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项目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4-04-17 11:3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医疗项目计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XXXXXX蜜蜂养殖
农村专业合作社
创 业 人:
创业项目:蜜蜂养殖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日 期:
目 录
第一部分 摘要.......................................................................... 3
第二部分 产品介绍 ................................................................. 4
第三部分 市场分析 ................................................................. 6
第四部分 基础条件 ................................................................. 7
第五部分 宣传及销售方式 ..................................................... 9
第六部分 社会和经济效益 ................................................... 10
第六部分 风险分析 ............................................................... 12
第七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 ....................................................... 12
第八部分 结 论 ..................................................................... 13
第一部分 摘要
蜜蜂养殖业是现代化大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蜜蜂养殖不但能够向社会提供丰富的蜜蜂产品,而且还能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尤其重要的是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能够大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效益。总的来说,蜜蜂养殖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项目计划:
欲建立建立一个多农户参与的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集饲养、蜜蜂产品销售、自然授粉知识宣传、环境保护、观光旅游多功能为一体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科学、专业、规范的养殖技术,使得蜜蜂养殖规模、蜂农收入均能逐年持续增长,形成地区带头示范作用,不断吸纳其他农户加入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带动当地农民群众发展致富。采取多渠道营销模式,进一步扩大蜂蜜销售市场,逐步树立自我品牌,切实达到创业的目的和宗旨。
合作社概况:
合作社在我县工商管理局注册名称为XXXXXX蜜蜂养殖农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万元,合作社法人代表为XXX,合作社成员分别为XXXXXXXXXXX。养殖地点重要依托XXXX镇加笼坪等山林地区,根据天气和蜜源情况,也会流动与XX乃至海南其他地区。经营范围为纯天然蜂蜜、纯天然蜂皇浆和蜂花粉等蜜蜂产品销售。
建设规模与计划:
本项目总投资约61.9万元,总共养殖蜜蜂400箱,年产值约44.5万元。计划到2020年,合作社再吸纳蜜蜂养殖户3名,养殖规模翻一番,达到800箱,合作社总产值达到100万元。
第二部分 产品介绍
蜜蜂养殖合作社主要经营产品为纯天然蜂蜜、蜂皇浆和蜂花粉。 纯天然蜂蜜:
蜂蜜是昆虫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其主要功效如下:
一、饮食功效
1、蜂蜜能改进血液的成分,推进心脑和血管功用,因而常常服用对于心血管患者很有好处;
2、蜂蜜对肝脏有维护效果,能推进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3、食用蜂蜜能迅速弥补膂力,消除疲惫,增强对疾病的抵抗
4、蜂蜜还有灭菌的效果,常常食用蜂蜜,不仅对牙齿无影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灭菌消毒的效果;
5、蜂蜜能医治中度的肌肤损伤,特别是烫伤,将蜂蜜作为肌肤创伤敷料时,细菌无法成长;
6、失眠的人在每天睡觉前口服1汤匙蜂蜜(加入1杯温开水内),能够加快进入梦乡速度;
7、蜂蜜还能够润肠通便(只要是天然老练的真实蜂蜜都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二、美容功效
1、蜂蜜黄瓜面膜(美白除皱)
2、蜂蜜珍珠粉面膜
3、红酒蜂蜜面膜(美白滋养)注意:酒精过敏的人慎用!
4、洋槐花蜂蜜甘油面膜(美白补水)
5、蜂蜜番茄面膜(美白保湿)
6、蜂蜜柠檬面膜(防晒)
纯天然蜂皇浆:
营养学家认为,蜂王浆是一种可供人类直接服用的高活性成分的超级营养食品。经国内外多年科研和医学临床实践证明,蜂王浆对人类医疗、保健等具有奇特的功效。
1、改善营养、补充脑力;
2、提高人体免疫力;
3、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4、治疗贫血;
5、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篇2
1、继教活动
随着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大力推进,各级领导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我省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显著提高。2012年,全省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64项,获批132项,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32.3%和23.4%。继教项目涉及二级学科43个,覆盖率为43.9%。举办单位17个,较“十一五”末的12个增加约41.7%,其中市级单位5个。参加人数17654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67.8%。2012年,全省申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05项,获批453项,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24.1%和27.2%。继教项目二级学科覆盖率100%,市级及以下单位举办项目数达168个,占项目总数的37.1%。参加人数37097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11.5%。2012年,由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提供的网络继教项目和双卫医学技术培训中心提供的视频继教项目总数突破千项,参加人数38192人次,较“十一五”末增加12.4%,并已实现16个地市全覆盖。目前,全省每年均组织开展多期送教下基层、卫生局长和乡镇卫生院长培训班等针对不同继教对象的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各市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也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教需求。
2、信息化建设
截至2012年底,全省24个省直医疗卫生单位中有17个安装了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研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系统(ICME),占70.83%;16个地市中有12个安装了ICME系统,占75%,其中有6个地市已经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通过ICME系统举办继教项目、审核继教学分,并以电子授分形式替代市级II类纸质学分证书。目前,全省纳入管理系统的继教对象168990人,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218475人)的近77%。现代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也有效缓解了继教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和工作量巨大的矛盾。2010年,我省顺利完成卫生部和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考评组的现场考评验收。
二、存在问题
我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推行10多年来,尽管在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教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政策保障滞后
继续医学教育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等国,5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持续开展的政策体系,并拥有国家立法的有力保障,如英国的医学法案、德国的职业法、法国的终身教育法等都对执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在我国涉及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规定大多是以部门规范化文件下发,如卫生部、人事部于2000年下发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卫生部、教育部于2008年出台的《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卫科教发[2008]49号),卫生部于201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12]85号)等。由于只是部门下发的规范化文件,致使继续医学教育在政策、法律层面上的保障力度明显不足,从而直接影响相关财税制度的执行和各项奖惩措施的落实。
2、发展不均衡
虽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总体发展成效显著,但由于受到观念、认知度、经济能力、工学矛盾、师资水平、信息沟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地域、机构、学科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基层以及偏远、落后地区的继教工作发展滞后,一些较小或边缘学科专业人员的继教可及性亟待提高,部分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继教工作薄弱,基层、护理等专业人员工学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所形成的短板效应直接影响到我省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继教活动质量差异显著
继教活动的质量是保证继教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回顾研究显示,“十一五”期间,我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虽然全省继教项目数量的总体缺口不大,但其质量差异显著,学科构成尚需进一步优化。研究发现,部分继教项目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①重形式轻内容,即过分注重项目举办规模和规格等外在表象,但内容安排不够科学,针对性不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②重申报轻执行,即项目申报踊跃,数量连年攀升,但举办时却不能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项目计划书的内容严格执行,无法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③重审查轻监管,即项目评审虽严把质量关,但项目举办过程的监管不够及时、全面,力度较弱,一些不规范行为未能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此外,继教活动的形式仍不够丰富,执行过程欠规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少数继教项目甚至沦为走形式、授学分的工具。
4、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
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是保障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和成效的基本要素。虽然我省早已出台了相关管理及评估制度文件,但有些规定形同虚设,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管水平和力度也有待加强。由于观念与认识上的差距、管理人员和监管措施的不足,相关制度如组织开展继教活动的机构和个人的资质评价与认证、继教项目内容和流程的执行标准、继教活动质量和效果的考核评估体系、继教工作的统计报告制度等均不够细化,导致继教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差异显著,水平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继教活动的积极性。
三、主要对策
1、强化领导,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广大从业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实现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医学教育制度。要切实保障该项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是各级领导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政策环境,积极探索完善卫生技术人员的继教考评机制和医药卫生机构继教管理考核标准,进一步提升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在动力。二是要在政策、项目和资金安排上重点扶持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制定切实可行的系列配套措施,不断缩小地域、机构和学科等方面的差距,努力促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是建议主管部门尽快修订《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将其升格为法规,由国务院以《条例》或《管理办法》的形式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尽早启动立法程序。四是建议财税部门及时出台支持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财税制度和优惠政策,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投入的继教经费保障机制,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得到强有力的、全方位的政策制度保障。
2、完善制度,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按照质量管理的PD-CA(plan-do-check-act)循环理论,可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分为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改进提高四个阶段。通过详细分解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制订相应的执行标准,实行项目执行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质量和实效。
(1)计划(项目申请和启动)
新形势下继续医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以卫生技术人员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执业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加强全员职业素质教育。继教管理部门应依据卫生主管部门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对不同层次的继教对象实行分类指导。初级人员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培养独立正确处理本专业常见问题的能力,规范履职行为;中级及以上人员应注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培养教学和科研能力,巩固并提高正确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应当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全员职业素质教育培训可由省继教办每年培训大纲并推荐相关课件。各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调研工作,指导各级各类继教项目针对不同层次的继教对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严格评估师资水平,规范执行专家评审程序,切实保障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各相关单位或机构的继教管理部门则应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达各级各类继教项目的申报信息1561第34卷第10期2013年10月曹迎庆等:安徽省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及要求,鼓励各学科结合临床实践积极申报,同时主动将获批的继续教育项目信息及举办流程提前通知各项目负责人,督促并指导其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保证未来项目的顺利实施。
(2)实施(项目举办)
各级继教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政策规定,按照项目既定计划或项目申报书的内容,针对项目的具体实施环节如通知发放、日程安排、学员报名、专家授课、教材编印、学分审核、资料归档、信息反馈等制订科学易行的标准流程和操作规范,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并做好组织协调和各项服务工作,督促并指导项目负责人遵照上述各项规定和标准规范认真执行,共同保障继教项目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3)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工作应贯穿继教项目举办始终,其具体实施可分别选择项目举办的前、中、后三个时段。办前时段主要通过审核项目通知和日程安排检查项目实施与计划的契合度,如发现严重影响项目质量的变更内容应及时整改;办中时段则应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学科的继教项目进行实地抽检,通过现场跟踪培训过程,检查评估培训质量,及时制止或纠正违规行为;办后时段不但要及时核查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而且应结合学员的评价反馈信息总结评估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实际效果。
(4)改进提
高根据检查评估结果进行改进提高是持续提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继教管理人员应针对检查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可据此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而不断提高继教管理水平,保障继教工作的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明确了管理职责和目标,规范了执行程序和标准,强化了质量监督与评估。但实施全程监管难免会显著增加工作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3、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当今时展的主要趋势,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卫生部早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要建立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数据管理中心,全国至少有60%的省市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目标。2012年12月,卫生部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强调,要“发展远程教育,加快网上数字化课程、课件、教材的开发,探索建立共享型继教数字化资源库;推进信息化管理,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开放便捷的区域性和全国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14个省、市、区的部分地区使用了“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于2006年建立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之后,全国已有9个省、市、区建立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系统。2010年,中华医学会开始试点电子授分和网上打印学分证书,并组织制定相关标准。各地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也陆续探索建立了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网络平台。上述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有效提升了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我省是人口大省,继教对象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由于继教管理人员严重匮乏,日常管理工作量巨大,而且广大卫生技术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需要及时了解相关政策、继教信息,方便快捷地接受现代远程教育。因此,全省自2005年开始启动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的进度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有70%以上的省直医疗卫生机构和75%以上的地市启用了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研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系统(ICME),共有77%的卫生技术人员纳入管理系统。“十二五”期间,我省应进一步加速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该平台将具有继教信息和政策法规的与查询,继教学分的登记、审核、发证、验证与查询,继教项目的申报、评审、公布、查询与信息反馈,远程继教站点和精品课件的链接与提供,全省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数据的统计与报告等多种管理与服务功能,是实现我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次,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远程教育。
针对目前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继教管理部门一是要加强与远程继教机构的信息沟通,促进其不断增加学科专业覆盖面,提高课件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降低成本;二是要筛选并增加具备资质的可提供远程教育的机构(目前通过卫生部认证的远程教育机构有6家,我省仅认可2家),丰富远程教育内容和来源;三是要借助省级继教服务网络平台,自行制作、推出精品继教课件,建立继教课件精品库,不断满足广大继教对象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优化服务,着力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可及性
篇3
关键词:项目驱动;实践教学;工业设计;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97―03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和企业对自主设计研发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正在逐步转变教育思想,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此对研究型教学、项目驱动、讨论式教学的研讨和探索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随着国内高等教育逐步迈向高水准,深入探索面向研究型教学的系统方法和评价体系,推动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是高校实现向国际一流教学研究机构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项目驱动式”作为研究型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国外先进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欧美大学中大量课程是以项目驱动的研究型课程。国内高等教育在开展项目驱动、研究型教学方面起步较晚,我们无论在教学理念、过程及方法上,与国外大学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针对高等学校工程和设计类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本文着重讨论在《产品设计》系列课程中如何开展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现存的问题
1.对以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定位过低
实践不仅仅是“提高动手能力”,实践是全面培养人格、人文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实践是培养专业思维行为方式的唯一有效途径,实践是学真本事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激发开拓探索创新能力唯一有效的途径[1]。
2.很多项目驱动教学中教师仍然没有摆脱“喂奶瓶”、“保姆式”的传统思维,项目往往是由教师提出的,学生缺乏选题训练,实际上选题是科研活动中最难的环节
项目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也是由教师想办法解决。项目驱动式教学是要建立学生自主做事的环境,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做事。这也是造成学生能力和责任感低下的主要原因。
3.项目缺乏企业实际工程背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缺乏考虑企业真实情况下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
和我国其他专业一样,工业设计的大多数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不会设计产品,不了解企业实际,设计作品变成了“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最终停留于纸上。
4.结果缺乏实际应用或企业评价
项目的最终考核仍然由教师完成。是否被企业认可、是否产品化应作为项目结果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目的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设计什么,如何设计。传统教学方法是传授各种设计技能。设计专业最大的忌讳就是模仿,而这些设计技能课程几乎都在传授模仿技能,模仿无法培养设计专业所需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项目驱动式教学强调过程性知识和面向未来企业要求的工程师标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工作所需的基本人文素质、行动能力和认知能力[2]。
项目驱动是利用企业真实的设计项目和科研项目驱动教学,目的是为了克服纸上谈兵。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3]:
1.如何寻找和确定研究课题或设计项目。技术科学的价值在于发现和解决国民经济中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普遍性问题和难点性问题,要求学生到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中去寻找和解决问题。科研和生产中找课题是最难的环节。
2.项目驱动迫使学生参与实践。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习题、实验、课程设计脱离实际,逐渐变成闭门造车。解决办法之一就是用企业实际项目和科研项目作为专业课程的训练内容,学生进行行业、企业调查,承担真实设计项目,通过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真实设计过程。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系在开设研究型课程中经过了十余年的积极探索,已经建立了数门具有独特设计思维体系的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把传授陈述性知识转变为带领学生自主选题,以项目驱动掌握过程性知识;主要的学习途径是调查、实验和讨论,探索全局性知识。本专业主干课程――《产品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旨在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企业紧密结合,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同时通过与企业、创业团队、产品孵化平台等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创新设计方案的产品化过程。
本次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
1.建立自主的开放做事环境。项目驱动的实质是“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4],项目驱动教学应该在和谐开放的教育氛围中实施。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跳出自身知识体系的局限,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机。教学过程应该按照动机心理学从设计过程的目的动机、计划、实施、评价这四方面展开[5]。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团队,选择可行的实施项目,制定项目实施的相关方案、计划和进度。通过企业实践、合作项目、企业调研参观、学生实习等方法,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除课堂外的多种教学实践环境。
2.建立校企合作的课程培养体系。项目驱动不仅是把企业真实课题带入课堂教学,而且还要让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或者由学生独立承担企业的设计课题[6]。在项目驱动教学中,由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企业、行业情况,丰富设计经验的过程。学生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设计流程,多方面考虑问题,学会沟通合作。包括建立校企教学团队,共同制定课程大纲,制定详细的课程内容,建立教学评价方法等内容。
(1)按照卓越工程师的标准,建立课程培养目标:我们调查国内外高端企业对工业设计从业人员的要求,提出工业设计专业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和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包括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全局眼光、责任心、积极主动、自学能力、抗压能力、诚信、探索创新和领导能力等。专业能力包括全局规划、设计调查、设计定位、设计实施、设计评价和设计管理等环节的职业能力。在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中,我们通过项目驱动培养学生能够从企业全局、技术及生产工艺、市场、用户的需求等方面规划项目,能够通过设计调查分析建立详细设计规格,胜任产品外观、结构、模具设计的能力,能够进行项目组织、管理、成本与质量控制。
(2)制定详细的课程内容:明确校企教师的教学环节和内容。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选择学校或企业的指导教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设计项目或企业设计课题,逐步掌握各种产品从设计调研、设计立项、部件选型,到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和模具设计,以及样机制作、测试的完整过程;或通过实际项目,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用户需求调查分析、建立系统架构、软件逻辑设计、详细设计、交互流程设计、图形界面设计、程序设计、测试评估。能够初步掌握产品规划的整体思路,编写项目经济与技术分析总结报告,制定产品的推广策略的方案。
(3)建立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课程互动建立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机制,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特点,随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不仅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评估学生在人文素质、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提升。根据承担项目的难易程度,完成结果对企业的实际贡献,以及设计作品是否产品化作为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3.建立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由学校和企业共建的教学团队中,校内教师要求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背景,承担过企业的设计项目,与企业有长期科技合作经历。校外企业导师,要求至少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必须具有长远眼光,在价值观念和专业思维方向走在时代前面,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启发作用。教师必须能够向学生示范专业思维行为方式,具备全局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过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通过项目驱动,促使青年教师进一步丰富实践经验。
四、课程教学过程
该课程以学生实践为主,大约占90%学时。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企业参观、实习、市场调查、用户调查、设计实施、产品原型制作及测试等。
1.选题
自主选题的训练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全局规划能力:能够从未来长远愿景规划下一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科技、生态循环策略;能够胜任新产品开发,从行业、企业策略角度预测规划产品;能够进行项目规划和预算,从生产制造角度设计产品;能够从市场策略规划产品;能够准确把握并预测用户需求。只有学会探索未知问题,才能摆脱跟随式思维,才能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选题?没有权威,没有系统知识,针对问题自己思考,自己建立方法。选题的过程是不断尝试、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通过讲座、带领学生参观、调查、讨论,使学生了解某产品的设计思想和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通过产品案例,让学生开展讨论,分析产品设计的优缺点,促使学生发现产品设计的问题;学生通过调查企业产品设计策略、用户和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逐渐形成新的设计思想,并通过讨论、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分析等确定选题的可行性。最终提出项目计划书。《产品设计》系列课程分三个学期完成,设计对象涉及家电产品、仪器仪表、医疗产品、数字电子产品、交通工具、数控机床等产品大类。
2.设计实施
(1)设计调查
通过调查用户、市场和技术,分析得出产品的设计目标,制定设计指南。
(2)产品概念设计
将创新概念转化为设计方案,把人因素和美学融入到产品功能设计和机械设计中,提出全面的设计解决方案,将设计调查结果转化为产品设计信息、研发要求、规格定义、实际生产工艺和价格目标。包括产生概念方案、方案选择、概念测试,最终确定产品的设计规格几个阶段。
(3)产品结构设计
通过企业实习、参观,企业导师指导,参与企业设计项目,了解产品开发周期,熟悉常见的材料、加工和表面处理等制造工艺的相关知识。通过产品拆装、功能结构分析,积累典型产品结构设计经验。最终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运用到项目中,完成产品的结构和模具设计。
(4)原型测试
原型的主要作用是探索是否符合用户需求,是否能正常工作;通过产品与相关设计开发人员、用户、市场人员进行交流;通过原型集成实现各功能的产品子系统及组件。原型包括产品的外观原型、分析原型、完整产品或部分功能的实体化原型。对原型的测试包括单一或综合功能的可行性测试,结构和性能的可靠性测试。这一阶段学生首先需要按照设计方案实际制作出不同的原型,设计不同的实验及方法对不同结构装置、材料、整体模型进行测试,最终实现对产品各个设计目标的验证。
3.设计评价
所完成的设计项目最终是否产品化是评价该课程改革效果的主要指标。设计方案不停留于纸上,设计活动不局限于校内。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与企业、创业团队、产品孵化平台等的合作关系,利用其生产和市场渠道,同时设计方案经过不断改进最终转化为产品。
五、结论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急需大量工业设计相关人才,而国内的教育水准和企业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我系在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中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研究,建立了校企合作、产品孵化等新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在人文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有了全面提升,学生能够胜任工业设计师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乐山.研究型大学探索:PHA教育模式的理念与实践[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1).
[2]李乐山.高等学校开设研究型课程的新思维[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2).
[3]李乐山.高等学校进行研究型教学的方法与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1).
[4]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上一篇:小学生必备的文学常识
- 下一篇:案例教学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