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4-17 18:1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市场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旅游 市场 开拓
旅游市场不同于一般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具有世界性、季节性、多样性和波动性等特点。
(1)旅游市场的世界性
旅游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国内向国际的发展过程。由于早期人们的旅游活动是在国内不同地区间进行的,所以旅游市场最初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邻近国家间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促进区域性旅游市场的出现,如西欧、北美之间的旅游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旅游活动扩展到世界各国,区域性旅游市场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市场。因此,现代旅游市场是一个以全球为活动范围的统一的国际旅游市场,在这个旅游市场上,旅游者的足迹遍布世界的各个地区和绝大多数国家,而世界各国也都积极支持和鼓励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市场的季节性
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差别特别明显,这是由旅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分布不均衡所造成的。如某些与气候有关的旅游资源会因季节不同而造成资源本身使用价值的不同,产生淡旺季的差别;旅游者纷纷利用带薪假日外出,也是造成旅游淡旺季的主要原因。因此,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应根据淡旺季的不同特点作出合理安排,以减少或消除季节性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地区的旅游组织和企业努力开发旅游淡季市场,使旅游市场向淡旺季均衡化方面发展。
开发淡季市场一般采取两种市场开发战略。一是创造多种游乐方式,即在淡季到来之后另外增加新的娱乐内容以吸引游客,结果会使旺季延长。二是利用优惠的价格,即利用降低价格在淡季扩大旅游市场,这样既可以将旺季中的游客吸引到淡季来,又可以将大量的潜在旅游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3)旅游市场的多样性
旅游市场的多样性首先表现为旅游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旅游者可以从中得到各种不同的经历与感受。其次,旅游市场的多样性还表现为旅游者多种多样的偏好引起供给方面的多样性变化,使旅游产品种类更加多样,更好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再次,旅游市场多样性还表现为旅游产品购买形式和交换关系的多样性,即包价旅游、散客旅游、包价与零星购买相结合的旅游等。旅游市场的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特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经营的成败。
(4)旅游市场的波动性
旅游市场是非常敏感的,因为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旅游市场的波动。对于某一具体旅游市场而言,某些意外事件或者重大活动都会在一段时间内改变客源的流向,使旅游市场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经历了80年代的高速发展阶段,但在1989年之后一度出现旅游市场较大滑坡,直到1992年再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旅游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但从长期考察,整个世界旅游市场还是持续向前发展的。
二. 旅游市场开拓的必要性
旅游市场的开拓,就是指为了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与旅游市场的开发、占有和扩大密切联系的活动。旅游市场的开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充分挖掘现有市场的潜力,提高在现有市场的占有率;二是开发新的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开拓是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1)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市场有更强的依赖性,离开了市场的依托,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失去了起码的条件。我们一再强调,旅游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旅游产品具有不可转移性和不可贮存性的特点,因此,它比其他行业对市场具有更强的依赖性,市场对于旅游业是须臾不可离的。只有不断开拓市场,不断进取,才能使旅游企业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2)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无非面对两种市场――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现有市场是企业已经进入和占领的市场,企业要生存,至少要维持住现有市场规模,但这仅仅能解决维持生存的问题,解决不了发展的问题。企业不能安于现状,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上、企业若不积松进取.努力寻求开拓新的市场,只是消极防御,不仅发展问题解决不了,而且现有市场也难以维持。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挖掘市场潜力,扩大市场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3)旅游市场是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切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竞争对手在不断变化,旅游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面对这个动态的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谁僵化、保守、凝固不变,谁将必然要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同时,正因为旅游市场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从而为旅游市场开拓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旅游企业应当看准机会,把可能的、潜在的市场转变为现实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张龙,余杰.秦皇岛市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对策研究.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梁留科,钱宏胜,陈德广.河南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初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李玲玲,刘一江.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以衡阳市高校为例.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篇2
关键词:旅游市场;预测;方法
旅游市场预测是分析旅游市场动向,了解旅游市场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对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方向,制定旅游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预测方法过于重视预测的准确性,而忽视了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因而难以对预测的结果做出科学的检验。基于简单线性回归视角的旅游市场预测,可以建立科学的预测值评价体系,既可以确保预测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又可确保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因此,本文的旅游市场预测结果可以作为政府旅游产业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
一、引言
国际上旅游市场预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快速发展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市场预测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与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如时间序列方法、移动平移法等。而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人工智能理论的成熟以及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学者将这些方法逐渐引入旅游市场预测与评价。旅游市场预测不是简单的主观意见,它是科学的研究,需要定量和定性结合,预测与现实结合,不断比较,不断修改自己的预测模型,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运用。在预测过程中,要有历史的数据,一般越多越好(数据要确保真实)。要观察数据的散点图,看数据符合什么的规律。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有平均移动法、加权移动法、一次指数法、时间序列法,其中要考虑趋势、季节、周期、突发等因素,还有很重要的回归法等等。同时,分析这些数据你可以选择分析软件,比如excel和spss等等。旅游市场预测的重点集中在旅游需求预测,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侧重于预测数值的准确性和预测方法的选择上来,而较少对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进行探讨。
二、国外关于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际上就有学者对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的研究了。Nakridakis(1986)曾经比较了不同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结果后,发现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选用不同的模型来进行预测,导致相同的数据得到不同的结论。Maxwell(1997)使用误差修正模型与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国际旅游的季度流动,文章通过对美国、日本、英国与新西兰流向澳大利亚的旅游者季度流动预测来比较预测模型,结果证明误差修正模型的效果最差。Margarida(1999)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日本游客对香港的旅游需求。实证表明使用神经网络预测日本游客到香港旅游的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Burger和Kathrada(2001)用一系列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来预测南非德班的旅游需求,并得出相应的结论。Christine(20053比较了几种指数平滑模型,并用各种指数平滑模型来估计从香港、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到澳大利亚的各季度旅游人数,并检验预测的准确性。Carey(2008)采用Box-Jenkim模型,依据时间序列自身结构特点建立模型,并利用外推进行预测,根据时间序列是否平稳可分建立ARNA模型和ARINA模型进行拟合,进而对旅游市场需求状况进行预测。
三、国内关于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
国内旅游市场预测研究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以后才有学者开始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有保继刚、韩东林以及朱良峰等。保继刚(2000)以北京颐和园等几个重要公园旅游地的游客量为例,运用线性回归法对旅游地游客量进行预测。韩东林(2004)年对当前中国入境旅游的结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中,提出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朱良峰(2005)运用灰色模型对信阳南湾风景区客源预测,认为灰色系统理论将旅游地的发展变迁当作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模型去发掘、认识其原始时间数据序列中所蕴涵的内在规律,从而预测旅游地客源市场的发展走势。任来玲(2008)在基本旅游需求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添加了趋势变量与虚拟变量,使得模型更能反映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性与受特殊事件影响的脆弱性。
四、研究方法评价
国内外关于旅游市场、旅游客源地游客量的预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预测数值的准确性问题。众所周知,旅游市场预测包括三大要素,即预测数值的准确性、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然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大多过于强调预测数值的准确性而忽视了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同时,上述预测检验方法很难提出稳定的预测检验值,因而难以确定预测值检验的科学性,进而难以保证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因此,上述理论和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因为对于旅游市场预测而言,如何获得稳定的、准确的预测检验值是相当重要的。本文认为,基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应用的视角,吸取该领域专家在旅游地游客量预测研究的经验,采用准则选定一个含有截距项的模型,借助于数列,用以修正预测误差的序列相关,从而为旅游市场预测提供科学地检验方法,进而确保旅游市场预测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
本文研究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三个:首先,旅游市场预测是集预测数值的准确性、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为―体的综合性预测。测数值的准确性、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又必须相互统一。其次,传统的预测方法过于强调预测数值的准确性,而忽视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这些预测方法必然会影响预测的价值。最后,要确保预测结果的有用性,就需要考虑上述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因而就需要引入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使得在确保旅游市场预测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以及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
篇3
[关键词]旅游市场;旅游营销;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87-02
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是贵州省旅游的集散地,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贵阳的旅游资源大多不被外界所熟知。来贵州旅游的游客,大多把这里当作旅游中转站,旅游的主要景点是黄果树、龙宫等景区,这与贵阳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因此,贵阳市的旅游营销有待提升,旅游市场的潜力需进一步挖掘。
一、贵阳市旅游市场现状
(一)游客的基本构成
据贵阳市旅游统计资料显示,贵阳市的主要游客是一些企事业单位人员、商务人员和政府机构人员等。年龄在35—49岁的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年龄在20—34岁的青年人,而这一部分多以学生为主。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他们是贵阳市目前旅游市场的主体。而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的仅占一少部分。
(二)游客的旅游目的
贵阳市旅游客源的旅游目的大多以观光旅游和会议旅游为主,据有关部门统计,以商务旅游和观光旅游为目的占了总数的将近80%,其他占很少的一部分。由此可知,贵阳市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不足,除了需要吸引远距离客源地的游客外,还要加强近距离的旅游客源市场开发。
(三)游客景点选择与旅游消费构成分析
目前,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是黔灵公园,其次是青岩古镇。这表明厚重的人文底蕴是贵阳景点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贵阳市的游客在逐年增长,但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消费结构比例不合理。购物、娱乐、休闲所占比例始终较低。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贵阳市的旅游产品要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向满足人们更高要求的方向发展。
二、贵阳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和细分
根据贵阳已有的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和当前的旅游市场现状,对贵阳市的旅游市场依据地理变量因素进行细分,可以分为省外旅游市场、省内旅游市场和周边旅游市场。省外旅游市场主要以重庆、四川两省市为重点,此区域主打“避暑之都”品牌,针对这些地区游客来贵阳避暑的特点,主要建设度假胜地。宣传口号也要依据避暑、宜居特点进行宣传。省内旅游市场主要以周边的市县为对象,这一目标市场,主要以贵阳市的景点为吸引力,宣传贵阳市各景区景点的特点和看点,定位应在参与性和观赏性旅游资源上。有关文化的景点不宜大力宣传,因为省内少数民族文化大体相同,对省内游客缺乏较强的吸引力。对于周边旅游市场,主要以贵阳的各个区为重点,这一目标市场的宣传,要突出休闲度假和一日游的项目为主,主打休闲品牌。如十里河滩可以组织单车越野赛,青岩古镇周边发展农家乐“开心农场”等项目,吸引周末度假和休闲人群。通过对贵阳市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和定位,并加以合理的宣传和促销,借助一些大型活动如少数民族运动会、旅游发展大会等的大力宣传,从而扩大影响,达到增加客源的目的。
三、贵阳市旅游市场营销制约因素及策略
(一)制约贵阳市旅游营销的因素
1.缺少特色旅游产品和高口碑品牌
作为林城的贵阳市,其旅游产品多种多样。有黔灵公园、花溪公园、青岩古镇、十里河滩等优秀旅游产品,这些旅游资源中很多都可以深度开发,从而形成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但由于没有品牌创新,以至于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大多大同小异。没有形成特色和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例如像青岩古镇这样古镇类旅游产品,只是机械地复制凤凰古镇、丽江古镇的商业街模式,而没有突出自己的文化内涵,形成独有的特色和品牌。
2.文化旅游资源多,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贵阳市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但是随着旅游的深入人心,经验型旅游者的增多,需求变化较快。现今旅游者多数热衷于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而贵阳市没有抓住此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这类旅游产品。目前还是处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如何将此类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产品,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开展策划营销工作,吸引更多的周边及外地旅游者是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城市整体形象有待提升
贵阳市虽然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旅游形象,不断向全国文明旅游城市发展,已有“国家森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但在贵州省的整体旅游形象“多彩贵州”的大前提下,贵阳市只是打造“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旅游宣传口号,而没有意识到对城市整体包装、推介和营销的重要性。以致于多数游客对贵阳市的整体了解较少,旅游者除了公务旅游外,其他人很少把贵阳作为旅游目的地。
(二)贵阳市旅游营销策略
1.打造知名品牌,推出特色旅游产品
贵阳市主要的旅游产品有天河潭、十里河滩、花溪公园、青岩古镇、黔灵公园等。但是这些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有的旅游景点还不被人们所了解。针对这一现象,贵阳市应重点对景点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开发,努力打造知名品牌,带动贵阳市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针对宣传力度不够,贵阳市旅游形象的创建应以深入人心为主题,同时要加入创新因素。将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融合,精心打造旅游形象。其形象的推广需要通过电影、音像制品、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贵阳市旅游产品的特点。在旅游形象市场的塑造中,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打造目的地形象系统、完整、良好的品牌,提升城市的品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选择贵阳市为旅游目的地。因此,贵阳市城市旅游形象要在优秀旅游城市、“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等旅游形象的基础上推出具有贵阳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贵阳市整体旅游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2.开发文化资源,注重文化旅游创新
充分发掘旅游文化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如布依族的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安顺地戏等,将这些少数民族文化风俗设计包装成适合人们参与和充满生活情趣的旅游产品,加强游客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互动,让少数民族文化更加鲜活,更具有吸引力。
3.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在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贵州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在这个前提下,贵阳市要在充分利用电视、广告和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同时,有效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贵阳。
4.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贵阳市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要克服短期行为。制定科学的旅游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贵阳市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永德,陈晓磬,周可华.长沙城市旅游营销的文化休闲视点[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篇4
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企业以旅游者为中心,通过分析,计划,执行,控制,反馈市场的过程,将本企业的旅游产品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定位,以满足旅游市场和旅游者的需求为目的,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的利益“三贏”。
旅游市场与一般市场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旅游市场具有服务性的特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旅游市场的这种特点;(2)旅游消费需求是服务产品,消费者通过旅游消费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3)旅游市场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
二、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一)旅游产品开发不合理
(1)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难以满足游客多样的需求;(2)国内旅游产品质量档次低,缺乏参与性,娱乐性;(3)我国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抄袭跟风现象严重,没有特色往往采用低价营销手段吸引顾客,造成旅游市场混乱。
(二)营销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不同,部分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或不能及时得到详细的旅游综合资讯信息,导致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了解不全面,导致各地区客流量不均衡,甚至不能够吸引到旅游消费者的注意。
(三)营销手段落后,缺乏创新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旅游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互联网营销能使大量旅游相关信息更高效、快捷的被旅游消费者获取。但到目前,在我国互联网在旅游市场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从而制约旅游业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
(四)缺乏品牌意识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首先要建立品牌意识。好的产品固然重要,但是有附加值的好产品更有竞争力。中国有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只注重产品质量,忽视品牌的建立。品牌意识的缺乏导致我国旅游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旅漩产品缺乏品牌的支撑难以进入更大的市场。
三、改善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途径
(一)把品牌形象作为企业的生命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企业品牌的竞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附加值。而附加值来自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用品牌营销的策略把好产品的价值激发出来。
(二)提高旅游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
旅游企业要重视旅游营销队伍的建设,一只优秀的营销队伍决定了高层次的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因此企业应当完善用人机制,选择有专业基础、有责任心、有创造力的营销人员,提高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旅游市场营销奠定基础。
(三)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通过互联网系统可以反馈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并针对不同营销效果旅游企业及时作出不同的控制,及时准确的为决策层提供最新的营销信息,使旅游企业管理者出正确的决策,提髙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及时传播、服务超前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扬长避短,更快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四)努力提高旅游产品售后服务质量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髙,售后服务的质量已经成为顾客决定购买前考虑的重要因素,提高旅游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有助于调查旅游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获得旅游者对产品的需求和改进建议的反馈。便于企业细分顾客并针对不同的旅游者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尽可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此外,建立一套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日后旅游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整合营销是将各个环节链接起来,形成整体优势,达到更髙的营销效率,是企业快速发展。
(二)网络营销。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网络营销必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同时互联网还能有效节约顾客成本。现代市场营销是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为顾客节约成本就是为企业在旅游市场中贏得竞争优势。
(三)绿色营销。指企业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旅游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营销策略。将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结合起来,争取创造利益最大化。
篇5
关键词:旅游 市场营销 问题 对策 发展趋势
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地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的概念是从供给方出发的,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的集合,而旅游业是一项以需求方来定义的活动和产业,这是旅游产业界定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产业的定义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来看,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个形象产业。旅游业的开展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游客会从旅游的过程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地区的整体形象。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旅游业是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
二、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
旅游市场营销既指营销活动,又指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营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是研究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在旅游环境分析、旅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找准本企业和旅游产品的位置,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整合使用和科学的营销管理,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三赢”目标的实现。
旅游市场是市场学的一个分支,但与一般市场学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表现在:(1)以旅游行业为背景进行研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行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增长快、脆弱性、服务性、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2)旅游消费需求不同于一般需求,它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以无形产品和服务产品(观光旅游产品尤为明显)为主的需求,人们通过旅游消费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旅游市场营销也要体现这一要求;(3)旅游市场营销是一种具有较高知识化要求的营销(旅行社等企业营销表现更为明显),知识型游客研究、知识型旅游产品开发、知识化手段、知识化管理等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市场营销作为市场运作活动,是指通过创造和交换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其价值,以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其中交换是核心,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是目标,交换过程是否顺利,取决于旅游产品创造者或提供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价值满足游客需求程度及对交换过程的管理水平。
三、发展我国旅游营销市场的办法
(一)要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使各个旅游公司都能在规定的价格范围内进行有序竞争,对违反价格规定的旅游公司,行业协会应当给予相应的制裁。协会成员应当预先缴纳价格保证金,存到行业协会,当哪个公司出现问题,协会立刻扣罚该公司,同时,开除协会,协会成员单位不许同其协作。
篇6
关键词:桐庐;旅游市场;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75-02
一、桐庐旅游市场现状
桐庐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目前,桐庐的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上的便利为桐庐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多客源。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15.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4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2009年,共接待游客477.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数据显示桐庐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增长率逐年减少。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总结桐庐现有旅游市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桐庐旅游业未来的开发方向具有实际意义。
二、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该调查问卷集中在桐庐主要景区发放,共发放3 000份。收回问卷2 995份,剔除漏题严重和结构不合理的问卷,有效问卷共2 989份。之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1.长三角地区为游客主要来源市场,江苏游客比重加大。根据调查显示,来自浙江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为48.9%;其次来自江苏游客,有24.1%;再次为上海地区游客,占18.2%。除上海、浙江、江苏外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只有8.8%。省内游客来桐庐旅游人数仍占大部分。有关专家对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时发现,大部分居民喜欢在市区周边游憩[1]。杭州到桐庐交通便利,形成巨大游客市场。江苏游客人数增多,一方面因为该地游客对山水风光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长距离旅游盛行,游客到周边省市旅游人数逐渐增多。
2.逗留时间短,平均消费低,多为顺带旅游。目前来桐庐旅游大多将桐庐作为过路市场,在桐庐逗留时间相对短暂。到达桐庐选择驻留天数在两天以内人数占大多数,达到54.1%,其次是驻留天数在3到4天的游客,占27.9%,选择7天及以上的人数占到6.9%。目前桐庐游客市场大致分为三部分:(1)游览杭州和千岛湖景点时,将桐庐作为过路景点的游客;(2)从江苏,上海等临近省市来桐庐游客;(3)本地游憩市场。目前桐庐游客市场构成中,第一部分游客占较大比例,形成桐庐过路市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桐庐周边景区如西湖等游客数量众多。桐庐地处杭州、千岛湖中间地段,全县分布有多处景点,一部分游客在游览西湖、千岛湖途中会选择在桐庐游玩。(2)减少旅行成本。杭州和千岛湖等景区提供的食宿较贵,游客考虑成本问题,会在周边选择合适地区替代。(3)旅行社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选择增加桐庐景点。从桐庐整个旅游业发展来看,目前桐庐旅游市场仍是以过路市场为主。
3.单位组织出游比例较高,合作性项目倍受青睐。调查中关于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有29%选择单位组织,有19%选择随旅行社出游,有29%选择个人或亲朋好友结伴,另有14%选择自驾游。对比周边景区数据发现桐庐旅游市场中选择单位组织形式人数比其他景区高。桐庐游客大部分来自浙江,其中杭州市区游客占据了绝大部分。杭州市区有众多企业落户,企业经常组织外出旅游来促进员工间的交流合作。杭州到桐庐交通方便,一日游行程紧凑合理,适宜公司组织员工活动。同时在对游客喜好情况调查中发现:游客希望桐庐以后开展户外运动的人数最高,占样本人数的21.68%,其次是开展文艺表演,占到总数的18.85%,选择度假项目占总数的16.64%。结合该地旅游市场的组织方式特点发现户外运动等这些交流合作比较多的项目将是游客的偏好点,因此一些参与合作性的旅游项目是这一部分客源市场青睐的活动。
三、桐庐旅游发展对策
(一)扩大旅游市场半径,增强旅游吸引力
目前,桐庐游客来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半径比较短。即使在长三角也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应针对不同的地理细分市场,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1.增强桐庐旅游吸引力,扩大长三角客源范围。长三角是桐庐主要客源市场,但来源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如,江苏游客主要来自南京、苏州、扬州这些地区;浙江游客来源主要是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总体而言,桐庐目前在长三角旅游吸引力不是很强,像常州、镇江、舟山和台州这些地区来桐庐旅游人数并不多。针对这部分游客市场,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游客口碑效应,提高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
2.依托闽、皖、赣,拓展京、津、冀。作为桐庐地理二级市场,临近省市安徽、江西等来浙江旅游人数不是很多,仅占到总量3.45%。根据旅游客流规律,旅游流向以近距离旅游为主,并由近及远。近几年,旅游发展态势显示,越来越多游客开始流向远距离景点。桐庐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对于周边省市吸引力较大。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桐庐旅游辐射半径的加大,这些省来桐庐旅游的人数必将增多,形成一定影响力。北京、天津、河北距离安徽、江西都较近,容易获得当地旅游信息,并且经济水平相比周边省市较高,因此具备远距离旅行的客观条件。桐庐旅游发展要注重拓展旅市场半径从而获得多方面客源。
3.依托富春山居,拓展台湾、日本、韩国市场。日本和韩国来华旅游人数众多,自1985年以来,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同时,自1992年我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韩国旅华人数也由最初十几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285万人,短短13年就增长了18倍[2]。2005年韩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韩国和日本的旅游市场存在很大的潜力,这一部分市场是桐庐客源市场的机会市场。依托富春山居图的契机,打开国际市场,将会为桐庐旅游业发展带来另一个机会。
(二)丰富旅游形式,延长逗留时间
桐庐旅游市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游客到达该地停留时间短暂,旅游花费低。为了使其在桐庐停留时间变长,必须要丰富旅游形式,提供多样的旅游活动。结合桐庐的旅游资源情况和目前的旅游发展形势,提出三个方向。
1.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山水城市是具有山水文化精神内涵和中国特色的高生态环境的理想城市。由于山水城市拥有优美山水自然景观和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具备了游憩开发的资源基础[3]。桐庐旅游资源丰富,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富春江、天目溪沿岸的桐庐镇、富春江镇、瑶琳镇等乡镇。它们各具特色,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统一的旅游开发体系[4]。从桐庐旅游资源构成来看主要以山水景色为多,拥有丰富游憩开发资源基础。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加强景区合作,形成一定规模的游憩市场,将会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平均消费,从而加速桐庐旅游业发展。
2.做精乡野度假市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剧,枯燥的生活环境使城市居民产生脱离模式化生活、寻求田园风光的需求。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国家新的假日制度的实施,也使得这一需求在经济和时间上得到保障[5]。乡野度假市场巨大,同时竞争也很激烈。开发乡野度假产品要注重城乡联动,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桐庐观光体验,必须要有独具特色的乡野产品。
3.做专商务休闲市场。据预测,中国可于202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务旅行目的地,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商务旅游消费的重要市场之一[6]。桐庐有许多金名片,每年来桐庐进行商务活动的游客占很大一部分。在商务休闲市场中,桐庐应该看重会议旅游市场。会议游客旅游淡旺季不明显,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桐庐具备接待商务会议旅市场的景点并不多。要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商务会议一定要重视专业化的服务,与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客源。
(三)优化旅游产业要素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主要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旅行社,二是饭店业,三是交通运输业,主要通过这三者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此为旅行者提供便利服务来获取收入[7]。旅游者到某个城市去旅游,除了要接触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参观旅游景点、参与旅游活动外,还必然会看到城市的方方面面[8]。问卷显示,游客对于桐庐的餐饮满意度不高,在总共2 989份的有效样本里有1 250人选择餐饮服务需要改善,占总数20.07%。桐庐的餐饮服务情况需要得到提升以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从交通角度来看,桐庐县城新区与老城区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反差较为明显,老区道路设施水平相对低下,但集中了大量车流、人流,交通显得略为拥挤,新区道路宽阔整齐,但车辆稀少,道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据了解,近几年桐庐县机动车呈逐年增长趋势,汽车增多但泊位却没有相应增加,占道停车现象普遍。桐庐的旅游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自驾游市场,因此,交通道路及一些公路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跟上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目前,桐庐旅游业发展的明显现象就是作为一个过路市场存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好旅游业,必须成为一个目的地市场。桐庐旅游业的一个战略性指导思想,就是要从过路市场向目的地市场转型。因此,首先要明确桐庐客源市场目标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丰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发展,提高吸引力,从而早日实现市场定位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伍佳,党宁.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7-31.
[2] 张佑印,马耀峰,李小亮.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2-115.
[3] 宋秋,帅希权.山水城市的游憩开发――以乐山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3-65.
[4] 黄瑾如,董洁霜.以“大旅游”战略格局发展桐庐旅游业[J].浙江大学学报,2007,(1):75-78.
[5] 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3):101-105.
[6] 胡建杭.义乌商务旅游发展前景初探[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7-21.
篇7
[关键词]自驾车旅游市场;出游半径;差异;苏州市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1―0042―06
自驾车旅游是早年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旅游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有车族和有“本”族的迅速增多,自驾车旅游逐渐成为我国一种时尚旅游休闲方式。自驾车旅游具有自主程度高、消费行为多样、小团体活动的特性。自驾车旅游者对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机动性和精彩性、旅游地的可游览性以及旅游体验的快乐指数等具有较高要求。由此可见,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表现出多元化,对自驾车旅游市场需求特征分析非常必要。目前,关于自驾车旅游市场研究主要表现在,一是实证分析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企业影响以及如何开发自驾车旅游;二是分析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动力、特征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三是探讨自驾车出行者的经济特征、闲暇时间对自驾车旅游交通需求的影响,并构建交通需求模型;四是从供给系统、需求系统、信息系统和支持系统出发探讨构建自驾车旅游网络体系。上述研究不足之处是没有深入剖析自驾车旅游细分市场特征。充分认识和了解自驾车旅游细分市场需求差异性,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特征开发相应自驾车旅游产品,对于我国自驾车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自驾车旅游以自由、自主、自助为突出特点,自驾车单程出游半径的不同,旅游市场需求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以苏州市为例,试图通过市场抽样调查,分析自驾车旅游出游半径不同表现出的旅游需求差异,为把握自驾车旅游出游规律以及提供适销对路的自驾车旅游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设计
1,1研究设定
由于自驾车旅游者要自行解决旅游交通问题,受出游距离和路况等方面的限制,不同出游半径表现出的旅游行为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为深入分析这种差异性,本文以出游半径为出发点,分析不同出游半径的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张晓燕在分析我国华北地区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特征中,根据出游单程里程数,将自驾车旅游者分为5类:近程旅游者(100千米以内)、近中程旅游者(100~300千米)、中程旅游者(300~500千米)、中远程旅游者(500~800千米)和远程旅游者(800千米以上)。根据这一原则,本文按照单程出游半径不同,按照上述分类原则将自驾车旅游市场分为5类:近程旅游市场(100千米以内)、近中程旅游市场(100~300千米)、中程旅游市场(300~500千米)、中远程旅游市场(500~800千米)和远程旅游市场(800千米以上),并从出游动机、旅游信息渠道、出游组织方式、出游时间、停留时间、人均旅游消费以及影响自驾车旅游发展因素等7个方面分析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的差异。
1.2
资料来源
基础数据来源于实地问卷调查,兼顾访谈。旅游市场调查既可在旅游地进行,也可在客源地进行,在客源地调查的市场分为实际旅游市场(已经发生旅游行为)和潜在旅游市场(未发生旅游行为但有旅游消费的意愿)。本文是从客源地角度――以苏州为样本地,调查实际发生自驾车旅游行为的群体,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单程出游半径的旅游市场特征。由于苏州在2008年底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61.75万辆,比2007年增长21.5%,居江苏省第一位,因此,以苏州为例研究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调查时间分为两个时间段,即2008年11月15~16日和2009年4月18~19日,均为双休日。调查地点选择苏州私家车出入较为集中的区域,主要在商业游憩区(观前商贸中心、石路商业街、左岸商业街、十全街和凤凰街)和休闲游憩区(湖滨新天地、奥特莱斯广场、科文中心等)。正式调查前进行简单访谈,在了解对方有自驾车旅游经历后对其深入调查。向有自驾车旅游经历的群体共发放问卷400份,经过复查确认,回收有效问卷323份,回收有效率为80.75%。对调查问卷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不同出游半径自驾车旅游行为的差异分析
2,1出游动机差异
表1显示,自驾车出游动机以休闲/度假为主,比重在37%-51%之间,超过了排在第2位观光游览动机,在休闲时代,休闲/度假旅游成为重要旅游产品,而自驾车旅游是人们选择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具体分析,随着出游距离增加,人们休闲/度假动机愈明显,近程休闲/度假动机的比重为37.61%,近中程、中程、中远程休闲/度假动机的比重逐步增加,远程的比重最高,为50.88%。以探亲访友为动机的远程自驾车旅游市场比重最小,明显低于其他类市场的比重。以购物和美食娱乐为动机的白驾车旅游市场的出游半径主要在100千米以内,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市场的比重,说明以购物和美食娱乐为主要动机的自驾车旅游主要选择近距离的旅游地。5类市场在以观光游览、商务会议、丰富经历、健康/疗养为动机方面表现差异性不明显。
2,2信息渠道差异
不同出游半径的自驾车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表2)。以比重前3位的信息渠道统计分析,5类市场获取自驾车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亲朋好友”、“网络”和“旅行社”,累计比重均超过75%。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亲朋好友诚信度高,因此不同类型的自驾车旅游者信赖亲朋好友的“口碑”,愿意接受其推介;二是由于白驾车旅游出游基本靠自己,对出游相关信息需要自己去收集,这明显有别于参加团队出游依赖旅行社而无需自己收集信息的特点,旅游者自己收集详细旅游信息的重要途径就是网络,另外也到旅行社咨询旅游地的相关信息。在这3种信息渠道中,近程、近中程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比重相对较多,而远程主要通过网络的比重相对较多,比重接近一半,而中程和中远程的通过3种渠道的较均衡。通过广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的比重很少,主要是这些渠道只是涉及旅游地部分信息,如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介绍等,而诸如旅游道路交通通达度、路况、加油站、停车场、旅游景点的具体线路走向、餐饮和住宿等详细的信息难以提供,因此,自驾车旅游者较少通 过这些渠道收集旅游信息。
2,3出游组织方式差异
表3显示,5类旅游市场的组织方式主要以自行组织为主,所占比重均在68%以上,其中近程的比重最高,达到83.33%;而通过汽车租赁公司组织和旅行社组织的比重较小,均不到10%,中远程和远程自驾车旅游的基本上没有通过旅行社组织的。通过单位组织自驾车旅游的以中程和近中程旅游地为主,比重分别为23.53%和18.61%;以汽车俱乐部组织自驾车旅游的,远程市场在所有5类旅游市场中比重最高。
在出游方式上,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主要是通过家人伴随或邀约同事朋友一起出游的比重较多,累计比重在70%~80%之间。独自出游且在旅游地一切依靠自己的比重也较少,5类旅游市场的比重均不到10%。中远程和远程的自驾车旅游者独自出游且在旅游地依靠当地亲朋帮助的比重较高,分别为21.03%和20.79%,中程以内的自驾车旅游者通过这种方式较少。
2,4
出游时间差异
由表4可知,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在选择出游时间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近程、近中程和中程的自驾车旅游者在小长假选择出游的比重为33%~40%之间,明显高于“十一”和春节两个长假的比重。而中远程和远程的自驾车旅游者选择“十一”出游比重最高,由于出游距离远,需要一定时间保证,而“十一”7天长假能够保证远距离旅游,另外,带薪休假也保证留有足够时间出游远程旅游地,因此,比重也较高,仅次于“十一”长假,春节长假对于大多数旅游地来说旅游效果不理想,因此比重相对较低,中远程和远程自驾车旅游者在双休日受时间约束,难以实现远程旅游,所以选择双休日出游的比重很小,明显低于近程、近中程和中程的比重,800千米以上的没有在双休日出游的。由此可见,小长假、“十一”、春节、带薪休假和双休日对于500千米以内旅游地的自驾车旅游者影响较小,而双休日对500千米以外的中远程和远程的自驾车游客限制性较大。
2,5停留时间差异
表5显示出自驾车旅游停留时间与出游半径关系。近程和近中程的自驾车旅游者一般停留1~3天,停留2天的比重最大,分别为41.67%和43.94%,停留4~7天的比重较小,没有超过7天的。出游半径为中程的停留时间集中在2~7天,累计比重达90.2%,停留1天的不到2%,停留7天以上占有一定的比重。出游半径为中远程和远程的停留时间主要集中3天以上,尤其是停留时间为4~7天比重最大,接近50%,出游半径在800千米以上的远程旅游者停留时间在7天以上的占36.84%。在所有出游半径市场中比重最大。由此可见,自驾车旅游的出游半径与停留时间呈正相关,符合旅游效用最大化原则,即根据行游比原则,出游半径越大,旅途花费时间就越长,表现为出游成本就越大,为获得更大的旅游利益,由此需要在游览中花费较长的时间。
2,6人均旅游消费差异
表6显示,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的人均旅游消费表现出一定差异性。近程和近中程旅游市场人均旅游消费特点表现为椭圆形,中间大两头小,人均旅游消费主要在100―300元、300~500元和500~1000元段,两类旅游市场累计比重分别为90.28%和93.94%,比重最大的在300~500元段,人均旅游消费在100元以内和1000元以上的比重较小。中程和中远程旅游市场人均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300~500元和500~1000元段,累计比重分别为86.28%和79.78%。远程自驾车旅游市场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较高,人均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比重占63.16%,500~1000元的比重16.85%。由此可见,自驾车旅游的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与出游半径呈正相关,即出游半径越远,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越高,这与停留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中远程和远程旅游市场停留时间越长,一般在3-7天,因此旅游消费水平高。
3 影响自驾车旅游发展的因素分析
虽然自驾车旅游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还没有形成相当规模,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阻碍因素。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实际,本文研究总结出了13项影响自驾车旅游发展的因素,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出影响自驾车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对这些影响因素评价差异。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要求应答者用1(非常反对)一5(非常赞同)的等级方法来表明自己对表述的回复。
3,1影响自驾车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因子分析法中,提取公因子的标准是特征根大于1,并按照特征值大小排定公因子位序。根据这一标准,对13项有关自驾车旅游者评价影响自驾车旅游发展因素的信息进行“提纯”,选取4个公因子并进行命名,4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70.79%。第一个公因子在道路标识系统不完善等方面因子载荷均较高,反映了道路标识系统对自驾车旅游影响程度,可称为道路标识影响因子,且特征值为6.57,排在第一位,说明道路标识是影响自驾车旅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第二公因子载荷具有综合性质,主要在景区停车、住宿、餐饮和娱乐等负面影响方面载荷相对较高,反映了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对自驾车旅游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状况,因此称为旅游服务设施影响因子;第三公因子在汽车过路费、停车费、油费等相关费用方面具有较高载荷,反映了经济成本影响自驾车旅游发展,可称为经济影响因子;第四公因子在驾车安全性方面具有较高载荷,反映了自驾车旅游存在的驾车安全隐患影响其发展,可称为安全影响因子(表7)。
3,2 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对影响因素的评价差异
3,2,1道路标识系统影响评价差异
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对于道路标识系统影响因素的评价存在较明显的相异性,一致性方面,5类市场对于“不少景区标识系统不完善,导致路向指引不明”和“城市道路标识不清,经常导致迷路绕路”的评价具有较高一致性,均值得分在3.3―3.94之间,得分较高,说明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旅游者比较赞同景区标识不完善、城市道路标识不清楚是影响其自驾车旅游的重要因素。差异性方面主要表现在“乡村或郊区道路标识空白”方面,近程、近中程对这个赞成度较高,均值得分在4左右,而其他3类市场的均值得分相对较低些。这主要是自驾车旅游者在中程以上的旅游地较少选择旅游资源品位不高,吸引力不强的乡村旅游资源,即使选择去,也是选择发展成熟的乡村旅游地。调查结果显示,中远程和远程的自驾车旅游者选择距离较远的省外类似乡村旅游地等新开发景点的比重较小,分别为13.57%和11.29%,而选择传统著名景点的比重很大,分别为48.57%和57.15%。相反,近程和近中程的自驾车旅游者经常选择乡村旅游地或者是城郊型旅游地。根据调查结果,近程和近中程自驾车旅游者选择本市周边的新开发景点和未开发但环境较好地方的比重相对较大,近程选择这两类旅游地的 比重为41.93%,近中程选择的比重为43.86%。但本市周边像这些类型旅游地处于城市旅游地和风景名胜区之间,是两类成熟型旅游地的过渡带,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地方道路标识空白,进而影响自驾车旅游者进入该类型旅游地。
3,2,2旅游服务设施影响评价
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对于旅游服务设施影响因素的评价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异性,一致性评价主要表现在“景区沿路缺乏经济型酒店及廉价汽车旅馆”和“娱乐设施简陋,数量少”两方面,由于我国旅游业处于成长阶段,目前类似汽车旅馆专门类住宿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且旅游娱乐产品不丰富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同样影响自驾车旅游发展。差异性评价主要在“景区停车场有限,适合停车旅馆太少,停车困难”、“较难寻找清洁卫生就餐环境”和“缺乏预订网络,很难提前预订到房间”3方面,近程和近中程的自驾车旅游者评价均值得分较高,而其他3类市场的均值得分较低。表明选择中程以上旅游地的自驾车旅游者不很赞同这3方面是影响自驾车旅游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因为自驾车旅游出游中程以上旅游地主要选择发展成熟型景区,而成熟型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相对完善,对自驾车旅游影响相对较少。
3,2,3经济成本影响评价
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对于经济成本影响因素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相异性,一致性评价主要表现在过路费和停车费两方面,且均值得分在3.5分以上,最高的达4.02分,说明收费站多致使过路费开支大、停车费多且标准不一等经济成本是影响自驾车旅游的主要障碍。差异性方面主要表现在“油费等开支较大”方面,近程和近中程的自驾车旅游者评价均值得分较低,而其他3类市场的均值得分较高,表明出游半径在中程以上的自驾车旅游者认为油费价格高、随着出游半径增加致使油费开支大是影响自驾车旅游选择中程以上旅游地的限制因素之一。
3,2,险性影响评价
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对于安全性影响因素的评价表现出一致性,赞成自驾车旅游出现车辆故障而抛锚,以及一些不熟悉危险性较高的山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是影响自驾车旅游的主要限制因素,评价均值得分在3.3以上,最高得分为3.97分,表明绝大多数自驾车旅游者对这两个影响因子考虑较多。
4 结论与对策
4,1依据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拓展各类市场
综上所述,近程、近中程、中程、中远程和远程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在旅游动机、信息渠道、出游组织方式、出游时间选择、停留时间以及人均旅游消费等6个方面即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同时也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性(表8)。一致性主要是5类市场均表现出较强的休闲/度假旅游动机,通过“亲朋好友”、“网络”和“旅行社”3类渠道获取旅游信息,自行组织和家人亲朋是主要出游方式,灵活自由小长假成为5类旅游市场选择出游的理想时间。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除休闲/度假动机外,近程旅游市场还有明显的购物和美食/娱乐动机,近中程、中程和中远程还有观光、探亲访友动机,而远程市场没有探亲访友动机;远程旅游市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比重高于其他途径,且出游组织上还通过汽车俱乐部,这两个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市场;在出游时间上,除选择小长假外,近程和近中程选择双休日出游,而中程以上的市场选择“十一”长假和带薪休假出游;停留时间和人均旅游消费均与出游半径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出游半径越大,停留时间越长,人均消费越高。因此,结合5类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根据旅游动机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依据不同信息渠道来源做好旅游宣传,重视“口碑”效应在自驾车旅游市场中的运用;充分利用“十一”、5个小长假、双休日以及带薪休假的契机大力开拓各类自驾车市场,尽可能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水平。
篇8
关键词:旅游市场;细化;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及应对――以平顶山市旅游市场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2月25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外出旅游。通过对平顶山市部分旅行社进行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在诸多旅游项目中,漂流、蹦极、滑雪等刺激性旅游项目开始备受旅游者的喜爱,尤其是外出短途游已经逐渐变为时尚。不同收入结构、不同年龄的群体在旅游消费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亟待寻求市场细化,赢得市场先机。
一、平顶山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调研发现,目前制约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经营模式单一,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趋同,缺乏市场竞争力;此外,自然环境较差,旅游项目在后期运营过程中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旅游景区丧失了原有的自然、清醇和淳朴气息。再加上近年来旅行社行业存在的恶性竞争,导致全行业诚信度降低。这些现实问题,迫使旅游从业者开拓新思路、寻找新途径。总体地看,平顶山旅游业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一)旅游方式由组团游逐步转为自助游。通过对市区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愿意参团游的只占23.2%,多数为18~24岁、51~60岁的群体;而愿意选择自助游的占到67.8%,这类人群多以25~40岁,41~50岁年龄群体为主。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私家车逐渐普及,选择自助游的人越来越多,并渐成时尚。再加上当地的旅游区较为集中,相对比较适合短期游。因而在节假日期间,两三个家庭结伴驱车前往农家院度假,早已不是稀奇事。调查数据显示:在短线游顾客中,60%以上为自驾游,参团游仅占四成左右。此外,远途游中自助游数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旅游者对刺激性活动需求增加,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随着旅游者对刺激性活动需求的增加,旅游组织者不断开发创新旅游项目,漂流、蹦极、水上乐园、滑雪等刺激性活动项目不断涌现,并深受旅游者的青睐。经鲁山军事漂流和尧山风景区景点调研结果显示:夏季周末漂流高峰期每个景点每天外来漂流人数均在千人左右,冬季滑雪场每天平均有1,200人左右,旅游人数均比上年增长11.1%。但是,由于漂流渠道普遍存在滑道狭窄、不光滑、弯道陡峭、滑雪场滑道不规整、滑道附近石块多等问题。旅游者在参与的过程中刮伤、碰伤类的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防护问题亟待解决。
(三)旅游模式单一,居住设施简陋,缺乏市场竞争力。现代旅游市场发展已经出现市场细分化趋势,根据旅游消费者年龄、职业、爱好的不同来开发旅游项目,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而平顶山旅游模式单一,旅游景区不集中,少且景区小,有的旅游景点只有季节性旅游项目,经营时间仅一两个月。另外,78%以上的旅游景点还是以观光游览为主,开发经营过程中保持原始生态模式,正与现代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反。同时,据调查结果显示:旅游景点附近小型宾馆寥寥无几,95%以上的都是小型农家乐,且居住设备简陋,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平顶山旅游企业发展细化的应对措施
随着人们对旅游项目层次需求的不断提高,现代旅游市场呈现以下三个方面趋势:旅游市场呈现细分化趋势;从观光型旅游为主逐渐向度假型旅游为主;旅游市场逐渐科学化。面对整个旅游市场的变化趋势,平顶山旅游市场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细化已成为广大市民的刚性需求,企业竞相采取措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一)调整经营模式,深层次开拓旅游项目。目前,平顶山旅游项目、旅游产品趋同,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与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相分歧。随着旅游者对旅游需求的提高,单一的旅游项目、传统而雷同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适应旅游者日益提高的产品口味,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势在必行。所以,旅游开发商必须要紧追旅游市场的步伐,不断地创新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摆脱单一的经营理念,开拓出更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模式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爱好的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二)科学开发旅游项目,加大安全防护措施。旅游开发组织者要认真规划旅游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加大投资力度,本着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科学发展水平的意识,在开发的全过程中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注重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开发完善旅游景区的建设。同时,加强和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建设,旅游居住设施建设,在进一步加强急救队伍素质建设,完善旅游居住建设的基础上,开拓出更多、更为丰富多彩的专题旅游路线。争取打造像尧山风景区、大佛风景区等国家级的旅游风景区,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
(三)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与市场监管部门多方协作,全力开展打击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欺客宰客等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并不断地开展宣传旅游文明素质提升活动,为打造诚信旅游城市铺路,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健康旅游的发展建设。进一步推动短期假日旅游持续升温,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化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小军,江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和提升策略[J].商业时代,2009.19.
篇9
关键词:旅游 市场需求 产品开发
一、旅游市场需求的内容及现状
1.旅游市场需求的内容:
旅游市场需求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旅游市场上,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而购买一定数量的某一旅游产品。
旅游需求可以分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和潜在的旅游需求。现实需求是指人们在实际购买旅游产品的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需求。而潜在需求是指人们对旅游产品的一种购买倾向。这种倾向既有可能发展呈现实的购买,从而变成现实的需求,也可能只停留在倾向本身,继续成为一种潜在需求。潜在需求是一种未来的需求,表现为未来市场的一种潜力。[1]
2.旅游市场需求的现状分析
国内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呈现的主要特点是:旅游者阶层广泛,消费水平低,短程旅游比重大,旅游内容单一,旅游业前景广阔。
国际旅游市场是国际间旅游产品的交换场所,它反映了国与国之间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我国国际旅游市场具有多元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华侨旅游市场和港澳台旅游市场是我国最主要的区域内海外旅游市场; 国家的旅游市场是我国较有潜力的海外旅游市场;目前我国国际旅游市场消费水平居于中等水平;中老年游客比重大,青少年游客比重小;团体包价游客比重大,散客比重小;观光游客比重大,会议商务旅游比重小。[2]
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及现状
1.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旅游产品开发应遵循以旅游资源为依托的独特性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性原则,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2.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分析:
旅游产品设计过于单一。主要是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等旅游产品。单项服务和灵活包价,以及豪华游和自主选择游的形式很少。
旅游产品设计层次低。目前我国现有的旅游产品很难体现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
市场调研环节不完善。市场调研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只有做好市场调研,才能把握游客的需求,才能设计出让游客满意的旅游产品。[3]
产品缺乏特色。当今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现有的旅游产品并不能满足客人的特殊需求,缺乏特色,不能很好地吸引游客。
品牌意识淡漠。品牌的创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回头客,是企业品质的象征,容易激发游客的信任度和美誉度。但目前大部门旅游企业都不重视品牌建设,不利于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
三、做好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1.旅游市场需求和产品开发的关系
旅游市场需求实质上是指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旅游产品既可以是具体的、单项的旅游产品,又可以看作是总体的或整体性的旅游产品。
2.如何做好旅游产品开发:
首先,以市场为导向,用游客眼光评点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类。从市场适应性,即游客喜好程度分析,自然资源在三类资源中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人文资源赋予区域旅游业以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现代工农业等产业资源也纳入了旅游资源的范畴,反映了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和消费者的新需求。许多传统的旅游资源观视野之外的事物,在多变的市场需求下,也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酒类酿造、钢铁生产、轿车制造、果园采摘、新农村建设等,由此也催生了许多新兴的旅游业态。旺盛的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消费趋向,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消费者构成,决定了旅游管理者、经营者必须用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发现、评价身边熟视无睹的事物,挖掘其中蕴含的旅游吸引物价值。[4]
其次,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计产品。以人为本,以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为终极目标,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关键。文物文化型景区,在文物、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把专业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文物展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引进现代展陈理念,注重创意设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物展陈方式,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古代文明的魅力。
再次,做好旅游目的地产品的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对产品开发和目的地建设的双向要求,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有品牌意识,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有品牌性目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大小,基础要靠旅游产品去支撑,惟有产品打出了品牌,旅游目的地才可能有品牌性影响。
最后,合纵连横,主动开展区域合作。其一,不同旅游目的地具有同质资源,为避免同类产品竞争,而采取竞合策略,共同推出跨地域的某一主题线路产品。其二,不同旅游目的地,区域相邻,产品互补,通过巧妙的策划,进行产品整合,从而形成全新的线路产品。
参考文献:
[1].李肇龙 《旅游学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吕连琴 《谈旅游产品开发规划的理念和途径》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3)
篇10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市场;市场需求
一.黑龙江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向好,乡村旅游成为很多地区短途旅游的最主要旅游形式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得益于良好的主观和客观基础。
(一)乡村旅游的市场主观基础
乡村旅游的主观需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深植于人类内心的农耕文化,让人渴望返朴归真;二是现代都市生活节奏较快,特别是大都市中竞争激烈、紧张使城市上班族渴求平静的田园生活;三是现代城镇建筑高楼林立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的机会稀缺,使城市居民向往绿树成荫的乡村景观。因此休闲成为现代城市居民消费的新时尚。另一方面,近年来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转变,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转变为近距离亲近自然的体验生态旅游。这些成为黑龙江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主要主观基础
(二)乡村旅游市场的客观条件
旅游市场需求的产生需要以旅游者休闲时间的增多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为基础。在闲暇时间方面,5日工作制、黄金周、春节假期和带薪休假的推广使城市居民个人的闲暇时间相当于全年的三分之一,且2008年对法定假日的调整后,闲暇时间多以三日为主,是开展短途乡村旅游的最佳闲暇,为乡村旅游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时间条件。另一方面,在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2006年,黑龙江省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3.3%,标志着居民的消费结构提档升级,人均可支配收人增加,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经济支撑,这标志着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大。
二.黑龙江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的基本特点
在本研究中,在黑龙江省比较典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了3000份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2774份,其中有效问卷2737份,问卷有效率为91.23%。通过对问卷的基本整理可以发现,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整体来看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游客来源特征及其目的地差异性
在对不同目的地旅游者基本资料整理和统计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为省内客源市场,所调查景区点的游客中,本地客源及外地省内客源的总量为2011人次,占调查客源总量的73.47%。同时,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来源存在很大的差异:城郊旅游资源类的乡村旅游景区点客源主要以周边本地客源为主,占到客源总量的85.39%;不同资源类型的景区点中旅游资源的省域特征越明显,资源的独特性越突出,省外游客所占的比重越大,例如冰雪类乡村旅游景区点中的省外客源比重为67.82%,省内特色民族文化类乡村旅游景区点中省外客源比重为41.11%,森林类乡村旅游景区点中省外客源比重为32.69%,水域类乡村旅游景区点中省外客源比重为29.05%,而城郊类乡村旅游景区点的省外客源比重则仅为10.11%。
(二)游客人口统计特征
1.性别比例:全部2737份问卷中女性消费者1561人次,占游客总量的57.03%;男性消费者1176人次,占游客总量的42.97,即女性游客人数略高于男性人数。
2.年龄结构:游客中23~44岁年龄组的游客比重最高,其次为22岁以下的学生组,再次为60岁以上的银发组,比重最低的为45~59岁的中年组。其中44岁以下的青少年及青年组别消费人群在黑龙江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出水域类旅游景区点外,其他各类景区点44岁以下消费者的比重从57.69~77.39%,表现出该年龄段消费者对乡村旅游较强的需求。而水域类乡村旅游景区点各个年龄组别的比重差异最小,表现出水体旅游资源对旅游者身体条件限制较小的特点;相反,冰雪类乡村旅游景区点对旅游者身体素质的要求最高,60岁以上消费者所占的比重则在各类景区点中最低,仅为5.59%。
3.学历结构:各类不同资源类型景区点不同学历结构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总体来讲,乡村旅游市场游客学历结构较高,大学本专科学历的旅游者占游客总数的35.19%;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游客总量的22.40%。
4.收入水平:中低收入人群(月收入3000元以下)在黑龙江乡村旅游消费者中占主要比重,为61.16%。反之,月收入5001~8000元及8001元以上的消费者分别占游客总量的8.66%和3.14%。
(三)游客信息来源与出行方式特征
1.主要信息来源
从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黑龙江乡村旅游市场中游客的最主要信息来源为口碑(1844人次,占总量的67.37%),其次为旅行社宣传及推荐(1311人次,占总量的47.90%)第三为网络宣传与广告(1278人次,占总量的46.69%),第四为报纸宣传与广告(1269人次,占总量的46.36%),第五为电视宣传与广告(1007人次,占总量的36.79%),最后为广播宣传与广告(811人次,占总量的29.63%)。
2.出行方式
从出行方式来看,黑龙江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以家庭为单位出游(1539人次)的比例最高,占到游客总量的56.23%;其次为朋友、同学结伴出行(673人次),占游客总量的24.59%;再次为单位、同事集体出行(441人次),占游客总量的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