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实施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17 16:0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质量管理实施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拟通过对卫生监督部门和医疗机构的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对《办法》在实施过程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以便为进一步强化实施《办法》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办法》共分4章22条款,其中条款6~11界定了43种违法行为,并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设置了1~12分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条款13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认定与记分程序进行了规定。围绕上述条款的各项规定,制定了调查问卷,着重了解:
《办法》是否涵盖了实践中主要的、且行为后果严重或较严重的不良执业行为;
《办法》所列举的不良执业行为在实践中经常发生还是偶尔发生;
《办法》对不良执业行为的表述是否清晰;
《办法》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认定与记分程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办法》对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处理是否与不良执业行为后果的严重性相联系并有助于减少或杜绝不良执业行为的发生。
向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和各类医疗机构发放调查问卷270份,其中卫生监督部门100份,医疗机构170份,
共回收问卷242份,回收率为89.6%。
1.2 方法
① 系统性评价准则:《办法》涵盖了主要的、且后果严
重或较严重的不良执业行为。如果对“某项在实践中
属于主要的、且行为后果严重或较严重的不良执业行为已被《办法》所涵盖”的问卷认同率超过90%,则《办法》关于该项不良执业行为相关规定的系统性评价结果为“达到要求”。
② 合理性评价准则:《办法》对某项不良执业行为描述清晰。如果对“《办法》对某项不良执业行为描述清晰”的问卷认同率超过90%,则《办法》关于该项不良执业行为相关规定的合理性评价结果为“达到要求”。
③ 可操作性评价准则:《办法》规定的某项不良执业行为认定程序可行。如果“《办法》规定的某项不良执业行为认定程序可行或大部分可行”的问卷认同率超过90%,则《办法》关于该项不良执业行为认定程序的可操作性评价结果为“达到要求”。
④ 成效性评价准则:《办法》对某项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有助于今后避免再发生此类行为。如果对 “《办法》对某项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有助于今后避免再发生此类行为”的问卷认同率超过90%,则《办法》关于该项不良执业行为相关规定的成效性评价结果为“达到要求”。
2 结果
《办法》共界定了43种不良执业行为,并针对这些不良执业行为,分别制定了43项记分规定。基于卫监部门的实际操作性,确立了4项不良执业行为认定程序,其中1项程序同时与医疗机构相关,故也对医疗机构做了问卷调查。对42种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规定(略去定义宽泛的某种不良执业行为)的系统性、合理性、成效性及相关的4项认定程序的可操作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另外,还对不良执业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对不良执业行为记分规定和认定程序的评价结果
评价准则调查对象记分规定/程序总数认同率
96%~100%90%~95%80%~89%70%~79%60%~69%60%以下
系统性 卫监部门424200000
合理性 卫监部门424200000
医疗机构424110000
可操作性卫监部门4002011
医疗机构1001000
成效性 卫监部门423831000
表2 不良执业行为发生的频率
不良执业行为发生频率调查对象行为种数认同率
80%以上70%~79%60%~69%50%~59%40%~49%30%~39%20%~29%10%~19%0%~9%
经常发生卫监部门420000137823
医疗机构40*0000000040
偶尔发生卫监部门420188613411
医疗机构40*00101251912
*:在针对医疗机构的问卷调查中,有2种不良执业行为的问卷调查数据出现异常,予以剔除,故不良执业行为种数为40。
3 讨论
3.1 不良执业行为认定内容的系统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办法》所界定的各大类不良执业行为已总体涵盖了实践中主要的、且行为后果严重或较严重的不良执业行为”的问卷认同率达到96%以上,由此可见,《办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3.2 不良执业行为认定内容的合理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办法》所认定的42种不良执业行为中,97%的问卷调查认为“41项不良执业行为界定清晰”,92%的问卷调查认为“剩余的1项不良执业行为界定清晰”,由此可见,《办法》具有很强的合理性。
3.3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认定程序的可操作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办法》所规定的大部分认定程序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但值得提出的是,针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监督检查后的7日内制作《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并送达该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分值为1分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记分处理,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通知书》,并送达医疗机构”这2项认定程序,分别有52%和67%的卫生监督机构认为可行,明显低于其他认定程序的认同率。
3.4 抑制不良执业行为发生的成效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办法》对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总体上有助于今后避免再发生此类行为”的总体认同率达到93%以上,但个别不良执业行为的记分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超过10%的调查问卷显示,《办法》对“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负次要或者轻微责任的,予以记1分”的规定不能完全避免今后再发生此类行为。由此可见,《办法》对不良执业行为具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
3.5 不良执业行为发生的频率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办法》所界定的大部分不良执业行为偶尔发生”的填答率远远高于“经常发生”的填答率,这足以体现不良执业行为发生的偶发性和散发性。
3.6 医疗机构与卫生监督部门的问卷差异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医疗机构与卫生监督部门针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对“不良执业行为的发生率”的认识,卫生监督部门对“《办法》认定的各类不良执业行为经常发生或偶尔发生”的填答率远高于医疗机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医疗机构与卫生监督部门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作为被监督者的医疗机构从主观上更倾向于这种不良执业行为不发生,扮演监管角色的卫生监督机构则更关注不良执业行为的监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主观倾向于不良执业行为可能会发生。
综上所述,《办法》在系统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成效性等方面总体均达到要求,但在不良执业行为认定程序的可操作性方面,部分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针对不良执业行为的发生具有偶发性和散发性的特点,应适时适度加强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力度。
4 参考文献
[1]卢春燕,粱新初.在卫生监督中卫生标准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职业与健康,2007,23(15):1344-1345.
[2]于青,舒德峄,姚元庚,等.公共场所相关法律法规在卫生监督执法中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646-647.
篇2
1建立组织体制,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院区级管理、科级管理、医护人员自主管理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成立院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疗质量办公室、门诊部、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分别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各级管理体系明确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每半年组织一次医疗质量分析会,每月组织一次质量控制小组例会,特殊情况下召开质量管理临时会议,确保各环节严格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进一步加强医疗规章制度的学习。安排医疗法规制度专题学习活动,集中进行医疗法规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等学习,提高全体医务人员依法行医、按章办事的自觉性。通过举办科主任、护士长培训班,有计划地安排现代管理理论及方法的辅导,帮助疗养院基层领导提高管理技能,让他们在质量的关键环节发挥监控作用;对全院人员进行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增强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促进疗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将医德医风纳入每月综合目标责任制考评细则,使其制度化、规范化。2009年1~6月份共发放各类征求意见表1 000余张,收回985张,其中疗养员750张、康复病人80张、体检客户155张。意见表对我院服务进行充分肯定,认为我院服务思想明确,服务态度端正,服务热情周到,服务质量优秀,满意率均在96%以上。在对满意度调查表的统计中,针对疗养员对外游活动不满意的情况,机关组织科室相关人员重新调整路线,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导游技能培训,受到疗养员的欢迎;针对康复科病人提出的意见,及时与科室沟通,寻找解决的办法。半年来获赠送锦旗2面,表扬信20封。
3重人才培养,把牢基础质量
抓好“三基”训练,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以各专业相应职称级别为基础,进行定期测试考评,考核成绩张榜公布。2008年共测试考评5次,参考率均在95%以上。组织人员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全军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通过率均在90%以上。采取以老带新、三级查房、三级会诊、病案讨论等多种途径对年轻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使其迅速而全面地掌握疗养操作技能并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邀请当地医院知名专家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授课,到课率90%以上;每周四中午安排院内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轮流讲课,传授心得,解惑答疑。结合院机关组织的岗位练精兵活动、考核比武活动、突出尖子训练的基础上,经常性开展急救模拟演练,以科室为单位抓好日常训练,全面提高医疗应急处置能力。2009年组织康复科进行突发脑梗死急救演练、高压氧中心进行猝死急救演练、氧舱失火急救演练等共6次,取得良好效果。
4强化终末质量,提升服务内涵
篇3
完善组织,交叉管理
医院独立设置了医疗质量管理处、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为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医院将医疗部、质量处、院感办联合负责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医疗部制定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制度、考核办法;质量处负责制定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和日常的监督检查;院感办负责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同时,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新药、新治疗用品的采购、药品招标等进行审批;对全院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控;收集、各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医院还制定出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35%以内,抗生素使用占药品比例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并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监督措施。
建立制度,严格执行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医院根据《陕西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实施细则,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以及联合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等。要求临床医生尽可能采集标本进行病源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检验科每月将耐药菌分析情况报告医院感染办。感染办每个月进行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每季度将调查分析报告在药事委员会上通报。
确立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实施办法:为加强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由医务处、药剂科对在全院使用的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金额较大的专科用药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了抗生素及部分其他药品管理办法。抗生素注射剂分为四类抗菌普,1类为抗菌普窄、疗效肯定、价格低廉的药物。住院医师及以上均可使用;2类为抗菌普较广、疗效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的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上均可使用;3类及四类为疗效好、价格较贵、我院新品种的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可以使用。其他药品限制使用的只有3类和4类,权限同抗菌药物管理。下级医师需要使用超过权限的药品,必须向上级医师汇报,同意后方可使用,并在病历中做以记录。
建立抗菌药物定期监督管理制度:临床科室每个月将本科室使用的3、4类药品的数量进行统计,在每个月底前上报医疗部感染办。药剂科每月将全院使用的前10位抗菌药品按照品种、数量、金额进行排名,并将使用数量最多的前3位医生排名。医疗部每月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排名情况在科主任例会上通报。质量管理处每周进行环节质量检查,将合理用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综合目标考核力度:将药品使用情况、合理用药考核情况加入到综合目标考核中。制定外科系统药品费用比例不得超过25%,内科系统药品费用比例不得超过45%。每超过标准1%,扣该科50元,每降低5%,奖励该科100元,每个月考核,奖金兑现。
药师合理用药审查
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为标准,临床药师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合理用药审查,对超过五天使用抗菌药物,重点审查,并用硬件加以保证。在医院HIS系统中设置长期医嘱有效时间5天,超过5天,计算机系统自动停药。确需使用,由科室医生填写抗菌药物申请单,注明感染部位、怀疑感染细菌、是否采集标本送检、细菌培养结果等,临床药师审查通过,可以继续使用。对不合理用药现象及违反使用原则,药师有权不发药或向医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从而有效监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门诊处方的管理,由门诊药房的药师进行合理用药审查,不合格处方,不予发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由药剂科每月抽查200份处方进行处方点评,结果报告质量处,一旦有超常规数据,立即查找原因,进行整改,从而监管门诊用药。
行政干预
医院通过院长与各科主任签定“责任目标”对各科室进行管理。对使用频率异常过高的抗菌药物,由药剂科进行调查,如有违规,报请药事管理委员会,立即停止该药在医院继续使用,这对药商是一种制约,对行风建设也是一种促进。
综上所述,我院的实践证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仅靠制定一两项制度就能奏效,而是需要一系列管理措施,从制定完善的制度到确立严格有效的执行手段,以及切实可行的监督考核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制度,但这制度不是单一的,而是系列的、交叉的,才能起到全方位的管理作用。只有相关行政部门、全体医务人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证人民的健康。
参考文献
篇4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规定,我院立即进行医疗质量大检查并作出如下总结:
一、严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按照流程和诊治指南开展临床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严格执行医生查房制度,并需要在病情记录上进行详细的查房记录:病情分析、医疗处理和下一步的诊疗计划记录等。
3、严格落实执业医师管理制度。
4、严格执行医生值班制度,
5、做好晚查房的工作。晚查房包括对新收患者、危重患者、白天的医疗处理后的结果跟进、验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特殊检查结果、知情同意的沟通(特别是将要进行手术或者有创检查患者)、明天将要出院的患者安排、会诊患者的处理等。并跟值班医师进行交接班工作。
6、做好交接班工作。上午的交班和下午的下班前的交接班特别重要,危重患者必须床边交班。每天值班的医师在接班后必须把本科的患者的验单详细查阅一次,并对异常结果进行处理和复查。
7、落实会诊制度的执行。
8、科室设立专门的病历质控检查负责医师,随机抽查病历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及时修改错漏地方。
9、针对查房的各项回馈信息,并提出的意见,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整改,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10、每月由科主任牵头,进行业务学习,更新诊治方面的新知识和新进展。
11、对科进行不定期、不提前通知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帮助落实
12、设立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制度,目的是在解决疑难病例诊疗的同时,提高各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并同时对医师进行培训和提高他们的临床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
1、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做好入院时的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危重患者要医师详细交代病情,必要时签署病(危)重通知书。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医师和护士的名字,并知道病情沟通的时间。
(2)住院时的沟通:病情的变化、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特别是诊断和治疗出现重大更变化时,更要及时沟通。对于白天不能及时来院了解病情的患者,必须把病情交班给值班医师,让患者家属跟值班医师了解病情。
(3)出院前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门诊随诊的时间和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病情可能出现变化时的处理方法,需要复查的检查项目等。
(4)门诊患者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随诊的时间等。
(5)医护之间的沟通:落实医疗行为的及时到位,各种检查是否及时进行,患者病情的变化是否得到及时处理,是否存在医疗隐患或者纠纷。
2、认真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对于有关治疗,必须由经治人员与家属和患者进行当面的沟通,把该诊治检查的必要性、适应症、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医疗费用、医疗需要观察或者治疗的时间向患者家属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如病情危重、病情波动变化大、精神异常、不配合医疗操作、随便外出等患者,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必要时设立专职陪护人员,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4、合理调配科室加床,在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对科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范文二:
根据XXX卫生局关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我院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到位
个别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转科转院制度等核心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如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的问题。
1、字迹潦草,有涂改,姓名、住院号不相符等情况。
2、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记录内容分析少,过于形式化。
3、存在知情同意书告知、签字不规范、药品及一次性高低值耗材等自费项目未签知情同意书。
二、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难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方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流于形式。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在全院开展病历书写规范培训,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和安全流转。
4、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漏报。
5、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根据《转发关于印发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成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组织,严格开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注重监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设置处方权限,保证制度的落实,提高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率,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
篇5
一、2011年工作目标
紧密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进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二、活动范围
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等其他卫生机构可以参照本方案,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三、2011年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1.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全国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多种方式预约诊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预约的优先诊疗。到2011年底,城市社区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患者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2.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12号),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落实便民、利民措施,通过预约挂号、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等,积极探索、创新,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3.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全国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鼓励、支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
4.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全国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50%的三级甲等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4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2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编制和内部收入分配等政策。
5.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08号)要求,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6.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志愿服务新形式、新内容、新模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在医疗机构为社会搭建向患者奉献爱心的平台,将志愿服务引入医疗机构;同时,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以志愿者身份深入基层,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生活工作的场所以及康复、养老等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实效。
7.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严厉打击“医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 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贯彻落实《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重点临床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与控制中心建设,完善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和指标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要建立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评价体系,启动医院质量评价工作。要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继续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3.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4.加强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对违规擅自开展新技术、配置大型设备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结合卫生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制定完善医德医风制度规范。制定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意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医疗卫生管理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研究制定《执业医师法》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中有关罚则条款的实施办法,切实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戒处罚力度。继续认真抓好医德考评制度的落实,进一步细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建立对医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严肃行业纪律。严肃查处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典型案件,充分发挥办案的警示作用。注意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推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净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环境。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1.要认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
2.继续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作为推进卫生纠风工作、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载体,积极组织、主动参与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以评促纠、注重整改。继续发挥行风监督员的作用,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政风行风热线,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让社会满意。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卫生行风评价机制,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卫生行风状况。
3. 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以及《医疗机构院务公开监督考核办法(试行)》,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四、活动步骤和安排
按照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的原则,2011年活动总体分为学习宣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3个环节,一方面要有所侧重,集中时间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另一方面,三个环节要有机结合,边学边查边改边建,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学习宣传环节。卫生部召开“三好一满意”活动视频会议,对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迅速组织行动,明确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要求。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思想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部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查找问题环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全面了解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各医疗机构要摸清行风建设现状,深入了解和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沟通等多种方式,主动征询群众意见建议,找准群众对医疗服务中不方便、不放心、不满意的主要问题。
篇6
一、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监督和管理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加强医疗机构准入管理。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校验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校验的管理工作,规范诊疗科目,严格标准,充分发挥校验职能,把好机构准入关。并以此推动院感、麻醉等科室的进一步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及《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等规定,做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认真审核,完成医师执业注册登记及《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发放工作;提高护理整体素质,开展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同时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要求,做好全省护理人员的换证、注册工作,督促医疗机构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对医疗美容医师的准入管理,进一步规范美容医师依法行医。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临床技术准入管理。重点梳理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准入检查情况,公布开展此项技术的医疗机构;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严格规范医疗机构器官移植活动。
二、健全体系,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主要以完善质控管理网络体系、改进质量评估考核体系、建立信息报告分析体系、创建质管教育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目标。
在已建质控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工作实际,成立或调整相应的质控、技术指导中心,进一步健全质控组织网络,完善质控管理体系。
组织修订《**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书,完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全面指导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
以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为载体,完善质量评估体系。调整评审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库,修订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年内将启动第三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充分依托各个中心通过人员培训、组织检查等方式,指导医疗机构认真执行医疗服务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建立质管教育培训体系。
二、重视内涵,引导医院科学合理发展
根据“卫生三强行动”方案的要求,开展旨在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的“强龙头”行动。强龙头行动以“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装备和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突出强化县级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职能。
对县级医院从确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设备配置标准、技术服务项目标准出发,从提高急症疾病处置能力出发,重点加强急诊、ICU、手术室、外科等专科建设。
同时,根据“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建设项目”要求,以第二轮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载体,继续实施省级医院对口支援欠发达县级医院,使更多的农村县级医院与省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长期派驻医务人员在基层服务的同时免费接收县级医院人员的进修,提升县级医院的内涵。
三、医防结合,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
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20**年,继续开发市与县急救分中心联网的急救通讯调度及信息管理软件,力争在年内完成并投入使用。逐步制定和完善我省院前急救管理规范,特别组织专家对院前急救标识、急救服装和车辆喷识进行统一管理。派遣省级医疗专家对省内特大突发公共事故进行现场医疗抢救和技术指导;加强队伍建设,对全省应急专家队伍进行培训或演练,不断提高院前急救体系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
根据《**省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对全省实施情况开展调研,进一步落实方案要求,推广好的经验,做到医防有效结合,真正建立起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间良好的“牵手”关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同时,各级医疗机构按照职责和任务要求做好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对艾滋病、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
四、深化改革,提升医院综合竞争能力
围绕国家即将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协同相关部门做好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是改革和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远行机制,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派作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机构,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综合竞争能力。
五、以人为本,创造和谐执业环境
在宁波市深入试点和在各地倡导推广的基础上,与有关部门开展立法调研,适时进行立法评估,争取颁发省长令,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新机制,从而更好地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塑造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
严格实施《**省医务人员考评实施办法》和《**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纪律法制和廉洁从业教育,建立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塑造干净、清新的医疗执业环境。
六、统筹安排,做好其他各项医政工作
继续抓好血液管理工作,确保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到100%,自愿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在95%以上。
贯彻落实《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及《**省广告管理条例》,规范医疗广告成品审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广告的监管,严肃处理违规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
篇7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问题讲两点意见。
一、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举全区之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圆满完成了校舍安全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投资1.84亿元,新建、改造校舍10.8万平方米,消除不合格校舍13万平方米,成为全市唯一100%完成国家规定年度建设任务的旗县区,实现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中小学生年内全部搬离危险校舍的目标。配套实施了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撤并中小学49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异地重建标准化示范初中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环节干部重新聘任,4100名教师通过竞岗考试全部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做到依法增长,2760万元义务教育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再续佳绩,本科录取率、重点院校录取率和万人口升学率稳居市前列。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我区被评为全市两个优秀县区之一,在全市年度教育责任目标考核中,我区名列第二名。
(二)加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规范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投资1130万元,新建了平庄东城和云杉路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小五家卫生院和美丽河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为医院和7个乡镇卫生院、43个村卫生室配备了设施设备。根据我区实际组建了覆盖全区城乡的5个预防保健工作站,预防保健工作全面规范展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持续健康开展,新农合参合率达99.9%,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448万元,参合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按照“强化预防措施,严控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结合实际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流感疫情蔓延趋势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对46400名1-14岁儿童实施了麻疹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集中强化接种,启动了“降消”项目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免费为21216名妇女实施了妇科疾病普查。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效果明显,顺利通过了食品安全示范县考核验收。在全市卫生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中我区获第二名,卫生执法监督等10项专项工作获得表彰奖励。
(三)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社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成功举办了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第十届广场文化艺术节,丰富了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迎国庆看发展”、“甲型流感防控”等系列专题节目,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明显增强。稳步推进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为数字电视发展奠定了基础。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国庆保障”、“娱乐场所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净化了文化市场。扎实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初级卫生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和艾滋病预防等工作,红十字事业蓬勃发展。
二、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校安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抓好校安工程实施。按照国家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求,今年我区需完成校安工程43%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17.9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一要抓好工程质量。要坚持依法公开招投标等措施,选好施工单位,严格项目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二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政府主渠道投资,加大争取上级资金力度,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对工程项目实行精细化核算,把有限的资金全都用在刀刃上。三要坚持阳光操作。工程全程接受审计、监察、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坚决杜绝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四要做好协调配合。校安工程涉及建设、财政、发改、审计、监察等多个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二是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年内完成对元镇刘家店小学等14所村小的撤并工作。要强化各镇村责任,确保撤并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认真做好闲置校产处理工作。在逐一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有的可用于扶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或举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有的用于改建农民文化活动中心或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支持新农村建设;有的特别是“两证”齐全的闲置校产可依法拍卖,变现资金全部用于教育。各镇、村一定要从大局出发,认真配合做好这部分资产的处理工作,确保资源不浪费,确保资产不流失,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借助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和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力度,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创新。布局调整后我区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各学校要创新管理机制,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打造和培育校园文化建设、常规管理、特色发展等方面的新典型,提高全区学校整体办学品位。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重点做好道路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是抓好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面对布局调整后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校长要转变发展观念,用先进的办学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精心谋划学校发展,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做精通教育教学管理、治教治学有方、勇于开拓创新的专家型、学者型校长。要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奖励激励作用,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办法,使教师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要完善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实施办法和师德行风建设20条禁令,以查处“三乱”为重点,规范执教行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甘于奉献、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防止教育系统腐败现象的发生。要认真做好教育系统稳定工作,维护我区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大好局面。
三是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稳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提高工程”,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全面启动高中新课改,注意把握好课改的节奏和进度,确保高中课改稳步推进。进一步创新教研模式,指导学校开展好教研活动,营造抓管理、提质量的氛围,使我区的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具有的传承性、稳定性特点,注重长期积累,坚持长久建设。要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从起步开始就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建设和谐向上、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注重在“三风”建设、文化生活、师生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等精神文化方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足开齐各级各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习生活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要抓好学生的个性培养和音体美等特长生的发展。
三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做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做人做事能力和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身边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不仅学会动手、动脑,更要学会做人。
四是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创新法制教育形式,充分发挥课堂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在各中小学建立心理咨询室,继续对全区班主任和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培训,逐步构建我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做好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落实国家和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对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实施整体调控,确保到年职普比例达到4:6或大体相当。
二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档次。把握国家办学政策走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依托高等职业学院,采取联合办学、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打造我区职业教育龙头。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灵活、科学设置专业,重点抓好骨干示范专业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尽快实施职普办学分离,改变我区职普合一的办学模式。
(五)以服务能力建设为中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拉动内需机遇,启动总投资2400万元的医院外科住院楼规划建设工作。争取上级投资820万元,实施平庄、元、西露天和红庙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
二是加强社区(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规章、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准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运行。按照“一村一室”原则,继续开展村卫生室整顿工作,对保留卫生室进行重点建设,提高甲级卫生室比重。
三是落实上级有关卫生补助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新农合补助资金、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的有效落实。以建设统一规范的电子健康档案为抓手,落实确定的年度任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居民提供9类6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以慢性病为重点的社区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六)以惠民便民利民为根本,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加强监督,提高农民受益水平。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和新农合经办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切实做好农民个人缴费宣传工作,保持农民的高参合率。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将分段补偿标准上调5个百分点,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4万元。实行门诊统筹与住院大病补偿相结合模式,提高住院保障水平,扩大门诊统筹范围。建立完善区、镇、村信息网络,与市级信息化平台对接,为实现全市联网和异地现场报销奠定基础。实行“一卡通”返还补偿款制度,方便群众就近领取补偿款。
(七)以疾病预防控制为核心,提高防控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密切配合的防范体系,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有力、协调顺畅、控制有效。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报告、信息公布、事件举报、应急处理、工作督导等各项制度,建立多部门协调和各地区联防互动工作机制,依法有序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机制,着力在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快速诊断、物资准备、应急装备等方面提高应对水平。
二是进一步做好重大疾病防控、爱国卫生和红十字工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预防保健工作站考核方案及考核细则,明确预防保健工作站职责。继续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和医疗救治工作。完善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措施,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流动人口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加强卫生监督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
(八)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借鉴试点地区经验,探索我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全区公立医疗机构都要探索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加强岗位绩效考核,使职工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切实防止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制定完善卫生人事、财务管理办法,探索卫生技术人员横向流动机制和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加强对卫生系统人事、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贯彻《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中医事业发展的决定》及《中医条例》,继续实施中医药事业“三名三进”工程,加强中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健全医疗服务监管体系。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和以公益性为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绩效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监管制度。
篇8
在做护理人员工作计划时严重强调全院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先天不足”已成为我们不断求学的动力而非阻力,树立自强、上进、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精神,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来积累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逐步把目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转变为以专科、本科为主体的护理队伍。护理部将采取多种渠道,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
1、鼓励中、青年护士参加自学、广播电视大学考试,到年底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护士人数的55%。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护理本科、研究生学习,到年底本科学历人员达6人。
3、选送护理骨干到省内外短期护理知识培训班学习,以管理知识、专科知识进展为主。
第二方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人事制度改革是方向、是出路,改革要面临许多困难,但不改革,将会有更大的困难出现。**年护理工作计划中明确指出,护理部首先要明确这一观点,找准合理的定位,“跳出护理看护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改革。应当好领导的参谋,为领导提出可行性的参考意见,取得领导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利用多渠道形式向护理人员讲解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思路及发展趋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消除不满情绪和抵触心理。以改革为契机,使全院护理人员既有紧迫感,又有危机感;既树立竞争意识,又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优化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第三方面、护理质量管理是核心。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1、护理单元推广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护理部拟定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采用工作量,工作质量和质量缺陷相结合综合考核。各护理单元认真组织实施,进行考核,通过工作量化考核促使护理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2、以过细、过精、过实、过严的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护理部将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
3、坚持三级质控组每季、月护理质量检查,考核,及时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对检查出的结果进行排名次,形成科室间的相互竞争,年终护理质量前三名的科室给予一定奖励,连续两年后三名的科室予以惩罚。
4、护理部针对2003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性修改单项考核扣分,加大考核惩罚力度。
5、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疫源地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
第四方面、护理安全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护理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应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1、护理部做好宏观管理,补充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抓好各层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继续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和节前安全检查和节中巡查。
2、护士长做好微观管理。坚持毒麻药品、抢救药品、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形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第五方面、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通过学习,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纠正和克服过去的病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护理做法,应全盘考虑,综合计划,集医院、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对病室实施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多渠道的系统护理。
2、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
3、5.12国际护士节举办“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方便病人”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转变护理人员思想观念,变病人要我服务为我要为病人服务,更好的提供优质服务。
4、在全院开展评选服务明星活动。
第六方面、加强护理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1、全院各护理单元实行弹性排班。护理部制定弹性排班实施办法,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全院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无需要时即休假。
2、护理管理者应增强经营管理意识,护士长应与科主任一道共同动脑筋,想办法,改变科室收入构成结构。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护士长既是决策者,也是参与者,应对科室物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认真、准确的统计,做到计划与控制,核算与分析并存,逐步摸索出科室成本消耗的规律性,使科室的医疗成本既合理又科学既低耗又有效;既减少病人负担,又增加社会效益,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个人收入。
第七方面、护理各项指标完成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85%(合格标准为80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分)。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标准为80分)。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达100%。
篇9
普外科护理工作计划
以“xx大”精神、“三个代表”思想为工作指南,在医院领导的指导下,以创三级医院为目标,紧紧围绕医院工作方针和工作计划,认真履行职能,护理部将认真搞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人事制度改革是方向、是出路,改革要面临许多困难,但不改革,将会有更大的困难出现。护理部首先要明确这一观点,找准合理的定位,“跳出护理看护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改革。应当好领导的参谋,为领导提出可行性的参考意见,取得领导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利用多渠道形式向护理人员讲解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思路及发展趋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消除不满情绪和抵触心理。以改革为契机,使全院护理人员既有紧迫感,又有危机感;既树立竞争意识,又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优化护理队伍,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二、抓好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理队伍素质
全院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先天不足”已成为我们不断求学的动力而非阻力,树立自强、上进、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精神,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来积累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逐步把目前以中专学历为主体转变为以专科、本科为主体的护理队伍。护理部将采取多种渠道,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
1、鼓励中、青年护士参加自学、广播电视大学考试,到年底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护士人数的55%。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护理本科、研究生学习,到年底本科学历人员达6人。
3、选送护理骨干到省内外短期护理知识培训班学习,以管理知识、专科知识进展为主。
4、坚持每月在院内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每月科内业务学习1-2次,护理查房1次,操作培训等。护理部重点要规范护理查房,提升查房质量,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三、护理质量管理是核心。加大质量控制力度。
1、护理单元推广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护理部拟定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采用工作量,工作质量和质量缺陷相结合综合考核。各护理单元认真组织实施,进行考核,通过工作量化考核促使护理人员观念转变,增强奉献意识,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2、以过细、过精、过实、过严的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护理部将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
3、坚持三级质控组每季、月护理质量检查,考核,及时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对检查出的结果进行排名次,形成科室间的相互竞争,年终护理质量前三名的科室给予一定奖励,连续两年后三名的科室予以惩罚。
4、护理部针对20xx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性修改单项考核扣分,加大考核惩罚力度。
5、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执行,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应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疫源地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使用后的物品按处理原则进行消毒,一次性物品按要求管理、使用、处理。
四、护理安全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护理安全工作长抓不懈,应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1、护理部做好宏观管理,补充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抓好各层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继续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和节前安全检查和节中巡查。
2、护士长做好微观管理。坚持毒麻药品、抢救药品、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形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五、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通过学习,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纠正和克服过去的病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护理做法,应全盘考虑,综合计划,集医院、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对病室实施全身心、全方位,全过程、多渠道道的系统护理。
2、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
3、 5.12国际护士节举办“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方便病人”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转变护理人员思想观念,变病人要我服务为我要为病人服务,更好的提供优质服务。
4、在全院开展评选服务明星活动。
六、加强护理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1、全院各护理单元实行弹性排班。护理部制定弹性排班实施办法,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全院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无需要时即休假。
2、护理管理者应增强经营管理意识,护士长应与科主任一道共同动脑筋,想办法,改变科室收入构成结构。实行科室成本核算,护士长既是决策者,也是参与者,应对科室物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认真、准确的统计,做到计划与控制,核算与分析并存,逐步摸索出科室成本消耗的规律性,使科室的医疗成本既合理又科学既低耗又有效;既减少病人负担,又增加社会效益,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个人收入。
七、护理各项指标完成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85%(合格标准为80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为80分)。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合格标准为80分)。
6、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篇10
关键词:基础 药品 卫生队 管理 贮存
1.抓好两个落实
1.1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
目前,国家以《药品管理法》为主导的药品监督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从总体上说比较完善。各单位又制定了许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药品管理工作中,并非无章可循,问题在于有章不循,没有很好地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因此,必须经常开展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家的法规意识,使大家熟悉掌握药品法规制度,做到人人、事事、时时都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之中。
1.2抓好责任制的落实。
落实了责任制,就能较好地解决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负其责的问题。要制定药品采购员的工作细则,把工作具体化和量化,做到任务明确,便于操作,并建立定期考核和工作汇报制度,奖优罚劣。
2.把好三个关口
2.1在购药环节中把关
按照《军队实施办法》之规定[1],基层卫生队在从军队药品供应保障机构获得药品的同时,也可以从当地药品经营企业采购。但药品采购渠道必须坚持就近进货的原则,坚持以正规医药公司为主渠道进货。严格审查经营单位有无“三证”,严禁从非法经营单位购药。
2.2在入库环节中把关
坚持“三查七对”的药品入库原则。把好质量关。药品入库的“三查七对”指的是,“三查”:查数量、查质量、查效期;“七对”:对品名、对规格、对批准文号、对批号、对厂家、对价格、对包装。无商标、无药品生产日期及检验合格证的“三无”产品和包装不符合要求,没有口岸药检所检验合格证的药品,一律不得入库。
2.3在贮存过程中把关
药品的贮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方法性。因此,在贮存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贮存条件,保管好药品。
(1)应当密封保存药品
对于产品的密封,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不同药性的物品,要与全面的保存,再结合当前药物管理的相关技术要求上,突出对药物保存的密封技术,考虑不同药物的整体功能,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要注重药物的整体储存,配合医疗卫生的实际管理条件,创造适应社会需求的新管理模式。这类药品要用玻璃瓶密封贮存,瓶口要用磨口瓶塞塞紧,或软木塞加石蜡密封。开启后应立即封固,决不能用纸袋或一般纸盒贮存,否则易于变质,夏天尤应注意。这类药品如:维生素B1片、酵母片、复方甘草片、以及浸膏胶囊、胶丸等易吸湿变性的药物等等。
(2)应置于低温处的药品
《中国药典》对药品贮藏的温度作了明确的规定。阴凉或暗凉处贮存系指不超20℃,而低温贮藏系指 2-10℃。《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了数百种药品需在低温中贮藏,这类药品若超过法定温度长期贮藏,必致使质量合格的药品变为劣药。如:注射用辅酶A、肾上腺素注射液及各种生物制品等等,这些药品易因受热而变质。对易燃易炸易挥发的药物,如过氧化氢溶液等,这类药品除应置于低温处外,还应注意密封。易受热而变形的药物,最好亦置于低温处,如痔疮栓、对乙酰氨基酚栓等。
(3)应避光贮存的药品
有些药物具有独特的避光性质,因此,对于这些药物要采用相应的技术处理,尤其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之下,这样会造成药物性能的减弱,重者会产生一定的有毒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尤其是性能强烈的药物,要做好清理,并做好及时的登记,避免造成损伤等现象。遇光不稳定的药品应注意避光贮存。药品大量时可装在遮光密器内,并置于阴暗处或不见光的木柜中;药品小量时应装在棕色瓶中。注射液应放在遮光的纸盒内。
3.做到三个加强
基层卫生队药品的管理和贮存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监管力度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药品的管理,如果不监管严格,就会给有些药商带来可乘之机,造成暴利谋取,影响整个医疗市场的风清气正,因此,要及时加强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二是加强药品质量的全面管理,准确掌握药品贮存和药品质量的标准、药品外观检查的方法和要求,以保证药品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社会民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药品行业出现质量问题,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必定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对于药品质量的管理,要配合药品监督管理的发挥,从多方面提升药品质量管理的技术运用,为营造良好的医药市场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加强基层卫生工作者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业务素质,基层卫生工作者是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其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药师除定期检查外还应帮助其他卫生工作者掌握有关药品管理方面的知识。
4.小结
总之,药品的贮存和管理均具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在实践中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和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更好地为官兵医疗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晋红,石力夫.贯彻执行《实施办法》依法做好军队药品管理工作[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1):1-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