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17 11:3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技术行业发展分析

篇1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品行业;安全

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生物药品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促使生物技术药品行业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一、我国生物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比较迅速,起步较晚,最早的生物工程药品追溯到1982年人胰岛素的诞生,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应用日益的广泛。

医药生物技术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1、重组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研制的药物或建立的新的治疗方法。2、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生产的药品。3、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制备的药物。4、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5、利用现酵或反应工程和生产生物来源的药物。6、应用蛋白质工程和分离技术从生物资源中寻找或制备的药品等。在这六个方面中医药生物技术对医药汗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效应,但是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保证药品额安全性、医药行业的道德性,总体的发展方向是很乐观的。

二、生物技术药品发展的原则

生物技术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中去,生物技术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是生物技术药品的发展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和尺度,没有原则的利用生物技术,以生物技术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有损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3号《生物制品管理规定》第二条中指出:“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大类别。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它包括疫(菌)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试剂等。”从生物制品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药物制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得出具有长效的药物产品,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水平,而对于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方面的应用应该予以抵制,非法利用药品进行交易和犯罪都应该受到监督和制裁的。

生物技术制药产业能够给药品和医疗卫生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绝对不能忽视药品的安全性,原材料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的投入成本也是占有很大的支出比重的,正确的分析市场,不能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而盲目的扩大产量,加快生产从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制药行业是良心产业,生物技术的使用也是为了为人类生活带来福祉,所以应该正确的把握生物技术的使用尺度,保持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正确应用。

三、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依据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应用现状,我们看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首先是在生物技术水平上,积极的开发高科技产品,拓展药品行业的技术深度。我国的生物资源极其的丰富,微生物、真菌、海洋生物等资源都可以运用生物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独特的药效的药物。目前在我国生物技术对于治疗很多的疾病都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的。

其次,在生产的规模上,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提升药品行业的集群效应,药品企业和医药公司进行合作,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贴近市场进行研发,利用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引进的财力和人力,规避药品行业的弊端,促进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的效益整体得到提升。顺应世界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尽快改造传统生物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低耗原料和能源、高附加值的现代生物技术药品,以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的学习引进,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发展很快,开发品种齐全,种类多样化趋势,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产业结构并不是很齐,生物药品质量要求不断的提升,技术合作和人才的培养都是提升药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国内的需求,面对国内的技术难题应该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装备、技术、人才引进,通过合作、合资的方式创造生物技术药品行业的新发展途径。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信息资料库,掌握世界生物技术药品的科研和产业化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动态。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不再是在人们的想象中的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和创造着,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惊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舜,李蒙.生物技术与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1).

[2]徐广军,杨德峰,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动态选择问题探讨[J],理论学刊,2006(2).

篇2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是在上个世纪才兴起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学科,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物学理论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是通过改变动植物细胞和DNA进行人为加工制造的过程和技术。生物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为人们社会发展和医疗提出了新的理论,就传统的医疗技术提出了挑战。生物技术是一个加工过程,更是一个服务行业,是培养新的物种,新的产品的过程。植物基因工程是大年生物学中的主要方式,更是植物学领域的主要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其在研究的过程中以植物为对象,利用对植物细胞和基因的改造来进行提高植物对大自然的各种抗性,是其在恶劣的环境中良好生长的前提。在植物的生物技术开发过程中,我们通过提高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要的各种物质来增强植物的生长能力和抗病虫能力,从而取得我们在制药过程中的各种优良的原材料。

一、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的原理

生物生物制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各个微生物和微元素进行辨析和处理的过程,是通过先进的科学器械对各种微量元素提取的过程。药技术是通过微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各个组织和细胞变化的原理中出发,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对各个微生物以及细胞进行各种手段的催化和变动过程。在我国制药的过程中是为其提供各种原材料的前提基础。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对各种微生物认识和其变化过程认识的结果。在我国制药的过程中,随着当前各种病菌的不断变化和各种病况的逐渐新颖,传统的医疗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各种病症的需求,因此在当前的只要过程中,生物技术在其中有着良好的促进和催化作用,是当前制药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生物制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生物制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当前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和结局。生物技术说白了就是一种微生物技术,是对各种微生物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在生物工程的发展过程,主要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种先进的设备对各种微生物进行研究和探讨,这种方法对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蓬勃发展,生物工程只经历了段在的一个过程,是当前技术发展过程中发展最快的项目之一。在当前的生物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由于我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得我国在各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起步都相对较晚,生物工程技术也是如此,在我国,其发展仅仅只有接近20年的历史,比起美国等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我国的生物技术就显得微不足道。但是随着这二十年来我国的大力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生物技术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随着各种环境因素的不断恶化,各种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使得当前各种病菌发生其迁移性的变化,造成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之下,药品的开发和研制已成为当前保证人们健康的重要手段和不可忽视的手段。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

三、生物制药的前景与分析

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

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篇3

目前该课程教学依然存在“以教为主”,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教学目标不明确且无针对性等问题,课前准备工作属于软环境创建范畴,包括教案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师自我心理准备等等。备课时,围绕“发展式”教学主题,教学设计可以借鉴迪克和凯里模式的成功经验,注重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认识上将教学看成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个成分对成功的学习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运用系统观点来看待教学的好处是能够把握这一过程中各个成分的重要角色,各个成分之间必须有效地发生相互作用(盛群力,2006)。生物制品课的环节设计时,可以预设“引子”或“序幕”,起到烘托气氛、集中注意力和目标导向的作用。此外,教师在心理调整上、课堂角色定位方面要勇于转变,做好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执行者,而不是指挥者、旁观者。

创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师生是优秀教学模式共同的创建者和体验者。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交往。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赵丽琴老师给予了我们较为中肯的建议,“大学生心理特点反映出时代的烙印;“”了解学生心理,懂得赏识和肯定,主动与学生交流。”课堂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放手让学生多参与疑难问题探究和总结,收获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经历一个身心愉悦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完全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英国朗曼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的《教学即沟通》(Teachingascommunication)一书,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

大学阶段,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教学成败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往往以学习成绩及课堂纪律来左右自己对学生的主观评价,这是片面的不负责任的做法。要借助于专业课教学活动深化教育内涵,操作时注意摒弃片面、简单和肤浅。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现在和未来,譬如学生的世界观、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的成熟,从长远而言甚至有胜于某一学科专业的进步。因此,不要过于夸大生物技术专业课的价值,过分强调外在的东西而忽视学生的内在修为,也不回避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北京大学刘宝存教授认为,“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说明其中蕴含着更为重要的学术思想和创造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个性(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与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相背离时,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界定、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要通过教学实效来验证。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学生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有效教学也可以被纳入目标管理系统,适时进行量化与定性的跟踪评估。古人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理论到实践,应当注重开拓学生的专业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信心,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使绝大多数学生的主体能力得到发展。

众所周知,各类生物制品在人和动植物健康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生物制品行业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前景广阔。二是拥有巨大的科研开发潜力、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研发产品应用面广,大多数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生物制品企业在生产工艺的改进、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服务上的明显滞后,导致“核心竞争力”低下(1990年,Prahalad和HaMel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的概念)。国内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人力资源的作用不可替代(黄鹤,2006)。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应当成为高校生物制品课教学的宗旨。客观上,生物制品学研究内容涵盖生物制品的生物学特性、制造工艺、质量监控技术、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等。在以往的教学大纲安排中,一般采用先总论后产品各论的编排方式,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全,内容泛泛,难于把握主次,缺乏技能训练环节,因而达不到教学预期。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制品课教学必须结合行业特点,与学生专业发展的愿景相协调,贴近实际,有的放矢,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再者,由于生物制品具有特殊性,故必须实行GMP管理(卢锦汉等,1995)。GMP管理的根本是“人”(郑晓丽等,2001)。企业实施GMP管理是对其员工基本的岗位要求,也体现了行业准入和行业规范,这对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观念、意志和行为的真正考验。

教学中,为了避免流于概念化的说教和照本宣科,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参与生命相关的主题座谈;随时将学科成果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突出科研价值和社会效益,或者通过具体实例客观地评价当前生物制品及其生产技术。让学生了解各相关学科前沿动态,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启发科研思维。还可以按照普遍联系观点增加学科间借鉴和渗透,例如,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捷径;干细胞技术及其产品将造福于人类面临的诸多医学难题,如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纳米生物技术产品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修复和改善组织功能方面前景广阔;等等。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生物品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个案,如“毒疫苗事件”和“问题疫苗”等现象,可借此展开道德、法制和社会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鞭策学生恪守职业道德。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根据生物技术行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借鉴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制品学科的认知水平。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科研基地以外,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可或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Barton,P.E.1996)的校企合作教育进入我国以来,许多高校都进行了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研究型大学积极与企业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生物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使断章取义、支离零散的专业知识呈现为直观生动的现场画面,加快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内化。学生可以借此放开眼界,体验和感受未来生物技术的行业魅力,增强执业信心。企业也可以借此展示先进的企业文化,吸引更多优秀的生物人才加盟。在此基础上,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之间建立对接,从而实现“双赢”。此外,任课教师可以深入了解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前景,了解人才需求状况,形成信息反馈,总结教学得失,以便改进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实现能力跨越。#p#分页标题#e#

篇4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省份在其建设过程中对区域内部实施生态技术创新,以期通过该种方式进一步提高省内生态经济发展趋势,从而带动省内经济的增长。湖南省经济的增长是我国新世界省份中的翘首。根据湖南省地方政策对湖南省内部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生态技术的创新在其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中针对当前我国湖南省生态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对其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通过该文章为我国湖南省生态技术创新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

生态技术;湖南省;经济增长

近几年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与传统技术相比在对省内经济发展中逐渐占领了主要的位置。目前,我国生态技术创新的研究中一般是从其技术发展方面进行研究,而针对生态技术对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较少,不能够满足当前我国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几年我国湖南省内部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增加,湖南省的人均GDP应经居全国前十。由此不难看出,生态技术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一、相关概念

1.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主要是指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基础上,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能源和资源节约,这样既能够创建一定保护环境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还能够与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概念相关联没,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一种能源开发手段的创新,也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创新,通过使用生物技术能够建立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从而代替传统的材料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生物技术的逐渐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使用开创了新的方向。此外,根据侯茂章,曾路对生物技术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发现,不同省份由于生物技术手段和水平不同,在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不难看出,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省内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性。

2.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最早开始于十八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该经济学家在对国家内部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根据国家人口发展、劳动分工、收入分配等问题对进行相关性分析,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呈现出的一种整体模式和现状,被称之为经济增长概念。随着各学者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越来越多,哈罗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建立经济增长的理论进行研究,发现国家想要进一步促进国家内部经济增长,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对其进行处理和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认为经济增长率是国家储蓄率及资本产出率的函数关系比。

二、生物技术创新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1.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

生物技术创新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增长是经过不断研究中逐渐产生的一种理论,而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也能够展示出这一方面。针对生物技术对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发展,返现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湖南省内部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带动地区农业经济的逐渐发展。湖南省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其区域内部主要以农业为主。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3.87亿元,2009年,全省农业总产值3025.1亿元,2012年,全省农业总产值4102.3亿元,2014年湖南省农业总产值为52301.2亿元,占湖南省经济增长的26.2%。而针对2007年后湖南省在农业发展方面进行相关技术手段的创新研究法,发现其中在2007年湖南省新生秸秆利用生态技术被应用于农业秸秆作物处理上,2010年湖南省将生态化肥技术和生态工业育苗技术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从而使湖南省的农业经济增长呈直线上升。由此不难看出,生态技术创新的应用能够促进湖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第二,促进湖南省外贸行业的发展。湖南省外贸行业的增长情况在2009年GDP达到12930.4亿,同比增长13.61%,而在2010年湖南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达到6245.2亿,占总产业增长的16.54%。湖南省内部在其外贸行业发展股从二行中逐渐开始应用生态技术创新的方式用于日常生产中,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在其成产过程中的成本额,提高了经济收益,从而给促进了湖南省的地区经济增长。

2.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计算分析。

生物技术的增长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根据2.1中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情况中不难看出,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够提高地区经济增长。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对当前我国湖南省生物创新技术及地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次研究中对生物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模型建立其中模型1是对区域内部生产函数模型,而模型2是为进一步消除在数据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方差影响建立的模型。其中采用通过Eviews计算出残差平方和S1,S2和S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的值,检验得出模型类型结果。根据公式1和公式2对相关模型进行计算,其中湖南省模型中S1检验结果为1.12841,S2检验结果为2.06857,S3检验结果为3.68637,F1检验结果为6.24817,F2检验结果为8.50027。及进一步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对生态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其中湖南省区域内部影响系数为0.840247。由此不难看出,湖南省生态技术与省内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对湖南省生物技术对省内区域内部资本存量和劳动力等方面进行计算,其中S1检验结果为0.02512,S2检验结果为0.96024,S3检验结果为0.98411,F1检验结果为53.54401,F2检验结果为42.87510。及进一步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对生态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其中湖南省区域内部影响系数为3.58789。由此不难看出,湖南省生态技术与省内区域内部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也侧面反映生物技术创新的应用带动了湖南省的经济发展。

三、结语

生态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省内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省份内部均开始逐渐应用生态技术的模式,建立省内生态技术园区,以促进省内经济的逐渐发展。根据本文中对湖南省经济发展及生态技术创新之间进行研究,发现生态技术创新发展与省内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生态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能够不断的加快省内经济建设,从而带动全省内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纳新.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来自湖南省的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04(01):131-135.

[2]侯茂章,曾路.省域技术创新发展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5,04(03):91-97.

[3]江鑫.湖南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05):68-69.

[4]肖皓,谢锐,万毅.节能型技术进步与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基于湖南省CGE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9(04):36-42.

篇5

一、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一)开展专业现状调研,找准各环节切入点

从生物技术专业定位现状、培养方案开发现状、课程建设现状以及校企合作四方面展开调研,每项调查由专人负责,撰写详实的调查分析报告,找准每一环节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见图 1)。

(二)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制定专业建设目标

建设思路:从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分析入手面向地方,立足学校资源优势确定专业培养的岗位群及所需技能与职业标准确定专业所需知识技能模块、职业素养模块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建设的设计体现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目标以专业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学习情景以企业环境再现为基础,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多方评价。达到目标:以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改良传统畜牧养殖业为方向,校企共同开发与构建适于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需求重组优化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组织教学,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机制,构建多元化考核模式,以此推动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建设,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教学质量高,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强辐射和示范作用的专业。

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1.确定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专业建设的方向,定位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该专业的生存与发展[6]。经过广泛的专业调研,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定位为:立足河南省畜牧业资源优势,依托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环境优势,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改良传统畜牧养殖业,培养具有分离纯化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生物制品生产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等四大专业核心技术,能够面向动物生物制品生产和动物疾病生物诊断等岗位生产一线就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构建“442”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在一定的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目的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怎样培养人才”两个根本性的问题[7]。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职业素养形成规律,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要素,构建了“44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4”是指四层接轨,即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接轨、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接轨、技能培养与岗位标准接轨、素质培养与岗位素养要求接轨;第二个“4”是指品德培养四阶递进,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从感恩教育、诚信与敬业教育、责任感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四层次逐步展开;“2”是指双向互动,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见图 2)。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职教育的基础,是学校开展专业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8]。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分析

基于调研的成果,分析专业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剖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方法等信息;对所需知识进行优化、序化,确定专业岗位所需技能(见图 3)。

2.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具体载体。确定课程内容、研究课程结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 9 ]。以就业为导向、以品德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以“公共基础 + 专业基础 + 专业能力 + 品德培养 + 能力拓展”五教育模块课程体系(见表 1)。

(三)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与抓手,我们始终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相关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使课程体系趋于动态、多元。

1.开发课程教学内容

与企业合作,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构建课程学习情境,下设若干工作任务,围绕岗位技能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规范,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教学指导书的编写。

2.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的教学组织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导,一切教学内容与环节都围绕“实践”展开。引入企业培训形式和竞争机制、模拟再现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探讨、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召开工作反馈会,进行小组间、成员间的自评与互评,形成竞争机制;以课程学习为主线,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成立课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融教学做于一体。

3. 建立服务于学生学习和就业的专业共享资源库

建设了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网站,包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专业技能模块,实践知识问答,视频、图片资料及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内容;建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建设了“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动物生物制品技术”2 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免疫学技术”校级精品课程,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建设了毕业生资源库,可以帮助生物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在网上进行咨询、交流;以建立学校合作发展联盟为契机,加强行业企业资源库建设,为充分利用校外办学资源、加强产学合作提供信息保证,实现了技术教育的网络互动。

4.建立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

科学的考核评价模式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载体,更是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以学生获取相应职业资格作为课程基本考核标准;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本位,考核模式体现“四个结合”,即技能评价与品德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四)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10]。在专业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一切为了企业、一切服务企业、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为理念,多元化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主要体现在:第一,针对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分别与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建立实质性订单培养班,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管理;合作开发课程、共同授课,有效破解了学生实习就业难题。第二,针对学生品德培养,与郑州天宇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天宇品德班”,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第三,灵活调整教学时空,结合企业季节生产,给学生搭建生产实习锻炼平台,2009 年生物技术专业 110 名学生参与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期 5 个月的甲流疫苗生产;同时与行业企业结合,针对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或专题调研活动等。第四,学校教师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校企互聘互派,创建了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12 个。第五,与郑州天一高科、广州瑞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动物疾病生物诊断实验室,提升了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三、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专业定位明晰,立足地方、依托校情,围绕动物生物制品生产和动物疾病生物诊断展开教学改革,形成学校办学集群优势;把学生品德培养分层次、分阶段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彰显专业品德培养特色;根据不同企业需求,开发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彰显专业职业特色。

(二)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通过项目研究与实践,“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生物制品技术”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开发了《生物检测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实训教程》《动物生物制品技术》等校企合作教材 5 部;获得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7 项;发表教研论文 13 篇;2010 年,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被遴选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三)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层次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首先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 06 级、07 级、08 级三届 9 个班 516 名学生中试点,同时把形成的经验及时在本专业 09 级、10 级、11 级学生中试推广。实践效果表明: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一次性对口就业率由 61.5%增至81.6%,订单培养学生企业录用率达 92.3%以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由 72.8%增至 95.1%,实现了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四)成果的应用推广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应邀先后在全国高职生物技术专业研讨会、全国高职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做专题报告,同时也应邀到部分兄弟院校开展成果经验交流。此外,成果所形成的教研论文、校企合作教材、共享性教学资源,进一步扩展了应用的范围,使该成果不仅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到了辐射和示范作用,而且对其他类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篇6

近年来,医药行业频出,各项政策密集落地,未来的行业形势走向如何?医药企业如何面对新的政策做出新调整?中国医药行业运行指数及解读一直被业内认为是医药行业的晴雨表。以下是xx年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医药产业增速持续高于GDP

此次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医药市场需求旺盛,终端规模持续上升,医药行业持续高增长。20XX年我国医院终端购药市场规模达到12246亿元,其中化药市场规模7696亿元,占比达到60%以上,中药3848亿元,占比30%,生物药是869亿,占比 7%。政府近几年在卫生的投入逐年加大,从2010年的19980亿元一直发展到20XX年的36999.85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的比重也是稳步提高。

广阔的市场容量是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XX年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容量将近4500亿元,其中医疗服务市场容量是 21400亿元,占比将近50%,药品市场容量约占40%,器械类占3%。未来在药品价格改革影响下,药占比将逐渐下降,医疗服务占比会相应提升。

医药工业增速高于GDP增速。自从2011年以来,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工业整体水平(高35个百分点),远高于其他的工业产业。并且医药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从2007年占1.5%到20XX年占2.2%。

结果可以看出,我国GDP走势和医药行业发展走势相近,在2011年之前的阶段十年,甚至放大到二十年,增长速度都比较快。近几年来增长速度逐渐往下,在缓慢下降。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雪蔚认为,2017年增速还会进一步降低,主营业务增速预计在11%左右,利润总额增速约7.5%左右。医药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行业利润率,一直在10%上下,远高于工业总体水平,工业整体水平不到6%。预计2017年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水平,2017年下半年会有所提升。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分析认为,近十年来医药行业稳定增长,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到去年为止,整个医药产业药品生产收入总金额在2.45万亿,今年预计2.7万亿左右,总量增长很快。

明后年,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医药行业压力会比今年大,于明德认为,一是医药行业周边行业压力大,二医保费用控费要求强烈。这将导致今年、明年、后年医药行业增长幅度比较低。大家应对可能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充分准备解决、克服困难,要千方百计通过转型、升级改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提高竞争能力。没有积极的出路,永远不可能走入低谷。于明德说。

2.中成药发展向好

榜单显示,从经济规模看,行业景气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利润水平来讲,排名是化学制剂、中成药、原料药、生物制品。从榜单分析,中药饮片、卫生材料、生物制品、中成药未来成长性好,制药机械、中药饮片盈利能力强。

华雪蔚分析认为,2017年及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子行业将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剂,中药饮片和卫生材料分别在大健康产业驱动与在生物创新技术驱动之下将具可预期的成长性;制药机械则可能成为潜在的行业盈利黑马。

中成药跟化学制剂类似,主营业务收入指数和利润总额指数跟行业整体水平保持一致,并且呈上涨态势,利润率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从榜单上看,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品和原料药位居利润总额前四位,只是在排序上略有差别。虽然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规模逼近化学制剂,我国对中药发展政策强力扶持,中成药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未来中成药发展会更好。中成药有望超过化学制剂。华雪蔚说。

3.寻找转型升级突破口

于明德认为,我国医药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转型升级必须走国际化道路。目前中国医药产业过剩,走向欧美市场必须通过国际最高水平的药品许可,这需要中国药企提升药品质量,加强研发,走在国际化前列的药企,未来不可限量。生物技术将改变现在医药产业总体结构。很多重大医疗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新的生物药品配合,基因药物、新型疫苗、单抗体药物等领域要密切关注,投资生物技术。

世界卫生资源的70%投资在吸烟、喝酒、营养、运动、肥胖、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因子,这些创造了医药产业新的发展契机。在新契机中,对于家政生活服务、医生卫生康复护理这些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要想转型升级药企还应勇敢拥抱互联网。中华海峡两岸医疗暨健康产业发展协会副理事长乔培伟认为,在互联网+新生态下,产业布局是企业战略地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应该思考如何创造客户价值、如何经营客户、如何拓展新通路、如何传递产品价值、如何运用新科技、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篇7

关键词:学训交互 证赛交融 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实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真正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校才能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鉴于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等,各有特点,各有优势,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结合实际情况的探索。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解决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赢。为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几年,我院一直以区域生物技术产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通过调研、专家论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根据社会需求,毕业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优化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与济宁及鲁南地区生物制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通过调研,确立典型工作任务,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建立有效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教学、生产、服务于一体,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1 “学训交互,证赛交融,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学训交互,证赛交融,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学训交互,证赛交融,能力递进的特色。即第1~2学期是公共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人文素养和基本技能教,结合专业认知教育完成企业见习;第3~4学期是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基础,项目为载体,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组织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结合专业技能学习完成实习实训;第5学期以“订单”为基础,在相关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定向培养实践教学,结合毕业设计完成顶岗实习;第6学期在企业适应实际生产工作环境,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训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学习与实训交互进行,能力递进的培养目标。

2 构建“学训交互,证赛交融,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为保障“学训交互,证赛交融,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我们构建了基于岗位标准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和“课程+活动+实践”的素质拓展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标准、职业标准的对接。深化“理论+实训+技能鉴定+技能比赛”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以服务济宁区域生物技术行业与企业,促进学生就业,构建学生职业终身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同时依托校企产学平台,成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管理机构。以“互利、双赢”为原则,具体负责“订单”签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评审验收、学生职业能力考核与接收“订单”学生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接受校企“订单式”合作培养的学生人数占在校生人数的40%以上。

3 构建长效运行机制的内容及思路

(1)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创办校中厂、设立“冠名班”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

(2)构建“互利、双赢、共享”校企合作管理的机制。

①双方人员互聘。学校教师进入企业,提高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增强企业科研力量;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培训校内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技能培养与训练,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②依据人才优势互补、设备使用共享的原则,校企双方共同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优化试验”中,校企联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为企业带来年增收节支总额1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③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建设以校方为主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学生单项能力、综合能力训练及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建设以企业为主的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学生顶岗实习。

(3)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每年至少组织1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调研,深入区域企业、人才市场,综合岗位需求、追踪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等各类信息,充分把握企业用人需求。例如,依据生物制药岗位分析,实现生物医药发酵、提取、检测、单元操作岗位直通,让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相适应,让学院培养的学生直接为企业所用,成为企业优秀员工。

(4)完善教学管理运行保障机制:进行校企双方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改革,推行专业教师的“双经历”制,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建立以生物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及其活动章程,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和实习实训的相关制度建设,如制定《专业建设的行业企业调研制度》《实践性教学管理规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习安全协议》等制度。

(5)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在“学训交互,证赛交融,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顶岗实习,均有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成立校企“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制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实行专业带队教师、企业指导教师、辅导员构成的“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顶岗实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保证实习效果。同时校企联合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实习实训安全圆满完成。

(6)利益分享机制。按照“合作双赢,企业先赢”的原则,通过专职教师下企业,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与企业积极开展合作研发,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新产品研发,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企业整体科研实力,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4 结束语

“学训交互,证赛交融,能力递进”模式下培养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连续4年保持95%以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保持90%以上;毕业生“双证”获取率98%以上,最终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职业能力培养突出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向怀坤.高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4-5.

篇8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基因工程 实验课 教学改革

目前,各高校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作用,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纷纷加大综合、设计实验比例,开展研究性、开放式实验教学形式,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共同培养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等等,但也存在受限于传统的 “课程+实验”的模式,将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过程,实践课时过少或不集中,无法设置一些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导致内容陈旧、重复多等情况,如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难以培养出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①本文以大庆师范学院基因工程实验课教学改革为例,针对这种理论性强,实验操作技术专业化,仪器精密度高的课程,通过开展行业选题、以科研项目引导、结合实验室开放和虚拟教学等几种措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1 基因工程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因工程课程目前是国内外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高校以及农林医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以及生物制药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与专业必修课。②基因工程技术本身是从实践操作中抽提出的一门科学,有很强的实践性,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实验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基因工程实验教学面临诸多问题。

基因工程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精密,所用试剂昂贵,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且仪器持有量和更新率,一般不能保障多人同时进行操作,受经费限制,导致实验项目更新率低,实验质量下降,学生能够完成的实验项目减少、具体实施难度增大等情况。另外,基因工程操作对技术要求较高,涉及遗传、分子、生化、微生物、细胞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要完成相关实验需要有前期多种操作技术为基础,实验难度大、周期长,这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在实验课程设置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如:课程安排的间断性和教学内容的片面性;实验报告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和机械性等,这些都限制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的开展。

传统的基因工程实验主要包括核酸提取技术、引物设计及PCR 扩增、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DNA酶切和载体构建、基因及表达产物检测等与基因克隆技术相关的基础实验。尽管这些实验项目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然而实验教学内容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速度,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前沿性和操作的精密性,一般生产企业都不提供基因工程相关技术岗位的实习实践锻炼,加之教师不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或不了解行业发展需求,缺乏贴近行业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与行业结合不够,不能适应生物技术类相关产业的发展,不能满足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实验内容设置上增加一些与行业相关的研究性项目,这样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出路之一。

2 基因工程实验课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2.1 开展行业选题,提高订单班岗位职业能力

开展行业选题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历或者有一定时间在企业中培训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经历,通过选取行业中适合基因工程实验的项目,在课上进行分析并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助力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订单班岗位职业能力。③根据不同的行业班,先拟定一些行业应用广泛和有生产前景的目标蛋白,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审核后在进行试验操作。以我院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两个专业为例,生物技术专业与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制药专业与福瑞邦生物科技基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建立相应的行业班。给生物技术专业行业班同学选择在企业应用广泛的 “%Z-淀粉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表达的项目,学生在指导下完成:质粒的提取、目的基因的克隆、酶切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筛选和验证、工程菌培养等一系列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技术,还锻炼用这些技术去解决行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行业应用能力。

2.2 以科研项目为引导,探索开放式实验课堂

教师除了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外,又承担着一定的科研项目。以科研项目为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将从自己的科研成果中抽提凝练出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开设基因工程实验课,还可以从学生以往进行和正在进行的各类项目中进行归纳,寻找符合基因工程实验设计的内容,把精优的设计项目搬入课堂教学,同时把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项目转入实验室开放和创新项目中继续操作。

基因工程实验一般在大三或大四开设,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课程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储备,这时再通过科研项目引导,可使学生进入相对前沿的研究领域,研究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科研思维训练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利用教师科研项目的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们尝试了更多的实验技术和方法,例如基础的核酸提取试验,以往课堂全部学生都用一种方法,在实验开放和创新项目中针对不同的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采用酸、碱、SDS、CTAB法等进行操作,同种方法还可以进行不同的提取条件试验,结果在课上进行分析和比较,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2.3 充分利用虚拟教学手段,拓展强化理论知识

开设虚拟实验教学是指由于受实验仪器、药剂的限制不能开设的实验内容,借助网络查找分析,通过软件虚拟演示和操作让学生对知识有系统全面的了解。例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目的基因进行分析,设计PCR的上、下游引物,计算相应Tm值,一方面让学生更加理解PCR引物设计的原则和反应原理,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用自己设计出的引物进行PCR操作,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基因工程实验课程实践性很强,且实验的流程长,受课时限制明显,所用试剂较贵,加之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基因工程实验教学内容设置, “ 虚拟实验教学” 可解决这一问题。虚拟实验是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实验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学生根据提供的模拟软件,用电脑自行设计与完成实验操作。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克服仪器和试剂缺乏的局限性,互动性强的教学软件让学生体会到实际实验操作带来的乐趣,具有趣味性和仿真性的特点,对于实验条件欠缺的地方高校本科生实验课堂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去开发和探索。

3 基因工程实验课程考核问题及解决方案

实验课程考核是衡量学生掌握具体操作技能和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以往考核分为操作和笔试两部分,把平时实验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作为考试内容,实验操作让每个学生抽签,按抽签内容独立完成一项操作,反映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避免高分低能情况。笔试主要以主观题为主,考查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针对不能所有学生同一时间在实验室的项目,如科研引导项目、不同行业选题、开放课堂等不拘泥于课堂的情况,必须建立一套既重视过程又重结果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心的实验课程考核新模式。此类项目考核时,主要是从查阅文献、实验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结果和总结等方面进行考核。这种全程性评价成绩的方法,既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教学评价是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客观考核学生实践技能,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能力缺陷,还可以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实验教学的评价也可以针对不同选题进行不同评价,考评方法可以由分数制转成等级制度,完善开放式的管理制度与全程式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提升。

4 结语

地方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作用,进一步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以上几点改革措施,我校基因工程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高明显,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将基因工程实验课进一步延伸成为校企合作的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将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郜刚,李卉,智艳平,薛珍. 基因工程实验课程改革探析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56-59.

篇9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 现状 问题 政策建议

生物、医药产业属当今世界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些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规划和指导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对近5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并对未来7年(到2020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谋划和思考。

1.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中成药制造、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医药用品制造以及生物技术的产业链。

1.1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利税总额稳步增长。2008―2013年间,衡阳市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由17.62亿元增加到67.0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5%,工业增加值由5.44亿元增加到14.2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01%。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3%和1.63%。

2008年至2013年间,衡阳市生物、医药企业的利税总额由1.83亿元增加到13.53亿元,年均增长62%。税收总额由0.71亿元增加到4.65亿元,年均增长46%。

截止到2013年底,衡阳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95%,从业人员数量为6182人,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1%。

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优势企业逐步崛起。从地域分布来看,衡阳市的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白沙工业园、衡阳县、衡东县和祁东县。从细分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中成药制造业的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各项指标均排在首位,其总产值占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88%,中药饮片加工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次之。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处于萎缩的发展状态。

截止到2013年底,衡阳市总产值过亿的生物、医药企业共有11家,累计总产值为29.37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61%。尤其是通过近年来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大量民营资本被引入医药行业,一批优势企业快速发展。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研发能力提升较快。从研发人员队伍情况来看,衡阳市医药制造业拥有的研发人员数量从2008年的302人增加到2013年的337人,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由855人增加到903人;从实验平台的数量来看,医药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较大。截止到2013年底,医药制造业拥有的省级技术中心2个,占比为11.11%。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占比为50%。湖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1个,占比为100%;从专利申请和授予情况来看,也是比较可喜的。

医药服务业加快发展,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目前,衡阳市医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零售与批发领域。2013年全市医药流通企业商品购进总额为21.42亿元,较上年增长18.5%,商品销售总额约为22亿元,较上年增长21.6%。衡阳市现有药品流通企业有1320家,其中零售企业有1296家(含县市区),居全省之最。由于企业个数的不断增加,医药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尤其是限额以下的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较快。限额以下的批发及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由2008年的2421人增加到2012年的5532人,年均增长22%;限额以上批发及零售业从业人员数量由2008年的1221人增加到2013年的2071人,年均增长12%。

1.2 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实力不强。目前,衡阳市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医药产业整体实力也不强。2013年医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为14.23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63%,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2.9%。2013年湖南省重点医药企业有51家,而衡阳市仅2家,在湖南省14个市州中占比最少。衡阳市最大的医药企业是紫光古汉,2013年销售收入也仅为2.56亿元。目前一批“低、小、散、差”的企业生存相当困难,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可以说,医药产业是衡阳市的弱势产业。

专利授予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201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申请量25件,仅为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1.03%。专利授予量5件,仅为全市专利授予总量的0.48%,专利授予量明显不足;从专业人才来看也相当匮乏。生物医药产业是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其涉及领域包括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制药工艺、化工工艺等。而这样一种交叉产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正是制约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目前,发改委负责制定医药行业发展规划、经信委负责医药行业的立项,商务局负责医药行业的招商引资,而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看起来好像“权责明晰、分工合理”,实则不然。由于这种“分块”管理模式,使得企业更愿意到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去“跑”项目,而忽视行管办对行业的统一协调和管理。而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又不是某个行业的管理机构,并不会重视医药行业的发展。

医药服务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模式落后。2013年,衡阳市限额以上的医药服务企业仅14家,商品销售总额仅7.6亿元。衡阳市的医药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从批发业来看,8家限额以上企业年商品销售总额4.2亿元,户均销售总额5000万多一点。从零售业来看,由于医院门诊药房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占据了80%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市区几家连锁大药房年销售在5000万左右,约30%的药店营业面积才40m2左右,全年营业额为200-500万,约70%药店全年销售额不到100万。

从经营管理模式来看,首先,衡阳市大部分的医药服务企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零售终端,或者是零售终端数量有限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其次,衡阳市大部分的医药服务企业都没有建立详实的上、下游客户档案,没有制定严格的客户管理制度和客户服务规范。

2.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目前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现状,未来7年(到2020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2.1实施五个重点项目

生物技术项目。衡阳市农科所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5.9亿元建设生物育种项目,包括建设南方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库、创建湖南北大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档优质稻和双晚超级稻的研发等项目。

湖南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13-2015年投资5亿元用于实施100万头无抗生猪冷链物流及无抗猪肉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和建设微生物发酵无抗生素饲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生物制药项目。南岳制药公司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10亿元,生产年投浆300吨,年生产2600万瓶血液制品。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2013-2020年间投资4亿元用于新建6个单采血浆站及其配套辅助设施,用于解决南岳生物生产原料紧张的困难。并着手基因工程重组人血白蛋白、纤维蛋白胶和疫苗研发。

中药新产品生产项目。紫光古汉集团中药公司立足开发滋补类中成药。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3.7亿元,建设口服液提取和制剂车间及锅炉房等配套设施,以达到年产4亿支口服液的生产能力;新建年产1500吨丸剂、2500吨颗粒剂生产线车间。

化学药品项目。恒生制药在衡阳县西渡镇投资6亿元用于生产青霉素类粉针剂、青霉素类口服固体制剂、部分头孢类粉针剂等产品。同时还将投资4亿元用于冻干粉生产线的续建。

爱民制药将投资8亿元建设生产感冒欣喷雾剂、甘花茶、加伊健等医药产品。

医疗器械设备项目。湖南乐福地医药包材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5亿元用于扩大软包装输液材料生产线二、三期产能、产量在原来基础上扩大10倍。

春天制药设备制造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蒸馏水机、反渗透管、中药提取等方面的器械。

2.2构建支撑平台

积极构建科研机构支持平台。加快建设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衡阳中心,积极促进重大医学成果的产业转化,提高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积极促进新药GMP中试平台的建设,加大新药的研发和试用。加强对医疗实验系统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力度,提升医疗实验系统软件服务水平。同时要支持中国科学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衡阳基地的建设,大力推广生物技术成果在医药产业中的转化实施。

重点构建企业支撑平台。构筑以项目孵化、设备共享、信息服务为主体的面向全国的技术服务中心,通过支持建设汉森制药企业技术中心、紫光古汉企业技术中心、湖南创新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湘南中药材研发中心,建立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平台。

促进集聚发展。依托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基地,建设1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并大力推动我市医药相关企业向医药产业园区集中,形成我市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

3.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3.1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保障。一是成立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专门管理机构,对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管理和指导作用,避免政出多门和管理真空的现象。二是建立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协调机制,统筹各部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协调各领域要素资源投入,形成合力,促进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完善政策保障。一是加强产业发展政策指导。完善发展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结合衡阳实际,尽快出台《加快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税费减免、土地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在本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全市现代中医、新化学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医疗器械等专业领域相关产业指引。三是推进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积极研究与医改、新农合、政府采购等政策衔接,探索建立创新药进入医保基本目录的绿色通道和谈判、议价、定价机制,设立试点地区(五大城区),改革和完善医保准入制度,形成医保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提供投融资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作用。二是争取社会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机制。三是支持企业拓宽资本市场,引导企业市场融资。

构建人才团队。一是引进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充分利用衡阳市关于引进人才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的相关政策待遇,积极引进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三是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3.2政策建议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一是将医药企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二是加强行业指导与服务。市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医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组织企业积极开展行业技术交流,收集产品、技术信息,推进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帮助企业包装策划,提升行业形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抓好政策服务。

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大力度建设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促进衡阳医药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以品牌、品种、技术、市场为纽带,进一步整合市内医药企业和行业资源。

篇10

前景:生物医药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创新性的制药技术将成为未来中国医药发展的主动力。

业内人士分析,在未来至少10―20年的时间内,国内的生物医药研发大趋势还会继续保持。目前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美国在技术水平和投资上的一国超强局面短期内还无法改变,大量专利非一朝一夕所能追赶。比如生物技术药领域内最为重要的单克隆抗体药,中国迄今不要说研发出原创新药,就是仿制都很困难。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正加快融入国际生物医药研发链和产业链,力争到2017年上海研发外包达到300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发服务外包中心。这无疑将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相关领域对医药研发师,特别是高端医药研发师的需求会持续旺盛。

分析:换句话说,普通大众想要在这个高科技领域实现成功创业,基本没戏。

创业领域之二:老年用品

前景: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每年6000亿元,但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我国的老年用品和服务产业才刚刚起步,涉及养老机构、医疗保健产品、旅游、房地产等领域,在各方面的专项产品及服务都还亟待开发。

分析:产业刚刚起步,服务尚未完善,稍有不慎将被万人唾骂,除非你脸皮够厚,运气够好。

创业领域之三:智能家居

前景:统计数据显示,智能家电就国内来言拥有着过亿的潜在客户,特别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他们对智能家电的要求高、需求大,是最大的潜在客户群。

根据数据预估,2016年智能家电产值将达到1250亿元,2020年或将冲破一万亿,成为家电行业发展最快的关键部分,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分析:据权威调查宝报告显示,目前智能家居市场有四个瓶颈:一是无法抓住客户的痛点需求;二是购买成本高;三是购买和使用的便利性差;四是客户服务跟不上。要是能解决这些问题,你的创业将前途无量。

创业领域之四:农业项目

前景:从创业的角度看,我国农村市场还是一片蓝海。轰轰烈烈的新农村、新郊区建设,催生了农民的需求,也带动了农村市场的兴旺,同时更造就了大量的创业机会,不仅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高涨,甚至吸引了大批城里人和大学生前往农村创业。

如今,城市创业成本高,竞争激烈,农村则生机盎然,优势凸现。农村的劳动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创业成本低;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层次在提高,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创业资金扶持政策,使农村创业成了吸引力最强、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