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工作简报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扶贫工作简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扶贫工作简报

篇1

自实施健康扶贫各项政策以来,县卫健局贯彻各级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有效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强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千方百计为贫困人口提供公平安全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培养贫困人口的健康主体意识和能力,取得了较大成效。现将健康扶贫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署推进情况

县卫健局多次健康扶贫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县健康扶贫工作,按照上级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全面抓好落实。全县贫困人口就诊绿色通道畅通运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全面落实,贫困人口疾病分类救治和大病专项救治稳步推进,实施健康扶贫防病先行专项行动,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明显得到遏制。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继续实施了三重医疗保障政策。三重医疗保障政策连续实施,确保了贫困人口城乡医保个人缴费降低、起付线降低、大病住院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封顶线提高、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实现了“三降三升”。2019年以来,全县共提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待遇26288人次,提高待遇补偿2346.37万元;其中基本医疗5223.43万元,大病保险104.78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达90%以上。

(二)继续落实了“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在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开设贫困人口看病住院绿色通道,贫困人口个人住院无需缴纳押金,出院结算时只缴纳个人自付费用;贫困患者住院出院手续精简,在办理出院时做到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最大程度的方便贫困患者。截止目前,全县共实现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17321人次,完成了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自付比不超10%的工作目标。

(三)继续开展了21种大病贫困患者集中专项救治工作。明确定点医院为县医院、成立救治专家组、制定诊疗方案、规范救治流程,进一步细化人员台账,对罹患21种大病患病人员的病种、救治状况进行分类,有序组织救治对象到县医院进行救治,统筹做好政策衔接、资金安排、人力调配,对新增加患者精准录入信息,及时进行救治,救治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按时报送救治进展情况,及时更新救治台账,做到了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并组织专人在健康扶贫系统中填录救治信息,确保了专项救治工作落实到位。全县共有贫困大病患者719人,截至目前,集中救治719人,救治率100%。

(四)继续做好了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状况核查,掌握农村贫困人口健康状况,优先为农村贫困人口每人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定期核实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全县贫困人口全部建档。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慢病管理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集中履约服务与义诊相结合、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相结合”原则,组建服务团队,逐户走访,逐人签约,切实履约,细化服务内容,形成特色签约服务,对签约服务相关档案实行分村分类和双编号管理,共签约69772人,签约服务率100%。

(五)继续提高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县医院迁建已经开工,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正在扎实推进,完成了19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完成了142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配有乡村医生,卫生室面积达到了60平米以上,四室分开,县政府还拿出财政资金200万元为村卫生室配备了制氧机、病床、TDP电磁波治疗仪、电子血压计等基本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两大类设备,并为贫困村卫生室安装了水、暖、电等配套设施,确保了村卫生室规范运行。

(六)继续开展了对口支援帮扶和实施“春雨”工程和“春雷”行动。继续接受市级三级和二级医院对我县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帮扶,制定详细对口帮扶对接方案,与上级对口帮扶医院精准对接,签订帮扶协议书,明确帮扶目标,明确派驻团队,根据全县实际情况采取“组团式”支援方式,到各受援医院进行驻点帮扶。扎实实施“春雨”工程和“春雷”行动,切实提升了全县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继续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我县共有18名订单定向医学生,截至目前11名订单生正在进行为期三年规培,规培结束的7名医学生已有3人到岗上班;我县近三年来共招聘7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乡镇卫生院;集中组织培训了全县各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

(八)继续深化了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建设。一是依据农村贫困人口不同健康状况,实施分类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逐步减少和有效控制农村贫困人口各类疾病的发生,降低实际医疗费用支出。目前全县累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手册70万份,通过门诊、入户、电话等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普及,针对不同服务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二是全面实施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白内障免费筛查和手术治疗、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组织全县各乡镇做好宣传发动,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下乡进行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免费为所有农村孕妇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三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肿瘤登记、随访管理,免费实施“两癌筛查项目”。四是委派医师参加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截至目前,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总数为2681人,规范管理率为95.86%。五是结核病、艾滋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防治和宣传工作在持续加强。通过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及时巡诊体检,确保人民群众少得病和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源头上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的发生。

(九)继续强化了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提高贫困人口知晓率。通过利用宣传品传播健康扶贫政策、利用培训班层层解读健康扶贫政策、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和利用健康体检面对面讲解健康扶贫政策,确保了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达到了100%,基本做到了“一家一张明白纸”、“一家一个明白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一家一份实用工具”。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下发了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主管县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县卫健局局长兼任,卫健局成立工作专班,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细化任务,为确保健康扶贫各项工作领导有力、开展有序、落实到位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健康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形势,及时整改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全县各项脱贫攻坚工作统筹推进、同部署、同安排和同检查。

(二)强化医疗三重保障。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医保,做到100%全覆盖;实行政策叠加,建立三重保障机制,医保基金支持,提高政策内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降低贫困人口自付比例,贫困人口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划卡结算,对21种大病贫困患者实行集中救治;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制度,实行重点药品监控制度,控制药占比,提高基药使用率,实行临床路径管理,防止过度检查用药,降低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和自付比。

(三)强化督导检查落实。建立督导包联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对工作进行大排查,进村入户大走访,及时发现基本医疗保障存在问题,认真解决问题,确保健康扶贫真正让贫困群众受益,有效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同时制发健康扶贫工作提示,确保各医疗机构按照要求规范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四、典型亮点工作

(一)对重点大病针对性救治,减轻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我县在做好21种大病集中救治的基础上,又针对我县比较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提出了具体的专项救治办法,一方面是县医院在房屋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扩建血液透析室,购置12台高通血液透析机、6台血液透析滤过机,并更新先进的铹尔水处理系统1套,在现有人员基础上为血液透析室增加执业医师1名,执业护士8人,不断提高医疗救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对全县所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集中到县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维持治疗,县财政为透析患者每次补助100元。同时,血液透析患者是本县农村户籍的全部纳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门诊慢性病统筹、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综合报销比例达90%以上,通过财政补助和增加报销比例,切实减轻了透析患者的就医费用负担。三年来共治疗患者49498人次,县财政投入资金474万余元。

(二)“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的举行,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在市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研究、精心组织,举全市医疗卫生之力,2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针对我县142个贫困村逐村开展义诊活动,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举行一次,共义诊4万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60余万元。通过举行“健康扶贫,大型义诊”活动,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县贫困人口签约率100%,特别是双山子中心卫生院结合市人民医院专家义诊活动中,一天就签约35户72人,在全县起到了家庭签约履约服务工作的带动示范作用,不仅有效提高了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又大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三)“春雨”工程和 “春雷”行动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基层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自2018年省市卫健委组织开展“春雨”工程和“春雷”行动以来,各乡镇卫生院按照帮扶医师不同专业安排在不同科室,指导卫生院临床医生进行病例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开展带教诊疗活动,切实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如:到双山子中心卫生院的帮扶人员孙伟同志,带领卫生院临床大夫进行病例讨论,讲解急诊急救的要领,开展门诊服务,每天接待辖区内患者二十余名,增加了卫生院的门诊诊疗量,提升了对门诊患者的医疗救治服务水平;到肖营子中心卫生院的帮扶人员肖书娟同志,帮助卫生院开展了宫颈癌筛查、白带常规检查,改善了卫生院妇科在人们心中的新认识,改良了卫生院对疝气手术的做法,使得病人的复发率明显减低,增加了病人对卫生院的信任度,有力的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到木头凳中心卫生院的帮扶人员鲍艳红同志建议由她牵头建设中医理疗科,采购必要的设备,利用全县脱贫摘帽迎国检前夕下乡免费健康体检的机会,为贫困人口进行诊疗,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截至目前,该院中医理疗科共治疗4000余人次,收入由0元上升到20万余元,专家们在出诊的同时还为该院医生们讲课、带教查房,使该院年轻医生们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五、存在问题建议

一是由于我县贫困家庭外出务工人口较多,留在家里有好多是疾病、残疾和孤寡老人,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一家一个明白人”还未全部覆盖,有待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做到“一家一个明白人”。二是村卫生室实施乡村一体化“六统一”管理后,乡村医生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还未建立,乡村医生青黄不接问题突出,人员工资保险待遇保障机制也未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卫生室的整体规范运行。三是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规培后,不到岗上班问题突出,还缺乏刚性约束机制。四是贫困患者住院时,医保目录外用药、耗材、检查等与患者签订的知情同意书还不是很规范,存在漏项;五是在家庭签约履约服务记录中的处理意见不精准,针对性不强;六是青龙镇还没有卫生院,全县还有9个非贫困村没有建设集体产权的村卫生室。

我们在全力继续做好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同时,提出如下工作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出台支持性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待遇,解决医技人才招聘难、留住难的问题,加大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的问题。二是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对贫困县非贫困户医保缴费补贴力度。目前,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过程中,低保、特困供养、重残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四类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资助,解决了参保费收缴难的问题。但非“四类人员”缴费难问题十分突出。目前,非“四类人员”每人每年个人需缴纳参保费220元,以四口之家为例,每年需缴纳参保费880元。由于医保缴费标准提高,有的农户自认为,家庭成员年龄不大,身体健康,产生冒险心里,不愿参保。而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家庭成员,一旦遭遇重病,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很容易造成因病致贫,因此,建议国家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降低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争取让所有群众都能参保。三是建议加快推进医保制度改革,扩大医疗报销范围。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医保制度改革,不断扩大用药报销范围,为群众减轻了很大负担,特别是最近将部分抗癌药品纳入报销目录,群众反响很好,但按照现行医保药品目录,群众在接受治疗时,依然还有很多药品和使用器械不在报销范围,并且费用相对较高,群众负担较重。建议加快推进医保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医疗报销范围,为群众就医减负。

篇2

自治区体检康复保健中心属于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直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因单位业务需要,现面向社会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

一、招聘原则

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面向全区招聘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

二、招聘岗位及人数

体检总医师 2名

三、招聘条件

(一)岗位职责:

1. 爱岗敬业,服务细致、周到,有进取心、团队合作精神;

2. 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技术操作常规,保证医疗质量;

3. 完成体检报告总检工作;

4. 完成体检科其他相关工作。

(二)任职资格:

1. 具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医师执业资格,男女不限,年龄在35岁以下;

2. 具有1年以上公立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内科、急诊科或全科工作经验;

3.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四、工资待遇

对聘用人员实行上岗试用期制,试用结束后,经单位综合考核符合聘用条件的,签订《劳动合同》。交纳“五险一金”,享受与正式在编职工同等福利待遇。

试用期间,发放基本工资。正式上岗签订聘用合同后,按照我单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管理相关规定,发放工资及岗位绩效工资

五、招聘时间

此招聘启示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

六、报名方式

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单位邮箱[email protected]

七、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反馈信息,应聘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聘人员将简历发送到指定邮箱后,无特殊情况,无需重复发送邮件。

2.请保证提交的联系方式(电子邮箱、手机、固定电话等)正确无误,并保持通讯畅通。

3.应聘者对应聘资料和个人情况的真实性负责,如与事实不符,一经发现,取消应聘资格;已聘用的,取消聘用资格;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关系。

4.应聘咨询人:吴静辉 联系电话:6668025

篇3

近年来,XX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产业发展全局,围绕脱贫退出指标,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贫困群众增收稳定脱贫为目标,持续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进一步提升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现将XX年度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资金投入稳中有进,贫困户受益面逐年加大。全州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运用市场的手段推进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配置,通过政策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2017年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XX万元占比为XX%,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州XX个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档卡户XX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XX个,已实施XX个,正在实施XX个,尚未实施财政收回资金XX个。XX年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XX万元占比为XX%。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州XX个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档卡户XX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XX个,尚未实施XX个。

(二)项目覆盖率不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促进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创设扶持政策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一是全州立足召大引强、外引内联,推动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大。XX-XX年,以辣椒、巴西菇、生猪、肉牛等为主要产业的特色种养业,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项目XX个,尚未实施项目XX个。二是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结合山地、露营、民俗民风等乡村旅游资源,着力发展起一批具有壮族、苗族、彝族等风情的乡村旅游产业,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项目XX个,尚未实施项目XX个。三是坚持农业基础定位,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全州各县(市)均制定了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意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同时产业的发展还促生了一批以产业集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州新增各类经营主体XX个,全州农业龙头企业XX户,完成培育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XX个,全州家庭农场总数XX个。主要生产经营类型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服务业。农业龙头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为入股分红、订单帮扶、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目前,全州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XX个,带动档卡户XX户XX人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入股分红、订单帮扶,提供劳动力岗位等。

(三)聚焦“三大机制”,保障脱贫实效。明确政策实施主体,与农业产业政策相结合,形成比较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发挥政府督查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齐抓共促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健全力量保障机制。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州工作机制,定期研究精准扶贫工作,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队伍整合为“三合一”工作队,按照“专下来、沉下去”的要求,确保扶贫工作有人做,能会做,做得好。二是健全资金整合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其中XX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力度,实现贫困户稳步增收,截止XX年XX月XX日止,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XX万元,获贷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配备风险补偿金XX万元。三是健全氛围营造机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工作简报、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宣传各地产业扶贫经验做法;突出“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主题,常态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和“农民夜校”活动,领导坚持每月到联系点宣讲产业扶贫政策,听取群众建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思想和行动上为精准脱贫提供强大保障。

(四)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各县(市)创新推行政府平台公司牵头发展产业的运作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产业建设、补植补种、后续管护和市场拓展等问题。一是加大对现有资产的扩建工程项目扶持力度,扩大超市经营空间和商品种类,增加农副产品进入超市和日用品销售规模和渠道,构建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多样化和日用商品流通规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档卡户就业渠道,促进产业脱贫工作健康发展。二是通过公开进行招投标的方式对活畜交易市场实行市场经营运行,有力的带动了市场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此举有效盘活了现有资产,使现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加了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周边养殖业发展和推助家庭养殖增收。三是按照全州人才培训方案要求,结合当前各产业工作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部门的培训项目资源,加大对农业、养殖业、加工业、建筑业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和现场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农户的种养殖水平,有效增加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自然资源环境受限,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滞后。我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程度深,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难度大,水利化程度低,土壤瘠薄,石多、土少、水稀,种植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水保障率低,雨养农业,靠天生产没有根本改变;耕地零散,机械化生产条件滞后;养殖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水平低,传统基础设施比重大;特色产业“散、小、弱”,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存在分散种植、分散养殖、分散经营,形不成拳头产业、拳头产品,市场分散且不稳定。自然资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严重,种养业发展方式基本呈“点状式”,难以形成规模化、集中式的种养殖方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性不强,群众参与意愿不高。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与措施方面的探索还有待加强。合作社经营的产业普遍小而散,在技术支撑、市场信息、利益分配、财务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链条。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难以发挥整体效益。因利益驱动,企业与农户彼此缺乏信任,产销协作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和有序流转刚刚起步,与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三)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州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的产业项目大多都处于发展初期,项目资金投入大,资金缺口大,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同时,精、深产品加工研发投入不够,农业特色加工产品少,缺乏稳定的对外销售渠道,大规模化发展时机仍不够成熟。农业产业规模小、散、乱、杂,扶持力度不够,竞争力不强,难以带动贫困户依托产业发展共同致富,减贫带贫效果不明显;且发展农业产业受自然灾害、疫情疫病、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产业发展受限造成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推进较为缓慢。

(四)产业扶贫项目抗风险能力弱,项目实施单位心理压力大。由于我州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和产业扶贫项目布局较单一的原因,加上我州自然灾害频发,产业扶贫抗风险能力弱,产业项目因灾等原因造成项目资金损失,从而使项目实施单位人员被上级部门追究问责等情况,导致项目实施单位特别是基层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积极性不高,项目实施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健康发展。

(五)产业链过长,产品附加值不高。虽然全州农村产业迅速发展,但从栽种至出售之间的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全州以发展粗放型农业为主,出产的农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质量优良,具有很好的竞争力,但缺乏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文山开展深加工,单纯以农产品的原始形态进入市场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难以继续提高。如万寿菊产业在我州虽然大面积铺开发展,但是此产业在我州仅仅是整个产业链中的第一环,我州只负责种植、采摘,经过简易的初加工后就运往其他地区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困难,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条“从种子到商品”的完整产业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功能。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建设,引导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内部规章制度;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试点,赋予其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职责,在政策、资金、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同时,根据实际制定简单有效的合作社奖励机制,鼓励合作社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明确贫困户参与分红的下限和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应提供的倾斜,明确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责任和目标,推进合作社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互促发展。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各级农司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用好产业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明确贫困群众在产业链、利益链中参与的环节和份额,帮助贫困群众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收益,并通过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养殖合同,采取统一培育、统一管理、统一供苗、统一采收、统一销售“五个统一”生产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管理、销售方面的问题。促进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让参加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当年收益达到或超过贫困线标准,并稳定增收。

(三)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联合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二是鼓励贫困户以享受扶贫产业政策的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既帮助贫困户找到找准脱贫致富的产业,又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难题,推动合作社发展壮大。三是加大项目倾斜力度,整合有关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支农惠农项目,优先委托和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篇4

一、组织领导

(一)领导推动有力。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为有效推动返乡创业工程,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返乡创业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局,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专职联络员。二是加强调度推进。将返乡创业主攻行动纳入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纳入分管负责同志季度重点工作计划,每季度专题调度推进一次并形成工作简报,及时总结推进。

(二)制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县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并对该实施方案进一步进行细化,制定了《县2019年返乡创业工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领导组及其成员单位任务,将相关措施进一步细化,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工作机制创新。一是通过印发了《县返乡创业工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领导组及其成员单位任务分工,将工作安排细化到月,并将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以工作简报形式下发各成员单位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设立了县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鼓励创新型企业和孵化企业入驻返乡创业园。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制订《返乡创业帮办制度》,设立返乡创业综合窗口,开设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切实做到一站式服务,实施“电商培训”、“春风行动”等帮助企业在创业培训、人才招聘等方面给予帮助。四是将返乡创业工程和“四送一服”、工业富县领导组等相结合,更好为返乡创业者解决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难题。

二、政策支持体系

(一)政策制定

1.“一园一策”专项扶持政策文件。为抓好《县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陆续出台了《关于印发<县长集农民工创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规定》、《县2019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奖补政策》、《县2019年电商及家政扶贫奖补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县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鼓励创新型企业和孵化企业入驻返乡创业园,并从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措施、入驻条件程序退出条件及租金标准、扶持政策、组织保障六个方面对该实施方案进一步进行细化,将17项相关措施分列到各乡镇、园区和有关单位,做到了“一园一策”专项扶持细化全面,从而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广大的创业人士返乡创业。

2.推广普惠制政策。一是制定了《县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使用办法》,设立了300万元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并逐年增加。二是出台了“一园一策”专项扶持政策,了《关于印发<县长集农民工创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了入驻企业可在厂房租金、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享受多种政策优惠。三是规范租金补贴标准。对入驻标准化厂房企业年实缴税收达到100元/平方米,给予30%租金补贴;企业年实缴税收达到200元/平方米,给予60%租金补贴;企业年实缴税收达到300元/平方米,给予90%租金补贴。

(二)政策落实。2019年以来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帮助43家企业申请省市项目扶持资金2526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问题;帮助矿业成功申报省专精特新企业;帮助工艺等4家企业成功申报市专精特新企业;补助华东玩具城建设标准化厂房资金1251万元,锅炉改造专项资金471万元等;拓展“4321”政银担和税融通等政策性担保,全年共办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178笔,5.3亿元;为25家企业提供过桥接续贷款6200万元;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建立地产品使用目录,帮助12类33家有市场前景的企业扩大生产、开拓市场;推动电商换市,引导企业加快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营销体系,企业营销成本明显降低。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通过到企宣传、组织认定工作培训会、招商引资有潜力企业等方式,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开发矿业有限公司、世华化工有限公司、龙翔美食王禽业有限公司、荣程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认定资料已通过市级审查,上报至省科技厅审查。

三、平台建设

共有返乡创业园平台6家,其中省级返乡创业园区平台2家,分别为创业辅导中心(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和县顺捷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县级返乡创业平台4家。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示范园和、,在其他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返乡创业园或园中园,另外中胜玩具有限公司厂区二期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和居家俱有限公司厂区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已完成,规划在合肥高新区现代产业园,高新创业园20万平方米一期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预计2019年底全面建成。

四、基础工作

(一)建立返乡创业重点人员台账。全县所乡镇、开发区、示范区对返乡创业重点人员均建立台账,2019年县返乡创业在外人员数45万,其中:在外创业成功人士483人;新增创业人员2743人,返乡创业人员32人,新增就业2000人。全县共新增企业2711户,其中新增工业企业235户。

(二)开展返乡创业培训。认真落实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全年累计培训3批次以上。2019年6月16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9年度县贫困村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三期培训班在金寨县金寨职业学校培训中心正式开班;2019年度贫困村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轮训已在苏州和金寨开展2期,本次培训班共有来自86个贫困村的175名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参加;创业辅导中心特邀省专家开展专题培训,130家多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县电商办先后组织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双创系列培训、县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系列培训暨电商精准扶贫专题班等创业培训等十余期,培训500多人次;县妇联、县商务局联合举办县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暨巾帼电商培训,培训效果显著。

五、创业服务

(一)创建绿色通道。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厅三楼市42号市场监管局窗口及各乡镇(开发区)为民服务中心人社窗口增设“返乡创业综合窗口”,开通服务热线,实行“一窗受理”,集中办理返乡创业各类服务事项,切实解决返乡创业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加快办理需要的各项证件和手续。在县政务服务大厅三楼48号窗口开设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凡企业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优先协助帮办相关业务。

(二)创建“帮办制”服务。

1.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今年以来,分别在县政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及各乡镇(开发区)为民服务大厅及县政务中心都推行返乡创业帮办制度,明确专人专责全程帮办,推行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延伸服务,在返乡创业园设立政务代办点,实行服务全覆盖,安排专人实行全程代办。从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人员驻点,开展“保姆式”结对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度、企业满意度。截至目前,新增注册企业2711家,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公章刻制服务449家。

2.扩大服务覆盖率。近年来,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一大批符合“特色、集聚、绿色、环保、融合”要求的企业、产业正在加速建设、健康运行,为“美好和谐建设增添了“创新创业”新动力。一是突出服务创新。县镇返乡创业园华东玩具产业城,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制订《返乡创业帮办制度》,对返乡创业项目开设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对每个入驻项目均成立一套专门班子,在项目签约、立项、注册、规划、征地、环评、供电、税务、报建等各个环节,均明确专人进行跟踪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43家,还有20家正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全部入驻后年可生产玩具3.6亿件,年产值29810万元,出口创税达1亿美元,利税在1600万元人民币以上,带动2800人就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600个。二是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冯井镇返乡创业园家具制造集聚区1500亩、化纤颗粒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集聚区800亩。通过以冯井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媒介,成功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和居家具城项目和总投资3.28亿元化纤颗粒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目前、等6家再生资源企业已投产;和居家具城项目已完成投资1.8亿元,签约入驻企业40多家,利税3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1200人。三是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县中小企业创业园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由省业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并运营管理,为入驻企业实行全方位服务。项目总投资26400万元,占地141亩,目前已完成12栋4层钢筋混凝土标准化厂房建设,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已入驻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等企业22家,带动就业1200余人。县政府采取“一事一议”事后奖补方式,给予项目投资方按建成厂房给予每平方米300元的奖补,仅此一项县财政已拨付项目补贴资金5434.796万元。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对入驻企业按税收缴纳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

六、返乡创业宣传

(一)制定宣传方案。为全面推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2019年6月15日制定了《县返乡创业工程宣传方案》文件,明确宣传计划和责任分工,营造良好的促进返乡创业舆论氛围,着力促进返乡创业。2019年12月,县返乡创业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围绕“返乡创业集中宣传活动”主题,再次开展了对全县6个返乡创业园发展现状和13名返乡创业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活动,通过营造环境、展示成绩,树立了形象,鼓舞了士气,提振了返乡创业信心,必将吸引更多在外成功人士和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创业。

(二)社会舆论氛围。今年由副县长带队分别赴苏州开展籍在外成功人士纺织产业专题宣传推介会,围绕纺织企业转移进行跟踪洽谈,与苏州市怡美纺织、锦泰纺织签约,总投资约5.6亿元;赴石家庄围绕钢铁、物流等产业转移邀请籍在外成功人士进行专题推介座谈会并宣传;召开了县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推介会,宣传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县领导,县招商局、县经信局、5个驻外招商联络处以及招商引资客商共70余人参加了活动。

(三)社会力量参与。县妇联联合人社部门举办妇女就业“春风行动”2场。县总工会、中国农业银行县支行印发《县总工会帮扶创业就业小额贷款贴息实施办法(试行)》助力困难职工(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产能过剩行业转岗分流职工稳定就业和返乡自主创业人员自谋职业,积极响应开展精准帮扶小微企业,创业就业人员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县工商联使用省工商联光彩事业资金扶持重点贫困村建设标准化车间。成立了乡商会、镇商会,由在外投资创业的成功人士和在本镇内投资经商的工商企业组成。

七、工作成效

(一)返乡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成效。

1.当年新增返乡创业人员数。

近年来,125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新增返乡创业企业32家,带动2000余人就业。

2.当年新增注册登记企业数。

2019年,新增创业2743人、新增注册登记企业2711户。

3.其中:新增工业企业数。

全县共新增企业2711户,其中新增工业企业235户。

4.当年新入孵企业数。2019年,新入孵企业1家。为县众创空间,由省科技厅公布的《2019年度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目录全名单》中,确定16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301家众创空间列入2019年度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目录。

5.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人数。

篇5

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担任“六大员”的职责,针对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实际,我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农村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政策引导能力。一是认真学习学院组织人事部出台的相关文件和工作队员管理规定,听取前两批工作队员的经验报告;二是认真学习省、州、县三级出台的管理措施;三是认真学习元谋县新农办下发的工作简报和材料汇编。通过学习,迅速弥补了自己农村工作经验缺乏的困难,对新农村建设的性质、特点和要求有了较深的认识,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真学习文件和材料的同时,通过参加各级各部门召开的新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素质,如楚雄师范学院召开的动员会、省级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视频动员会、元谋县第三批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会和元谋县2012年农村工作会议等。我认真领会会议精神,使会议精神转化为促进自身工作热情和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

二、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开展工作调研

前期工作以调研为主。姜驿乡是一个集高寒、冷凉、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乡镇,民族众多,社会结构复杂,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惠农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的难度很大。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领导和村委会干部的支持配合下,我利用到各村委会进行2012年度工作考核的机会,深入全乡开展工作调研,对全乡的土地、人口、民族、男女比例、年龄结构等自然情况作深入了解,并专题调研姜驿乡基层党建工作。其间,我们几次上白果,下太平,徒步翻越马腊梁子,深入民族宗教复杂的贡茶村委会,与基督教堂负责人面对面地交谈,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调研结束后,撰写出《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姜驿乡基层党建工作调研》的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全乡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此外,还重点调研各村委会、村组的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当地经济支柱产业运行情况,对比出优劣势,帮助当地干部群众积极思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路子。

三、倾听群众呼声,力所能及地为干部群众排忧解难

争取资金支持地方建设。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困难,我作了认真对比和思考,并将工作思路向原派出单位领导作了汇报。学院党委李云峰副书记不辞辛劳,远赴姜驿看望指导,并协调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其中,为姜驿乡中心学校购置了总价值为13000余元的700册图书建成一个图书室,为姜驿、糯拉蚱两个村委会的部分农户购买了1000余元的农用物资作结对帮扶。

协助村干部做好日常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以满腔的热情和责任感,积极协助村委会干部做好日常工作。一是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协助办理相关事项;二是认真填写抗震救灾及各类扶贫救助物资发放数据,配合村干部做好群众拆除危房和移民搬迁的动员工作,整理村委会个人和集体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三是协助村干部制定村规民约和工作制度,清理各种档案材料,完善议事程序,规范工作程序;四是协助村干部做好姜中村自来水管道架设的勘探和测量工作,协助贡茶村委会实施好少数民族散杂居工程项目;五是到小海子村统建点参加绿化植树活动,参加水平石、姜驿等村委会的河道、沟渠的疏浚工作;六是协助相关部门举办党员培训班和农村致富能手培训班,共培训党员、致富能手300人次;七是围绕中心,协助乡村干部做好新农合收缴和林业改革工作,以扎实的作风展现工作队员的风采。

当好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一年来,我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着力推进。首先,拓展宣传途径,通过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及时传递党委政府的声音,反映姜驿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一是对乡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进行及时报道;二是对乡党委纪念建党88周年庆祝暨表彰活动进行及时报道;三是对姜驿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及时报道,所撰写的新闻稿件,已被各类媒体采用。其次,发挥特长,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反映姜驿的历史文化与现实面貌,让外界更多地认识姜驿,了解姜驿,所撰写的长篇散文《风雨苍茫姜驿道》在《元谋文艺》等刊物相继刊出后,被新浪网、中国龙韵书画交易网等网站以显要位置转载,以此文为脚本的dv拍摄正在进行之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再次,圆满完成“8.30”地震周年纪念活动的相关任务。一是经过艰苦奋战,做成五块反映地震周年建设成就的宣传展板,图文并茂,视觉效果强烈,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二是完成专场文艺演出舞台的搭建、管理及现场秩序的维护工作。

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我非常重视与基层群众的关系,把一点一滴为民办实事作为永恒的理想信念与工作要求。面对基层群众上街照相难的实际,我们到画匠、七嘎等地为村里8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拍照,无偿地为他们洗印照片、办理低保和健康补贴等各项手续。于细微处见精神,这些事情,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解决了实际困难,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感激与好评。

当好人民群众的调解员。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矛盾突出,在工作中,协调解决矛盾纠纷成了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对辖区内出现的多起群众纠纷作了调解,其中有邻里矛盾、婆媳矛盾,干群矛盾等。在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和教育下,各种矛盾均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没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关文章:到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服从安排,抓好分管的各项工作

1、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带领乡文化、教育、公安等部门联合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对娱乐场所、网吧、文化活动室、商店进行督察,确保文化市场的整洁和规范。

2、在2012年中考期间,作为姜驿乡中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全程负责考试的监督与指导工作。一是召开中考工作会议,明确医疗、卫生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二是协同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三是加强试卷在接送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做好试卷的保密工作;四是严格监考过程的各项程序,确保中考工作顺利进行。

3、热情接待群众来访,指导并协助乡党政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对姜驿村党支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督促检查,指导党员干部撰写学习心得及其他汇报材料。

4、加强对工作队员的教育管理。定期召开工作队员会议,学习和传达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通报工作进展,交流工作经验,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集思广益加以解决。加强队员的纪律教育,对工作中出现的脱岗、麻痹、推诿、责任心不强等行为进行教育。

5、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严格执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相关管理规定。一是对各种出差,如到县城开会、制作宣传展板等发生的生活费用自理,没向乡政府报过任何账目;二是对县农办给予工作队的活动经费实行资金与账目分开管理,集体讨论决定资金使用,定期公布使用情况,接受县农办及全体队员监督。

篇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我市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的热情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从*年的近100余家发展到目前的288家(其中社团9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90家),遍布我市城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协调社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缓解社会矛盾,满足百姓公共需求的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支生力军。

一、高度重视,加大扶持,为社会组织融入武汉城市圈创造良好氛围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的深刻变革,市委、市政府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体制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政府依法行政、行业自主决策、社会组织自律服务的多元社会治理结构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着力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使我市社会组织得到了良性发展。为发展服务于“三农”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通知》,明确规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兴办的实体,前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还给予用地、用电和运输等方面的优惠。这些优惠政策和措施的到位,使我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先后成立了“水产品产销协会”、“龙虾养殖协会”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这些协会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规范我市的民办教育市场,市政府出台《*市民办学校管理办法》,对民办学校的设立标准、管理监督、扶持奖励与法律责任都做出了严格规定,改善了民办学校的发展环境;市政府还出台《*市会计建账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市建账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规范了社会组织建帐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严肃了社会组织财经纪律,促进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二、注重培育,先行先试,打造社会组织融入武汉城市圈发展平台

我市社会组织以自我完善,奉献社会,优化整合,不断补充为发起和发展原则,活跃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特别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市社会组织以非赢利性公共服务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其上下衔接,左右适应,深层渗透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功能,在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起到了化解矛盾,弥补断带,适时补位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维护了社会发展与稳定,促进我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我市社会组织融入武汉城市圈,推动武汉城市圈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探索了一定的经验,其主要表现在:

(一)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特色,着力带领农民发家致富

我市地处水网湖区,水产养殖业较为发达,我局大力培育水产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放宽准入条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对重点培育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实行了免收登记费、公告费的零收费制度,减轻了民间组织负担,改善了发展环境。我市龙虾养殖协会,20*年成立之初仅有22家单位会员,108位个人会员,会员仅局限于积玉口镇从事龙虾养殖的农户,虾稻连作面积6000余亩,销售范围仅在市域内。为了使协会能够带动更多农户致富,我们多次与协会主要负责人姜友余同志进行座谈,鼓励其带领技术骨干免费向周边地区推广养殖技术,通过互帮互助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经过这2年的努力,协会的单位会员发展到110家,个人会员2860余人,覆盖*、监利、洪湖、仙桃、荆州等地区,虾稻连作养殖技术因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无污染等特点被*市科技局授予20*年科学进步特等奖,还被列为全省科技推广重点项目。截止目前,协会在*市域内发展虾稻连作面积已达10万亩,拥有借粮湖基地,野猪湖基地、四万湖基地、东湖垸基地、荆潜洼基地、张家湾基地等26个养殖基地,人工诱导繁育优质种虾基地5000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产虾基地。协会先后接待省内外干部群众达8万人次,并有美国、德国、新加坡、法国、越南、朝鲜、韩国等外国客人来协会参观学习虾稻连作技术,协会免费发放技术资料6万余份,光碟4万余盘。今年协会龙虾销量高达10500吨,总产值14700万元,虾农年人均增收近8200元。通过他们的努力,“*龙虾”这一无公害绿色环保食品,以优质可靠的质量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普遍赞赏,并形成了龙虾种苗销售、龙虾深加工、专业运输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新增就业岗位*余个,富了农民的“口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以诗词和绿色为平台,着力提升文化名市地位

*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现代革命先驱李汉俊、李书城和戏剧大师的故乡,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群众性的诗词文化活动一直非常活跃。市诗词楹联学会以“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城市品位”为目标,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载体,精心营造诗词文化氛围,广泛吸纳高水平、高素质的诗词创作人才充实会员基础,创立会刊《笔架山诗刊》,并刊载全国优秀诗词稿件。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850余人,分会诗社16个。5年来,《笔架山诗刊》共刊载包括台湾在内的20余个省、市、自治区1500多名作者的来稿3万余篇。学会会员中有500余人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发表过作品,30余人150余次在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奖(诗人梁文涛一人得奖就达几十次),10多位出版个人诗集50余本,并涌现出来以黄明山、梁文涛、龚纯、柳宗宣为主的一批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优秀诗人,他们用文字触摸社会和时代,书写现实生活和个人心灵。他们的诗或清新细腻,或深沉凝重,从不同的层面,讴歌时代主题谱写时代潮流,在省内、全国乃至海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在全国各大文学网站上,很多*诗人成为版主。搜狐、东湖新诗、现代诗歌、天涯、新汉诗等著名诗词网站上,黄明山、龚纯等*诗人活跃其中。梁文涛更是数十家网站的诗词版主。在诗词这个舞台上,*诗人的身影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为弘扬诗词文化,学会还在*市园林三小创新诗教模式,长期开展“诵诗文,知荣耻”的主题活动,并与*市仙桥化工、亚利服饰等优秀企业合创诗苑景点,用优秀的诗词文化打造企业文化新内涵,令诗词文化更加贴近群众,真正使诗词文化走进了农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为我市文化名市增添了新亮点。20*年我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市”称号。

*市花木盆景协会成立20年以来,致力于建设绿色*、生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绿色生态建设。协会针对如今城区绿地少,景观差的现状,以会员单位为基础,倡导环境绿化美化,将城市绿化重点由露地扩展到垂直扩展,从农村湾子林到“四旁”绿化,从村野园林到城市绿化,从创建花园式单位到阳台绿化,花卉盆景进入了千家万户。如会员单位湖北省江汉河道管理局,在协会高级园艺师的指导下大力开展机关庭院绿化美化活动,局机关、分局机关和49个基层管理段都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建设,院内四季常青,错落有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协会还承包了多个机关、工厂的庭院绿化工程,协助会员单位建起了袁桥花卉盆景园、市林业局盆景园、市国土资源局盆景园、市规划局盆景园等数十个盆景园地,他们不仅继承和弘扬了花卉盆景文化,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欣赏、交流和休闲娱乐的高雅场所,将追求自然美与艺术美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的人文品味和市民素质。

(三)以节能减排为理念,着力夯实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区基础

21世纪,能源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建筑行业消耗资源巨大,并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染了环境。*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协会以“节能减排”为宗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市倡导使用绿色新型建筑材料,推行绿色生态建筑,现有42家墙材生产厂家成为会员单位,1000余名从业人员成为个人会员。协会以健康、节地、节能为基本原则,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的政策法规,让全社会认识到了建筑节能的重大意义,鼓励采用绿色墙材共同抵制粘土砖,同时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要求会员单位统一使用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并与张金镇电厂签订合同,协调了工业废渣的供应价格,会员单位依合同凭票提货,既稳定了货源又降低会员单位生产成本,协会还制定了行业自律公约,约定不生产销售劣质产品,讲诚信经营,共同维护新型墙材和建筑节能产品的市场声誉,为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截止2008年底,协会带领会员单位共生产5亿余块环保砖,相当于节约耕地800亩,节约标准煤3.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万吨,为我市“两型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以保障民生为己任,着力创新慈善救助新体系

*市慈善总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慈善总会和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导下,以社会上无力自行摆脱贫困的弱势群体为主要扶助对象,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广泛开展互帮互助、社会救助、扩大就业等社会公益活动,让部分弱势群体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为建立我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释放“补充”能量。2005年8月至2008年10月间,市慈善总会共募集善款963.3万元(不含捐赠物资折款),争取省慈善总会重点救助项目(微笑列车、格列卫)直达我市救助对象的慈善资金92.7万元,同时,以晚血病人救助基金、爱心助学基金、残疾人救助基金和危房改造救助基金为依托,建立了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救助、社会特殊对象应急救助、城乡低保边缘户临时救助、晚血病人营养补助、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敬老院“温暖工程”等救助体系,重点实施助学助医、扶贫济困、安老扶幼、抚孤助残等救助项目,让各种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缓解了政府压力,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公平。

(五)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着力推动*社会稳步发展

*市银企发展促进会拥有会员单位63家(其中企业53家,金融机构10家),他们以推进银企合作,实现银企双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成立一年多来,致力解决我市企业金融信贷的“瓶颈”问题,针对我市储蓄资源丰实,金融资本存贷差高达100多亿元的现状,着力优化融资环境,强化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以真诚合作、双赢互利为原则,一方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会员单位强化诚信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和财务制度,争取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协调金融机构会员单位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2008年5月6日促进会在市章华花园酒店召开全市银企合作信贷签约大会,会上7家银行机构与127家企业签订了贷款协议,协议总金额266466万元,其中市农发行99886万元、市工行36230万元、市农行38050万元、市中国银行12800万元、市建行15350万元、江汉油田建行25000万元、市信用社39150万元。会后,促进会还以跟踪服务方式到各金融机构逐户落实项目履约情况,将调查报告以银企工作简报的形式发放给各会员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促进我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以落实“以钱养事”为推力,着力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为贯彻落实鄂发[2005]13号文件精神,我局依照鄂乡镇改办发[2005]3号文件,20*年为我市111家乡镇事业单位进行了转制登记,变过去的“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采取群众受益,政府买单的方式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市级财政每年为这110家转制单位拨付以钱养事经费401万元,加上省级配套资金652万元,共计1053万元。转制时各单位都通过辞退和买断等方式裁减了冗余人员,减轻了自身负担,转制后又实行聘用制,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和岗位责任制落实多劳多得、以绩定酬的激励制度,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上财政将“以钱养事”资金的70%按月拨付,剩余的30%通过绩效考核拨付,使转制单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根本转变,过去是“要”,现在是“我要干”。如浩口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转制前在岗人员9人,“以钱养人”,僧多粥少,人浮于事,工作不主动,积极性不高,通过转制把单位推向市场,转变了人员身份,实行了竞岗聘用、优胜劣汰、合同结帐、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新型分配机制,大大提高了在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成绩和待遇明显提高,转制后单位还缴齐了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工资直接进入了社保机构发放,既减轻了单位经济负担也免除了职工后顾之忧。每年该中心都与浩口镇政府签订技术服务责任合同,服务中心又与员工签订责任合同,严格按劳取酬。2008年该服务中心免费承接育龄妇女“三查”服务24503人次,比转制前多了7924人次;查治生殖道疾病1829人,比转制前多了855人;上取环674人次,比转制前多了113人次;环孕监测710例,比转制前多了180例;分类跟踪随访服务4278人次,比转制前多了1443人次;还举办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知识讲座8次1300余人,发放各种资料2.2万份,开展生殖健康咨询服务1.21万人次,这种政府买单,百姓受惠的新机制受到了群众欢迎。20*年该服务中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称号,20*年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4月被省人口计生委授予全省“百佳乡镇服务站”称号,2008年10月26日,国家人口计生委督查组视察该中心工作,对其优质服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理清思路,创新机制,为社会组织在武汉城市圈中发挥积极作用创造宽松环境

社会组织是社会构成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独立在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主体,它在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基层政权,特别在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中有着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必须解决社会组织在培育和发展中的矛盾。

一是社会组织自身能量不足,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还处于发展初期,部分社会组织成立时间短,自身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社会上的作用没完全显露,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二是政策优惠不够,公益性捐赠税收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致使爱心捐赠不尽人意;民办非企业单位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限制过多,无法与营利性的商业机构开展正面的市场竞争,发展受阻。

三是造血功能不足,如我市慈善总会资金来源完全依靠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捐助,自身缺乏造血功能,长期如此必将遭遇资金“瓶颈”。

为使社会组织在武汉城市圈中发挥更好作用,我们建议:

一是要建立武汉城市圈民间组织的定期联谊交流制度,1+8城市圈的民间组织要有服务大武汉,发展城市圈的大局意识,在联谊交流上,不仅要推动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也要推动民间组织的信息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