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通过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将健康防病知识带入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不同于医院,它服务的对象为全体居民,包括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群,通过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使亚健康人群不变成病人,健康人群不变成亚健康人群,向居民宣传预防保健知识,提高居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公立医院医师可以在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加强宣传预防保健知识的力度和责任。因为目前社区卫生服务还在起步阶段,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没有产生我们期望的影响力,所以社区居民对上级医院下来的医生信任度远远高于社区的医护人员。通过医生的讲解,可以让居民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和保健方法,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意识,效果非常明显。因此,上级医院能够定期派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对广大的居民保健意识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通过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将优质的服务理念带入社区
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在逐年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在逐年改善,但看病难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在医院看病,从挂号、候诊、划价、付款到取药,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排队等候,拥挤的就诊环境,给老年病人及上班族带来了更多的不便。另外,紧张的交通也使不少老年人不敢单独坐车,而子女多又无法经常陪伴老人到医院,就近求医是广大群众的愿望,更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愿望。通过对口支援的形式可以让上级医院高年资的、高水平的医师来到居民的家门口解决居民的健康问题。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医师赴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上级医院精湛的技术,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服务理念也会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带入社区中,使社区内行动不便的、经济困难、工作时间紧张的等各种得不到及时治疗的人群,在社区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大医院专家提供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同时,通过大医院专家的言传身教,使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真正得到居民的认可。
3 通过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将优质的医疗质量带入社区
医院的综合实力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坚强后盾,为社区医疗提供各方面支持;上级医院专家见多识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解决社区内治疗不了的、难以治疗的健康问题;通过对病人一系列的诊疗过程,起到对社区医师传、帮、带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整体医疗服务的水平。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点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建立相应的双向转诊机制和绿色通道,保证上转病人的治疗和下转病人的安全。慢性病人的特点是年高、体弱、病程长,对自己的病情了解不够,不坚持用药。提高慢性病人的医疗质量不单是从治疗下手,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上级医院在病人的康复、健康宣教、疗效回访等方面存在实际的困难,社区卫生服务恰好有这个便利优势:对病情得到缓解的慢性病人转回社区,经过住院医生与社区医生的交接,卫生服务社区医生在住院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对回到社区的病人继续跟踪服务,指导康复,定期上门巡诊,根据病情变化提出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保健和治疗措施,保证治疗康复的连续性,让病人感受到上级医院就在身边,感受到上级医院走进社区给他们带来的实惠,群众到社区看病的安全感就会逐步提高。
4 通过对口支援,将医院健康向上的形象带入社区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医院的形象就是医院的一面旗帜,医院在支援社区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文化气息传入到公众当中,扩大了医院的宣传面,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在深入社区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发放一些医院的简介,宣传医院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医院的发展历史,加深对医院的信任感,并可采取悬挂院徽、横幅标语、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在社区中创建温馨和谐的医疗氛围,将医院“病人至上,严谨求精”的服务理念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当中。
5 通过对口支援,正确引导居民的医疗卫生消费观念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60%~70%都属于基层医院能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人们的医疗消费观念中,依然保留着“看病到医院,看病找专家”的观念,还没有形成看小病、常见病、日常保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习惯。这种消费观念不仅加重了大医院负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违背各级政府要求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和初衷。加强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医疗消费观念,让居民了解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更多的功能,小病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在医院取得治疗方案后,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治疗应当成为一种常规的就医方式,让广大居民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方便、快捷、经济。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努力提升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公立医院在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有责任、有义务的做好宣传,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赖度,切实缓解辖区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篇2
近年来因为经济模式的改变和群众对疾病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和完善,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是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为了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综合的卫生服务,必须寻求合适的社区卫生医疗设备与人员的配备。而超声影像诊断因其实时性好、无痛、低成本、诊断作用明显等优势必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配置。本文主要以笔者长期在社区基层从事超声的经验就超声诊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1. 超声影像诊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可行性
社区卫生主要服务于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作生活多方面压力的增加,许多疾病的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如肝脏肿瘤、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炎、肾结石、子宫肌瘤、盆腔囊肿、乳腺增生与肿块等等,这些疾病在大医院检查的话都需要人们花上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其实凡是学过医学的人都知道,这些疾病如果在社区中只要通过超声检查就可得到明确的诊断。而在疾病预防筛查工作中,超声诊断更是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而昆山市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都配备了彩色或黑白超声诊断仪,完全可以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做出正确的诊断。
2. 超声影像诊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必要性
现代超声影像诊断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随着社区卫生工作中展开了对许多疾病的筛查,超声诊断更是筛查的主要手段。比如健康人群的体检、老年人体检、妇女病普查等等,在每年进行的这些检查中,都会因为超声诊断查出很多以前人们并不知道的疾病。而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对超声检查的要求也在增多。无论是在社区医疗工作中,还是在社区卫生为大批人群体检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没有超声检查时,人们都会觉得这种检查太马虎,只作表面文章,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而很多时候人们来体检也都会看有没有超声检查,如果没有的话,人们就不会那么重视和积极了。
篇3
关键词: 全科医学模式 医学生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中职卫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院和社区培养实用型卫生医学人才,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增设了全科医学模式教育课,以培养学生为基层社区医疗岗位服务的能力,提升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层次。
1.教改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在我校2009级社区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教改班、一个班为对照班。两个教改班共102人,对照班共98人。
1.2方法。
1.2.1调整教学计划。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在第四学期对教改班增设全科医学教育课程,学时为38。
1.2.2编写教材。针对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水平,组织教师自编讲义作为授课教材,讲义类似专题讲座,内容包括“全科医学的概念、全科医疗的基本特征、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服务模式、健康教育实施方法、医患沟通的技巧、社区中的医患关系、如何规避医疗风险”等。
1.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要求把所讲内容制成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求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采用课堂讲授、社区卫生服务实例录像分析、演示讨论和社区见习等方法,更新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培养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专业更快地适应社区医疗服务岗位。
1.2.4评价方法。(1)在全科医学模式教育课程开课前,通过无记名问卷的方式测评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常识。(2)在学生社区实习结束后再次问卷测评。教改班、对照班分别统计后再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教改班学生对教学效果及自身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评价,结果见表1。全科医学模式教育对增强学生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有较好的效果。
2.2毕业实习结束,各实习单位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教改班对比对照班,认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结果见表2。
表1 教改班学生全科医学模式教育教学效果及自身能力评价结果
注:表中数据均按学生人数换算为百分率。
表2 教改班学生全科医学模式教育教学效果及自身能力评价结果(实习后)
3.结果分析
3.1在校医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正确的认识。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资料分析,57%的学生根本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内容等,43%的学生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内容听说过。由此可见,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匮乏,如果学校不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的教育,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就难以胜任基层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岗位。
篇4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优势
为了解我市社区居民对卫生中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包括中药、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的需求状况,更好的开展适合于本社区居民的有特色的中医服务,2011年1月10日~2011年1月30日笔者对前来就诊的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了我市的3个卫生中心进行调查,1个服务人口相对稳定,以常住人口为主的红旗路社区卫生中心(红旗路社区);1个服务人群以暂住外来工为绝大多数的企业社区卫生中心(企业社区);1个服务人群以本土常住居民和暂住外来工比率接近的普通社区卫生中心(普通社区)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采用自拟的“社区居民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需求调查表”,涉及9项相关内容,每项在3个答案选项(肯定、否定、无所谓)中选1。红旗路社区卫生中心发放问卷375份,回收363份,回收率96.80%;企业社区卫生中心发放问卷342份,回收320份,回收率93.57%;普通社区卫生中心发放问卷313,回收303份,回收率96.81%;共回收问卷986份,其中男364份,占36.55%;女632份,占63.45%,各卫生中心随机抽查的男女比例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分析,986份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3讨论
邵阳市各个办事处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促进和保障居民的健康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政府正致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项目进社区工作,所选择项目经过反复的验证,疗效明确、经济实惠[1]。大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让百姓充分享受到中医药的“简、便、验、廉”,解决市民“看中医难”的问题,是卫生中心的重要服务职能之一,也是发扬光大祖国医学的重要措施。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流动人口大、青年人比例高的城市,各个社区居民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的社区居民对卫生中心中医适宜技术的需求有所区别:红旗路社区依次是中药、中成药、针灸、火罐、推拿、刮痧、敷贴、熏洗、穴位注射;普通社区依次是中药、针灸、中成药、推拿、火罐、刮痧、敷贴、穴位注射、熏洗;企业社区依次是中成药、中药、针灸、穴位注射、推拿、火罐、刮痧、熏洗、敷贴。抽查的3个社区居民都有较高的中药需求,其中普通社区高于红旗路社区,红旗路社区高于企业社区。中成药需求3个社区没有显著差别;针灸、推拿、火罐需求普通社区高于红旗路社区,红旗路社区高于企业社区;敷贴、刮痧需求红旗路社区高于企业社区,红旗路社区与普通社区无明显差异;熏洗需求红旗路社区高于普通社区,普通社区高于企业社区;穴位注射企业社区高于普通社区和红旗路社区,普通社区与红旗路社区无明显差异。
通过表1看出:普通社区居民有着较高的中药、针灸、推拿、火罐需求,其原因可能是普通社区较多本地居民,对流传、发展几千年的祖国医学更加信赖,中药、针灸、推拿、火罐等基本中医适宜技术在长期的生活当中已扎下根基。而企业社区对中成药有着较高的需求,可能是企业社区绝大部分是流动外来工,住集体宿舍或没有足够时间来煎中药,但又相信中医,只好选择中成药来防治疾病。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将中医药知识与适宜技术充分运用到社区卫生服务全过程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价廉、方便、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2],各卫生中心要在深入调查分析社区居民的需求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居民乐意接受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改变当前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如小病吃西药,只有在得了慢性病、大病、疑难病,或者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才想到中医[3],让居民认识到现代中医对社区居民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中晚期肿瘤、妇科病以及皮肤病更具优势[4],让中医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社区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邱凤年.利用中医药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J].社区卫生保健,2007,6(1):35-36.
[2]刘登,季晓颖,施永兴,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贡献率与健康的关系[J].中医药学刊,2008,26(9):1892-1894.
篇5
1.山西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山西太原 030001;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山西太原 030001;3.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 目的 探究太原市目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方法 以太原市5家社区为例,随机抽取20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问卷自拟。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78.5%的人认为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9人均对继续教育表现出认可态度,占100%,而大专及以下则仅占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0%的人认为临床进修作为继续教育的方式效果更好;而影响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原因中工作因素占49.5%,占据首位。结论 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应当根据社区医务人员的具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方式,适当调整工作时间,恰当利用业余时间展开针对性较强的培训。
[
关键词 ] 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2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需要在职的医务人员不断的去学习和补足自身[1],为了探究目前太原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状况,为在职培训提供必要的依据,笔者于2013年4月—2013年6月期间进行了太原市5家社区的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2013年4月—2013年6月期间调查的太原市5家社区为例,随机抽取20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工作类别包括医生、护士、医疗管理人员及药房管理人员。包括男89人,女111人,年龄22~52岁,本科及以上学历59人,大专76人,中专及以下65人。
1.2 调查方法
调查人员由山西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要求调查人员了解调查内容,能够对调查对象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清晰解答。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进行自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对继续教育的态度(是否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希望继续教育的形式(临床进修、参观学习、现场讲座、网络授课等)、影响继续教育的原因(工作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健康因素、其他因素等)等,除基本资料外,均以问答形式体现。共发放问卷200份,采用不记名调查,当场填写当场回收,回收200份问卷,问卷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整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率对比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继续教育态度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157人认为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占总数的78.5%,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9人均对继续教育表现出认可态度,占100%,而大专及以下则仅占69.5%,本科及以上学历对继续教育的认可度要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继续教育形式调查结果
在希望继续教育的形式调查方面,104人认为临床进修最合适,占52.0%;其次是参观学习,共65人,占32.5%;赞同现场讲座形式的共22人,占11.0%;认为网络授课较好的仅9人,占4.5%。见表2。
2.3 影响继续教育的因素
影响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原因调查中工作因素占49.5%(99),占据首位,其次则是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健康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分别占21.5%(43)、18.0%(36)、7.5%(15)、3.5%(7)。见表3。
3 讨论
医学是一门基于临床经验的发展性学科,继续教育对于提高各个岗位上的医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状况来看,医学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国内外医学发展的不同步,导致医学教育内容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缺乏一些新知识的引进力度和深度,加上继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学员对于继续教育的内容往往一知半解,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尤其对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而言,单位条件限制和繁重的工作是目前限制在岗医生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78.5%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都是有继续教育的期望的,这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整体的继续教育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而不同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对于继续教育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学历越高则对继续教育的态度越积极,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9人均对继续教育表现出认可态度,占100%,而大专及以下则仅占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调查结果与艾红梅的调查结果相近[2],这说明学历越高越能感受到现代社会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关注和期望,对于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在相应提高。
从希望继续教育的形式调查来看,52.0%的社区医务人员认为继续教育应当以实践较多的形式展开,这说明在职医务人员更注重一些临床新技术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不希望继续教育流于形式,止于理论,在与调查对象的交流中我们也发现希望采取网络授课的多为年轻人,而绝大多数人认为网络授课这种非接触性质的继续教育方式很难产生身历其境的感觉,没有现场的互动来加深记忆,这和丁原全[3]的研究结果相近。同样,大多数人认为临床进修是最能提高自身的方式。因此建议在相关单位在保证自身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可以有计划的安排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修[4]。
而从影响继续教育的因素方面来看,各方面原因都有,但是工作因素则是最主要的,占总体的49.5%,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是负责群众保健、预防以及基本医疗的第一线,工作繁重,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建议单位可以考虑采取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有层次的展开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此外,经济因素和家庭因素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分别占21.5%和18.0%,这个结果与陈妍茹等人[5-6]的研究结果不同,考虑原因是因为调查对象年龄层分布问题,而针对经济问题王蓉等人提出的由社区医院组织,聘请上级医院医师定期进行讲座及临床示范,并不定时安排医务人员参加会议进行学习,为在岗人员继续教育提供有力支持[7-8]。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应当根据社区医务人员的具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方式,适当调整工作时间,恰当利用业余时间展开针对性较强的培训。
[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59-60.
[2] 艾红梅.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2):91-94.
[3] 丁原全.基层卫生士官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0):1158-1160.
[4] 邱小雪,陈玉蓓.在职护士继续教育结合护理岗位管理的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7):3642-3644.
[5] 陈妍茹,韩大海,张满银.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估模型[J].继续教育,2013(9):9-13.
[6] 王蓉,高红,赵玲,等.成人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现状与改革[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56-57.
[7] 陈瑄,朱斯洪,张穗初,等.广州市社区医务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8):243-244.
篇6
坚持基本医疗不松懈创造核心竞争力
对一名在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机构都曾有过工作经历的管理者而言,现任中心主任田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之道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首要任务和核心竞争力建设都只能是做好基本医疗,“只有把病看好,才有起码的口碑和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而是全科医学照顾单位,目前把公共卫生诸方面工作强加给连基本医疗能力都十分薄弱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能影响这一新兴事业的发展。只有先把基本医疗做强,推行包括公卫在内的很多工作才有起码的基础和可能。”田中介绍说。
作为一名走遍基层、熟悉情况的卫生战线老兵,田中认为目前不宜将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两个概念单列甚至对立起来,事实上,两个概念是互相交融的,公共卫生任务履行需要坚实的“三基三严”的技能与知识,而将健康干预及管理措施落实到日常诊疗行为,使之完善为全科医学形式并推及到人群,这便是公共卫生工作了。而强调通过建档进行全人群健康管理以及布置其他过高要求的公共卫生任务,是目前无法完成的“”式的指标。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必须着眼于基本医疗这个核心,用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培养合格的全科团队,力争以看病不难、看病不贵方式较好解决社区80%常见病、多发病问题,这才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唯一正道。
“做强基本医疗,就是做回医生的本来面目。”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打磨及提升医生专业技能,让社区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并建立自己的患者群,成为被人信任的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开展其他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就可以自然顺延。“以我们中心妇幼保健、计划免疫工作为例,就由妇产科、儿科直接管理,妇科和产科的医护人员来承担具体工作,副主任级别医生担纲,相比其他中心让缺乏临床技能和经验的公共卫生人员承担,效果绝不一样”。
“基本医疗做好了,能带来更多的实际收入,机构就会有自我造血功能,在目前国家未能立法,政策尚在试水阶段,才能让机构最大限度平稳地可持续发展。”
新思维点燃创新之火从“被信息化”到自主研发
说起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田中略带调侃地说,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自主建立信息化的条件,以至于很多地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被信息化的”,被动使用不全面不好用的软件,形成信息孤岛和烟囱,完全无益于机构发展。
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学人文 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 实践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46-02
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与时俱进,建设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医学人文。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所由厦门市政府与新加坡华人团体捐赠资金合作建设的、于2011年9月份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成立三年来,大力加强医学人文建设,以“不负众望、造福人民”为中心的医学人文理念,围绕着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医学物质人文、医学精神人文、医学行为人文等方面进行创新,缔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人文。{1}{2}
一、建设创新的医学物质人文
位于厦门岛东部海滨的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博士设计,富有新加坡南洋风情及闽南骑楼建筑特色,硬件投入及软件建设都借鉴新加坡社区综合诊疗所的模式,充满着人文关怀气息,形成了中心许多引人入胜的亮点,在医学物质人文上有许多创新的实践:
1.合理设置科室布局、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设置“一病人一诊室”方便医患沟通,让就诊患者的隐私得到保护;诊室安排“一医生一护士”,让护士帮助全科医生对就诊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及现场慢病管理;特设健康自测小屋和营养师门诊,对社区居民进行营养检测、营养评估、营养强化,从餐饮、中医、心理、保健、医疗等方面帮助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专设中医特色区,提供“中医骨伤、针灸理疗、康复保健、中药熏蒸”等服务,并聘请厦门市三级医院知名中医到社区坐诊,为居民提供全面的高层次的中医药保健、治疗、康复及健康指导等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
2.设置健康步道,提供便利的运动环境:中心把各楼层的功能布局介绍、中医养生文化知识、中医保健文化知识及其它保健知识用漫画等图文方式贴于中心的楼道两测,变枯燥的楼梯成为引人入胜的步道,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项目生活化、常态化,鼓励中心员工、社区居民及患者多走楼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员工带动居民并进一步影响患者,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促进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便捷的就医环境:在收费、药房、门诊等各个服务窗口安装叫号排队系统,使患者有条不紊地就诊,流程更加方便快捷;妇幼保健科通过群发短信提醒预防保健对象避免误过诊疗时间;健康管理科引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对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进行慢病管理。这些现代信息技术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在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社区“六位一体”工作,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就医环境。
4.强化员工成本意识、构建创新的物资保障: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属于厦门市履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公益单位,三年多来,中心秉承了新加坡人环保节约的理念,制定了科室每月用料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库存物资管理、出入库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的物资保障措施,并严格规范采购行为,坚持“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比信誉”的原则,以政府和单位的利益为重,不轻易浪费政府的一分一钱。{3}
二、建设创新的医学精神人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精神人文建设应具备自身的特点和风格,同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紧密联系,融为一体,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凝聚成特有的服务理念、团队精神,形成长效的医学精神人文,引导职工为共同目标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意识。
1.凝炼“中新”各界人士的期望,注重精神引导。厦门市政府和新加坡华人团体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希望“不负众望、造福人民”的匾额悬挂在中心大厅捐款芳名榜上,时刻铭记在中心每个员工的心中,这凝聚了厦门市政府和新加坡华人团体建设中心的初衷。中心领导始终以此为医学精神人文的基点、构建美好的人生愿景,在忙碌的工作中寻找快乐,以积极的心态带动员工奉献来回馈政府及新加坡华人团体的厚望。
2.深挖“友好医疗服务”的内涵、做好服务品牌建设意识。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新加坡社区综合诊疗所的模式,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深挖“友好医疗服务”的内涵,做好服务品牌意识,建设创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学精神人文,这使中心在社会上有很广泛的知名度,成为全国同仁来厦门考察参观的必选目的地。三年来,中心接待了包括新加坡外务部(外交部)、新加坡驻华大使、新加坡华人商会、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福建省人大及各地来厦考查调研的卫生团体30多次数,赢得了福建日报、厦门日报、海峡导报等众多媒体的好评,成为厦门市岛内首批进入省级示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
3.规范员工工作行为,塑造良好精神气质。中心员工在与新加坡人接触中,特别是2012年新加坡年审团指导老师现场的言传身教,及中心领导以身作则,在细微处带动员工规范工作行为,如:说话轻、行动快、做事多、肚量大、心肠好、微笑真、嘴巴甜、脾气小、效率高及用心听讲、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用心讲解、用心做事,提高沟通协调办事能力,塑造了中心员工良好的精神气质。{5}
4.培训新老员工,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中心对每批新报到的员工都进行系列的培训并召开年轻员工成长交流会;对所有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夜来越精彩”的讲座及组织户外郊游的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活泼的培训交流活动,相互传递好方法、好思想、好对策,构建成学习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了新老员工的团队精神、提升新老员工个人职业素养,为员工加强医学人文的认识提供快捷、通畅的平台,增强了员工新型医学模式的服务理念。
三、建设创新的医学行为人文
医学行为人文是医学人文的重要保障。中心在加强医学行为人文建设中,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要求,不断探索医学行为人文建设与整体医学人文建设的最佳契合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医学人文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及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中心富有创新的医学人文特色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行为。{1}
1.实行首诊(问)负责制,强化社区全科诊疗水平建设:中心对前来问诊的居民“实行首诊(问)负责制”,为居民提供连续的、综合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把实行首诊(问)负责制列入日常医德医风考评与职称评聘工作,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良好形象,强化社区全科诊疗水平建设。
2.组建健康管理团队、落实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中心组建21个全科医生健康服务团队,负责辖区24万名居民21个居委会,每个团队负责一个居委会,每月下社区服务2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入户随访、街道“安康”计划对象的入户医疗服务、产后访视等服务,落实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工作,在社区居民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居民满意度大大提高。
3.成立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尝试慢性病全程关照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群防群控慢性病的工作模式,以帮助社区慢性病居民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防治结合的目的,成立“社区慢性病居民自我管理小组”,各小组推选一个小组长,由责任医生培训各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对组员进行慢性病各种帮助及监控,提高居民整体自我保健水平,达到社区慢性病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成立慢性病俱乐部、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服务。中心成立高血压、糖尿病活动小组俱乐部,通过健康讲座、互动式活动、干预用品使用个体化指导、健康干预促进等活动,建立起“医患合作、健康促进、自我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以提高慢性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5.举办丰富多彩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中心的信任度。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对全科医生的概念还很生疏,信任感不强,中心通过举办员工演讲比赛及演出小品等活动进行宣传;并和社区居民进行爬楼梯比赛、环岛屿路健步行等活动加强与居民互动。通过这些活动,既提升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凝聚力,也提高了居民对中心的信任度及亲和力,居民对此赞赏不已。
四、结语
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医疗服务中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追求,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内涵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人文,使员工自觉接受、认同并践行,并由内而外影响患者与社区居民,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塑造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象,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了真正的标兵示范作用。
注释:
{1}陆红,姚健,张敬平,等.新医改下卫生系统文化建设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71-72
{2}薛迪,张俊超,白飞,常继乐,等.我国医院文化建设及其相关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10-11
{3}吴小沪,朱雅卿,黄国英,等.加强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43
{4}熊全庚,贝兰,等.特色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84
{5}夏照明,等.以先进文化立人立院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71
篇8
【关键词】中医药 社区卫生 基本服务 治疗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综合、便捷、低廉、持续的特点,治疗的病种以慢性病、老年病为主,体现在以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重,合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合理应用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优质、价廉、可及性的基本卫生服务,适合社区的特点,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1 中医药理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中医药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以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及辨证论治为其特色。从中看出祖国医学的整体观、方法论与社区全科医学观和预防观及方法十分相似,这些都是由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于是要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将中医药理论与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融为一体,丰富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在社区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
2.1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上的优势 社区的预防与保健是按照我国传统医学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预防思想,针对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提出三级预防的策略。为防止疾病的发生,我们全科医生在社区必须反复宣传和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让社区居民行动起来,平时加强锻炼、调摄精神、生活起居有规律、避免过度劳逸、饮食有节制及适当的药物预防。如用茵陈、栀子、鸡骨草等预防肝炎;用马齿苋、白头翁等预防菌痢等,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2中医药在康复上的优势 祖国医学早在二千年以前,就开始将导引、针灸、按摩、中药、药膳等治疗手段应用到康复中,经过多年的运用已发展到现在的社区康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使社区内的残疾人、慢性病、老年人得到帮助。本中心成立后与残疾康复站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利用有利资源,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定期派医生到残疾康复站针对他(她)们的病情进行疾病诊疗、康复和预防,指导他(她)们利用器械做康复训练,功能恢复,解决他(她)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疾病,为早日康复重返社会做准备。
2.3中医药在治疗上的优势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时重在辨证,依靠患者的主观感觉,对有些疑难杂病,即使未明确诊断,也可先辨证论治,不失时机地缓解病情,抓住治疗时机,且多采用天然的中草药,具有扶正祛邪,调整人体阴阳气血,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提供人体自我修复时所需的物质。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并且费用低廉,在社区很受居民欢迎。
例1:司先生,49岁,2005年1月,单位组织体检结果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20u/L,血脂总胆固醇
6.7mmol/L,甘油三脂3.1mmol/L,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患者因工作忙放弃住院来到本中心。该患者形体肥胖,平时喜嗜肥甘厚味及烟酒,长期伏案工作,上下班坐车,休闲时在家看电视、看书,很少运动,活动后易感疲乏,时有口苦,舌质黯,苔黄厚腻,由于平时进食油腻烟酒过多,损伤脾胃致湿浊内生,日久化热化瘀蕴结于肝胆而致。于是初期采用清热利湿,理气化瘀;中期加用舒肝理气;后期加用养阴柔肝剂。治疗中除用中药外,还建议患者平时饮食宜清淡新鲜,忌烟酒,参加运动,但不宜过度劳累,保持乐观情绪。治疗期间患者除服用中药外,还注意改变生活习惯,每三个月化验一次,不到一年结果正常,体重减轻。以后间断服药三个月,无异常,停药半年后复查化验仍正常,近期随访一直正常,坚持运动。
例2:张x,女,6岁,2009年11月反复咳嗽一周,到医院后诊断为支气管炎,用头孢克洛及其他药物,三天后家长认为效果不好,又换一家医院,改用阿奇霉素等药,三、四天后病情未见好转。于是孩子妈妈带小孩到本中心,要求给女儿输液治疗。通过询问检查后,了解到孩子平素喜食香燥,少食蔬菜、水果,症见咳嗽、痰少、喉痒、咽痛,大便干燥二、三日一行。于是我对家长说,停用抗生素,改用中药治疗,家长同意后,采用清肺润燥,养阴生津,止咳化痰剂,同时告知不能食用香燥之品,多饮水及蔬菜、水果,服用三剂后咳嗽大减,偶有咳嗽,再服清肺润燥,养阴止咳二剂后痊愈。
从以上看出,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是普及中医药的诊治预防知识,应用中医理论指导社区居民进行养生、保健、康复,将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区,解决社区居民看中医到大医院或三甲医院之不便,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中医药在社区医疗保健中的优势,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使中医药全面参与到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它而乐于接受,更好地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 检验医学;应用;社区卫生服务
【中国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58-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要变化,老龄化现象严重、疾病谱与死亡谱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产生的另一重要问题就是医疗费用的明显上涨,探索社区医疗检验的新方法,新途径,从而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的最新需要,已成为当前社区检验工作研究的重点。在国外的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已发展的比较完善,而在我们国家,社区检验的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虽然目前有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干扰因素以及不良影响仍然很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困难。本文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进行调查来对当前检验医学的应用进行一定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总人口数:7225人,总户数:2582户。其中:0-10岁儿童357人.60岁以的上1319人.
1.2调查内容与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现场调查法。调查内容是:(1)在社区开展检验是否足够便利;(2)是否担心医生滥开各种化验, 增加患者负担;(3)居民对检验结果的相信程度;(4)居民对社区检验项目的要求,即是否认为有必要在本社区开展相关检查项目。此次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00%。所有问卷皆有效。
2.结果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分析,占96.7%的居民认为在社区开展医疗检验有利于居民健康的保障和社区医疗水平的提高,100%的社区居民认为在社区开展检验工作给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利于社区社会效益的扩大,50.1%的居民认为可以由社区对本社区未展开的检测项目进行样本的集体收集与送检,并由医院将检查结果反馈回社区,93.3%的社区居民认为检验质量,数据完全可信;26.7%的社区居民担心医生会滥开各种化验单从而导致患者负担的增加;所有居民一致认为应更好的发展社区医疗检验,增加必要的社区检验项目,方便居民,从而使居民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3.加强社区卫生检验医学服务应用的具体措施
3.1提高对社区检验医学的认识:身为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特别是社区卫生工作的管理者,应对社区检验医学的相关地位以及专业功能等进行充分的认识。使社区卫生工作具有准确的定位,从而具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保障社区医疗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过程中,主要对象为社区居民,将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评估等积极融入社区卫生医疗体系,提供较为全面的医学检验服务,对社区人员的健康情况以及疾病分布进行有重点的了解,从而能够及时了解问题原因并且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在检查结果上存在疑问的人群要保持动态监测,发现问题要建议其及时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让检验医学成为社区医学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
3.2完善和落实各项配套政策:政府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地位,将其作为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任期目标的一部分。社区检验以及卫生服务经费应当大部分由政府承担,并及时予以拨款,保障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运行经费能够及时到位;给社区卫生检验机构提供必须的条件,包括场地,设备等,保障社区医疗检验可以及时、顺利的进行;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并及时进行相关培训,保障社区医疗检验服务质量的同时,能够扩大其辐射人群。此外,政府还应当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更加合理的社区家庭医生式医疗服务,为居民健康提供保障。
3.3以人为本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应当有自身的重点包括老年病、慢性病及多发病等,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卫生检查服务要加强对老年人相关检查的重视。在社区捡验工作中,要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责任心,对慢性病检查项目进行动态监测、对比历史结果,并能够及时准确的提出相关的治疗建议,提供贴心上门服务,及时对其健康状况有一定了解,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健康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更好地提高社区医疗检查服务的水平。
3.4积极培养社区卫生检查服务人才:这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卫生检验服务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进行继续教育。要加强检验和临床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并沟通交流,对其他医护人员也要进行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检测项目影响因素的培训。要加强对现有检验人员的学历教育,保障检验质量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针对社区卫生检验医护人员工资普遍较低的情况,应当适度提高检验人员的工资待遇,这一问题应当提起当地有关部门以及主管机构的足够重视。
3.5进一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 (1)对家庭居民健康管理、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社区康复等模式不断进行探索更新,根据差别人群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关健康管理工作,如开展以危险因素干预为核心的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等。(2)积极收集社区重点人群的相关资料,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实行慢病规范管理分类服务,针对慢性病建立个体检验项目基础水平,动态监测疾病病情变化。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全科医生、预防保健医师、社区护士、检验医师等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明确职责与分工,保障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检查水平的提高。
总之,应当将医院检验资源同社区卫生服务合理结合,一方面能够有效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又能实现社会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发展做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卫杰.侯小平,张永良,等.浅谈检验信息系统的运行模式[J].中国医疗设备杂志。2008;(2):77-78.
篇10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卫生服务营销能力的方法。方法:对180名参加全科医学培训社区医生和护士,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教学,并在教学前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服务的概念、方式、方法、作用的知晓情况。结果:社区医生和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的基本知晓率从教学前的9.24%提高到教学后的66.75%。 结论: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安排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教学内容,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学;社区医生护士;社区卫生服务营销
【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an intervention and explore way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marketing capabilities of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Methods: 180 community health doctors and nurses participated the workshop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rketing. We undertook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about concepts, methods and functions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rketing. Results: The knowledge of 180 community health doctors and nurs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rketing improved from 9.24% prior to the workshop to 66.75% after the workshop. Conclusion: Incorporating service marketing in general practice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rketing.
【Key words】Entire section medicine; Teaching; Community doctor nurs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rketing
社区医生和护士是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实践者,全科医学教学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整体水平的必要措施。我院对2008年全省全科医生骨干培训班及2009年全省社区护理培训班学员共180人进行了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服务知识教学,并在教学前后进行了关于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的问卷调查,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干预对象:接受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培训的学员均来自湖南省各地、市、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共180人,其中社区医生135人,社区护士45人。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3岁。中专学历36人,大专学历者136人,本科学历10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3-10年,平均从业时间6.5年。
1.2 调查方法
1.2.1 根据吉林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需求调查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知识和技能情况问卷表》内容制作。我们对原调查表进行了增减,删除了部分全科医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增加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知识一项。这样,问卷表共包括5部分:一般现状、教育现状、职业满意度、全科医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需求现状、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知晓情况及需求现状。
1.2.2 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理论授课前后分别发给每位学员相同内容的问卷表1张,前后各180份,共360份。要求学员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实填写,当场回收问卷表,回收率100%。
1.3 措施
1.3.1 争取卫生行政部门及全科医学教学机构的支持,把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及意识的传播纳入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日常培训的规划中。
1.3.2 改变社区医务人员的营销观念和意识。讲解做好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医生护士履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职能的必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
1.3.3 上课开始时请学员说说自己对于营销概念的理解,内容包括市场营销、医院营销的基本概念,日常生活与营销的关系等,调动大家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3.4 阐述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是根据服务需求,是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而非单纯谋取经济利益的举措,也并不是商人的专利。营销管理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1.3.5 根据卫生部全科医生培训规划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为学员讲授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的概论、营销体系、营销运营策略、市场分析、顾客的期望、营销管理等内容,提高学员对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水平。
1.4 统计方法:将回收的问卷表所显示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经x2检验,p
结果显示,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的基本知晓率在接受培训前仅为9.24%,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培训后其基本知晓率达66.75%。
2 讨论
2.1 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的,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促进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
2.2 国家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引导,全科医学教学机构合理安排相关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理论课程和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是提高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卫生服务营销知识及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3 随着医疗改革政策的推进和实施,国家提倡医疗机构可以为政府办医院、民营医院、合资医院等,医疗服务产品各具优势。如何充分利用各医院自身营销的理念和方法向居民推销医疗服务产品,掌握科学的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知识至关重要。
2.4 社区卫生医务人员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具有为居民提供便捷、安全、有效的职责。那么,
如何优化组合社区卫生服务产品,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5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团队营销管理水平,管理者的作用对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是至关重要。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社区医务人员对于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知识非常贫乏,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营销作为一种对服务工作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还未普及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作为社区医务人员,他们的服务策略、服务方式、服务能力都将直接影响到为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质量。
所以,政府在开办的全科医学教学中应加大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知识的授课力度,对社区医务人员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落实卫生服务产品营销措施的实施,对促进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树起,杨文秀.社区卫生服务营销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