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管理学范文

时间:2024-04-17 16:0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案管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案管理学

篇1

[摘要] 病历档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是患者在医院就医期间形成的全部医疗资料,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信息,是医疗教研的重要参考,是维护医患权益的重要依据。病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强化四个意识,科学管理,提高病案管理效率,认真做好新时期病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 病历档案;科学管理;管理效率;四个意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146-02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病案管理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并在实践中有了长足的发展,病案管理工作也受到了重视。对医院管理工作来说,病案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病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工作。

病历档案是患者在医院就医期间形成的全部医疗档案,即患者就医后由患者或家属陈述病情、病史以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和愈后追踪过程中形成的全部记录(包括各种文字、图表,以及所有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的报告等),它完整地记录了患者历次的检查、治疗和转归的全过程,以及与疾病有关的所有问题。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给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记录,是患者就医期间身体和心理情况的真实反映,是医院临床、教学、研究工作的宝贵资料,是人们向疾病作斗争的原始文献。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是临床医学的法定文件。因此,加强病历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病历档案,为医疗事业发展和社会各方面服务意义重大。

1 病历档案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信息库

病历档案是医院最宝贵、最有特色的档案财富。它是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患者的保健参考资料,是医务人员对疾病正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病历档案记载了每个患者的疾病情况、诊疗方法和效果,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发展史。病历档案还是医疗纠纷处理、伤残评定、诉讼案件调查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可以说病历档案是一个医院最宝贵的珍藏,也是最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财富。病历档案,特别是罕见病例档案具有重要的信息利用价值,对于类似病案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2 病历档案是医疗教研工作的重要参考

病历档案对于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教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历档案是提高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的重要资料。对于患者诊断的确立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都要参考病历档案。一个完整的病历档案可以指出通向正确诊断的途径,所以它是决定诊断的关键。通过对病历档案运用医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就能提出各种有价值的资料,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

3 病历档案是生动的教学示范材料

病历档案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通过病历档案的统计分析,能够找出规律,为医学科学的研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推动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师可根据既往某类疾病的病历档案回顾性总结,得出某些规律性的结论来提高临床工作。更可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前瞻性研究,按照一定的要求来记录病历档案,从而提供研究资料,丰富医学知识宝库。此外,通过病历档案的统计分析,可以找出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为采取预防措施,保障人民的健康提供依据。因此它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必要基础。

4 病历档案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

一方面,病历档案为医疗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如何使保险公司及被保险人双方利益均得到保证,病历档案便成为一个重要依据,病历档案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所有需要的真实信息,医院病案室为保险公司提供被保险人的病历档案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另一方面,病历档案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加强,表现出的医患纠纷也越来越多。病历档案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依据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病历档案还是处理各种肇事、事故和伤残鉴定的重要文件,必须根据病历档案来作检查分析,才能推断出责任之所在。

综上所述,病案管理意义重大。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多年来,文登整骨医院本着写好病案、管好病案、用好病案的原则,下大力度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努力提高病案管理效率,要求病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强化“四个意识”,更好地适应病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强化危机意识。做为医疗事业和档案工作组成部分的病案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先进检测仪器设备的应用,也在经受着时代的冲击。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病案管理不改革、不发展、不实现现代化,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做为病案管理工作者也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中的传统模式正在受到冲击和挑战。因此,作为病案工作者首先要强化危机意识,正视条件和困难,明确自己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变压力为动力,才能促使病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加快发展。

二是强化超前意识。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医疗事业与国际接轨,对病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与挑战,病案工作者必须尽快抛弃不利于病案管理发展的传统的、旧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要学会用各种现代化的新理论、新思想武装头脑,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要站的高、看的远,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找准病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超前意识,来发展病案管理事业。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当前摆在我们病案工作者面前的一系列问题:如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带来的病案归档、保管、利用问题;医疗体制改革后病案管理方式和手段如何变革的问题;信息共享与病案提供利用手段落后的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用旧的思想、旧的观念、旧的方法是无法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思想观念要创新,工作思路要创新,管理方式也要创新,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才会有病案管理的与时俱进。

四是强化服务意识。病案工作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病案的保管与管理;二是病案的利用服务。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现实,找准病案管理工作的位置,要强化服务意识,在管理好病案的同时,更要注意为医疗工作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医学研究服务。做到医疗工作开展到哪里,病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人民群众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就什么时候提供,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才会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才会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陈巧玲,李少玲,罗秀梅.电子病历档案规范管理与开发利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05-106.

[2]陈巧玲,李少玲,罗秀梅.电子病历档案双轨制归档与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58.

[3]钟惠茹.病历档案资料对医疗事故处理的影响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09,6(4):111.

篇2

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案例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设计内容与问题相呼应。本案例对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的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对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的5种情况分别进行干预――控制稳定、控制不稳定、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本案例设计时将这5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及处理都考虑进去,设计了开放式案例。将案例事先打印好分发给各个参加讨论的学员。

教学案例 患者,男,55岁,身高172cm,体重71kg。

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饮水增多,每天约3 L,小便次数增多,伴体重稍减轻,无尿急、尿痛,无血尿、泡沫尿,无头晕乏力,无视物模糊及四肢麻木,无皮肤瘙痒,遂于我中心就诊,空腹血糖最高达12.2 mmol/L,餐后2 h血糖最高达16.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6%,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予以阿卡波糖50 mg,3次/d+盐酸二甲双胍0.5 g,3次/d。并更新个人健康档案,建立糖尿病管理卡进行规范化管理。近6年来血糖控制在空腹5.8~7.2 mmol/L,餐后2 h血糖7.6~9.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6%~7.1%。口干、多饮、多尿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无明显体重下降,胃纳可,睡眠正常,二便正常。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个人史 吸烟史20余年,平均每天吸烟1包,发病后已戒烟;饮酒史20余年,平均每日饮3两黄酒,发病后已逐步戒酒。

生活习惯 饮食偏甜、偏咸,目前已调整;主食量250C/次×3次/d,6年前每夜有吃夜宵的习惯,现已调整,每日散步约1h,睡眠尚可,每晚7h。

问题设置

当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社区医生该怎么处理?

状况1 就诊时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6.3 mmol/L,餐后2 h血糖7.7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如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应如何干预?

状况2 就诊时血糖偏高(空腹血糖9.3 mmol/L,餐后2 h血糖11.7 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如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应如何干预?

状况3 调整药物治疗后偶有心慌、出汗、乏力、饥饿感,居家自测空腹血糖3.9 mmol/L,无其他并发症,如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应如何干预?

状况4 就诊时主诉少许泡沫尿、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并有视物模糊(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如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应如何干预?

状况5 就诊时主诉口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等情况,如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应如何干预?

第2步――案例讨论

分小组 一般3~4人组成1个小组,各小组成员作自我介绍,拟定小组序号,推选发言人。

案例呈现 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图片、影像、声音等。可将案例印于白纸上,直接阅读或由教师朗读案例;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案例,模拟再现实际情景;也可将案例编成剧本,由学员分角色表演。本案例采用文字配录像的方式。

集中讨论 可以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时,组内学员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在讨论中,教师要在组间巡查,并给予指导:一要调动学员发言的积极;二要引导启发讨论思路。

本案例的关键信息 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有吸烟饮酒史、曾有吃夜宵习惯、注重运动。

讨论思路 ①了解分析基本信息,区别不同假设情况,评估病情。②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逐一分析5种变化时存在的突出问题。③遵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关要求,注重运用全科医学理念,从防治结合的角度考虑处理方法。

第3步――案例解析及解析要点

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小结发言。教师注意掌握课堂时间,活跃课堂气氛,驾驭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解析,解析过程要注意点评学员观点,及时纠错或补偏。

状况1处置

原则

按期随访、维持治疗、直接预约下一次随访时间。告知异常状况就诊、生活方式指导、定期监测血糖、每年1次健康体检。

细则

全科医生助理员:在全科医生接诊前给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血压、末梢血糖,并把生活行为方式、各辅助检查结果录入档案,采集目前患者用药清单。

全科医生:患者血糖平稳,没有药物不良反应,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无异常,给患者开具1个月的降糖药物,嘱患者维持原方案治疗,1个月后按时来签约全科医生处随访,告知患者了解自身异常状况,如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口干、头痛、心慌、视物模糊等及时就诊,每年需要≥1次的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肾功能、心脏超声及眼底检查。

健康管理师:全科医生接诊后,强化个体化健康教育,协助医生指导患者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及用药事项、居家血糖自测,对患者生活行为问题进行评价分类,做好相关记录,并预约患者下一次的随访时间。

状况2处置

原则 调整药物,监测全天血糖谱,2周内随访。告知异常状况就诊、生活方式指导、每年1次健康体检。

细则

全科医生助理员:同状况1全科医生助理员工作细则。

全科医生:药物调整,根据新版糖尿病防治指南,采取联合用药,根据血糖、心率、心律、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情况综合判断,选择适宜的药物联合应用。预约2周内随访。给予血脂、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肾功能、心脏超声及眼底检查。

健康管理师:同状况l健康管理师工作细则。

状况3处置

原则 调整药物,加强血糖监测,告知异常状况就诊、生活方式指导、每年1次健康体检。

细则

全科医生助理员:同状况1全科医生助理员工作细则。

全科医生:降糖药物减量,继续监测血糖,及时随访,必要时调整用药或者预约中心内分泌科专家就诊。

健康管理师:同状况1健康管理师工作细则。同时,指导患者早日实现日常自我管理;及时向医师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负责安排患者下次随访时间及双向转诊相关事宜。

状况4处置

原则 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内分泌专科进一步诊治,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告知异常状况就诊、生活方式指导、每年1次健康体检。

细则

全科医生助理员:同状况1全科医生助理员工作细则。

全科医生:结合患者病史、居家血糖监测数据及辅助检查,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转诊到上级医院专科进一步诊治慢性并发症。预约2周内随访。

健康管理师:联系转诊专科医生,确定好就诊时间、地点,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状况5处置

原则 紧急处理后转诊,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待病情稳定再进行常规管理。

细则 紧急处理(全科医生助理员、健康管理师协助全科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心电监护;血糖动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短效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滴注。紧急处理同时联系120转诊专科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结果。病情平稳后转给全科医生继续常规管理。

对于本文病例的生活方式指导

合理膳食 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以能维持标准体重为宜,合理搭配三大营养素,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油脂,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适量的无机盐及维生素摄入,采用少食多餐的清淡饮食,每日盐的用量

运动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处方,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循序渐进,每周至少3~5次,每次至少30min,以有氧运动为主,建议其散步、打太极拳、游泳,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70-年龄)次/min。戒烟限酒。避免负性情绪,心理咨询干预心理危机等。

要点总结

考虑角度要立足于维护人的整体健康,不能局限于一点或几点,注重患者各类健康信息的完整性,如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同时评估生活状态、用药情况。

要掌握糖尿病可能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要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不同状态的核心数据指标。

要熟悉糖尿病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注重防治结合,注意药物治疗、转诊治疗后的随访和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 电子病历;脑出血;病案管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95

随着网络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医院的病案管理中电子病历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体现了现代化管理的特点。电子病历的应用, 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推动医疗水准的不断发展。为了顺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本院近年来开始应用电子病历来进行病案的管理工作,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以下以脑出血患者的病案管理为研究对象, 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40例脑出血患者应用电子病历进行病案管理的纳入本次研究, 作为A组, 将使用电子病历前的40例纸质病历病案作为B组。

1. 2 方法 观察两组一周归档率、全月出院病案签收结束日期、首页录入时间、完成病案借阅时间、病案复印时间、封存和解封时间以及疾病和手术编码正确率。比较应用电子病历前后脑出血患者病案管理工作各项目的效率。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A组一周归档率为87.50%、疾病和手术编码正确率为97.50%, 均高于B组的7.50%、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病案指的是在医疗活动过程中的各项医疗信息, 是对疾病诊断的具有真实性和法律效应的原始记录,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 病案发挥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做好病案管理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1-3]。病案中主要包括患者的辅助检查、用药记录等详细内容, 反映了患者的全部诊疗过程, 在医疗保险和预防保健等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术应用以前, 医院主要是使用纸质病历, 但缺点较多[4-6]。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运用, 电子病历也逐渐在医院中推广开来。电子病历的优势在于:①能够将病历储存在光盘、硬盘和服务器上, 容量比纸质病历要大很多, 占用的空间小, 且保管和管理方便, 能够节省很多人力和物力, 且病历的检索和浏览、复制都十分方便, 能够大大缩短人工收集数据和录入的工作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②电子病历可以实行分级保密管理, 可以设立查阅、输入、修改以及使用分级授权, 提高了病历的安全性;③电子病历具有先进的检索技术, 能够缩短纸质病历的检索查阅时间, 使得病历信息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7, 8];④电子病历书写模板化, 能够节约时间, 使七天归档率显著提高。电子病历能够一次性下_多条医嘱, 失误较少, 且便于修改, 避免了工作人员的书写错误或者字迹不清等情况;⑤电子病历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减少了纸质病历调阅, 提高了利用率、通过信息共享, 管理人员能够直接从电子病历中获取患者的信息, 有利于实时监控, 及时地掌握患者的住院动态, 避免了纸质病历的借阅等繁琐问题[9, 10]。

本院对近年来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应用了电子病历之后, 与之前纸质病历的管理相比较, 一周归档率、疾病和手术编码正确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全月出院病案签收结束日期、首页录入时间、完成病案借阅时间、病案复印时间、封存和解封时间均有所缩短, 病案管理的效率得到了很明显的提高, 说明电子病历在患者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要优于纸质病历。电子病历虽然体现了很大的优势, 但是在病案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 一是病案首页不准确或者不够完整, 病历书写不及时、打印不及时, 病历资料比较混乱, 没有手写签名, 在使用电子病历的同时仍在使用纸质病历, 造成资源浪费等。针对这些问题, 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病案管理的培训, 让医务人员提升对病案管理的认识, 可以开展相关的讲座, 促进工作人员病历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义务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 包括医疗警示和隐患、医疗纠纷的防范, 完善医疗服务质量奖惩规定。电子病历和纸质病历共存,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还未确立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 在医疗纠纷出现后, 医务人员的电子签名不具有法律效应, 所以当前国内的电子病历的应用还未完全实现无纸化。《电子签名法》中有相关规定, 可靠的电子签名才和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1-14]。在电子病历中, 签名人员一般是医务人员, 应当各自专有电子签名制作数据, 如果没有专有性的电子签名, 就没有和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 目前需要相关部门出台关于第三方数字签名认证, 以规范和普及电子病历中的电子签名。此外, 电子病历是属于个人的隐私, 所以医务人员要做好病历的保密工作。采用分级保密的方法进行管理, 在检索、输入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程序进行设置, 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安全。但如果被其他人私自更改, 那么就会造成安全隐患, 所以要加强电子病历的安全管理。对于电子病历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院领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加大病案管理信息建设的投入, 强化医务人员的信息化教育, 以及时完成住院和出院的病案, 提高病案的回收率。制定严格的病案管理制度, 加强电子病历的宣传, 建立电子病历应急系统, 避免医院网络服务瘫痪而导致电子病历不能正常运行[15, 16]。

综上所述, 在脑出血患者病案管理中使用电子病历对于提高管理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院应该加强电子病历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推广应用, 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爱霞. 电子病历对病案管理的促进作用. 中国病案, 2014, 15(10):9-11.

[2] 宋震萍. 电子病历在病案管理过程中的优势与作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7):191-192.

[3] 丁利. 电子病历在病案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 医药前沿, 2016, 6(22):75-76.

[4] 李廷珊, 陈纯真, 丁惠. 电子病历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与存在问题. 现代医院, 2013, 13(2):139-140.

[5] 杨燕媚. 电子病历系统对病案管理的促进作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8):180-182.

[6] 李丽娜. 电子病历在医院病案应用管理中的优点. 中国卫生统计, 2002, 19(1):61.

[7] 尹巧莲, 尹巧琴, 谢婉芬. 电子病历在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工程, 2013(11):188-189.

[8] 张文丽, 蓝田. 应用电子病历提升病案管理. 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6):655-656.

[9] 王桂榕. 无纸化电子病历的应用, 改变了病案管理的模式. 中国病案, 2006, 10(8):26-27.

[10] 郭雪清, 祝松, 宋莉莉, 等. 新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医院管理杂志, 2013, 20(4):384-386.

[11] 阳红, 任福祥. 浅谈电子病历与现代病案管理. 西南军医, 2006, 8(4):98-99.

[12] 常玮. 联合质量控制在电子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西部科技, 2015(6):127-128.

[13] 李, 张超黎. 探讨电子病历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医药卫生:全文版, 2016(7):00285.

[14] 王慧, 刘曼莉, 李艳华. 探讨电子病历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2(25):92-94.

[15] 祝奎芬, 张一虹. 电子病案在现代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特别健康:下, 2014(3):296.

[16] 赵丽娜. 病案管理中电子病历的作用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30):27-29.

篇4

一、合并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合校期间文书立卷、归档的问题

合并学校在合校前已归档的档案,由于有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做保证,基本不会出现散失等问题。如果是责任心强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会把没有立卷的文件材料收集整理、编拟目录、安全存放;而遇到责任心不强的档案管理人员则不予闻问;更有甚者,在部门调整、办公室搬迁过程中,将大量的文件材料随无用材料一并处理,致使一些珍贵的档案资料移交的未移交或丢失严重,无处寻找,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合校期间组织管理出现空白;二是部分档案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无制约措施;三是领导忙于合校中的大事,档案工作顾及不上。

2、档案的集中管理问题

按照规定,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应集中统一管理,以便于积极提供利用,为各项工作服务。这就要求合校后的档案尽快集中。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难集中到一处,大多实行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面临着教学硬件配备、学生食宿保障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档案工作因其效益滞后等特点,此时更不易摆上领导案头,加之合校前原各校档案管理层次水平不同,人员素质不一样,这些共同成为合校后档案难以集中管理的重要因素。

3、档案网络建设问题

学校合并后,机构重新设置,人员重新划分,原有的档案工作领导和档案员随合校后归属岗位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合校前的各校经多年努力建设的档案网络随之解体,新的档案网络在建设中因合校后管理上的分散性、兼职档案员与档案馆(室)综合管理人员之间缺乏联系等因素,使档案网络建设存在沟通欠畅等一系列实际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档案工作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档案队伍的稳定未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4、档案排序、管理重新理顺问题

合并学校大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规模相当,类别相近的学校并建而成,由于原各校建立的时间或早或晚,隶属关系不一,各自的办学宗旨及基本职能有所差异,合并后档案全宗由原各校的一个全宗成为合校后若干全宗,而各校的档案类目设置、类目排列及档号的编制不尽相同,这便牵扯到档案排序及管理的重新理顺问题。另外,合校后档案管理存在着原各校档案管理体制不统一及档案管理手段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合校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认为合校后的档案工作要走出困境,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合校后档案管理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合校后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进一步强化档案意识,建立健全合校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合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妥善确立档案工作目标。

1、强化档案意识,规范档案管理

前已述及,档案文件材料未能及时清理归档的重要原因是部门档案工作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重视不足,因此,合校后应将强化档案意识作为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因为就档案工作而言,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它有赖于各部门的配合与全员的支持。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依法治档

总书记曾经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有很多问题没有档案说不清楚,要狠抓这项工作。如果现在不重视这个问题,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因此,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使档案工作按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运行,是合校后搞好档案工作的关键。在这方面,一是要用制度去规范档案工作,如,建立健全各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实行分工负责;制定《文书档案管理规范》、《教学档案管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规范》等,指导档案工作。二是要用制度去保障档案工作,如,通过建立健全《综合档案室管理人员职责》、《兼职档案员职责》、《档案材料清交规定》、《损坏、丢失档案材料处罚条例》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确保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3、合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不言而喻,人作为档案工作的主体,对档案事业的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此,首先要建设好档案馆(室)队伍,确保一定数量的专职档案人员,并力求这支专职档案工作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业务水平等方面比较合理,便于发挥整体效应;其次要整体推进,大力加强档案网络建设,发挥各部门兼职档案领导和兼职档案员的作用。实践明,档案工作涉及学校各个方面,仅靠档案部门单枪匹马,无疑是杯水车薪。只有建立稳定的校区档案工作网络,同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及相应的激励措施,才能增强档案工作的向心力。

篇5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护理;安全管理

目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已成为诊断眼底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发病机制、解剖及病理研究的重要检查项目,可以为提高眼底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1]。但是在眼底血管造影中可能因注射造影剂而发生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影响。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共对635例患者进行了FFA检查,本文对并发症的护理及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研究635例接受FFA患者中,男382例(60.16%),女253例(39.84%),平均年龄患者年龄(6~85)岁。其中6-20~岁25例,20-50~岁285例,50岁以上320例(各年龄段的总数630人,与总数不一致)。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85例,中心性浆液性病变132例,黄斑部病变176例,其他眼底病42例。

1.2方法:20%荧光素钠3 ml/支。用0.2 ml荧光素钠加生理盐水至5ml,,在肘正中静脉缓慢注射做预备试验,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心悸、出冷汗等不良反应。若患者无不适反应,即可将剩余2.75 ml(应该剩余2.8)l荧光素4 s内注射完毕。注射完毕拔针,一手按压针眼,一手摸患者脉搏,观察脉搏速率、节律、强弱等情况,以避免因快速静脉推注而导致心脏不适等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然后医生用照相机快速连续拍摄。

2结果

本组6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影检查,有76例占11.49%出现不良反应,占11.49%,其中推药后发生眩晕、恶心,呕吐58例,占9.13%推药后发生眩晕、恶心,呕吐,及时停止拍摄嘱患者深呼吸、放松、喝开水后饮水后,症状自行缓解;有15例出现全身荨麻疹,占2.36%出现全身荨麻疹;有3例出现呼吸困难者,3例占0.47%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平卧给氧后缓解。所有病例未发生休克等严重并不良反应。

3讨论

3.1自60年代起,FFA就被用于眼底血管造影。但是该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尽管荧光素钠至今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染料药物对比剂[2],但注射后也可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荧光素钠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明确指出可能发生荨麻疹、呼吸困难、哮喘发作、血压下降、休克等过敏反应。因此FFA是眼科具有潜在风险的检查之一,如何改进工作以减少和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医疗护理安全一直是眼科领域的重要课题。

3.2预防相关性副反应的护理对此十分重要。(1)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机能状态,对患者在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初步估计,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体质等因素采取最佳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全面提高适应能力,达到减少或减轻躯体性、心理性应激,使机体处于最佳适应状态,避免不良后果发生。(2)严格检查荧光素钠注射液的治疗,推注药液时不宜太快,必要时造影前给予抗过敏药等。(3)勿在饥饿、劳累、疲倦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进行造影。

4护理安全管理要点

4.1检查前护理

4.1.1重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签造影检查同意书。造影检查前,了解病人全身情况,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全身病史[3]。常规检查生命体征,测眼压,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及过去史,明确有哮喘史和过敏史性疾病者禁做;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做。告知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极个别可能会引起休克死亡的危险。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检查中和检查后潜在的风险,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必须告知签造影检查同意书后再进行检查,同样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给患者讲解荧光造影检查的意义以及操作过程中怎样配合的注意事项。造影时因是连续拍片,除要求患者眼球固视外,还须保持被动,持续时间约20min左右,故对患者的体力消耗较大,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嘱其进食后再行检查,切勿空腹行其检查。

4.1.2心理护理。眼病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加之对此检查陌生和对暗室环境的不适应,而荧光素钠留在眼底血管内高浓度、高清晰仅几分钟,如果过度紧张,配合不佳将使造影检查失败。因此,耐心细致的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造影的目的、方法、配合要求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置。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最佳状态完成检查。

4.1.3检查前特殊的准备:造影时需充分扩瞳,病人滴扩瞳剂前需测眼压,以排除高眼压防止诱发青光眼的发生。眼部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2-3次。将瞳孔扩至7-8mm充分扩大瞳孔,有利于眼底病变检查。d. e.用5ml注射器抽吸稀释好的药液和20%荧光素钠原液,于无菌盘内备用。

4.2检查时护理检查前护理。a.造影前护士要了解病人全身情况,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全身病史[3]。以防发生意外。b. 给患者讲解荧光造影检查的意义以及操作过程中怎样配合的注意事项。并实行告之义务,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造影可能发生的风险等,经签字同意后方可准备检查。c. 眼部散瞳。 造影时需充分扩瞳,病人滴扩瞳剂前需测眼压,以排除高眼压防止诱发青光眼的发生。眼部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2-3次。将瞳孔扩至7-8mm,充分扩大瞳孔,有利于眼底病变检查。d. 造影时因是连续拍片,除要求患者眼球固视外,还须保持被动,持续时间约20min左右,故对患者的体力消耗较大,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嘱其进食后再行检查,切勿空腹行其检查。e. 用5ml注射器抽吸稀释好的药液和20%荧光素钠原液,于无菌盘内备用。

4.2.1造影中的配合。a. 造影环境 营造舒适的造影环境。冷暖夏冷,空气流通,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心情放松,精力集中的配合造影十分重要。b. 摆放 引导患者进入造影室,协助摆好。

4.2.2眼睛固视:眼底血管造影时对眼底连续多像限、多角度拍片。因此,患者的眼球能随指令转动、固视对拍片质量及眼底病变的诊断、治疗尤为重要。故注射造影剂前耐心指导患者,训练眼球随指令转动如向上、下、左、右等方向转动,并保持固视2~3s。

4.2.3静脉注药: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在眼内血循环时所发出的荧光利用特殊的滤光片,记录眼底不同时间部位的动态变化。故对静脉通道的建立及药物推注的时间均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为确保造影质量及造影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不必要的紧张恐惧,需仔细选择静脉血管,通常选肘正中,头臂或贵要静脉,做到“一针见血”,先注入造影剂稀释液,观察3min若患者无明显不适,确定无药液渗漏后,更换成造影剂,于3~5s内推完, 推注药液与计时必须同时开始,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局部按压至少5min,以防其出血或药液外渗。荧光素钠为高碱性药物,无毒性,应防止外渗,注射部位外渗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因此,一旦药液不慎渗漏24h内局部冷敷,24h后改为热敷。若局部红肿明显伴疼痛可行理疗,以促进药物吸收,防止静脉炎或皮下组织坏死。

4.3造影后护理

4.3.1交待事项:造影检查完毕后,让患者休息至少20min,继续监测生命体征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告之因造影剂的作用视物可呈红绿色,皮肤粘膜发黄无需紧张。因局部滴扩瞳药后,瞳孔扩大可出现畏光视物不清,故避免强光照射,回去时可戴太阳镜以减少日光的刺激。加之视物不清嘱其注意行走安全。并嘱24h内多饮白开水,以加速造影剂从尿液的排出。

4.3.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①恶心多发生于推注荧光素10s后,持续约10s缓解,嘱病人深呼吸、放松,症状自行缓解。呕吐多发生于推注荧光素10s后,让患者多饮水,吐后继续造影。②皮肤搔痒及荨麻疹多发生于造影结束后10s至4h,处理一般给与肌注非那根,口服扑尔敏或息斯敏,一般用药后皮肤搔痒减轻,皮疹减退,24h皮疹全部消失。③出现短暂心悸、胸闷、气促症状,经及时给氧、平卧处理后缓解。④眼压观察 扩瞳剂为复方托呲咔胺滴眼液,通常6~8h瞳孔方可恢复正常。偶见扩瞳后诱发急性青光眼的发生。因此,在此期间指导患者注意观察有否出现头痛、眼球持续胀痛,甚至恶心呕吐等,出现高眼压症状时,应及时就诊行紧急降压处理。

4.6安全管理

4.6.1重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签造影检查同意书。造影检查前,常规检查生命体征,测眼压,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及过去史,明确有哮喘史和过敏史性疾病者禁做;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禁做。告知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极个别可能会引起休克死亡的危险。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检查中和检查后潜在的风险,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和配合。必须告知签造影检查同意书后再进行检查,同样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4.6.2建立造影检查登记册。检查前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压、脉搏、有无过敏史,临床诊断等一般资料及使用药物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便于检查后作不良反应的对照。造影检查后的诊断也应记录,便于和临床诊断结合和复查时做参考。

4.6.3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娴熟的技术操作是检查成功的基础,因室内光线较暗,给静脉穿刺和推注带来难度,为保证造影剂全部进入血液,要求护士静脉穿刺必须一针见血,推注药液与计时必须同时开始,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强化医护人员防范药物过敏的意识及急救意识,加强医务人员操作技能培训,便于紧急情况时医务人员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避免慌乱,尽一切努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0

篇6

[关键词] 冠心病;高血压;氨氯地平;卡托普利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b)-0082-03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尤以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1]。高血压患者的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下,不仅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且增加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冠心病是指患者冠状动脉出现斑块,进而引起管腔狭窄或心肌缺血等病症[2]。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若长期处于缺氧、高负荷状态,会增加心力衰竭等疾病发生的风险[3]。为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对部分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治疗,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男性38例,女性28例;年龄52~80岁,平均(67.2±2.1)岁;病程2~11年,平均(4.2±0.5)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33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保持适量运动,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片(郑州瑞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167)口服,25 g/次,1次/d;同时给予氨氯地平片(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9 3388)口服,2.5 mg/次,1次/d。参照组:给予尼群地平片(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98)口服,5 mg/次,3次/d;氢氯噻嗪片(广东三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235)口服,25 mg/次,1次/d;硝酸异山梨酯片[世贸天阶制药(江苏)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4617]口服,5 mg/次,3次/d。两组均是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

1.3 疗效评定

①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改善在2级以上,未见心绞痛病症发生,则为显效;患者心绞痛改善1级,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少且时间较短,则为有效;患者心绞痛病症无任何改善或加重,则为无效[4]。②心电图:患者心电图结果恢复至正常值或趋于正常,则为显效;患者心电图的ST段上升>0.5 mV,则为有效;患者心电图无改善或恶化,则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及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疗效的对比(mm Hg,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冠心病疗效的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31例(93.94%),无效2例(6.06%);参照组总有效25例(75.76%),无效8例(24.2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心电图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29例(87.88%),无效4例(12.12%);参照组总有效21例(63.64%),无效12例(36.3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心内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增加了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可预防和控制,通过对高血压的控制,能降低脑卒中、心脏病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7-8]。

氨氯地平属于一种钙拮抗剂,对于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的情况,其可起阻滞作用,并对血管平滑肌起舒张作用,有效扩张外周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血压的效果[9-10];同时,其还可有效扩张冠状血管,从而起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达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目的。卡托普利通过几种方式发挥作用:①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冠脉血管收缩效应,达到抗心肌缺血的效果;②促进交感神经张力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降低;③通过降低全血黏度并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对患者的心绞痛病症起缓解作用[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高血压改善情况要远远优于参照组,两组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说明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用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观察组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94%,要远远高于参照组的75.76%,这说明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用能加强降压作用,有利于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系数;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情况较优,总有效率为87.88%,要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3.64%,这说明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用能促进患者心电图的恢复,疗效确切。有文献报道,对于冠心病和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高达92.21%,心电图总有效率高达85.34%,且高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降低心绞痛发生率[12-13]。本研究结果与文献观点基本无异,且冠心病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均要略优于文献结果,可能与本研究选取病例较少有关,今后还需加强研究才可得出更明确的结论。

总之,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能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并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情况,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岩通.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3):136-137.

[2] 童随阳,夏豪,刘小熊,等.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13(6):627-630.

[3] 徐萍.氨氯地平联 合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并高血压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5):163-164.

[4] 李茹萍.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沦坛,2013,17(2):212-213.

[5] 姚.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492-493.

[6] 文峰.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6):1-2.

2):259-260.

[8] 杜雪萍.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并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2):58-59.

[9] 朱彩霞.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50-51.

[10] 蔡华,张领.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并高血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7):71,73.

[11] 陈穗,洪文扬,李秋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5):1854-1856.

篇7

【关键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日益年轻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的生命也受到严重的威胁[1]。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类疾病中位居首位,已经成为临床上普通关注的话题,如何寻找最佳的治疗方式已经成为医务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24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均于2008年2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且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斥了继发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和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观察组120例患者,其中男性80例,占66.7%,女性40例,占33.3%,年龄49-97岁,平均年龄(64±2.5)岁,病程12个月-30年,平均病程(10.5±3.5)年,平均血压(152.3±13.4)mmHg,心绞痛每周的发生次数为(3.5±1.5)次;对照组120例患者,其中男性60例,占50%,女性4060例,占50%,年龄51-89岁,平均年龄(59±4.5)岁,病程16个月-280年,平均病程(12.5±1.5)年,平均血压(151.3±12.4)mmHg,心绞痛每周的发生次数为(3.8±0.5)次。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平均病程及病情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120例患者,采用每天口服1次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方法,每次的给药剂量为5-10mg,6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12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如每天1次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等,剂量为每次30mg,6周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情况、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片的使用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心电等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

1.4 疗效判定

若患者的舒张压下降至少10 mmHg或已经恢复至正常、收缩压下降至少20 mmHg,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视为显效;若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小于10 mmHg或已经恢复至正常、收缩压下降大于30mmHg,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减少50%-80%以上视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心绞痛的发生次数无任何变化视为无效;若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增高明显、心绞痛发生次数增多视为加重。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的百分比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120例患者,100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8.3%;对照组120例患者,80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加重,总有效率88.34%。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3 结论

在我国逐渐向人口老龄化过度的今天,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这一类心脑血管疾病已对广大老年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已经成为全球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其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对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3亿人口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远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控制和战胜冠心病和高血压已经成为医务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难题[2]。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类药物,在临床疗效上十分有争议。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复合剂的问世,在降低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氨氯地平为3代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迅速、平稳、药物半衰期长,在血压控制上效果显著,此外还能扩张外周动脉,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来改善心肌的氧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绞痛的发生,已经成为1线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药物[3]。阿托伐他汀钙片在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中降脂作用明显,其在抗心绞痛的临床应用价值已经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公认,其与氨氯地平组成的复方制剂,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本文观察组120例患者,采用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方法,取得了98.3%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选用常规疗法治疗的对照组120例患者,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参考文献

[1] 余盛龙,陈次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18):2458- 2460.

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立普妥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7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7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加用不同剂量立普妥治疗. 治疗组35例,每日睡前口服立普妥30 mg;对照组37例,每日睡前口服立普妥10 mg;对照组患者在服药5 wk后如血脂水平未能达到有效标准者,增加立普妥剂量至30 mg,每日睡前口服,以上病例均服药15 wk. 结果: 立普妥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显著性效果(P<0.01),且治疗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重建、冠心病死亡者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且剂量的增加不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P>0.05). 结论: 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立普妥30 mg/d较10 mg/d能更有效地使LDLC, TC达标,同时对降低三酰甘油(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具有较好的效果,明显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关键词】 立普妥;冠状动脉疾病;老年人;血脂;安全

【Abstract】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ty of lipitor at different do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Seventytwo patients(≥75 years ol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rapy group(n=35), lipitor 30 mg/d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before sleeping, and in control group (n=37) lipitor 10 mg/d was given in the same way . The total treatment lasted 15 weeks. The dosage was risen to 30 mg/d in control group for those who did not reach the control serum level after 5week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15week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in therapy group decreased remarkedly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 The incidence of nonleth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cardiac death, and vascular reaonstruction in therapy group also declined (P<0.05 vs control group). No more side effects of lipitor were seen after it had risen to 30 mg/d for 15 weeks (P>0.05). CONCLUSION: Lipotor 30 mg/d is superior to lipotor 10 mg/d in reduction of TC, LDLC, TG and increase of highdensil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he side effects of lipitor 30 mg/d were mild and similar to 10 mg/d. 30 mg/d lipitor is efficacy and safe for the senil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s.

【Keywords】 lipitor; coronary disease; aged; blood lipid; safety

0引言

大量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积极的调脂治疗能明显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显著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1].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作为强效的他汀类调脂药,它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水平,且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冠心病死亡率. 其降脂疗效、安全性和多效性已得到公认[2]. 但国内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使用较大剂量立普妥强化降脂治疗的剂量、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较少,在治疗中,高龄冠心病患者面临他汀类治疗不足的问题[3]. 我们采用不同剂量的立普妥对72例≥75岁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72例均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0502/200605住院≥75岁高龄患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曾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②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③ 至少1次胸痛时心电图≥2个相邻导联ST段压低≥0.1 mV;④ 曾行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或动态心电图发现动态缺血改变. 男38例,女34例,平均77.8±2.4岁. 血脂异常符合以下标准:TC≥5.2 mmol/L;LDLC≥3.12 mmol/L;TG≥1.70 mmol/L;HDLC≤1.04 mmol/L,且能除外由肝肾及内分泌疾患引起的继发性血脂异常[4]. 所有患者受试前至少4 wk内未服用任何调脂药.

1.2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的基础之上,加用不同剂量的立普妥治疗. 治疗组35例,每日睡前口服立普妥30 mg,共15 wk. 对照组37例,每日睡前口服立普妥10 mg,共15 wk; 对照组患者在服药5 wk后如血脂水平未能达到有效标准者,增加立普妥剂量至30 mg每日睡前口服,共观察15 wk. 期间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冠心病常规药物,停用其他降脂药. 立普妥为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常规剂量为20 mg.

1.2.1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5, 15 wk血TG, TC, LDLC, HDLC的变化以及血尿素氮、血肌酐, CK, AST, ALT水平.

1.2.2治疗目标

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的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测、评估和治疗专家委员会第3项报告(Adult Treatment Panel Ⅲ,简称ATP Ⅲ)建议,将血脂控制到理想水平,即TC<4.68 mmol/L,LDLC<2.6 mmol/L,TG<1.7 mmol/L,HDLC >1.04 mmol/L.

1.2.3疗效评定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8年颁发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判定,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升高>0.26 mmol/L. 有效: 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升高0.10~0.26 mmol/L.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

2结果

治疗组因血ALT异常升高停药1例,冠心病死亡1例,因肝癌死亡1例,自行停药1例. 对照组因血ALT异常升高停药1例,冠心病死亡2例;至随访15 wk,治疗组有31例,对照组有34例;对照组5 wk后均无用药加量.

2.1各组随访治疗组能有效降低TC, LDLC水平,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治疗组总体心血管不良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血管重建及冠心病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2).表2两组口服立普妥随访15 wk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略)

2.3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均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肾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症等并发症. 服药期间治疗组血ALT轻度升高(<3倍)者较10 mg组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发生于服药5 wk内,在继续服药观察后恢复正常. 两组服药期间各发生1例血ALT明显升高(>3倍)而停药(P>0.05),其中治疗组1例发生于用药4 wk,对照组1例发生于用药12 wk,停药后均逐渐恢复正常. 两组肾功、CPK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P>0.05,表3).表3两组口服立普妥5, 15 wk后与用药前不良反应指标比较(略)

3讨论

大量的RCTs(大型、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证实,降低LDLC, TC, TG, 升高HDLC水平会使主要冠心病事件危险性降低. 因此只有维持较长时间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才能达到预防冠心病或稳定冠心病. 立普妥通过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及上调肝细胞LDL受体,降低血TC, TG和LDLC,对HDLC也有轻度升高作用. 立普妥不但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还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斑块,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作用,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甚至还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2]. 目前临床医生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使用较大剂量立普妥治疗顾虑重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临床医生担心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增加[5].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冠心病患者不同剂量立普妥治疗15周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发现肾功能、血CPK异常升高,未见横纹肌溶解症等严重不良事件. 立普妥引起血ALT升高均为一过性,无须停药,观察后恢复正常. 两组各有1例肝功能异常升高(>3倍),停药后恢复. 提示高龄冠心病患者在服用立普妥期间应定期监测血ALT. 本研究虽未发现横纹肌溶解症及其他肌病,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仍应监测CPK,以期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肌病.

本研究结果提示,高龄冠心病患者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的立普妥,有更好的降脂效果,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剂量比较未见显著增加. 在定期监测ALT, CPK的情况下,我国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可以使用较大剂量(30 mg/d)立普妥,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国伟.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5):261-262.

[2]赵水平.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961-962.

[3]Gaw A. The care gap: Underuse of statin therapy in the elderly[J]. Int J Clin Pract,2004,58:777-785.

篇9

关键词:高血压病;糖尿病;氨氯地平;氯沙坦;依那普利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是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肾脏损害是高血压病常见的靶器官损害,因此,对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对治疗和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9月~2013年8月,我们采用氨氯地平与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并与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进行了比较,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情况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64例,男46例、女18例,年龄62~83岁,均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和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执行,全部病例均排除继发性、恶性高血压病和1型糖尿病,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各3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50mg/d+氨氯地平5mg/d口服;依那普利组给依那普利10mg/d+氨氯地平5mg/d口服,治疗期间测血压3次/w,疗程12w。

1.3观察指标 两组均在治疗前后,由固定人员在上午8:00~10:00测量右上臂坐位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3次/w;治疗前后分别测量空腹血糖、血脂、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肝功、尿微量自蛋白,每2w测1次。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统计方法 采用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 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见表1。

2.2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自蛋白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良反应 治疗12w后,依那普利组出现3例干咳,尚能坚持治疗。氯沙坦组无明显不适。

3讨论

我国高血压在糖尿患者群中的患病率大约是40%~55%[1],高血压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高于非高血压人群,肾脏损伤是高血压病常见的靶器官损伤,2型糖尿病高血压常发生于糖尿病诊断之前,与血糖异常一起成为"代谢综合症"的一部分,也可发病于糖尿病诊断时或之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的心血管风险是非糖尿病高血压人群的2倍,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

依那普利为中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不但降压效果理想,而且能逆转心室肥厚和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结构改变,有利于肾血流动力学效应,对肾功能有改善及保护作用。氯沙坦是血管紧张素II段体拮抗药(ARB),他通过阻断AII,从血管阻力及血容量两个方面,能有效降低血压,并可间接改善肾小球内"三高"(高压、高灌注及高过滤)从而减少尿蛋白,ACEI和ARB减少蛋白尿的作用优于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2]。氨氯地平是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阻滞剂,通过降低血管壁细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使血管扩张,与氯沙坦或依那普利联合应用,作用互补,稳定有效降低血压,增加了依从性。本文结果显示,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分别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降压作用显著,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自蛋白均明显下降,提示了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但ACEI不仅抑制Ang的产生,还先抑制缓激肽降解,增加缓激肽水平,使支气管反应性增高,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比较,无刺激性干咳,患者接受。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同样能从降压治疗中获益,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心血管风险达74%,多组大型研究还证实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效果优于非糖尿病。老年人多伴有多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需根据情况选择某种药物或多种药物联合降压,应注意避免血压过低,反而降低临床获益。老年患者由于并发症较多,通常需要采用联合用药来控制血压,ACEI或ARB能有效减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何作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时的首选药物[3],ACEI或ARB联合长效二氢吡啶药物比ACEI联合噻嗪类利尿药更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胡大一. 心血管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7-49.

篇10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

2008年5月~2010年5月采用口服胺碘酮(AD)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6例,男55例,女31例,年龄42~81岁,平均61.7±8.6岁;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40%;其中,原发病为冠心病18例(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6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4例,病毒性心肌病8例;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2例,频发室性早搏56例(其中成对室性早搏24例)。

方法: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同时予盐酸胺碘酮片0.2g口服,每8小时1次,1周后改为0.2g,2次/日,再1周后改为0.2g,1次/日,维持1周后再改为0.2g,每周5次,停2天。

疗效判定标准: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心功能按NYHA分级。①显效:室性心律失常恢复至0级或提前3级,心功能改善为Ⅰ级或提前2级;②有效:VA提前1~2级,心功能提前1级;③无效:VA、心功能无变化或升级,甚至死亡。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后2周临床效果评价:治疗2周后,86例患者中心功能改善2级(已达到Ⅰ级)、且症状、体征消失14例(16.9%),心功能改善1级、且症状、体征改善41例(47.7%),另外31例心功能无明显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 26例(33.1%),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 43例(51.0%),阵发性心动过速消失27例(30.8%);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64.5%。治疗期间1例患者感胸闷、心悸,心电图检查示QT间期延长至0.46秒,终止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心电图QT间期恢复正常。

治疗8周后临床效果评价:治疗8周后,86例患者中心功能改善2级(已达到Ⅰ级)、且症状、体征消失29例(33.5%),心功能改善1级且症状、体征改善43例(50.0%),另外14例心功能无明显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 37例(43.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 14例(16.9%),短阵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30例(35.5%);窦性心律由97.35±16.21次/分减至62.85±5.31次/分(P<0.01),QTc由411±25ms增至486±56ms,QTd由64.17±9.37ms减至29.42±7.03ms(P<0.01);治疗8周的总有效率78.5%。治疗期间4例患者感头昏、恶心、呕吐、胸闷,其中2例血压由138/90mmHg降至90/50mmHg,考虑为服用胺碘酮所致,停用胺碘酮治疗后好转。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