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务制度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4-17 16:0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财务制度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财务制度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规范;村财乡管;核算

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新疆巴州乡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施。为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对全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并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对77个乡镇384个行政村的563名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考试,提高了乡村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按照自治区的规定,对经考试合格的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443名村级财务人员颁发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保障了全州农村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

一、新旧《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衔接顺利,过渡平稳

2008年8月,巴州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库尔勒、尉犁、和静、和硕、博湖等县的7个乡镇进行了调研,从2005年起,这7个乡镇所属村级财务已经100%委托乡农经部门进行核算;县财政、乡财局和农经局的同志提供的材料表明:全县其他各村集体经济财务也已经在不同年份全部由乡农经站统一、核算。

乡农经站财务岗位基本设置总会计1名、会计1名、电算化维护人员1名(采取电算化核算的乡镇);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到位,移交手续清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上岗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以前年度提高,会计账户设置合理,科目使用规范,制定和建立了财务制度,能够满足村级财务核算的管理需要。各村彻底杜绝了包包账、箱箱账、白条入账的现象。各村村民按照本村的人口、经济业务规模大小,推举5-7名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里的一切支出必须通过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各乡农经站对被的村级集体经济各类收支能够及时张榜公布,被访的村民都能对村里的支出说上一二,对村里的民主理财、支出和村务公开比较满意。

各县、乡、村正在依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农经发〔2008〕4号)文件精神,积极规范乡级农经部门记账业务。

在调研中发现,各核算单位使用的电算化软件统一使用由青岛太阳软件公司开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版本的电算化软件,该电算化软件基本能满足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的需要,也能核算国家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核算的需要。该核算软件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全州村级核算统一配备同一套软件便于软件供应商统一培训和售后服务,缺点是无法用一套软件同时核算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

电算化软件的配备、普及使用程度各县也不均衡,主要原因在于各县、乡农经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该县、乡财政的状况不同。在调研时发现,和静县、尉犁县的乡镇农经部门会计人员仍在通过手工记账、算账。

为了全面了解全州农村财会人员的情况,我州向各县发放调查表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全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目前在岗会计人员249名,持证人员200人,占80.32%,无证人员49名,占19.68%;无证人员主要为村级出纳、报账员。无证人员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荒漠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村,无证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基本不懂汉语言,个别村仍存在着一任村委会班子一任财务人员的现象,更换、变动会计人员比较频繁;无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知识主要靠乡农经部门的财务人员临时现教、现学、现用,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学历的会计人员没人愿去这种状况的村里工作。

二、当前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村级账务核算内容不全面

村级核算,应当全面反映村级经济活动的全部经济内容,包括村集体收入、“一事一议资金”、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

通过调查,实际情况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除个别年度划归村级核算、支付外,目前统一由乡财政所负责核算、支付。这种人为分割的核算体制,一是无法满足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审计要求;二是无法体现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对村级的关怀力度。

(二)继续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关怀和帮助力度,加大在职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调研中,广大会计人员普遍诉求自己会计专业知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知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农村难以配备微机专业维护人员、电算化软件维护人员。会计人员只有边干边学,目前在岗的会计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微机知识、微机维护、电算化软件维护知识严重缺乏,既渴求扩大知识面,更要求解决现实会计工作当中因知识不足而存在的许多棘手的难题。

对农村会计的业务培训,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和农业农经部门主要应侧重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以基础知识、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规范、财务制度、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主。

(三)加强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核算的信息质量。通过调查,大多数核算机构基础工作良好,但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亟需改进。

巴州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别是偏远农牧区,主要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村级出纳人员、报账人员长期仍将以当地少数民族人员为主。从目前的调查来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务人员,汉语言文字、语言表述、沟通能力较差,会计业务知识相对不高,在账簿启用、文字书写、科目应用、经济业务活动的账务处理、职业判断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乡镇,村级财务大都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其中4个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乡镇,财务制度制定得相对完备;个别乡镇仍存在财务制度简单罗列几个岗位责任制了事,存在支出报销单据粘贴不平整,没有经办人签字,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签字,单据分项支出内容、单据份数都没有填写;账簿使用存在随意性,总账使用活页账本,没有启用单位名称,没加盖启用章;财务主管、会计都没有签字、盖章,普遍没有缴纳印花税;会计科目名称使用不规范,存在随意性。比如制度规定科目为“应付福利费”,实际被改为“福利费”,“银行存款”被改为“银行”或“银行存”等;账户余额存在跨年度不结转,账户没有月结、季结、年结;发生记录书写错误,没按纠错规定采用“红线法”划一道红线更正,而是直接用“蓝笔”划二道线;凭证装订不符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个别村存在将“一事一议资金”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违反了《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调查组当场提出了批评,要求立即更正,并要求县级财政事后进行监督检查。

(四)加紧制定和出台《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确保农村经济核算安全、完整

2006年,农业部发文提出将制定《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要求各级农经管理部门据此建立和规范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但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仍未正式出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的建立只能由会计人员依据其他会计制度、核算要求和经验探索建立。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显而易见。

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促进村级记账健康发展

(一)立足当前,规范农村村集体经济会计核算队伍

当前,农村乡镇正在积极推行“村财乡管村用”改革,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农经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财政所根据改革进度,目前是集中核算乡镇级财务收支。根据实际,建议现阶段我州应采取乡财政所和乡农经站并存,共同完成乡、村财务核算的方式,随着乡镇管理体制的推进,适时提出将农经站划并到财政所集中核算,这样既可减少人员,又可统一管理村级核算。

自从国家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各乡农税所(财政所)工作人员从过去的收农牧业税,转为为农村服务、核算转变;这些同志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少数民族人员比例大,收税是专家、是内行,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是新手,需要重新学习。

农经部门长期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和核算,有一批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财会队伍,一些农经站从1993年就开始为村级财务记账;在调研中,这些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高、制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规范。

建议“村财乡管”目前仍由农经部门管理、记账;财政部门待条件成熟时将核算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直接拨付给行政村,由农经部门统一核算。

鉴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一步改革将到乡一级,财政所同志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建议财政所和农经站两个部门仍保持现状,待时机成熟再考虑划并事宜。

(二)积极从法律方面探索乡级财政、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权限

乡财政所、农经站目前是依据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村财账务工作的,是遵从改革阶段的行政规定。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中国法制化建设正在步入正轨,村级账务机构也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审批和管理。只有通过规范的“记账”许可的申请和批准,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三章第十五条之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之规定,通过修订《农业法》、《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的相应条款授予乡级核算机构法定记账权限,村级账务的核算才能符合法律规范,才能真正体现村民权益,保障机构合法运行。

2009年7月6日,在笔者修改此文时,获知新疆首届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班在博湖县本布图镇开班,该培训班包括汉、维、蒙、回等民族的114名学员参加培训,参加人员主要为会计人员,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村民理财小组人员。新疆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校长吴解铭亲自指导,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货币资金管理、家电下乡、会计委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农村综合改革、三项资金管理等涉农政策、业务。

期望国家能够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将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中国农村的每一个村落,惠及各族农民兄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S].1993.

[3]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S].

[4]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S].2005.

[5]农业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S].

[6]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S].2008.

篇2

一、存在问题

2006年以来,农合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实现了从两级法人(乡镇和县级)向一级法人(县级)的转变,财务核算也由两级核算过渡为一级法人核算。实现一级核算后,形成了自下而上、逐级管理的财务模式。但目前财务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县级农合金融机构没有制定出一套具有自身特点、便于自身会计操作执行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根据国家出台的有关财务政策,以及上级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规定,结合本级财务工作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制度;二是没有根据一级法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完善“统一法人会计核算管理”等相关制度;三是没有根据国家的政策、财经制度的变化,对原有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未能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二)预算缺乏依据。县级农合金融机构在确定年度预算最佳投资方案时,缺乏科学依据和可以遵循的财务制度。一些地方没有考虑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当年信贷计划、上年财务收支执行情况、往年收支规律以及影响本年收支因素,开展的预算也并未完全依据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程序展开,在确定预算时,忽视所得税、折旧方法、资本存量,通货膨胀等风险因素,从而导致资金流失或经费不足,使农合金融机构经营缺乏弹性,制约了农合金融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

(三)财务监督与考核不完善。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在防范结算风险、杜绝业务差错、完善业务操作流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农合金融机构的事后监督乏力,使会计人员因缺乏监督养成不规范的行为,管理上的漏洞和业务中的差错得不到及时查堵和纠正,因而产生会计风险,严重时还可能带来较大的资金损失,甚至引发违法犯罪活动。

二、针对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

农合金融机构应立足于以县级为一级法人这一管理层的角度,建立一个组织规范、职能由“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财务管理模式适应现代银行业改革发展需求。

(一)应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县级农合金融机构实行统一核算后,增加了县级农合金融机构财务部门的责任压力,对县级农合金融机构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根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省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实行“统一制度、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二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制定财务报告制度,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应完善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告体系应根据所制定的财务制度、财务政策和经营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完整准确编制各种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农合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借用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全面收益报告,完善农合金融机构的分部报告。通过准确及时的财务报告,经营管理者能够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获得充分的现时和将来的财务信息,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篇3

一、明确落实职责,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机制

按照部门职能,确定各自财务管理职责。财政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财务规章制度,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明确开支标准,审核批复预算,筹集义务教育经费,监管国有资产和财务活动,检查指导财务工作,组织指导中小学绩效考评;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配合财政部门制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中小学财务制度,配合财政部门制订中小学开支标准,审核、编制预算,管理、监督中小学财务活动,建立中小学内部控制制度,审核、监督中小学重大项目的实施,分析中小学财务状况,加强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组织实施中小学绩效考评;中小学校主要职责是执行财务制度和办法,编制单位预算,办理各项财务收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定期分析各项财务活动,完成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交办的任务。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管学校为独立的一级预算管理单位,设置专职财务经办员,开展本区域和所属单位的各项财务活动,乡镇中心学校所属中小学校可指定一名兼职财务经办员,具体办理本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管理工作。中小学校要建立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办公用品以及其他教学设施的购置和领用台帐。要健全固定资产明细帐,凡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物品都要进行入帐,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盈亏和报废制度。乡镇中心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所属中小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台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中小学校预算编制水平

科学规范编制中小学预算是加强中小学经费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县(市、区)财政部门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并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各项收支都要统一编入财政预算。中小学预算要以独立设置的学校为基本编制单位,教学点纳入其所属的乡镇中心学校统一编制,乡镇中心学校负责组织本区域内预算的汇总工作。中小学预算要清晰反映学校所有收支情况,所有支出项目如政策规定的教师工资、班主任津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制生活补助、公用经费、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等都要列入预算,要做到内容完整,数字清楚,来源可靠,公开透明,不得在预算之外留有任何收支项目,县市区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要细化到中小学校,教育部门要将批复的预算及时批转到中小学校。加强中小学校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财务人员开展培训,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三、规范收支,严格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各中小学校应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稽核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等。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政策规定的标准、范围和项目收取费用,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学校收取费用必须出据正规票据,及时入帐,属于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要及时缴入财政专户,严禁“坐支”和私设“小金库”。中小学的各项收入要严格按规定落实到校,不得挤占、挪用或截留,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平调学校收入,不得摊派各项费用。

要严格规范各项支出。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支出。要严格执行预算,预算一经批准既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财政部门不得办理无预算的拨款,学校不得办理无预算的支出。工资、奖金、福利补贴等个人方面的支出必须有政策依据,坚决制止不按规定乱发各种津补贴。公用经费要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支出,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不得用于偿还债务。要严格公用支出的审批程序,各项公用支出必须有经办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大额支出和项目支出必须向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办理,专项经费必须按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得改变项目用途,不得挪作他用,确需变更用途的项目必须经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批准,属于政府采购规定的项目,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否则,财政部门拒付资金。

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定期进行资产清查。中小学校要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资产(物品)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学校资产的出租、出借、转让、变更、捐增、报废、报损等必须按程序报批。资产处置取得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位不得自行安排支出。中小学校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抵押、担保。

要加强中小学财务核算工作。财政部门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服务质量,本着“热情、方便、快捷、高效、规范”的原则,积极主动为中小学校搞好服务,设置专职岗位,指定专人核算,按要求提供各种财务报表。要建立备用金制度,根据学校规模和路途远近等情况,合理确定备用金限额,保证学校正常的资金周转。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制度;缺陷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41-02

1乡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乡镇会计队伍不稳定,账目管理混乱,无法适应工作要求

(1)会计队伍素质偏低,无法适应工作要求。大多数乡镇人员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在乡镇财务人员中有专业背景的人员较少,仅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人员均未受过会计知识专业培训,难以适应会计法的有关要求,不能及时发现资金运行中的问题,难以担当管理乡镇财务和集体资产的重任。

(2)会计队伍不稳定,出现账务管理混乱。由于基层基础工作条件有差距,乡镇财务人员大多不愿意留下,因此寻找机会调动或升迁,致使财务人员更换频繁,只能找乡镇政府不懂会计的人员替代,出现会计记账拖沓,甚至不记账等现象,导致会计监督执行不到位,账目管理混乱。

1.2财务制度有章无规,执行不到位,建设项目不规范

(1)无规无章,或是有章有规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一是现金管理有章无规。国家制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对现金管理使用做出了具体明确的使用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有的乡镇依然大额提取现金,导致账面现金数额巨大,资金账外循环的风险非常大。二是公物采购、资产购置、处置有章无规。虽然公物采购都办理了政府采购部门审批,但是不透明,价格、数量等不公开。另外资产处置随意性较大,自行处置,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财务审批有章无规。大多数乡镇虽然制定了有关制度,但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会计信息真实性存在疑问。

(2)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是领导及财务人员财经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二是建设项目不规范。在建设项目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项目不进行招投标、少数人说了算,很多项目建设手续欠规范等。三是整改不到位,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乡镇不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因此问题屡查屡犯,制度得不到贯彻执行。

1.3审批报销制度欠规范,账目及财务管理混乱

首先是审批报销制度不规范。一是大多数财务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律制度,存在白条入账,手续不合法等问题。二是报账不及时,跨年度报销、某些开支不经集体研究、个别费用开支不切合实际的现象等时有发生。三是大额开支独断,有些乡镇审批权限未作具体规定,个别上万元的开支未上会研究,而由一支笔签字入账。四是账面未按财务制度规定设置,账务混乱,个别乡镇下属单位只登记货币资金账,未设置总账和明细账,核算不清。

1.4监督存在死角,缺乏协作机制

一是监督检查次数少,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各类监督检查都是按照确定重点来检查的,存在检查次数少,范围不全面,内容单一的问题。二是审计机关因审计任务重与人员缺少的矛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市属乡镇全部进行审计。三是在协作机制方面,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各自归属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彼此协作不够,导致计划环节缺乏监督。四是监督环节缺乏衔接,各部门不相互协作,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检查。五是处理处罚环节缺乏监督,各自按行业要求和规范处理处罚,存在处理问题轻重不一等问题。

2乡镇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领导及财务人员财会法制意识淡薄,财经纪律松弛

部分乡镇在重大项目开支不进行民主决策,在一些经济活动中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另外,责任追究不严格,也是导致财经纪律松弛的原因之一。上级部门对乡镇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乡镇就会找各种理由、借口开脱责任,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得不到追究,使某些违纪违规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反而使一些问题继续恶化。

2.2财务人员素质低,内控制度不健全

因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加之又不能及时补充,就会有不懂财会知识的人员接任财务工作,存在不及时记账或账务处理不规范现象,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现有财务人员大多是半路自学,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正确的财务规则进行核算,账务记载不规范、不完整。个别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钻研业务和敬业精神,会计基础薄弱,家底不清,财产不实,无法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难免出现违法违纪的事情。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个别乡镇会计出纳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存在票据管理、收款、记账于一人,银行预留签章和支票由同一人保管等现象,资金管理存在失控风险。

3强化乡镇财务管理的措施和探索

3.1增强单位领导的财经法纪意识,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培训

单位领导必须牢固树立财经法纪观念,并深入学习《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重要法规,增强防范意识,要严肃财经纪律,增强依法理财、管财和治财的自觉性,坚决杜绝违法违纪行为。要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乡镇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3.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大会计制度执行力度,规范项目建设程序

一是建立健全乡镇财务内控制度,要建立《机关财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制度,细化管理内容,切实增强操作性;二是落实政府采购制度,对纳入市政府采购目录的车辆保险、办公设备购置等项目,全部实行政府“阳光采购”,增强开支透明度;三是严格落实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乡镇长“一支笔”审批,大额度资金支出必须经党委会议集体审核,财务支出必须在党委会上公开,接受干部监督;四是抓好会计出纳分设环节,落实好财务内部岗位责任制度。

加大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一是严格执行乡镇各项规章制度,组织领导及财务人员加强风险防范制度学习,督促财务人员执行财务制度;二是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发现薄弱环节和违反制度的相关人员严肃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三是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财务人员认识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的重要性,提高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单位各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有效。

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一是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监督,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管理程序,科学界定项目建设规模、工程造价和标准,认真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二是向社会及时公示各类项目建设信息,明确审批流程,公开审批结果;三是落实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制度,严格项目建设款项支付程序,以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为依据,支付项目工程款。

3.3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意识

(1)加强民主监督,增强透明度。乡镇都要成立由乡镇人大、纪检、财务等部门人员参加的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定期对本乡镇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还要通过财务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确保财务资金的合理运用。

(2)强化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加强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各司其职、信息共享、联系沟通、查处及时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大监督处罚力度,狠抓问题整改成果,提高监督成效。对财务收支违纪问题要高度重视,严肃对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单位进行处罚的同时,还要对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对违纪政纪的,给予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吴晶晶.安徽省乡镇政府财务管理缺陷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3(20).

[2]盛峦.浅谈农村账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2011(44).

[3]葛烈.试论农村账务会计制[J].中国市场,2009(26).

篇5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尤为明显,我国农村当前的生产活动呈现出多样性,不同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不相同的。农村环境的限制,加大了农村会计的难度。近年来,农村会计的电算化也初具规模,但是,农村在财务管理三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本文就上虞区农村三资管理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农村三资;管理;实践;探究;产权交易

0 前言

绍兴市上虞区自从1989年实行会计电算化二十多年以来,把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范畴不断拓展,经历了会计账务处理电算化、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财务公开和三资系统网络化的历程,目前电算化工作已全面覆盖整个农村村务财务党务政务工作,今年还将全面建成投用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电算化应用将渗透村级管理的方方面面。

1 会计电子算化给农村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随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就开启了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给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影响。计算化会计与传统的手工记账无论是从那一方面来比较,都胜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这也是会计电算化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1.1消除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问题,有效提高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度与可信度

会计电算化具体的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数据的输入、会计数据的输出、会计数据的处理等。农村会计实现电算化后,改善了手工记账模式中的是不规范,不统一、假账、错账等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对村干部的财政支出行为,也要实施监控,杜绝出现一些违法行为,具体的是包括:①乱支、②乱花、③乱送等。农村财务实现电算化后,不仅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还改变了传统手工的记账模式,使会计计账和出纳账都实现了在网上进行,有效的带动了群众的参与,使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强。要保证整个村社会的稳定,农村财务也必须要实现透明化,只有这样才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规范村级的财务管理。

1.2保证村中财务制度的落实,提高村级会计效率

农村财务实现电算化后,极大的减轻了财务人员的重担。当下的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自动记账、转账,最终自动生成财务报表,使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从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乡镇来看,当前的一名会计员,已经能够管理十个村庄的财务业务,这从根本上减少了财务人员的使用,更有效的降低了资金支出。另外,农村会计电算化可以利用网络的共享功能,及时的将农村财务状况传达给上级领导,有效的加强了上级领导对农村财务状况的掌控。

1.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

伴随着时展的步伐,三资管理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加强,现已具备了多种高端功能和及时提醒功能。它能对收款项目、收款时间、收款数据等,起到了一个及时提醒的功能,另外,对集体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也是一目了然。结合目前在应用的逐笔逐项财务公开和触摸屏即时公开,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措施地对农村资产管理体系起到了有效监控和管理,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上虞区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相关学者统计,现我国已经有百分之九十六的村庄实现了财务公开,其中已经有百分之六十的村庄实现了比较规范的财务制度,其中大约三十多万个村庄,已经实现了村会计委托,在这一趋势的带领下,加快了财务管理电算化的进行。现全国已经有9457村镇实现了财务管理电算化,涉及的村庄包含几十万个,效果非常的良好。但是,还有很多地方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是相当的落后,三资管理电算化网络化管理在农村财务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目前,上虞区已全面建成区、乡镇(街道)、村三级联网的三资管理系统,财务公开也纳入网络化管理范畴,做到逐笔逐项公开、触摸屏即时公开、财务数据日结月报等。三资管理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涉及三资中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增值性资产的运转增收情况监控还不到位,价值变动情况还不能全面反映。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财务的监督力度不够,普遍存在“多种花、少栽刺,不肯做恶人” 的现象,对发票的监督工作欠重视,基本是宽手通过,财务监督流程意在走过场。村干部之间普遍存在不敢监督、怕监督的现象,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会伤“和气”,在这一趋势的发展下,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包庇现象是日渐严重。

3 促进农村三资优化管理措施

为了改善传统手工的操作弊端(具体指的是效率低、规范程度差),根据“规模适度、功能完备、合理超前”的原则,我区在目前已实行区、乡镇(街道)、村三级联网的基础上,对各个乡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进一步推进三资管理的系统化发展,村务管理工作更加先进、高效、规范。除此之外,还应建立会计信息利用审批和软件使用登记等微机使用管理制度。

3.1加强三资网络化管理的宣传力度

政府的正确引领,对农村会计实现电算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重大。所以,农村工作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都电算化的重要性,要对电算化给予大力支持。可以在报纸、电视、网络、广播中大肆宣传,使各级部门充分认识到电算化对农村经营管理的深刻影响。加大电算化的宣传力度,可以使会计电算化被更多的人了解,为会计电算化三资管理网络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实现鉴定坚实基础。

3.2提供资金支持

要实现农村三资管理的网络化,是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硬件设施的。由于农村企业的经济条件有限,是很难实现这些的,那么,当地政府要在可能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资金的投入,帮助购买计算机软件、硬件设施等。在推进网络化建设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提供资金支持,确保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推进。

3.3加大对村干部的培养力度

在我国的村级管理中,村干部的管理意识不强,专业知识普遍低下,对三资管理的含义理解模糊,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那么,就必须对村干部实施统一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财务知识和村级管理办法,从而提高农村三资的整体管理水平。

3.4强化制度管理

我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制度执行的自觉性,进一步规范操作,这样才能提高制度执行的实效性,才能进一步强化监督,为了充分维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对于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真正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使制度执行落到实处。强化管理能够充分维护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实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篇6

【关键词】新医改 经济运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财务制度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深化对于卫生院经济运行模式的改革更有必要,这不仅在于乡镇卫生院的很多经济管理与运行模式都十分低效,这也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经营绩效的根本。本文将深入剖析新医改背景下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模式所提出的一些深度革新,并且解读这些变革在乡镇卫生院可以有的实施方式,进而让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会计制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建设。

一、深化对于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控制

新医改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很多具体的方面,首先,新医改背景下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成本控制有了更好的管理,这对于提升乡镇卫生院的运营绩效,让卫生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很有帮助。这种转变可以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透过对于运营成本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并且尽可能的降低很多乡镇卫生院不必要的活动成本及医疗成本,这样才能够促进卫生院的高效运营,并且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绩效;2)透过全成本核算的实行,这将会极大的为价格主管部门在各方面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上提供参考依据,为单病种的医保方在付费时提供有效的成本参照,这也会为医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3)全成本核算的推行,能够促进乡镇卫生院各级部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与高效化;4)实现全成本核算还能够很好的增强乡镇卫生院内部员工的成本意识,进而在卫生院上下形成良好的氛围,这会促进节约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并且能够实现乡镇卫生院内部人员、设备、资金等的优化配置,这样才能够充分提升乡镇卫生院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新财务制度在乡镇卫生院成本管理上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与方向,这些指引将会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核算朝着更为精确、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根基。

二、加强对于乡镇卫生院预算的管理

一直以来,乡镇卫生院在预算管理上都存在各种问题,新医改制度下对于卫生院的预算管理提出了很多全面而细致的要求,这些制度在乡镇卫生院预算管理中的有效执行将会极大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经营绩效的提升。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旧卫生院制度中涉及很少,新制度明确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可结合实际,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明确乡镇卫生院预算管理总体办法的基础上,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对卫生院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财政部门以及卫生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这些都是很好的制度革新,极大的弥补了一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算管理上的各种漏洞。

三、渗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新制度下让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会计以及经济运行的管理上都趋向于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过往的很多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上都不够清晰透明,很多管理上的细节做得比较马虎,这一点在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管理与运行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这是一个很有必要改善的问题,新制度下在这个方面也有着极大的革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能够很好的得以体现。首先,对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提出了更为深入与具体的要求,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这样有助于乡镇卫生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良好建设。新制度对于成本管理也更加清晰与细致,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也可以很好的得以体现。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中成本管理目标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分摊流程的制定、成本管理的范畴、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模式等都做出了更为明晰的限定,这将会极大的细化乡镇卫生院的成本归集与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够为医疗成本的分摊及核算提供可供验证且口径一致的参照数据。这些变革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也会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利,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够慢慢缓解人民群众“看不起病”、“看病贵”的担忧,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革新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体制

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体制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活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领导下,由财务部门集中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财务核算机构或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可实行会计委托记账。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具体办法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透明性,提高乡镇卫生院财务数据的规范性与可用性,深化对于卫生院财政支出的有效监管。新制度的运营将会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对于国家投入的利用效率等有更加清晰的呈现,对于收支分类会有更明确的界定,财务报表也会更加规范与透明,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信息也会更为精准。这些都是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体制需要落实的范畴。此外,新制度下也会进一步促进乡镇卫生院完善自身的财务报告体系,这将会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财务信息需求。这些都会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报告体系更为规范与标准,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的向各方公布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而实现乡镇卫生院财务数据的公开透明。

五、有效进行财务风险管控

新制度下为乡镇卫生院在财务风险管理上也提出了一些要求,这是过往被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忽视的一个环节,具体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乡镇卫生院不得借入偿还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长期借款;2)大型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建和租赁,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经科学论证,并按规定报主管部门会同改革部门、财政部门批准;3)严格禁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外投资。4)在资产核算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不得长期挂账。对期限超3年以上,确认无法收回的,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核销。

六、转变乡镇卫生院经营管理的模式

一直以来,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都受到人民群众的诟病,卫生院过分注重盈利,以商业目的为首要考虑也是造成人民“看不起病”、“看病贵”的呼声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一点不仅在城市内的医院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很多乡镇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也非常常见。新医改背景下重新设定了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卫生院被设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允许以盈利为追求。这种转变非常可喜,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所在,这将会极大的改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观念与服务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乡镇卫生院会更加注重对于患者的服务,会将效益的考虑放在次要位置,而是首先给患者解决他们的问题与担忧。很多人会认为,这种类似公益的行为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这种理解并不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营模式上做出深度革新,会让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加强对于成本收支的核算,这些都会推进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与管理朝着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并且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乡镇卫生院要改变自身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与运转模式,要推进卫生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革新,要透过专业人士的引导来为乡镇卫生院建立更加规范、标准、科学、有效的运营模式。这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乡镇卫生院的运营成本,提升乡镇卫生院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也会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维护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公益性,促进和谐社会的营造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效用。

七、新医改对乡镇卫生院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医改背景下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将会朝着更加规范、标准、透明的方向发展。这不仅能够解决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效率低的实际问题,这也会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模式的革新,进而让乡镇卫生院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新医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实现了零利润,作为替代,财政进行药差补助,药品价格及销售量均大幅降低,医疗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明显。由于有稳定的财政补助保障,生存问题可望解决,且不合理医疗行为已变得无利可图,乡镇卫生院开展“小马拉大车”似的大型手术、疑难重症救治、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等趋利性动机已不复存在,转而开展基本医疗,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手段、延伸医疗服务内容,根据自身实际和业务发展需要,稳妥地开展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获得合理的业务收入。

八、结语

新医改背景下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提出了很多革新方向,这些变革极大的推动了乡镇卫生院的整体经营绩效。新医改背景下首先极大的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成本管控效率,并且深化了对于预算的有效管理。这些管理模式上的更新将会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朝着更为精确、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根基。新医改背景下让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理念也有所更新,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很好的得以渗透,对于乡镇卫生院财务的标准化管理也在慢慢得到落实。这种变革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革新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此外,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慢慢发生转变,新医改背景下重新设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卫生院被设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维护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公益性,促进和谐社会的营造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效用。

参考文献

[1]王思芬.浅析卫生院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J].知识经济,2009(04).

[2]卢继青,杜文娟.卫生院会计制度弊端及其完善措施思考[J].财会通讯,2009(13).

[3]陈岳.卫生院会计制度改革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10).

[4]袁立坚.现行卫生院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08).

篇7

一、村级财务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收入后劲不足,收入来源主要靠补助。

欠发达地区的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都非常薄弱,生产性投入严重不足,当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在每年村级总收入中,各级政府补助收入是主要来源,自身的投资收益微乎其微。

(二)村级支出结构不合理,非生产性支出较大。

从支出情况看,除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外,许多村没有自行安排农业发展支出;非生产性支出占很大部分,并呈逐年上升态势。非生产性开支中招待费支出比重大、且增长过快;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费支出也有增加趋势。

(三)财务监督不严。

有的村支出监督不严,违规给村干部报销各类费用;有的村民主监督走过场,财务公开不到位;有的会计兼职工作量大,致使对票证审核经常出现失误。

(四)票据使用不合规。

由于村干部历来对票据的使用不够重视,再加上会计审核把关不严,一直以来行政村白条列支情况较普遍,特别是大额工程款列支,很少有取得税务发票的,既不符合发票管理的规定,也使他人偷逃了税收。

(五)挤占项目资金。

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来源少,有的村将项目资金用于行政开支,在项目资金中列支村民医疗保险、住房保险、村干部补贴,以及电话费等村日常开支。

(六)少数村负债累累搞建设。

少数村主要领导发展意识过于超前,对现有政策缺乏理解,盲目乐观,没有考虑到后果的严重性,大大超过了自身能力搞建设,除了上级政府逐年补助部分资金外,主要靠借贷来完成,致使村财务陷入困境。

(七)会计核算不规范。

一是账务处理不规范。有的会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随意性较大,导致统计数据不正确,不能真实反映村级财务运行情况。

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有的村由于报账人员或村干部长期脱岗,无法正常结报;有的村甚至全年没结报,造成当年财务数据空白。

三是福利费提取使用随意。有的村在福利费中列支旅游支出、发放养老金等,致使福利费出现较大赤字;在年末收益分配时,未按规定程序审批,就从当年结余中转入福利费,以弥补赤字。

(八)会计档案保管不善。

少数会计对会计档案的保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会计资料输入电脑后没有全部打印成纸质资料;会计档案不全,有些会计资料没有及时分类归档,几年过去就丢失了。

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村级经济对补收入的依赖程度过高,经营性收入明显不足,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对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带来不利影响。欠发达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各行政村应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转变经营理念,加大生产性投入,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盘活闲置集体资产,重点实施“造血型”集体经济项目,以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二)严控非生产性支出。

严格控制村级财务非生产性支出,将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具体为在突击滥支乱用集体资金,将村集体资金私存、私借、私分,用村集体资金请客送礼,以各种名义公款旅游,盲目举债搞各项建设等方面予以严格控制,以确保村级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完善“双”工作。

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各自的相应工作,全面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完善村级财务委托“双”工作,做到“三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办公设施配置到位,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四)加大外部检查力度。

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日常检查处理力度,开展乡镇之间村级财务运行情况的对口互查和交叉检查;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重点是加强程序审计、非生产性支出审计和项目审计。

(五)强化村级财务监督。

乡镇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中心、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要切实履行村级财务运行过程中的监督职责,对违反规定的支出,不得审批,不得报销、入账;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将村级财务收支、大额资金使用、干部报酬、招待费支出等情况定期进行专项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六)完善村级财务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完善、补充、细化,使财务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体化,改变过去笼统要求、无具体标准、有制度难执行的状况,把各项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篇8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基本建设资金是指纳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用于非经营性基建项目所需的全部资金,包括财政性资金及基本建设项目单位融资筹资的各类资金(下同)。

财政性资金主要包括:

(一)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

(二)财政预算内其他各项支出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资金;

(三)上级财政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含国债专项资金)

(四)纳入财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资金;

(五)财政预算外资金中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资金;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建设(施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县、乡财政部门为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部门。

建设单位指直接实施项目建设和具体使用基本建设资金的单位。

第四条凡基本建设项目必须通过概算立项及按规定程序报批,经有关项目审批部门审批后,方能动工兴建。

第五条基本建设单位自行筹集到的资金,一律由财政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监督使用。

第六条基本建设资金实行领导责任制。

(一)基本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所属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负领导责任。

(二)基本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总责。

(三)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二、资金管理和财务监督

第七条县、乡财政部门为基本建设资金和基本建设财务的职能部门,对基本建设资金及其财务活动实施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

第八条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获得批准后,应及时向县财政局提交初步设计的批准文件和项目概算,并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及时向县财政局报送年度预算,待财政局审核确认后,作为本级财政安排项目年度预算或上级专项基建资金调度的依据。

建设项目停建、缓建以及其他主要变更事项,应按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在确立和办理变更手续之日起30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乡镇建设单位同时要向县财政局)提交有关文件、资料的复印件。

第九条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专款专用原则。基本建设资金必须用于批准的基本建设项目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二)全过程监控原则。各级财政部门及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对基本建设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三)依法实施财务管理、组织会计核算的原则。各基本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相关的财经法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严格实施财务监督,及时反映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四)效益原则。基本建设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厉行节约,防止损失浪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条基本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一)县财政局要在县建设银行开设“基本建设资金专户”,用以核算全县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及县直单位自行筹集(融资除外)的基本建设资金;各乡镇财政所(组)要在所在地农村信用社开设“基本建设资金专户”,用以核算辖区内乡镇基本建设单位的所有基本建设资金。

年度批准的基本建设项目所安排的财政性资金,先由县财政局全部打入“基本建设资金专户”;县直基本建设单位自行筹集的建设资金(融资除外),先进入县财政局“基本建设资金专户”,由县财政局统一监督管理使用。基本建设单位的融资金额要报县财政局备案。乡镇所属基本建设单位自行筹集的所有建设资金,也要先进入辖区内乡镇财政所(组)“基本建设资金专户”;凡属年内安排的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由县财政局按照项目工程进度从“基本建设资金专户”拨付到财政所(组)“基本建设资金专户”,再由财政所(组)统一监督管理使用。

(三)基本建设单位要按规定开设“基本建设资金专户”,专门用于核算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活动。

凡进入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的县直基本建设单位,由会计中心统一开设“基本建设资金专户”,按基本建设单位分别进行核算。

第十一条凡符合《政府采购法》要求的建设项目,财政局要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编制投资项目采购预算,并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第十二条如实行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度,则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支付工程款实行财政建设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施工单位或商品供应商,不再实行先拨付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再层层转拨施工单位的办法,减少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效率和投资效益,确保工程款及时清算。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在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和监督中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安排、调度和拨付基本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资金。

(二)负责对有关部门和基本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督促有关部门及基本建设单位落实自筹基本建设资金。

(四)审查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概、预、决算。

(五)对基本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执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十四条基本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基本建设资金安排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二)监督基本建设单位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查处。

(三)督促和帮助基本建设单位落实自筹资金,确保.基本建设项目按时完成。

(四)对本部门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进行综合汇总分析。

第十五条基本建设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严格按照国家或地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下达的基本建设支出预算使用基本建设资金。

(二)按照基本建设资金计划认真落实自筹资金,确保自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帐务设置和帐务处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开支,从严控制基本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坚持专款专用,保证基本建设资金安全、合理使用,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工。

(四)严格按国库集中支付(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度的单位)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编制投资预算,不得隐瞒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的相关内容,确保投资项目预算的真实、准确。

(五)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工程概预决算审查,并接受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六)按时按要求报送财务报表和项目建设进度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效益分析资料等。

三、资金拨付

第十六条基本建设资金拨付基本原则:

(一)专款专用原则。基本建设用款单位申请拨付基本建设资金,必须用于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否则财政部门不予核拨。

(二)按计划及工程进度拨款原则。财政部门拨付基本建设资金时,要根据建设单位报送的基本建设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财务计划及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进度核拨。

第十七条基本建设资金拨付程序。

(一)各建设单位向财政申请工程进度款时,必须向财政局报送下列资料:

1、基本建设年度投资计划和年度财务计划

2、设计概算、施工进度预算

3、工程承包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

4、工程进度情况和完成工作量及相关结算审核资料

(二)各建设单位申请已完工工程的工程款时,必须报送下列资料:

1、具有合法签字认证的工程决算报告

2、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3、评审部门对工程结算的审计报告

4、工程项目竣工需办理固定资产移交的有关资料

建设单位提供上述资料后,填制《建设资金项目进度审批表》及《基层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或属政府采购项目),经财政局预算部门签署意见,财政局长审批后,办理拨款手续。

篇9

关键词:县级分公司 积分制 激励 风险管理

一、通信公司县级分公司基础财务管理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移动商丘分公司郊区分公司为例,郊区分公司作为商丘移动下属最大的县级分公司,目前共有财务人员5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4人,具备中级会计师资格的2人,其中预算管理岗位1人、出纳岗位2人、稽核岗位2人。该分公司下属有大型自有城区营业网点7个、乡镇网点25个。大型社会渠道营业网点25个、中小型社会渠道网点1226个,大型自建网点主要分布在城区区域,社会渠道作为商丘移动的社会核心营销力量,按照社会渠道管理办法规定的区域规则,主要分布在城区和乡镇区域,每个行政村至少配置移动营业网点1个,自有网点的员工学历普遍在大专以上,社会渠道网点的营业人员以初高中毕业居多,平均到每个网点的日收入规模在2万元左右,大型自建城区网点的营业人员在10-15人之间,乡镇营业网点的营业人员2-3人,大型社会渠道网点的营业人员在5人左右,中小型社会渠道网点的营业人员1-2人。整体上来看,县级分公司网点多、分布散、渠道广、人员素质不一,由5人组成的财务管理团队要面对1258个营业网点的管理压力。

二、引入“积分制”管理模式,提升基础财务管理水平的步骤及对策

(一)梳理基础财务管理项目

由于现行通信公司的县级分公司没有独立核算的权限,财务管理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运行,财务人员从省级到地市再到县级,均实行财务主管部门和用人分公司双重管理的委派模式,县级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完成主管部门的业务考核以外,还要结合所在县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完成所在县公司的基础财务管理工作。

县级分公司的基础财务管理项目主要包括营收资金管理、营收稽核系统运行和管理、收入报账管理、营销活动稽核管理、卡品发票实物管理、预算经费报销管理、固定资产安全管理、社会渠道酬金管理等,由于财务人手少、工作量大、工作面广,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因此按照基础财务管理的工作大项,进行细分成小项,并针对每一小项给出工作标准尤为必要。如在营收资金管理一项中,细分出缴款及时性、缴款足额性、尾款安全管理、保险柜正常使用、大额现金投放、营收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填制的稽核报表底稿等,只有明确了基础财务管理项目的范围和要求,才能更好地梳理完善基础财务管理流程,为“积分制”激励机制的引入创造良好的基础。

(二)控制基础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通信公司基础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风险有来自于内部的风险,也有来自于外部的风险。风险就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不确定的因素,会造成企业的实际收益与支出不相符或者发生不确定损失的现象。由于通信行业是一个覆盖面广、惠及民生的命脉行业,必定涉及的风险范围较广、综合性较强、管理内容较复杂,结合县级分公司层面涉及的基础财务管理风险,按照风险可能出现频率的权重来划分,结合潜在风险的大小排列为营收资金风险(包括有价卡品)、营销物资风险、网络设备管理风险等内部风险,及增值税发票管理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银行账户安全管理风险、税制改革冲击、社会渠道酬金分析计提等外部风险。

做好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抓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抓难点,分清轻重缓急,掂量影响力度;抓全面,夯实基础为本,控制风险为纲。第一划分责任,实施主管负责制;第二对财务管理人员建立责权利的职责分工,严格按照不相容原则进行相互分离相互牵制,完善基础财务管理办法,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管理人;第三完善和提升通信公司县级分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不同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学习,拓展财务人员的知识领域。第四不拘泥于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网点人员进行基础财务管理风险的强化学习,提醒一线员工莫触及财务管理的风险高压线。

(三)创新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流程

通信公司基础财务管理中,由于从集团到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再到乡镇营业部、一线营业厅一条线下来,针对收入报账、经费报销、资产申请等诸多业务都有统一的规定和流程,切入到县级分公司运行时,会感觉流程太僵化,效率低,这也是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比如每月都需要重复做的账务处理,要有意识地进行管理手段创新。近几年来,商丘移动公司财务部创新开发了收入报账平台、卡品酬金计提平台、发票防套打平台等,创新提案的开发初衷,是切实解决县级分公司在基础财务管理遇到的困难、存在的瓶颈,以收入报账平台的创新提案上线为例,该平台大大地减轻了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彻底改变了以往手工录入单据的模式,也提升了基础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梳理基础财务管理项目、控制基础财务管理风险、创新管理手段、规范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如何调动基层一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配合基础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关注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有效降低财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是引入“积分制”激励机制的初衷。

(四)制定考核维度有效实施积分制激励机制

通信公司县级分公司基础财务管理中,相当一部分工作项,是需要基层一线网点人员配合财务管理人员来完成的,比如如何让所有的网点能完全按照财务人员的要求,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登录营收稽核系统提交日报呢?如何让所有的网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足额上缴应收资金呢?如何让所有的网点都按照财务的要求使用发票呢,等等,考核制度的确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笔者从事基础财务管理工作多年以来,通过实践、探索、观察等方式发现,带有适时激励机制的考核制度往往收效更好。

首先培训一线网点人员,让其知晓要达到财务管理要求需要做什么工作,其次引导一线网点人员如何做?最后根据这些网点的业绩达成,定期收集数据,按照积分规则为每个网点建立积分档案,并定期通报,和年底业绩评定挂钩。

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按照《分公司基础财务管理办法》,将各项财务考核指标分版块、分明细维度列示;第二,本着加强全面基础财务管理,提升基层员工支撑满意度的原则,设置积分规则。积分一览表中所列示的工作内容分为工作大项和明细项,根据日常管理难度,每个乡镇每个月都有100分的基础分,出现一次不符合要求酌情扣除相应项的分值;第三,日常数据稽核和实地稽核相结合,充分利用营收稽核系统、有价卡管理系统提供积分依据;第四,利用财务人员设定的公共邮箱,每天电子通报积分结果,利用每月例会,每月实地通报纸质积分结果;第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每季度表彰一次,惩劣奖优。利用季度末的经营分析会,每季度表彰一次,激励基层员工财务管理积极性。

三、“积分制”激励措施实施以来的收效

实施人性化基础财务管理模式,助力通信公司县级分公司基础财务管理的设想,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引入“积分制”激励措施,已经初见成效。

第一,积分激励机制,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二,积分制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弹性管理,每个网点均有机会查漏补缺。改善了死板的扣除绩效分数的模式,基层员工从心理上也更能接受积分制考核体制,提升了员工的支撑满意度;第三,积分制管理模式,考核模式更加直观,能让每个网点及时看到与兄弟网点财务管理水平的差距,及时查漏补缺,全面提升;第四,积分制有利于财务人员的综合全面管理。对于障碍性难度有明显的提升。比如客户营销活动资料的稽核上缴。财务人员能做到弹性管理,考核有据,指导及时。

“积分制”激励机制财务管理模式,得到了网点一线管理人员的认可,从心理上降低了对财务制度硬要求的抵触情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方便了财务人员的管理工作,一线人员因为有积分一览表的支撑,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财务管理人员和一线网点人员实现顺畅高效沟通。借助日常系统监控数据稽核,定期通报,定期激励,在营收资金管理、营收稽核系统运行和管理、收入报账管理、营销活动稽核管理、卡品发票实物管理、预算经费报销管理、固定资产安全管理、社会渠道酬金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通信公司县级分公司基础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网点多、分布散、渠道广、人员素质不一,财务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现状,县级分公司财务人员对内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上级公司的考核指标,还要把控好对内对外潜在的风险,在夯实各项基础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基础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篇10

第二条 县级专项资金来源: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万元。

若各乡镇申报的项目总金额超过每年专项资金数,县人民政府另行研究解决。

第三条 县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因自然因素引发或难以确定引发责任人、应由县级立项治理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专项资金具体使用主要包括应急调查、搬迁避让工程、工程治理及应急治理工程、监测预警工程、治理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宣传教育、购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需的设备等。

第四条 县级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设立专户进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__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专款专用,保证效益的原则。

1、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上报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立项,其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35%:35%:30%比例分担;

2、大型地质灾害治理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后,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35%:35%:30%比例分担;

3、中型地质灾害的治理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批准后,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按50%:50%比例分担;

4、小型地质灾害的治理经费由县级财政出资解决。

第六条 县财政局根据批准的项目及经费申请及时将资金拨付到各乡镇设立的专项资金账户,各乡镇财政部门在收到县级拨付的专项资金后,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的账户,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建立专账,单独核算,支出按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七条 凡经批准立项的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县人民政府及时解决应承担的配套资金,并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第八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要预留质量保证金。保证金按项目总经费的10%确定,待项目验收通过后,由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予以拨付。

第九条 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不得用于发放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主管部门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将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列入本项目开支,不得虚增项目成本。

第十一条 由各乡镇组织实施的项目,乡镇财政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项目实施、资金使用、项目进展等情况,在次年的2月中旬前以书面形式报告县财政局和县国土资源局。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在项目完工后,由县财政局和国土资源局组织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凡经检查审计认定不符合规定的,依法进行处理和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