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18 11:1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教育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40-02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关化学方法的内容,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以化学基础知识为载体的。如果离开了这一载体而专门介绍方法,固然可以将各种方法的性质、特点、操作程序、适用范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介绍得较为详细明了,但是这些方法的表述一旦离开了具体的运用过程,就会变得十分抽象,从而大大增加学生学习这些方法的难度。因此,在方法教育中,应紧密结合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寓方法于知识教学中,将方法教育与知识教学融为一体,有效提高方法教育的质量。

一、在典型史例的剖析中,指导学生感悟方法

在新课改中,化学史已经逐步成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内容中涉及几十位化学家,他们在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都有成功运用方法的典型范例。在方法教育中,要结合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知识,对这些典型的成功范例进行剖析,向学生展示化学家运用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蕴涵在化学概念、原理、理论及规律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方法,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史知识的同时,不断受到潜移默化,接受方法教育。

例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在化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此之前,人们只认识36种元素。地球上究竟还有多少种元素?怎样去寻找它们?在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去寻找这些未知元素,往往会有很大的盲目性。找出已有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成了科学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门捷列夫勇敢地选择了这一课题,他对前人的工作作了大量的比较和分析,并对已发现的元素进行分类、综合、归纳,进而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据此科学地编排出元素周期表。可以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是观察、比较、分类、综合、归纳等多种方法在化学研究中成功应用的一个典范。元素周期律发现后,门捷列夫又依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推理,提出了镓的比重的正确范围,预测了锗等未知元素的存在以及它们的性质。在此过程中,门捷列夫又巧妙地应用了类比、假说等方法。除此之外,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为量变引起质变规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剖析该史例,鼓励学生尝试自行编制元素周期表,还可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亲身体验化学家所应用的方法。

二、在化学知识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方法

中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关理论和规律、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就是化学家们运用方法进行探索研究、逻辑推理、科学抽象的过程。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以具体的化学基础知识为载体,将方法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之中,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和应用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对化学方法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1)观察和实验。学生合作(或独立)做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电极的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变化,并认真做好实验结果的真实记录。(2)分析并动态模拟微观过程。师生一起分析实验的有关现象,教师指导学生将问题聚焦于电流计指针为什么会偏转,为什么铜电极上会有气体放出,放出的气体是什么。(3)归纳推理结论。在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归纳推理出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步骤(1),学生可学会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通过步骤(2),学生可以认识分析方法;通过步骤(3),学生可以体会归纳方法。整个过程不仅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化学基础知识的形成和科学思维的应用,对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分析方法和归纳方法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三、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强化学生方法训练

从中学化学的角度来说,解决化学问题的实践,是训练化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解决化学问题的实践中,学生首先需要主动针对问题性质,联系有关的知识经验(概念、原理、理论、规律、元素化合物知识或有机化合物知识、类似问题的图式以及其他背景性经验等)。在联系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地去进行分析和作出判断。而要利用联系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就更需要方法。很明显,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方法训练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从方法上加以示范,并指导学生养成运用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以切实提高方法训练的效果。

例如,“在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有______(填数字)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上的任意两个C-C键的夹角都是______(填数字)”这个问题从传统的角度来说,是考查有关金刚石晶体结构知识的试题。但这个试题以金刚石晶体结构知识为载体,也考查了学生掌握观察方法的水平。因为从学生解题结果来看,他们能正确地回答金刚石网状结构中以共价键结合的碳原子之间的夹角是109°28′,

这说明他们在观察教材中金刚石晶体结构示意图时,重点观察了晶体中C-C键的夹角为109°28′。但对最小的碳原子环有几个碳原子,学生却难以作答。其实,后一答案也在上述示意图中,只是学生在观察示意图时,注意了重点观察,忽视了全面观察,从而失去了对最小的碳原子环有几个碳原子知识的掌握。利用这样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训练,学生就能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对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篇2

【关键词】物理;方法教育;实施

从目前来看,中学物理的学科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情况还是比较薄弱的。对学科方法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主要是因为科学方法不仅具有独特的认识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这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在物理教育中应当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必要性。科学方法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获取功能

学科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更加快捷的获得科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借助科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比如在初中物理中,几乎所有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如下几种科学方法得出的。例如,牛顿定律是通过理想实验法获得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通过猜想验证法获得的……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对与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让学生更加快捷的获取科学知识。

2 理解功能

学生要理解科学知识的内容,同样离不开科学方法。比如,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法来定义的,如Q=mPv.这种定义方法只给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量的关系,没有明确这些概念中有哪些因果关系。只有进一步从本质上弄清比值定义法的内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密度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固有特性的性质。不把握好这一点,就容易得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的错误理解,这是初学物理的学生常犯的错误。

因此,只有了解了不同科学方法的本质区别与联系,了解了这些方法得以使用的条件,才能弄清科学知识的内涵以及不同层次知识之间的关系。

3 构建功能

科学方法是知识的脉络,是知识的神经,它具有把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形成结构的功能。科学方法作为基本的研究途径、方式和方法,与概念、规律等知识相平行,都包含在自然科学的范畴之中;而且它比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这类知识更稳定和更广泛。它纵横交错、贯穿于整个知识领域,把不同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如果把科学喻为珍珠项链,科学知识是珍珠,那么科学方法就是连接珍珠的细线。正是由于科学方法的隐蔽性特点,使得人们长期以来在物理教育中忽视科学方法。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在自己头脑中把大量知识编制成一个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结构或网络,就无法不断接收、容纳新的信息,就无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而这种结构或网络形成的前提,就是必须要以科学方法作为框架。

4 应用功能

科学方法还是实现科学知识智力价值的桥梁。科学的概念、定律等知识,是人们赖以进行科学思维的基本细胞。没有科学知识,所谓智能活动就成为没有内容的空壳,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只有知识还不行,还必须有一定的方法或途径,使这些知识与科学问题相互沟通,对知识进行选择、组合、运用,才能解决问题,形成智力活动。也即是说,科学方法是进行科学思维的神经,它决定着知识的价值取向。在物理教育中,忽视科学方法的教育,就会形成学生能力的高位截瘫,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杨振宁教授所说的训练得很好、非常努力、知识非常扎实但知识是片面的而且倾向于向死的方向走的学生。

如何在物理教育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我们提出如下观点:

1)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应当把科学方法作为教学内容

在制订物理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时,除了要考虑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规律、重要实验外,还应当把科学方法作为物理教育的内容之一,把科学方法摆到与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既是物理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物理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制订中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两者相互对应的逻辑体现。

2)教材体系应以科学方法为中心

教材作为教学基本内容的书面材料系统,对于安排教学过程以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结构和品格结构,具有知识载体、教学指导和实用参考的作用。教材体系以什么为核心,从根本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对比国内外不同特色的中学物理教材体系,可以大体分成以下几种类型。教材体系以科学方法为主线,并不是说在教材编写时脱离开具体知识而只讲方法,而是说应当显化、强调、突出科学方法,按照科学方法所指示的路子去编写教材。这样编写的教材,脉络更清晰,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3)制定科学方法教育的目标

科学方法虽然与科学知识相互依存,但又有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性。科学方法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地熏陶,又需要着意进行训练。在当前物理教育普遍忽视科学方法的情形下,尤其应当给科学方法以特别的重视,在制定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制定出相应的科学方法教育目标。要明确不同阶段科学方法教育的重点、难点,对于不同的科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具体教学内容,制定出可操作的培养计划。

4)按照科学方法的逻辑来设计教学程序

目前的教学往往是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程序,虽然也能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科学方法,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肤浅的,并且是零星的、不连续的,收效甚微。如果按照科学方法所指示的路子去组织教材,安排教学进程,即把方法教育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则情况大不一样。

5)让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在物理教育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必须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这是因为,科学方法的真正掌握,必须要在探索和发现之中进行,这正是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的不同之处。科学知识的教学既可以运用接受学习模式,又可以运用发现学习模式,而科学方法必须运用发现学习模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生不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发现的探索过程,就很难发现科学方法的要素与关键。而这种探索过程正是学生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认知图式的过程,一旦学生完成这一过程,科学方法便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信息单元,可以随时调用,从而得到能力的发展。

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在物理教育中必须创设良好的认知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观察、讨论、思考、实验,并对学生的探索进行指导,使学生沿着科学的思路与方法去探求,从而在不知不觉之中掌握其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涂艳国.论科学教育的基本要素[J].教育研究,1990(9).

篇3

【关键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效方法

随着时展,中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迫切,已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那么,如何在中学时代的人生黄金时期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 完善的人格心理,笔者结合教育实际,从多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为人师表。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和管理学生,还要约束管理教育者自身。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所以通过学校的培训,教育理论的学习,听取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为此,学校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校内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言行服饰等进行规定,并且量化考核。

二、情感教育是先导

情感沟通是搞好德育教育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德育教育只有激化主体的内在的动力和内在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在各种关系中产生、积累内在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德育能力。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公正、公平的对待各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把父辈般的严爱、母亲般的慈爱、兄妹般的关爱献给他们。使他们体会到爱的阳光和温暖。

三、注重中学生人格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与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结合体,三者之间是不容分割的。只有三者结合起来,针对问题进行会诊,教育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1.优化家庭教育,夯实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教育孩子运用伦理道德准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培养孩子朴实,勤奋,诚实,勇敢和坚强的毅力。针对孩子在德育方面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教育内容要丰富,本人则要以身作则。

2.要努力挖掘校外德育基地的德育教育功能

学校要打破“围墙”,开门办学,成立由所在社区单位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多个部门参与学生管理,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德育的社会化。学校要努力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的实际建立多个德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3.开展家校互动、社校互动、家社互动等活动

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走入社会,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社会群体关爱,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篇4

关键词 自我教育 方法 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橄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自我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外因(学校教育)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自我教育)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教育形式可以说都得通过自我教育起作用。目前,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新课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这其中也包括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所谓自我教育指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外因(社会、学校、家庭)规范作用下,通过自我意识能力将一定规范转化为自我管理、自我要求、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与过程,调节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社会某一标准的能力。它是以自我认识为基础、自我要求为开端、自我完善为目的的一个过程。自我教育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有效的途径。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可孩子的天性又决定了他们自已不可能自我完成这一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通过长期的共同努力运用正确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途径引导与培养孩子,把学习与受教育过程变成孩子自己内心的渴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自我教育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一、自我教育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如目前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多重呵护,成长中很少受到艰辛生活的体验和锻炼,而独立、被尊重和信任的个性特征却很突出,对传统教育有戒心,甚至有时会持对立态度,什么事情都爱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对正面宣传作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认同,对管理、校纪校规消极抵制,总要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对抗行为,以示他们的独立性或成熟感。因此,教师与家长在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如通过谈心,了解学生学生个性,发现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自己的实际水平状态、优点与不足,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其独立的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能力,在自己形成习惯之前,找一个合适的同伴实现互相监督督促,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其从自我教育出发,培养意志力,掌握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分析学习各个环节、掌握好的学习顺序,培养动机形成理想。

二、自我教育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中学生的教育过程,而且是为他们所排斥和叛逆的,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信息和行为交流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唯有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和想法,也才能让师生间的交流更有效、更有的放矢。要做到立足于事,导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在课堂上造就一种宽松、平和、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去开发自己的潜能,引导,鼓励学生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在实践中探索自我教育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是其生活群体中的一份子,必然要受到周围人物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一定的范围内树立各个方面的榜样,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分析榜样身上的优点与不足,引申出他们自己的榜样观,安排学生通过媒体认识“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标兵”,寻找“我身边的先进人物”,并带回课堂向同学们宣讲,用现实生活中大量先进人物身上平凡而又伟大的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的斗志。其次,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让他们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员,学校的一名应该为家庭和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吃苦耐劳,注重亲情等品质。从而自觉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再者,要指导学生作好正确分析与评价自己的过程。现代的中学生一般个性比较强,对自我的期望值较高,对自己的认识有较大偏差,想法往往理想性较强,一旦行为受挫就容易导致悲观失望情绪且长期陷入失败的状态不能自拔;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知道如何通过现实的状态正确评价自已的得失成败,积极主动的积累自我经验和生活经验,能够用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每一个时刻。

自我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多方面的,客观方面主要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特点发展的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其主动求教、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经过自我体验、自我践行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作自己的老师。而主观方面主要是学生自身要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认知、自我暗示、自我调整,让学生站在教育者的立场进行自我教育,开发自我潜能、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完善的个性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张亚宁,王玉莲.中学生道德现状及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4):58.

[2]梁云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谈[J].科学教育家,2007(7).

篇5

关键词:做中学;做中教;方法

如何才能正确理解与践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近年来,不少先知先觉者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从课堂教学组织,到教材、教辅的编写,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创新。如:翻转课堂教学、学徒制、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教学做合一教材的开发等等。但相较而言,对如何帮助学生“做中学”研究得多,对如何提升教师“做中教”能力研究得少。事实上,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需要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共同创新。

一、辩证理解高职教育中“做中学,做中教”的关系

“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不是要对过去的做法全盘否定,而是要在新的环境与形势下,发展与丰富“做中学”的内涵。“做中学”教学法,更应注重实效,重点在于创新改革“做”的内容。“做”不应仅限于过去认为的“做”。事实证明,在高职院校里,仅服从于不是真会做的人设计出的“做”的内容,仅服从于教材上理论教化式的“做”,最终只能是师生双方的挫败感。试想,一个教师只了解点理论皮毛,对“做”无深入的体会,那不是真的懂“理论”。设计出来的“做”的内容,可能完全不是做本身该做的事。正因为这样,学生在“做中学”时,除了死记硬背,别无他法,即使通过了所谓的国家级考试,到企业也是无用。表面上的“做中学”,实质上是伪“做中学”。老师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教会学生学习”是最高境界。在教学中,设计与“做”本身该做的内容,设计出因材施教,把握恰到好处的“点”,到底从何而来?很显然,应该从教师长期企业实践中来,理论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中来,对学生学情的充分了解中来。如果,老师本身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能“做中学”,把自己的切身体会,融入到循序渐进的“教”中,准确把握“做”的“度”。没有深厚的理论背景,是设计不出合适“做”的内容的。“做中学”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更应真正落实到企业实践的活动中。作为教师,除了要能计出好的“做”的内容,更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企业实践“做中学”的环境。作为教师,必须要转变思想,主动从校园里走出来,多与企业接触,寻找为企业、社会服务的机会。多参与行业协会的活动,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目前本行业的企业经营运作的常态。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寻找自身“做中学”的机会。教师在“做中学”的行为中,提升“做中教”的能力,进而设计出适应学情的“做中学”的内容,推动“做中学,做中教”达成辩证合一,水融,良性循环,相互促进、有效度的境界。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学生还是教师的角度,“做”本身,对于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都是同等重要的事。“做中学,做中教”能否达到最佳的状态,其源头重在教师自己能不能“做”上,不光要先“做”,更要多“做”。只有老师能做,做得好,才能带着学生做得对。

二、有效引领学生“做中学”的方法与策略

“做中学”教学法要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组织时,可以事先提出待解决的工作任务(问题),提前准备与提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料,提示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思路,从大方向上指导,不给出具体意见。然后,让学生先查资料,课前仔细阅读教辅,写下总结笔记、心得、疑问。课堂上,以小组对抗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所有人参与式的进行优中选优、评优。教师应充分相信高职学生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并加以引导,可以较大提高教学效率。最近笔者在《税法》的教学中用到此法,感觉效果不错。自全面推行“营改增”以来,新教材没出来,但该税种的业务需要重点掌握。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事先,为学生找齐相关最新法规文件的全文。然后,让学生进行自学研读,并要求他们写出总结笔记与心得。课堂上,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小组间的对抗。对抗规则是:如果某班某个小组提问时,可以任意挑选另一个班的某个小组进行回答。回答正确,都得分,并且权力反转。答题方变为出题方,由他们设计出更难、更有深度的问题去挑战新的小组。在一问一答中,老师只需要充当一个观察者,同时也是个引导者。通过观察各小组的提问内容,探测学生学习的深度、方法是否到位,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最后,进行综合归纳与教学点拨,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上课轻松,针对点题,效果好。是不是说,只要找到高仿真的教具,充足的教学辅助资源,我们就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呢?在出去大量接触企业以前,对“做”的理解,我们可能就是这么片面。一般都会认为,高职会计人员的培养,主要在于业务操作能力。如果把会计职业教育的定位,仅限于专业操作技能,对于一个只有专科文凭,想找到对口工作岗位的机会,可能不多。现代社会中大量存在的是小微型企业,节约成本是第一要务。招一个人来,除了是个会计,还得是个销售,如果还能兼人事或兼行政就更好。只会死板记账,甚至连记账都不会,不会与人沟通,态度还不认真,估计这种人在企业立足是很难的。如何在课堂外坚持践行“做中学”?作为一个启发者,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有人提议,从外面找来企业合作,办“校中企”。这虽是个好思路,但由于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受到条件制约较多,校中企实施的难度大。笔者认为,老师应先走向企业,走向行业协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与信息,了解本专业领域的企业当前流行的运作营利模式。借鉴别人的经营方式,先自己试着创业,再引导学生创业,或是寻找与企业合作机会,或是思考做何种服务外包的业务等。在创设企业环境作为“做中教”的条件的同时,还要事先取得学校方面的支持,自己先解决思想。例如:教师自身要有经营管理方面的才能与愿望。学校要有支持老师带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老师出去企业调研,找业务,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

三、有效提高教师“做中教”水平的方法与建议

实践出真知,教师“做中教”的水平,实质在于老师自己能“做”的水平,而提高能“做”的水平,需要多“做”。“做”的目的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理论水平。两个目的是相长的关系,没有哪个先,哪个后。如何才能实现多“做”?在现有条件下,以提高理论水平为目的多“做”,可以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认真地多让几门课,从宏观上深入认识本专业的理论体系,将来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时,能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思路做好准备。怎样找到多“做”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行业协会的信息,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寻求与企业增加接触的机会。积极组织与参与,依托专业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扩大技能培训的覆盖面,拓宽教师为社会服务的渠道。借助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的信息渠道,在为企业、社会服务的同时,顺带地“做”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研究。例如:在为企业做某些专题的培训讲座时,可以就某个研究的学术课题,对培训对象进行事前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专业诊断,进而顺理成章地为企业发现服务需求,并为其服务。在树立个人品牌的同时,扩宽“做”的信息渠道,寻找将来更多的“做”的机会。将“做”培训,转化为“做”学术研究。提高“做”的水平,丰富“做中教”的素材。“做中学,做中教”是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做”是核心,是关键。只有正确认识与解决好了老师“做”的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好学生“做”的问题。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我们对“做中学,做中教”的内涵、形式、实施等方面的认识,也会不断丰富与改变。

参考文献:

[1]余浩,等.教学做合一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桂林.基于“做上教”与“做中学”提升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

[3]翁志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9).

篇6

关键词:教学方法;农村中学;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随着新课标教材的实施,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对学生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由于这还是试行期间,教材一年一个变,再加上小学教材与中学所学教材版本不同,或者以前是老教材,现在是新教材,学生的知识严重脱节,这造成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也考验着我们老师的素质。如果教育得法,学生在新知识的接受过程中,综合素质会起质的变化,但如果教法不当,学生成绩会不堪设想。所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心理自卑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读书不行,拿了毕业证就跟我出去打工”,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农村中学的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此,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那样本来就没有多大自信的他们,越发觉得学习无味,而且还会让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学生就没有想上好这堂课的好心态。

(2)结合实际学知识,让学生有兴趣的接受知识。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样越发让学生感觉数学很难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他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进入初中学生就要接触负数,刚接触新知识,学生有些茫然而害怕,我们可以用张三身上有五块钱,记+5元,那么李四身上没钱还借了王五三块钱怎么表示?这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可能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老师这样引出负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他们认为这才是生活中要用的知识,从而有了学习的兴趣,基础打好了,以后学起来就容易了。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生活实际当中,学生接受知识就不那么被动了。

(3)利用学生的猎奇心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 “一根拉面,连续拉20次会有多长?”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学生一般会发出“哇”,他们想不到会有这么高,这么长,从而对学习乘方就有了浓厚的兴趣。

3 注重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1)让学生有预习的习惯,会预习。(2)教会学生如何听好课。(3)让学生明白知识巩固的重要性。

4 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恰当的学习背景

农村中学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知识教了很多遍,考试多数是原题,学生都不会。问题就出在教学时创设的情境不符合学生实际,农村中学的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有相当一部学生连自己所处的县城都没有去过,教师以为常见易懂的,对于他们来讲未必就能懂。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18页,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我们这儿的学生根本没有条件踢足球,更不知道什么叫净胜球,这样的背景对学生感到迷茫而生疏。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创改,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一般的学生都打过篮球),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创改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非常的明显。

5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就是教学设备跟不上,学生学习又非常的被动,造成老师教学也被动,尽管现在要老师改变观念,要转换师生角色,但由于受条件限制,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在农村中学迟迟未得以开展。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模式的影响,学生学起新教材很吃力,成绩越来越不理想。所以老师必须要改变教学观念,尽快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尽可能的运用有限的教学设施开展好教学。现在一般的农村中学都有了微机,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这有利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与神奇,从而更有兴趣投入到学习中。老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开展活动、反复实验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让我们的农村孩子走进高一级学校不会再自卑。

参考文献

1 石伟丽.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策略浅议[J].学周刊,2011(7)

篇7

一善于沟通,从心开始

由于初一新生是从小学刚进入初中,并且大部分都是公公婆婆管理监督,是留守儿童,心里有一点孤独感,但是对然后事情都有好奇心,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有待我们去描绘,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因为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不了解,不管他们是差生,还是中等生、优生,我们必须去从心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平等地对待每位同学,要让全体体学都体会到你的爱。放下架子,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去和每位同学交谈、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学生档案,为今后自己的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教育学生关键的一步。

二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一切皆有可能

学生成长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美好的明天,只有坚信自己是好的,自己能变好,未来才有希望。在管理教育这些西部中学生中,要在思想上树立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明天,这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不是一两句话的问题,要通过平时的主题班会,逐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理想,不管你是优等生、中等生、或者差生,每个学生都是好孩子,今后你们都将成为社会的栋梁,成为生活的强者,让他们逐步形成一种学习的源动力。

三做最好的自己是最大的成功

当今西部农村的孩子大部分自私、孤独、好吃、贪玩、懒做,作为班主任就要想方设法改变他们这些缺点,培养他们好习惯。首先,要求他们在校内见着老师要问好,在家见着长辈问好;其次,劳动清洁要他们团结互助,积极肯干;再次,在集会、体育课要整齐划一,精神面貌好;最后在学习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成绩可以不是很好,但是自己在上课、平时只要认真,作业认真完成就可以。总之,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逐步的让他们感到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功。

班主任要经常发现他们的优点,教师的表扬,树立班级的榜样,让他们自己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其余同学有学习的目标,就能够更积极更主动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尊重他人----成就未来自己良好的品质

如果你的想法没有得到别人的尊重,肯定你是不愉快的。反过来,我们不尊重别人,别人也肯定是不会愉快。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不可能像一座孤岛,远远地不跟别人产生联系,我们肯定愿意做一个被人尊重和被人欢迎的人。首先,我们就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而西部农村中学的这些学生,从小就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大吼大叫,总是不经过别人同意就动别人的东西,或者给别人背上贴纸捉弄人,给同学、老师取外号等。作为班主任就要尊重每个同学,让班上的同学信服你;尊重同学们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因为每个同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事方式不同;教育学生彼此不伤害别人,不干涉同学的私事。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尊重他人是我们走人社会的必修课,为和谐的社会出力。

五信息时代学生的正确导向

在信息爆炸时代,大人小孩都被卷进了信息洪流中,每天都有千千万万的通过网络、手机等各种渠道,让人们应接不暇,并且鱼目混珠,垃圾信息,负面的东西,游戏涌入学生的视野。同学们不成熟的思想和超强的信息接收能力,让他们不辨好坏,什么东西都好奇,都要学习模仿。现今西部中学的学生家长为了了解在家的孩子情况,以及学校的学习情况,基本上都给孩子买了手机,本来手机用好了对学习是有好处的,都是学生的自制力差,大部分学生都是用来玩手机游戏,用来查资料的很少。这也让很多学生不去上网吧了,却成了低头族了,上课就成了瞌睡虫。

篇8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

现阶段,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是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模式中,教师能边讲解、边标注,有助于实现课堂互动,但其无法展示复杂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这一缺点,做到声画并茂,它的缺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收放自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标注。结合我国教学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物理教学的科学教育方法,以实现教学动态化,信息化,并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并能很好的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1]。

1科学方法教育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教育方法是指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媒介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利于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点。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有效的促进了师生双向沟通、双向参与,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互助关系,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1.2便于突破教学难点,将抽象的物理具体化

物理规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需要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们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科学教育方法,能加强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

1.3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科学教学方法主要渗透于实验教学方面:实验探究需要设计探究方案,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大都会被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教学。为了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教师也可以预先生成自己设想的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并保存在教学资源库中[2]。教学构想再加以学生课堂实验探究,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以更有效地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有利于教师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同时,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探究后,能使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他们对实验结论进行自主归纳和总结,从而实现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中提升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水平。

2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策略

2.1l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获得知识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科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或理解问题的能力,从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深化,不能急于求成。科学方法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和谐,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多向老师进行反馈,再加以总结,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2教师应发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归类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类型或解题原理相同的问题,应有一个好的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一般做法是,精选一道典型的习题,通过课堂练习、师生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再通过教学媒介把同类型的题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得出结论。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在教学媒介上做出必要的补充或纠正,然后进行总结。再通过一系列同类型的题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对习题的掌握程度。

2.3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的知识、概念大多是通过观察实验得来的,或者是从实验结果间接推敲出来的,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例如进行大气压强教学时,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模拟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了解什么是大气压,通过直观清晰的实验案例,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理解,从而找出它的规律[3]。在演示实验时,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性,措施是否得当,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仔细观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结语

科学方法教学就是整合课程资源,找出物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验案例的模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再加以教师正确引导的辅助作用,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物理教学的魅力,并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秀娟.高中物理教学高中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165-165.

[2]周详,李贵安,邓泓,等.有效作业观及其对高一物理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3,(8):159-160.

[3]严仁东.浅谈高中生物理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3):59-61.

篇9

一、看准机会。选择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情感,尊重学生人格,在平等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德育教师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

二、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对学生有一份爱,再加上扎实努力地工作,与同学建立起了团结、亲密的师生之谊,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德育教师谈心,寻求帮助,同时,德育教师也深入到他们中间,关心了解每一名同学,师生关系融洽,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就会有较大进步。

1.课堂上要多些微笑。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德育教师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会使德育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更融洽。

2.遇事要有耐心。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就需要德育教师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德育教师要研究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要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让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师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1.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德育教师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2.用爱温暖学生。德育教师―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世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傲一个高尚的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

篇10

摘 要 当前环境背景下,全国各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改革,体育教学如何结合创新教育指导性文件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成为了相关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就创新教育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实践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与分析,并根据创新视阈下中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几点有效途径,以资参考。

关键词 创新教育理念 中学体育 教学方法

体育作为一门深受中学生喜爱的基础学科,其能锻炼学生的体魄,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普及教育中,更具有其不可替代性。但是,结合我国普通中学实际,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现有的体育创新教育导向性不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面对这种情况,普通中学纷纷转变思路,对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以探寻教育的突破口,满足创新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

一、创新教育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把创新教育理解为对受教育者进行创新型教育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创新性理念、创新性策略以及创新性方法。创新教育强调人才观念的灌输,并提出人才的创造力不仅要具备普遍性,还能够进一步开发。为此,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在如下几方面的基本条件中形成突破:

第一,坚持教学理念的革新。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单位,他们是学习活动中的核心,体育教师应根据创新教育发展指导性文件的要求,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树立以生为主体、以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第二,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艰巨性。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漫长的,需要经过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目标优化等诸多方面的艰辛努力。这就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以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模式。

二、创新教育理念下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的方法途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

由于受到学生自身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性格、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同时也导致他们在进行体育学习方面的能力有所不同。面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难题,教师有责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同时也必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给予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以平等的体育发展机会,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在体育学习中获益。例如,教师可以时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体育项目的比赛,并设置丰厚的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将体育锻炼形式情境化,使学生在体验故事情节中得到锻炼。耐力跑学生普遍害怕,我经常将耐力跑游戏化、情趣化,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徜徉在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中,完成教学,达到目标。

(二)教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单一发展的,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处于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单纯地充当客体的角色。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学生的一切行为和活动进行操控,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丧失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对于体育运动项目来说,练习方式过于单调、重复,学生往往会产生疲惫、厌倦情绪,教学质量也逐步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穿插一些以基本技术为素材的体育游戏,以调整学生情绪,提高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运动技能。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参与游戏的同时,练习技术动作,其练习效果也会立竿见影。尤其是在田径类运动教学中,倘若教师能够应用体育游戏,利用游戏把教学内容简化,并确保游戏教学的目标和田径体育的教学内容相一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继而促进田径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引进多元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兴趣

这就要求学校要实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向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转型,在评价学生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表现,让各类学生都能够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以“耐久跑”为例进行分析,倘若教师只是以能够完成任务为唯一标准进行评价,那么身体素质薄弱的学生就会因此而对体育产生抗逆心理。反之,倘若教师能够从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合作参与意识、参与积极性以及参与过程中是否注意安全等几个层面进行评价。对学生表现突出的地方予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不足之处,委婉提出,督促改进,那么相信学生们的内在参与积极性也会达到激发,更有利于他们日后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实现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增强体育教学实效性,以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是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必然行为。为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以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需求为基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聚力发展和培养具有体育素养的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