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00:1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三语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三语文

篇1

关键词:题海 精讲精练 反刍

高三语文的复习备考总是避免不了走这样的流程:第一轮复习梳理教材,第二轮研究考点,分考点讲解出题方式,答题方法和规律,然后就是反复做题、批改和讲解。第三轮便是把各个考点合起来再训练,查漏补缺。一轮又一轮,一张又一张……讲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似乎只有这样做了,老师才自觉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也才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走进高考考场。

然而,这样老师忙得不可开交,学生累得昏天黑地以后,是否真的效果独到呢?能否有一种让老师轻松,学生快乐,而又卓有成效的复习方式呢?这与新课标中“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否相符呢?鉴于此,我对高三语文复习进行了些反思,有如下感想:

一.题海战术并非上上策

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因为以考促学,似乎可以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因为首先在语文的学习中,除了识记外,还要求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即“懂”和“悟”。而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果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悲观失望。所以,我以为题海战术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所以它并非备考的上上策。真所谓“学海无涯很艰苦,寒窗挑灯是清苦,题海作战更痛苦”。

二.精讲精练是基础

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就是“大量讲述+大量训练”。这种做法不符合“生本”教育的观念,教师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学生消极听取。这种做法的结果首先是“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其次“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最后是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讲解应是给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知识进行面面俱到地简单“回锅”。所以教师的讲解应是富有针对性的、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

三.不断反刍是良策

高三语文复习有大量的知识要记忆,但是按照遗忘的规律来看,就必须不断地巩固。而且当各个板块都集中在一起时,学生就会犯糊涂,出现“高原反应”。况且第一遍往往是生吞活剥地吃进去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反刍来进行消化。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吃下去,再反过来回嚼,分类整理,吸收消化。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第一遍学起来很难的问题,过段时间内再反过来学,会觉得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也就是说“反刍”不仅能巩固记忆,还能帮助理解,总结做题规律。

四.成就感是源动力

学生不想学,任老师怎样灌也是无济于事。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才会事半功倍。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怎样让学生有成就感呢?

首先,要降低考试难度。学生复习什么考什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其实高考中基础题也是占很大分量的,而难度值高的题毕竟是针对少数优生的。为何要为少数考生而扼杀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呢?

其次,每次考试后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分析时不仅要指出学生失分的原因,自己的弱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此次考试比上次考试进步的地方,让学生有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在漫长的复习中充满信心而不是陷入“久则钝兵挫锐”的局面。也才会让学生更信服老师。

篇2

一、研读《考试大纲》,科学备考

《考试大纲》是历年高考权威的依据,随着《考试大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范围变动。这就要求教师切实钻研、学习《考试大纲》,熟悉《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熟悉考点的基本内容,依据《考试大纲》对教学有整体构想,做到“心中有类型,脚下有路子”,对庞杂的内容复习才会既考虑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照顾到各个知识点的落实和延伸,安排好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对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在每个专项复习时将《考试大纲》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要求告知学生,如现代文“六种能力”的考核、诗歌鉴赏考查的两大考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考点的分布、作文要求的变化等。学生知道了“考什么”,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才能更好地针对考试重点来复习,考起试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二、夯实基础,重视积累

语文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语文复习并不需要做很多的难题,而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点平时重视积累,语音字形、名句名篇、成语、熟语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采用“零存整取”的方法,即在平时的学习中分散记忆,化整为零,这样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还可以采用滚动复习的方法,使知识逐渐系统化、网络化。每天定时定量的积累,学生也不会感觉任务繁重,而记忆的效果比临时抱佛脚要好得多;考点训练的同时,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储备于脑,以便随时提取运用。重视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解析,让学生熟悉命题特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精选一系列习题练习,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才能化知识为解题能力。

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高三总复习少不了训练,而训练没有层次,学生会丧失信心。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成为“乐知者”,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训练一定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推进。只有训练有梯度,才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答题的信心,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班里成绩不同的学生也要区别对待,对尖子生在每次考试后,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一对一讲解,帮助他们对每次考试进行比较分析;对后进生也要主动去关心,帮他们找到差距,准确定位,树立信心,如果他们丧失了学习热情和信心,就会影响到班级纪律和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注意提问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被遗忘的角落,考试后询问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有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注,有的恰恰相反需要一段时间的冷处理。

四、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这里主要说的是高考语文第三阶段的复习,即三月份之后的复习更灵活一些。这一时期如果不针对具体情况,仍然大量地做题以求量的积累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1.选题做,教师认为题目比较典型、答题规范的挑选出来讲,比如一份试卷中作文比较新颖就练写作文,其余忽略不看。2.能把答案讲清楚的就讲,自己都讲不清楚的给学生说了只会让他们更糊涂。3.讲题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所谓有重点,就是力求一套试卷中能讲明白一个类型题。比如新闻类压缩题,有几种情况:概括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新闻短评;拟写新闻导语;拟写新闻结语等等。要把解题思路步骤、答题用语、答题格式反复强调告诉学生,达到让他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4.重点题有比较有分析,同一个类型题要引导学生注意命题人的意图和他们不同的表述方式。适当的选题,加上有目的的讲解,既可以给学生指出做题方向,也可以给他们答题思路的引导,避免多走弯路。

篇3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阵地的早读课,却似乎备受冷落,更不用说提高效率了。尽管我们喊了很多年,可现实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语文早读课可有可无,一堂早读课结束后,老师往往觉得没什么成效,学生也发现读和不读都是一个样。在高三紧张的复习备考中,每周2~3节的早读显得尤为难得,我们更要向早读要效率。那么,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怎么做呢?这是一个让所有语文老师都深思的问题。

语文早自习的效率必须要高,但是如何提高早自习效率呢?本文主要从采取的措施入手,阐述我对如何提高早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浅陋看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到早读是语文课的一部分

早读独领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的精神状态决定一天的精神状态。早自习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读书时间,尤其是可以开口读、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培养积极饱满的精神,来面对一天繁重的学习任务。要让学生认识到早读是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它不同于课堂教学,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外知识延伸的重要阵地,早读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坚持早读提前到位,让学生提前5分钟早读。整肃纪律,严禁过位,取水,随便讲话,上厕所,做其他学科作业。坚持课堂巡视,随时指导提醒学生,能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制订以后的课堂教学计划。

二、明确任务,让学生在早读课有事情可做

要想提高语文早自习的效率,必须明确早读的目标,就是早读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可以在早读的前一天晚上让课代表把早读任务布置出来,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发挥课代表的作用。

因此,在学年初或学期初就制订出本学年或本学期切实可行的计划,进而分解到各周各天的早读课上指导落实,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按内容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部分。课内内容包括:(1)要求背诵的课文,例如新课标卷要求背诵的64篇古文必须篇篇落实。理解后再熟读至背诵。(2)课内文言文篇目,即使没要求背诵,也应熟读。比如《烛之武退秦师》《兰亭集序》《廉颇蔺相如列传》《陈情表》等,这些传世经典,虽不是要求必背篇目,但也要求学生熟读,把握文言基础知识,最好能背诵文章重点的部分。(3)一般的课文,每篇课文最好能精读重点段落。如果这些课文有名句,还是有必要让学生划出来,熟读成诵。(4)专题知识点复习,只有这样交叉、互助式地去读,消化的效果才会更好。课外内容包括:(1)古诗。一般指中学生常见的古诗词,经典的名诗名句,实在值得学生去摘抄、背诵。(2)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经过时间沉淀的都是思想的精华,名句对学生的成长相当有作用。(3)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养成每天背诵一个成语,一句名言的习惯,长期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写作文也容易得心应手。(4)学生自己喜欢的优秀美文。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可从各类报刊中做好摘录,读来更有效率。(5)高考满分作文。老师把平时收集的各省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从网上下载下来,整理好让学生读。学生多读了这些文章,自然有不少帮助,写起文章容易得多。

三、有效组织,切实提高早读课效率

对于早读课,科学组织能够体现早读的价值,把早读的最大效应发挥出来,是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也是改变学生轻视早读的重要法宝。

在具体操作中我比较推荐分段式朗读。把早读课一般分成几段:如一段时间以落实默写为目标而朗读,一段时间以复习巩固专题知识点而朗读,一段时间以作文积累升格而朗读。当然,最后也要留下一段时间不朗读,用几分钟时间检查早读效果。

这样,早读任务(内容)既有硬性规定人人都得落实的集体朗读计划,也有自由选择的个人计划。将早读安排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既能保证学生复习的系统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必强求千人一面,更好地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集体计划最好由课代表提前写在小黑板上或老师以打印出来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以提醒学生早读需完成的目标。还要有早读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早读内容,教师要讲明早读的要求。早读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不宜定得太高,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从而让学生体验到那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成功的喜悦感。

高三的题海战术主要是检验你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因此,必要的训练决不能少,要从实际操练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再及时改进。但是应牢记:决不能用大量做题代替知识理解和记忆。所以,语文早读课不能放松,只有齐抓共管,才能有实效。我相信:语文早读这块得天独厚的芳草地一定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篇4

【关键字】高三语文复习 过手 高效 寓习于乐

高三是高考冲刺的关键一年,距离高考的时间越近,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作为老师如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高效的学习。笔者认为,唯一最好的途径就是切切实实提高高三语文复习的课堂效益。课堂效益的高低,关键看教学内容、方法是否有效。

一、遵循心理规律、激发学习热情

在以往的高三语文教学中,不仅是高三的语文教师,就连许多家长也认为在高三阶段需要大量的强化与巩固练习。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高三语文教师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大量搜集各种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习题、试卷。在教师看来,大量的习题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对应试考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反复机械训练来强化掌握。细究这种教学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否定教师的出发点,但是教学成效非常低,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缺乏了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变成被动的应付,而不是主动投入。教师在教学中要潜心研究高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心理发展方面的规律,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摒弃题海战术,取而代之的是高效、针对性强的训练,做到数量适当,简单重复的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删减,让学生有效巩固与消化吸收;二是强化学生的心理引导,通过前景规划、精神激励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提高学习成效。

二、精心安排复习内容

高三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需要老师对课堂复习的内容精心安排,而教师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除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更重要的还有学生的实际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状况,学生对本节课复习内容的了解程度、期望值和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才能准确定位、精当取舍、减少时耗,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以讲评试卷为例,如果一条题目的正确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师就完全没有必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否则,不仅会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条题目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五十,而这道题目涉及的又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或能力点,老师就很有必要仔细地分析学生失分的种种客观和主观原因,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加以纠错,并适当补充同类型题目,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达到牢固地掌握知识或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不仅有效弥补了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更能让学生在学有所得的同时,尝到学习的甜头,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三、落实“过手”提高能力

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后期,更要注重基础夯实基础,课堂教学重心下移,训练、讲评都要讲求实效,即知识和能力的“过手”。我们常常纳闷,这些题大多是我们平时讲过练过的,甚至有的还是几天前才做过的原题,学生为什么就答不上来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其实很简单,我们平时只注意我们“讲了练了做了,很少注意学生是否懂了会了”。而学生的所谓“懂了会了,也只是这道题这个知识”听懂了,真正的能力并没有形成,换个场合换一个问法就不会答题了。复习中要做到知识落实“能力过手”,只有加强监督,必须要掌握的问题,再简单也要学生规范书写,独立完成,检查落实。总而言之,高三后期备考不在乎我们老师讲得多、也不在乎我们老师讲得好,最关键是看学生真正“过手”了多少。

四、寓习于乐、关注时事

高三复习是辛苦的,学生们成天钻在书山题海中,难得有娱乐的时间。在课上加点娱乐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半而功倍。背记成语,我让学生搞成语接龙,谁卡住就唱个歌,没人卡住就我唱。记文学文化常识,用猜谜的方法。谜面是平时搜集或自制的,不太难,目的只在帮助学生复习。可以让学生互相出题考,但高三学生不像初中生,大多不好意思太难为对方,出的题目大抵很容易。我就换了个方法,让学生出题考老师,老师要是做不出就罚做个游戏。在这种驱动下学生就拼命翻书查资料以搜寻材料,由此而带来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总的说来,高三复习是辛苦的,有时也难免是枯燥的。但只要我们多想出些办法,多变换些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束语

高三复习课教学是一项极具有科学性的事情,只有科学备考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每位教师都要认真规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参考文献:

[1]韩安东.和谐、自主、高效——谈高三语文复习[J].中学教学参考.2011(19).

篇5

【关键词】高三语文 复习模式 创新 计划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95

遗忘规律是人类记忆的主要规律之一,其主要呈现出速度上先快后慢、数量上先多后少的特点,因此复习几乎是每一个人学习时都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地进行系统、细致的复习,是很难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升综合语文素养的。通过规律科学的复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再次梳理发现很多平时学习上的一些漏洞、并且及时做出一定的补救。高三是学生系统复习以往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不仅承受着升学的压力,也在复习中一遍遍地花费着大量的脑力和精力。作为教师,应该努力研究有益于提升学生复习效率的创新模式,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满意的复习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本篇文章即以高三语文高效复习模式的创新研究为主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性的阐述。

一、因人而异地制定准确的复习计划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计划无疑是保证学生实现时间利用最大化、整体复习有条不紊的关键步骤。以往的高三复习中,学生都是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的,然而不同的学生需要复习的内容和方向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本人认为指导学生因人而异地设置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才是合理的。1.具体的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需要符合两个基本的原则,其一就是学生个性化的复习安排应该符合学生自身的记忆规律。毫无疑问,尊重科学规律的复习方式总是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学生按照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规律性的周期复习,所花费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取得的复习效果非常好。反之,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复习安排,完全跟着教师的复习步骤,可能会浪费时间在很多已经熟记和掌握的知识点上。此外,语文的诵读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早晚自习,但是有的学生可能并不习惯于大声读背的记忆方式,而更喜欢在安静的场合静静思考和复习,所得的复习效率也最高。因此,因人而异的制定复习的计划是更加科学合理的。2.第二个方面就是学生自主制定的复习计划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与时俱进、灵活适应现实条件的。学生有了具体的复习计划之后,就能够增强复习的信心,复习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学习计划不是牵绊学生学习的条条框框,而是学生做好复习的助手。学生做好复习计划并不意味着学生整个的复习就被程式化了,这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复习情况适时地调整计划、完善计划。总之,指导学生因人而异的制定最适合个人的复习计划是教师突破以往高三复习模式、开展创新尝试的重要路径,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安排自己的语文复习的第一步。这样的复习计划不仅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准确性和可行性也更高。

二、推进学生之间有关复习经验的交流互动

有的教师在监督学生复习的时候,会要求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不允许学生之间的任何交流。这样的规定在一个层面上有益于学生复习时的认真和专心,但是也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剥夺了学生之间共享复习经验和技巧的机会。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复习中都有自己的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中总有一些是具有普遍使用价值的,学生如果可以就这些普遍使用的复习方法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话,无疑是一个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理念,尝试让学生在复习中定期交流复习的感受,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实现高效复习。

三、关注和重视学生复习时的心理素质

篇6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以应试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学,每天机械式地重复考点,枯燥乏味。高三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超越,实现高效?不能只靠豪言壮语,更多的是需要教师智慧的思考、细致而扎实的工作。

一、科学备课,教学定位要去粗取精,打造高效前提

特级教师斯霞说过:“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为止。”科学备课是一场攻坚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应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1、结合学情,定位学生。多关注优等生,让他们稳中有提高;多关注中等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他们与优等生决一雌雄;多鼓励后进生,努力使两级分化最小化。从各个方面关爱、引导、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

2、瞻前顾后,定位知识。一轮复习的立足点是“起点低、细致、透彻、扎实、规范”。切忌“高起点、高强度、高要求”,所谓“居高临下”,往往投入很大,收效甚微,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最基础的知识就是最有用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过去所学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归纳总结解题思路方法,掌握规律。这样才能在整个高三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兼顾知识、方法、能力等层次要求,以不变应万变。

3、统揽全局,定位目标。如果一堂课设过多的教学目标,讲得过于复杂,会使学生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围绕“课标”和“考纲”,一堂课应只“瞄准”一两个教学目标,努力营造浓郁的教学情境,构建出精干而逻辑清晰的知识结构,并穿插充分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夯实基础,弥补薄弱,提升学科应试能力。一堂课不仅要让学生懂、会更要强调让学生当堂掌握消化,努力实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上课,教学内容要砺淬唯精,实现高效课堂

高三阶段的工作,最大的收益在课堂,最大的失误也在课堂。所以,我们必须增强向45分钟要质量的观念,实现高效课堂。

1、教得高效。一门学问、一门技术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穿实质,搞得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程序的关键。正所谓大道至简,我们应一语道破天机,不需太多言语。尤其是高三的教学,要在“务实”基础上深入学生内心。所以课堂不能太机械,重点要突出,要在科学备课、合理定位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努力使之简化、优化。比如复习诗歌时,设置了“温故知新”这一环节,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诗歌或做过的习题,自主归纳读懂诗歌的方法或答题思路,并以此实践拓展到所有诗歌。这样的设计,避免了课堂上的烦琐分析,学生通过自主归纳总结,真正把抽象的知识化为自己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学得高效。实现高效课堂靠教师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进来,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所以,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针对现代文阅读中学生普遍得分较低的“句意理解题”,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近段时间以来做过的理解句意题组合成了一套专属自己的试卷,让学生分门别类地总结:哪些类型的句子常考理解——还可以怎么设问——该从哪些角度考虑——该如何作答?然后交由我负责刊印,利用晚自习时间同学交换试卷作答,交流补充,课上再由教师引导一起整理归纳补充。这样学生不但自己明白了做题原理,掌握了做题方法,还能启发别人。这样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并且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收获,不但会提高学生课上的学习热情,也会提高学生课后的学习积极性,日积月累,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会蓦然发现:原来,山其实并不高,路其实并不远,学好语文其实也不难。

篇7

为什么在高三会出现“课文无用论”、“以题代文”、“以考代教”大行其道的局面,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种现状都源于高考这根实实在在的“指挥棒”。放眼望去,就会发现:如今考试已经渗透到社会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孩刚上小学,家长要求小孩要做题考高分,随后“狼爸”、“狼妈”应运而生,他们的“经验”更让无数家长趋之若鹜。高升学率的学校,备受世人的推崇,低升学率的学校,常被很多人不齿。所以,在这种应试考试的大环境下,学校只能狠抓升学率,尤其在高三,老师、学生开展以应试为主的学习。语文,作为高考三大主课之一,也不能幸免,走上题海战术的道路。

语文搞题海战术,学生能提高成绩吗?若学生做题时能读透文本后研究解题方法,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高三语文的学习现状恰恰相反,学生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多数是浅阅读,这对想要提高语文成绩不是很管用。仔细分析高考卷,会发现很多省份的试卷中,有近70分的文本阅读题,但几乎没有课本上的原文,这也导致多数高中语文课不再学习课文。

有老师调查,高分考生并不认可高分得益于语文的强化训练,他们更认可高分得益于自己的长期阅读和有针对的自主练习。中等语文成绩的考生认为,高三花了很多时间做练习,好像学了不少招数,结果面对高考题时使不上力气。低分考生本来就疲于应付,加上提不起兴趣,当然收效甚微。

高考对于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人生的洗礼,是每个考生人生不可或缺的经历。作为高考的第一场考查,语文检测更多的是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文素质。经常会听到有老师、学生、家长叫苦:“语文太难了!提高语文成绩太难了!”语文之所以难,难在不仅需要思维,更需要思想;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想法;不仅需要做题,更需要成长;不仅需要备考策略,更需要用心去体会。语文刷题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更多的是要日常的积累,对语文考试内容的分析,尤其是要从日常的文化素养提升语文成绩。

所以说,把做题讲题当作了高三语文的全部内容,对学生来说收效甚微。高三的语文还是应该回到课文的正路上来。因为高考语文得高分,要有比较厚实的语文素养为基础,仅有应试训练是不够的。

老师应放松高考对学生的束缚,淡化语文“技巧”性知识的灌输,全面贯彻“听说读写”,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在积淀。学校要回归语文课程的本真: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篇8

关键词: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试卷讲评研究性学习

高三复习课一般是纯知识的讲授,所以总是给人枯燥、沉闷的感觉。其实高三复习课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为了让学生愉快地复习,我做过这样的尝试。

一、把笑声带进高三复习课堂

1.幽默风趣

高三学生大多习惯埋头苦读,很多人连课间休息也懒得走出教室,下一堂课开始时还沉浸在上一堂课中,没回过神来。这时,较普遍的做法是让学生唱首歌。我也试过,效果不明显,学生只是轻松了一下神经,注意力仍较不集中。后来我改在开场白上做文章,用幽默的方法吸引学生。例如,在一次县级公开课上,我指导习作夹叙夹议,其时已是上午第四节课,学生很疲劳。我走进教室,一言未发,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再在上端大书课题“夹叙夹议”。这才转身说:“寺人孟子虽是个阉人,本质上还是个男的;司马懿虽有不臣之举,毕竟只是个臣子。夹叙夹议也不是属骡子的,它本质上还是记叙文,其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要注意,不能为议而议。”从我开始板书起,教室里就有了切切的笑声,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2.旧知新讲

人们总是把复习课比做“炒冷饭”。其实,“冷饭”也可“炒”出好滋味,关键看怎样“炒”。把过去讲过的知识换一种方法表达出来,学生听了也会有新鲜感。因为有几个学生老是搞不清“既”和“即”的用法,所以我就写出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不同形状所包含的不同意义;“执”有一个义项是“逮捕”,有的学生记不住,我就写出其甲骨文并解释;对一些难写的或形近易混的字,如“盥、爨、夔”或“戊、戌、戍”等,也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他们记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自然印象也特别深刻。

3.寓习于乐

高三复习是辛苦的,学生整天钻在书山题海中,难得有娱乐的时间。在课上加点娱乐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半而功倍。

如记成语,我让学生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谁卡住就唱首歌,没人卡住就我唱。记文学文化常识,用猜谜的方法。谜面是平时收集或自制的,不太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学生自己也可制作一些,互相猜。

我曾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出题互相考,但高三学生不像初中生,大多不好意思太难为对方,出的题目大多很容易。于是我就换了个方法,让学生出题考我,我要是做不出就唱首歌。学生为了让我唱歌,就拼命翻书查资料,由此而得到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二、让琅琅读书声走进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汉语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来把握是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写作能力的增强至关重要。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强,学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三、重视发挥试卷讲评的作用

对于教师而言,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对于学生而言要重视讲评,做到一练有一得,提高自评自学能力。第一,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考试说明》为鉴,讲清它是“说明”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第二,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要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病的方法之一是提醒学生注意:试题中若出现联合短语做句子成分的情况,首先要看联合短语中每一项内容是否与其前后相关的成分都搭配。句子若含有多层定语、状语,首先看其偏句与正句的顺序是否合理。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以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这样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加深对此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

四、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篇9

【关键词】高三语文 试卷讲评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2-01

一、高三语文试卷评讲课存在的问题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语文教学的常规课型之一。做好测试后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通过讲评要使学生能够做到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试卷讲评课教学中,却不乏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有些讲评教学走进了以下一些误区:

1.注重面面俱到,忽略主次需要。习惯于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面面俱到。这种讲评方式信息量大,但是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耗时长,课堂气氛沉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注重结论呈现,忽略思维过程。只核对答案和结论,而不进行思维过程的呈现,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注重单向讲授,忽略学生参与。“教师一言堂”,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体验与思考的尊重,学生少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4.注重知识归纳,忽略拓展运用。注重知识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但是不能针对学生记忆过程中识记伴随着遗忘的特点及时安排拓展训练,缺乏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巩固。

二、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针对现存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谈了以下几点体会

1.试卷讲评要收集错例,分析错因,做到讲评的针对性

试卷讲评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在答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试卷讲评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讲评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发现学生错误的工作,要广泛地收集错题,找出错误的病根,这样讲评才能有的放矢。每次试卷阅卷后、讲评前,笔者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看试卷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失分,还是因为审题不清失分,还是因为答题不规范失分。然后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在讲评时精讲、细讲,讲深、讲透,加深讲评的印象,提高讲评的效果。

2.试卷讲评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讲评的高效率

一份试卷的合理结构应是考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础题到综合题的逐步延伸,因此讲评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应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做到讲评的针对性。在试卷讲评中,笔者一般重点确定一两个目标,重点讲评一两知识点。例如,在高考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中,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语病现象,即由并列短语运用不当而造成的语病。如果这份试卷中语病辨析出现了这种考查现象,就把它作为一个讲评重点,讲清并列短语在病句辨析中有几种考查方式,它的易病部位在哪里。下次试卷中若再出现这种考查现象,就能迅速激起学生的敏感点,快速地揭示出此句有没有语病,使学生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

3.试卷讲评要讲清思路,总结规律,指导答题技巧

高三进入总复习,知识的掌握和落实固然重要,但答题的方法、做题的规律等应试技能的培养也同等重要。高三复习试题的综合程度和难度的普遍加大,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做题能力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探寻一些解题规律,找寻一些解题技巧。例如:高考散文的阅读是学生感觉最棘手的,因为它在考试中高难度,低得分。而要做好现代文阅读考题的题目,首先要快速读懂文本,即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领会了作者作者在文中的主旨情感,清楚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解答题目。怎样才能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懂文本呢?通过研究历年高考散文试题,总结出抓五段(领起段、中心段、过渡段、归旨段、结语段)看五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照应句)盯五词(时间词、空间词、情感词、标志词、反复使用的同义词)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对高考散文的阅读不再望而生畏。

4.试卷讲评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

高考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此在试卷讲评中,还要通过具体问题拓展延伸,把试题进行变化,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例如在复习古诗意境型试题时,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笔者就对它作发散提问“这首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是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去探索、去发现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达到了对此类题举一反三的效果。

5.试卷讲评课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试卷讲评课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实现自主学习。在高三语文备考中要始终贯彻新课标要求,努力在实践中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试卷讲评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变主观题为客观题,让学生在填空中总结考试类型;不拘一格,在鼓励和引导中发挥学生才能。在试卷讲评中经常让学生做老师,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试题的讲解任务,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备考能力。总之,讲评试卷,老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同时还要重答题技巧的归纳提升,还要重知识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的质量和信度,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

总之,试卷讲评是高三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试卷讲评课也和新授课一样,需要许多艺术技巧。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方面、多角度讲评,这样才能达到讲评的目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康和刚.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教学参考,2010,(34)

篇10

一、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在高三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

二、寻找一切朗读机会

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我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而且,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1.抓好晨读

有研究表明,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我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加强识记积累。分阶段布置学生朗读背诵的内容,如1——5册要求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文言散文、精美散文;指导大声朗读复习资料上的“多音多义字”、“易混形声字”、“易读错的成语”等,通过大声读,学生读音的错误会暴露出来,老师和同学,就能帮助他纠正错误。而且大声读,可以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积累.

2、用好课前五分钟

高三复习课,老师指导,学生练习、考试,再老师订正、评析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于是,课堂上要么是老师滔滔不绝,要么是学生埋头苦做,而且往往一上课,师生就仿佛进入了临战状态,气氛很是压抑。为了改变这种气氛,我特意从《时文精粹》、《意林》、《读者》等杂志上选取短小精美的散文,如《改变命运的“a”计划》、《理想的高度》、《一生干好一件事》等,或自己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给学生听,抑或印发给全体学生让他们齐声朗读,感受美文的熏陶,然后稍作分析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还积累了一些作文素材。

3、将朗读用到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

指导诗歌鉴赏,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诗词,这可是绝好的朗读材料。大凡诗歌,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韵味无穷。要体会到诗歌的美,必须反复诵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默读所体味不到的。因此,在指导诗歌鉴赏时,所提供的诗歌材料,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朗读,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材料,模拟试卷中的精彩时文也是好的朗读材料,可以让学生齐声读或分组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并且安排学生潜心揣摩要点——内容、思想、思路、语言等,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是可以极大的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

写作课上,我们也可以常常朗读,朗读范文,使学生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的习作,老师千改万改,学生不一定认真看,很难收到什么效果,选几篇让其自己读,或请其他同学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写作、修改文章的兴趣。指导病句辨析与修改时,有些语病比较隐晦的句子,学生一时难以辨析,也可以让学生朗读这些语句(多半是轻声朗读),通过朗读,能发现默读中不易发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