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义范文
时间:2024-04-17 11:3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但是,梅山岛应该怎样开发?梅山保税区的战略定位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关系到浙江乃至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全局的问题,需要用一种超前的战略眼光,作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战略选择。
一、梅山岛的区位特点与经济优势分析
1.梅山岛的区位优势分析
梅山岛位于宁波港东南部,全岛面积 26.9 平方公里,加上东北侧青龙、扑蛇两岛及正在实施的9平方公里围涂,总面积为36.3 平方公里。
梅山岛北靠北仑主港区、南接舟山诸岛、西连象山港,是宁波―舟山港的枢纽区块。从国内航运看,梅山岛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 位于南北航线、江海联运的“T”字形交汇处,拥有作为国内航运枢纽必须具备的位于扇面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
从国际航运位置看,梅山岛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梅山岛地处国际锚地,濒临国际主航道。这条主航道包括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西亚―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日本海―北太平洋―美国西海岸,承担了国际货物贸易量的60%以上,全球60%―70%的集装箱运输,也是主要国际中转港的集中地。梅山港区与国际航道相距不足50公里,航运区位条件优于上海、天津和大连,符合国际中转大港发展的自然条件。
2.梅山岛的腹地经济优势分析
包括梅山岛在内的宁波港直接经济腹地主要是浙江省,间接腹地则包括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梅山港因此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浙江省作为宁波港的主要经济腹地,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对外贸易增长迅速,2007年,全省GDP达到18640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31%,浙江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目前已经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浙江已经成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大省和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2007年长江三角洲16城市经济总量共完成GDP达到4667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8.9%,利用外资总额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达到52.1%,长江三角洲地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国际竞争力,必将推动整个地区国际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作为梅山港区的间接腹地,其持续的间接发展能力,将推动整个区域国际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靠近宁波港的“七省两市”(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3000亿美元,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700万TEU。
3.梅山岛的地理环境优势分析
梅山岛具有建设港口的天然资源优势和建设成本优势。梅山岛岸线资源条件优越,梅山岛离北仑穿山主港区和舟山六横岛6―8公里左右,处于宁波―舟山港的核心区域,平均水深海岸线总长22.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7公里,平均水深15米以上,最深处达69米,能够停泊超级油轮和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轮,可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1座,梅山岛具备了建设国际深水枢纽港的天然条件,是北仑港区目前唯一未开发的深水岸线。
梅山岛四面环海,适合封闭式开发管理,是设立自由贸易港区的天然选址;梅山岛以平地为主, 其中约一半可以开发。目前梅山岛的居民数量不多, 且相对集中, 动拆迁费用较低, 土地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梅山岛交通便捷。梅山岛与大陆仅离500米左右,距离宁波市中心40公里、机场50公里。正在建设的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和沿海中线公里,建成后将通过跨海大桥与梅山岛相连。
二、梅山保税区发展的战略定位
要实现将梅山岛发展成为浙江乃至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还必须从具体的产业导向和产业布局上做出长远的科学规划,必须首先搞好梅山保税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把梅山保税区加快建成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实验港区。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产业发展的战略安排。
1.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龙头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的发展,推动了国际港口注重商业、物流功能的拓展;竞争和争取盈利推动港口努力向第三代港口转型,力图成为国际贸易的综合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的后勤基地,以适应跨国公司的经营需要。
在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中,现代物流业是先导性产业。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梅山岛要重点发展国际物流业,包括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在发展方向上,依托现有物流通道,实现与上海、浙江省中西部的市场对接,并对安徽、重庆、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福建等地拓展;在发展重点上,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物流产业链延伸,逐步形成加工、装配、包装、增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在物流货种上,发挥已形成的产品市场优势,加快家电、服装、汽车零部件等货类分拨配送中心的建设,逐步形成骨干货物的物流交易基地;并带动贸易、金融、咨询、信息等生产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其最终目标是形成立足于宁波、依托浙江、服务长江三角洲、辐射中西部、对接海内外的国际采购和国际配送中心。
2.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为主体
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具有要素集散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聚功能,制度创新功能,是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生产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是衡量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高端服务功能是梅山港区发展的支撑功能,其发展重点是:(1)航运服务。要大力发展航运、航运交易、航运咨询等相关服务,建立港航企业集群、航运市场要素活跃、配套服务完善的航运综合服务区。(2)金融服务。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国际结算、外汇交易、金融服务功能,争取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建立大宗物质的新型交易市场。(3)中介和信息服务。积极开发适合港区发展的技术研发、融资辅助、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建设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中介服务平台;加速EDA平网运作,实现各方面信息资源的整合,提升服务效能。(4)生活休闲服务。建立适合港区的主要人群需求的居住、餐饮、商贸、旅游、休闲功能区、借助周边旅游资源综合效应和自由贸易港区的政策优势,积极开发国际邮轮基地。
3.以适度发展转口贸易为中心
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国际枢纽港已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大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接全世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中心环节。
梅山岛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港口运输优势,加上连结广阔的经济腹地,决定了其具有发展一般商品转口贸易的有利条件。当前,依托宁波港区广大腹地的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升级需求,适应全球贸易自由化新趋势,梅山港区应该大力拓展国际中转和国内中转业务,有重点的发展转口贸易。宁波港的发展目标是建成集装箱枢纽港和远洋国际干线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和前提条件就是国际中转功能。梅山港区应该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国外轮船公司在港区开展捎带中转业务,拓展和延伸港区的服务腹地;同时,在巩固和扩大省内集装箱货源的基础上,把开拓间接腹地特别是长江沿线、东部沿海地区的集装箱货源作为重点。
建立梅山岛自由贸易港区, 就是要通过在港口发展贸易、海运、理货、海运、货代、仓储、商展等业务, 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转口贸易提供便利、优质和低成本的对外贸易服务。
4.以建立科技出口加工区为重点
出口加工功能是自由贸易区的一项基本功能,也是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梅山自由贸易港区既要承接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发展国际物流,又要吸纳产业层次更高的制造业,以引领出口加工区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求梅山自由贸易港区不仅要成为物流增值服务的集聚平台,而且要成为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集聚区块。要重点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的高科技产业,成为浙江省的新型产业基地。
因此,梅山岛要以科技出口加工区作为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以高端加工制造和研发为重点,着力培养优势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科技出口加工区,全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创建新的对外开放功能区,提高出口加工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向研发、物流等高端产业延伸。以航港强省战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带动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市场服务业发展。
三、建设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实验港区的战略举措
要实现将梅山岛发展为我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实验港区,必须按以下几个关键点进行新的规划。
第一,以太平洋西岸的国际物流中心作为战略目标。梅山岛具有建成我国第一个国际物流中心的天然有利条件:其一、梅山岛为一独立岛屿,孤悬海上,不需要用栅栏将其与其他地方隔开,便于封闭式管理;梅山岛依靠天然良港,建成码头后除了转口贸易外,岛上其他区域可以建成自由贸易区,提供仓储、分拨和包装等服务,形成商业性自由贸易区。其二、梅山岛为宁波大港的一部分,当北仑港、舟山港均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基地后,为了避免功能雷同而形成内耗,当然可考虑梅山岛另辟蹊径,以建成宁波大港的分工协作体系。其三、梅山港面积庞大,其面积达36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第一大保税区,便于全方位的规划和独立发展。
第二,基于将梅山岛发展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区的考虑,就应该把保税区政策覆盖到梅山岛的所有港区,而不是象现在分成保税区和非保税区两块进行规划。 在各个港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海关监管、区域功能、行政管理、发展地域、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新突破, 实质地推动区域一体化, 建设梅山国际自由港区。
第三,科学定位梅山岛在宁波大港的地位。梅山岛港区的建设,要从宁波―舟山港全局着眼, 统筹规划开发与协调管理;对宁波―舟山港在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和产业联动等方面要重新进行功能整合;要处理好梅山与周边港区的功能分工, 合理安排产业、区域基础设施等的空间布局,最终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分工协作、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四,要注意保护环境,将梅山岛建成自由生态港。在近期开发过程中, 需要加强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 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效益的有机统一, 积极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建设梅山岛自由贸易港区,可分两步实施:
第一阶段:2010―2015年,保税港区建设。在梅山岛核心区7.7平方公里区域内实施保税港区建设,重点实施好项目的布局建设,主要是协调好城市组团、村镇之间的功能和空间关系,全面完成梅山岛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保税港区综合改革先行的优势,为下一步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做好各种准备。
篇2
关键词:保税区;自贸区;税收优惠
一、我国保税区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外向型经济,如建立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等开放措施,保税区作为新生物也应运而生。通常,人们将保税区定义为:保税区是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特定地区;国外商品在海关监管下,可暂时不用交纳进口税存入保税区内;如是出口则不需交纳出口税,若进入国内市场销售,则必须交纳进口税。保税区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逐步探索自由经济区运作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借鉴国外自由经济区的发展经验基础上成立的,是适应跨国公司运作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新兴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保税监管区域。
199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它是目前我国开放度最高和自由度最大,也是唯一实行全封闭隔离的自由经济区,在关税政策等措施方面最接近国外自由贸易区模式。1990年至1996年间,国务院共批准成立了15个保税区,具体是:上海(外高桥)、天津港、深圳(福田、沙头角、盐田)、广州、大连、青岛、张家港、宁波、汕头、厦门、福州、海口、珠海等城市的保税区、洋浦开发区。
二、我国保税区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1)从税收优惠的结构上看,现行的优惠政策存在普遍性优惠多,特定性优惠较少的状况。我国保税区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对象是外资企业,对中资企业优惠较少。
(2)在优惠形式上,主要采取的是降低税率、定期减免、退税等直接优惠方式,对加速折旧、投资抵免、专项费用扣除等间接优惠运用较少。直接优惠方式虽然简单易行,若投资者居住国不承诺予以税收抵免的税收饶让政策时,优惠政策并不能实际发挥应有的效果。直接优惠政策对盈利企业24是有利的,但不利于前期投入大、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能源交通等项目的激励。
(3)出口退税政策不完善,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规定》(财税字[1995]092号)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对非保税区运往保税区的货物不予退(免)税。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购进货物时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备案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有关内容,将这部分货物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可按本规定办理出口退(免)税。这一规定彻底改变了原来从非保税区运入保税区的货物视同出口的政策,只有货物实际销售离境后才能申请退税。目前除一些实行“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及出口加工区实行入区退税外,保税区仍未能享受这一政策,无形中增加了保税区内企业的运营成本。
(4)在产业优惠方面,税收优惠政策未能体现产业导向。现行的优惠政策实行的是一种普惠制优惠政策,产业导向功能明显不足,如凡是生产性的外商投资企业均可享受15%低税率的优惠。
(5)从税收优惠政策的立法层次来看,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保税区税收政策。目前涉及保税区税收优惠政策的法规有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各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二是地方人大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三是各保税区管委会和所在地海关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实行属地原则,造成了各保税区税收优惠政策不统一:在特区内的保税区实行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发区内的保税区实行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不一致,个别保税区为了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引用外来投资,还实行财政补贴,导致保税区间税收竞争的加剧,不利于保税区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税收图景
(一)已出台的配套税收政策
以下是已出台的配套税收政策:
1、进口税收规定。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10月15日联合《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3]75号,以下简称“75号文”)。75号文在保留了普通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借鉴了天津东疆保税区租赁飞机的优惠政策以及横琴、平潭综合实验区的部分政策。
2、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的企业所得税规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13年12月2日联合《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91号文”)。
91号文中5年递延纳税的规定实际上是在上海自贸区内延续了原《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中的类似规定。
(二)有待落实的税收政策
《总体方案》中的下列税收政策还有待于具体文件的出台:
1、《总体方案》规定对试验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
缺人才的奖励,实行已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但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关村、东湖、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有关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15号)尚未涵盖上海自贸区。该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如何在上海自贸区适用尚待进一步规定。
2、《总体方案》规定“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适时研究扩大启运地、承运企业和运输
工具等试点范围”。目前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主要依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14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启运港退(免)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4号)的规定。启运港退税试点的适用范围是“从青岛、武汉(以下合称启运地)启运报关出口,并由上海浦海航运公司、中外运湖北有限责任公司承运,从水路转关直航运输经上海(以下称离境地)洋山保税港区(以下称离境港)离境的集装箱货物”。因此,启运港退税政策如何在上海自贸区适用有待进一步规定。
3、《总体方案》还规定“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以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
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是一个比较新的提法。该原则性规定是否为在上海自贸区进行税收政策的创新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有待观察。
[参考文献]
[1]商舒.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J].法学,2014(1):28-35.
[2]杜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的构想[J].法学,2014(1):36-42.
[3]周汉民.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J].国际商务研究,2014(1):5-14.
篇3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挂牌成立。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上海市政府派出机构,负责落实试验区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承担经济发展、财政金融、规划建设、综合监管、综合执法、政策研究、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行政管理职能,并统筹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税务、公安等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派驻管理机构。
山东:“智慧日照”建设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日照市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全系统的运行效率,打造城市级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和智能化公众服务平台,“智慧日照”框架逐步形成。
目前,“智慧日照”数据交换中心初步建成。日照活点网络与IBM 公司在智慧城市等方面的业务合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双方共同投入资本与技术,共同建设、运营智慧城市运营平台,整个项目总预算为2亿元,分三期进行:第一期(2012年6月—2013年8月)投资7000万元,建设物联网智慧城市(日照市)中心;第二期(2013年6月—2014年6月)投资8000万元,建设开发区智慧城市和国际海洋城智慧城市;第三期(2013年8月—2014年12月)投资5000万元,建设岚山区智慧城市。目前,一期已完成,重点建设全国唯一一家面向全国的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部署了SVS情报分析系统,I2图形化信息系统等大型软件系统,具备银行反洗钱情报分析、公安刑事案情情报分析、大型公共安全情报分析等多种情报分析能力,实现了多平台、图形化情报显示。以此为依托,面向社会开展智慧城市服务和物联网各种应用服务。
贵州:“航空工业云”建设筹备会召开
近日,贵州“航空工业云”建设筹备会在贵航集团召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曾宇出席会议并讲话。贵航集团、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贵州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上,根据省经信委召开的贵州“航空工业云”建设座谈会的会议精神,贵航集团总经理余霄宣布成立贵州“航空工业云”建设领导小组,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力争分三个阶段建设打造面向全行业的“航空工业云”。
曾宇副主任指出,“贵州工业云”工程是贵州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贵州省将先行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国防工业和装备制造、白酒行业开展工业云创新试点,以提升智能化和柔性敏捷生产水平为重点,在国防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开展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辅助技术(CAX)、三维虚拟仿真、数字模型、增材制造等应用,在白酒行业重点开展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商务、物流和防伪追溯等商业服务模式的创新示范,推动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贵州“航空工业云”的建设是贵州省工业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航空工业云”各承担单位要牢牢把握机会,建好贵州“航空工业云”,加快贵州航空工业的发展步伐,提升贵州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
北京:市科委推进护理型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
为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北京市科委积极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重点项目,开展“多功能智能护理床椅”和“保姆型护理机器人”研制,推进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及民生服务。
该项目在前期科技部智能护理床椅成果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集成智能护理系统,实现抬背曲腿、柔性翻身按摩、生理监测等照顾卧床老人的功能,将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研制成功后,该成果将在四季青养老院进行应用验证,并逐步对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推广,实现护理服务机器人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推动,对智能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应用惠民具有重要作用。
重庆:首个跨境贸易国际电商产业园落户南岸
在重庆市经信委和南岸区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近日,南岸区政府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深圳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联合打造的重庆首个跨境贸易国际电商产业园——重庆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开业。
重庆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选址南坪,移植深圳福田国际商务产业园的运营模式,将引入基础运营企业、平台专业营运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传统型企业等龙头企业,重点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同时吸引福田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所在的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区域所积累的电子商务及关联产业资源、企业到南岸发展和投资,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的跨区合作,实现区域联动。
园区首期开放办公面积12000平方米,已入驻跨国电子商务龙头企业、龙头电商企业等50余家。据介绍,园区不仅为传统产业转型电商进行专业指导,也为中小电商企业成长提供集电商培训、顾问咨询、电商运营、品牌管理、渠道分销、品牌孵化为一体的专业服务。预计到今年年底,园区入驻企业将达到100余家,平台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三年后入驻企业将达到1000家,交易额达到800亿元。
1.9万亿元
近日,工信部网站公布了今年1-8月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前八个月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1个百分点,比1-7月提高0.3个百分点。
4.6亿台
市场研究公司I D C预测,随着越来越多富裕的消费者选择功能更丰富的智能手机,到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有望攀升到4.6亿台。
552亿元
近日,工信部公布,1-8月,我国通信设备行业完成投资551.5亿元,同比增长42.5%,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2.1个百分点,其中通信终端设备增长59.4%。
2.07万亿元
据新华社消息,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0.7%,电子交易总额达4.98万亿元。
Gartner2014年十大战略技术:软件定义一切
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近日了2014年对众多组织机构具有战略意义的十大技术与趋势。Gartner将战略技术定义为将在未来三年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David Cearley表示社交、移动、云和信息这四大力量的聚合将继续推动变革,制造新的机会,催生出对可编程、能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
T-Mobile美国取消国际流量和短信漫游费
据路透社报道,T-Mobile美国10月初表示,将降低国际业务费用,包括对海外旅行的用户短信和数据下载免收附加费,希望借此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取到客户。优惠还包括10美元/月包打美国至海外固话。这是该美国第四大移动运营商为与竞争对手差异化,并吸引多年流失的客户而做的最新努力。T-Mobile美国还将国际漫游电话费用限制在每分钟20美分。该公司称,从10月31日开始,在约115个国家旅游的客户可享受这种优惠。
篇4
早在2012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就此拉开了中国金改大幕。温州金改消息一出,股市轮番热炒金改概念,众多银行、小贷等金融机构向温州频频示好。但如今,金改已实施一年半,温州在金融开放上并没有出台真正意义上的实际利好,温州金改“已死”的声音响起。
随后,就在当年的6月,国家发改委又批复深圳前海金改试点方案。于是,热盼金融开放的银行又将橄榄枝抛向前海。各大银行包括国开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纷纷与前海签约。
一年之后的今天,回顾前海金改,其成果仅限于跨境贷上,而众多银行期盼的利率市场化等核心金融开放政策,至今尚未落地。
这一幕如今再度在上海自贸区上演,2013年7月3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这一次银行团的阵容更加豪华,包括中、工、农、建、交五大行在内的八家中资银行和花旗银行、星展银行在挂牌当天同时落地上海自贸 区。
由总理亲自力推的上海自贸区已被定义为金融改革试验台,市场观点普遍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最大看点在于金融改革。如能在区内实现利率市场化,尤其是资本项目可兑换上的先行先试,则是众多银行梦寐以求的。
但更多的人想问:这一次的金融改革与开放,是动真格的么?抑或又是一次“画饼充饥”的游戏?
抢占先机
不管怎样,对于很多银行来说,金融开放事关重大,即便踏空,也不能错失先机。
上海自贸区正式获批当天,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加枫路18号,参加了浦发银行自贸区分行的揭牌仪式,这本是浦发银行外高桥支行的所在地,揭牌仪式之后正式升格为分行,与上海分行一起由总部直管。当日,浦发银行所有副行长和部门主管几乎全部到场,而为了这一天浦发银行已经前后忙活了近半年。
作为总行设在上海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对自贸区给予了绝对的重视。浦发银行副行长冀光恒向《环球企业家》表示,今年4月份,在获悉上海自贸区建设相关信息后,浦发就启动准备工作。“5月份形成自贸区调研报告;7月份总行成立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项目领导小组,由行长直接担任组长,目标就是拿牌照,筹建自贸区分行。”
而总部设在上海滩的外资行们同样非常积极。不同于中资行将已有支行升级的模式,外资银行则需在自贸区内建立一个全新的支行。《环球企业家》获知,汇丰银行自贸区分行将于2014年初开业,星展银行则表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各项工作,争取在6个月内开 张。
除了设立分支机构,还有银行谋划在自贸区内设立新机构。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友联就透露,已考虑在自贸区内与外资银行和民营资本合作,设立子银行。
尽管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将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图景,但各家银行却都自有打算。
“我们判断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浦发银行副行长冀光恒表示,“即建立在岸、离岸、自贸区金融机构、境外分行等多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中资银行全面走出去探索一些经验。”
而对于外资行来说,已公布的自贸区规划框架里提出的鼓励区内银行开展跨境融资、投资业务,包括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离岸船舶融资、跨境并购贷款和项目贷款等多项措施,则是其最为看重的业务内容。
星展银行一位管理层人士向《环球企业家》记者表示,该行已成立专门项目小组,研究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带来的新产品和服务。“利率、汇率以及离岸业务的试点创新,将是外资行在自贸区下一步关注的重点业务。”
现实难关
不过,有关金融自由开放的核心问题: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等,真的能在自贸区得以梦想成真?对此,《环球企业家》采访的各家银行机构,均认为这将会是一个历时长期且艰难的任务。
多家银行人士表示,自贸区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仅有规划框架,细节措施恐怕要在6个月至1年之后才能出台。
而更多的难题,则卡在银行的全面金融开放之路面前。
据悉,此前中央力推上海自贸区试点时,就曾遭到金融监管部门的阻力。央行担心在上海自贸区内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会减缓既定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银监会也担心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存贷款套利空间,在上海搞金融特区,很难将区内区外业务完全切断,一旦出现政策洼地和套利空间,监管与风控都是关键;另外外资银行在区内的试点将打破市场准入和业务分类的相关规则等。
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师梁兆基则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上海自贸区当前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是如何为自贸区划定一个有效的金融边界,即设立防火墙。自贸区内须严禁为非自贸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人民币自由兑换,当局也需要设立一个机制以防区内和区外发生利率套利交易。
“总体而言,自贸区方案中并没有(金融开放)的新消息。”摩根大通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告诉《环球企业家》,“这表明许多(核心)问题仍在讨论中,实施细节有待政府进一步澄清。另外如何在自贸区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之间建立防火墙,还非常模糊。”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实习 上海自贸区 信息集成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16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Internship in Shanghai FTA
LIU Xing, WANG Lina, WU Wei, LI Lina, XIE Chao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FTA internship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rovide a new platform, the paper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college students FTA enterprises, research students in internships FTA features trends and problems, in-depth analysis, and from universities FTA, business and student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possible solutions to promote better college students internships in the FTA.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ship; Shanghai FTA;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1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新平台
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下文简称为上海自贸区)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①基于上海自贸区的高密度产业集群与产业性质,其发展需要拥有高水平,知识体系丰富的高技术人才,同时在2013年12月6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贸人才培养基地成立。该基地涵盖了针对高校学生的人才需求计划,规定“每年春季3-4月份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辐射上海各高校学生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专场招聘会”。
这对于大学生在自贸区的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进入自贸区实习必然能使大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快速的锻炼与提高。随着自贸区的发展,大学生进入自贸区实习已逐渐形成趋势。
2 对当前高校学生的实习的新思考
现代汉语词典将实习定义为“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运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②早在1988年6月9日上海市政府就了《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校外实习暂行规定》,其中第一章声明:“高等学校学生的校外实习,是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在校外完成的实践性教学环节。”③规定要求高校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实习指导老师以及带教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核评定等内容。
针对我国目前高校学生实习制度存在的不足,国家税务总局于2007 年了《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这表明政府鼓励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进一步,市教委、经信委等部门在2012年7月间也联合发文,要求校企互动,尤其是国企一定要接收大学生前来实习。即使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但现在的大学生实习仍存在很多问题。
基于以上前提背景,我们团队对在校大学生以及自贸区企业进行问卷采访,分析现阶段大学生自贸区实习的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3 高校学生对自贸区实习的新认知与需求
我们的研究团队采访了400名在校大学生,了解他们对上海自贸区以及在自贸区实习的看法。其中,大一占12.5%,大二占47.5%,大三占40%。通过采访分析得出,30%学生没有听说过自贸区;62.5%学生对自贸区有一些了解;剩余7.5%学生对自贸区有深入的了解,包括自贸区的政策,性质,企业等。同时有希望在自贸区实习的学生比例达到总数的47.6%。
在47.6%的学生中,就所列举的上海自贸区发展前景较好的六大行业,包括金融,商贸,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房地产以及航运服务,学生希望实习的行业比例分别为31%、26%、19%、13%、7%、4%。
学生通过自贸区企业实习想提高的技能按比例排序,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40%,英语能力35%,专业知识12.5%,计算机能力7.5%,其他5%。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愿意了解自贸区并有47.6%的学生希望在自贸区企业实习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数据也显示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比较热门的金融,商贸,现代物流行业等。
4 现阶段上海自贸区企业招实习生的新看法与态度
我们团队选择以外高桥保税区内的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外高桥的实地走访,电话采访以及网上招聘资料查询,收集了近200份自贸区企业问卷调查。通过采访分析,我们发现:
4.1 自贸区招收实习生的企业的比重较大
图1 是否招聘实习生(数据来自采访调查)
通过抽样调查,54.5%的企业招收实习生,同时45.5%企业不招收实习生(见图1)
4.2 企业不招收实习生的主要原因是实习生缺乏经验
企业不招收实习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见表1)。其中,需要工作经验的比例最高,达到37%。这表明了企业需要有一定技术能力,有操作经验的员工。
表1 企业不招收实习生主要原因(数据来自采访调查)
4.3 自贸区企业招聘实习生的途径具有多样性
基本包括以下方式:(1)合作院校:企业指与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如校勤工助学办公室,学生发展中心,职业规划发展中心,通过学校内部网站招聘信息。 (2)高校校园招聘会:企业代表进入校园进行企业招聘宣讲会。(3)企业网上招聘:企业通过招聘网站实习生招聘信息。(4)其他方式如猎头公司,推荐等。
图2 企业招聘实习生的途径(数据来自采访调查,属于企业招聘途径多样性的调查)
可见,校园招聘会是企业采用较多的招聘形式,为39.76%;其次为合作院校,经采访发现,企业一般与上海市较知名的高等院校(如海事,东华,同济等)以及外省市的院校均有合作;企业网上招聘的比例为26.79%,一般会把招聘信息在如应届生求职网,大街网,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网等网站。(见图2)。
4.4 自贸区企业希望实习生实习期长
自贸区企业希望实习生实习时间尽可能长久,平均在3-6个月,一般满3个月会开实习证明;有20%的企业希望学生实习满半年。
4.5 自贸区企业对实习生有技能要求
通过调研得出,企业要求实习生已有的基本技能是英语能力为70.5%;办公软件操作为56.8%;人际交往20.8%,相关专业知识为15.7%;其它技能如销售能力,财务知识,行政能力等为9.3%(见图3)。企业表示希望实习生有较高的英文能力,不仅是英文的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听说能力,在整理文件,与客户电话沟通方面,特别是一些报关资料、单证数据等相关文档都需要很高的英语水平。这说明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缺乏的这些能力开设相关实践课程进行培养。
图3 企业要求实习生拥有的基本技能(数据来自采访调查,属于企业技能要求多样性调查)
4.6 企业招聘实习生工作内容比较丰富
企业招聘实习生工作内容比较丰富,但是这些技能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缺乏的,应该重点提高。以物流为例,物流专业实习生工作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大类:单证员(包含报关过程中涉及的单证,货运过程中的单证,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单证信息核对,单证制作处理,打电话与客户进行信息确认;仓储助理:数据核对,仓储相关单证处理,产品信息核对,数据录入;ERP操作:出入库操作,制作处理订单。
5 上海自贸区发展过程中高校学生实习环境的分析
5.1 在校大学生参与自贸区企业实习的热情
自贸区是一次机遇,尤其对于在沪高校学生来说,很多学生也希望把握这次机会以有利于毕业的工作。同时自贸区又是一次挑战,由于自贸区企业要求高,因此真正能够进入自贸区企业实习的学生很少,能够留在自贸区企业成为正式员工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大学生是一群具备高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创造者,自贸区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5.2 现阶段高校学生进入自贸区企业实习面临的现状与困难
(1)现有的招聘信息平台不适用于自贸区企业招聘。通过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自贸区企业招聘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信息繁杂。而且不能很好的针对自贸区的特点进行实习生招聘。过于庞杂的信息对于学生而言也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筛选,找到适合自身专业与技能的企业实习岗位。
(2)上海自贸区企业认为招实习生需要增加人力培养成本。不少企业表示实习生缺乏工作经验,达不到岗位业务需求,而慢慢培训花费精力,所以更加倾向于找已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大学生没有相应的业务工作经验与能力,需要手把手教学,而且往往实习期过短,一两个月以后就换了另外的公司,虽然实习的待遇不高,但是这样对于企业来说培养成本是不值得的,所以企业希望实习生能实习时间长一些,有20%要求实习生工作时间达到半年。
(3)高校缺少对学生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教学。通过采访调查,自贸区企业要求的很多技能要求都是我们在大学课堂上难以接触与学习到的,学校教学更多地是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而忽略的学生的实践相关教学。比如该岗位需要与外国客户进行沟通确认,对于英语的口语能力有很大的要求,但在校学生往往读写能力较好,但口语能力较差。
(4)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大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道路没有明确的规划,没有提高自己相关技能的意识,实习时往往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实习是大学生获得经验与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大多数学生却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抱着走一步是一步的心态,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习被动,效率提升也很慢。
6 促进高校学生进入上海自贸区企业实习的建议与对策
6.1 对政府的建议
政府尽快完善健全实习生制度。尽管我国政府相关教育部门出台了一部分政策法规保障实习生权益,但力度并不够大,所以取得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例如针对企业不愿意接受没有经验的实习生的情况,仅仅是“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办法还不能让企业无后顾之忧,所以应该实施更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基于我国每年高校在读学生基数庞大,政府应加大力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施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接纳高校学生实习;提供大学生实习专项经费,降低企业的培养成本。
6.2 对高校的建议
我们建议高校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来引导学生培养更加全面的技能。包括以下建议:(1)高校增加课程与社会实际的相关度(2)高校多开设一些实践应用类课程。特别是自贸区企业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沟通能力等。(3)高校应提高学生对实习的重视。提高实习所占的学分比例;重视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仅仅以实习证明、实习鉴定来评定实习,增加实习生的内容展示。(4)高校应加强与自贸区企业间的合作。借鉴美国大学与企业建立实习合作的经验,承诺为本科或硕士生提供带薪实习机会,④这样不仅使得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实习经验,也使得高校的教学计划更加丰富具体,加强了高校对于学生实习的引导作用。
6.3 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议
(1)自贸区应接纳大学生实习。自贸区应要求企业接纳大学生进入自贸区实习,开放更多的实习岗位。虽然自贸区更多需要的是有技术,工作经验的人才,但大学生本身的知识素养与勤奋好学的品质是大学生拥有的资本,这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经验与知识本身就是通过在工作中积累获得的。 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上海自贸区作为国家经济的“试验田”,需要不断地创新来健全与完善自贸区的发展体制,大学生通过在自贸区实习也可能会提出促进自贸区企业管理改革的想法与解决方案,从而有利于促进自贸区的发展。(2)自贸区企业应完善实习生的管理制度。自贸区企业应全力配合政府的相关实习政策,重视大学生进入自贸区实习。企业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实习生规范制度,令学生实习更具规范化,其中还应包括与高校进行实习信息接洽沟通。
6.4 对学生个人的建议
(1)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清楚自己以后要从事的行业,了解该行业的用人要求,能力方面要求以及行业的相关信息和技术发展,使自己能够适应实习岗位。在实习岗位上,要将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企业员工来看待,努力工作,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大学生在选择实习企业的时候,尽量延长实习期。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经理表示,一个月根本干不了什么,也学不到什么,好不容易熟悉了工作步骤,人就要离开了,再招人的话又要从头再来指导交待,这样的话还不如不用。因而,学生延长自己的实习期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企业在可以有效控制用人成本的时候,当然愿意尽可能多地提供实习岗位。
6.5 多方努力,构建自贸区企业信息集成平台
我们团队开发了一个自贸区企业公布实习招聘信息的微信公众平台,叫做“闪电龙”。我们一开始计划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合作,让企业将实习生招聘信息发送给我们,再由我们团队进行汇总整合,在微信公众平台,再集成给订阅微信号的学生,从而实现学生和自贸区企业的有效沟通。但是对企业的采访后我们发现,由于微信平台规模较小以及认证性、安全性差,企业普遍不认可,不愿配合。所以这一信息集成平台未能成功搭建。我们分析认为这一信息集成平台是可以构建的,需要多方合作共建。该平台应由上海自贸区管理机构、自贸区中企业以及高校三者联合推动共建。
自贸区管理机构下设企业招聘信息集成平台,由专业组织进行维护与更新。各高校通过校园网或易班学生互动社区平台与自贸区实习信息集成平台互联,信息集成平台针对各行业企业招聘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更新的招聘信息可以由后台统一集成给学校邮箱,这样学生可以实时了解企业的动态信息,同时,自贸区管理机构、相关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公布有关高校教育有关方面的政策信息,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对意向企业投送简历。平台开放意见和讨论专栏,自贸区管理机构、教育部门以及企业都可以及时针对高校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作出解答,不同高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分享实习工作经验。该平台有利于多方,其中对于平台建立的最大受益者自贸区企业和高校学生而言,缺少的正是这种共享渠道。我们希望相关政府单位能够重视起来,积极引导学校、自贸区企业共建自贸区实习信息集成平台并进一步完善。此共享渠道若建成,将有利于学生搜集自贸区企业的实习招聘信息与交流、反馈意见,同时也有利于自贸区企业的对专业人才的招聘与储备,还有有利于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制定更加完善的、新型的自贸区实习政策,未来该平台的建设经验也可以和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模式广泛推广。
此文章为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
注释
① 百度百科.上海外高桥保税区.2014-09-09.
②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036.
篇6
关键词:跨国公司总部;影响因素;博弈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5)01―0081―06
根据联合国对跨国公司中心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以本国(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基地,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多个东道国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越国境运作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总部是指管理协调跨国公司在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子公司相关业务的组织机构。跨国公司总部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的重要形式之一,总部的聚集不仅对中心城市的城市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发展等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少具有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五大经济效应;同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总部数量的多寡决定了其能否成为国际经济中心的主要因素和标志。因此当今世界各国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出台不同类型的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那么在不同优惠政策下,各国是如何进行博弈的?这个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一国决定出台何种优惠政策来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入驻。因此从现实角度来讲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回答。鉴于上述背景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总部区位选址影响因素的前提条件下,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各国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博弈问题进行研究。
一、文献综述
纵观国内外文献对跨国公司总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跨国公司总部(大多数文献是以地区总部为研究对象)的区位选址影响因素。国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有:Heenan David认为影响地区总部选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与公司全球总部的毗邻程度、与目标市场的距离、政治的稳定性、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水平、文化包容性、城市生活成本和税收激励政策等16个因素并依据这些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Aoki&Tachiki在分析跨国公司总部进行区位选址所考虑的因素的研究中认为基础设施条件(如交通、通讯网络等)的便利程度、商业和经济环境(特别是外贸、外汇方面的管制)、劳动力市场(特别是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否优越和政府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提供的优惠程度是跨国公司总部区位选择时考虑的重要因素。Volberda不仅较为全面地考虑了总部选址的影响因素而且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公司、产业、城市和国家四大类别,其中公司的因素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一般是指公司的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产业因素是从产业总部集聚的角度考虑影响总部选址的因素,是指企业总部所在地有着靠近其竞争者和客户群,并能提供便利的原材料等区位优势;城市因素一般是指影响企业总部发展的支撑环境,包括有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商业服务水平、跨国公司总部的集聚程度等;国家因素是从政策角度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国内学者的观点主要有:郑京淑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职能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跨国公司总部区位的主要因素有信息生产和传输、企业服务业集聚水平、国际交流基础设施、地区中心性、高水准商务区的存在,此外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供应状况、东道国政局的稳定状况以及对地区总部的态度也是影响区位的重要影响因素。王建新认为市场规模及其潜力的大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法律政策体系是否透明和政府服务是否高效都是东道国吸引总部入驻的因素。薛求知和孙蛟认为成本控制、政府激励、商业环境、城市发展、协同效应、地区紧密联系、人力资源、IT及通讯设施都是影响一个地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因素。
2.地区总部选址后的效应。赵宏、王超等一致认为地区总部入驻后会给地方经济带来至少五大经济效应,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地区总部的入驻。其他学者的观点与上述学者的观点大致相似。而关于博弈方面的研究文献则相对比较少,主要有税收博弈的研究、跨国银行地区总部区位选择“追随”动机的博弈分析,但都只涉及了跨国公司总部区位选址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没有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因此很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
二、跨国公司总部区位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跨国公司总部选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区位优势。区位包括竞争者的区位;区位的地理位置;供应商和客户的区位;与周边市场的接近程度和衔接情况等。区位优势是指地区中心性(包括居于中心的地理位置、各职能机构的中心、地区经济中心、商务金融中心等)、生产原料和高新技术的较易获得及相对较低的成本等。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能形成以该地区为基础的产业聚集区,有利于运用规模经济,提高整个地区的效益优势,进而影响跨国公司管理成本和运行效率,因此是跨国公司总部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2.基础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包括硬环境因素和软环境因素,硬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交通(机场、铁路、公路和水路)、通讯技术及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如互联网的宽带、计算机、同轴电缆、交换机系统、光纤、卫星天线等)和大型的公共设施(如国际饭店、高档会展中心、国际标准的写字楼、休闲娱乐场所等)等是否完善是否高效运行。在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体系中,跨国公司总部担负决策和协调的职责,需要随时关注把握所在地区及国家的政治形式、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并且需要与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因此跨国公司总部对基础设施条件中通讯技术和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水平要求很高。软环境因素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管理、文化氛围、社会服务体系、市场秩序、诚信体系及法律法规等是否达到较高的水平。
3.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金融服务业(银行业、证券、保险业、信托、基金、租赁等)、信息服务业(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策划等)、中介服务业(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服务等)和新型服务业(教育、培训、会议、展览等)的发育状况及其国际化水平。跨国公司总部的健康发展需要服务业的支持,因此跨国公司总部区位选址时,现代服务业集聚因素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随着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该因素的重要性逐渐下降。
4.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因素是指货币因素(包括货币的稳定性、货币进出的便利性即外汇开放程度)、贸易便利化(指标有市场准入、过境管理、货物进出口,人员出入境等)等其他经济因素。跨国公司之所以设立总部(尤其是地区总部和全球总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总部集中管理集团资金,提高财务管理、投资管理效率。如果受到经济环境因素尤其是外汇开放程度的限制,则上述目标很难实现,不利于跨国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因此,外汇开放程度是跨国公司总部选址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人力资本。跨国公司总部是首席执行官(CEO)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在的机构,因此对高级人力资本存在大量的需求。同时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跨国公司总部能否高效地完成任务以及能否为总部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与高科技信息技术等。因此总部在进行区位选址时必须考虑所在同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本因素。人力资本因素是指熟练员工的获得、英语的熟练程度、技术研发人员的储备、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获得及科研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等等。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活费用、居住质量、子女的教育环境、医疗条件等是吸引高级人才的因素,因此对总部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6. 政府与政策支持。政府与政策支持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如政府的透明度、政府官员的廉洁度、行政效率、对待总部的态度等和政策支持因素如总部发展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当地政府对待总部的态度以及是否出台专门针对总部的扶持政策会影响跨国公司对在此地设立总部的积极性。而税收优惠政策则直接影响跨国公司设立总部的商务成本的大小,由于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日标,因此税收优惠政策是影响跨国公司总部选址的重要因素。
三、基于区位选址理论视角下跨国
公司总部的“吸引”博弈研究
(一)跨国公司总部“吸引”博弈的策略分析
在决定跨国公司总部区位选址的影响因素中.区位因素可变性比较弱、基础设施因素差异性越来越小、服务业集聚程度差异性也在降低,而经济环境因素尤其是外汇开放程度和政府与政策因素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及人力资本因素这三个因素可变性大,因此跨国公司区位选址时越来越重视一国或地区的外汇开放程度和税收优惠程度以及人力资本。因此在各国或地区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竞争中,外汇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都是各国或地区的主要竞争策略。
为简化博弈模型的策略分析,本文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人驻的主要策略:(1)外汇开放程度高、税收优惠过度、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给予政策支持度高,我们简记为策略;外汇开放程度中、税收优惠正常、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支持度一般,我们简记为策略:(3)外汇开放程度低、税收优惠低、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支持度低,我们简记为策略c。表l策略集如下:
表l 策略集
指标 外汇
税收
对人才的培养和
策略表示开放程度 优惠度
引进政策支持度
高
过度
a
中
正常
高
b
低
低
低
c
(二)跨国公司总部的“吸引”博弈研究
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过程中,虽然一国或地区提供外汇开放、税收优惠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能够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进而带来地区经济的增长、提高地区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经济效益,但同时外汇政策的实施也能导致金融波动所产牛的金融监管成本、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也能导致跨国公司本土企业不正当竞争所产牛的经济成本而人才的引进政策也能导致本土就业的下降等经济成本。各国或各地区采用的策略不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成本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跨国公司总部的“吸引”博弈模型中各国或各地区的支付函数也是不同的。本文主要对总部经济能级高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博弈和总部经济能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博弈进行研究。
l.总部经济能级高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总部经济能级高的国家或地区总部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资源禀赋相差不大,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表l策略中的策略a和策略b。因此,可以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分析总部经济能级高的国家或地区间的总部竞争的情形(如表2)。
部能级高的国家或地区如果提供策略c则不利于其总部经济的发展,因此这里假定A、B两国或地区的策略空间中不包含策略c;(3)收益:两个国家或地区都提供策略a的成本为C1,提供策略b的成本为C2,且C1O);当某个国家提供策略a而另一个国家提供策略b时,则提供策略a的国家可获得R2-C(R2-C2R-C4,R2>R1>R)的收益,而提供策略b的国家则获得0收益(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跨国公司总部会选择提供策略a的地区,因此提供策略b的地区,其外汇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等同虚设,收益为0)。
通过相对策略划线法,两个国家的战略均衡是(策略a.策略a)。对于总部经济能级高的国家,无论其他国家是提供策略a还是提供策略b,对其而言.最优的战略都是提供策略a以吸引总部的人驻。而跨国公司总部则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各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来选择落户地点,同时获得自身的最大效益。
2.总部经济能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对于总部经济能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采取外汇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度也不同,因此它们的策略空间也不同。可以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国家或地区间不同策略下的总部竞争博弈分析。
基本假设:(l)参与人:两个国家或地区A、B二者都符合“经济人”假定,且都具有有限理性,A、B的总部经济能级不同,A的总部经济能级高于B:(2)策略空间:国家或地区A的策略空间都为(策略a.策略b);国家或地区B的策略空间为(策略b.策略c);(3)收益策略a的成本为2C,提供策略b的成本为C.提供策略a的成本为0;当国家或地区A提供策略a且国家B提供策略b时.国家或地区A的收益为R1-2C,国家或地区B的收益为R2--C;当国家或地区A提供策略a且国家或地区B提供策略c时,国家或地区A的收益为R1--2C.国家或地区B的收益为O;当国家或地区A提供策略b且国家或地区B也提供策略b时,国家或地区A和B的收益均为R/2C;当国家或地区A提供策略b且国家或地区B提供策略a时.国家或地区A的收益为R2-C,国家或地区B的收益为O(其中,R>R1>R2,R1>R/2>R2)。
通过相对策略划线法,我们发现这个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分别为(策略a,{策略b,策略b})和(策略a,{策略b,策略c}),在每一个均衡中,给定对方战略,自己的战略是最优的,这两个纳什均衡的结果是给定国家或地区A提供策略a,国家或地区B的最优策略是提供策略b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
3.跨国公司总部的“吸引”博弈结果分析。
跨国公司总部会根据自身需要和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来选址落户地点,与总部能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竞争,选择策略a会给该地区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总部经济能级低的国家的最优策略是外汇开放程度中的外汇政策、正常的税收优惠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支持度一般的策略来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相反选择外汇开放程度低、税收优惠低、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支持度低的策略则不利于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入驻。
本文选取亚太地区三个国家或地区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上海,分析其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过程中的策略实施情况。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都是总部经济能级高的地区,而中国上海相对新加坡和香港地区,总部经济能级比较低。(l)在外汇开放程度方面,新加坡不实行外汇管制政策,资本可以自由进出也没有关于资本弱化的监管。香港向来是自由港著称,基本也没有外汇管制。近年来上海在外汇管制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2011年《关于推动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在浦东新区设立财务中心或资金中心的跨国公司,可以在境内银行开立离岸账户用于集中管理境外成员公司的外汇资金,201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准上海首批6家跨国地区总部成为外汇改革试点企业,上述总部企业可以有条件地享受资本项下外汇资金额度管理以及划转自由,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营,2014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汇管理政策实施细则》正式,简化了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单证审核,同时放宽区内企业境外外汇放款金额上限,取消境外融资租赁债权审批,允许境内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日前印发《支持自贸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简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放宽对外债权债务管理,明确将自贸区内企业境外外汇放款金额l--限由其所有者权益的30%调整至50%.将境外直接投资债权登记纳入境外外汇放款登记管理。此外,《通知》明确要改进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外币资金池及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政策,完善结售汇管理,便利银行开展面向区内客户的大宗商品衍生晶的柜台交易。但是中国目前依然有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相关外汇进入、汇出中国都需要进行审批。(2)在税负因素方面,新加坡和香港税率和税负都很低,如新加坡一般企业所得税为17%.对设立在新加坡的国际总部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为5%或10%,对没立在新加坡的区域性总部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为15%,香港地区一般企业所得税为16.5%,而中国上海一般企业所得税为25%,优惠税率为15%,但上海地区为了构造良好的总部经营环境,给予总部一定程度的政策性补贴。(3)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率高达72%同时建立了“联系新加坡”平台方便海外人才的引进,还制定和实施各种培训和奖学金计划等,香港对居民实行基本免费的医疗保障包括临时工作的非永久性居民,而且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人可享受141个国家和地区给予的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入境待遇等,上海地区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有一定的进步,如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户籍政策和出入境政策逐渐趋于灵活。
由以上案例分析,可见总部能级高的地区外汇开放程度高、税收优惠多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支持度高,而总部能级比较低的地我则在外汇开放程度、税收优惠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支持方面不断提高。
四、对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建议和对策
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竞争中,我国在外汇开放程度,税收优惠和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三个方面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在外汇方面,碍于人民币资本项目的管制,跨国公司总部存在境外投资、境内正当资金无法转出及外汇调拨和外汇平衡等难题;在税收优惠方面,我国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海外收入所得税等比其他国家都要高,提高了跨国公司设立总部的商务成本;在人才方面,我国不乏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但缺乏高级管理型人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了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利用外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跨国公司总部的投资环境。
1.在外汇方面,目前我国还不宜实行完全的外汇开放政策,因此在外汇管理方面必须有所创新。在全国实行统一的外汇管理政策下,对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地实行有差别的外汇政策,进一步放开对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便于跨国公司总部的外汇资金管理运作;同时,对总部的资金使用也应该制定专门的制度。
篇7
关键词:台湾方便旗船;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创新
一、台湾船舶登记制度及其船舶出籍原因分析
1.船舶登记制度的概念
根据各国现行法律,船舶国籍登记按照登记条件划分,可分为严格登记和开放登记。世界上多数国家均采用严格登记制度,我国也是采取严格登记制度的国家之一,办理船舶登记必须向主管机关提交大量文书、证书及有关材料,且需缴高昂的税费。开放登记也称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在船舶登记方面的要求较为宽松。目前仅有极少数国家实施开放登记制度,船舶登记大国主要有:巴拿马、新加坡、利比里亚、安提瓜和巴布达等。
按照ITF(国家运输工人联合会)的定义,只要登记船东和实质船东不属于同一个国家即可认定为“方便旗”,容易受到ITF的检查,如处理不当会造成罚款或使船舶正常营运受到影响。然而,“方便旗”并不是一个均值的概念,开放登记的下端是那些毫无船旗国监管的“方便旗”,比较典型的就是蒙古、柬埔寨等国家;而在开放登记国(地区)的上端是新加坡和香港,船旗国监管甚至比我国更严格,只因为低税和开放登记的特征,扯上了“方便旗”的嫌疑。事实上,由于两地良好的法律和经商环境,多数船东在选择了新加坡或香港登记注册后往往会逐步选择在当地经营。因此,ITF与两地的关系十分微妙,尽管有摩擦,但并未把它们列在“方便旗”国家的名单中。
介于上述两种登记制度之间的是半开放型登记制度,又称为第二船籍登记制度,也就是传统海运国家在不改变原因船舶登记制度(第一船籍制度)的情况下,开始在自己的殖民地或国内某一地区实行远比国内税收及船舶登记制度较为宽松的政策(第二船籍制度),从而吸引本国公民甚至外国船东拥有的船舶去该地登记并悬挂本国国旗。
2.台湾船舶登记政策及登记情况
台湾执行的船舶登记政策也是严格登记制度。但由于台湾不是IMO成员国,悬挂青天白日旗的台湾船舶难以在大多数港口国靠泊,且台湾出具的DOC1资料不受国际广泛认可,受到严格的检查。因此台湾方便旗船的比重将近九成,“国轮”登记的比例日益下降。而台湾船舶的运力总量在全球名列前茅:在2012年度全球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排名中,台湾长荣位列第四。因此,若能将部门台湾船舶吸引到大陆登记不仅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并且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当前台湾方便旗船的困境重重,台湾渔船更具有悬挂五星旗的意愿。
台湾的方便旗船数量过多,而且注册国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除了贝里斯、赤道几内亚等临海国家外,竟然连不临海的柬埔寨,台湾也有为数不少的方便旗船,这让台湾在港口国监管中纠纷不断,特别是在大西洋鲔类保育委员会中,吃尽苦头,就连国际上最欢迎方便旗船注册的赤道几内亚,也反咬台湾注册的方便旗船太多,害他们被国际谴责。目前台湾有超过70%的方便旗渔船属非法经营,近年来悬挂青天白日旗的台湾渔船在近海作业时屡屡受到领国的攻击,特别是菲律宾政府。因此台湾渔民更愿意悬挂五星红旗,称现在出海挂五星红旗菲律宾不敢骚扰。
(1)台湾船舶选择“方便旗”国登记的原因
除台湾非IMO成员外,仍有较多的原因迫使台湾船东选择在“方便旗”国注册,原因主要是:
台湾船舶检验机构(“中国验船中心”)出具的船检报告不受国际广泛认可;台湾籍船员数量较少,不能符合台湾本土登记标准;在开放登记制度的地区登记,可以免缴大量税金;船舶融资成本更低等等。
(2)台湾渔船悬挂五星红旗的原因
台湾渔船悬挂五星红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台湾不是国际海事组织(IMO)缔约成员,台湾的青天白日旗不被大多数国家所识别;二是如前文所述,随着中国大陆国际地位的提升,悬挂五星旗的台湾渔船一来可以躲避非法罚款,二来菲律宾等国家不敢轻易“动粗”;三是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与一些国家签订了渔业合作协议,悬挂五星红旗的中国渔船可以到对方的领海捕捞。台湾的远洋渔船挂五星红旗冒充大陆渔船去捕捞,以五星红旗掩护身份。
二、台湾船舶到大陆登记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分析
1.台湾船舶是否可能到大陆登记
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台湾“方便旗”渔船数量过多,深受国际舆论谴责,有“改籍易帜”的需求。主要原是:
台湾的远洋渔业在国际上一直摆脱不了负面形象,主要原因在于台湾“方便旗”渔船数量世界第一。
由于台湾的渔业技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渔获规模过大,被认为是全球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凶手”之一,联合国因此要求台湾“限建”渔船。但台湾渔民们为谋生计不断地拓展渔业规模,多前往开放登记国注册登记(即所谓的方便旗或权宜船),以规避台湾法规约束,渔船与渔获量登记在他国名下,同时也可以逃脱渔获配额的限制,这就是所谓的“洗渔”手法,受到了绿色和平等国际组织及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抵制。因此,亟待破解的台湾方便旗渔船问题,正面临以转换船籍洗脱“方便旗”恶名或减少产量“断臂求生”的困局。而从前文分析来看,台湾渔船有悬挂五星旗的需求,若大陆愿出台优惠政策给予“收编”,台湾船舶“改大陆籍、易五星旗”不失为最佳选择。
2.大陆是否有必要“收编”台湾船舶
实施对台船舶登记制度,“收编”台湾渔船和商船,不仅有利于统筹管理,平衡两岸渔权纠纷,维护五星红旗形象,也是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战略思维。
一方面,目前台湾有超过70%的权宜渔船属非法经营,台湾渔船在公海上常常从事非法捕捞活动,以悬挂五星红旗为掩护,有损我国五星旗渔船的形象;此外,两岸渔权纠纷也常有发生(2013年度台各海巡队共驱离大陆渔船1508艘,罚款金额新台币5195万元),如果能通过“收编”台湾渔船,适度对两岸渔船进行统筹和管理,使两岸渔业互利融合,对维护我五星红旗形象、平衡和淡化两岸渔权纠纷,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另一方面,台湾四面环海,99%的进出口货物依靠海运来完成,台湾的生产、生活极度依赖海洋。目前台湾有九成船舶为“方便旗船”,且台湾船舶总运力在全球排位名列前茅(截至2014年1月2日年台湾长荣海运的运力位居全球第四)。若能吸引其中一部分商船、渔船到大陆登记注册,接受大陆的适度管理,可以说,开展深度融合的两岸海运合作将更加有利于加快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四、吸引台湾船舶到大陆登记的政策建议
1.条件分析
根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的规定,①两岸资本并在香港登记的船舶比照直航船舶从事两岸间海上直接运输,在进出两岸港口期间,其船舶识别方式比照《台港海运商谈纪要》有关香港船舶的规定。②目前已经从事境外航运中心(两岸试点直航)运输、两岸货柜(集装箱)班轮运输、砂石运输的两岸资本权宜船,经特别许可,可按照本协议有关船舶识别等规定,从事两岸间海上直接运输。 也就是说,台湾大多数权宜船即使不悬挂五星旗仍可以经营两岸航线,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优惠措施,才能吸引台湾船舶到大陆登记。
2.政策建议
由于大陆船舶登记制度实行的是严格登记制度,与“方便旗”船籍国的开放登记制度有着极大的政策差异,若要吸引台湾船舶到大陆登记则需要进行巨大的政策突破。目前我国已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试点,目的在于吸引中资方便旗船回归,但对台资船舶尚未有开放政策。
2013年7月17日,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发展政策措施的公告》,明确支持在厦门开展“国际船舶保税登记制度”创新试点。建议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利用正在推进的“自贸区”试点建设和改革方向,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第二船籍制度。主要政策建议如下:
⑴建议CCS(中国船级社)与台湾“中国验船中心”合作,认可其出具的船检证明,并向IACS(国际船级社)沟通;
⑵视台资为内资,完全放宽对资本的构成的限制;
⑶视台湾船员为中国船员,完全放宽对台湾船员配备的限制;
⑷实施与国际惯例相近的“第二船籍登记制度”,对台湾船舶给予税金免收优惠;
⑸通过“自贸区”的金融自由渠道,允许台资船舶在境外融资,取得低成本借款;
⑹允许在大陆登记,悬挂五星红旗的台湾国际航行船舶经营两岸航线,并允许其经营“沿海捎带”业务。
引文注释
1DOC(Document of Compliance):指发给符合“国际安全管理规则”要求的公司的证明文件.
参考文献
[1]王学峰.航运公共管理与政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篇8
[关键词]上海;航运产业集群;航运产业链;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3―0111―04
一、引言
随着世界海运地位的上升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航运产业集群逐渐成为集群研究的重点。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航运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特征,许多学者以某一国家或地区为范围对该地域航运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以荷兰学者De Langent(2002)和挪威学者BenitoTM(2003)的论述最具代表性。有些学者对不同航运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陈继红等(2009)对纽约、伦敦、鹿特丹、香港、新加坡和上海等世界著名航运中心的航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后发现,上海得分最低。庄佩君等(2013)梳理了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海运服务业集群、以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港口与港口服务业集群和以奥斯陆为中心的挪威航运与航运技术集群的发展模式。
一些学者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从航运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带动性的角度进行了论述。De Langen(2002)构建了航运产业集群的绩效分析框架。Morfissey等(2013)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发现,爱尔兰的航运产业集群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存在很强的前向和后向联系。
有些学者将航运产业集群理论与其他理论进行融合,以新的理论视角阐释了航运产业集群的发展。Nijdam等(2003)引入领导型企业理论,探讨了荷兰航运产业集群中领导型企业影响集群竞争力的行为方式。金嘉晨等(2013)引入生命周期理论,论证了上海航运产业集群已经进入急需转型突破的攻坚期。
另外,有很多学者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对某一地区航运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Mohamad R.Othman等(2011)认为马来西亚海运部门的跨部门管理导致了海洋管理的问题,又因为一体化管理的实施缺乏必要的工具,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式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Do10reux等(2009)认为,鼓励集群创新和竞争力的政策只有在位于或毗邻都市区,并且已经具备企业家精神和企业间合作的传统航运产业集群中实施才能奏效。Chang(2011)认为,英格兰西南部的产业政策应该旨在缩小航运产业集群间的差距,而不是发展新的集群。
从以上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航运产业集群的论述多侧重于对所研究的地区航运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的介绍和对比分析。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对象多为发展趋于成熟的航运产业集群,对于航运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少涉及。本文将通过分析航运产业集群的构成,结合上海航运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航运产业集群的概念与构成
(一)航运产业集群的定义
根据迈克尔・波特(1998)的论述,产业集群是一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集群通常包括下游产业的公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撑的其他机构。随着产业集群理论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如内外规模经济连续模型、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增长极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地点选择模型、钻石模型以及社会经济网络理论等经典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成为解释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和条件,以及发展规律的理论基础。
航运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的一种产业形式,是产业集群概念在航运业中的应用。目前的一些学者为了更好地认识航运产业集群,结合产业集群的内涵和航运产业的特征,对其进行了界定。熊小亮(2011)认为,航运产业集群是在某一个地域空间范围内,企业在航运这一领域里以及与之相关的机构之间通过非常紧密的联系,降低成本,促进创新,并且产生经济放大效应,使产业和地区由此保持竞争优势的现象。陈继红等(2009)认为,航运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域空间范围内,航运产业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机构之间通过非常紧密的联系,达到集群现象,产生集聚效应的过程。可见,航运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力在于企业间追求成本降低以保持竞争优势,从而表现在空间上的集聚。
(二)航运产业集群的构成
航运产业集群具有轮轴式集群的特点,即集群由为数不多领导企业所支配,它们是产业集群的核心,核心企业常常控制着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知识;供应商处在核心企业的,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和联系,通常形成长期的契约关系。根据De Langen(2002)的方法,航运产业集群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1)产业集群的核心;(2)辅助层,在一定地理范围内、与核心业务有较强前后向联系的产业活动;(3)支持层,其他相关产业活动。航运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来自于航运产业本身,结合航运产业业务内容的划分,航运产业集群的机构与航运产业链的层次对比关系如下图所示。
航运产业集群核心层的业务范围主要由下游的港口服务和中游的船舶运输构成,船舶运输包括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依托于港口是航运产业的一大特征。港口是航运产业集群的原发核心地区,由于港口的运输节点功能,从事拖船、理货、装卸、造船、拆船、船检、船员服务、燃油和淡水供给等业务的大量相关企业在港口聚集,并不断向周围扩张,直至港口的相关集群区域范围远大于主要港区,从而形成了业务上各有侧重的丰富多样的航运产业集群。如D。Langen(2002)所述,航运产业集群的核心因地而异,取决于集群成员服务的主要部门(de Langen,2002)。例如,挪威西北部的墨勒一鲁姆斯达尔以船厂和船舶设备制造为主,西部的卑尔根以造船业及航运业为主,奥斯陆则以海事服务与技术研发为主。
由于企业的地理邻近产生的“邻近效应”和产业间前后向联系的双重作用,那些处于核心企业辐射的一定地理边界和功能边界范围内,直接服务于集群核心的企业,构成了产业集群的辅助层。航运产业集群辅助层的业务范围随航运业发展的逐步完善而日益多元化,包含了航运金融、法律仲裁、信息咨询、高技能人才培训等知识密集型的航运上游产业,船舶运营管理和船舶经纪等资本密集型的航运中游产业,以及为船舶运输提供、仓储、供给等服务的劳动密集型的下游产业。辅助层的发展是航运产业长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结果。
支持层是航运服务集群的,扮演着航运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的供应商的角色,如造船业、设备修造和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整个航运业提供了实体业务的运营基础;港口协会、船东协会、航运交易所等行业机构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产业知识共享。另外,支持层还包括一些与集群核心的空间距离范围较大(甚至可以不在同一区域),与航运产业联系紧密程度较弱的产业形态,如临港产业,这些产业与集群之间存在必要的互动与合作,使得航运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产业形态。
三、上海航运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
随着上海港口装卸业的突飞猛进,航运市场功能的逐步提升,航运产业链的进一步拓展,以及航运要素的快速集聚,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包括船舶制造业、港口服务业、航运服务业等部门在内的较为稳定的产业集群。截至2008年底,陆家嘴功能区域和外高桥保税区经营的航运服务企业分别为394家和319家,集聚态势十分明显。产业集群是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区域发展政策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经济发展现象,因此不同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也不尽相同,上海航运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推动。
1 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经济条件。上海位于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中心,腹地商品外贸进出口的需求为上海港提供了稳定的货源基础和经济保障,目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201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252.9万TEU,再创历史新高。
2 港口功能提升奠定了上海航运产业集群的硬件条件基础。随着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深水港区的先后建成投产,上海港港口作业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完成了由河港向海港的转变,口岸服务功能明显加强。仅从上海港的集装箱业务来说,其集装箱码头主要分布于洋山、外高桥、吴淞三大港区,共有集装箱泊位46个,集装箱吊桥155台,场地轮胎吊463台,集装箱堆场总面积634万平方米。
3 国际经济形势助力上海航运产业集群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中心东移的趋势,国际航运市场重心逐步向亚洲转移,上海港作为该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港口,自然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上海已经吸引了不少船舶制造业、航运金融机构、航运物流企业、海事组织、海事研究咨询机构和船舶服务企业等航运企业的集聚。以造船业为例,上海已逐步形成了以6家骨干造船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6家企业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2010年,上海造船总量突破1000万载重吨,船舶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5.72亿元。
4 政策推动。从外高桥保税区、洋山港保税港区到现在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政策的落实与推进、上海航运产业集群的发展无疑带上了政策推动的烙印。早在1996年,上海就已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此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不断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支持,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件有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关于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为也为上海航运产业集群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问题分析
虽然上海航运产业集群各部门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尚未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与荷兰、挪威、伦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已经较为成熟的航运产业集群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集群中高、低端产业分布失衡。主要表现为附加值低的航运服务业进入过度,而附加值创造能力强的航运服务业发展滞后。究其原因,区位、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为上海航运产业集群提供了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基础,而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和信息等高级要素准备不足,导致了集群内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咨询与仲裁、航运金融等高附加值行业的发展缓慢。
2 集群集聚力不足。企业间追求交易成本降低在某一空间范围内的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和发展动力,荷兰航运产业集群的成功就在于集群内各类企业的明确分工:以核心的领导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紧密配套。上海航运产业集群的产业间上下游业务衔接不紧密,企业纵向联系少,难以实现专业化分工,达到交易成本降低的目的。
3 集群环境建设存在短板。上海航运产业集群要素资源分布及配置不合理,缺乏组织协调航运产业的集群组织和针对性优惠政策,缺乏完善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机制,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集群文化氛围,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上海航运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上海充裕的商务空间和不断改善的商务环境,已经吸引国内外大量航运金融机构、航运物流企业、海事组织、海事研究咨询机构和船舶服务企业等航运企业的集聚,其中包括全球前20名的班轮公司和世界上最大的8个船级社,但是与发展成熟的伦敦航运服务集群相比还远远落后,全球从事海运活动的企业或机构中有超过1750家在伦敦设有事务机构,其中79%的企业注册地点在伦敦。
四、上海航运产业集群发展建议与政策保障
(一)鼓励高端航运产业发展,转变价值创造方式
针对集群内高、低端产业分布失衡的问题,需要政府对附加价值创造能力强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和信息咨询等部门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倾斜,支持上海航运产业集群的要素发展重点要从地理要素转移到人力资源,进而逐步向航运企业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过渡,实现航运产业下游结构调整,中游巩固发展,上游积极突破的稳步发展。
(二)培育领导型企业,增强集群集聚能力
领导型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甚至国家层面要着重培育和支持集群内各层次具有较强产业带动作用的领导型企业的发展。领导型企业可吸引一批与之密切联系的、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型企业,从而形成高效率、集聚能力强的集群内企业网络体系。
(三)统筹部门分工协调,推动集群软环境建设
上海航运产业集群在继续完善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的推进。由于航运产业集群涉及的产业面较广,行业管理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这需要从更高层次统筹规划航运金融、海事保险、法律和咨询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管理部门的合理分工,制定同步、适应的行业政策,推动制度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