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4-04-17 16:0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技术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含义。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3.尝试或了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设计,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设计,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细胞学基础,一些内容和原理在必修模块中已埋下伏笔,但作为一项新内容。尤其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学生以前没有涉及,因此在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景、问题驱动、层层设疑并结合讨论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
活动一、导入: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新闻报道。
现实真的有点残酷,我相信同学们也在思考,如果我们不对这些濒危植物加以保护,不久之后它们将会从我们的身边消失,如何挽救这一现状呢?
我们可以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属于我们要研究的专题二
细胞工程的范畴。
所谓细胞工程他指的就是在利用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在细胞整体水平或者是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去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进而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项技术,根据操作的对象,我们可以把它分成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这两部分,那么,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内容。
活动二、活动
温故知新:我们来看张图片,这么多美丽的,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但是这些并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这样的传统技术去种植得到的,而是通过的花瓣来培育整个植株,
那为什么用的花瓣就可以培育成整个植株呢?它的原理是?
对,细胞的全能性,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细胞全能性是我们必修一的内容,我们来回顾一下:
1.
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呢?
2.
为什么细胞会具有全能性呢?
3.
理论上来讲,每个细胞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但是不同细胞它的全能性的程度相同吗?
①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几种细胞它的全能性的高低,受精卵
生殖细胞
还有体细胞
谁的全能性最高啊?也就是说受精卵是最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的
②
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比呢?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更容易体现出来
那么既然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比较高,我们怎么把它的全能性给它表现出来呢?也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技术可以把一块组织去培育成一个完整个体呢?
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这项技术,在必修一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记不记得当时我们用什么实验材料了?
用胡萝卜的根的细胞来进行组织培养,那这个图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先用这个胡萝卜的根的细胞然后经过诱导,得到的这个叫什么?
在由愈伤组织去诱导得到什么?
胚状体,然后去生根发芽得到幼苗,最后发育成一个个体,和原来的一模一样,这是我们对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个初步了解,
活动三、活动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今天,我们来阅读一下教材33-35
页,来详细研究一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方法,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前面的这几个问题。3min
讨论一下3min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同学回答一下
1.在植物组培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避免杂菌在上面迅速生长消耗营养,且有些杂菌会危害培养物的生长。所以我们看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都是无菌的。切取的时候也要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2.那我们在切取的时候,比如胡萝卜作为实验材料,我们选择的是胡萝卜的,这四部分哪部分的细胞最好呢?
①为什么?容易形成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
②那么我们选取别的地方不行吗?能不能也得到愈伤组织呢?只是不容易
因为我们刚才说了,理论上来讲植物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
③
那不仅说明这几个地方的细胞可以形成愈伤组织,生殖细胞可以吗?花药离体培养
部位选好了就可以接种了,把它放到适宜的培养基中去培养这些细胞,我们来看一看培养室。你看这些架子上都是。所以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大规模培养,得到大量子代。当然,在得到子代之前,我们首先要获得什么?先有外植体得到愈伤组织。
3.愈伤组织有什么特点?具有很强的分裂
分化能力,愈伤组织是一团白色或淡黄色的。它的分化程度比较低,分裂能力比较强。
①
而我们之前选择的那个胡萝卜根部细胞的分化程度呢?已经高度分化了。我们知道在生物体内,由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到高度分化的细胞的过程叫分化。
②
那么由高度分化的细胞到分化程度很低的愈伤组织的过程,正好与之相反。叫?脱分化。
③
这个过程就得到了愈伤组织,实际上就是使细胞回到了类似于受精卵状态。之后我们要想在得到生根发芽,需要什么过程?再分化。经过再分化才可以得到幼苗!那我们不能让它一直待在锥形瓶中,移栽到大田中。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
4.
现在我们来看
顺序是打乱的.
找同学排序。
①在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是否需要给予一定的光照呢?
5.
那我们就要考虑了,在植物组培过程当中,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体现,最后得到了一个个体,那这个细胞如果还在原来的植物体内,这个全能性能体现出来吗?想想表现全能性需要哪些条件?离体,激素,营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①在这些条件中
哪个是决定脱分化和再分化的主要因素?
我们总结一下。所以呢,在不同过程需要不同的条件。这样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过渡:那植物组织培养这项技术,
它可以用少量的实验材料去获得大量的相同性状的子代,科学家研究出这项技术之后,并没有就此满足
而是开始了其他的探究。
活动四、活动
设疑引新知:比如说,我们来看这两种植物我们都认识吧?番茄
土豆
我们都知道西红柿是在地上结的,
土豆地下结,如果我们能培养出这样的一种神奇的植物,地上结番茄,地下结土豆,是不是很节省空间啊,是不是可以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啊。
这个想法很好啊,那我们怎样去实现它?
想一想
咋得到啊
。大家有没有好的办法啊?
如果说按照咱们以前学过遗传的那部分内容,你要想把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品种上,正常我们用什么方法?杂交!可是能够杂交的生物必须得是:同一物种,番茄和马铃薯是不同物种不能杂交,存在生殖隔离。
那生殖细胞虽然不能杂交
科学家想到了好办法
用植物的体细胞来进行杂交,
介绍概念和意义。
那我们就一起重走一遍科学家们的探索之路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得到这个杂种植株的。
活动五、自主探究,理解新知:下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36页第三段,解决黑板上的这几个问题。
1.你认为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完成融合,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
2.有没有一种温和的去壁方法呢?
3.为什么两个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这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诱导融合的方法?
4.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若只考虑两两融合,可形成几种融合细胞?下一步该做何处理?
5.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
这个过程大体上分为
去壁、
融合以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三个阶段。
那么得到的这个杂种植株是不是真的地上结番茄,地下结马铃薯呢?很遗憾让大家失望了。并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是它们这些基因在一起的时候会互相干扰到底表达哪些基因,基因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虽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失败的例子,可是科学家并没有就此放手,而是继续的进行其他的植物体细胞杂交,那最后也有成功的,比如说白菜和甘蓝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得到了白菜
甘蓝,
有什么优点呢?
活动六、畅所欲言,巧谈新知:有同学可能觉得这有什么意思啊,跟原来差的也不多呀,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个不过瘾的话,我们来个大胆的假设:异想天开!能不能得到这样的牛呢?
来异想天开
能不能得到这样的牛?
不过这个也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介绍眼虫那个。、
活动六、引导小结,升华新知:先找学生谈,最后总结
活动七、课堂练习,运用新知。
1、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过程的顺诹及
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
①体细胞全能性
②离体植物器官、组织
或细胞
③根、芽
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⑤生长素和乙烯⑥愈伤组织
⑦再分化
⑧脱分化
⑨植物体
A.
①、
②
⑧
⑥
⑦
③
⑨
、
④
B.
①
、
②
⑦
⑥
⑧
③
⑨
、
⑤
C.
①、
⑥
②
⑨
⑧
③
⑦、
⑤
D.
①、
②
⑨⑧
⑥
⑦
③
、
④
2、(多选)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
需要(
)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3、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
)
A、生物体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篇2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一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复合型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高质量学生为目标,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融合教师科研项目,联合社会企业人才,内涵式发展建设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探索了以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内涵发展;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以挖掘学生潜力为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生物工程是集生物化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物质分离工程等众多生物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简称“综合实验”)在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一门能使学生综合已学知识来设计和操作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复合型实验课程[1-3]。加强实验教学是体现学科特点,提高教学重量的关键环节,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发展进程
我校重庆理工大学一直以来秉承“以产学研为特色,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突出为兵工和地方经济服务,以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和教学双转化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自2002年生物工程专业建立后,学院就将“综合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课程目的一是强化学生对生物工程实验基本操作,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学生在完成基础专业课和专业实验后,通过“综合实验”的学习和锻炼可对前期所学理论知识有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综合实验”共72学时,经过了广泛调研和精心准备,总计开设12个试验项目。实验设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专业学习和地区经济有机结合,实验选题主要以现有西南地区生物工程产业为主,结合专业学习中生物中游(发酵)和生物下游(分离)技术。例如“气体提升式反应器培养植物细胞”“废水生物处理及参数测定”“大豆异黄酮的超声提取分离纯化实验”等;二是基本实验技能和中试应用有机结合,即实现了学生在走向行业一线之前的大练兵,又增进其生产意识。例如“采用机械搅拌罐培养大肠杆菌”“发酵液的预处理及与滤饼质量比阻的测定”“酶制剂的盐析沉淀及酶活力的测定”“亚硫酸盐法测容积氧传递系数”等。“综合实验”内容全面、领域范围广,食品和环境都包涵在内,但也过于庞杂,学生做完实验后没有一个完整产品的生产过程概念,并且和生物化学实验有部分重复,如盐析沉淀和凝胶过滤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们对专业综合实验不内涵式发展建设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张丽杰(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54)断调整和改进,删减和生化实验重复的部分,并把独立的实验整合成完整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如下游分离实验,学生学习从酵母菌经过细胞破碎、过滤、脱除杂离子和蛋白质,最终结晶得到海藻糖晶体技术,使学生对整个下游生物技术过程有了整体把握,并在做实验的同时有机地应用其他学科所学理论。
2影响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发展的瓶颈
2.1实验内容过于单一,学生选择的余地小
目前的综合实验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发酵、从酵母菌中提取纯化海藻糖,只是涉足生物技术领域中比较小的领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生物技术领域包括的范围很广,如生物制药、环境生物技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学生如果能够结合西南地区经济选择课题进行尝试创新实验,对他们创造力的开发和专业认知都会有所帮助,还有助于扩大就业面。
2.2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制约着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还是按照老师准备实验药品、老师讲解实验内容、学生按照讲义步骤做实验、学生书写实验报告、老师批改实验报告的模式进行。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完成任务,出现问题不会思考,这对于本科教学是个致命的硬伤,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及创造性完全被制约[4-6]。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到试剂的配制、设备的选型和实验方案的制定,对生物技术的操作要领没有真正的掌握,如不明白试剂配制的精准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而在大学里缺失的一课在社会上可能会以惨痛的代价来弥补。在这种教学关系中,学生就像张着嘴等着喂吃的孩子,而老师就是给他们准备好饭菜的保姆,让人实在不敢想其后果。
2.3实践课各自一体,不能满足培养专业工程人才的培养目的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的设置满足了本科教学要求,但实践课中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及毕业论文(设计)各成一体,使学生不能系统的掌握专业技能,无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造成了教学资源与时间的浪费。2.4实验内容的系统性还有待于加强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目前只有下游技术进行了系统化,和上游及中游还没有完全整合。培养学生成为工程技术人才,对生物技术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完整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每个环节对生物技术开发和研究都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全面掌握才能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并且增大就业面和就业机会。
3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改革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由被动的接受老师灌输知识到主动积极参与实验,鼓励实验创新,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培育毕业生成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3.1改革单一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综合实验创新模式示意图由图1可知,改革后的综合实验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围绕区域经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教师与学生采用平等讨论、切磋交流、协同合作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老师负责课题遴选[7-9],结合西南区域的生物工程优势和特色经济建立课题库。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课题库可不断更新升级,确保综合实验的持续性、开放性和区域特性。而且,选题还充分兼顾了生物上游、中游及下游技术的完备知识体系,确保学生在增强能力的同时也为就业打下基础,更好地为地区经济服务。实验开展采用分组模式,兼顾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锻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2以创业为导向,将专业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有机结合面对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体现大学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需要书本知识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生物工程专业涉及到生物领域的方方面面[10-12],学生在大三掌握专业基础课及基本实验技能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思想。以《综合实验》为纽带,串联课程设计(第六学期)、生产实习(第六学期末)和毕业设计(第八学期),围绕区域特色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学生在掌握课程设计理论后到工厂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补充设计经验,然后选择课题进行试验(即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在毕业设计环节继续对该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完成论文。在综合实验中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即使是不成熟的想法也给予肯定和奖励。对于不成熟但具有可行性的想法,集中师生智慧和集体力量给予突破。通过系列培育,促使学生基本完成具有可行性的创业规划,其中包括最佳工艺路线的选择(可在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中完成)、市场研究报告(可在生产实习中完成)、工厂设计(可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中完成)等。在实践过程中专业和实用的知识不断积累沉淀,为今后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3转变传统考核方式,制定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考核细则
改革后的专业综合实验将学生文献查阅、实验可行性分析报告、实验前准备工作、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作为评分标准,而不单以实验结果的好坏判定,使成绩更能也可跟真实和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和创新能力。
4实施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
4.1合理安排教学培养计划中的理论课和实践课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由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构成,由于上游技术(菌种筛选和基因工程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可以在第五学期末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课程完成后安排一个2周的综合实验,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培养、分子克隆、PCR等生物技术。其他理论课可以适当增加实验课,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单元操作技能,在综合实验时可以熟练利用基本实验操作为课题服务。如生物分离工程增加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过滤、细胞破碎、萃取、离子交换树脂、膜过滤等单元操作;发酵工程可以增加使用发酵罐实验课,让学生熟练掌握如何发酵的技术,而不是只在综合实验中涉及一次。另外综合实验可以安排在第七学期前期,避免和学生考研冲刺时间冲突。第七学期的理论课不宜安排过多,否则学生精力不够,弱化实验效果。
4.2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培育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教师要互相沟通,避免重复讲授某一知识点或某一实验技能,把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在兼顾教师科研项目的同时,以培育学生为目标,帮助其完成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项目的意义。
4.3加强横向合作
与其他高校、工厂企业、科研机关建立实质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地引进和共享资源。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走出课堂,参观学习实际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增加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动力。
5结束语
改革后的综合实验实现了四个转变: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知识与能力并重发展;以理论传授为主转变为理论与实验并重;以硬件建设为主转变为软件硬件协同发展;校企分开培养转变为校企合作培养。综合实验具有可持续性、开放性和区域特色,更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氛围,让学生养成创新习惯和提高创新兴趣。通过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学习,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建立创新合作机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学生走向社会、创业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符合社会发展与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肖连冬.生物工程综合性专业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8):317.
[2]玉巧,钱志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6):51-53.
[3]张建丽,范蕾.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144-146.
[4]裴立德,张大玉,等.综合型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6):4-6.
[5]阳太林.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改革高校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34-38.
[6]陈剑锋,陈菁,谢航,许明塔,等.构建生物工程学科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22-24.
[7]张丽杰,赵天涛.科研实验对促进生物反应动力学教学效果的探讨研究[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9.21(5):22371-22374.
[8]张云茹,张彩琴,余瑛,等.生物化学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盐析作用解析[J].实验室科学,2011,14(2):60-63.
[9]张丽杰,赵天涛,全学军,等.一步法分离纯化海藻糖的工艺:中国,ZL200910103610[P].3.2011.
[10]张云茹,鲁秀敏,余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增刊):60-61.
[11]赵天涛,张丽杰.工科院校的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9.21(5):22346-22347.
篇3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随着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一些矿物质元素具有胰岛素样作用,通过各自机理来降低血糖[1]。胰岛素对机体物质代谢有着广泛的调节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也有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血清锌、铜、镁含量水平的相关性,笔者对58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糖、锌和铜的检测,并对糖尿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胰岛素和血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现将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自2007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其中男21例,女37例;年龄44~82岁,平均61岁。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对照组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24~77岁,平均58岁,两组人群的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及指标
1.2.1 标本的采集 所采的被检标本为空腹不抗凝血2.0~3.0 ml,以2500转/min速度离心10 min分离血清。
1.2.2 血糖、血清锌、铜测定均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为北京中生生物技术公司生产,操作方法按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SOP标准文件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
2 结果
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糖、血清锌、铜结果见表1。
3 讨论
矿物质对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贮存及能量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也影响矿物质在人体内的平衡[2]。58例NIDDM患者血清锌均较健康人明显降低,说明体内锌代谢紊乱。锌是人体内许多重要代谢途径中酶的组成成分,是糖分解代谢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直接参与糖的氧化供能途径。胰岛素分子含有4个金属原子锌,锌与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贮存、生物活性及抗原性有关。锌主要分布在胰岛β细胞的分泌颗粒中,促使胰岛素的结晶化,结晶的胰岛素大约有0.5% 成分是锌。锌可通过激活羧化酶促进胰岛素原转变为胰岛素,并提高胰岛素的稳定性,缺锌的胰岛素易变性失效,可见缺锌可能是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补锌对于糖尿患者控制血糖、抗氧化、保护视网膜具有效作用[3,4]。
NIDDM患者血清铜高于健康对照组,P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血清铜、锌的浓度与正常人对照比较是有变化的,其变化是与糖尿病代谢的紊乱有密切关系。血清锌、铜浓度的改变又加重糖尿病代谢进一步紊乱。探讨这些元素与糖尿病的内在联系,将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
参考文献
1 杨迎春.补锌、硒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预防医学杂志,2004,22(5):388-389.
2 刘素荣,张娟,崔德芝.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相关问题探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3):388-389.
篇4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质量控制;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环保意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13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7.062
环境监测技术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从具体应用情况来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环保部门要不断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环境监测工作逐渐向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1 环境监测技术分析
从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包含采样、测试、数据处理等多项内容。
测试是环境监测过程中的一项技术基础,通过利用该技术,可以测试污染物的关键成分,并且可以在对该项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对周边的环境质量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一般来说,测试技术主要分为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多个方面。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问题来看,在环境监测技术上已经由传统的人工采集向着高精度仪器设备方向过渡,并且在此过程中,监测范围也得到了扩大。同时相应采用的监测技术也正在发生着转变,从传统的单一地面监测,向地面监测与遥感检测相结合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对卫星系统进行合理应用,可以通过反射电磁波的具体变化情况,实现科学性检测,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对监测到的内容进行适当整理与分析,并及时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反馈。
一些环境监测中,利用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应用,可以帮助相关监测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应用,同时帮助监测人员掌握监测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从而为日后良好的环境规划提供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资源进行全面应用,并且可以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合理应用,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具有较强破坏性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与科学预测。
通过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合理应用,利用全球定位系统,针对需要检测的物体进行动态监测。例如,在空气监测质量进行控制时,可以通过监测空气城市排放尾气的方式,实现动态监测。并且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城市排放的尾气超出了标准要求,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限制,控制空气污染源。
生物检测技术是环境监测领域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就是通过观测植物在污染环境中发生的改变,判断环境存在的质量问题。
2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监测中每项工作之间都有着紧密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最终的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每个检测环节都需要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为了在监测过程中,得到真实的数据,要做好每个环节的处理工作,特别是在采样时不得出现任何失误,不然无论后续工作多合理,最终的监测结果都会存在问题。
2.1 采样、运输、存储控制
采样工作是整个环境监测的基础,采集的样品不仅要具有代表性,而且要合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样品采集时,要依据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定,并且要依据环境的具体情况,校准采样仪器,并将其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避开污染区域,避免仪器在具体应用中无法正常运行,然后开始相应的采集任务,采集完成后通过专业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运输到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
化验分析时,采样管不能发生倾斜,同时也不能同软物体发生接触,有效避免吸收剂发生逆溢流现象。利用专用取样设备完成相应的取样操作,在取样过程中要避免操作错误。例如,在应用过滤膜时,避免在进入采样器前受到污染,在完成样品的收集后,要做好封存工作,避免样品采集后受到污染。若监测分析工作无法及时进行,应当将样品转移到特殊设备内存储,并且要做好相应的标记,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2.2 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是样品次采样分析的核心工作室,其不能遭受污染,避免对样品遭受二次污染,影响监测结果。样品在运送到实验室后,必须严格依据要求安放。化验分析样品时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在一个实验内,完成所有工作,这种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该情况下,要加强对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依据相应的规范完成相应的处理。所有参与环境监测的人员,要对自己负责内容进行分析,并且给出相应的分析结果,然后拟定综合分析结果。在此过程中,如果有环节存在问题,将会对最终的实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每个环节的处理都必须谨慎。实验室内的各种设备以及试剂都要符合规定,避免在监测环节发生问题,同时监测时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2)需要多个实验室相互配合完成,在实验室内的设备符合规定的基础下,进行样品与数据的交接,避免不同实验室采用不同的设备仪器,从而引起误差,对于容易出现误差的部位要进行合理记录,保证进行审核时,能够查到相关的数据。
2.3 监测分析报告质量控制
监测分析报告是在实验基础上给出的直接指导环境检测的内容的关键依据,因此在环境检测过程中,分析报告必须准确。在进行检测分析报告的质量管理环节要抓住工作的重点,通过分析可知其重点内容是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从而为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监测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合理制度的限制,通过制度的构建,使相关数据的审核力度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相关信息的初审、复审、剖析等各项内容都必须严格把关,同时在工作中还需要对相关验收检测信息检查,要落实控制数据处理质量的合理措施,针对存在疑问的监测信息要进行详细分析,并且要做好相应的验证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质量责任的重视程度,意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环境检测部分需要对环境监测人员职业知识、综合技术进行考评以及培训,从而确保环境监测人员能够对环境监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性的了解,使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提升,提高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 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应用的环境检测系统采用区域性划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要想实现对整个范围内的环境监测信息、报警以及其他方面监测系统的共享,应当对信息化技术、互联网进行合理应用,构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信息交流平台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公布,从而鼓励民众积极地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群众的力量,加快环境监测信息建设的脚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h境监测系统是服务社会的一项系统,因此应当在环境监测系统中设置合理的数据交换中心,通过对其应用完成不同系统之间数据格式的转换,提高数据共
享性。
4 结语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目前已经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环境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讨。环境监测部门要增加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并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完成对环境的监测,提高监测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李伟天.探究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其质量控制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9).
[2] 孔令群.试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21).
篇5
论文关键词: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资源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该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素质,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3个方面入手,对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自20世纪以来,自然资源的保护及有效利用引起了人们空前的重视。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核心部分。其中,微生物资源拥有其他生物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有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其具有生产速率高、生物转化活性强、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因而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现代应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各个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效地服务于人类。资源微生物学实验课程通过具体的实验技术操作使学生了解课程相关理论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并将各类信息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1,2]。但是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严格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实验步骤逐项进行,整个实验过程缺少操作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机械化实验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和提高。为了提高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笔者对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慎重选取实验教学内容
资源微生物学是以微生物学为核心,涉及生物化学、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等的交叉学科,其实验内容的总体要求是熟练掌握资源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面向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资源微生物形态特征的识别、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微生物检测、以农作物下脚料为培养基的食用菌栽培以及与生物前沿技术相接轨的前瞻性实验等教学内容。
资源微生物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就是要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识别相关资源微生物,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制造更多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保健剂以及相关食品与药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开设了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对农业生产及医药、食品行业中常见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进行培养、观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识别和绘制农业生产等相关领域常见菌类个体形态图的能力,掌握不同微生物类群的菌落特征,使学生对资源微生物的特性有感性的认识,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国内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对于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院校来说,将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实验作为重点内容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加强学生对资源微生物的开发应用能力,实验中应当开设像微生物菌种培养与保存、食用菌栽培、微生物代谢调控及微生物代谢物生物活性分析等实用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另外,在微生物培养实验进行过程中,要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微生物检验检测方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发展迅速,作为该学科基础的微生物学只有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才能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生物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在设置实验内容时应该考虑将一些简单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内容,如核酸的分离与纯化等,作为提高实验并加入到资源微生物学实验中。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方法弊端的修正,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培养严肃的实验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3,4]。为了改善实验效果,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改进。
2.1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准备工作繁多是资源微生物学实验的特点之一。以往每次实验前大量的洗刷、包扎、灭菌培养基的制备、溶剂配制等工作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来完成,而学生在实验中坐享其成,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实验,但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并不深刻,效果不佳。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准备工作,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验中,有利于他们系统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也利于他们产生长时间自觉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实验负担。
2.2严格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实验基本技能是实验完成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巡回检查,随时指出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亲自示范、及时纠正,不放过任何一个不规范的细节操作,严格要求实验纪律,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踏实规范的科学实验作风。
2.3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教师对学生实验完成情况的一种书面评价方式。规范的实验报告应包括预习报告、过程报告和结果分析报告几个部分。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先对学生的预习报告进行检查;实验进行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如实、客观地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不管实验成败与否,实验后都要认真分析实验过程并总结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加深记忆。学生的实验报告,教师要仔细批阅写出评语。不规范的报告要指出问题所在,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加强教学效果均利用挂图使学生客观、感性地认识微生物。但是资源微生物的形态结构非常微小,非肉眼所能见,教师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描述、解释也不能取得到好的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难以掌握,甚至在观察微生物形态时找不准正确的观察对象。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融为一体,实验中教师可以边播放多媒体资料边讲解,以解决传统教学中解释不清的教学难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另外,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刺激,能够使学生直接地明晰抽象的微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4结语
上述实验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会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激发他们上好实验课的热情,削弱其实验依赖性,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确立其实验主体地位。通过改革后的实验课教学,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严格的实验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到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及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参考文献
[1] 陶思源.本科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4):211-212.
[2] 陈宏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J].微生物学通报,1997,24(6):381-382.
篇6
【关键词】 双语教学; 第二课堂; 全英语教学; 英语财报分析
早在10年前,我国教育部就已经开始重视高校的双语教学,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2001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在此文件中,教育部着重提及了“金融、法律等专业”,说明与金融极为紧密的会计专业也同样有必要尽快推进双语教学,是需要率先导入双语教学的专业领域之一。不久,以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首的211高校又领先一步,率先开展了全英语教学。之后,教育部又接连于200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7年颁布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规范了双语教学的定义和评审指标。
同时,2005年11月我国签订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联合声明之后,各行各业对于懂英语的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上海浦东地区即将建成我国“金融”和“航运”两大中心,在此大背景下,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于擅长英语的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
为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我们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双语教学的实践活动。其中,我们筹办的第二课堂活动“英语财报分析大赛”颇具创新性。
对于中英双语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除了在教学计划中充分重视双语教学课程,在会计系的两大专业(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中增设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之外,我们还考虑运用“第二课堂”组织比赛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用英语学专业”的兴趣。2010年10月,我们举办了第一届“英语财报分析大赛”。同学们普遍表现出对此项大赛的兴趣,不仅有会计系的学生参赛,金融专业等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颇有兴趣,他们与会计系的学生一起组成团队参加比赛。运用“第二课堂”这一平台,我们有了一个更为灵活的平台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
本文在回顾和整理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相关政策和理论之后,通过对笔者策划筹办的“英语财报分析大赛”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讨高校会计系通过第二课堂灵活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一、双语教学的理论分析
根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理论,可将双语教学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为“全外语教学模式”,英语翻译为Immersion English Teaching,所以又称浸入式教学,是指用外语作为完全的教学语言,教师全部使用外语面对学生讲授课程,使学生好像被“浸泡”在外语中。第二种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指教师使用外语教材,交替使用外语和母语进行授课。其中外语使用的比例,通常取决于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种为“外语教材加母语讲授模式”,是指在授课中仅教材使用外语,讲授、板书、课堂讨论、练习和作业等其他环节全部使用母语。
如果是中英双语教学,那么,上述第一种全外语教学其实可用“teaching in English(用英语教)”来表述,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思考过程整个都使用英语,具有用英语思考、用英语学习的效果。但是,这种模式要求师生双方都已经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熟练地掌握英语。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尚未达到要求,那么全英语授课反而会让学生听不懂,无法理解,更不可能掌握。
第二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teaching in English(用英语教)”。只是如果英语的比重太低则不利于教学了。一般认为英语的比重不应低于30%。如果这种混合模式中英语的使用比例低于30%,那么学生就难以学会用英语思考,只能学习一些专业概念的英语表述方法了,只相当于学习了专业英语。因此,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教师可以提高课堂讲述英语的比例,使英语讲述到达50%以上,这样可以使得学生逐步习惯于用英语学习。对于中国学生而言,50%以上的混合模式教学往往能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和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上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同时,也为实施全英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第三种外语教材加中文讲授模式则变成了“teaching English(教英语)”甚至是“read in English(读英语)”了。教师将英语教材翻译成母语,学生学习如何翻译专业英语,相当于上了一节会计专业的英语翻译课。这样的双语教学其实已经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初衷,难以达到用英语学习会计学专业知识的目的,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十分令人满意。学生对会计学专业中使用的英语教材的解读能力可能会有所提高,但距离使用英语学习会计还有距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由于纯粹阅读英语,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英语读解上,反而难以学好会计的专业知识。这种模式须提高至第二种混合式后才能有所起色。
双语教学缘起于加拿大圣・兰伯特学校(St. Lambert,Montreal),1965年开始,该校采用浸入式法语教学实验一直进行到学生高中毕业,至20世纪70年代末,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圣・兰伯特学校的早期全浸入式法语教学作为最典型的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因此,加拿大被视为双语教学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中心的卡明斯教授(Jim Cummins)是国际双语教育和教学的权威。他认为,好的双语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而且不会影响学生的第一语言水平和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也开始导入双语教学。美国33个州的360所学校在对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日语、夏威夷语、中文等9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全浸入、半浸入和双向浸入式教学。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高校也开始大规模地开设全英语(全浸入式)、混合式双语教学课程,积极开展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
二、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2010年10月,我们启动了筹划已久的“英语财报分析大赛”。此次大赛,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世界知名企业的英语财务报告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到外资外企就业,或前往英语国家留学打下基础。
(一)比赛宗旨和方式
为提高学生的参赛兴趣,本大赛特别选取了大学生非常关注的美国一流的成功企业“苹果公司(Apple Inc.)”为对象,比赛要求学生以2―5人的团队形式参赛,阅读分析苹果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告》。
苹果公司日前刚刚了新款iPad和iPhone4。学生们正好非常关注苹果公司的产品,许多学生是苹果公司“铁杆粉丝”,听说要分析其年度财务报告,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二)比赛形式
本次大赛要求参赛学生阅读和分析的苹果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是根据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编制的财务报表。要求学生用中英双语撰写自己团队的“财务分析报告”,由评委会对报告进行预审,决定各参赛团队是否有资格参加口头答辩比赛。预审结束后组织口头答辩比赛,要求参赛团队用中英双语演示PPT、用中英双语解说,并用中英双语回答评委的提问。
(三)来自学生的反馈
为了解学生对本届“英语财报分析大赛”的看法和建议,笔者在进行比赛的同时,针对参赛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学生们的问卷回答中可了解到以下几点:
第一,有关学生的参赛兴趣,有高达88%的参赛学生认为有兴趣或很有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8%的参赛学生“不太感兴趣”,但是他们认为此项比赛“对毕业后的出路有用”,所以也来参加。
第二,有关学生的参赛目的,有高达67%的学生为了加强英语能力,学习用英语进行财报分析。这反映出了会计系的学生们对于双语学习自己专业的热情。
第三,有关本届“英语财报分析大赛”对学生就业升学等出路的影响,全部学生(100%)认为参加本届“英语财报分析大赛”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出路有用。其中,有高达92%的学生认为英语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有高达33%的学生认为参赛能为毕业后到外企工作或赴英美留学做准备。以上数据都说明学生们普遍认识到不管未来去哪里工作,英语能力,尤其是财务英语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是重要的,认为参赛能够锻炼自己的财报分析能力和英语能力。
第四,关于学生对比赛的建议,学生都积极回应,在所有的建议中,希望得到教师对财务分析进一步指导的占41%,反映出学生们想进一步学习、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和英语能力的愿望强烈。
(四)本次第二课堂“英语财报分析大赛”的总结
通过举办此次第二课堂“英语财报分析大赛”,认为可以锻炼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首先,以财务报告分析比赛为形式的第二课堂锻炼了参赛者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财务英语能力。财务英语和日常英语在词汇上、语法上重点难点都不尽相同,阅读、理解并分析一份国外的财务报告对参赛学生的财务英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阅读英语财务报表可以巩固并应用学生的财务英语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可以直接接触到美国GAAP会计准则,为学生进一步接触和使用国际会计准则打下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为经济所服务的会计准则及体系也随着这一变化而变化,与其他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的交流也越来越多。2007年开始施行的新会计准则也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会计教学应该紧跟这一国际化发展趋势。本次大赛对美国一流成功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能很好地使学生学习并理解国内外会计准则的异同,加深他们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认识。特别是对苹果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从报表格式、报表项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各方面实际体会到美国GAAP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异同,从而加强学生在会计专业的国际化视野,了解造成各国之间会计准则差异的文化背景和经济根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趋势。
最后,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会计实务。分析财务报告是通过报表的各项数字、附注、管理者评论等解读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是会计实务中重要的一项。通过分析英语财务报表,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实务操作以及分析重点上的差异。同时,进行财务报告分析是比较具有实践性的,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未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此而打好基础。
三、对如何开展双语教学的建议
通过此次“英语财报分析大赛”的实践,笔者认为,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双语教学有两大优势和一个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优势一:与双语课程形成优势互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开口说英语和动笔写英语。笔者认为,第二课堂的“英语财报分析大赛”能与会计系教学计划中的双语课程形成优势互补,使得参赛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口说英语、动笔写英语。比赛要求学生在比赛时先分别用中英文双语简介自己的分析报告,然后当场回答评委的提问。评委用英语提问时,必须用英语回答,而评委用中文提问时,必须用中文回答。因此,参赛学生必须开口说英语,必须考虑如何用英语解释自己的观点,从而给学生创造了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
另外,参加第二课堂的“英语财报分析大赛”的学生必须使用中英文双语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由评委会对报告进行预审,决定各参赛团队是否有资格参加口头答辩比赛。因此,学生必须用英语撰写财务分析报告,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优势二:直接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会计专业水平。通过参赛学生们直接接触到了英语会计的实务。通过分析苹果公司的年报,学生们直接接触到了美国FASB制定的财务会计准则(GAAP),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使用国际会计准则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且,通过分析苹果公司年报,学生们了解到了我国和美国在会计报表编制中的差异,而这些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会计专业水平。
问题点在于,难以做到对学生的全覆盖。由于第二课堂活动是自愿参加,所以参赛学生多为英语好、专业强的学生,在英语上没有自信的学生往往不愿参加。因此,第二课堂活动难以做到对学生的全覆盖。
基于上述优势和问题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的建议,用于探讨如何开展双语教学。
第一,进行课堂双语教学很重要,但是双语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单方面的灌输。大学生们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对新事物新知识有着极大的热情。第二课堂正好满足了大学生们的这种需求。在课堂双语教学对学生完成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通过第二课堂这一灵活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第二课堂双语教学一定要选择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主题。比如,这次筹办的“英语财报分析大赛”以苹果公司为分析对象,正是基于“投其所好”的想法,结果确实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们的参赛兴趣。
第三,第二课堂双语教学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虽然难以覆盖到所有学生,但可以通过团队参赛的方式,尽量鼓励那些不擅长英语的学生也作为团队的一员参与到比赛中来。他们通过与团队中其他擅长英语的学生的共同参赛,不擅长英语的学生的提高是显著而快速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笔者策划并筹办的高校会计系第二课堂“英语财报分析大赛”这一实践案例的归纳和分析,探讨了我国高校会计专业通过灵活运用第二课堂这一平台,进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本文认为,第二课堂双语教学能与教学计划中的双语课堂形成优势互补,增加学生练习专业英语口语和写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会计专业水平。虽然第二课堂活动以自愿为主,难以覆盖全部学生,但通过团队参赛的方式,使得不擅长英语的学生也能参与比赛,快速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筹办第二课堂“英语财报分析大赛”这一活动,有力地支持并加强了会计专业整体的双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绿色能源植物;能源危机;光皮树;生物柴油
中图分类号:S791.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01-03
1 引言
能源是现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之一;能源是社会发展之本,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以化石燃料利用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上的[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量的增大、全球不断出现的能源危机和能源枯竭,各国不断地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据专家测算,目前地球植物(主要是森林)每年生长量中所储藏的能量相当于600~800亿t石油,而全球石油年开采量仅约30亿t,只相当于植物能源年生长量的4.3%[2];因此,建立我国能源油料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基地和生物燃料油生产技术体系,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一,对于我国能源植物资源培育与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能源植物及其资源概况
能源植物通常是指质能合成较快、产能较高或者能够大量合成与石油成分相近的较高还原态物质的植物,以及富含油脂植物。能源植物主要包括3类。
(1)高产生物质植物(High-biomass plant),质能合成较快、生物质总产量高的植物,可通过燃烧发电或裂解进行质能转换,代表性的物种有柳、杨。
(2)能源作物(Energy Crop),淀粉、糖质、油脂等成分合成快、含量高的植物,可通过生物转化生产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类产品,作为机动车燃料或平台化合物,代表性物种有玉米、甜高梁、薯类、甘蔗等作物。
(3)石油植物(Petroleum-like Plant),富含萜类、烯类成分,可通过生物或化学加工生产生物柴油,代表性物种有续随子、绿玉树等植物。苦配巴(copaifera officinalisl)是能源植物其中的一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博士卡尔文在巴西发现,在苦配巴树干上钻个孔,就能流出油来,每个洞流油3h,能得油10~20 L,这种油可以直接在柴油机上使用。据估计,1 hm2苦配巴植物每年可产油50桶。橡树(Quercusdentata)每公顷可收获橡树油脂150kg。印度每年可收获3万t橡树种子,获得橡树油约5 000 t[3]。目前,大多数的能源植物尚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人类正在研究应用遗传改良、人工栽培或先进的生物技术等手段,随着对能源植物研究的深入和发掘利用,从应用研究的角度对其归纳并形成独立的资源类别对系统开展其生物学研究、资源评价、资源建设以及资源加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表1)。
3 国内外能源植物发展现状
3.1 国外研究与开发现状
自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梅尔温・卡尔文于1986年在加州种植了大面积的能源植物获得成功以来,在全球迅速掀起了一股开发能源植物的浪潮。美国种植有几万公顷的能源速生丰产林;菲律宾有12万hm2的银合欢树(Leucaena leucocephala)。目前发达国家用于规模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有: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 )H.Wendl),原产东南亚国家,香胶树(Myroxylon Balsamum),原产巴西,把这些含油植物的树皮割开就可流出胶汁般的汁液,它的成分与石油相似,化学特性同柴油相仿,不需任何加工提炼就可以直接作为燃料油使用,如果经过简单加工还可以提炼出汽油。这种树每棵每年可产胶汁40~60kg,在如今的大自然中堪称最理想的可直接提供“生物石油”的植物。苦配巴(copaifera officinalisl)是能源植物其中的一种,这种植物油可以直接在柴油机上使用。橡树(Quercusdentata)每公顷可收获橡树油脂150kg。印度每年可收获3万t橡树种子,获得橡树油约5 000 t[4]。现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对大量的能源树木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包括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榕树(Ficusmicrocarpa)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欧洲科学家试图将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全新能源加以利用,以应付日益突出的环境和能源以及农产品过剩的问题[5]。
3.2 国内研究与开发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跨度大,水热资源分布多异,能源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仅以木本植物为例,就有1~2年可收获的绿玉树(Euphorbia tirucalli)、麻疯树(Jatropha curcas)、桉树和一些樟科植物如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等,以及3~5年可收获的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等。我国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一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内容涉及到油脂植物的分布、选择、培育、遗传改良等及其加工工艺和设备。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将会有突破性进展并达到实用水平。其中一种能源植物光皮树,湖南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完成了光皮树榨取的油制取甲脂燃料油的工艺及其燃烧特性的研究;“九五”期间完成了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植物油能源利用技术”,同时,还从南非、美国和巴西引进了能源树种绿玉树优良无性系,开展了“能源树种绿玉树及其利用技术的引进”的研究。以绿玉树为试材,利用分子标记、抗寒基因导入和倍性育种等手段,进行了生物技术育种,获得了高产烷烃类化学物质的四倍体和转基因植物材料。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在湖南江华、桂阳、龙山县和广西南宁市营建了能源植物原料林基地200 hm2。进行了绿玉树与不同种类能源植物配套的速成栽培新技术开发。我国能源植物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 光皮树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
4.1生物学特性
光皮树(Cornus Wilsoniana Wanaer)又称花皮树、光皮木等,山茱萸科(Cornaceae),木属(Cornus L.)。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树高8~10m,原产中国。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壤土,深根性,萌芽力强,喜光,耐旱,耐寒,一般可忍受-18~25℃ 低温。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在微盐、碱性的沙壤土和富含石灰质的粘土中均能正常生长;抗病虫害能力强。树皮白色带绿,疤块状剥落后形成明显斑纹。树干光滑看似几乎无皮,小枝初被紧贴疏柔毛,淡绿褐色,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9cm,宽1.85~500cm,面暗绿,微被紧贴疏柔毛,背淡绿,近苍白,毛较密。聚伞花序塔形,长2~3 cm。萼管倒圆锥形,长2mm,萼片三角形,花瓣披针舌形,长约5mm,花期4~5月,果实未熟圆形、绿色、径约4~5mm,果熟期10~11月,核果球形,紫黑色。实生苗造林一般5~7年始果,人工林林分群体分化严重,产量高低不一,嫁接苗造林一般2~3年始果,结果早,产量高,树体矮化,便于经营管理。果实千粒重为62~89g,平均70g,其果实(带果皮)含油率33%~36%,盛果期平均每株产油15kg以上。4.2分布及资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光皮树广泛分布于黄河以南地区,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至西南各地的石灰岩区,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以湖南、江西、湖北等省最多,垂直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 我国现有光皮树野生资源较多,主要为散生分布。主产区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以江西省产量较多的兴国、于都、石城、寻鸟、龙南、定南、全南7县的年平均气温为18.9℃,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7.9℃,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8.9℃,极端最低气温为-5.2 ℃,极端最高气温为39.9℃,全年无霜期285~299d,年平均日照时数1.877.3h,年平均降雨量1.510.4mm。 据上报数据统计,目前湖南、江西两省有相对集中光皮树资源约0.53万hm2,湖南省永州市和湘西州、江西现有光皮树资源比较多。
5 光皮树的应用与发展
5.1 燃料价值与开发前景
光皮树木材细致均匀、纹理直,坚硬,易干燥,车旋性能好,可供建筑、家具、雕刻、农具及胶合板等用。光皮树果实能榨油,其含油率较高,能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油,光皮树油有2大突出特点:一是光皮树全果含油酸和亚油酸高达77.68%(其中油酸383%、亚油酸3885%),所生产的生物柴油理化性质优(如冷凝点和冷滤点);二是利用果实作为原料直接加工(冷榨或浸提)制取原料油,加工成本低廉,得油率高。目前对光皮树的研究不是很多,曾意纯[6]等认为光皮树石灰岩山地造林的良好树种;成训妍[7]、梁仰贞[8]等认为光皮树是珍贵的木本食用油料资源;程树棋提出光皮树油将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质液体燃料[9];高新章[10]介绍了光皮树的栽培技术;曾红艳、李昌珠[11]等对光皮树籽油进行了GC-MS分析。据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的不完全统计,石灰岩山地总面积有2 200万hm2,按10%面积栽植光皮树,可年产光皮树油3 000万t[12]。湖南省林科院通过利用3种方法提取光皮树油的对比试验,提出超临界CO2法是提取光皮树油的较理想方法,并探讨了超临界CO2法的最佳工艺条件。选用果实提取子油后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取了生物柴油,并对所得生物柴油的物化性质进行了测定,表明以光皮树油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取的生物柴油与0#柴油燃烧性能相似,是一种安全(闪点>105℃)、洁净(灰分
5.2 发展光皮树生物燃料的重要意义
光皮树是一种高产木本油料树种,是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油料树种之一。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而矿物质资源有限,目前很大一部分能源需要靠进口石油。而我国的植物种类比较多,还有很多待研究和开发的物种,各区域都有,只是缺乏研究和开发而已。木本能源植物开发应用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我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开发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国内外也已经开始光皮树种植的研究计划。光皮树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基本不需肥料,可以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如旱灾以及贫瘠、退化的土壤等。从它的生长习性看,既可连片又可零星种植,地大物博,但地下缺乏油气资源,而地面上有生物油资源,开发利用这种生物柴油资源,将会给广大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对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贡献。除明显的经济效益外,种植光皮树还有更加突出的生态效益。它生命力极强,在水土肥沃的汇集地带可以很快形成大面积的森林群落,有利于干热河谷森林景观的恢复,形成高产稳产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区域性水、土、气的良性循环,遏制水土流失,降低自然灾害。此外,它的生物生产量大,枯枝落叶量大,有利土壤改造和土壤腐殖质的积累,促进土攘活化,提高土地利用,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6 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使中国的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发展生物柴油还可促进中国农林产业发展,从而走出一条农林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的富农强农之路。我国是世界石油消费第二大国,开源节流是当务之急。从开源上讲,就是要多元化,除了开发国内、国外地下石油资源外,开发生物柴油也是一个重要补充。可见,光皮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 刘湘溶,朱 翔.生态文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孟树标.开发利用植物能源[J].中国林业,1997(2):40.
[3] Ramadhas A.S,Jayaraj S.Muraleedharan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high FFA rubber seedoil[J].Fuel,2005(84):335~340.
[4]席庆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重视对高大禾草的研究和利用[J].草业科学,2002,19(4):45~47.
[5] 曾意纯,潘锦祥.石灰岩山地造林树种――光皮树[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123~128.
[6] 成训妍.光皮树是珍贵的木本食用油料资源[J].生物与特产,1990(6):28~30.
[7] 梁仰贞.值得发展的油料植物――光皮树[J].植物杂志,1996(2):12~14.
[8] 程树棋.理想的生物质液体燃料光皮树油[J].太阳能,1994(2):15~29.
[9] 高新章.油料资源――光皮树[J].北方园艺,1991(11):1~3.
[10] 李昌珠,蒋丽娟.四种木本植物油制取生物柴油[J].中国生物质能技术,2004(2):156~161.
[11] 曾红燕,李昌珠,蒋丽娟,等.不同方法提取光皮树籽油的GC-MS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2004,11(24):83~86.
[12] 长沙市新技术研究所.植物种类资源量调查研究与分析报告[R].长沙:湖南省林业科学院,1998:11~13.
Green energy Plant-Swida wilsonian
He Jian1,Dan Xinqiu1,Jiang Lijuan2,Li Changzhu3,Chen Weijun2,Zhang Xiaolin4
(1.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410014,China; 2.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3.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angsha 410004, China;
4.Tonggu County Forestry Bureau,Tonggu Jiangxi 336200,china)
Abstract:Green energy plant is an important kind of renewable energy.China has rich green energy plant sources,they can alleviate the energy crisis in China and abroad as raw materials of industry oils. Swida Wilsonian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is a green energy plant.It is used as important raw materials of biodiesel,and it can provide good material basis for developing new energy.
篇8
一、改进财务报告应遵循四个原则
(1)财务会计改革先导原则。财务报告与系统内信息的来源、记录、加工、传送的方法和规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
(2)表内优先原则。财务报告的改革应优先改革财务报表,我国的财务报表较多考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对其有用性和相关性考虑得较少。
(3)满足需求原则。财务报告应尽可能满足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
(4)成本效益原则。财务报告的成本是指企业在提高或扩大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或数量中,付出的劳动代价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人们在确定财务报告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问题时,应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二、拓展财务报告信息内容
现行财务报告既不反映无形资产及商誉的价值,也不反映人力资本,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在现行会计体制下,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我们应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理论和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人力资本的确认问题。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面临背景,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企业的人才录用、培训、组织和开发,企业关联方交易,企业主要股东、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报告等信息。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有:
(1)报表项目名实不符问题。计算和分析财务比率指标时,要注意财务报表中某些资产项目名实不符问题。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绩,对于评价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帮助制定经济决策,有着显著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财务报表分析及其分析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分析中应注意:一是报表数据的时效性问题。财务分析所根据的都是反映在会计报表上的历史资料,分析历史性资料,评价以往的绩效,虽可供企业决策参考,但企业面临的毕竟是现实问题,不能对这些历史资料依赖过重。因为这些资料往往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和物价的变动,财务分析的依据均以原始成本为基础,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以原始成本为基础进行分析,如果不加调整,显然会受到物价因素的干扰而失去其应有的现实意义。二是报表数据的真实性问题。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报表数据真实、可靠。但是,在企业形成其财务报表之前,信息提供者往往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状况以及对信息的偏好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并尽力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期望。其结果极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相距甚远,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三是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问题。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都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使得报表上的数据在企业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对比难以有意义。例如,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处理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两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销售成本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对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发生歪曲。四是报表数据的完整性问题。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由于不能可靠计量,不能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在报表上予以反映,这无疑会低估企业的价值,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的结论不够全面。
(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无论是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的反映。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而我们在分析时,往往只注重数据的比较,而忽略经营环境的变化,这样得出的分析结论也是不全面的。
(3)财务比率体系的局限性。财务比率体系不严密,财务比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财务比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财务比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等问题。
三、提高及时性和实用性,编制务实报告
当前知识经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营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单凭过去定期编制的会计报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除定期报告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外,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财务报表分析改进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业务财务一体化是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管理流程有效融合,使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管理信息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实时控制业务活动,有利于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监督,并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决策依据。现在,很多企业有财务软件,但和实际业务无法对接。财务软件相对来说,是一个可以套装的软件,而业务系统,因为各个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财务流程有着很大的区别,是无法统一的。因此,要做到能贴合自己企业管理的业务财务一体化,对很多企业来说,很想做,但又无法做。例如,使用的工具:E立方管理平台+E立方财务系统。E立方管理平台,是一个普通管理者就可以使用的软件设计平台和运行平台。它将EXCEL,数据库、中间件、网络技术、工作流技术整合到一起,只有会使用EXCEL,对企业的管理熟悉,就可以用它做出一流的管理软件。E立方财务系统,是由E立方的开发团队在E立方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的财务系统,具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功能。它就是运行在E立方管理平台上的。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方案,就是企业使用E立方财务系统,然后,由企业的管理人员自行在E立方管理平台上开发自己的业务系统,完成和财务系统的无缝隙衔接,便整个系统浑圆一体,构成完全贴合自己需要的业务财务管理系统。它不仅仅是财务管理软件,而是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E立方财务系统将通用的、专业的财务管理部分给使用者,操作者只要开发本单位的业务管理部分就可以。这种企业信息化可以不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或几阶段规划,而是化为日常工作中的点滴努力:先把一个单据和流程做进系统,用起来,改进,再做第二个、第三个……系统渐进地发展起来,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也可以和风细雨地进行,在无形中完成运营方式的转变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信息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真正成功的信息系统需要能跟得上企业发展的步伐,管理在变,软件就要变,在未来的岁月里,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从技术上说,E立方管理平台简单易用,快速定制的构建方式使得信息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需求的变化――改变容易、调整迅速;从应用模式上说,因为系统的构建由企业自己的人员完成,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就能很好地完成系统维护的工作。
(2)对财务报表自身的改革。进行报表分析时应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与国际惯例接轨,用“时价会计”进行调整;注意对审计报告的分析,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文件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目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审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所以应加强对审计报告的分析,注意审计报告的措辞。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做的解释,在对会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以及比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信息,以弥补报表信息的不足。
篇9
一、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现状和特征
1.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现状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食品。该类食品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其是为了一定目标而利用现代基因技术,插入外源性基因改变食品原料的基因组成而产生的新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目前,世界各国种植的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籽,它们在所有转基因产品中的比重占到了99%左右。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是转基因食品的主要生产国,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中国作为最早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在1996年之前转基因作物实际种植面积不大,只有11万hm2,1997年之后迅速增加,2007年达到380万hm2。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于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和印度之后,位居世界第六位[2]。
随着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迅速推广,转基因作物产品市场销售额也逐年迅速增加,从1996年至2007年累计市值达500亿美元,2008年转基因作物市场的全球市值为75亿美元(高于2007年的69亿美元),占美国2008年全球农作物保护市场价值的14%。2008年,占全球66亿人口一半以上的25个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获得的效益超过了2007年的100亿美元,占全球耕地面积一半以上的25个国家已经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必然加速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3]。
2.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特征
(1)转基因农产品逐渐成为主要的国际贸易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转基因产品为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油菜籽及其制品。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各转基因作物在同类作物中比例的扩大,必将导致未来国际贸易中转基因产品的逐渐增加。
(2)转基因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集中在美洲。转基因农产品的主要种植国如美国、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成为世界转基因农产品出口大国。转基因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洲。中国是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年进口量为1000万t左右,其中约1/3为转基因大豆。
(3)相当数量的转基因产品经过深加工后出口销售。在国外,大量的转基因产品已经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人类的食品。在美国、加拿大,软饮料、啤酒、早餐麦片等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在我国,市场上出售的80%的大豆油是转基因大豆。2003年,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上海、香港和广州四个城市抽取73个常见食品,发送到欧洲基因时代公司检测,正式检测报告显示,13个样品含有转基因成分,可以看出我国转基因食品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4]。
(4)由转基因产品引起的贸易争端日益突出。转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品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在生产、包装、运输、贮存、使用、处理等过程中也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因此围绕着转基因产品安全性问题,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愈演愈烈。1998年10月,欧盟立法机构要求欧盟委员会在重新审查欧盟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前,暂停批准转基因作物市场化的申请。2003年5月13日,美国根据WTO协议相关条款,将其与欧盟之间长达数年的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提交给WTO争端解决机构。贸易争端的不断产生以及世界上对转基因产品的抵制,对转基因出口国产生了严重影响。以美国为例,1998年美国向欧洲出口玉米200万t,1999年就锐减到13.7万t,损失高达600多万美元[5]。根据《出口贸易壁垒监测与分析报告》对2009年中国遭遇的对外贸易壁垒的统计分析,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经历了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波动,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了13.9%,全面贸易顺差减少了34.2%。从产品来看,2009年遭遇绿色壁垒的食品共计46种,涉及的产品集中分布于米面类食品、豆类食品、蔬菜加工品、海鲜加工品以及罐头类食品,被通报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产品容易被怀疑掺有转基因物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辐射超标、容易腐坏等,不符合这些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容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6]。
二、对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制
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引发的法律争端,在广义上可以纳入到绿色壁垒引发的法律争端之中。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又称为环境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由,通过立法对进口商品制定一系列强制性或者志愿性限制法规和措施。这些法规和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存型标准,即与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息息相关的环境标准。这一类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和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如果不被严格执行,人类将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比如,淡水资源的保护、臭氧层的保护等都迫在眉睫。第二类是发展型的标准,即为了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改善其生存条件所设立的各种标准。这些标准更多地考虑人类本身对现在和将来的安全以及健康的需要[7]。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属于发展型的标准。绿色壁垒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有其合理和积极的一面,即体现了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健康、追求可持续发展等正当合理的要求,这是人类基于市场失灵而采取的合理的措施;另一方面,它也有其不合理和消极的一面,即为某些国家披着“环境保护的外衣”,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阻止外国商品进口提供了“挡箭牌”,这是基于国家利益而实施的贸易保护。
1.WTO框架内的法律规制
WTO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贸易专门规定,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规定应当属于WTO环保例外条款。这些条款散落于GATT/WTO的宣言和决议中。如《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农业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等,其法律地位较低。
(1)《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该协议承认各成员方为了保护人民、动植物生命健康和环境,有权采取适当措施,只要这些措施不至于成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间构成武断的或者不合理的歧视,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一种隐蔽限制。
(2)《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该协议鼓励各方采用国际标准和准则,但成员方也可以采用高于国际标准的措施,只要在科学上证明是合理的,或是以适当的危险评估为基础。
(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TRIPS协议没有特别提到基因或基因技术专利权问题,成员国似乎可以对此加以如下解释:某一经过基因工程修饰过的基因可能是新的、含创造性并且付诸工业应用。显然,该基因符合TRIPS协议有关发明的条件,可以作为一项发明授予专利权,受到TRIPS协议的保护。在WTO提起与食品安全有关的6起贸易争端,除了1起为埃及对使用了含有转基因成分植物油的进口罐头采取了限制措施而引起的除外,其余5起都涉及到了初级产品和畜产品。虽然转基因食品争议比较大,但是包括SPS协议在内的WTO各项协议还没有覆盖到转基因食品范畴,不能为有效地解决转基因食品引起的争议提供准则和根据。这也是WTO成员较少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因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国际争端的主要原因。
2.WTO框架外的法律规制
为了防范转基因食品对生物安全的影响,要严格规范做法,特别是解决转基因食品的越境转移问题,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组织下,1996-1999年9月先后召开六次生物安全特设工作组会议和一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特别会议。经过多次谈判,终于2000年1月24-28日通过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BSP)最终文本。《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对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了重要影响。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子文件之一,也属于多边环境协议(MEAS)。BSP由40个条款和3个附件组成,其中,与转基因产品贸易相关的规定如下。①适用范围。议定书适用于所有转基因产品的越境转移、过境、处理和使用。议定书将转基因食品分为拟引入环境的转基因食品和拟直接作食物和饲料或加工之用的转基因食品。②提前知情同意程序。议定书对转基因产品的越境转移规定了提前知情同意程序。出口缔约方在转基因产品首次越境转移之前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进口缔约方进行风险评估,做出是否允许进口或者要求进一步补充资料的决定,并且附有理由。此外,过境产品和封闭使用的产品以及直接用作食物和饲料或加工之用的转基因产品不适用这一程序。③预防原则。根据该原则,在未掌握充分的相关科学资料和知识的情况下,进口方可就进口问题酌情做出决定,以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影响。具体体现在提前知情同意程序和拟直接作食物或饲料或加工之用的转基因产品的规定中。进口方在根据预防原则做出决定后,如果出现了新的科学证据,出口方可以要求重新评审。④信息交流中心机制。议定书要求缔约方与非缔约方之间的有关基因产品的越境转移必须符合议定书的规定,同时鼓励非缔约方通过信息中心有关信息,议定书要求缔约方将转基因产品的非法转移移交给信息中心,并采取必要措施来阻止转基因产品的非法越境转移。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①提前知情同意程序规定使得进口程序变得更加负责和繁琐,审批的时间也更长,一般为270天,赋予进口缔约国为保护生物安全更多的权利。②实行转基因食品加贴标签制度会增加进口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心理恐惧,从而导致某些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量的下降甚至退出国际市场。根据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的调查显示,日本有82.7%的消费者对食用转基因食品有抵触。1997年欧盟率先制定了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2000年4月11日,在欧盟《官方公报》上的502000号法规中对某些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做出强制性规定的法规开始生效。规定在2种情况下可以不在食品标签上做附加说明:第一,食品成分中根本不含有转基因的蛋白质和DNA;第二,食品中的转基因物质是偶然污染造成的,而且含量不超过1%。在此情况下,生产商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供证据,证明已经采取了适当措施以避免使用转基因物质作为原料,食品中存在的转基因物质成分是偶然侵入造成的污染。
3.两种法律规制的冲突与协调
(1)两种法律规制的冲突。WTO规则与《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存在着共同点,比如二者都认为有害生物的越境转移会对人类和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产生风险,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二者都认识到国际贸易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是在决定采取管制措施的时候,都强调要根据科学原理,以现有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发挥国际标准和国际组织的作用。但是二者在基本目标、基本原则等方面存在冲突。
在基本目标方面,《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宗旨是防范转基因活体及其产品越境转移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顾及对人类健康构成的风险,期望能在开发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同时亦采取旨在确保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妥善安全措施,但其对贸易发展考虑不够;而WTO有关协议则主要是为了促进贸易的发展,尽管WTO许多协议提及要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属原则性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以操作,WTO至今也没有专门的“贸易与环境协议”。
在基本原则和规则上,预先防范原则是《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最重要的原则和基石,而WTO规则则特别强调科学证明合理原则的作用。比如SPS协议第2条第2款明确规定:“各成员应当确保任何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仅在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限度内实施,并根据科学原理,如无充分的科学证据不再维持。”
非歧视原则是WTO的基石,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根据预先防范原则和事先知情同意程序,采取的是个案审批法。第16条第4款要求每一缔约方均应当作出努力,确保在把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当地研制的任何转基因活体投入确定使用之前,对其进行与其生命周期或者生殖期相当的一段时间的观察。这就意味着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待遇,这与WTO的非歧视原则是冲突的[8]。
(2)两种法律规制冲突的协调。WTO与《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之间冲突的协调有一定的难度,这体现在:双方的规则差别太大,潜在的冲突很多;WTO与《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成员都是平等的国际法主题,互相没有隶属关系。协调的建议:一是加强交流。多边贸易体系和环境条约应当相互支持,为了维持这一相互支持性,两者都应当维持在各自领域内处理问题的能力。各国政府在未来《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谈判中,应当考虑相关的WTO规则,当贸易与环境出现交叉问题时,在《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秘书处和WTO相关委员会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极为必要。应当建立固定的信息交流渠道,建议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列入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TBT委员会和SPS委员会的正式观察员。二是开展谈判。建议将WTO规则与《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关系放在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贸易与环境议题框架内进行深入的谈判。
三、应对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的对策
目前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的重点课题,而这方面的研发也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我国从1996年开始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到2007年,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80万hm2。而与此同时,我国也是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大国,每年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大豆、油菜籽。以大豆为例,我国是大豆的进口大国,2005年我国分别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大豆1105万t、795万t和740万t,占进口量的41.6%、30%和27.5%。2008年从上述三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占我国进口总量的98.7%[9]。由于价格因素和我国现实条件的因素,进口大豆的数量逐年增长,对国内大豆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我国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由于未来粮食危机的存在,如果不能把握农业生物技术进步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那么随着转基因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我国将不仅不能有效保障自身的粮食安全,还极有可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受制于人。中国作为《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缔约国,不仅负有保护生物安全的国际义务,而且也为本国的生物安全利益而进行生物安全管理的现实必要性。目前,我国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生物安全方面的立法,但就整体而言,立法层次不高、立法内容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合理、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在未来还需要不断完善。
1.完善转基因标识制度
尽管根据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28条和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第3条的相关规定,我国已经建立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制度”,但是相关规定仍然不完善。对于现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应当借鉴日本、欧盟等国家的转基因产品标识经验,逐步完善。第一,对已经进入市场的转基因生物需要深化标识制度,将标识范围由目前的初级产品扩大到由转基因生物加工的产品,即对最终消费食品进行标识。第二,目前的标识制度未能解决经深加工的转基因间接加工品的标识问题,即转基因大豆油与非转基因大豆油混合后的加工标识问题,这需要引进欧盟的可追踪性标识方法,加强对产品中间经销环节的管理。第三,增加阈值概念,加强可操作性。考虑到转基因生物污染的偶然性和技术上的必须避免性,为加强标识的科学性,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用阈值上限的方法,对这些微量污染混杂和污染实行豁免标志。
2.完善转基因安全评价制度
我国目前转基因安全评价的立法有很大的模糊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比如“低度危险”“中毒危险”“高度危险”法律没有客观的量化标准加以明确界定,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机构和监测标准也不统一。我国目前食品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检测对象上来看,现有的结构数量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从地域分布来看,现有质检机构在各地分布不平衡。面向广大农村的地县级综合性农产品检测机构还非常薄弱。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从事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安全监测机构还亟待加强和完善。而在美日欧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具备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体系,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这些检验检测体系在保证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对农产品贸易伙伴国实施技术壁垒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成为发达国家保护国内农产品生产能力、国内生产者利益和国内消费者利益的重要进口限制工具。2001年,欧盟对大连、南京、潍坊、舟山等地的四个检测实验室、11个兽药批发市场和1个兽药零售店、2个蜜蜂养殖场、2个外贸出口养鸡场、1个水产养殖场和1个出口水产品加工厂进行考察,结果评估报告指出了关键的一条:质量检测室的检测质量没有保证。并由此得出了“目前中国无法向欧盟充分保证出口的动物性食品不含有害兽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9]
3.积极参与世贸组织谈判,参与制定新的规则
在新一轮WTO贸易与环境谈判中,应当坚持《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中的一些原则,一方面要反对歧视和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也要保证生物安全,同时要强调发展中国家维护生物安全的特殊性。应当达成多边贸易与环境发展共同遵守的指导准则。这一准则为WTO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下一阶段各自修改规则或制定新的规则时提供指导,也可以作为解决争端的重要根据。这一指导准则的主要内容可以考虑为:贸易与环境相互促进,共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反对以环境保护名义搞贸易保护主义,共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在实施SPS协议上,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第一,如何满足进口国对其出口产品在卫生和植物卫生以及技术方面的要求;第二,如何为本国的卫生、植物卫生和技术法规提供科学根据;第三,如何有效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采纳。在现行规则下,国际标准的制定和采纳都是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方式。由于这种投票方式使有些措施往往仅仅多几票而被采纳。比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在讨论对牛肉生长激素的残留规定时,有33票支持,29票反对和7票弃权;而在讨论矿泉水标准时,有33票同意,31票反对和10票弃权。为此,如何有效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采纳,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要加强基础力量的建设。一方面要培养一批通晓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法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有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以求为贸易争端提供及时可靠的有力证据。随着经济国际化,科学研究也要国际化,必须与国际标准、国际动态、国际前沿接轨,否则,我们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同,也就无法为贸易保护以及相关争端提供有力支持。在美国诉日本关于进口水果植物检疫措施的贸易争端(DS76)案件中,决定案件胜负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根据和风险分析,日本由于决策程序中缺乏科学论证环节,在制定政策时并没有充分吸收已经有的科学研究成果,事后提供的科学研究成果不能支持其品种检验措施,在本次争端中输掉了官司。美国之所以赢得诉讼,与其科学的决策程序是密不可分的,此外日本提供的科学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国际上权威专家的认同,也是日本输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我国的转基因产品出口贸易
目前,中国自己开发的转基因产品仅能满足国内的生产需要,尚不能形成向国外输出技术和大量出口产品。中国唯一可以大量出口的是转基因烟草产品,然而正是由于中国种植有转基因烟草,其烟叶的出口遭到欧美国家的坚决拒绝。一些欧美国家以此为理由,曾取消4~7亿元的订单,造成中国经济上的重大损失。我国应当加强对有关农产品国际贸易规范和惯例的研究。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针对转基因产品,无论是TBT协议还是SPS协议,都没有规定统一的国际标准,各国为了应付未来几年迅速增长的转基因产品贸易,纷纷制定自己的标准,因此,我们要强化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包括转基因食品在内的各类食品绿色壁垒的网上通报、咨询、评议、预警综合系统,建立对敏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以及进出口数据的通报交流制度,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升企业对各类绿色壁垒的风险防范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篇10
一、发展状况
(一)生物质发电产业初步形成
我区已建成生物发电项目8个,总装机容量23.2万千瓦,分布在赤峰、通辽、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兴安盟等地。国能赤峰生物发电是我区第一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利用玉米秸秆直燃发电,每年消耗秸秆40多万吨,引进丹麦技术,建设2×12兆瓦发电机组。毛乌素生物质发电厂装机容量为2×15兆瓦,总投资3.2亿元,利用毛乌素沙漠灌木燃烧发电,每年消耗沙柳20万吨,年带动治理荒漠20万亩,奈曼旗林木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是国家级林木质发电示范工程,建设规模50兆瓦的林木质发电,每年消耗100多万吨废弃林木,一期2×12兆瓦工程已完成。阿尔山2×12兆瓦林木质直燃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年消耗30万吨含水18%以下的木质燃料,发电进入兴安电网,同时为阿尔山供热。
(二)自主研发的生物燃料制取技术,探索出生物燃料非粮发展的路子
全区在建生物柴油项目6个,已建成5个,生产规模为年产90万吨,占全国产量近1/3。我区在建的生物乙醇项目有6个,大多采用玉米为原料。国家发改委2006年底发文不再批准玉米加工乙醇燃料项目,鼓励发展非粮生物燃料。我区率先在全国探索出一条发展前景广阔的路子。主要有两方面突破:一是化学合成生物柴油。包头金骄特种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非粮生物质化学法合成生物柴油项目”,海拉尔农垦集团采纳金骄集团化学合成生物柴油技术,赤峰邦驰生物柴油项目,通辽天宏生物柴油项目均已开工建没,有的已投产。二是以甜高梁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莫力达斡尔旗“无水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项目”,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建设规模为每年制取30万吨无水乙醇,已纳入国家甜高粱茎杆制取生物燃料乙醇示范工程,需每年种植甜高粱120万亩原料供应。一期年产10万吨工程基本完工,已种植甜高梁近5万亩,国家级甜高梁生物燃料乙醇原料产业基地正在我区形成。
(三)养殖场沼气发电工程项目示范效应显著
蒙牛澳亚示范牧场大型沼气发电综合利用工程,利用奶牛养殖场粪便污水等发电,年产沼气约400万立方米,沼气用于发电,年发电约8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达拉特旗北疆三和牧场大型沼气发电综合利用工程,年产沼气约80万立方米,沼气用于发电,年发电约16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5000吨。这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沼气发电工程,当前在我国大型畜禽养殖场属前位,在我区乃至北方地区均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面临的问题:
一是产业体系薄弱。我区生物质能发展势头良好,但运营成本高、资源分散、生产规模小,扶持生物质能的政策经济激励度弱,产业缺乏竞争力。
二是技术服务体系支撑不够,新技术、新成果企业转化能力较弱,小科技企业起步困难。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物质能设备使用和维护要求技术含量较高,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和故障,必须请专业人员进行检修,企业熟悉和掌握生物质能技术的人才较少。人才培养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要求。
四是配套产业发展不协调。与传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产业是典型的“小规模、大燃料”。原料分散在千家万户,秸秆体积大、重量轻、用量大,不适合长距离运输,原料收集、储存、运输、销售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不协调,导致管理难度大、成本高。
二、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生物质能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能源利用形式。年利用生物质能发电约5000万千瓦装机容量(主要集中在北欧、美国),是仅次于水力的第二大再生能源工程。经过30多年的科研探索,生物燃料正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替代石油的唯一选择,已开始由玉米乙醇向非粮二代生物燃料过渡。2007年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约4500万吨,2020年前后将发展到2亿吨,约相当于现在世界石油生产量的5%,其替代规模是其它可再生能源不能比拟的。欧盟委员会提出:生物燃料是唯一可以大规模获得的替代运输燃料的能源。生物燃油对石油替代成为一种世界共识和趋势,已驶上快车道。欧洲等地建设了大量的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池,日本从沼气中提取氢气发电。
近年来,我国生物质能发展迅速。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等大企业纷纷参与生物质发电,民营和外资企业也表现出较大的投资热情。国家“十一五”末将建设生物质发电550万千瓦装机容量,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我国生物燃料乙醇装备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继巴西、美国之后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和使用国,年产量达400万吨。国家已将生物柴油确定为新兴产业,年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沼气产业基本形成,已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3556处,年产沼气总量2.3亿立方米。
国家对发展生物质能非常重视,制定相关政策促其发展。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2006年9月30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下发“关于发展生物能源财税扶持政策”。主要有:1,价格和成本补贴:生物质发电补贴0.25元,千瓦时,生物质发电电价优惠、上网电量全额收购和电力调度优先。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每吨成本补贴1600元。2,财税支持: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等增值税即征即退。国家环保专项资金重点补贴秸秆直燃发电。用甜高梁茎秆制取生物燃料乙醇可获得政府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
三、我区发展生物质能的比较优势
(一)生物质能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
1,森林采伐剩余物、灌木林资源储量大。国家确定“十一五”期间我区采伐限额为848.1万立方米,仅采伐剩余物可获得生物质原料约777.23万吨。全区灌木林总面积为654.33万公顷,灌木林总生物量2558.43万吨。按3年平茬抚育一次计算,年可利用量852万吨。2黠秆资源量大:据2007年数据,玉米、小麦、油料年产量1526.41万吨,测算出秸秆为1831.69万吨,主要分布在通辽、赤峰、兴安盟、巴彦淖尔市等粮食主产区,3,牲畜粪便资源全国第一:我区年度牲畜存栏达到1.10512亿头,牲畜年产粪便约1.17亿吨。4,原料资源种类面积全国第一: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原料油菜籽、大豆、蓖麻、文冠果、甜高梁等,种类多,面积大。尤
其是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原料文冠果和甜高粱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我区能源农业的原料产业规模开始形成。
(二)一批科研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专利带动能源农业势头强劲
除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技术设备主要依靠引进外,我区产生了一批生物质能专利技术成果,一项专利就可带动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科技发展水平居全国前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发“甜高粱秸秆周体生料发酵生产乙醇工艺及其优化”项目,获得秸秆乙醇中试产品,国家受理发明专利申请。现甜高粱种植基地已形成,为该项目产业化提供原料规模储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发的微藻制取生物柴油技术,已在我区荒漠试验成功,准备在我区荒漠区建设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基地。内蒙古通华蓖麻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研究开发出用癸二酸副产品一脂肪酸生产物柴油技术,经检测应用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我区沼气工程的成套技术已成熟,生物厌氧发酵机理的研究、发酵工艺、产气率等单项技术和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了蒙牛、塞飞亚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结合农牧民冬季取暖和沼气池越冬困难的实际,开发太阳能畜棚暖圈沼气池和太阳能日光温室沼气池,形成在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农业种植区及农业养殖区的草原六结合、农牧六配套、田园五位一体、庭院一池四改、多池联体、三池一体六大农用沼气新模式,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7年底全区沼气用户达14.65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6处,
生物质固体成形燃料专利技术正在产业化。巴彦淖尔征华机电液压研究所研发9度一20型秸秆压块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秸秆块代替煤炭,秸秆块发热量可达到4105千卡,公斤。库伦旗六家子林场用林业“三剩物”尝试加工成型燃料,用作林场供暖、炊事燃料。
(三)广阔荒地是潜在优势,农业能源原料可变成“绿色油田”
我区宜农荒地面积约有1500万亩,宜林荒山荒坡面积达到1.7亿亩,可种植甜高梁、文冠果、蓖麻和沙柳等能源作物。还有大面积不适宜农业植物的边际土地,可以大量种植能源树种,如盐碱地种植柽柳、沙地栽植能多次平茬利用的柠条、沙柳等灌木。荒漠地区土地广阔,适于大规模藻类养殖。微藻是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这些大量宜林、宜农荒地和荒漠、边际土地资源,我区独一无二,经过开发和改良,可以变成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绿色油田”。
四、思路与建议
(一)大力发展能源农业,使之成为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一把钥匙
据测算,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产值近亿元,年消耗秸秆20万多吨,增加就业岗位1000多个,增加收入6000万元以上。1公顷甜高粱茎秆可转化燃料乙醇3―5吨,高者可达10吨。一亩藻塘可生产3吨生物柴油。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按每吨柴油8000元测算,可实现产值4亿元。在生物质能产业的推动下,盐碱地、沙地、荒漠地等低质土地种植甜高梁、文冠果、养殖藻类,可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传统的农业产业链将被延伸。原来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经过收集、加工、运输等环节,形成新的产业链,不仅带动农村牧区生产模式转变,而且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因此,应充分发挥我区已形成的生物质能产业及科研成果优势,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采取政府扶持、企业投入、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积极扶持生物质能企业在原料基地发展连锁项目。政府应把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推进农村牧区的进步。
(二)以生物能源替代煤炭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村牧区林区剩余废弃物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区秸秆年产生量折合1500万吨标准煤,动物粪便年产生量折合5755万吨标准煤,林业剩余物年利用量折合800万吨标准煤,灌木林年利用量折合1000吨标准煤。仅这几项折合标准煤已超亿吨,相当于鄂尔多斯煤炭年产量的1/2。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经济增长点,对于调整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重化产业结构,增强煤炭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源、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产业模式的重大创新。我区是煤炭资源大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是由燃煤造成的。据测算,运营一台2.5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机组,与同类火电机组比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产生8000吨灰粉,可作为高品质的钾肥直接还田,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过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模式。赤峰、通辽、兴安盟等以农为主的地区,应鼓励建设小型秸秆直接燃烧热电联产项目,解决当地秸秆大部分就地焚烧、环境污染严重、用电和集中供热等问题。呼伦贝尔、通辽灌木和林业采伐加工剩余物资源丰富,仅牙克石现有采伐加工制等物2027.2万吨,储量是全区所有林木的2倍以上,可建若干个小型灌林木质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固体成型燃料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我区丰富的林木剩余物、沙生灌木等生物质资源,可以发展固体生物质燃料。生物质能可以带动能源林产业的发展,有助于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四)把生物质能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发展生物质能越来越显示出,它不仅是替代石油的唯一选择,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缩小区域、城乡差别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发改委将我区列为“十一五”生物质能源发展重点省区之一。应从国家战略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调查研究全区生物质能资源整体情况,围绕产业经济性和目标市场,高起点编制开发利用战略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五)抓好示范项目。推进产业发展
我区已建成和再建的一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项目。要围绕项目建设,下大力气抓好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积极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化进程。生物质能示范项目。不仅仅只是企业发展,要形成从原料供应、运输、加工、市场开拓和相关服务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和行业,要加强协作。共同推进。
- 上一篇:如何进行课程管理
- 下一篇:一年级学生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