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构建范文

时间:2024-04-17 17:3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本课程的构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本课程的构建

篇1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的今天,我国课程结构日益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制初见端倪。校本课程已日渐成为我国课程结构中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中就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则更明确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25%。”可见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基于此认识,我们将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用足现行国家教材的基础上,以自编校本教材为主体,以文学社活动,诗文诵读活动为双翼,以其他综合性语文活动为补充,初步构建起了有我校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

一、 我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开发与实施语文校本课程,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有意识的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辩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我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

我校语文校本课程的范围很广,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自主开发校本教材:这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我们以学生需求为前提,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从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兴趣特长出发,采取互补整合式合作开发模式,即根据每位教师的兴趣特长分配开发任务,然后对各自开发的结果进行整合补充,加以完善。文本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学生推荐,教师搜集。比如,我们开发的古诗词读本,内收从诗经到潭嗣同计200首诗词,其中有六十多首是学生推荐的,其余100多首是教师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本着与统编教材相关联,对统编教材做必要的补充与拓展的原则,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精心遴选的。我们开发的用于04级复习的《精短文言文选萃》,共收文言短章27篇,主要是教师根据当届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搜集整理而成的。在以上两种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们不断通过学生和教师两个渠道搜集整理补充现代中外美文佳作,不断丰富和完善诗文诵读材料,用于初一年级的诗文诵读的校本教材-----《诗文精萃》读本,也已整理就绪,并印发到学生手中。我们计划到2006年出版一套专门用于我校学生的诗文诵读教材。2、诗文诵读活动:自2004级开始,每届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进行诗文诵读活动,要求学生诵读熟背校本教材中所选诗文,并通过诗词比赛等形式进行检查。此活动对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有着明显的作用。3、文学社团活动。以编辑校刊为主要依托,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学活动,如外出参观名胜古迹,采访名人,举办文学专题讲座,组织文学社员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活动等等。文学社团吸引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培养了一批文学苗子,有力的促进了写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4、日常学习生活类:这一类是每天必做的,如每日文化积累(名言、名句、俗语、对联),每日三分钟练字,阅览校阅览室的报刊,自编自制各种形式的报刊等。5、带有课外活动性质的综合性语文活动和比赛:这一类,我们力求使之规范化、系列化,避免随意性,使之课程化。每学期依据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在初一学生中开展写字比赛,初二学生中开展诗词比赛,初三学生中开展读后感写作比赛,还通过诸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烈士陵园祭扫、参观博物馆、纪念观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收获与体会

三年多艰辛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收获多多,感慨多多。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我校现有的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尊重和满足了我校语文教师与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实验年级涌现了一批语文综合素质高的学子。学生在各级各类刊发表习作五六十篇。有多名学生有过在报社电台当记者的生活体验,有六名学生有过采访贾平凹、余秋雨、叶永烈,赵熙等名家的经历。语文 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也大面积的提高了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实验年级2004年中考语文总评成绩 91.3 ,一举夺得全区第一的桂冠。

2、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升了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使语文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课程试验,从而改变了教师仅把语文课程当作语文教科书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语文专业知识得到了提升,语文教学视野得到了扩展。可以说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一实放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3、回顾校语文校本教材开发之路,我深深感到: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School-based Cours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counting Work Process Oriented

RAO Mingxiao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uyang, He'nan 457000)

AbstractVocational training of school-based course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majors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raining content was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accounting process, the lack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practical ability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training was insufficient, in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vocational training school-based course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which based on process-oriented accounting.

Key words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school-based course; working process

1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训校本课程的现状分析

1.1 财务会计实训内容与现实脱节

(1)内容更新不及时。高职财务会计的实训教学资料基本上都停留在检验性的会计模拟做账阶段,用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应用型内容较少。在会计准则、税法有调整时,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往往体现不出这些新的变化,致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滞后性。

(2)实训项目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财务会计实训内容往往只限于生产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账务处理,对于企业创办时会计要做的工作,如开业时的工商登记、税务注册、银行开户、初始建账等;日常企业纳税申报、单证票据填写等内容很少涉及,从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拓展。

(3)实训资料不适合使用。实训教材中会计业务大多都以文字表述,附以相关的原始凭证,学生习惯性并不根据原始凭证而是按照文字描述进行账务处理;而且原始凭证提供的比较单一,大都采用黑白印刷,而真实的凭证从颜色到样式都有很多种,学生少有接触。

1.2 财务会计实践教学脱离会计工作过程

大部分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都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完之后,集中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实训室完成,教师发给学生一套实训资料,并讲解实训的步骤和要求,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种做法,脱离了具体的会计核算岗位,同学们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不明,根本实现不了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1.3 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基地缺乏

大部分院校财务会计实训室与实际会计部门有较大差异,手工模拟实训室与一般教室没有多少区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与普通机房差不多,没有营造出企业财务部门的氛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处于一个真实化的工作状态。

1.4 财务会计双师型实训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教师,基本上是高校毕业以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很少接触真正的会计实践工作。我们的老师大都费尽精力取得了“会计师”和“教师”两张资格证书,看起来是“双师型”了,可是实践知识却少得可怜。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更不用说让学生直接上岗了。

2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训校本课程内容的构建

(1)项目一:企业创建。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开业时的工商登记、银行登记、税务登记以及初始建账和一般纳税人的申请。很多财会专业毕业生会应聘到新开业的企业做会计,在企业创建初始,这些任务活动都要由会计去做,如果毕业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知识,是很难胜任此项工作的。

(2)项目二:出纳岗位。出纳一般负责企业的货币资金,本项目 的主要实训活动有:现金的收支与日常清查;银行存款的结算与银行对账;日记账的登记等。对于(下转第137页)(上接第79页)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现金缴款单、电汇凭证、托收凭证、贴现凭证等与银行结算密切相关的票据和结算凭证,可以到银行进行收集,并将样本进行复印,以供实训所需。

(3)项目三:应收应付岗位。应收应付会计主要是进行债权债务的管理和坏账的处理。本项目的实训活动可以安排如下:债权债务的核算;往来款项的对账;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坏账的处理。在企业里,应收应付账是较繁锁的收支账,建议让学生学会运用EXCEL做好台账,登记每天的收支。

(4)项目四:存货岗位工作。存货会计主要负责存货管理与核算,本项目实训活动有:原材料的采购与领用;库存商品的入库与出库;存货的盘点。库存盘点这一活动可以采用带领学生到企业实际参观的方式来实现。

(5)项目五:固定资产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员主要负责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管理、核算与清查,本项目的实训活动有:固定资产增减的核算、折旧的计提、固定资产的清查。一般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卡片账形式,在实训中可以给学生一些真实的固定资产信息让其填写卡片账。

(6)项目六:工资岗位。工资核算员主要负责工资的核算与发放,本项目的实训活动有: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的核算、职工福利费等各种计提经费的核算。在企、事业单位中人事部门每月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制作当月工资发放通知单,因此,实训中可以增加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为员工计算工资。

(7)项目七:成本岗位。成本核算会计主要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与分析,本实训的项目活动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下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成本报表编制。成本会计项目的实训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项关键的作业息息相关,该项活动主要通过实训教师下企业,通过参观的形式将企业的原料投入、生产流程、生产产品逐一调查,用真实的资料完成实训任务。

3 工作过程导向的实现――以采购业务为例

在实训项目开始之前,教师应将岗位工作流程首先展现给学生,可以采用工作流程图、文字描述、现场模拟或者是拍摄的工作视频等方式,给学生以导向,使学生尽快融入“工作”场景。下面以采购业务为例,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把该工作过程呈现出来: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并将订单的复印件送往应付款部门;供应商发货,企业的验收部门收检,并将验收报告送到应付款部门;材料入库时,仓库保管员填制材料入库单,采购员签字;仓库保管员登记仓库材料账后将发票、入库单一同转到存货会计,由存货会计编制转账凭证,经会计主管审核后,登记材料明细账;然后存货会计将发票交由往来会计,由往来会计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支付货款时,应付款部门持经批准的请购单、发票、验收报告、应付凭单交由会计主管签字授权,然后由出纳开转账支票;存货会计根据支票存根编制记账凭证,交往来会计、会计主管审核;出纳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的财务会计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很多,急需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训校本课程,让学校“动”起来,教师“站”起来,用校本课程开发将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在实训校本课程里,财会工作过程和财会实训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赵庆兰.新会计准则引发的会计专业教学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

[2]杨洪.高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之我见[J].湖北:职业教育研究,2007.4.

篇3

【关键词】校企联盟 合作 校本 课程

校企教育联盟是为了“充分发挥高新区独特的优势资源,整合教育力量”“开展深层次、双赢互利、多模式的校企合作活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大教育环境”而组建的。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我们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精心设计了“体验中认知企业”“合作中开发课程”“感悟中飞扬梦想”三大板块系列活动。

一、体验中认知企业

(一)企学日活动

学校每学年都安排1-2天时间,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各年级学生参观高新企业,比如中南卡通的动漫设计制作、中控科技的机器人设计制作、春晖自动化长廊、东方通信的国家级国际学生交流基地,都是学校课程开发、学生综合实践体验得天独厚的资源。

每一次活动前,校企执行委员会会向学生提供企业网址和相关介绍材料,为参观活动做前期铺垫。活动后,又会通过班队活动、晨(午)间交谈等形式组织学生畅谈感想,撰写文章。

(二)企业文化大讲堂

“校企教育联盟”专设“企业文化大讲堂”,邀请联盟成员单位来校讲座,是希望通过企业家谈创业、企业精英大讲堂等,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认识企业的发展历程、成功策略、企业家的创业历史、企业精英的职业行为与成长经历,以及他们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认识,并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特别是为了要实现“让中国孩子拥有原创动画片”的这一梦想,中南卡通有300页之长的企划案;为了做出全国动力维持最久的电池,恒生电子请了5位博士进行制作电池的分层步骤解析;为了造出优质汽车,吉利集团要求从焊接每一块钢板、拧好每一个螺丝做起等等的事例,所给予孩子的精神体验不是一般的活动所能达到的。

(三)企业精英职场秀

每个企业的背后,特别是一些成功企业,都会有一群执着的精英在引领。邀请这些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引领地位、掌握核心技术、又拥有浓厚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人物,让他们讲述企业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更能够让今天的孩子异想天开。如我校在2011年请中南卡通的动画创意执行总监为孩子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不仅向学生讲了他个人成功之路是因为有梦想导航,也讲了动漫之都的整个动画产业也是因为当时怀揣“让中国孩子看中国原创动画”的梦想才会在动漫界立于不败之地。

二、合作中开发课程

针对高新企业专业人员的优势和学校师资缺乏的现状,我们进行校企联合课程开发,吸纳企业志愿者和家长作专业指导,使学校课程内涵更丰富,更具有区域特色。

(一)建立动漫馆,开发动漫课程

在中南卡通专业团队指导下,一座很卡通很现代的校园动漫馆已正式向学生开放。它将展示学生优秀动漫作品、动漫制作,中南卡通最新产品和衍生物,也将是学生学习、交流、制作、欣赏作品的动漫乐园。动漫课程以选修课形式进行,在中高年级学生自愿报名基础上,分批进行,组建动漫社团,每批15人左右。安排专人或企业志愿者兼职人员对学生辅导,每周活动2小时。学习动漫知识,脚本创作,用陶艺作品或纸工艺品进行简单的动漫制作。鉴于动漫课程浓厚的创意,学校计划在下一学年普及为必修课程。

(二)组建机器人、航模、气象等社团

中控科技是中国自动化领军企业,机器人“海宝”在上海世博会上独领,孩子们一直希望能在中控科技人才、技术的支持下,有学校自己的机器人社团、航模社团。

机器人、航模,不仅要有资金,更要有技术。目前,在企业志愿者的帮助下,社团学生已开始学习机器人、航模组装,了解一些原理,参加一些机器人、航模比赛。航模社团还在杭州市获得团体一等奖。

杭州气象台也是校企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成立气象社团,与其合作项目主要有:校园气象站建设与管理,参观气象博物馆,参与网上气象博物馆活动,普及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目前,气象社团每天摘录校园气象站信息,向师生。每学期参观、讲座,气象知识学习交流活动开展正常。

三、感悟中飞扬梦想

(一)小眼睛大视界论坛

学校每学年安排5至6年级学生以“我眼中的XXX”“假如我是XXX”“XXX,我的责任”等为主题,举行“小眼睛大视界论坛”活动。班级论坛由班主任老师组织班级家委会成员参与;校级论坛由德育处组织,校企联盟单位成员参与。

班级小论坛:在已参加过的“校企教育联盟”体验活动后让孩子在自己的班级畅谈自己的感受、社会观点和志向。

校级大论坛:由班级小论坛精选出部分同学参与论辩。论辩活动邀请联盟成员单位人员、师生和家长代表等做嘉宾现场评价,5至6年级全体学生参加并参与现场互动提问。

(二)创意场

高新企业最大的特质是创意。无论是孩子的自身发展还是他今后成为高新企业的人才规格需要,其求知的兴趣、勤于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育以及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的开阔等都要有一个平台。创意场活动就是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我们学校设立创意节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有多少发明与创造,而在于让学生敢于畅想和创新,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篇4

关键词:适性教育;活动课程;构建与实施

【案例背景】笔者所在的高中是本市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入学时成绩不是很理想。在这批学生身上,我们依稀看到的是缺乏持之以恒的上进心和坚强的学习意志、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受关注度低、自信心不足等缺点。笔者从开展英语活动的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的学生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成长需要什么?构建与实施活动课程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做适合学生的事,静待其展现最美的成长姿态。

【案例描述】―――另类晚自习之“猜词大会”

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晚自习前,我准时来到班级进行考前答疑辅导。在教室里,我督促其中的一位男生小X复习,谁料他不耐烦地说道:“英语有什么好复习的啊,又不考课本上所学的,不就那几道单词拼写和书有关嘛,谁知道会考哪几个啊,那么多呢!”听完他的话,我愣了片刻,一是因为他糟糕的学习态度和不耐烦的语气,二是从直觉上他的话告诉我,“我知道要考基础知识,也想复习,但是内容多,不知从何下手。”

我站起身,跟全班同学说:“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这本书中常考的易错的单词,请同学上黑板写下至少10个你认为常考且易错的单词。”话音刚落,就有几位同学翻开了书本,在单词表中查找目标单词;又见同学相互提醒,翻开默写本,仔细搜索平时默写时出错的单词;还有同学,相互提问,询问彼此哪些词汇更容易出错。随着大家讨论、查看书本和默写本,同学小G上黑板一口气写了10个单词,边写还边念到:“明天准会考到这些单词”同学小Z上黑板写时,还干脆当起了小老师,边写边告诉大家:“大家注意了,argument这个词要去掉e再加上ment,我猜这些词都容易考到。”大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很快黑板就被写满了。就在此时,刚才还呼呼大睡的小X被教室里火热的竞猜气氛所影响,他也走上讲台,在很小的一块角落里,押上了他认为会考的几个单词,并大笔一挥,给这个活动题名为“高一8班猜词大会”。

【案例反思】―――三问“猜词大会”

1.一问学生为什么在考前不愿意复习?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无论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还是学习兴趣上,都对教师开展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造成案例中的小Z不愿意复习的原因是,学习内容多,不知道如何抓住复习的重点;教师运用的复习方法简单枯燥,造成对复习没有兴趣。所以,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差异来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最适合的教育或学习行为。

2.二问是什么因素促使学生纷纷踊跃上台猜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什么。案例中学生从没有兴趣复习英语,到学习热情被点燃,教师应努力改变陈旧的复习方法与模式,鼓励学生合作、交流、竞争以及自主体验学习。帮助孩子有效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其天赋和潜能,才符合教育本义。在学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我们应该多一点耐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的困难,看看能否通过我们的努力,去给他们量身定做一些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措施。

3.三问这样的活动还能不能再多一点?笔者从一个猜词活动,思考能不能开发一些其他的活动来辅助高中英语教学,把这些活动和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将这些活动进行优化,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活动课程。适合学生的活动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主题活动”形式,结合“适性教育”的核心理念,以生为本,给有不同特长兴趣的学生提供舞台。

【策略探讨】构建与实施校本化英语活动课程

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这些学生身上体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笔者在起始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课堂与课外的活动,不断摸索,力图将这些活动系统化、常态化和规范化,使之具备课程的特色。

1.校本化英语活动课程的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3)在活动中,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合作、竞争,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2.校本化英语活动课程的实施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以选择在入学衔接教学期间、期中期末考前、大型节日、寒暑假等时段_设活动课程。

3.校本化英语活动课程的内容:

(1)从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角度出发,配合教材授课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改编及表演;在圣诞节前夕,可以举行圣诞英语歌曲大家唱的比赛。

(2)从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的角度出发,可配合教材Project板块任务,设计创意海报进行展评;利用国庆或寒假等较长的假期,鼓励学生欣赏经典英文影视作品,根据电影内容写影评,并进行交流展示。

(3)从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尤其在考试前,鼓励学生参加词汇及语法知识竞赛,以赛代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进行猜词比赛,竞猜考试中会考到的重点词汇,目的是提醒学生关注难词、易错词和高频词;作文课上对于习作的讲评,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进行竞价拍卖,价格的高低由习作的质量决定,质量则从要点、结构、词汇及书写的角度进行衡量,鼓励作文评价中“错句共改,佳句共赏,美文共读”的活动模式。

(4)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角度,在衔接教学期,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硬笔书法比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学生进行查字典的培训与指导,开展查字典比赛,提高学生资源管理策略的意识。

4.校本化英语活动课程的支持系统:各备课组要在教研组的带领下,善于发现搜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适性教育的理念设计活动课程并在恰当的时间实施。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得到学校教务部门、总务部门和年级部的支持、协作联合,开展课程。在活动之后,各备课组要及时总结反思活动,各任课教师要积极撰写活动心得,并集体备课讨论活动课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总结经验。

在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之后,我对部分学生做了访谈,实录如下:

学生A反映,“用活动课的形式来培养英语语言技能和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很有新鲜感。”

学生B说道,“感觉摆脱了日常默写考试的束缚,觉得英语课活起来了。尤其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让自己对这门课更有兴趣了。”

学生C说道,“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增进了了解,相互学习合作,学到了对方的优点。”

学生D说,“比赛培养了竞争意识,让我们不断地提高对自

己的要求。”

为了让孩子有效学习,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需求,然后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这样教学效果才容易看出来,也才不会让孩子视学习为一种苦差事。教师应该利用学生自我发展的天赋倾向,使学生自动自发追求进步。在整个教育进程中,教师必须参照学生个别差异现象,不断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教育情境,适时给予各种发展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并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保持与增进学习兴趣,谋求自我的充分发展。

有时,我也在思考:放慢步子又何妨?也许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热情才是最重要的。总之,为学生多想一点,离学生近一点,俯下身子,多倾听一点学生的需求,我们就更容易寻觅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笑看学生慢慢地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俞海波.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4.

篇5

(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 研究中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构建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建立了课程标准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该课程体系包括潜在课程和显性课程,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人才规格;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74-03

[收稿日期] 2014-10-14;[修回日期] 2014-11-07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SJGLX319);许昌学院教育教学研究招标项目(02013001)

[作者简介] 鞠志宇(1974-),男,河南潢川人,博士,许昌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化学教学论;陈新华(1971-),男,河南虞城人,博士,许昌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贾晓红(1971-),女,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论与教学管理;吴长增(1965-),男,河南许昌人,博士,许昌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2013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既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1]。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未来抗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2]。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念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的简单加和,而是关系密切的整体。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侧重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而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未来自我价值实现途径的总体规划,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3]。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活动,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狭义的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对于创业的深层次理解,创办一个公司叫创业,为公司或所在领域开拓了一项新业务或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也是创业。广义的创业教育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应该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活动,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使受教育的在校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才是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4]。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5]。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应该结合学生个人未来发展定位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其核心是要实现国民经济建设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就国家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而言,人才需求主要有三类:技能型人才、工程技术型人才和专业管理型人才。除此之外,在工程技术领域还存在一些发现和研究客观自然规律的工作的人才,即学术型人才。上述四种类型的人才,其社会功能不同,要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也不同。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以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型人才和专业管理型人才,即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主。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0 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围绕专业特色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为主的课程体系。该意见为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应遵循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类型从课程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是指创新创业教育潜在课程;显性课程由通识课程、专业或技术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一)潜在课程

潜在课程是指在学校计划和课程方案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非计划的、隐含的、未被认识的或者不明确的课程[6],即通过班级环境和校园环境等物质环境,人际关系,文化环境建设,不同程度地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旨和目的。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载体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文环境;学校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显性课程

1. 通识课程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除了一般的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经济学、法律、环境、管理学、人文与伦理道德类等课程外,针对全体学生增设创新思维训练、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如表1所示。

通识课程基本要求:通过系统学习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达到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方面的人文与科学素质,奠定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知识基础,使学生具有应用本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基本素养。

在保证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的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酌情增加某方面的教学内容。

2. 专业或技术课程

创新创业专业或技术课程是指从某个具体的学科出发,设置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此类课程除了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外,增设项目研发训练和创业管理课程。

专业或技术课程基本要求:通过系统学习专业或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在该学科领域中从事项目开发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奠定扎实的研发或工程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或技术课程如表2所示。

3. 技能实训课程

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课程是指以学习、科研、实训、创新、创业相互促进为指导思路,以技能实训课程为载体,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以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多元化教学、多样化训练、多渠道实践为手段,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个性化发展的系列课程。

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课程的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和技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业动机。

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课程主要开设SIYB、KAB创业培训选修课程和实训环节。实训环节通过仿真实训教学和公司实战教学两种教学模式。选拔具有创业兴趣与愿望、激情与潜质的学生参加此类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创新创业技能实训课程如表3所示。

四、结语

归根到底,本科培养的最佳状态是培养具有可塑性的本科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是培养人才,各个学校的区别在于培养什么层次和什么规格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坚持培养上能深造,下能就业,满足不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7.

[2] 梅俊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J].职教论坛,2012(17):4-5.

[3] 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4] 李臣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13):255-256.

[5] 许小花,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电子教育,2012(1):19-21.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7-01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根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构建符合本土网络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慕课建设情况及发展必要性

国内高等院校慕课建设已蓄势待发、迫在眉睫。

MOOC是英文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缩写,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在互联网普及天下的今天,慕课作为依赖互联网而诞生的一种网络教育新形式,因其使网络与教育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灵活,瞬间倾覆了人们对学习的传统思维和认识。国内尚未形成具有可实施性的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慕课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如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够将职业教育与慕课进行有效的融合,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将职业教育理念与项目融入网络慕课教学过程,那么职业教育网络课程在宽度、广度和深度上将不再受限制,应用型本人才培养将更为灵活更具有社会性。

二、慕课与双元制应用本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

(一)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中慕课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慕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关键重要实践技术课程的网络平台教育部分,课程整体设计应遵循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规律与要求,与线下课堂、实操实训环节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目标一致,相互融合,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

(二)慕课内容的设计

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慕课内容的设计应用实用性与实践性,突出对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慕课的整体设计需科学合理,以专业实战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将岗位关键能力技术要点与项目教学相结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慕课课程包。

(三)慕课师资队伍构成的设计

校企共建的慕课师资队伍应突出职业性、实践性,课程负责人应为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或企业一线技术专家,课程内容设计需由具有一线行业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团队组成;慕课的制作因其工作任务较大,故慕课制作团队需由专业人员构成,合理分工,才能保证慕课实训教学的顺利运行。

三、校企共建现代职业教学体系下三元一体的慕课时代

虽然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开发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职业教育体系下慕课的建设将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客观性、广泛性和普及型,在此基础上,职业课程内容的融入,将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直接解决实现“有人无能”,“有位无人”的就业尴尬局面。

未来的慕课建设将在校企合作双元制育人模式基础上,构建学生、学校、企业三元一课(慕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时代:

(一)搭建一元一课兴趣引导的学生自助选课平台

三元一体中的一元:学生,一体为慕课。

慕课创建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可为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学习,通过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学习评课、翻转课堂,让学生能够自主深入的开展专业学习,因此,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必须建设丰富、岗位多样化、形式多样化的慕课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课程平台,利用无线网络平台,实现自助自主选课、学习、实训锻炼,实现在寝室、教室、图书馆等任何场地均能进行慕课学习。

(二)构建二元一课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慕课体系

三元一体中的二元:学生与学校,一体为慕课。

慕课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及教师的引导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校作为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师,必须搭建与就业岗位紧密对接,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依据人才培养规律,将职业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三职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安排,同时建立健全并搭建完善的学生选课、评课机制与课程平台。

(三)共建三元一课就业为先的校企合作慕课时代

篇7

关键词:语文课程;活力课堂;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29-2

一、以生为本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学习过程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图式。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一是课堂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课堂教学改革要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三是课堂教学过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位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满足每位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1.教学目标明确、多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设计。每一个方面根据每一课时内容都能设计出明确的目标。例如《林中小溪》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领会小溪和森林之美。2.指导学生学习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3.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但是,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在一朝一夕之间达到同样的目标。所以,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注意学情的差异性,从而设计出多元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思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学习“写什么”,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增加“怎么写”,基础再好一点地再增加“为什么这么写”。

2.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

富有智慧的老师是善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的老师,这必然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老师应学会和发挥自身的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整合的同时也要注意开发教学资源。

作为教师,可以整合媒体资源。例如教学《端午日》时,组织学生观看赛龙舟的视频,教学《石榴》时,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石榴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生动形象。也可以整合生活资源,例如教学《苏州园林》时,以本校附近的静思园为例,逐一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语文课堂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必须要把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勤于探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1.自主探究、合作分享。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学习需求,还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自拟学习的过程与步骤,并注意提供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如:提出“这段话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之类的问题。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自主发展。

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如:“小组讨论式”、“任务分工式”、“评价式”、“观点辩论式”、“竞赛式”。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课桌的摆放改为“分组式”或“围坐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习惯、技能的培养,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效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向学生灌输已有的知识和结论,而应该抓住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思考,提出个人见解,在探究中有所发现。

2.多元开放、智慧生成。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要“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让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让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有的孩子的回答极富个性,这时教师切忌轻易扼杀学生的独特观点。面对不同感悟以及由于环境、时代变迁而造成的误解,教师应适时引导,尊重并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要用真心去尊重、去呵护、去鼓励。此时,教师再予以适时引导、拓展,为学生提供自我感悟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放飞,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生成。

我上课时,经常会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在教学《父母的心》时,我问学生:文中财主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思考片刻后,多数人都认为这位夫人心地善良、通情达理。有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位财主夫人重男轻女。文中‘财主夫人一听是女孩,有些不高兴’就是证明。”这就是学生的独特发现,也就是语文课堂智慧的生成,不可预约的精彩。

三、科文并立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话语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教育的共同主题。其背景来自于“两种文化”的分裂、科技理性的突进、人文教育的衰微等。于是,从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突出科技教育的人文意义、促进人文科学的振兴入手,以达到“两种文化”或两种教育的融合,从而实现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1.创设成功体验。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美”的慧眼,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如何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呢?我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让学生及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说一些鼓励的话。

2.改革评价体系。

学生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的:例如一场考试,一次作业,一项检查或者一个提问……要重视发展性评价,但是也要恰当利用其它评价方式。如与合情合理的标准要求、与相似相关的发展状况参照比较等,因为这些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向学生传递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方式。

总之,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并立。投入我们的情感,张扬学生的个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构建语文活力课堂。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09).

[2]王志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7).

篇8

一、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让"百家讲坛"成为教师成长的"学习坊"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轻车熟路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校凭借"百家讲坛"这一深有特色又富有实效的学习平台,开展了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受益面。"百家讲坛"活动形式相对固定,内容涉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介绍,或就某一个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参考各类教学杂志后自己的综合思考。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读书活动,让教师与大师和教育专家对话,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教育教学视野,拓展教育教学思维。语文组围绕"有效教学"主题开展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等讲座,数学组推出《问题解决》等系列讲座,各学科老师都很好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例子,讲得有声有色,博得了与会老师的好评。目前,我校的"百家讲坛"成了一片水草丰腴的原野,教师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氧气,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花朵。在发展同行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成为教育的学习者、思考者和促进者。

二、以校本教研为基地,让"校开放课"成为教师成长的"实践园"

开放课是最好形式的课例研究,正像病例研究是名医成长的重要载体一样,课例研究也是名师成长的重要载体。我校每学期都坚持开展"人人一节公开课",每次大课不仅有一定的主题,还有不同的形式:①"精品课":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导示范作用,每学期至少提供一堂观摩课,供组内成员学习。②"争鸣课":同年级教师选择同一教材上课,同堂异构,比较讨论,取长补短。这是继开展"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以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唤醒教师自我培训、自我发展意识和自觉性的校本培训的一个特色举措。2011年,我校继续把"同堂异构"校本研讨作为教研的主渠道,通过开展"同堂异构",给全体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模式、学习的范本,促进了教师在课堂中优势互补,相互启发,智慧共享,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益及公开课研讨活动的实效性,从而构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③"常态课":组内临时指定一教师上课(提前一天通知),或者学校行政随堂听课,针对其教学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组内积极进行讨论、诊断。开放课以其自身的特性,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行之有效的好途径,也成为我校教师成长、达到自我实现的一种好途径。

三、以校本教研为阵营,让"专家引领"成为教师成长的"导航灯"

专业引领,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为进一步提高全体老师的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坚持与高校合作,曾邀请省普教室王永老师、福师大余文森教授、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万建民院长、泉州师范学院的邓岳敏博士、苏明强教授来校多次作讲座。如:邓岳敏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科教学》讲座,苏明强教授的《新课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及案例评析》讲座等。市教科所的苏俊墉主任、卓和平、刘香芹等教研员以及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经常下校指导,形式包括课题实施、课堂教学指导、理论专题讲座、论文案例指导等。教研员针对我校老师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对精彩的环节阐述了依据,对不足的地方说明了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引领每一位老师积极思考,让全体老师受益匪浅。专家以深厚的理论功底,生动具体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华彩,澄清了教师们以往许多模糊的概念,走出课题教研的误区,起到了传经、授教、解惑的作用,让每一位教师找准了今后教学教研的方向和模式,推进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着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更上一层楼。

四、以校本教研为基点,让"校际交流"成为教师成长的"方向标"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开展校际交流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我校与江南、浮桥新区学校建立支教联系,以教学为载体,大力开展与兄弟学校老师研讨交流活动,让不同学校的相同学科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定期开展下乡送课活动,积极用教研活动传递了我校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同时,我校也与市直第二实小进行共建联系,经常应邀派教师到该校学习,观摩名师课堂等。教师返校后,及时汇报学习情况,开展课堂教学展示交流、同课异构、学校管理经验交流等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从兄弟学校中学到了许多优秀老师宝贵的教学经验,并以他们为榜样,确定了自己课堂教学乃至成长的方向。如,我校邀请了市教科所小学教研员刘香芹老师和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李惠珍莅校就"有效教学"作专题讲座,兄弟校新隅小学、升文小学共175名老师聆听了讲座。通过校际交流,我校搭建了区域内教师互相学习的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新教育观念,自我完善,不断发展。

篇9

校本研训是学校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方式。已有的实践表明,传统说教式的教师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不彰,尤其是统一、整体的跨学科的理论培训不能有效地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的能力。因此,通过探索以课程统整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和校本研训成效的可行性和技术路径,在实践中尝试开发科学而有效的、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模式。

一、“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体系的构想设置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以“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成就教师的自我实现”为核心理念,既注重充分调动教师在培训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又注重尊重教师发展的多层性和多元性需要,在培训方式和手段上追求“互动”和“协同”,逐步形成了研训主题校本化、研训抓手科研化、研训机制分层化、研训主体互助化、研训动力自主化、研训模式多元化的“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体系。

该体系在运作过程中横向分为学校管理和行政、教研组(科组),以及教师和备课组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学校管理和行政,负责制定本校实施课程统整维度,各维度在统整中的地位和比重;研究“学校管理、行政――教研组(科组)――教师、备课组”在课程统整中的互动模式;探讨教师各专业能力提升与课程统整实施的内在机理,探索通过课程统整提高校本培训的成效。第二层面是教研组(科组),负责研究课程统整各个维度与各备课组开发的课程统整资源包之间关联度;总结和推广本学科课程统整的方法、技巧,形成本科组课程统整的范式;分析本科组教师专业技术发展情况。第三个层面是教师和备课组,负责开发出以知识模块为单位的课程统整资源包;分析统整维度之一学生对于本学科已有的学习经验;探索在开发本资源包过程中如何落实学校提出的统整维度;思考个人专业成长与课程统整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纵向上按年龄将教师分为工作时间年限不超过5年的新手型、精英骨干型、名师型、成熟巩固型,以主动参与式培训(包括:竞赛、任务型培训,对话式培训、专家引领式培训、讲座式培训、活动和考察式培训等形式)、自主发展式培训(研究型培训、展示和参与式培训等形式)为切入点,建立适合各年龄阶段特点的研训依托机制,有序、灵活、科学和高效地开展研训活动,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扶助和指导。我校成立了三个促进教师发展的协作体,它们分别是: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青年发展研究院、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培育指导委员会、校级领导主持的名师人才培育后援会。

二、“互动协同式”校本研训体系的实施策略

1. 科研引领、特色校本――研训主题校本化、研训抓手科研化

研训主题是校本研训体系中重要内容。符合我校特色的研训主题正确地引领了学校发展的方向,使我校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学科的老师都得到专业的成长和人生提升,支撑了学校研训体系的良性运作。因此,我校研训体系的另一特色是,坚持通过教育科研探索特色办学。以科研为切入点、研究实施的方向为抓手、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有效地传达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科学及时地反思和改进办学策略,从而有效的探索特色课程和特色学校的构建。

我校开展了省级课题《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学期课程统整的实践研究》的探究。这种课题研究问题来自本校教师、课题研究架构倚重本校教师、课题研究过程契合本校教师工作实际、课题研究结果呈现本校教师工作所得、课题研究反思有益于本校教师工作开展的极具校本特色的科研开展模式受到教师的欢迎,有效引领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积极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提出了“科研+培训+实践”的方针,极大促进了学校科研发展,科研发展让学校“成全教育”办学思想更加完善,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更加明确和富有成效,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更加合理。

2. 分层滋养、互助协作――研训机制分层化、研训主体共生化

工作经验不超过五年的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他们充满活力但经验缺乏,需要呵护和指引。为了帮助他们,我校成立了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青年发展研究院。研究院的师徒结对活动让青年教师找到了工作和生活上良师益友。在导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我校的青年教师积极地参加学校、区市的各种教研活动。这种定点、到位的帮扶,让我校的青年教师在集体的滋养中磨砺、成长,他们在教学上突飞猛进,在教师比赛中更是收获连连。

我校的精英骨干教有较为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对学校的使命感,但他们缺少系统的提炼和总结工作所得、缺少传承自己宝贵经验的平台,因此学校成立了广州市海珠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培育指导委员会。在学校自主参与式培训活动中,骨干教师承担了教师结对中指导教师的任务、校级学科带头人专业引领的任务。在师徒结对活动中,他们承担了关心、培养和指导新教师的任务。通过参与新教师听课、评课、竞赛和培训等活动,他们给予新教师反馈和建议,促进其成长;在科组集体备课活动中,他们率先开展基于教学实际的热点课题研讨,将新视野、新角度和新方法引入科组,引领教师的专业提升;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他们撰写教育、教学反思和论文,将自己的经验所得进行提炼和传承。通过作为新教师的良师榜样、学校教研的引领者、区和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精英骨干型教师实现了“从优秀走向更优秀”的转型。

3. 自主参与、多元培训――研训动力自主化、研训模式多元化

我校提出了“主动参与”与“自主发展”两大教师发展动力体系,创设平台鼓励和协助教师参加各级教研组织,支持培训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炼教育教学成果,同时学校创设各种竞赛展示活动让教师在“被需要中”主动参与研训,自主选择发展。

篇10

关键词:校本课程;特色;构建;例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25

2010年秋重庆市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全市学校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如何开发适合学校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真正体现其教育功能,克服表面化、形式化的校本课程,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以渝东南民族地区市级重点中学――重庆市黔江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浅析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特色的构建思路。重庆市黔江中学校,始建于1925年,是原四川省省级重点中学。重庆市直辖后,被命名为首批市级重点中学。现有1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8000人,在编在岗教职员工480余人。

一、确立校本课程功能定位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赋予学校课程管理的权利,是学校根据自已的实际调节、补充和拓展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容,体现学校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为促进学生更加富有个性地健全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重庆市黔江中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之初,就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设计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确立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功能定位:(1)渝东南民族地区自然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良、民族风情浓郁、民俗乡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民族地域课程资源丰富,有很好的民族情感和爱乡爱校教育素材,学校把民族情感和爱乡爱校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功能。(2)学生的特别需要和个性发展是校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学校把促进学生兴趣、特长、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等个性发展的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功能。(3)学校地处渝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了弥补国家课程资源和师资不发达的事实,实施好国家课程,学校把调节、补充和拓展国家课程的实施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功能。

二、提炼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校为本”的理念,学校需要考虑自己的办学传统、学校特色和教育哲学,也必须明确学校发展的优势与弱势、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所处地区的特点及周边环境等。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必须有整体设计,根据自已校本课程的功能定位,有自已的校本课程内容特色。重庆市黔江中学校根据自已的实际,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特色。

1. 民族性。即充分利用民族特色,形成个性。渝东南是少数民族聚积地,有着丰富而神秘的武陵文化:一是以巴文化、楚文化为源头的原始文化;二是以土家、苗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利用这些文化优势,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如学校开发了《黔江历史》、《渝东南民歌》等传承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

2. 地域性。即充分利用渝东南民族地区自然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良,乌江画廊、小南海地震遗址、阿蓬江流域等自然资源是陶冶学生情操,爱乡爱国的生动教材。依靠地方资源学校开发了《生态黔江》、《家在黔江》(黔江地理)等校本课程。

3. 拓展性。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最能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也是缩小地区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学校为了衔接高、初中学科教学,开发了《高初中化学教材衔接》、《Ofiice基础教程》等校本课程。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对某些学科的学习,开发了《诗歌诵读100篇》、《高中数学知识拓展》、《高中物理导学与专题讲座》等校本课程。

4. 发展性。即开发出来的课程必须让学生受到教育、个性得到发展、是本校学生实实在在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的真正价值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开发模式,根据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挖掘其潜在的课程资源,开发出有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开发了《家电印象》、《电路与电器》、《渝东南民族体育》、《人生导航》等校本课程。

三、探索校本课程管理机制特色

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增强校本课程的生命力,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校本课程管理特色。对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校本课程管理,重庆市黔江中学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已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1. 搭建务实的管理机构。学校有常设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和校本课程管理职能科室,委员会严把课程开发规划和质量关,职能科室抓常规和协调联动。2. 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学校建立了《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申报及审核制度》、《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教研及培训制度》、《校本选修课程教学实施及评价制度》等一套适用的管理制度。3. 以课题研究带动开发。学校组织精干力量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专项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通过研究优化校本课程开发途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促进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