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4-17 17:3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总结
根据矿业公司《转发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通知》文件,我们对黄河公司的财务制度进行了自评工作,根据自评结果,针对原有财务制度中的弱项和缺陷,以及财务制度尚未管控到位的方面,再结合黄河煤业公司目前处于项目建设的实际现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将财务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结果梳理汇报如下:
一、公司财务机构设置情况
黄河公司目前有分管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一名,下设财务资产部,财务资产部经理一名、会计五名和出纳两名。
二、财务制度修订完善情况
为满足黄河公司业务需要,消除原有财务制度缺陷和弱项,我们计划对原有的《差旅费(暂行)管理办法》、《资金审批管理办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修订,对日常管理中涉及到的备用金、网上银行操作安全、通讯费,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等五个方面,但原有管理制度未涉及或管理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新增制定。
在实际修订及完善、新增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我公司根据实际业务量大小及是否开展等实际管理需要,最终修订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新增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均超出原先计划。
1. 实际修订和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差旅费管理办法》、《资金审批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原始凭据管理办法》、《费用报销管理办法》、《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有些制度是把过去的一些制度进行整合,如《费用报销管理办法》是过去的《财务手续办理指引》和报销管理办法进行整合,同时费用报销涵盖了我公司的备用金管理办法,所以新增制度中未另行新增备用金管理办法;黄河公司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在按照国家财政部2019年上半年最新出台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全面引用。新修订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多的体现实际财务人员较少但职能不能缺失的要求来重新修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 新增财务管理制度
(1)新增的财务管理制度有《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资金安全管理办法》。
因为黄河目前处于项目建设前期,我们根据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的财务规则、财务管理、基建收入等,结合国家财政部出台的一些纪检财务管理规定,对黄河煤业公司项目建设期间的财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制定了这项《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同时针对项目建设资金金额较大,前期财务人员少,特从资金安全方面考虑,同时结合网上银行的操作规范、以及涉及网银安全管理方面内容,制定了《资金安全管理办法》;目前黄河公司处于项目建设前期,公司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特别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方面,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为堵塞漏洞和提升管理,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了《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
(2)4月29日已签发了《资金审批管理办法》;6月19日已签发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办法》、《全面预算管理考核办法》、《增收节支实施方案》、《增收节支考核办法》四项制度;
(3)预计10月底将签发已上会通过的《差旅费(暂行)管理规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费用报销管理办法》、《会计原始凭据管理办法》等四项制度;
(4)预计10月底将上会审议签发《资金安全管理办法》、《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三项制度。
三、财务管理制度梳理结果
目前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能满足黄河煤业公司项目前期手续办理阶段资金管理、费用核算和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要求。但是结合集团公司的要求的相关原则,尚有一定差距。
1.合法性原则方面
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均遵循了《会计法》、《企业财务通知》、《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相关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满足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运营安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2.规范性原则方面
目前现有制度的名称规范,制度命名符合国家或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第十条有关规定。制度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为完整,从目前看不缺失不遗漏,符合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有关规定。结构清晰,制度中涉及的内容符合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及第三款有关规定,力求达到逻辑严密、层次清晰、语言简练、表意清楚等有关要求。
在格式标准,制度文本的写作格式能符合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四款或其他公文写作样式有关规定。
篇2
在经济不断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集团在不断形成和壮大。企业管理层需要一份高质量的反应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的合并财务报表来作为决策依据。本文就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做阐述。
关键词:
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报表质量
企业为提升竞争能力,常常会通过并购重组业务来使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越来越多的企业以集团公司形式存在,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经营者不仅关心母公司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更关心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财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合并报表披露相关信息的质量也直接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及决策。
1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和作用
1.1合并财务报表的概念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应由集团母公司进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附注。企业集团中期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至少应当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1.2合并报表的作用母公司及各子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都只能反映单个法人主体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而作为集团管理者及投资者更多的时候需要了解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合并财务报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合并财务报表是在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简单相加的汇总财务报表基础上抵消集团内部交易后编制的报表,比个别财务报表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有利于防止母公司由于拥有对子公司的控制权而借内部交易来人为地操纵集团利润。合并财务报表可以全面、客观地向集团内部及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相关信息,对于正确了解与评价整个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及经营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合并报表编制过程首先以个别报表为基础,而且需要大量的内部交易统计数据,有的业务抵消涉及连续期间的处理较为繁琐,所以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
2.1合并范围确定不准确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所以具体是否具有控制的判定在实务操作中尤为重要;而2006版企业会计准则由于刚刚与国际接轨,对合并报表范围的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对控制的判定标准不够具体,导致有时在实际业务的处理上找不到具体的判定标准,更多的时候是在准则的大原则基础上结合财务人员对此业务的理解来进行判定,不同会计人员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准则方面2014年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有了较大的突破。新修订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改进了控制的定义,并且明确了控制中提出的“相关活动”的概念;在重新定义控制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了与控制相关的几种情况的处理方式;引入实质性控制概念;提出在难以判断投资方对被投资方是否有控制权时,需要考虑的事项或因素等。虽然新准则对合并范围判断提供了较明确的标准,但是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确定首先还是取决于负责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相关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及对会计准则的理解程度;其次,我国集团化企业一般规模庞大,涉及地域广,交叉持股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些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企业内部股权投资通常会归口到投资管理部门等进行管理,在这些复杂股权关系下,如果下属子公司间发生股权变动、章程修改等一些判断合并报表范围的要素发生变化时不一定能及时反馈到母公司财务部,这样合并报表范围发生了变动,但合并报表编制时候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就会导致并表范围的遗漏或者虚增;再则如果有部分子公司故意隐瞒投资事实的话也会导致合并报表范围判定不准确。
2.2会计政策及核算方法不统一大型的集团企业一般都是通过一次或者多次并购重组后形成的,并购前不同的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及核算方法是不可能完全统一的,并入后集团总部没有特别规定的话一般各公司都会沿用以前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核算方法,久而久之就行成了集团内母子公司会计政策及核算方法不统一的情况。例如,同样一项资产不同的公司采用的折旧年限不一致,同样一种费用不同的公司计入科目不一致等,具体以我们矿山企业里采矿权摊销举例,集团下属有的公司采矿权摊销计入管理费用核算,有的公司计入制造费用核算,一个是期间费用核算一个是生产成本核算,在这样有差异的单户表基础上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就不能准确反应出集团整体的相关信息。虽然准则要求子公司应采用与母公司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如果在合并报表编制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的,应该将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重新编制报表,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得到执行。
2.3内部交易抵消不充分在实务操作中大多数集团企业都是采用分级核算模式,由子公司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每一个合并层级的集团本部进行合并抵消形成本级的合并报表再逐级上报,逐级合并抵消;一般来说,集团企业会计主体越多,级次越长,关联交易情况越复杂,涉及范围越广,合并报表编制难度越大,越容易导致合并报表抵消不充分情况发生,影响内部交易抵消不充分的因素有几个方面。
2.3.1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内部交易抵消要充分首先得确保内部交易基础数据统计的完整性、准确性,同一项内部交易涉及的两家公司如果不同时进行账务处理的话,就会导致虽然内部交易金额统计出来了,但是集团进行合并抵消时候不论是抵还是不抵在本期合并报表总有一个项目数据是不准确的,例如内部借款如果债权方是收到利息才确认收入,而债务方是每月计提利息就存在双方入账不一致情况,此类情况就要提高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对此类业务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此外合并抵消业务里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消则需要营销部、仓库管理等部门提供内部采购但还未销售的商品情况,内部建造合同的抵消就需要施工方提供相关单项工程的毛利等,这些如果涉及的相关部门管理水平不高就难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都会造成合并抵消遗漏或者错误。
2.3.2企业行业性质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集团业务类型多,经营范围广,就以我们集团为例,大集团性质来划分属于矿业企业,但下属子公司业务除矿业外,还涉及工程施工、技术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即使是矿业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产品结算周期长等特性,就会导致在月度间供销双方内部交易数据难以保持一致。除了内部产品销售还常常会涉及内部工程施工、内部技术服务等,特别是工程施工在矿业企业里有涉及费用化计入成本的有涉及资本化计入资产的,而且此类施工有时候会交叉进行在成本核算时很难准确区分,除此之外矿产品同时会有多种附元素产品,这种产品的特殊性就导致很难按分产品做到合并抵消的准确性,总之内部交易涉及的行业如果核算复杂,生产环节多,产品多样,同时涉及内部交易的单位和环节多,交易事项频繁,往往会影响到结算的及时性,影响到内部交易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最终导致合并抵消数据不准确,抵消不充分等。
2.3.3会计信息化水平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目前主要有使用excel电子表合并、使用报表数据平台合并、利用网络使用财务软件或者ERP软件进行合并等方式。但不管使用那种方式都得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单户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其次内部交易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会计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单位首先可以确保单户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一般集团化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工程的同时都会对会计核算及报表取数做一些统一规定,一方面保证的各子公司报表数据的可以比性,一方面避免了手工编制报表一些常见错误的出现;一点运算就能生成整套报表与以前的一张张根据科目余额手工编制报表比及时性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做过合并报表的都知道,实务中内部交易的统计核对是一个繁琐的工作,一个工作量较大,而且统计过程中极易出错。会计信息化水平高的单位可以在每笔业务发生时就通过辅助核算进行标记,月末自动统计内部交易;甚至也可以使用财务软件里协同凭证的功能实现内部交易双方同时生成相关会计凭证,避免交易双方入账时间、入账金额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实务中由于手工合并报表较麻烦,有时也会采用重要性原则对一些金额较小的交易事项进行忽略,而利用网络借助财务软件进行合并报表时,系统会自行统计核对内部交易,大大减轻了统计核对的工作量。
2.3.4财务人员素质不论会计信息化水平多高,但基础数据的录入还是由财务人员通过专业判断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判断错误,或者由于马虎大意出现错误,都会导致后期系统自动计算的报表或者关联交易金额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特别是一些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企业,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人为参与程度越高的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对报表质量的影响越大。集团化企业来说一般子公司地域分布广泛,特别是我们这种矿业企业,大多单位都在偏远山区,工作条件艰苦,财务人员流动频繁,部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基层报表质量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会对以后实施会计信息化工程带来难度。除去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态度对合并报表质量都有较大影响。
3提高合并报表质量的几点建议
3.1明晰股权关系,理顺法人治理结构及时对现有投资关系进行梳理,积极解决股权方面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明晰产权关系;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集团企业股权投资管理制度,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管理,以便及时准确掌握集团所有投资企业的股权及投资关系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
3.2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发展会计集中核算逐步得到推广运用。会计集中核算并不只涉及狭义的财务范围,而是需要企业产、销、存、人力等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建设,最终实现对企业人、财、物等资源的整合和控制,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实施会计集中核算,首先要统一业务核算就要求集团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手册,并在母子公司中统一执行;其次为满足系统需要相关业务部门也会进一步完善现有管理办法,从源头提高基础信息质量,同时信息系统强大的计算功能,也解决了日常业务部门由于业务量大,加上处理程序复杂,数据未能及时反馈给财务部的情况。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整个集团各公司都在同一信息平台进行业务操作,通过统一的科目体系,统一报表取数完成个别报表编制。通过系统实现多个业务部门、多个账簿主体间的内部交易统计核对,核对不符的也可以通过联查功能,查看具体业务找出原因,避免漏抵、错抵及抵消不充分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操作,大大提高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
3.3加强子公司财务报表质量监督定期在集团企业内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小组,进行内部会计工作检查或不定期的专项审计,一方面给业务人员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加强对子公司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执行情况的监督,以确保各子公司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的统一、信息报送标准的统一,从而提高子公司财务报表质量。
3.4加强财务人员后续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经济业务呈现多样性,以及集团化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财务人员后续教育,首先加强财务人员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及责任心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础;二是经常举行财经法规、集团财务管理制度、集团会计核算手册方面的业务培训,以及针对集团合并报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的专题培训等,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并报表的业务能力;三是加强财务人员信息化培训,以适应集团信息化建设要求,在熟悉软件操作的基础上,理解各报表取数逻辑,以提高具体业务处理的准确性,从而确保合并报表数据的准确。
3.5加强合并报表编制资料存档首先由集团总部制定统一的合并报表工作底稿模板,该模板不仅包括合并抵消底稿表还应包括内部交易统计明细表等,并对模板填制方法作出统一规定;各层级的合并报表编制企业,要每月打印该模板与纸质合并会计报表一道存档保管,该模板的电子版也要定期存档,工作交接时要做好合并报表工作底稿资料的移交工作。实现网络合并报表的集团企业,系统自动从平台抽取内部交易数据的按公司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要求处理;但部分手工录入抵消的需要做好备查登记,同时做好备查登记薄的存档,以便日后查阅。
3.6充分应用激励机制在集团内部开展财务报表劳动竞赛,根据集团实际情况,制定劳动竞赛管理办法,对企业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及报送情况,依据劳动竞赛管理办法,对报表的工作组织、编报质量、数量质量等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予以通报,同时对做得好的企业及个人给予奖励,运用激励机制使各子公司、各财务人员主动提高会计报表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素霞.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报表中的合并问题分析[J].职大学报,2013(06).
[2]张际萍.企业合并报表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3(22).
篇3
关键词:A公司 财务风险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31-0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企业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就要强化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确保在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身的良性运行。企业要想运用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或者是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就要从根本上提升管理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确保企业经营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健全性,真正实现提早预防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自身筹资项目、投资项目、收益结构以及资金的营运框架等的能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20世纪初期,国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的研究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其中主要是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和企业财务实证研究两方面,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效率之间的关系。我国研究时间相对较晚,研究方向主要集中锁定在财务风险界定、控制以及预警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划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成果,但整体缺乏系统化的综合分析。
二、理论综述与方法
1.相关理论。在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本着理论研究和管控水平提高的目的,深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其中较为突出的理论就是在1964年,《风险管理和保险》一书中,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整体经营结构进行了全方面的解构,并对风险管理研究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企业价值决定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理论。
2.研究方法。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主要使用的是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案例分析法,在结合A公司经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财务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对数据进行统筹整合。第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模式,在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保证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确保研究人员能对所有财务结构和基本情况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判断财务风险项目。第三,系统分析法。这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统一整合的常见方式,在保证数据分析全面性和统一性的同时,利用客观性数据处理原则,提高识别和评价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A公司的财务现状与问题分析
1.A公司简介。广西建工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是广西大型国有企业――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2013年在广西区政府将广西建工集团打造成为“千亿元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下成立。公司主要开展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现公司业务遍布世界各大洲、辐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广泛而稳固的国内外合作关系和业务渠道,经营范围涵盖能源、建材、石材、汽车和机电产品四大板块,在香港设立有分公司,打造海外业务拓展和融资增信平台,是集团公司产业延伸、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A公司的经营与财务情况。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几年建工集团的发展前景并不理想,A公司的利润空间在逐渐缩减,经营项目和实际企业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企业需要从自身发展路径和市场需求进行集中分析。特别是在2008年到2012年,对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后,能得出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结论,甚至一部分指标都无法达到行业的平均水平,很可能导致A公司迅速陷入财务危机问题。
3.A公司财务风险的问题分析。在对其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筹资风险问题。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由于一些决策失误导致筹资成本超出实际预算,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危机,加之筹资结构安排不合理,也会导致筹资能力和实际结构缺乏实效性。企业由于盈利能力降低,导致利润不足以偿还债务,从而陷入经济危机。第二,投资风险问题。投资项目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建立的经营框架,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是市场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导致实际投资收益远远不满足预期收益,就导致企业产生投资风险问题,其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客观环境的判断以及主管预测能力。
总之,结合A公司的财务结构,管理人员要想扭亏为盈,就要针对市场环境进行综合化的数据控制和信息收集,确保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具有实效性的企业财务运营发展框架。
四、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在对A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的处理机制,健全完整的风险评价体系,而在建立过程中,需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以及可靠性原则,并保证评价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便于操作。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要综合考量风险评价体系和惬意财务指标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一,利用盈利能力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只有提升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才能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经营的实力,获取更大的利润。第二,利用营运能力判断企业财务资产的管理效果。对于营运能力的判断,主要依据的是企业资金现金的回收效率、企业应收货款周转效率以及企业存货的周转效率,管理人员只有保证以上三个指标正向发展,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管控能力。第三,利用发展能力判断企业的成长趋势。企I在运营过程中,要想实现整体企业的良性发展,不仅仅要集中关注目前市场的发展现状,也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2.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功效系数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依据多目标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后设定满意度和(下转第133页)(上接第131页)不满意度,在区间内对不同指标进行打分,并且利用权重中的加权平均算法进行层次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但是,由于在实际风险评价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更加有效的数据计算公式。对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以及单项指标得分等参数进行集中的优化升级,得出结论为。
3.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权重进行确定,要综合分析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中营业利润率权重为22.78%、成本费用利润率6.96%、总资产报酬率13.29%;运营能力中存货周转率权重为5.41%、资产回收率1.91%、应收账款的周转率8.42%;偿债能力中权重为现金流动负债比5.21%、资产负债率17.10%、速动比率9.97%;发展能力中总资产增长率权重为1.44%、资本保值增值率2.76%、营业增长率4.75%。
4.A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应用。在A公司实际运营过程中,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保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完整,管理人员也要秉持客观性和权威性管理理念进行综合评定,以实现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优化。其中,预警参数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以及巨警,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给于相应的关注。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分析机制,确保整体框架的完整度,从而对风险项目给予必要的关注。
五、A公司财务风险的改进措施
1.筹资风险方面。对于企业运营来说,筹资结构和筹资风险管理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管理人员要在确定有效的资本结构后,针对企业实际发展现状选择最佳筹资方式,确保企业能把握住良好的筹资机会,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2.投资风险方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要从管理框架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管理措施,提升管控机制的同时,建构符合企业发展的管控模式,不仅要建立健全合理化的投资风险管理流程,也要保证投资决策和企业发展中的财务能力相匹配,真正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另外,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要采取有效的风险转移措施,集中关注行业动态,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3.运营风险方面。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财务能力以及发展状况,企业要在运营风险方面提高重视程度,要在强化存货管理能力的同时,集中强化回收款的处理机制。例如,A公司要对化纤原材料建立动态化的市场管理,也要同时提升自身销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结构的同步升级。
4.其他风险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收益分配风险也非常关键,企业要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管理框架,特别是针对A公司,本身是一家上市公司,只有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利润分配结构,才能保证财务风险项目能得到有效的管控。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和管理瓶颈问题建立有效的管理结构,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不同风险管理项目的能力,利用专业化的培训项目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的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在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后,A公司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自身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市场情况以及客户的实际需求,提升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并且借助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企业要对缺失的能力进行有效的管控,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2.研究展望。企业运营中对财务风险能力的分析和预测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人员要综合考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提升信息稳定性的同时,建立更加全面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傅俊元,吴立成,吴文往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运用[C].新世纪第二届交通运输业财务与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2013:316-334
[2] 刘彦文,陈瑶.基于分组主成分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6,14(z1):326-330
[3] 莫力.基于FAHP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实证研究――以湖南H高校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3):71-77
[4] 周俊颖.关于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探讨――基于因子分析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2,29(03):62-63
[5] 王海英,王训洪,裴玉峰等.国内矿业项目并购财务风险预警评价研究[J].中国矿业,2016,25(05):37-41,77
(作者单位:广西建工集团国际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12)
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政策、制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政策风险指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包括产业政策、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等。在中国传统社会阶层结构中,商业做为流动不确定组织来给予压制和管理。国家宏观调控中法律和政策往往交织并用,由此带来了宏观调控的稳定性问题,近年来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调整就非常频繁,不同行业、产业的市场主体经常要面对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利率的变化有可能会使企业产生债务融资风险,通货膨胀会使企业资金供应容易出现短缺,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最优的资本结构客观存在时,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达到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采用负债经营方式扩大资金来源已成为许多国有企业的普遍做法,但高负债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高风险。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造成负债比重加大,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会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环节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企业资金匮乏、资产损失等风险。财务风险与资产的流动性紧密联系,如果企业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必然给企业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企业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给企业增加财务负担。
3.财务决策失误。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内容单一、层次较低。尽管优化财务决策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并未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上来。一些企业领导对财务决策的认识不够准确,财务管理就变成了以具体经济核算、日常资金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工作。有的企业领导仅仅凭以往的经验,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科学论证,就盲目进行企业财务决策决策,盲目投资,造成企业不良资产过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资金风险。有的企业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财务风险极易发生。在决策时缺乏真实的信息,对决策事项未来变化无法掌握,不能获取充分有用的信息。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造成巨大的财务资金风险。
4.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职业道德有待加强。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还是资金回收、利益分配等财务活动,都会使企业面临着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该进成本不进、该摊费用不摊、该提折旧不提,人为调节利润、未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就盲目赊销等现象在很多国有企业内部普遍存在。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意识薄弱,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大量潜亏挂账的现象,人为制造财务风险,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在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现象屡见不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降低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建设是事业提升的基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违约及债权债务关系严重扭曲等方面,这些都会降低企业信用度,使企业的经济合同履约率和偿债能力降低,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营,造成资金占用过量,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防范的对策
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者的风险监控意
识。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调整企业财务管理政策,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来实现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思想是先导,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动。人始终是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人员思想上存在的风险,则是最大的风险。目前,财务风险突出集中于人财物管理上,具体为:重要工程建设方面的风险、重大资金支出方面的风险、重要人事任免方面的风险和大宗物品采购方面的风险。国有企业领导者也要加强风险意识,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健全企业的风险监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流程,优化风险监控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的财务风险进行有线监督。我们要大力开展风险防范教育,切实提高防范廉政风险的意识。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防范廉政风险的力度。落实岗位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坚持从严执纪,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对风险防范的保障促进作用。
2.健全财务组织机构,注重财务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对一个国有企业集团而言,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监控,必须有健全的、科学的、具有较强执行力的财务组织机构。国有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下设各专业风险防范小组,通过不同层面制度的设计,形成了互相牵制的管理体系,制定与企业愿景相适应的战略目标,保证企业的各项财务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分析评价潜在的财务资金风险可能对目标实现产生的影响,对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企业规避财务资金风险。财务资金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当企业全体成员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分解到各自的实际工作中时,并通过工作流程、制度、考核等反应到他们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就能用明确的职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总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国有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对规划企业的财务资金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细化财务内部控制岗位作业流程。为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财务内控岗位职责作业流程要以IS0标准格式编写,岗位标准流程的编写应以熟悉业务的骨干为主,并吸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财务风险指标,测定平均值为风险点,并且通过财务指数进行量化。
4.加强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应控制风险因素,预防风险的发生,对内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减少因交易对象违约、投机取巧等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恪守这道底线,最主要的是必须自觉做到“五个坚持”:第一必须坚持学习和修养;第二必须自觉坚持廉洁自律;第三必须坚持依法规范用权;第四必须自觉坚持接受监督;第五必须自觉坚持履行双责。会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内心,培养实他们事求是、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总之,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资金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风险的不确定性,正确评价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正确分析和防范财务风险。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的原则,这样才能到防范企业财务资金风险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宋金良.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营管理者.2009(17)
[2]徐春荣.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J].南方论刊.2009(12)
篇5
关键词:并购 定价风险 融资风险 支付风险 整合风险 经营风险
一、我国煤炭企业并购及其发展现状
1 我国煤炭企业并购。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我国探明的煤炭存储量居世界前列。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更好的利用煤炭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国家积极鼓励国有煤矿以资产为纽带,兼并重组,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并购小型煤矿,使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2 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现状。观察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产业技术水平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够,矿区生态环境亟需改善;行业极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等。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煤炭煤炭企业100强资产总额为260285088万元,排名居首的神华集团资产总额为49084025万元,占100强资产总额的18.86%,排名前五的煤炭企业资产总额为95586327万元,占100强资产总额的36.72%。
国际矿业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显示,要想解决上述行业性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推动煤炭企业并购。就我国煤炭大省山西而言,该省资源整合已告一段落,重组协议签订率已达到98.5%,并购主体到位率达到96%,采矿许可证换证率达到90%,符合条件的被整合煤矿正陆续复产,矿井技术改造有序进行,部分资源枯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正在实施关闭。“十二五”期间将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矿企业的数量将控制在4000家以内。由此可见,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煤炭企业的并购行为将长期持续开展下去。
在大规模兼并重组背景下,煤炭企业可能面临着比较大财务风险。我国煤炭企业的并购行为大部分源于政府政策引导,故在财务风险防控对策的制定上也应有其特殊性。但目前我国对该风险较的研究比较,这对我国煤炭企业并购的顺利完成及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种制约。
二、煤炭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对目标企业的定价、并购融资与支付,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整合资并购中小煤矿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源价值增值较快,矿业权价款高的现状;而且有的小矿主漫天要价。这造成并购难以实施。企业面临难以承受的资金压力。此外,对被并购矿井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并购成本较大。因此,在企业重组并购活动中,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定价决策以及为实施收购而采取的融资和支付等行动,就构成主要的财务风险。
本文认为,我国煤炭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按并购过程可分为事前风险、事中风险和事后风险。事前风险主要是定价风险,事中风险包括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事后风险包括整合风险和经营风险。具体如下图1所示:
1 事前风险:定价风险。定价风险是指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估值而产生的风险。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进行合理合理估值,是煤炭企业并购的重要环节。估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收购的进程。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都比较好,但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5]。定价风险主要取决于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和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依据被并购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等确定并购的价格,但目标企业为了得到较高的并购价格和收益,可能会故意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很多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并购企业在并购时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但是由于评估技术水平的局限性,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问题的存在,使得无法对被合并的标的资产和负债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估,从而给并购方带来一定的风险。
2 事中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融资风险就是指与并购资金保证和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融资风险是因企业并购融资时影响因素的不确定而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不确定随融资额度的增加而加大。我国煤炭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受煤炭企业融资能力和融资结构的影响。融资能力是影响企业并购融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方面。内源融资主要取决于企业获得自由资金水平的能力,外源融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等方式,取决于企业外部外部融资渠道的多寡,资本市场及企业的信誉度等因素。融资结构包括企业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的组成。债务融资是影响融资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实际经营利润率小于负债利息率时,就可能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以权益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对外发行新股意味着将企业的部分控制权转移给了新股东,如果普通股发行过多,原股东可能丧失控制权,并购方反而面临被收购的危险,而且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会使股东利益受损。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联系。常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自有现金支付、债务融资现金支付和股权融资现金支付)、换股并购和混合支付等方式。支付风险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首先,现金支付会产生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风险。现在支付一方面使并购企业承担较大的现金压力,另一方面使被并购方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收益,从而无法享受税收优惠,也不能使企业获得新公司的股东权益,这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3 事后风险:整合风险、经营风险。整合风险指并购后企业对重组资产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整合风险的发生会给并购后的企业带来经营风险。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的失败案例中,只有20%左右的失败案例出现在并购的前期交易阶段,而80%左右直接或间接地由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失败造成。
企业视并购是企业迅速做大做强的手段,我国煤炭企业根据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规划,立足于企业长远投资,对中小煤炭企业实施并购。如何在并购完成后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是煤炭企业面对的普遍挑战。并购企业在并购前应对被并购企业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包括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近三年的资产状况、负责状况和经营状况等。并购完成后对并购后的企业实施资产整合、财务整合,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整合工作处理不好,并购对企业经营效率不能产生协同效应,容易导致兼并后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
三、煤炭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防范
1 煤炭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防范的原则。本文认为,煤炭企业要在并购中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应坚持一下几点原则:
一是柔性化原则。柔性化原则要求煤炭企业在实施并购决策时预先设计并购的运作规划,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设置硬性指标要求,同时还要为并购规划留有余地,使并购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变通,以便在遇到风险时,可以随机应变;
二是组织创新原则。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有组织的创新体系来完成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虽然在并购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可以通过有组织的创新行为来有效地降低风险。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促使并购企业获得预期的收益,实现并购企业的财务目标;
三是动态监控原则。煤炭企业在防范并购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时,应当利用前瞻和反馈这两种防范机制,加强对并购信息交流和传递,不断完善各阶段的并购活动,最终达到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想要获得的目标。
- 上一篇: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管理办法
- 下一篇:国内旅游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