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范文

时间:2024-04-17 16:0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制教育校本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制教育校本课程

篇1

要开发语文校本课程,首先要有“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相反,有课程就一定要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因此,了解什么是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显得尤其重要。所谓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就其概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立足学校实际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包括语文校本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狭义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语文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这里所使用的是相对广义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概念,指的是形成语文校本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实施课程教学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依据功能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校本资源分为素材性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言语经验、语文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直接作用于语文课程,并能够成为语文校本课程的素材或来源的因素。条件性素材则是指那些虽然作用于语文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直接来源的因素,但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有了对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认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就可以大胆、轻松地去研究、挖掘。

当然,树立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更要掌握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的培养方法。一是要懂得抓住兴奋点。好奇之心人人有之,但是不同的人由好奇所产生兴奋的持续时间和指向大不一样。语文教师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精细型”的人。只有精细型的人,才能抓住兴奋点,善于观察问题,主动思考,引发联想,并将其转化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要引导学生来叙述、说明、议论或者描写,经过这样的“折腾”,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可见,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好奇之心,懂得抓住兴奋点,掌握培养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的方法。二是要善于观察、诱发课程资源意识。善于观察对于形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观察是问题之母,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可见,掌握了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的培养方法,就能更好地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这当能更好地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它需要的是语文教师的信心、耐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开发出更多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完善语文的课程改革。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篇2

为了提高法制教育实效,适应中学法制教育工作特别是法制教育课程建设的需要,增强时代感,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必须总体规划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构建学校法制教育课程。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校法制教育实施的基础。

因此,开发和建设形式上更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征,内容上更接近青少年认知水平的法制教育资源,创造为青少年喜闻乐见、乐于参与并切实有效的法制教育工作载体,加强法制教育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主动参与二期课改的中心任务。

在现代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信息渠道。作为综合性电视杂志的“东方时空”,她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世界。她以独有的新闻性、形象性、通俗性和广泛性成为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资源。她生活性、时代性、人文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决定了她是得天独厚的德育教材和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校把收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作为实施法制教育的载体和抓手,开发建设校本拓展型法制教育特色课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走入社会、了解社会,促发学生道德体验,树立法制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尊重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实施

1.与时俱进,找准法制教育素材

学校聘任专任教师转录央视的“东方时空”,再进行筛选、剪辑。学校曾录播:正义的诉讼、学生法庭、 “伤熊事件”带来的启示、贩卖婴儿情法难容、南海缉私、关爱生命善待动物等与法制相关的节目内容。

收看“东方时空”不是说教,是通过提供事实信息和主持人讲述使学生自觉听从或使学生自动出现服从性的或预期性的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让学生成就自我,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诚然,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是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法制教育同时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的法制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法制教育教材,强调“说教”与“灌输”,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情感的挖掘。这种背景下的法制教育容易搞成走马观花,体验疏淡,使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耗时长见效慢。而组织学生收看“东方时空”,则使法制教育课程始终处于动态,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是传统法制教育课的补充和拓展。她能先使学生主动产生收看热情,这样学生情感的转变就有了基础。

2.由表及里,启发学生观后感受

要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社会认知,单纯靠现成的结论和过于空泛的说教反而可能造成逆反心理,所谓千辛万苦的“教化”不如现实生活的一个“点化”,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当中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状态下走进社会,并选择一个话题抒发真情实感时,他正在改变原先自己作为客体的那种被动地位,他将进行主动的探究;当没有现成答案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他面前时,是对他能力的一种极大的挑战,这会强烈而持久地激励他去思考,从中获得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着以往自己对社会的基本态度,还会对一些曾经有过的幼稚、片面、不正确的看法进行自我否定。

组织学生收看“东方时空”,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人们常说“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我们通过收看“东方时空”的系列活动,使孩子们感受社会百态,品位人生真谛,提升自我品位,追求崇高理想,塑造优秀人格,从而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了人文情感、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和谐统一。

3.见仁见智,引导学生理性思辩

在收看“东方时空”,交流观后感受之后,各班级每学期都组织数次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学校还设有 “东方时空论坛”,为学生搭建理性思辨的平台。一次以“善待动物,保护生态”为主题的论坛,学生从“丹顶鹤的故事”、“白鳍豚走了”、“东北虎过劳死”和“刘海洋伤熊事件”等案件引申,各抒己见,深刻阐述如何善待动物和自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展示了现代中学生的风貌。

4.德育外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学生们写下的“东方时空”观后感在各班每月一期的“东方时空”随笔专栏亮相,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欲望和激情。学校也在橱窗和黑板报上及时推出学生“东方时空”力作,制作专题展板。“东方时空”成就了学校文化的特色。

篇3

【关键词】中职旅游 主干课程 校本教材 开发研究

一、前言

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保留着明清建筑特色的孙权后裔聚居地龙门古镇,再现了造纸印刷两大发明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亚太地区第一洞厅的碧云洞,以及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富春桃源、钟灵毓秀的鹳山、天钟山等。境内人文胜迹众多,罗隐碑林、黄公望结庐处、郁达夫故居等远近闻名,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富阳旅游业的大发展必然带动旅游专业人才的大需求。

作为人才供给方的学校,能否为富阳旅游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成了我们专业教师关注的焦点。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富阳旅游职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当前富阳旅游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如何更好满足富阳旅游业对接杭州的需要,办出旅游职业教育的特色,为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服务,开发出一套适合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教材是摆在我们中职旅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二、富阳旅游主干课程教学实践的现状

为了使我校旅游专业开设的旅游专业主干课程更能贴近富阳市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中职毕业生,特在富阳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不记名抽样调查活动。此次问卷调查,我们选取了富阳市大部分星级酒店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07份,回收307份。通过对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及各星级酒店员工给出的反馈意见,我们归纳总结出目前我市旅游专业主干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不足,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为饭店、旅行社、景区输送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而许多中职旅游专业培养计划所列课程中实训与实验课时明显不足,学生实践时间少。即便是培养计划中体现了足够的实习与实训课时,但如果没有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也是无法使培养计划中的实习和实训落在实处的。目前有不少学校期末考试时,对于有实训内容的课程,就没有明确要求将实训成绩计入总分,于是教师出于习惯,仅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加权统计,于是实训课时形如虚设。

(二)内容过时,理论脱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

旅游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极强。目前,市场上,中职教材似乎并不少见,然而,当老师们要选择一本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课本时,我们发现真正符合本校教学需要的教材并不多,符合地方旅游业发展教学需要的教材就更少了。目前教材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脱离各地区、各行业和职业发展的实际。许多中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是已被淘汰的知识,有些理论早已更新,而教材中还在原封不动地讲解,新知识、新内容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给就业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教学的开展带来许多的不便,当然也不符合目前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目前学校所教的知识和企业是有一些脱节的,通过调查,有79.8%的人都认为只能用到一部分,说明我们所教的知识大部分都不实用,不能适应富阳餐饮业的发展需要,和企业要求有很大的脱节,我们的学生到了企业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不能直接上岗。

(三)课程评价单一,不注重技能考核

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手段,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一个潜在的动力,然而,如果单一的、片面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发展,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遗憾的是,目前的教材基本上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大部份教材也只注重内容的分析,对课程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上,部分教材在章节后面也有相应的习题,但是也只是为了掌握该章节的基本理论而设计的。

(四)教学任务繁重,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富阳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同一学期“多头”上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是由于教师出现的频率太高,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视觉疲劳;而教师由于课程太多,每天疲于奔命,应付备课、上课、改作业,有的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全部被占用或被割裂的支离破碎,教师在繁重课务的重压下疲劳作战,根本没有精力去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三、旅游主干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笔者认为,旅游专业要办好,除了学生技能过硬外,更重要的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教学为就业服务。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学生找不到工作,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对中职旅游专业校本教材进行改革。

(一)科学合理的确定培养目标

严格按照《中等职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富阳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层次来设置专业和开设课程。首先要专业专攻,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本。在确保学生“专”的基础上再适当考虑多才多艺的发展问题,不要求多贪杂。

(二)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调整地方性教材开发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建立综合性的课程体系,科学的确定课程结构(见表二),在练习设计上也应贴近职业活动实际,可以是围绕工作任务的案例与讨论,或工作任务的全真(仿真) 操作。以适度、够用为原则,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课内与课外练习均可,并兼顾教学时间、场地和条件的限制,最终使学生学有所用。

同时,根据旅游专业特点,让教师深入行业内部进行调研,下企业,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来做报告,分析旅游专业对应的各主要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能力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前瞻性。

(三)校本教材开发实践中体现学生本位、能力本位、企业和市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关键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由于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目标各不相同,他们个人喜好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有必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而异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位,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求,综合应用多种教学组成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经过问卷调查显示(见图2),酒店大部分员工都想培训语言能力、应变能力、推销能力、技术能力和观察能力,说明这几块的能力对员工在工作中的帮助很大,其中65.47%的员工认为语言能力重要,64.82%的员工认为推销能力重要,因此在旅游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和教学过程中,可多设计相关的活动项目,有针对性的培训学生的相应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2)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在教材开发上,我校通过开展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使教学内容体现针对性、实用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教学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现场操作、多练少讲等教学方法,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为一体,并对职业技能进行分解,从而构建校本教材能力培养体系。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旅游主干课均以能力体系为基础,每项能力就是一个模块,每个模块训练一种能力,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以我校餐饮服务人才培养为例,我校对餐饮服务人员的能力进行分解(见图3)。其中,业务能力是核心,基本能力是基础,交际能力是关键。

以餐饮服务能力中的交际能力为例,我校进行了针对性的专项能力训练课程开发尝试,以期通过校本化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技能和个人能力,达到促进学生人际沟通,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团体凝聚力的效果。

(3)以企业、市场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每位教师在教学前都应深入相关企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特别是一线人员对人才需求提出的要求;邀请企业管理者和一线员工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我们在教学中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确定开发校本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适时将新知识、新技能融合到教学中。

(四)教学资源立体化

现代工业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新技术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所需要的知识,约一半是介于经验性知识和学科理论知识之间的一种特殊知识,即“劳动过程知识”。因此,中职教学要强调“在做中学”,中职教材也要服从于这一要求,突出过程性知识,为中职教学“在做中学”提供依据。要完成能力教学环节,达到能力培养目标,除需要传统的文字教材,包括理论、工艺流程、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安全须知、实习指导外,还需要大量的图片、示例、录像、微格训练教材等。所以,中职的校本教材体系比传统教科书的概念要广泛,是一个涉及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综合体,教学资源是一个立体化资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考虑各种媒体的优势,互相配合,整体开发,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创造条件,根据专业、岗位的需求变化,吸收一些富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充实到教育师资队伍,构筑一支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的总经理、部门经理等都是合适的人选,定期到学校开设相关的专业课、讲座,既能将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工作现实,同时又能解决校内师资阵容不齐,专业教师任务繁重的问题。

(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需建立稳定的旅游实训基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学校要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如客房、餐饮、调酒、形体训练等实训室。同时,办好职业教育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更好地依靠企业资源,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建立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企业参与到对学生的培养中来,通过订单式培养,旅游企业繁忙时期学生主动参与企业实践工作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如我校与富阳市酒店合办的“国贸班”、“南国班”就是一大特色。这样既可以弥补实训基地不够的困扰,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陶玉霞.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旅游学刊,2008.

[2]徐业滨.对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3]杨世俊等.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

篇4

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将爱国主义教育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在全区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红色基地巡学”、“家乡文化大搜索”等主题实践活动和“中华魂”、《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的选择》、《建设幸福中国》等读书教育活动。多所学校开展的“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与经典同伴,与圣贤为友”主题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以创新国防教育方法为突破口,以少年军校建设为主线,结合各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小学把国防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编写了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第二实验小学以“小交警”活动为依托,开展警校共建;十中“人防教育”开展的深入、持久、扎实。

二是开展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深入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和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小学“好习惯的培养”、“星星闪烁我能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同在一片蓝天下”、实验小学“诺贝尔教育”等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主题团队会、文明礼仪示范岗、国旗下讲话、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形式,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仪、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目前,实验小学、已经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多所学校参与了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征文活动,获得优异成绩。

三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了区、校相连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校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充实和壮大了由校长、持证心理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的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开设心理辅导课、提供心理咨询室、设置心灵信箱、开辟心理热线、创建网络公共邮箱、开放心理贴吧”为主要途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

篇5

近年来,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变革时期。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科学而合理的设置课程门类,组织资源,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一直是我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着我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按照新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要求,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出发,进一步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我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陆续在低中高年级开设了不同门类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足开全各门课程,特别是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更是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效的方案,使这些不被重视的课程终于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大大活跃了学习氛围。

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培养了他们顽强坚定、奋发进取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学生从历史上优秀人物功彪青史的伟绩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激起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迫切地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与此同时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方面精选学习主题,让学生参加德育活动课程实践,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人生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自然、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开设的学校课程有:一二年级阅读和写字;三四五年级阅读、写字和朗读。为确保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专门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课程开发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并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开展与校本课程有关一系列活动,如《优秀作业展评》、《人人争当小小书法家》、《古诗文诵读比赛》以及《爱祖国爱家乡演讲比赛》等活动,经过长期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逐步养成着眼全局,谋事周全的良好品质。多读书能多吸取知识,增广见闻,学习他人成功、失败的经验,做事的方法,幽默的态度,待人处事的方式,久而久之自然能充实个人的内涵,使言谈有物,内盈而外华。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

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齐备的教科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书,还要会“编”书。因此,学校和教师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的欠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困难。

篇6

以文化养习惯――匠心独运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走进寿光一中,可以看到新校建设完全体现了“生态校园、理性秩序、传承文脉、情感空间”的理念,融传统文化、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于一体。六座教学楼分别以科技创造未来、人生的价值、国学简史、世界百大奇迹、世界名校、哲学的起源为主题;“求真”“崇善”“创美”“尚勇”的校训提醒着每一位学子奋发图强;清华、北大、南开、复旦的路名镌刻在每一位学子心中。

校园内随处可见各种观赏石,观赏石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因石的品格――寿、坚、安、实,内灵外美,文人雅士予石以象征意味:石历史悠远,成为长寿的象征;石坚硬不变,常让人比德于石;石性沉静,被借称于朋友之间的牢固友谊;石安固不移,寓平安之意……

学校弦月河上横跨五桥,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远望玲珑剔透,绵延三里皆为画,移步百尺不同天。中间一座桥命名为“三省”,以提醒我们的学子“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为人谋而忠,与友交而信,习经传而专”;其余四座,融入浓厚的自然色彩,分别命名为“凌风”“步云”“卧波”“映月”,既带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展现出一种人文风范。

雕塑文化很有特性,第一块雕塑选取了孔子、孟子、老子、荀子、墨子五位有代表性的人物,象征着历史悠久、鼎盛辉煌的华夏文明,也寄予了现代学校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智能理论;第二块雕塑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才能,寓意学校办学要发展学生各方面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块雕塑取材于《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的内容,寓意中国文化内容丰富、学问深厚;第四块雕塑是日晷,上面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指向东、西、南、北方向,向同学们展现出中国最早对方位的认知。

校园的每一处景观都渗透着文化的气息,走进校园,每个学子时时处处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受到美的教育与熏陶,并最终内化为学子的文明素养。

以活动养习惯――有始有终

刚入学的新生对高中生活总是充满好奇与迷茫。入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是否有活力,更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能否有实效。

入学教育具有预防性、指导性,内容可谓多姿多彩。干净的仪表、挺拔的军姿、整齐的队列,很难想像,这是刚入学的寿光一中新生。军训结束,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校规制度,听取学习方法指导报告会、国防教育报告会、法制教育报告会,进行逃生演练等,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结束后,学校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思考高中生涯该如何作为。“我来学校干什么”“要怎么做”“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的思索,有利于他们快速适应新环境,减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把这种热情带入高中生活,付诸于爱集体、爱学校、爱荣誉的行动中,做一个快乐知足的学子。

半个小时的记录短片把学子们从入学军训到备战高考的各种镜头剪辑在一起。此时,三年的时间似乎凝聚在了这一瞬间,相识、相聚、欢歌,曾经的欢乐与烦恼、奋斗与挫折也一一定格成了美好的回忆。《论语》里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作为学校养成教育的一部分,毕业生的离校感恩课程已然成为学校的传统和惯例。毕业典礼作为一门离校课程,使学生重温了自己高中三年的生活,感受到教师关怀、同学情谊,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以平和自信的心态踏上今后的人生之路。

以制度养习惯――合力助推

众人拾柴火焰高,抓习惯养成,只有发挥全体教职工的力量,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创新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土壤。学校出台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采取教职工自荐与级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推选德育导师:有意向的教职工填写《德育教师申报表》,领导小组根据情况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德育导师人选。各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受导学生。学校面向全体受导学生公布导师基本情况,同时向导师提供受导学生的材料,师生双向选择之后受导关系正式确立。全员育人导师制改变了过去只让班主任负责学校教育工作的现象,拓展了德育途径,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使得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到学生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和谐发展。

时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学校教职工中形成共识,“有事找导师”在学生中被普遍接受,而导师对学生及时提供帮助,指导学生明辨是非,无疑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课程养习惯――全面渗透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养成教育的实施,没有校本课程这个载体难以取得成功。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其着力点,那就是围绕着“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核心,立足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为基本点,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开放、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的指导,学校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

不断地做,不断地总结,学校提炼出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和改进机制,开发出一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有助于养成教育形成的校本课程。已经开发的养成教育校本教材有《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学生完美人格ABC――道德修养篇》《中学生完美人格ABC――法纪教育篇》《构筑心桥,放飞心灵》《敞开心扉,拥抱心灵》《倾听心声,呵护心灵》等十几种。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只做样子,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到学生的实践中。理论是灵魂,实践是血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篇7

一、抓好精神文明队伍建设

1、建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完善和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制订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制度。首先能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队伍,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每月进行一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交流学习体会,探讨工作方法,研究工作策略,落实工作计划,汇报工作情况。

2、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学习困难的学生,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3、加强宣传,利用早读班会课、黑板报式等宣传先进班级的事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4、加大检查力度,改变以前值日行政与值日老师各行其政的局面,使值日工作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值日行政和值日教师、值日学生互相协调,步调一致,政令畅通。把每天检查、登记的情况在全校进行公布,并作好记录,结果与班级、团队考核直接挂钩。

5、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定期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

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推进教育创新,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工作,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

6、大队部培养一批以身作则、乐于奉献、精干得力的学生会干部队伍,加强大队干部的能力,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和意识。为了真正把学校办成富有活力特色,我校大胆利用大队干部担任督导检查员,早到各班检查早读,午到各班检查以及检查校园各个卫生区,协助值日行政检查班主任跟班工作是否到位;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正常有序进行。学生有被管理者的角色转化为“管理者”,这些督导员每天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使校风、教风和学风有了明显的好转。

二、抓好精神文明阵地建设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认识到学校是育人场所,文明场所,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加强环境建设,做到让每一寸花草、每一处场所、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自胡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观点以后,我校迅速掀起。标语横幅橱窗宣传,并根据校情提出了更为切合学生实际的“校内八荣八耻”,班会宣传一次一条,形成了“八荣八耻”班会系列。艺术节编排节目,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2、充分利用广播系统等现代化的信息媒体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形象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

3、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利用班会,各班认真做好“民族精神代代传”的读书辅导工作。

4、班主任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侧重点,及时辅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每学期举行主题突出班队观摩活动,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

5、课堂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生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角色,为了全体教师把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中去,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相继开发了《环境教育》、《法法制教育》《校园安全你我他》《预防专题教育读本》等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校紧紧结合学校实际、社区实际、学生实际、师资水平实际,坚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拓展校本课程的内涵。

三、开展“争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主题教育活动。

1、教育学生向“五好”标准看齐,具体要求是在家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标兵;在学校里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好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好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好主人。

2、配合《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为》的实施方案,进行学习宣传活动,以“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为载体,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公民道德意识。

四、重视家庭教育

1、能注重家长学校的建设,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沟通学校——社会——家庭三者联系,发挥各自作用及优势,为教育教学服务,再创家长示范学校。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学校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能充分利用我校周边良好的教育资源,争取各单位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生动有效的教育。改进和提高学校内容和形式,认真制订好各个年级家庭教育的主题,利用学校有效宣传渠道,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与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等以班主任为主要桥梁形式向家长宣传。加强平时与家长联系和沟通,交换教育方法与建议,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性。每个学期,都举行不同年级学生家长学校活动,让家长了解对孩子教育教学的有关精神,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等,能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五、以班队活动为载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1、能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学校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精神文明建设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基地;利用学校广播及板报、墙报等系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培养、审美情操熏陶;组织学生开展道德教育读书读报活动等。

2、能加大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加强文明班集体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各年级、各班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六、深化德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教师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应用心理的原理,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并认真开展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课题“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与对策”。树立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的现代意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科研工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能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设心理建康课程,设置心理咨询信箱,请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到学校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搞好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经常性通过板报、讲座、咨询、问调查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机结合,提高转化率。

能加强科普教育。围绕学校校本课程,办特色学校的指导方针,对学生进行讲科学,爱科学的培养,组织好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获得好的效果。

七、加强法制教育

篇8

1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现状

1.1法制教育先天不足,实施中缺乏“弥补”意识。一般意义上的学校“养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资源上都显得较为薄弱;再从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经验来看,“依法办事”实际上经常遭到忽视。很少有学校能够拿得出像样的、系统的规章制度,在为数不少的学校里实行“校长负责制”换来的是变相的学校“人治”格局。

1.2突出预防犯罪教育而淡化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学校法制教育对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学校法制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更不应该认为只有那些“双差生”才需要进行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社会制度下违法犯罪的毕竟是少数人,如果只是将“普法”的意义归结为预防违法犯罪,那到头来法制教育的影响面就会微不足道。事实上,法制社会的发展要求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都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才是我们学校法制教育真正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1.3偏重“四落实”进展,轻视相关的课程建设。所谓“四落实”,即教育主管部门和法制宣传部门对学校法制教育提出的落实“计划、教材、师资、课时”的工作要求。然而,实际的状况是实缺少一个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作为评估学校相关工作的依据,以至我们很难对中小学学校法制教育做出一个权威性的评价。真正的课程建设必须表现为相关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并形成序列规模,它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自然延伸,又是“四落实”工作的具体和深化,更是社会“法制宣传”上升为“学校法制教育”的本质要求。

1.4学校法制教育普遍表现为“失真”、“失范”和“失效”。素质教育取决于“教育素质”,中小学法制教育理应表现为“法治”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关于法律知识的教学和法治实践的指导,以切实造就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目前大多数教师现有的业务素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用法能力)绝大部分都难以胜任法制教育,正在从事法制教育工作的教师普遍都感到勉为其难,以致学校法制教育的公信度大打折扣。事实上,当学生对学校不再信赖、对教师不再信任时,学生接受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合理基础,学校法制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意义。教师的教育权威是因为教师的人格具有潜在的教育力量,如果学生服从老师是介于教师享有特权,学生听话仅仅是因为无法抵挡这种强势而表现出的无奈,那教师所拥有的就不再是教育权威,而是教育授权。

2相关改进措施

如何才能让学校在对学生法制教育上有所作为呢?我们提出的对策是:

2.1思想认识上要到位。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思想认识到位了,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学校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要让他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处理得好,“鱼”(学业成绩、分数)和“熊掌”(法制教育)是可以兼得的。因而学校要有一个具体的意见和规划,把法制教育列入学校法制化管理轨道,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配合,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做到有东西做,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还要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2.2内容形式上要丰富。

2.2.1多途径。一是与课堂教育相结合。落实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任课教师、有课时保证。二是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法制教育融入德育课程,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三是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学校定期设置法制教育展览板,举办法律法规图片展,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开展普法教育。四是与师风师德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相结合。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范教师行为,增强教师的法制意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五是与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

2.2.2直观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切忌以简单灌输说教了事,而应追求直观化。如多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模仿中央台《今日说法》等形式,对一个案例进行场景再现,并组织模拟法庭,加深对法制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组织中小学生到劳教所上警示教育课,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

2.2.3生活化。学生生活是有效教学之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想取得好的效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因此要特别注意法制教育课堂的开放延伸。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法制教育,在生活实践中增强法制观念。

2.2.4规范化。要根据相关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学校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学校可先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探索,比如尝试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平时及时检查考核学生对法制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加强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等。

3教学管理上要强化

3.1明确职责。如果在教学上把法制教育与其它主科同等对待,把这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指标,将教育教学效果与考评学校、教师工作实绩挂起钩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必定能引起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

3.2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家庭及全社会都来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具体方式上如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通过采取与政法、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建立共建单位,聘请法制校长、校外辅导员,举办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制讲座活动等。

篇9

一、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1、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开学前,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在全体教师认真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各学科、各年级再依据校级各类计划制定年级、科组计划。教师再根据学科、年级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各级各类计划制定时均做到有内容、有时间、有专人负责,有措施要求等,实现了计划的精细化,提高了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教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2、坚持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双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学进度)。按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理解教学理念,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实行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3、讲求实效作好作业布置和批改。各教研组教师在组内精心确定全批全改的作业类型,兼顾巩固和发展性作业,并按时按量进行批改,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还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日记,并进行评改。数学组教师作业布置突出层次性,主要分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一年级组还结合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需要,设计了制作拼图等实践作业;绝大部分教师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不但全批全改,还做到改后再批、改错与激励并重。

4、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5、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二、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1、开展各种讲座,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观看各种讲座,既丰富了老师的理论修养,又净化了老师的心灵。

2、开展“读书节”等系列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读书节活动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才智。

3、开展集体备课和 “一课多上”活动。遵循校本教研“问题——设计——行动——反思——再设计——再行动——再反思”往返循环的模式,开展“一课多上”活动,集体备课、在诸多教研教学问题中选中一切入点,形成同一课题,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研究载体进行不同研究,提出各自看法,进行教育教学思想的交流及碰撞,不但强化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而且使教师不断汲取他人长处,让教师不断在做中提高、做中完善。

4、开展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一学期以来,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在校内互相听课。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同时还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加上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听讲座则带给老师更新的观念,形成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5、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活动 。每班每周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有语文老师开发指导。通过实践研究,提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多书,构建“书香校园”文化。

6、开展现代技术培训工作。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可见制作的培训、新课程远程培训。促使教师掌握word、powerpoint、excel、internet 等一般的现代教育技术,并与所教学科整合,尽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篇10

关键词:英语专业;远程教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3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第六十条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现在中国大学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达到92%,高校英语本科专业疯狂的扩招,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我国英语专业名校师资进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推进其他大学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是当前要抓紧研究的问题。

我国英语专业名校主要是北京大学英语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复旦大学英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国家应该倡导这四个学校的教学名师录制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其他英语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的高校用名校的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教学,配以其他学校的英语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指导和课后解答学生问题。这样,就可以让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能聆听到名校的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又解决一些本科院校英语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当然使用名校远程教育课件的普通院校应该按照著作权法、版权法支付一定的费用,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和支持,必要的时候给予经济和政策补贴。

普通院校英语专业使用名校名师英语远程教学课件主要有以下积极作用。

1.观念转变到位是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基础。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并清醒意识到现代教师职责已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是激励思考。除了正式职能外,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而切实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自觉地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启发人、引路人,完成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以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2.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总结。学生的自我评价或自我反思,指的是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学习者对任务目标、认知策略学习过程的认识、监控和调节能力。及时地对学习进行反思,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策略及时调整,在动态的过程中取得进步。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同时也应当及时反思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的设置和实施,以便进行全程监控和及时调整。电大远程教育设计了《学习活动记录表》,师生分别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客观的认识,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情境设计、问题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网络教学平台测试等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突击过程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阶段性教学结束后和完成整个教学结合实施后,是总结性评价,帮助教师反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等。除此之外,在结束计划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小结,正确评价学习情况,总结学习的得失,并分析原因。再就是反思方法的目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如写日记、与同学交流、问卷调查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回顾、检查、反思和评估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自己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尝试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评价。

3.远程网络教育成人自主学习英语的元认知策略的培养。针对远程网络教育成人英语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英语学习中,成功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往往优于不成功的学习者(文秋芳,1983)。Oxford(1990)认为,学生是通过元认知策略来管理他们的学习过程的。而且大量研究也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对外语教学是有效的(Nunan,1997)。结合成人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元认知意识、确立学习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监控、自我评估四个方面。提高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意识,使他们注意到自己的认知行为,并逐渐养成自觉的习惯。培养学生管理支配自己的学习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指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具体条件,自觉地组织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获得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鼓励他们突破现有的学习模式去获得新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已经使用元认知的策略但自己还未意识到的同学,要引导他们及时反思总结,并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

4.资源丰富,表现生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具有较强的呈现能力,它能把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集于一体,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资料更新更快、多项演示和模拟生动的特征,可以很好地创造生动形象的外部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融入学习氛围之中。具体来说,在教学方法上,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借助于现代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构建了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平台,把英语教学法中的听说法教学法、情景法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5.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程度的网络调控。远程教育中自主学习给了学生学习上很大的随意性和个性化,但在给予自主性的同时应加以调控和引导。面对这些不同群体的学生,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的现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教师应与学习者个别谈话,指导他们制定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安排,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每隔一定的时间通过网络与学生联系,定期检查学习者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效果,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督促他们按照自主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安排进行学习。如今远程教育已经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而揭开了全新的一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方式,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远程教育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学生应在充分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前提下,积极享受网络远程教育带来的知识,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大力开展个别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从远程教育中获益,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传统教育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提出了挑战,电大远程教育的特点为建构学习理论的实施提供了条件。笔者在开放课程的教学中作了大量的尝试,试图通过多种媒体,特别是网络来建构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进一步深人实践之后,必能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雪玲.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2] 王雪玲.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过关全攻略[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3] 王雪玲,杨琪,隋玉明.大学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J].经济研究导刊,2008,(8).

[4] 王雪玲.网络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5] 王雪玲,王静,隋玉明.东北三省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

[6] 王雪玲,等.高校会计学专业+英语专业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