Autodesk公司的Revit这些引领潮流的建筑设计软件系统,都是应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开发的,可以支持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环境。BIM在建筑工程的应用也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

由Gensler设计的632米高的上海中心,采用了BIM技术,其特点是自方案初期就综合各工种协同创作,特别是建筑造型与结构方案选择的协调统一成为了设计的一大亮点。由于该结构高达632米,风荷载的影响是结构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考虑建筑外部造型的同时,必须慎重优化结构体征,降低风荷载的作用。据估算,风荷载每降低5%,造价将降低1200万美元,Genslar利用BentleyGC参数化设计工具制作建筑表皮模型,保证功能及美观的同时也将该模型用于结构风洞试验及计算分析,最终优化的结果是将风荷载降低了32%。这于2D设计模式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4 小结

基于BIM技术而开发的三维设计软件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从概念设计到施工图设计,可视化分析,渲染图和文档制作的统一的环境,消除了设计图档之间不一致的现象,保证了设计,协调、高效、顺利地进行,保证了整个设计的质量和进度。实践证明,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软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设计者用三维概念来分析整个设计的空间构成的关系,最终实现设计的立体表达,实现设计目标的优化,实现设计信息的充分利用,BIM设计软件的应用可以改变并加深设计师和工程师对空间的认知和对建筑构筑形式的理解,其设计构思的意义和方法也在逐渐被认识和改变,同时为建筑设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这也是正在发展的信息技术对设计思维带来的新的冲击、新的革命。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15-02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我们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已经实现,尚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模拟的综合程序以及SCADA系统),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现今最热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即建设综自站,实现更好的无人值班。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领域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元件的自动安全保护,网络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生产的自动调度,以及企业的自动化经济管理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频率和电压)、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

二、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一)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于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二)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电力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输配电技术来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一种改变传统输电能力的新技术——柔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悄然兴起。

所谓“柔流输电系统技术”又称“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简称FACTS,就是在输电系统的重要部位,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并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2、FACTS的核心装置ASVC的研究现状

ASVC由二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构成,其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与所接电网的三相电压同步。它不仅可校正稳态运行电压,而且可以在故障后的恢复期间稳定电压,因此对电网电压的控制能力很强。与旋转同步调相机相比,ASVC的调节范围大,反应速度快,不会响应迟缓,没有转动设备的机械惯性、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并且因为ASVC是一种固态装置,所以能响应网络中的暂态,也能响应稳态变化,因此其控制能力大大优于同步调相机。

3、DFACTS的研究态势

DFACTS是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的灵活交流技术,它是Hingorani于1988年针对配电网中供电质量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对供电质量的各种问题采用综合的解决办法,在配电网和大量商业用户的供电端使用新型电力电子控制器。

三、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和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一)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

目前应用的电力系统监测手段,主要有侧重于记录电磁暂态过程的各种故障录波仪和侧重于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前者记录数据冗余,记录时间较短,不同记录仪之间缺乏通信,使得对于系统整体动态特性分析困难;后者数据刷新间隔较长,只能用于分析系统的稳态特性。两者还具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即不同地点之间缺乏准确地共同时间标记,记录数据只是局部有效,难以用于对全系统动态行为的分析。

(二)基于GPS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基于GPS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控系统,是新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与原有SCADA的结合。电力系统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由同步定时系统,动态相量测量系统、通信系统和中央信号处理机四部分组成。采用GPS实现的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为相量控制提供了实现的条件。GPS技术与相量测量技术结合的产物——PMU(相量测量单元)设备,正逐步取代RTU设备实现电压、电流相量测量(相角和幅值)。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方向

(一)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对电力系统电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模糊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35-500kV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微机保护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

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年、月、日发电计划)、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紧紧围绕当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三)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

对电力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进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生产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家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该仿真系统不仅可进行多种电力系统的稳态及暂态实验,提供大量实验数据,并可与多种控制装置构成闭环系统,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新装置的测试,从而为研究智能保护及灵活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流的实验条件。

五、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

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是针对我国电力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的迫切要求,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和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相结合,利用专家系统、智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是进行电力系统知识教学、培训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本系统设计新颖,并合理配置软件资源分布,教、学员台在软件系统结构上耦合性很少,且系统硬件扩充简单方便,因此学员台理论可无限扩充。

六、配电网自动化

在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ndlc、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pas、地理信息与配网scada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其中,ndlc采用了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载波接收灵敏度,解决了载波正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干扰、路由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pas将输电网ems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IEC61850、IEC61970CIM公共信息模型;采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应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七、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对在线测量技术、实时相角测量、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电力系统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发电机跟踪同期技术、非线性励磁和调速控制、潮流计算的收敛性、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非线性理论、软计算理论和小波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方面,以及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的实现手段进行了研究。

八、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将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运行分析、警报处理、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在上述实用软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智能化水平。

九、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开展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的微机控制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有源电力滤波技术、大容量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