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范文

时间:2024-04-17 16:0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出境旅游市场发展

篇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2017年1月,携程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向中国游客致敬-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者大数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境旅游者的规模高达1.22亿人次,比2015年的1.17亿人次增长4.3%,继续蝉联全球出境旅游人次世界冠军,2016年我国出境旅游花费高达1098亿美元(约7600亿元人民币),大量数据表明,国人越来越热衷于出境游,跨境消费已步入跨越式发展的红利期。

一、我国出境旅游问题分析

(一)出境游市场秩序混乱,零负团费现象严重

我国出境游市场秩序混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部分旅行社经营出境业务时,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各种违规操作,如以“零负团费”、“低价”、“高额返利”等手段进入市场,最终迫使游客通过海外购物等补贴销售成本。近年来,旅行社通过999元,399元,甚至更低的价格吸引游客赴“港澳五天四夜游”,被诱骗参团后,在香港、澳门等地,遭遇强制游客消费。2016年11月,浙江数位老人参加980元香港游7天,遭遇当地导游用威胁、辱骂的手段强迫老人购物。

(二)出境旅游产品缺少创新

随着出游环境持续优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出境旅游者希望在旅游方式、旅游产品等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希望能有更多吸引力的产品可供选择。如要求出境度假游和“深度体验游”的人越来越多,出境目的地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但国内多数经营出境资格的旅行社,出境产品还是以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线路为主,已难以满足国民日渐个性化的出境旅游需求,出境旅游产品亟待更新。

(三)游客不文明行为问题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光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出现的不良行为。如中国游客大闹曼谷机场、因不文明记录被美国遣返、大闹济州机场被捕、泰国自助餐抢大虾、女游客洛杉矶机场打人等。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中国游客在出行秩序、礼仪、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等方面还存在改善空间。现在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如果我国公民的不文明行为再不加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将受到影响。

二、我国出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合理调整出境旅游政策,规范出境旅游市场秩序

首先,我国政府还应继续开发新的出境旅游目的地,满足我国公民的多样化出境地需求。其次,为保证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时有充分的游览时间,应尽快实行带薪休假轨制长效机制。出境游览时间延长,便于满足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深入体验目的地,切身体验当地人的生活等深度游需要。最后,在出境旅游的规范方面,我国应尽快完善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违法旅游企业予以严厉惩戒,切实保障出境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创新并开发优质旅游产品

随着出境旅游市场的开放,中国游客的旅游方式从走马观花的踩点式逐渐转化为深度游,具体表现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游客的旅游需求不同。对此,我们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方案,包括定制游、深度游、跟着当地人特色游等。2015年,多家出境社就在韩国旅游线路中增加了自由行线路,旅行社安排往返机票以及当地酒店。这条线路吸引了大量前往韩国选购化妆品的年轻女士。

(三)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

如果想要增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赢得尊重,需要国家政府、新闻媒体、景区、旅行社还有每位游客的合作。目前很多不文明旅游行为,问题在于我们的文明意识不够强、处罚力度不够。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规范,科学引导行为规范准则。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对在景区或公共场所有不良行为、屡教不改的游客采取制裁处理。

三、以游侠客为例——浅析我国出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路

游侠客算是目前我国走在旅游业时尚前沿的一家旅行社,与传统旅行社相比,它有很多创新的元素。首先从行业规范秩序来讲,游侠客的旅游团是不允许领队收自费项目,这就避免了导游领队乱收费的现象。游侠客大部分的线路都选择了游客较少的未开发或半开发的区域,由资深的旅行家亲自踩线,确保线路的安全性和趣味性。这样开发的线路,一方面规避了热门景区看人不看景的尴尬,另一方面,也能形成吸引力。游侠客旅游团在每个团队中都配置了经过培训的摄影领队,用专业的镜头记录下每位游客欢乐的瞬间。甚至,在部分旅游线路中,会配备无人机进行摄影和拍照,所达到的照片效果是常规的单反无法比拟的。

篇2

[关键词]出境旅游;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8-0131-04

[作者简介]杨宏浩,中国旅游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产业运行与旅游目的地开发;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旅游产业。(北京 100005)

一、出境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相关文献探讨

由于出境旅游涉及要素众多,因此,影响出境旅游市场的因素也就较国内旅游更为复杂。研究者从多个视角对出境旅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影响出境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生性因素和重要市场力量两个方面(WTO,1995)。其中,外生性因素包括经济与财政的发展、人口统计方面的变化和社会变革(变化)、技术的革新和改进、基础设施设备投资、行政和立法方面的规制因素、环境规划以及环境影响方面的问题、贸易发展、旅行安全。影响旅游产品和服务需求以及供给与分销的关键性市场力量,包括消费者关于旅游可能性以及旅游需求的知识、目的地产品的发展及私人部门供给的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旅行经营部门的结构变化趋势、市场营销、熟练且富有经验的人力资源的供给。

约翰・斯沃布鲁克和苏珊・豪纳(1999)将影响出境旅游发展的因素概括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媒体和产业因素等方面。Young-Rae Kim(2001)认为,影响出境旅游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GNP(现值)、城市化水平、基尼系数、教育水平、就业水平、国土面积、年龄结构(17-54岁人口比例)、工作时间和汇率等。杜江和戴斌(2008)认为,经济因素、政治外交因素、宏观监管和微观规制、航空运输、目的地安全、促销活动、社会文化这7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较为显著,且这7个方面的环境因素对出境旅游市场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按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可以将其分为决定性因素和制约性因素,其中政治和外交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在推动出境旅游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他5个因素则对出境游形成一定的制约。

部分研究者从需求方或供给方角度进行研究。Croueh(1994)和Lim(1997)提出,按照旅游需求模型框架,影响出境旅游流最重要的解释变量有收入(客源国或市场)、人口规模(在市场上的)、生活成本(客源国与目的地国之间的相对价格或消费价格指数比率)、货币汇率(目的地与客源国之间)以及其他价格因素(通货膨胀、汇率)。Zhang和Jensen(2007)认为,传统的旅游需求理论忽视了产品的独特性、旅游出口国的比较优势和国家通常在吸引旅游流时所起的作用,并且需求模型是静态的,它对所有目的地一视同仁,忽略了他们的发展阶段。他们认为旅游与国际贸易流一样,可以从供应方变量,即出口国的比较优势来进行解释。他们进行的检验表明,供应方因素如自然资源禀赋、技术和技术设施都可用于解释国际旅游流。

Bruce Prideaux(2005)把客源国和目的地国结合起来,提出了双边旅游流结构,并识别出了可能会影响旅游流总体规模的5个方面因素(见下表):

二、出境旅游运行系统与影响因素框架

出境旅游市场运行具有系统性,影响出境旅游的因素涉及客源国、目的地国或地区及双方相互作用等多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出境旅游的基础性因素。

(一)出境旅游运行系统。根据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时所涉及到的众多组织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模拟构建一个出境旅游运行系统(见图1),用以分析出境旅游市场上各网络成员拥有的资源、所开展的活动、相互作用以及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该系统由客源国子系统、目的地国或地区子系统、目的地接待系统(包括商业接待系统和公益接待系统)及中转地子系统构成。

出境旅游市场运行从地域上来看涉及到客源国、目的地国或地区两个区域的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从系统运行涉及到的主体来看有旅游者、出境旅游经营商(批发商、商等)、目的地旅游服务供应商(地接社、饭店、旅游景点、交通公司、购物商店、导游等)、国际航空公司及其销售商、客源国和目的地国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协会等等。

(二)出境旅游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根据出境旅游影响因素文献和出境旅游运行系统,影响出境旅游市场的因素可以按照客源国、目的地国或地区及双方的相互作用来分(见图2),在客源国主要涉及客源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宏观监管、市场环境以及人口统计等因素,在目的地国或地区主要涉及其相对于他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针对客源国开展的促销活动以及所发生的对旅游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此外,两国或地区之间的政治与外交关系、地理距离和航空运输以及货币汇率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三)出境旅游的经济影响因素。出境旅游相对国内旅游来说是一种高消费行为,经济因素是决定公民出境旅游的核心因素,出境旅游必须以旅游者较高的收入水平作支撑。

1.经济总量。对一个城市的出境旅游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经济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以及居民收入水平和财富状况。经济的总形势,例如反映为国内生产总值(GDP),这关联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失业水平等。对于连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低收入群体,出境旅游将难以实现。

2.可支配收入及其分配。可支配收入会影响对出境旅游的支出能力和准备。这个变量的重要意义反映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当今全球旅游的3/4是由20个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国家创造的。收入在人口中的分配也非常重要,因为这影响到那些有充裕的、可供旅行的收入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3.汇率变化。出境旅游涉及跨境消费,政府的货币管理政策以及国际市场上汇率变化会影响客源国和目的地国的汇率,进而对各国公民的出境旅游消费决策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客源国货币相对目的地国货币升值,客源国公民的收入用目的地国货币衡量的将会出现正的财富效应,同时目的地国的产品价格也会相应下降,从而会影响旅游者的出游方向和消费水平等消费决策。

4.失业水平。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会影响失业水平,这不仅会影响拥有旅游所需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人口规模,还会影响市场在该地区花费支出的整体信心。失业使人们对其未来收入能力产生了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人们对出境旅行进行开支的准备。

三、出境旅游市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由于影响出境旅游市场的因素众多,限于篇幅,本文以经济因素对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影响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出境旅游相对国内旅游来说是一种高消费行为,经济因素是决定公民出境旅游的核心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境旅游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及财富分配状况、汇率及金融危机。

(一)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的影响

1.人均收入水平提升推动出境旅游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很快,1993-2008年的16年时间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5倍,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都相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联合国(2008/2009年世界城市状况)报告指出,中国过去30年间经济发展迅速,其速度和规模是世界其他国家从未达到过的。这为我国出境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图3可知,我国出境旅游人数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快速增长,且出境旅游人数的增长率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见图3)。

2.GDP增长拉动出境旅游消费。根据1992年到2008年出境旅游消费总额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出境旅游消费总额为因变量y,国内生产总值为自变量x,对两者进行拟合分析,发现两者线性关系显著,关系式为y=0.129x,R2为0.9588,拟合度较高,两者相关程度为0.129。分析表明,GDP每增加1亿元,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花费增加O.129百万美元(见图4)。

(二)收入分配不均衡造就出境游消费主体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区域间、城乡间、群体间收入差距也急剧扩大。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超级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GDP还相当低,但由于我国公民目前收入差异较大,使得我国这个不大富裕的大国中也不乏富人,这些富人即使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绝对量也是相当可观。以下数据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衡现象日益突出,造就了一批闲暇时间较充裕的中高收入阶层,他们不断推动着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和升级。

1.基尼系数逐年增高。用国际间普遍认同的衡量贫富差距的一个权威指标“基尼系数”衡量,我国基尼系数从1985年的O.3上升到目前的O.5左右,成为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小康化过程中财富的高度聚集,导致了一个高消费群体的出现,他们正是我国出境旅游消费的主体。

2.城乡收入差距居高不下。联合国《2008/2009年世界城市状况》报告指出,中国近年来迅速城市化,城市人口比例从1987年的25%已经增加到2007年的42%,预计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60%。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较明显,城市化发展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差距近20多年来不断扩大。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是由城镇居民所支撑的。

3.城镇内部差距不断扩大。城市内部收入水平也开始逐渐拉大,从国家统计的10%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与10%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来看,1985年到2006年间又上升了3倍,达到了9:1的水平。这些富裕人群比例虽小,但绝对数量较大。这部分先富人群能够进行国内远程旅游和出国旅游,在他们的带动下,人们的出境旅游消费意识和愿望也就随之而产生。

4.地区差距逐渐扩大。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由于东部沿海地区首先发达起来,率先进入小康,因此,东部地区旅游消费发展快一些。中西部地区因为受地理、历史等条件制约,发展相对滞后,旅游消费发展也相对缓慢。事实上,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大经济中心也正是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三大客源地中心。

(三)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刺激出境游

出境旅游涉及跨境消费,政府的货币管理政策以及国际市场上汇率变化会影响客源国和目的地国的汇率,进而对各国公民的出境旅游消费决策行为产生较大影响。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一直不断升值(人民币对不同货币有所不同,但总体呈升值趋势),汇率屡创新高。从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情况来看:2007年11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97.49、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97.01;2008年11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4.32、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3.65,在1年时间内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7.2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7.15%。

出境旅游的费用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旅行社收取的费用(团费),这包括游客的交通、食宿、游玩等方面的支出。由于这部分费用支付给旅行社的是人民币,因此不会对游客产生很大影响。另一部分费用是游客在境外的购物。对旅行社来说,汇率变动影响主要体现在汇兑中的损失,由于一些旅行社采用约定币种、约定汇率等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并且在出境旅游经营方面,组团社往往占据主动权。因此,对出境旅行社的经营影响不太明显。境外旅行社的产品报价都是提前2 3个月,价格设定以当时的汇率为准。因此,组团社与境外旅行社结账都是在预先设定的价格下进行,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旅行社影响不大。当汇率动荡幅度非常大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改变报价,而是对产品线的产品组合进行相应的调整。

但人民币升值对出境旅游者影响较大。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地接费用下降、航空公司机票打折,从而致使出境游组团价格大幅下滑。人民币升值后,居民境外消费能力相对变强,居民境外购物将进一步受到激励。一些潜在游客也会在升值的心理下加入到出境游的队伍。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刺激人们的出境旅游消费。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出境旅游目的地结构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四)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消费信心和支出意愿

2008年以来,我国股市出现了连续、长时间的大幅度下跌,房地产价格也普遍出现下跌,再加之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自2008年9月份开始向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出现大面积萧条景象,我国经济发展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国际金融危机对于旅游业的冲击主要在于影响民众对经济走势的信心上。从目前市场情况分析,出境旅游高端豪华产品受影响较小,甚至还有促进出境购物旅游消费的趋势;中端产品以中产阶级为主要消费者,国际金融危机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出游次数减少;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将是经济型大众旅游产品,即使受汇率作用部分出境游线路价格有所下降,但整体经济不景气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普通百姓的出境游信心和意愿。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居民财富缩水,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受到打击,这对人们的出境旅游消费意愿和支出水平将产生较大负面效应。

以上分析表明,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不均衡等是影响出境旅游的决定性因素,而汇率水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则属于影响出境旅游的制约性因素。

参考文献:

[1] Bruce Prideaux. 2005. Factors affecting bilateral tourismflow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 32, No. 3, pp.780-801.

[2] Crouch, G. 1994.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Demand: A Survey of Practice[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2(4):41 55.

[3] John Swarbrooke, Susan Homer. 1999. Consumer be-haviour in tourism. [ M ] Butterworth-Heinemann.

[4] Jie Zhang, Camilla Jensen. 2007. Compatitive advantageexplainingtourism flow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 34,No. 1, pp. 223 243.

[5]IAm, C. 1997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DemandModel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835 849.

篇3

[关键词]出境旅游;国际收支;跨国经营;旅游产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7―0024―05

旅游业的国际化,表现为旅游者和旅游产业要素的国际流动。其中,旅游者的国际流动是产业要素国际流动的前提。旅游者的国际流动包括国民出境和外国人人境两个流向。就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影响而论,出境旅游要比入境旅游更为深刻和重要。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旅游业的起步循“非常规道路”,即先发展入境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限制或不支持出境旅游。可以说,中国旅游业在生长之初就具有国际化色彩,但这种国际化以入境旅游及其相关要素的发展和完善为主,效果简单明了,影响范围有限。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开始活跃。“九五”后期,国家旅游局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提出“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事实上,近十年来,中国的出境旅游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旅游业最重要的国际化表现。出境旅游增长是否“适度”?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成为引人关注的学术课题。

1 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

1.1 中国出境旅游的持续增长与国际旅游双流格局的形成

通过对历史统计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有统计数字的1992年至今,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次持续增长,2004年达到2885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旅游人数接近2298万人次,占总数的79.6%(见表1、图1)。以数字来论,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

第二,1995―2004年,中国的入境旅游市场除2003年受“非典”影响外持续保持增长,但增长率有趋于稳定并阶段性减小的趋势;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速度很快,年均增长率达到22.87%,远高于入境旅游(9.96%)和国内旅游(6.43%);但是,迄今出境总量仍远低于入境总量(见图2)。

第三,入境旅游收入除2003年外一直保持增长,但增速稳定之中有下降的趋势;出境旅游支出水平也持续增长,增长率除1997年外变化较小并趋于稳定(见图3)。

第四,入境旅游收入水平和出境旅游花费水平逐渐接近,就统计数据看,国际旅游收支仍然是顺差(见图3)。但是,有研究者认为2000年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支出被严重低估了,“2003年我国国际旅游业已经沦为花汇产业,且逆差在50亿―100亿美元的水平”(戴学锋,2005)。

第五,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流向渐趋广泛,但迄今仍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杜江,戴斌,2005)。

1.2 中国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出境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4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国际旅游贸易中,存在明显的超绝对优势(超绝对利益)。旅游者消费的核心商品是自然与人文社会景观,这些商品不仅不可移动,而且具有自然垄断性,只有目的地国能够生产。目的地国超绝对优势的存在,为出境旅游提供了强大的拉力。

第二,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繁荣进步,为国民出境旅游提供了推力。

第三,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看重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看重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同中国缔结了旅游合作关系,解除了对中国旅游者的限制性政策并加强在中国市场的促销活动。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2000年前只有9个,到2004年年底增加到了90个。

第四,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对国民出境旅游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1997年3月颁布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尽管强调“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的出境旅游管理模式,但在根本上赋予了公民出国旅游的权利,降低了政策管制的强度。加入WTO之后,在实际操作上,政府对出境旅游的具体管制进一步放松。国家外汇储备充裕和外汇管制松动也为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空间,居民出境携汇数量的增加和其他变通方式的采用(居民个人可以携带汇票、旅行支票等外币支付凭证,在多个国家可以进行刷卡消费)也刺激了我国居民的出游欲望。

1.3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展望

在上述4个原因中,境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基本上是一个常数,国民出境旅游动机会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不断强化,目的地国对中国市场的促销力度必然将进一步加大,相应服务质量体系也会不断提升。显然,如果中国政府不对国民出国旅游加以政策上的限制,在未来,中国的出境旅游流必然越来越大。

尽管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但是,中国的出国旅游密度仍远远低于日本,也远远低于韩国。比照日本、韩国等国国民经济和出境旅游的增长历程(德村志成,2002;兰星,2005),可以推测,如果宏观形势保持不变,中国出境旅游的增速,在近期有可能继续走高,国际双流格局会进一步清晰。

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是渐进型的,其发展相对于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用趋势外推法对我国出境旅游进行简单预测,我国的出境总人数到2010年将达到4384万人次,到2020年将达到7574万人次。虽然这个数字与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I'C)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达到1亿人次的预测数相比有较大差距,但也表明中国的出境旅游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期。长期来看,各种短期刺激出游的因素正常化以后,中国出境旅游将会进入平稳发展期。

2 出境旅游发展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个国家对公民出境旅游采取何种政策,主要取决于出境旅游可能导致的国家综合利益的增损。

世界旅游组织《马尼拉宣言》指出:“旅游的经济效益,不论是如何实际或重大,不是也不可能构成国家决定促进这一活动的唯一标准。”发展出境旅游有着重要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意义,这一点尽管是不言而喻的,但仍有必要予以强调。发展中国家对出境旅游的评估必然会优先考虑其经济影响,但是,如果忽略了其在社会进步、改善国际关系方面的功能,相关政策的制定就有可能急功近利,走人歧途。

出境旅游相当于进口贸易,是购买力的跨境转移。因此,对其经济影响的评估往往从“负面作用约束”的角度切入,进一步集中于出境旅游对“内需”存在“挤出效应”、出境旅游导致国际支出增加两个方面。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 发展不能依赖对外出口,而应该主要靠扩大内需来实现,扩大内需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经济发展策略在旅游发展方面也应该充分体现出来。可以肯定,出境旅游消费会导致内需的流失。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的出境旅游是在国内旅游充分发育的基础上生长的,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相对于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的数量规模甚为微小(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出境旅游者始终是少数)。出境旅游花费也不能完全看作是内需的漏出,出境旅游消费是不能完全被国内旅游所替代的,应该看作是旅游消费升级的表现。即使不能出境,旅游者为出境旅游准备的货币也很难转移在国内旅游消费上,我国居民储蓄余额不断攀升的事实就是明证。按照边际效益规律,人为压抑出境旅游需求,并不能够显著增加国内旅游需求。

当前,人们质疑出境旅游增长的主要理由是,发展出境旅游有可能使国际旅游的性质由创汇转变为花汇,从而影响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应当首先明确国际收支与国家经济的关系。有研究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顺差有利有弊。其利表现为:1)刺激国内总需求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综合国力;3)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4)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5)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其弊表现为:1)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2)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3)提高了外汇储备成本,增加了资金流出;4)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民族经济发展空间狭窄,出口结构难以调整;5)影响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王健,2004)。中国长期执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从20世纪90年代始出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进入21世纪又出现丁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三顺差”,而且顺差数额巨大且越来越大,其隐含的负面因素日益凸现,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内外部均衡。要实现国际收支的真实平衡,就必须在继续支持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在加强对资本流人管制的同时逐步扩大资本流出(黄瑞玲,黄忠平,2004)。尽管宏观经济的分析是甚为复杂的,但以上论述至少可以说明,在现阶段,出境旅游的增长乃至国际旅游收支逆差的出现,对中国总体经济的影响不一定是负面的,反而有可能是积极的。考虑到出境旅游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以及对中国旅游业整体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下将论述),我国对出境旅游的发展,暂时不宜加以直接规制,“开征出境旅游消费税”的政策建议(戴学锋,2004)尚无充分的依据。

3 出境旅游发展对中国旅游业的整体影响

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旅游业走向成熟的必然和标志。出境旅游的增长对中国旅游业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会引发旅游政策的调整,旅游营销战略的改变,旅游投资决策和产品开发方式的转换,旅游管理体制的变革,旅游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旅游业的整体进步。

3.1 出境旅游会带来入境旅游的新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出、入境旅游具有互动效应。出境旅游是一国系统形象和引致形象推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推动国际旅游交通条件改善和国际旅游合作的一大力量。可以预测,如果其他因素不变,伴随着出境旅游的增长,中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也将有新的增长。

3.2 出境旅游发展必然加快中国旅游业的跨国投资和经营

与一般制造业的产品趋向消费者不同,在旅游业中消费者(旅游者)要趋向于生产者(目的地),旅游消费活动主要在目的地进行。因此,从宏观上讲,中国旅游企业必须随着出境客源的流向走出去,在旅游目的国家建立接待体系,分享公民出境游的利益,使得出境旅游消费尽最大可能回流,避免外汇大量流失。从微观层次看,旅游企业要想在国际旅游市场上获得更多收益,就必须追随国际旅游流,在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投资经营,实现跨国发展。随着“人世”效应的扩散和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的深入,必然会有更多的国外旅游企业集团走进中国,也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旅游经营,使旅游市场的双向流动发展成为双向国际旅游投资。

据测算,到2000年,中国旅游业累计吸引外资超过500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以饭店为主的旅游接待服务领域。到2004年年底,外商投资旅行社达到17家,占国际社总数的1.15%。从图4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旅游投资同入境旅游规模有正相关关系。

中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境外设立旅游企业,最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联络、调研、搜集情况、宣传促销,以后随着条件的逐步成熟才开始直接经营旅游业务。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都是国内有名的大旅游企业,如国旅总社、中旅总社、招商国旅、康辉国旅、广之旅、上海春秋国旅、昆明国旅、湖南国旅、广东粤海集团、建国饭店、国航公司、东航公司、南航公司、东来顺、全聚德餐饮集团、小绵羊等(高舜礼,2004)。中国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走出去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在境外设立旅游企业的数量还比较少,旅游企业的绝对规模一般不太大,所覆盖的业务面比较窄,除少数旅游企业外,整体经营状况处于维持状态,在境外旅游业界中的影响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一定的客源自然垄断是海外旅游投资的重要条件,随着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海外旅游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兴办旅游企业)和间接投资(资本经营),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旅游业主动融人全球旅游经济体系、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

3.3 出境旅游发展会刺激中国旅游产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虽然在总体规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结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旅游企业小、散、弱、差,使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和竞争能力低下。近几年这个问题得到丁重视,旅游企业集团化步伐加快,产生了一些大型旅游集团企业。但是,这些旅游企业集团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还有市场化长路要走。由于行业与地区的条块分割,旅游企业集团的跨行业、跨地区扩张极为困难。已组建的企业集团多为饭店与饭店、饭店与旅行社、饭店与旅游汽车公司的叠加,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纵向一体化式的兼并与重组,因而具备国际拓展能力的企业集团少之又少,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极为有限。

集团化与跨国经营互为表里,能互动发展。充足的资本、足够的市场网络、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是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必备条件。现代的国际竞争,就是集团企业间的竞争。集团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是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是抵御国际化经营风险的保障,而国际化经营又为集团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动力和现实条件。旅游企业追随游客流“走出去”,必然产生“学习效 应”,促动我国旅游业的集团化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说,出境旅游发展能够刺激我国旅游产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3.4 出境旅游发展将促进中国旅游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

2000年年初国家旅游局宣布,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一个旅游强国。旅游强国绝不是一个产业规模的概念,而是要求旅游产业素质全面提升,体现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出境旅游的发展使得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这对改变由于非常规发展模式导致的中国旅游业的二元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有力推进旅游投资结构优化、旅游管理水平改善和旅游服务质量提高。

现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长期以来,在内向型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旅游发展的人才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才短缺是旅游业整体素质提升的最大短板。出境旅游的发展,会使人才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反过来,行业队伍素质的提升会获得普遍的关注。随着一批掌握外语、了解国外文化、熟谙业务、知悉境外法律与工商税务制度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出现,中国旅游产业的素质就有望得到大幅度的、可持续的提升。

4 结论与建议

第一,出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国际化最主要的表现,它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出境旅游的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不一定是消极的,目前,不宜采用直接规制措施,包括开征出境旅游税。鉴于国际收支的水平与结构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政府和学术界应当加强对我国出境旅游的关注与研究。

第三,长期单向度的发展入境旅游,既不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也会抑制入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调整我国国际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由创汇为主转为以实现国际旅游平衡发展为主。

第四,要及时认识和充分利用出境旅游发展对我国旅游业整体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旅游企业急需做大做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追随旅游者的脚步跨出国门经营,使我国旅游产业的综合素质再上一个台阶。

第五,出境旅游发展使旅游的基本性质进一步转向社会方面(包括就业),这会影响旅游学的基本结构。经济效益只是旅游事业发展的一个方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学术界应重新审视旅游的性质,赋予它更加广泛的内涵。

篇4

[关键词] 泰国 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 客源市场

本文对泰国出境旅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探寻该市场存在的个性特点,弥补泰国出境旅游市场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泰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泰国出境游人数迅速增长

2002年以来,除了2003年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之外,其他年份泰国出境游客人数均迅速增长,从2002年的210多万增加到2007年的将近390万人,增长了83.72%,年均增长率达13.95%。可见,作为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泰国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的客源地国家。

2.亚洲是泰国出境游客的主要目的地

泰国出境游客一直以亚洲,特别是东亚为主要旅游目的地。2002年~2007年,前往东亚旅游的泰国旅游者人数从189.1万人增加到336.8万人,增长了78.1%。这六年中,泰国前往东亚的出境旅游者人数占泰国各年总出境游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4.06%、82.45%、83.61%、84.12%、84.09%、和83.84%。显然,东亚是泰国出境游客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在东亚地区中,东盟各国更是泰国出境游客最核心的旅游目的地。2002年~2007年间,前往东盟各国旅游的泰国游客数量占各年泰国出境旅游总人数的比例都超过了51%。

泰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出的这一情况说明空间距离的远近对泰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极大的影响。不过,大量泰国游客前往东盟各国旅游,更与东盟各国之间签证手续简便、国家之间政治关系密切、经济合作频繁有直接的关系。

3.泰国出境游客消费现状

(1)消费额不断增加。随着泰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泰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2002年,泰国出境旅游者人均天消费额为91.78美元,至2007年达到128.33美元,增长了39.82%。不过,泰国游客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天消费额差距较大,大体上表现出在经济和旅游业比较发达、旅游服务质量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额较高,相反则较低。如2007年,泰国游客在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的人均天消费额分别为161.33美元、158.21美元、148.87美元和135.61美元;而同期在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的人均天花费却只有95.30美元、88美元和86.42美元,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2)境外平均停留天数呈下降趋势。2002年~2007年间,泰国出境游客在境外平均停留天数分别为7.48天、7.14天、7.7天、6.63天、6.77天和5.83天,呈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具体到各地区来看,泰国游客在东亚、东盟和南亚地区的平均停留时间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在大洋洲、美洲和欧洲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如2002年泰国游客在东亚的平均停留天数是7.53天,其后逐年减少,至2007年只有5.44天,减少了27.8%;在南亚平均停留天数从2002年的8.7天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6.27天,减少了27.9%;在东盟的平均停留天数从2002年的8.14天减少到2007年的5.11天,减少了37.22%,减幅最大。相比较而言,泰国游客在大洋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区停留的时间则较长。2002年~2007年间,泰国游客在美洲的平均停留时间为9.85天、9.35天、8.24天、11.27天、11.02天和9.75天,除了2004年之外,都在9天以上;在欧洲的平均停留天数除了在2007年降为7.86天之外,其他年份均在8天以上;在大洋洲的平均停留天数更是一直稳定在10天左右,分别为10.69天、9.35天、10.85天、9.49天、10.52天和9.04天。

出现这样的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距离的不同,东亚、东盟和南亚地区与泰国相距较近,且文化差异较小;而欧美地区和大洋洲与泰国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远,使得泰国游客必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往返和参观游览这些地区。另一方面,欧美地区和大洋洲都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都是世界上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旅游服务水平都比较高,这些应该是吸引泰国游客作较长时间的停留的重要因素原因。

(3)住宿、购物和餐饮是主要花费项目。在泰国出境游客人均天花费构成中,住宿和购物花费所占比重较大,而娱乐和观光游览所占比重较小。2002年~2007年,泰国出境游客用于住宿的费用在其总消费额中所占比重最高,分别为31.08%、32.78%、30.32%、32.97%、34.22%、34.32%,是泰国游客的最主要消费项目。其次是购物费用。2002年~2007年泰国出境游客用于购物的费用在泰国出境游客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分别为29.37%、29.52%、30.87%、29.3%、29.27%和28.69%。此外,餐饮服务也是泰国出境游客的一个重要花费内容。2002年~2007年间,餐饮费用在泰国出境游客的消费构成中约占17%~19%之间。另外,泰国出境游客在娱乐和观光服务方面的花费较少。2002年~2007年,泰国出境游客在娱乐方面的花费占其总花费的比重分别为6.81%、6.96%、6.83%、6.23%、4.36%和4.15%,可见泰国出境游客在娱乐方面的花费较小并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观光服务方面的花费比重更低,在泰国出境游客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4.54%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2.95%,同样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

可见,在旅游活动六要素中,泰国游客对住宿、购物和餐饮服务较为重视,尤其是住宿服务是泰国出境游客尤为注重的服务项目。因此,了解和掌握泰国游客在住宿、购物和餐饮等服务方面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满意的服务是拓展泰国旅游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而探索和挖掘泰国游客在娱乐和观光服务方面的需求是进一步提高泰国游客消费水平、延长泰国出境游客停留时间的一个途径。

(4)泰国出境游客对价格变动比较敏感。2003年的泰国国家旅游局旅游收支统计中曾说:“美伊战争,以及SARS影响了泰国游客出境旅游……但是由于各竞争国家采用价格策略为强吸引手段,尤其是随着一些旅行社推出打折的出境游产品,使得泰国出境游尤其是跟随旅游团出境游人数增加;航线的降价也使得中等收入的泰国人消费能力增强。(因此)在下半年的时候,泰国出境游人数成为增长的第一位……促使泰国人出游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价格方面的吸引力,包括来自旅行社的竞争和各客源国住宿价格的持续下降”。另外,罗卫建也曾指出:“泰国游客去国外旅游,都会考虑到费用的问题”,同时指出2004年泰国旅华市场具有“市场价格敏感,淡旺季起伏较大”的特点。

可见,泰国游客在出境游方面对价格变动十分敏感,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泰国出境游客的这一消费特点,对于吸引泰国游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启示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泰国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国,对泰国出境旅游市场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发展入境旅游有许多启发:

1.努力改善国民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以提高我国的旅游吸引力

在2007年欧洲酒店业举行的全球游客形象评比中,中国游客获得了倒数第三的评价。这一结果令国人汗颜。众所周知,国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的“软实力”。每一个出境旅游者都在相当程度上都代表着我国的国家形象。而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因素。泰国除了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之外,同时也是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作为一个佛教国家,泰国国民受佛教文化熏陶,温文尔雅、注重礼貌礼仪。而我国出境游客在泰国的一些行为令许多泰国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从而使得他们对中国产生许多负面印象,这势必会影响泰国人的旅华热情。因此,提高出境旅游者的素质,规范其旅游行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促进泰国旅华市场乃至我国整个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中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公民的出国文明行为的规范和教育引导工作,树立良好的国民形象。

2.加强与各客源国的政治经济合作,简化出入境手续

良好的外交关系是旅游业合作的基础,要吸引各客源国的旅游者前来我国旅游,必须要与对象国保持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因此,加强与各个客源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是发展入境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前提。简化入境手续是指尽量减少游客办理入境手续的程序。入境手续的简单化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鼓励和支持,给游客带来方便。有些国家或地区针对某些特定客源国和地区制定免签的措施,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前来旅游。泰国出境旅游者特别青睐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内部国家,就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相互免签证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入境游游业中,有必要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国际游客的入境旅游手续,为出入境游客提供方便。

3.积极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提高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

在亚洲各旅游目的地中,旅游资源的相似性使得我国的旅游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单一的旅游目的地已经很难形成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借助区域旅游合作提升和增加整个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体来说,可以借助知名的文化区域提升名气较为一般地区的旅游知名度,形成连带效应。如借助“三国文化”这个整体概念,将曹魏故地河南、安徽,孙吴故地江苏、两湖和蜀汉故地四川、重庆、云南等相关地域整合在一起,形成特色文化区域,再打造一条条有特色的品牌旅游线路,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旅游地串联起来。这样便可以引导国际游客在中国进行区域性的深度旅游,改变他们只选择几个大城市作蜻蜓点水式旅游的现状,既可以延长国际游客在我国的停留时间,还可以增加其重游中国的几率。

4.加大国际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必将迎来更多的国际旅游者,培养更多国际型旅游人才是发展我国入境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工作。这就需要我国各级各类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一方面要通过各类院校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旅游企业的培训提高旅游工作者的旅游工作技能。

英语作为国际上使用范围最广、覆盖面最大的商务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显然无法回避。因此,提高我国旅游人才的英语水平是发展我国入境旅游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泰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在泰国的重要旅游城市,英语与泰语并行不悖,都是通用语。泰国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国际游客前来旅游,语言优势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让非英语国家的游客在异国他乡享受到本国语言的旅游接待是使客人获得亲切感和信任感的重要途径。因此,除了要提高旅游人才的英语水平之外,还应该对我国旅游人才进行非英语客源国家的语言教育和培训。目前一些大中院校的旅游专业正在采用的“3+1”教学模式(即国内三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语言对象国一年语言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方法。这些前往语言对象国学习的学生不但可以学好该国家的语言,同时还可以了解该国的风俗民情、旅游需求心理和旅游偏好等,为将来从事旅游接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加强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努力提高购物旅游服务质量

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缺一不可。食、住、行、游在旅游者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作为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的购物旅游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在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泰国、中国香港等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旅游购物收入在其旅游业总收入中的比重都比较高。据统计,2002年 ~2007年,泰国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销售方面的收入占总入境旅游收入的28%左右,而香港的旅游购物收入更占到其旅游总收入的50%左右。而在我国的国际入境旅游收入构成中,商品销售的收入占入境旅游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徘徊在20%附近,直到2006年才有所突破,达到了33%。相比较而言,我国在旅游购物服务方面与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开发设计有特色的旅游购物品、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挖掘我国各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改变我国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雷同、单一、毫无特色的现状,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的购物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Outgoing Thai Nationals by Country of Destination,泰国国家旅游局www2.tat.or.th/stat/web/static_download.php?Rpt=otn.

[2]Table Summary 2002-2007[Z].泰国国家旅游局www2.tat.or.th/stat/web/static_tex.php.

篇5

今年,中国旅游业迎来了难得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国内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培育。主席指出,旅游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国现有28个省份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加以发展。今年2月中国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10月1日实施的《旅游法》,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历史上的大事,为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国际上,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影响力稳步提升。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外汇收入国以及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中国公民出游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为世界瞩目和认可。

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出席国际旅交会开幕式时表示,中国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2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旅游服务贸易占全年服务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直接从业人数达1350万人,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在全球继续位居前列。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已达150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出境消费达102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预计今年出境旅游将超过9000万人次,未来5年累计将超过4亿人次。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努力把旅游打造成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合作的新亮点。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许多外国展商希望通过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旅交会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不少国家带来新的签证便利措施、政策以及路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旅游法》正式实施,国内外旅游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些旅游业内人士认为,《旅游法》实施后,因禁止零负团费以及强制购物,旅游团费的价格回归透明以及理性。游客最直观的感受是旅游团费出现或多或少的涨幅,其中东南亚旅游市场受到的影响最大,团费增长较高,不少中国游客取消了赴东南亚旅游的计划。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颂萨表示,虽然以团队旅游形式赴泰国的中国游客有所减少,但是自由行的游客大大增多,中国《旅游法》的实施,对于中泰两国规范旅游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篇6

一、集中开展以整治“零负团费”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市场整顿规范专项行动

为认真贯彻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进一步促进旅游市场规范和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5月11日,国家旅游局下发了《治理整顿“零负团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于6月4日召开了“全国旅游市场整顿规范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零负团费”的集中专项整治工作。

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全国旅游市场整顿规范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少数旅游企业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置诚信于不顾,采取“零负团费”不正当竞争行为,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损害了游客合法权益,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遵照吴仪副总理“针对虚假旅游广告、零负团费、欺客宰客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症结,要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治理”的重要指示,从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全局出发,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支持下,集中一段时间,组织打击“零负团费”的专项行动。他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是维护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是保证旅游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中国旅游业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的客观需要,是旅游全行业为全国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做出积极贡献的重要责任,同时,建立规范的旅游市场秩序,也是旅游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各地要按照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坚持整顿与规范并重,打击与建设并举,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从六个方面展开工作,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1密切协作,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充分依靠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与市场整规办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依法查处和打击各种违法和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

2加大力度,坚决而不间断地打击“零负团费”等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各地要全面排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特别要重点排查旅游合同、旅游广告、旅游购物、旅游自费项目和游客投诉集中的领域;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员、信息沟通和反馈、案件交接、联合办案等制度,提高重大投诉受理结案率。

3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依照相关法规,视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违法情节给予相应处罚,并向社会公示。

4继续加强对游客进行理性消费的引导。发挥各类媒体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采取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培养旅游者理性消费观念,引导旅游者自觉抵制“零负团费”,合法维权。

5注重建立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的长效机制。要以持之以恒的毅力,推动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快建立旅游诚信体系,加强旅游诚信监管的基础和能力建设,提高旅游执法和监管水平;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具有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全心全意为海内外游客服务的从业人员队伍。

6继续推动与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在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方面的国际合作。对已建立合作机制的,要加强与对方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经验和做法;要善于掌握旅游对外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维护国家和中国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迅速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部署,积极行动起来。截至7月5日,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旅游局(委)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旅游市场整顿规范专项行动会议精神,制定“实施方案”,启动当地的专项行动工作。贵州、广西两省区旅游局联合当地整规办、公安厅、工商局和地税局共同发文,具体部署整治“零负团费”专项行动,其中,贵州省将从6月到10月,对全省旅行社零负团费、虚假广告、超范围经营,不签订旅游合同或违反合同约定,以高额回扣等商业贿赂方式招揽游客用餐、购物和到景区(点)游览,非法从事旅游经营业务的“黑社”和非法办事处、旅行社门市等进行重点治理整顿。北京市从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和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本市旅行社投诉情况,双管齐下治理“零负团费”。江西省制定《江西省出境旅游组团社治理整顿“零负团费”考评标准》,列出了20条“禁令”,违者将被给予相应处罚。河北省将对涉嫌“零负团费”经营的违法违规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并进行公示。上海市从抓好规范和使用旅行社合同文本、全面推进“阳光价格”政策、联动有关职能部门严厉打击“四黑”、与出境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管道联系、发挥旅游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和建立全方位的市场监管体系等六个方面着手治理“零负团费”。福建省结合本省旅游市场实际,确定了“五个从严查处”:从严查处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行为;从严查处旅行社超范围经营;从严查处非法转让、变相转让许可证和挂靠承包门市部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行为;从严查处虚假旅游广告;从严查处旅行社使用“黑车”、“黑导”接送旅游者和纵容导游人员私拿回扣行为。安徽省从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质监队伍建设,提高旅游投诉案件处理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入手,开展专项行动。目前,各地的专项行动进入对“零负团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的全面排查阶段。

二、积极推动旅游诚信长效机制建设

1开通“中国旅游诚信网”。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今年3月初开通试运行“中国旅游诚信网”。该网以旅行社业务年检、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导游IC卡管理等系统为基础,设立了旅游诚信动态、诚信榜、曝光台、信用档案、旅游投诉、诚信管理、诚信交流等项目,初步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诚信信息交流、社会监督、旅游服务的平台,对促进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将发挥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为社会公众和各个方面了解、参与旅游诚信建设提供了有效渠道,增强了旅游管理部门为企业、为导游人员和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功能。

2推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制定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示范文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旅游业相关法规,明确了出境游组团社和旅游者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有利于减少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间的矛盾纠纷,促进旅游经营者守法经营和旅游从业人员规范服务,以及旅游者理性消费,培育成熟有序的出境游市场。目前,国家旅游局正组织该示范文本的宣贯培训工作,以使其使用面在今年底覆盖全国。

3继续与香港、澳门、泰国等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开展诚信旅游合作。4月25日,我局在京举行了“内地与香港旅游业界第三次联席会议”,双方在共同推广“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开展打击“零负团费”的联合行动,重新确认赴港旅游的组团社、地接社名单,加强对赴港旅游消费者的宣传和指引,推广“优质诚信香港游”产品,加强旅游质监所与香港旅游业议会的合作,妥善处理两地旅游投诉,加强与中消协和香港消委会的沟通与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目前,已进入落实阶段。

我局还与澳门、泰国旅游局就共同规范内地居民赴澳门和中国公民赴泰旅游市场秩序进行了有关磋商和会谈。

4着手建立旅游诚信评价体系。委托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开始拟定“中国旅游行业旅行社、导游信用评价体系标准”,将通过标准化手段,建立旅行社、导游人员的诚信信息征集、公示制度。

篇7

关键词:出境旅游;理性消费;存在问题;消费趋势

随着中国游客境外旅游的逐渐成熟,境外旅游消费正在不断升级。中国游客的旅游方式逐渐由游览著名景点的踩点式旅游向深度游转变,而且消费心态也趋于理性,疯狂购物的现象持续缓和,休闲、文化、探险等体验式旅游消费明显上升。2016年10月,《日本新华侨报》报道称,赴日中国游客的旅游目的逐渐向自然、文化转移,并指出2016年国庆期间,中国赴日游客的“爆买”现象有所缓减,对日本文化体验型观光的游客却迅速增长。西班牙《华新报》报道也称,当前中国赴西班牙游客也更加倾向于选择集文化、地理、美食、运动于一体的旅游线路。在此背景下,分析当前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出境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的现状

(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M国

中国出境旅游消费增长快速,出境消费规模连续五年位居全球首位。据世界旅游组织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出境旅游消费额达到1020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且自2012年起,中国出境旅游消费便不断攀升。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甚至高达2611亿美元,较2015年增加1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远远超出紧随其后的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美国2016年的出境旅游消费额为122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大境外消费国,但相比中国仍有极大差距。这是中国自2004年起,出境旅游消费连续第13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同时也是中国连续第五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消费国。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消费势头也较为猛烈。据人民网报道,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出境旅游总量约为615万人次,同比增长了7%,加上游客目的地购物消费,中国游客境外消费已达到145亿美元。同时,据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报道显示,2017年春节由中国飞往英国的机票预订同比增长了88%,且英国购物中心70%的顾客来自中国。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旅游市场的最大消费驱动力。

(二)出境旅游消费的目标国家日益增多

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目标国家也不断增多。据人民网报道,截至2016年底,中国出境游消费的目标国家和地区已达151个,与中国签订简化签证合约的国家增至40个,向中国开放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地区也增至57个。中国也由最先的港澳游、欧美游发展到日韩游、东南亚游,目前已逐渐延伸至菲律宾、非洲、南美等新兴国家地区。由于近年俄罗斯卢布贬值,赴俄旅游成本降低,俄罗斯也逐渐成为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的重点国家。据中国侨网2017年4月新闻报道,中国游客平均每天在俄购物消费高达300美元。同时,菲律宾、阿联酋、埃及等国家也开始成为受中国游客青睐的境外旅游消费国。据搜狐网报道,2016年,中国到菲律宾游客总数为67.57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7.7%,并超过日本成为菲律宾第三大游客来源地。而且摩洛哥、突尼斯、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冰岛、丹麦和斯洛伐克等新兴境外旅游国家,也成为当前中国出境旅游人次增速较快的国家。此外,据东兴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受免签开放、政策利好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旅客出境游目标国家也开始转向小众国家。2016年黄金周期间,摩洛哥、汤加、突尼斯等小众国的中国游客同比增长了约400%。可见,除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外,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方向已全面扩散至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国家地区。

(三)泰日韩成为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的热门地

当前,中国赴泰国、日本与韩国旅游消费的人数和增速,均超过欧美各国。根据央广网报道,2016年,前往日韩泰的游客占总体出境游用户的20%,且泰日韩三国的旅游消费总额居前三列。以泰国为例,2016年仅在携程客户端预定的泰国游产品便高达数十亿元。且据泰国旅游部门报道,2016年赴泰旅游的中国大陆游客量达到877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0.5%,并为泰国带来128亿美元的收入,占中国热门出境旅游消费国榜首。根据途牛网报告显示,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出游泰国的人次占出境总人次的25%,泰国的普吉、曼谷、芭提雅、苏梅岛、清迈等海岛城市均挤满了中国游客。据泰国《世界日报》2017年4月18日预计报道,4-7月赴泰中国游客将会以月均10万人次的速度增长。对于日本,据中国商务部数据公布,2015年中国游客赴日旅游次数达500万次,较2014年增长了107%,几乎每4位赴日外国游客中就有1位中国人。并且中国游客平均在日消费约2260美元,成为日本旅游业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泰国、日本外,韩国也是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的另一热门目的地。据韩国法务部数据公布,2015年中国赴韩国旅游次数约为611万次,共为韩国经济提供了220亿美元旅游消费额,占韩国GDP的2.6%。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报道,2016年出境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已达到804万人次,同比增张了34.4%,首次突破800万人次,中国游客入境产生的巨大消费额使韩国受益良多。不过,自2016年11月开始,由于韩国引发的“萨德”事件,中国游客赴韩增幅锐减。

(四)出境旅游消费内容趋于多元化

境外新兴品牌、时尚购物与体验式消费的涌现,增强了中国出境游客对多元化消费内容的偏好。中国出境游客在文化娱乐、主题住宿、旅游商品、当地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消费进一步扩大。据中国银联对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统计,自2014年起,中国出境旅游在餐饮住宿与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比例明显上升。其中,饮食住宿消费同比增长了52.2%,休闲娱乐消费同比增长了56.6%。尽管购物仍是中国出境旅游消费的主流,但与前几年出国“买买买”的消费方式不同,目前更多的出境游客愿意“花钱买幸福感”,并选择将更多金钱投入品尝美食、入住高级酒店与欣赏文化等体验服务上面。以日本为例,日本交通公社数据显示,2016年黄金周期间,预定前往京都o园区欣赏传统艺术的中国游客数量激增19倍。新浪微博也曾针对日本做过出境旅游消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游客赴日旅游消费不再局限于购物、观光、泡温泉等传统活动,而是扩展到赏花、滑雪、住民宿等新兴项目上,美容、做荞麦面等也开始成为赴日游客的消费新内容。可见,当前中国出境游客逐渐由购物消费转向深度体验式消费,整体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

(二)加强出境旅游消费的维权意识

游客在选择出境旅行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核实该旅行社是否具备正规的旅游经营执照以及出境旅游经营权。在购买出境旅游产品时,应通过正规旅游社的官方网站进行购买,切莫因贪图便宜而购买不法商家的出境旅游产品,以至于出境后发生找不到导游、无人接送,甚至在国外走丢失等情况。在与旅行社签订出境旅游合同时,出境游客应仔细核查行程合同中交通住宿、餐饮安排、各项自费与免费旅游项目、违约责任、境外购物次数等内容,以免因粗心草率签合同而导致旅游经济损失。若是选择自由行的出境游客,在前往出境国家之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国家的当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切莫犯了当地地区的风俗禁忌,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麻烦。在购买境外旅游产品时,需要核查该购物地点的经营执照,以及产品的合格证书。购物结束后,应将购物的相关凭证或小票保存好。如若遇上商店强制购物,甚至导游共同参与胁迫购物的情况,可向当地消费者保护协会反映,回国后可向出境旅游监管部门举报,以维护自身的出境消费权益。当前境内旅游监管部门一定需要做好相关工作,对游客的举报进行严格清晰的调查,如果调查情况属实,一定帮助游客维权,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境外游客S权的积极性。

(三)加强出境旅游消费监管,规范境外旅游市场

针对当前旅游企业违规经营、中国游客遭遇境外消费纠纷等现象,中国出境旅游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境外旅游消费的监管,不断规范境外旅游市场。积极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全面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严厉惩罚恶意低价游等不法行为。明确规定出境旅游企业不得在合同中使用“准几星”、“相当于几星”、“全包”等字眼,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也不可任用无证导游为游客提供旅游指导服务。并且,旅游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工作,注重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以部门联动方式建立和完善出境旅游消费监管体系,依法协助中国游客合理解决境外消费纠纷。同时,对于扰乱境外旅游消费市场、破坏我国形象的问题进项严格管理与处罚,如吊销护照、禁止几年内出境旅游等。

篇8

关键词:2009年、陕西省、旅游、预测、建议、市场

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双重冲击,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步入调整期,产业发展一度出现回暖迹象但又重新跌入低谷。国内旅游市场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同比保持增长但速度大为放缓,入境旅游市场同比为负增长,国内旅游在三大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半年,陕西省旅游业则总体持续保持良好的态势。

一、2009年上半年陕西旅游业市场分析

1-6月份,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5685.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6.07%;旅游收入334.4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6.99%。陕西省国内旅游市场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在国内、出境、入境三大市场中占据更大比重。【1】

西安市上半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6.0552万人次,同比下降18.71%,创汇1.48亿美元,同比下降17.7%;接待国内游客1770万,同比增长29.57%,国内旅游收入133.09亿元,同比增长32.65%。旅游业总收入144.95亿元,同比增长26.34%。西安市旅游业经济运行特点表现为,海外客源市场1-5月均呈现下降态势。5月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开始大幅回升。6月接待海外旅游者5.1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6.81%,入境市场呈现止跌企稳态势;西安市国内旅游每月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态势,接待国内游客1770万人,同比增长29.57%,国内旅游收入133.09亿元,同比增长32.65%。【2】

商洛市拉动旅游业的主体是国内旅游,1-6月份接待国内旅游者326.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0%和158%。【3】

陕西省旅游产业何以寒中透暖,能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与去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对东南沿海冲击较大,但是对西北,对陕西的影响有限。

2、扩大内需、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已经明显转化为实体经济的复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物价指数平稳都有利于陕西旅游业回暖和发展。

3、规划指导得力,发展旅游业的氛围浓厚。政府及时有效地对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思路做了战略调整,由过去强调以入境游为主,调整为以增加国内需求为重点,加大了国内旅游工作力度。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出台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刺激旅游者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我省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4、打造旅游精品,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

5、凸显特色,发展红色旅游。开辟了6条具备跨区域功能的复合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综合配套的红色旅游体系,成为陕西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6、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成效显著,拉动了市场。挖掘古镇名村文化,带动县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已命名的国家级旅游强县1个,已命名的省级旅游强县22个,正在创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3个,名村11个。全省“农家乐”经营户已发展至9957户,全省县域旅游接待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县域旅游经济总收入超过510亿元人民币。

7、宣传促销到位,在国内旅游市场黄金周游客增长幅度明显。元旦、五一、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火爆;周末西安市周边休闲游市场火爆;长线旅游景点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转贴于

8、行业管理严格,旅游环境更加完善。在西安新开、增开国际航线的带动下,周边近邻国家的入境游客开始增多。今年4月和5月,西安-昆明-新加坡航线开通,并增开了西安-首尔国际航班,韩国、新加坡市场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除了亚洲国家入境人数的增加,欧美市场也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好降幅有所减缓。

9、实施优惠政策,调动游客兴趣。继续实施对旅行社接待人数、外联人数和旅游包机、专列的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各国际旅行社把工作重点放在入境旅游市场开发上,在促进入境旅游发展中提高自身的效益。同时,完善了陕西旅游信息资讯网,启动“12301”旅游服务热线,加快旅行社、酒店、交通等服务行业的联网运作。

二、2009年下半年陕西旅游业发展预测

1.发展环境:发展旅游消费作为国家战略更为明确,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趋于缓和,甲型H1N1流感成最大变数。

2、陕西旅游经济总体上在低位平稳运行并朝上行方向发展,预计第三季度将出现更加明显的回暖趋势。2009年下半年,如果人民币始终保持升值态势,那么将会极大刺激出境市场的发展。短线旅游仍会兴旺,成为拉动旅游业重要的一只力量。陕西旅游业将会出现入境旅游市场仍有增长但不会很大,而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依将持续增长,并且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的基本格局。

3、国内旅游市场的人数和收入比重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旅游市场特别是短程休闲市场成为增长亮点。

三、发展陕西旅游业的建议

1、要大力促进旅游消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度假等消费热点,引导多样化旅游需求,拉动社会消费增长。

2、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特别要高度重视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城镇化、同城化效应对旅游需求和产业布局的影响。

3、要积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拓宽旅游产业融合面,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着力培育本土大型旅游集团。

4、要切实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完善法规环境,优化观念环境,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5、继续加大对毗邻省市县的旅游宣传。

6、继续实施对本地居民游本地景点的优惠政策。

7、积极做好下阶段旅游市场开发等准备工作。要及早研究和预测明年全国旅游形势,及早部署今年下半年十一黄金周以及中秋等旅游黄金季节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8、旅游商家还没有开发出适合农民旅游的营销产品,这是真正制约农民旅游市场打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陕西旅游业要想在2009年有所作为,实现最大市场份额,就应关注发展最广阔的农村市场。

9、在入境市场,建议旅行社主打一些新兴市场,比如南美、中欧市场,相对而言,这些地区的国家离主流经济较远,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还有,就是一些新兴的国家,像俄罗斯、捷克等等,这些国家的经济处于稳步上升阶段,金融危机只是放缓了他们的发展速度,因而预测以上市场会成为今年入境游的小亮点。

参考资料:

【1】《上半年陕西旅游业逆势增长 实现旅游收入334亿》,《陕西日报》,2009年7月16日;

篇9

【摘要】国内休闲旅游是旅游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采用企业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供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我国旅游业基本上遵循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这一发展轨迹。作为现代社会的大众旅游,中国居民的国内休闲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发展壮大起来,随着国内居民个人收入的快速增长,目前发展非常迅猛。与此相适应,我国旅行社的国内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也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真正启动。

十多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尤其是从1999年开始每年的3个黄金周对国内消费者的休闲活动有重大的影响。但是,现在的国内旅游市场非常混乱,市场无细分、产品雷同无特色、低价竞争激烈、导游回扣等问题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几大顽疾。因此,随着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趋势,尽快开发高端休闲旅游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多档次、多品质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保证旅游者的切身利益已迫在眉睫。本文以北京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从旅游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关于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定义和相关的市场分析。为此2004年8-9月,课题组对全国旅行社百强企业排名前10位的北京6家旅行社企业的副总及以上高层管理人员,围绕北京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定义、规模、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访谈,同时,我们对旅游消费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此来分析旅游消费者对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需求状况。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25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401份,有效回收率为86.22%,属于高有效回收率的范围,以此进行北京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供求分析。我们共拟定了包括旅游者出游时间、出游次数、停留天数、平均旅游花费、旅游消费结构、花费来源、信息获取方式、旅游购买方式,以及喜爱的国内旅游目的地等在内的16个相关问题,涵盖了高端消费群的基本情况、旅游者花费水平、影响旅游因素等诸多方面。

根据我们对旅游企业的访谈和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发现,现在有3种不同的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定义:

(1)在我们对旅行社企业的访谈中,业内经营者认为,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游客每人天旅游平均花费在500元人民币以上,即为高端旅游消费人群。

(2)我们根据对北京市场的旅游广告报价、飞机票价和酒店房价水平的综合分析表明,北京旅游消费者的国内旅游行程在3天以上,且入住三星级以上酒店的乘飞机出行的旅游,每人每天的平均花费需要在500元人民币以上。

(3)在有效回收的问卷中,我们认定为休闲旅游高端市场范畴的消费者问卷为515份,占有效总体问卷的36.76%。根据本次问卷的统计分析表明,北京休闲旅游高端消费群体3年中自费旅游的所用天数以4-6天为主,平均每人每天所花费的费用在550.21-691.15元人民币之间。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将北京休闲旅游高端消费群体定义为:外出旅游3天以上,且每人每天平均花费500元以上的旅游者。

二、北京的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需求分析

(一)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规模

由于休闲自费旅游的基本单位往往以家庭为主要出游形式,所以,我们对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规模确定是以家庭为单位来测算的。根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北京市2002年的人口为1423万人,以北京统计局最新统计资料为依据,北京2002年和2003年的家庭平均人口为3人,以此来推算,北京市约有474.33万户家庭。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市高收入家庭约占总家庭数量的20%,以此测算,北京的高收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为2万元人民币的家庭)约为94.86万户,约284万人。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北京城镇居民2001—2003年间的旅游出游率分别为160%、171.95%、179.59%,这足以说明,旅游已经成为北京市城镇居民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本次问卷统计数据显示,高端市场的旅游消费者年出游次数在2次以上。

因此,北京市的高收入家庭基本可以构成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规模。由于高收入家庭的出游实际上包含了出境旅游的情况,而目前国家公布的旅游统计数据缺少直接的统计信息,所以,我们无法准确把握这些旅游者的出境旅游和在国内旅游的比例。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02年相关数据推算,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人次约占中国公民旅游人次的1.8%。北京的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的规模据此保守估计,至少有93万户高收入家庭,约279万人。

与此同时,我们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对旅游者的收入与花费支出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97,即为高度相关(见表1和图1)。也即收入高的旅游者其旅游支出费用也相应比较高。不过,从调查问卷中也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旅游消费者收入虽然不多,但旅游支出的费用相当可观。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休闲自费旅游的高端市场并不仅仅存在于高收入家庭的范围。这种现象符合旅游动机理论的一种解释,即旅游是一种非常规的生活体验,因此,旅游者为了逃避常规生活方式的种种困扰,可能愿意多支付费用来体验这种享受。

(二)休闲旅游高端市场消费者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表明,北京市这一消费群体的男女比例基本是各占一半,年龄集中于35岁左右。这一消费群体的职业特征以企事业高级管理人员、公司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这3者之和所占的比例约为65%,见表2。

北京国内休闲旅游高端消费群体的旅游消费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出旅游的时间多集中于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其次为带薪假期。

2.对旅游信息的获取方式首选报纸和网络,其次是朋友和同事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国内旅游者利用网络,主要是通过网络来了解旅游行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不是直接在网络上进行预订。

3.主要采取的旅游购买方式是直接前往旅行社的销售门市部。希望将来能够通过网络或电话完成预订。

4.3年以来自费旅游的次数为一年平均2次。

5.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的偏好排序为:云贵高原(37.67%)、少数民族地区(22.72%)、华南地区(19.22%)、北京周边地区(16.70%)、东北地区(15.53%)、华东地区(13.59%)、西北地区(12.82%)、华中地区(5.63%)。

6.影响外出旅游的因素排序是:时间(84%)、价格(83%)、偏好(73%)、旅行社信誉(68%)、旅游产品质量(65%)、距离(63%)、气候(59%)、其他(39%)。

篇10

[关键词] 现状 竞争 发展

随着外国大型旅行社集团的逐步进入,旅行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我国旅行社现状、竞争力分析,提出我国旅行社应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旅行社发展壮大之路。

一、我国旅行社业的现状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旅游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按照中国制定的全国旅游发展规划,以2000年为基数,到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翻三番,将达到36000亿人民币,占GDP的8%,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的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将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发展势头和规模最快的产业之一,对于城市经济的拉动性以及对于文化和环境的促进作用也日益的显现。

2.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

根据“外资旅行社2007年7月1日起,将取消对外商投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并对外资旅行社的注册资本实行国民待遇。” 修改后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所有国际旅行社都可以经营出境旅游业务,但同时设置了一个质量保证金的门槛;其二,根据ADS协议的条款,在经营到官方认可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时,旅行社还必须得到签约双方的认可,一些原本有资格经营的国际旅行社被排斥在外;其三,最外边还有一个大围墙,合资旅行社和外资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

出境旅游业务的开放问题成了一个重要的焦点,形成了政府、内资旅行社和外资旅行社多重博弈。

3.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旅游业市场机制的确立,我们清楚地看到长期困扰我国旅行社业的深层次问题:那就是朝阳产业成为微利行业,甚至亏损行业。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府干预过多。政府对旅行社实行的“严格的审批制度,(使)进入旅游市场的旅游企业数量受到限制”。其次,传统观念制约。跟我国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旅游行业的许多企业家与西方提倡的“战略联盟”这一重要观念格格不入。再次,所有制形式单一。我国目前现有旅行社中合资旅行社屈指可数;集体所有制旅行社略多;私有制旅行社同样寥寥无几。

二、我国旅行社业竞争力分析

1.国内竞争

近年来,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加,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都把降价作为争夺客源的主要手段甚至是惟一手段。一些旅行社以低价格吸引旅游者和打击竞争对手,其竞争对手则以更低的价格为手段进行报复,致使旅游市场上的旅行社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各家旅行社竞相削价,走进了削价竞争的误区,造成旅行社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

2.国际竞争

一个国家的旅行社业结构是否合理、优化,直接关系到旅行社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我国旅行社业竞争力的不足,我国除国际、中国、青年三大旅行社外,其他旅行社的集团优势还不十分显著,经济规模还有待培育。 另外,我国旅行社的业务范围过窄,多为经营团队旅游、观光旅游,未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国际旅行社的自组能力差,其国际业务多为接待外国旅行社发来的团队。

三、我国旅行社业发展趋势

1.大型旅行社集团化

大型旅行社所要解决的重心问题是规模经济问题。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应使目前约占旅行社总量1%强的规模较大的旅行社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大型旅行社在实现集团化之后,其基本业务包括3方面,即产品(特别是适合大众旅游市场的标准化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而销售业务(这里限指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则主要由数量众多的中小旅行社。这些举足轻重的旅行社集团把全部资源集中于三块相互联系的旅游业务中,势必会提高自身和整个行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同时还会因为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复劳动和相应的不规模竞争而减少资源耗费。

2.中型旅行社专业化

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主要体现在所经营的产品上。中型旅行社应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而且中等规模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理性化选择。通过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解决了中型旅行社因规模较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因而也难以直接与旅行社集团竞争的问题。而对行业来说,专业化的特色经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专业化开发会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从而增强旅游产品的总体吸引力。

3.小型旅行社实现网络化

随着大型旅行社实现集团化、中型旅行社实现专业化,我们众多小旅行社的调整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旅行社的网络化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与制联合起来,即通过制来实现网络(这里的网络化还包括旅行社之间的业务联系这层含义)。而旅行社集团如果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广泛布点无疑会大幅度提高其经营成本,而且会加大控制难度和经营风险。因此众多小旅行社如果能够实现向社的转变,就可以彻底摆脱举步艰难的局面。

结论:旅行社业作为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面对国际竞争,我国旅行社会根据自身特色并借鉴国外经验去走出一条我国旅行社的发展之路,使我国旅行社业在世界旅游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凌云:我国旅行社行业分类制度的再探讨.旅游学刊, 2000, (3)

[2]魏小安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