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病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17 16:0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病案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病患隐私权
病患隐私权,又称为病历隐私权或医疗隐私权,是信息隐私权的一种,隐私权是患者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病人的病情和健康状况被视作私人信息和秘密,因此受到隐私权的保障。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有为其保密的义务。同时,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因此,依法管理及使用病历档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病历档案
病历档案简称病案,又称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对病人疾病诊断治疗过程所记录的文件,它客观地、完整地、连续地记录了病人的病情变化及诊疗经过,是临床进行科学诊断治疗的基础资料,也是医学科学的原始资料。
病历档案的内容。大致可包括四个方面:门诊病历档案、住院病历档案、医疗事故档案、死亡档案。一般的病历档案多含门诊病历档案和住院病历档案。
1.门诊病历档案。医院门诊是病人的首诊,也是形成病历档案最多的地方。门诊病历档案包括患者的病历本、门诊化验单、X光检查报告单、B超报告、心电图报告等记录以及医生诊断的结论、各种治疗处方,同时包括门诊中西处方的存根。
2.住院病历档案。严重患者由门诊转入住院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在此治疗过程中就形成了大量的病历档案,它包括门诊医生开出的住院证及其初诊的结论;住院部医生观察的各种记录、化验报告单、X光片、心电图、脑电图、B超、CT等检查记录材料及其诊断结论等;护理人员对病人的观察、治疗护理所做各项记录;需做手术的患者产生的诸如术前会诊结论、手术方案、手术同意书、麻醉记录单、术中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案等文字材料。
3.医疗事故档案。在治疗中有时产生医疗事故和意外事故,必须有档案的记载,以便查考。医疗事故档案包括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治疗方案、医治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记录,以及事故发生后,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伤残等级评定证书,有些事故还含有法医进行尸体解剖形成的尸体勘验笔录。
4.死亡档案。经过医院多方抢救无效而逝去的病人,必须建立死亡档案。死亡档案包括抢救病人的全部记录,以及写有死亡时间、地点等内容的通知单。
三、如何做好病历档案的保密工作
1.明确电子病历共享中患者隐私权的法律地位
什么是电子病历呢?一般认为电子病历是指将传统的纸病历完全电子化,并超越纸病历的管理模式,提供电子储存、查询、统计、数据交换等。
电子病历档案联网共享的实现,将有效减少病人重复检查的现象,同时,医生在给病人诊断病情时,可以通过查询电子病历,全面了解病人的过往病史及各家医院、各种设备的检查结果,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提高医疗质量。但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将人类的隐私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隐私权保护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绝不能以牺牲自己的隐私权为代价换取社会的发展,否则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在医院对电子病历实行授权保密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法规,规定病人病历一般不准随意提供给别人公开查阅、摘抄,如果确实需要,必须经医生和患者同时授权。医院如果擅自公布患者病历,要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今的电脑高手太多,篡改病历这样的事大概不会有多难。就算是自己改不了,花钱买通高手或网络管理人员来实现,同样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随着电子病历的应用和更大范围的信息交换,需要制定《电子病历管理法》或《电子病历共享(交换)办法》等专门的法律法规,以期对电子病历建设与共享中患者隐私权问题进行专门规定,界定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内容、保护形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电子病历共享应用中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
2.提高医务人员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法律意识
医患关系的协调发展需要医务人员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签属了《医学职业道德医师宣言》。宣言中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十条职业责任明确规定了医师对患者诚实、为患者保密的职业责任法律的核心价值在于明确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因此,在医护人员加强自律的同时,应加强民事法律、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电子病历建设和共享中明确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主动采取保护登陆密码、规范使用电子签名,防止病人资料的不当扩散以保护患者的隐私。
3.建立信息化规范管理机制
篇2
关键词:脑血管病;护理;用药安全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以外的机体结构、功能机心理上的损害、障碍、缺陷及死亡[1]。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准确合理用药配合药物知识宣传教育,是用药安全的关键所在[2]。本文总结脑血管病患者用药过程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旨在为脑血管病患者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1 护理用药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1.1患者因素 部分脑血管病患者缺乏安全用药常识,随意加减量甚至停用,或者记错、忘记护理人员交代的服药时间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治疗、护理依从性差。
1.2护理人员因素 ①正确给药技术缺乏:因为脑血管病患者一般为老年人,多合并有血管硬化症状。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的时候要尽量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并注意控制滴数。若需要以甘露醇治疗,则要保持快速滴注,在必要时可进行加压。对脑梗死患者多需要经腹部皮下注射抗凝药;吞咽困难患者应密切注意患者在服药时是否出现呛咳,尽可能将药物调成糊状,嘱患者充分咀嚼咽下,避免口腔内药物残留。部分护理人员正确给药技术掌握不到位,在给药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给患者健康、心理等造成严重影响[3];②用药交代不够详细:反复交代、核对为发药重要环节,一些护理人员不重视药物交代,没有对患者交代用药的时间、禁忌及不良反应等,给患者用药造成不良影响[4];拜糖平、糖适平等降血糖药物应于餐前30min或同第一口饭一同服用;思诺思、三唑仑等很精药物应于临睡前服用,服药之后应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③药物储存问题:药房储存的药品比较多,长期核查、清点,使得药品的包装受到医务人员的手部摩擦使得药品的有效期、商标等模糊不容易辨认,在护理人员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药品放置时,不同种类的药物任意摆放,非静脉要与静脉用药放在一起,口服药与外用药在于同一药柜等;不按照药物的储存条件进行药品存放,需要4℃保存的药物没有按照要求保存在恒温冰箱内,避光药物进行露天摆放等。
2 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用用药管理制度 护理部应参考相关规范,结合用药过程中常见安全隐患,制定重要药品管理制度、病房药品管理制度、静脉输注药物的配伍禁忌制度、医用冰箱管理制度、输液不良反应预防制度等,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确保用药安全。
2.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①护理人员是药物治疗的观察者和直接执行者,要确保用药安全,应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较高的执行力。加强对实习护理、进修护士和低年资护士的入院教育、岗前培训,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得到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自我约束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养成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等工作习惯;②特药、新药的不断涌现,使得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同实际工作脱节,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身的药学知识,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2.3加强药品的科学分类管理 ①按照用药途径将药物分为外用药、内服药、消毒剂、注射剂4种,进行分区存放,并设立醒目的标志,以免混用混放;②加强病房基数用药管理,由专人对病房内药品进行管理。对贵重药品、抢救药品及毒麻药品进行专柜加锁保管,并标注有效期,确保用药足量、有效、安全[5]。
2.4加强用药环节的控制 ①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单向查对的方法改为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两种级以上方式确认,指导清醒的患者说出自己姓名等确认信息,从而达到双向确认的目的;②从医嘱开立到执行结束所有环节均由医院信息系统处理,包括输液、注射、服药等,废除手写方式,避免发生用药差错;③建立健全静脉用药管理体系,进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成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提高静脉输液的合理性、安全性、科学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几率,减少病区的存药量及资源浪费;④遵循双人核的原则,药品准备、巡视卡、加药单等均需双人核对。护理部还制定药物使用及配置时间相关规定,如非抗生素药物配置之后的摆放时间应为1h内,抗生素应为30min内,青霉素为15min[6]。2次/d的用药时间为上午9点、下午16点或上午8点、下午15点,用药时间相差应少于1h[7]。禁止以同一个输液架进行静脉输液、肠内营养等。特殊药品配置到输注均应设置醒目的标识;⑤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对静脉滴注速度及患者的体征、反应等进行密切关注。加强易过敏药物管理,患者的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应由2名护理人员确认。并于药物过敏患者的床边设置"过敏"的相关标识,并在护士站的白板上做提示;⑥采用静脉留置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尽量不通过下肢静脉输液,避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⑦各个科室之前进行患者转运时,需在"转科交接单"上认真填写交接的药物,当面交接清楚,以保证转科环节用药安全[8];⑧设立"口服药品橱窗",在橱窗内放入常用口服药物、标注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等信息,放于醒目的位置,提高用药透明度。对于外出、检查等原因无法按时服药的患者应设立延时服药柜,便于提醒。对于出院带药患者,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发放出院指导单。
2.5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知识宣教 护理人员在用药前、中、后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使其能够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随意加量、减量。对患者的问题耐心解答,必要时应重新核对并报告给医生,避免出现用药差错。
参考文献:
[1]王娜,宋兴燕,赵华,等.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探索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15-16):28-29.
[2]王燕.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探索分析[J].北方医学,2013,10(2):74-75.
[3]齐银芝,李小玲.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38-139.
[4]胡烨.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探索[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15-316.
[5]武悦镜.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4(6):177-179.
[6]明星,周立,席淑华,等.内科专员患者参与口服药安全现状的调查[J].护理杂志,2010,27(8):566-568.
篇3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护理;安全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asure and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throughout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ervix neoplasm.Methods 195 cases of cervix neoplasm underwent radiotherapy in vitro plus intraperitoneapl,accompanied with more mental care,health education and dietary instruction,more intensive care of radioactivity rectitis and cystitis.The safety management was specially focused.Results All the 195 cases achieved effective central through radiotherapy and intensive care,with radiation complications remittent.Meanwhile,the nursing staff’s self-protecting concept strengthened.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radiotherapy are effective.
【Key words】 cervix neoplasm;radiotherapy;nursing care;safety management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以腔内照射配合体外照射的方法应用最普遍,其适应范围广,疗效好[1]。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意识很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其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对放疗病人加强护理及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3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195例宫颈癌放疗病人的护理及安全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宫颈癌病人195例,年龄23~82岁,平均52岁。全部病例经病理确诊,其中鳞癌180例,腺癌15例,梅毒(+)10例,HCV(+)1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直线加速器体外放射治疗配合高剂量率192铱近距离治疗机行近距离腔内后装放疗。体外照射方法: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全盆腔和宫旁照射,一般每次2Gy,1次/d,4~5次/周,共10~15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方法:采用高剂量率遥控192铱近距离治疗机行近距离腔内放疗,一般每次6~10Gy,每周1次,总剂量为30~40Gy,腔内照射的当日不做外照射。其中辅以顺铂(DDP)化疗增敏40例。
1.3 结果 195例宫颈癌病人接受体外+腔内放射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后,除1例因经济拮据,出院在门诊继续腔内放疗外,其余均在病房完成放疗计划。5例发生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2.56%,2例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1.03%,经保守治疗和药物灌注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无交叉感染发生。同时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所提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 多数患者对“放疗”缺乏了解和认识,治疗前应简明扼要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效果、优越性、疗程、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常见处理常识等,并签《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发放宣传小册子《放射治疗常识指南》供其阅读,让他们有一定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对放疗计划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消除对疾病和治疗的恐惧紧张心理。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肿瘤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并进行个性化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护理知识传授,介绍治愈病例,增强抗癌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营养和饮食护理 宫颈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直肠是最易受损伤的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腹胀,故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低纤维饮食,避免吃易产气的食物,如糖、豆类、碳酸类饮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严重腹泻者,需暂停放疗,检测患者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体征,通过吃水果、喝饮料、肉汤或静脉补液补钾等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
2.3 照射野皮肤的护理 照射野皮肤可出现红肿、干燥、瘙痒、脱皮或溃烂,放疗前应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对预防皮肤反应的重要性。嘱其保持照射野画线的清晰,穿全棉、柔软、宽大透气的内衣,避免粗糙衣物摩擦。照射野可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沾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局部皮肤不要搔抓,脱屑切忌用手撕剥,防止损伤皮肤造成感染。保持外阴、腹股沟清洁干燥。
2.4 阴道冲洗的护理
2.4.1 阴道冲洗的重要性及目的 我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绝大部分为中、晚期,均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及阴道排液,随着癌组织破溃可产生浆液性分泌物、晚期癌组织脱落坏死继发感染,则出现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因此阴道冲洗是宫颈癌患者在每次体外放射治疗后和腔内放射前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阴道冲洗的目的:清除坏死、脱落的组织,减少感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避免阴道粘连,以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同时能清除放疗后坏死的组织,提高放疗敏感度,预防盆腔腹膜炎[2]。
2.4.2 冲洗的方法 放疗前首先进行健康宣教,告诉每位患者阴道冲洗的作用及对放疗的影响,让他们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冲洗。我科一般患者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1次,对分泌物多、异味浓的病人,每日阴道冲洗2次;对大出血者禁冲洗。冲洗时动作要轻柔,冲洗压力不宜过高,温度要适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2.5 腔内放射治疗的护理
2.5.1 放疗前 按妇科手术前常规准备。放疗前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外阴、阴道冲洗,冲洗要充分、彻底,减少盆腔感染的机会,预防阴道粘连。
2.5.2 放疗后 (1)注意病人排尿情况,排尿困难超过4h者需导尿;(2)观察阴道有无出血、渗血,若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大量出血,甚至晕倒,应立即给予卧床,阴道填塞明胶海绵或碘仿纱条;必要时使用止血剂、输液、输血,并作好抢救准备;(3)观察体温及腹痛情况,注意预防盆腔炎发生;(4)坚持每日阴道冲洗1次,以清除坏死脱落的肿瘤组织,提高放疗的敏感性。
2.6 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与护理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早期并发症之一,通过减少阴道A点的照射剂量可使直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放射性直肠炎按严重程度可分轻、中、重3度。发生率因治疗方式及放射总剂量不同而有差别,约10%~20%[4]。其预防与护理措施:(1)病人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肠道刺激症状,甚至直肠充血、溃疡而导致血便。应配合医生拟定个体放疗计划,通过适当调整,使子宫位置前移。进行腔内治疗时要保持直肠空虚,有利于阴道填塞,减少直肠的辐射受量。(2)对急性直肠炎应立即停止放疗,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口服,3次/d,或每晚保留灌肠;腹泻次数多,口服易蒙停,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3)严密观察大便的性状、腹痛的性质,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了解贫血程度,贫血严重者应少量多次输血,并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2.7 放射性膀胱炎的预防及护理 放疗可引起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病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晚期放射性泌尿系统并发症以放射性膀胱炎最常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血尿,可造成严重的贫血,除消炎、止血、解痉、矫正贫血治疗外,可行局部止血处理,必要时行膀胱造瘘术。总之治疗棘手,其发生率2%~10%[4]。其预防及护理措施:(1)在实施盆腔放疗前,嘱病人排空小便;腔内放疗时,在阴道内填塞纱布,以增加放射源与膀胱间的距离,减少膀胱受累。(2)轻、中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主要采用保守疗法:嘱病人每天饮水1000~2000ml,及时应用抗感染、止血及对症治疗,以缓解膀胱刺激征;每次排尿后注意外阴及尿道口清洁,防止逆行感染。重度出血者输新鲜血,纠正贫血,改善全身情况。(3)重度放射性膀胱炎反复出现肉眼血尿者遵医嘱用:庆大霉素24万u+地塞米松5mg+肾上腺素1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嘱病人排尽尿液后灌注,勤翻身、改变,使药液充分接触膀胱内壁,消炎、止血,促进上皮组织修复和黏膜愈合。
2.8 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放疗可引起病人血液系统的变化较多,主要因放射线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所致,这与接触放疗的剂量、次数、照射面积有关;辅助化疗增敏亦与抗肿瘤药物副作用有关。因此放疗病人每周应化验血常规1次,根据不同症状及时对症处理,如口服维生素、利血生、复方阿胶浆等,必要时输成分血和升白细胞治疗。
2.9 出院指导 出院前制定指导计划:(1)保持阴道清洁,教会病人阴道冲洗的方法、适宜的冲洗液温度、冲洗头放入阴道的深度,转动冲洗头冲洗;(2)合理饮食,注意营养;(3)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休息;(4)性生活指导,保持生存质量;(5)定期随访。
3 安全管理
护理管理是日常护理质量中的重要部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5]。
3.1 高度的责任感是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 (1)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及治疗环境,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护理质量。(3)正确执行医嘱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坚持“三查七对”制度,是一种有效的防范程序。(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预防交叉感染。(5)放疗后,定期监测血常规;腔内放疗后注意观察病情,预防阴道大出血发生,并作好抢救准备。
3.2 严格管理是放疗安全进行的保障 (1)每位放疗病人在放疗前签《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2)了解妇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由于妇科病人的特点,护士在日常工作的很多操作中不可避免较多地接触到血液、分泌物、体液。我科部分宫颈癌病人合并梅毒、丙肝等,应注意防护。(3)加强管理与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护士长要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加强职业损伤防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主动防护意识,建立完善操作规程,督促检查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安全操作,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染疾病。(4)护理操作时应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体液、排泄物等操作时,戴手套是十分必要的,手套可起到屏障作用。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人群,如经皮肤接触[6]。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物质的接触,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既保护了患者也保护了自己。(5)采取有效隔离和自我保护措施。无论什么病人,只要手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就一定要洗手,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和安全防护的最经济而有效的手段。(6)意外暴露后的处理原则:接触到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立即清洗局部。锐器伤后要立即挤血(从近心端挤向远心端)+清水清洗+碘伏消毒,并检查患者的检验报告单[7]。必要时采取针对预防措施并立即通知医院感染科,请专家评估,必要时接受医学观察及可能的预防性治疗。
4 讨论
体外+腔内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由于射线辐射的影响,使子宫邻近器官造成损伤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放疗前、后的全程护理和安全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及时、正确、有效、仔细的护理可以帮助病人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病人除5例出现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2例发生放射性膀胱炎外,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也无交叉感染的发生。病人得到高质、优效、安全的护理,减少和杜绝了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最终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也大大增强。
1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98.
2 胡显玲.221例宫颈癌体外放疗配合腔内后装放疗的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05,27(1):155-156.
3 李荷连,何津.宫颈癌治疗方法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42-144.
4 王伊洵.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相关问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7):391-393.
5 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
篇4
方法:选择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并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例均顺利通过治疗,无护理安全事故。
结论:医护人员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药物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针对性安全措施,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糖尿病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15-02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逐年上升的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多为中老年人,该病具有病程迁延,无特效疗法,并发症多,需要综合控制的特点[1,2]其危害性对于生理功能不断下降的老年患者影响更大,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病区的特殊群体,存在着越来越大的护理风险,如何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当前严峻且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医院根据患者安全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60岁以上患者239例,其中90岁以上2例,80~89岁33例,70~79岁70例,60~69岁134例,女性119例,男性120例。
1.2 结果。239例均顺利通过治疗,无护理安全事故发生。
2 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2.1 病情观察方向。
2.1.1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较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新入院病人在家多长期卧床,可能已经发生皮肤破损、压疮,护士在接待新病人时,如不认真查看,与病人家属交待,易引起护患纠纷。
2.1.2 老年糖尿病患者各种脏器功能衰竭,对降糖药的代谢也慢,饮食不能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进餐,易发生低血糖昏迷,特别是在凌晨3~4点极易发生,夜班护士巡视病房时如不认真,可能误认为病人在熟睡,易错过最佳抢救期,更严重时,科直接导致死亡。
2.2 基础护理方面
2.2.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菲薄弹性差,抵抗力下降,全身营养障碍,如果对病人的翻身、皮肤护理不到位极易发生压疮。
2.2.2 部分患者有活动能力障碍,皮肤感觉障碍,在使用热水袋时易发生烫伤。
2.2.3 老年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如皮肤不能及时保持清洁,易合并多部位的感染。
2.3 专科护理方面。老年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以更好的观察病情,指导治疗,但多半病人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监测血糖时间,又对反复的血糖监测,血液检查误解,认为血越抽自身的血便月少,导致血糖漏测,以及监测时间不准确。
2.4 药物治疗方面。
2.4.1 老年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自己注射胰岛素时消毒范围不够,剂量不准确。停顿时间不足,导致药物浪费,皮肤感染。
2.4.2 口服降糖药,服药时间不正确,甚至遗忘,使血糖难以控制。
2.4.3 老年糖尿病患者反应性差,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不能及时发现。
2.5 健康教育方面。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对于老年人群尤甚,许多在老年期初查出糖尿病的病人,对糖尿病的疾病知识缺乏,对饮食运动治疗等方面不知所措。
2.6 心理护理方面。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有些老年患者认为无法治愈,“老了,能吃就吃”,不想严格控制血糖,不能配合治疗,也有一些老年患者对于糖尿病过多关注,焦虑。
3 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隐患的对策
3.1 病情观察。
3.1.1 对于所有新入院病人应全面检查全身皮肤情况,对于已发生压疮,皮肤破损的病人,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当面交待,并及时填写压疮报告单至护理部,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局部压力,换药以避免压疮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压疮的愈合。
3.1.2 要求夜间巡视时一定要每一小时到床边巡视,看到病人有平稳的呼吸,五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必要时可摸脉搏,如遇异常情况及时血糖、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3.1.3 对重点病人,如病情危重、神智不清。有纠纷倾向的病人应加强巡视。
3.2 基础护理。
3.2.1 对于老年病人皮肤菲薄,弹性差,营养障碍,长期卧床,感觉运动障碍的按Brand评分从感知,潮湿,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磨擦与剪切力等方面进行评分,填写难免压疮评分表≤12分高位人群上报护理部,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控。
3.2.2 对于老年病人采取调节室温,增加盖被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热水袋。
3.2.3 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三无、四短、六洁”护理,保持全身清洁,避免合并感染。
3.2.4 协助卧床病人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3.2.5 对于有跌倒倾向的病人,我们从年龄,既往史,精神状况,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排泄障碍,药物,插管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分≤6分,悬挂防跌倒标识与家属签订《预防跌倒告知书》,并针对各病人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3.3 专科护理。向患者做好宣教,告知患者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并向其讲解红细胞的存活期,消除病人的误解。对于记忆力下降的患者,我们采取用定时器的方法,提醒患者,以确保监测时间的准确性。
3.4 药物治疗。
3.4.1 向老年糖尿病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指导病人正确的消毒范围,剂量调整,注射后停留5~6秒再拔出针尖。对于视力下降的病人可以戴老花镜,对于年纪大,自护能力差的病人在出院前教会病人家属为病人注射胰岛素。
3.4.2 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的宣教,告知患者各种药物的作用,服药时的注意事项,住院期间一日三次送药到口,出院前在病人口服药盒上注明服药的时间。
3.4.3 用药后,加强对患者用药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多与病人沟通,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3.5 健康教育。对于所有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除责任护士每天针对性的宣教以外,每周四下午固定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方面的专题讲解,以使病人更好的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3.6 心理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沟通,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长期得不到家人陪伴,内心抑郁,有不良倾向的患者更应主动关心病人,在病人生日时,可由病区为患者过生日,让其感受到温暖。
4 小结
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主动发现,并针对原因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安全,以实现病人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安全文化; 呼吸内科疾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096-03
Application of Safety Culture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Ward Nursing Management/CAO Y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7):96-9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afety culture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ward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admitted to the study,168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84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afety culture care manage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e management,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rat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8.3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9.05%),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9.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7.38%),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afety culture; Respiratory internal illness;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Loudi Central Hospital,Loudi 417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07.046
呼吸内科疾病范围很广,轻则感冒重则肺结核、肺癌等,是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致病原因:大气污染,长期吸烟,支气管、胸腔、肺部及气管发生病变,主要病症包括:肺结核、肺癌、哮喘、肺炎、呼吸衰竭等[1]。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该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高发病率的同时还伴随着高死亡率,以引起医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文化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认知及对新时期的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由于多系统均有疾病,所以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操作相对复杂,治疗和护理的任务比较重,但是一般来说医院的人力资源特别是护理资源相对贫乏,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增大了护理的风险[3-4]。自2010年1月开始,笔者所在医院提出“安全文化”的护理管理理念,护理工作要做到“无损于患者为先”的原则,将安全文化渗透到每一个操作中去,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本文就安全文化在呼吸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作一简单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67~82岁,平均(75.3±2.4)岁;观察组84例患者,采用安全文化护理方法,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66~84岁,平均(76.5±1.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1)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变化;(2)使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病情危重的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下床适量运动;(3)给予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严重发热或病情非常危重的患者可以食用半流质食物;(4)保持病房环境良好,每天要进行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15~30 min,病房的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定期进行消毒;(5)呼吸困难患者给予辅助呼吸,护士在辅助呼吸操作时操作一定要规范;(6)呼吸衰竭患者如出现谵妄、烦躁或兴奋等情绪时应谨慎使用镇静剂类药物;(7)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呼吸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解预防呼吸内科疾病的各种手段,适时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8)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主观诉求并尽量去解决,随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及时进行排忧解难[5-6]。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安全文化护理方法,将安全文化融合到呼吸内科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中。(1)明确服务标准,感悟工作责任。①加强护理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意识,新护士在入院工作前要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了解护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提高积极护理的意识形态,护理部管理人员应签署相关的护理责任书,合理组织,公平评判,持续改进,实现所制定的护理目标。②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法律,如《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标准》《护理应急预案》等,使护士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得到提高,同时针对科室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定期组织学习,并进行情景模拟,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③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及沟通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护理人员要以医学理论为指导,逐渐强化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在护理工作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应变能力,同时拥有高度的护理责任感,只有这样在面对护理问题时才能沉着、有效的进行处理。组织新护士分批的进行规范培训,定期进行素质考核,可以指定奖罚制度,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护士的个人绩效,大大增强了她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2)洞察一切护理风险,倡导预防为主,风险最小的理念。护理风险就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任何意外情况。老年患者的反应较迟钝,因此有时无法通过患者自身的叙述来了解的患者的病症状况,这就要求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应参与危重患者、老年患者、新患者的查房,识别每位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并进行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能力,熟悉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疾病的发作规律,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情况,并根据异常及时的进行判断及给予相应的处理。患者的主要风险及常见原因,见表1。主要安全文化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登记每一位患者家属的联系方式,对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夜间一定要有家属进行陪护,使用护栏;患者在外出活动或其他需求需要下床一定要专人进行陪护和搀扶,有防滑措施及警示标识;长期卧床的患者及处于强迫的患者应该使用气垫床并建立翻身卡,可以协助翻身并进行定时翻身;对于压疮高危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出现皮肤破损情况要先进行评估再进行处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用药宣传,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对咳痰、乏力及咯血的患者及时准备吸痰用物: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严格遵守交接班原则,仔细进行病房巡视,全面观察病情,并将安全防范体现在护理文书上。(3)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科内成立护理质量监督小组,随机对病房进行护理检查,了解病房的护理工作进展,发现护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和纠正。每周对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并检查整改效果。每月开展讨论会,对于护理工作中所凸显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解决,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8.33%,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9.05%,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7.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营造安全文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及护理安全有了明显的加强,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时能够更加主动,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意识的管理培训使得医护人员在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均大大提高,能够很好防范于未然,病房内出现跌倒、压疮等情况明显减少。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压疮患者1例,经早期发现及时分析评定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得到控制。安全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得护理质量大大提高,随着对患者相关预防知识的灌输,以及护士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制度做到了切实的落实,更好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投诉、纠纷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融合安全文化护理管理之后,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服务对象更加明确,护理责任心更强,并且能够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以及洞悉危险因素的能力[6-8],很好地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麻王卉,路霞.安全文化在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0,5(28):271-272.
[2]范云霞.安全文化在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4(1):1351-1352.
[3]何雪梅,温仲梅.安全文化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4):55-56.
[4]党丛莉.护理安全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08, 15(28):60-63.
[5]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26(3):194-196.
[6]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29(9):830-832.
[7]王会接,杜立,陈彩玲.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0(16):90-91.
篇6
1.1个别管理者意识未到位
业务技能较弱,对地方情况缺乏了解,这就导致了有的地方虽然结核病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比较好,但布局也极其不科学。
1.2设施设备问题
由于对实验室建设不够重视,一些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资金不足,因此就缩减了实验室的投入,这导致了实验室的空间不足,用房紧张,布局非常不合理,所有的物品都杂乱堆放,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其次,实验室设施、设备简陋,尤其是在安全防护设备方面,很多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是直接暴露在病菌污染环境中,这样检验人员感染病菌的风险就非常大,而且直接暴露的环境对痰涂片的检查结果也会产生影响。第三,由于空间不足,一些现有的实验室器材、设备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展和利用,如有的基层的结核病防治机构购买了生物安全柜,但是却放不进实验室,浪费了资源,工作人员不被保护。有的只有一间工作用房,既是痰涂片工作用房,也是痰培养用房,也是库房,结核病检验的流程设置也不注重科学性。
1.3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就目前各地区的普遍现状来讲,基层结核病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再加上实验室的工作沉闷、单调,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技术又不先进,所以结核病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调动频繁,尤其是痰检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这导致了管理困难。而这些新来的技术人员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而且对结核病传播的认识也不够深,因此就很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安全与防护意识非常淡薄,这就给自身、他人的安全以及结核病实验室的整体环境安全带来了隐患。
2基层结核病实验室的防护与安全管理建议
2.1加强生物安全的组织领导
除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物安全教育培训外,还应该加强领导的生物安全意识,应对基层疾控中心领导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心中时刻有生物安全意识,同事还应该加强基层的生物安全领导组织建设,这样在结核病实验室的建设,选点,布局,到实验室领导才能足够重视,这样才是真正做好生物安全工作的根本保障。
2.2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室硬件管理
要确保实验室的防护与安全达到标准,首先就要从硬件方面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以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我国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管理,并且也对研究不同病原的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并颁布了实验室安全标准。在基层结核病实验室中,结核病的痰涂片以及痰培养等检测活动一定要在生物安全的二级环境下进行,所以结核病实验室要与其他的实验室区域分隔,而且最起码分成3个区域,即涂片制作染色(污染区)、镜检区(半污染区)以及登记报告区(清洁区)。其次,实验室内的布局要合理,有完善的单向通风系统,尤其是分枝杆菌实验室,其设计更是要采用单向的空气流通方式,这样才能保证不会有感染性的气溶胶扩散到其他的非实验区域,感染他人。再次,实验室排出的气体一定要紫外线消毒以后排出到外面去,不能接近建筑物或者是建筑物的通风口。最后实验室的痰检室的入口地方要设立一个危险警示的标志,并详细写清楚所检验的微生物的种类、危害等方面的特性。实验室内需要设有紫外线消毒灯、存放污物的容器以及上、下水管等安全设施。另外,最重要的是设有生物安全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安全手册,凡生物实验室都要配备二级生物安全柜,尤其是结核病实验室,因为痰涂片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溶胶,会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实验可以确保安全。现在大多数的结核病实验室都已经配有了生物安全柜,但是实验室要加大空间,确保生物安全柜能放入实验室的最佳位置,发挥最好作用。谈涂片实验室应该与痰培养应该分开。科学设置结核病检验流程。
2.3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与安全意识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政府要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提高工作人员工资及相关的福利待遇,有的地方津贴都没有拿到。其次,凡是新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经过考核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例如痰检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有痰检工作的基本操作要领、规章制度等,另外,还要清楚地知道这些操作对自身或他人的重要性,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对人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任何实验室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确保安全。
2.4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实验室要制定工作制度、卫生与安全制度和安全防护等相关制度,使管理有章可依。首先,实验室应该有专人管理,而且还要有安全监督人员,这样就可以对实验室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工作人员的技术规范监督,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其次,加强实验室人员及物品进出准入制度,任何非实验的人员或者是物品,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实验室。第三,实验室的检验人员一定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考试合格,以及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可上岗。第四,实验室的医疗废弃物一定要按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保证安全。
3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病人;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患者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已经成为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1]。有学者指出[2],在护理过程中强化安全管理,能够显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利于提升护理质量的提升。该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8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探讨强化安全教育对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84例研究资料均为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20例患者为高血压Ⅲ级高危,24例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患者为下肢静脉栓塞,18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为心律失常。所有患者学历水平均是初中及以上。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6例,患者年龄为61~79岁,平均年龄(71.3±6.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17例,患者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1.5±6.7)岁。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就为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同时结合护理程序,对患者的安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在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3]。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安全教育,并结合患者的情况,及时对安全教育计划进行整改。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医护人员对相关危险因素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其次,强化安全知识教育,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立刻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并结合常见的疾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安全隐患,同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医护人员再次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给予评估,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掌握患者的病史、家庭情况以及心理状况等[4-5]。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发放相关的安全治疗,指导患者掌握临床症状的识别方法和相应的自救方法。
1.3效果判断标准
该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其中安全知识掌握程度评价标准:基本掌握:分数高于80分;部分掌握:分数在60~80分范围内;未掌握:分数低于60分。护理满意程度评价标准:满意:评分高于90分;一般:评分在60~90分范围内;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
1.4统计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该研究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数资料χ2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安全知识总掌握率分别为76.19%、92.86%,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4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0.48%,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较大,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缺氧、低血压、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病情严重,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6]。该院此次收治的患者均是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安全教育。其中,观察组患者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安全知识总掌握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总掌握率为76.19%,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可比性,这表明强化安全教育能够让患者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0.48%、71.43%,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这提示强化安全教育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强化安全教育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具体优势有:①能够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Spearman等指出[7-9],患者的知识水平和信念水平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医护人员只有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才能顺利展开护理工作,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应对疾病的能力、接听和社会支持度等都会对遵医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患者出现不配合的现象,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人为的不安全的护理,进而引发不良安全事件。所以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就应该对患者实施危险因素评估,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安全隐患对康复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②利于患者掌握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讲解安全防范措施,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安全知识,同时制定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让患者能够学以致用。③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通过实施自我管理教育,保证患者的健康状况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患者一旦出现危机状况能够立刻采取自救措施,为医护人员抢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出院后还存在较长的康复期,患者很容易产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家属精心照顾和心理护理[10]。安全教育能够让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家庭护理中,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指标。综上所述,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强化安全教育,能够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善患者生活指标,促进患者痊愈,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迎红,程红,路兰,等.医务社会工作者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知识的了解及培训需求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4):26-28.
[2]王学会.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64-65.
[3]王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J].大家健康,2015,9(9下旬版):215.
[4]张世琴.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效果观察[J].环球中医药,2013,6(z1):217-218.
[5]岳春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上旬刊):793.
[6]刘彩云,吕广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J].大家健康,2013,29(11中旬版):172-172.
[7]王素玲.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8):152-153.
[8]RavindraMP,AachuA,AnoopM,etal.Population-basedin-terventionforcardiovasculardiseasesrelatedknowledgeandbehavioursinAsianIndianwomen[J].IndianHeartJ,2013,65(1):40-47.
[9]HiaheimLL,OlsenI,RnningenKS.Oralinfection,regularalcoholdrinkingpattern,andmyocardialinfarction[J].MedHypotheses.2012,79(6):725-730.
篇8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防范和减少不良事件的重要环节。随着全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正日益增强。投诉和付诸法律的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事故、差错、纠纷缺陷、隐患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室与医院的发展。儿科护理工作有着其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患儿是家庭及社会倍加关注的一个群体,病情发展快,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差,治疗护理效果因人而异,因此儿科发生医疗纠纷和涉及法律的事件更多于其他科室。怎样在护理工作中减少和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呢,通过对我科近年以来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发现“四新要素”[1](新人、新物、新技术、新规范)的管理能够较好的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方法
1.1新人管理
护理管理中人的管理是中心。这里所指的新人即新护士、护生、新病人、新医生等。
1.1.1 新护士的管理新护士刚刚进入临床工作,虽然经过实习,但是儿科护理工作复杂,对于儿科病人的病情、心理估计不足、解释工作不到位、穿刺技术不过关、自我保护能力也不足,易发生护理差错和投诉[2]。因此新护士到岗前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在管理中安排年资高、工作好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循序渐进的对新护士进行理论与操作培训,使新护士掌握专科理论与技术、各项抢救技术。排班上注意新老护士的搭配,安排固定的带教老师带班,较忙的工作时间段尽量不安排新护士上班[3]。高年资护士主动进行带教,检查其工作质量。护士长多关注新护士,工作中多提醒、多提问、多指导、多检查。在遇危重病人抢救时,安排新护士进行跟班,协助护理,为其创造锻炼与积累经验的机会。每月进行一次质量分析及不良事件分析,对科室出现的不良事件、质量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帮助新护士掌握护理工作规范。
1.1.2 新病人的管理儿科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自主能力差、病情发展快,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差。护士要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与管理。入院后护士第一时间到患儿身边,热情亲切的与患儿交流,对年龄稍大的患儿,带领熟悉环境,介绍同室小朋友交朋友,年幼患儿采取逗乐等方式,并准备一些小朋友喜爱的玩具。安抚患儿的情绪,减少因环境的陌生、对医护人员的恐惧而产生的不合作,配合治疗护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及时的汇报医生给予积极的处理,避免发生护理并发症。对家长做好宣教工作,如介绍环境,床位医生和护士,住院管理制度、相关疾病的知识,饮食要求,活动原则,用药指导等等,对危重患儿及有情绪的患儿及家长更是要多关心,多沟通,满足其合理的需求,使患儿及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诚和关心,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1.1.3 护生的管理护生从学校进入临床工作,年龄小、自律性差、缺乏工作经验、对护理相关法规知识掌握不足⑷,而且实习是一个学习过程,护理操作由老师带教进行,对造成的不良事件不必承担责任,因此,造成了护生的责任心不强,再加上临床护士缺编不足,有些操作由护生独立完成后老师未及时评估质量,常因为操作不规范,缺乏沟通的技巧造成患儿家长的不满,引起投诉或纠纷。例如我科发生的不良事件中就有两起是因护生测量体温时,疑似误道而引起纠纷。因此,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责任心强、具有带教能力的护士。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与规范列入带教主要内容,督促护生严格执行,带教任务落实到每个班的每一位护士,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放手不放眼,经常与护生沟通,鼓励说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1.1.4 新医生的管理新医生或年资较轻的医生对儿科医疗护理流程不熟悉、工作经验不足,易下达一些不规范的医嘱,特别是一些特殊用药、超常规用药,护士在执行这样的医嘱时要提高警惕,认真核对下达医嘱的准确性,有疑问时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用错药物。年轻医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不到位易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护士在医患、医护之间多做解释沟通,互相补台,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合理需求。
1.2新物管理
新物指新仪器设备、新药、新材料等。
1.2.1 新仪器设备的管理由于工作的需要,护理人员会接触到各种新仪器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血糖仪、雾化器等。因此,每位护士都要掌握仪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保养方法。对每个仪器的操作流程列表安放在仪器上,进口仪器在英文说明旁注明中文标记,帮助护士尽快掌握。护士长定期抽查护士对仪器设备使用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不经常使用的仪器、抢救仪器定期培训,要求每一位护士均掌握儿科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一系列后果,甚至延误患儿病情。
1.2.2 新药品的管理使用新药品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配伍禁忌和相关的不良反应,并在晨会上组织护士学习,特殊药物需控制速度或有较大不良反应的药物做好特殊标识,督促护士巡视时加强观察与核对。例如:我科就建立了新药说明手册和特殊药物观察手册,供每一位医护人员阅读。红霉素、甲基强的松龙、地高辛、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在治疗卡和输液袋上标好红色五角星,督促护士重点核对并观察不良反应。
1.2.3 新材料使用一些新的医用材料时也要注意阅读说明书,按照规范来使用,比如儿科使用的真空采血管、咽拭子培养管、血培养基、支原体培养基等都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操作使用,查看有效期,禁止使用过期材料,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1.3新技术、新业务
在这个知识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儿科护理的相关知识也不断在更新。科内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学习新的护理理论、国内外的儿科护理新进展;每月组织个案查房,及时组织危重病人查房,对疾病的病情变化、新的治疗手段、护理新理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督促每位护士提高专科业务素质;对新技术和操作组织全员培训,每月进行考核。
1.4新规范
根据医院护理部的工作安排,工作重点的不断调整,一些新的工作规范也相继出台,比如说我科在2008年四月份正式施行电子病历,另外如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在这些新的规范执行初期,出现了一些问题,除了院部出台的相关规范,科内建立了电子病历质量控制本,记录电子病历书写执行中的问题,使每位护理人员掌握新的规范,通过不断的改进与管理,这两项工作已经较为规范。
2效果与体会
2.1效果评价
通过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加强了“四新”要素的管理,使儿科护理工作比以往更加有序,每一位护士以身作则,加强了带教观念,高年资护士主动的带教低年资护士、新护士、护生,在各个护理环节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良事件与投诉发生率明显下降。我科在2007年度获得医院护理安全科室称号。
2.2体会
临床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新的规范、药品、器械设备、知识技能层出不穷,护理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极易发生不良事件,尤其是儿科这个专科性极强的部门,由于病患的特殊性,存在的安全隐患就更大了,这就需要我们再各个护理环节加强细节管理,重视四新要素的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发现不良事件的苗头及时整改,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当发生护理问题时,管理者要正确对待,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不能一味的责备护士,按照科内规定进行缺陷考核,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得到警示,吸取教训。对新护士、年轻护士、重抓护士工作质量加强考核力度,督促每位护士养成良好的、规范的护理行为,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意娟,邹佩珍.护士长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四新要素”[J].护理管理杂志.2007,7(6):56-57.
[2]高芸.87例护理差错高发因素分析及防范对错[J].现代护理.2006,12(2):178.
篇9
1影响因素
1.1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质控措施不得力,对患者潜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以及缺乏科学、合理排班方法,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等,都将会导致护理不安全结果。工作中,有些护士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护理风险能力不强,尤其是年轻护士与患者缺乏沟通,或言语、行为不当发生护患纠纷;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谨、观察病情不细致、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贻误抢救时机而引发医疗安全事故等等。
1.2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一年来,我院招聘了80名护士,以及大批的护理专业实习生进入临床。这些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短期内,均难以满足工作基本要求,如果平常不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医、护缺乏有效沟通、配合等,操作失败或护理缺陷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从而给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1.3护理人员的数量及身心压力 临床7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护士所在医疗活动工作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中又扮演着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的角色,在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时,护士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1]。
1.4患者的违医行为 主要指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不遵医行为造成的安全问题。患者缺乏医疗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尊重护士人格,不配合治疗,私自换床等。作为护士,对病人应积极做好心理疏导,耐心解释、说服。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用法律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增强医院信誉。
2应对策略
2.1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学习。教育护理人员学法、守法、用法,明确法律与护理工作的关系,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做到护理安全警钟长鸣[2]。将法律知识培训纳入岗前教育和年度考核常规,增强护士的自律行为和依法护理的意识,使护理缺陷消失在萌芽状态,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利用好的典型广泛宣扬,分析违章违法的典型事例,让大家从中汲取教训。作为护士应明确:工作不认真、不负责而犯有严重过失时会触犯刑律。每个护理人员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依法从事护理活动,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病人的安全,用法律来维护服务对象及自己的正当权益。
2.2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重视知识型护理队伍的培训,鼓励护士参加自考、函授等专业教育,并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向全科护理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选送有前途的年轻骨干人员外出参加各类短期学习讲座、学习班、进修班,不断拓展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并掌握最新的护理质量标准和要求。做到每位护士都能掌握日常护理常规操作,做好年轻护士的传、帮、带工作。排班时做好新老护士及能力强弱的搭配,以确保护理安全。
2.3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2.3.1组织关心 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制,对以往工作的负荷大的中班、夜班、设立帮班,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医院要为护士提供护士值班休息室,增加夜班补助等,使护士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院的重要作用,更加积极努力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2.3.2培养护士应对压力的自救能力 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压力,主动克制不满情绪,欣赏自己的工作,多寻找护理工作的优点,排除攀比心理,主动削减不良刺激。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地安排时间,生活有规律,体育运动适度,以健康的体魄来应对压力。学会应对各种压力的心理防卫技巧,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唱歌、听音乐、聊天、转移、深呼吸放松等等。
2.4加强护理质量控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对重要的护理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时更要做到一丝不苟;针对坠床、摔倒、烫伤、液体渗漏、停电停水、防火防盗、静脉置管,特殊用药安全等20项事件,指定了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各科设院感监控员1名,时刻监控病区环境的易感因素,监督消毒灭菌措施的落实。成立了以护士长、责任护士、监控员组成的病区质控小组,每周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差错隐患重点分析、重点讲评。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差错则一查到底,明确责任使当事者和护理人员都受到教育,从根本上降低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2.5加强住院患者的管理,杜绝各种意外的发生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进行住院患者管理制度宣教,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病程进行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根据不同患者心理特点恰当使用保护性语言,运用正确的沟通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帮助患者正确对抗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病区护理安全已提升到日常护理工作首位。我们认为,质量提高与患者安全管理是护理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具备超前意识,帮助护理人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养成以患者安全为第一的意识,加强监督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3]。力求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6.
篇10
结果:入院时乞讨精神患者不同于其他精神病人,多数表现为赤身、衣衫不整或蓬头垢面、行为紊乱、语言不同或智商障碍,甚至一些女病人怀有身孕,一些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一些合并攻击行为。
结论:流量乞讨精神患者作为社会的弱视群体,安全隐患具有多发性、隐匿性,针对这种情况,应实施周密的病区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2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07-01
为更好贯彻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我国各地开始广泛开展综合性治疗,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政规[2011]17号文,《武汉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暂行办法》各大精神病医院响应市政府号召,纷纷开始收治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但在具体护理治疗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护理安全隐患。本次研究中,重点分析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我院从2011年1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男99例,女51例,年龄为19-53岁,平均年龄为36±1.2岁。单纯性醉酒2例(1.3%),旅途精神病5例(3.3%),智力障碍19例(12.7%),躁狂抑郁症5例(3.4%),精神分裂症119例(79.3%)。
1.2 入院方式。警察接受报警后,110出警将疑似为精神病患者送入我院98例,所占比例为65.4%;市民报案120急救中心收治的街头病例,急救中心疑似为精神病患者送入到医院11例,所占比例为7.3%;救助站收治的疑似为精神病患者将其送入到我院41例,所占比例为27.3%。
1.3 入院检查。
1.3.1 安保检查。管制刀具3例,身上小刀14例,铁片18例,玻璃片10例,绳索16例。
1.3.2 体格检查。骨折3例,皮外伤15例,女病人头虱28例,身孕3例。
1.3.3 精神检查。行为紊乱、赤身或衣衫不整、蓬头垢面92例。用手抓饭吃、随地大小便、不讲卫生、生活懒散、弱智或语言不通24例,不能明确说出家庭住址70例,生理自理能力差、到院后拒食78例,存在偷窃行为15例,思维内容贫乏、言语贫乏、交谈欠合作、接触比较被动15例,有毁坏公物行为、袭击行人50例。
1.3.4 化验或其他辅助检查发现。检查可见肝肾功能异常8例,乳糜尿2例。
2 分析护理安全隐患
2.1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入院评估意识不强。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因多数长期在街头流浪,生活环境较差,且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情况,合并多种身体疾病且病因比较复杂。巡警将其送入到医院后,因不能正确提供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生活情况等,给之后诊断治疗增加了困难。一些医护人员并不重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入院评估,未认真进行安全检查、未高度重视患者躯体疾病等情况。
2.2 医护人员与患者未进行有效沟通。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因来自各个地方,地域以及文化差异较大,医护人员较难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观察方面的困难。这样极易导致患者因冲动而发生伤人事件。
3 护理管理对策
入院时,观察可见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多存在智力障碍、沟通障碍,多表现为蓬头垢面、赤身等不正常行为,一些人甚至有攻击行为,严重影响社会安全。一般来讲,他们难以管理或家人不了解去向,即便他们治愈或身体情况好转后,也难以出院。因此,为了保证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健康,临床护理实施时,应该注意:
3.1 认真进行安保检查。一些流浪汉应长期流浪,包裹里面可能什么都会携带。为了保证其他患者的安全以及精神病人自身的安全,在流浪汉入院后,首先应对其进行认真检查,消除任何存在的安全隐患。
3.2 认真对精神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注意检查患者四肢活动情况,查看是否合并骨折以及外伤;女性患者尤其应该检查是否有身孕,头虱等,详细记录患者的身体情况,防止医患纠纷发生。同时应该注意,尽管患者为流浪乞讨者,家属也不重视,医务工作者仍应坚持职业操守,认真做好各项检查,防止任何意外发生。
3.3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圈、血糖、电解质以及大小便检验,一旦发现患者身体异常,及时转送到综合医院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若合并传染性疾病,入院后有必要对其先进行筛查,肺结核患者要转院给予其综合性治疗,乙肝患者有必要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合并梅毒患者,给予其对症治疗。
3.4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卫生打理,洗澡、剪发、更换衣服、修剪指甲、刮胡须,若条件允许,尽量将他们设置在单间,考虑到流浪人员长期流浪,不习惯病房管理以及病房环境,可先让患者适应一段时间,待其接受后,再将其安排到病房,服从病房条例以及病房管理。同时有必要督促患者或辅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发生。
3.5 采取措施预防精神病人出现意外损伤、偷窃行为,行为紊乱,正确引导患者,若有必要,可采取强制措施进行约束,防止发生意外冲突。
- 上一篇:对工商管理学科的认识
- 下一篇: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