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特征范文

时间:2024-04-17 16:0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卫生服务特征

篇1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利用 满意度 哈尔滨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90

为了解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现状与满意度评价,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改善和发展提出建议,市卫生局于2007年10月对全市7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进行了现场访谈与现场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全市7个区每个区分别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站,中心或站不足的区则抽取站或中心作为补充。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分别抽取30名和20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为调查对象,如果是儿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调查其陪护人。

调查方法:①调查内容: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的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费用支付方式、年平均利用频次、发病时对医疗机构类型的选择;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等候时间、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医疗设备、医患沟通、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评价。②调查方法:采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门口拦截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访谈与现场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74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60份,有效率为89.19%。

调查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软件输入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①性别及年龄分布:在66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91%,女性占54.09%,接近人群总体的正常水平。调查对象覆盖了1~85岁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其中40~59岁的居多,占41.82%,40岁以上的占66.82%;②文化程度分布: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居多,占79.55%,其中,文盲占5.45%;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0.45%。③家庭月收入分布:不足1000元的居多,占58.94%;4000元以上的较少,占2.58%;2000元以下的占89.09%。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①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此次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目的以看病为主,占64.24%,其次是咨询12.88%;而预防保健、体检与康复都比较少。②近1年内利用服务频次:利用1~2次居多,分别占23.79%和23.64%;利用6次及以上的占16.21%,其中50岁以上的有73例(66.97%)。③利用费用支付方式: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自费的居多,分别占41.21%和35.45%;即有2/5的城镇职工享受到了医疗保险政策的照顾,1/3的城市居民仍然是自己承但全部医疗费用。④城市居民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居民生病后,自感病轻时选择最多的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56.82%;当病较重时居民选择了省、市级医院,分别占40.91%和36.06%。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①满意度:将非常满意+满意相加后,满意度较高的依次是服务态度(89.09%)、医患沟通(88.79%)、就医可及性(86.81%)、等候时间(83.94%);满意度比较低的是就医环境(79.84%)和服务价格(75.91%);满意度最低的是医疗设备(62.87%)和药品价格(54.24%)。②文化程度与满意度评价的相关分析:文化程度和评价指标中的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医患沟通、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分别成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对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医患沟通、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越低。

讨论与展望

家庭经济收入较少、文化程度较低、中老年人是我们开展社区卫生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由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发病增加,因文化层次低、收入少而选择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为弱势群体、低收入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特征[1-3]。在今后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我们将进一步注意研究弱势群体、低收入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可及性较高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加强宣传完善服务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 “六位一体”的服务,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本次调查反映城市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局限于基本医疗服务[4-5],利用率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宣传不到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了解的甚少或由于家庭经济收入低,为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减少了医疗卫生保健费用的支出,而忽视自己的健康,尽而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另一方面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沿用办医院的模式以提供基本医疗为主,忽略了其他功能的发挥。我们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借助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深入社区、走进家庭等方式,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吸引更多、更广泛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

改善服务环境、更新医疗设备、降低药品价格,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来看,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方便、医务人员对待病人热情、医患关系协调、手续简便、病人等候时间短,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服务很认可[4],这反映哈尔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至2010年,哈尔滨市将建立起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筹资通畅、运行科学、人才稳定、功能良好、群众广泛利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所有城区居民从住所步行15分钟内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能快捷地与社区家庭医生取得联系,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地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伟明,崔美欣,李梅.银川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就诊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8,3(11):434-436.

2 王亚东,关静,李静,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就诊患者满意度比较.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50.

3 古力巴哈尔.卡德尔,严非,冯学山,等.西宁、银川两市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607-609.

篇2

关键词 中心城区 郊区 社区卫生服务 生产函数 效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13-04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促进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中心任务的落实,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通知》[1]要求,上海市卫计委于2011~2013年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以下简称示范创建),并于2013年7月12日结束了第三年的示范创建实地评审工作。本文以2013年57家申报示范创建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上海市中心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及其特点,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上海市2013年申报示范创建的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另7家资料不全未列入研究对象),中心城区共18家,郊区32家覆盖了上海市17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上代表了整个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状况(表1)。以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12年卫统1-2表为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为基础,探索上海市中心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

1.2.1 模型选择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以其简单的形式具备了经济学所关心的一些性质,在经济理论分析和应用中都具有一定意义,是用来预测和分析国家和地区工业系统的一种有效经济数学模型。本研究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效率进行分析,它的基本形式为:Y=ALαKβμ。式中Y是总产出,A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K是投入的资本,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决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投入、资金投入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根据α和β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① α+β>1,称为递增报酬型,即“规模经济”[2],指在该规模下,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② α+β

1.2.2 指标选择

本研究中的模型涉及的指标主要有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主要包括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两部分,资金投入指标主要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用经费支出、社区公共卫生经费补助和医保预付经费、上级补助和其他收入之和(千元),人力资源投入指标选取卫生技术人员人数(名)。本研究对产出的指标选择,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更多地表现为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因此选取反映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工作量指标,包括门诊人次数、住院床日数、健康档案建立与维护、管理人次数、重点人群保健人次数和预防接种以及生育指导等的人次数。由于不同工作所耗时间与难易度不同,为了准确计算卫生服务量,本研究参照刘亚军等[4]和彭迎春等[5]计算标准服务量的方法,综合权衡服务地点和方式、服务耗时、技术难度与风险几种维度及权重实现不同岗位、不同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数量的统计。如普通门诊人次数作为一个标准工作量,出诊人次数作为2个标准工作量,住院服务床日数(包括残疾人康复)作为3个标准工作量,计划免疫人次数作为1个标准工作量等。以标准工作量为单位统计出社区全年的总工作量作为产出量。由于篇幅有限,有关数据不在此罗列。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采用统计软件Eviews 6.0对生产函数中的未知系数进行拟合,即对模型中Y=ALαKβμ中A、α以及β分别进行最小二乘法(OLS)和加权最小二乘法(WLS)拟合,并运用Wald检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规模进行统计判断。

2 结果

2.1 上海市中心城区及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

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对数变换使之线性化,并减少异方差,得到如下模型:

lnY=lnA+αlnL+βlnK+μ。令lnY=Y*,lnA=A*,lnL=L*,lnK=K*,即得:Y*=A*+αL*+βK*+μ。利用Eviews 6.0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

2.1.1 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模型

拟合优度R2(R2≤1)是判断拟合优劣的指标,拟合优度越大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越高[6]。此次拟合R2=0.952表明模型拟合程度比较理想,变量lnK、lnL的系数均通过t检验,由此得出满意的上海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lnY=7.778+0.455 lnL+0.350 lnK+μ(表2)。

2.1.2 上海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模型

拟合优度R2=0.941,提示模型拟合程度比较理想,变量lnK、lnL的系数均通过t检验,由此得出满意的上海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lnY=6.320+0.728 ln L+0.350 ln K+μ(表3)。

2.2 上海市中心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规模效应分析

2.2.1 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规模经济效应

由所建立的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可知α+β=0.455+0.350=0.805,对α+β在统计学意义上是否小于1进一步进行Wald检验,结果显示α+β

2.2.2 郊区社区卫生服务规模效应

由所建立的郊区社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可知α+β=0.728+0.350,对α+β在统计学意义上是否等于1进一步进行Wald检验,结果显示α+β=1(F =1.80,P>0.05)。

3 讨论

3.1 人力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第一要素

上海市中心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程显示,人力资源的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产出的贡献大于资金投入的贡献。如中心城区人力资源的边际效益为0.455大于资金的投入边际效益0.350。同样郊区人力资源的边际效益为0.728,而资金的投入效益为0.350。郊区的人力资源对卫生服务产出的影响远远大于资金投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资金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人力资源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卫生服务平均产出将增加0.728%。这反映了卫生人力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第一要素,其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区域内提供业务服务的数量和质量[7],与张安等[8]关于我国卫生服务效率探讨的研究结果一致。人力资源在中心城区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同经济作用也反映出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人才的紧缺状况要比中心城区更严重。在此次创建评审的访谈中,大多数郊区尤其是远郊地区都反映了社区卫生中心存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的尴尬境况。

3.2 切实加强上海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建设

①加强社区卫生各类人才的培养,在开展社区全科医师培训的基础上,加强社区护理、公共卫生等人员的培养,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②建立系统的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在已形成的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培养体系基础上,健全“支援培训”通道、试点探索住院医师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形成系统、规范的人才培训培养体系。③创新用人机制,打破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突破工作地、工作单位和工作方式的限制,体现单位用人和个人工作的自主灵活性,使各类优秀人才能够更多、更方便地开展服务。对柔性流动人才实行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④完善社区卫生人才激励措施,实行多元奖励机制。积极创造挂职锻炼岗位,培养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拓展畅通进修培训途径,借助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国外培训、国内交流、进修的培养力度。

3.3 完善管理运行模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效率

本研究通过揭示当前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模特点,为政府合理规划与发展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了依据。前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心城区卫生服务生产函数模型的两个弹性系数之和小于1(α+β

去年上海在浦东、闸北等10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试点,不断完善服务模式,对家庭医生制实施过程中的人员设置、服务内容、契约方式、补偿机制、绩效考核等环节进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在全市范围推行将会促进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通知[EB/OL]. (2011-1-13)[2013-10-6]. http:///jws/s3581r/201101/8c4e8f5c8af3451987fc09c89c0856ad.shtml.

[2] Mankiw G. Principles of economics[M]. Stamford: Thomson Learning, 2008: 210-212.

[3] 哈尔·R.范里安. 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M]. 上海: 上海人民版社, 2009: 42-56.

[4] 刘亚军, 刘钢. 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标准服务量变化影响[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0, 5(4): 291-292.

[5] 彭迎春, 苏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7): 2127-2134.

[6] 孙敬水. 中级计量经济学[M]. 上海: 上海财经出版社, 2009: 58-59.

[7] 汪震, 陈任, 杨正夫. 我国社区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研究现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22): 2449-2451.

篇3

总体来讲,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覆盖面广,政策连续性强、政策的实施已经对我国政府、居民和卫生服务机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政策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亟需要针对政策的执行体系进行研究。目前对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明确和规范的政策执行体系有以下几方面。

1投入机制尚需明确

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方面政府行为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形式,搞好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目前在财产投入方面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成,另一方面是政府投入方式不公平,对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任何投入,而实际上非政府举办的机构也完成了大量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甚至比政府举办的机构完成状况更好,更有活力,效率更高。因此,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同时,改针对机构的投入方式为针对服务的投入方式,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

另外,现有经济政策不完善,导致社区卫生服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劳务商品,同样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社区卫生服务的生产单位,即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客观上具有独立的经济活动能力,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也应得到一定的补偿[1]。社区卫生服务的这些特征,均具备市场的客观条件。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实践中,强调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政府行为的多,知晓社区卫生服务的市场属性甚少;而且现行的政策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其承担的社会公益任务较重,本着公平竞争原则,应合理拉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收费标准的差距,降低病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自付比例,以吸引更多的病人到社区接受基本医疗服务。这样一方面从政策导向上分流病人,减轻大医院压力,扭转卫生资源呈倒三角型的不合理分布状态,另一方面小伤小病解决在社区,既减轻居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又扶持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目前政府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流向二、三级医疗机构,而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和防保的费用明显不足。有研究表明,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国家对城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呈现明显的倒三角状态,政府对城市一、二、三级医院卫生事业费和专项拨款的比例大致为1:(22~25):(110~250),对城市基层一级医院的投入接近负增长。部分地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专项投入,或只给予启动资金,无后续补充资金。而社区卫生机构除医疗服务项目有经济收益外,健康咨询、残疾人康复、低保优惠、妇儿保健、慢病干预等免费项目,每年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时给予部分补偿,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这些项目所投入的大量时间、人力及物力来说,这些补偿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财政投入和医保政策的不到位,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不注重服务收费;同时服务收费标准的扭曲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明确,加上提供者缺乏把握居民需求、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导致重医轻防和功能偏废,难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和经济”优势;诱使社区居民选择高级别医疗机构的消费行为,加重了卫生资源浪费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是,社区卫生服务难以体现政策初衷,表现为流于形式,其可持续发展前景模糊。其中,财政投入不足和医保政策的不到位起根源作用。

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经济政策方面,首先应注意到,政府在卫生经费的核拨上应切实从注重个体健康转向群体健康上来,把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上。在投入方式上要实行投入产出评估制度,从效率和效益上分析投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高投入与产出比例。对于那些市场机制能够较好发挥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发挥筹资作用。目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急需政府调整卫生投入结构,加大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专项投入力度,重点解决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启动经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必要的设备和房租费等问题。

其次,要逐步理顺服务价格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内容非常广泛,有些项目如家庭护理、联系住院、代请会诊、代为取药等,按现行医疗收费标准难以套用,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体系。收费标准既要有基本卫生服务的,也要有特需服务的,既要有医疗的,又要有防保的,使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合理的补偿。社区卫生服务是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的结合,疾病的诊治费、药品费,定期的健康检查、护理、康复服务、家庭病床、医学检查、健康咨询、针对个人的健康促进、医疗设备使用等为个人提供的卫生服务,应该实行非营利性的有偿服务,按照服务成本收费;而健康档案建立费用、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为公众提供的卫生服务应实行无偿服务,但也要计算成本,以便从其它渠道加以补助。

第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优质、便捷、低价、高效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制定激励与约束政策,一方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倡导竞争,公开评优奖励,并落实对管理者和职工的双重激励,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另一方面严格约束机制,以经济指标和财务制度进行经济约束,以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进行责任约束。总之,只有激励与约束并举,才能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和执业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健康发展[2]。

2考核体系需要规范和明确

考核体系的规范主要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和功能落实状况。资源问题的重点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学历、职称、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中无专业学历者占13.5%,无专业技术职称者占6.8%,中专学历者占83.7%,大专以上学历者占2.8%,初级职称占89.6%,中级职称占3.1%,高级职称仅占0.5%[3]。

绝大多数社区卫生站医务人员是从一级医院或地段医院安排来的。部分医疗机构把医院富余人员、竞争下岗人员派到社区,导致社区卫生机构人员技术水平低,成本耗资大,产出少。即使年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这些人员由于自身存在被分流、被遗弃的心理包袱,从观念上、技术经验上,尚不能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功能调整。

另外在全科医师的培训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培训与各类考试脱节;培训与使用相脱节;培训与申请学位相脱节;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及培训教材不统一等等,严重影响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

3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和规范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系统,也是医疗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但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参与或承担医疗保险的卫生机构的层次也并不完整,使社区卫生服务偏离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轨道。

社区卫生服务应实行非营利性的有偿服务原则,医疗保险费应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经济政策,有的社保部门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太差为由,不同意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定点医疗单位。此外,还有一些与健康相关的项目,可以通过保偿制等经济政策实施,但还没有落实。

据上海市的一项对老年人的调查表明,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与职工定点就诊医院相同的门诊自付比例,那么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将由39.0%上升到69.3%,年人均节省门诊费用75.23元。

为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普遍开展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健全,应制定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各项政策,尽快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目前在我国镇江已启动了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上海也将一级医院的家庭病床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补偿范畴,北京已经出台了《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公费医疗管理的暂行办法》,鼓励享受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职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其具体政策是: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费用允许报销,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时个人支付的比例尽可能小,社区能诊治的常见病、多发病到大医院就医要加大个人支付比例。

4目标导向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

在城镇卫生体系建设中,社区卫生服务将是近期投入建设的重点。在投入建设的同时,运用什么样的机制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从政策上应该明确。如果没有一套明确的机制,在投入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卫生资源的不必要浪费。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完善和机制建设的明确化,在设计社区卫生服务监测指标体系时,应发挥监测评价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 (8):460-463.

[2]崔树起,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意义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8,(9):452-453.

篇4

[关键词]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066

全科医疗属基层医疗,是一种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为社区中的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基础。[1]全科医疗也是我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撑体系或基本框架,全科医疗的大力发展,可以增强基层医疗单位的自我生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2]全科医疗的发展有利于防治结合的实现,也是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内容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及实证分析法,对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加以分析,并且对全科医疗在该社区中的落实与发展情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社区全科医疗提出发展意见与策略。

1研究对象及调查方法

本文以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民、医护人员、社区服务站主任、街道主任为研究对象。运用以下两种调查方法。

11问卷调查

全体15名医护人员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的基本状况(年龄、职称、学历等),全科团队人员岗位技能现状与培训需求,全科服务提供内容,全科服务提供量等。

居民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华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以此为依据收集居民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求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和评价等方面的数据。

12实证分析

管理者访谈:从全科团队的构建运行、六位一体的全科服务功能和对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与道里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六次累计八小时的个人深入访谈。

个人访谈:根据道里区新华街道居委会负责人对新华社区开展全科医疗服务的了解情况,从居民的角度分析在社区进一步开展全科医疗服务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进行大约40分钟访谈。

统计数据:对收回的198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找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的问题。

2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现状

21基本状况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共有3个全科诊室,其中1个中医全科诊室,全科医生3人、护士6人、预防保健人员3人、其他人员5人。基本形成2个全科团队。其中3名本科学历、5名大专学历、其他为中专学历。其覆盖辖区总户数3678户,其中低保户32户,总人口10000人,其中妇女4411人、育龄妇女1787、儿童143人、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共1712人。

该社区开展了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并且通过走访等多种方式建立了居民档案并配有专人进行档案的管理和维护。

另外在访谈中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领导基本上对全科团队服务模式改革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实行团队服务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动力增强,全科医生责任增加,服务站员工的创优意识与风险意识也逐渐加强,工作所得的收入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使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多数患者对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一直有良好的印象,尤其在全科团队服务新模式改革后,他们认为中心更注意在这方面加强改进,开展社区卫生保健、上门服务等工作。

22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221居民对单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在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居民的医疗保健意识还没有跟上,利用率较高的还是医疗服务,他们觉得不得病就好。预防的利用率还不高,多数居民选择得病后才去卫生站或医院治疗,对全科医疗预防的作用不了解。居民利用较少的是计划生育,这与需要计划生育服务的居民被分流以及国家新出台的“二胎政策”有关。而康复服务利用较少,则主要与个人的实际健康状况和需求有关。产生了疾病,留下了后遗症,才有强烈要求康复的需要,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见表1。

222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利用率

在调查的居民中,利用过一项、二项和三项社区服务的居民分别占217%、58%、187%;利用过四项、五项和六项以上社区服务的居民总共占20%,而从未利用过社区服务的居民则占了05%,可见社区居民对全科团队服务的综合利用程度还不高,见表2。

231首诊情况

根据表3分析,社区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离居住地近、医疗费用相对低廉低、医生熟悉居民健康状况并且服务态度亲切,选择率分别为616%、52%、479%、57%。表明社区居民和患者仍旧关注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大部分患者就医是会首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而社区居民不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主要是对其医疗水平不能完全放心、设备仪器不全、医疗环境简陋,许多居民还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不能完全信赖。而且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确实并未体现出质优价廉的特色,见表3。

表3社区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原因

原因人数选择率(%)就近方便122616医疗费用低103520医生熟悉居民健康状况95479续表原因人数选择率(%)服务态度好113570病人相对少,等待时间短86434医保报销比例合适33167其他9455注:表1、表2、表3数据分析均来自随机发放的198份有效问卷。

232转诊情况

病人选择转诊主要是因为社区没有条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治,其次是病人的家属提出转诊要求、担心在社区诊治的医疗风险等。一些社区医生能掌握病人转院后的病情信息,信息反馈的来源主要是病人自己,这表明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达并不十分畅通和完善。

全科医生对双向转诊的看法:双向转诊可以说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通过我们的访谈不难发现,双向转诊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病人走出社区医院却不再回来的单向转诊。双向转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还在全力执行,但是难度很大,除了个别慢性病患者自身要求下的双向转诊外,其他大部分我们向上转,向下转到社区的病人就很少,基本上就成了单向转诊。

3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全科医疗存在的问题31卫生服务站规模小,设备投入不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共有3个全科医疗诊室和1个中医全科诊室,医务人员及医疗资源有限。药品种类多数为治疗基本疾病的基本药物,有些居民反映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看过病之后还是要到大医院开药,除此之外,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设备配备情况也堪忧,配备设备只有常规的消毒、血压计、心电图、B超机等简单诊疗检查设备,若居民要进行较复杂较大型的检查或手术,必须去大医院。

32部分居民的就医观念尚未转变

据调查与访谈显示,社会和居民对全科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认为全科医生是万金油医生,水平不高,群众不能信任;并且对于自身的健康认识局限,认为自己有病自然会找医生,没病的时候不用医生上门。只注重看病,而忽视日常的保健,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还不高。

33全科医疗团队素质有待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由于目前的培训模式还是专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科教育。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历包括本科、大专、中专,但整体上素质偏低。社区内医疗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思维方式、专业知识构架、服务意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难以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相匹配,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务人才,部分全科医生的培训时间短,不能完全改变固有的医疗习惯和服务理念,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至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34双向转诊效果不佳,渠道不通畅

“看病难、看病贵”是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中不能忽视的问题,而合理的双向转诊是解决此种局面的重要途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最主要职能是常见病的诊治以及社区预防保健。“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这两类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分工的基本描述,有效的转诊制度,对于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意义重大。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而处于康复期和重于保健的病人向下转入社区,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重要举措。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双向转诊”的真正意义认识不够,“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规范。我们所见的现状是双向转诊在运行的过程中,多数是向上转诊,向下转诊的病人并不多。转诊呈现出“被动转诊”和“无序转诊”的特征。

4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疗发展对策

41完善健康档案,实施信息共享

社区服务站应继续加强该社区居民的档案建立和维护工作,掌握更加全面的居民信息,方便开展全科医疗工作。同时,应继续开展惠民便民举措多做公益性活动,为社区居民带去更多实惠,加强居民的信任,形成居民与服务站之间的良性互动。

42强化“人才兴站”策略,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通过市、区政府的政策帮助和资源倾斜建立一个人才培养与管理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该站全科医生的人才素质是制约新华卫生站卫生服务和全科团队发展的瓶颈,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人力资源的供给和优化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应加强全科团的培训,使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增强卫生服务站对外部优秀全科医疗人才的吸引力。政府也应发挥其作用,建立一整套包括全科医生教育、培训、实习、晋升在内的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吸引更多医学人才加入全科医疗的行业。

43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

开展适宜技术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医引入社区是其重要手段。中医其独特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在社区居民日常预防、保健、康复阶段可发挥重大作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可以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保健功能的发挥也间接节省了医疗花费和医疗卫生资源。

44完善“六位一体”功能,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

社区卫生服务的出发点是满足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是融合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生育六项功能为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3]要不断加强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卫生站的各项服务,使医疗服务的对象从简单个体转向整个社区群体,医疗服务的内容扩大化,使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充分发挥,真正做到防治结合。医疗服务的方式也陆续从之前的接待进院病人过渡到积极主动的进入社区。“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应该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互补的、真正有利于社区居民的,这样才能在源头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卫生资源的无端浪费。

45发挥医联体在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中的作用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建立和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和格局。[4]医联体能够推进建立二、三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使医疗、康复、护理进行有序的衔接,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建立起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以医联体为纽带,大医院应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利用,做到机构间合作,以此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郭红瑛开展社区全科医疗的优势及问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93

[2]袁冰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12-13

[3]杨静,鲍勇上海市全科医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0):1364-1367

[4]张h黑龙江:2015年底前实现医联体全覆盖[EB/OL].(2014-10-28)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0/28/c_1113008292htm

篇5

自我市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社区卫生服务,便以社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开始了有效的防控工作。使发热病人在家庭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隔离和监控,减轻了医院的负担,确保了辖区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的稳定,充分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与作用。现就社区卫生服务在甲流防控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1 工作程序分析

1.1建立完善的社区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和部署,按照高度重视,依法科学处置的总体要求,坚持及时、准确、适度的原则,认真做好社区各项应急预案的准备和落实工作,确保辖区居民生活秩序稳定。

1.2实战模拟演练。熟悉卫生部确定的诊疗流程,增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控能力;组织和培训社区、居委会领导及成员,联防联控,充分发挥与社区居民的纽带关系。

1.3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党员干部带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下设的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了五个梯队,党员、干部成为首批队员,进入病人家中,防控工作全面铺开。

1.4扩大防控知识的宣传。中心编写了相关宣传材料,随入户逐一发放到居民手中,使居民了解如何防护、如何隔离及废物的处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与传媒公司合作制作成车载LED,形成公益广告。实现全民了解、全民参与、全面防控的局面。

1.4认真做好监控记录、统计和上报工作。

2 个人体会

自首批社区居家隔离入户监控指导下,由最高峰229人阶梯性降至为个位数,标志着居家隔离监控的有效性和抗甲流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在整理和总结这一阶段工作的同时,我的体会是:

2.1明确工作职责,有效发挥作用。社区卫生服务,是对辖区内的密切接触者和发热人员实行居家医学隔离观察及健康指导,要求每日进行入户随访和每日的疫情上报。在防控过程中,社区医务人员既是前沿战士,又要做好后勤保障和工作。前沿是,要接触辖区每一名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后勤是做好居民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还要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2.2平时要立足岗位,做好知识储备和与社区居民良性关系的储备;战前要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战时要做到防护到位、工作到位。熟悉国家政策,掌握工作技能,了解疫情动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3通过居家隔离防控和甲流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转向了健康促进。居民健康意识有了一个飞跃,由被动转向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而且在防控过程中,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居民们主动识别和抵制违规行医和乱用药的能力增强了,从而保护了居民的基本医疗及用药安全。

2.4甲流防控进一步拉近了社区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平时入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等,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情系百姓、也是社区的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篇6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绩效评估指标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一、问题提出

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推进医改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方面,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的费用负担,国家财政将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然而,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存在很大难度。首先,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卫生体制存在问题,如公立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划分不明确,既存在提供服务重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又会使各机构相互推卸责任,无法真正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职责;其次,卫生系统本身的复杂性给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带来较大难度;第三,国内外绩效评估的成熟研究多见于企业管理或项目管理,卫生系统的特殊性使得我们难以直接照搬或应用。

二、文献综述

梁万年和郭靖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建立评估体系,重点评估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技术水平;周俊安在对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估中引入了对服务过程的评价,其评估体系增加了公平性评估指标,内容更加完善;任晓晖指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区别于普通医院,因此评价指标在体现一般特点的同时,还应体现社区卫生服务自身的特征;汪云建立的适用于评价区级层面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的指标体系加入了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与居民关系的指标,如尊严、保密性和交流指标。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的研究呈现以下两个特点:第一,逐渐由单一侧重经济效益的评估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评估方向发展。第二,逐渐将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评估从对一般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估中分离出来,开始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本文继续以上研究思路,并将其进一步向前推进,确立以下研究重点。

首先,本研究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估,并适当加大社会效益评估的比重,这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公共部门,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中,经济效益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考虑,即一定的资金投入所起到的健康促进效果,社会效益则主要从服务的过程质量方面进行衡量。

其次,我们着重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而不是照搬对普通医院评估的思路。在评估服务内容方面,社区服务主要提供有关预防、保健以及健康管理等最基本卫生服务;在服务提供的过程方面,由于社区卫生服务面向的群体是社区居民,旨在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所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以及时性的要求较高;在医技服务水平方面,鉴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以社区防疫保健为主的特点,并不需要高尖端的医疗设备以及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先进治疗水平,但需要良好的服务,所以应侧重于评估其服务态度而不是科研成果。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

既往关于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的研究大多采用Delphi法进行指标的初选,本文在既往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筛选出适合于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标,建立初步的指标体系。

2、实地调研

评估指标的最终确立采用实地验证的方法。通过对天津市和平区、塘沽区、南开区和红桥区四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研,考察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及指标设置的实际操作性,对不合理的指标进行调整,确立最终的评估指标体系。

3、数据处理

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并从用Fuzzy综合评价法对所选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评估。

四、数据与评估结果

1、指标体系

本研究共确立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指标及指标权重见表1。

2、标准设置

(1)指标分值标准。8个一级指标定为100分,根据所设权重计算,其中效率中的分配效率、技术效率和管理效率分别为25分、50分和25分;可及性中的距离可及性和经济可及性均定为50分;反应性中的尊重、自主性和保密均为17.5分,沟通为15分,就医环境和社会支持均为10分,选择医护人员为12.5分;再依次按照权重计算出每个二级指标的分数。

(2)评价标准。实际一级指标得分为80―100分评为优,60―80分良,40―60分中,20―40分差和0―20分劣,评分等级(优、良、中、差、劣)还原成评分集为(90,70,50,30,10)。

3、描述性统计分析

天津市和平区、塘沽区、南开区和红桥区的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估结果见表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评分情况见表3,各指标的得分见表4。

通过表4可以看出,就天津市整体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而言,存在区域性差异,南开区和和平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好于红桥区和塘沽区;就单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中的可及性、反应性和及时性指标得分较低。

4、Fuzzy综合评价

(1)将评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即计算出5个等级构成比。

(2)一级评估指标集合U=(有效性、效率、连续性、可及性、反应性、安全性、可接受性、及时性),评价等级集合V=(优、良、中、差、劣),建立U?鄢V的总评价矩阵R。

(3)将一级指标权重的模糊集A(0.1,0.1,0.1,0.1,0.4,0.05,

0.05,0.1)与总评价矩阵R进行乘法运算得出模糊评价集B。B=AR=(0.4125,0.4375,0.15,0,0)。

(4)评分等级(优、良、中、差、劣)还原成评分集K(90,70,50,30,10),以模糊评价集B为行向量,以评分集K为列向量,两者相乘得总分值C,C=B?鄢K=75.25。

(5)通过以上评分我们可以看出,天津市总体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分数为75.25分,水平良好。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依据公共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得到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天津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天津市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良好;第二,评估指标中可及性、反应性与及时性指标水平较低,经济效益水平远高于社会效益,说明当前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对社会效益的关注程度不够,这和以往的评估体系对于社会效益关注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三,经济水平较高的南开区和和平区的社会卫生服务水平高于红桥区与塘沽区,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对于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通过评估,我们建议当前社会卫生服务机构应提高对待患者的态度、关注度以及改善就医环境,并提高对患者治疗的及时性。

【参考文献】

[1] 贡森: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政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9(2).

[2] 刘雯微:浅议构建和谐的卫生服务组织机构公共关系[J].当代经理人,2006(21).

[3] 尤川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功能实施现状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5).

[4] 蔡志明: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建立医院绩效评估指标体系[J].中国医院,2004(7).

[5] 梁万年: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8).

[6] 郭清: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2(11).

[7] 周俊安: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概述[J].中国全科医学,2005(5).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街道所辖21个居委会的社区居民。

1.2 调查方法

依据《2007年上海市社区诊断报告内容与要求》,共收集涉及社区概况、社区健康状况、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社区综合防治计划4个大项144个小项的内容。卢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社区调查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具体指标收集要求。指标资料来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类工作报表、疾病监测系统、各类专项调查。

1.3 数据处理

对各类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调查问卷统一收回,经数据整理、逻辑核查后,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社区概况

淮海中路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区域面积1.41(km)2,属城市居民社区,辖管21个居委会。园林绿地覆盖23.50万m2,绿化覆盖率17.16%,人均绿化占地1.51 m2。居民住房以旧式里弄房为主,占63.04%,公寓占26.21%,公房占5.68%,新式里弄房占4.87%,简易平房占0.20%。居民饮用水主要为自来水,占77.09%,经净化过滤的水(分质供水)占19.94%。卫生设施相对落后,仍以马桶为主,占72.13%,家庭卫生厕所占23.87%,公共厕所占4.00%。共有体育场所面积3 983.87 m2,包括老年活动场所21个,居民健身场所30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人均体育场所面积为0.04 m2。

2.2 社区健康状况

2.2.1 人口学特征 户籍人口总户数31 943户,共98 488人,户均人口3.08人,户籍人口密度为69 849.65人/km2。男女性别比为0.96∶1。婚姻状况:已婚24 455人,占总人数的24.83%,未婚8 955人,占9.09%,离婚922人,占0.94%,丧偶3 315人,占3.37%。14岁以下儿童数6 433人,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为6.53%。65岁以上老年人口17 705人,老年人口比例为17.98%。老少比例为2.75∶1。总负担系数为32.47%,少年儿童负担系数为8.65%,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为23.81%。户籍人口年龄性别构成见表1。

常住人口数本市69 790人,外来15 805人,流动2 247人。常住人口密度为62 299.29人/km2,为人口导出区。

2.2.2 出生、死亡情况 2007年淮海中路街道出生率为6.19 ‰,高于全区5.74 ‰的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0‰。总死亡率为8.79 ‰,低于全区8.85‰的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为6.56‰,占总死亡的0.14%,全部为新生儿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为0.00%。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为恶性肿瘤(27.37%)、脑血管病(21.36%)、心脏病(15.13%)、呼吸系统疾病(11.09%)、损伤和中毒(5.43%)。传染病(1.50%)和寄生虫病(0.00%)已不是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死因构成比及死因顺位见表2。

2.2.3 急性传染病 2007年淮海中路街道本市居民传染性疾病共发生7个病种69例,发病率为0.69/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12.66%。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为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的病种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手足口病,减少的病种为感染性腹泻,其他病种均较去年同期不同程度下降,见表3。外来人口共发生传染病6个病种11例,分别为梅毒3例、肺结核3例、水痘2例、淋病、乙肝和手足口病各1例。

2.2.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007年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前5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胃炎。高血压居首位,占23.01%。按60岁年龄分组,

2.3 卫生需求与利用

2.3.1 医疗资源 淮海中路街道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4家,其中一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家、三级医院1家,专业预防保健机构1家,民营医院4家,个体诊所5家。共有核定床位1 118张,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张,占5.01%。

2.3.2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况 中心占地面积1 500 m2,建筑面积3 600 m2,业务用房3 080 m2。2007年核定床位数56张,可开放床日20 440日,实际占用床日19 790日,床位占用率为96.82%。全年门诊量217 481人次,其中城镇医保7 758人,自费(无保障人数)4 262人。人均住院费用9 860.05元,门诊均次费119.71元,平均每张处方104.12元。每位医师服务人数为852.81人,社区每位护士服务人数 2 745.14人,健康志愿者人数180人,医疗救助人次数194人次。下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防按4∶2∶2比例设置。居民平均步行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时间10~15 min,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为97.9%。

2.3.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专业人员103人,其中男性21人,女性82人,男女性别比为0.26∶1。专业技术职称分布:高级5人,占4.85%,中级26人,占25.24%,初级76人,占73.79%。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86.41%,其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58.25%。年龄构成:51岁及以上占40.77%,35岁以下占31.07%,36~50岁占28.15%。

3 讨论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由济南、吉安、嵩山、顺昌4家地段医院合并而成,2001年异地新建,承担着全街道居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示范点和上海市中医药服务示范点。2005年7月起,以全科服务团队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全面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在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的环境和对疾病人群、高危人群以及健康者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一系列卫生保健活动,控制和降低社区人群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8年被列为上海市社区老干部工作示范点。

通过社区诊断发现,随着健康宣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卫生习惯的好转,自身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常见传染病发病率平稳下降。传染病构成以肺结核和性传播疾病为主(2007年卢湾区梅毒发病率为112.93/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13.76%。淋病发病率为51.65/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24.50%,位居发病前2位)。今后应继续加强肺结核和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力度,积极控制疾病蔓延。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充足的资源投入,加大部门合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在重点人群中开展性传播疾病和肺结核的防制工作。大力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和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自身防护意识,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要规范一次性用品、血液和血制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

通过社区诊断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已成为危害本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高血压问题既是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又是危害本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本社区从加强健康宣教、落实35岁以上首诊测压、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正规治疗和随访、开展细节管理,落实健康专员做好病例随访管理等多个环节着手,抓好高血压控制工作。2007年卢湾区淮海中路街道登记管理高血压重点对象人数2 329人,规范管理2 217人,规范管理率为95.19%,其中75.83%的人血压得到较好控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在慢性病预防工作的第一线,有便捷、连续的优势,但缺乏专业技术支撑,同时各种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又有相互交叉影响的发病趋势,单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量还不能较好的开展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进一步探索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将二、三级医院的专业技术放到社区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线,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发挥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补优势,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在区域内实现居民临床医疗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形成纵横结合的医疗信息共享格局,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形成区域内的防治网络。加强社区慢病监测系统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的管理。

≥60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的国家或地区被视为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至2006年底,上海户籍≥60岁老年人口275.6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15%,≥65岁老年人口207.58万人,占15.17%。淮海社区户籍人口中≥60岁老年人口占23.06%,≥65岁人口占17.98%,已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本社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因此,有必要结合本社区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特点,提出适合老年人口的卫生方案和卫生政策,政府应对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进行规范、支持和政策倾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几种常见慢性病提出几套可行的治疗规范和治疗目录,扩大家庭病床的服务数量及领域。

根据每万人3名全科医师的要求,本社区目前有全科医师18名,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但是从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医护人员的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均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学历仍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86.41%,其中中专及以下占58.25%。职称结构中初级职称占73.79%,50岁及以上年龄占40.77%,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更好的适应社区综合工作的需要是今后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继续教育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力度,按照立足培养、适度引进的原则,一方面鼓励社区医务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和职称考试,另一方面适度引进医学人才,提高学历和职称水平。同时,利用区医学会、人才培训中心的平台,聘请专家到社区为医生、护士、防保人员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逐步建立系列完整、人员充足、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社区全科医师队伍。

4 参考文献

[1]徐枫,朱宏幼,章朝霞.上海市卢湾区1956―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上海预防医学,2005,9:433-434.

[2]顾秀英,顾宏亮,李静,等.太仓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社区诊断报告\.中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 1999,7(6):275-276.

[3]冯春荣,边宝生,林峥嵘.北京展览路阜外社区居民慢性病的现患状况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6):273-275.

[4]李强,陈政,戴依群,等.上海市嘉定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试点社区诊断报告\.上海预防医学,2003,15(1):42-44.

[5]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06.

篇8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核心能力;调查分析

护士的核心能力指的是:学习了基本护理教育的课程,并且经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允许,在其所在的国家之内从当一些护理的工作,能够自主地在所有的相关机构之中进行三级保健[1]。

近些年来,我国的卫生服务的新趋势便是社区的卫生服务,但是我们都知道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行业起步比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成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测验标准。为了保证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快速地发展,相关的管理者要着重加强对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的考核和培训,而国内对于相关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的考核研究甚少。所以,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及分析我国部分的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通过量化的分析,比较了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测评成绩在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我国今后的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与提高来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一、调查的方法

1.调查对象

这次的研究调查是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进行的,运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将近4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作为这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其性别都是女,年龄大概分布在24岁到50岁之间。研究对象的标准为:(1)拥有社区护士执业证书;(2)护士及以上的职称;(3)有至少2年的工作经历;(4)年龄是在50岁以下;(5)自愿地参加这次的调查[2]。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的项目是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工作年限、技术职称、文化程度等一些的特征。对调查的结果运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以上的特征做百分比的统计学的描述,并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3]。

二、调查的结果

本次调查的对象的一般资料如下:所调查的护士都为女性,总人数为110;她们的年龄大概分布在24岁到50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35岁左右;工作年限跨越在3年到31年之间,平均年限是16年左右;文化程度有中专、大专及本科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有21位中专学历,69位大专学历,20位本科学历;职称的分布情况是56位护士,49位主管护师,5位副主任护士。

1.把各个能力维度的得分平均数除以所在的维度的满分之后,再将其进行排序,然后其从高往低的顺序是:伦理/法律的实践、人际的关系情况、专业的发展潜力、教育/咨询情况、评判性思维/科研的情况、领导能力的体现、临床护理的情况。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核心能力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得分状况为:年龄越大,核心能力的得分越高,但是这种情况在40岁之后是相反的,年龄在31岁到40岁的护士的核心能力的得分是最高的。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核心能力在不同的工作年限的得分状况为:工作年限越长,护士核心能力的分数随着越高。工作年限在3到5年的与11到20年的社区护士相比,两者在领导能力项的得分上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三、影响因素分析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核心能力现状。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可知,这次调查中将近4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的核心能力整体水平挺高的,他们有能力担任并胜任其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但是普遍上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在伦理/法律实践方面、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与医院的护理工作相比较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所针对的对象比较广泛,所进行的工作比较繁杂和琐碎,但是又有比较强的科学性和专业技术性。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护士要比医院专业的护士更具有社会适应性且具有更大的知识面,而且她们呢的耐心与责任心都比较强。但是她们的评判性思维、领导能力方面都比较落后,这种情况是由于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起步晚,发展不成熟导致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在以上这几方面的能力实践较少,所以还需要更大的提高与发展。

2.年龄对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影响的现状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核心能力跟其年龄有着相关的联系。以上的调查研究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在其刚工作的10年期间,她的核心能力一直都呈现一个连续上升的态势,这个包括临床护理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评判性思维这些方面的能力都体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高,一直到31岁至40岁的时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核心能力都到了一个最高最好的状态。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管理者应该着重加强培养年轻护士的核心能力。31-40岁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核心能力的最佳阶段,相关的管理者要着重这一年龄段的护士工作在比较重要的岗位上,用来提升整个社区护士的核心能力及社区护理事业的提升。而年龄在40岁以上的护士,她们的职业素质处于一个逐渐减退的阶段,相关的管理者要注意加强这一些护士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保持,并且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3.不同职称的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分析。护士职称的不断提高,她们的临床经验就越多,所以护士的核心能力也随之逐渐地提升。调查研究表明,随着职称的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月强。高职称的护士在自己的工作中的工作效率与质量都要高出其他的护士[4]。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要综合地考虑护士各个方面的素质,对她们进行岗位分配,尽量地让高职称的护士在比较高的岗位上。

4.不同学历的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分析。随着护士学历层次的不同,学校对受教育对象的定位便随之不同,培养目标也有多不同。调查结果显示,拥有本科学历的护士有较强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的能力。

5.研究的局限性。(1)样本的总量没有充分的代表性。因为受到人力与物理的限制,这次研究所提取的样本总量比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没有很强的说服性。而且选取的样本覆盖的地域比较小,这就导致调查的结果仅能代表该地区的情况,而不能反映全国整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所以,要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体现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的核心能力,那么在今后的研究调查之中,要尽可能地涉及更大的样本总量和地域的广度,从而提升样本的质量及研究性。(2)评判的方式缺乏客观性。这次研究只是用了社区护士自己的评价资料来作为评判依据的,没有采用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如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对护士的评价,护士之间的相互评价等等。所以,要使评判结果的准度性和客观性提高的话,就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并存,主要采用他人评价然后辅助一些自我评价,这样取得的评判结果会更加的客观。(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基金项目:贵阳医学院教改项目 项目编号:0212002.

参考文献:

[1] 王敏,尚少梅.国外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概况[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21一131.

[2] Liu M,Kunaiktikula W,Senaratenaa W,et al.Development of 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cale development[J].Int J Nurs Stud,2007,44(5):805-813.

篇9

【关键词】市场营销理论;社区卫生服务;策略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1]。如何高效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达成这一目标首要考虑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市场学的概念开始引入到卫生事业管理中来,在不长的时间里卫生服务市场学成为卫生服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由整合营销传播之父舒尔茨提出的4Rs市场营销理论(marketingtheoryof4Rs)因其对营销活动的高效指导作用,近些年来开始受到卫生事业工作者的注意。开封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有效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尝试将4Rs市场营销理论运用于事业发展的策略制定过程之中,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14Rs市场营销理论

4Rs市场营销理论是为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新理论,主要由4部分组成,即关联(relevant)、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和回报(return)[2],因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R,因此得名4Rs市场营销理论。

1.1关联(Relevant)

即在竞争的环境中,经营主体必须时刻关注顾客的需求及变化,通过某些有效的方式在业务、需求等方面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注意与上游厂商形成一个卓越的价值链,提高整个战略网的竞争力[2]。

1.2反应(Reaction)

企业必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反应速度和回应力,在顾客的需求变化时甚至是变化前作出适当的反应,以便与顾客的需求变化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抱怨,稳定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2]。

1.3关系(Relation)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且密切的关系,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2]。

1.4回报(Return)

对企业来说,企业营销的真正动机在于为企业带来短期的利润回报和长期的价值回报,这是营销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因此,营销目标必须注重产出,注重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回报,一切营销活动都必须以为顾客及股东创造价值为目的[2]。

24Rs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依据

4Rs市场营销理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提高顾客价值、赢得顾客忠诚度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3]。顾客需求已从对核心产品、延伸产品等物质的需要转变为对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综合服务的需求;从需求个性特征化向需求个性瞬间化、感觉化方向转变;从终端产品交易向购买一揽子的全套解决方案转变[4]。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决定了开展服务的主体必然是由政府举办的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随着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要想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市场,重视并开展适宜的医疗服务营销[5]。因此,将4Rs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提高居民的认可与配合程度就具有了理论基础。

3以4Rs市场营销理论为指导的社区卫生服务策略

3.1关联策略

3.1.1树立品牌

品牌认知度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度的标准[6]。首先,以建立健康档案为契机,深入社区积极宣传国家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树立公益形象;第二,实行了工作服装、社区卫生服务包、电动车、手机电脑即时上网、上门随访服务准则、预约语言规范、资料文书标识“七统一”,快速提高居民的认知度和依从性;第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树立专业的医疗形象,这其中包括医疗设备添置、环境整治、实施费控激励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不断调整医疗项目、开展医德医风建设等日常工作。

3.1.2加强居民联系

首先,组建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专门设一名正高职称全科医师作为业务总指导,一名中心负责人担任总调度,负责辖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其次,积极参与社区的日常事务活动,坚持例行服务,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形象经常出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3.1.3扩大外部联合

申请开封市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直补定点单位,获取中心发展最关键的政策与财政支持;与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利用综合性医院的技术与设备,开展双向转诊服务;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学生实践任务的同时有效利用大学生的人力资源,有效完成社区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

3.2反应策略

3.2.1以需求定服务

便民服务会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但这些措施将会极大地减少居民获取服务的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心理成本,从而通过降低整体患者成本以及提供免费的基本卫生服务为亮点,创造社区卫生服务的一大市场机遇[7]。该中心开展了多项便民措施,如设置社区卫生服务车,方便服务进社区,对行动不便的居民体检,进行免费接送;建立健康体检小屋,实施免费自助式体检;对残疾人和在老年关怀病区居住的老人提供免费康复服务;常年开展义诊咨询进社区等活动,惠及广大居民和患者;注重中医体质辨识项目实施,改善优化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3.2.2注重反馈

居民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其期望的服务质量与实际经受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6]。居民的满意度调查反映了其服务需求和实际工作的优劣之处。该中心除重视河南省卫生厅和开封市卫生局的调查反馈意见外,连续举行了24届的优质服务月活动和院外监督员座谈会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3.3关系策略

3.3.1公益服务

“以公益树形象,以形象促发展”是该中心制定的品牌发展战略。为此,中心全体员工根据个人的情况不同,向中心签订志愿书,承诺利用节假日、星期天、晚上、倒班休息日等业余时间,随时服从中心的安排,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比如在社会公益活动、电子档案录入、计划免疫信息入户排查、社区及敬老院义诊咨询、脊灰糖丸发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3.2优惠措施

该中心常年开展大型优惠活动“积分送健康”,辖区居民在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参加健康教育、就医体检、协作联谊等活动,均赠送一定数额的健康积分,以1分抵1元钱的标准可在中心检查、治疗、住院、康复等过程中使用。

3.4回报策略

3.4.1居民健康回报

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和方案,建立四级质控体系,实施绩效考核,通过实行周督导、月考核,加强过程控制,确保随访服务质量和及时率,并以社区居民各项健康指标作为长期工作评价标准,保障居民获得健康收益。

3.4.2员工回报

制定详细奖惩措施,保证优秀员工获得个人荣誉和经济回报。

4实践成果

4.1居民收益

4.1.1健康教育

该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发放健康教育资料31000余张(本),门诊大厅每天常规播放健康教育视频,开辟了两面健康教育墙,组织了三届“健康杯”社区健康教育联谊会,义诊咨询进社区67次,发送健康教育短信9500条等活动,并增置了健康训练器材8套,发放限盐勺、限油壶各3500余个。

4.1.2志愿者服务

中心共有89名员工签订了志愿书,2012—2014年共参加志愿者服务2600余人次。

4.1.3健康变现

该中心自开展“积分送健康”活动以来,共送出积分50余万分(元),有效地减轻了居民的负担,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的开展。

4.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益

4.2.1居民满意度

该中心自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来,通过自身品牌形象的建立,取得了居民的信任和认可,门急诊及住院人次数以年均20%的速度增加,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并连续5次在开封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在河南省卫生厅组织的第三方测评机构的满意度随机抽样调查中荣获开封市第一名。

4.2.2员工收益

中心的多名员工还被授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开封市优秀医学科教工作者”“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技能标兵”“开封市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实现了集体和个人的协调发展。从经济收入上看,中心员工的绩效工资与固定工资比例各占50%,月最高与最低绩效工资相差高达10倍以上,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

4.2.3社会效益

从2012年成为开封市社区能力建设项目培训基地到2014年初,该中心共接待了30余家单位46批次260余人次的参观学习,以及280余名公卫学员的实习培训,极大地扩展了社会影响。

54Rs市场营销理论的不足

4Rs的创建和开拓工作不但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支出很多的额外款项以赢得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方的配合,因此,投入成本相对较高[4]。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原企业医院整体转型而来,人力资源、机构规模、设施设备相对比较充足,中心发展不仅得到政府资助,同时企业仍能对中心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有能力将4Rs市场营销理论应用于实践。但若对资源相对较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说,该理论的实践尚需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邱碧清.新时期社区卫生服务营销初探[J].上海医药,2010,31(S1):33-35.

[2]曾伟球.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创新及其实践应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8):116-118.

[3]金环,熊莉娟,胡莉萍.4R营销策略在特需病房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21-423.

[4]余晓钟,冯杉.4P、4C、4R营销理论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2(3):248-249.

[5]钟炎军,黄锐,刘丽,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立医院营销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5):271-274.

[6]方卫娟,刘莉云.关于如何让提升杭州浦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的研究———基于市场营销的视角[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130-131.

篇10

1.社区卫生健康档案的内容

社区卫生健康档案分为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其中,社区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社区基木资料、社区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内居民健康状况等。家庭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木资料、家系图、家庭卫生保健、家庭主要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家庭生活周期(其成员的变动,如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个人健康档案应用比较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其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个人基木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出生地、联系电话、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工作单位、文化程度等;二是个人的健康信息,如身高、体重、血型、月经史、生育史、过敏药物、医疗费用来源、经常就诊单位、烟酒嗜好、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健康重视程度、参加锻炼方式、既往病史等。

1.1个人健康信息

个人信息是指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一切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而个人健康信息是个人信息的组成部分,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纪录的总和居民个人拥有对其健康信息的控制权,有权决定自己的健康信息是否公开、向何人公开、公开的程度如何,任何人非经当事人许可,不得随意散播、出卖、收买等。个人健康信息尤其是疾病信息,是公民的隐私之一,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他们不愿意让他人知晓,有些疾病信息(相当严重的乙肝、艾滋病)一旦被公开,个人可能会受到社会或他人的歧视,甚至在社会生活中寸步难行。

1.2目前社区卫生健康档案在建立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全国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社区卫生健康档案的过程中不约而同的出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上门建档屡遭“白眼”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档案中的许多问题涉及到居民个人的隐私,特别是个人健康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家族病史、现病史等,许多居民害怕相关隐私被泄露甚至被用于商业目的,出于保护自身的考虑而拒绝建档。另外,不少居民为了保护自身的隐私,甚至填写假资料,影响了健康档案的真实性,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其次,社区卫生健康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随便借阅、复制、篡改居民的个人信息等;另外,有的地方个人健康信息被非法采集、倒卖,如在深圳曾经有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有10万孕产妇个人信息被刻录成光盘,以每张1.2万元的“一口价”公开销售,严重的侵犯了她们的个人隐私。

2.居民个人健康信息的保护

基于网络、手机等技术越来越发达,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滞后,个人信息被非法采集、倒卖等问题,当前个人健康信息保护不利给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带来了很不良影响,提出以卜建议:

2.1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居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个人健康信息不被泄露、不受利用是公民隐私权的一部分,应对如何保护居民个人的隐私权作出规定。目前我国还没有对隐私权提供直接保护的专门法律,而是将隐私权给予间接保护,具体内容在《宪法》(第38条、第39条、第40条)、《刑法》(第130条、第131条、第149条、第191条)、2009年刑法修正案、《民事诉讼法》(第66条、第120条)、《刑事诉讼法》(第252条)、《执业医师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予以规定。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特别是社区卫生健康档案在建立、使用、管理过程中,侵犯居民隐私权的行为做出法律规定,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不受侵犯,保护居民的隐私权,需要制定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信息的采集、传输、上报到管理使用等各环节都予以规定。

2.2确保社区卫生健康档案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建立社区卫生健康档案时,一定要保证其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这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基础。如果档案中记载的内容错误,或任意改写居民个人健康信息的内容,造成档案信息失真,这样的档案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不仅不利于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而且日后居民病发就医时,可能造成对社区居民的误诊。所以,只有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为了确保社区档案的真实性,社区工作人员要确实做到以卜几点:首先认真收集、客观、及时地记录社区居民的个人资料,保证档案的内在质量。其次,对档案的借阅、复制做出严格的规定,不允许任何组织、个人篡改档案内容和外形特征,防止档案缺失或损坏,造成居民个人健康信息的泄露。

2.3加强社区卫生健康档案的管理和监督

社区卫生健康档案从收集、整理、归档到管理和使用,这一过程是泄漏居民个人健康信息的途径,所以应对这一过程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严格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防止档案丢失,造成居民个人健康信息的泄露。如在制作档案的过程中,制作者都要及时签名。制作好的档案应存放于避光、干燥、通风、防尘的环境中,应具备有效的防火、防盗措施,防止档案因霉变、虫蛀或失火造成损坏。加强对档案监督管理,规范依法监督的程序和方法,对于使用完毕后的档案及时归位以免破损或丢失。对于已经实行信息化管理的社区,要做好电子档案的保管和备份,对有密级的信息内容要加密处理,同时要非常重视网络安全方而的防范工作[3]。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采取及时纠正,并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处罚,对给居民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从重处罚。

2.4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他医疗卫生行政法规,特别是有关保护患者隐私权的规定,明白保护社区居民的隐私,特别是个人健康信息,是法律的要求,切实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依法运用各种档案资料,自觉维护社区居民的权利,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用各项法律、法规来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其次,社区卫生健康档案的建立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每份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了解的比较多,如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因此,尊重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和保密权就成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对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严格保密,不得任意张扬,更不能利用工作之便索取非法利益。

【参考文献】

[1]武文娣,吴静,等.我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发展与研究趋势[J].中国卫生统计,2007,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