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治预案范文

时间:2024-04-17 17:3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救治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救治预案

篇1

(二)应急处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接待就诊患者时,发现下列情况的,必须严格按程序处置并及时上报。

1、对来自疫区,与有发热伴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的其他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登记后,无异常者可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并告知其注意事项。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送指定场所实施集中医学隔离观察:

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情况下,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的人员及与其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直接接触过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环境或物体的人员;

现场流行病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3、既有流行病学史,又有症状体征者,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组织会诊,并立即在有防护情况下,由专用救护车送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二)诊断流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行逐级会诊制,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要立即上报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指派县级专家组、流行病学调查组会诊,明确初步诊断;并逐级上报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由市、省专家组会诊及病理学检查确认。

(三)转运流程。对我县甲型H1N1流感病毒确诊或疑似病例转运工作,由县医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转运组(附件5)或市中心医院负压救护车承担,各医疗机构不得擅自用普通交通工具转运病人。

五、医疗救治工作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本单位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明确主要负责人、救治组和联系人,进一步做好物资设备、药品和防护物品等相关应急物资的准备,确保一旦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能及时有效的实施医疗防控和救治。

(二)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各级医疗机构要再次组织开展全员防病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演练,尤其要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强化培训和演练,培训内容包括预检分诊,发热病人的甄别及鉴别诊断,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治疗、报病流程及消毒防护等,要注重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诊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消除群众恐慌心理。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并规范发热门诊,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到分区合理、标识醒目,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对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人员,应登记造册,并报告县疾控中心。

(四)全县已统一设置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派员参与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工作的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务必确保本单位参与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的医务人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各机构要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宣传解释和服务等相关工作,确保配合支持医学隔离观察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五)严格消毒隔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09版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要求,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消毒和医务人员防护,尤其重视对预检、发热门诊等重点区域的感染控制,防止院内感染和疫情扩散。

(六)做好应急值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坚持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主要领导、县专家组成员和相关人员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医疗应急队伍保持24小时待命,确保快速有效的处置与人员调度安排。县卫生局将对医疗机构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抽查。

篇2

所谓伴侣动物治疗是指人与动物建立亲密关系,通过养护、游戏和交流等活动,缓解人的情绪,转移人的注意,使人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治疗方法。

伴侣动物治疗所用的动物很多,包括:龟、鸡、兔、鸟、猫、鱼、狗、马等。其中,狗是用得最多的。下面介绍一例以狗作为伴侣动物对抑郁情绪儿童进行干预的研究。

一、个案情况

大海,男,11岁。7岁时从外地转来北京,五年级学生,成绩一直不理想。大海的父母开理发店,平时很忙。大海还有一个2岁的妹妹,他的父母经常让大海来照顾妹妹。

通过对大海及其父母、同学和老师的访谈,了解大海的情绪表现和行为特点。大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家里有时会和父母顶嘴,也不喜欢妹妹,认为自己的不幸都来自于妹妹。

第二,比较孤僻,有时同学叫他一起做游戏,他也不愿意,喜欢一个人坐在一边。

第三,上课时经常走神,作业也不认真,老师找他谈话,他总是沉默不语,没有效果。

由上可知,大海存在抑郁情绪,认知有些偏差,并有社会退缩行为,其生活、学习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二、个案分析

大海是由爷爷带大的,与父母交流很少。自从有了妹妹后,大海得到的父母关心更少了;除此之外,要照顾妹妹,他学习、玩的时间也少了,使得他认为妹妹是一个包袱。他会因照看妹妹不周受到父母的训斥,也会因为学习成绩下滑,受到父母的批评。于是,他开始消极对待,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渐渐与伙伴疏远,变得不爱说话,孤单;经常情绪低落,有明显的抑郁情绪。

大海抑郁的主要原因是妹妹的出现改变了其原有的生活,父母让他照看妹妹,做更多的家务。大海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导致情绪抑郁、孤独,不愿与人交往,远离伙伴,成绩下滑。

三、干预计划

通过分析,大海首先需要缓解抑郁,然后改变认知态度,结交朋友。由于大海在老家时曾养狗,十分喜欢狗。如果让宠物狗和大海成为朋友,通过针对性的活动,也许可以缓解大海的抑郁情绪。在征得他和家长的同意后,让他和宠物狗玩耍,对他的抑郁情绪进行干预。时间是两个月,共8次,间隔时间是5~7天,每次时间是2~3个小时。

使用的宠物狗是一只5岁的可卡犬,名字叫卡尔。卡尔非常健康,对人友好,而且善解人意,从不对人吠叫,不做不友好的动作。

四、干预过程

(一)干预初期

第一次:建立关系,消除紧张

午后,在大海家附近的街心公园,大海来得比约定时间略晚。大海看见我们有些不好意思,打完招呼后,就局促地站着。

我指着狗对他说:“这就是卡尔,一会儿你就和它一起玩好吗?没准儿你们可以成为好朋友呢。”他笑着点了下头。我又说:“那你和它打个招呼吧。”他叫了一声“卡尔”,然后摸摸狗的头,卡尔很配合地摇摇屁股,大海看到卡尔这个样子很高兴,又拍了拍它的头,卡尔站了起来,前腿扑在大海的身上,大海没有害怕,反而更高兴了,又用力摸了摸卡尔的头。

大海对狗十分喜欢和熟悉,知道如何抚摸狗,也知道很多逗狗的手段。他很喜欢卡尔,在与卡尔玩的过程中,十分专注、投入。通过抚摸喂食,卡尔也很快认可了大海,没有排斥反应。

最后十分钟,我和大海一起逗卡尔,让它在两个人之间来回跑。干预结束时,我对大海说:“今天玩得高兴吗?”他点点头。“希望你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他笑了笑,没有点头。“那你和卡尔约定好吗?这样你们下次可以玩得更开心。”他拍了拍卡尔的头说:“卡尔,可别忘了我呀。”

这次干预是成功的,大海和卡尔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关系。

第二次:加深关系,促进放松

五天后的傍晚,街心公园,大海来得比约定时间略早,可能有些期待这次会面。大海很远就和我打招呼,我让卡尔过去,大海见到卡尔十分高兴,蹲下来搂住它不停地抚摸,还说:“卡尔你真好,你没忘了我呀。”

我问他:“这几天怎么样?有什么高兴的事吗?”“还好。”大海边回答边拍了拍卡尔的头。“那你们今天继续玩吧。”

我让大海带着卡尔遛一遛。大海牵着卡尔很兴奋,“卡尔走这边,快走。”在遛狗的过程中,有遛狗的人过来和大海打招呼,他高兴地回应,有时还聊上几句。

遛完狗,我问大海:“大海,今天玩得快乐吗?”“是的。”“刚才你和几个人聊了天?”“有三四个吧。”“都是谁呢?”沉默了一会儿,他说:“有悠悠的主人、萌萌的主人和闹闹的主人。”看来他记得很清楚。“那么,希望你能保持今天的好心情。”

小结:这次干预进一步加深了大海与卡尔的关系,大海带着卡尔遛弯,让大海有一种主人的感觉,增强了自信心与责任心。另外,大海和遛狗的人聊天,促进了交流、沟通能力。

(二)干预中期

第三、四次:进行游戏,缓解情绪

大海现在缺少朋友,可以让宠物成为他的伙伴,让他在与伙伴的玩耍中缓解抑郁情绪。干预目的是让大海和卡尔成为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内容是大海和卡尔玩丢球的游戏。

在丢球游戏中大海十分兴奋,边玩边叫,有时还开怀大笑。大海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经过玩耍,大海也把卡尔当作了好朋友,开始询问一些关于卡尔的事情,比如卡尔喜欢吃什么,卡尔多大了。在结束的时候,大海依依不舍,要求再玩一会,最后还要搂着卡尔说好几声再见。

这两次干预是让大海与狗做游戏,使大海得到更大程度的放松。在第四次干预结束后,对大海做了情绪测试,抑郁情绪比上次有所减轻。大海的父亲表示,大海最近在家里笑的时候多了,而且在照看妹妹时也没有那么多抱怨了。

第五次:宣泄情绪,了解原因

在干预中要让大海说出自己抑郁的原因,以缓解心中的郁闷。干预内容是让大海与卡尔聊天,讲故事。

我让大海带着卡尔遛弯,和卡尔说说话。

刚开始,大海比较沉默,走了一段距离后才开始说话,从远处看大海的兴致并不高,没有像以前那样,边走边说笑。他边走边停,有时候还蹲下摸摸卡尔的头,说了一会儿,就不说了。遛完狗,大海坐在那里不出声,有些不开心。我拿出球,让大海跟卡尔玩游戏,他们玩得非常高兴,大海又快乐起来。

第六次:敞开心扉,巧解心结

干预前,我对大海说我准备再养一只狗,想让大海把当哥哥的秘诀告诉卡尔。大海愣了一下才点头,并不十分愿意。我又告诉大海如果他真心地对卡尔说,自己也会感到高兴的。大海牵着卡尔遛弯,这次大海交流的时间比上一次长,中途也没停顿。最后,还是和卡尔玩丢球的游戏。

这两次干预对大海抑郁情绪缓解的效果并不明显,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与狗的交流并没有完全打开大海的心扉。虽然与宠物谈心可让儿童宣泄不良情绪,但因缺少引导使大海没有完全解开心结。

(三)干预后期

这个阶段的干预内容是让大海带着朋友来和卡尔一起玩。要求大海先找到愿意和他一起来的同学,然后让他们与卡尔一起玩,并成为朋友。这样,就可以提高大海交朋友的主动性。

第七次:扩大范围,迁移经验

大海带了一个男孩过来,他是大海的邻居,比大海小一岁。在这次干预中,大海像一个指导者,告诉那个男孩卡尔喜欢什么,应该怎么和它一起玩。最后,两个人离去的时候还在讨论卡尔。

为了让大海拓展和同学的交往,我让大海下次至少要带一个同学来。

第八次:建立自信,提升自我

大海带了两个同学过来。他有些拘谨,首先向我介绍了他的两个同学,然后才把卡尔带到一边做游戏。过了十分钟,气氛才开始活跃,他们争着做卡尔的主人;然后他们又给卡尔喂食。在争着做卡尔的主人时,大海十分主动和自信,说了很多卡尔的习惯和特点。最后,三个人一起玩丢球的游戏。在干预结束后,三个人都表示玩得非常开心,一起说笑着离开公园。

小结:这两次干预是比较成功的,大海的消极情绪得到释放,积极情绪增多,而且也交到了新朋友。据老师、同学反映,大海和同学在学校里经常谈论狗的话题,并到同学家去看狗。干预后的抑郁测评显示,大海的抑郁情绪得到了缓解。

通过八次伴侣动物干预,大海转移了注意,心情得到放松,抑郁情绪有所缓解,积极情绪增多,提高了自信,学会了关心他人。最后,大海还通过宠物狗和同学交上了朋友。

篇3

【关键词】 益赛普; 沙利度胺; 柳氮磺胺嘧啶; 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疾病,与免疫异常相关,属慢性炎症性风湿病。传统上多采用柳氮磺胺嘧啶(SASP)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益赛普和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国内的研究报道并不多,本组研究经长时间观察,结合本科室55例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对益赛普联合沙利度胺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55例,其中男36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2±2.6)岁,30岁以下患者19例,31~50岁患者33例,50岁以上患者3例,患病时间0.4~21年,骶髂关节X线摄片分为Ⅰ~Ⅳ级,55例患者均伴有明显疼痛。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34.7±1.6)岁,患病时间0.8~20年。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6.2±1.2)岁,患病时间0.1~2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柳氮磺胺嘧啶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本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嘧啶(0.25 g/片),第一周0.5 g/d,第二周0.75 g/d,第三周以后1.0 g/d;治疗组患者接受益赛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皮下注射益赛普结合口服沙利度胺,益赛普用法起始剂量为25 mg/次,每5天一次,两次之后改为12.5 mg/次,每7天一次,4次之后视患者情况改为12.5 mg/次,每隔10~15天一次,以3个月为疗程[2];沙利度胺用法为前两周25 mg/d,第3周50 mg/d,第4周开始后保持50 mg/d。两组患者均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观察时间为1年以上。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积分、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中至少四项改善≥70%,患者沉僵症状明显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关节肿胀明显好转,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积分、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中至少四项改善≥30%。患者沉僵症状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好转,关节肿胀好转,关节活动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或加重。患者沉僵症状无好转,骶髂关节及各关节疼痛症状无好转,关节肿胀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组的临床缓解时间为(40.1±2.2)d,优于对照组的(68.5±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按照疗效观察标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8.00%(P

2.3 各项指标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在C反应蛋白、外周关节肿胀数、疼痛数、扩胸度、枕壁试验、关节功能指数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累及中轴关节,有的病情也会涉及到外周关节和内脏,发病原因目前并不非常明确,且不同患者在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对传统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上差异很大,很多患者在治疗后病情仍继续发展,严重者导致终身残疾[3-6]。目前,根治性的方法尚缺乏,但尽管如此,近些年来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常用柳氮磺胺嘧啶等慢作用药控制,对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此药仍存在许多难解决的临床问题,新近研究发现,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可能与-α(TNF-α)有关,而益赛普联合沙利度胺的治疗方法可通过促进mRNA降解而抑制TNF-α的产生,为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开创了一种新的途径,因此,在临床上应用此法是目前不错的选择[7-9]。

本组研究中,对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功能状态等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说明益赛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更为显著,可见此法对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有更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杰洲,曾庆馀.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活动性、功能状况及预后评价[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2(4):229-231.

[2]刘曦,刘爱京,邵福灵.沙利度胺治疗风湿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6,10(6): 366-368.

[3]张永文,蔡辉.强直性脊柱炎联合用药研究进展[J].实用内科杂志,2006,22(12): 1469-1470.

[4]朱剑,黄烽,张江林.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8):667-670.

[5]张莉芸,黄烽.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2):112.

[6]叶志中,庄俊汉,汪讯,等.五组慢作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远期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11(1):65-68.

[7]古安武,杨威,余松,等.中西药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57-58.

[8]梁柳琴,詹钟平,叶玉津,等.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28(8):1349-1351.

篇4

[关键词]聚乙烯醇;聚集内酰胺;制备;性能

中图分类号:TD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110-01

引言

为了使膜材料得以改性、膜结构得到改善,通常可以采用高分子共混方法,该方法经济性良好,而且操作简单。作为对高分子合金成膜及成膜性能作用十分明显的性质之一,相容性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PVA的亲水性优良,利于成膜,然而却容易在水中出现溶胀现象,严重时可能会溶解。聚己内酰胺由于成膜性不理想,在膜分离的实际运用中使用受限。本文运用溶液共混合液-固相转法,使聚乙烯醇和聚己内酰胺合金化成膜,并科学地运用协同效应,使其亲水性得到优化,从而有效控制合金膜结构,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实验介绍

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本实验采用的试剂包括聚己内酰胺(PA-6)、聚乙烯醇(PVA)和甲酸。其中PVA的醇解度是98%,聚合度为120;甲酸浓度为85%。本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接触角测定仪、乌氏粘度计和阿贝折光仪。

1.2 共混物的制备

本实验制备了质量浓度4mg/mL的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合金稀溶液,然后将他们溶解在甲酸里,经历过滤和搅拌使共混物的中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依次是100%、90%、80%、70%、50%、30%、20%、10%和0。按照与上述一致的方式制备出80mg/mL的共混溶液,该溶液浓度较高,沉淀剂选择蒸馏水,从而制备得到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固体混合物。

2 性能分析

2.1 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共混稀溶液性能分析

本实验选择了乌氏黏度计进行测量,对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共混稀溶液的黏数,并得到了特性黏数的百分质量比图(图1),根据图中7个测点不难发现,特性黏数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是符合高分折哦溶液相容性原理的,因此可以得出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溶液共混稀溶液拥有良好相容性。

本实验使用阿贝尔折光仪分析了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共混溶液的折光指数情况,并研究了折光指数和不同比例溶液的关系,绘制出折光指数-百分质量关系图,从观测的六个点观察,可发现二者依旧呈现出很好的线性依变关系(图2)。通过上述线性关系我们也能得出结论: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在稀溶液中相容性较好。

2.2 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共混固体物相容性研究

为了实验顺利进行,本节实验全程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采用的惰性气体为氮气。以每分钟提升10摄氏度的速度对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共混固体物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测定,并得到图3的DSC图线。

图3中,a曲线比例为0::10,玻璃化转变温度(下文用Tg表示)为49℃;b曲线比例为10:90,Tg=51℃;c曲线比例为20:80,Tg=52.5℃;d曲线比例为30:70,Tg=54.6℃;e曲线比例为40:60,Tg=56.2℃;f曲线比例为100:0,Tg=84.3℃。根据该图,我们可以观察出6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有比较显著的玻璃化转变过程。并且当聚乙烯醇的含量提高时,共混物和聚乙烯醇的Tg逐渐靠近,这表明聚乙烯醇和聚己内酰胺的相容性良好。

实验中运用FTIR法测定了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共混物,得到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共混固体物FTIR谱图(图4),随着聚己内酰胺质量比的减小,羟基特征峰逐渐朝着低频率方向迁移,说明聚乙烯醇和聚己内酰胺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力,而且属于氢键类作用力,这也足以说明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共混固体是相容的。

2.3 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共混物热稳定分析

本实验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观察得出随着PVA质量比的减少,分解温度不断降低,共混物的分解温度是介于聚乙烯醇和聚己内酰胺之间的。之所以PVA质量比降低会导致分解温度降低是由于聚乙烯醇和聚己内酰胺的大分子之间存在互相缠绕影响,导致规整性受到不良影响,最终使热稳定性下降。

3 结论

笔者基于协同效应研究了合金膜的成膜性能,并介绍了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系列合金膜材料的制备,通过黏度法、折光指数、DSC、FTIR研究了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的相容性,并证明了其良好的相容性,足以证明该合金膜料可以广泛应用在膜分离的实际运用中。

参考文献

[1] 高素莲,王小飞,张秀真,等.PVA/EC合金膜材料的制备及其界面性能表征[J].过程工程学报,2005,5(5):572-575.

篇5

解放军153中心医院(东区)肝胆内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并具体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已确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取300万U的干扰素(IFN)肌肉注射,1周3次,同时使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 μg进行皮下注射,1次/周,并服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在停药后追踪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的病情复发状况。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中应答的有21例,总应答率为60%,观察组中有应答的28例,总应答率为8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对照组中不良反应有5例,占14.29%,观察组中不良反应有4例,占11.43%。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利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其近期和远期效果持久,比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法成效出的效果要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能降低转氨酶,兼具药效性和安全性,未见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小,而且用药较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关键词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慢性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121-03

[作者简介] 欧阳洪(1969-),男,湖南衡阳人,本科,研究方向:肝胆疾病的治疗。

慢性肝炎的发生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急性肝炎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超过半年的情况下演变而来的;二是肝炎病毒潜伏在人体内,待发现时已经发展为慢性肝炎[1]。按照症状的不同和肝脏的病理演变情况,慢性肝炎由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成,两种类型的患者都会表现出乏力、食欲不振、出现黄疸等症状。慢性丙型肝炎具有代表性,目前无有效的根治疗法,只能通过治疗最大限度控制病情[2]。就临床经验来看,轻度慢性肝炎的预后效果较好;重度慢性肝炎的预后效果较差,大部分的患者会演变为肝硬化,还有一部分会演变为HCC,死亡率比较高。因此,应该做好慢性丙型肝炎的筛查工作,通过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做好预后工作,防止其恶化为肝硬化或HCC[3]。该院致力于寻找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在临床上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6.34±3.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为(47.23±3.21)岁。

所选取对象的基本条件:ALT出现异常,比正常值高1.5倍超过6个月;血清HCV-Ab和血清HCV-RNA经检验呈阳性;3个月时间内基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排除标准:自入院其往前3个月内使用过相关的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试剂;经检查对干扰素、利巴韦林过敏,无法进行相关药物实验;患有免疫性疾病、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综上,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对比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经过确诊后均采取常规治疗,主要有:饮食搭配、肝脏保护、免疫功能调节等,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不同的药物疗法。对照组中,为患者行IFN300万U肌肉注射,3次/周,持续1年;与此同时让患者口服500 mg的利巴韦林(批号20081106),3次/d,持续1年。观察组中,给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批号S20120047 )180 μg进行皮下注射,1次周,持续1年;与此同时让患者口服500 mg的利巴韦林,3次/d,持续1年。

1.3观察指标

在该次实验中,观察指标主要是所有患者的HVC RNA和ALT水平,具体观察方法如下:①在治疗前,对患者的HVC RNA和ALT水平进行初步检测;②分别在治疗的第12、24、48周时对患者的HVC RNA和ALT水平进行动态再测,并做好详细记录;③在治疗24周后,对患者进行追踪,了解HVC RNA和ALT的转阴例数,并算出转阴率。

1.4 疗效判断标准

持续应答:药物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随访半年,发现HVC RNA呈阴性,ALT水平正常;复发:药物治疗刚结束时各项指标正常,随访24周发现HVC RNA呈阳性,ALT水平再次异常;无应答:在治疗和随访中,HVC RNA和ALT水平始终处于异常状态。

1.5统计方法

该实验中所有数据均经过详细的记录与整理,真实可靠,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取χ2检验对比结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分别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呈现出了一定的效果差异。其中,对照组中有应答的有21例,总应答率为60%;观察组中有应答的28例,总应答率为80%。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通过数据统计发现,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情况如下:对照组中,白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1例,失眠2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4.29%;观察组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各1例,失眠2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1.43%。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慢性丙型肝炎相关情况

据统计数据,我国目前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就有1亿2千万,每年死于肝病的约有35万人,肝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恶疾之一[4]。慢性丙型肝炎属于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其预防和治疗都存在较大的难度,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慢性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体液传播和血液传播,又以母婴传播为主,此外,在医院输血也会有感染隐患[5]。针对肝病多发的现状,我国在肝病诊疗上的投入逐年加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控制肝病病情,防止其转向肝硬化和肝癌等方面依然有待突破[6]。因此,当前的重点是提高药物的疗效,做好肝炎患者的预后工作,在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上更要注重药物疗效的探索。

3.2 实验情况

该院致力于慢性丙型肝炎的药物探索,对70例患者进行了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法,其结果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具体如下:①治疗效果上,通过对HVC RNA和ALT水平的追踪观察,总结出对照组的总应答率为60%,实验组的总应答率为80%,两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良好,能对患者的HVC RNA转阴和ALT水平的稳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②不良反应率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没有明显的差别,对照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14.29%,实验组的总不良反应率为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实验中的数据是通过动态监测获得的,主要是在第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的24周对患者的HVC RNA和ALT水平进行监测。值得注意的是,肝炎病毒的潜伏期很久,所以在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追踪回访的周期较长,以便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近年来已有了大量的相关报道,Ceuevas[7]的研究中提出,慢性丙型肝炎的首发事件是HCV E2蛋白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E2区域作为患者病毒基因组中易发变异的区域,其变异可以由IFN压力引发一定程度替换或持续的感染而导致,且变异的数目具有一定复杂性,对HCV感染的疗效和转归产生的影响较大。该研究对此结论表示基本认同。

3.3 药物具体情况分析

3.3.1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一种专门用于抗病毒的药物,通过抑制病毒的生长和扩散而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利巴韦林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药效较强,运用比较广泛,但尚不清楚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虽然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不大,但在临床使用中仍然要重视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率[8]。临床中,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胃部难受,并伴随着轻微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影响睡眠,产生头昏现象;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异常等。

3.3.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一种长期性的抗病毒性药物,一般和利巴韦林配合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过皮下注射进入到血液之后释放干扰素的速度表较慢,能将其药效尽量延长,起到长期抗病毒性的作用。因此,该药物的用药时间间隔相对较长,1次/周即可。另一方面,一般的干扰素会被体内酶所降解,削弱它的药物疗效,但聚乙二醇干扰素本身具有包裹作用,能够保护自身,减少被体内酶降解的几率,维持较强的药效,将其运用于慢性丙型肝炎能提高药效,更好地做好只来哦中的相关工作,给患者减轻身心负担[8]。但是,在临床运用上,要注意该药物适用于大于18岁的患者,以免因人体的免疫能力低增加不良反应。另外,此药物只适用于代偿性肝脏疾病。

Poynard T [9]等的研究中提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主要表现为改善患者的肝坏死、肝硬化和炎症情况,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在该次研究中,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持续应答率达51.43%,但仍有10例患者出现病情复发,对此可考虑其与干扰素抗体特别是中和抗体具有一定关联性。

3.4总结

在传统的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治疗上,一般采用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的方法。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正如对照试验中所呈现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租的患者在治疗后的12周时,HVC RNA和ALT水平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组没有明显差别,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药效性。但在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此类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显示出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药效持久性,能很好地兼顾预后工作。因此,综合该次实验结果和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

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肝病的发生率都成增长趋势,但是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肝病的治愈可能性较小,主要任务就是提高治疗药物的疗效,最大程度控制患者的病情,做好预后工作,减轻患者的痛苦。就目前而言,肝病的治疗药物主要作用是抗病毒性,必须寻找更有效的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病情,防止其转换成肝硬化或癌症,延长患者的生命。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其能使HVC RNA和ALT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并且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该治疗方法比普通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法效果更显著,临床上可广泛采用此治疗方法对慢性丙肝患者进行治疗。

[

参考文献]

[1] 黄平,杨永峰,熊清芳,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5):394-395.

[2] 周立夫,李刚,王旭,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63.

[3] 马丽娜,陈新月,陈杰,等.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分析(附89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20(2):42-45.

[4] 李雅馨,杨彦佳,杨梅,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5):345-347.

[5] 何伶俐,陈竹,陈杨,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34-37.

[6] 滕志兰,巩维进,张树青,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2):101-104.

[7] Cuevas JM,Conzalez M,Torres一PuenreM,etal.The role of Positive Seleetion in hepatitis C virus[J].InfeetioncenetEvol,2000,9(5):860-866.

[8] 于静,刘博伟,兰玲,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0,24(5):373-375.

篇6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应急救治水平,增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市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55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医疗救治工作做到反映迅速、指挥有力、科学规范,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医疗应急救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部署,分步实施

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按照我区医疗机构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科学部署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所包含的各项目采取分步制定方案和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

(二)整合资源,提升档次

在我区现有省、市、区三级医疗资源和部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加强应急培训,逐步增强应急装备的配备,提高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治能力。

(三)统筹安排,强化管理

在加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强医疗应急救治的管理工作;强化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的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治管理,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服从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我区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到年底,重点制定《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生物、化学、核辐射和恐怖袭击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放射污染和辐射事故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应急预案》、《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各医疗机构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以及各操作流程和职责分工。

(二)加强医疗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1、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到年底,依托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网络医院(区骨科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452医院等组建一支反应迅速、应对及时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全面提高我区在面临各类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生化辐射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相关医疗机构要组建一支由分管业务院长为队长的专业化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做到组织、人员、车辆、通讯、必要设备及救援药品“六落实”;平时积极开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演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服从区政府和区卫生局的统一指挥。

2、加快全区卫生应急专家库建设。在辖区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中选拔中级职称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业务骨干,组建卫生应急专家库,并进行及时补充、更新。

3、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区卫生局牵头,聘请我区范围内包括省、市、区及部队医疗机构、教学机构在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家,组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理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区卫生局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他技术工作。

(三)加强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工作

各相关医疗机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的培训。力争每年对急诊科医生和从事急救人员进行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培训,培训面达到90%;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培训。依托市传染病医院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的培训。

四、保障措施

(一)立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区卫生局局长担任,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委、区监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公安分局、区食药监局、区红十字会等组。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各项方案。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局局长兼任。

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员单位职责由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通知。

(二)加大财政投入

从年起,根据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工作需要,区财政局要对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医疗应急救治培训、应急事件医疗救治、医疗应急救援突击分队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专项资金保证。

篇7

 

双节即将来临,为了保障我区在公园、绿地、游园的工作人员和游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本预案适用的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单位所管辖的绿地、公园、游园等地发生火灾等较大事故,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些事故。

二、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

应急领导小组;主任为该组组长,书记和副主任为副组长。

现场抢救组:单位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为组长,安全保卫全体人员为现场抢救成员

医疗救治组:单位办公室负责人为组长,办公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成员。

后勤服务组:单位后勤负责人为组长,后勤部全体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

保安组:单位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为组长,全体保安员为组员

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单位公园、绿地、游园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单位救援指挥部、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汇报情况。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巡视,巡视期间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单位应急组当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

  现场抢救组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医疗救治组职责: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救急处理,尽快送医院抢救。

  后勤服务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的餐饮供应。

  保安组职责:负责单位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保护现场。

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理程序

1、接警:接到安全事故警报后,应急领导小组指令现场指挥部成员第一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迅速了解和掌握情况,并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成员须随即赶到现场。

  2、事故报告

  单位管辖的公园、绿地、游园发生事故后,应急小组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做好善后工作,按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轻伤事故:应由医疗救治组在24小时内报告单位领导、单位办公室、单位工会。

重伤事故:单位应在接到医疗救治组报告后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工会组织:

  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单位应在接到医疗救治组报告后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监督部门、工会组织,填报《事故快报表》,单位负责安全保卫的领导接到医疗救治组报告后4小时应到达现场;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单位应立即报告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会组织和监督部门,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委托人)应在接到项目部报告后4小时内到达现场;

  易爆物品爆炸和火灾事故:应同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员工受伤后,轻伤的送医疗救治组医治,重伤、中毒的送医院救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单位应在8小时内上报有关部门。

  3、成立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职责:

(1)确定事故处置的技术措施(包括制定救援方案、划定事故警戒范围、保护现场、收集有关证据资料等)。

(2)指挥和协调现场抢救和排险工作。

(3)调集抢救排险现场所需人员、车辆、物资。

(4)参加事故的调查取证和责任分析。

(5)帮助指导事故发生单位做好善后工作。

4、组织开展事故现场抢救和排险工作。在现场,应尽量最大努力抢救伤员,挽救生命,若事故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现场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物资,尽遏制事故发展。

  5、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篇8

1 总 则

l.1 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l.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2 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 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事件出现特别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地省级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区、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 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 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地)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 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同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3.1 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省、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 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 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

4.l.1 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Ⅰ级响应:

a.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启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Ⅰ级响应行动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特别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导和协调落实医疗救治等措施,并根据需要及时派出专家和专业队伍支援地方,及时向国务院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事件发生地的省(区、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2 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Ⅱ级响应:

a.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级有关部门启动省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Ⅱ级响应行动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并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省级应急预案和省级专项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根据需要和事件发生地省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请求,组织国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和有关专家进行支援,并及时向有关省份通报情况。

4.1.3 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Ⅲ级响应:

a.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地)级政府启动市(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市(地)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报告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适时向本省(区、市)有关地区发出通报。

4.1.4 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Ⅳ级响应:

a.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级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b.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县级应急预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4.2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 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 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4 信息报告和

医疗急救中心(站)和其他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本级政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工作。

4.5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或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 医疗卫生救援的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1 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5.2 急救机构

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可根据服务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建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急救中心(站),并完善急救网络。每个市(地)、县(市)可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机构建立急救机构。

5.3 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机构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依托专业防治机构或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和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依托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建立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

5.4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医疗卫生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本级政府同意。

5.5 物资储备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5.6 医疗卫生救援经费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医疗急救中心(站)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各级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本级政府的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5.7 医疗卫生救援的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铁路、交通、民航、公安(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情况特别紧急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8 其他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部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研究方案,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及药物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海关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急需进口特殊药品、试剂、器材的优先通关验放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药品、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监督管理,参与组织特殊药品的研发和生产,并组织对特殊药品进口的审批。

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向国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总后卫生部负责组织军队有关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力量,支持和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6 医疗卫生救援的公众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 附 则

7.1 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 预案制定与修订

本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报国务院审批。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本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7.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医疗应急预案(二)

一、患者自杀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立即报告护士长及主管医生。

2、检查患者病室内的环境,若发现私藏药品、锐利器械等危险物品给予没收;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3、告知家属24小时监护,不得离开。

4、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准确掌握心理状态。

5、查找患者自杀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

6、发现患者自杀,通知医生立即赴现场,判断患者是否有抢救价值,如有可能立即抢救。

7、保护现场,包括病室及自杀处。

8、通知医务处或总值班,听从安排处理。

9、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

二、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时的应急预案

1、患者入院时详细交代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以免贻误治疗、突发病情变化等严重后果。

2、加强巡视,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尽量减少其外出机会。如必须外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主管医生批准,患者及家属在护理单上签字方可离开,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病房。

3、一旦发现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报告护士长,通知主管医生。

4、通过患者所留下的通讯方式,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寻找。

5、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或总值班。

6、患者的确外出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理患者物品,贵重物品交保卫科。

三、失窃的应急预案

1、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

3、介绍住院须知时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与现金。

4、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5、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四、遭遇暴徒的应急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工作管理,夜间病房门上锁。

2、遭遇暴徒后,沉着冷静,采取果断措施保护患者及公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注意观察暴徒的特征。

4、设法通知保卫处,夜间通知总值班,由总值班视情况拨打110。

5、暴徒逃走,注意方向,为破案提供线索。

五、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仓库、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

2、住院患者不允许私自用电器。

3、当病区内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离”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4、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立即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紧急报警。

5、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

6、所有人员立即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7、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8、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邻近人员。

9、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10、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断开燃火部位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电工室人员操作)。

11、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六、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2、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摔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他治疗。

4、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对于皮肤出现淤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7、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9、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七、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1、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2、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4、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不做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5、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应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以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7、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8、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9、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八、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预案

1、接到停水通知后,告知患者停水的时间,做好停水准备。

2、做好应急准备,根据停水时间尽量储备水源,以备使用和饮用。

3、突然停水时,白天与总务科联系,汇报情况,查询原因;夜间通知总值班,汇报停水情况。

4、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协助患者解决因停水带来的不便。

九、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立即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灯。

3、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量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十、泛水的应急预案

1、立即查找泛水的原因,通知其他人员,积极采取措施阻止继续泛水。

2、不能自行解决者,立即通知总务科或总值班。

3、协助维修人员共同将水扫净,保持环境清洁。

4、告戒患者,不可涉足泛水区或潮湿处,必要时放置醒目标识,防止跌倒。

医疗应急预案(三)

为进一步做好汛期灾害防御和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在灾情发生后,医院急救和应急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制定我院洪涝灾害卫生应急预案。

一、医院高度重视防汛安全工作,完善抗洪救灾组织机构:

(一)成立灾害事故应急小组:

总指挥:杨成虎

组长:胥敏

副组长:贺建军、蒋久富、冯峰、蒲昭谦、羊明

成员:杨淦、文陆林、林春华、任春洪、杨绪、杨烈、杨柳、余燕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与卫生局、所属各相关部门及医院内各科间的关系,负责组织医疗救援工作所需的人员、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负责指挥抗洪救灾医疗工作。

(二)成立医疗救护队:

一队:队长:蒋久富

队员:宁小洪、谭永、李启、喻双文、祝仁兵、林玉萍、陈峰

二队:队长:冯峰

队员:许海彬、杜华、胥智勇、岳鹏程、吕明波、李莉

医疗救援工作队负责为需要救援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保障医疗救援绿色通道的畅通。

(三)成立防灾抢险队:

队长:胥敏

队员:杨淦、杨柳、杨烈、杨绪、任春洪、余燕

防灾抢险队成员负责医疗救援设备、救援药品、医疗器械的保障。

医疗及抢险队成员须服从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服从医务科、医院总值班的紧急调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二、医院各科提高防灾救灾的警惕,做到防灾救灾救护队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做到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人员相对固定,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

三、总务科、财务科、设备科、药剂科、供应室、手术室等有关科室作好物资、资金、设备、药品、器械、车辆、通讯等准备工作,确保抗灾抢险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四、根据抢险工作情况,随时组队变更出发队员,各科室负责人和抽调人员必须按指令派出人员,并安排候补人员接替其院内工作。

五、凡参加抢险人员,均须将联络电话,统一登记交医务科备查。院总值班、救护车班,总机班必须严守工作岗位,保证通讯畅通。紧急情况立即报告院领导。

六、应急物资

1、配备急救车2辆。

2、急救包:存放于急诊科。

3、急救药品:存放于门诊药房。

4、抢险人员装备包(包括:电筒、电池、雨衣、毛巾、被子、雨靴、蚊帐、水壶)。存放地点:物资库房。

七、应急通讯

1、应急人员应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2、急救车辆配备“120”电台及GPS卫星定位系统。

3、车班值班人员配备电话1台。

篇9

(一)编制目的

为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进行,不断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昭通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境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按照《*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

(四)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县人民政府及卫生局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医疗救援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各医疗机构按照预案规定,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相关工作。

2.快速反应,有效联动。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理的沟通、协调联动响应机制,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快速、高效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3.专业救援,综合施救。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中,根据本部门职责和医疗卫生救援指挥机构的要求,开展医疗卫生救援,提高公众自救和互救水平。

二、医疗卫生救援组织及职责

县卫生局在县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县卫生局成立的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各乡镇卫生院和到现场参加医疗卫生救援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一)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县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由卫生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股室、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在县人民政府以及县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领导我县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有关单位对上年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评估。县卫生局卫生应急办公室承办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专家组

县卫生局负责组建由传染科、内科、外科、医技、职业病、疾控、卫生监督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三)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和县中医院急救车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化学中毒等相应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1.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主要负责我县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和重大、比较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先期处置,以及辖区内医疗救援工作的指导和支援工作。

2.各乡(镇)卫生院主要负责本乡(镇)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的先期处置与医疗救援工作。

(四)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县卫生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由现场的卫生局负责人担任指挥长,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三、医疗卫生救援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I级)

1.一次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病人多,或核放射事故、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县人民政府要求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州(市)或邻省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上级人民政府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二)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州(市)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三)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四)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伤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四、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一)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

1.一般事件应急响应

县卫生局接到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报告后,立即报告县人民政府,经批准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实施现场急救、病员转运和院内救治及相关工作。县卫生局将医疗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向县人民政府和县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定期报告,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2.较大事件应急响应

县卫生局接到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报告后,立即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经批准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现场急救、病员转运和院内救治及相关工作。县卫生局将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向县人民政府、县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和市卫生局定期报告,特殊情况随时报告。

3.重大、特别重大事件应急响应

按照国家和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预案》中关于“医疗救援分级应急响应”的规定,对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在积极开展紧急救援的同时,按规定上报,并在市政府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部署下,开展救援工作。

(二)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组织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县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1.现场抢救。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转送伤员。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危急病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好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情况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卫生局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三)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卫生局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病情稳定,无新增病人,由原决定启动机关决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县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医疗卫生救援保障

(一)机构和队伍保障

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县人民医院设立紧急救援中心,组建30人以上的综合性医疗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应急医疗救援技术队伍。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应具备:在应急状态下开展卫生学调查和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有专业救护和基本急救的技能,有抢救生命的仪器和设备,有维持伤病人员基本生命体征的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自身安全防护能力等。

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应配备个人防护和现场工作设备,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服从卫生局的统一指挥,落实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院内救治等工作任务。

(二)应急物资保障

卫生局负责拟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需药品、器械、设备、试剂、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计划,做好实物储备和信息储备。财政局负责安排应急物资储备经费。医药储备物资的动用,按《国家医药储备应急预案》执行。应急储备物资动用后应及时足额补充。

(三)应急经费保障

财政局负责安排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的使用监督工作。

(四)应急交通运输保障

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应急队伍应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通信设备。

交通、公安等部门,要保障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和应急物资运输车辆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交通运输畅通,必要时实行现场控制和交通管制。要开通道路通行“绿色通道”,对执行紧急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120急救车、卫生监督车和疾控车辆免交通行费,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后期处置

(一)评估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结束后,县卫生局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救治处理概况、患者(伤员)救治康复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医疗救援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等,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二)奖励

县人民政府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申报追认为烈士。

(三)责任

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抚恤和补助

县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应急处理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补助。

突发公共事件中伤病员医疗救治经费,除由责任单位(人)支付以外,按以下规定支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伤病员按照相关保险规定由县医保中心、单位和个人分担支付;参加工伤保险、并被确定为工伤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支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伤病员按照有关规定,由县合管办和个人分担支付;其他伤病员由所在单位和个人分担支付;上述渠道仍不能解决和有特殊困难的伤病员的医疗救治经费,由民政、财政部门予以补助。

有关商业保险机构要按参保人的投保协议,落实理赔工作。

(五)补偿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结束后,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七、附则

(一)本预案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

篇10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急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老年急症发病急骤,病情复杂多变,严重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做好老年急诊的院前救治工作,对于做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近年来,我所对368例老年急症的院前救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368例老年急症都为我所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离休老干部及部分家属急症患者,男306例,女62例,年龄67~88岁,平均78.46岁。

1.2 368例老年急症其中发热36例,心绞痛34例,心律失常35例,急性心肌梗死23例,高血压危象18例,心脏骤停2例,晕厥16例,脑出血11例,脑梗死18例,呼吸系统感染32例,呼吸困难13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急腹症14例,急性胃肠炎20例,急性过敏症13例,急性泌尿系感染及结石26,急性尿潴留11例,外伤15例,烧烫伤11例,其他12例。

1.3 368例老年急症中363例得到成功救治或被及时送到医院,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98.67%。

2 体会

2.1 老年急症的特点 从本组资料显示:老年急症以心血管急症、脑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泌尿系统急症为主。

2.1 制定抢救预案,增强责任心,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旦呼吸和心搏停止10 s,患者即昏迷;停止20~30 s,脑电波活动消失;停止60 s,瞳孔散大固定;停止4~6 min,脑神经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患者可成为植物人。因而,要争取在呼吸和心跳停止4 min内,开始心肺脑复苏,以减少死亡率和残废率[1]。我们对各种急症制定了抢救预案,平时加强了对心肺复苏术技能培训与演练,急诊抢救医疗设备及救护车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出诊箱常见急救药品齐全。医护人员值班时坚持在工作岗位,急诊电话保持畅通,接到急诊通知后能迅速出诊,尽快赶到抢救现场,及时对急诊患者进行救治。

2.2 快速对病情进行判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 老年急症起病隐袭,临床表现不典型,多种脏器疾病常同时存在,病情进展快,非特异性症状多见[2]。对老年急症一定要全面了解病情,认真查体,快速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对发生心脏骤停的急症患者,要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在对老年急症进行抢救时,一定要注意急救用药量,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使病情加重。

2.3 掌握后送时机,确保后送途中安全 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有效地救治后,要选择合理时机将患者送到有条件的医院,通常将送院适应证分为:A级:患者必须立即就地得到抢救,不能马上送医院;B级: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可以送医院,但途中必须有心电监护;C级:治疗后可以送医院;D:不必治疗,可以直接送医院[3]。如果现场无抢救条件或时间紧迫可以边治疗同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对有骨折、颈腰椎损伤患者要包扎固定、合理搬运,避免搬运不当加重病情或造成新的损伤。途中对于心力衰竭及严重哮喘患者要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对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畅通,及时吸痰和清除口腔呕吐物。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救治。

2.4 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在对急症患者进行救治时,无论时间多么紧迫,我们也要尽可能把患者的病情及时向患者家属交代清楚,对身边无亲属的急症患者,要及时通知其亲属尽快来到抢救现场。要认真做好抢救记录,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车祸、火灾等现场抢救急症患者时,要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受伤。

2.5 总结经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们对救治过的老年急症患者进行追踪,比较急症患者院前诊断和院内诊断,对院前诊断和院内诊断不相符的要认真进行分析,找出院前现场分析判断失误的原因;对成功抢救的病例,认真归纳总结,积累好的工作经验。不断学习老年急诊医学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努力提高老年急症救治水平,积极做好老年保健的临床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 丁训杰.急诊医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