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的疾病预防与治疗范文

时间:2024-04-17 18:1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禽的疾病预防与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禽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篇1

[关键词]家禽 疾病预防 疾病治疗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92-01

一、前言

在饲养家禽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的会出现各种禽类疾病。家禽的种类和生长情况都有所差异,特性也有所不同,抗病能力也不尽相同。季节、气候、温度、环境、人为因素等各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家禽患病,并且家禽多以群养为主,本地区养殖业规模较大,如果对疾病的监控不及时,很有可能大面积传染。因此在家禽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对禽群饮食、粪便、精神状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保证按期注射疫苗或药物。

二、家禽的疾病预防措施

1.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家禽疾病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饲养管理不够科学导致的。所以饲养管理一定要加强,要保证禽舍空气清新、干燥、阳光充足,并且要控制饲养密度,气候变化时做好防暑保温工作。

2.引进健康的家禽

家禽最好不要采取多批混养模式,一定是自繁自养,或者是批量引进,达到专业化饲养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保证引进的家禽健康、没有传染病,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对病禽、死禽及时处理,避免传染给健康的家禽。

3.养禽场的建立

养禽场的建立需要注意很多地方,如远离水禽、鸟类栖息的湖泊和河道,避免和野生鸟类的接触,避免多种家禽混养模式,避免养禽场进入猫狗等宠物。最好采取封闭式饲养模式,并且有纱窗对野生鸟类进行隔离。根据本地相关部分对当地环境和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本市地形呈西南东北狭长状,河网密集。还有一江三河贯穿南北。属于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7℃左右,平均日照2900小时。气候和地理位置对于养禽场的建立有很大帮助。并且本市的交通十分便利,对于禽类和禽类产品、饲料等运输十分便利。

4.提高饲养人员的防疫认识和责任心

对禽类饮食和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对饲养管理制度加强,饲养原则是以预防为主,辅助治疗,对禽群饮食、粪便、呼吸等状态进行观测。如果发现禽群有出现冠色发紫或发白、精神萎靡、羽毛无光泽等现象,可能已经患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并且对发病的禽群进行隔离,避免传染给健康的禽群。

5.定期消毒

对家禽养殖场定期消毒,并且保证消毒液毒性小、刺激性小,可以选择0.1%的新洁尔灭或者0.3%的过氧乙酸。并且在消毒的时候注意消毒喷头和禽群保持一定距离,一定不要直接对着禽类进行喷射。对禽类的养殖应该由专门人员负责饲养,采取消毒措施,消毒一定要严格控制,在养禽场的入口处设立消毒地点,对禽场进出人员、车辆、物品进行消毒,禁止一切带有病毒或细菌的车辆、饲料、用具等进入到养禽场区域内。

三、家禽几种主要疾病及治疗方法

1.瘟疫

瘟疫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发生季节为一年四季,但是春秋发病率较高。感染各种大小和品种的家禽。病禽少食、精神萎靡、张口呼吸,还伴随奇怪叫声,病程长的禽类会出现动作失调等情况。

2.沙门氏杆菌病和白痢病

沙门式杆菌病也称作禽副伤寒,多在雏禽的1周龄到2周龄间发病,而2到3周龄的家禽死亡率最高。禽类如果患病,主要现象:粪便像水、畏冷、体质弱、呼吸困难,最终脱水而死。

白痢并是幼禽容易患上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幼禽患病症状为干痢,大禽患病没有明显症状。幼禽中5到15天的小禽死亡率最高。对于白痢的预防可以在幼禽第二天时,在饲料中加入0.02%痢特灵,喂养一周,保证剂量和时间,也可以喂养0.2%到0.5%的磺胺类药物,周期也为一周。

沙门式杆菌病和白痢病的治疗方法相同,在饲料中兑入0.04%的入呋哺唑酮,服用周期为一周。0.2%到0.5%的氯霉素拌入饲料中,服用三四天即可。

3.球虫病

这种病的发病十分普遍,危害也十分严重。雏鸡如果患病在两个月内的死亡率是最高的。患病的禽类食欲差、精神萎靡、粪便有血迹,盲肠出血肿大。

球虫病的预防首先要保证禽舍卫生,对粪便及时处理,幼禽在十天的时候注射预防药物,保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在此期间注意药物更换,防止禽类出现抗药性。对球虫病的治疗可以在饲料中混入0.02%到0.04%的痢特灵、0.003%的氯苯胍和0.005%到0.01%的土霉素。

4.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一般是母禽患病,症状为所有器官和组织出现肿瘤。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死亡率在10%到80%之间。刚刚出生的雏鸡非常容易感染马立克氏病,所以要对雏鸡舍进行净化、隔离,这样能够有效预防马立克氏病的传播。肉禽类在40日到60日龄间容易发病,而蛋禽类主要在70日龄到140日龄时容易发病。玛丽病症状分为很多类型,如皮肤型、神经型,皮肤型病禽翅膀、腿部和颈部皮肤出现灰黄色肿瘤,很容易破溃;而神经型病症主要为禽类两脚中一脚朝前,一脚朝后,脚部的神经变粗。

对于马立克氏病的预防首先是保证禽舍卫生和定期消毒,然后就是接种马立克疫苗。疫苗注射后三周逐渐产生免疫力,时长为一年。

四、结语

总之,家禽患病很容易出现交叉传染,所以要在多方面对家禽饲养的环境进行控制,不要让家禽与野外鸟类等进接触,否则很有可能感染野外鸟类的病毒而患病,而幼年和孕期家畜的免疫力下降,更要严格控制对饮水、饲料的要求,避免外来物种以及非饲养人员的接触。

参考文献

[1]周容,家禽一般性疾病预防与保健措施吉林农业,2012.

篇2

为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率,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实现科学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目的,根据《国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部门配合、广泛参与,尊重科学、普及知识。

三、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全省境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常规状态和应急状态的卫生部门健康教育工作。

四、健康教育响应等级

根据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状况,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分为常规状态和应急状态。

(一)常规状态

本省未出现动物禽流感和(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的常规状态。宣传内容主要为:

1、宣传普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包括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和日常预防措施,提高公众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识水平。

2、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群众及时报告不明原因家禽死亡疫情,不宰杀、不销售、不贩运、不加工、不食用病死家禽,并对病死家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4、告知群众出现可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症状时及时就医。

5、购买活禽或冷冻禽要查看农业部门的检疫合格证明。

(二)应急状态

应急状态分为Ⅰ级应急状态和Ⅱ级应急状态。

1、Ⅱ级应急状态

本省出现动物禽流感疫情,但尚未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的Ⅱ级应急状态。在常规状态宣传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宣传党和政府采取的防控政策和措施。

(2)加强对禽类饲养、宰杀、加工、运输、销售等高暴露人员的宣传,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2、Ⅰ级应急状态

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疫情时,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的Ⅰ级应急状态。在Ⅱ级应急状态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对疫区群众进行宣传,确保不漏一人一户,使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家喻户晓。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相信科学,消除恐惧和恐慌心理,抵御迷信、、邪说,维护社会稳定。

五、宣传对象及方式

宣传对象为所有公众,通过开办讲座,组织考试,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宣传折页、宣传手册,制作宣传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宣传工作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不同疫情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

1、禽类养殖人员及加工企业职工。与农业部门配合,定期进行禽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集中培训。

2、活禽经营市场贩卖、宰杀及加工人员。与工商部门配合,组织宣传、培训;通过活禽经营市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工作,进行面对面的宣传等。

3、农村家庭主妇。与妇联配合,开展针对妇女同志的宣传教育;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中式宣传;通过乡村医生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等。

4、学校师生。开设专题健康教育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制作宣传板报;开展专题知识竞赛、考试;编排文艺节目等。

5、医护人员。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专题讲座等。

6、就诊病人。在医院内相关科室、候诊厅、诊疗室和其它醒目地方张贴宣传材料,制作宣传专栏;由接诊医生进行面对面宣传等。

7、大众人群。与新闻媒体合作,制作宣传节目,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开展宣传;在城镇街道、社区和村庄出入口的醒目地方印刷墙体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材料;利用网络、电子广告屏幕;开通咨询热线电话;设立流动宣传车;培训骨干人员进行面对面宣传;利用村卫生室、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橱窗,制作宣传板报。

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要点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要点是: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家禽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病死率很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对不同人群,宣传工作应有不同的侧重。

(一)禽类养殖及加工企业人员

1、不从疫区购进禽只和饲料,防止将病原带入,对饲养的禽只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2、发现禽只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

3、禽只出现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

5、对病死禽只进行无害化处理。

6、禽只销售前进行卫生检疫,未经检疫的禽只不销售。

7、国家在禽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政策措施。

(二)活禽经营市场贩卖、宰杀及加工人员

1、人类主要是通过接触病死禽只而感染,目前还没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

2、购买、销售、宰杀、加工有农业部门检疫合格证明的活禽及冷冻禽。

3、禽只贩买、宰杀及加工要按照《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规范操作,防止污染。

4、禽只密切接触人员出现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

6、国家在禽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政策措施。

(三)农村家庭主妇

1、人类主要是通过接触病(或死)禽只而感染,目前还没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

2、购买有农业部门检疫合格证明的活禽及冷冻禽。

3、禽肉、禽蛋应烧熟煮透后食用,高温能杀灭禽流感病毒。

4、注意个人卫生,搞好家庭和周围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5、科学、规范散养家禽,避免与病死家禽接触。

6、对病死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7、国家在禽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政策措施。

(四)医护人员

1、人类主要是通过接触病(或死)禽只而感染,目前还没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

2、熟悉和掌握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方法。

3、注意个人卫生,接诊或护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诊疗结束后要用肥皂(或手消毒液)、流动水彻底洗手。

4、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可疑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5、国家在禽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政策措施。

(五)就诊病人

1、人类主要是通过接触病(或死)禽只而感染,目前还没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

2、配合医生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标本采集和临床治疗。

3、禽肉、禽蛋应烧熟煮透后食用,高温能杀灭禽流感病毒。

4、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病死家禽接触。

5、国家在禽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政策措施。

(六)大众人群(含学校师生)

1、人类主要是通过接触病(或死)禽只而感染,目前还没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

2、购买有检疫合格证明的禽只及其制品。

3、禽肉、禽蛋应烧熟煮透后食用,高温能杀灭禽流感病毒。

4、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病死家禽接触。接触病死禽后要及时洗手。

5、国家在禽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政策措施。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各设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具体落实。

(二)部门配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宣传、农业、教育、交通、广电、科技、妇联等部门,共同开展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

(三)技术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师资人员培训,建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专家队伍。

(四)经费和物资保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项目经费,并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经费支持,切实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的宣传材料储备工作。

八、部门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制定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统一组织实施。

2、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部门协作工作机制。

3、组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4、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经费、物资保障。

5、组织辖区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评估。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机构)职责

1、组织收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高危地区健康教育信息的基本资料。

2、健康教育工作与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工作相结合,深入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3、组织设计、制作、分发各种形式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4、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健康教育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5、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其它健康教育工作。

(三)医疗机构职责

1、做好医护人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识、个人防护和医源性感染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2、组织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建立医院内部固定宣传阵地,利用人际传播方法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咨询和科普宣传。

4、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其它健康教育工作。

(四)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1、督促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开展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对餐饮单位和禽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

九、督导和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要对本辖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重点督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实施、部门配合、物资储备、经费和人员保障等内容,评估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了解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率。督导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和通报。

十、附则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宣传标语、警语

1、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人民健康服务

3、搞好环境卫生,增强防病能力

4、发现病死禽鸟,应该及时报告。远离病死禽鸟,不要接触食用

5、与禽类密切接触的人有流感症状要尽早就医

6、病禽死畜焚烧深埋

7、不吃未熟禽、蛋,加工、保存食物要生熟分开

8、购买家禽须知道,正当货源很重要;购买凭证保存好,出现问题用它找

9、家庭消毒很关键,防治禽流感是重点

10、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

11、宰杀禽只后要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12、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3、鸡鸭养殖专业户,尤其要注意防护;运输屠宰和销售,也要加强不含糊

14、儿童对病很敏感,接触禽鸟要避免

1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

16、面对禽流感,不用太紧张

篇3

关键字:家禽养殖业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 A

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养殖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禽流感的爆发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预防疾病在疾病防治中占有关键作用,防治禽流感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一、夏季家禽养殖业的常见疾病

(一)白痢病

白痢病常发于幼禽身上,是一种幼禽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白痢病大禽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幼禽感染就为干痢,出生5-15天的幼禽死亡率最高,要想预防白痢病的发生,就要在幼禽出生第二天采取药物防治的方式,在饲料中加入0.02%的痢特灵,一周的时间内保证用量,也可以加入0.2%磺胺类药物,时间同样为一周。

(二)沙门氏杆菌病

沙门氏杆菌病又称禽副伤寒,同样也是幼禽发病率较高,一周到两周的幼禽最容易感染,死亡率也高于两周到三周的幼禽,禽副伤寒的主要症状是畏冷、呼吸困难、体质下降,最后脱水致死。沙门氏杆菌病的防治方法类似于白痢病,也是在幼禽出生第二天在饲料中加入0.02%的痢特灵,或加入0.2%磺胺类药物,时间为一周,或者加入少量的氯霉素也可以。

(三)球虫病

球虫病具有发病率高、波及范围广、死亡率高、危害严重等特点,一般雏禽一旦犯病,在两个月内最容易死亡,球虫病的主要症状为食量下降、大便带血、盲肠肿大、精神萎靡、盲肠肿大等。要防治球虫病首先就要保证养殖舍的清洁,及时对养殖舍内的杂物进行清除,按时消毒,在幼禽出生后一周内注射预防类药物,并保证药物的持续使用到一个月以上,多种药物要混合使用,例如0.03%痢特灵、0.005%~0.01%土霉素等以提高抗病能力。

(四)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一般在母禽身上发病,主要症状有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长肿瘤,并且肿瘤的潜伏期长,传染性大,死亡率从10%-80%不等,幼禽十分容易感染,所以刚出生的雏禽要进行隔离和净化。肉禽类在出生1-2月内容易感染,蛋禽类在出生2-5月内容易感染。马立克氏病的症状主要分为皮肤型和神经型,皮肤型的症状为在翅膀、颈部、腿部等部位出现黄灰色肿瘤,容易破裂,神经型症状为禽类两脚一脚朝前,一脚朝后,脚部神经变粗。防治马立克氏病要保证禽舍的卫生、接种马利克疫苗。

(五)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家鸡的感染率较高,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在鸡体内广泛存在,在多种激素的影响下发病,发病的对象主要是四周左右的肉鸡,主要症状有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粘液性鼻液、呼吸道音、眼睑肿胀等,治疗方法主要有采用力高霉素、红霉素等药物,配合辛夷、柴胡、桔梗等掺入饲料内喂养,持续3-5天。

二、家禽养殖业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

首先,要保证饲养的卫生,家禽的禽舍、食用的饲料、餐具、饮水用具等要时刻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保证禽舍的空气流通,及时驱赶有害蚊虫,保证空气质量。其次,要科学合理的搭配饲料和用水,饲料是提供禽类营养物质的主要载体,只有根据禽类生长所需的营养来合理的搭配饲料和水分,才能保证营养物质的充足和营养的均衡,这就需要饲养员对营养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再次,为禽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尽量保证外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环境的刺激,还可以在禽类生长阶段播放适于生长的音乐,减少禽类天敌对它们的惊吓。

(二)预防性服药

预防性服药就是为了预防禽类未来可能染上的疾病,在疾病发生之前提前服药,预防为主。在禽类出生一周后就可以在饲料中加入5%的环丙沙星或者饮用水,能有效防止白痢病的发生,在出生15-16日期间,可以在饲料中加入0.03%的克球粉,能有效防止球虫病的发生。当家禽的饲养环境出现霍乱时,在饲料中加入0.05%~0.1%的土霉素,连续加药一周时间能够有效对霍乱进行预防。在疾病发生时,饲养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出疾病的种类,抓住服药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再根据病情进行喂药。

(三)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

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家禽养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整个饲养过程的关键因素,特别是企业化的饲养环境,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企业需要对饲养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首先,在饲养人员的选择上,企业应该对饲养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严格的测验,提高饲养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其次,企业应该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组织员工进行统一培训,或者外出学习等,把员工培训和绩效结合起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考核,考核不及格的饲养员实施补考制度,直到考核顺利通过,考核也和工资绩效直接挂钩,屡次补考不合格的饲养员可以进行辞退。再次,企业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勤奋好学,业务素质好的饲养员也要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鼓励员工自觉学习。

(四)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措施

要想控制疾病的蔓延,就需要及时发现疾病的存在,疾病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未能及时发现,一夜之间可能会让全部禽类感染,很多疾病还有潜伏期和较大的传染性,要控制疾病的扩散一定要及时发现疾病。饲养员需要不定时对禽类进行检查,从禽类的粪便、饮食中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总 结:

夏季气温较高,疾病传播速度过快,一旦发现疫情,还需要对疫区进行隔离和消毒工作,禁止外部家禽和无关人员进入禽舍,坚决打击疫区家禽对外销售,以免流入市场造成更大的危害。家禽养殖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发展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使得疫病问题严重,但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养殖,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对常见疾病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饲养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审查,促进家禽养殖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华.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第七届重庆市饲料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八届饲料工业协会会员大会论文集[c].2012.

[2]张洪军.禽流感后养禽业如何走出低谷.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论文集[C1;2012.

篇4

这不仅是因为截止到4月10日,先后有31人被确诊为人禽流感患者,包括其中9人最终死亡。更重要的原因,是H7N9在人们看来,仍然充满着太多的谜团。

H7N9病毒这个肉眼不可见的致命幽灵,到底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受害者”,并且成功入侵的?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出终极的应对措施,来遏制这种神秘的病毒?

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到目前还没有确定性的答案。4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透露,“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国家卫生和计生委正在组织疫苗研究。通常流感疫苗研发期需要6个月到8个月,但对这种新发现的禽流感病毒,研发疫苗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4月1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H7N9病毒毒株已由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实验室运往世界卫生组织其他4个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同时运往1个动物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以及香港大学和英国国家生物制品检定所。

根据全球的流感大流行防控策略,世界卫生组织一旦决定启动疫苗研发,其5个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会对相关国家提供的流感毒株进行筛选,并制备出疫苗生产用毒株,之后再由世卫组织分发给各国疫苗生产企业,供其生产疫苗原液。

疫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病毒何时、向什么方向发生变异,尚未可知。禽流感威胁已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科学家应该加强合作与协调,共享科研成果,包括交流病毒样本等,才能使预防工作更加得力和有效。

解析H7N9

3月31日,对人群致病的H7N9病毒第一次为世人所知。而过去十天,国内很多实验室都在不断刷新人类对于这一未知病毒的认识。

4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贺建奎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始通宵达旦地工作,团队共有6人。目前,他们主要针对4个新型H7N9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这些样本来自4位感染者,包括上海2例,安徽、浙江各1例。

4月7日,该团队取得了初步成果,英文论文发往arxiv网站,并于10日正式发表。贺建奎对时代周报透露,结果显示,新型H7N9病毒可能是三种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重组后形成的重配病毒。

据介绍,流感病毒以外表面上的两种糖蛋白突起(HA与NA)为特征,其中,血凝素(HA)像是病毒用来打开及入侵人类或牲畜细胞的钥匙,神经氨酸酶(NA)可以破坏细胞的受体,帮助病毒在宿主体内自由传播。

贺建奎告诉时代周报,如果将以前报道和发现的H7N9称为经典H7N9,如今的H7N9病毒并非由经典H7N9进化而来。

“新型H7N9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中,HA来自H7亚型病毒(包括H7N3和H7N1),NA来自H11N9,而其余6个内核基因则来自H9N2。”

贺建奎团队初步分析认为,从基因溯源的角度,H7片段可能来源于江浙地区的禽类,而N9片段与从韩国野鸟分离得到的H7N9病毒以及江浙地区家禽身上的H11N9病毒都高度同源。但他们更认同后者。

“基因重组的地点可能是在江浙一带,以H9N2这个已在东亚地区传播多年的病毒为主体,融合进了H7和N9的片段,中间宿主可能是江浙一带的鸡群。”贺建奎说。

稍早一段时间,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在网站上贴出了新型H7N9的基因排序图,结果类似。他们认为,8个基因片段中,HA与NA都来自H7N9,其余6个来自H9N2。

而4月8日,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经过研究也对基因重配的过程有了初步的判断―由携带H亚型(包括H7N3和H7N9)的韩国野鸟迁徙至长三角地区,接触浙江鸭群,病毒发生重配使得鸭群携带H7亚型病毒,鸭群可能作为中间宿主,和浙江、上海等地携带H9N2禽流感病毒的鸡群接触,最终形成新型的H7N9病毒。

这些研究似乎正为解答某些疑问指明了一个方向。譬如,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新型H7N9病毒有6个内部基因来自H9N2病毒。而早在1999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就已发现,H9N2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群,但属于低致病性的病毒。

在H9N2病毒方面有过丰富研究的广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张增峰教授告诉时代周报,巧合的是,能够感染人的H5N1禽流感病毒,其内核基因也来源于H9N2。“新型H7N9病毒之所以能够感染人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H9N2的特点,但这需要进一步论证。”而过去,H9N2病毒频繁感染人群,但一般由禽类直接传染给人,人际传播的现象未有报道。

目前,学术界对于有关H7N9的许多说法都没有定论。4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舒跃龙表示,“这个病毒的外壳是H7N9,但内部还有许多未知之处,它可能是两种或者三种禽流感病毒的变异,需要更多研究。”

而贺建奎认为,他们研究4株新型H7N9病毒的血凝素(HA)蛋白基因时发现,其中一株相对于其他三株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异。“这说明新型H7N9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能力。由于血凝素蛋白是病毒用来吸附感染动物细胞的,它的高度变异能力可能导致H7N9病毒传播感染能力和致病能力的变化,这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至于流感病毒为何非常容易发生重组、重配,张增峰认为,目前,基因重配机会的增加可能与家畜家禽商业化异地运输、候鸟迁徙等因素有关,而且,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会使得人类、家畜、家禽与野生动物(比如野鸟)的接触机会增加,从而导致病毒加速变化。

疫苗研制需6-8个月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其包膜上的蛋白质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糖蛋白突起的不同,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

4月2日,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透露,“目前接种的流感疫苗针对主流的亚型,不对应新发现的H7N9。新疫苗的研制需要一个过程,目前首先应该搞清楚病毒本身的有关情况。”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针对H7N9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而市场炒作的公司多是与生产治疗H1N1病毒药物有关的公司。

北京市疾控中心和广东省疾控中心初步确定使用达菲治疗H7N9。目前国内生产达菲的公司主要有上海医药和海正药业。

4月3日,国家卫计委表示,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的疫苗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疫苗研究即将启动,预计最快6-8个月研发出新疫苗。

4月8日,国家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梁万年表示,现在启动的疫苗研究仍是基础性的研究,它的过程非常复杂,“具体到疫苗的制备工作,首先要筛选疫苗的毒株,哪一类毒株适合做疫苗,有些毒株可能毒性相当大,要经过处理程序。筛出来以后才能决定这种疫苗的形式,全病毒的好还是裂解好,是不是要添加佐剂,然后决定什么样的工艺和流程。”

“以后,假如说这个疾病变异,导致人之间的传播,尤其是大人群传播,那疫苗就要生产,现在我们正在做准备。现在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有人际传播,如果是一种散发的,主要来源于动物的,那么病人的发生数只是点状的,这时候没有必要注射疫苗,从成本效率、防疫效果来说也不需要对散发的病例都施行注射疫苗来防控。”梁万年说。

4月9日,有企业声称完成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基因合成。对此,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士表示,这一新型病毒生物学特点尚不清楚,相关的研发不可能这么快。

按照正常的程序,疫苗的生产,首先是需要先拿到病毒序列,目前所有的确诊及疑似案例都送往医院,相关样本也都是送往疾控系统检测。而即便拿到病毒序列,基因合成也只是基础性的工作,距离疫苗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所合成出的基因能否形成有效的免疫,仍需要通过临床试验才能下结论。

全球备战H7N9

就在中国宣布已确诊多例H7N9禽流感病例数天后,全球各地多家实验室的流感专家开始研究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样本的DNA序列数据,以评估发生大流行的可能性。

世界上最顶尖的流感专家之一、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的阿布・奥斯特豪斯说,序列显示已发生了某些足以让政府进入戒备状态、对动物和人群加强监控的基因变异。

奥斯特豪斯说:“这种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适应了哺乳动物和人类,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情况令人担心。”他强调说:“我们真的应予以密切关注。”

世卫组织指出,H7N9禽流感病例“令人担忧”,因为这是人类首次感染这一病毒。虽然研究尚处早期,但科学家们说,初步分析还表明,H7N9病毒似乎不会让禽类病得很严重―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所谓的低致病性禽流感。

对禽类的低致病性还可能意味着H7N9病毒是一种“沉默的传播者”―比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更难发现。后者能令成群野鸟或家禽丧生,因此要明显得多。

如今,找到源头并追踪基因变异情况、以确定这种新病毒可能会如何以及于何时获得导致人际大流行的能力,是中国和全球研究人员的当务之急。

专家们指出,H7N9病例得到确诊和迅速报告以及已向全世界研究人员提供基因序列数据、供他们研究这些事实表明,情况与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相比已有了变化。

篇5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今年要召开会议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公共卫生科落实好此项工作。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期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抗病能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卫生防治宣传日,广泛宣传有关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非典、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醒公众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食用禽类肉蛋时完全熟透,到正规镇场购买检疫过的家禽,防止疾病发生,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对能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控制工作提出要求。实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消除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隐患;加强对没有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其他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可能发生疫情暴发流行的,根据人群免疫水平,认真组织做好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工作,严密关注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

四、加强疫情监测,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篇6

江苏省部分地区近日连续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全力做好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江苏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流感等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作为当前学校卫生防病宣传教育重点,通过健康教育课及其他宣传形式向师生、家长普及科学防控知识。为确保食品安全,江苏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食堂按照规定严格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不得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未经检疫的家禽、家畜不得自行宰杀加工,加工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各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实施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师生有流感样症状,要督促其及时就医,并依照有关规定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面对突如其来的H7N9禽流感,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高度重视人感染H7N9流感预防工作。重点要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带病上学,对有流感症状的学生要劝其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待体温恢复正常2日后方可返校上课。浙江省教育厅强调,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上报两项制度,切实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切实落实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室外活动的时间。要落实专人负责宿舍、教室等重点场所的通风工作,保证空气流通,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

从即日起,复旦大学开始落实最新的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管理制度。同时,校医院储备了相关治疗药物和医用物品,确保做到一旦发生传染病情况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复旦在各校区食堂、校医院组织开展了多场防控流感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师生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学校要求,相关单位在开展动物实验、野外科研观测活动时应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此外,复旦大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食堂按照规定严格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决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及其产品,未经检疫的家禽家畜不自行宰杀加工,加工食品时确保煮熟煮透。

篇7

[关键词] 农村 养鸡 控制 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207-01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近几年来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幅度提升。人们对于家禽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这就使我国的家禽养殖业迅速繁荣起来。在我国农村,越来越多的养鸡户出现,规模不同,技术水准不同,养殖经济目标不同。因此,我国的家禽养殖业在逐渐繁荣的情况下也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农村养鸡的疾病控制工作有了更多的困难。所以,本文所选择的农村养鸡疾病控制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农村养鸡疾病控制过程当中存在问题分析

农村养鸡疾病控制工作要从方方面面做起,一个细节的忽视就可能给我国的人民群众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养鸡疾病控制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疾病控制意识较为低下

疾病控制意识对于农村养鸡疾病控制工作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我国的农村当中,许多养殖人员为了相关产品的运输方便,将养鸡地点选在交通条件良好的交通主干道一边。并且,在我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人与鸡是同住的,这样很容易使鸡的疾病演变成为疫情,从鸡疾病的传染与传播角度来看,这样的选址都是错误的。另外,为了追求养殖规模,进行大面积边片性的养殖基地建设,会加大鸡疾病的损失。

2.鸡疾病治疗意识大于预防意识

目前,我国个体鸡养殖户的规模大多都在三千羽左右。这些养殖户在进行养殖活动之时,大多以自己的主观养殖经验为主,在没有出现过重大疫情的基础之上,信心充足。如果鸡出现了一些小的疾病,经过诊治之后也可以快速康复。这就使得大多数的鸡养殖户放松了对鸡疫病控制的严谨心,更加注重鸡疾病的治疗,降低了鸡疾病预防的地位。另外,养殖户欢迎可能成为合作伙伴的参观人员到鸡舍当中随意参观,对于病死鸡也没有做过特殊的处理直接扔掉。这些都使得鸡感染以及发生疫病的可能性增大。除此之外,在对鸡舍进行常规清理之时,许多养殖户为了方便,也为了节约成本,只有自来水对鸡舍进行简单的冲洗,冲洗过后的污水也不进行恰当的引流,使鸡舍在清洗过后还是处于脏乱状态。更有甚者不会对鸡舍进行定期的清理。

3.重视免疫大于管理

疫苗是进行鸡疾病控制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一些养殖户过于相信免疫工作的作用,认为只要对鸡进行免疫处理,就不会再有任何疫情爆发。因此,许多养殖户在没有经过兽医的指导之时,私自对鸡进行免疫处理。本应该进行注射的药物被一些不法养殖户填加在鸡饲料当中,另外,为了加强免疫效果,还会私自增大疫苗的用量。用完过后的药品包装被这些养殖人员随意丢弃,给鸡养殖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鸡养殖的其它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比如鸡的生长环境不良,通风条件不佳,导致鸡舍内的空气混浊,鸡群相对拥挤,还有对鸡的饮水不够重视,随便饮用自来水或者未经处理的池塘水,虽然节约了水费,却给鸡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4.鸡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在我国的鸡养殖人员当中,特别是农村鸡养殖人员,他们以自己或者前辈的鸡养殖经济为主要的技术依据,没有经历过养殖方面的系统学习。对于养鸡的先进技术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深入的了解。对于鸡常见疾病的病发症状与应急处理方法不了解,不能够及时控制鸡的疾病。

二、加强农村养鸡疾病控制的对策

1.加强鸡舍的建设工作

要有力地对农村养鸡疫病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从鸡的成长环境优化做起。养殖户应当在鸡舍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对我国鸡舍建设的先进技术的引用,使鸡舍的建设成果越来越具有养殖科学性。其次,要以现代化的养殖标准进行鸡舍的建设,使鸡的养殖从粗放到集约转变,减少环境给鸡带来的安全威胁。

2.提高养殖者的专业素质

被养殖的鸡的命运有一多半是掌握在养殖者手上的。因此,提高鸡养殖者的养殖知识与技能是控制鸡疾病的重要措施。农村当地的农业养殖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民的培训,使鸡养殖者可以接受到系统且先进的鸡养殖经验与技术,用科学知识来指导其养鸡行为。另外,还要对养殖者进行管理方法的培训,使其可以建立自己的鸡养殖管理体系,具有鸡疾病的控制能力,为鸡疾病的控制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3.重视消毒工作

鸡养殖者必须要明确鸡生存环境的卫生程度与鸡疾病的爆发频率间的直接关系。历此,无论是在鸡舍的街还是在其建设工作当中,都要将卫生与消毒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养殖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鸡舍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好清理鸡舍所产生的污水。以自己的养殖规模与实际情况来基础,建立起自己的鸡舍消毒规章制度,并且监督自己与工作人员严格落实,使鸡舍的消毒工作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以此来切断鸡疫病的来源与传播的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农村养鸡疾病控制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我国鸡养殖过程当中疾病控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我国的相关部门重视起鸡疾病控制的重要性,给予养殖户以资金、科技的支持,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更好地进行鸡疾病的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现峰.浅谈农村养鸡误区及对策[J].山东家禽.2003(03).

[2]乔磊.农村养鸡为何发病多[J].农家参谋.2002(09).

[3]张教平.当前农村养鸡生产中鸡病防治存在问题浅析[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1(03).

篇8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爆发;学生

【中图分类号】R51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52-02

甲型H1N1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1-2]。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可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暴发。2011年2月26日~3月27日,河池市某中学学生中出现咳嗽、头痛、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共有69人发病,疑似为流感。根据河池市疾控中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验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诊断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处理结果及实验室检测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同阶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疫情平息后的最终结案报告。

1.2 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参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2009第二版)》[3]中的调查表和要求进行。

1.3 标本的采集: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标本(咽拭子),用冰块或冰排保存或置于4℃(冰箱),并立即送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检测。

1.4 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年版)》[4]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5 病原学检测方法:实验室在收到标本24h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分型。流感病毒核酸提取试剂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的RNA提取试剂;实时荧光RT-PCR试剂使用广东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在ABI7500型荧光PCR仪上进行扩增。反应条件为:37℃,25min,94℃,2min逆转录及变性反应;94℃,15s,55℃,15s,72℃,20s,5个循环;94℃,15s,55℃,35s,40个循环。结果判断:Ct值≤35.0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Ct值≤30.0为甲型、乙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核酸阳性。

2.结果

2.1 基本情况:该校位于广西河池市辖区内,在校学生共3960人,其中男生1673人,女生2283人,教职工190人。食堂工作人员45人,分为59个班,其中高一年级19个班,高二年级18个班,高三年级16个班,补习6个班;有内宿学生3000人。学校有食堂为学生提供就餐、开水,饮用水源为自来水。经调查近期该校及附近社区居民无大量家禽、猪等禽畜病死亡现象。

2.2 流行病学调查:自2011年2月26日开始,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2011年3月4日上午8:10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学校医务室疫情报告后,,经调查核实并采集4例标本送到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结果有3例标本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月7日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截止3月27日15:00时,全校有69名学生发病,此后无新增病例,病例症状轻微,以咳嗽、头痛、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少数病例有低热,所有病例在家隔离治疗,无重症病例和住院病例,4月6日所有病例均痊愈回校上课。

2.2.1 首发病例情况:莫某,男,18岁,某中学248班学生,2月26日出现发热(体温不详)、畏寒、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自行到私人诊所购买头痛散、感冒灵,服用后未见好转,2月28日体温38.4℃。否认2周前与流感病人有接触史,也无病死家禽、畜接触史。

2.2.2 班级分布:59个班中有28个班发现病例,高三年级发病29例,发病率为2.92%,占发病总数的42.03%,其中高三251班发病最多,共7例,占总发病数11.29%;其次为高三239班,6例,占总发病数8.11%。高一年级发病24例,占发病总数的34.78%,(见表1)。

2.2.3 发病时间与性别分布:2月26日起出现病例,发病有两个高峰期,以3月7~12日发病最多共28例,占发病总数的40.58%,第二个高峰为3月19~24日发病18例,占发病总数的26.09%。以3月21日发病最多共8例,占总发病数11.59%;男生发病41例,女生发病28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46:1,(见表2)。

2.2.4 发病年龄分布:发病以18岁年龄组为多,共32例,占发病总数的46.38%(32/69)。

2.3 病原学检测结果: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4份标本,结果3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2.4 预防控制措施:疫情发生后,卫生、教育部门立即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认真搞好校园内外环境卫生并对室内、外进行彻底消毒;学校加强晨午检工作,动员未患病学生进行流感疫苗应急接种;对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煅炼,提高防病能力。由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确保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讨论

通过对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此次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此次疫情突然暴发,传播速度快,发病时间分布呈暴发特征;波及面广,全校共59个班,疫情涉及28个班。暴发原因:一是学校招生范围较广,除本地籍学生外,还有来自河池市其他县(市)区的学生;二是学校刚放完寒假,在学生开学后学校没有落实晨午检制度,不了解从各地来的学生和教职工寒假期间活动情况,不排除由学生或教职工寒假期间从外地感染将病源带入学校的可能;三是教室、宿舍学生较多,通风不好;四是学校疫情报告系统存在不足。通过采取多种防控措施,本次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力强,同季节性流感一样,极易在学校、工厂、单位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引起暴发流行。因此提倡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加强学生晨检,严格隔离传染源,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在人群密集的集体或单位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同时加强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及人群流感病毒抗体水平检测,对预测疫情动态,制定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防止流感暴发及大流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曹广文.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6):610-613.

[2] 林磊,童贻刚,祝庆余.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疫情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33(3):201-204.

篇9

(黑龙江省桦南县金沙乡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154400)

家禽饲养在我国朝着普及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各养殖户也大力发展科学化养殖模式与技术,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可见一般。家禽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流行病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季节更替、气候不稳定的时节,养殖者一旦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家禽患病的情况。

1发病机理

当鸡体消化机能发生改变时,临床上会表现出腹泻的症状,饲料过于粗劣,其中含有难以消化的粗纤维以及腐败发酵物质,都会导致肠黏膜分泌物增多,肠液大量产生,肠蠕动频率增加,这样内容物在肠内的移动速度就会加快,其停留时间被缩短,机体消化吸收的时间也随之缩短,从而引起鸡只腹泻。

2原因分析

2.1应激因素

内源性应激。由于性成熟内分泌变化所造成的自身应激,会导致蛋鸡顽固性腹泻的发生。蛋鸡进入性成熟阶段之后,其产蛋性能会发生变化,这个时期肠道为满足产蛋需要,必然要以更密集的消化作用来实现对机体养分的供给,如果饲料成分发生变化,特别是高能量、高蛋白饲料的使用,极容易导致蛋鸡肠道环境产生变化,进而使肠道出现应激,饲料中的养分无法被很好的吸收,蛋鸡粪便呈稀黄状。

外源性应激。天气因素会导致蛋鸡出现腹泻症状,鸡群在育成后期,天气较为炎热,在这个时期,鸡体需要适当进行体温调节,因此会不断饮水,那么此时,如果舍内温度太高,而鸡又大量饮水,就容易导致肠内容物变稀,如果水分过凉,还会对肠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使其蠕动量增加,但是由于这个时候鸡的采食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其水料比加大,水分代谢过程中,必然会导致粪便变稀,通常这种腹泻被视为机体调节体温的适应性反应,故不视为病状。一般在季节交替时期,病菌会有所增长,为了能够避免蛋鸡出现疫病,饲养者会选用一些抗菌药物进行疾病预防,但是如果这些药物使用不当,便会造成蛋鸡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生。药物必然会带有一定的毒性,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将很多有益细菌杀死或者杀伤,肠内部的菌群平衡被打乱,其微生物环境被破坏,有害细菌有机可乘,在这样的情况下,腹泻问题就会发生。

2.2非感染性因素

热应激。最适产蛋的温度是13~23 ℃,在温度升高时,蛋鸡主要靠张口呼吸排出热蒸汽和大量饮用凉水散热,尤其在夏季,蛋鸡饮水量加大,消化液在肠道内浓度下降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受阻。这些营养物质到达小肠后段被有害菌利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有害菌大量繁殖会刺激肠道引起腹泻。不同成长阶段的蛋鸡对饲料中蛋白质和钙质的需求不同,在换料期间速度过快,会引起营养物质吸收不全,致使蛋鸡肠道不适应,石粉等钙质刺激也会加快肠蠕动,不同阶段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同,使肠道渗透压提高,也会加重腹泻。由于市场上蛋白饲料和其他原料价格上涨,许多养殖户直接在饲料中添加豆粕的杂饼、杂粕或抗生素残渣。这些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还有变质的饲料都会引起蛋鸡腹泻。如果蛋鸡饮用水是地表水,由于水中微生物和大肠杆菌超标,或者水中矿物质较高,会引起肠道渗透压增高,使肠道发生水肿、细菌增加,肠液渗出引起腹泻。

3预防措施

篇10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概念、发病及流行特点

1.什么是禽流感?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种症状上的不同,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的毒力所决定的。

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由H5和H7亚型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所引起的疾病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最近国内外由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即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2.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久?在潜伏期能传染吗?

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病毒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应激因素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急剧,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性。

3.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禽流感的传播有病禽与健康禽直接接触和病毒污染物间接接触两种。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健康禽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候鸟(如野鸭)的迁徙可将禽流感病毒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通过污染的环境(如水源)等可造成禽群的感染和发病。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群和禽产品的流通可以造成禽流感的传播。

4.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何?与新城疫有何区别?

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特定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鸡冠与肉垂水肿、发绀,伴随着大批死亡,数天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鸡新城疫与禽流感有明显的区别,其病原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病毒。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是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感染在早期可见典型临床症状:潜伏期较长,有呼吸道症状,下痢,食欲减退,精神萎顿,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在目前养殖条件下,新城疫疫苗免疫鸡群不会发生典型的新城疫,感染鸡群一般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和产蛋鸡群的产蛋下降,死亡率很低。

5.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高致病性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多发,因为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6.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家禽的年龄、性别、品种有关吗?

许多家禽如鸡、火鸡、珍珠鸡、鹌鹑、鸭、鹅等都可感染发病,但以鸡、火鸡、鸭和鹅多见,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和鹅等水禽的易感性较低,但可带毒或隐性感染,有时也会造成大批死亡。各种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和火鸡都可感染发病死亡,而对于水禽如雏鸭、雏鹅其死亡率较高。尚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与家禽性别有关。

7.高致病性禽流感会经蛋传播吗?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目前的证据表现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会经蛋传播。但通过实验表明,实验感染鸡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感染和发病鸡群的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不能用作孵化。

8.为什么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原因是:

第一、禽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秋时节光照强度相对更高,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第二、夏秋时节禽舍通风强度远远高于冬春季,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侵入到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明显减少,感染几率下降。同时良好的通风也减少了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

9.是否有疫苗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预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非疫区的养殖场应该及时接种疫苗从而达到防止禽流感发生的目的。

10.高致病性禽流感要不要治疗?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该立即对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尽快扑灭疫情,消灭传染源,减少经济损失,是扑灭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坚决执行。

1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禽舍、污染物及其环境应如何消毒?

流感病毒可以随感染发病禽的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而污染禽舍、笼具、垫料等。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时,必须先用去污剂清洗以除去污物,再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铁制笼具也可采用火焰消毒。由于粪便中含病毒量很高,因此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方法来进行处理,对处理粪便和垫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火碱水或其它消毒剂浸泡消毒。

12.哪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如何使用?

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养禽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好:

⑴醛类消毒剂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为常用。密闭的圈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应为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再加入福尔马林溶液,密闭门窗7小时以上便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气味。

⑵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包括无机含氯消毒剂和有机含氯消毒剂。可用5%漂白粉溶液可喷洒于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次氯酸杀毒迅速且无残留物和气味,因此常用于食品厂、肉联厂设备和工作台面等物品的消毒。

⑶碱类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制剂大部分是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使用时常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用于消毒被病毒污染的鸡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也用于屠宰场、食品厂等地面以及运输车船等物品的消毒。喷洒6~1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13.鸡、鸭、鹅与猪混养,会不会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

家禽不应与猪一起混养,因为家禽的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给猪,而人的流感病毒也能传染给猪。由于流感病毒具有8个不同的核酸片段,当这两种不同的病毒粒子共同感染一个细胞时,其核酸片段会发生重新组合与排列而产生新型流感病毒粒子,这种新型流感病毒粒子对人类常能形成大的流行,而造成很大的危害。

另外,鸡也不宜与鸭、鹅等水禽混养,因为水禽中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的携带率很高,有的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其粪便中的病毒感染鸡只后,可造成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14.加强禽的饲养管理对预防禽流感有用吗?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动物传染病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下才能保证家禽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从禽流感预防角度来说,必须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通过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养殖场舍的隔离、环境消毒、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等,防止禽群受到其他疾病的危害。

15.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养殖场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给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物品应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在受高致病性禽流感威胁的地区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16.孵化厂和育雏室如何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

首先、应做好孵化厂的设计。应该做到从进蛋室开始,鸡蛋装盘、孵化、出雏、等候室和1日龄雏装运室到运输车载运区应是单行交通路线。每个孵化室必须有利于彻底清洗和消毒,通风系统应能够防止被污染的空气和尘埃重新循环。

第二、做好种蛋的收检和及时消毒工作。种鸡产蛋后要定时收集,并及时清除表面的污物,淘汰污染严重和有裂纹的蛋。

第三、入孵前做好孵化器、孵化用蛋盘、种蛋和出雏器的清洗消毒工作。

第四、对运雏车辆和设备要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第五、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对种鸡进行免疫接种,同时对雏鸡也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

17.家禽的饲养方式和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没有关系?

饲养方式与禽流感的发生和控制关系密切,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

要避免鸡和水禽混养,因为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储存宿主之一,可以携带病毒而不一定发病,但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病毒,污染水源或环境。这些病毒可能感染同时饲养的鸡和其他家禽而导致其发病。

放牧或放养的家禽因为比较容易接触其他禽类、候鸟或者被这些野生动物污染过的环境、饲料和饮水,感染禽流感的几率大大增加。

集约化饲养的家禽由于环境隔离条件较好、人员和物流控制严格,加上良好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因此感染禽流感的机会少,一旦发生也能够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18.高致病性禽流感推荐免疫方案是什么?

一旦疫情发生,必须对疫区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区周围应建立免疫隔离带。疫苗接种只用于尚未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健康鸡群,种鸡群和商品蛋鸡群一般应进行2~3次免疫接种。紧急免疫接种时,必须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能够自愈吗?

不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0.为什么要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所有家禽扑杀?

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划为疫区,因为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禽是最易受到感染的,为了保证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能够得到完全彻底扑灭,将疫点及其周围3公里的家禽全部扑杀是完全必要的。这将有利于控制病禽及其粪便、污水等污染源造成的病原传播。这是控制烈性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做法,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21.为什么要将扑杀的家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因为被扑杀的家禽体内可能含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果不将这些病原根除,让病禽扩散流入市场,势必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扩散,同时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对扑杀的家禽做焚烧深埋后的无害化处理。

22.为什么要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封锁?

尽快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进行隔离封锁,以限制禽类、人员、运输车辆等的流动,从而阻止高致病性流感病毒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因高致病性禽流感所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和国际影响。

23.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为什么要追踪疫源?

因为及时彻底地消灭疫源是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应及时上报疫情,尽快找到疫源点,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疫点进行封锁,对家禽进行扑杀,可有效防止禽流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24.解除封锁的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禽流感的最长潜伏期为21天,在潜伏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新的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只有在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期内没有新的感染个例,才能证明在被封锁的区域已没有禽流感病毒存在,解除封锁后才能保证该区不会有新的高致病性流感疫情暴发,达到疫病扑灭的目的。因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疫区的封锁在扑杀了最后一只家禽后经过至少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时间才能解除。

25.扑灭一次爆发疫情的标准是什么?

扑灭一次爆发疫情的标准是:对爆发疫情的地区的最后病例采取扑杀措施和彻底消毒后,至少21天无新的禽流感病例出现,表明该地区的爆发疫情已被扑灭。

26.为什么要对候鸟进行疫情监测?

禽流感病毒能感染许多种野生鸟类,特别是迁徙的水禽。已有证据表明,候鸟往往是禽流感病原传播的真正来源。因此,加强对候鸟的疫情监测,对寻找禽流感疫源是非常有用的。这次亚洲地区禽流感大面积、多国家同时暴发与候鸟的迁徙散毒不无关系。

27.农民自家小规模饲养的鸡、鸭如何预防禽流感?

应注意禽舍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测。如果在禽流感受威胁区内,应给鸡、鸭注射有效的疫苗。一旦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并对疫点采取封锁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定方法

28.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在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诊断、免疫防制及基础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多项研究结果。禽流感诊断技术方面,已建立:(1)琼脂扩散(AGP)诊断技术。(2)禽流感病毒亚型分型技术。(3)病毒分子诊断与检测技术。禽流感疫苗研制方面:已研究出了可用于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免疫预防接种的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也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的安全性评价。

29.病原的确认工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做什么实验?

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通过病毒的分离、鉴定来确诊。病毒的分离及亚型鉴定一般至少需要3~5天。病毒的致病性必须通过人工静脉接种无特定病原鸡(SPF鸡)来最后确定。

30.农业部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规定的诊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7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通知》(农办牧[2002]74号)规定,有下列情况的,可确认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1)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急、死亡率高,且能排除新城疫和中毒性疾病,血清学检测阳性。(2)未经免疫鸡场的家禽出现H5、H7亚型禽流感血清学阳性。(3)在禽群中分离到H5、H7亚型禽流感毒株或其它亚型禽流感毒株。

四、正确看待高致病性禽流感

31.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们对禽流感的研究历史悠久,第一次禽流感发现于1878年。全世界已经历了十余次大流行,近年来在亚洲地区发生的频率较高。此次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并非是由一种新病毒引起的传染病,H5N1和H7N7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其它国家及地区近年来曾有发生的报道。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已经有了控制禽流感的有效方法。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禽流感为水平传播,切断它的传播途径,就可控制该病的流行蔓延。该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60~70℃2分钟到10分钟就可将其灭活,所以经过煮熟的禽肉、蛋、及其禽类制品可放心食用。不必造成恐慌。

32.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普通市民有危害吗?

一般情况下,普通市民接触不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因为市场上销售的禽类和禽类制品是经过兽医卫生部门严格的检验和检疫,病禽和不合格禽类制品不会进入市场流通。所以说高致病性禽流感不能直接对普通市民构成威胁。另一方面,禽类和禽类制品都是经过水煮或烧烤等处理加工后供大家食用。在这样的加工处理过程中,病毒被完全破坏和灭活,不再具有感染性。

33.如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应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恐慌,因为毕竟家禽将病传染给人的几率很低,在我国疫情发生地,卫生部门已经对与病禽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了医学检查和观察,尚未发现人员感染。但若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如果出现感冒样症状,应当马上去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与治疗。

五、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相关的规章制度

34.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农户应该如何配合政府做好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一旦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根据我国的动物防疫的有关法规对疑似病禽实行隔离、封锁,并进一步确诊。当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要立即封锁疫区,对病禽进行扑杀,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目的在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在政府采取措施的同时,农户应该积极地配合,虽然会给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应以大局为重,防止疫情的蔓延与扩散。同时,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把政府发放的补偿资金落实到每个农户手中。

35.农业部公布的预防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是什么?

在国家制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中,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扑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程序。包括:疫情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的来源和保证等。一旦发生疫情,国家启动紧急应急系统,疫情将很快得到控制和消灭。

36.发生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养殖户可以自行处理吗?

不可以。国家已有明确规定,对疫点所有禽及禽类产品必须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也必须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另外疫区的封锁、环境消毒控制、疫情的确认都只能由当地政府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养殖户随意宰杀,如果对血液、废物和污染的水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原传播扩散。

37.具备什么条件才能采集病料做病原分离?

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一类传染病,为了防止疾病蔓延扩散,其病原分离必须在农业部指定的专业实验室、具备BSL-3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在不具备严格防护条件的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增殖,容易引起散毒以及有可能造成实验人员的感染。

38.对上报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如何公布?

上报的疫情经农业部指定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确认后,由农业部认定并及时公布。

39.违纪违法行为要承担哪些责任?

违纪违法行为主要包括违反疫情报告和处理制度,违反经费、物资保障和使用制度,违反市场管理规定、扰乱社会秩序三个方面,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违纪违法单位通报批评、警告的处分,对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与警告、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40.发生疫情地区的养殖户如何获得补偿?

对发生疫情的地区,国家对养殖户实行经济补偿政策。主要是对直接扑杀并经核实的禽类及销毁的产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