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范文

时间:2023-04-04 15:1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学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学习

篇1

关键词: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态度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来临,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正在发生改变,现有的教学服务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很多学校出现了学生学习困境问题,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出现这种问题不容忽视,在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高校应顺应时代特征和市场需求,全方位关注学生发展,特别是大学生的学习问题,为学生提供条件,走出学习困境。制约大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因素很多,但大学生在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对他们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任何学习问题的解决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继续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关于大学生学习问题分为很多方面,本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学习目的、动力、兴趣及态度四个方面来探析大学生学习情况现状,这四个方面内部具有紧密联系,能够反映大学生学习情况。关于大学生学习目的、动力、兴趣及态度四个方面的学习问题,不少学者做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冯惠敏等对大学生学习目的进行了研究,发现学习目的与学习积极性存在正相关,学习目的越越明确具体、越接近个体动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1];申淑琴、杜晶波对大学生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对学习态度产生了影响,自我性较高的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则表现出不平衡性,一部分学生努力学习,另一部分则在应付学习[2];陈雄锋等人对大学生学习动力方面进行了调查,并从需要层次理论出发,指出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导致的[3];马广强等人对大学生学习动力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积极主观的学习愿望,学习动力较强;但也有一些学生学习意志力、主动性不强,抗诱惑能力较差[4];兴趣是第一任老师,没有学习兴趣的形成就没有学习动力的提升,陈晓华等对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学习动机呈现出“工具化”和“外在化”的现象[5];李薇等的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时周围环境及周围其他人的影响、学校课程的设置、课时的安排及课程的难度等[6];学习目的、动力、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冯爱秋等人从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成绩及考试作弊的看法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状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习态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7]。大学生学习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很多,这也体现出了当今高等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针对大学生的教育更要实时创新,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深入发掘影响大学生学习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改善学习效果的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找出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在本学科专业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有针对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为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打基础。

2研究方法

2.1被试的选取

随机选取大一到大四生物科学专业在校大学生218人,其中男生82人,占总人数的37.6%,女生136人,占总人数的62.4%,根据实际取样,每个年级抽取人数不等,所抽样本中,大一学生73人,占总人数的33.5%,大二学生59人,占总人数的27.1%,大三学生38人,占总人数的17.4%,大四学生48人,占总人数的22%。

2.2工具的选择

在梳理前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编《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40个题目,从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调查。问卷编制完成进行初测、再测,两次测验的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Alpha=0.723,达到统计学测量工具要求,可以作为研究测量工具。

2.3施测过程

在正常的教学情境下,向所抽取的被试发放《大学生学习品质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应的指导语说明和施测要求,让被试在完全匿名的条件下进行答题。答题完毕后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大学生学习目的现状

根据学生问卷的回答,发现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题目3,不明确占56%);对自己未来的学习没有规划的学生占10.6%,大部分学生(49.5%)只对近期有一个规划(题目5);40.4%的学生认为开展学习目的教育就是走走形式,没有实际效果(题目9);部分同学(21.6%)还处在高中的学习目的上,不适应大学学习气氛,27.1%的学生处在迷茫中(题目10)。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规划,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目的观。具体结果见表1。

3.2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

根据学生问卷的回答,发现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于个人驱力较多,超过50%以上的人基本都选择了学习的动力来源于能找个好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等(题目12);虽然从题目14中可以看出,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当初报专业是调剂的(37.6%),或者家长要求的(1.4%),但他们觉得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个人的兴趣(72.5%,题目13),对未来的职业期待主要也来源于个人兴趣(45.4%,题目16),可以看出,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3大学生学习兴趣现状

根据学生问卷的回答,发现只有39%的大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是因为兴趣(题目22),对现在开设的专业课,只有4.6%的学生认为有兴趣(题目23),而且有30.3%的大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小(题目25),源于他们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想上的专业相关度小(18.3%),甚至一点不相关(30.3%,题目27),这也导致他们对就业前景感觉一般(55.5%),甚至比较消极(29.8%,题目26)。总体来看,学生对所开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

3.4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

根据学生问卷的回答,发现66.1%的大学生自己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一般,只有1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较好(题目40)。具体表现在:主动上自习的情况较少(33%,题目29),上课玩手机频率较高(29.8%,题目30),53.7%的学生表示几乎不与老师交流学习方面的问题(题目32),对课堂讨论基本不参加(40.4%,题目37),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学习态度一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4结果分析讨论

根据对生物科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动力、兴趣、态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不大,很多学生并不是因为喜欢才报的这个专业,到了学校,对自己所开的专业课不感兴趣,上课提不起精神,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计划,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时,很多同学基本是从个人动机出发,都选择了为了有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很少有学生是从社会动机出发,体现了学生的功利性。因为没有兴趣,所以学生学习态度、动力及目的上都存在不足。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衡量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的指标[8-9]。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只是把读书学习当成了谋生和求职的手段,没有发展成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学习活动不是主动自愿的,而是被动不自愿的,这明显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5]。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观,首要任务是找到原因,学生消极学习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外源性和内源性。从外源性原因来看,主要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在校学习,学校环境对学生学习情况影响很重要,从学校来看,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尤其是课时分配上存在不合理情况,很多学生反映每天都处在满课状态,有时候专业课一天满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跨入大学,学习方法还不得要领,对专业课的学习还没有找到学习头绪,对老师讲课内容一知半解,一天下来,大脑超负荷储存知识,学习也讲求一个“度”,超过一定的度,只能适得其反;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多数教师课堂采用一贯式的讲授法,虽然辅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也仅仅是用来呈现书本文字的,另一种形式的板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的枯燥教法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上课应付;师生互动匮乏,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与老师之间并没有进行良好的交流,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学生遇到问题也找不到老师,课上老师在讲台上讲,除了上课提问,很少有其他交流。从内源性方面来看,主要在于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问题也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不得法的情况下,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往往会丧失自信,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上也不再积极。

5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生物科学专业218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动力、兴趣及态度四个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一些供参考的建议。学习目的、动力、兴趣及态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内部具有紧密联系,学习目的明确是增强学习动力的前提,只有目的明确,才有学习的动力,同样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就会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足,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要素,只有对感兴趣的专业,学生才愿意下功夫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在处处充满竞争、挑战与机遇的今天,对于一个在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而言,面临的是即将走入社会,适应社会需求、迎接各种挑战,这就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从学习情况的四个方面关系来看,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针对外源性与内源性两方面的原因,从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提出几点建议。

5.1学校层面

学生的学习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学生学习上的变化,改革需不断进行。首先,上好新生入学导论课,让他们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激发学习热情。其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配强班导师,指导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赛事或者活动,为学生提供一起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课程设置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像生物科学这样的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主,在实践中求真知,实践教学要注重生活性与启发性,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其实生物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接触到[10]。

5.2教师层面

教师层面,深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开展讨论式、混合式教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思维方式的锻炼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再到科研兴趣的激发,每一种理念都逐一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10]。教师上课可以将学生的课程兴趣点、课程目的纳入教学计划中,课程方法多样化,课堂教学趣味化,搭建交流平台,多方共同协作和努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可以通过引入生物科学专业方面的专家,对学生开展生物科学方面的趣味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多方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5.3学生层面

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结合学生自己的爱好兴趣,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把网络当成学习的工具,课堂上学生没办法与教师交流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教师交流,培养自己对专业课的学习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朝着积极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增强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11]。学生主动学习一旦养成,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加强大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就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冯惠敏,黄明东,杨旭升,汪晓清.大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统计与层次分析[J].电力高等教育,1994(02):27-29.

[2]申淑琴,杜晶波.招生并轨后大学生学习目的及动机的调查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1997(04):61-63.

[3]陈雄锋,李敏,蔡茂华.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7(08):13-14.

[4]马广强,王倩,万红娇,叶荷平.普通二本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分析[J].大学教育,2016(05):54-55.

[5]陈晓华,崔琳.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2010(03):94-96.

[6]李薇,袁雅琴.大学生学习兴趣调查与教育改革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35):140-141.

[7]冯爱秋,周华丽.大学生学习态度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8(08):149-151.

[8]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9]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0]马艺,刘志宏,焦桓.浅谈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7(01):46-47.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投入;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学习投入反映了学生对于正在经历的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是衡量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研究,因为大学生学习投入对学业收获的影响比院校环境和学生家庭背景等“输入”因素更大[1]。所以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互相印证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次定量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抽样调查,采用Fredricks在2004年对美国的问题中学生进行研究而提出的测量方法,即从行为、认知和情绪三个方面来构建学习投入的维度。经过廖友国等人的测试,此方法的信度、效度良好[2],因此用此测量方法编制问卷。具体来讲,行为投入主要分为课堂表现和课后时间安排两方面;认知投入主要分为元认知和认知策略两个方面;情绪投入主要分为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两方面。问卷总共20个项目,项目选项采用5点自评式量表,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基本符合”,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2600份,其中“985”高校选取中山大学,按照文、理、工、医四个专业分类发放问卷;普通本科院校选取广东工业大学的工科,广州大学的文、理科,广东药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和广州医科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每个专业、每个年级各发出85份问卷,共收回2780份问卷,有效问卷2445份,无效问卷335份,有效率为87.9%。第二部分是全额调查某大学某个专业从大一到大四的91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分析报告,验证抽样调查结果和研究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因素。

二、研究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

如表1所示,大学生学习投入情况总分为3.08,总体水平是中等以上。行为、认知和情绪三个维度的得分分别是3.02、3.09和3.12,都是在“基本符合”这中间档偏右水平。其中,行为投入度最低,说明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知行不一;情绪投入度最高,说明学习带给他们的体验和兴趣还是可以的,只不过学生受网络、娱乐等各种诱惑,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表2可以看出,得分2分以下(包括2分)的低度投入组占比只有5%;4分以上的高度投入组占比也比较少,只有5.3%;其余都是在2

表1总体情况

N总分行为认知情绪总体24453.08±0.593.02±0.693.09±0.693.12±0.69

表2成绩分组

分数区间N百分比平均分≤21235.0%1.82±0.19241295.3%4.29±0.22

图1是否“985”高校图2生源地比较图3是否独生子女・课程与教学・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及其提升策略(二)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性比较

1.性别差异

从图4得知,男生和女生在认知、情绪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大家在对待学习的元认知和认知策略方面态度和水平几乎一致;在学习兴趣和体验方面,女大学生虽比男大学生分数略高一点,但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行为方面,女大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男性(P

图4性别比较 2.经济影响情况

家庭经济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有明显的影响。如图5所示,家庭人均收入600元以下的学生学习投入在情绪维度的得分最低,在认知和行为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对2012-2013学年某学院某专业某年级的91名学生进行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情绪的投入对学习收获有显著影响。通过表3可以看出,全体学生的总平均绩点为3.1730,最高绩点为4.1429,最低绩点为0.415,不及格率为10.99%,平均每人不及格科目为0.2088;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总平均绩点为2.8971,最高绩点为4.12,最低绩点为0.415,不及格率为22.22%,平均每人不及格科目为0.5555。由此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总平均绩点、最高绩点、绩点优秀率都低于年级的平均水平,并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不及格率、平均每人不及格科目都高出学院平均水平大概一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上要差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面对学费和生活费无能为力,学习时心情不宁静,没办法安心学习,不是在学业和挣钱之间挣扎就是缺乏自信,情绪的投入较其他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要低。有一个贫困生在来信中说,虽然自己周末经常复习看书,但却没有真正用到心,总是考虑自己应该出去当家教还是在家学习,结果什么书都看不进去。

图5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学习投入比较

表3经济困难学生与全体学生的学业情况比较

全体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平均绩点3.1732.8971最高绩点4.14294.12最低绩点0.4150.415挂科率10.99%22.22%平均挂科数目0.20880.5555绩点优秀率(大于3.5)26.37%10.53%

3.专业差别

从图6看出,各专业学生在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医科专业学生的行为分数显著高于其它专业学生(P

图6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投入比较 4.年级差异

如图7所示,二年级学生无论在行为、认知还是情绪方面得分都是最低,一年级比二年级略好一些,但总体还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得分高些,特别是其认知分数显著高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大学四年学生学习投入度呈现“高―低―高―更高”的趋势。访谈历届学生的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一致。访谈对象反映,大一的时候读书还是比较认真的,担心输给其他同学。经过一年的适应,大二就有点放松了,学习就没有那么积极了。这是由于对学校周边环境比较熟悉,同学结伴出去玩以及各种社交活动、网络娱乐活动的次数多了。到了大三,发现很多同学都“走”在自己的前面,想到以自己现在这个状态将来找工作时的种种困难,于是就有压力了,自己就又开始努力起来,学习也变得积极,会经常去上晚自习,考前也会很积极地复习,认认真真对待每一门课。到了大四,会主动接触老师和师兄师姐,了解毕业后的生活会有多少种情形并尽早作出规划,知道了自己的未来在何方,就会比较有动力。所以大学四年学生学习投入度呈现“高―低―高―更高”的趋势。

图7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比较 三、对策与建议

学习投入作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和状态的反映,对学生的学习收获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总体呈中等水平,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不同群体学生在学习投入各方面又存在差异性,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投入非常有必要。

(一)开展志向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成就动机

现代社会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神追求的“崇高性”,部分大学生不再追求人生的高度和生命的厚度,满足于一味的享乐和消遣。有学者认为文化是一套蕴含意义和承载价值的符号体系,无论宗教、伦理,还是哲学、艺术,都以特定的方式建构着世界和人生的意义及价值体系,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的终极关怀。学校要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特别是学习投入度最低的工科院校,要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让文化赋予学生以世界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通过志向教育,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转化混吃懒散、学习投入度很低的学生,提高大部分学生的中等学习投入度,保持学习投入度高的学生继续勇猛精进。

(二)开展尊师重教教育,提高课堂学习投入度

在学习投入三个维度中,行为投入得分最低。访谈的学生也讲到,老师讲得好的、吸引大家的课肯定会认真听;老师讲得不好的或者是大家认为这不是很重要的课,到的人就会少,去的人也早退,在那里听的其实也是在看别的书或者刷微博、发微信;也有个别学生不管老师讲得如何,自己一味睡觉。我们认为可以开展上课模拟大赛,让学生体验到如果自己上好一堂课,要投入多少精力备课,而且对课堂的组织、语言表达等相关素养的要求很高。通过上述方式,让他们切身体会老师上课的劳动付出和精神压力,从而提高学生尊师重教的自觉性。

(三)倡导大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过程的互动

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完整有效地传送到学生的头脑中, 因而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学生的学习, 尤其是合作学习效果会更佳。因为学习互动因子对学习收获有较高的解释力。[3]我们就这问题对2012―2013学年某学院某专业某年级的91名学生做全额调查,发现全年级学业成绩平均分为81.7,最高绩点为4.14,最低绩点为1.40,挂科率为10.99%,人均挂科数目为0.21。有学习伙伴的学生的总平均绩点为3.26,最高绩点为4.12,最低绩点为2.60,挂科率为0%,人均挂科数目为0。这说明有学习伙伴的同学学习收获更大,学习成绩更理想。我们还统计了十对男女同学结对学习的情况,发现男同学的成绩比女同学好,也就是说男学生的学习收获要比女学生大,证明在学习行为投入一致的情况下,男学生的学习效能更强。所以男女同学组成学习伙伴,可以优势互补,结伴学习将增加高校学生整体学习收获,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四) 尽快建立贫困大学生群体综合救助体系

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困难表现出综合性,因而在完善贫困大学生群体经济救助制度,以应助尽助的精神理念落实助学政策,加大经济救助广度与力度的同时,应该建立贫困大学生群体心理援助制度,包括学习心理辅导,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排除不良的情绪;个性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寻找闪光点,消除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辅导,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克服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树立开放、积极的人际交往观,激发受助学生的信心。通过跟进受助学生的学习状况,督促受助学生聚焦学习,崇尚真理,落实人心向学的理念。

(五) 改革医科的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变应试教育为能力教育

加强问题式教学,以一个实际的临床问题为起点,引发一系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方面的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到满意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此外,开展实践教学、床边教学,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培养。考试考核应摒弃单一的卷面考试,结合操作考核、论文考核等形式,减少机械背书、应试教育成分。

(六)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制定大学规划,找准人生目标

南方某大学设计了“成长轨”(见图8),让大二学生填写。学校把希望学生重视的九方面即学习成绩、课外锻炼、集体活动、公益情况、游学经历、任职情况、课外阅读、课外竞赛、文章发表情况等做成十八宫图,名为“成长轨”。九宫总结大一的情况,另外九宫规划未来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图8南方某大学设计的“成长轨”

和把握自己在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目的是给学生导航,让学生入轨,帮学生纠偏,避免学生陷入二年级迷失期,使学生大学收获最大化。我们认为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纾.通过对2009年“大学生学情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32(4):24-32.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动力 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73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motivational inadequacy,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arget

笔者对2014级建筑工程系大二的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收回100份,其中男生占总数的90%,女生占总数的10%。通过对学生的背景信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信心、家庭教育情况、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综合因素等进行了调查统计,深入剖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1 大学生学习现状

笔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进行了统计,其中100名学生中,有逃课经历的占65%,在这些逃课的学生中,认为有其它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要参加的有23%;认为有其他迫不得已的事情要做的是38%;还有的认为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不如回宿舍睡觉的占28%,有其他原因的占11%(如图1)。而业余时间每天学习5个小时以上的有7%,3~5个小时的有15%,33%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应该放松,不会安排学习时间(如图2)。

笔者对5个班学习委员进行了访谈,其中一个学习委员说:“每次任课老师布置作业,我都要提前通知他们上交的时间,怕他们忘记,可是到交作业那天还是有人不交作业,经常以忘记为由。”另一个学习委员讲道:“每次交作业都要通知他们好几遍,可还是有那么几个同学匆匆忙忙‘赶作业’,如果不是学校规定作业计入平时成绩,他们才不会做呢。做了也是应付了事。”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战略意义。

2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2.1 轻视专业兴趣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将影响到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专注学业,积极思维。据统计,在这100名学生中,21%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所选专业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比较感兴趣,32%的学生认为一般感兴趣,4%的学生对所选专业完全不感兴趣。他们中间,12%的学生是家人帮他们选报专业,入学后对所学专业毫无热情,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学生学习心态就发生变化,即学习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是为了不挂科。据统计,36%的学生对学习存有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不挂科就行,这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2.2 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重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家庭教育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本次调查显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20%的家长会批评他们,但也有家长会鼓励他们下次争取考出好成绩,还有些家长向来不太关注孩子的学业。有一名学生在校期间经常旷课,和家长沟通时,家长说:“孩子从小就是这样,我们也管不了,老师您就多费点心。”可是,家长不应认为教育只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责任,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2.3 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投入较少

上课期间,学生应该出现在课堂上,可是有65%的学生有过逃课的经历。23%的学生逃课是因为有其它比较感兴趣的活动;38%的学生逃课是因为有迫不得已的事情要做;28%的学生逃课是因为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不如回宿舍睡觉;其他原因逃课的占11%。也正是因为学生逃课,笔者从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的登记薄上查看到:就笔者所在的建筑工程系而言,该系的辅导员平均每周3次去宿舍叫学生起床上课,平均每周3次到宿舍突袭逃课的学生,这还不包括学生干部叫早的情况,而未去上课的学生无非是两种情况:睡觉和玩电脑。

2.4 学习目标不明确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有学习动力。只有解决了学习目标这个问题,学生才能有学习动力。根据对大二学生的调查,有33%的学生是为了不挂科并顺利拿到毕业证,有25%的学生是为了替父母实现上大学的愿望。学习目标不明确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3 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3.1 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应有自主选择权

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有很大关系。笔者的一名学生,入学时选报的专业是旅游管理,军训后转为学习工程造价,他告诉笔者,旅游管理专业是父母帮忙选的,主要考虑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但是自己发现对建筑类专业感兴趣,最终选择换专业,而这个学生连续两年综合测评成绩排名本专业第一,这也充分说明了专业兴趣的重要性。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建议供学生参考,最终由学生掌握决定权比较妥当。

3.2 好习惯伴随一生,家长不可忽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以培B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大部分学生认为家长忙于赚钱,对他们的关注少之又少,学习方面更是缺乏关注。有一个学生讲述:“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平时没有机会和他沟通交流,只是没有生活费时才给他打电话,父亲从未关注过自己的学习,而母亲没有文化,也就在学业上帮不上忙。只有学校告知家长孩子的在校情况时,父亲才有所关注。”孩子之所以旷课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生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3.3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逃课,23%的学生是因为有其他感兴趣的活动要参加,38%的学生因为有其他迫不得已的事情要做,28%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不如回宿舍睡觉。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1)强化课堂管理。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有必要在第一堂课上强调课堂纪律,任课老师对学生应加强管理,每节课对学生进行点名,用请假条代替口头请假,与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沟通,用幽默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批评,当然也可以用相应的规章制度把学生留在课堂上,以消除他们的惰性。

(2)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备课做得不到位,上课就没有底气,因而也就没有自信,进而就会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提不起来,影响课堂夥眨这就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上。调查结果显示,28%的学生宁愿在宿舍睡觉而不去上课就是这个原因。做好备课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也能体现出任课老师的个人魅力。

(3)提高教师个人魅力,给予学生积极影响。教师应通过提高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渊博学识可以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的内在人格和修养更是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懂得关爱学生,并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只有心中充满爱的学生,才会对学习和生活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教师还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4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据统计,77%的大二学生认为学习动力比大一时要足,之所以学习动力有所增强,是因为他们离毕业越来越近,83%的学生意识到就业压力大,63%的学生认为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83%的学生开始重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选择专升本的学生占到了50%。这充分说明他们的目标越来越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刚入学时就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呢?学校应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做好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开展大学新生入学专业教育,有助于让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顺利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据调查显示,有86%的学生是自己选择专业,12%的学生是家长帮忙选的,新生入学前,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及了解并不全面。因此,在专业学习之前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有所认识,对学生日后学好专业具有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2)邀请专家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自己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智慧以及性格,找出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在校大学生有必要了解自己,认清自己,为自己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邀请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3)经常举办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调查显示,有63%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浪费了很多时间,为了充实学生的大学生活,学校应该在课余时间经常举办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有助于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维持学习动力。

(4)邀请家长做“校外辅导员”。通过家长座谈会以及电话沟通的方式,让家长做“校外辅导员”,也可以邀请家长到学校听课或参加班会,用亲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每个学期以书信的方式向家长汇报成绩,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5 结语

了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和特点是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方丽娟.大学生学习动力不组的原因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

[2] 柳芳.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绩效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逐渐提高,对大学生学习绩效的研究是社会、学校及学生本人的客观要求,是关系到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大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经济效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是提高学生素质和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途径。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以徐州某高校部分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的学习绩效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不同的学科性质,分工科、理科、人文学科进行调查,按课程的性质:必选、限选、任选、考试,考查进行分课程、分类别调查,同时对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编制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运用频数、相关系数和非参数差异比较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学习绩效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6份,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达98.6%。其中工科专业学生120份,占有效问卷的24.5%;理科专业学生296份,占有效问卷60.5%;文科专业学生73份,占有效问卷的14.9%。男生263份,占有效问卷的53.8%;女生226份。大学一年级112份,占有效问卷的22.9%,大学二年级137份,占有效问卷的28.0%,大学三年级168份,占有效问卷的34.4%,大学四年级72份,占有效问卷的14.7%。问卷调查文理工专业类别、男女比例和各年级人数较为均衡,进一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本次发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达9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回收到的有效调查问卷,通过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得出学生学习绩效的具体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从学习情感、学习态度、能力锻炼三方面分析不同绩效水平学生的特征,总结出当今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学习情感

1.学习绩效较差的学生学习消极懈怠。在学习绩效较差的学生中,约有61.2%的学生学习目标和动机不明确。有的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混个大学文凭,再加上高年级学生对新生进行一些如:大学考试只要考前背背就会通过、“大学大学,大概学学”等错误性的引导,常常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刻苦努力,缺乏竞争意识,再加上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认为专业成绩与就业没有直接联系。约有32.7%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并不大,最后只要能混到毕业证就行,而这样的观点更加助长了他们学习的惰性。

2.和绩效较差的学生相比,绩效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情感比较积极。45.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7.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比较感兴趣;40.6%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感兴趣的原因是能够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认为大部分时间学习比较刻苦,但认为学习的目的仅是取得学历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约占35.8%。

3.绩效优秀的学生大都能够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了解自身发展的需求,35.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感兴趣的原因是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快乐,57.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比较感兴趣,还有38.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非常感兴趣,而愉快的学习又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学习态度

1.绩效较差的学生大都是被动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目标不明确,约有86.7%的学生没有确立学习目标。绩效较差的学生对待学习消极被动,逃课现象比较严重,迟到现象时有发生。学习不主动,60.8%的学生是老师上课讲什么就学什么,缺少思考和创新。上课时,57.2%的学生发言次数较少,30.8%的学生从不发言。这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2.绩效中等的学生,学习比较主动。大多数学生都有学习目标,但确定的目标多是模糊的,不具体的,甚至有些不切实际,难以把握,不利于实施,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绩效中等的学生逃课现象不是很严重,60.2%的学生课堂讨论比较积极,多数学生已经学会独立思考问题。28.7%的学生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听讲,注重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可见,绩效水平中等的学生已经开始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转变。

3.绩效优秀的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具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课堂表现都非常积极主动,60.9%的学生会带着疑问听老师讲课;78.2%的学生喜欢勤于思考,自主学习;80.5%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意见或建议,喜欢自主学习,善于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89.2%的学生去图书馆的次数比较多。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约为93.8%。

(三)能力锻炼

1.绩效较差的学生不重视能力的培养。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仅占19.7%,41.5%的学生有过打工的经历,其中25.8%的单纯是为了挣钱而打工,76.8%的认为打工无需与专业对口;对于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训,59.6%的学生参与消极,应付现象严重,态度懒散,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2.绩效中等学生参与活动较为积极主动。约有43.2%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在能力上有所提高;79.2%的学生有过打工经历,并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打工的目的是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80.4%的学生比较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训活动;56.2%的学生实习态度认真,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

3.绩效优秀的学生都比较重视能力的锻炼,所选择的实践活动比较有针对性,大部分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专业素养。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约有83.2%的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53.6%的学生认为通过担任学生干部,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86.7%的学生有过打工经历;其中68.4%的学生认为打工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42.6%的学生寻找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或相关打工单位;96.7%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训活动;85.9%的学生实习期间都能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

三、对策

本次调查在分析学生不同绩效水平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探索分析影响当今大学生学习绩效的因素,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自身及外部的资源,进一步提高学习绩效;使学生、老师和学校有机结合,统一协调,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广大在校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周围资源的使用率,为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发展的平台。

(一)加强理想教育,制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仍处于思想尚未定型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观念。处理好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学学习对未来的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还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尤其对大一的新生要重视入学教育,使他们奠定良好的学风基础,尽快地适应和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来。

(二)加强专业教育,增强学习动机。

学校一要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专业设置论证,注重市场调研,注意人才需求动向,新办专业要满足社会需要,保证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与国家建设和学生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个人前途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要合理设置课程,引入社会最需求的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动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知识结构,从单一型的理论知识结构转变为复合型应用知识结构。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专业前沿信息、就业前景及未来发展等内容,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所了解。

(三)多方入手,激发学习积极性。

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善于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因势利导,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通过赏识教育,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表现多肯定,增强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既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又需要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紧密相连,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然会认真对待学习,逃课、逃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作业马虎应付或者互相抄袭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放实验室和研究室,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要加强社会实践指导,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广大同学的学习效绩,并将所学的知识熟练运用到实践中去,建立一个关于学习绩效的评价体系,是我们在取样分析后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大学生学习绩效的研究更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冬.学习绩效的内涵及其评价研究[J].南昌大学教育学报,2003,(6):37-41.

[2]田丰.大学生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情况的调查报告[J].科教平台,2007,(33):124-125.

[3]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5-55.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成因分析

前言: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其理论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拖延现象,这种不良习惯对其学业以及未来职业生涯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所有高校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 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

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存在学习拖延问题,其中有95%在执行学习任务时会找到各种原因向后推迟,70%左右存在经常性学习拖延行为,其中有30%非常严重。在撰写论文时,有45%左右的学生会拖延;在考试复习中,有28%左右的学生存在拖延行为;在完成阅读任务时,有32%左右的学生会拖延。在对研究生进行调查时,会发现同样的学习任务,拖延行为的比例更高,撰写论文、考试复习以及完成阅读任务是存在拖延行为的比例分别是42%、37%和61%。

二、 大学生学习拖延问题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学习拖延问题的成因有很多,相关理论也很多,每一位研究者都会提出自己的理论对拖延行为进行解释。但是无论是哪种理论,最终都表明拖延行为主要来源与大学生的主观意识,现分析如下:

(一) 从个人特征的视角分析

调查研究表明,有拖延行为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为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一般情况下完美主义者会希望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能够井井有条,因此其在行动之前往往都会提前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所有学习行为都按照计划开展,这就属于适应性完美主义者,拖延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不大。而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者则表现出对消极评价过分担心,容易自我责备,学习开始之前会花大量时间去准备,导致拖延行为。

还有一种就是成就动机,如果大学生成绩趋近目标高,学习上会表现出喜欢竞争,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即便是遇到困难也能够积极应对,因此其不容易出现学习拖延行为。而成绩规避目标高的大学生则正好相反,这类学生往往意志力不够坚定,面对学习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消极态度,会在不觉中避免消极结果,因此容易出现学习拖延行为 [1 ]。

(二) 从个体认知的视角分析

首先是自我效能感,其与学习拖延行为之间表现出负相关,并在拖延行为与学习倦怠中间起到一种中介作用。如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高,面对学习时往往表现的比较积极,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自我效能低的大学生则正好相反,学习态度不积极,拖延行为严重。

其次是时间管理倾向,这也是学习拖延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有拖延行为和无拖延行为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进行研究会发现,两类学生在时间知觉上表现出很大差异,前者会将时间焦点放在眼前,后者则会将时间焦点从现在延伸到未来。同时,前者还很难把握速度和正确率之间的关系,如果给学习任务加上时间限制,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压力感,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开始回避学习任务,出现拖延行为 [2 ]。

三、 对策

首先,高校教务处管理人员以及辅导员都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加强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的认识。一是要明确其危害性,二是要对本校学生学习拖延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并评价这些措施是否取得成效,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发挥学校管理的积极作用。

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自我发展教育,使其认识到拖延行为对自身发展的不良影响,提高其自我管控能力。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向那些没有拖延行为的同学学习,改正自己的拖延习惯。要根据自身拖延学习特征制定时间管理策略以及认知学习策略等,改掉拖延习惯。

最后高校教务处教师、辅导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个别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管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让学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并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为了使学生灵活安排时间,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面对学习时表现出严重的拖延行为,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学业的完成和心理健康。因此,教务处教师以及辅导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其拖延行为进行适当干预,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3 ]。

四、 总结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面对学习时都存在拖延行为,这种行为不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这类学生比较容易产生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拖延行为主要取决与学生的个人特征以及个体认识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自我发展教育,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简介:

左丹婷(1995.2) 女, 江苏省苏州市,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

参考文献:

[1] 徐晓青, 华成玲.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学业拖延干预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5, 15(10)11:24-27.

篇6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心理 调查问卷

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我们设计了涉及学习主动性、学习计划、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9个方面题目的调查问卷,选取广州、中山、珠海、重庆、合肥共7所高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9份,其中男生834,女生1075,独生子女343,非独生子女730,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1072人,城市的837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各单项指标数据结果及分析

1.学习主动性。

项目1“面对每学期的学习课程和学习任务我会?”是调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5个选项及被试选择率如下:选择“主动寻找并完成学习任务”的占12.2%,“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占25.2%,“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占42.6%,“不得不完成学习任务”占9.1%,“不到最后期限不完成”占10.8%。

从以上数据来看,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不到一半的学生学习较具有主动性,超过一半的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完成学习任务的状态。

2.学习计划性。

项目2“你是否在每学期开始时制订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并进行学习?”是调查学生学习计划性,其5个选项及被试选择率如下:“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的占7.0%,“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没有严格执行”的占43.0%,“根据学校给的课程安排表进行学习”的占27.5%,“没有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占19.9%,“觉得没有必要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占2.6%。

从以上数据看,能够制订并执行学习计划的学生只占7%,虽然43%的学生也能制订计划,但是不能执行。27.5%的学生是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学习,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甚至觉得没有必要制订学习计划的学生共超过20%。说明学生在用学习计划指导和管理自己学习方面仍然不理想。

3.学习兴趣。

项目3“你对各科学习兴趣如何?”是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其5个选项及被试选择率如下:“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望”占20.7%,“获得比较好的社会认同”占23.7%,“完成父母的期望和意愿”占12.3%,“获得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占38.4%,“获得比较好的物质条件”占4.9%。

在学习兴趣和动机方面,获得更强的就业竞争力是最多学生选择的选项,由此可以反映出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对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成为学习最主要的外在兴趣和动机。而对于知识的渴望的内在兴趣,是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的选择。

4.学习目标。

项目4“你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吗?”是调查学生的学习目标,其5个选项及被试选择率如下:“非常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占10.3%,“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占30.7%,“短期目标清楚”占23.8%,“有大致方向和目标”占27.6%,“没有明确的目标”占7.5%。

从数据结果来看,说明大多数学生仍然确定了短期或者长期的学习目标,但仍有7.5%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5.学习时间安排。

项目5“你对学习时间是如何安排的?”是调查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其5个选项及被试选择率如下:“努力学习,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到学习当中去”占7.2%,“认真对待,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学习”占41.8%,“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占31.9%,“想学习的时候就学习,无所谓”占13.7%,“其他”占5.4%。

从调查结果看,超过一半的学生能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也有13.7%的学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6.学习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专业满意度。

表1为学习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其中项目6为学习满意度,7至10为教师满意度,11-13为学校满意度,14为专业满意度。

表1 学习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专业满意度调查结果

二、性别与大学生学习心理

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于女生(t=-3.943,p

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在学习方面所花费时间可能总体要比女生少,学习积极性和计划性没有女生好,对于学校的满意度和对教师的满意度也比女生低。从主观态度来看,男生大学学习状况似乎没有女生理想。

三、是否独生子女与大学生学习心理

经独立样本T检验,在学习时间上,非独生子女投入的时间多于独生子女(t=-1.981,p

四、高考志愿专业选择情况与大学学习心理

为了了解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情况与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以下三道题目:“是谁为你选择的专业:A.父母;B.老师;C.同学;D.自己;E.综合他人的意见”。“你对自己现在的学习状况:A.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不满意”。“你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是:A.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不满意”。选择满意到不满意得分,分别转化为5、4、3、2、1的连续变量。对三道题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均值

经方差分析,听取不同对象意见选择专业的大学生被试,其目前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其中听取“老师”意见的被试,对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的得分都最高,这可能反映出,“老师”(最大可能是高中毕业班老师)对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还是比较了解,所以其提供的专业选择意见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与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比较高。而“综合他人意见”的学生,对自身学习兴趣和学习状况把握不清晰,自主性和主动性不强,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他人意见。而这种混合了太多人意见的选择,可能反而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能力,从而导致大学期间对学习状况和专业满意度都不高。

篇7

关键词: 学习倦怠 成因 情绪

一、引言

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的概念最初来自于工作倦怠(Job burnout)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首先采用“倦怠”一词来描述助人行业中工作人员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身体疲劳、情感耗竭、对待服务对象不友好的态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之后,Maslach将工作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人成就感降低的现象”。他的这三个标准也就成为倦怠研究领域的黄金准则,其后的对不同领域的倦怠界定和测量大都是根据这个定义演变而来的。台湾学者将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压力、学习负担和其他心理因素,表现出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的一种状态。连榕等(2005)认为学习倦怠指的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而目前使用较广的一种定义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反映了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

从国内的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有学习倦怠现象,对大学生的调查也表明其倦怠得分在中等水平。这些结果都说明我国各阶段的学生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现象。而对学习倦怠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比较少,尤其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其产生原因、测量、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因此这类研究也是必要的。

二、学习倦怠的成因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消极的人际主观感受将无形中引起他们的学习倦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适应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学习的责任感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并进一步影响其对学业的成就。某些学生所具有的人格特征(如对自我的评价低、自信心缺乏、较低的自我判断等)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倦怠。当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较明显,因而缺乏较好的人际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同伴支持。

(二)学习压力

大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倦怠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产生的,也可能是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产生的对学习的一种对抗、否定、无所谓的态度,表现的一种消极的行为。

(三)成就感低

学生在学习上的低成就感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觉得学学课程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常有空虚无聊感;二是学生感到他们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时,很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感。当较低的成就感与学习倦怠的前两种症状结合在一起时,学生就会丧失理性和学习动力。

三、讨论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总会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反映了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然而,这其中学生的情绪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积极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采取措施来缓解不良情绪。

(一)情绪变化规律

情绪(Emotion)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一个以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外部表现(Emotional expression)和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三部分组成。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情绪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规律。首先,从季节上,每年春季和岁末年初是抑郁症、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导致自杀率上升。其次,从学年阶段看,第一年,由入学适应不良、专业学习困惑、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问题较为常见;第二年至第三年,因学业压力、情感与恋爱、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引发的心理问题为多数;第四年,因就业压力、择业困扰、遭遇挫折引发的心理问题较多。最后,从人群、地域分布上,与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女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与家境较好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正处于生理发展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变化大,心理困扰因素多,缺乏适当的挫折心理,加上学习任务繁重,面临就业、走向社会和缺乏自我设计等问题,对于性格偏弱及强弱不均型的大学生常常诱发应急心理危机。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表明,该阶段的大学生思维已成熟,情感世界日益丰富,热情、奔放、易激动;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关注自我及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尊意识增强;表现出具有交往复杂、淡化权威、较强的心理逆反等特点。

(二)大学生的情绪调控

Cicchetti认为情绪调节是有机体内部和外部的因素,通过这些因素,情绪唤醒被再定向、控制、调整和修正,从而使得个体在情绪唤醒情境中适应性的生存与行动(1991)。Eisenberg认为情绪调节是抑制、加强、维持和调整情绪唤醒,从而来实现个人目标的能力(1997)。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的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我国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对情绪调节的解释为: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通过对情绪调节概念的梳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情绪调节就是合理地降低自己的负性情绪,提升负性情绪的积极作用,削弱负性情绪的消极影响;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正性情绪,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正性情绪,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正性情绪过度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心理拓展训练对培养大学生情绪调控能力有重要作用。研究认为:(1)大学生通过个人挑战类项目的体验能克服失败的恐惧和逃避的心态,产生成就感,形成高峰体验。借助成功,完成一个个艰巨的任务,帮助学生延伸自我,突破自我设限,建立充分的自信;(2)双人协作项目能改善心境,培养大学生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鼓励的品质;(3)团队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成员在面对问题时要调节自己的情绪,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与人沟通。心理拓展训练是以自然环境为主,通过特定的项目设置(包括项目设定的环境条件及项目规则)及培训师的合理引导,被试者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自我超越,形成高峰体验等,然后再进行反思、分享、再应用的过程来促进被试者心智的完善和建设的一种活动。

不同情绪稳定程度的学生在学习倦怠上达到显著差异。研究发现情绪稳定程度低分组学生之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情绪稳定程度高分组学生之学习倦怠程度。所以情绪因素在学习倦怠中的作用较大,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倦怠的现状,首先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8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

2、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老师讲你听,另一方面通过把你的反应反馈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你理解。因此你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老师了解你现有的思维水平。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灵敏的脑袋也无法抗拒时间的消磨。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法,它可以帮助你克服大脑记忆的限制,提示你回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做笔记不能成为对教师内容的机械复制,它同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做笔记一定要取舍得当,详略适中,重点是老师提示的重点和自己不会的难点。记笔记的过程必须科学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针对科目的难易有所侧重:对于较难的科目,可以50%的时间听讲,50%的时间记笔记;对更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科目,90%的时间听讲,10%的时间记下提纲就足够了。笔记必须要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才更有价值。

3、课后复习。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一、首先,明确自己的专业, 明确自己即将面对的专业先充分了解它.

二、积极认真完成每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到主题突出,色彩鲜明,同时广纳各方意见,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注重学生会部门之间的宣传交流工作,互相沟通。

四、积极配合我院内部其它部门的工作,以及我院学生会的工作,共同努力,全力以赴。不管是生活,学习,思想,人际关系,工作等等,都要全面发展。

第一学期是我的摸索阶段,现在是我的实施阶段,我要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来指定这学期的学习计划.

首先,我要在学生会中磨炼自己,并且可以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

其次,我要在社会上寻找机会,找一些我能干的工作,来丰富自己的入社的能力.

第三,广交朋友,寻找机遇。

第四,学习还是挺重要的,合理安排自己的自习时间.

第五,不管今年有什么活动,我只要能参加的,尽量参加。

第六,生活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

第七,认真抓住每一次机会,让自己的能力尽量发挥.

第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能舍得和放弃的,我都不会太在意,细节成就成功.

第九,努力的完成每项任务,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认真的对待,命运是可以靠自己争取的.

第十,活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对自己做全面详细的分解,争取在毕业之前,合理利用学校的天时、地利、人杰,在学校多考一些证件,丰富自己的人生空白。

第十一,学会自定目标与计划,有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有了计划才能合理规划,才会有奋斗的激情。

篇10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科学,兼有科学性、严谨性和精确性。学科的理论性、严谨性与现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学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在这种形势的压力下,大学生更关注时效短、收益大的能增加实际技能的知识,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学习那些所谓的短期收益不大的理论知识。如何能在最短时间获得最多的工作技能,成为现代大学生在社会压力之下的浮躁情绪的必然表现。在校大学生的迷惘与浮躁情绪的弥漫,不可能安心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培养出优秀的社会学人才更是困难重重。

(二)被动学学生要摒弃中学时代在应试教育下所形成的被动的学习方式,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是,很多大学生无法完成这一转变,沿用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直接对学科知识的学习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被动学习造成大学生观念、知识陈旧,不具有独立学习、钻研的能力,更有甚者会造成厌恶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很差。社会学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前两个学年大多都学习理论课程。这些课程内容枯燥、体系庞大、教学互动性较差,是学生认为最枯燥的、最容易产生抵触心理的课程,学生无法通过课堂的体验来达到主动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消极的学习方式反过来使学生对课程更不感兴趣,就出现了逃课之类的消极情绪,更加无法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这样恶性循环下去,社会学专业大学生的课堂体验就一直处于消极状态,学习方式只能维持在浅层的层面而无法达到深层的学习方式。

(三)学习效果欠佳浮躁情绪盛行、对基础课程的不重视,会直接造成社会学专业大学生在大学后期的社会实习中理论与实践的不协调,甚至是失败。笔者在带领大三学生进行社区实习时,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平时的理论学习经常逃课,到了实习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与社区的工作人员打交道。平时眼高手低、自认为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指导作用,但是到了真正实践的时候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没有理论知识的基础学习,怎么会有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二、解决对策

社会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没有理论知识的掌握就无从谈起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因此,形成良好有效的具有社会学专业特色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

(一)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首先要确立的就是积极的学习态度。消极的学习态度、浮躁的情绪只会成为正确学习方式形成的阻碍。学生进入大学,高中时促使自己努力的短期目标已经完成,所以大一新生就面临着重新确定奋斗目标的重要问题。在校的前两学年,既是大学生潜心学习理论知识的时期,也是在专业的学习中寻找自己重新定位的时期。积极奋进的学习目标,会形成促进大学生学习的内化力量,促进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培养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也是促进积极学习态度形成的因素之一。不少新生入校就开始担心就业情况,认为社会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如其他热门专业,还有很多同学是因为高考志愿被调剂了才进入社会学专业,从一开始就对社会学的专业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如何激发大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学习兴趣,这是社会学专业在课程安排和教师讲授时需要刻意去培养的,特别是在新生刚入校阶段。

(二)建立适合大学课程讲授特点的具体学习方法大学的课堂教育重在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学习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学专业学生要尽快建立具体的学习方法。首先,课前主动预习,以便在课堂上能够跟上老师讲授的进度,避免产生听不懂的现象。其次,课上认真听课,紧跟老师讲授的思路,结合课前预习的情况,适当做一些课堂笔记。再次,课下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以免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对讲授过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知识的掌握。

(三)主动学习与高中的“填鸭式”教育不同,大学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大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而且光是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学习方法。任何老师都可以成为大学生请教的对象。大学校园也应该为大学生的跨专业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功能,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其次,互联网也是巨大的资源库,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充分利用获取知识的渠道,主动掌握知识理论,打开自己的眼界,以存疑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

(四)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合作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要学会与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合作。目前最多的合作形式就是小组合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分组实地调查等等。社会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实习,大多是进入社区的分组实习。不仅能培养大学生与社会打交道的本领,还能促使小组成员之间的相处。这就要求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互相支持和配合、沟通,互相信任,有效解决出现的各种情况,最终完成合作目标。

(五)探究学习社会学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理论知识与实地调查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大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实现,而实地调查大多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这就需要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获取信息与技能以期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培养自身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