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17 17:3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课程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上课程管理制度

篇1

1.教学质量不够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都有待提高。学校师资队伍总体偏少,生师比高于全国本科高校的平均水平;教师投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时间与精力不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有待根本转变;教风、学风与考风的不良现象有待显著扭转;教学基层组织有待健全,教学基本环节有待抓实,教学基本条件有待改善。课程整合及大纲的内容修订与执行不够好,采用教材陈旧,讲授内容陈旧,未能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有效融入课题教学。教学过程较随意,师生互动匮乏。

2.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不足。部分教师的立德树人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少量课程存在“水课”,建议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给予充分的指导以及经费的支持。

3.留学生教学管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推行本科生进入导师团队,研讨留学生教学管理模式。

4.学风不浓,考风不正。考风考纪管理松懈,对考试违纪现象处理不够坚决。

5.本科教育质量年,要大力促进学风、考风、教风,学风建设需要加强,教学质量急需加强。

6.教务处缺乏向学生提供开具各种证明服务的信息化手段,学生满意度低。

7.学校缺乏推广新型教学模式的spoc教学平台。平台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开展多种功能的开放式的教与学交互,还可以整合校内外线上课程资源。

体制机制

8.创新性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文化传承和创新、跨文化交流或国际化能力培养被忽视。学生实习实践保证度不够,普遍认为专业课设置较少。毕业生反映在校期间专业英语能力不足。

9.进一步建全完善科学客观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二者的关系,切实重视本科教学,鼓励教师实施本科教学创新,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学一线的教师待遇。

10.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存在项目“三多三少”现象,即申请多,执行少,研究多,落地少,理论多,实践少。

11.专业培养方案系统化不够,专业建设定位不够准确,人才培养特色不明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12.教学管理规范性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部分教师反映课程安排不集中,工作量不均衡。

13.加强学校人文通识教育,深化宣传部门与新闻传播学科、专业联动,发挥人文通识教育中心作用。

14.推进智慧课堂、智慧校园,但是各个学院不能创新,是本科教育的一大难点,学校能否让学院拥有办学自主权,增强创新意识,从而带动学生活力。

15.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不力。教学管理规范性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部分教师反映课程安排不集中,工作量不均衡。 

16.专业和实践相结合,希望学校可以把实践当做重点,希望实践内容在对教师考核和学生成绩方面得到体现。建议推行“3+1”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希望学校可以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篇2

本学期教导处紧紧围绕县教研室和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继续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管理和教师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扎扎实实的落实好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现将一学期来教导处工作总结如下:

1. 开学初,根据教体局关于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的布置,教导处迅速落实了线上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了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学”实施工作方案和实施工作安排表,同时进行了全校学生收看测试情况及设备情况的排查。确保了每一位学生“停课不停学”。

2. 落实学校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以及考试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工作。每次检查都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记录。五月份开展了线上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线上教学教师的听课笔记,教师线上辅导记录,作业布置与批改记录,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录等有关材料。

3.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开展了语、数、英、道法、科学五个学科线上教学评课比赛,道德与法治优秀课例选拔赛。

4.认真做好我校各年级和毕业班的质量监控工作。根据本学期的实际,三月份,学校举行了线上教学阶段检测。五月份为做好返校复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组织各年级开展返校评估检测。六月份组织六年级开展模拟考试,并分班进行了表彰动员会,同时学校对各班前十名的学生颁发了奖品。学期末,教导处按照县教体局小学期末考试的通知要求,认真、严格、规范的组织好了期末质量抽测工作。

5.严格执行省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做好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以及转出转入学生的信息上报工作。

6.继续抓好了副艺科教学常规管理和检测工作,本学期教导处结合上级部门的抽查要求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6月19日开展了三年级体育抽查工作,每班抽查了十名学生,全年级共有七十名学生参加了本次体育抽测,本次抽查对我校体育教学情况和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做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从抽测结果看没有一个班合格率达到100%,下学期体育课首先就要改善课堂松散的放羊式现象,围绕全县体育抽查的这些项目有针对性地重点去训练,一定要力争做人人达标。

7.继续踏实抓好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各项工作。4月23,世界读书日我们向全校学生发出了“阅读倡议书”,同时在线上组织学生收看“大家一起提高阅读能力”主题授课,并在班级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分享活动。

8. 5月6日,针对线上学习近三个月学生出现的懈怠情绪,落实学生返校复学准备工作开展了线上家长会。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习;过程管理;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11-0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高职教育的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占有较大比重。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形式,更是突出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协议班顶岗实习的定义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的对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协议班”顶岗实习是指学院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以整个教学班为单位到企业进行短期的顶岗实习。协议班实习的时间根据专业的不同略有差异,一般集中安排1-4周的时间。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是作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而学校开设的所有理论课程暂时停止上课。协议班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参加实习工作,是以职业人的的身份从事生产性工作,在岗位上要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遵守企业的管理及企业对生产员工的素质要求。

二、协议班顶岗实习的实施

协议班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环节是安排在正常的教学学期内,实习的具体安排实施,既要考虑学校常规的理论教学秩序,又要兼顾企业接受短期实习学生人数的限制。首先,学校要与企业沟通信息,签订实习协议,共同约定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及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问题等等。其次,依据协议协商实习时间,学校安排学期教学计划,确保实习班级有1-4周的实践教学时间。同时企业要对生产线员工做适当的调整,以便保证能够接受整个班级的学生参加实习。最后,由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指派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在企业工作期间的管理工作。企业接受到学生,要按照协议约定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岗位的安排、任务的分配及综合素质要求的培训等。实习结束后,根据各项实习指标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评价。

以学校机电、电气专业参加协议班顶岗实习为例,机电、电气班学生共有8个教学班,一个学期共有18个教学周,校企合作企业同时能够接纳学生人数50人以内,因此考虑到以上因素,实习安排为每次实习安排一个教学班,实习时间安排为2周,8个教学班依次到企业参加实习。

三、实习过程管理的分析

校企合作的协议班实习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实习过程的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交叉进行。

1、学校负责协议班实习过程的全局监管

协议班的实习是穿插在正常的教学周中进行,学校要协调好实习的时间与其他理论教学时间的关系,实习的内容与专业的关系。2周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住在学校,每天早上坐班车去企业,下午实习工作结束后坐班车回学校,因此,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及上班来回的途中管理由学校负责。在企业工作中,学校要协助企业进行管理。

2、教师协助学院及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学校每天派有专业教师协助企业管理。实习学生由于实习时间的局限性,对企业的文化及管理制度熟悉程度不够,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与管理制度相悖的行为。比如:生产线上工作中不能喝水,进出车间要穿防静电服装、戴防静电手环等等。学生没有经过严格长时间的培训,这些环节容易忽略,教师要负责监督学生的工作行为,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在实习工作中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

3、企业对学生的工作岗位、行为规范等进行直接管理

学生到企业后,根据企业的需要将被安排在不同的实习工作岗位。比如:插件、焊接、包装、检测、仓库管理等等。岗位不同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相同,企业要根据生产线需要及学生专业合理安排实习岗位,对学生实习的工作技能及行为规范进行培训。在实际产品生产中,对学生的工作方法、操作流程、产量任务等进行直接管理。

4、生产班长或线长对学生工作任务进行分配及管理

企业生产是以盈利为目的,生产线上产出的都要求是合格的商品,因此对生产员工要求比较严格,生产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学生入职实习岗位,生产班长或线长要对其进行生产操作技能、流程及规范操作行为的讲解培训。当学生掌握了生产的技能后,班长或线长负责对工作任务进行分配,对工作过程及生产任务进行管理。实习过程管理如图2所示。

图2 实习过程管理图

四、实习质量评价分析

协议班实习的质量评价包含实习岗位能力、实习内容及实习考核。

1、实习岗位分析

协议班实习属于短期的顶岗实习,实习的岗位大部分都是为生产线员工。该类岗位技术含量较少,操作重复性动作较多,但对员工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内容分析

学生实习的内容包括元器件的插件、焊接,产品的包装、检测等。对于机电、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说,实习的内容使得学生认识了常见的电子元器件,掌握了常用元件的焊接方法及电路板的检测流程,了解了产品的包装分类。实习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实习考核分析

实习考核采用企业和教师两者结合的办法进行。企业主要在工作岗位技能掌握情况、工作态度及责任心方面、生产产品合格率、遵守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教师主要在学生行为规范、知识掌握情况、实习综合表现及实习报告心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校企结合的考核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实习给出较为真是的、客观的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2] 王万刚 胡先富 袁 亮.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

篇4

关键词:学生管理;女子院校;自主选课;模式创新

近年来,随着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培养理念的深入,高校自主选课制度被逐渐推行。自主选课从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适应新的人才战略而充分培养学生个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自主选课制度导致“班级”组织弱化,由此给学生管理特别是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研究探讨自主选课背景下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选课是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学习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喜欢的老师和喜欢的课程去学习。湖南女子学院目前实行的是学年自主选课制度,其优点是既有学年限制的特征又能完全自主选课,能够真正帮助女生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大大增强,特别是针对女性特色开设的课程,更是受到了学生的青睐。自主选课制度带来的问题是学生自由度加大,传统班级组织呈动态化和虚拟化态势,由此带来班级组织涣散、班级概念淡化、班级归属感缺失现象[1]。这给以学生班级为主要载体的传统管理模式带来了严重冲击;同时,由于学习组织变得松弛,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减弱,学生学习更靠自觉;另外,由于选课的自主性和自由性,部分女生在选课时往往选易避难。如此种种,都很有可能降低人才培养质量,违背自主选课制度的初衷。

二、自主选课制度为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提出新要求

在女子院校实施自主选课制度是一种必然选择,它既可以扩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反映学生学习的量与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但自主选课制度的实施,也必然对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提出新要求。

1、管理理念的转变。现在的女大学生大多数是好学上进、求知欲强的,但她们中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个性自我,大学阶段谈恋爱的较多,社会活动增加,自我约束力不足,依赖性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这些都容易导致女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班级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造成女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失范,给女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利于高素质女性人才的的培养。自主选课的实行,使学生的自由度加大,学生个性得以张扬,但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松懈、纪律松弛、班集体荣誉感淡化。因此,在学习理念上,传统的“教师‘施教’‘要我学’”为主,必须转变成为“学生‘求学’‘我要学’”为主,学校“传统的‘为管理而管理’的‘学生适应式’的管理理念”[1]要转变到以适应社会成长成才为中心并主动适应女大学生的管理理念。

2、管理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学年制下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学生的各项管理,管理形式主要采取“校—系—班”纵向紧密型管理形式,为实施各项管理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体制保障。而自主选课的核心理念是选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个性发展选课程,同学不同班不同课堂,同一课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同时上课,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级的概念,增加了任课老师的指导难度,减弱了院(系)对学生情况的了解[1]。同时,自主选课下学生也由班级转向宿舍为活动单位,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增大了。由此可见,学习的选择性使学生的管理内容与形式失去了原有的“班级”操作载体。为更好地做好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育工作,学生管理在内容上由过去对学生的教育、约束为主转变为对学生的咨询指导、服务保障、成长辅导为重点,在形式上由过去重要集体活动以行政班级为载体的有形硬性管理转变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培养的无形软性管理,已是形势所需。另外,实现管理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也是非常重要的。

3、对管理方法的挑战。自主选课制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此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原有学年制的管理虽然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集体活动项目的组织开展具有简便高效的优势,但它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此,适应自主选课制度的实施,学生管理工作要体现人性化,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根据每个学生的各项差异和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进行成长辅导,并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采取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方法,注重情感投入,教育引导,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发展,以塑造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性的女性人才。

三、自主选课制度下的女子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面对自主选课制度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女子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唯有创新管理模式,升级管理制度,构建新型管理体系,顺应自主选课制度。

(一)创建管理组织新构架

成立以专职辅导员为主导、以专业导师为核心、以朋辈指导为辅助、以党员教师兼职班主任为补充的管理组织新构架。基于女子院校的特殊性和女大学生的特性,学生入校都以行政班级为单位配备专职辅导员,辅导员负责学生大学阶段的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学生的思想心理方面的咨询与辅导。从大一开始,系部组织专业老师分组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大学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相关专业老师为自己的导师,导师负责对学生的专业和学业甚至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目前学生给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大体有考研、考公务员、毕业后入职参加工作、自主创业等四大类,导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相应的辅导,良好地弥补了自主选课学生真空时段的教育指导,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或其他学习。导师们甚至能以自己所带的学生为管理单位,选举班委会,开展相关管理活动,以导师制为依托,构建导师管理工作新途径,协助辅导员完成小班级的管理职能。[1]通过选拔德才兼备的高年级学姐给低年级学妹做人生导师,给予学妹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在学业生涯规划方面作指导。通过榜样的示范效应、同伴的同化效应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且通过这种传代帮带把学院的优良传统和校风得以传承和发扬。选拔德艺双馨的党员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协助导师做好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

(二)依托管理工作新平台

自主选课制度下,传统班级管理平台功能弱化,亟需寻找和依托管理工作新平台,承接因班级平台弱化而转出的部分管理功能,以弥补管理缺失。可依托的管理工作新平台主要有:

1、专业课程管理平台。即以同一专业方向为基础,在同一专业、同一课程课堂中进行学生管理。这一平台以课程专业为基础,以专业为导向,以同一专业同一课程为管理单位建立课程班级[2],以任课老师为负责人,通过组建临时班委会实现课堂的常规管理和课程学习活动,与原有班级并存完成班级功能。课堂班级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实现课堂管理育人目标。

2、专项活动管理平台。打造专业精品活动,树立品牌,根据学生对活动兴趣的情况,吸引学生参加活动,以小范围活动小组为单位,从而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管理目的。比如,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的导游之星、空姐礼仪之星大赛是经过多年打磨出来的受学生欢迎的两大品牌活动,已经成为功能强大成效显著的学生管理平台。活动要求以团队形式参赛,由系团学干部负责策划、组织、培训,学生可以在室友和班级同学中组队参赛。选手们在参赛的过程中既提升了专业素养又接受了团队纪律约束与教育,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较好实现了教育管理目的。

3、楼栋宿舍管理平台。加强宿舍楼栋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寝室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相处艺术、倡导文明、和谐的寝室生活,实现寝室育人功能。以开展寝室文化月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寝室设计大赛、文明寝室的评比促进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通过举办英语口语秀、辩论赛、宿舍安全知识大赛、优良学风寝室的评比促进寝室学风建设;通过楼层拔河比赛、寝室文化沙龙、女院好室友的评选促进寝室邻里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生活中相互照顾、互相包容、尊重彼此的优秀品质。同时在学生宿舍楼栋中建立学生党团活动室和学生成长辅导室,辅导员、教师、学生党员和干部主动深入宿舍,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指导。每学期开展党员教师、兼职班主任阳光使者进宿舍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倾听学生的诉求,并给与及时解答和上报。学生工作阵地由教室转移至寝室,让女院学生管理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4、学生社团管理平台。即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组建学生社团、专业协会,各社团、协会有自己的章程和管理办法,社团、协会是学生有兴趣、自愿加入,因此,对协会、社团的管理会有良好的认同感和积极性。目前,湖南女子学院有校级、系级社团、协会共40多个,涉及的范围广泛,学生参与人数也比较多。各社团、协会的培训学习活动比较正常,加上各社团、协会具有一定的知识性、专业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社团、协会的培训学习活动能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特长提升,实现学生社团管理育人功能。[2]

(三)打造管理手段新路径

即打造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化管理新路径。以专业、社团、宿舍或现有行政班级、学生自治委员会等为基本单位制作网站、建立QQ群、微信群等,通过学生注册加入,参加网上活动而实现网上学生管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网上、群里内容可涉及:辅导员主题班课、主题团日学习及活动内容、活动计划、课程设置、活动讨论区、通知及活动图库等,并做到及时更新动态信息与活动情况,同学通过网络登录即可了解信息或参加网上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等[3]。网络管理采取学校网络中心监控、由各单位负责人监管,同学们积极参与响应,以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实现网络育人职能。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实现学生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玉忠,谢志芳.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和途径[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3).

[2]姜芳,别敦荣.自主选课改革对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新要求[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篇5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一)强调知识的传输,淡化游戏性。在幼儿教育阶段,知识的传输与引导孩子对世界产生认知,应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完成。游戏是这个阶段儿童教育的主要手段。幼儿通过游戏,认识世界的美好,同时经历身体及心理的成长。这个阶段的整个生活内容,应该是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应该是游戏的附属产品。近年来,幼儿园为凸显教育的“先进性”,追求学习成效,往往过早开展学前教育,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学龄前阶段。幼儿园的教材难度设置,甚至高于小学低年级。采取的,也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这无疑是不正常的。

(二)学龄前的教育内容难度过大是一个方面,采取的教学方法往往又与小学阶段相同,追求的是知识的难度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数量。这个阶段的孩子,心智成熟的程度不足,思维方式不适合接受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高难度的运算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没有学习的必要性。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方式缺乏的是守恒性。对于运算类的学习内容,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段,才能适应具体复杂的思维操作。幼教阶段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有所差别是十分必要的。部分幼儿园将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作为学习的重点,过度强调成绩,忽略了这个阶段幼儿应该养成的健康心理、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得教育出现断档,高分低能儿的培养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如果在学龄前教育阶段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势必为教育留下隐患。

(三)学龄前阶段的教育模式,与小学阶段应该是有所区别的,但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往往用小学的学习管理制度来要求学龄前儿童,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于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不利的,有揠苗助长的性质。幼儿园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层次,作息时间也与小学一致,上课、下课,课堂安排也是朗读、拼音、计算等枯燥的内容。每天按规律上课下课,幼儿还要参加特长班等学习。这样的学前教育是让孩子抵触且疲惫的。

(四)幼儿教育阶段,课程安排应该适应孩子的身体发育特点,过紧过密的课程节奏,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育。对孩子的特长培养也不宜开发过早,目前,一些幼儿园为吸引生源,故意制造一些绚丽的噱头,来博取家长的关注,往往大肆宣传特色教育的突出特点以及取得的成就。这也是幼儿园创造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开设的特色班也五花八门:舞蹈、绘画、音乐、英语、演讲、主持、计算、跆拳道等等。幼儿的日程里除了特色班就是特色班,没有游戏的时间,每天疲惫至极。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一)个人办园现象普遍,竞争激烈。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各有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社会因素影响幼儿阶段教育机构的发展,我国的幼教机构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个人办园大量涌现,满足了不同经济水平的家长的需求。但幼儿园的办园水平、硬件设施就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个人办园,缓解了公立园入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送园的需求。但个人办园的功利性更为明显。往往存在规模较小、设施简陋、人员素质低等现象。这样级别的幼儿园往往不能正常开展科学性的教学活动,职能起到看管的作用。为填补教学内容不足的情况,往往更容易选择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己的办园学习内容。也有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幼儿园由于生源的流失,造成资源的浪费。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许多公立幼儿园、条件好、规模大的幼儿园也在招生及教学内容方面做出调整,只为适应家长的需求。将科学的教学内容设置中夹杂了更多的知识传输性内容。使得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盲目要求,许多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焦虑情绪过重,不考虑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水平,生硬地将孩子知识的积累作为衡量孩子成长的指标。 家长的需求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内容设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重视教育,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家长都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家长的衡量标准往往还是停留在成绩是否提高,单位时间内掌握了哪些知识,会做了哪类题目。要求孩子在几岁的时候,识字水平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另外,家长不考虑孩子自身的特点,往往将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通过孩子实现自己梦想,从而要求孩子去学习自己并不擅长的东西。家长不切实际的梦想往往使孩子吃力地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在日后的成长中也不会出成绩的一些内容,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

(三)目前,中国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高考制度,无论是小学阶段的学习还是中学阶段的学习,都是为了冲刺高考。虽然高考不是成才的唯一之路,但绝大多数的家长还在为使孩子能够顺利考上大学而做提前的各种准备。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各个学龄段都追求升学率、高分数是难以避免的。

三、如何纠正小学教育学前化现象

(一)培养学前教育的正确理念,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进行干预。幼儿教育的监管力度不足,现在的学前教育的监督机制不成熟。对于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都不能有完善的监管。

(二)从家长的角度提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使家长的正确观念影响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首先要有科学的、正确的态度以及长远的眼光,同时调整心态,能够正确对待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而不是操之过急。

(三)积极推进小学的教育改革,使得学前教育正常化。小学的入学制度,首先应该是就近入学,另外对于师资力量的调整,不应该在重点学校集中优秀教师,而使得部分一般水平的学校无法聘用优秀教育人才。小学的入学制度,不以成绩划分学校。可以使得学前教育的压力减轻。也可以打消家长的顾虑,放松心态。

参考文献:

篇6

(一)寻求优秀的合作企业

在合作时,双方共同确定实施方案,详细制订授课计划,安排实习岗位,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共同管理学生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实践证明,学生经过12周的生产性教学实习环节后,其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家长也非常认可,而且部分学生选择留在企业工作,甚至担任了车间准班组长工作,充实了企业技术工人队伍。企业对学校的态度从愿意做试点让学生实习变为希望继续合作。

(二)科学处理生产和教学之间的关系

校外生产性教学实习内容是需要学生在车间完成专业学习,把车间的单一生产职能转化为车间的生产和教育双重职能,一方面企业希望有足够时间的生产,另一方面学校希望有合理的教学安排。因此生产性教学实习实施方案制定需要学校和企业领导双方高度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安排合适的生产实习岗位、生产时间和生产任务,同时安排合理的理论教学内容和上课时间。我校的做法是:学生到企业后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学生在企业教室上课,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教学,另一组学生在生产线上生产,由教师和企业师傅负责教学。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身体的状况和接受能力,在企业生产实习规定为每天每个学生生产4小时,在企业教室上课2小时,上下午两组学生对换学习。为不影响企业生产,每个岗位安排两名学生轮流实习,固定几条生产线可以定期轮换岗位。在企业生产线实习的车间主要安排在机加工车间,生产线比较短,一般3—4个工序,每条生产线一般有1—2个员工操作,排成U字形,也称为“U”型生产线,生产线上主要设备为数控车、数控加工中心、多轴头台钻,生产线的所有工装夹具都是专用夹具,效率高。企业教室必须像学校教室一样教学设备配置齐全。经过一轮的实习发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快从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过渡到企业的生活和学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明确,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与企业师傅的沟通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建设一支优秀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整个生产性教学实习的灵魂,我校在安排生产性教学实习前,先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岗位实习,保证教师能充当企业班组长助手的角色,督促学生每天在企业车间里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还需要把企业技术人员请上讲台,为每一个实习学生指定师傅,以“师带徒”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训指导。学生在企业教室上理论课,理论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交替完成,教师授课重点为零件的识图、公差配合与检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工艺卡编制、刀具种类及选用原则、工装等,同时每周聘请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给学生讲授至少半天以上的课程。

(四)重视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

学生离开学校大环境,到企业实习的适应能力很差,一是年龄小;二是不习惯企业的环境;三是依赖性强,处理问题能力弱;四是无法和企业工人处理好关系;五是劳动强度大,怕吃苦;六是质量意识薄弱,自我调整能力差。因此,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企业工资、学校奖学金并存的管理机制。教师、企业、学生组成多元主体进行考核评价,采用过程考核学生,将学生的学习和生产劳动态度、生产的安全规范操作、产品质量意识、生产效率等纳入考核范围。整个实习过程带队教师也变得尤其重要,会遇到许多无法预知的问题,学生会产生许多想法,教师必须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沟通,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做人做事的原则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校带队老师就是和学生同吃、同住、同生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和企业沟通,与学生的关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相处融洽,处理问题就得心应手了。

二、生产性教学实习的教学效果

(一)优势互补、校企双赢

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借助企业资源,把企业的最新加工技术传授给师生,最先进的数控机床,先进的测量仪器提供给学生使用,企业的5S管理熏陶教师和学生,企业的文化感染学生,专业教师可由此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料,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企业也从中选拔出满意的毕业生充实了员工队伍。

(二)打造“双师”教师队伍

1.强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企业不断提供的企业和行业信息,让教师们开阔了眼界,平时教学中许多无法看到的设备、器材和工艺流程,在工厂则能身临其境,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通过生产现场的面对面接触,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2.丰富教师企业现场管理的经验。在企业带学生实习期间,教师扮演班组长助手的角色,解决学生及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积累了生产与管理经验,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生产技术与工艺,与企业技术人员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日后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3.增强专业教师的生管能力。将学生带离校园,进入工厂进行生产性实训,脱离了学校的大环境,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在此期间,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生活上的家长。通过12周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为学生心理疏导,排忧解难,帮助学生从学校生活过渡到工厂生活,从学生角色向准员工角色转变,陪伴学生度过试用期,教师的生管能力大大提高。总之,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工艺流程,熟悉了企业相关的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学习到了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掌握了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为学校“双师”团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自于《林区教学》杂志。林区教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每天四个小时的生产劳动,学生亲自体验生产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增强了他们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组织纪律意识和协作精神,还加深了对机械行业的认识,了解了各种零件工艺分析、工艺流程、生产过程、检测等方面的知识,补充了学生在学校欠缺的实践体验。通过企业车间实训,学生熟悉了本专业的主要设备和生产流程,培养了在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及管理的能力,学会与工人师傅相处,学会如何从技术人员那里学到新知识、新工艺,不仅毕业就能熟练顶岗,而且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骨干。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班级搬进企业,创设新的教学环境,不仅在教学上进行深度改革,在育人方面功能也很显著。许多学生在座谈会上表示,到了企业后才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原来在家都不会帮爸妈干活,实习完后会主动帮他们干农活。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逐步走向成熟,学会去思考问题,考虑问题也更加全面和理性,在生活上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懂得团结协作精神,学会与老师傅、班组长、同学进行沟通,明白社会的复杂性,能比较从容面对和处理问题,从依赖依靠转变成独立自主,学会思考今后的人生道路,更能理解教师的无私奉献,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学会了感恩,增强了责任感。

(四)企业补充了适应岗位需求的现代技术工人

篇7

关键词:MOOC;课程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012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陈希(1983-),男,硕士,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淼(1984-),女,硕士,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CAD/CAM。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到达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情况下,MOOC应运而生。MOOC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4个词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由很多愿意分享和协作以便增强知识的学习者组成。

目前,全世界超过一万名学习者参与了MOOC模式中的各种学习。它成功吸引了各方人士的关注,一股学习热潮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任何学习类型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MOOC在全球的快速兴起,对高等学校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引起了全球高校的广泛关注。

1 MOOC的兴起

自MOOC这个术语于2008年提出以来,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但MOOC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例如纽约大学的“纽约大学在线”、位于美国东部费城的坦普尔大学的“虚拟坦普尔”等,均在开办两三年后因为缺乏生源而被迫停办。

MOOC的重要突破发生于2011年秋,来自世界各地的160 000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联合开出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此后不久,Udacity、 Coursera以及 edX三大在线课程网站相继上线,有超过十几个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MOOC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而MOOC的兴起并非偶然,它与众多因素息息相关。

1.1 互联网技术及智能设备支持

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并在世界各个领域不断蔓延,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教育的发展。随着近几年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些智能设备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观看在线视频不再完全依赖电脑,而是可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其它智能设备上观看。这大大降低了在线学习的门槛,同时也为在线学习带来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在互联网技术及智能设备的支持下,MOOC的学习者能够更自由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

1.2 低成本建立网络课程

除了该领域三大巨头平台Udacity、Coursera以及 edX的支持,一些老牌教育平台也纷纷加入进来。比如,一家制作高等院校线下和线上课程所需要软件设备的公司Blackboard也宣布加入了MOOC。而在2012 年9 月,Google推出了MOOC 的开源制作工具——CourseBuilder,使得普通教师自己制作MOOC课程成为可能。这些专业化平台提供商的出现,降低了高校建设MOOC课程的门槛和经费投入,使得学校或者教师更容易地制作MOOC课程,这促使了更多的一流大学加入MOOC课程内容提供商的行列。

1.3 降低教育成本

随着教育成本的不断上涨,低成本的教育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2013美国大学学费是4万美元左右,而生活费和其它费用加在一起一年有6万美元。而根据《金融时报》报道,有数据显示,2013年2月,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环比减少1.1%,跌至51 404美元。而在中国,大学学费为4 000~13 000元,每个月的生活费用接近1 000元。2012年全国人均家庭纯收入的均值为13 033元,中位数为8 984元。昂贵的教育成本更容易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MOOC上,目前MOOC上所有的课程均为免费。

1.4 知名学校加入

知名学校加入是MOOC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初期的斯坦福、普林斯顿、密歇根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外,佐治亚理工学院、杜克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也纷纷加入到了MOOC的行列中。2013年5月21日,MOOCs三大平台之一的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2013年7月8号,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也加盟MOOCs三大平台之一的Coursera。众多知名学校在MOOC上开设课程,吸引了世界各地学习者的目光。

1.5 引入学分制

仅有知名学校的加入不一定保证MOOC能长久地发展,虽然观看课程的人数很多,但真正将课程全部学完的人比较少。因此,MOOC开始与高校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将学分制引入MOOC。目前仅有5门课程学完能获得学分,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巨大,一旦MOOC的学分被高校广泛接受,那么离学位证颁发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1.6 稳定的教学模式

吸收了之前的网络教育经验,现在的MOOC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这为批量制作课程提供了可能,也使得学习者能更好地适应课程。

2 MOOC的课程教学模式

MOOC的兴起也与其课程教学模式有关。Coursera、Udacity和edX被称为MOOC的三驾马车,它们满载美国名校的精英课程驶往免费精英大学教育的未来,它们的课程教学模式值得分析与借鉴。

2.1 Coursera

Coursera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电脑科学教授安德鲁·恩格(Andrew Ng)和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于2012年创办,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合作,在线提供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目前,Coursera上的课程涉及20 个科目的 204 个课程,覆盖多样化的领域,包括生物、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财经、工程、教育、数学等。

Coursera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可以在Coursera的网站注册并加入到课程中,课程提供了视频讲座,每个视频被分割成10~15分钟课程块,同时基于视频内容还提供了小测验帮助用户更好地掌握知识。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基本学习和高级学习。在基本学习中,用户需要观看提供的视频讲座,参与在线论坛的讨论以及完成最后的在线考试。而处于高级学习阶段的学生还会写篇论文并评估其他学生所写的文章。网站还提供一些如链接到视频讲座、建议阅读的资料和在线讨论论坛等核心资料。读者阅读的资料可以在斯坦福大学开放图书馆和其它库免费或以折扣价格提供。论坛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可以在论坛中和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一同讨论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收获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有些课程在学习完后还可以获得教授颁发的自己签署的结业证书,不过并非来自校方,而对于安蒂奥克大学洛杉矶校区的学生今后则可以通Coursera 来获得学分。

2.2 Udacity

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教授与机器人学家大卫·史蒂文斯(David Stavens)和迈克·索科尔斯基(Mike Sokolsky)共同创立了Udacity。目前,Udacity上有24门课程,主要覆盖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心理学。

Udacity的课程教学模式为:网站提供课程视频,还将课程知识进行细分,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线上练习。线下也可以参加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学习者学完后可以支付 89 美元参加在各大 Pearson 考试中心举行的期末测试,这些测试都有专人监考。网站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颁发不同层次的证书:结业、良、良好、优秀。另外,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环球学院已经认可 Udacity 上部分课程的学分。此外,Udacity 还了一个免费的就业匹配计划,可以将学生的简历根据公司的招聘情况和学生的成绩发给包括 Google、Facebook、Twitter,以及美国银行在内的合作公司。

2.3 edX

edX是由是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于2012年5月联手的一个非营利性网络在线教学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校内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广网络在线教育。覆盖的在线类科目包括法律、历史、科学、工程、商业、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公共卫生,以及人工智能(AI)。

edX的课程教学模式为:网站所有edX课程都可免费观看,课程讲座、习题集、实验室视频和教材都在网上提供。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作业,学生可通过练习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当你完成一门课程后可获得一个结业证书。目前有两种证书,一种是指定一个荣誉代码,另一种是经过监考之后授予。学生可以支付不同的费用在各大 Pearson 考试中心完成考试。为了防止作弊和抄袭,考试的习题集编号都是随机产生的。

3 MOOC课程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通过对目前三大主流MOOC平台的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可知,目前所有的MOOC课程模式都拥有一些共同特点,即都通过线上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程练习,线下则以参加课程谈论小组为主。其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既有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

3.1 优势

传统的大学课程每个学期的内容都是已经安排好的,学生按照课表在指定的教室和指定的时间学习。和传统的大学课程教学模式相比,MOOC的优势首先在于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一门课上,而这门课也是自己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助于推动学习者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将过去被动式学习转变成主动式学习,此时学习者的求知欲也是最强的。对于MOOC的课程模式而言,在整个课程中如果有一段没有听懂,还可以暂停,学习者可以借此查阅资料或者向前重新看一次。而传统课堂上只能将注意力迅速向下一部分的内容。

并且采用MOOC课程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更具灵活性。只要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展开学习,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更有效地分配学习时间,最大效率地利用碎片时间来增加自己的知识。

3.2 不足

虽然MOOC的课程模式优势很多,但也应看到其中的不足之处。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令人关注的问题在于,报名注册某门课程的人数很多,但实际学完某门课的人数却很少。这在MOOC的早期阶段尤为明显,例如,Coursera上的人工智能课,注册的学生多达16万人,但最后只有14%的学生念完了课程。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者的高度自觉性和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如果能力较差,则很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退出。

4 对高校的影响

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引起世界各地对于在线教育的广泛关注。毋庸置疑,MOOC对于传统的大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高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4.1 挑战

MOOC免费课程的开放吸引了大量的目光。被称为MOOC的三大马车之一的Coursera,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全球共有81所高校或机构加入这一联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作为教育的新领地,世界各地的知名学校都在想方设法加入其中。美国《时代周刊》就曾展开题为《大学已死,大学永存》的深度报道。由此可以看出,MOOC的兴起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目前,在MOOC上的课程主要以名校为主,这也是MOOC能吸引关注的原因之一。同时名校所能提供的优质课程也会更多,这对于提升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有着极大好处。名校的加入促进了MOOC的发展和兴起,但也给普通高校带来了一些问题。同样精心准备的课程,名校比普通高校的课程更能吸引学生观看学习。

随着MOOC与高校合作的日益深入,在MOOC上获得课程学分和相应的证书也成为了可能。在国外,MOOC上的一些课程已经可以获得学校的认可并获得学分,同时,通过MOOC的学习和考试也会获得相应的证书。在国内,目前仅仅是部分高校加入,开设的课程并不多。但是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2013年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上表示,教育部将积极探索学籍、学分、学历证书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终身教育体制要求的在线教育管理制度。当在线教育可以获得课程学分的认可,且学位学历证书在未来也有可能获得时,传统高校必将遭受重大冲击,而首当其冲的将会是普通高校,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名校的课程学分和相应的证书上。高校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曾说过:“大学不改革,可能就会沦落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

4.2 机遇

MOOC的快速兴起也为高校创造了机遇,高校可以凭借MOOC快速推广。凭借着优质课程吸引更多的学习者关注学校,这也为日后学校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学校的教学费用主要来自学生学费,但凭借MOOC学校将可以获得互联网资本投入。普通高校一开始在MOOC的影响力可能不会太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者会更多地关注课程内容,如果普通高校能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课程,也势必能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MOOC上的课程同样也可以成为高校交流的平台,高校可以从这些课程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MOOC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校,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但应以在线教育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目前参与到MOOC的主要是国外名校,中国的部分大学也在最近加入了这个大平台中。中国高校的强强联合能够更好地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为应对MOOC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

5 结语

MOOC的快速发展和兴起带来了在线教育的新时代,它对于传统的高等学校来说是一片新的天地。MOOC对于高等学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就目前而言,MOOC不可能取代传统高校,但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的延伸,它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规模和市场。MOOC拉近了普通人与知名学校的距离,让任何人都有接受知名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的机会。MOOC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其必将为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一场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篇8

关键词:MOOC SPOC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216-02

1 MOOC、SPOC的概念

1.1 MOOC的概念

MOOC英文缩写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称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又称慕课。MOOC是一种学习的课程,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不对大规模的人群收费,任何人只要决定学习MOOC,就可以登录网站并注册学习。注:“M”代表Massive(大规模);“O”代表Open(开放);“O”代表Online(在线);“C”代表Course(课程)。

MOOC是一种新形式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式课程,由加强知识传播、分享、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替代了传统的资源学习管理系统的模式,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地开放网络综合在一起的新的课程模式。

1.2 SPCO的概念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称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仍然像“慕课”一样属于在线课程,全球学习者都可以申请,主要特点:人数少、在校注册(收费),除了在线视频和习题等,还可以辅助线上或线下课堂并进行答疑。优点为:(1)模式自由度;(2)全程关照度;(3)出勤率;(4)身份验证等。其缺点为:教育效率,SPOC的教师需要投入比MOOC教师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但学习课程的学生人数却往往只有后者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效率”自然也就相对较低。但是学生人数较少,才可以实现教师完全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帮助完成作业地批改、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讨论,甚至可以面对面“补课”。与MOOC相比,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基本独立自主的学习,即使有讨论区,也就是那些少数活跃学生的舞台,并且提问后获得解答的效率还是和直接询问教师是无法相比的。

2 大学生传统英语教学的现状

2.1 大学课堂教学形式陈旧单一

就目前而言,大学课堂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导向,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单向灌输为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规律性下降,从更深层次上说学生的观念功利化,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无法发挥出来。使得学生收获和满意度降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很多大学教师试图发掘运用MOOC的发展与学生需要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替换掉以往的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2 大学教师操纵教学过程

目前,在大学课堂模式中,教师主要扮演传道授业的解惑者、指导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分配等都由教师安排,教师习惯性的把一节课的完成视为教学任务的短暂性结束,忽略了学生课前知识预习和资料搜集的重要环节,从而也忽视了学生朋友的角色发挥,使得师生之间有一定程度上的隔阂,无法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参考,从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失去了主体地位。

2.3 教学内容预成化

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教师自然而然的就产生预设心理,所谓预设心理就是教师上课的地点、时间都是固定的,面对固定的学生,使用固定的教材,支配着教师课前进行固定化和程式性的备课,形成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而不去发掘最新的授课内容吗,没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纵使学生对知识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无法得到先知状态,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创新和全面能力的发展。

3 MOOC以及SPOC环境下的大学生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3.1 增加高校管理制度的弹性和灵活性

高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创造精神、追求文化的场所,高校管理制度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标准具体的制度要求,有利于绩效测定、责任界定、提高高校管理等具有理性权威。首先,高校要经常进行自我提升和改善发展,提出新高校制度要求,社人、人和学校的发展实现对高校制度化的超越,重构制度的程序。其次,是制定制度的多样化,制定管理硬性指标的同时,大胆创新和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放在首位,灵活将精品课程建设和实施方面有效结合,避免了高、大、空等具体制度,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自由空间和最大发挥限度,实现民主、自由、公平、宽松的人性化教育环境。最后,根据教学科实际情况和学生专业特点,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经过不断地尝试、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意识的提高,去热爱它、认同它,同时教学也就会成为教师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3.2 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宣传引导

对于受传统文化和教学习惯的影响,同时教师对分层混合教学模式的认识、了解以及熟悉程度都不够透彻,教师通常会继续沿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意识里只有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即可,对该模式不予以采用和实施,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对分层混合教学模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此进行该模式的理论构架和实践操作进行详细解说。其次,对该模式进行探究和想法研讨,可以利用座谈会的形式,对该教学模式的利弊进一步交流,创新,加强引导,沟通交流是对该模式通过的重中之重。最后,就该模式进行课堂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认可,进行课堂运用,运用到实践当中,从实跟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整套教学模式,虽然在整个推行过程中很困难,很复杂,但该教学模式能够引起高校重视,大力推行相关政策并施以指引,运用中敢于实践和勇于创新,进一步带动高校创新发展的新气象,使该模式在实践中体现真正的实践价值。

3.3 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教师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缺少相应的动力机制,人的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换言之,寻求目标、满足需要是人的行为方向,人如果有了动机,有了激励,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实现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激励机制。

为了能够使分层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实施,激励教师更加努力,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其中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缺一不可。首先,制定相应的奖励标准和量化指标,让教师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步步的朝着成功努力。其次,需要公平、公正的评估机制来维系,在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避免所有努力功亏一篑,必须将评估机制在运作程序中公正透明,严格按照指标完成,教师通过客观评估机制来获取相应的奖励。最后,敢于实践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秀教师,还需要注重精神奖励,颁发荣誉奖章,使其成为学习者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激励其他教师更加地努力,进一步提高高校良好的教学氛围。

4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正逐渐呈现信息教育的特征,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环境虚拟化,教材立本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评估过程化等,甚至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诸多教学要素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使计算机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但事实证明,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帮助学习,关键在于师生将现代新兴技术发挥到最大功效,与日常英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它和语言一起成为积极思维和行动的工具和目的,运用信息构建新知识能力、培养用英语和网络进行各种交际合作,成为当代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华莉.外语教学立体化互动模式研究――种生态学视角[J]. 外语电化教学,2012(3):68-73.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运行机制;氛围营造;教育体系

1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内涵

创新创业能力是依靠能力这一基础环节,将创新和创业的理念进行相互融合,一方面,该理念是对创新的应用途径进行明确的指向,必须是围绕创业的创新;另一方面,也是对创业的形态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创业必须要通过创新来践行,融合了创新的创业,实际上是对创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能力的提法包含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两个维度,不能将其进行割裂,二者在逻辑上应该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的,以创新创业能力的形式提出来,本身就是代表了该能力的综合性和系统性[1]。创新创业能力的内部构成要素一般包括知识、技能、动机、特质等,这些要素之间应该是一个共同体,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内部联系,从逻辑上来说应该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2]。其中知识一般是指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所应该具备的事务性与经验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创新创业的知识、有关行业选定的知识、有关创新创业法律法规的知识和组织运作管理方面的知识等;技能则一般包括从事某一创新创业领域的专业技能,还包括其他相关能力的部门,比如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技能是各要素的核心部分,不论从事何种行业,学生都应该从技能的角度对自身进行打造,满足创新创业对技能的深层次要求;动机一般是指学生选择创新创业时的内部驱动力量,由需要而产生,在不断的刺激中进行转化,一旦出现则有较强的指向性。当然,动机在实践中会进行相应的转化,通过态度和思维来展现,例如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思维、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渴望以及创新创业的信念等;特质是指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持久的个性特征和各方面素质。特质的出现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在创新创业问题上,学生应该具备的特质包括应变力、创造力、适应力等,除此之外,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也是其中的构成要素。综上所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应该从内涵入手,以构成要素为框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落实。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应该围绕创新创业能力的各模块进行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2.1打造创新创业氛围

对于学生而言,校园环境和氛围对其思想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院校要从打造创新创业氛围的角度,对当前的校园文化进行重新塑造。因此,校园文化应该以创新创业为主题,通过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竞赛、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3]。首先,高职院校要通过宣传工作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高职院校当前能够采用的宣传手段较多,既包括单向的校园网、校园广播、布告栏和宣传等,也可以包括各种互动形式,例如成功校友返校讲座、企业宣讲会等形式。通过这样的多样化宣传手段,可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创业的训练,提高其相关综合能力。其次,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主题活动,为在校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沟通和交流,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帮助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获取更多的行业资讯和信息。最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定期组织和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例如职业规划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这类赛事的举办,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国家层面的各类赛事取得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也是依托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社会实践机会,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当然,这样的赛事还可以帮助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助益颇多[4]。

2.2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必须依托校内成熟的教育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完善校级管理体制,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对于其中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例如教学处、科技处、就业指导部门、校团委等,要明确对应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实际工作开展中要做好分工与协作,一旦进行运转要能够产生协同联动的效果;同时,学校应注重与校外组织的紧密联系,包括政府机关、合作企业等,通过协商和交流,打造校内外协同机制;在协同中,积极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的资源共享作用,不断优化合作和沟通平台,将产学研逐步深化,促进科研成果与学生能力的转化[5]。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强化校园制度建设,尤其是与创新创业工作相关的制度应该贯彻和落实。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变动,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针对后续的创新创业机制建设与管理、实施与评估、诊断与改进等环节进行妥善筹划,制订具体的具有较强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列出实施细则,以便更好地进行实施。要关注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有效采用创新创业学分互换机制,允许学生将创新创业所积累的学分与相应的课程进行置换,提高其创新创业积极性。学分置换的细节和操作规范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体现,让学生有据可查。加强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通过保留学籍的方式暂时投入创新创业活动,灵活调整学生评价和考核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更为宽松的平台。最后,高职院校还应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具体的项目,并对学生做出指导,参考平时工作量核算方案核定创新创业工作量;构建奖励机制,针对参与指导创新创业项目的教师实施专项奖励,并纳入年终考核;对于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部门和个人,应该根据开展情况和成效进行相应的奖励,找到典型模范代表,引领其他部门和个人积极投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去[6]。

2.3构建合适的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高职院校应该构建合适的教育课程体系。一是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宏观的角度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注意人才培养模块设计,注重各模块之间的衔接和递进关系;二是要将创新创业意识融汇到课程体系中去。针对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不同模块的设计,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者在部分课程中纳入创新创业思维;三是完善学分置换制度,针对学生参与实践、社团活动、赛事等情况和成果核算对应的学分,形成协同联动的学分置换机制,全方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四是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不断引进创新创业类线上课程,拓展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7]。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水平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构建创新创业专职、兼职教师队伍。针对专职教师,学校应该积极更新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适时开展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促进教师意识和观念的改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学校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定期联系企业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实践基础。对于兼职教师而言,学校应该利用各种途径,与校外专家进行交流、合作,聘请企业讲师进入学校课堂,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讲座,促进校园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及时了解外界市场和企业变化的动态,完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最后,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发挥应用型高校的优势与校内外组织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是学校应该进一步完善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经费支持方面、场地提供方面、设备设施筹备方面等提供相应的支持,保障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运行;二是学校应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打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地,既是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实践平台,也是为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帮助;三是学校应该建立校友会,针对已经毕业且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回校进行座谈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以参考的资料。高职院校通过这种互动机制,不仅能够优化校内创新创业教育,而且可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为实践教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优势。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和推动相应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燕.“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湖北农机化,2019,(12):48-49.

[2]蔡子娟,刘亮.试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J].知识经济,2019,(16):118+120.

[3]刘燕侠,张自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2):38-41.

篇10

今年,我们全面落实区教育局工作部署,围绕目标,把握重点,强化落实,基本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果不断放大

1、把握关键抓德育。紧扣主题,扎实开展了富有成效的 “恩、信”教育活动。我们修订了1—18册校本教材,将“恩、信”教育内容编入全乡校本课程,实现了“恩、信”教育“课程化、日常化、梯度化、系列化”的要求。紧抓热点,全面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在张兴小学召开了全乡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落实《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制定并实施了《建淮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2、深入课堂抓质量。我们一抓进堂上课,两中心校长带头进班兼课,通过“教干课堂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让他们做提高质量的实践者、示范者;二抓随堂听课,我们通过为时一学期的“教学效率随堂行”系列活动,强化了深入课堂抓质量行为:总校组织的随堂听课活动,一学期听遍全乡每一个老师的课;学校领导班子的随堂听课活动,每个月都听一遍全校老师的课;教研组的听课活动,每周每人都让同组内老师听一节课。三抓出堂献课,抓住市、区在我乡开展的诸如初中政治学科复习研讨会、初中数学学科研讨会、初中学校内涵发展研讨会等教研活动机会,加强信息交流,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建淮中学今年中考人均总分雄居全区公办初中第一名,其中,语文、英语、物理、化学、英语口语、信息技术单科总分均列全区第一,续写昨日辉煌。

3、全员参与抓特色。我们始终坚持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特色建设,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特色建设,以师资队伍来保障特色建设,以课堂教学来彰显特色建设,以校本课程来丰富特色建设。建淮中学为每班配备了1个书橱、要求每生每学期读10本课外书籍、写10篇读书笔记、出10版手抄报,通过以上“1111”工程的实施,全力打造书香校园。中心小学的写字特色通过上学期三个兴趣班的带动,本学期已全面推开,如今,很多同学写的字已结构匀称,行笔有锋,笔笔见体。完小张兴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一定影响,区委组织部今年还在该校召开了留守儿童教育现场会,会议充分肯定了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近期,我们正筹备开展一次全乡特色教育成果大展示活动,以此来进一步推进特色创建工作。

二、多措并举,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1、分层要求培养人。推行校长“走动式”服务管理模式。要求学校领导做到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开展了校长“五个一”活动,即每天至少和一名教师进行一次交流,每天至少发现一处工作亮点,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学科教研活动,每周至少听评两个年级的一节课,每月至少创新一个工作思路,并且,我们还统一印制了《建淮乡校长“五个一”工作手册》,让他们及时记下“五个一”工作成果。建设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校本机制。学校通过与中层干部签订部门管理工作目标责任状,实行部门周工作汇报,通过“深入一个班级、上好一门课程、参与一个教研组活动、带好一个年级、管好一个部门”的“五个一”要求,促使中层干部不断强化管理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成绩。实行教师分层要求的培养培训方式。通过起步型、经验型、骨干型、研究型团队的建立,为教师发展定向;开展校本培训,为教师发展奠基;开展校本教研,为教师发展提速;实施校本评价,为教师发展喝彩。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为每位教师印发了统一的《建淮乡教师“六个一”工作手册》。

2、提高待遇激励人。为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热情,我们在提高优秀人才待遇方面采取了切实措施。一是发津贴——让优秀人才口袋鼓起来。在今年教师节大会上,对过去一学年在我乡工作的优秀人才,根据履职情况兑现了教科研津贴。兑现的标准为:区级优秀人才每人600元,在教育局一体化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级的,每人再奖励200元;乡级优秀人才每人400元,在教育局一体化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级的,每人再奖励200元。二是搞活动——让优秀人才名气大起来。乡内通过优秀人才课堂教学风采展示、优秀教师爱心事迹宣讲,“我的教学(管理)追求”辅导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让各级优秀人才唱主角,促进人才素质提高,扩大他们在乡内知名度;乡外通过全乡互助,努力做好每一次赛课、比武等活动,为名师成功加油助威;群策群力,积极争取可能有的献课、讲座等机会,为名师成名宣传推介。三是立制度——让优秀人才地位高起来。通过“三优先”(即:评优评先优先,提拔任用优先,学习进修优先)制度的建立,努力让优秀人才在全乡教育战线上有地位。

3、跟踪考核鞭策人。我们在总校办公室建立了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一人一档,分类保存,详细记载教师履行职责情况和成长轨迹。我们还制订了《建淮乡教师(教干)一体化考核实施方案》,实施教师一体化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职、评优、奖励、表彰的主要依据。

三、通盘思考,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1、完善小学布局调整。新学期,我们又撤并了邱家、八关两个教学点,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点教研难、经费缺、师资不配套等问题。目前,我乡中小学仅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3所,教学点1个。

2、巩固“四配套”成果。“四配套”建设期间,我们早规划、高标准、快建设,为此我们中小学分别承办了全区“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中学还代表淮安市迎接了省“四配套验收组”的检查和调研,均得到了兄弟乡镇和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四配套”配置期间,我们确立了“提高一项认识、抓好两项管理、控制三项数据、强化四项督查”的四配套长效管理机制,一项认识即不断加强对“四项配套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的认识。两项管理指对物的管理,建好三帐(统计帐、明细帐、低质易耗品帐),对人的管理,成立班子,专人负责,配齐教师。控制三项数据,即确保器材使用率,降低物品破损率,提高新器材的补充率。强化四项督查,就是要定期对学校“四项配套”设施设备的登记、维护、使用和管理工作进行督查。正是因为管理到位,九月份,建淮中学成功举办了有300多人参加的淮安市“四配套”工程管理现场会。“四配套”到位期间,我们又在扩大社会影响上做了尝试,请所有学生家长和乡村干部来学校参加教学开放日活动,向社会人员开放“四配套”建设成果,目睹教育改革取得的新成就,了解飞速发展的楚州教育。

四、统筹兼顾,规范管理力度不断加大

1、落实“管理规范”。我们不但重规范、学规范、用规范,我们还在守规范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对照《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具体精神和要求,我们对原来的管理制度作了进一步调整和修订,统一编印了《建淮乡学校规范管理制度汇编》。建淮中学、中心小学分别接受了市办学水平评估和省规范管理督导检查,均得到检查组领导高度赞扬。

2、狠抓安全稳定。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将预防作为安全工作重点。特别加大了隐患环节的整治力度,多次协同乡政府、派出所,整治了非法接送学生车辆,杜绝了拖拉机、三轮卡、马自达等不安全车辆接送学生现象。将息访作为稳定工作重点。我们通过“人盯人”的责任体制,把工作做到门上,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宣传上级有关政策,讨论解决有关问题,最大限度地遏制上访和集访。将收费作为行风工作重点,坚决规范收费,开学初,我乡中心小学代表楚州区接受了省义务教育阶段规范收费检查,规范收费工作得到了检查领导充分肯定。

3、提高普及水平。我们按照省新义务教育法督查组3月8日在我乡建淮中学提出的要求,狠抓入学、扶贫、“控流”等工作,依法保证了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等指标全面达标。教育宣传、健康知识教育、转移劳动力培训等其它各项目标亦已超额完成。

正当我们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之际,区教育工作会议又一次为我们明确了发展目标、理清了发展思路、注入了发展动力。为了将这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前阶段,我们组织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轮回的学习讨论,实现了人人知晓会议精神、人人领会精神实质。下阶段,我们还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贯彻执行会议精神,为此,我们对下年的工作作了如下初步思考:围绕一条主线、优先两个发展、明确三级重心、强化四种意识、突出五项重点、坚持六大策略。一条主线是指紧紧围绕人民满意、内涵发展这一标准;两个发展就是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三级重心指的是学前教育抓规范、小学教育抓特色、中学教育抓质量;四种意识,即目标意识、学生为本意识、依法治教意识和均衡发展意识;五项重点是指教育目标的完成、教育法规的执行、素质教育的实施、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改革的推进;六大策略就是人才强校策略、科研兴教策略、精神引领策略、特色构建策略、规范管理策略和整体推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