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范文

时间:2024-04-17 18:1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教资文言文

篇1

建国四十年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 绩。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师生都不重视说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

在当前以分数为评判标准的升学制度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多或只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忽略了诸如普通话及汉字规范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各科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忽视了普通话的练习和规范汉字的书写及运用。

二、社会上语言文字的运用比较混乱

由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演员等读错字音;谐音广告词泛滥,错别字连篇;商家、店铺自造不文明词语;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病句频现。导致乱造简化字,写错别字,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使用已经淘汰的简化字、异体字等现象的发生;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失范、逻辑混乱等。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充斥于耳,对汉语的篡改、恶搞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如“灌水”、“菜鸟”、“神马”“木有”“杯具”等等网络语言漫天飞舞。但这些网络语言却成了时下青少年眼中的时髦的玩意儿。

三、老师的语言文字也有待规范和提高

有些教师的教学用语不规范,在教学中使用方言普通话,甚至直接使用方言土语。板书龙飞凤舞,潦草之至。所有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尤其是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贻害不浅。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教师应该增强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

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教师意识到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并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二)加强师生普通话朗读训练。

对学生进行普通话的朗读训练,就要抓好汉语拼音的学习。可使用给每一课的生字生词注音的方法。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让其更感兴趣的、更容易适应的说普通话的良好环境。首先,教师无论在课内、课外都要坚持讲普通话,并且在校园里比较显眼的地方写上“请讲普通话”“我想听普通话”这样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讲普通话。其次,学校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

(三)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写字教学。

正确的执笔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根基。想把字写得美观,就要在汉字的笔画书写方面下功夫。总之,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同时,要求教师努力作学生表率。教师上课的教案、板书、课件、作业批改和评语等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和二简字。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网络语言

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形形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一种一定社会时期的言语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在一定时期还会有进一步扩大化的倾向。因此我们对待网络语言不能进行简单的否定和禁止,而是应该加以积极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分清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要适合具体的语境,而不应随意乱用。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一、当前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基本现状

语文是启蒙教育必不可少的科目,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一直到高中甚至大学,可见语文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阅读也是必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根据目前高中生的阅读情况来看,语文阅读效果甚微,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由于高中语文阅读的篇幅比较长,内容和以前比起来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难度相对较高。高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始出现浮躁的现象,对语文阅读内容知识粗略地读一遍,然后就开始做题,不对阅读文章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这样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阅读的内容,同时也做不对习题,在考试中不占有任何优势。

面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诸多的弊端,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积极寻求解决的措施,让语文阅读走向一个新的局面。

二、面对高中语文阅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其知识储量

解决学生阅读困难的问题,首先就应该从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开始,让他们在丰富的阅读书海中自己发现阅读的技巧。

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有了一定的自主时间,但是他们还不会自主学习,更多时间并非在阅读课外书籍。这时候就需要语文教师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应该每天在自习课堂中为学生安排一节阅读课,这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学习,而是帮助他们合理规划时间。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弥补他们由于平时繁忙的学习所占用的阅读时间。教师同时也陪学生阅读,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遇到什么疑问,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

2.教师改变阅读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技巧

学生阅读能力没有改变,阅读水平没有多大的进步,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师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师阅读教学方法有问题,导致学生也陷入困境,对阅读没有多大的突破和进展。

首先,教师应该不再用以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应该看清眼前形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当前阅读状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文章的内容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让他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阅读文章的手法和技巧要进行详细分析,这是重要的环节。很多学生都对阅读文章的技巧一无所知,因此教师要认真讲解点拨,对学生不懂的要进行举例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写一个类似的例句,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研究时候,可以让学生也尝试着自己理解,改变以前教师主讲,学生主课的模式,让学生试着在讲台上讲解阅读理解,说出他们的看法和理解,这样才能看到学生对阅读的文章掌握和了解多少,对他们讲解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充,这样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只凭教师生硬地给学生输灌知识,那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会很少,而且也无法进行自主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自己学习并且应用,对文章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活动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尽可能自己完成一些教学阅读任务,不依赖外界的一切,自己去阅读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意义所在,当自己无法完成的时候,可以和几个学生一起谈论研究,或者几个学生分组讨论,将问题分成几个部分,这样进行起来也比较快,最后把他们讨论的结果在一起汇总。如果还有异议,学生可向教师求教,让教师帮助解决。

此外,学生要对阅读有一个定式,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去探索体验,使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会预习、自我理解,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书来解决。学生还可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接触事物远比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内涵和意义。因此,学生要自己学会课内和课外的教学研究,逐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阅读的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是经过高中语文老师的不懈努力和学生的自我奋斗,高中生的语文阅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中语文阅读还会更加迈进一步,迎来一轮新气象、新景观。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地方课程资源;应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18-01

语文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审美理念和思考方式。另外,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还可积极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不仅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化,而且语文教学也会更加贴近生活,进而使学生的语文抽象感进一步减弱。简而言之,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意义显著。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

1. 使课程内容更加多样化

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在原来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教材具有统一性,所以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固定,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范围也比较有限。在应用了地区课程资源之后,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有了显著的增加。比如盐城地区的地方课程资源,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用淮剧、民俗等内容和课本内容对照进行深入教学,并利用对比教学使学生们的认知宽度得到拓展。通过这样的教学,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得到了提升。

2. 使课程内容有了生活化的特色

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使教学具有了生活化的特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围绕教材进行,学生们的理解和认知也大都停留在书本的层面,而实际感知和生活化体悟相对较弱。盐城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会真切感受到原来语文就在身边。由于地区课程资源的介入,学生们感受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加真实,内心体悟也会更加深刻。凡此种种,都是在强化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特色。

二、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拉近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距离

1. 实现了语文生活化教学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拉近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距离。原本的语文教学停留在书本的层面,教学内容的选取存在着多样性,学生对其的感受比较模糊。但是地区课程资源不一样,因为地区课程资源扎根于地区客观基础之上,所以学生对其的感知更加真实。比如文化习俗的学习,课本上的文化习俗因为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所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度不够。但是盐城地区的文化习俗、语言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时时刻刻的,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的时候,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向了生活。通过这样的资源融入,生活化教学得以实现,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广阔。

2. 增加了语文学习的真实感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使得语文学习的真实感有了显著的增加。例如,在四大名著的学习中,了解作者是必要的内容。但是因为具有历史空间的隔阂作用,所以学生对于作者的了解会存在偏差。《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地地道道的盐城地区人,无论是他的思维方式还是语言习惯都具有浓厚的盐城特色。因为文化具有传承性,所以盐城地区的学生对施耐庵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会有更加真实的感受。在统一的文化氛围中,这种文化造就的语文真实感,使得语文的魅力大大提升。

三、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1. 区域魅力在教学中得到深化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对于学生学习信心的提升也有着较大的帮助。首先表现为区域魅力在教学中的深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江南的描写与赞美不在少数。从教材的描写中,学生们会对江南心生向往,因此会多了一份憧憬之情。由于这份情怀的放大,自身区域的魅力便会出现相对的降低。盐城地区本身就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区域,通过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所在区域的文化内涵,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的产生,使得区域魅力在学生的心中有了更加深刻的烙印。

2. 地区自豪感使得学生的自信心高涨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使得区域魅力在学生的心中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在这种魅力提升的基础上,文化认同感的加强会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换言之,就是地区自豪感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高涨。盐城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百河之城”“鱼米之乡”“东方湿地之都”等标签都使得这块土地熠熠生辉。在强大的地区魅力感染下,学生的自信心空前高涨,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提升,学习效果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地方课程资源,不仅会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会使语文教学向生活化发展。同时,在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教学资源和基础的扩大,区域特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强化。而在学生自信心提高的基础上,学习的效率也会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一、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平台

1.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设置并抓好课前预习性自主学习环节,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机会,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学生提前熟读课文、自己查工具书、资料,解答《导学案》及自己确定的目标,积累知识。坚持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一番独立研究,为课堂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长期坚持课前自主预习,学生的语文成绩将会大大提高。

2.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3.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为稳定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去想办法,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地提出质疑,选择不同的方式解答问题。

二、以合作交流、讨论作为课堂学习主要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要善于思考质疑并提出个人独到的观点,有价值的见解,能引发同学们思考。课堂上学生根据预习自主学习的情况及教师设置的问题,互相讲解、争论质疑。

2.教师要为学生合作学习设计恰当的问题。合作学习要使学生讨论交流有气氛、热烈,教师必须设计适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师要把问题看成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主线,把学生学习的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中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沟通共同发展,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想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人的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大部分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学相长。教师要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加入与学生一起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点评。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展现语文高效课堂魅力

1.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探究性学习,就是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这种学习方式突出了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求知,它能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2.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如教学《海燕》一课,设计如下问题(1)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海燕形象的?(2)本诗中借海燕形象赞美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这是一种什么手法?(3)文中还有许多事物,是否也具有象征意义?(4)本诗主要塑造海燕形象,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企鹅?(5)“大海、狂风、乌云、闪电”的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不是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的,他们需要查资料认真读课文、分析探究才能发现。因此,这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空间。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高效课堂本身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都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这就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

3.课内外相结合,引导学生多实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探究学习要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质,强化能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才能补充学生知识的不足,构建他们网状知识体系。各抒己见、张扬个性、善质疑、敢怀疑,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展开学生的个性,让语文学习变得活泼,具有思辨性、开放性。

4.尊重个性思考,促进自主探究的创新。在语文教学中,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语文高效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积极性,这一教学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和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自主合作”学习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思维,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合作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篇5

一、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传统模式,也像别的学科一样,利弊共存,且弊端明显。

程翔(2004)认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趣,有利于情境教学的开展”等优势。张廷凯(2012)则指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生产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人们的交流、促进人类的文明和推进社会的前进,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丰富课堂内外教与学的信息量,使教学更贴切信息时代的节奏和特点,课堂教学的物理时空被突破,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时空也在不断扩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与学,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具体有“1.突破教学难点……2.优化教学过程……3.强化教学反馈……”。这些正是人们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当然包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内)中的作用的普遍认识,正因为如此,正如张廷凯先生(2012)所言,“多媒体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促进有效教学,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但是,在传统的先教后学流程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也像别的学段、别的学科一样,作用有限,远没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这种先教后学流程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严格说来没有什么像样的成功模式可言,一定要概括的话,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教师“用课件”,也就是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就只是教师“用课件”而已。遍观这些年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实质上还只是纯粹教学手段的变更,即由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的状况变成利用多媒体手段(具体说来就是教师“用课件”)辅助教学而已,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学状况没能根本改观。也就是说,这仅仅是教学手段(或者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化,而教育理念以及根本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却很少有实质性变化。关于这一点,许多人都先后指出过。吴伟民、李婷、杨玉洁(2011)总结出了三大误区,即“课件使用不当(为使用课件而使用课件)”,“课件控制欠缺灵活(教师被课件控制,按照固定程序演示教学内容)”,“把课程整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同等看待”。朱晓民(2012)指出的“多数课堂教学的课件数量与用时过多,课件主宰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重视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环节,‘提升’与‘延伸’存在明显不足”的毛病,尽管是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而说的,其实也十分符合高中语文课堂现状。这种被张廷凯(2012)称作“以课件为中心”的“教学偏向”,孙绍振(2013)有着更加形象的揭示,斥之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豪华包装”,孙氏还概括出这种“假繁荣”的“豪华包装”的三种类型,指出,“第一类,音像资料与课文完全游离,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不但未起任何作用,成为空热闹,而且干扰了学生兴趣的焦点”;第二类“音像资料表面上与课文相关,但是,在内涵上却与课文矛盾”,因而“则更为严重一些。如果说第一类造成的干扰还是隐性地转移了学生兴奋点的话,这一类就是显性地遮蔽了”;第三类则“一味以感性的图画展示为务”,它“更复杂一些,因而有更难以觉察的歪曲性”,并毫不客气地指出,“沉溺于多媒体的豪华包装,不能不对文本解读造成遮蔽”。而吴康宁(2012)的分析与揭示更理性、更深刻,他把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分为四种类型,即“塞入”式、“加入”式、“嵌入”式以及“融入”式,而前三种类型基本上就是先教后学流程下学科教学(当然包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内)运用信息技术的常态,尤以前两种类型最为常见。吴先生(2012)指出,“塞入”式的目的基本上是“点缀”,“塞入教学的信息技术便成了‘无关教学的技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可以说只是一种陌生‘路人’的‘凑合’关系”,“此时的教学也就可称之为‘疏于技术的教学’”。这种“塞入”式教学类型在广大欠发达地区尤其农村地区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但为了论说的方便,只称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下同)中普遍存在,绝大多数教师的“应景”(即吴先生所说的“点缀”)课件甚至是直接下载的结果,把别人的东西直接拿来,不加任何修改,就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加入”式则“是想针对教学中的某些不足,进行必要‘弥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从前一种类型的‘点缀’变成了‘改善’”,尽管它“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有用的因素”,“不过,由于其作用仅限于对个别教学环节的改善,故其在教学中也只是处于‘边缘’的地位”,“从对教学的作用的角度来定性,‘加入’教学的信息技术便属于‘辅助教学的技术’”,“此时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联系状态便可称之为‘若即若离’”。这种状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很普遍的。说句老实话,处于这种状态的教师其实是应归入“较有头脑”、“较认真”之列的。而“嵌入”类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完全不是为了点缀,也不再是为了局部性的弥补,而是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使教学效果整体性地上一个台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教学中的‘边缘’变成教学中的‘要件’――用以改变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支撑教学的技术”了,“此时的教学便可称之为‘基于技术的教学’”。这种类型已是先教后学课堂中的最高境界了,而能呈现出这种境界的绝大部分只是大中城市尤其经济发达地区的高中语文课堂;能做到这种类型的虽说不是凤毛麟角,但实在也不是普遍现象,就是在大中城市,为数也并不太多。虽然如此,这种类型其实还有待提高。

二、先学后教的融合模式

丁念金(2014)认为,“教育的中心是学习。古代的教育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近代教育的主流转向以教为中心,当前教育又重新转向以学习为中心”,“优质学习是以学习为中心,并自觉地追求高质量的一种教育理念――实践”。陈佑清(2014)指出,“学习中心课堂是指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其中,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引导学生能动、独立地学习。‘学习中心’课堂的特征是以学为本、少教多学和以学定教”。方展画(2014)也强调,“先学后教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但是目前许多的课堂包括高中语文课堂却还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先教后学的课堂。林良富(2012)通过大样本的调研,指出“‘重教太过’、‘重教轻学’的现状并未得到彻底改变”,他大声疾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改革传统意义上‘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课堂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学教模式’,并最终导向学习者的理想家园”。

时代呼唤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内在要求,正是时代精神的高度体现。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上,吴康宁(2012)指出的“融入”模式恰好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精神实质。吴先生(2012)指出,“融入”表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之中已达到了这么一种境界,即“相互调适、相辅相成、相互贡献,以至于亲密无间、最终成为一个整体”,所以,“融入”即“创构”,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而创构出全新的教学时空,这种教学时空“最大限度地联结学生的经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创造,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去完整地感知尽可能完整的世界”,“此时信息技术便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关键’因素”,“在这种类型中,信息技术的性质便会出现一种根本性变化”,“它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具了,因为它已经按照育人的要求自然地、无缝地乃至艺术地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无法再把它从整个教学时空中分离出来”,这时的信息技术可以称为“教学化了的技术”(或“教育化了的技术”)。而这正是人们苦苦追寻的最高境界,它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尤其省会都市中已有了先行者,取得了值得人们珍视、值得借鉴与推广的宝贵经验。

杨甲寅(2014)介绍了广州市番禺区的好做法,他们对“电子书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有益而成功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四种操作性较强的应用模式:“自主合作导学模式”、“读写互动展示模式”、“随机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正如杨先生所言,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变革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学习方式改变要以教的方式变革为前提,教的方式不变革,学的方式改变就无从谈起。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应当优化教学环境,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他们总结出的那四种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就是在先学后教教育理论指导下探索出来的“融合”(吴康宁2012)式高效模式,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具有“学习活动的目标都指向语文课程目标,学习活动的内容都是语文学科的内容,学习活动的策略都符合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学习活动的结果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学科特色,值得各地借鉴与推广。胡慧莉(2014)具体介绍了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文学写作活动的做法,胡培兴(2014)也介绍了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而王湘英(2014)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在Moodle平台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问题。这些在先学后教理论指导下的教与学模式的探索,都有很实在的借鉴意义,值得学习。

三、对我们进行课题探索与实践的启示

我们承担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设计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之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在课题的探索与实践当中,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来。我们拟开展的“基于电子书包的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和“‘问题导学’模式”,符合吴康宁(2012)“融入”式要求,只要坚持下去,是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的。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设计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2bxj002)之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XDJK13ZX3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程翔.试论阅读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J].教育研究,2004,(8).

[2]张廷凯.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3]吴伟民,李婷,杨玉洁.关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的再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4]朱晓民.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5]孙绍振.真语文拒绝“豪华包装”[J].语文建设,2013,(4).

[6]吴康宁.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的四种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2).

[7]丁念金,陈佑清,方展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探索课程改革深水区的问题――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专家精彩内容集锦[J].课程・教材・教法,2014,(1).

[8]林良富.学教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9]杨甲寅.电子书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索[J].语文月刊,2014,(4).

[10]胡慧莉.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文学写作活动初探[J].语文月刊,2014,(4).

[11]胡培兴.浅谈微电影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月刊,2014,(4).

[12]王湘英.Moodle平台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的研究[J].语文月刊,2014,(4).

[13]张荣华,刘电芝.高效学习:学习策略的生成和掌握[J].课程・教材・教法,2012,(4)

篇6

一、积极引导学生

1.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不科学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现今,高中语文教材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应更新课堂教学的观念,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锐感知力,培养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例如,在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些焦虑和困惑。这种困惑处理得当,就能不断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学记》曰:“亲其师则信其道”。其意思就是指,想让学生喜欢老师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在师生关系的相处中,老师要多给学生一点关心和爱护,多一点宽容和耐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一点自我展示的机会,多一点感受学习成功的机会,学生才会信其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师生关系和谐了,对于不懂的知识,学生才敢想敢问。学习愉快了,学生才会主动探究知识,进而迸发学习的热情。“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最强大的动力。

3.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作为人民教师,应布置课前预习题目,培养学生自学习惯。高中语文教学有了课前预习,学生知道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哪,课堂教学才更有针对性。学生大胆提问,老师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适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有效的提问,让学生讨论、争论,让学生在讨论争论中解决问题,使自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科学的语文课后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科学的语文作业,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吸收,又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在传统课后作业的基础之上,展开开放式作业。如,在古文的默背和一些记忆概念的基础之上,加大评价题、赏析题的比例,给学生一个开阔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在课后设计一些探究式作业,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通过文字、图形、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海阔凭鱼跃,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通过各种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运用多元化的手段

1.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曹操”。个人阅读感受不同对文章的评价也就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尊重和理解学生对文章的评价,很好处理学生对文章阅读后的感受。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是学生谦虚的倾听者、学生能力真诚的赏识者和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发挥多元化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第一,应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评价学生。立足学生的现实情况,多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赞赏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独到的见解。因势利导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们享受获得赞赏和成功后的喜悦;第二,让学生们学会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现自己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更好的完善学习方法,完善自我;第三,评价的目标要多元化。立足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现阶段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既要着眼当前的学习目标,也要注意对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角度评价,在老师给出建议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学习进度,培养自身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2.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真正的高中语文教学是思想的碰撞,灵魂的交流。课堂上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很难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学作用。第二课堂是四十五分钟的延伸,是学生自学能力落实的重要环节。语文学习是从“读”到“悟”的过程,这就需要充分在课后的“悟”。如,《红楼梦》著名篇章《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可以不用在课堂上再次朗读文章,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懂文章,开展讨论小组,从多个视角对文章的结尾进行设计,开展拓展训练。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另外,可以让学生们传阅优秀文章,组织学生改评文章,把优秀文章送到县市评比,参加各种形式的作文比赛,让学生们取长补短,刺激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

篇7

关键词:文化自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继先生于1997年在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会上就中国人如何保持文化认同问题提出了文化自觉概念以后,相关学者就这一问题,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展开相应的研究。其目的主要在于使大学生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我国民族文化的背景下,让大学生保持应有的文化判断能力,坚定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保持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文化认同。同时尊重西方文化,正确选择西方文化中值得学习的精华变成世界性的东西,植入我国文化之中,使我国的民族文化得以创新并文化发扬光大。因此,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着走进大学校园的今天,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 西方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冲击

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一方面丰富了以学校氛围和传统为基础的校园文化,一方面也使生活在校园文化中的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受到强烈的冲击。

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主张通过个人努力奋斗来发展自我,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的权利。将个体的利益放在比集体利益更重要的位置。导致了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大学生缺乏集体观念,责任心不强,道德感削弱,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等消极思想。过分注重个性发展的倾向往往易于割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无视个人对社会依赖的一面,不顾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合力对个人的制约作用。【1】还有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全球经济地位的优势向我国传播许多与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发展相悖的文化。大学生由于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有限,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使得大学校园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传播霸权思想的有利土壤。再加上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显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使大学生容易对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怀疑,造成理想信念认同危机。

2 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文化认同

大学生从西方文化中所获得的价值观,与大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观产生的差异与碰撞,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明确的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文化选择。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片面的以经济发展状况衡量文化的优劣,导致了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造成文化认同危机。

先生在《文化与文化自觉》书中说到,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认识自身文化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2]在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与异文化平等对话,确保我国千百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不被“西化”,必须用文化自觉意识去认识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不能在西方发达国家面前,再被“洋枪”、“洋炮”吓得腿软,而应该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呼吁世界各国建立符合全球共同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

要培养文化自觉意识,需要对民族文化有深刻地认识,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所生活的文化。同时,面对西方文化,我们也充分的尊重,从西方文化中选择有价值的东西,通过学习借鉴应用于解决我国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避免将民族文化“西化”,而是将西方文化中适合全人类共同发展的优秀文化“中国化”。大学生作为国家知识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自身文化自觉意识,努力学习认识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担任着尤为重要的角色。

3 加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一) 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

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大学校园的封闭状态,使各种先进文化优秀思想不断地在大学校园中涌现,不容忽视的是其中也掺杂着一些极端的消极思想。要想使大学生在高校生活中避免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需要净化校园的文化空气。营造健康、和谐的大学文化氛围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化自觉意识,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对文化自觉的认识,以更好地向大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同时应该在大学教育中,多做传统文化的宣传,使大学生正确分辨传统文化中需要客观认识的封建糟粕和积极向上的应该世代传承的优秀精华。避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片面否定。

(二)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的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认可。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理想信念走向生活,真正融入大学文化氛围之中。

(三)客观认识西方文化

大学生之所以容易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并不是真正了解。多数只是通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表象来认识西方文化的合理性。同时,民族文化要发展,要通过文化转型适应世界文化的发展节奏,也需要向不同的文化学习,取其精华作为我国民族文化新鲜血液。因此,对西方文化我们也应该有相应的学习和客观的认识,实现与异文化和而不同。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5】

参考文献

【1】【5】,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2】邱素珍,文化自觉和个体认同――多元文化冲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代青年研究[J],2009.

篇8

关键词:公平;公平意识;自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22-3

一、何谓“自助课堂ABC”

“自助课堂ABC”在课堂结构上由三种版式的学案和四个活动环节组成,是一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帮助、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课堂发展模式。

三版式学案分别是:A版助学案,B版导学案,C版复习案。A版助学案(见表1)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并在集体互助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见表2)主要是为A版助学案中的问题提供思路分析和答案要点,同时精选一些用于学生集体竞答的判断题和选择题,以促进学生的自助提升。针对高中知识易忘难学、复习迎考缺乏复习时间(尤其是等级学科)等问题,C版复习案(见表1)对此做了提前准备。在自助课堂上,学生可以将B版导学案中的答案要点和错题粘贴到C版复习案上,也可以写一些知识感悟和学习心得,这样,它在新学阶段就为后期的自主复习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高效复习,实现复习自助。

表1: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AC版

A版助学案(自助生成)C版复习案(自助复习)

××课题

主持学生:

问题1:。

(问题1一般设置为主旨类)

问题2:。

(问题2一般设置为主要内容类)

问题3:。

(问题3一般设置为延伸或细节理解类)

问题4:。

(问题4一般由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其他组回答)

说明:1.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材料、视频、PPT等。

2.每个问题的得分由主持人、各组组长、老师各一票(制)组成。

3.问题4存在问题设置得分和回答得分两种情况。

4.在自主学习时组内可以先行分工。答题要点、感悟或错题粘贴

日期:本组得分:

表2: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B版

B版导学案(自助提升)

一、问题13解答要点/重点解析二、判断题三、选择题

从具体的课堂流程来看,学生的自助学习过程需要通过自助课堂的四个活动环节来完成。这四个活动环节是:

1.组内自主。教师首先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牌的形式)选出本节课的学生主持人,然后,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和前后文联系,简要导入新课,发放“A版助学案”(见表1),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全班学生则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A版助学案”上提供的问题与要求。时间约10分钟。

2.组际互助。学生主持人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签)确定每一组可以回答的问题,并依题序组织整个回答过程,每一组同学则派代表依次回答问题,并提供本组思考的问题,各组也可以针对其它组的问题与回答阐述自己不同的见解,主持人根据他们的回答通过表决的方式确定是否加分,教师则在黑板上写上各组组别,记录成绩,参与问题设计与答案的讨论。时间约16分钟。

3.学案助导。教师发放“B版导学案”(见表2),每组根据“B版导学案”上的答案要点或解析,自我检讨自己答题的缺陷或指出对方的优点和缺陷,回答较好的加分(方式仍实行一票制)。接着,在主持人组织下,各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B版导学案”上设计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答对+2分,答错-2分)。时间约11分钟。

4.总结反思。老师简评学生自助学习情况,统计各组总分,宣布获胜组和失败组,由胜利组确定自己还是对方表演节目。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和需要当堂或课后将本课(答题)要点、错题、感悟粘贴/写到右边的“C版复习案”,作为备考复习资料。时间约8分钟。

二、“自助课堂ABC”的公平性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要求课堂教学本身具备公平性,要求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价值和意义。课题组曾经在问卷调查后仔细研讨过影响高中生公平意识形成的不利因素,他们认为,与课堂教学方面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有三点:教师自身公平意识不强,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师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公平话语权缺失;不公平的教育过程,助长学生的自私观念。[1]“自助课堂ABC”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比较优势,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公平内涵和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因此被称为公平课堂模式。

1.淡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时至今日,师本位的教育理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课堂的话语支配权牢牢地掌控在教师手中,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却成了课堂的附庸或看客。通常所认为的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由于醉心于形式设计,所谓的主体性也只是一种被抽去了本真意义的“虚位”存在,即便是想努力展示学生主体性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和公开课,仍渗透着教师精致布局的课堂流程和话语掌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师主导的呈现方式,由强调课堂着力前移为课前下功夫,逆转了挥之不去的师本位的课堂教学僵局。从“自助课堂ABC”三个版式的学案看,A版助学案通过组内自主和组际互助着力于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以知识辅助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提升,C版复习案以课堂向课后延伸的理念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助巩固;从“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来看,课堂基本处于学生自己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之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帮助、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扭转教师教学中的负激励模式,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课题组认为,学习动力问题是很多表面教育问题(包括一定范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背后的根本性和持久性因素,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最为切近的因素、最为高效的途径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灌输与反复训练,而是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就是说,学生持久学习是需要持续动力助推的,而学生学习动力衰竭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薄弱学校的情况就更为明显,这就需要把相当部分精力合适地转移到培养学生学习动力上来,倒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没有注重动力激发,但通常的激励模式往往是分数、标杆、批评等压力激励模式,这些模式短期看是有一定效果的,长期看,在不可及的现实面前,压力不但不能转化为动力,反而会不断增添学习的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采用小组竞赛和娱乐奖惩制相结合的方式,增添了激发学习的多维动力因素,比如:参与与贡献增加了学习快乐,表现与荣誉带来了学习自信,比较与借鉴培育了学习斗志,知识逻辑关系背后所反映的生活元素增添了学习的生活趣味等,这些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使得那些后进学生由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我要学习的主动追求者,增强了教育公平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3.注重课堂教学公平的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

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公平意识,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做到形式公平还是不行的,问卷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自私观念和伪装表现,与我们课堂教学中公平形式与内容脱节不无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高的公平文化素养,破除对公平的狭隘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打破授课一言堂,只要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只要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训练时间,就是把公平还给学生了。本质上,公平是一种自由。之所以说我们的课堂是压抑的、不公平的,不是说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而是很大程度上由于我们忽视或剥夺了他们思考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所谓的具有普适性的“导学案”本质上改变不了它“导教案”的工具性价值理念。“自助课堂ABC”模式在课堂公平内涵式发展上进行了尝试,该模式在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思考、阐述和讨论问题的自由,此外,课题组还在A版助学案中设计了“留白”,即问题4一般由各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各组讨论和回答。这样,课堂就增添了学生思想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存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自由的价值和意义自然而然地会在他们的意识中埋下公平的种子。

三、“自助课堂ABC”的限度

可行性是“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生命力之所在,在研讨和教学实践中,课题组觉得该模式并非具有普适性,而是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即限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模块和课型方面的限制。

“自助课堂ABC”模式着眼于学生自助学习的可实现性,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就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并希望学生在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中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材文本解读的难度系数不能偏高,可以与之匹配的显然是一些偏文学科,事实上,“自助课堂ABC”模式的设计本身就带有文科的眼界。当然,在文科范围内,也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宜采用该模式。

2.教师能力、学生素质方面的高要求。

从现象上看,“自助课堂ABC”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弱化”了,但实际上却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要能预判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把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方向,在“助学案”、“导学案”的设计上要精炼、科学,A版问题、B版判断题和选择题的设计与筛选要紧扣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知识和解读疑难,为学生答疑解惑。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简短讲话能够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它要求教师在自助课堂上有所节制,既要避免按耐不住上演越俎代庖,也要避免过度放任导致状况失控。“自助课堂ABC”模式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是学生自主和自助学习,它要求学生主持人能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局面协调和掌控能力,它要求全体学生能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秩序意识和公平意识等。

3.课堂节奏、时间方面的制约。

“自助课堂ABC”模式的四个环节是连贯和紧凑的,由于学习自主和自我管理,它所引发的各种意外状况会比较多,从而给课堂推进的节奏带来影响,有些问题比较重要,但学生可能一带而过,有些细节和问题可能并不特别重要,却会被他们不断讨论。除了课堂节奏的问题,时间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从课堂安排的容量来看,密度比较大,每一个环节都有其时间上的限制,比如第一环节,时间设计为10分钟,但其内容却十分丰富,包括教师导入,选出主持人,学生阅读教材和问题,组内分工和组织答案等,如果说第一环节还可以控制的话,第二环节讨论的不可控性就大为提高了,类似的问题在第三和第四环节都有存在,所以,自助课堂在时间和节奏上的把握上还是一个问题。

当然,约束性因素不是用来作为否定与回避的借口,而是需要我们提高的路径和动力。而且,随着“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不断完善,它的适用性也会相应增强。

四、结语

南京市文枢中学高中政治教研组推出的“自助课堂ABC”模式在培养学生公平意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验中得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度肯定,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说明,这一课堂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公平意识。只是,从该模式基本要求的苛刻性来看,从课堂实验中的一些缺陷来看,“自助课堂ABC”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