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4-17 18:0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疾病预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烟台市牟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CDC)档案室始建于建国初期。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的因素及认识上的误区,使得CDC的档案管理工作时断时续。严重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步伐,与整个国家大卫生的发展理念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对健康的要求、对疾病预防控制的期望值等不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CDC相应科室向业务纵深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CDC全面促进健康、有序发展。
为了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为了尽快改变这种档案资料机械摞垒的落后局面,我们首先根据年初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规范CDC档案工作秩序,大胆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如举办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专题培训班等,使我区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工作焕发了生机。表现在由原来档案的机械摞垒到分门别类;由原来的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由被动查找到主动奉送等,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资料与专业科室既互相依赖、又提供指导服务的双赢局面,受到了专业科室的好评。
为了尽快适应在新的形势下,党和人民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我们对档案室保存的法定传染病的相关档案资料进行了认真疏理、归纳、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归档。特别对以前那些开展的法定传染病的专题调研报告的档案资料,发现有不齐或漏项的,通过积极联系当事人,把能收集和弥补的原始资料和数据,尽量收集归档 。再通过系统整理、分析归纳,立体地、多面性地呈现给各级领导及把在整理档案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并整理出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再报送相应的业务科室,做为相应科室今后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对比的参考指标和当前及今后开展相应工作,有的放矢的努力方向。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保护当地人民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档案资料起着承上启下、少走弯路等的明示作用。通过整理疫情档案资料发现,我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及以前的法定传染病管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如通过开展法定传染病的漏报调查。即在每年10月份随机调查5处乡镇(这5处乡镇医院按东、西、南、北、中的地理划分法,选择了观水、水道、高陵、大窑、武宁5个点。但每年选择的5处乡级医院不能重复)医院的1~9月份的门诊登记薄和住院登记薄,再将查出的所有法定传染病与牟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登记薄进行相应对照与检查。凡区站未登记的均视为漏报。同时每年还在这5处乡镇的农村(选点方法同选医院法)随机走访5000~10000人,了解法定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报告的情况。诊断标准:按中国CDC的法定传染病临床诊断标准执行。
5年来,我们共调查了医院门诊273373人次,居民38357人,查出法定传染病10种,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06.15~781.18/10万,估计发病率波动在1123.91~3323.84/10万。漏报的法定传染病以百日咳和猩红热为最高,菌痢和病毒性肝炎次之。2003年以前,这5处乡镇医院的疫情漏报率最高的为83.95%,它反映出了我们的疫情管理工作是不利的,同时也说明了有不少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做好疫情管理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自觉性,法律观念薄弱等。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积极给卫生局当好参谋助手,又以区卫生局的红头文件下发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疫情管理措施,这些年来,我们的疫情管理工作大有好转,如全区各乡镇医院的疫情报告率达90.57%。特别是自200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以来,各级医院的疫情报告率绝大部分都在99%以上。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却 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其漏报率平均都在9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全县广大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尽快建立健全全区疫情报告网,发挥他们在传染病防病灭病第一线中的作用,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问题出来了,怎么解决?!通过与CDC领导反复探讨,最后又向卫生局领导多次汇报、请示,根据国家法律要求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给各级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如在我区政府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过程中,根据农村当前卫生室良莠不齐的现状,结合我们提供的历年疫情档案资料,以区政府的名义,把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乡村医生,通过考核,把一大批医风较好、医术较精、扎根农村,深得农民信赖的乡村医生,统一组织起来。根据全区自然村落的布局,首先撤掉原来每村一个卫生室,再组成几个村成立一个“卫生社区服务站”,并本着优先按排的原则,纳入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缴纳养老保险、24小时轮流值班等方面,给区、镇两级政府在规划全区、全镇的《卫生社区服务站》方面起到或提供了择优选择、推波助澜、加速融合等的重要参考指标,受到了区、镇两级政府的一致好评。通过实施以来,各方面卫生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农村法定传染病的适时报告一直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老大难。然而,我区自实行新农合以来,农村法定传染病的报告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
总之,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把尘封的历年档案资料通过整理分析,积极、主动地给各级领导及专业科室当好参谋,为公平合理地对原乡村卫生室进行关停并转、对原乡村医生队伍实行优胜劣汰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或原始资料等,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同时也提高了我区CDC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取得了业务上与各专业科室齐抓共管、共赢的友好、合作局面;为专业科室开展工作少走弯路等指出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把我区疾病预防控制档案资料管理与使用的科学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篇2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形成机制
疾病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一些具有传播性的疾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社会的极度恐慌,引发社会动乱等现象,为有效的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建立严密的预防控制体系,本文重点针对此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样本
1.研究方法
在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首要问题与形成机制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现场采访调查、专家论证分析等,当面对流行性疾病的时候,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预防,建立起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2.调查目标
随机抽取全国6个省、60个市和60个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它们展开问卷调查、现场采访调查,并将采访结果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出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着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有效性策略。
二、研究结果
经过此次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首要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两点研究结果。
1.首要问题:公共职能缺位
我国在经历了非典传染性疾病之后,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着的诸多弊端彻底的表现出来,为有效控制和预防传染性疾病,关于疾病的预防控制也越来越多。本文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在目前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在于公共职能缺位和错位。针对这一结论,专门征询了160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的意见,他们中90%以上的人赞成该结论。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的表现形式
在当前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首要问题公共职能缺位主要表现为:疾病预防中心更加注重经济的收入,在服务上更倾向于有偿,很少具有无偿的情况。对于疾病预防中心而言,它们的工作重点放在机构内部人员的生存问题上,考虑的是如何能够获取利益,这也直接造成许多的公共商品沦为准公共商品,本来可以免费领取的物品变为有偿性购买,导致疾病的预防控制成效降低。
3.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形成机制
通过研究发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分别为政府筹集资金引起的职能缺位和政府管理职能缺位,并且在采访中针求广大被采访者意见,取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首先,各级政府在筹资上面引起职能缺位。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认为政府在公共物品筹资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筹资投入较低、效率低下等现象。据统计政府在2015年的时间里,包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身运营的收入,政府在公共筹资职能缺位上就欠缺100亿元以上,如果不考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身的运营收入,欠缺的金额将会更加的庞大。如此庞大的公共筹资职能缺位欠缺金额,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完成。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存在问题。政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投入的资金较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维持其中人员的经济收入,将本应当为公共服务产品变为准公共服务产品,需要人们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够获得。这也就使得各级政府部门在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上存在着较大的管理职能缺位。
4.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产生的影响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首要问题中的公共职能缺位为社会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整体形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此种模式下,实质上沦为一种盈利的机构,为获得更多的利益,使得出现较多的乱收费,不合理收费现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利益也发生不正当的竞争关系等。这一系列的现象无不影响着人们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印象,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象在人们的心中逐渐的降低。除此之外,公共职能缺位也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缺失大量的人才,单靠一些服务性费用难以维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的正常开支,使得其中的员工收入普遍较低,这也就造成其中许多的优秀人才选择离开,寻找经济效益更高的工作岗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应当将改变公共职能缺位列为其中的首要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公共职能缺位引起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首先应当对疾病预防控制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断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投入,并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职能特性,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逐渐改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发挥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真正价值,最终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政,于竞进,郝模,汪华,于明珠,施培武,龚向光,罗力,岳建宁,罗实,杨峰,梁占凯,王敦志.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与形成机制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05:395-398.
[2]李松.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与形成机制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4,01:118-119.
篇3
1.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从出苗至七叶期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绿色,叶肉粗厚僵直,呈弓状弯曲。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玉米矮花叶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种。
传播途径: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对玉米的危害亦很严重。蚜虫刺吸的同时吐出一种唾液,影响生长和扬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秃顶。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毒。
2.玉米茎腐病:茎腐病常由几种真菌和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一般发生在甜玉米的吐丝后期,症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即“青枯型”常出现在暴风雨过后,或天气有大风,经过2~3天叶片失水呈青枯萎蔫状。慢性型病程进展缓慢,叶片从下向上逐渐黄枯,后期茎基部变色,腐朽,感染部腐烂,有腐嗅味,植株青枯,病部如水渍状。髓部中空,易倒伏,果穗下垂,籽粒干瘪。传播途径:欧文氏杆菌细菌。
传播途径:病菌随残体在土表过冬,病菌可以经伤口或直接侵入。或从叶鞘基部侵入茎部,并扩展到下部的节间。也可以靠种子传播。该病在30℃高温高湿,田间空气不流通、土壤排水不良发病重。
3.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我国春玉米区普遍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丘陵地区发生比较严重。病原菌侵染种子萌发后产生的胚芽,并随生长点生长,但直到穗期才可见到典型的症状。病株果穗短粗,外观近球形,无花丝,苞叶正常,受害后期,果穗苞叶自行裂开,散出大量黑粉。有的果穗受害后,过度生长,但无花丝,不结实,顶部为刺状。雄穗受害后主要是整个小花变为黑粉包,抽雄后散出大量黑粉。有的雄穗受病原体刺激后畸形生长。
传播途径:主要以土壤带菌的方式进行传播,此外,种子、粪肥同样可以传播。
4.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较凉爽的玉米种植区,特别是东北、华北北部、西北、西南及其他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生严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以后,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症状: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受侵染后,出现点状水浸斑,沿叶脉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形、中央灰褐色的大斑。田间湿度大时,在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
传播途径:通过分生孢子或者菌丝形式附于病残体上越冬,以气流进行传播。发病条件:相对湿度超过90%,温度在20~25 ℃时易发病。
5.玉米小斑病:主要为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者纺锺形,黄褐色、灰褐色。有时病斑上具轮纹,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
传播途径:温度高于25度和雨日多的条件下发病重。
二、玉米病害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以降低田间温度。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浇水施肥,分期培土,雨后及时排水,中耕松土,降低田间湿度,可以减轻病害发生。在玉米定苗时,除去有虫苗,并带出田块;发现粗缩病、矮花叶病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株,减少翌年侵染源。
篇4
关键词鸡球虫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防治
鸡球虫病主要是由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性原虫病,是通过球虫卵囊传播的,因鸡吞食大量孢子化卵囊而感染发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两者均分布广,发生普遍,主要危害2月龄以内的幼鸡,在高温潮湿的季节最为流行。2病并发时,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提高,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应引起养殖场的高度重视。2010年5月,由于气温升高,阴雨天气多,导致鸡球虫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发,现就以一起病例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广西隆安县某养殖户鸡舍建于半山坡,泥土地面,潮湿,卫生环境差。存栏三黄鸡2 000羽,曾经于1日龄用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2倍量点眼滴鼻,7日龄用法氏囊弱毒疫苗2倍饮水,14日龄用禽流感灭活油乳剂苗0.25 mL每只肌肉注射,饲养至30日龄时开始发病,部分鸡表现精神不振,双翅下垂,羽毛松乱,缩头闭眼,食欲减退,喜饮水,喜欢拥挤成堆,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消瘦,粪便呈白色水样稀粪,部分还混排血便,周围羽毛污秽,共济失调等。当天死亡20只,发病后3 d,死亡210只,曾用磺胺二甲嘧啶、环丙沙星等治疗,均无疗效。
2剖检病理变化
对10只病死鸡分别进行解剖,主要病变为腿肌、胸肌有出血斑点;胸腺肿大、出血;肝脏肿大、质脆,胆囊肿大,呈暗绿色;脾脏肿大,呈白色花斑状;肌胃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出血;肾肿胀,呈现“花斑肾”样;法氏囊肿大,外表包囔有黄色胶冻样液体,黏膜表面有血或弥漫性出血,个别病死鸡的法氏囊肿胀并呈现紫黑色。盲肠显著肿大,浆膜面可见大量出血斑,有的外观有结节,肠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其他组织器官未见病变。
3实验室诊断
3.1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病鸡心血涂片,取病死鸡肝、脾触片,经革兰氏、瑞氏染色镜检未见细菌。将上述病料分别接种于血液琼脂培养基,37 ℃培养24 h,无细菌生长。
3.2球虫卵囊检查
一是粪检[1]。用无菌镊子取新鲜血便适量,置于载玻片上,加蒸馏水搅匀,盖上盖玻片镜检,可见多量椭圆形、浅黄色的卵囊,外有1层壳膜,周围是透明区,中间结构均匀。另外,采集几处带血粪便于大试管中,用5倍饱和盐水漂浮,用接种环取表层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见大量纯净的椭圆型球虫卵囊。二是肠检。刮取病(死)鸡盲肠黏膜,涂片镜检,可见大量椭圆型球虫卵囊。
3.3血清学检查
(1)法氏囊组织内IBDV琼扩抗原检测。取病鸡肿胀和有出血点的法氏囊组织,按1∶5加入pH值7.2的PBS液,用碾钵充分碾磨制备成混悬液,反复冻融后,4 000 r/m离心10 min,以上清液待检抗原与标准阳性IBD血清进行琼脂扩散反应试验。结果病鸡法氏囊组织与IBDV阳性血清出现清楚的沉淀线,判定为阳性。
(2)发病鸡群血清IBDV琼扩抗体测定。采取病鸡血清样10份,与IBDV标准抗原进行琼脂扩散反应试验,结果其中8份血清样本与抗原孔间出现清楚的沉淀线,另外2份未出沉淀线,表明病鸡群内IBDV抗体阳性率高。
(3)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把肝脏、脾脏用碾钵充分碾磨,用灭菌生理盐水制成5倍乳剂,反复冻融后,以4 000 r/m离心30 min后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稀释作为抗原,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作为抗体,分别与1%鸡红细胞悬液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并设立阴性、阳性对照,30 min后观察,结果呈阴性。
以上检测结果表明,病鸡为法氏囊病毒感染,未感染鸡新城疫和禽流感。
4确诊
根据发病日龄和日渐加剧的血痢以及盲肠和法氏囊病变,可初步诊断为鸡球虫病与法氏囊病混合感染。从病鸡粪便和盲肠黏膜镜检到球虫卵囊,以及血清学检查IBDV抗原、抗体阳性,可进一步确诊[1-2]。
5预防
5.1疫苗接种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非常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弱毒活疫苗,可点眼、口服或肌注,以肌注免疫效果最佳,饮水免疫最方便,剂量应加倍。鸡球虫病目前也有疫苗可以预防[3],国内外已有多种商品化鸡球虫疫苗在广泛使用,鸡球虫疫苗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同时解决了药物治疗球虫病中存在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还大大降低了药费开支,因此疫苗预防鸡球虫病值得推广。球虫疫苗免疫方法:分别于2~3日龄进行首免,8~10日龄二免,可滴喂或饮水,饮水免疫疫苗争取在1 h内饮完。接种疫苗后,3周内禁用抗球虫药物。
5.2药物预防
在雏鸡2周龄时,可在日粮或饮水中加入抗球虫药物,如地克珠利、马杜霉素、球速杀等,以预防球虫病的发生。由于球虫对大多抗球虫药易产生耐药性、毒性,影响疗效,用药时应根据用药史有计划地交替选用,并注意用药剂量,均匀投喂,以防中毒。建议最好选用中药预防为主,以避免对抗球虫药产生耐药性[4-5]。
5.3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为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的发生,对鸡群应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湿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坚持全进全出,注意育雏舍的通风透光,以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定期消毒鸡舍、用具,做到饮水卫生、安全。
5.4调整日粮结构,注重饲料品质
要给雏鸡饲喂新鲜优质饲料,注意补充适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营养全面均衡,以满足雏鸡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以提高鸡体免疫力。
6综合防治
6.1病健隔离,加强消毒鸡舍
将病情严重的鸡与症状较轻的鸡进行分群、隔离饲养。每天多次清扫鸡舍地面粪便及污物,每天早晚2次全面消毒,交替用0.3%过氧乙酸和1∶300复合酚带鸡消毒,勤换垫料,尽量保持鸡舍干燥和减少各种应激。
6.2药剂治疗
全群鸡肌注法氏囊高免抗体,每只鸡2 mL,1 d 1次,连用2次;每天用“地克珠利溶液”和“球速杀”(中药粉剂)配水交替饮用,“地克珠利溶液”每100 mL对水500 kg,“球速杀”(中药粉剂)每25 g对水25 kg让病鸡饮用,连续用5 d,治疗球虫。
6.3辅助治疗
在日粮中添加VA、VC、VK,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提高麸皮使用量;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晚上用肾肿解毒药或0.2%小苏打溶液全群饮水。
7讨论
鸡球虫病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养鸡场常见病,特别在高温潮湿季节,应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该鸡群按计划用法氏囊弱毒疫苗进行免疫,仍发生该病,原因可能是天热气温高,疫苗保存不当及饮用时间太长,造成疫苗免疫效果差,导致免疫失败。该鸡群曾用磺胺二甲嘧啶、环丙沙星等,治疗未见效果,原因是该场常用磺胺二甲嘧啶、环丙沙星治疗鸡病,可能已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接种疫苗方法,以逐只滴喂或注射为佳,若为方便,采用饮水免疫要在1 h内饮用完,疫苗量要加多倍量,以保证每只鸡摄入足够的疫苗剂量。用药防治应根据用药史有计划地交替选用,以免产生耐药性,导致防治失败。
8参考文献
[1] 索勋,李国清.鸡球虫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成生.鸡法氏囊病新特点及其防控方法[J].中国牧业通讯,2009(22):43.
[3] 申海龙,郑世民.鸡球虫病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06,28(20):102-105.
篇5
关键词:房屋地基;加固;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house foundations disease, and proposed several solutions, for your reference.Key words: housing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房屋修缮工程中,针对地基发生有害变形的原因,辅以其它措施消除变形因素,稳定地基。
1 房屋地基病害的原因
1.1 地基变形在其上部结构状态的反映
地基处于地下隐蔽部位,为了判明地基是否有病害以及产生病害的部位和原因,以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很有必要掌握各类地基有害变形在上部结构的变化状态特征。
1.1.1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黄土是第四纪地质年代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其主要成分是粉土土粒。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黄土多数是属于湿陷性黄土(后面所属黄土均指湿陷性黄土),其特点是:孔隙比较大(孔隙比一般1左右),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在干燥状态下,土的抗剪强度较高,承载能力较大,压缩沉陷量很小;一旦遇水浸湿后,土的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对房屋造成较大的危害。
1.1.2 膨胀土地基的胀缩变形。一般处于坚硬或硬塑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但是因其颗粒成分主要有亲水性矿物(蒙脱石、伊利石)组成,故具有吸水性大、湿胀干缩性大的特点。 因为膨胀土的体积随含水量而变化(吸水自由膨胀率在 40%以上),故建造在膨胀土地基上的建筑物,会受到反复的、不均匀的湿胀干缩变形的影响,若设计时处置不当,就会导致建筑物开裂破坏,并且不易修复。
1.1.3松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其大小不仅与土的性质、土质分部情况及基底压力大小和分布有关,而且与房屋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有关。不同刚度的房屋,具有不同的沉降分布曲线,房屋刚度越大,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就越小,其沉降分布曲线就趋于平直。
1.1.4 季节性冻土地基的冻胀与融陷。如果地基土颗粒较细(如粉土、粘性土)而潮湿,其温度降低至0℃以下时,便会冻结而成冻土。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新疆等省,冻土深度可达1~2m,局部地区可达2m 以上,在土冻结时,其体积发生明显膨胀,地面隆起,成为冻胀现象;而当气温升高时,冻土中的冰融化成水,图纸变软,强度大大降低,在外部压力作用下,便会发生较大的沉陷,开裂破坏、塌陷或倾斜。影响地基土冻胀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土颗粒的粗细、图的含水量、水文地质条件及土的温度。 土颗粒愈细、含水量愈大、图的温度愈低,则冻胀力愈大;当土中水分有水源补给时,董长利有可能成倍增长。可能使上部墙体引起裂缝。
1.2 地基病害产生的原因
一般是地基的病害由勘察、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和维护不当造成的。另外,各种灾害、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引起或扩大病害。
2 地基的加固方法
松软地基、膨胀土地基及湿陷性黄土地基部属于软弱地基。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房屋,当地基发生了较大的有害变形,引起基础和上部结构出现较严重的病害时,或因旧房需夹层改造而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首先考虑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下述几种方法可供选用:
2.1 剂密法
是指利用打拨管设备,将下端带合瓣式桩尖的桩管借冲击锤或振动锤打入地基土中成孔,在拨出管后或拨管时,向孔内填入中粗砂、碎石、灰土(生石灰碎块与粘土组成)、灰砂(石灰粉与粉煤灰组成)、素土等材料,随填随捣实而成。该法主要运用于人工填土、疏松沙土及超市黄土地基的加固。
2.2 高压旋喷注浆法
高压旋喷注浆法是在普通地质钻机的钻杆(直径50mm 或40mm,每节长1~3.5m)底端,加安一个特制喷嘴,党钻至预定深度后,借压力为 20~30MPa 的高压泥浆泵,将可凝固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目前一般采用掺速凝早强剂的水泥浆)压送并从喷嘴射向主体,同时使钻杆以一定速度(20r/min)边旋转边提升,由于高速喷出的浆液使杆端周围土体的结构遭到破坏,浆液与土颗粒的混合物凝固后,便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圆柱状固结体(叫旋喷桩),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2.3 深层搅拌法
2.3.1 注浆搅拌法 这种方法是用水泥浆作固结剂,用灰浆泵压送,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八水泥浆注入软土地基中,并将软土就地和水泥浆强制搅拌混合,使软土硬接而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固结体(水泥土),这些固结体与其余原土组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这种方法所用主要施工机具包括:深层搅拌机、起重机或提升机、灰浆搅拌机、灰浆泵、贮浆桶及输浆管等。 深层搅拌机有单轴叶片喷浆和双轴中心管喷浆等几种。
2.3.2 粉体喷射搅拌法 这种方式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一种深层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它是以生石灰粉或水泥粉料作固结料,通过粉体喷射搅拌机,利用压缩空气将粉料以雾状喷入地基中,并借钻头的叶片旋转,使粉状固结料与原位软土搅拌混合,将软土固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地基土,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2.4 灌浆法
灌浆法是一种古老的加固方法,至今仍被国内外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是利用灌浆设备将浆液注入地基土中,使原来松软的土被胶结硬化,成为具有强度较大、抗渗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该法施工时不饶动、不破坏原地基土结构,无须大型的机械设备,是加固旧房地基的一种值得优先考虑的方法。此法所用的浆液应流动性好、泌水性小,并具有一定硬化强度和稳定性。但由于水泥浆的析水性大、凝固慢、稳定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灌注砾石或孔隙大于0.2~0.3mm 的地基土中。
2.5 换土垫层法
该法是将基础地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换填迁都较大压缩性较小的材料,从而达到扩散压应力和较小地基变形的目的。它具有施工设备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但在既有房屋基础下进行换土,即使分期分段施工,亦需采取临时支撑措施,施工困难,还易引起地基附加沉降,故只宜用于上部荷载较小、局部薄层软弱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
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地基与基础的完好程度,直接关系整个房屋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本文就地基与基础病害的原因及其变化状态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各类变化特征采用五种方法提出了加固措施。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羊疾病;预防;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132028
随着国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养羊业成为了我国养殖产业的一大行业,羊肉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食材,羊毛是服装产业常见的材料,而且,羊皮也是常见的药材和皮革材料。以前我国对养羊业不够重视,养殖户对常见的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了解不足,羊类疾病越来越多,因此养殖户的损失也就越来越多。
1 羊疾病发生的原因
羊类常见的疾病主要有3类: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普通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时间急的特点,在短时间内大量的羊群都可能染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相似,都能够使大量的羊群患病,会给养殖户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不同,普通疾病给养殖户造成的影响较小,规模较小,往往是由饲养方式不正确而造成的。
1.1 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以及真菌等,引发的羊疾病主要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种。传染病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入侵羊体引起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短时间内能够大量传播,能够造成羊群的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病毒入侵羊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口蹄疫、羊痘、羊传染性脓包病等,而细菌入侵羊体时引起的疾病往往是炭疽病、破伤风、羊肠毒血病等;寄生虫病主要是由寄生虫入侵羊体而引起的,寄生虫与病毒和细菌不同,寄生虫入侵羊体之后能够吸收羊体内的营养物质、分泌有毒物质,最终造成羊类发育不良、贫血甚至死亡,常见疾病为肝片吸虫、螨病等。
1.2 非生物性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主要为饲养问题或者管理不当,是引发羊类普通病的主要原因,常见疾病为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以及营养代谢疾病等。羊类的内科病主要为前胃疾病,常为前胃弛缓、瓣胃阻塞、瘤胃积食等,主要是饲养中存在不足而造成的,如饲养食物过于单一、饲养食物难以消化、饲养食物不干净、饮水较少等。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饲养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缺乏或者营养物质过多造成的,往往会使羊体内的营养物质缺乏,发育不良,贫血等,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中毒性疾病主要是由中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饲养草料霉变或含有农药、杀虫剂等化学药品引起的。
2 羊疾病的预防
2.1 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管
加强对环境卫生管理不仅能够预防羊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控制羊类疾病的传播。在对环境卫生监管时,不仅要加强对羊舍卫生的监管,同时也要加强对饮食卫生的监管。要定期对羊舍打扫、消毒,日常中要严格管理羊类的食物,要对食物的来源严格管理,不给羊群食用霉变食物,对不明原因死亡的羊焚烧、深埋或者高温消毒处理,及时处理羊群的粪便。环境是引发羊类疾病的一大重要原因,加强对羊群卫生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羊疾病的发生率。
2.2 对饲养人员提高要求
饲养不当是引发羊类普通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减少普通病的发生几率就要提高对饲养人员的要求。在饲养羊群时,要根据每只羊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饲养方式,对妊娠母羊和育肥羊更要精心管理;对饲养的草料严格管理,禁止给羊群喂食霉变、有毒的草料,保证羊群充足的饮水量,并且要确保水源干净无污染;要及时对羊舍打扫、消毒,对死亡的羊及时处理和消毒,减少传染几率。
2.3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养殖户在养殖时尽量要坚持自己繁殖,当购入新羊时要先隔离观察,一般为40h,若在观察期间不出现意外情况就可以将购入的羊与普通羊群混合养殖,但如果在观察期出现意外情况就一定要及时联系出售方将羊群全部退回,并对羊舍消毒处理,避免传染。
2.4 做好免疫工作
传统的羊类养殖户对羊疾病并不重视,所以当一只羊出现疾病时就容易使大量的羊群感染,从而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做好免疫工作非常重要,免疫防疫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羊类疾病的发生几率。从羊出生之后,养殖户就要根据当地羊群常发疾病和免疫计划定期进行防疫药品注射。免疫工作能够使羊群获得特异性抵抗力,在疾病爆发时,感染该疾病的概率变低。除此以外,还要在初春季节和秋末季节做好驱虫工作,主要选取广谱驱虫药,驱虫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寄生虫引发的疾病。
3 羊类常发疾病的防治
3.1 口蹄疫
口蹄疫是羊传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也是偶蹄兽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以及发热等特点。口蹄疫的传染性非常强,表现为季节性发病,发病时间多为秋末时节,在冬季时病情最严重,春夏季节该病的传染性较小,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和蹄部的皮肤处有水疱、溃疡或者糜烂现象,在感染此病之后,羊的温度也迅速提高,增加到40~41℃。在发现该病之后要做好隔离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对羊舍做好消毒工作,尽量避免大规模感染,目前我国对患有口蹄疫的羊类没有治理方案,所以当发现感染时,要进行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
3.2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是羊寄生虫病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是由寄生虫入侵羊体造成的,入侵的寄生虫是雌雄同体的肝片吸虫,不仅常见于牛、羊、兔、猪等兽类,也常见于人类,羊肝片吸虫病作为羊寄生虫病的一种,也具有非常强的感染性,当饲养人员稍有不慎时,可能会造成大规模感染,从而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肝片吸虫主要寄生在食物中,当兽类误食之后,寄生虫就由植物转向兽类,进入肝脏、胆管等器官。急性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口眼黏膜苍白,一般在3~5h内死亡,慢性感染者主要表现为贫血、水肿、毛乱、消化不良等,但最终也会导致死亡。预防羊肝片吸虫病要从羊群的饮食进行改善,禁止给羊喂食污水,尽量不要去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当发现感染羊群时,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用丙硫咪唑片、硝氯酚、硫酸二氯酚、抗蠕敏等药物灌服,并注意定期服药。
3.3 羊急性瘤胃膨胀
羊的急性瘤胃膨胀病是由于羊饱食大量易发酵的饲料或空腹后骤然吃大量饲草,饱吃大量的豆科植物和嫩草,如豆苗、青苜蓿以及水草,秋冬季吃了粮食后大量饮水均可引起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从而产生大量气体,造成羊的瘤胃膨胀。病畜主要表现不安,左腹部急性膨胀,敲时带有鼓音,不反刍,回头看腹,伸腰。由于肚子胀大又压迫胸腔,于是出现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脉搏增快而衰弱,眼结膜潮红、发紫等症状。治疗:主要进行胃管放气,防腐止酵,清湿胃肠。急救:病羊数目较多又严重时,可采用套管针于左侧瘤胃处穿刺排气,但排气要缓慢。穿刺前后都要施行严格消毒。如果无套管针也可用粗注射针头、削尖的细竹节管,消毒后代替套管针穿刺排气,排气完后,可由排气管内直接注入止酵剂。用5%的碳酸氢钠1500mL洗胃,也可用醋20mL、松节油3mL、酒精10mL混合后1次灌服;中药可用莱服子30g、滑石粉10g、芒硝20g煎水,另加清油(或花生油)30mL,1次灌服即可。
3.4 肺炎
病因:由感冒而引起,天气变冷,受寒又遇雨淋,或剪毛、药浴后又受冷风等均可引发肺炎。症状:发热,呼吸困难,咳嗽,有鼻涕,结膜充血,头耳下垂,食欲衰退。治疗:肌注青霉素水剂3.5万单位以上,每3h 1次,注射油剂每次30~80万单位,每日1次。剪去前胸之毛,擦之以芥子泥,亦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应中.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37-338.
[2]邓仁伟.羊病的分类及综合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10):184.
[3]孙洪新.羊口蹄疫的防控措施[J].北方牧业,2011(1):30.
篇7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98-02
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一旦被确诊,患者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2型糖尿病的病情,否则会导致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笔者就如何做好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谈谈体会,汇报如下。
1首先做好预防工作
一级预防是指针对糖尿病易感个体或整个人群进行的非选择预防,主要指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防止或降低糖尿病发生的一切活动。如适当限制能量摄入、避免肥胖、促进体重正常和鼓励进行较多的体力活动等。该项预防措施的实施一般需要国家、政府及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国策,发动广大医务保健人员和利用大众媒介广泛彻底地进行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级预防以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40岁以上肥胖或超重及妊娠糖尿病等)为普查对象,对早期发现的隐性2型糖尿病及糖代谢紊乱的[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受损(IFG)或(IGT IFG)]人群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和管理,防止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点是预防或延迟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人群向2型糖尿病进展。目前广泛认为IGT是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一过渡阶段,有时亦称为“糖尿病前期”。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研究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IGT阶段。从全球来看,IGT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间存在很大差异,范围为3%-20%。与2型糖尿病一样,IGT的发生随年龄增大而增多,与体重增加或肥胖及体力活动缺乏有关,2型糖尿病的阳性家族史是IGT的强危险因素,另外,胎儿宫内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1年后体重偏低者亦预示其今后在40-60岁发生IGT的可能性增高,此外,有认为血甘油三酯增高与IGT有关,但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另一方面,研究还发现,IGT患者除糖代谢异常,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纤溶系统功能障碍等,从而致高血压、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升高。有鉴于此,目前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已被提到重要地位,主要目的是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篇8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第3大非传染性疾病,其急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增加患者本人及其家庭乃至社会的经济负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因此,老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预防是极为重要的。
1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 急性并发症包括各种急性感染、低血糖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慢性并发症系指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肾脏病、眼部并发症(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屈光异常、糖尿病眼肌神经病变等)、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及中枢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皮肤病变、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上述这些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严重时可致生命危险,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要以预防为主,其重要意义在于减少糖尿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2 预防及护理
2.1 健康教育 根据病史长短、病情轻重,教育内容侧重不同。对初发者及病史短、病情尚轻未出现并发症者,除普及糖尿病的一般常识外,应以预防并发症为主。对病史长且病情重,已出现不同并发症者,教育内容应以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怎样配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如何减轻痛苦和预防尚未出现的其他并发症为主。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注重沟通技巧。初期患者缺乏糖尿病知识,护士主要通过亲切交谈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家庭、经济状况、发病经过及对本病的看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中期患者对糖尿病有了一定认识后,易产生悲观情绪,可反复劝导患者,配合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后期患者自认为患病多年,已经掌握有关疾病知识,对宣教知识不感兴趣,护士应采取提问纠正的方式,以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赢得患者的信任。
2.2 控制好血糖是控制糖尿病病情变化的关键 老年人的内脏器官功能多衰退,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加之患糖尿病后,在治疗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导致血糖升高,而逐渐出现精神萎靡、昏迷。或者是在治疗方面的严格要求,不论自己的身体状况好坏、进食多少,都按时、按顿的服降糖药物,加之严格控制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对老年人而言,由于反应性差,在低血糖发生时常不出现典型症状,不能及时发现,由轻而重,最后发展为低血糖性昏迷。所以,控制好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所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平日血糖和尿糖的监测,家属应主动关心患者的病情变化,帮助患者做好家庭监测。要让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教会患者自己管理自己,正确认识疾病,避免盲目就医,防止无效花销,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下,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平稳、体质量减轻、体质增强。但要注意活动量适度,避免运动过量。
2.3 护理措施
2.3.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非常苦恼,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认为糖尿病无法根治,思想包袱很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护士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科普知识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高尚的情操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帮助他们丢掉包袱,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要让患者知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2.3.2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措施。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质量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一定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主要以蔬菜为主,不仅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鱼、肉、蛋、油等副食的摄入,患者如有饥饿感时,可吃少量南瓜子,增加蔬菜食用量,采用低盐饮食。
2.3.3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时,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医嘱。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注射后30min进餐。注射胰岛素后,要按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有何反应,特别是首次用药的患者,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等。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永远存在着低血糖的可能性,如出现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时,可饮少量糖水,严重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出院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时间、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
篇9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副作用小的避孕方法。深受广大育龄妇女的欢迎。据统计,我国妇女避孕80%以上使用IUD,尽管此法避孕的并发症发生率不高,但也不容忽视,现就IUD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 昏厥
术时扩张子宫内口或术中反复刺激,有时引起过强的血管——副交感神经反应,表现为皮肤苍白、心律失常、以致昏厥或心脏停搏,应让该患者平卧,脚腿抬高防治。不能立刻恢复者,可予阿托品注射并立即抢救。
2 出血
2.1 术时、术后出血 IUD放置术时及术后24h出血量超过100ml,或者放置术后流血7~14天,出血量超过100ml者,可诊断为放置IUD后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前者多系术中组织损伤所致,如子宫穿孔,宫颈管损伤,子宫内膜损伤,后者多为局部子宫内膜受压坏死,感染引起。
预防措施:(1)止血药及宫缩剂,补充适当的铁剂、蛋白质和维生素,支持疗法,出血较多者应补充血容量,如疑有损伤应试行取出IUD。(2)放置数天后的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及时取出IUD。(3)如人流同时放置IUD后出血,应排除组织残留。(4)提高术者操作技术。
2.2 不规则阴道流血 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出血时间延长,止血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比较一致发现为子宫内膜纤溶酶活性和前列腺素增加,尚有子宫螺旋小动脉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素增加和激素受体量的变化,但也发现子宫或内膜的病理变化,如息肉、肌瘤。
预防措施:正确选择IUD类型及大小,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熟练掌握放置技巧以防发生月经失调,可适当选用抗纤溶药物,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类固醇及抗生素等药物,无效者应及时取出IUD。
2.3 疼痛和排出 疼痛一般系子宫强烈收缩所致,宫内放置IUD经常刺激子宫的排异性收缩,IUD过大者,症状更严重,也有个别放置IUD时,宫颈内口过紧,不能准确放置到宫底部而嵌在子宫峡部,术者却误认为放到了宫底部。以上一旦明确诊断后宜取出IUD或换置略小的或重新放置。故节育器的大小和支撑力为子宫腔形态和收缩之间的关系达到相对平衡时,则无疼痛感觉或节育器被排出现象,可以发挥良好的避孕作用。
3 子宫穿孔
放置IUD的操作简单,一般不致造成子宫穿孔,但应注意警惕下列几种情况:(1)置前盆腔检查不明确,未明确子宫大小、位置与方向、畸形子宫,操作时探针或放置器插入宫腔时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以致子宫穿孔。(2)操作时尚不够轻巧,用力不均匀时器械穿出子宫底、两宫角部尤其易受损。哺乳期闭经的子宫壁薄,阻力小,也容易受损,需加警惕。IUD本身较硬,且有棱角。如放置不正也可戳入宫壁,以后随宫缩增压而穿破。例如T型器太大成弯斜放置时,其侧也可穿损宫壁。(3)IUD已放到子宫外,需在腹腔镜下取出IUD,同时修补穿孔部位,若合并脏器损伤或内出血应立即剖腹探查,针对损伤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4 感染
4.1 急性盆腔感染 放置IUD是一种宫腔操作,手术本身可能引起感染。国际上对放置IUD引起急性感染有明确诊断标准:即感染一般在放置IUD后20天发生,同时具备下列4项中的3项且2项为必备条件:(1)体温≥38℃;(2)下腹部压痛及肌肉紧张;(3)阴道检查时宫颈举痛;(4)单侧或双侧附件压痛或伴有肿块。
4.2 慢性盆腔感染 IUD并发盆腔炎的原因,多为带器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经期延长,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导致细菌上行性感染发生所致,病原体除一般细菌外,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可引起非常严重的盆腔感染,宫颈涂片检查放线具有诊断价值。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人群,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放置IUD后定期随诊,有明确感染者应立即取出IUD,并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脓肿应经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术,必要时行宫颈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后,选敏感药物。慢性盆腔炎,尚可选择中药及理疗。术中做到严格无菌操作,放器后随访注意外阴、阴道及性生活卫生,对有盆腔炎史者禁忌放置,如采取上述措施IUD所致的盆腔炎是可以避免的。
5 节育器异位
指宫内节育器不在子宫腔的正常位置。
5.1 部分异位 节育器部分嵌顿入肌层。
5.2 节育器完全异位 指节育器完全嵌顿入肌层。
5.3 节育器子宫外异位 指节育器异位在子宫外者(腹腔、阔韧带内、子宫直肠窝、膀胱腹膜反折处)。
一般无症状多于取环时才发现,结合X线透视、超声检查、宫腔镜、子宫碘油造影,以明确诊断。
预防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查明子宫位置大小,选择合适的类型大小,优质的IUD,哺乳期放置更应小心谨慎,操作轻柔,绝经后及时取环。
6 其他
6.1 带器妊娠 IUD未放置到宫底部或型号偏小,或下移均易导致带器妊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IUD并不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但随着带器时间的延长,尤其超过4年者,发生异位妊娠机会将会增大,估计与IUD产生的异物反应,随时间延长,影响也趋于稳定有关。带器妊娠可致胎儿损伤和畸形,故一旦发生带器妊娠,原则上应终止妊娠,同时取环。
6.2 IUD脱落 多与IUD选择不当有关。如型号过小、IUD支撑力和子宫收缩力的关系不平衡等,近年来,IUD的不断研制改进,已使脱落率明显下降,IUD脱落多在置环后第一年,尤其前3个月发生,故置环术后应定期随诊。
6.3 断裂变形、脱结 发生率低,常与IUD质量和放置操作技术有关,随访中一旦发现宜及时取出,可在宫腔镜下取环,切忌强行钩取。
6.4 尾丝消失 病理情况时合并子宫肌瘤妊娠等子宫大小形态发生改变,IUD的尾丝相对过短而缩至宫腔内或消失,可行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及了解环的位置。
参 考 文 献
篇10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疗法;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73-01
1 鼻咽癌的护理措施简介
1.1心理护理
鼻咽癌患者对放疗往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精神压力,常因对病情不了解和对疾病的恐惧而出现焦虑、抑郁、拒绝等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这些负面情绪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不良影响,而加速病情的恶化。因此,治疗 我们有必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放疗早期反应及护理等,在护理患者时应耐心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采取不同方式解决患者的各 病情。并向患者介绍放疗医师及设备,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放疗前的注意事项,检查目的。如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说明目前鼻咽癌的各种治疗中,放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仍是全世界的主要治疗手段,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
1.2皮肤护理
皮肤损伤与照射剂量、照射面积、放射源有关。一般照射10次后皮肤开始发干,有痒感,胀痛感,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逐渐出现肤色变深、变黑、脱屑,严重者出现水疱、溃烂化脓。Ⅰ度、Ⅱ度皮肤反应的患者不需要停止放射治疗,放疗结束2周后,症状可自行消失,但必须采取保护性措施,严密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情况,以防程度加深,对皮肤痒者,应分散其注意力,嘱其用温水软毛巾擦洗局部皮肤,不能用手抓或撕脱局部皮肤,给予无刺激性软膏外涂。Ⅲ度和Ⅳ度患者立即终止放射治疗。如果发生Ⅲ度皮肤反应,应该分别在放疗结束后5 h和8 h皮肤出现水疱,立即消毒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和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尽早静脉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疱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美宝烫伤膏,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待临床治愈后可继续治疗。
1.3口腔护理
由于放射线容易造成唾液腺损伤,导致口腔黏膜充血水肿,解决口腔黏膜反应是最重要的一环。为使这些症状减轻,可常备一 饮水瓶,经常湿润一下口腔,每天饮水量在2500 ml以上。有咽干痛,下咽痛,随放疗量递增而加重,严重的可致滴水难咽。可见鼻咽、口腔、口咽黏膜尤其是软腭、腭弓、咽后壁一带充血、糜烂出血、白膜形成。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继续放疗,可给大量维生素B族、维生素A、维生素E等口服,进高蛋白饮食,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常规用口乐漱口水含漱,做好解释,给予心理安慰,待放疗缩野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1.4饮食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护理人员向其讲解营养与疾病恢复的关系,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豆类、牛奶、鱼蛋类等,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创造好的进食环境,以增进患者的食欲,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少吃油炸、腌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患者进食少或不能进食,可静脉补液或给予胃肠外营养。通过正确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抵抗力,以保证放疗按计划完成。
1.5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损伤的护理
放射性食管炎主要症状为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常在放疗后2周开始出现并逐渐加重,4周后逐渐减轻。给予口服复合维生素B,用庆大霉素8万u加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指导患者做好自我保护,多饮水,宜选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餐后饮温开水冲洗食管,忌食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而放射性肺损伤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干湿音,常发生于放疗后2个月内,按医嘱用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协助做好生活护理,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免加重急性放射性肺损伤。
2 鼻咽癌放疗并发症的预防
2.1加强功能锻炼
因放疗后,可引起头颈部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有时可出现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我们指导患者不定时按摩咬牙合关节和做叩齿运动,最便捷的方法是嘱患者多说话,加强咬牙合关节运动,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可做些早操、气功等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2.2放疗期间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全面正确的医疗信息,利用医学报刊、书籍、卡片、图解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有关鼻咽癌知识和疾病相关的因素,讲解情绪与疾病相关的因素,将放疗的治疗方案、疗程、放疗反应、放射皮肤的保护,个人卫生、饮食、休息、情绪等注意事项,逐项介绍给患者,使他们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知识水平的患者,从饮食营养、皮肤护理、功能康复锻炼、自我保健等方面进行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健康咨询。鼓励患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度锻炼,以有利于康复。严重的放射性皮炎是导致放疗中断或失败的重要原因, 97%的癌症患者家属有悲观、焦虑的心理,因此,应将患者的病情、治疗信息及预后真实告知家属,以减轻和消除焦虑,并取得家属的配合,教育家属不可在患者面前流露悲伤情绪。鼓励患者说出不良情绪,并让其有倾诉发泄的机会,感情宣泄法可以增强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减轻焦虑,提高生活质量。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确定的照射范围、照射剂量和照射疗程制定护理计划,加强放疗知识宣教力度,强调积极预防是减少放射性皮肤反应的重要环节,使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正确对待放射治疗,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结语:
根据不同治疗阶段心理需要的不同,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积极预防不良反应;严密观察放疗后出现的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和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食管炎等不良反应,给予及时正确地处理和提供热情周到的护理服务,针对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给患者 多的鼓励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