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白芨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白芨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篇1

关键词 药用珍稀植物;林下经济;人工培育

中图分类号 S56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31-02

池州市贵池区位于安徽省皖南山区北缘,国土面积25.13万hm2,其中山场面积16.47万hm2;境内有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保存着较为原始的森林植被,亚热带典型植物群落类型齐全,极具保护价值。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科考表明,保护区内不仅有丰富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物种,而且还蕴藏着大量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目前只有少量被人工采挖利用。当前林下经济正悄然兴起,在林下经济的模式中就有林药模式,这些珍稀药用植物的人工繁育技术在国内都已成熟,而且这些珍稀药用植物基本上都耐阴,适合林下发展;贵池区公益林面积有4.00万hm2以上,选择其中坡度平缓、土层比较深厚的林地,用于发展珍稀药用植物,一方面有利于保护野生的植物资源,另一方面也给林农增加了经济收入,有效解决了保护与发展的问题。现就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几个重要药用植物的价值、培育和利用进行介绍,以期对这些野生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发展有所裨益。

1 七叶一枝花

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为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别名蚤休、重楼、草河车等。根状茎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治化脓性炎症及扁桃腺炎;外用可治毒蛇咬伤。目前,野生资源枯竭,难以满足医用需求[1],我国福建、江西有规模的人工栽植。

1.1 生态习性

野生七叶一枝花生长于海拔700~1 100 m的山谷、溪涧边阔叶林下阴湿地,此处凉爽、阴湿,土质多为壤土或砂壤土,富含腐殖质,水分适度,非常适宜七叶一枝花生长。此外,七叶一枝花较耐寒,喜斜射或散光,忌强光直射,适合林下栽培[2]。

1.2 栽培技术

1.2.1 选地。宜选择腐殖质含量高、土壤较湿润、坡度相对平缓的林地,于秋冬季将土壤深翻20~25 cm,同时施适量腐熟土杂肥或厩肥,顺着坡度方向整平做畦,畦宽1.2~1.5 m。

1.2.2 繁殖。①块茎繁殖:10月至11月上旬挖起地下块茎,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完整无损的植株,选有芽头的块茎切成3 cm左右作种,其余部分加工入药。栽培时,行距、株距、穴深分别为20~25、20~25、6~8 cm,芽头向上,1块/穴,栽后覆土。②种子繁殖:9月下旬,待朔果裂开,露出鲜红色浆果时采收。在清水中搓去果肉,捞出后立即播种,也可拌在湿砂中贮藏,待来年春季播种。在畦面挖浅沟,行距15~20 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与畦面平,播完浇1次透水,加盖地膜。当年秋冬播种的种子要到第3年春季才能出苗,如用地膜覆盖,则出苗时间可提前3个月左右[2]。幼苗培育2~3年后方可移植,定植以春季3―4月芽萌动前进行为宜。移植时行、株距均为20~25 cm。栽后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1.2.3 管理。移植后,应及时除草松土,做到勤锄、浅锄,避免伤根。基肥是人工栽培的主要肥源,根据生长状况,在每年苗出土后追施少量的人粪水1次,为保护七叶一枝花的药效,禁用化学氮肥。七叶一枝花喜阴湿环境,畦面及土层要保持湿润,遇旱季要及时浇水,雨季要及时疏沟排水。为减少养分消耗,5―6月出现花薹时,除留种外,应及时剪除全部花薹[2]。

1.2.4 采收。一般种子播种、根茎繁殖的分别于5年后、3~5年采收,9月下旬至10月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茎作种,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2]。

2 八角莲

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 Cheng ex Ying]属于小檗科鬼臼属植物,别名金魁莲、旱八角;根状茎及根供药用,有消气化痰、解毒消肿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劳伤、蛇伤及风湿关节痛[3];现已被国家列为保护植物。福建、江西有规模人工种植。

2.1 生态习性

八角莲多生于深山密林中的阔叶林、竹林、山谷阴湿处或溪涧边沿,这些地方阴凉潮湿,土质为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水分含量高,富含腐殖质,完全符合八角莲的生态需求。八角莲喜斜射或散光,忌强光直射,适于林下种植。

2.2 栽培技术

2.2.1 选地。根据八角莲的生态习性,宜选土壤肥沃、疏松而湿润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的荫坡地。于秋冬季将土壤全面深翻20~25 cm,结合整地,施入适量的腐熟土杂肥或厩堆肥,翻入土内作基肥,顺坡整平做畦,畦宽1.5 m左右。

2.2.2 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9月至10月上旬,浆果脱落时采收,于清水中搓去果肉,捞出种子后,均匀撒播于畦面,先盖草土灰再覆2 cm细土,浇透水,加盖地膜。一般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出苗,幼苗培育2年后的秋季倒苗期间采用开穴或开条沟定植,随挖随栽。行距、株距、沟深分别为25~25、25~25、5 cm,栽时使根系在沟内舒展,覆土3~5 cm,浇水保湿。

(2)根茎繁殖。10月挖取地下根茎,切下有芽头的根茎1~2节作种,置于穴中或条沟,芽头向上,覆盖土杂肥和细土,浇透水,畦面覆盖稻草或杂草,随采随栽。

(3)根节繁殖。八角莲有发达的地下根系,一株五年生八角莲一般有50多条长达50~60 cm的根。因此。秋季采收时,将根茎上剪下的须根再剪成10~30 cm,水平埋入土中,覆盖细土4~5 cm,浇透水,地膜覆盖,翌年春季根节即可生出幼苗,1年后即可移植。

2.2.3 管理。出苗前全面喷洒1次化学除草剂,并浅锄松土。开花后、倒苗后再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也可看情况化学除草。在每年苗出土后追施人粪尿1次,倒苗期间可施草木灰或土杂肥。禁用化学氮肥。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可适量灌水。

2.2.4 采收。八角莲的根茎及根入药,每年10月地上部倒苗后采挖,挖后去掉茎叶,切下有芽头的第1、2结节作种,其余洗净晒干或烘干。八角莲种子繁殖5~6年以后采收,根节繁殖4~5年后采收,根茎繁殖3~4年采收。

3 黄精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别名鸡头黄精、老虎姜、鸡爪参。根状茎为常用中药“黄精”,有补脾润肺、养阴生津功效,主治久病体虚、干咳、口渴、盗汗、精神疲惫等症;新鲜根状茎含有还原糖,可制酒、制糖[4]。黄精在池州市内分布较多,目前加工利用也多,打出了“九华黄精”的品牌,主要是采挖野生黄精,因此加快黄精的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3.1 生态习性

黄精多生于林下、灌丛、沟谷、溪边;喜阴湿,耐寒,怕干燥,种子发芽时间较长,因而适于林下这种独特的生境下种植。

3.2 栽培技术

3.2.1 选地。以富含腐殖质、质地疏松、保水力好的荫蔽壤土或砂壤土为宜,选择地块以上层为透光充足的林缘、灌丛、草丛及林下开阔地带为佳。播种前先深翻1遍,结合整地施农家肥,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耙细整平,顺坡做畦,畦宽1.2 m。

3.2.2 繁殖。

(1)根状茎繁殖。于晚秋或早春3月下旬前后选一至二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根茎,选取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每段有3~4节,伤口稍加晾干,按株行距22 cm×15 cm、穴深5 cm栽种,覆土后稍加镇压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5 d左右出苗。秋末种植时,应在上冻后盖一些圈肥和草以保暖。

(2)种子繁殖。8月种子成熟后,采收成熟饱满的种子,然后将种子进行湿沙层积处理,待第2年3月下旬筛出种子,按行距12~15 cm均匀撒播到畦面的浅沟内,盖土约1.5 cm,稍压后浇水,覆草保湿。出苗前去掉盖草,苗高6~9 cm时,过密处可适当间苗,1年后移栽。

3.2.3 管理。要及时中耕除草,宜浅锄,适当培土。前期结合中耕适量追施人畜粪水,后期可沟施农家肥进行追肥。雨季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3.2.4 采收。种子繁殖、根茎繁殖的分别在3~4年、1~2年时收获。一般于秋末、春初萌发前采收,以秋末、冬初采收的根状茎肥壮而饱满,质量最佳。采收后,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土,置蒸笼内蒸至呈现油润时,取出晒干或烘干,或置水中煮沸后,捞出晒干或烘干。

4 白芨

白芨(Bletilla striata)为兰科白芨属植物,别名紫兰、苞舌兰、连及草等;假鳞茎药用,有收敛止血、生肌补肺、润筋行气、逐瘀消肿和止痛等功效[5]。由于白芨的需求量增加,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

4.1 生态习性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常生长在林下、山坡草丛中、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目前贵池区的一些林农挖取野生的白芨进行人工栽植,获取的经济价值高,引发了部分地区的栽种热,但由于栽培技术和管理不当,成功率不太高,造成了种苗的浪费,对野生的白芨资源也是极大的破坏,因此加强白芨的人工栽培技术培训势在必行。

4.2 栽培技术

4.2.1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疏林地块进行种植。土壤深翻20 cm,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翻入土中作基肥,整细、耙平,顺坡做畦,畦宽1.2 m左右。

4.2.2 繁殖。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所以白芨一般不用种子繁殖,而是采用块茎繁殖。在春季新叶萌动前,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用刀横切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沾草木灰后栽种。按株行距25 cm×10 cm、沟深10 cm的密度进行栽种,块茎的芽向上,盖土压实,浇透水,覆草,保持潮湿,一般4月即可出苗。

4.2.3 管理。及时中耕除草,锄草时要浅耕,避免伤根;白芨是喜肥的植物,苗木出齐后,15 d左右施1次稀薄的人畜粪尿,8―9月,可施浓一点的液态肥;干旱时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伤根。

4.2.4 采收。白芨种植4年后,10月当地上部分茎枯萎时,进行采挖。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老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放入箩筐中,在清水中浸泡1 h后,用脚踩去粗皮,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 min,待表皮硬后再用硫磺熏12 h,每50 kg鲜块茎用硫磺0.5 kg,熏完后取出继续晒或烘干。硫磺熏后的白芨不变质发霉,不虫蛀,色泽洁白、透明,放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灰渣。贮水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

5 参考文献

[1]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五卷[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4.

[2] 梅中青,梅益丽.七叶一枝花野生变人工栽培的技术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213-1214.

[3]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二卷[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343.

篇2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精神,通过建立特派员工作站、选派科技特派员,围绕进一步培植壮大我县林、茶、菌、药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新型产业,建立一套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培养锻炼一批科技创业型人才,培育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支柱产业,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通过特派员工作的实施,为我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该工作实施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科技特派员现状

我县共有107名县级科技特派员,来自农业、林业等部门具有初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达95%,有一技之长,相当于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乡土拔尖人才有5%。主要职责为: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林、茶、药、菌等优势和特色产业进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科技培训帮扶、推动实现农科对接和扶持发展合作等,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

我县还建有两个省级特派员工作站:祁门县祥源祁红茶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立于2015年3月,工作站单位为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现有驻站科技特派员8人。祁门中药材组织培育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成立于2016年3月,工作站单位为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有驻站科技特派员7人。两个工作站主要以企业现有产业化为基础,利用我县祁红产业、中药产业等优势资源,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各高等院所技术支撑,发挥专家团队的技术力量,在新产品开发、基地种植、生产加工等方面全方位合作,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实现企业增值增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实现产业脱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扎实开展科技扶持工作

1、抓好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与创业辅导。

一是科技特派员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送科技下乡、开展“家门口学堂”送科技等活动,每年举办特色产业专题培训班,开展特色产业种栽植技术培训,推广实用技术。2017年,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95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95人(茶叶生产50人、肉羊生产50人、淡水池塘养鱼50人、中药材生产45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100人(农资经销员50人、电商人才50人)。培训特色种养业贫困户1781人次、新型经营主体280人次。

二是邀请专家授课。邀请了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做《祁门县药用植物资源及代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生物技术与中药质量》专题讲座,编印常见中药材种植技术手册2000余份,发放给农民,引导农民种植中药材。

三是开展科技扶贫宣传工作,科技特派员携带中药材种植宣传展板、宣传单页,利用晚上时间,开展“农村小课堂”活动,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和中药材种植技术。

四是依托特派员工作站开展培训。2017年中药材组织培育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期次,培训贫困户、专业户、种养大户农民共150人次,开展科技特派员实地科技服务100余次,发放最新中药材种植技术资料1500余份。祁红茶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织专题培训5场,受益300人次,培育农村新型技术人才20人,进一步提升了现代农业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

由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牵头组织实施了茶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红茶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技术、皖南道地珍稀中药材良种繁育与产业化等项目、承担省科技重大专项及人才团队项目4项;推广《祁门红茶清洁化初制厂建设规范》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全县已经新完成30家村级茶叶初制厂改造;推广中药材白芨、石斛、金线莲等3项新品种及其组织培养新技术的应用,共生产白芨组培育苗1500万株和石斛组培苗20万株,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通过科技特派员+农业专业协会(基地)+农户机制,促进了茶叶和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3、创新服务机制采取有效的扶贫措施。

一是完善特派员工作机制:我县年初下发《关于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助力扶贫工作的通知》,选派一批县级科技特派员赴31个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并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开通服务热线,定期到田间地头服务指导。开展科技培训帮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施的运用,培育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民技术员和科技致富带头人。推动实现农业与科技对接,扶持发展合作组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推进示范基地培育和建设的同时,通过跨村跨乡服务,扩大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面,使基地的示范典型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开展农技人员包村联户,158名农技人员联系服务1580名科技示范户;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实现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基础较好、带动性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家庭农场28家、专业大户15户。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36家(联合社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4家,市级示范社12家;家庭农场110家,其中省示范农场8家,市级示范农场3家;专业大户265家。

四是通过产业化联合体带动:祁红茶业公司于2015年3月份牵头成立了祥源祁红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目前成员户有12家,其中龙头企业1家、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0家,建立起了紧密的产业、要素、利益联接机制。联合体通过对组织内成员和农户进行培训,提高高效生态茶园建设管理水平。

五是通过整合资源带动:通过“流转”经营管理形式,祁红茶业公司在祁门县箬坑乡石舜村完成2000余亩荒山流转和道路占地征用合同签订,以及历口环砂200余亩低产茶园流转,并优先吸收贫困户参与基地建设。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时,峰源科技公司优先安排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劳务,优先租赁贫困户的土地。

六是合作经营利益联结:祥源公司除了流转经营之外,还采取了与农户合作经营模式,主要是在茶园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与农户签订统防统治管理协议,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高于市场行情价格优先收购,并同时实行二次返利政策。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茶叶品质,也有效地提高了农户收入和积极性。

三、取得的成效

祁门为安徽省第一林业大县,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种资源丰富。由于历史的传承,加之多年来的培育,特别是近年来的科技推广,形成了一批品质优、市场广、效益好的特色农林产品。通过科技特派员工作,特色产业规模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

1、茶产业:茶叶生产较快增长。我县2017年生产茶叶6530吨,实现产值6.99亿元,同比增长10.86%和31.01%,均为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茶叶收入4721元,比上年增收1093元,约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茶叶品牌持续扩大。“祁门红茶”公用品牌以27.35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第8年荣膺十强品牌,入选“2017年中国茶叶最具带动力三大品牌”等。祁红种植标准化进一步改善。2017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4150亩,有效认证有机茶园0.89亩,全县累计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茶园达11.9万亩。4万亩茶园实施了茶园绿色统防统治示范建设,1.5万亩茶园推行机械化采摘。生产清洁化继续推广。5000亩茶园完成标准化生态高效茶园改造,30家初制厂通过清洁化改造验收,切实从源头保障了茶叶加工的卫生安全和生产效率。

2、林业产业。着力扶持发展林业特色种养。2017年以来,全县共打造油茶、香榧、毛竹等示范基地10个,发展木本油料及特色经济林。全县56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苗木栽植、生产用工、山林土地入股、扶贫贷款补贴等措施带动645个贫困户发展林业特色种养业,促进贫困户自主创业,更新就业观念,不断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早日脱贫目标。

3、中药材产业。林下经济复合经营。坚持科学发展,提质增效,重点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立体复合经营。新建新安镇2000亩道地中药材、2000亩杜仲林低改、塔坊镇1500亩油茶林下黄精、大洪岭林场2000亩杉木林下黄精等千亩以上示范基地4个,以及闪里镇瓜蒌药菊、平里镇白芨、凫峰镇覆盆子、新安镇前胡等百亩以上示范基地15个,累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60.5万亩,实现产值29.28亿元。培育优质药材种苗。培育良种壮苗是中药材种植规模发展的基础。峰源公司与安徽省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开展白芨、祁术、石斛等名贵中药材苗木培育,新建育苗车间3000㎡、苗圃地100亩、驯化大棚22个,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智能恒温无尘控制育苗,已经生产白芨继代组培苗700万株。仙寓山公司在安徽省中医药大学专家的指导下,新建苗木基地50亩,利用野外自然条件培育祁术、黄精等中药材苗木,为中药材大规模种植提供优质种苗。

4、贫困农民增收。2017年完成全县特色种养业产业发展达标贫困村21个、产业发展达标贫困户1640户、“一村一品”专业村9个。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13058个,支持特色种养业扶贫总资金5580万元,实现31个贫困村项目、资金全覆盖。全县有258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带动贫困村31个、贫困户4358户。全县通过苗木栽植、生产用工、山林土地入股、扶贫贷款补贴等措施带动645个贫困户发展林业特色种养业。促进贫困户自主创业,更新就业观念,不断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早日脱贫目标。一是峰源公司在平里镇贵溪村建立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示范基地30亩,为贫困户脱贫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祥源公司完成2000余亩荒山以及200余亩低产茶园流转,合作茶园面积达1万余亩,涉及面覆盖8个乡镇,为保障农户收益不减,公司采取流转费按年分期支付,优先用工的长效扶持方式。全年共支付流转费、物资补助及劳务用工费达百万余元。

四、存在问题

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科技特派员大多数为机关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福利待遇较低,无额外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2、农技人员的知识有待更新,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了解不多,跟不上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与现代农业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

3、工作创新机制还有待完善,信息化程度低,服务的方式、方法有些滞后,工作成效体现不明显。

4、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够。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实质性政策和措施支撑。无激励机制,相比和企业外聘的科技人员吸引力不强,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

5、科技特派员项目经费不足,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影响特派员工作迈上新台阶,建议加大资金扶持。

五、下步措施

1、完善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激励政策,提高工作积极性。

2、完善科技特派员团队管理制度,及时掌握科技特派员工作动态,总结经验,树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