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食堂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智慧食堂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智慧食堂解决方案

篇1

近日,思科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展开深入合作,通过部署思科最新的第二代802.11ac无线技术,以及AVC(应用可视化)、VideoStream(无线视频就绪)、HDX(高密度覆盖)、CMX(移动定位体验)等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成功帮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搭建起有线无线一体化的校园网络平台,促进了第二代802.11ac无线技术落地项目。

经过系统的调研和实地的测试,思科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提供了定制化的第二代802.11ac无线技术全套解决方案。该方案结合了思科在无线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以及在国内外校企合作领域的成功经验,兼具AVC、VideoStream、HDX、CMX等众多技术功能。整个规划中,思科分别对东、西、北三个校区的教学、实验、办公、体育场馆、公共活动区域及主要干道进行全面的无线网络铺设和信号覆盖。计划部署两台思科8540无线控制器,2072个思科1852I室内无线AP,100个思科1852e室外无线AP,将占地面积多达109万平方米的校园区域进行整体覆盖,打造高品质的无线接入体验。其中,无线带宽将能够支持包括在线课堂、视频会议、即时语音通信、高清视频、实时导航、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与监控,以及视频监控在内等众多应用,达到国际一流高校的无线网络部署标准。

思科最新的第二代802.11ac无线技术,以及AVC、VideoStream、HDX、CMX等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不仅实现了“无线为主、有线为辅”的网络部署目标,也让在线教学更加灵活、接入体验更加流畅、网络管理更加高效。值得一提的是,思科最新的第二代802.11ac无线技术允许接入点同时向多个客户端传输,较低速度客户端所导致的限制不会再拖慢其他客户端的整体下行链路吞吐量,有效避免网络容量不足的问题,能够拥有更高的无线网络覆盖速率和更高的无线网络覆盖。于此同时,第二代802.11ac无线技术既可以实现向上兼容也可以向下兼容,能够在未来数年内不必再对无线网络平台进行重新部署。而思科的AVC技术,面向教师、学生、访客等不同群体,实现了准确的应用识别,为校园的高效网络管理提供了切实便利。VideoStream技术则为电子课堂交互式视频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切实保障。对于食堂、大教室等呈现“潮汐”特征的校园区域,思科的HDX技术则有效确保即使在高峰期,师生们也能够拥有高品质的无线接入体验。此外,基于WiFi定位原理的CMX方案能够进行数据的采集、传输和监控,从容应对大型活动人流情况的监测、重要资产位置的监控、保安人员位置的共享等校园网络管理场景。

篇2

【关键词】高校,社区化,管理与服务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高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其管理机构要对校园公众也就是教师和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提供便捷的服务,新形势下,高校校园的社区化管理与服务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且有助于高校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目标,因此,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应运、应需而生。

社区服务是指能够满足社区人们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要,并且能够让社区人们受益或享受的服务。高校校园是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并具有鲜明风格特点的社会社区,如何将高校进行社区化的管理与服务是摆在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亟需得到重视。

一、高校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现状

由于高校对校园社区服务关注的缺失,国内高校发展高校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

(1)由于高校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概念和理念尚未形成,高校领导者对学生的管理与服务需求缺乏统筹思考和顶层设计,对高校进行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意识未能形成。

(2)高校社区管理与服务设计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设计概念、方法和原则等,师生对校园社区服务设计的理解一直还停留在设计设施的建设、公共环境的改善等小范围的概念之上。

(3)高校中层和基层的管理干部、教师、员工没有社区化管理与服务的意识和氛围,各系(院)、部门对其在校园社区化管理与服务中所充当的角色、承担的任务不明确,。

(4)国内整体环境的不成熟直接影响了校园社区服务系统建设者,使他们缺乏社区服务的意识。

二、高校社区化管理与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1、校园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高校社区服务体系的组成元素应为一整体,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保障系统。

(2)发展性原则。通过构建校园社区服务体系,将有助于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开放性看待高校校园社区服务体系构建。

(3)实际性原则。高校校园社区服务体系构建应充分考虑高校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校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道路。

(4)职能延伸性原则。高校校园社区服务体系构建要置于高校教学、管理、服务的总体架构下,不能将其业务独立于高校相关公共部门,更不能使其业务与学校总体架构下的公共部门职能产生混淆和冲突。

2、校园社区管理与服务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东轻工职院”)以落实学校文化管理为高度进行协同创新,在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共同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高校模式)”协同创新项目。该项目由“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与“感知轻院”物联网及其软件系统两个子项目构成,通过“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探索和构建新型的、符合社区管理与服务以及高校管理发展方向的社区管理(高校模式),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含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和智能通讯终端平台),融入社区垃圾分类解决方案设计基于“云管理”、“云服务”理念的高校感知管理与服务体系,构建适合学校乃至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基于物联网的“感知轻院”的智慧校园,尝试推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的社区管理与服务(高校)模式的形成。

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高校模式)”协同创新项目的建设内容

“社区管理与服务(高校模式)”协同新项目主要由“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与“感知轻院”物联网及其软件系统两个子项目构成,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在项目中是一个综合性的前置物理管理与服务平台,“感知轻院”物联网及其软件系统是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的后台支撑系统,两者在“社区管理与服务(高校模式)”协同创新项目中互为支持和密不可分。

1、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

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的核心设计就是通过一个体系设计,融合政校企多方力量,变革学校传统管理流程,构建基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面向学生一线的一站式服务,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校的后台管理与面向学生的管理进行有效剥离,形成有序规范便捷的管理流程。

广东轻工职院分为广州校区和南海校区,根据区域分为广州校区和南海校区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其建设内容主要是场地和设备设施等的硬件的建设。两校区大学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分别为300和500平方米,分别拥有各类服务窗口9个和18个,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人工服务;两校区同时设自助服务区域,分别放置自助电脑、网络缴费终端、一卡通圈存机、银行服务终端,通讯运营商服务终端等各类自助设备15套和30套,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自助服务。

2、“感知轻院”物联网及其软件系统

“感知轻院”物联网及其软件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涵盖校园面向大学生的各方面管理与服务信息收集、存储,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实现大学生管理与服务信息利用的系统,系统设置大学生社区服务网上业务大厅,开发智能通讯终端应用,又称“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其主要由以下子系统组成:①“智慧公寓”子系统;②“智慧教室”子系统;③“智慧门禁”子系统;④“智慧后勤”子系统;⑤垃圾分类与收集管理子系统。

为实现“构建大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集散体系,打造‘一站式’大学生社区服务平台”的最终目标,落实“云管理、云服务”理念,建设以下网络软件和开发与其相对应的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通讯终端程序,具体细分有12种系统,分别为服务中心网络服务大厅、后勤服务与报修网络系统、网络服务与报修网络系统、学生诉求服务网络系统、心理咨询网络服务网络系统、一卡通圈存网络服务系统、垃圾分类网络服务系统、拜登公益电子商城、团工作、学生活动服务网络系统、学生工作与服务网络系统、教务工作与服务网络系统、食堂服务与评价系统。

3、“社区管理与服务”项目的业务开展形式与提供方式

(1)业务开展形式

项目以“一站式”服务为基本要求,以实现“云管理、云服务”为目标,以下列形式为学生提供服务:

①物理窗口:在校园学生集散的中心区域建设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实体场所,并在其中设置各类业务窗口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②自助服务:在服务中心实体场所中建立各类自助服务席位或建设设置自助服务区,放置各类自助服务设备,为学生提供网络软件系统能够受理或处理的服务业务。

③网络服务:设立大学生社区服务网络大厅,开发面向学生服务的各类网络软件系统并整合进网络大厅,为学生提供在网络上就能受理或处理的服务。

④智能通讯终端服务:开发对接于网络服务软件系统的智能通讯终端程序,实现“云管理”,为学生提供“云服务”,学生利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就可随时随地得到服务中心的服务。

(2)业务提供的方式

根据职能延伸性原则,业务的提供方式置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总体架构下,在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任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服务中心提供的场所和各类平台,将本部门面对一线的学生服务事务进行有效剥离,以下列方式向学生提供服务:

①直接派驻:业务量较大或专业性很较强的业务,由职能部门在服务中心设置的专门窗口并派出本部门人员到窗口办公为师生提供服务。

②委托代办:服务中心专门设有综合服务窗口和负责服务窗口工作的人员,相关行政事务和部门面对的学生的零散业务,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变,由职能部门委托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窗口受理或收发受理及其受理结果文件。

③学生社团窗口: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设专门学生社团窗口,由学生向学生提供管理与服务。

④机动窗口:服务大厅另独立设有机动窗口,并提供一定的室内和室外空间,为各职能部门、系(院)、校外机构的阶段、间歇及开展各类如咨询、宣传、教育、展示和业务等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4、“社区管理与服务”项目的业务架构和管理架构

(1)业务架构

(2)管理架构

(3)项目的业务设置

具体的业务设置可细分为16类,分别为行政服务、后勤服务、网络服务、邮政服务(南海校区)、财务服务、诉求服务、学生管理服务、教学管理服务、团工作与学生活动、心理咨询服务、校区管理信息服务(南海)、金融通讯服务终端(南海)、物联网信息利用研究、垃圾分类支撑业务、教学督导服务、安全管理服务。

其中,具体业务整合由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导,全面统计和分析本部门面对学生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业务,在本部门业务分管校领导的领导和指导下,出具具体可行的对接方案和进度计划,积极与社区服务中心逐步进行业务对接,成熟一项对接一项。

广东轻工职院“社区管理与服务(高校模式)”协同创新项目以探索和构建新型的、符合社区管理与服务以及高校管理发展方向的社区管理(高校)模式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含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和智能通讯终端平台),设计适合我校乃至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基于物联网的“感知系统”方案,形成基于“云管理”、“云服务”理念的高校感知管理与服务体系,并尝试推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的社区管理(高校)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时长江.胡韵玲.陈乐敏.与时俱进构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新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03).

[2]林细.罗怡.浅谈高校学生社区化管理模式[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9).

篇3

9月1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下称“上海电信”)在同济大学对外了“天翼3G移动互联网系列行动”计划,“天翼3G进校园”系列活动也随即展开,“翼机通”成为电信切入校园市场的一柄利器。在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于2010世博年建成全球规模超大、覆盖超广、建设成本超低的天翼3G网络后,中国电信3G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一机在手,走遍校园”

据介绍,只要在校园内开通了“翼机通”业务,就可实现“一机在手,走遍校园”的轻松生活。“翼机通”是将校园卡与手机卡集成于同一张卡,通过校园内的“翼机通”平台,天翼3G手机将不仅是一部手机,还是万能钥匙、随身钱包,还是考勤卡、门禁卡、车库卡……例如,当学生在食堂消费时,在POS机上录入消费金额,经手机机主确认后,只需通过内置支持手机钱包专用UIM卡的天翼手机完成刷卡就可实现消费。这种管理模式代替了传统的做法,集学生证、工作证、身份证、借书证、医疗证、会员证、餐卡、钱包、电话卡、存折等于一机,既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又让师生的生活更轻松方便。

此外,学校的各类通知、考试成绩、活动也可以通过学校的数字信息平台直接发送到天翼手机上。

“翼机通”巧妙地拓展了手机卡的电子钱包、电子证件、电子票据、情景OTA等功能,结束了复杂的校园多卡时代,实现一机多用。通过它学生家长还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到孩子的信息,甚至每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可直接打到孩子的手机卡上。

对校方而言,“翼机通” 集食堂收费、机房收费、考勤管理、门禁管理、档案管理、教务和科研等系统于一体,实现了校内各种信息的集中管理,为学校综合决策提供了一个数据平台。同时,它极大方便了校内食堂、商铺等消费场所与校方的费用结算,降低校方的管理成本,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教学品质。

为让更多的莘莘学子融入到校园信息化生活中,上海电信此次还特别准备了天翼3G互联网学生手机及“翼机通”的终端捐助给同济大学。

作为负责任的国有企业,在推广校园“翼机通”的过程中,中国电信也充分尊重校方的意见和学生的选择,得到广大高校的赞许。如果学生没有选择使用“翼机通”手机,经申请仍能获得校方提供的普通校园一卡通服务,不过无法享受到“翼机通”独具的、方便的、丰富的服务内容。

产业链合作模式

据悉,校园“翼机通”将日常的校园卡费用和语音费用打包形成更为优惠的资费套餐,可以节省学生、老师的通信费用。通过天翼3G互联网学生手机,学生们更可随时随地享受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例如天翼阅读、天翼好友圈和天翼爱游戏等。

其中,“天翼好友圈”9月1日正式上线,加入中国电信校园T7套餐的全国学生均可自主建圈邀请好友加入。自今年9月1日到12月31日优惠期间,创建圈子功能费2元/月,圈内好友互拨本地通话费低至0.03元/分钟。

“爱游戏”,则可为天翼手机用户提供丰富的手机单机和联网游戏业务。“天翼阅读”,是以天翼手机及其他便携电子设备为载体,利用CDMA、WiFi等无线接入手段,为用户提供原创、书籍、杂志、漫画等各类电子书的在线和离线阅读,并支持评书、推荐等阅读参与方式的互动服务。

尤值一提的是,此次上海电信还特别针对校园市场,与其协同产业链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包括淘宝、腾讯、LG等公司,带来了独具特色的优质终端和精彩应用。

比如:在“校园行”系列活动中,学生用户不仅可以从上海电信提供的丰富学生号段和实惠的学生套餐中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一款,同时还有与号码一一绑定的面额为100元的淘宝网商品优惠券可享。用户只要在手机上登录“手机淘宝”购买指定商品,就可抵扣相应金额。除此以外,此次购号的学生用户还可参与“秒杀汽车”的精彩活动。而在学生群体中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腾讯,也将在“天翼爱游戏”领域与电信通力合作,给学生的课余生活带去更多的乐趣。以创新科技和时尚设计引领潮流的LG手机带来了中国电信定制3G手机LG棒棒糖KV700,它能在天翼高速3G网络的支持下实现高速浏览网页,更有丰富的电信定制业务功能供年轻群体享用。

上海电信相关人士称,中国电信天翼3G移动互联网具有3G+WLAN的融合优势,可随时随地体会到3G高速无缝上网冲浪的乐趣。在世博会期间,上海电信还为世博园区内提供速率为9.3Mbit/s的3G网络,其速度相当于现有3G网络速度的3倍。

中国电信进入移动领域的时间尽管不长,但其3G网络的规模和覆盖面已经迅速赶超上来。2010年上海电信和上海联通达成协议联手共建500个3G基站,实现电信设施资源共享。这一举措加速了天翼3G网络的建设步伐。上海电信手机用户的直接感受就是,手机信号强劲,特别是3G网络速度令人惊喜。

物联网新应用

去年8月,国务院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在全国受到极大的关注。中国电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取得了重大成效。其中,“翼机通”即是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应用,目前已在教育、工商、税务、医院、物流、金融、工业园区和公共交通等多个行业推广。

中国电信指出,“翼机通”作为物联网技术在高校的应用,将使学校、学生充分体验到高新技术的魅力,对激发教、学创新热情,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校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中国在全球物联网浪潮中抓住机遇,打造核心竞争力,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通信业内人士也认为,今后,类似“翼机通”这样的物联网更多应用,将拓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并推动新的低碳生活模式。

同时,不同于其他运营商简单的话费套餐低价竞争的做法,“翼机通”实现了多卡合一,是有着相当技术含量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此外,电信在产业链上与其他公司合作,丰富了应用内容。这些对于精准切入校园市场,在短期内发展大量用户将十分有效。

专家还认为,“翼机通”校园应用将使移动支付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随着移动支付校园应用的逐步升温,同质化的趋势也将不可避免,购物、就餐、考勤等传统校园卡应用,以及短信通知、账户查询等基于手机的新型应用会逐渐融合,成为所有校园应用必备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与校园外的移动支付应用相结合,让校园应用走出校园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扩大了校园应用的使用范围,增强了对学校师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手机用户的黏性,有利于促进手机用户的稳定增长。从这个角度看,与目前社会的移动支付应用,比如交通、金融等大多采用的13.56MHz技术相同,中国电信“翼机通”产品无疑在现阶段具有更大的潜在竞争优势,为其更好地扩展校园移动支付应用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篇4

[关键词] 文科;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6-0092-05

0 引言

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高等教育从业者关注的重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也即“包含知识运用、动手操作等多方面技能和能力的综合性活动能力”[1],显然已经成为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这一共识,教学管理者和学术研究者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这一概念和可能对其构成影响的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2];《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从观念、环境、教学模式、实践共同体等诸方面提出了对策[3];《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理念、课程、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习基地、课外实践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4];《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对创新平台、过程培养、评价策略等几个环节作用的发挥进行了思考[5];《国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及启示》更是在分析国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府相关职能、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自我培养等建设性意见[6]。以上研究,对教育界关于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思考显然起到了极好的推进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对大学文科专业学生而言,现有的教育教学体系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显得不够充分,学术界对此讨论的也不多。文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同样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加强对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拟从整体优化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角度,就此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思考。

1 推动人才培养方案内各环节的优化

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从培养方案内各环节执行的优化着手,使整个本科阶段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都能够体现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导向。

应着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大学文科专业的教学方式常常表现为教师的一言堂,其传统教学的特征显得尤为明显。这当然并不影响传道授业解惑,但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将强于运用知识的能力,被动学习的习惯将强于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向背道而驰的。如此一来,所培养的学生与现代社会的需求之间就会出现一定的差距,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势必将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转型期。就大学教育而言,“重要的不是记住学过的东西,而是判断力的训练”[7]。如果改变大学文科的传统教学模式,确立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地位,强调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学生在踏入职场之后将更容易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那么,大学文科的课程教学应该做怎样的调整与优化呢?个人认为,就教学目标而言,应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教学方式而言,一方面,使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教师引领、优秀学生示范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使其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路径。同时,在具体的课堂组织方面,应该下大力气强化教学互动环节,要将小组讨论、情境化教学等各种能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置放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目前,在大学的教学过程当中,互动环节得到同行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一个有益的趋向,但还应该看到,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被动的一面,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做更多的鞭策和引导,甚至是考虑相匹配的嘉奖措施。美国的高等教育从业者认为:“探究性学习为大学的教学、研究使命和教师的相关职责提供了一个逻辑性的桥梁。”[8]因而在美国的大学课堂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研究和参与的主动性,部分老师甚至会将学生的相关课外研究和课堂参与的表现作为本门课程最终考评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值得借鉴。总之,要使大学文科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朝着强调学生主体性、释放学生主动性的方向努力,使学生在研究中提升思考能力,在互动中提高表达能力。对文科课堂教学进行这样的改革,必将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当然,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是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协同改革之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应该在强调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下予以调整和优化,考核形式也应该做相应的变革,这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应进一步加强实习、见习环节的组织和质量监控,保证实习、见习的质量。实习、见习毫无疑问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几乎得到各国高等教育从业者的认同。当然,相比美国等国家成熟的带薪实习制度,我国的社会条件还不够完善,社会各方面对此的认识也还难以统一,但应该尽可能地使这一环节得到加强,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当前大学文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一般都将实习和见习环节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点与理工科专业是一致的。不过,诸多理工科专业的实习、见习的组织与安排是相当成熟的,一方面体现在拥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单位,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成建制地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见习。这样的组织方式使得实习、见习的质量监控相对容易。文科的情况略有不同,尽管经过多年的办学,文科专业也会拥有诸多关系稳定的实习基地单位,但文科的实习基地一般来说容纳能力不强,每次接收的实习生数量不多。这样一来,大学文科专业的实习、见习从总体上来说往往呈分散进行的状态,这就给管理和质量监控带来了难题。这个难题如何解决?可从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探索:(1)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更多的业务单位建立更紧密的关系,通过与他们合作来明确工作要求、严格实习管理,争取获得他们的更大帮助和支持,让实习学生能够切实地接触业务、熟悉流程、处理事务,并迅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员的身份转变;(2)对承担实习指导工作的专业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工作要点。应对指导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考核,同时建立评优机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推行实习指导的专人负责制度,以进一步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推动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化;(3)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实习校内教育。一方面通过学业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实习、见习的重要性,这当然是不可缺少的;而另一方面,同时也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实习、见习开始之前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技能、礼仪及心理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安排专门场地进行情景模拟,同时还应制定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邀请业内人士来校讲授,使业务讲座成为与学术讲座相辅相成的一个讲座序列,以彰显其重要地位。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校园内得到相应的培训,对即将面对的实习工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因而也就能够在进入实习单位之后迅速地融入,提高实习效果,提升实践能力。

应推动毕业设计(论文)与社会经济发展更为紧密地结合。当下大学文科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与管理机制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选题上。文科的毕业设计(论文)往往偏向于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本身当然可行,毕竟在很多文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当中都有“研究能力”培养的表述。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研究型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质往往更多表现为写作训练,其理论选题没有太大的新意,其论述过程也欠缺严谨与规范。更有甚者,诸多论文还存在部分抄袭或全文抄袭的嫌疑,当下论文的灰色产业链也为这种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便利。不应因此而反对理论研究型的毕业论文,要考虑到文科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将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来加强理论研究,这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考虑到毕竟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将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应该提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多样化,在允许理论研究型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与社会发展关系紧密的实践型选题,鼓励学生在设计(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多用社会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鼓励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到的专业技能,了解社会,提升自我。这样一来,即使学生未必能提出非常重要的问题,未必能设计出非常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但至少避免了炒冷饭的嫌疑,避免了无效劳动的嫌疑,从而迈出了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改革,如果组织得当,也将有利于文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加强课外学习的整合与组织

人们一般习惯于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对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落实和完成上,但其实课外学习对于人才培养,尤其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为了使文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需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必要的设计与组织。

课外学习的内容首先是通过组织预习、复习和运用等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合理延伸。在上文中提到课堂教学应该进行适当的改进,不过,这一改进会遭遇到阻力。阻力在于一般习惯于对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进行严格要求,但对于课外学习的组织,大学文科专业的教学往往会忽略。课堂教学的改革将会要求学生对学习投入更多,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利用大量课后的时间,而这恰恰又是被忽视的。课外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在知识的摄取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练习和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显得很浅,而课堂教学时间显然又不足以支撑整个学习。所以,必须从理念上建立起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并重的认识。在美国的大学有一条通行的卡耐基原则,它规定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的比例须达到1∶2。这一原则应该借鉴,但不是照搬,因为美国的大学本科生每学期所修的学分是有限的,因此他们每周的课时也是有限的。这一点,各所大学都在制度上进行了限定,如对每个学期的规定范围内的学分实行最优惠的收费标准,这同时也是一种保障学习强度和培养质量的方法。文科专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该将课外学习的时间以布置任务的形式进行督促和引导。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课程的网络主页,明确学生在每次课之前和之后的任务。当然,这需要教师对所执教的本门课程的每个课时都有一个精心的设计,对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延伸知识有明确的认识和具体的布置。同样重要的是,对布置的任务要进行一定形式的检查和考核。教师的检查应能使学生在课外的投入得到评价,并在课程最终成绩中予以体现。总之,应努力使学生的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社会调研等各种方式和途径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强化和拓展,使学生在知识的预习、复习和运用过程中增强知识储备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外学习的强化同时应该包含以运用专业知识为核心的专业学科竞赛的组织与实施。专业学科竞赛是另一种形式的课程考核,它的长处是能推动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为灵活而合理地运用知识。基于此,文科专业对专业学科竞赛的设计,首先要极力避免对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应考虑到社会“需要的不是纯知识型人才,而是强能力,一专多能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9],要引导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充满主观能动性地、充满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和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还要通过遴选和授奖的指挥棒,使学生接受这一理念,从而将学生学习的习惯由知识的识记进一步转移到应用上来。当然,文科专业学科竞赛的组织者还应该重视现场展示的环节,对学生的临场发挥有一定的考量,这一环节对学生灵活应变的处事能力、面对公众的心理素质将会起很好的提升作用。事实上,文科专业学科竞赛如果设计组织得好,其效果跟学生在具体工作中对知识的运用是同等的。

课外学习的组织还应该与当前大力推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紧密结合。教育部推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它通过较少的投入组织起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使之组成团队,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项目对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当学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最需要的往往就是这些能力。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应在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厅组织的大创项目体系之下,组织设立校级大创项目和院(系)级大创项目,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四级体系,从而容纳更多的学生,推动更多的学生,使更多的学生藉此项目得到充分的锻炼。在此基础上,文科专业在大创项目尤其是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组织方面,应该特别注意选题的遴选原则,应该偏向于专业学习和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选题,应该旗帜鲜明地主张学生通过这些项目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对纯理论研究的项目选题,则需要重点关注其研究的学术价值、新意和团队作用的真正发挥。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文科专业部分优秀的项目选题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配备,甚至是需要几个年级学生的接力棒式的合作,以现有的有限的团队成员人数和限定的项目完成时间,虽然也能勉强结项,但项目所包含的能量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从制度上对这种项目进行支持,以使得学生能够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这是急需思考的一个问题。

3 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与境界

文科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可能会面对更多的人,做更多的服务社会大众的工作。因此,培养大学文科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要推动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和服务精神。

社会服务首先应该落实在能发挥专业优势、满足社会需求的项目运作上,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接触社会,理解自身的价值。在我国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语境下,整个社会必然会出现大量面向大学文科专业的服务需求。大学文科专业的教学设计者应该敏锐地看到这一庞大的社会需求,从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的高度、为文化发展繁荣贡献力量的高度,积极争取服务机会和服务项目,用专业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持。这一点,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正通过“产学合作”来实现。所谓产学合作,“是指企业与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10]。实践证明,这样的探索是有成效的,当下文科专业同样也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加强与社会的合作,“要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把大学生实践活动与振兴地方经济结合起来”[11]。文科专业应该大力组织学生参与到这些社会服务的项目中去。这种机会是极其可贵的,应该积极发动有专业潜能的学生,让他们参与项目,让他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接受社会的检验、接受市场的检验,实现从一个读书人到一个社会人的转变。既往的探索与实践证明,学生参与一个高质量项目运作过程的所得,并不比上一门课的所得少;并且,参与过项目运作的学生,其对社会需求也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他们一方面更易于融入社会,另一方面其专业学习的动力也变得更为强劲。当然,要搭建这一人才培养平台,首要的条件是大学教师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大力地推进科研、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关于这一点的落实,实事求是地说,部分文科专业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机遇。

社会服务还应该依托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学生在获得较好的专业锻炼的同时,树立起奉献精神。文科学生将来更多地会从事社会服务的工作,因而需要有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基本价值观。青年志愿者活动讲求奉献,讲求社会责任,这在当下是尤为可贵与重要的。青年人在即将踏上社会之际,如果能拥有健康自然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无疑是社会之幸、民族之幸,青年志愿者活动无疑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机会。当然,青年志愿者活动能够给文科大学生带来的还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文科专业的学生会面对很多学术问题和现实问题,但这些问题大多都有一个核心,即人的问题。如能更好地理解人,则专业修养就会有相应的提升,专业知识也能更为顺利地运用于实际。青年志愿者活动给文科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接触各色人等,从而更广泛、更全面地了解人。当然,如果青年志愿者能够在活动中更好地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服务大众,两者相结合,则这一活动的意义就显得更大。笔者曾与参加义务家教活动的文科师范生有过较深入的接触,发现他们所参与的这些活动,一方面使需要帮助的人获得了帮助,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知识运用、技能培养和认识社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事实上,这一类活动如果组织得好,是可以真正实现多赢的。总的来说,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将有利于提升学生服务大众的精神境界,同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实践能力。

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参与学校的部分管理与服务环节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学中,学校的教室管理、网络管理、食堂服务等各种教学支撑岗位,随处可见实习学生的身影。设立这些带薪岗位并向学生开放,一方面当然为有志于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意义是,它在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化、社会化转型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些积极探索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和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的是,大学当中的学生组织在帮助学生成长方面、在帮助学生培养社会参与意识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除了知识、技能外,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度是否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的大学文科生在毕业后会走到相应的管理岗位上去,基于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校园内设计和提供各种岗位和平台,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在参与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协调,学会组织、实施。如果能够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方面有更多的参与、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显然是非常有益的。

4 结束语

如何培养大学文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任何一所大学,它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其中又包含了若干个子系统,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本身就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子系统,它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与其它子系统有着诸多的联系。本文所作思考,所列举的三个方面的工作,是对这个培养体系进行系统化构建的一种尝试。当然,对这一培养体系的设计与组织,需要考虑到新时期大学的使命,同时也应顾及到实际的社会条件,从而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思考,并逐步予以推进。任何零散的、蜻蜓点水式的尝试或者运动式的一哄而上都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应该看到由于文科专业的性质,推进建设大学文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将比理工科专业要艰难。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在美国的研究性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他们发现:“在没有实验室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学生参与独立(研究)活动的比例最低”[12]。对这一培养体系的设计与组织,还应该考虑到它需要所有高等教育参与者的认同与努力,“所有参与大学学习的人之间应建立一种合作关系”[13],从而建设一个新的本科教育环境。本文所述,仅仅是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一点心得,尚处于探索阶段。如果同行能够就此问题作更多的思考,并切实地加强对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琼.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培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1,(3):28-33.

[2]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7-69.

[3]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63-66.

[4] 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74-75.

[5]沈剑敏,陈强,管利萍.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0):104-105,152.

[6]周爱国.国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及启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1):128-132.

[7]雅斯贝尔斯.大学的任务[A].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9-178.

[8]Virginia S L.The Power of Inquiry as a Way of Learning[J].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11,(36):149-160.

[9]徐业滨.对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64-65.

[10]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5,(1):52-56.

[11]刘德宇.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