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功能范文
时间:2024-04-17 16:0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管理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 案例教学 医学生人文素质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127-02
一、医学生人文素质与其培育现状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素质中又以人文素质为重点。医学作为一门特殊的专门性学科,对人文素质要求更高。医学生人文素质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疾病与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怀。笔者在长期的医学生思想教育实践中,纵观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认为人文素质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医学教育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轻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知识密度大,操作能力高的学科,要求医学生在学期间掌握与运用的技能非常多。基于这一现实,医学院校与医学生往往过于强调医学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教育与自我强化,因此也造成医学生服务意识淡薄,难以满足现代医疗服务内容、效果与服务意识的需求。在笔者的日常工作中,发现许多医学生存在着重视医学专业课程学习,轻视人文课程;文化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基本的人文知识;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必要的团队精神、利他意识等现象。
(二)医学教育方式落后,教育模式单一
当前,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中心转变,这更强调了人的需求,相应的要求医学教育模式也应适时进行调整。但在现实中,笔者发现我们的医学教育方式却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仍沿袭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缺乏互动式、引导式、启发式的教育新模式,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效果不明显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如美国、德国的人文医学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高达20%~25%;英国比较低,仍占10%~l5%。这突出反映了我们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在量上过少,更有甚者,一些院校为强化专业课程,而将人文课程进行压缩,减少课时,甚至对人文课程必要的实验、实践活动等进行限制,影响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
(一)对树立医学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具有强化功能
医学行业作为特殊的职业,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这些应包括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必须促进、保护和强化上述医学职业的各个基本要素,从而能保证病人、专业和全社会的利益等。在案例教学中,可通过一些公共卫生与健康的案例,如SARS事件中,公共卫生守护人钟南天教授以超强的自我牺牲精神,科学而严谨的研究态度,从事医学研究,有效处置了非典型性肺炎的蔓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与教育,可使医学生对医生职业道德与价值信仰追求,培育良好的服务意识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
(二)对培育医学生基本沟通技能具有强化功能
沟通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尤其是医患关系的处理上,尤为重要。据有调查表明,医患矛盾70%是由双方沟通不畅或信息传递不全造成的,这也对我们医学生沟通技能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在教学中,追求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广泛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剖析式教学、行为扮演式教学等多形式,帮助广大医学生学习领悟基本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尤其是课程运用角色扮演方式,让医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与思考,进行实境演练,从而培养医学生紧急事件处置及与陌生人沟通的技巧与能力。
(三)对医学生掌握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知识具有强化功能
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知识是一名医学生应掌握与了解的基本知识,也是将来做一名好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行政管理学》课程内容庞大,知识体系丰富,其中公共卫生与群体健康即为重要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可将人文教育与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医学生对健康与卫生系统知识的感知与理解。而且本课程作为综合叉学科,教学中还穿插多学科知识,以使医学生能有效学习到哲学、伦理、法律、卫生法规等理论知识,从而强化群体健康与卫生系统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人文素质。
三、强化《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课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认真开展教学课程设计,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意识
意识影响行动。人文素质意识的培养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首要因素。任何课程的设置都应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目的与价值,《行政管理学》课程也不例外。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前,应认真开展教学课程的设计,特别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意识的培育。一是依据医学这一特性开展课程设计。围绕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公共卫生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专门性的案例分析与讲解,帮助医学生树立良好人文素质意识,同时培育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医疗实践行为,并正确认识当前公共卫生知识与卫生政策体系。二是依据医学生生活实际来开展课程设计。医学生相对其他文科类学生,具有生活与思想的局限性,本课程应结合医学生生活实际,定位于选修课的特性来进行有差别性的教学设计。如案例教学中,通过介绍知名的医学大家先进事迹案例或生活中可见可闻的卫生行政部门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经过,使医学生们有效了解医学前辈及行政部门运行流程,从而培育出良好的人文素质。
(二)大力活跃教学组织,营造思辨、参与、团队精神的教育环境
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人的发展。大多医学生对人文素质的培育充满着渴求,都以追求未来的“好医生”为目标,但又常常为如何提升自我人文修养而困惑。据此,笔者也认为,教育环境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影响重大。为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活跃教学组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医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提升人文素质。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好课堂灵活多样教学模式的作用,活跃氛围,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教育宗旨。笔者曾大力组织开展了无领导小组活动与角色扮演活动,如曾模拟某酒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请多位同学上台扮演政府官员的多个角色,采用会议形式讨论如何处置这一突发性公共事件。教师则发挥着组织与协调作用,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使同学们学习、掌握了人际沟通交流与讨论及问题处置的方法、策略,也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质。因此,笔者认为,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还可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如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以灵活的方式为医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
医学教育的核心是为患者治病,是培养医学的实践者。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现代医学模式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因此,《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课程应与学校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体现出医学专业的特点,符合医学人才成长的规律性。为此,笔者曾对本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作为教学的“两条腿”,增大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笔者运用了发散式思维与集中式思维进行教学方法创新。这些方式使医学生们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中获得了良好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课程,仍可沿着如通过“以问题为基础”、“情境教学”等新方式进行授课,坚持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方法运用为中心,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各种思想、观念、感悟在交流中碰撞、汇合,进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达到人文教育“移情作用”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梁金葵.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9(3).
篇2
关键词:技能教学改革;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单项技能和重复性技能人才适应性较差,跨学科、跨技术、创造性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如鱼得水,技工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力进行改革创新,不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技能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
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改变“重教法,轻学法”“重演绎,轻归纳”“重讲授,轻操作”“重描述,轻直观”“重知识,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等倾向,体现技工教育的教学方法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模式转变。
2. 专业实训场所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现代技能教育要适应市场需要,必须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来配置实验、实习设备。但是如果按每个专业的要求来配置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又会造成学校过重负担,而且市场发生变化,会造成设备和资金的闲置浪费,使学校处于窘地。一般技工学校在专业实训设备建设上都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重点配置骨干专业的实验、实习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技能教学的训练。
3. 专业师资配备不合理
目前技工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大多还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型人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极少,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参差不齐,专业面也较窄,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像物流这种新兴专业,实践技能的人员乐于从事技工学校教师工作的不多,这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技工学校技能教育的水平。
4. 重理论、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
技工学校管理类专业的学习一直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以能考出好成绩为最终目标,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技能教学的评价大多采用专业技能等级证的通过率作为评价的参数,造成技工学校注重教育主管部门的专业理论会考,注重劳动部门的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对学生技术能力的系统培训力度不够,技能考证有名无实。
二、技能教学改革可选择的教学模式
1. 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手脑并用,学做合一,是职业教育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在理货员的学习中可以实行社会实践训练模式:一年级在学校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在学校的实训场地熟悉理货操作流程,为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年级进行理货员技能等级证的考证,巩固理论与实操知识,获取专业技术资格;三年级到港口或物流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升华。
2. 利用模拟实训软件进行教育
模拟实训软件是利用计算机模仿出真实工作程序、工作环境等,进行模拟生产和教学训练的一项综合技术。先在软件平台上训练,再到实物现场或台架上操作,能够克服实习实训设备的不足,减少实习实训设备和材料的损耗,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如物流管理课程中的计算机模拟运输、仓储、配送操作系统与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模拟实训,以及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仓储中心仿真模拟实训就是利用了这种教学模式。计算机仿真技术利用直观、动感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3. 通过顶岗实习进行强化训练
技校生通常在校学习两年,为了尽快使学生掌握好专业技能,适应工作角色,技工学校应该强化实训教学,让学生第三年到企事业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学生身份逐渐淡化,他们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和实践,完成企业交给员工的任务。学生做到在厂中教,在教中学,为将来就业时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和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明显提高。
三、技能教学改革的措施
1. 调整课程结构
技工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必须贯彻“实际、实用、实践”原则。课程设置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兼顾终身教育的需要。学校的教学不可能让学生对每个岗位的技能都熟练掌握,但通过学校的教学应该能熟练掌握某项专业中最基本、最重要、最通用的技能,如现代物流专业的仓储、运输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营销专业的接待与推销岗位等。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把企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组织成知识模块,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作出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并注意及时把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纳入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2. 建立科学的评价教学体系
学生实习的目标是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为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规范校内外实训与实习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能简单地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个人印象及考勤进行粗放式的结果评价,需要建立合理量化、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在注重全面性的基础上,更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分阶段、分任务的过程考核。
实训评价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想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监督作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需要认真严肃对待,不能流于形式,应当将其作为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开展多样化技能教学
不同的专业对技能教学有不同的要求,学校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丰富和完善实践技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组织缺乏专业认识的技校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进行认知实习。如组织物流专业的学生到物流公司了解物流基本运作过程,利用综合设计的方法,进行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物流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系统地解决某种或某个实践问题。采用开展讲座的方式进行物流生产管理的学习,请多年在物流工作一线的人员讲授,实践出来的认知往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很感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实践的认识,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4. 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对专业建设、技能教学等进行论证规划,建立校外专业实训和教学见习基地,不仅可以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而且可以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只有促进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如企业在学校开办企业冠名班,企业得到了合格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和就业保障,而学校则在专业建设方面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三赢”。
有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妙在用法。只要坚持改革,搞好改革,技工学校管理类课程的技能教学就能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金山.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实
践[J].物流技术,2005(10).
[2]邢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
篇3
关键词:工程师;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多媒体课件;五大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7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以及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将促进我国向高等工程教育强国迈进,从而培养与造就工程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一方面它上承《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等专业主干课,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工作后实际的工程设计与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它贴近工程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另一方面又涉及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法律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综合性,因此,对多数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是相对难理解的一门课程[2,3]。鉴于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当今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设计理念,进行《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一、设计理念
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设计理念,制作由“教学课件-习题-创新素质-知识拓展-卓越工程师”五大模块所组成的《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多媒体课件,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立体化,并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旨在以《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课程为依托,实现学生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不断线、计算机能力培养不断线、实践能力不断线,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培养其工程师素质和工程师能力。
二、课件组成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为:
(一)教学课件
包括组织理论、环境工程项目策划、环境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环境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环境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环境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发包与采购管理、环境工程施工阶段管理、环境工程项目设计厂址选择、工艺流程设计等主要内容。
(二)习题
包括国家二级建造师考试历年真题、国家二级建造师考试模拟题库等。
(三)创新素质
包括学生模拟招投标活动、学生创建学习小组所进行的环境工程项目设计案例分析等。
(四)知识拓展
包括美国与中国科技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华为IPD项目管理“六步一法”、世界建筑奖与美丽建筑、中国的“超级工程”等。
(五)卓越工程师
包括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2)、污水处理厂项目投标书、7分钟让你看懂电子招投标、MS project 2010教程等。
三、课件特点
(一)引导式导航,兼顾美学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时,ppt模板以蓝色与绿色作为主色调,突出了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该课件以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引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震撼,同时让学生对整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每一章均以一个与本章内容密切联系的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例如在讲授“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时,首先向学生播放AAA级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诚信工地的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对安全文明施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而对每一章中每一小节,均以能概况该小节内容的图片作为导入。由于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发展很快,而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相对滞后,因此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所舍弃,注重项目管理与设计前沿知识和实际工程情况的介绍,更“接地气”,例如在讲授“项目管理的组织理论”时,向学生讲授设计师Manu Cornet在自己的博客上所绘制的一组美国科技公司的组织结构图以及《第一财经周刊》所绘制的中国主要科技公司的结构图,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对当前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篇4
【关键词】工程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实例讲解 项目教学 运筹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47-02
1.引言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飞行流量不断上升,空中交通安全及效率问题越来越引起从业人员的关注。空管人员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指挥航班完成飞行任务,流量容量管理已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形势下,空管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不仅需要扎实的行业基本知识,还需要具有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工程中去,以解决实际工作工程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同时需要团队协作能力[1]。空中交通系统优化与管理是一门以管理运筹学为基础理论知识,结合空中交通管理行业专业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空中交通流向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课程。本文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结合空管行业特点,对本课程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探索,结合项目团队合作的教学理念[2],在教学中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
2.课程改革整体构思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各方向本科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运筹学对整体优化决策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特点,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问题,理解线性规划、对偶问题、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网络计划技术、排队论、决策论等分支的基本优化原理,掌握其中常用的模型和算法,具备一定的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数学建模能力,同时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为今后在工作中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观点与方法去处理空中交通管理问题、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和机场现场管理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4]。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实践课环节是教学关键。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掌握运筹学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实践环节不但可以对所学的理论加深理解,并通过组内合作、任务分解、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思考所学知识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项目完成过程中去,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等能力。
3.理论讲解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课程的讲解是为实践环节服务的,因此在该阶段设计讲解重点为基本理论知识的原理介绍,可以将理论知识点的范围扩大,但难度应当适中。理论讲解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系统的好优化的思想,同时使学生掌握继续深入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学会查工具书、学会基本计算机辅助运算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评价标准之一。
实践环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该课程的核心与灵魂所在,是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评价。该部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科学选择项目主题、合理组合知识点、预先设计小组人员分工、设计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项目讲评及学生成绩评定方案等。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满足岗位对学生大工程能力的需求。通过对相关单位管制员岗位的业务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构思设计了一个项目:基于容量约束的进离场航班流量管理。实践环节项目教学的实施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估三个阶段[5,6],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现“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团队组织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及知识创造能力。
该项目主要任务为:(1)机场容量评估方法;(2)进离场容量分配的线性规划模型建立;(3)基于MATLAB的模型机算法编程实现。不同阶段的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主要任务
3.1 项目准备
首先教师针对同一项目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项目,编写项目任务说明书。在任务书中尽量减少说明性文字,增加启发式问题并附带背景材料及参考文献,鼓励学生通过科技文献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支持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点和思路。本项目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机场容量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及优缺点进行参考文献查阅,掌握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建立和MATLAB编程基本方法。首先由教师介绍项目任务和完成步骤;然后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特点进行自由分组,并推选项目负责人;最后,教师会明确本次实践项目的意义:一是综合运用理论课中所学的运筹学知识以及相关前导课程的知识完成任务说明书中的要求;二是学会团队合作、交流的工作方法;三是查阅参考文献方法;四是MATLAB建模及编程方法。
3.2 项目实施
1)首先,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分析,确定分工,制定完成项目的步骤、方法。
如本文提出的实践项目――基于容量约束的进离场航班流量管理,学生首先对机场容量进行评估。在对机场容量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总结的基础之上,分析教师提供的基础数据,设计基于历史统计数据的机场运行情况表示方法,通过EXEL或者MATLAB编程实现机场容量评估。
其次,根据教师提供的基本思路,对该项目的进离场航班流量管理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运用理论课程学习的整数规划模型建立方法对该项目建立数学模型。然而该项目基于滚动时域的整数规划模型,较理论课例子不完全一致,是在其基础上的提升和应用化改进,此过程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后,在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后,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求解。在这一阶段,学生会查阅大量有关MATLAB编程的相关书籍,自行设计算法框架、流程和数据表达方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运用到教师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讲解的知识点,并且会结合交通运输专业(空管方向)及相关前导课程的知识,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及课程间的知识融合,使知识点内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工程意识。
2)撰写项目报告及分组公开答辩,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各自的项目进行总结与展示相关成果。在报告中要清楚的描述项目分工、实践步骤、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成果及参考资料。并且在完成总结报告后进行公开的答辩,接收教师、同学的提问。该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撰写报告的能力,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临场演说能力,为日后在工作岗位上完成相关科研项目提供先期准备。
3.3 项目评估
主要从分工合理性(10%)、资料查阅的正确性和全面性(10%)、机场容量评估方法正确与否(20%)、模型建立正确与否(40%)、总结报告及答辩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0%)五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每一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在项目实施的每一个步骤和过程中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并且对与该项目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4.结束语
本文针对《空中交通系统优化与管理》课程的特点,提出以工程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工作模式,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主动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思辨等能力得到提升。这一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的讲授课程、科学研究及引导组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掌握一线岗位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总结升华为实践项目的能力,并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综合能力。过去的“教书匠”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鸣, 熊光晶.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 2010, (3): 54-58.
[2]陈艳, 魏星, 李志梅. CDIO 工学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 2013, (3): 136-137.
[3]郭兆正, 尹作友, 于鹏. 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 64-66.
[4]顾学雍. 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1): 11-23.
篇5
Abstract: Due to the graduate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engaged in the work related to project supervisio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important parts, the students must have the ability to solve and cope with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So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systematiz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practice teaching idea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mpus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and extracurricular engineering practice, ultimately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course group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skilled talents.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课程结构;工程管理
Key words: skilled personnel;curriculum structure;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21-02
0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施工、造价、监理、管理等行业,无论是哪种与专业有关的工作,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单一的,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撑,也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解决遇到的各种多年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和状况。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该专业人才方面,应以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侧重于实际技术能力的培养。
但是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在培养该专业人才方面多注重理论教学,严重缺乏实践训练,以至于大部分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很难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需要进行重新培养,导致新毕业生工作不好找,找到的工作不理想等问题出现。根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提出的我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因此在“重基础、重实践、重能力”的教育新理念引领下,必需深入探索工程管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重新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体系并强调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生产岗位实际操作的技能[1,2]。要解决高校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目前专业课程体系安排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安排系统性差
同类连贯性专业课被间隔(跨学期或学年)安排,这样会导致很多学生边学边丢,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进行大量前期知识的回顾,以至于相关专业课之间有很多相同的知识点重复,但大部分学生仍感觉是新知识,课与课之间完全联系不起来。
再加上,目前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缺失,从属被动。尊重学生学习选择的教学管理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落后―满堂灌,多为低阶学习、低阶思维、低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平台欠缺,课程教学环节质效亟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激情投入不足,教学设计与内容针对性不足,对学生的检查交流指导严重不足;学生学习主动投入不足,作业练习不足,交流讨论不足,探索实践不足,效率效益有待提高,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不足,使用效率具有巨大提升空间,课程教学过程评价还不够细致科学,有的标准不具体不明确。
1.2 实践性差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开设较晚,起点比较低,专业教学普遍上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侧重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则是“走过场”,时间短、指导老师的讲解或指导不能和理论知识贯穿,几乎没有任何效果。造成此现象的主要问题在于三点:
一是现在学校进行的各种考试,考前老师会一般会进行所谓的“重点”点睛,以至于给学生造成错觉,只会在考试前一两周看一下老师画的重点,其他知识点一概不看,死记硬背,知识“断章取义”,考完就全抛了。一门课前后知识点都不能连贯,更何况不同课程之间了,知识用于实践,灵活运用和创新就更谈不上了。
二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是在校学生知识用于实践的很好的途径,但是由于很多高校没有自己的专业实习基地,临时找的施工企业大多怕接收学生实习责任大、风险高,加之有的企业相距学校较远,学生实习需要一定的费用,而学校实践教学经费往往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一些实习环节往往是随便找个工地“走马观花”,甚至校外实习变为校内实习,难以达到融汇各个专业课和实践问题。
三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校内实践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起来,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有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所要求的题目和所用图纸比较陈旧,学校参考资料不足,限制了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与实际联系不紧密。这样的课程设计,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2 结合上述问题构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2.1 构建学、验、用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造价工程师所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是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其考试涉及到的知识是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的专业课,故可以“造价工程师”为培养方向,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更多实践操作内容。技能型工程管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应由课堂教学、实验、生产实践训练、实际工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教师、学生、施工单位三方面紧密结合构成的。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监理师证、造价师证、咨询师证、建造师证等[4]。因而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应针对某一种或几种执业资格类型编排课程结构,将考试所涉及的考点和专业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譬如,造价师考试所需掌握的课程就非常系统,具体如下图1所示。这些专业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实用性,侧重讲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的。
另外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上应注重课程安排的系统性,知识点的递进和相辅关系,从工程视角根据建设项目建设程序所涉及到的知识安排专业课,没有必要照搬一套教学模式,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开发立体化的课程结构,理论教育与实训教育并重,培养学生的整体式思维能力。例如,可以先学习CAD、工程制图、建筑学,学会看懂图纸,对工程构架有整体的认识,然后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地基基础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形成过程,然后学习工程经济学、投融资、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这类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各个阶段投资金额如何计算出来,如何进行优化方案的选择以及如何筹措投资金额。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一个非常立体的知识串。
2.2 加强教师工程经验培养
高校教师很多一部分是硕士或博士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缺乏工程实践,很多工程实际问题本身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不能够给学生传授工程实例技能和知识,要想培养出技能型人才也必须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在科研中吸取新知识,提高自己;同时学校可以和多家工程单位合作,在学校层面上为教师提供校外加强自身工程实践经验的机会,这样教师就能够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问题充实到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之中。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1 加强校外工程实践
对于培养合格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与建筑企业、工程机构合作,通过经济实体、业务单位、实习基地等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当学生系统地学习完专业课之后即可安排学生直接参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管理工作,使其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其职业素养。
2.3.2 加强校内工程实验
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标投标》和《工程概预算》等课程,应和实践教学基地或某一工程实例结合进行模拟,交出相应的课程设计成果,促使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用于解决实例问题,也会刺激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而不是一个课程设计题目或一幅图纸反复用,走过程、要分数。
3 结论
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探索和实践工程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就该问题,立足目前专业课程体系安排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①课程安排系统性差;②实践性差,提出三点建设性意见: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结构体系,使其系统化;加强教师实践素质培养,使其言传身教;加强校内工程实验和校外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主动利用知识体系解决工程实践问题,顺利适应未来的工作。上述意见和建议为提升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群结构优化效果,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指出了方向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杰,刘元芳.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7(5).
[2]秦力,程志辉,刘卫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郑晓,刘镇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篇6
关键词:能力本位;工商企业管理;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相适应。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新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和素质型,尤其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更是如此。这就要求以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
1岗位能力本位模式的内涵
岗位能力本位教育课程模式是与学科本位相对而言的一种课程模式,内容核心是以详尽的市场调查分析为起点,强调学生在职/在岗所需要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二十世纪后期,“能力本位”课程模式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能力”范畴不断拓展,概念上也不再局限于早期的“操作技能”的概念,更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
2高职院校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第一,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而岗位能力本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4年底,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课题调查组针对东莞市400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1、图2-2、图2-3、所示。
从上面的图分析可见,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员工单一方面能力要求,而是要求员工成为具备全方位能力的人才。岗位能力本位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三大原则,注重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模块化教学、加大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力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满足就业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要。
图2-1近三年来样本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情况
图2-2样本单位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图2-3样本单位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能力
第二,目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岗位能力本位模式下要求完善课程体系。
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针对其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践(开发)还比较欠缺,从整体上看没有统一的、系统的课程标准,尤其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地方层面与学校层面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开发,由此导致了我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盲目性,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能力本位模式下要求高职院校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新进行设计,重新进行课程设置,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以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方向,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来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课程。
3岗位能力本位模式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岗位能力本位模式下要求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新进行调整,明确课程目标、构建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
3.1课程目标确定
岗位能力本位模式下,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加强中高级实践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专业发展战略,以培养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能快速适应企业操作层工作岗位,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并且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目标。
3.2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力本位模式下,应侧重对学生管理技术技能的培养,重视公共基础课、夯实专业基础课、精简专业核心课、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从横向上构建“证书辅修式课程体系”,纵向上构建“从业式实践课程体系”,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1)重视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树立“通识教育”理念,结合人才培养的专业特点,保证公共基础课学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公共基础课的教育。
(2)夯实专业基础课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程要夯实理论基础,保证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的课时,培养学生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为学生以后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精简专业核心课
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要适当缩减,减少应用面较窄、专业性过强的专业课程,保证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企业管理职能课程有充足的学时。
(4)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
与商业领域热点更换频繁、知识更新快的特点相适应,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如开设采购管理、国际贸易实务、企业物流管理实务、商务谈判与礼仪等课程,向学生广泛、及时地传递商业前沿理论与动态信息。
能力本位模式下,就业市场对工商企业管理从业人员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只有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从横向上将课程设计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挂钩,纵向上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学习规律,构建“认知实践+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的实践课程体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校的专业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官灵芳.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4(23)
[2]朱振光.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9)
[3]杨帆.职业能力视角下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D].天津大学
[4]李选芒,赵居礼.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11-03
作者简介
篇7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企业对于高素质、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因此,为了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高校教育需要着力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工商管理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可将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有效地内化,同时也可扎实掌握专业技能。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商管理课程;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21-02
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切实的实践类课程,导致实践教学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因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努力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新体系,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势在必行。根据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切实调整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共可分为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分别为理论学习、实训项目操作以及成果孵化,三者之间呈递进关系,需要课程教师依次逐一完成。
一、深化理论学习,鼓励应用创新
实训课程中的理论学习是前期理论学习的进一步加深,因此,实训课程较宜设置在本科学习的后期阶段,需要学生在对创新创业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深化其实践操作方面的理论学习,旨在通过操作性较强的理论的学习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训课程的理论学习可以包括例如《商业计划的撰写》、《知识产权和技术管理》、《新企业市场营销》、谈判技巧等操作性强的理论加以学习。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有效的教学成果有赖于学生在本科学习的前期阶段是否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在本科学习的前期阶段,学生主要学专业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则是基于此两者之上。在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中,核心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呈相辅相成的关系,核心专业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而创新创业课程的课程设置则应紧紧跟随核心专业课程的步伐,以实践模拟为主,课程内容应包含核心专业课程所提及的理论知识,并辅以社会调查、情景模拟、自主学习等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行吸收内化,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课程中提升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如表1所示)。“嵌入”与“应用”、理论知识与情景认知相衔接的课程安排,为后期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教学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完善实训项目流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实训项目的开展以学生间的团队合作为佳,在创新创业实训项目的筹备前期,学生可自行组建团队或由教师进行统一安排,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内部讨论进行合理的职责分工,职责岗位可以划分为项目总负责、市场部经理、设计部经理、运营部经理等,并通过团队讨论设计出项目概念,概念形成后,团队成员需要共同参与项目调研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方案修改和项目展示。项目概念的策划及团队分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人需求。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中实训项目的开展,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运用课堂所学,而教师则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可以提供的资源并及时给学生提出建议想法,让学生尽可能去实现团队所制定出的实训方案。实训项目的开展以学生间的团队合作为佳,在创新创业实训项目的筹备前期,学生可自行组建团队或由教师进行统一安排,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内部讨论进行合理的职责分工,职责岗位可以划分为项目总负责、市场部经理、设计部经理、运营部经理等,并通过团队讨论设计出项目概念,概念形成后,团队成员需要共同参与项目调研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方案修改和项目展示。项目概念的策划及团队分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人需求。
三、孵化项目成果,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创业实训需要整合利用校内外各方资源,校内本科院系可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开展和协调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平台,促进产学研教育;充分挖掘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校企合作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企业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从项目设立到项目实践的整个过程中,课程负责人可邀请相关企业参与到项目评估环节中,多方位评估也有利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立体化教学。高校与企业间的积极互动不仅为学生实现优秀且可行性强的项目提供了实践平台,推进了校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校企合作也有利于优秀项目的更进一步孵化成长,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实践性。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的建构提出旨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培养工商管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意识影响行动,行动影响结果。因此,在创新业实训前期,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非常必要。通过自我认识、创业知识、创业生理、创业心理等理论教学内容的互动传授,培育学生的创业情感,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爱好。创业情感和创业动机的激发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处于积极心理状态的内驱力。基于团队合作的项目设立及实践是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创造商机、发现商机、把握商机、利用商机的创新能力,将创业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高效科学组织起来的组织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根据外部的创业环境和已掌握的创业机会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的决策能力和协调多方面人际关系,使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统一行动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严伟.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析[J].教研,2011.
[2]李传军,吴昌宇.地方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讲坛,2011,(19):566-570.
[3]刘冉.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3.
篇8
由于城市绿地指标(包括绿地率和人均绿地指标)受城市边界的主观性和可变性以及城市中绿地的空间分布的影响而有很大差异,这些指标很难或不足以衡量城市绿化和环境质量。为此,笔者提出以景观可达性作为评价城市绿地系统对市民的服务功能的一个指标。这一指标不但可以完善绿地(或其它服务设施)实际效用的评价体系,同时,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思想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以中山为例,文章讨论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景观可达性评价。
一、引言
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城市中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有人把这种作用归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或称为"自然的服务"(nature's service)(daily, 1997),而居民是否能够方便地(特别是步行就近到达)和平等地享用这种自然的服务是城市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即所谓的资源享用的公平性和社会平等性(如: peter jacobs, julia gardner and david a. munro, 1987), 也是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原则(tony dominsk,1992; roseland, 1997), 。
日下创建"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的活动迭起,但评价指标却始终未能有圆满的解决。人们习惯于用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等来衡量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这些指标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很大的缺陷。其中两种明显的缺陷是:
1它们因为建成区红线划分的方式或基数面积的大小变化而有很大的差异(图1a ~ 1c)。
篇9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网站;自动管理;系统设计;JAVA;SSH;MySql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19-0046-03
精品课程建设是关系高等教育质量及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优质资源的共享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突出资源的“优质性”和“共享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但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与建设的实施和管理却面临诸多困难,出现诸如精品课程重申报轻建设,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课程网络资源更新速度慢,师生关注课程开放资源不够等现象,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共享水平离期望的目标较远。为促进课程优质资源建设和共享,提升管理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高效、精准的管理,开发网络课程自动化管理平台,对加入管辖的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进行集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1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系统主要面向课程负责人(建设者)、网络课程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和学生等用户。网络课程建设和共享管理平台主要包含三大功能模块:即目标导向功能、过程监控功能和质量考评功能。目标导向功能可通过提供项目建设任务说明页面及示范样板等形象直观地指导实际资源的建设,实现对建设目标任务良好的引导作用,在资源组织与设计指导功能中,可建设诸如实验项目、例题和习题、学习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及视频等基本资源类别和诸如教学设问、教学案例和实验案例、机考机改系统、作业系统和学生优秀作品等拓展资源类别以实现对资源建设类别的引导。在过程管理功能中,具有资源更新率的实时自动检测和采集功能,包含资源访问率统计以及学生对资源使用效果评价反馈功能(如网页问卷调查)以加强对质量建设及工作进度的跟踪。在建设质量考评管理功能中,具有对建设目标及实际落实工作情况的比对功能,具有课程资源网页的评价页面,通过汇总及分数统计,可实现对课程网站质量的综合评价。
其功能主要结构图见图1所示:
以上系统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对课程资源共享网站的建设与共享工作进行指导、跟踪、检测和评价。在建设导航中,实现了资源组织与设计指导功能;在过程监控功能中,具有网站建设效率分析功能,同时,能对资源数量以及更新情况等方面进行自动识别、统计及结果分析;具有资源共享效率分析功能,构建不同类别资源的访问率统计规则及其相关页面的实现,根据规则进行资源访问的数据的自动识别、统计及访问率自动统计等分析功能。在质量考评中,提供学生网上评价功能,主要实现问卷调查以及评价结果分析等功能,还具有质量总体监控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和生成最终报告功能。
2系统架构
系统基于B/S架构,采用如图2所示SSH框架的体系结构设计。
为了满足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的需求,系统采用Jsp和spring+Struts+Hibernate等开发技术,以MySql为后台数据库设计。
3功能实现相关技术
1)数据库存储
本系统数据库的连接采用的是Hibernate,并且交给Spring管理。Hibernate大大简化了对数据库的操作,我们只需配置hibernate.cfg.xml和applicationContext.xml文件,在创建实体类的时候添加映射就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和操作。
2)后台多角色管理
后台管理员登录后系统会对角色权限做出判断,跳转至不同的后台管理界面进行管理。并把用户信息写入Session。当用户是教师时,判断是否已经创建了精品课程网站,如果以前没有创建过精品课程网站则跳转至创建课程网站界面,指导教师创建精品课程网站。
系统在后台管理界面会对用户权限进行验证,以确保用户权限。
首先用户在登录页面admin.isp输入用户名密码,通过登录发送一个From表单请求,包含用户名和密码,后台通过Struts.xml配置文件配置的Action拦截用户表单请求,交给UserAc-tion.java的adminlogin()方法处理。
3)创建课程网站
当教师登录后台后,如果教师没有创建过课程网站进入创建课程网站指导界面,指导教师创建一个新的课程网站,教师在相应的位置输入课程网站名称,选择专业,添加顶部Banner图等,点击创建就可以创建一个新的课程网站。系统通过Ser―vice类调用BaseDao接口存储到数据库中。核心实现代码如下:
4)获取课程网站建设信息
篇10
关键词: 题库; 组卷; 数据库; .NET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78-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st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NET
Mo Jiaqing1, Lin Yuhua2
(1. School of Computer,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 China; 2.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center, Zhaoqing University)
Abstract: Generating test paper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eaching. However, when a teacher generates test paper in the traditional way, he has to do lots of work with long working cycle and the test paper quality is unguaranteed. A scheme of test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S mode using .NET technology and SQL Server databases is proposed. The test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function modules, database implementation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are introduced. The core function of the realization process is expounded in detail. This system can edit the information such as course, knowledge point, test item.The test paper will be generated according to certain constraints after setting total score and difficulty coefficient and item type. The practicing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system has a good effect.
Key words: test library; test paper generation; database; .NET
0 引言
在传统的考试中,通常会比较注重考试和阅卷环节,而忽视命题的规范性、科学性、客观性。而且传统命题的主观性比较大,命题教师本人的喜好、研究方向、专题讲授常成为命题的主要内容,这样命题会偏离教学大纲,影响教学质量考核的真实性和可信度[1]。通过题库命题,可以克服这些问题,最终可以正确地评定学生的成绩,客观科学地测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2]。
以往教师在以人工方式进行试卷命题时,需要考虑大纲考核范围、课程重点内容、知识点覆盖情况、题目在近几年的重复程度,从所收集的大量备用题目中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组卷,工作繁琐且工作量很大,且试卷的质量得不到保证[3]。在现代高校教育工程中,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适应高校教学改革要求并符合自己实际的试题库和试卷命题系统,提高试卷组卷的速度和质量,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的迫切需求[4-6]。
1 系统设计
1.1 主要功能
题库管理系统主要分为课程信息管理、试题库管理、试卷组卷三大模块,如图1所示。课程信息管理可以设置多门课程的题库,每门课程内可以增删章节以及各章节内的知识点;试题库管理的功能是试题入库、试题修改、删除、浏览操作;试题组卷可以实现自动组卷功能,在指定试卷总分、题目类型、难度系数、知识点覆盖范围后,就可以抽取试题,生成指定模板格式的Word试卷和对应的试卷答案。
[题库管理系统][课程信息系统][题库管理][试卷组卷][课程信息管理][章节管理][知识点管理][试题入库][试题浏览][试题修改]
图1 系统功能模块
1.2 数据库实现
要得到一份质量优良的试卷,高效的组卷策略和成卷算法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还需要高质量的候选试题。同时,由于组卷过程是由系统按一定算法从题库中抽取试题,所以题库还需要有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本系统涉及的主要数据库表格有四张,其结构图如表1至表4所示。
表1 试题表结构
[名称\&中文含义\&IBank_NO\&题库编号\&CourseName\&课程名称\&Chap_Sec\&所属章节名称\&Know_Point\&所属知识点名称\&TestTypeName\&试题类型名称\&diff\&试题难度系数\&Test_content\&试题内容\&test_pic\&试题内容图片\&test_answer\&试题答案\&test_ans_pic\&试题答案图片\&input_time\&录题时间\&last_re_time\&最后修订时间\&]
表2 课程表结构
[名称\&中文含义\&Course_No\&课程编号\&CourseName\&课程名称\&CourseIntro\&课程简介\&Teacher\&课程教师\&]
表3 课程章节表结构
[名称\&中文含义\&Chap_Sec_No\&课程章节编号\&Chap_Sec\&课程章节名称\&CourseName\&所属课程名称\&]
表4 课程知识点表结构
[名称\&中文含义\&K_P_no\&课程知识点编号\&Know_Point\&课程知识点名称\&Chap_Sec\&所属章节名称\&CourseName\&所属课程名称\&]
1.3 系统架构设计
本题库以Visual Sudio2010为开发工具,C#为开发语言,SQL Server 2008为数据库,采用C/S模式。三层架构如下。
⑴ 表示层即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及显示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四大界面:用户管理界面,课程信息管理界面,题库管理界面,试卷组卷界面。
⑵ 业务逻辑层用于实现题库系统的具体业务功能,负责接收用户的数据输入,经处理后存储到数据库中,还负责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处理后按一定格式呈现给用户。
⑶ 数据层即底层数据库,用于存放题库系统的各种数据,包括用户信息、课程信息、试题信息等。
2 核心功能实现
⑴ 课程信息管理
课程信息管理功能包括课程管理、章节管理、知识点管理。以树形结构对课程进行管理,添加的课程作为树的节点显示在树形控件中,如图2所示。在章节管理窗口,左侧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教师、课程简介,以树形结构显示每门课所有章节名称,并可以同时对面章节进行修改、删除操作。添加新章节时,在下拉列表中选择课程后,再输入章节名称即可。如果要删除某一课程或章节时,则该课程的所有试题或对应章节的所有试题都会全部被删除。对于知识点管理功能,操作过程和课程管理、章节管理是类似的。
图2 课程信息管理
⑵ 试题库管理
试题库管理功能用于试题的编辑,包括录入、删除、修改。在录入试题窗口录入试题时,需要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课程名、所属章节、知识点、题型、难度系数,然后就可以输入试题内容、图片,以及对应的试题答案,如图3所示。在浏览试题窗口中,可根据用户选择的课程名、所属章节、知识点、题型、难度系数进行查询,并以列表的方式显示查询结果,用户选择题目后,在其下方就可以显示试题内容以及对应的答案。在录入试题的同时还可以录入对应的答案。
图3 试题录入窗口
⑶ 试题组卷
试卷组卷功能是本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可根据用户设置的各种参数、自动抽取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组卷。整个过程共分四个步骤,用户首先设置课程、试题总分、试题难度系数,然后在新窗口中选择该门课程的章节及知识点,接下来再设置题目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分析题等,再进行设置每种题型的分值以及该题型中的每个小题的分值,同时还需要设置题型的题目要求,之后系统就运用遗传算法对用户所设置的参数进行系列选择、交叉、变异的迭代计算,直至生成满足约束条件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输出至Word试卷模板,同时生成对应的试题答案。用户可用Word打开试卷和答案,对其进一步编辑。组卷过程主要步骤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选择知识点
3 结束语
本文使用.NET技术开发的题库系统,包括题库管理功能和试卷组卷功能,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组卷速度快。在题库管理系统中能方便地对试题进行添加、浏览、修改、删除操作,在用户提供一些简单参数后就可以自动生成较高质量的试卷。在目前推进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本系统的实施对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以及在保证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客观化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同类系统开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图5 设置题型及分值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王桥影,赵晓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平行性及其评价维
度初探[J].中国考试,2010.2:14-20
[2] 郑绍红.开放大学课程题库建设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1:
79-82
[3] 肖连,崔杜武.基于遗传算法的试卷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
机应用,2008.28(5):114-117
[4] 张琨,杨会菊,宋继红,赵学龙.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组卷系统的设计
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34(5):178-183
[5] 肖桂霞,赵武初,朱伟,郑金华.基于遗传算法智能组卷的去重题方法[J].
计算机工程,2012.38(11):150-15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