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17 18:1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规划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统筹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统筹两种规划的整体思路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是区域规划的两个重要部分。城市规划要兼顾土地规划,土地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城市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土地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为土地规划做铺垫,促进土地规划更好的发展。在时间上,两规划要统筹编制,城市规划的编制要兼顾土地规划,土地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规划要兼顾城市规划,城市的土地规划是否有效要看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标准。在空间上,两规划要互补互利,在城市区域发展中,坚持城市规划指导土地规划,土地规划服务城市规划,即前者的发展是为后者的发展做铺垫,后者的发展是为了前者的更进一步发展。同时,土地规划也要兼顾城市规划,在土地规划中,要始终坚持土地规划服务于城市规划的原则,要做到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补充。
(一)弹性规划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会土地规划都会受到市场各种因素变动的影响,因此,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都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适应市场的变动,由于市场的变动不具有规律性,所以,城市变化与土地变化都要根据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来适时调整两种规划方案,不断的适应市场多变的环境。
(二)协调规划
在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中,要注意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协调性,不要一贯重视城市规划而忽视土地规划,同时,在进行土地规划中也不要忽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好土地规划,土地规划又要顾好城市规划的大局,服务于城市规划,注重两者的协调关系,维持两者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
(三)多元规划
在协调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基础上,要明确两种规划的目标。在两种规划的编制中,不要只追求规划的经济效益,还要重视规划编制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效益,形成各种效益共同发展的局面。突出规划的意义,体现规划的价值,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还要追求精神价值。
(四)整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编制中,要从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关注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在把握整体方向的前提下进行两种规划的编制,这样才能做好两种规划的整体布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局部发展,要整体局部两手抓。
(五)实用规划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并不仅仅是一个蓝图,在规划的编制中,要结合不同地区发展的特点,将两种规划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实际中去,将规划的编制注入经济发展的实际中去,才能为经济发展做好铺垫。
二、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创新和发展
(一)对生态学原则进行合理应用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对于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做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把握人和生态的统一。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城市逐渐形成了一个人工形式的生态系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资源是无法独立生产的,只能从自然中汲取。换言之,人工生态体系是不可能完全代替自然生态系统的,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仍然较大。因此,要对生态学原则进行合理应用。
首先,生态城市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但是其本身只能算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其中存在的独立部分是有限的,要想真正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环境,需要切实做好城市的布局和规划工作,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配合,对于城市整体系统有着巨大的影响。
其次,在当前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观念也在不断降低。例如,我国东南沿海城市,虽然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违规用地、汽车尾气、人口的不断增长等现象相继出现,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这样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同时,要加大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关注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方案,确保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然后,从目前来看,影响城市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能源紧缺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促进资源的重复利用,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关键。
(二)做好生态要素调查
在对现代生态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生态要素调查工作。对于城市而言,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直接受到城市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要素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植物、阳光、水分、大气等天然因素,以及建筑等人为因素。在对生态因素进行调查后,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完善的数据,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三)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机构以及人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建立一个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需求的职能机构,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进行管理,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四)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在我国大部分南方城市,如杭州、深圳等,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因此,在对生态城市进行建设时,应该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一方面,要做好自然生态基础的保护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有面貌; 另一方面,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和完善,通过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和共享性进行维持和提高。从实践经验来看,只有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三、促进土地规划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健全规划制度。为了尽可能避免土地规划中问题的发生,确保土地规划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我国在现有的土地规划基础上,应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土地规划制度,包括土地规划的编制、审批以及土地规划的公示等,并对现有土地规划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测。另外,我国政府应加强出台关于土地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并逐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及约束机制。通过对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严格管制,推动土地规划的全面执行。
(二) 完善土地规划方法。我国当前土地规划方法过于单一和局限,必须对土地规划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可以通过完善土地规划方法,采取将定性分析改为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改传统的单一的静态分析为动态分析。由于土地的利用开发属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仅仅凭静态的角度分析,难以全面掌握,很难作出合理、正确的预测和判断,为了达到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同步这一目标,并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均达到最大化,必须采取动态的方法进行土地规划。
(三) 深入规划体制改革。为了将土地规划的基本宗旨充分应用到经济建设中,就必须不断加大对规划方案的改革力度。一是应向社会广泛宣传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让各级领导树立起规划管理的意识,明确土地规划的必要性,提高相关部门在规划执行过程中的自觉性。二是土地规划要高效有序地开展实施,必须深入改革规划体制,减少规划数量,加强规划的衔接力度,严格界定规划范围。三是建立起在市场经济发展下,以市场经济主体功能规划为基础,土地规划等专项规划为补充,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规划体制。
(四) 建立土地规划师资格认证制度。我国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需求,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计划编报程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规划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进一步推动土地规划实施。
(五) 做好土地规划的实施工作。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思考,善于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并解决问题,从而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做好。不断创新土地规划理念,尽可能避免规划中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土地规划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是决定着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合理高效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决定着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潜能。城市功能和体系建设的日益完善,需要城市规划管理者、城市建设者们努力去推动。
参考文献:
[1]陈海英.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05:33.
篇2
一、审查的组织形式
总体规划审查工作由建设部牵头负责。建立以建设部牵头,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计生委、环保总局、民航总局、旅游局、文物局和总参作战部等部门组成的城市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按本规则做好有关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具体工作办法,由建设部商部际联席会议组成部门另行制定。
二、审查的主要依据
(一)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三)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与总体规划相关的规划;
(四)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五)当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发展条件。
三、审查的重点内容
(一)性质。城市性质是否明确;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科学、实际;是否符合国家对该城市职能的要求;是否与全国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相一致。
(二)发展目标。城市发展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协调。
(三)规模。人口规模的确定是否充分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素;是否经过科学测算并经专题论证。
城市实际居住人口的计算口径包括在规划建成区内居住登记的常住人口(含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和居住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用地规模的确定是否坚持了国家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原则;是否符合国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是否符合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是否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做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四)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城市空间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功能分区是否明确;是否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景观艺术水平;是否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
(五)交通。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否明确;体系和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是否与城市交通系统及城市长远发展相协调。
(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是否明确并相互协调;是否合理配置并正确处理好远期与近期建设的关系。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标准;是否有利于城市及周围地区环境的综合保护。
(七)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是否做到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是否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防建设等相协调。
(八)实施。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和技术规定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九)是否达到了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的基本要求。
(十)国务院要求的其他审查事项。
四、审查的程序与时限
(一)前期工作
建设部要加强总体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的指导,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时组织部标联席会议有关组成部门对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必要的协调和指导。
有关城市人民政府在拟修编或调整总体规划之前,应就原总体规划执行情况,修编或调整的理由、范围,书面报告建设部,由建设部作出应属修编或调整的认定。
总体规划纲要和文本初步成果完成后,建设部要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按本规则规定的审点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查复核,提出审查意见。有关城市人民政府应按专家组的审查意见,进一步对总体规划纲要和文本进行修改完善。
(二)申报工作
有关城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报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强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参照本规则制定相应的审查办法,充分发挥专家和相关部门的作用,切实把好总体规划上报国务院审批前的审查关。
总体规划申报材料包括:总体规划(含规划文本、附件、图纸)以及专家评审意见、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和军事部门的协调意见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审查意见。
(三)审查工作
建设部接国务院交办文件后,首先对申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对有关材料不齐全或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部可将其退回,补充完善后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另行上报。对有关材料基本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将有关材料分送部际联席会议组成部门征求意见。各部门应就与其管理职能相关的内容提出书面意见,并在材料送达之日起5周内将书面意见反馈建设部。逾期按无意见处理。
建设部负责综合部际联席会议组成部门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有关部门的意见,对总体规划及有关材料进行相应修改,不能采纳的,应作出必要的说明,并在材料送达之日起3周内将修改后的总体规划及有关材料和说明报建设部。
建设部在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召开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并对拟批复总体规划的城市的性质、布局、规模等主要内容进行审议。会议由部际联席会议组成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代表及有关专家参加。工作周期一般为3周。
建设部应预先向部际联席会议组成部门书面函告总体规划审查工作的进度和计划。
(四)报批工作
有关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部际联席会议的意见,对总体规划及有关材料抓紧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建设部。
建设部根据部际联席会议审议的意见,起草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与部际联席会议纪要、修改完善后的总体规划及有关材料一并报国务院。工作周期一般为3周。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规划作为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综合部署,引导城市经济发展朝着适应原有经济基础的方向前进,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的关系
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目前,城市规划界十分重视城市规划的发展与创新,城市规划为城市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指向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城市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在资源占有、地域位置、人口素质、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各因素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其主体性,尊重其特有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发展要充分尊重自身的地域特色,将城市规划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城市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时,要相应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力度,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效,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2 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1 进行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最大利用率。
城市在进行规划时可以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同时积极进行新城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1)整合更新中心城区发展布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迁入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壮大的城市需求。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要适应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引导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政府要引导资金流向,改革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资源消耗的新兴产业,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保证城市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2)合理布局城市新区。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眼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内外因促进城市发展。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科学预见城市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战略优势,积极筹划城市新区建设,缓解中心城区压力。城市新区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原有城市规模,能起到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职能。除此之外,城市新区的建设还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能够产生更多的附加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使城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2.2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政府应该加大对土地资源的重视力度,不断调整城市经济的发展结构,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时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实行地价监督和有偿征地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建立健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
城市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健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化娱乐、社会福利、教育科研、商业金融等多种类型。现代城市在进行发展规划时加大了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城市在进行规划时开始考虑绿色生态建设,不断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对水质、空气质量、微气候以及能源的管理和调节,促进城市绿色发展。除此之外,城市还不断健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不断提高城市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2.4 协调利益关系,扩大城市的规模效益。
城市在进行规划时,要科学整合配置各项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实现城市建设的优化升级,在进行重大建设项目选址时要统筹协调,集中建设工业园区,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园区的整体优化。同时,城市要集中进行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缩短城市建筑的建设周期,节约城市用地和减少资金消耗,提升城市整体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发展,开创城市经济发展的全新局面,实现城市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3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的双重影响。
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发展实行政治干预,而城市规划人员的权力范围有限,只负责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无法最终主导城市管理者的工作行为和最终决策。在实际的城市发展中,某些政治集团或者企业团体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进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影响城市经济整体发展。
3.2 政府的干预存在一定的弱点和缺陷。
市场经济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而城市规划在进行自我调节时无法准确、及时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专业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经济利益动机相对薄弱,也无法最终决定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否,加之各方利益集团的不断施压,因此政府在进行政治干预时存在一定的弱点和缺陷。
3.3 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增加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城市在进行发展规划时一般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但是由于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人为干预也许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影响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4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社会状况不断涌现,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也要不断调整策略,及时修改规划中的不成熟部分,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同时又要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迎接困难,面对挑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适时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和补充,使规划科学合理,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宜从以下几方面做重点部署。
4.1 将工业化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进行新型工业化部署时,要综合考虑地域状况和城市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2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进行城市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4.3 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在进行工业布局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厂址的选择,实现工业布局与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形成专业的工业聚集区,引导人、财流向,同时注重商业、服务业以及住宅区的优化整合,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4.4 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发展要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拓宽融资渠道,尽可能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通讯、地下网管等各项基础设施,加快城市招商引资的步伐,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4.5 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编制质量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划的审批,积极组织编制适宜城市发展的各类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进行城市各项事业的建设,保证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 结语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向标,它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现实发展状况,最大限度的实现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引导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综合部署,是进行城市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通过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世界城市 规划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54 (2011) 01-058-03
美国城市学家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曾经提到,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共政策的结果,而下一世纪的城市必然是规划的结果。从当前世界城市的发展路径看,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具有明显的政府公共政策指导下的规划发展痕迹,可见城市规划对于未来世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意义。因此,通过研究城市规划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的方向和路径。
一、城市规划与世界城市的发展
早期的世界城市是市场因素主导自发形成的,但现代世界城市越来越显露出政府规划引导的痕迹,其中,东京是最具代表性的通过国家战略规划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东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一直以来,通过政治体制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各类机构不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政策指导,而且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发展目标。以国家战略要求和国家政策引导为特征是东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此后,东京进一步了《东京构想2000》,提出到2015年东京城市的发展目标,包括:舒适的东京;人员、物品、信息顺畅流动;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富有个性和能力的人才;多彩社会;产业活跃发展;安全;环境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基础设施;自立发展;下一代培育;就业充足;信息化;交通运输;提升城市控制力和地位,并围绕目标制定了城市发展步骤和措施。这些规划内容均为东京继续保持世界城市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框架。
相对于东京的国家战略规划要求,其它城市的远景发展规划也在世界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1年,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了题为“伦敦:迈向21世纪的世界城市”(London: World City Mov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的咨询报告,为伦敦未来城市发展做出了明确定位,报告提出重新振兴经济,强调交通与开发的关联性,构筑更有活力的城市结构,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强化伦敦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地位,英国中央政府也开始更多地参与伦敦城市规划设计。1995年,“伦敦荣耀计划”(the London Pride Prospectus)公布,它设定了城市重点战略发展框架,包括:实现世界级生产力;更强的社会凝聚力;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其目的在于确保伦敦作为欧洲惟一的世界城市地位。而随后的英国中央政府也明确提出“将伦敦提升到世界城市首都的地位是当前政府的基本政策”。为适应与巴黎、法兰克福、巴塞罗那和柏林等城市的竞争,“伦敦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而战略规划导则给城市规划一个涵盖发展过程各个方面的框架”。此外,政府还编制了“竞争的首都:加强伦敦竞争力的政府战略”这一文件,它设定了为保持“伦敦在世界城市顶级层级中的坚固地位”所实施的各种政策,强化了“伦敦战略导则”作用,以确保地方规划机构能够认识到伦敦世界城市的角色和强化竞争的需要。
悉尼市政府早在1998年开展的“悉尼2020”战略发展研究中就指出,要确保未来的悉尼是一个世界城市,首次从规划角度明确提出了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到了2008年5月,悉尼市政府进一步公布了《可持续发展的悉尼2030远景规划》征求意见稿,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指导悉尼市未来20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这种可持续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的良好发展,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在内的全部内容。规划确定了悉尼未来发展方向的三大主题:绿色的、全球化的、相连的。绿色的主题强调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化,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全球化的主题强调经济发展方向的外向性和开放性,加强全球联系和注重知识互动;连接的主题强调高质量的公共交通,强调建立世界一流的通讯系统,提高虚拟沟通的能力。在每一主题中,规划都设定了具体内容,包括新绿色产业带动的经济增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能源使用量的绿色产业结构、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动植物及生态系统的保护、社会文化娱乐设施、创新和新技术、成为全球文化网络的一部分参与全球知识交换等内容。
2006年,纽约市提出的《纽约2030》规划,刻画了未来25年纽约将要建设成为一个更大、更加绿色的纽约,实现包括土地、水、交通、能源、空气、气候变化等6个方面和10项内容的具有纽约特色的世界城市发展目标,这些目标体现了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在《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中,香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位为“亚洲国际都会”,即成为世界级国际城市及亚洲主要都会。规划明确了提供优质生活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加强与内地联系三个主要发展方向,作为未来发展蓝图的主要建议和各种可行性选择方案的基础。规划内容体现了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要求,同时包含了规划导向的具体设定。
上个世纪90年代,新加坡开始认识到要通过规划来“重整城市结构”,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提出要在今天规划未来经济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和通讯设施、土地和环境质量,而高质量的居住设施、良好的环境、娱乐设施等因素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可见,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是处于规划的指导下的。在它的战略规划中已经提到,新加坡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城市。
近期,法国积极推动“大巴黎计划”,旨在将巴黎打造成“真正的”世界城市,在全球的大都市激烈竞争中处于优势。“大巴黎计划”目标是建成一座创造的城市、革新的城市、充满凝聚力的城市,同时打造成更加绿色环保、更有持续性发展的城市。
二、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着力点
从东京、伦敦、纽约、巴黎等顶级世界城市,以及香港、悉尼等新兴世界城市的战略规划看,虽然内容不一,形式多样,但均涉及了三个共性主题。
一是强调对人文社会领域的关注。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涉及更加多元的人文发展空间,东京的战略发展目标包括社会机遇、人才、自立发展、下一代培育、就业、交通运输等多元领域;香港特别提出要加强与内地之间的联系;悉尼确定“连接性”主题,强调高质量的公共交通、世界一流的通讯系统,以提高社会虚拟交流的能力;巴黎提倡和谐城市建设理念,建设自动交通网络、加强港口和塞纳河整治,增加就业岗位;“伦敦荣耀计划”指出要形成巨大的社会凝聚力以及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生活设施,并细化了适用性住房、提高空气质量、节约能源和污水管理政策。由此可见,以关注人的发展,展示多元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构建社会和谐为代表的人文发展是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
二是强调城市发展实力和整体地位的提升。几个城市的战略规划均提出通过经济手段,有效提升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其中,强化信息化能力、提升城市控制力和地位是在《东京构想2000》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香港在《香港2030》中强调提升经济竞争力,勾画了竞争力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悉尼提出了全球化主题,突出了经济发展方向的外向性和开放性;巴黎提出以土地资源整合促进巴黎大区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整体发展;伦敦政府编制了“竞争的首都:加强伦敦竞争力的政府战略”,并指出要打造世界等级的生产力,目的在于确保伦敦在欧洲惟一的世界城市的地位。这些内容全都强调了以竞争力为代表的城市综合实力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根本所在。
三是强调绿色发展。《纽约2030》提出要建设“更加绿色的纽约”,对水、能源、空气、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保护和有效应对是使纽约更加绿色的核心内容;悉尼不仅将未来城市发展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更在《可持续发展的悉尼2030远景规划》中强调了“绿色”是悉尼未来城市发展的首要主题,这种绿色体现在绿色的环境、绿色的产业、绿色的基础设施、绿色的生态系统;《东京构想2000》提出了环境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措施;《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将优质的生活环境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巴黎明确指出要打造更加绿色环保、更有持续性发展的城市。这些内容均体现出绿色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指导意义。
上述研究表明,城市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的规划设计,而诸多城市都将人文发展、竞争实力、绿色发展作为代表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共性趋势和目标选择,这些规划内容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北京作为后发城市,在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需要通过规划引导方式,合理有序地达到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其中,提升城市文明、塑造城市形象、推动人文领域的全面发展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根本;通过提高信息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打造综合经济实力是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绿色、宜居、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与“三个北京”的内在联系
(一)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城市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选择。
在最近几十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大变革大发展中,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世界金融体系重建,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并在后危机时代占有更大的发展先机和空间,中国在讨论和处理全球重大问题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随着新区域崛起为经济力量的新中心,一些新的国际大城市也快速成长起来,正如东亚经济奇迹成就了东京、香港和新加坡一样,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北京提高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构筑了空间。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定的标准,北京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城市行列,进入了以后工业时代经济结构为主流、以服务经济和总部经济为主导的战略转型期;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为北京在全球化城市发展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顺时顺势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更高标准对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未来北京城市发展规划确立了战略方向,明确了目标选择。
(二)“三个北京”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的路径和工作抓手。
由于世界城市发展模式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现阶段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能简单地模仿和复制已有世界城市的形态和发展路径,而要立足于首都功能定位,着眼于“四个服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积极借鉴其它世界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北京特点的世界城市。
2008年10月,北京提出了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要求推动城市发展,随后又分别详细制定了“三个北京”行动计划,不仅成为北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而且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途径。其中,“人文北京”提出以推进民生发展、文明发展、文化发展、和谐发展为基础,把北京建成最具人文关怀、最显文明风采、最有文化魅力、最为和谐宜居的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科技北京”以把北京建设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发展目标;“绿色北京”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生产清洁化、消费友好化、环境优美化、资源高效化的绿色现代世界城市的远景目标。
比较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部分世界城市的规划内容,“三个北京”战略目标的提出,不仅契合了未来世界城市以人文发展、竞争实力、绿色发展为代表的发展主题,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性、趋势性内容,而且更加突出了具有首都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路径和抓手。因此,将“三个北京”行动计划作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遵循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共性思路,更体现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特色所在。
■ 参考文献
[1] 曹红阳:中国的世界城市发展道路研究――以北京为例[D],2007.6。
[2] Andy Thornley: URBAN PLANNING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London, Sydney and Singapor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LONDON Discussion Paper No.2, May 1999.
[3] cityofsydney.nsw.gov.au/2030/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指的是当下城镇各项建设发展的一个综合性的规划,必须要认清当下城市建设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生态城市建设顺应了当下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这种形式必须要认清当下城市规划发展的形式,明确分析好当下社会城市建设规划的性质,研究符合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要求,做到合理有效的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1 我国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现状。
当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已经到达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也伴随着的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的是总体环境的恶化和局部环境的改善,然而治理的力度却总是远远的赶不上当下对环境的破坏速度,例如:水土流失严重,据国务院公布的遥感调查结果,1989年底中国轻度以上的土壤侵蚀面积为3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km2,风蚀面积188 km2,全国平均每年因人为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万km2,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占世界年流失量的19.2%,其中有33亿吨是耕地土壤。随着地表沃土的流失,带走了大量的有机质和碳、磷、钾养分,土层越来越薄,直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耕地面积减少。建国以来因水土流失而毁掉的耕地已达4000千多万亩。植被遭到破坏草原退化严重,中国是世界上荒漠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2%,其中风蚀荒漠化160.7万km2,水蚀荒漠化20.5万km2,冰融荒漠化36.3万km2,土壤盐渍化23.3万km2,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有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涉及18个省(区、市)470个县(旗、市),形成万里风沙线。中国荒漠化不但影响范围大,类型多,而且程度严重。据综合评价,中国轻度荒漠化为95.1万km2,中度64.1万km2,重度103.0万km2,分别占荒漠化总面积的36.3%,24.4%和39.3%。生物物种加快灭绝的速度,大气污染严重等等。所以要认清当下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现状,面对不同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才能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 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生态城市
面对当下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全球的许多的城市正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同时国际性的生态重建计划也已经启动,生态城市是应用有关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建设新时期的城市建筑发展,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的相协调的生态系统,。生态城市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和谐,当下21世纪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确定,就应该根据城市发展的具体状况对其以后的发展模式和方向进行相应的研究,从而更好的确定适合城市发展的建设规划,更好的知道城市建设一步一步的实施。
3 生态城市规划的确立,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1 要明确分析城市的性质。
当下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要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应聘请相应的专家通过对城市的各个方面的的了解进行综合性的整理和分析,从而分析明确出城市的性质,根据不同的地区对不同的城市进行不同的规划建设,要合理的利用城市的条件实现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做好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的可持续性策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 研究开发出符合生态城市发展要求的规划。
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要是些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的高度和谐发展就要把生态规划的思想和方法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体系中去,真正的达到一个良好和谐的发展局面。当然要遵循一下几条原则。
3.2.1 遵循整体建筑的原则。城市建筑是整个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城市的建设发展密不可分,建筑的规划设计必须要纳入到城市一体化的规划设计中去,同时,建筑是够策划那个城市的基本单位,只有做到和其他部分的和谐发展,才能使得城市的整体优势发挥到极致。
3.2.2 要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城市建筑的规划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遵循系统性的原则,城市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着自身的系统性,同时在这些系统之间又有着相互的作用,充分合理的利用好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好系统性的原则对于城市巨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3.2.3 遵循生长原则。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城市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的,城市的规模形态以及空间的构成都在发生着变化,建筑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结构的构成单位,必须要遵循生长的原则,面对不同的社会发展形式做出不同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下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式。
3.2.4 要遵循生态的原则。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所以未来的城市建筑规划要遵循生态的原则,更好的实现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性。遵循生态的原则需要综合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城市建筑的设计要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做好对生物尊重和关怀,对资源和能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减少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证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规划城市建筑发展生态城市的论述使得对当下的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生态化境恶劣的原因,面临这种问题对生态城市的建设被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是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要求,所以明确的分析了城市的性质并研究开发出符合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要求才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建设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明.卞延彬.建设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04)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观;评价指标;社会经济
前言:
城市的出现证明了我国人民的社会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高水平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在我国的城市的发展中还需要统筹规划,并且在制定城市发展方案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步骤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城市经济状态分析、 城市性质和发展情况分析、城市规划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以及建设规划的管理等环节。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很多大中城市开始出现能源短缺、道路交通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水资源紧张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给城市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正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实施的时间较短,城市规划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譬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过渡时期, 受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规划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有效结合在一起,而且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目标不明确,没有从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 城市规划目标的盲目性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情况, 导致很多城市规划方案先天不足。为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并积极探索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理论方法,保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家的资源相对短缺,城市是我国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各类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应该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城市发展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推动城市发展实现。
1. 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
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常规规划内容,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划应该建立一个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构架,城市规划的制定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以城市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城市规划的指标,将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消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而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新思路,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超出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城市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下,形成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并再次与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不达标需要再次改正, 直到修正后的规划方案可以满足城市自身的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止。
在城市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内容,其一,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应该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应该强调城市资源供给力与城市环境承载力,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其二,城市规划的内容应该将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社会、环境等都纳入规划计划中,保证以上各个因素互协调促进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其三, 城市规划方案应该以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一个重要控制点,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不能超出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另外,现阶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都在逐步提高,所以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制定时,可以不完全受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限制,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系统的发展规模。总之,为了保证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城市规划必须引进资源供给力和环境承载力指标。
2. 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应该坚持综合性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应该可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并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城市社会、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综合性指标, 确保该指标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和测度城市的发展状况。
其次,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确保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和简型相统一,同时充分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充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同时还可以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 可以为大众所接受, 另外, 在制定指标时应该使用现有的相关规定标准和统计资料,以保证该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再次, 应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针对性, 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有所不同,各大城市应该严格依照本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评价指标, 使其真正发挥对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
最后,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定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评价指标中的指标数据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真实情况,又要符合城市系统分析和生态学原理, 指标数据来源应该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确保评价指标的定义准确,并且可以量化处理。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 王兴平.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J ] . 城市规划, 2011( 02) .
[2]范先明. 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J ]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05) .
篇7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将重点放在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全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方面,并且强调要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对城市规划范围内(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控制区及城市郊区)的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城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前提,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结合城市防洪、城市水资源保护和郊区生产基地建设,以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生态城市建设提出的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编制合理的规划。从二者关系可以看出,编制科学的水土保持规划,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城市水土保持不仅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而且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减轻水旱的自然灾害;二是对水资源的保护;三是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1、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不仅是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而且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搞好城市水土保持不仅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还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减轻水旱灾害
水土保持工程有利于城市减少湿地、湖泊、水库以及河道等的淤积,这对于河流中下游的一些城市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河流上游城市的建设,没有着重保护水土,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到河流下游的时候,就很容易造成泥沙淤积河道现象,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安危。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有利于减少淤积现象,同时还可以预防城市的水旱灾害。
3、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造成城市用地十分紧缺。在城市的改建,重建和扩建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正确的认识,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搞好城市水土保持,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才能使生态系统内的各因素间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水土保持的合理规划,并且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来维护水土保持。一份合理规范的、有效的水土保持规划,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未落实水土保持规划
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是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迄今为止,一些城市尚未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有的城市尽管做了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却未经过技术审查和政府审批,总体进展比较迟缓。
2、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存在的均衡性问题
目前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往往更侧重于对植被防护措施的规划设计,而对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规划却探讨的不够深入。此外,由于没有完全按基本建设项目程序编制设计文件,各类水土保持“规划”的技术深度不够统一。有时,有关部门索要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而我们上报的文件有的已达到初步设计深度;有的要求做到设计阶段,但部分措施只做到了规划或可研究深度。
3、城市水土保持规划存在易混淆的问题
在过去长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无论城市的发展规划、区域或流域的专项工程,还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治沟骨干工程等,都存在着以“规划”名义编制的报告,长期以往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做法。但却与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程序不对应,除在水土保持系统内部基本认同外,其它部门和单位难以分清项目所处的阶段,特别是发改、财政、国土等管理部门,容易混淆水土保持工作者所报项目是规划、项目建议书,还是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由于水土保持项目文件均冠以“规划”之名,上报的许多项目被堂而皇之的放入今后的长期规划中,使项目近期立项受阻。
4、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中图纸存在的问题
图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各类规划设计中所附图件不统一,无论是大面积的规划、还是小流域设计,所附图件大多由各设计单位自行决定,没有按规定和标准编制相应的图件;二是图件中应标注的内容不统一,有许多规划图件中没有实质内容的标注,多属示意图;三是图示和图例不统一,图纸的大小、标示的位置、基本图例等不够规范。
四、如何加强城市的水土保持规划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1、将规划设计细致化
根据规划中存在混淆现象,可以将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细致化,做到各个阶段有设计、有报告、有建议。例如在水土保持设计的不同阶段,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等,将总体规划独立出来,以防止再次出现混淆情况,施工阶段分不清的问题。
2、科学规划设计
要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型的城市,第一应当要科学地划分重点治理区、预防保护区及重点监督区,规划设计要有针对性,以便实施治理。在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工作重点是依法严格监督管理,落实“三权”,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实行“三同时”,按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要求程序,编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在限定的期限内完成控制性水土保持措施,遏制开发建设单位随意倾倒固体废弃物的违法行为。重点治理区多在城乡结合部,规划时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做到经济功能与社会生态功能、局部与全面、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有机结合。一要做好固体废弃物的定点堆放和覆盖治理,应用物质循环技术、清洁技术、生态技术,提高排放物的回收利用率;二要提高绿化率,建设绿色通道。把绿色通道建设纳入造林绿化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当中。通过全面绿化,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结构合理、层次多样、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三要利用水生态系统本生的生态功能含蓄水源,营造良好的城市水生生态系统。对于预防保护区,其规划目标是建立以人为景观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如建立生态示范园区,自然景观和园林、建筑等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由现代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生态旅游及相应的服务业组成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
3、规划中要加强植被建设
规划中要从城市景观生态学、耗水量小、防风固沙三个角度进行植被建设设计,使植被建设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总之,要建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规范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配置防治措施,努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价值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壮大,城市规划越来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机遇,这就需要我们在城市规划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和创新,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能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城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它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占领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也需要顺应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我,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什么样的城市规划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怎样才能合理有序的进行城市管理,这就需要城市规划来做铺垫,简而言之,好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快速成长。(一)城市规划概况。简单的说,城市规划就是把城市的土地面积和资源优势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计划,它是规划房屋建筑和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十分有效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能够合理地规划出各项经营活动地址。(二)城市经济发展概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经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城市经济的发展历程是漫长的,也是不断壮大的,它在一步一步推动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增长,城市经济发展快了就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反,城市经济发展慢也会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所以,要想让经济社会飞速的发展,必须发展好城市经济。(三)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城市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城市规划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又脱离不了城市的规划建设,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也能带动城市规划更合理更有序。例如,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定会把消费市场放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更好地发展经济和社会,当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城市规划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这就需要城市规划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总而言之,城市规划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又离不开城市的规划。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受到土地、住房、居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不利于发挥城市的优势,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总的来说,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彼此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甚至相互制约,有着密小可分的联系。
二、城市规划的价值体现
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好的城市规划可以将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很好的计划,通过城市规划,我们可以有效的对城市进行发展规划,也可以很好的去管理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城市规划,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房屋建设、市场布局以及各种各样的规模建设,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让人们生活的舒心,工作的愉快。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城市规划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很大的价值作用,它可以合理的安排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的规划理念和技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总而言之,城市规划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为经济社会的稳步增长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然,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城市规划也随着出现不足和差距,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不断的变化发展,不断的创新和突破。
三、城市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是因为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的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发展办法,它能让城市在稳步发展中不断壮大,它也是合理的进行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好的城市规划可以合理的进行城区的布局,也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要想发展经济和社会,就必须要合理的、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城市中的住房问题、交通阻塞问题、治安问题以及环境污染等等问题也便随之而来,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建设不断的进行创新和突破,城市规划应该是从城市的现实情况出发,合理的科学的规划未来空间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城市规划顺应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当然,在城市发展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阻碍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城市规划把握机会,重新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整合城市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合理的安排布局,通过新的城市规划建设,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让城市规划建设在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发挥出本来应该有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对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具有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想发展经济和社会,就要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设。(二)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竞争优势。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设进度中,城市规划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完善,人们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工作环境、看病的环境、上学的环境、交通的环境以及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合理的安排基础设施投资,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非常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譬如,风靡全球的广场舞,市民要求娱乐活动要有好的场所,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通过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促使城市吸引资本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来吸引更多投资、聚集更优产业,让城市经济社会稳步、飞速的发展。(三)利益协调整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城市规划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活区应该建设在什么位置,工业园区又应该怎样整合到一起,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进行科学的规划。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不断的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节约城市资源、降低经济成本、提高总体效益,让人们在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享受美好的生活。(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土地总面积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规模,怎样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里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设不断的走向科学性,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更新,不断的完善,城市的土地才会得到合理的利用,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以优化城市的土地面积配置,让城市土地资源管理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城市土地是人们进行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在有机统一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取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就会取得两者双赢的局面,相反不合理的设计规划会给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带来阻碍。因此,一定要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好城市规划设计的作用。
作者:李倩芳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城乡规划局
参考文献:
[1]李照心.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非均衡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3):20-21.
[2]韩少平.浅谈新时代我国的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02):24-25.
[3]朱艳红.城市规划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建设与城市规划矛盾凸显,政府引导任重道远[J].中国科技信息,2008,(19):304-306.
[4]张元.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经济师,2012,(03):48-50.
[5]曲进.环境保护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244-00244.
[6]覃玲.关于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其对策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4(27):209-209.
[7]李新平.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当代经济,2016(15):11-12.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一个人口、经济、信息等高度集中的区域,其本身的生态系统很脆弱,加强城市的整体规划,对城市的绿色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的高能耗和高污染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城市在发展规划中也在逐渐融入绿色设计的理念,使城市更加的节能、环保、安全、快捷并且体现出整体规划的公平性和健康性。
一、确立城市规划中的绿色环保思想
绿色规划的思想归根结底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生态性和人文性共存,使绿色建筑和材料节能性更好的发挥,提高城市对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居住条件、交通状况、工作环境、休憩空间等诸多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与实现。
目前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解决交通、居住等多种问题,同时兼顾城市生态问题的考虑,这就使绿色环保成为了城市设计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针对城市的绿色发展要将生态保护和利用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原则,使城市在空间规划上能够扩大城市发展格局,保证城市交通通畅。在建筑设计上要坚持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要将建筑耗能降到最低,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当前城市建筑无论在建设环节还是在使用环节都需要使用多种能源,很多建设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有效降低能源使用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还对环境保持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要将绿色环保思想作为城市设计的整体规范准则之一。
二、绿色城市规划的特点
城市规划中要将城市绿化设计为硬性的指标,但不能单单依靠城市绿化而完成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需要在城市中设计出适合于人居住的住宅,同时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类别对城市街道。空间等形成良好的开放形式,同时通过合理的交通向导使城市绿地在规划中起到美观环境的作用。其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是规划建设的最终受用者,也是最佳评价者,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以使用者而不是规划建设者或个别领导为本。要把城市中的环境居住和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合理结合。城市在规划过程中要尊重城市原貌,使居民的生活习性被更好的规划出来,同时使空间得到很好的利用,要避免规划不当带来的空间浪费。其三保留当地的生态和人文形式,在人类对空间的适应和创造过程中要将自然保护放在首位,并使其更好的融入城市规划中。被称为“城市医生”的饶及人认为,在中国做规划必须采用“四因二应”手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山而起,因水而回,响应历史和呼应未来。在绿色规划中,水资源、生态保护和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住宅讲究依山傍水,人们选择适宜居住的环境,城市因为人们的迁入而兴起,因为人们的迁出而衰败。“四因二应”的规划在以人为本的同时,有效的利用和保持了原有的生态和人文特点,将其融入到规划设计的思想里,以绿色思维为导向,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
三、开展城市规划中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的途径
城市在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对城市规划的可持续研究进行了系统化的转变。是城市规划设计形成了一种初具规模的环境保护形式,同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成为了有规模、有发展方向的机制性保护措施,并且以环境质量作为了规划整体,就目前的改善环境来看,人类生存、减低污染、减小能耗成为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主要方向:
1.城市规划中的绿色发展
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对城市所在的区域进行整体的环境状况考察,并且通过对城市所在区域的地理、气候、水资源等多种情况进行勘察,结合社会经济情况总结出绿色规划的发展思路。
2.城市规划中对大气污染的规划治理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大气污染的具体环境和数据调查分析来结合发展趋势进行地域性的划分,城市在规划中每个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区域的最高排放量和削减量是建立大气污染的整体基础。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要将城市的整体能源应用和交通运输相互结合,将高污染、高影响的城市污染物作为重点治理的对象,并且根据有效的措施进行重点区域的专项规划。
目前城市中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由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等为主要污染物,这些物质中的二氧化硫和空气悬浮物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杀手,所以城市在规划设计中要将降低汽车尾气和提高工矿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效率,同时加大工矿业厂区的绿化面积,要充分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净化功能加大气体的吸收,减少控制的中的悬浮物。
3.城市设计规划中的水污染治理
城市的水污染一直是困扰城市的主要难题之一,水污染的治理成为城市规划的关键步骤。首先要对城市中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同时要根据污染排放量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当前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方式的落后,所以只有通过有效增加工业废水的处理质量,才能提高水资源的保护性。另外加强污水排放控制管理,在工业园区设定工业废水排放管线,使其能够达到统一集中处理,才能保证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4.城市规划中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的规划标准
对城市的绿色发展很多地区缺少统一的规划标准,并且在标准的执行过程中一直是由环境规划部门牵头,与市政部门形成不了合理的默契,这使城市的规划设计十分混乱,经常造成重复工作的问题发生。所以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格局进行考虑,要对城市规划中的问题执行统一的标准,并且做到统一行动,集体规划,最大限度的提升规划的合理性。
5.注重城市间道路规划的合理性
道路规划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将道路中的植被、地下管线、地上建筑、已及空地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城市的发展中会拓宽道路,要求道路两侧树木能够进行适时栽种,要保证树木能够起到环保的目的。再如道路上要设立专线雨排水,根据不同的位置需要设置蓄水池,这就使雨水和雪水能够被收集利用,最后可以进行集中收集,这样不仅能够做到中水再利用,同时能够减少城市排水管线的堵塞几率。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加大,这使城市的规划管理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我国的城市规划朝着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使我国很多大型工业城市的污染十分严重,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坚持环保节能、加强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奋斗目标成为了城市规划的主体思想,在城市规划中加入环保节能的因素,不仅要体现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在规划项目中付之实施,使我国的城市建设能够真正的做到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功豪.中国城市规划观念六大变革――30年中国城市规划的回顾[J].上海城市规划,2008(06)
[2]钮心毅.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土地使用规划支持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城市规划与产业经济发展
一、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际联系的影响
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一次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对对外联系特别是大型的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而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所以规划中一定要考虑到产业及其相关设施的需求。
(三)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具有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康的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衡与矛盾的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与城市规划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产业发展才有了支撑基础,而产业的优化发展又为城市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城市规划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
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二)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
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交通、通讯等设施,产业生产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对这些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对电力电信,除了单位产量耗电量,对电压、电流也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又如给水排水,各个产业的需水质量、水压、净化程度都各不相同,还有就是用水性质,农业用水、生产用水还是消防用水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对城市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
产业生产需求对产品原料及成品进行及时地流通,也需要对资金的流通。这就形成了对城市商业、金融、仓储等其他服务设施有了需求,这些服务设施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这种需求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使产业在量上得到发展,更要在质上有新的飞跃,是产业更具有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产业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
2.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除了对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从规划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规划方法是先根据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然后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计算城市用地规模,并按照城市用地的现状与合理的用地比例进行功能布局与用地划分。而事实上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产业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规划期限内应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及各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来换算成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并落实到城市空间中去,这样的规划更具说服力。
4.从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规划模式强调功能分区,这就忽略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史脉和文脉,不是靠规划来改造或设计就能形成的,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观的意识,应结合每个城市的独特经济活动内涵,进行规划布置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
基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1.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产业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借助新的城市规划手段,增强城市的资本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助于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现阶段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优势和吸引力,尤其是能够增强引入国际资本的竞争力,所以基础设施规划的好也会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强了就会扩大优势不断创新进步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3.加速城镇化脚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转变,将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城市及城际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工业分散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扩大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它包含一、二、三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经济规律,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干戈、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要把握重点,针对第二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方案;其次,充分重视高新技术或资金密集无污染型产业即都市型工业在城市中的再定位问题,从而使城市的布局形态更趋合理,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有效、有机统一。
(三)加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组产业规划布局
在加速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加快信息、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事业的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城市中心的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把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甚至全市域的城市经济指导中心,对未来经济产业诱导和前瞻影响。第三产业用地,不是简单的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只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适合第三产业布局,均可纳入这类产业用地,从而克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而对于小型的第三产业布局则可以在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使服务的对象更具体化,使产业发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产业经济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确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前瞻理论,这些必将为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有利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使我国的城市乃至国家建设朝着有序、稳妥地方向不断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胡建东.城市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1999,(6).
-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审计报告
- 下一篇:保洁职责及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