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17 11:3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谷子栽培技术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旱地谷子 高产栽培 技术要点 神木县
[中图分类号] S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64-01
从相关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陕西省神木县谷子产量还相对较低,但是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该县在旱地谷子栽培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旱地谷子的光合生产潜力高达2500斤/亩。光热潜力和气候潜力也达到了1200斤/亩和500斤/亩以上,土壤潜力为115斤/亩,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想进一步推动陕西省神木县农业的发展,十分有必要对该县旱地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为该县谷子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1 选地
一般情况下,旱地谷子的适应性相对较强,对突然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般性的耕地就能够种植。但是要想实现高产栽培,则应该尽量选择地势高、通风条件好、排水性能强、具有光照优势的砂质土壤进行种植,为谷子的高产丰收创造条件。
2 品种选择
旱地谷子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因此具有极其敏感的光反应能力,结合神木县的光照特点,对种子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块的实际条件合理选择优良的品种,增强旱地谷子的高产优势。
3 栽培技术
3.1 对地块进行整理并下底肥
陕西省神木县位于陕西省的西北部地区,在毛乌素沙漠的东南部,土壤基本氛围两种类型,即约53%的风沙土壤以及47%的黄土,风沙土壤占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丘陵沟壑土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2%左右,位于河道地区的农田仅占18%左右,而其中旱田弄作业区高达87%,可见神木县旱地耕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是旱地资源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一般存在一定的劣势,即极易受到春旱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高产丰收,农民在秋收后就应该在早秋进行耕种,进而在整个冬天接受雨雪的滋养,为旱地谷子的高产创造条件[1]。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壤的肥力,还应该在深耕的过程中一次性的施加大量的底肥,并且保证肥料能够得到均匀的施撒,让配料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神木县旱地种子增产和增收。
3.2 处理种子
在旱地种子的高产栽培中,在对种子进行播种之前应该先进行晒种,就是在播种的前一周时间内将谷种在席子上进行摊放和晾晒,晾晒时间一般为两三天左右,进一步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同时为了在播种期间防治病虫害,还应该使用盐水进行选种,并对挑选出来的种子实施药剂拌种,将经过药剂拌种操作的种子晾干后再进行播种。
3.3 适期播种
实践研究证明,对于旱地谷子来说播种期的早晚也会对谷子的产量以及病虫害问题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限制谷子植株的正常生长时间,因此应该合理选择播种时期,为谷子高产丰收奠定基础。在具体播种时期的选择方面,播种人员应该结合神木县的自然条件,并按照不同地区地块的实际需求进行播种,播种土壤5-10cm处的温度一般应该控制在10℃左右。在播种方式的选择方面,为了便于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获得更好的透光效果,应该选择条播的方式,条播的行距可以控制在25-40cm,每一条幅的宽度可以设置为16.5cm左右,并且留双行苗。在完成播种后,旱地谷子种植要想实现高产丰收,还应该对播种后的土地进行镇压,保证土壤能够与种子进行紧密接触,提升种子的发芽率[2]。
3.4 田间管理
对于旱地谷子的高产栽培来说,要想实现高产丰收,田间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只有加强对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视,才能够为旱地谷子的高产丰收提供相应的保障。一般情况下,旱地谷子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含田间定苗、中间除草、合理密植、适期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以病虫害防治为例进行分析,一般谷子的病害主要为白发病和黑穗病,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害,可以采用轮倒茬、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以及选用抗病品种等方式降低病害的发展几率;而虫害主要为谷子负泥甲虫,对此可以选用思量的高氯・马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3.5 适时收获
在旱地谷子的高产栽培技术中,蜡熟末期的及时收获也是一项较为重点的内容,在谷子下半部分开始变黄、上半部分开始呈现出黄绿色、谷粒也变得较为坚硬后,就应该进行及时收获。种植人员应该认识到,旱地谷子一般具有后熟的特性,只有在蜡熟末期及时对其进行收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谷子的产量,实现增产丰收。
结语
总而言之,神木县在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旱地谷子的产量,促进神木县农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十分有必要对其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创新,将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于神木县的实际生产中,在推进神木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绿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37-0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由于其显著的增产作用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已成为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以及半湿润地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渗水地膜具有微通透结构,能渗水、通气,还可以调节温度,为农作物的根系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干物质积累和产量。通过2013年在晋北实施的绿豆渗水地膜覆盖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有力地证明了渗水地膜覆盖在提高地温、水分利用效率和增加绿豆产量上有极其显著的效果。为此,形成了一套抗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以优良品种为基础,以增施肥料,增加密度,增强田间科学管理为保证,即“一优三增”的丰产栽培技术。
1 选地与整地
1.1 选地 绿豆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应避免选用过碱性(pH值≥8)土壤和低洼易涝的地块,还要避免迎茬或重茬。应与谷子、糜子、黍子、荞麦等作物轮作[1]。
1.2 整地 要精细整地,保住墒情。有条件的要做到秋季细致翻耕,深度为20~25cm。春季及时耙、耱平。春季整地一定要抓早,当土壤冻融交替之际及时进行整地,以防整地过晚,遇到春旱造成土壤失墒。未能秋翻的地块,要灭冻茬、耙、压,视墒情适时镇压。结合春季整地要施足底肥,增加有机肥和磷肥的施用量。
2 选用良种,精选种子
2.1 选用良种 覆膜绿豆不要选择生育期太短的品种,最好选择生育期在90~100d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既能发挥品种增产潜力,又能提早成熟,抢占市场。
2.2 精选种子 在播种前的7d内,去掉小粒、病虫粒、破损粒、杂粒等,选晴好天气,将种子铺成5~6cm厚,晒2~3d,收好贮藏。然后在播种的前1d用种子量0.3%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阴干待用,防苗期根腐病[2]。
3 适时播种
绿豆生育期较短,播种适期较长。应根据品种和地力条件选择适宜的播期。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和肥力较差的地块,应适当晚播;生育期稍长和肥力条件较好的地块,应适当早播。晋北地区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适时抢墒播种。
绿豆可采用机械化播种,播深3~4cm,行距30~35cm,每幅膜上种2行,目前的覆膜机可以覆膜、播种同时完成。穴距20cm~25cm;每穴最好调到3~4粒种子,播种量为1.5kg/667m2左右,确保一播全苗。注意每隔1.5~2m在膜上压一锹土,防风揭膜。
4 加强田间管理
4.1 苗情控制 覆膜播种后遇雨,播孔易板结,影响出苗。因此,出苗时要注意放苗[3],当小苗长到3~4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2株;要间小留大、间杂留纯、间弱留壮,确保苗全苗壮,留苗宜在12 000~15 000株/667m2,注意间苗的同时清除垄旁的杂草。第一片复叶展开后,进行第一次行间深中耕,3叶期进行第二次深中耕,封垄前进行浅中耕。中耕锄草要在晴天上午无露水时进行,雨后应及时中耕。
4.2 肥水管理 (1)施基肥。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 000~
3 000kg/667m2。(2)施种肥。667m2施磷酸二铵4~5kg,尿素2~3kg,硫酸钾3~4kg或专用肥10kg。(3)根外施肥。在绿豆的生育中后期,适时补充叶面多元微肥,延长叶片功能期,能明显增产。从绿豆刚开花结荚时喷0.2%的磷酸二氢钾,每隔7~10d喷1次,共喷2~3次。结合防病虫进行,可加入一些保护性杀菌剂,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3]。(4)及时灌溉。绿豆虽然抗旱性较强,但在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若遇到干旱,即土壤田间持水量在50%以下时,要及时灌水,以防落花、落荚,降低产量。
5 合理密植
在绿豆的产量构成因素中,荚数的效应值最大,而绿豆成荚率又与种植密度紧密相关。密度过大,成荚率降低;密度过小,个体的成荚率虽高,但群体的成荚率降低。所以,应根据品种和水肥条件,进行合理密植[4]。
6 病虫害防治
细菌性叶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初期小水浸斑,后期成坏死斑,穿孔脱落,植株早衰。开花结荚期、高温高湿发病重,借风雨传播。现蕾期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莱特1 000倍液加植物生长调节剂。7~10d 1次,连喷2~3次,控制病害流行[5]。
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茎叶喷雾,可有效防治真菌性病害。
7月下、中旬开花期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茎叶喷雾。7月下旬、8月上旬结荚期防治豆象,667m2用50%辛硫磷2 000倍液15~30kg喷雾。
7 及时收获
绿豆的豆荚成熟不一致,且豆荚容易炸裂、掉粒。所以,为防止因落粒损失而造成的减产,应该在80%以上的荚成熟时,趁早晨露水未干前,及时收获。小面积栽培时,可采用分期摘荚的方式收获。收获后的绿豆豆荚应及时脱粒、晒干,并用药剂处理后入库保存。
参考文献
[1]赵立军.绿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2008(1):21-22.
[2]刘丽丽,桑立君,耿巍,等.绿豆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46-147.
[3]李俊,孙淑珍.旱地地膜绿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通讯,1999(1):7-8.
篇3
关键词:机械播种;谷子;推广;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53
1 谷子机械化种植的前提条件
1.1 合理轮种
谷子也是一种不适合连续耕种的作物,一般适合与玉米、大豆、薯类等轮番耕种。谷子对土壤的要求是:地势较高较干燥并且通风性好,土质舒软。
1.2 整地施肥
一般在秋季上一茬作物收获后,就进行整地,使地里没有坷垃和秸秆,这样可以为春季谷子的幼苗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也可以提高地表的温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于不同地区,如果春季干旱,则在秋季进行整地,以防止春季耕种时地面结结;如果春季不干旱,则在秋季进行翻耕,春季时再进行旋耕。如果在秋季没有来得及进行整地,则一定要在春季解冻时尽早对土地进行整理,使土地柔软踏实,以保证播种时全苗。谷子营养价值最高且营养相对均衡,其加工出来的小米的质量与其本身的品质是成正比的。而谷子本身的品质与肥料的应用有很大关系,主要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肥料一般在是秋季或春季整地时施入,而且施肥必须均匀。
1.3 控制播种量
要根据地块的情形,控制好种子的播种量,一般情况是0.6kg/667m2 左右。如果播种太多,则浪费种子且增加间苗的劳动量,播种太少,则影响出苗率,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谷子多数都是种植在干旱的地区,谷子的发芽对土壤的墒情要求低,一般达到黄墒即可发芽出苗。谷子种植是在干旱少雨的春季,可进行沟播。降雨后,雨水可集中到沟里,达到对雨水的最大利用率。降水后,谷子的根就会生长的很快,可长出多条根。再经过中耕培土,谷子又形成垄背,雨水集中于沟内更利于谷子吸收和生长。
2 谷子机械播种技术推广
以前,并没有适合谷子播种的机械。从外国引进的机械因播种量太大,不适合我国谷子播种。但经过多年研究、试验、推广,一些适合我国谷子播种的机械逐渐投入使用,并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也逐渐被农民朋友所接受。
2.1 2BJD-4A 型单组式半精密播种机
这种播种机属于窝眼式播种,配套的设施配置好可同时施肥。这种机械之前是以播种玉米为主,但经过更换小粒播种盘,就可以进行谷子播种。此机械的播种距离为34cm左右,比之前手工播种的27cm略宽,虽然播种的距离大,但是谷子的产量却显著提高。该机械可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镇压等多产工序,通过内部传动齿轮的改变可以实现不同的播种量。这个机械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一机多用,同时用于玉米、豆类、高粱、谷子也都适用的播种,这样既可以节省购买机械的资金,也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2.2 2BFG-6 型谷子播种机
该机械是窝眼式排式播种,一次可以播种6行,播种、同时可完成施肥、开沟、镇压等多道工序可一同完成。此机械可实现半精量穴播,既即能保证谷子幼苗的出苗率,又能减少人工间苗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是传统的10倍以上。这种播种机械为谷子机械播种的发展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在种在沟里长在背上的传统的旱作要求。此机械还能配带1个单组,适应山区小地块的播种使用。
2.3 地膜覆盖免间苗技术
该技术是在谷子出苗后叶子达到3片时对幼苗喷洒除草剂以除掉杂苗,从而达到免间苗的目的。实施前提是底肥充足,在春天解冻后,尽早地铺膜。如果土壤的墒情好,可以在雨后抢墒铺膜,采用鸭嘴式穴播机进行播种。1膜2~3行,膜上2行行距30cm,穴距25cm(4850穴/667m2 4850 穴),每穴播种7~8粒,保苗2~3株。种3行的行间距20cm,穴距25cm,(7270穴/667m2 7270 穴),每穴播种7~8粒,保苗1~2株。0.8~1万株/667m2 0.8~1万株。播种完成后需要用脚踩压,以提高种子与土壤的结合。在出苗前再对播种孔进行踩压,在播种孔形成1个小坑,方便雨水进入种子的土壤。
2.4 精播免间苗技术
该技术是采用精播机的地内镇压技术,把种子直接压到湿土里,从而提高种子在干旱情况下的出苗率。由于精播机的播种距离是8.3cm,行距33.3cm,所以出苗后一般不需要间苗。精播机的播种量仅为普通播种量的1/4,所以幼苗出苗均匀,苗与也苗之间空间大,光照也比较充足,幼苗长的粗而壮。由于不用间苗,就不会对幼苗的根系产生伤害,幼苗在优越的生长环境下长的比较快和结实,也能有效地抵抗病虫的侵害,还可以减少人工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轮作;大豆;作用;产量
1合理轮作的作用
(1)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由于作物产品中所含的灰分和各种元素绝大部分是从土壤中吸收的,而作物的种类不同,对养分的吸收也不同。据研究:禾谷类作物对氮素需要较多;块根和块茎类作物如甜菜、马铃薯对钾肥需求较多,氮肥需求较少;豆类作物由于根瘤具有固氮作用,需氮较少,而需磷较多。由此可见,把需要不同营养元素的各种作物进行轮换种植,就能全面的、均衡的利用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1]。由于各种作物的根系发育状况不同,如禾谷类作物根系入土较浅,多分布在土壤表层,而豆科作物根系入土相对较深,多分布在土壤中、下层,而且范围广。因此,如果将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就能使土壤中全层养分得到合理利用。各种作物留在土壤中的根残物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形成腐殖质,可均衡地增加土壤养分,全面提高土壤肥力,并调节利用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所以,通过轮作可以使作物之间互相弥补,共同增产。
(2)轮作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种植不同的作物,由于作物的性质不同,所采取的耕作方式也不同,故而对土壤的影响也不同[2]。如甜菜,由于消耗养分与水分过多,加之甜菜的块根对土壤有挤压作用,所以造成土壤冷浆、板结,影响了土壤的物理性质。
(3)合理轮作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3]。以大豆为例,解决大豆重茬的关键问题是合理轮作,即正茬播种,实行麦—豆—谷—米四区轮作或者是麦—豆—杂三区轮作。通过1996、1997年连续2年调查正茬大豆与迎茬、重茬不同年份的大豆产量,结果表明合理轮作的正茬大豆产量最高,好于迎茬和重茬。正茬大豆比迎茬大豆增产117kg/hm2,增幅4.2%,正茬比重茬1年增产157.5kg/hm2,增幅5.7%;正茬比重茬2年增产大豆384kg/hm2,增幅15.2%;正茬比重茬3年增产651kg/hm2,增幅28.7%;正茬比重茬4年增产大豆928.5kg/hm2,增幅46.7%;正茬比重茬5年增产1 263 kg/hm2,增幅76.3%。
在2001~2003年3年期间调查了8个合理轮作地块,平均产量3 687kg/hm2,比农技中心科研所连续重茬10年的大豆(2 571kg/hm2)增产1 116kg/hm2,增幅43.4%,增产效果极为显著。若按此模式合理轮作,即增产1 117.5kg/hm2,则黑河市80万hm2大豆,总增产大豆89.4万t;大豆按3.00元/kg计算,总增收26.82亿元。因此,消灭大豆重茬,实行合理轮作,能提高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是振兴黑河市农业经济的重要举措[4]。
2非合理轮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以大豆为例,由于种大豆销路畅、价格好、投入少、成本低,所以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很高,致使大豆的重茬面积达到95%以上,甚至100%,从而使轮作体系遭到严重破坏[5,6]。通过对兴隆、四平等8个大豆主产乡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正茬大豆产量为2 917.5kg/hm2;重茬1年大豆平均产量2 760kg/hm2,比正茬减产5.4%;重茬2年大豆平均产量2 533.5kg/hm2,比正茬减产13.2%;重茬3年大豆平均产量2 266.5kg/hm2,比正茬减产22.3%;重茬4年大豆平均产量1 989kg/hm2,比正茬减产31.8%;重茬5年大豆平均产量1 654.5kg/hm2,比正茬减产43.3%。同时大豆的各种病害和食心虫的危害越来越重,一、二等豆比率下降,三、四等豆比率上升。这些均为多年重茬使大豆不能合理轮作造成的严重后果。
3合理的轮作方式
黑河市应以豆麦为主,所以轮作也是以豆麦为基础。轮作要本着合理利用土地,不断提高作物单产和总产,以及最合理的利用自然条件,便于田间作业,提高劳动效率为依据[7]。遵照用地与养地结合,中耕作物与非中耕作物交替种植,软茬和硬茬轮换相结合的原则。一般要求每种作物在3年轮换一次,尽量避免大豆、谷子重迎茬,在不可避免的条件下,则以小麦、玉米进行重茬来调节。并应重视肥茬的利用和瘦茬的改良,肥茬用来种植产量高或经济价值大的主要作物,地板较瘦的茬口在轮作中应通过耕翻和施肥加以改良。经多年试验,科学的轮作方式主要有2种:一是三区轮作,即小麦—大豆—谷子(玉米);二是四区轮作,即小麦—大豆—玉米—谷子。
4参考文献
[1] 姚卫华.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黑河科技,2001(3):10-15.
[2] 姚卫华.大豆品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黑河农业科技,2003(2):18-19.
[3] 姚卫华,刘发.黑河地区大豆重迎茬对产量的影响及解决途径[j].大豆通报,1994(4):17-18.
[4] 杨庆凯,刘忠堂,保志鸿,等.黑龙江大豆重迎茬产生和危害的规律性[j].大豆通报,1998(3):3.
[5] 郭文义,伏广山,杨兴勇,等.丰收24大豆密植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9(8):53-54.
篇5
几年来,辽宁阜蒙县哈达户稍乡蒙古族初级中学始终坚持面向“三农”抓质量,服务“三农”创效益,不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又突出抓好民族教育、职业教育,使三种教育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各有侧重,稳中求新;突出特色,整体优化。
国务院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教育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思想,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拓宽教育服务领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满足农村人口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我校作为一个农村民族中学,几年来在为上级学校培养选送优秀学生的同时,对于未升入上级学校的占50%左右的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突出职教因素,对于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职业技术培训和“9+1”实用技术培训,使得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真正培养学生求生存、求发展的能力,学会并熟练掌握1~3项适合当地、立足社会的实用技术。
一、从人才培养上看,近几年来培养420名蒙古族初级实用技术人才,8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致富项目,有的承包荒山、建造果园,有的开服装门点搞服装生意,有的搞蔬菜生产,年收入在8000元~10000元以上。如:我校九五届毕业生梁海宾同学毕业后,利用自己在校学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父母的支持下,承包120亩耕地进行科学种田,搞生态农业模式试验研究,即果树牧草—牧草养殖—粪肥回田—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现已形成规模效益,年创收达8万元以上。2004年在全乡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做了经验介绍。我校九八届服装专业毕业生张红珍同学毕业后,先在市童乐服装厂打工,后来专业学习儿童服装设计,现自己在阜新市开办一家服装厂(主要是搞童装),形成了集服装设计、制作、销售一体的一家民营企业,年纯收入达40万元。现在沈阳又开办一个服装销售门市部,扩大经营规模。也有的同学在家承包荒山,也有的扣大棚搞蔬菜果品生产等。这些毕业生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是农村改革开放、经济振兴中发展生产的新生力量。
阜新民族教育实施“三语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研究以来,农村民族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蒙古族学生在学好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学到了英语、日语、汉语加信息技术教育,通过101网校,宽带网使这些孩子了解到外面更加精彩的世界,这无疑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展示才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为我们深刻认识到今后社会发展所需的劳动者不单纯是有毕业证、有体力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与之相适应的农村教育,必须要转变观念,在体制机制上创新,要在培养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既要为当地培养实用型人才,又要为劳务输出、面向全国培养多才多技的适用型人才。
根据学校特点,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创建学农基地,提高劳动者素质。
学校现有学农基地54亩,其中有4栋无支架自动卷帘式大棚,面积1080平方米。棚内主要搞葡萄、草莓以及各种蔬菜反季节生产与销售。3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主要有大扁杏、梨、李子,果树空闲地种紫花苜蓿草,养殖场有杜洛克瘦肉型猪、瑞系长白猪、美利奴羊、澳赛羊。农业新品种试验基地20亩,主要繁育大豆、花生、谷子、大葱、黄瓜、种子。大田每年进行试验的品种有3~5个,试验过程中测定产量,收入测算,成功的项目在全乡进行大面积推广。
学校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又把学生带到实验基地,手把手教给学生生产技术。如:果树修剪技术、烤烟生产技术、生猪育肥技术、讲解各种农作物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技术、施肥技术等等,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学到3—5项实用技术,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劳动者素质。
以往培养当地初级实用人才只提到如何为本乡培养新型农民,而今天学校培养的初级人才不能是停靠在简单意义上的背、扛、装、缷干苦大力活,而是在培养目标上要根据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来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使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因此,在学生升入初中后经过三年的学习,重点学好蒙语、汉语、外语(三语),同时学电脑、学好农业技术课,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使我们的学生既是本乡经济的服务的实用人才,又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近几年,农村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建起了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开通101网校、上宽带网,使农村学生的智力因素、文化基础、社交能力等方面在走出校门之后,社会反映比较好,尤其是近两年我校毕业外出打工在深圳、沈阳、大连等地的人,年收入都已达到3~5万元,有的在外面当上前台经理,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
3、实施全员全程“绿色证书”、“9+1”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全员全程绿色证书培训主要是从初中一年开始进行。初一阶段学习《农业基础知识》,初二阶段学习《农户经营与管理》,初三阶段学习《蔬菜栽培技术》、《畜禽饲养》、《果树修剪技术》。在理论教学进行的同时,把学生带到学农基地实地学习技术,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
农村初中“9+1”培训,主要是对未升入上级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实行“不落地”教育或培训,使其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新型劳动者。近两年,在“9+1”培训过程中,一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讲授农村实用技术,二是利用电教室观看科教片,三是带领学生到本乡典型毕业生家中去参观学习等,四是让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写调查报告,结合家庭、本村实际,探寻致富经、致富门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从走向社会的实效上看,近几年毕业生80%以上都找到了适应自己发展的项目和社会所需的工作。
一部分学生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全乡八个村每村配备一名科技副村长,都是我校初职教毕业生。如:我校九二届毕业生包建锁毕业后承包村果园,年收入达3万元,他把在学校学到的果树管理技术真正用在实处,还帮助周围百姓搞果树生产。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屯的百姓近几年积极栽植大扁杏、大枣、苹果梨,并带动了这个村的百姓发展果树生产的积极性。我校九四届毕业生包福全毕业后在父母的支持下,承包荒山300亩,栽植了大扁杏、李子、速生杨等树种,在树空种植牧草搞养殖,现荒山价值20万元。我校对近两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50%的未升入上级学校的初中毕业生都有了自己的致富项目,这些学生走向社会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有的成为养殖大户、产粮大户、蔬菜生产大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势必会形成燎原之势,把本地区经济拉动起来,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奔小康。
面对农村教育改革实际,从办学实践中我们将认识到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农村学校不光是为少数升学的学生服务,更重要的一方面还要把精力侧重点放在未升入上级学校回乡务农的初中毕业生身上,培养当地实用技术人才。
为此,我校作为一个农村蒙古族初级中学,几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不断拓宽思路,更新观念,主动适应,加速发展,走出了一条比较适合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新路。主抓的几项工作是:
1、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在全乡教师中优中选优,担任初职教专业课教师。如我校蔬菜专业教师尹其和老师是市级骨干教师,从教近三十年,钻研农业科技理论,在自家30亩地搞庭院经济试验,他在种植、养殖、果树生产等方面是全乡唯一的一位农业技术员,百姓称他为尹专家。他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每周都找些时间深入村屯为农户学生解答一些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校成立的科技服务小分队经常深入农户的田间地头。与此同时,我校每年为当地农户推广优良的大田种子,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二是抓专业课教师的继续教育。舍得投入,让专业课教师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让教师向科研型、创造型方向发展。“九五”期间、“十五”期间每个专业教师都集中进行了在岗离岗培训。与此同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阜新市初职教专业课教师基本功大赛和骨干教师、绿色证书教师培训。专业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是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关键。
三是牢固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生存理念。教师要始终站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必须要有知识储备,提升本专业业务水平和能力,特别是农村专业课教师要更多的了解市场,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了解农村经济发展,以便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能力。
2、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及时捕捉市场开设专业。专业设置要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如:98年乡里搞果树、烤烟生产,我校就及时开设果树、烤烟课,从教材、教师到基地都进行计划落实。我校98届毕业生鲁中宝同学家植烟10亩,获纯利1.2万元。他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用于指导自家的烤烟生产,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3、创建学农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校学到一技之长,必须要走出课堂到学农基地实习。在老师指导下动手学,这样才能学到技术。我校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实习一直做到教师示范,学生动手跟着学,最后教会学生为目的。
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做到了课堂讲理论、基地搞实验、家庭搞应用、社会搞推广。
仅以1996年我校推广的铁谷“8683”谷子为例,九五年我校从阜新市科委引进铁谷“8683”谷子,在校实验基地进行3亩地的试验,亩产达到740斤,籽草比为1:1.5,产量是老品种的1倍多,按当时的市场价谷子是每市斤0.60元,亩收入是440元,谷草100元,合计540元除去投资140元,获纯利近400元,亩收入提高近200元。全乡种的谷子都是学校推广的谷子,全乡农户有3200户,每户种1亩,全乡农户收入就可增加64万元。这个品种的推广过程就是首先从学校的课堂开始的,学生亲眼看到学校基地的谷子长势、产量,回家后及时向父母做宣传,与此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生必保一亩家庭学农基地,与学校同步搞实验,同在一块地,垅挨垅,我们学生的试验田其产量收入就比农户的高出近一倍。因此,每一个品种在当地农户中推广是有说服力的,其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几年来,累计向全乡推广高产、优质大田良种项目32个,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做出一定的贡献,也可以说,学校的示范基地在当地真正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
三、从取得的经济收入上看,根据我们的调查,毕业生外出打工平均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由于他们在校学会了蒙古语、学会了日语、英语,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原理,因此,无论走到哪里都深受欢迎,特别是到内蒙古、大连等地打工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这是三语兼通、会用电脑的初级人才。
篇6
前言
甘肃是我国春油菜的主要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20万hm2,总产42万t,平均亩产140kg,较全国平均产量(亩产110kg)高27.3 %。近年来,受种植比较效益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油菜生产形成了“东减西移北扩南进”的总体发展趋势。临夏高寒阴湿少数民族贫困区的和政、康乐、积石山、临夏县等4县48个乡(镇),是国列省扶重点扶贫攻坚区域,也是我省生产高含油量春油菜菜籽的优势区域和高产稳产地区,近年来,由于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市场价格(油价)上涨、实用技术普及推广等多重作用下,发展势头强劲,油菜常年播种面积约30万亩,平均亩产为171.3kg,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多年的试验还的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亩产240kg以上双低杂交油菜地膜覆盖膜侧沟播栽培技术要点,并进行重点示范和较大面积推广,已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 科学布局与合理轮作
油菜是异花授粉作物,由于品种间相互串粉异交,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商品率降低,经济效益不高,需合理布局,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选择2-3个新品种,禁止种植非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油菜轮作应选择三年以上的地块,前茬以麦类、玉米、豆类等茬口为宜,忌重茬或迎茬(隔一年)。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打破犁底层,秋后浅耕耙耱保墒。
2 选用良种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如青杂5号、冠油杂812、益油杂1号等。
3 精细整地与药剂拌种
油菜膜侧沟播种植田,应在前茬作物收割后,深松耕翻,打破犁底层,在封冻前耙耱整地,做到平、软、酥,无大土块。
选用48%毒死蜱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量的5%播前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油菜苗期跳甲等虫害。
4 平衡施肥与防治地下害虫
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氮(N)8-10kg、磷(P2O)4-6kg、钾(K2O)1-2kg或者用油菜专用肥料50-60kg;折合化肥用量尿素17.4-21.7kg+过磷酸钙33-50K+氯化钾2-4kg(或用磷二铵8-10kg+尿素14.3-17.8kg)+硼肥1K作基肥,播种覆膜时一次性施入;田间动态检测营养状况,若需追肥,亩用尿素5kg,但要以苗情、墒情、长势而定。若未拌种,在覆膜前用5%甲拌磷颗粒剂4-5K作毒土,地表均匀撒施,然后起垄覆膜,防治地下害虫。
5 适期早播与精量播种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土壤湿度达到可耕程度时进行播种,适宜播期为3月23―29日,最佳播种期为3月26日左右。抢墒覆膜播种,若因天气原因,不能及时播种时,先机械覆膜,后用人工播种,以保证苗齐苗壮。播种量为0.5-0.75K。
采用2BM-1`2型膜侧机起垄覆膜播种一次完成。选用膜宽40M的地膜,带幅宽控制在53-58cm之间,最佳幅垄宽0.55cm,垄面宽30M,垄间距25M,垄高10M,每垄两侧各种1行油菜。播种时将种子与细沙或炒熟的谷子按体积1:10-15的比例混匀,均匀播种,深度3-4M。
6 合理密植与科学管理
油菜幼苗2-3片真叶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第1次间苗;4-5片真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第2次间、定苗,6-7叶时进行第三次定苗,株距12.5-14M,亩保苗1.7万-2万株。间定苗要掌握间弱苗,留壮苗;间小苗,留大苗;间密苗,留匀苗;间杂苗,留纯苗的原则。注意在雨天或土壤过湿时不宜间苗,发现缺苗断垄时,要及时补苗或补种。
7 病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油菜从出苗至结荚期易受多种昆虫的危害,应时时动态监测,按虫害发生的种类选择药剂。出苗期至抽苔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5%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48%毒死蜱乳油,任选1种药剂按1500倍液,于晴天中午进行叶面喷雾,间隔7天,交替换另一种农药,用同样药量和方法进行第二防治,若虫害危害严重,可进行第三防治。
菌核病防治: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在油菜初花期药量30g兑水30kg,盛花期药量45g兑水45kg,茎叶喷雾,防治油菜菌核病。若病危害较轻,可在盛花期药量45g兑水45kg,茎叶喷雾,防治油菜菌核病。
8 适时收获脱粒
在油菜黄熟期收获。当油菜角果70%-80%呈现黄绿色,分枝上部有部分绿色角果,分枝中部角果内种子呈红褐色时为收割期。收获后适当堆放,不宜过高过久;选择晴天及时脱粒,脱粒后应充分晾晒,籽粒含水率约在8%时即可入库贮藏。
参考文献
[1] 廖星,王汉中.我国油菜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6):28―34.
[2] 殷艳,廖 星,余 波,王汉中.我国油菜生产区域布局和成因分析[J].2010,32(1):147―151.
[3] 蔡广珍,王琨,贾小琴等. 春季低温冻害对临夏地区种植业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12(8):43.
篇7
关键词: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信油2709;选育
中图分类号:S565.403.2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118-03
目前世界油菜发展的两大趋势是优质化和杂交化。优质已成为国际油菜商贸的必要条件,但由于优质与高产的负相关效应,使得我国育成的优质油菜品种在产量上未能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开展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选育推广应用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成为油菜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信阳在油菜初花期时易出现倒春寒低温天气,而胞质雄性不育系又对低温极为敏感,遇低温易导致其产生微量花粉,杂交制种纯度降低,不育株率提高,极大降低杂种优势利用。为此,从1990年开始,我们立足于“杂交+优质+高含油”的指导思想,重点进行了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优质材料和强优势组合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油菜新品种信油2709,审定编号为豫审油2012001。
1 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
1.1 隐性核不育两用系401AB的选育
1998年春,以蜀杂一号F2代群体中分离出的不育株(挂牌编号)为母本,用高含油量、高蛋白、高配合力的双低自交系自401为父本进行杂交,收获的杂交种子于当年秋混合播种于本院实验地。1999年春,油菜花期剥蕾与自401回交第1次,同时让F1代自交,收获397个单株的种子,进行芥酸、硫甙、含油量分析,淘汰中芥、中高硫和中含油单株,保留低芥、中低硫和中含油单株种子。2000年春油菜花期,发现F1代自交后代F2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呈现3∶1,卡方检验不显著,表明自401的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其不育性受两对独立遗传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隐性基因控制;将纯合(A1A1a2a2或a1a1A2A2)基因型和杂合(A1a1a2a2或a1a1A2a2)基因型的植株一起剥蕾和轮回亲本自401回交第2次,同时每个回交单株都自交,收取587个单株的种子,进行芥酸、硫甙、含油量分析,淘汰中芥、中高硫和中含油单株,保留低芥、中低硫和中含油单株种子,当年秋季按株系播于本院实验地。2001年春季油菜开花期,淘汰自交后代无育性分离(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的相应回交后代,用自交后代有育性分离(基因型为A1a1a2a2或a1a1A2a2,并且可育株与不育株的比例呈现3∶1)的相应回交后代剥蕾与自401回交第3次,同时又使每个回交单株自交,收取1 064个单株的种子,进行芥酸、硫甙、含油量分析,淘汰中芥、中高硫和中含油单株,保留低芥、中低硫和中高含油单株种子。2002年又剥蕾回交第4次同时每个回交单株自交。2003年春选择育性分离3∶1的株系成对测交,新转育的株系群已基本上与自401的综合性状一致。2004年春选择育性分离1∶1株行成对兄妹交,于夏季转育成新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定名401AB。
1.2 恢复系2512C的选育
2003年引进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双低油菜杂交种秦油7号,通过系谱法,从其F2群体中选择经济性状和抗逆性较好而且育性不发生分离的单株自交,经田间选择、多代自交纯化、室内品质测试筛选、恢复组合测交试验于2006年夏育成恢复系2512C。经与核不育两型系401AB杂交测定,恢复性能良好(恢复度100%)且较稳定。
1.3 强优势组合筛选与杂交种鉴定
2007~2008年度以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401AB为母本配置测交组合76个,发现组合401AB×2512C整体经济性状较好,产量优势明显。2008~2009年度杂交种鉴定试验中该组合表现突出,平均单产油菜籽3 849.9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25.29%,居76个测交新组合第1位,且恢复度高达100%。将该双低核不育杂交新组合定名为信油2709。
2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区域试验,单产2 584.5 kg/hm2,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7.4%,达到极显著水平,8点次7增1减;2010~2011年度区域试验,单产2 949.9 kg/hm2,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16.9%,达到极显著水平,8点次7增1减;2年平均单产2 767.2 kg/hm2,比对照增产12.3%,共16点次,14增2减。
2011~2012年度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569.5 kg/hm2,居2个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杂98009增产9.28%,6点试验全部增产。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征
信油2709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杂交种,生育期230.1天。苗期长相稳健,幼茎绿色,植株繁茂,春季返青快,叶形琴状裂叶,叶被有腊粉。茎秆粗壮,株高178.0 cm ,一次有效分枝8.2个。花色黄色,单株有效角果297.4个,角粒数23.4个,不育株率5.9%。千粒重3.2 g,单株产量17.9 g。
3.2 品质性状
2011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芥酸含量1.4%,硫苷含量32.81 μmol/g,含油量44.44%;2012年该单位分析结果:不含芥酸,硫苷含量22.66 μmol/g,含油量43.12%。
3.3 抗逆性
2011年田间观察,受冻率42.51%,冻害指数19.81%;菌核病病害率9.75%,病害指数8.45%;未发生病毒病;抗倒伏。
3.4 适应性
信油2709适应河南省冬油菜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直播适播期为9月下旬或10月上旬,育苗移栽适播期为9月15~20日。直播提倡沟播,沟深3~4 cm,行距40 cm。播量:直播4.5 kg/hm2,育苗移栽2.25 kg/hm2。
4.2 合理密植
正常播期田块,留苗22.5万~30.0万株/hm2;晚播田块可适当偏密,留苗30.0万~45.0万株/hm2;早播、肥力较高田块可适当稀植,留苗15.0万~22.5万株/hm2。
4.3 科学施肥
底肥与追肥相结合,底肥一次性施入。磷肥全部底施,氮肥底肥、苗肥、蕾薹肥比例为5∶2∶3。花期结合防治病虫,喷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0 kg/hm2。
4.4 加强田间管理
4.4.1 苗期管理 3~4叶期间苗,单行留苗,株间距3~5 cm。5~6叶期定苗,依据行距大小,按照留苗密度确定株间距。注意定苗前先查苗补苗,定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尤其是晚播油菜田更要搞好中耕松土和除草工作。
4.4.2 适当促控,防冻保苗 冬前旺长田块,可采用深锄断根,摘去老叶和适量绿叶,控制旺长;对僵苗、弱苗可适量补施肥料,促进生长。在6~7片真叶时,每公顷用15%多效唑粉剂750.0 g对水750.0 kg配成150 mg/kg溶液喷施,能有效增厚叶片,抑制根茎延伸,增强抗冻能力;在油菜封行前长至8~9片真叶时,即11月初进行中耕培土,培厚培严实,围好根颈,防止根颈外露受冻,但注意不要聚起叶片。
4.5 病虫害防治
4.5.1 地下害虫防治 整地时每公顷用油渣(或豆渣、花生渣、煮半熟晾干的谷子)22.5~30.0 kg,加水吸胀,拌甲敌粉3.00~3.75 kg(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600.0 ml)制成毒饵,撒施田间耙入土中诱杀。
4.5.2 蚜虫、跳虫甲、菜青虫、小菜蛾防治 越冬前可用甲敌粉等农药喷杀。
4.5.3 菌核病、霜霉病防治 采取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控氮、春季中耕培土、薹花期摘除枯黄老叶病叶等并辅之以适当的药剂防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可在3月下旬油菜初花期用70%甲基托布津1.5 kg/hm2或40%菌核净450.0 g/hm2对水喷雾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6 适时收获
当田间70%~80%角果变黄、籽粒由绿变褐时抓紧收获,就地晾晒,及时脱粒。
参 考 文 献:
[1] 程 辉,王友华,何道君,等.用灰色局势决策法多因素综合评估甘蓝型油菜早代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342-346.
[2] 程 辉,刘祥臣,王友华,等. 灰关联熵在选育油菜质不育系B101A的恢复系上的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0):30-33.
[3] 程 辉,王友华,刘祥臣,等. 甘蓝型油菜黄籽质核互作型不育系9106A的选育及其农艺性状表现[J]. 山东农业科学,2011,11:17-19.
[4] 程 辉,王友华,何道君,等.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的选育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7,1:12-14.
[5] 蓝黎明,柳世君,程 辉,等. 遗传距离分析在选配甘蓝型杂交油菜强优势组合的应用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7,13(2):20-22.
[6] 陈 震,程 辉,桂道衡,等.“双低两高”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9AB的选育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08,14(3):8-10.
- 上一篇:中学教育背景
- 下一篇: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