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调研范文
时间:2024-04-17 16:0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教育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20*年9月至20*年4月,教师进修学校和各中心校、县直校、幼儿园一起,对全县一线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现状做了较全面调查和统计,建立起“**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监测系统。”此次调查对象包括3380名教师和学校部分教育干部,基本上概括了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部,调查是真实、有效、可信的,在我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另外,教师进修学校在2005年10月至20*年11月,分别对大杖子乡、挂兰峪镇、大水泉乡和北营房镇的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培训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取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性别和年龄结构
从表中可以看出,女教师占51%多一点,性别结构基本合理;31岁至50岁教师占65%,说明这一年龄段教师已成为我县教师的主体,这部分教师从教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1%,而且大多已接近30岁,其中26岁以下的教师仅占5%,这说明我县教师的年龄结构已出现断档,年轻教师数量少,教师后备力量不足,这会严重影响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⑵学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专以上学历占77.58%,教师学历提高的积极性很高,中学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大专)已接近100%;中师学历人数为719人,说明近61%以上的小学教师已经取得了大专学历;研究生比例很小,仅为0.38%;还有702名教师属非师范类学历(包括非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直接到学校任教或是原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在职进修的学历属非师范类院校的)。这部分人当中已有309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非师范类在职教师教育类课程培训与测试”。
⑶职称结构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2、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状况
⑴教师任教情况
结果发现四分之一多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为兼职教师,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校点教师存在一人把一班的现象(即教这个班的所有学科),兼职即牵扯教师精力,增大工作量,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从上述两方面就能明显呈现出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我县正在实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⑵教育科研情况
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
承担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
论文
发表(正规教育刊物)
奖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调查统计发现,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通过上级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审批后进行实验的课题主持人有395人,占全县教师的十分之一多一些,承担上级制定课题的课题主持人有152人,占近4.5%,说明全县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较高,参与人数较多(联同课题参与者),而且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比例大,说明部分教师已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共有876人在各级正规教育报刊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有316人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中获过奖,两者共占全县教师的35.2%。仅有近3.63%的教师在国家级刊物上,而80%的教师没有论文在市级以上正规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反映出教师的教研能力还参差不齐,很不平衡。所以广大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做到以科研促课改,以课改促提高。
三、思考和建议
1、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县城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教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求则更迫切。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各乡镇可充分利用学区内的优秀师资),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时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研讨的教学问题举办研讨会,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2、要指导教师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开放的课程结构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构建开放式课程结构,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和课本联系紧密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的校本课程,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各学科只有通过自己校本课程的组建,才会不断拥有和更新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否则,他的教学就可能是刻板的、缺少个性的、缺少活力的。调查可见,有些教师还不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查询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没有订阅学科教学杂志,很多教师还处于想搞研究苦于没有资料可查的状态。课程资源可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根据了解,教师们通常多注重的是有形的课程资源,如电脑、各种教具、标本、音像资料、课件、相关图书刊物等,而现代教育形式也要求教师同样要注重和善于利用无形的教学资源,即非实物的教学资源,是指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学科有关的社会新闻热点及身边熟知的事情,等等。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已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关心现实,对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最易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掘、使用。另外还有教师之间的合作、经验交流、信息的传播,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教师拥有了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学校课程的创造者、生成者和主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知识,最终达到构建开放式课程的目的。
3、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培训质量
我县30岁至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64%,说明这部分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因此,加强中青年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非常重要。从战略的角度讲,人力资源是学校的一种长期财富,其价值在于创造学校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所以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学校要面向未来储备师资,通过在职培训、相互交流、外出学习等多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师资队伍,建立教师队伍的梯队,争取做到成熟一批、培养一批、开发一批。这对于改变我县教师年龄结构断层,农村中小学学科师资不配套,后续力量不足的现状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加强教师培训,既是教师的需要,更是学校的需要,而且首先是学校的需要。它是对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手段,就学校而言,教师培训是具有高回报率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参加在职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学校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校。所以,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结合校本教研搞好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年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题、内容,认真组织教师的全员培训,避免流于形式,应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 信息化教学 现状
一、引言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整合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初中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阶段。设计了初中英语教育信息化教学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教育信息化现状。
二、调查背景
(一)调查对象
本文调查了湖南省52所中学的126名初中英语教师。包括6所省级示范性中学,46所普通中学;囊括了初一,初二和初三三个年级;从教学经验上说,既有年轻的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126名被调查对象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本项研究主要采取问卷的形式。共发放电子问卷126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为95%。问卷旨在调查研究初中英语信息化教育的现状。访谈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访谈内容,补充问卷的缺漏问题,并对问题的调查进行充实完善。访谈对象既包括英语教师和学校领导。
三、调查结果
(一)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随机调查的对象中男女教师比例为:82%和18%。其中89.2%的老师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如今,互联网以渗入各行各业,教育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经调查,84%的老师认同教育正面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16%的老师觉得一般甚至不太认同。87%的老师对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前景是持乐观态度的。93%的老师赞同中学英语教学应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融合。
(二)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条件
考察教师软件信息水平能力是了解信息化教学的一基本要素。问卷对老师的Word文档编辑水平,Excel制作表格的水平,PowerPoint制作PPT的水平,图片处理与加工水平,音频剪辑水平,视频剪辑水平,教学设备(电子白板、教学助手等)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教师运用word和PowerPoint的能力水平最强,音频和视频的处理能录最弱。
教室配备多媒体硬件教学设备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6%的教室全部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18%的学校一半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35%的学校是少量的教室拥有。其中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中,65%的学校是使用的投影仪+屏幕,不到10%的学校拥有电子白板或电视机,没有配备任何多媒体教学设备占约23%。
(三)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师的英语课件资源主要来自互联网,自己创作,教材配套课件和学校教学资源库。其中利用互联网查找教学资源的类型包括80%的PPT课件;73%的教学素材,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和文字;52%的教案和作业习题。为了更详细的了解老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情况。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问卷的选项设计基本上囊括了老师常用的教学网站。调查老师常用英语网站以及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百度是老师用的最多的网站,接下来依次是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学英语学科网,21世纪教育网,中学英语频道,中学无忧无虑教学资源网和菁优网。网络资源特点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网络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获取便捷,可操作性强,趣味性强,交互性强和内容多而杂,搜索的工作量大。部分老师认为网络资源缺乏系统性资源,合适的资源少,重难点不突出。
(四)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方式
调查英语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具体情况。53%的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使用,35%只在公开课或者是教研课才使用,约10%的老师是学校要求时才使用。根据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的频率情况,从整体的排序结果来看(从高到低),导课,语言点讲解,语法,词汇,习题,补充知识点。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手段。超过一半的老师是先学生互评再老师总结的方式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但是仍有30%的老师仍以老师评价为主的传统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在被调查的120名初中英语教师中有就有36名老师仍是采取传统的评价方式。
问卷调查了老师在多媒体网络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最有利于学生哪方面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49%的老师认为多媒体网络的信息化教学最有利于学生说的能力,其次是听,而读和写却不被老师看好。
(五)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影响
调查信息化教学对老师,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比例依次是(从高到低)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宽了获取英语教学资源的途径,提升英语教学效果;改变教师的英语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减轻了工作压力,活跃了英语课堂氛围;多媒体网络教学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多。绝大部分的老师认为在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极少数的老师认为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并没有带来任何影响或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变得更加的冷漠。信息化的英语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86%的老师选择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营造了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60%认为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迁移能力,46%认为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5%认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5%选择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了英语成绩。14%选择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分散学生注意力。
(六)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困难
信息化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问卷对老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挑战进行了调查,在学校具备信息化教学的条件下,超过一半的老师认为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课堂的信息量大,学生难以消化。30%-40%的老师认为日常的教学任务量大,时间和精力不足以支撑全面的信息化教学。并且不知道如何及时处理软硬件的突发性问题。有32%的老师选择了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能满足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条件。
四、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态度积极
绝大多数的英语教师认为教育正面临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并且认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赞同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实行英语教学。从调查结果可知,老师乐于接受英语教育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且关于英语教育和信息化教学相融合持肯定的态度。根据老师反馈的数据分析可知,绝大部分老师在心里上已经做好了迎接英语信息化教育的准备。
(二)教师软件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教学硬件设备仍有待提高
数据表明,60%以上的中学英语老师能够熟练的运用word和powerpoint。但能熟练处理音频和视频比例较低。有老师在访谈中说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运用word和PowerPoint的机会是最多的,音频和视频一般是直接下载在课堂上用,很少对它进行再加工”。可知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并未加强对信息资源再处理的能力,而是采取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教师之间操作软件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本身对不同软件的操作能力也有差别。在软件操作方面说明部分老师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条件。
在教学硬件设备方面,部分的学校在硬件方面有实行信息化教学的条件。在配备多媒体的设备中,绝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是投影仪+屏幕。虽然配备电子白板的学校比例低,但是其中有40%的老师表示能够熟练的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22%的英语课堂上没有实行信息化教学条件。《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中明确提出,中小学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得到极大发展。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仍有一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某学校校长在访谈中提及“我们学校目前只有少部分教室配备多媒体网络教学设备,但是我们马上就要全部安装电子白板了。”说明有部分学校正在不断的改进学校的教学设备,信息化教学的条件正在不断改善。
(三)信息化资源使用率高,优质资源缺乏
综合老师们的常用网站和网站的呈现的特点不难看出,百度是老师们的首选。然而百度资源多而杂,初中英语老师在百度搜索系统的针对性强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教案等素材并不容易,也是导致一部分老师在访谈中抱怨信息化教学增加了备课时间和教学压力的原因之一。相比较而言,基础教育资源网的中学英语教育资源更加细化和系统,更易于操作。在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老师们被要求在基础教育资源网拥有自己的空间,因此这与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利用频率也有一定的联系。中学英语学科网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中考英语成绩的资源网站,拥有针对性更加强的教学资源,因此中学英语学科网成为了46%的老师的常用网站。调查结果表明课件制作的素材主要来自互联网,其次是教师原创的教学资源。56%的老师的课件素材主要来自教材配套课件,说明教辅在老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教师能把原创的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相结合,则更多的优秀可用共享资源将出现在英语课堂中。
(四)信息化教学普及率不高,学生能力未全面均衡发展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日常教学中只有一半的老师经常使用信息化教学。在前期调研及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水平的年轻教师是利用信息化进行英语教学的主力军。导课是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的首选课型。教师在导课时利用生动的信息素材与教材相融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虚拟环境。结合前期的调研和访谈,教师利用信息化设备创造情境,让学生运用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英语表达,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教师通过网络下载音频的资源较多,因此学生听的能力能在信息化条件下得到提升。读和写能力的提高却显得微乎其微。从教师的反馈课堂时间有限,读和写多为课外完成,并认为读写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没有太大的关系。导致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能均衡发展。
(五)困难较多,但效果明显
在实际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优秀系统的教学资源,导致教师在资源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他们认为信息化教学增大了教学压力。其次,教师自身不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能力,当面对突发性的问题时,难以独自面对,导致教师从心里对信息化教学存在恐惧感。当然,有部分老师拥有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条件,但是学校没有能力提供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导致教师无法在英语课堂上实现信息化教学。从教师主观和客观,从自身和外界的因素造成了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诸多的困难。信息化教学方式符合当代教学理论论提出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的大潮流。信息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拓宽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活跃课堂氛围,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减轻教师的压力,活跃了师生关系。
六、结语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语境,生动的教学素材营造鲜活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英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不只是被动的观察者。调查研究展示了湖南省初中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真实现状,虽然信息化教学已逐渐融入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但是更好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仍需学校和教师不断地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Alison Radl. “Computer Security in Electronic Government:A State-Local information teaching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Research ,2005,(3):325-329.
[2]Berliner,D. C.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Hardest Science of All.”[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02,(2):18-20.
[3]Freeman,D.,M. H,Long.,and Jiang Z.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 London:Longman,1991.
[4]Jianwei Zhang.“A Culture Look a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nologies in Eastern Education. ”[J]. Education Tech Research ,2007,(3):301-304.
[5]Krashen,S. D.,and T. Terrel. 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Classroom[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3.
[6]Lave,J.,and M. Wenger. 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P,1991.
[7]Piaget,J. The Language and Thought of the Child[M]. London:Routledge,2001.
[8]Young,M.F.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situated learning[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3,(4):23-25.
[9]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4):8-23.
[10]洪明.欧美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 2002,(7):7-20.
[11]焦宝聪,柳少军.教育信息化决策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2]阮全友,陈奇敏.高师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如何适应教师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改革[J].外语界,2003,(4):51-55.
[13]王海丹,程琴芳.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4):21-25.
[14]王文静,郑秋贤.贾斯珀系列――基于情境认知的美国数学学习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1,(6):39-42.
[15]叶新东,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环境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4,(1):82-87.
篇3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教学调研;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35-04
中高职衔接作为近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和研究热点,都在进行各方面的尝试。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是浙江省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2012年开始与杭州范围内3所中职学校合作开展中高职“3+2”衔接工作,在课程开发专家和企业专家的引领下,进行了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明确一体化培养目标,制定了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高职主导制定了一体化的课程标准。目前第一批学生已经完成中职阶段的学习,通过选拔进入高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中高职在教学管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中高职衔接学生是专业的主要生源,如何使参与衔接的学校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升学后高职阶段学习现状调研
2015学年,通过升学选拔共有3个班升入高职。按照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中职课程重基础,强规范,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应用,强创新,通过真实项目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中职阶段要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高职阶段主要侧重于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应用[1]。为了解教与学情况,通过教师和学生座谈及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研,教师调研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素养养成情况等;同时对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含33项课程标准中应知应会的内容掌握情况、企业实习情况、对职业素养的认知、高职学习适应度等,调研分析如下:
第一,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一是专业基础不扎实。高职第一学期的课程是“秋冬流行女装制版与工艺”,教师反映在教学中约70%的学生无从下手,只能重新讲解基础知识,拖慢教学进程。究其原因是中职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依葫芦画瓢,没有思考、理解和掌握,自然不会应用。二是知识点遗漏。对问卷中应知应会内容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学过28项以上的占15.5%,23项以上的占80.4%,说明在中学阶段没有完全按照课程标准执行,在高职阶段还要进行基础知识查漏补缺,打乱了既定的教学计划。三是技能操作不规范。教师反映80%以上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质量意识淡薄,大部分作品不符合企业质量要求。
第二,不同学校差距明显。由于合作的3个中职学校分属不同的地区,有些中职学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师资力量、实训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基础,有些地区的中职学校办学时间不长,办学条件、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加上师资队伍较弱,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明显偏弱,组班后教学进度很难统一,需要考虑实施分层教学或其他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第三,职业素养培养不够重视。调查中发现,中职阶段在教学中偏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一是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没有形成,没有职业认同感,对专业的兴趣不浓,调查中44.3%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从事服装专业工作,他们在校学习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毕业文凭,缺少动力,作业应付。二是软技能培养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表达能力等隐性的职业素养比较欠缺,目前杭职院非常重视学生职业素B,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到专业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教”的时间大大减少,学生反映不适应高职的教学方法。三是学生的基本素养没有养成,如卫生习惯、文明礼仪、课堂纪律等,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高职衔接运行不规范
中高职衔接工作存在“重开局轻过程”现象。合作学校对前期工作比较重视,花了很多精力多次组织专家研讨人才培养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探讨编写中高职一体化教材,在理论层面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工作开展以后,双方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既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也缺少相关运行制度,目前中高职双方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高职学校很少组织教师到中职学校进行调研和交流,中职学校也没有及时向高职学校反馈教学实施情况。在执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合作学校按照各自的教学组织和认识理解进行教学实施,彼此缺少沟通,存在“两张皮”现象,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中高职衔接的质量。调研中发现,中职在课程标准实施上存在“打折扣,减内容,降标准”现象,究其原因是双方教学管理衔接缺乏科学、规范、有效的保障机制。新制定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标准比中职以往传统的课程难度大,要求高,如果没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容易倾向执行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案[2]。在实施过程中,高职的引领作用不明显,既然是一体化课程体系,那么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应该保持一致性,需要高职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合格课堂标准、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内容遴选、教学资源准备、考核方案制定等都应该有统一要求。
(三)升学选拔考试制度不完善
升学选拔考试既是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和反馈,督促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运行,同时也起到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现行的考核方案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统一标准。现行升学选拔的主要考核指标是中职阶段的学业成绩,占录取权重80%,杭州市组织的统考成绩占录取权重的20%。学生平时成绩由各学校自行评价,评价主体单一,没有高职和第三方机构参与,由于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标准不统一,很难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同成绩不同学校的学生技能水平有很大差异。二是考核指标只注重专业技能,缺乏职业素养等德行方面的考核[3]。
(四)第六学期实习缺乏管理
根据教学安排,中职阶段第六学期的任务是企业实习,因为已经完成升学选拔考试,各中职学校对这项任务不够重视,既没有对学生的实习单位统一安排,也没有进行有效管理[4]。事实上中职学校也有实际困难,一方面,缺乏企业资源,有的中职学校因为校企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建立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不能全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因无法落实存在虚报现象;另一方面,师资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没有精力去监督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的实习单位、岗位、实习表现等都没有进行监控和管理,没有起到实习效果,反而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升学后学生不在学习状态。
三、提升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对策
(一)成立中高职发展管理机构
为保证衔接工作的长期性及延续性,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成立中高职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对参与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各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协调各方资源,制定相关运行制度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进行监控,落实实习环节并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顺利衔接。领导小组由高职院校中高职衔接所在专业的院长任组长,中职学校的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三方面组成,一是高职专业负责人和督导;二是合作中职学校的教务处长、教研组长;三是行业、企业专家。
(二)建立交流沟通机制
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以不同形式开展教学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相互了解与沟通,使工作执行更加顺畅有效。主要在三个层面开展交流,一是教学管理层面,制定《中高职衔接教学工作例会制》,定期开展教学工作研讨会,了解课程建设、学生学习和督导听课情况,听取各校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二是课程建设层面,建立课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施情况,通过研讨对课程标准进行调整,确保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既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同时又要考虑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定期召开联合教研活动,以课程研讨为核心议题,研讨教学方案、交流教学心得、反馈学生情况。三是学生交流,高职专业教师定期到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一些专业指导或做一些专题讲座,也可以组织学生到高职院参观学习,尤其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中高职教师要协同进行入学教育。
(三)建立教师对接帮扶机制
教师的理念和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充分体现高职的引领作用,建立中高职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合作企业、高职、中职共建教师团队,如设计教学团队、制版与工艺教学团队等。通过结对帮扶,共同学习,增进了解,高职教师了解中职办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中职教师了解高职教育理念,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二是协同中职教师开展课程建设,从教学内容遴选、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方案、教学资料准备、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沟通和指导。三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充分利用高职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中职教师可以参与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研发,利用暑期等时间开展技能培训等活动,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四)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在中高职衔接工作中,高职要利用资源优势带动中职共同发展。一是师资共享,有计划地安排高职学校的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前往中职学校传授教学经验,或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既可以熟悉中高职教育的内在联系和标准要求,又可与学生联络感情,为其今后快速适应高职学习打下基础。二是共享教学资源库。杭职院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都可以和中职学校共享,为中职学段学习的学生开放优质网络课程,探索学分共享机制。三是共享实训条件。中职学校实训资源不足的课程,高职可以承担部分实训任务,同时可以为参加中职大赛的选手进行辅导和培训。四是共享企业资源。加强第六学期实习管理,安排中职阶段的学生进入达利产学研中心或者校外实训基地开始合作培养,完成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提早了解达利公司的环境和文化,减少过渡过程中的阻力与问题。
(五)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以中高职协作、实时监控与及时纠偏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5],不断改进和完善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管理。一是制定课堂质量标准,开展两级督导。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教学督导组,制定教学督导办法,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人才培养实施质量。中职学校督导小组根据课堂评价标准对所有教师听课,高职督导不定时进行听课,根据听课情况进行评价,对不合格教师进行辅导,直至通过。二要加强运行管理。通过随机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期中、期末教W检查、企业实习检查、组织评教评学等方式,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机制,将发现的问题及教学建议等及时向学校反馈。三是改进课程评价方法。建立由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组成的多元评价机制。每学期确定一门统考课程,由高职出题,组织人员到中职学校进行考试,以企业专家为主进行评价,考试结果计入转段成绩,保持学生学习的压力感,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6]。
(六)完善升学选拔制度
转段招生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保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转段考核具体内容包括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综合素养、技能测试四个方面[7]。文化课成绩占30%,引导学生重视文化基础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为其进入高职院校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专业课成绩占40%,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由高职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增加综合素养考核,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学生所获荣誉和奖励进行加分,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的同学可以免试入学,同时根据违纪处分的情况进行扣分,严重违纪一票否决。技能测试成绩占30%,由高职院校负责组织实施,每学期组织一次测试,检验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由高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评价。
四、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前期主要工作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构建,后期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以及保证课程衔接的教学质量。因为是分段实施,中、高职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又都有各自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所以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些新的问题,这就要求各合作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上达成一致,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克服困难,协同创新,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以保证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许淑燕,等.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41-44,72.
[2]胡翔云,孔新舟.中高职衔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3-26.
[3]郭盛晖.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模式的转段考核方案设计[J].高教学刊,2016(1):75-77.
[4]杨昌蓉.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5(4):39-41,45.
[5]王素红,赵清艳.基于“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4):38-40.
篇4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市场调查与预测;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71-03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的实务性课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随着信息在企业管理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能力强弱从某种程度决定着企业经营决策的成败。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独立或者协作完成实际的具体的市场调研任务,能真正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调研人才。可是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谈起理论知识或许头头是道,操作实际项目时往往面面相觑,毫无思路,或者操作起来节节遇到障碍,无法顺利推动项目的进展,造成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专业能力的质疑。要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动手能力强且具有一定项目经验的市场调研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把教、学、做融为一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的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是事情需要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知行统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工作现场或实训室,师生双方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掌握知识,再通过再学、再做、再教提高操作技能,来完成每―个教学任务。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由易到难,逐渐深入,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务性非常强的课程,加之高职学生好学、好动、喜欢接触社会的特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非常适合应用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的。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的实施步骤
《市场调查与预测》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惯例,努力让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从教与学的单行道改变为教、学、做互动的多行道,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必须基于职业工作过程,以典型的市场调查任务为载体,综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设计时,考虑要从教和学两方面,两条主线入手,或曰两条腿走路。一条线是教师讲授,重点是市场调查的理论和主要方法。另一条线,由学生以组、团队的形式寻找和确定实际项目,跟着老师讲解的步调,从确定市场调查目标到撰写市场调查报告,一脉相承地做下来,到期末老师的课讲完,项目也完整地完成了。这样每个学生对市场调查的流程都有了系统地认识,也有了一定的项目操作经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老师会系统地介绍课程内容架构,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总体了解后,把全班学生按5~6人分组,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需要寻找项目,能找到赞助的实际项目就用实际项目,找不到实际项目的可以跟自己即将进行的工商模拟结合起来做市场调查,作为本组这学期服务的市场调查的项目。
2.项目确定下来后,老师依据市场调查的职业工作过程依次讲解基本知识点和方法,每个小组根据老师上课的进度进行自己小组的市场调查项目。老师课堂讲完如何确定市场调查目标,学生开始分组讨论自己小组的项目,为自己的项目确定市场调查目标,然后小组派代表在班上分享,学生们就发言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完善意见,接着老师给予全面指导,该小组成员下去再思考讨论,进行再学习,修改完善,最终确定出合适而准确的市场调查目标。从确立市场调查目标到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有九个分支任务,每个分支任务都要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做―团队分享―学―做―教循环过程,让学生在做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到解决问题,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真正掌握调查和预测的技能。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的实施内容
《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的,从认识市场调查到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共有十大任务,要完整地完成一个市场调查项目,每个小组必须跟着老师的进度循序渐进地完成这十个分支任务。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这十个分支任务,老师引导学生都要经历教―学―做―团队分享―学―做―教循环过程,特别是任务2、3、5、10操作性非常强的部分,在小组做完项目后,在团队分享,学生头脑风暴,老师指导基础上的再学习,修改环节尤为重要。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中的实施效果
通过两个学期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也能明显感觉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对学生和老师带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学生的问题多了,这是最明显的效果。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后,学生在听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在求知欲和兴趣的牵引下,就会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
2.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变得更自信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以实际项目驱动来进行学习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做项目过程中可以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可以有效地解除学生学习的盲点和难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实际项目的演练,学生已经深入掌握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操作流程和要领,再做项目时就不会再茫然,更不会无从下手,变得更加自信了。这可以从他们兼职面试和兼职工作完全得以体现。
3.通过“一体化”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而且通过指导实际项目的运作,更有助于教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闫玉梅,杨晓华.商科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教学模式探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篇5
【关键词】词汇教学;词块;中学英语;现状调查
1.研究背景
词块即由多词构成,能够用于构成句子或者话语,可以实现一定语法、语篇或语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马广惠,2011)。词块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在自然语言中出现频率高。据统计,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交际是通过词块实现的,而非单词的形式(杨玉晨,1999)。可见词汇教学不能不触及词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外就有语言学者着手关于词块属性、特点及其教学意义的研究,譬如Michael Lewis的The Lexical Approach (1993) 等。国内学者自二十世纪初以来,也逐渐意识到词块教学对于外语学习的意义,认为词块是有待开发的英语教学资源(吴静&王瑞东, 2002),甚至可以成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李太志, 2004)。根据研究表明,词块作为一个多词结构,可以整体储存和提取,降低大脑的编码成本,提高记忆效率和使用的准确率;并且,词块中的大量惯用语和语篇提示语等可以提高学习者在语篇理解(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以及语篇输
出(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方面的流利性(吴静&王瑞东, 2004)。
本课题组对中学英语教师现有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词块教学这一新理念进行了调研,以了解本地区学校英语教师词块(词汇)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是长沙地区中学在职英语教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1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75.3%,有效率为91.2%。
2.2研究工具
中学英语教师词块教学行动策略研究问卷为综合型问卷,共由两部分组成(见附件)。第一部分就中学英语教师的词块研究情况、词块教学意识以及词块教学行为三方面进行调查;第二部分则收集了关于中学英语教师词汇教学方法的数据,调查教师们是否使用过问卷中列举的十种具体的词汇教学方法,使用频率如何,及使用或不使用的原因。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11,具有较高信度。
2.3调查实施
调查全部以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全部由研究者本人亲自发放和回收。
2.4调查数据分析
所收集的问卷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21.0 进行分析和处理。
3.数据结果与分析
3.1词块研究情况
从表一可以看出,对词块不了解的中学英语教师占受访总数的28.2%之多,而表示对词块很了解的老师只有9.7%,这说明大部分老师或多或少听闻过词块,但只处于一般了解的程度,绝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对词块缺乏系统的认识。
3.2词块(词汇)教学意识
不难看出,表示从未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提到过词块这一概念的教师占了31.1%,表示偶尔提到词块的也仅占到38.8%。总体来说只有三成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较多地涉及词块,词块教学意识普遍不高。但也有98%的老师表示今后愿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词块,并强化词块教学。
3.3词块(词汇)教学行为
当受访教师被问到词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的时候,39.8%的调查者表示他们会有20%-30%的词汇教学比例,36.9%的调查者表明其词汇教学所占比例多于30%,仅有3.9%的教师会少于10%。另外72.8%的调查者表明他们知道哪些是词汇重点并会经常在教学中侧重教学重点;90.3%的受访教师表示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意义和用法之外,还拓展其它相关内容;85.5%的教师会关注英语单词对应的中文意思的表意功能教学。
3.4词汇教学方法
在这十种方法中,教师们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教学方法分别有:英语构词法讲解、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法、音形义结合词汇教学、联想法和借助语境讲解法。数据表明超过50%的老师“经常使用”这五种词汇教学法。尤其是英语构词法讲解,70.9%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使用”该方法,是本问卷中了解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教学法。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法次之,“经常使用”的人数占63.1%。
4.调查结论
(1)中学英语教师对词块(词汇)教学重要性的认同度较高,但对词块及相关的词汇理论依旧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认识,影响词块教学的开展。
词汇作为语言中的基本要素,学生若掌握不佳,便会直接影响到相关语言能力(如阅读、写作)的发展,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绝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深有体会。由于词块集语法、语义、语境为一体,具有提高学习者记忆效率和准确性,促进语篇理解和输出的流利程度等优点,是一条可以帮助突破词汇教学瓶颈的可行之路。因此,词块教学重要性也越来越获得中学英语教师的认可。
(2)上文数据分析中提到,31.1%的受访教师从未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提到过词块这一概念,最多也只有三成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较多地涉及词块,可见中学英语词块教学并不普及。深层原因还是中学英语教师缺乏对词块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好些教师仍然以单词为基本单位,采用老师讲、学生记的方法,然后用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单词。 (3)在问卷所调查的十种词汇教学方法中,每一种都有60%以上的老师表示经常或有时使用,可见大家教词汇的方式并不单一。然而,仔细玩味四种最受教师青睐的词汇教学法,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于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单词的语音、形式及表面意思的层面,并且单词多以孤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反应了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内容上,重以单词为最小单位的音形义教学、轻词块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讲解、轻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目标上,重词汇的理解和记忆、轻词汇在语言输出过程中的运用。
5.对策与建议
(1)更新词汇观、教学观,做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虽然多数老师抱着夯实学生词汇基础的初衷,但紧紧围绕单词音、形、义的教学割裂了词汇与语篇、文化和语言思维的联系,割裂了词汇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这些旧观念是急需改变的。改变应该从反思日常教学开始,从学习相关的词汇词块理论开始。不断关注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
(2)交流词块教学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
目前,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已摸索出一些词块教学的开展思路,比如有些老师在词汇教学中,对常见单词除了词典上的搭配,更多地从其实用的视角出发,传授给学生实用的词块;有些尝试建立以话题聚拢的词块库,并以此指导学生的英语写作。这些好的做法甚至还没付诸实践的想法都值得交流分享。
(3)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组织关于词块的专家讲座、词块教学示范课,让尽可能多的中学英语教师对词块、对如何将词块渗透到英语教学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6.结语
词块作为一种兼具形式与功能、融合语法、语义、语境三大要素的语言构件,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为我们所用。让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深入了解词块理论并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增强学生们的词块学习和积累的意识,是我们走出词汇教学困境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2]李太志.词块――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切入点[J].教育探索,2004(11):66-67
[3]马广惠.词块的界定、分类与识别[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1-4
[4]吴静,王瑞东.词块――英语教学有待开发的资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2(3):66-70
篇6
一、问卷分析
本次问卷派发共500份,回收495份,回收率99 %,有效问卷493份,有效率99.6%。
1. 学生对安全常识的了解程度。从数据来看,学生对安全常识的了解情况并不理想,2.8%的学生表示不了解,38.9%的学生比较了解,4.2%的学生十分了解。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自觉性不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学校必须加大安全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学生所关注的安全问题。数据表明,学生对食品安全与交通安全的关注较多,还关注网络安全、诈骗、校园暴力、地震等问题。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可从学生关注的方面着手,同时也要涉及其他安全问题。
3. 学生接触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占了23.4%,所占比例最高。因为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有利于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与同学、朋友的交流,网络,阅读相关书籍等也占有一定比例,表明学生有意愿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家庭教育占了总数的18%,表明该校学生家长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
该校学生能多途径了解安全教育知识,家庭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再加上学校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机制,有利于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4. 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利用的资源。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有主题班会、安全演习、电影、电视和短片等形式,都较为生动、有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宣传栏、宣传小册子等书面材料的广泛应用,能够让学生在空余时间查阅,保证学生了解安全教育知识的高频率。此外,还有讲座、动画课件、网络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5. 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总体评价。从数据来看,该校的安全教育仍有提升空间。因为大部分学生仍觉得如今的安全教育工作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学校仍需加大力度。
6. 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资源的评价。学生表示并不理想,学校所选取的安全教育资源质量有待提高,数量上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反应出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的期望高、要求高。
7. 学生对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看法。从数据看出,大部分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学校所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表示不满,总体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启发,从质量、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改进,努力完善。
8. 安全教育模式。以“安全教育月”为重点,贯穿整个学年;班会课与安全教育工作相结合;安全教育制度规范化,流程清晰。
二、建议与对策
1. 政府、社会方面。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集中社会资源、力量和智慧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和活动。根据社会相关情况建立安全教育规划或方案,安排行之有效的安全。
篇7
【关键词】学情调查 中学英语教学 应用
前言
在中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学情调查是影响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设计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学情调查的研究理论,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来优化学习过程,更快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综合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在学情调查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各个角度来进行综合分析,其中主要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这也是开展中学英语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其次需要了解学生未知的知识,这样才能为明确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再次就是学生能知的知识,学生希望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只有了解学生的期望,才能因材施教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然后就是学生想知的知识,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想知的部分可能会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可以进行基本的课堂拓展活动。最后是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才能掌握知识,这也是获取知识的教学过程。通过对这一系列的学情进行调查,才能为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对高中英语教师开展学情调查的策略、形式、注意事项以及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就相关理论在该文中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学情调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入改革,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来说,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首先需要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需求,才能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置有效的教学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一切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所以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设计,必须深入调查学情,针对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为教师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提供事实依据。
学情指的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其中主要包含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学习方式、动机和兴趣,以及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教师只有了解这些学情,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学习指导计划,这也是当前英语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通过面谈、聊天以及日常观察的方式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必须采取客观方式深入调查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才能以此为出发点明确学习目标,并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引导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活动,为实现学生发展需求而不懈努力。由此可以看出,学情调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开展一切英语教学活动基础。
二、学情调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学情调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容乐观,许多中学没有完全落实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堂英语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的学习动机。总结而言,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这样几点问题:
在中学英语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不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开展学情调查,即使开展学情调查,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缺少实际目的和调查方法,所以导致学情调查浮于表面,停留在理念层面。一些教师在分析教学方法时,过于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也就是如何把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如何条理分明、有层次、有逻辑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分析学情时大多为介绍学情,也就是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其中包括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等等。但是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分析,在学情分析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已知、想知、未知、能知和怎样知五个部分的内容,才能明确教学目耍设计教学计划。教师为学生制定发展目标时,完全依照自我的主观判断和课本教材内容,以满足课本教材内容为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三、学情调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中学英语学情调查的主要内容。在中学英语的教材内容中,主要涉及到各种英语话题,所以教师必须广泛关注学生的英语话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是以英语话题为基础展开学情调查,然后参照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开展教学活动。中学英语课程发展主要包括了这一系列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准确的英语语言进行连贯表达。所以,中学英语学情调查的内容必须聚集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英语话题知识,也就是学生学习的英语话题信息知识。其次是学生所掌握英语话题基础和未掌握的知识,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缺陷,加以弥补。最后是学生对英语话题的运用能力,这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2.中学英语学情调查的形式。目前,在中学英语学情调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实际访谈、日常教学观察、学生考试和作品分析等方式开展学情调查活动,以此来获取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情调查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基础、已掌握的语言技能知识和学习中的障碍,只有了解这些学情,才能设计教学活动。其中使用比较简单的学情调查方式就是实际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能够基本掌握学生的语言技能知识和表达能力,问卷调查一般在课程结束之前的短时间内让学生完成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大多以选择题和问答题为主,从中判断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
3.中学英语学情调查的注意事项。在中学英语学情调查的中,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首先,必须保障学情调查具有明确的目的,也就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只有明确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调查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标注自己的姓名,这样才能了解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并且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信息。
其次需要为调查问题设计完善的框架结构,也就是在学情调查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这样排列,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教师在调查学生是否需求掌握Great Buildings的话题内容,可以设计这样几部分调查问卷,首先了解学生是否了解建筑的背景知识;然后了解学生对于英语建筑知识的结构框架;最后通过了解学生的英语建筑知识需求,来为调查文君设计完善的框架结构,真正掌握学生的真实需求。
再次需要注意调查学生的英语话题运用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如果无法了解学生的英语话题运用能力,那么就会导致英语教学活动失去目标意义。例如:在学习初一的My past life的话题内容时,通过设计问题“你在小学阶段学过英语一般过去式吗?”教师通过设计英语一般过去式的辨析正误题,让学生去自主辨析,从而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英语一般过去式。
最后必须确保学情调查的内容聚集在教学的重点内容上,调查信息保证高度统一,能够获得有针对性的学情信息,只有这些调查内容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My past life的话题提问中,让学生自己用英语介绍My past life,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话题语用能力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4.中学英语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利用。中学英语教学的学情调查的最终目的就是分析和利用调查结果,通过分析学情调查结果,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具体而言,可以从这些方面出发:
第一,学情调查结果能够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让教师能够有效判断学生的基本需求,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高中学习Name Stories的话题知识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名字,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明确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第二,学情调查结果能够为教材内容的使用、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通过实践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认真分析了教材内容,并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事件讲课,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情调查不够完善,所以必须综合分析运用学情调查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来运用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价值,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知识。例如:在调查学生运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教师把教材中的听力材料Isaac Evans介绍名字的内容分为两个层次播放给学生收听,通过描述名字的意思和来源,让学生自己猜测名字的主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实现重点教学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利用学情调查结果激活学生的思维,为课堂教学提供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关注的英语话题信息来运用话题资源,满足学生的认知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My past life”的话题内容时,学生能够想到哪些其它内容,当教师提出问题“What will Tony and Lingling say about their past life? ”学生要学会自然地导入听力内容,从而为课堂教学提高素材,为听力学习打下铺垫。
四、结束语
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情调查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需求,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际访谈、日常教学观察、学生考和作品分析等形式开展学情调查活动,学情调查能够有效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家芝.行动研究在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12:90-93.
[2]谢忠平.上海浦东新区中学英语作业状况调查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3,S1:12-14.
[3]郑红苹,杜尚荣.英语写作诊断式教学的系统设计与有效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04:81-86.
[4]赵晓钰.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J].海外英语,2012,17:38-40.
[5]于倩倩,余乐.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现状调查报告[J].教学研究,2014,01:37-42+124.
[6]冯英巧.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5.
[7]丁亚勤.游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有效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篇8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白浮图镇中学 问题 建议
1白浮图镇中学美术教育概况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白浮图镇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有学生2034名,教师121名,其中美术教师3名,但只有1名是专业美术教师,另2名美术老师有语文、历史老师兼任。初三学生不上美术课,初一、初二学生美术课课时是每周一节,学校具有的美术教具不够齐全。白浮图镇中学地处成武县东部,学校建设在田野中,有着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附近不仅拥有美丽的河流,奇花异草,各种竹、木、石;而且有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身怀绝技的民间工匠、民间艺人。可见,白浮图镇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值得挖掘。为了详细了解白浮图镇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我对该校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1.1该校美术教育调查现状分析
为使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我以白浮图镇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为问卷调查的对象,以老师和家长为深入访谈的对象展开调查。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9 份,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95.3% 。对286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
1.2该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本校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和家长的访谈,表明当前白浮图镇中学美术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仍未完全解除,部分家长、领导依然把美术当为一门副科,认为学非所用;美术教师力量薄弱,得不到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缺少地方特色;美术教学方法不够丰富,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缺乏。“在我们的学者、教师热衷于思考美术教育的种种高层次问题时,我却时时对美术教学的现状感到隐患,我认为对美术教育进行全方位的高层次的研究非常重要,但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解决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些基本问题,一些高层次的问题就有可能架空 。”[1]就如何改进美术教育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2改进白浮图镇中学美术教育的建议
2.1创建良好的教师相互学习平台,保持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
美术教师的素质影响着我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同样一节课的教案被一位幽默风趣,有一定涵养并取得一定成就地位的老师来讲,和被一位老师以“满堂灌”方式来讲,将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针对白浮图镇中学美术教师力量薄弱的问题,首先,学校应增加1名专业美术教师,对2名非专业美术教师进行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达到“三能”标准。其次,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认识和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钻研教材,增强课改意识,增加自身素养,用美术教师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再次,学校应定期组织本校教师之间或本校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研讨会,针对教材、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在研讨会上,每位教师都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感受、心得体会畅所欲言,为教师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的良好平台。还可以创建一个教师交流网站,当教师遇到教学方面的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进行交流、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应积极争取和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教研活动,保持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
2.2美术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之所用
在今天“视觉文化”的世界中,视觉文化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美术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是一种视觉语言,具有愉悦视觉,陶冶心灵,培养视觉素养的功能;美术是一种语言工具,可以描绘、记录;美术是创造美的一种艺术。美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因为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美学。
针对部分学生、家长、领导依然把美术当为一门副科,认为学非所用。首先,美术课堂教学要难度适宜,“用美国教育界的一句话说:大多数人是‘艺术的消费者’,而不是‘艺术的的生产者’。因此,美术教育没有必要像培养艺术家那样,教给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审美,学会认知,学会和他人合作与沟通,学会表达自己。最终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 [2]中学的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对没接触过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使他们领会到美术的魅力。在我们的生活中装饰墙壁的最主要方式是贴一张买的画,在学校的墙壁上习惯性的挂上几幅名人警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装饰已经不再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妨换成墙体画装饰我们的生活环境。墙体画作为当今比较流行的一种装饰方法,画墙体手绘已经作为一种职业而存在。墙体画起初最普遍出现在幼儿园,卡通简笔画装饰的校园很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现在各种各样的墙体手绘在大城市的宾馆、家庭装修中已大量使用。用墙体手绘的方法为装饰我的卧室、我的教室、美化我的校园、我的家设计一张装饰画。教师利用多媒体通过讲解古代的永乐宫壁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展示一些优秀的室内墙体手绘装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介绍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做好自己的装饰画后,要和家长、老师沟通,选一些优秀的作品画在教室、校园、自己的卧室的墙壁上。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不断地给学生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时刻充满自信,保持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不仅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艺术化的环境,同时,学生也掌握了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真正体会到了学之所用。从观念上改变学生、家长、领导对美术的认识。
再次,“美术教育在满足全体学生提高美术素质教育的需要之外,还要满足部分学生对某种美术兴趣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少数美术家的需要。”[3]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学校应开设书法课、绘画课、设计课等,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手段,丰富他们的绘画体验。素描课可以不只是用铅笔上调子,让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比如油画棒、彩铅笔、水粉,水彩等。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女孩子喜欢布娃娃,男孩喜欢足球,让他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素描课就不会枯燥无味了,每个学生都在快乐的画画,真正体会到画画是一件愉快的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比赛、画展。针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特长班,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升学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书画社、动漫社等,从不同角度加强美术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应该大胆的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根据学生兴趣的特点及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2.3采用多种美术教学方法相结合,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该校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 ,主要是在教室内讲授美术基础知识,临摹一些书本上的作品,常常会让学生感到麻木,丧失学习兴趣“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画好画,而是让他们通过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创造性。”[2]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最常见的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参观法等,多种方法并用常常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观法应用于美术教学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白浮图镇中学是不可能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美术馆的。但是,他们可以在传统的民间民族节日期间,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参观集市、庙会等。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身怀绝技的民间工匠、民间艺人聚集在一起。主要有唱大戏、舞秧歌,各种各样的民间玩具,花馒头,小糖人等。学生可以和民间艺人、民间工匠面对面的交谈,观赏精致小糖人的制作过程,可以自己动手捏出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小动物、小糖人。学生不但了解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而且,在愉快的参观过程中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合作。
学生参观完集市、庙会。老师让学生根据今天参观的集市、庙会把自己感受最有意思的场景创作一幅画,并给自己的画起一个有趣的题目。学生都很快画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画,有感情要表达。真正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2.4美术课堂教学突出地方特色,保护民间美术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课本中有了“地方教材”板块,白浮图镇中学美术课堂应突出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当地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
“二月二,娃娃会”一直是庙会习俗,民间艺人在庙会上各显身手。组织学生参观庙会,对民间艺人制作娃娃的过程,学生有的观赏,有的临摹,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引导他们从“二月二,娃娃会”开始讲解初三的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造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打柳编筐,养活一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民间的草柳编手艺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将草柳编工艺引进课堂,请民间草柳编织艺人走进课堂,他们有着熟练的民间美术造型手段和技法,有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创作经验,更具有独特的审美观点和能力。不仅可以补充或充实农村美术教育师资,给学校美术教学带来纯朴的艺术创作风气和风格。而且让学生、家长及领导实实在在的体会到“学之所用”,只有让他们体会到美术教育的可用之处时,学生会想去学这样一种本领,从而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时也得到家长和领导的认可,他们会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美术教育的轻视。也为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让学生从小体验民间文化,从体验中学习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06.
[2] 侯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常锐伦.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几个根本问题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7(6).
篇9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都有着显著的变化,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高中体育课教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以沈阳市十一中学为研究样本,就当前沈阳市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
1、研究对象
以沈阳市十一中学为研究对象,就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阅读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方面的书籍,查阅期刊网上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总结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现状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2.2专家访谈法
通过邮件、电话、走访的形式对沈阳市高中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咨询教师对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意见。
2.3问卷调查法
对沈阳市十一中学2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7份,回收率98.5%,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97%。
2.4数据统计法
运用SPSS、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表1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调查表n=194
为了解当前高中生体育课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有26.8%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学习,有63.4%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教学,有9.8%的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比较冷漠。分析原因,由于高中生体育课教学仍旧是传统的模式,学习内容以体操为主,教学内容枯燥,学生不喜欢上体育果。如何调动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3.2高中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调查分析
表2高中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调查表n=194
从表2高中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调查表可以看出,当前高中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还是比较丰富的,有17.5%的学生喜欢轮滑,21.6%的学生喜欢足球,18.6%的学生喜欢健美操,16%的学生喜欢跆拳道,12.9%的学生喜欢游泳。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比较受青少年的青睐,而这些项目恰恰是学校体育教学不能提供的,如何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需要,是体育课教学要思考的问题。
3.3影响高中体育课教学因素调查分析
表3高中生体育课影响因素调查表n=194
从表3高中生体育课影响因素调查表可以了解到,高中生体育课影响因素是复杂的,教学内容单调占39.2%,教师教学水平差占11.9%,学习压力大占17.5%,场地设施不足占23.2%。分析原因,由于学校体育教学开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学生喜欢的项目,学生学习兴趣较差,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教师水平也是影响高中体育课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也对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高中生由于有升学的压力,到了高二、高三阶段,学生将重点都放在了文化课学习上,对体育课教学比较忽略。一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也阻碍了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高中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4、结论与建议
4.1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生体育课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4.2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多是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开设,这种教学模式也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4.3高中生体育课学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教学内容、教师水平、体育场地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体育课的开展。
4.4加强对高中生的体育教育,宣传体育健身的知识,使学生懂得体育课学习对自身心理、生理的影响,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参与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健身观。
4.5高中体育教学要适应时代需要,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教学内容,将学生喜欢的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
篇10
关键词:人才培养;技能技术;成果
一、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及成果
(一)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建立
职业学校以就业作为生命线,其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应用性教学开展工作,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育职业技能为目的的职业教育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目前,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发【2009】2号)文件精神,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兄弟职校的帮助下,以培养和造就具有特色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解决社会市场所急需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紧紧抓住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脉搏,认真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和分析,由教务处牵头,在各教学部的积极配合下,基本建立了我校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即《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双师型”教师发展,采取定期培训、职称转聘考试,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提升实践操作的水平,促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文化基础教育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目标,我校作为示范型中职学校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寻求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最佳接轨点,这就要求我校人才培育要面向市场,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技能型人才。扎实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文化基础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就业,也关系到学生就业的质量的高低、潜能开发以及终身发展的问题。我校自2013年建校以来,就积极探索中职学生发展实际,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文化基础知识衔接困难、思维能力僵化等问题,制定文化基础课教师专项培训,帮助文化基础课教师了解学生现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根据中职生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学生在文化基础课上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力争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职业变化的新时代中职学生,力争让学生掌握牢固的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实训场地建设逐步完善,技能技术课开设得以加强
职业教育属于技术应用型教育,为使我校能走在职业教育前列,提升学生职业技术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业实践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实训教学,开设技能技术课程,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帮助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实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校加紧完善实训场地建设,立足本校实际,确立实训教学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突出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从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实训要求配置新的设备,完成实训场地的建设,如木工车间、物流车间、藏药制药车间、缝纫车间等;加强校企合作,帮助学生走向实训岗位,实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企业技术应用的过程和生产、管理运行,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我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需进一步理顺
目前,我校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专业技术和技能不强,教学管理难度较大,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理顺。
建校伊始,我校语文、数学、藏文、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教师相对充分,建筑类、加工类、财经类、医药类、资源类、旅游类等相关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文化基础课教师临时带专业技能课的情况较为普遍,教师跨科目、跨年级、跨专业的情况非常多,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教学效果不明显。况且现有教师来源主要是各普通中小学调入和公开招考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多数从普校调入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不能及时走出传统普校教学管理的模式,教育教学观念不能较好由中小学教育转变到职业教育。应届大学毕业生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缺乏对现代职业教育趋势的了解和驾驶现代职业教学管理的能力。针对此类现象,学校组织多次转岗培训,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达不到职业的要求,甚至很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发生严重断层,加上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不求进取,缺乏冲劲,不肯动脑筋,不善于探索和总结,教学管理缺乏助推器,教学管理难度大,致使很多教学管理仍属纸上谈兵,不能反映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和时代气息,成为严重制约我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瓶颈。
(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我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还不完善,跟我校当前对职业教育把握度不够,职业教育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有一定关系,致使我校管理制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不能够实施精细化管理。我校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的潜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优化教育资源,注重管理过程,规范管理制度,使学校全面、和谐、稳步快速发展。创新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推进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彰显学校管理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
(三)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进一步加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有序推进我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近几年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中职毕业生参加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职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应届普通中职毕业生可以兼报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职,学生自愿选择,对口高职考试时间与普通高考分离,实行单考单招,对口高职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专业综合4门。因此,虽说“就业是生命线”,但中职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职也是一条出路,不排除部分优秀学生有升学的希望和到更高学府深造的可能。因此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四)项目化教学模式需认真落实和推广。
- 上一篇: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
- 下一篇:与语文有关的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