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栽培技术范文

时间:2024-04-17 18:0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标准化栽培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标准化栽培技术

篇1

1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双扣栽培是以西瓜早熟为主要目标,因此要根据市场需求,选用适宜于当地生态条件的早熟、抗低温、高产优质西瓜品种,如东北地雷王、早京欣一号等。用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配制成500倍液,将西瓜种子在其中浸泡1 h,取出后清洗干净,进行催芽[1]。将处理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后放在28~32 ℃条件下催芽30 h,待胚根长出0.5 cm(露白)时播种最好。

2 选地整地

种植地宜选择地势平坦、土质深厚、通气性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前茬最好为玉米、小麦茬,忌用豆类和蔬菜茬,忌选用前茬喷过普施特、豆磺隆等残效期长的茬口。选好地后,做到秋翻整地,耕深应达到25 cm,春季破垄夹肥覆膜,结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肥60~75 t/hm2。

3播种育苗

育苗采用塑料小拱棚内营养钵或营养纸袋育苗,以利于保护根系。营养钵或营养纸袋高8~10 cm,直径8 cm。塑料小拱棚应选在地势高、背风向阳及管理方便的地方。营养土配制以肥沃农田土60%、腐熟厩肥或草炭土30%、细沙10%混配均匀后加入磷酸二铵2 kg/m3,混匀后装入营养钵或营养纸袋中。

于4月上旬选晴天上午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每个营养钵或纸袋中间播1~2粒种子,覆土厚2 cm左右,然后覆盖地膜,播种后立即搭架盖膜,夜间加盖草苫以保温保湿。

播种至出苗期间,苗床应密闭,温度保持在30~35 ℃,夜间加盖草苫保温。当1片真叶展开后,棚内温度白天25~30 ℃,夜间17~20 ℃,4~5片真叶到定植前7 d降温,锻炼幼苗,加大通风量。苗床湿度以控为主,西瓜在播种前底水浇足的基础上,出苗以前一般不再浇水,如发现床土过干,可喷适量40 ℃温水;出苗后,应根据床土湿度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在定植前5~6 d停止浇水[2]。幼苗出土后,尽可能增加苗床的光照时间,10~12 d后按一般苗床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4适期定植

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是以早熟为主要目的,因此应采用大苗早定植,苗龄30~40 d,当拱棚内最低温度稳定在5 ℃以上、10 cm土壤温度稳定在15 ℃以上时为安全定植期,青冈县一般在5月上旬定植,定植株距为40 cm,密度控制在1.5万株/hm2。在定植前5~7 d覆盖地膜。起苗前将苗床灌水,以保持营养钵中土壤有适当的水分,浇足定植水,封好地膜,然后扣小拱棚。

5温度管理

定植后立即扣好棚膜,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30 ℃左右,夜间保持在15 ℃左右,最低不低于5 ℃;伸蔓期白天35 ℃左右,夜间15 ℃左右。白天温度过高,可适当通风降温。6月中旬撤掉小棚。拱棚覆盖期间应加强保温、通风换气等管理工作,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 ℃,白天温度过高,可适当通风降温;夜间保持在13~20 ℃。

6水肥管理

缓苗后浇1次缓苗水,水要浇足,以后若土壤墒情好时,则坐果前不需再浇水,如确实干旱,可在瓜蔓长至30~40 cm再浇1次水,在伸蔓期结合浇缓苗水[3],追施速效氮75 kg/hm2,施肥时离瓜根10 cm处沟施或穴施。开花坐果期可不追肥,严格控制浇水,在土壤墒情差到影响坐果时,可浇水。

7整枝压蔓与人工授粉

采用双蔓整枝,即在主蔓第3~5节留一健壮侧蔓作副蔓,其余全部去掉,主侧两蔓平行生长,间距20 cm。压蔓2~3次,第1、2次压蔓按压,及早去掉根瓜,每株留1个瓜。于每天6:00—9:00进行人工授粉,摘下当天开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将花粉轻涂在雌花柱头上。一般在主蔓第2雌花节位留瓜,及时垫瓜、翻瓜。

8病虫害防治

防治炭疽病,应于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并用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枯萎病[4-6],于发病初期用2%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灌根或喷洒病部。防治蚜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蜘蛛,可选用25%蛾螨灵1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喷雾。

9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需要适时采收上市,采收时用剪刀将果柄剪断,每个果保留1个果柄,确保其商品性。

10参考文献

[1] 杨进有,杨有贵,张金良,等.西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2):118.

[2] 宋建华,王风霞.西瓜双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2):40-41.

[3] 张显波,田大清.露地早熟西瓜育苗移栽技术[J].种业导刊,2009(1):31-32.

[4] 段会军,郭小敏,李喜焕,等.西瓜枯萎病菌遗传分化研究[J].华北农学报, 2006,21(S1):158-161.

篇2

摘要:滇东北全年均可种植蚕豆,本文从品种选择、开沟整地、规格播种、科学管水、合理施肥、中耕除草、整枝摘心、植物保护、适时采收、密闭储藏等措施总结介绍了一套滇东北蚕豆标准化栽培技术。

关健词:蚕豆;标准化;栽培技术

蚕豆,学名Vicia faba Linn,又称胡豆、佛豆、南豆、马齿豆、川豆、竖豆、仙豆、寒豆、湾豆、罗泛豆、夏豆、倭豆、罗汉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豆科野豌豆属草本植物,为粮食、蔬菜、饲料、绿肥、蜜源兼用作物。蚕豆籽粒蛋白质含量25%~28%,含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蚕豆的预防疾病指数为12.9884, 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石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蚕豆中的钙,有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蚕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预防心血管疾病。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膳食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蚕豆是抗癌食品之一,可作主食,也可制酱、酱油、粉丝、粉皮和作蔬菜;蚕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经,花、果荚、种壳、种子及叶均可入药,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胃、清热利湿、止血降压、涩精止带,有止血、利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中气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压、咯血、衄血、妇女带下、慢性肾炎等病症。

蚕豆起源于西南亚和北非,相传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中国,适宜温暖湿润气候,不能受渍也不耐干旱,耐寒性较差也不耐高温,全生育期间的平均气温以14℃~16℃为宜。云南省滇东北地区属低纬高原气候,四季不分明,海拔高低差异大,一年四季都有蚕豆种植,产品绿色无污染,实现了周年供应,鲜食产品远销阿联酋、科威特等中东国家。结合多年生产经验,现总结介绍一套云南省滇东北地区蚕豆标准化栽培技术,供同类地区参考。

1、品种选择

选择抗倒、抗病、抗逆性强、品质好、商品性好、高产、适应栽培季节的品种。如:凤豆4号、凤豆6号等。种子选用无病斑,无虫眼,无霉变,粒型显示本品种自然特征,无机械损伤裂痕,粒大饱满,均匀干净的蚕豆。种子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12%。播种前,先将种子在太阳下曝晒2~3d,后用55℃水浸种10~15min,再在室温下清水浸种24h。

2、开沟整地

秋季水稻田种植蚕豆,水稻收获后及时开好围沟,做到围沟深入垄沟,沟沟相通不渍水,趁土壤潮湿挖穴免耕种植。其它季节种植时,前作收获后及时翻犁,把土块耙碎,地面耙平,开好围沟,按畦宽1~1.5m、垄高24cm、沟宽35cm规格做成高垄。

3、规格播种

规格条播,一般为行距33cm,株距12~18cm,单粒穴播,覆土或腐熟厩肥5~6cm。可以根据需要以穴距来调整密度,每667m2播种8000株~15000株。土壤肥力高、水肥条件好的地区种植宜稀,反之宜密。

4、科学管水

秋蚕豆若遇冬季久旱,可在立春前后灌水一次,以速灌为宜。灌水量以使土壤水分保持在30%左右为宜,花荚期一般灌水2次~3次。雨季种植的蚕豆无需灌水,雨后注意排水除涝。

5、合理施肥

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栽培蚕豆一般不施肥。贫瘠田块每667m2施腐熟厩肥1000kg~1500kg作盖塘肥,苗期可结合抗旱每667m2施尿素3kg~4kg和草木灰150kg~200kg。盛花初荚期,每667m2喷施0.5%~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50kg。

6、中耕除草

一般中耕2次,拔草1次。第一次中耕在苗高13cm~16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在始花封垄期进行,结合培土保墒,防止倒伏;再过30d ~ 35d草籽未成熟前拔草一次。

7、整枝摘心

根据播种季节和生长情况,在主茎长到6叶~7叶,基部有1个~2个分枝芽时摘心、打去主茎;初花期整枝疏苗,去掉无头枝、弱技、病枝和迟发枝;盛花期当分枝中部结荚时摘心打顶。选择晴天无风的上午,用手摘去6cm左右顶芽,摘下的顶芽可作为时鲜蔬菜和青饲料。

8、植物保护

生产中不进行药剂防治,选用抗病新品种,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a以上轮作,采用隔离带保护种植,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和病荚,人工清洁田园。

9、适时采收

豆荚膨大饱满、有光泽时,即可根据市场需求陆续分期采摘鲜豆荚上市销售。采收干籽粒的,待蚕豆叶片凋落,中下部豆荚充分成熟时一次性采收。

10、密封贮藏

10.1 夹砂储藏

先将仓房消毒,仓底用洁净无虫的干稻壳或草席铺垫,取除去石粒的干砂和蚕豆,分别在阳光下曝晒,使温度达到50℃以上,蚕豆水分降到12%以下,稍凉后即可入仓。入仓时蚕豆每层装入20cm深度后,即压盖砂子10cm,最后用砂子20cm压顶密闭储藏,以防虫、防霉、防变色。

10.2 豆糠夹层储藏

先把蚕豆晒干(水分<12%),将仓房消毒,仓底先平垫40cm干燥谷糠,用干燥的谷糠按一筐豆两筐糠的比例将蚕豆与谷糠混匀拌合,最后在顶上再加盖30cm的谷糠密闭储藏,以防虫、防霉、防变色。

参考文献:

[1]陈海玲,郭媛贞,李碧琼.蚕豆外引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32-33,37.

篇3

关键词 黑木耳;地栽;栽培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646.6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094-02

大兴安岭黑木耳种植已有40年历史,2014年黑木耳种植规模达到了3.1亿袋,黑木耳露地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势在必行。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室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了编写小组,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广泛查阅资料和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制定了大兴安岭地方标准《黑木耳(地栽)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于2014年11月5日通过大兴安岭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评审,2014年11月12日,12月12日正式实施。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栽培的菌种选择、菌包生产、养菌、场地选择及做床、刺孔催芽、分床、出耳管理、采收、晾晒、贮存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地栽黑木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分别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黑木耳菌种(GB 19169-2003)、饲料用麦麸(NY/T 119-1989)、饲料原料 发酵豆粕(NY/T 2218-2012)、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NY 5358-2007)、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 5099 -2002)。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菌种选择

菌种选择应符合GB19169的要求,选择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所规定已登记注册的优良品种,根据本地气候特点,选用中、低温型菌种[1]。

4 菌包生产

4.1 菌袋选择

菌包生产时间在11月至翌年3月。选用材质均匀、袋料亲和力好的折角标准优质薄聚乙烯袋,其规格为16.5 cm×35.0 cm或16.5 cm×37.0 cm。

4.2 栽培原料

栽培黑木耳的木屑以硬杂木为主,杨木混入量不可超过10.0%。木屑以直径0.1~0.3 cm颗粒状为宜。辅料中麦麸应符合NY/T119,豆饼粉要符合NY/T 2218,化学添加剂应用符合NY 5099。

4.3 培养料配方

配方1:86.5%硬杂木屑,10.0%麦麸,2.0%豆粉,0.5%石灰,1.0%石膏。配方2:83.0%硬杂木屑,13.0%麦麸,2.0%豆粉,1.0%石灰,1.0%石膏。含水量控制在60.0%~62.0%之g,所用水符合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4 装袋

菌袋培养料装实,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袋料紧贴,菌袋无褶皱。16.5 cm×35.0 cm的菌袋高度要达到20.0~22.0 cm,重量达到1.2~1.3 kg。

4.5 封口、灭菌

采用颈圈法或菌棒法封口。培养料配制后应在4 h内进锅灭菌。采用0.12 MPa高压灭菌,时间1.5~2.0 h;常压灭菌时,在2 h之内使灭菌锅温度达到100 ℃,在100 ℃条件下保持8~10 h。灭菌完毕后,应自然降压、降温。

4.6 接菌

接菌室的基本处理程序为清洁灭菌搬入菌袋接菌室消毒处理接菌[2]。采用臭氧发生器并配合紫外线灯照射对接菌室进行消毒。在接菌室中使用离子风、高效接菌机配合红外灯、酒精灯在无菌室中进行无菌操作。接菌室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理清洁,排除废气,台面需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擦拭消毒。

4.7 养菌

一是温度。在菌种培养过程中注意室温、堆温、料温的变化,料温以恒定22~25 ℃为宜。菌种萌发期,室温控制在24~26 ℃;生长期(菌丝封盖或透袋后)室温应控制在20~22 ℃;培养后期(菌袋发菌过半)室温控制在18~20 ℃。二是湿度。培菌室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40%以下。三是光照。避光培养。四是生理后熟。菌丝长满菌袋后,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5~18 ℃,再继续培养10~15 d,达到菌丝生理成熟。

4.8 合格菌包标准

经后熟的菌包,菌龄50~70 d,整个菌包布满洁白、粗壮的菌丝,菌包弹性好,袋料紧贴,无杂菌感染;菌包内部检查:菌丝洁白,菌丝覆盖整个培养料,具有木耳菌丝特有的清香味,即为合格菌包。

5 场地选择及做床

5.1 场地选择

露地摆放:符合NY 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要求。林下摆放:交通便利,林木郁闭度小于0.4,靠近水源,地势平坦。

5.2 做床

床高15~20 cm,床宽180~200 cm,长度不限,床面无杂草、无树枝,需平整、压实。

6 刺孔催芽

生理后熟期的菌包,方可进行刺孔[3-4]。孔型:小孔栽培多采用刺孔器刺孔,小孔的形状主要有“o”、“―”和“钉子孔”。小孔单片栽培要选用“o”“钉子孔” 口形的刺孔器。小孔栽培刺的孔径一定要小,孔径应在0.3~0.5 cm之间。孔深为0.5~0.7 cm。小孔栽培的孔间距应在1.0~1.2 cm之间。常规菌袋(16.5 cm×35.0 cm)装袋高20~22 cm,孔数应在180~240个。菌包运到栽培场地,相对2排按4~5层摆放到出耳床上,盖草帘复壮菌丝,同时提高地温。困菌4~5 d菌丝变白后,连续5 d最高气温稳定在8~10 ℃时进行刺孔。

将刺孔的菌袋按袋间距2~3 cm呈“品”字形摆放在菌床上,盖塑料布、草帘,保温、保湿进行催芽。温度控制在20~23 ℃,湿度控制在70%~75%。

室内催芽则是将刺孔的菌袋按袋间距1~2 cm摆放在架子上,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20~22 ℃,保持一定的散射光。

7 分床

7.1 床面处理

分床前将床面浇1遍透水,再撒上生石灰消毒,床上面铺1层有孔的黑色或白色地膜。

7.2 分床

待耳芽出齐并长至1~2 cm后分床,分床时袋间距为10 cm即可。

8 出耳管理

8.1 第1潮耳管理

分床后菌袋晒2~3 d,开始给水,浇水时间在20:00至次日6:00之间,浇水15~20 min/h,出耳场地湿度保持在85%~95%,直至此潮耳采收。

8.2 第二潮耳管理

第1潮耳采收后,晒袋2~4 d,进行浇水管理,浇水时间在22:00至次日4:00之间,出耳场地湿度保持在85%~95%,直至第2潮耳采收[5]。

8.3 秋耳管理

二潮耳采收完毕,进入高温季节,停止浇水,立秋前将袋顶风化的菌袋撕破,进行浇水管理,在上冻前再采收1潮木耳。

9 采收及A存

9.1 采收

当耳片长到直径3~4 cm时停水,在耳片半干时(耳根处柔软),保持耳片碗状定型,背腹面层次分明,开始采收。

9.2 晾晒

把采收后的木耳快速摊放在纱网上,宜厚不宜薄,经常用铁钯上下翻动耳片,待耳片全部达到半干时,随时在纱网上分段收集呈小堆,之后再厚一些摊开晾晒,直到木耳全部晒干。

9.3 贮存

产品应在避光、阴凉、清洁、干燥、无异味处贮存,注意防霉、防虫、防鼠。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发生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

10 参考文献

[1] 刘岩岩,张敏,宋莹.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130-131.

[2] 吕树尧.北方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08(5):59-60.

[3] 孙艳艳.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138.

篇4

以“熟期适宜,抗逆性强”为原则,选用经国审或省审通过,适宜本区域种植,具有多抗性的高产优质品种。

2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适时早育壮秧

大力推广大、中棚简塑钵盘育苗,达到抢积温、早育苗、育壮秧的目的。

2.1苗床准备

2.1.1苗床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地。

2.1.2秧本田比例1∶80~1∶120。

2.1.3秋季做床

秋天(11月10日前后)安好大棚骨架,做好苗床,四周挖排渗水沟。冬季及时清除床面积雪。

2.1.4早扣棚3月中旬扣棚,苗床早化冻,提高地温。

2.2配制营养土

2.2.1秋备育苗土

育苗土以山地腐殖土为最好,其次是土壤肥沃、草籽少、无残茬和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土。100平方米育苗床需秋备育苗土4立方米。

2.2.2营养土配制

将准备好的育苗土加入20%草炭或10%腐熟农家肥混拌均匀,过筛,去除杂草、碎石、土块等,再与床土调理剂混拌均匀,制成pH值4.5~5.5的营养土。

2.3种子处理

2.3.1晒种

浸种前选晴暖天气晒种2~3天,每天翻动3~4次。

2.3.2盐水选种

用比重1.13(25公斤水中,溶化6公斤盐时,比重在1.13左右)盐水选种,选后用清水洗种2~3次。

2.3.3浸种、消毒

选好的种子用咪鲜胺类药剂室温下浸种(25%施保克乳油或25%使百克乳油4000~5000倍液)。种子与药液比为1∶1.25,浸种5~7天,每天搅拌1~2次。浸种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浸种时间,否则易产生药害。

2.3.4催芽

为确保催芽整齐一致,要用水稻种子催芽器催芽,温度控制在28℃~32℃,当种子80%以上破胸露白时,把种子放到阴凉的地方摊开10厘米厚,凉种降温。

2.4播种

2.4.1播种期

双阳区水稻适宜播种期为4月1~10日。

2.4.2播种量

稀播种育壮秧,争取低位分蘖和成穗,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简塑钵盘育苗,每孔播3~4粒,每盘播催芽种子约50克;机插秧盘育苗,每盘播催芽种子100~120克。

2.4.3覆土、覆膜

播后覆土要厚薄均匀,覆土至与盘的上边平齐。然后摆盘浇透水、喷施除草剂、覆盖地膜。

2.5苗期管理

2.5.1温度

播种到出苗一般密封保温,棚内温度超过35℃要及时通风,避免烧种烧芽;出苗后白天床内温度控制在23℃~25℃,最高不超30℃,夜间温度不低于5℃;三叶期后转入自然炼苗。

2.5.2水分

秧苗2.5叶前尽量控制水分,如床面干裂或叶片打卷可浇一次透水;2.5叶后不能缺水,缺水时早晨浇一次透水。

3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本田耕翻整地

一是最好采取秋翻地。二是整地: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5天进行,整平耙细。地势低洼和缺水地块提倡采用打浆机作业。

4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适时移栽

插秧时间:适宜插秧期5月10~25日。插秧方式:人工或机械插秧。移栽密度:适宜栽培密度为每平方米17~25穴(即30厘米×13-20厘米)。

5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本田管理

5.1合理施肥

水稻施肥要增施有机肥,配方施用化肥,提倡底肥、补肥、穗肥、粒肥分期施用,不提倡一次性施肥。

5.1.1水稻施肥量每公顷施用有机肥15~20立方米,纯氮150公斤左右、纯磷50公斤、纯钾60公斤,但吉粳88等超级稻品种要增加纯氮20%~30%。

5.1.2施肥原则底肥:有机肥100%+纯氮40%+磷肥100%+纯钾60%(耙地前全层施入);补肥:纯氮20%(6月15~20日);穗肥:纯氮30%+纯钾40%(7月5日左右);粒肥:纯氮10%,抽穗前后,水稻叶色变黄时施用。

5.2节水灌溉

5.2.1移栽期移栽后立即灌水至苗高2/3,保持水层3~4天,深水护苗。

5.2.2分蘖期缓苗后浅水增温(水深不超3厘米)。当田间总茎数达到每平方米平均450~500株(计划总穗数的80%~90%),需进行晒田7天左右。

5.2.3生长期有效分蘖终止期到乳熟期“浅—湿—干”交替灌溉。孕穗期若遇17℃以下低温,应深灌20厘米护胎。

5.2.4撤水期抽穗35天后撤水。

5.3病虫草害防治

5.3.1稻瘟病在稻瘟病防治上,要控制叶瘟,发现病斑及时防治。重点预防穗颈瘟,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进行防治。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毫升,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

5.3.2水稻二化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当田间枯鞘率达10%左右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每亩对水喷雾或40%乙酰甲酯—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篇5

一、选择好栽植基地

该生产基地一要无大型工矿企业造成的三废污染;二是生产基地要地势平坦,排灌良好。特别是水质要好,不能用污水浇菜,以确保产地符合无公害韭菜生产的环境条件,韭菜产品优质。

二、选用好优良品种

韭菜覆盖栽培要选择分蘖力强、抗逆性能好、叶片肥厚、品质佳的高产优质品种,如马莲韭、791等。

三、采用科学育苗移栽

1、把好育苗关。播种时要选择色泽鲜亮、籽粒饱满的新种播种。育苗地块苗床必须是排水良好、肥沃疏松、保水透气、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每667m2用种量4~5kg。播种时力求均匀,覆土厚1~1.5cm,播后及时浇水,然后覆盖地膜保墒,以利出苗,苗出齐后及时去膜,以防烧苗。

2、移栽后的管理。一般移栽时采用单行深沟栽植法,栽前浇透苗畦,将韭苗起出剪掉须根先端,留2~3cm长,以促进新根发育,叶片剪去一半,减少叶面水分蒸发。按行距20cm,穴距15cm开沟,沟深15cm左右,每穴栽苗8~10株。韭菜长至10~15cm高时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磷酸二铵10kg,以后每间隔20d再追肥1次。立秋后天气较凉,要适时控水,土壤封冻前浇足越冬水。

四、定植后的关键技术

一是对于定植第1年的韭菜推行不收割的养根促壮管理措施;二是在第2年春季收割2~3刀后夏季不再收割鲜韭上市,目的是积累养分回转于韭根,确保冬季韭菜早生快发、品质优良;三是实行生产4~5年后更新复壮,重新育苗进行移栽,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保持韭菜的产量和品质优势。

五、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

春季:在韭菜停割后1~2?天内,趁畦内土壤湿润时及时松土,并每667m2施腐熟土杂肥4000kg,待韭菜伤口愈合,新叶长出时可在晴天中午适时浇水。夏季:保护地韭菜此时不宜收割,但要注意田间排水防涝,一般不施肥。秋季:前期肥水齐促,以使茎叶旺盛生长,促进光和产物的转化、回流和贮存。后期控制肥水,迫使营养物质向鳞茎和根系回流。冬季:立冬覆膜时浇大水1次,并每667m2施尿素15~25kg,以后随着天气变冷一般不再浇大水,以防因地温过低而影响韭菜生长。

六、及时防治病虫害

1、韭蛆。成虫盛发期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方法是用糖、醋、酒、水和99?%敌百虫晶体按3∶3∶1∶10∶0.6比例配成溶液,每667m2放2~3盆,随时添加,可于种蝇成虫盛发期诱杀。

篇6

关键词荔枝;标准化;栽培技术;海南海口;羊山地区

1移栽前准备

在移栽前45 d左右,从距离树身:大树距树身70~80 cm处纵切挖100~120 cm并平土团断根;中树距树身20~30 cm处纵切挖60~70 cm并平土团断根;小树距树身10~15 cm纵切挖深20~30 cm并平土团断根。然后盖土诱发新根,有了新根吸收力强,移栽容易成活。控摘嫩芽嫩叶生长,以免消耗树体养分,一直控到挖树为止。挖树时从泥团外围挖深到能把主根切断,然后抬起用塑料薄膜包紧泥团。减少叶面蒸发,尽快修掉4/5的叶片,最大限度地保持树体水分的原有含量,确保成活。运输车必须带棚或有顶棚能挡风遮阳的车,减少途中风吹日晒。远距离运输更应注意。树盘加覆盖物保温,树干用1 cm厚的稻草包住,树冠顶加遮阳网防太阳直射。

2定植

带泥团的荔枝嫁接苗,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在春、夏、秋季种植最好。挖深80 cm、直径100 cm(适合贫瘠地改土)的标准穴,每穴施发酵好的土杂农家肥100 kg,用绳子套到树干上抬到挖好的树坑(80 cm×70 cm),慢慢解开包紧的薄膜,然后慢慢抬进树坑里扶正填土。回土时必须高过穴面15~20 cm,然后于上堆上做直径60~70 cm的树盆,把荔枝嫁接苗植于树盆中间,种植深度与泥团相平或高过泥团1~2 cm,用1%~2%挪威复合肥水10~15 kg淋施定根,并覆盖稻草或其他干草3 cm厚,每株淋水100 kg/株,同时适当加入最低浓度的稀释生根水。每7~10 d淋1次清水,连续淋3~6个月,若发现叶片凋萎,应立即剪除2/3的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死苗应在1个月内及时补植。若土地条件和特殊情况的限制,可因地制宜,挖深30 cm、直径40 cm的穴,用少量农家肥作底肥定植,以减少资金投入,分散劳动量。定植后逐年改变施肥方向和方法,在距离小树30 cm处或滴水线下用固肥或液肥进行对称式的穴施、沟施、环施。幼苗施肥以液肥为主,应勤施、薄施[1-2]。移栽1个月后,可用l.0%~1.5%复合肥溶液淋灌。待生长一批梢老熟后,可移开遮阳网,进入正常的果树管理。

3幼年树管理

幼苗树的液肥以农家肥为主,无机肥氮、磷、钾按1.0∶0.5∶1.0的比例安排全年施肥。从定植到结果(1~3年)一般实施“一梢两药”,即出1次幼梢喷2次药,第1次喷药期为幼梢长5~8 cm,不展前喷施;隔10 d左右喷第2次药。杀螨、杀蚧一般放在第2次药配合进行。整形修剪,荫蔽枝、下垂枝(距地面50 cm以下)、交叉枝、霸王枝、病枝统统剪掉,通过整形修剪培养出理想的树形骨架,增大树冠,为丰产稳产打下基础。

4培养健壮结果母枝

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是荔枝丰产的前提。从摘果前10 d,根据树势及结果情况,施尿素0.25~1.00 kg/株,待荔枝树势恢复后修剪,修剪分轻修剪、重修剪。轻修剪随时随地可进行,适用于不封行的果园;重修剪必须等待嫩梢长出8~10 cm才能重修剪,适用于严重封行的果园,于6月底至7月初施足有机肥,然后按“一梢两药”的方法注意保护2~3次梢,培养其为健壮的结果母枝。

5控梢促花

针对不正常的气候条件,应以反正常的管理方法促使成花,达到开花结果的目的。按正常年份(小寒、大寒都“寒”)的管理,应该是12月10日左右环割(环剥)控梢促花,而因气候反常,将提前1个月采取措施促其结果母枝多积累,诱发其成花,一般先药物控梢,后螺旋环剥或环割。具体方法:10月20—25日,果园以叶色转绿萌动的树为标准,已经展叶接近转绿的树喷叶面肥(有机液叶面肥)准其老熟;带有红嫩梢的树应剪除红嫩梢或扒除嫩叶留“梢档”。间隔10~15 d约11月5日,待结果母枝抽出8~10 cm的梢时用控梢利花(每包对水20 kg)或加乙烯利(7~8 mL对水20 kg)把嫩叶杀掉或脱掉,剩下“花档”(是花芽的原始,容易经过短暂低温而感应成花)。待红嫩叶脱落后约11月10日,用2~3号环剥刀,在主干或主枝上螺旋环剥(环剥后用控梢利花或易得花每包对水30 kg喷1次);也可在主枝上环割或螺旋环割,一般间隔15~20 d割1刀。需割2~3刀(11月10日1刀、11月25日1刀、12月15日1刀),且环割后一般在12月15日前要配合使用控梢利花或易得花喷2次才能更有效地控梢促花。12月上中旬产50 kg结果树施入磷钾混合肥(2∶1)2.5~3.0 kg/株。为了促进结果母枝营养积累和有利于花芽分化,另外喷3~4次叶面肥,约每15 d喷1次。第1次(11月15日)喷磷酸二氢钾(25 g对水15 kg)+硫酸镁(15 g对水15 kg)+硼砂(8 g对水15 kg);第2次(11月30日)喷生多素(15 mL对水15 kg)+磷酸二氢钾;第3次(12月15日)喷氨基酸植物营养素(15~20 mL对水15 kg);第4次(12月30日)喷细胞分裂素+尿素(40 g对水15 kg)。控梢40~50 d后,必须要在12月底至翌年1月10日前催醒(即小寒前催醒)。方法是通过修剪和适当灌水灌肥促使嫩花芽长出,然后用乙烯利(3~4 mL对水15 kg)或成花仙子(5~6 mL对水15 kg)脱小叶使其顺利成花[3-4]。

6保花保果

1月中旬将形成花蕾花穗,最好进行1次综合防治,即杀虫、杀螨、杀菌、杀蚧,为花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保镖(10~15 mL对水30 g)+蚧杀特(15 mL对水15 kg)+百菌清(30 g对水15 kg)1月15日左右喷施。1月底至2月底花穗抽出到扬花前,喷2次菊酯药+杀菌药+叶面肥,一次是安绿保(8 mL对水15 kg)+杀毒矾(30 mL对水15 kg)+生多素(15 mL对水15 kg)(2月25日左右喷施);另一次是大王星(6 mL对水15 kg)+瑞毒霉锰锌(30 g对水15 kg)+硕果钙(15 mL对水15 kg),2月15日左右喷施,根据具体情况可再喷药1次。扬花5%~10%时开始疏花,疏掉基部、尾端,留中间黄金段2枝侧花穗,并喷施情鲜素(12 g对水15 kg)焦核及无核荔枝品种喷施。扬花期坐果前(2月底至3月底)杜绝使用农药,此时也是蝽象高峰期,虫口密度过多时用敌百虫点杀或塑料袋捕杀。并在3月底螺旋环剥或环割1刀保果。幼果期(4月初至4月底),以杀虫(包括蒂蛀虫的防治)、杀菌保果为主,可用功夫(8 mL对水15 kg)+瑞毒霉锰锌+保果类包括防裂型谢花后5~15 d(即4月5—10日喷施);高效灭百可(8 mL对水15 kg)+尿素(40 g对水15 kg)4月15日左右喷施;安绿保(7~8 mL对水15 kg)+乙磷铝(30 mL对水15 kg)+细胞分裂素十氨基酸4月22日左右喷施,看虫害情况单用农药喷杀1次。中果期(4月底至5月20日)环割1刀保果(4月底至5月初环割),于5月10—15日,结果50 kg树施挪威复合肥+硫酸钾混合肥1.0~1.5 kg/株,壮果及增加果质,并以杀虫、杀螨、保果为主。另外,4月底至5月初必须把小果、空壳果、多余果疏掉。南岛无核每穗留果3~4个(因个别年份南岛无核有个别大核,容易看得出来,可通过疏果除掉);榆林大丁香每穗留果8~10个,大果型蟾蜍红等每穗留果4~6个;新球蜜荔每穗留果6~7个;玉潭蜜荔可以不用疏果。注意疏掉的果需放置果园偏僻处杀菌处理;疏果后果蒂有伤口也必须杀菌。可用利果兴(8 mL对水15 kg+克螨特(7 mL对水15 kg)+瑞毒霉锰锌(30 g对水15 kg)5月1日左右喷施;荔虫通杀(15 mL对水15 kg)+保果素包括防裂型谢花后35~45 d即5月7日左右喷施;用功夫+蚧杀特(15 g对水15 kg)+百菌清(30 g对水15 kg)5月14日左右喷施;用安绿保(7~8 mg对水15 kg)+细胞分裂素+葡萄糖(30 g对水15 kg)5月22日左右喷施。焦核品种(榆林大丁香、南岛无核)成熟前种子败育,造成落果,因此要在赤蒂前5月15—20日通过环割控制枝梢和根系的生长(或幼果期螺旋环剥1刀可有效保果至成熟),保持树体营养平衡,达到保果的目的。蒂蛀虫用荔虫通杀(15 mL对水15 kg)+保果防裂型(50~65 d即5月30日左右喷施)+瑞毒霉锰锌(30 g对水10 kg)喷施。用Bt粉(20 g对水15 kg)+敌百虫(20 g对水15 kg,水剂则用30 mL对水15 kg)6月5日喷施;用阿维菌素(7~8 mL对水15 kg)+灰霜特(10~15 mL对水15 kg)6月10日喷施。采摘前必须以生物农药为主。防止吸果夜蛾等蛾类及牛虫,有条件的可考虑灯光杀虫。

7参考文献

[1] 李跃武.三月红荔枝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04(6):8.

[2] 赖金盛.无公害荔枝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3(4):11-12.

篇7

1 选择和创造良好的栽培条件

1.1 立地条件

选择光照充足、地势稍高、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平原壤土或坡度25°以下、母质为片麻岩的丘陵山地建立板栗园。黏土地、涝洼地因土壤通透性不良、栽培效果不好而不宜采用。

1.2 栽培密度

一般栽培密度为2~4米×3~5米,土层厚、土质好的地块可以稍微稀一些,反之密一些。

2 建园

2.1 选择优质壮苗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2年生优质苗木,栽前整理根系,用300倍的奇蕊氨基酸复合微肥浸泡12小时。

2.2 栽植时期及方法

春栽或秋冬栽均可,春栽在清明节前后苗木芽体膨大时进行,秋冬栽在立冬至小雪之间进行。栽前平整土地,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50~100千克。栽植时苗木根系要舒展,封土踏实后浇透水。为了确保成活,应使用抗旱保水剂,方法是每株取抗旱保水剂10~20克,与10~20千克的细土充分混合后,在栽植苗木时培在根系周围。秋冬栽的苗木在土壤封冻前于苗干基部培成30~40厘米高的小土堆,再将苗木慢慢压倒并且埋土防寒,埋土要严,不漏风,防止苗木抽条死亡。

2.3 栽后管理

秋冬栽的苗木在次年春季杏树开花时节,解除埋土防寒措施,并与春栽的苗木一起,树下做1平方米的树盘,再在树盘上覆盖黑色地膜,以增温保墒促进生根和成活。在苗木高度40~50厘米的春梢饱满芽处定干后,套白色塑料袋,上下口扎紧,以减少苗木水分蒸发和防止害虫咬食芽体。苗木发芽后要在下午4—5时及时松开上口放风,防止苗木因袋内高温造成新梢腐烂而死亡,待新梢长度达到10~15厘米时除袋。

苗木成活后,每株追施尿素30~50克,并且先后叶面喷施0.3%~0.5%的尿素溶液、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0倍的奇蕊氨基酸复合微肥溶液,每种1次共3次,促进苗木生长。

3 地下土肥水管理

板栗1年中要施3次肥。第1次于春季土壤解冻后施入,以速效氮肥和硼肥为主,第2次于7—8月施入,以全素肥料为主,第3次在采果后施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全年施肥量为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施入尿素25~30克、磷酸二铵10~15克、硫酸钾8~10克、硼砂8~10克,基肥每株施100千克。另外每年雨季压1次绿肥。结合防治病虫害,从6月开始,可以进行叶面施肥,6月喷施2次0.3%~0.5%的尿素溶液,7月喷施2次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8月喷施2次250~300倍的奇蕊氨基酸复合微肥溶液,每次间隔15天。按板栗生长需要每年最少浇4次水,4月上旬结合施肥浇板栗萌芽水,6月上中旬浇开花水,8月上中旬浇灌浆水,11月下旬浇土壤封冻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4 优种嫁接

4.1 品种选择

目前“京东板栗”的优良品种主要有燕山早丰、燕山短枝、替码珍珠、北峪2号、燕山魁栗、东陵明珠、遵化短刺、塔丰、大板红等。嫁接时按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4∶1的比例配置好授粉树,两者要求花期一致、花粉亲和力好,授粉品种花粉量大。

4.2 接穗采集与贮存

3月中旬前,结合冬剪,在生长健壮的优良母树上,剪取无病虫、发育充实、芽体饱满的1年生枝条做接穗,每100根1捆,做好品种标记,防止混杂。接穗采下蜡封后,放在地窖或山洞中贮藏,下面铺湿沙,温度控制在0~10℃,要保证接穗新鲜并且处于休眠状态,防止风干抽条和高温霉烂。

4.3 嫁接

在苗木定植的第3年开始,凡地径达到2厘米以上的即可嫁接。在4月上旬到5月上旬进行嫁接,嫁接方法有劈接、腹接、插皮接等,嫁接过程要求迅速准确,接穗削面要平,包扎要严,以提高成活率。

4.4 接后管理

嫁接后应及时检查成活率,未成活者要及时补接。成活后要做好疏除萌蘖、设立支柱、新梢摘心等工作,嫁接后2个月时,对绑扎物应先松绑,再缠绕在接口处,以保护接穗,防止绑扎物将砧木与接穗勒成缢痕,最后待伤口完全愈合时再予以解除。

5 整形修剪

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无中心干,主枝直接倾斜向上生长,以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自然开心形定干50~60厘米,主枝3~4个,主枝间距30~40厘米,每个主枝上培养1~2个侧枝,主枝与侧枝上每隔20~30厘米培养1个结果枝组。

5.1 幼树修剪

嫁接成活后第1年应及时定干。冬剪时要对主枝适当短截,疏除过密枝、病虫枝,4月上中旬对生长势较强的枝条进行拉枝处理,以增加枝量,扩大树冠,缓和树势,促使其早结果,拉枝角度75°~80°。拉枝后再进行刻芽,每隔25~30厘米刻1个饱满芽,注意不要伤及木质部,以免枝条折断。在芽体膨大期,要进行抹芽,抹去弱芽,每隔25~30厘米留1个壮芽,使其集中营养抽枝结果,生长季节对旺长枝进行摘心。

5.2 结果树的修剪

结果期树修剪的目的是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迅速提高产量。对强旺树或枝条,冬剪时适当多留结果母枝,使树体营养分散,多结果,缓和树势。对弱树或枝条,少留结果母枝,疏除细弱枝、病虫枝和枯死枝,使营养集中,促进结果母枝的形成。原则是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留8~10个结果母枝,其余的重短截,以抽生新的结果母枝。在7—8月,及时剪除旺枝上抽生的所有雌雄花序,以减少树体的养分消耗。

5.3 衰老树的修剪

衰老树的修剪目的是更新复壮,维持产量。冬剪时首先疏除过密、直立、扰乱树形的大枝,以改善光照条件,疏除其余细弱枝、鸡爪码,减少树体的营养消耗。对留下的骨干枝,在其3~4年生的部位,培养和选用徒长枝结果,并留作更新预备用枝,一旦预备枝上部结果后出现衰弱下垂的现象,要及时回缩,以更新复壮,及早恢复结果能力。

6 花果管理

板栗雌雄花序比为1︰12,花朵比为1︰2470~4460,如此多的雄花远远超过了授粉的需要,白白消耗了树体的大量营养成分,因此要进行疏雄,以提高坐果率,提高板栗的产量和质量。

6.1 人工疏雄

在5月上中旬,当雄花序长度4~5厘米,混合花序顶端呈粉红色,能够辨别雌花时,进行人工疏雄,疏雄量掌握在90%~95%。

6.2 化学疏雄

在5月中下旬雄花序长度4~7厘米,混合花序长度1~2厘米时,树冠喷施1000倍的疏雄醇溶液,第5天雄花即开始脱落,第8天为落雄高峰,疏雄率在80%~85%,可增产20%左右。喷施疏雄醇的时期一定要准确掌握,喷施过早叶片幼嫩易卷曲产生药害,雌花也可能被疏掉,喷施过晚疏雄效果差。

6.3 果前梢摘心

5月下旬,对生长过旺的雌花以上的果前梢,留2~3芽摘心,可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雌花发育。

7 采收

待板栗成熟栗蓬自然开裂栗果落地时,人工捡拾,切忌用木棍、竹竿击打采收法,更忌采青。采收后及时贮藏。

8 病虫害防治

(1)搞好检疫。杜绝带有检疫对象的外地苗木流入京东板栗产区。

(2)休眠季节,采取清洁全园、深翻土壤、刮除老皮、修剪病虫枝、树干涂白等措施,降低越冬病虫基数。

(3)物理防治。4月下旬开始,园中设置频振式黑光灯,诱杀板栗透翅蛾、桃蛀螟、金龟子、卷叶蛾等成虫,或园中设置糖醋罐,诱杀对糖醋有趋性的成虫,对于体型较大易于捕捉的害虫,可以人工捕捉。5月底至6月初时,在栗园附近种植向日葵、玉米等植物,利用桃蛀螟喜食的习性集中加以消灭。

篇8

豆类蔬菜是人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需品,它产量高,营养丰富.,经济效益好,不仅是市长负责制“菜篮子”工程,也是农村经济增长点和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加强豆类蔬菜生产既是丰富市民“菜篮子”,稳定市场菜价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1 适宜环境条件

豆类蔬菜喜温,不耐霜冻。种子发芽适温:菜豆为25℃,豇豆为30℃左右。生长适温:菜豆为l8―25℃,豇豆为20―28℃,高于32℃或低于10℃时,植株生长不良,易引起落花落荚。开花座荚期土壤缺水或遇连阴雨天气,常导致大量落花落荚。根系不发达,但具有根瘤菌,为获得丰产,宜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

2 栽培方式

常采用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大棚栽培采用纸钵或塑料钵育苗方式,苗龄25―30天,直播每穴3―4粒。根据豆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依照我市气候条件,菜豆宜进行大棚早春、秋延或春秋两季露地栽培,豇豆还可以进行越夏栽培。

3 田间管理

当棚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10℃时即可定植菜豆,达12℃时定植豇豆。定植后要保持较高的温湿度,促进缓苗,白天30℃,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缓苗后到采收前要适当降低棚温,防止植株徒长,开花结荚期要加强通风排湿。缓苗后应及时中耕、搭架,一般采用花架。菜豆和豇豆对肥水比较敏感,一般保持地面见干见湿,以免营养生长过旺,引起落花落荚。农谚有“浇荚不浇花,干花湿荚”的栽培经验,大量浇水应在第一、二花序大部分坐荚时进行,灌水应在晴天上午,每隔7―10天一次。结合第一次灌水进行追肥,结荚盛期再追一次,第一次亩追施人粪尿l000公斤,第二次追施尿素10公斤。

4 病虫害防治

4.1 锈病。病斑黄褐色,隆起成小疱,扩大后病斑表皮破裂,散出红锈粉末。后期在茎、叶柄和荚上长出黑褐色锈状条斑,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在多雾、有露水或阴天多雨时易发生。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及时排水,清除病叶,减少病源。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2000―3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800―1000倍液、65%代森锰锌500倍液等药剂喷施,每周一次。

4.2 炭疽病。病斑多发生在叶背叶脉上,沿叶脉扩展呈多角形小斑点或小条斑,黑紫色或黑褐色;茎上病斑红褐色,稍凹陷;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外缘有黑褐色轮纹。潮湿时,病斑出现微红色粘状物。低温高湿是导致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农抗一二200―500倍液、65%代森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施,每周一次。

4.3 豆荚螟:豆荚螟经虫蛹在土壤中越冬,每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高温和湿度大时易发生。豆荚螟以幼虫危害为主,蛀食花蕾和嫩荚,造成大量落花落荚。豆荚被蛀食后有虫孔、虫粪,易腐烂,且影响商品价值。防治豆荚螟最重要的是做到“治花不治荚”,要抓紧在花期(即幼龄虫期)施药,并掌握在早上6―9时开花时喷药。可选用杀虫双1000倍、抑太保2000倍、天王星3000倍、乐果1000倍、乐斯本1000倍、功夫2000倍和巴丹1000倍液喷雾防治。

篇9

关键词:夏伯蒂;马铃薯;品种特性;标准化栽培

夏伯蒂属薯条专用型品种,加拿大育成,1987年引入我国试种,历时已达16年之久,尽管其市场需求很旺,但其对栽培条件要求十分严格,田间表现不抗旱、不抗涝、不抗早晚疫病,易感病毒,退化快,对种植、管理、贮运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夏伯蒂栽培面积发展缓慢,2003年全国面积不足30hm2。加上加工企业对其块茎大小、薯型、品质等要求较高,一般的栽培模式很难达到该品种高产、优质的要求。现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提出薯条专用型马铃薯夏伯蒂标准化栽培技术[1,2],以期为夏伯蒂的规模化生产[3,4]提供参考。

1品种特性

1.1属性及生育期

属中熟品种。播种至出苗(39±2)d,期间≥5℃积温(467.5±22.3)℃;出苗至现蕾(22±2)d,期间≥5℃积温(332.7±24.6)℃;现蕾至成熟(59±3)d,期间≥5℃积温(912.2±39.8)℃;生育期天数81±3d,期间≥5℃积温(1 244.9±26.9)℃;全生育期(120±3)d,期间≥5℃积温(1 712.4±27.6)℃。

1.2薯块性状

薯块长椭圆形,表皮淡黄色,无网纹,薯肉白色;芽眼极浅,芽眼数(9.3±1.)7个,无色;芽眉弧形,脐部深度中等。结薯集中,整齐,休眠期(30±2)d,耐贮性中等。薯块淀粉含量14.7%~17.0%,还原糖含量0.2%以下。

1.3抗逆性

植株较耐寒,不耐旱。

1.4抗病性

抗马铃薯环腐病。

1.5生产能力

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22.5~30.0t/hm2;高水肥条件下产量30~45t/hm2。

1.6适宜地区

该品种适宜在青海省肥水条件较好的湟水流域、黄河流域水浇地和柴达木灌区种植。

2无公害栽培技术

2.1地块选择

夏伯蒂薯型长、个头大、芽眼浅,地块选择不当,则块茎容易变形。该品种喜排水、通气良好的砂壤土,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地块种植,配备大型喷灌或滴灌的地块最为理想。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生产上尽量避免连作,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3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他茄科类作物的地块。一般情况下,马铃薯与油菜、小麦、青稞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2.2精细整地

该品种结薯早而集中,喜肥水。前茬作物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秋深翻,翻匀、翻松。有灌溉条件的应进行冬灌,并耙耱保墒;春灌地可在播前7~10d进行。播种前要进行施肥、灭虫、灭草,然后用拖拉机牵引重型耙处理,混土0~20cm,使土壤细碎平整,为保证播种质量做好充分准备。

2.3科学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播种前用土钻对角线法多点取样,测试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需要时测定ca、s、mg、zn、b、fe、cu等。根据土样化验结果和马铃薯需肥规律,确定施肥配方,然后委托生产企业依据配方加工马铃薯专用肥。一般分基肥、追肥、叶面肥三大类肥料,这样能保证马铃薯全生育期养分均衡供应,从而保证高产预期。基肥量应占总施肥量n的50%、p2o5的100%、k2o的70%。

马铃薯在生长期易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需肥量的2/3以上。基肥以腐熟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肥。一般播前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5.00~67.05t/hm2、纯n 190kg/hm2、p2o5 120kg/hm2、k2o 90kg/hm2,结合中耕培土追施纯n 70kg/hm2。

2.4种薯准备

2.4.1精选种薯。选择薯形规整、具有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50~100g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2.4.2种薯催芽。在散射光下、温度8~18℃催芽2周,催芽期间经常翻动种薯,使芽眼萌动,芽长2~4mm,切勿超过6mm。催芽成功后,立即见光通风,等待切种。对未发芽的微型薯用20mg/kg赤霉素水溶液处理10min,晾干后播种。

2.4.3切薯。原则上切种后尽快播种,以播前1d切薯为佳。切种时淘汰病薯,切刀消毒。切块应多带薯肉,具有2~4个芽眼;切忌切成薄片、过小或挖芽眼。切

薯时要严格切刀消毒,切到病薯时要换用消过毒的切刀。消毒的方法有开水煮刀、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刀等。

2.5播种

2.5.1时间。10cm土层平均温度稳定高于8℃开始播种。青海省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2.5.2密度。一般行距60cm,株距18~22cm,种植密度水地为7.50万株/hm2,中高位旱地为8.25万株/hm2。

2.5.3深度。种薯上表面到地表10cm。

2.5.4方法。播种前调整好播种机的行距、株距,拖拉机牵引播种机作业,集开沟、点种、覆土起垄一次性完成。要求行直、起垄覆土整齐一致。

2.5.5播量。种薯2 625kg/hm2。

2.6中耕与除草

2.6.1第1次中耕(闷耕)。播种后,目测出苗率到达5%时立即开始,出苗率到达10%以前完成。拖拉机牵引中耕器进行。

2.6.2第2次中耕。苗齐后25d,田间半封垄时开始。拖拉机牵引中耕器进行,同时追施纯n 70kg/hm2。结合第2次中耕进行培土,使垄高达到25~30cm。

2.6.3除草。田间中耕2次,前期杂草已基本得以控制,后期如果草害严重,可喷除草剂化学控制,也可人工辅助除草。

2.7追肥

结合除草松土,喷施0.2%尿素与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2.8灌溉

灌溉以喷灌法或滴灌法为最好,其可控性强,喷水系数均匀,适合大面积不同地势土壤,符合马铃薯需水特性,并且能与追肥相结合,省时省工,土壤不板结。要防止大水漫灌,灌后应立即排水,以防马铃薯腐烂。

2.8.1沟灌。苗出齐后可沟灌1次,注意不能漫垄,量要足。

2.8.2喷灌。约1周喷灌1次,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提倡超前、足量灌溉。①第1次喷灌。出苗后20~25d,块茎开始形成,第1次喷灌,降水量应达到25mm,土壤相对湿度应达到65%~70%。②第2次喷灌。第1次喷灌完1周后,根系有效深度可达60cm,此时进行第2次喷灌,喷水量应达到30~35mm。③中期灌溉。保持植株水分充足直到下一次灌溉开始。应采取短且频繁的灌溉,以使土壤水分满足植株的需要。④晚期灌溉。作物需水量下降,灌溉时间间隔可以适当拉长。⑤最后1次喷灌。本次灌溉应确保地块松软,易于收获。时间应在收获前15~20d。

2.9病虫害防治

夏伯蒂极易感病,及早、足量、多次喷药化学防治是控制病虫害的关键,生育前期以保护剂为主,后期以治疗剂为主。

2.9.1喷药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经济有效。

2.9.2防治时间。病斑或蚜虫刚刚发生,形成中心病虫株,或出苗后3周内完成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7~10d进行1次,共喷5~8次。

2.9.3用药种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克露、敌杀死、蚜虱净、吡虫啉、代森锌、甲霜灵、锰锌等。

2.9.4方法。用拖拉机牵引打药机进行,1d可作业0.15~0.30hm2。

2.10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生长停止,田间植株茎叶90%以上干枯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加,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种用块茎应提前5~7d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收获后晾晒2h,然后立即分选包装。分选时应尽量避免撞皮损伤,装包后立即装车运输。窖藏期温度控制在1~4℃之间。

3参考文献

[1] 崔杏青,靳福,郭翠玲,等.豫马铃薯1号及其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1999(9):30.

[2] 梁远发.马铃薯抗病、高产新品种川芋4号的选育[j].中国马铃薯,1999(2):60.

[3] 梁秀芝,吴瑞香.抗病马铃薯新品种及无害化综合栽培技术[j].华北农学报,2004(s1):137-140.

篇10

(1.彭阳县种子管理站,宁夏 彭阳 756500;2.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宁夏 固原 756000)

【摘 要】宁夏南部山区属半干旱黄上丘陵沟壑区,热低水欠,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是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早春低温、有效积温少的宁南山区具有特殊的生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热量、水资源的不足。覆盖地膜不但能提高地温(2-3℃),有效保持土壤含水量,而且能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等因子互相协调,较好地解决了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不协调,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植株的早生快长,对提高产量作用明显。地膜覆盖技术包括春覆膜和秋覆膜。针对目前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各类逆境与灾害性问题,提出相应的高效栽培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地膜覆盖;标准化;栽培技术初探

基金项目:宁夏科技厅科技扶贫百人团项目。

作者简介:张志芬(1970—),女,宁夏彭阳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种子经营管理、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王效瑜(1965—),男,宁夏西吉人,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工作。

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保肥保水性好的土地,精细整地是地膜马铃薯丰产的基础,播种前要镇压提墒,再进深翻地20-25cm,细整细耱,力争使耕作层“深、松、平、净”,既能保住土壤墒情,又利于起垄覆膜。

2 施肥

覆膜前必须施足底肥,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合理配施化肥。亩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5000kg,再按配方施肥的要求,每亩施入磷酸二铵15-20kg,尿素8-10kg,硫酸钾20kg,或马铃薯专用肥50kg。起垄前把肥料全面集中施于要起的垄上,边施肥边起垄,也可把肥料深施到耕层内再起垄。现蕾期前,膜上打孔追施二铵10kg/亩,尿素10-15kg/亩。

3 土壤处理、防虫除草

3.1 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每亩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15kg,制成毒土后撒施。

3.2 膜下除草

起垄后用50%的乙草胺乳油全地面均匀喷雾,然后覆盖地膜。土壤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地区每亩用本剂50-70g,兑水30kg,寒冷地区每亩用本剂150-200g,兑水40-50kg。为提高药效,不要全田喷完后再铺地膜,一般喷两垄,覆盖地膜后再喷两垄,依此类推。

4 起垄

起垄的方法以步犁往返耕作两次翻土成垄工效最高,也可用铁锨培土起垄。起垄时要打碎土块,拾净残根、石块等易刺破地膜的杂物。起垄标准为垄宽60cm,垄高10-15cm,垄沟宽40cm。垄要求为“圆弧形”,中间略高一些,两边呈缓坡状。这样的垄地膜容易绷紧,与土面能够紧贴,垄的方向以南北为宜,具体要根据地形来确定。

5 覆膜

春季覆膜应选用80cm宽,厚度为0.005-0.008mm的超薄膜,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视土壤墒情起垄覆膜;秋季覆膜时间依降雨量和土壤墒情从9月中旬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应选用厚度0.014mm幅宽80cm的地膜。起垄后紧跟着就要覆膜,防止跑墒。覆膜时3人一组为宜,先把地膜展开,固定于垄的一端,膜要拉紧,贴紧地面,把两边余下的地膜埋入土内10cm,用土埋住压严,用脚踩实。覆膜要掌握“严、紧、平、宽”的要领,即边要压严,膜要绷紧,膜面要平、要宽。地膜覆盖后,为防止大风揭膜,每隔3-4m用土压一腰带。秋季覆膜要在膜上覆盖3-5cm细土,每隔5m打一土带,隔10m打一地膜带,以防大风揭膜。

6 播种

6.1 播期

4月中上旬开始播种,地膜马铃薯比露地马铃薯可提早10d左右播种。

6.2 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目标合理选种。中早熟品种应种植在补充灌溉区,早熟品种选用中薯3号、荷兰15号、早大白等品种,中熟品种可选用虎头、大西洋、宁薯13号、宁薯15号等品种,晚熟外销薯选用青薯9号、陇薯3号、宁薯14号等。并选用脱毒“精品种薯”。

6.3 种薯处理

把出窖后严格挑选的种薯在10-15℃下晾晒,当种薯幼芽萌动后再播种,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发挥地膜的作用。覆膜种植的种薯芽块要大,每块30-50g为最好,这样可以使单株生长旺盛,更好的发挥增产潜力。

6.4 规格播种,合理密植

水地中早熟品种亩株数4500株,株距33cm、行距30cm,旱作农田亩株数3800株,株距35cm,行距33cm,播深15cm,深浅要一致。覆膜种植马铃薯有两种方式,一是先播种后覆膜,即起垄后立即播种,一般边播种边覆膜。播后要特别注意经常检查,待幼苗出土后要及时切开口,严防烧苗。二是先覆膜后播种,即在覆好膜的垄面上按株行距用打孔器打孔播种。一般在种好后要用土把孔的周围地膜压严实。经验证实,采用第二种方法比较好,不容易烧苗,出苗比第一种快,如遇天旱还可以坐水播种,播种时要注意尽量使播深达到标准一致的程度,严禁把化肥撒入穴内。

7 田间管理

7.1 引苗

(1)压土引苗,即种著薯芽在土中生长约5-6cm时,从垄沟中取土,在播种穴上覆5-6cm厚,轻拍形成顺垄土埂,靠薯苗顶力破膜出苗,这能减少由于蟆面烧苗造成的缺苗现象。(2)破膜引苗,在幼苗拱土时,及时用小铲或利器对准幼苗的地方,将膜割一个“T”字形口子,把苗引出膜外后,用湿土封住膜孔。

7.2 查苗补苗

常到田间观察,发现缺苗及时补苗。

7.3 检查覆膜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覆膜,如果覆膜被风揭开或其它原因造成损坏的,要及时用土封压。

7.4 防除杂草

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膜下及沟内的杂草进行清除。

7.5 追肥在膜上打孔进行追肥,具体方法是:在两株中问打孔亩追施二铵10kg,尿素10-15kg。

7.6 后期上土在薯块膨大时,如果因播种浅,块茎顶破土露在膜内,会造成青头而影响产量。对此,要从垄沟中深挖取土培在根部,压实压严,防止阳光照射。

8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