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范文
时间:2024-04-17 11:3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发展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基础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2.3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创建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导致投入大、收效小。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2.5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甚至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先行一步。
2.6 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集思广益,做出既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城市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城市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转贴于
3.2 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3.3 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4 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讲当然是时不我待,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现在”就上马信息化项目。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员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
3.5 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就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没有一支素养良好的劳动大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3.6 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3.7 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针对企业资源规划方法和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问题的研究。
3.8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
企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社会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软件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坚实的技术支持。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篇2
随着大型集团企业尤其是央企对信息化投入的不断加大,集团管控的模式和思想在集团企业中的普及和深入,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产品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我国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正面临新的发展思路和挑战。国内软件企业积极抓住这一变化趋势,利用自身对本土企业的深入了解,为集团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浪潮通过全面实施“专业化领先”战略,对全线产品进行了5年规划,形成了以浪潮GS、PS为主的ERP产品,以及浪潮BI、浪潮SCM、浪潮eHR等一系列管理软件产品,进一步扩展了管理软件产品线,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专注化服务,取得了不俗业绩。高端市场实现了60%的高增长,继续保持了在军工、建筑、医药、船舶、矿业、粮食储备与农业、装备制造、快消品等行业的领先优势。
浪潮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杨良指出,在此基础上,浪潮发现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呈现出以下七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云计算。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IT商业模式和应用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必将对集团企业信息化产生深远影响。
趋势二:物联网。从2010年开始,我们已经进入第三次信息革命时期,将要解决信息如何实时获取和动态反馈,解决人脑与机器的全自动信息对接、信息交换和互动问题,使信息物理系统成为现实。
趋势三:全过程/全职能。集团管控信息化从注重核心应用到发展全过程、全职能的应用,从集团财务、资金管理、全面预算进一步发到集团供应链、销售与分销、费用管理及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等。
趋势四:全相关方。企业价值提升从以企业内部为主到整体产业链的提升,通过与供应商、经销商、客户、银行、政府等联合,打造全相关方的商业生态系统。ERP建设通过扩大ERP外延或ERP与SCM、CRM进行集成融合实现电子采购、电子销售等电子商务管理以及供应商和经销商协同。
趋势五:全员。从专业应用到全员参与,信息系统不再是高深的技术,全员参与建设系统、使用系统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要求和必然的趋势。
篇3
一、两化融合的历史意义
(一)后发优势急需两化融合推进
当前广西的工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百色、河池的铝加工业,来宾的锰矿加工业,柳州的钢铁业以及正在建设的中石油钦州项目、中石化北海项目、防城港钢铁项目等,资源型产业高耗能、粗放式、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对广西发挥后发优势,赶超先进地区形成严重阻碍。工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注入新型推动力,信息化技术作为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两化融合将会推动广西工业综合实力跨上新的台阶。
(二)走向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加速推动力,工业化进程是迈人信息社会的必然阶段。广西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迫切需要把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起来,把两化融合统一于发展的主题当中。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加快国际国内资源交流,有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区域产业之间在总体上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三)抢占区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了产业结构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整、优化、升级。面对当前全球化竞争的历史背景,跨域的可能与落后的风险并存。广西既要抓住北部湾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又要抓住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成的机遇,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化被动为主动,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推广,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二、广西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情况
1 工业化初期加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广西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增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强劲,工业企业综合效益不断增强。2009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923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9%、43.9%和37.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29.8%,城镇化率为39.2%。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衡量。广西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2 信息产业突飞猛进。跨入21世纪以来,广西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尤其是电子工业,产值由2004年的20.59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115.6亿元,年均增幅达33%,已初步形成北海、南宁、桂林三个主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要基地。其中,北海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约占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一半。
3 两化融合实施试点。为了抢抓发展先机,广西正逐步推进两化融合试点,以柳州市作为广西两化融合试点城市,进一步总结经验并逐步在全区推广;同时,还利用国家鼓励三网融合的有利时机,鼓励加快发展公用通信宽带传输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及计算机应用网络,加速推进信息网络建设。
(二)两化融合的制约因素
1 信息化基础薄弱。广西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小,带动作用不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没有,缺乏真正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区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北海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区行业产值的一半左右:产业集聚不足,产业链短,上下游产业链并未在当地形成集聚,规模效应不明显:电子信息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不多。
2 信息化投入不足。由于多方面原因,多年来,广西在信息产业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据行业不完全统计,每年广西信息产业基建投资及更新改造投资不到5亿元,产业整体投入很小,无法形成较大的产出。
3 企业意识有待加强。许多企业未意识到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的理解仅限于建立企业网站、公布产品信息、公司新闻等较低层次的信息应用技术,企业电子商务等网络新业务发展较为滞后;同时,也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出现脱节。
4 政府服务亟待提高。两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工业化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广西的信息化、工业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都还处于初期阶段,两化融合可以借鉴的理论和成功经验较少。同时,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是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广西两化融合发展思路
当前广西两化融合属于初期阶段,信息技术只是从方便管理的角度简单地在部分企业、行业、地区推广应用,两化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广西两化融合的基本条件,坚决夯实基础,正视发展差距,理清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步伐。
一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坚持产业集群化、信息化,坚持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以信息化技术带动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广西工业化、信息化进程。
三是要充分抓住两化融合契机,积极培育广西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四、推进广西两化融合的建议措施
(一)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广西资源型传统产业仍占重要地位,存在着生产方式粗放、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要紧紧围绕节能降耗、提升产业层次的中心任务,选择关系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结合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制糖、汽车、石化、钢铁、冶金有色等行业应用信息技术、产品和装备。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生产线的自动控制水平,实现产品开发生产的高效率、高品质:在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推广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两化融合发展。
(二)加快完善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两化融合发展
首先,牢牢把握当前国家推行“三网融合”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全区广电、电信技术升级。向移动化、口化、宽带化、多媒体化发展,加快构建覆盖面广、稳定可靠、业务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宽带网速、接
入网络覆盖率和国际通信能力。其次,建设智慧城市试点,推进传感网在智能交通、电力设施、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推动无线接人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结合3G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大力推进M2M在各个方面的应用等。第三,鼓励电信、广电等企业业务向农村地区拓展,把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网络平台作用,争取宽带网络进村入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快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搭建两化融合平台
一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地方投融资平台作用,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不断加强企业信息资源与资产整合共享、业务协同,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平台、物流市场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探索广西物联网建设。二是引导具有信息技术优势的地方大型企业,自建或与政府、其它企业共同构建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中心,切实提高广西企业信息化外包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地方信息化实力。三是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政府、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协调配合,重点抓好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切实维护国家、企业及个人信息安全。
(四)大力扶持电子信息产业,抢占两化融合市场
信息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基础。国家推行两化融合是广西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既要立足自身已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又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积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区内已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大力培育新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政府财政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设立电子信息产业专项发展资金,鼓励与引导国内外风险投资对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北部湾(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富有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
(五)切实做好试点建设工作,总结经验促发展
应积极推动柳州市两化融合试点工作,重点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柳钢、柳化、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重点企业信息化进程,建设以柳州市为重点地区的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加大力度建设广西互联网工程、广西广播电视主干传输网和分配网工程、南宁信息港工程、桂林电子信息城工程、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这5大信息化工程。切实抓好无线宽带互联网示范项目、工业信息化应用带动示范项目、信息化示范项目、电子政务示范项目、智能化小区示范项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示范项目这六大信息化示范项目。努力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信息化发展试点、三网融合试点这3个试点的建设。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交流中心建设,实施北部湾数据资源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等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以发挥广西面向北部湾、面向东盟的窗口作用,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进一步提升广西的国际竞争力。
(六)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建设,实现两化融合保障
篇4
关键词:创新发展,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矿井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是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之路,是使煤矿企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它反映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规律。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快推进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全符合塔山煤矿的创新品牌、塑造典范的发展目标,也符合集团公司高起点上再跨越、创造同煤新历史的要求。
一、塔山煤矿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代化的手段,是现代化煤矿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信息化就是运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改造和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过程。加快煤矿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确保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塔山煤矿公司自建矿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科技带动生产,不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努力推进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目前,企业拥有MIS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网站、邮箱系统、FTP服务、井上下工业电视系统、井下人员区域定位系统、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综合自动化设备监测系统等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信息化系统。
1、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FTE):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部分,以太网担负着整个矿井的数据传输任务。FTE极大地减少了我们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为提高系统的使用率和可靠性提供了理想的效果。它不仅提供容错能力,还提供了工业控制应用所需的快速响应、决策和安全性。
下图为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一)
2、企业信息门户:面向互联网的新闻、信息网站,是企业展现宣传的窗口。主页上新闻、专题、栏目可以定制,所有的内容都通过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通过IP绑定和HTTP BASIC认证机制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通讯。
网站中包含有企业内部邮箱用于传递各种文档;FTP服务器中存储了各种办公、杀毒等应用软件;内嵌一个产量窗口,用于矿井日产、月产情况。
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11个对口业务子系统、1个协同办公子系统(OA)并集成了地测、井下环境监控、设备监控、视频监控4个子系统。
各对口的业务子系统均具有独立的录入、输出(打印、导出excle表格)、查询报表功能;各子系统除具有报表类功能外,还具有上传、下载各类文件的功能。
各子系统主要包括:
1. 生产子系统。
2.调度子系统。
3.选煤子系统。
4.运销子系统。
5.财务子系统。
6.机电(设备和配件)子系统。
7.人力资源子系统。
8.材料子系统。
9.考核子系统。
10.统计子系统。
11.协同办公(OA) 子系统。
12.考试子系统
13.地测系统、工业监控系统等的数据集成。
管理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固有的工作模式,使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信息系统及时提供的信息内容,对管理工作的及时性、高效性、可靠性提供了保证,对提高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使企业管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该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和应用,无论从软、硬件环境,均为塔山煤矿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数据信息量的不断丰富,员工工作方式的逐步改变,对信息化认识程度的提高,将为今后扩展开发、应用高层次的管理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工业电视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充分利用光纤通讯技术,将井下各运输皮带、洗煤厂及地面的画面清晰的传输至调度指挥中心视频服务器,实现煤矿生产调度指挥的可视化。另外,所有画面还将通过视频分配器传输至高性能的冗余容错以太网上,使公司各级领导及生产安全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井上下的视频监视。
5、综合自动化设备监测系统:以前,公司内各套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兼容,在井上下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煤矿企业进行综合管理和决策。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监测系统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集成包含综采采煤机组、泵站等监测;井下电力监测;顺槽及主井皮带CST、贝克皮带保护监测;主扇风机监测;排瓦斯泵站监测;制氮机监测;水泵房监测;束管防火监测;人员定位监测;洗煤厂监测;皮带电子秤监测;矿压监测等十二个子系统,涵盖与矿井生产及安全相关的所有系统,将这些系统集成于一个平台之上,在调度指挥中心或者局域网所覆盖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实时了解各套系统的运行状况。
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依据“以信息化带动自动化、自动化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建设原则,通过搭建综合自动化监控网络平台、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为数据传输、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物理通道;通过建设管控一体化平台,将底层自动化子系统相关安全、生产实时数据与管理信息有机结合。科技论文,创新发展。在实现所有子系统在矿调度指挥中心的集中监测与控制的同时实现塔山煤矿生产自动化、生产管理自动化与管理决策自动化的无缝融合。
6、井下无线通讯系统:
安全生产, 以人为本;生产调度,效率为本;
实施救援, 快捷为本;实时监控,通讯为本;
由此可见,现代通讯技术已经成为矿井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科技论文,创新发展。科技论文,创新发展。基于Wifi技术的MDS信息通讯系统已经通过公司有关部门的方案审核,并将在下半年进行安装,系统设计覆盖井下所有区域及部分地面办公区域。科技论文,创新发展。
与国内传统的矿井无线小灵通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所有线路采用光缆传输,信号抗干扰能力强。科技论文,创新发展。
2、采用802.11b/g网络传输标准,增加了信息通讯物理带宽,使数字、视频等信息的传输成为可能。
3、Wifi手机的无线通信质量非常好,就是在嘈杂的环境下,也有很好的过滤功能。
4、增加了网络摄像头、防爆摄像机、移动基站、防爆PDA、智能车辆监测等辅助设备,充分利用通信带宽满足不同的数字业务需求。
作为未来替代矿井有线电话的通讯技术,Wifi无线通讯系统不但实现了井上下实时的语音调度指挥和信息反馈,也为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救援、安全监控等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矿井信息化发展思路
针对目前公司内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
1)一套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流程犹如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流程就是要保证企业内外部信息的畅通无阻。建立一套规范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共享、传递和报送等管理流程,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完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公司信息化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营造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工作氛围,提高人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3)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使得各项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同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
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依托,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煤矿安全高效高产的发展方向。以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科学发展为目标,把创新理论应用到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当中,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升华,使实践得到理论的支撑和指引,最终实现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3、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1)一方面我们要加大革新力度,改造现有设备使其满足现代煤矿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国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努力使我们的硬件设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重视培养和引进符合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人是根本。企业必须从长远出发,制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一方面为院校提供实践基地合作研究课题,另一方面利用院校优秀师资力量为我们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互利双赢。
信息化建设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有相应的部门来研究和制定信息化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发展战略和目标,提出相应的实施计划和项目建议;要根据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并推动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相应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此外,还要监督、评估和管理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总结
煤炭工业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努力发展煤炭工业信息化。科技论文,创新发展。煤炭企业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分阶段实施,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进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化管理是长期的、艰巨的、规范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发展下去,才能为企业降本提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安全高效矿井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延文.兖州煤业信息化管理实证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0(1):84-85
[2]王鹏.浅议煤矿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6):127-128
篇5
关键词:道路运输;信息化;推动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
Abstract: to speed up the road transpor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s to promote road transportation faster, better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nly to catch foundation, the whole resources, promote application, a talent for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you can really promote road transpor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head,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oad transportation, play to its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illar industry status, to guarantee and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make its due contribution to the road transport.
Keywords: road transport; Information; Promote road transportation; Health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知道,我市“十二五”交通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智能化运营系统的建立,提出了抓基础、整资源、促应用、出人才的信息化发展思路,并制定了推广实施方案,确立了建设区市县三级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实现异地违章处罚信息共享的目标。为此还制定了《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交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就要求我们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齐心协力,全面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为道路运输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目前我市道路运输信息化的基本情况
我市“十一五”期间,各级交通部门按照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了信息化组织机构,制定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规范了信息化建设、管理、维护、使用管理等办法,道路运输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首先,建立了标准体系。“十一五”期间,依托西部科技建设项目“省域道路运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制定了《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指标体系》《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编目编码》和《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分类与指标》《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编目编码规则》《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数据交换格式》《IC卡道路运输证应用技术规范》等行业与技术标准,为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推动区域和全国联网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次,建立了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网络。“十一五”期间,我市各地加大了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力度,建成了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及业务管理系统、道路运政监督检查和移动稽查系统、道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汽车检测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系统、交通规费征收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监控管理系统、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区内外和区域内联网,建立起一整套覆盖面广、精确度高的动态、实时数据库,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起全新的监管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满足了运输业发展的需求,推动了运输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营运车辆GPS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对客运班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监管,在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建立了服务网站,推进了运输企业信息化进程。市运输服务网站的建设,实现了网络办公,日常手工操作变成了电子办公,方便了道路运输经营者,也提高了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如汽车客运站、汽车维修企业、驾驶员培训学校、出租车公司实现了信息化,提高了运输企业的运营能力,促进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尽管如此,但也应该看到,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提高对道路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健全信息化管理和运行制,规范信息化条件下的的业务流程,实现区域内外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条件下的整体效益。
二、我市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要做的主要工作
如前所述,要实现以道路运输信息化推动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就必须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建设以运输企业的业务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以此为基础开发和推广应用系统,构建覆盖区域内外的交通信息基础网络,实现交通信息的传输、交换与共享。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设区域内统一标准的运输业户、营运车辆、营业性驾驶员数据库,实现与区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融入全国道路运输信息平台,为市县交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2、建成兼容全区的市县三级联网的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道路运输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方便广大经营业户,提高运政管理效率。
3、加快基于无线通信和远程数据库管理的移动稽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快速识别违法、违章、欠费车辆,提高路面执法高效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强化对运输市场的监管能力,并实现与公安、城管等其他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对运输业户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经营行为、安全状况、服务质量的考核和质量信誉的动态管理。
4、积极推广和使用GPS和行车记录仪,建立统一的监控平台,以约束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遏止疲劳驾驶和车辆超速等严重交通违章现象,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同时为车辆事故分析和鉴定提供原始数据。
5、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网站,实现“一卡通”“一网通”的服务模式和客运联网售票,为公众提供准确、实时的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开发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实时的货运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以满足货主在更大范围择优选择运力,同时也为车主配载,以及为中介服务机构更有效地提供运输服务创造条件。以网络为基础建立科学、公正的信用评价体系,解决营运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认证问题,保障货物安全。
6、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现代科技水平。加强运输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在自主培养的同时,可以引进既懂交通行业知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行业中要开展信息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信息化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以道路运输信息化推动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文强;;试论加快转变道路运输业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朱喜龙,刘宇熹;我国道路运输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篇6
从城市项目入手
近年来,数字城市在甘肃省内蓬勃发展并逐步向智慧城市转型,全力打造甘肃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以促进全省经济的转型和跨越发展。
不久前,甘肃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加快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建设,大力推广和深化甘肃省社会管理创新模式民情流水线工程,签约合作项目涉及投资金额达47亿元。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迈出了向全国推广的重要一步。
都市圈三维数字化社区管理平台以真实还原辖区的三维地图为基础,录入了街道社区日常管理及服务所涉及的各项内容,将辖区的各条道路、各类建筑、商业区、居民区、党员信息、流动人口信息等做成三维仿真图像资料。凭借这套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直观地查询辖区医疗网点、教育机构、就业服务网点、社会救助体系等信息。同时,这套系统还为社区工作建立了一个规范、统一、共享的数据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基础人口资料数据库实现对辖区居民的动态化管理,尤其是在流动人口管理中,通过强化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的采集,提高了对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登记率和出租房屋的登记备案率,确保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信息准确、鲜活、完整,实现了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动态管理。相信不久该平台将会在甘肃得到广泛的应用。
西部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往往受限于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等现实因素,能够开发和挖掘的领域也随之受限。但如果找到适合城市发展的着眼点便能够帮助城市搭建适合的信息化体系发展框架,促进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
2012年10月由中国电信甘肃公司主导建设的“智慧城市・爱城市门户”正式上线,门户是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统一品牌下的重要内容,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依托,整合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信息化应用,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本地化、一站式的公共信息服务,同时也汇聚、承载、展示和运营“智慧城市”应用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而“爱城市”门户,正是以上内容的具体体现。门户具备优秀的开放资讯服务整合能力,能够快速将各类优秀的信息内容和便民服务进行整合,聚焦城市特色,突出本地信息和便民服务。同时,门户还突出大众服务的便捷性与互动性,不仅具有受众面广、资讯服务及时便捷的特点,还可以积极引导用户参与互动,激发市民参与城市服务与管理、展现自我风貌的热情,有利于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让城市文化更具活力与魅力,门户的上线把“智慧甘肃”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爱城市”门户上线后,甘肃还将继续完善在线服务、电子渠道、电子商务、定位服务、收费支付等功能,凸显门户服务“政、企、民”的新型智慧平台的特色,加大“平台、管道、流量、能力、资源”等方面价值的挖掘与整合,加快推进甘肃省信息服务产业化进程。
之前,中国电信已在甘肃投入数十亿元,全面推进3G网络、电子政务专网、光纤进村、平安城市、数字校园、数字企业、数字医院等35个项目的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甘肃经济跨越发展,为“智慧甘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挖行业潜能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甘肃先后出台了《加快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甘肃省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信息化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进程。
在工业生产领域,甘肃结合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特点,确定了“区域抓示范、行业抓重点、园区抓集聚、企业抓提升、物流抓平台”的“两化”融合发展思路,建立了全省“两化”深度融合重大项目库,以促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为重点,以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为主线,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目前,全省1200家具备基础通信网络的企业,则向着办公、培训、安全管理、电子商务等全方位信息化应用的“数字企业”迈进,明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000家。而企业的信息设备装备化、信息技术利用化、信息内容数字化、信息服务完善化,也正在推动甘肃经济结构向产业信息化、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方向发展。2012年1-9月,甘肃省全省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2亿元,同比增长9.1%,软件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0亿元,同比增长4.9%,通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88亿元,同比增长13.5%。同一时期内,甘肃省全省信息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3亿元,同比增长68.79%;共争取落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倍增计划以及省信息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4685万元,同比增长20.13%,带动产业投资逾10亿元。
篇7
一、引言
景区智能化是旅游产业服务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智慧旅游的核心和基础。随着物联网、云计算、3G/4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广大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旅游体验需求,结合目前湖南省旅游业正处于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由粗放服务业向集约服务业、由本土服务业向国际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时期,如何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助推湖南旅游产业在管理、服务、营销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是当前政府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旅游景区的智能化是优先需要解决的难题及面临的挑战。为此,我国许多专家和科研院所开展对旅游景区信息化、智能化进行研究。李继峰对旅游景区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内涵、特征、表现形式进行详细的阐述;陆芳欢对安徽省旅游业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转换时期信息化发展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韩林提出了基于体验经济下的智慧景区信息化产品创新思路;郭伟等认为我国智慧景区的不足是人才、资金、新技术、机制体制制约引起的,并提出相应对策。党安蓉等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设计了智慧景区建设的全面架构。赵耀对湘西州“十二五”期间旅游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及相应对策。冯刚等提出以物联网技术之一RFID为中心构建智慧九寨沟景区,解决目前景区内旅游旺季旅客拥挤、车辆调度不畅等问题。根据知网文献查阅,以湖南省智慧型景区为关键词查找的文献为0,说明缺乏针对湖南旅游景区的智能化发展理论研究;在《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提出智慧旅游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后,把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作为智慧旅游建设工作重点,2012年湖南省政府把张家界、韶山作为智慧景区的试点地区,但与国内旅游强省的景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差异明显。因此,开展以智能化为主导的旅游景区信息化研究是实现湖南旅游产业升级、缩小差距、提升景区智能化发展理论的重要途径。
二、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内涵及关系
旅游景区信息化发展被认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景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含义可理解为:在旅游风景区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游客、旅行社、酒店管理及信息,其表现形式为游客的统计、管理,旅游景点信息等。旅游景区数字化内涵是借助计算机硬件设备,综合利用网络技术、3S技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实现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游客管理、游客活动进行采集和动态监测,并通过整合这些信息为游客提供服务,为景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其表现形式为网络预售、电子商务网站、LED显示屏信息、电子门禁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等;旅游景区智能化内涵是利用物联网技术、3G/4G等移动技术、穿戴技术、虚拟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云存储技术等,实现景区内对人、物、景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管理、跟踪,从而达到智能化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的目的,其表现形式有:二维码、RFID、实景3D、触摸显示屏、O2O电子商务等。上述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信息化、数字化是智能化基础,智能化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推进和延伸,数字化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桥梁和纽带。
三、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外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国外许多国家非常重视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随着3G/4G、物联网、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特别对景区智能化建设尤为关注,经过近十年建设,许多国家取得一定的成效。2006年新加坡提出了“智慧立国”旅游计划,围绕各景区实施了智能化数字服务系统:该系统着眼于增加游客在新加坡的旅行体验。游客通过各种渠道如手机、互联网等得到“一站式”服务,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利用交互式营销平台开展个性化的旅行规划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韩国开发了“i Tour Seoul”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它能提供定位服务,智能信息服务及丰富的附加服务如推荐旅游路线等。比利时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项目,让带条码标识的不干胶沾满景区及景区周唯店铺等,智能手机到指定网站下载条码扫描器,能随时随地获取历史文化、购物路线、景区内景点线路导航。2009年英、德开发一款智能导游软件,让游客“亲身”体验被遗忘的历史遗址样貌,规划自己的旅游路线。
(二)国内景区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2004年至2011年开展了“数字景区”示范工程,已有九寨沟、黄山、峨眉山等24个景区实施了数字化试点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至目前为止全国153家5A级景区已经全部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立了完善的语音导游、电子监控系统和游客服务中心,完善了网上预订和支付系统。2012年随着国家智慧旅游带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战略的提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国家旅游局确立了22家全国旅游智慧景区的建设试点单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许多景区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九寨沟的景区旅游服务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实现游客分流智能化管理;黄山的“智慧+服务”模式;北京颐和园智慧景区,现已实现智能游客统计、四季花讯实时更新、实景导览等多个功能等。2015年7月河南省政府与腾讯公司合作准备“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项目建设,实现智能景区4G和WIFI全覆盖,该平台具备互联网+购票、互联网+游园、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宣传四大功能板块,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微信购票、微信入园、语音导游、在线客服等功能,通过便捷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改变,为游客带来从入园前到出园后的全流程智慧体验。伴随智慧景区建设,产生一些旅游附加值较高的智慧旅游项目。如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旅游担保”支付方案,将让消费者旅游消费真正实现“先玩后付”。目前,已有北京、上海、三亚、深圳、杭州、四川等地区近10个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网站支持了支付宝旅游担保交易。
(三)湖南省各景区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相对于旅游强省而言,湖南旅游产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开展相对较晚。于2011年湖南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利用数字化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特别是在2012年省政府旅游局确定张家界、韶山作为湖南省智慧景区示范点后,经过前几年数字化建设和近几年智慧景区建设,景区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张家界和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合作进行智慧景区建设规划编制。景区现已建成全国首个指纹IC卡身份识别自动化门禁系统,平安技防安全保卫和景区防火监控系统并实现湖南省防火办对接,信息平台,网上售票系统及基于游戏的景区虚拟项目。韶山景区建成了二维码验票门禁系统,部分景点无线WIFI覆盖,网上售票系统。2014年湖南旅游局已完成旅游政务网、旅游监督网、旅游投资网、旅游电商网的整合,并且利用“锦绣潇湘旅游卡”――湖南旅游景区智能电子年票和旅游电商网,为全省旅游企业开通网上销售推广渠道,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在线服务、网上预订、网上支付、智能手机APP等智慧旅游服务。
四、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不足
虽然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
绩[8],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景区旅游信息不对称
1、旅游经营者对游客需求认知有限。具体表现在目前湖南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方式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广告、杂志等渠道,而新媒体渠道应用较少,游客被动吸收旅游信息。往往旅游景区及旅行社单一类型的定制性旅游产品,缺乏难以吸引八、九十年代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2、游客对景区的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具体表现为节假日热点景区游客超载。游客超载不仅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容易造成景区交通拥堵,诱发安全事故,降低游客游览质量。景区危机信息难以获取。景区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景区内游客难以及时得到。景区内景点线路不能实时获取和定位。景区内没有构建全覆盖的WIFI或3G/4G网络,在游玩过程中查阅路线和景点信息比较困难。
3、旅游管理者对旅游经营数据掌握不准确。具体表现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商铺)的服务质量、土特产销售、旅游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游客投诉等无法准确、及时获取。湖南旅游管理部门仍然采用传统的投诉途径――电话投诉和部分的网络投诉。
(二)景区旅游信息缺乏整合、协同
湖南景区内信息化建设没有考虑把交通运输、监控、环保、国土资源、销售、气象等涉及到旅游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景区旅游大数据资源平台。张家界作为全国综合旅游改革示范区,目前也只是进行门禁系统、售票系统、监控系统、大型LED显示屏的信息化建设,各系统中之间数据不能共享,更不能进行数据整合。而其他景区信息化建设相对张家界景区而言,其景区内信息化各系统之间共享、整合程度更低。
(三)景区旅游信息建设随意性较大
全国其他旅游强省为推进信息化建设,都相应编制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通过百度搜索或知网文献查阅,没有找到“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湖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划。除张家界外,湖南其它景区信息化建设缺少系统规划。尤其是智慧景区的建设,湖南省缺乏智慧景区的建设规划和标准,也没有景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规划部门。
(四)景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滞后
湖南省旅游景区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还是较为薄弱。几乎湖南省所有景区都没有实现WIFI和3G/4G的全覆盖,造成像张家界这样的示范景区即使开通智慧导游,但对游客而言,由于景区内缺乏良好的通讯信号,智能终端设备几乎不能正常使用。湖南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相对滞后。尽管2014年初湖南省曾提出三大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电视终端、PC终端)促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但从目前景区项目实施效果看,游客基本感觉不到三大终端的使用效果。
五、湖南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应对策略
湖南省作为年国民经济总量过万亿,其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经济十强的强省,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随着近几年各景区开展的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建设,可以说湖南省部分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基本具备实施条件,为促进湖南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例,满足普通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旅游服务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管理、服务、营销的升级,湖南智慧型景区项目推进无疑是较好解决上述需求的途径之一,同时能促进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提升,因此对湖南省智慧型景区的建设及应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从而引导湖南省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一)景区旅游大数据整合
整合景区交通运输、环保、气象、国土资源、人文历史地理资源等涉及到旅游的数据,通过电信、百度、阿里巴巴等主要移动通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建立社会各方面数据和旅游数据相整合的旅游大数据资源,推进旅游的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升级,从而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针对湖南省景区,继续推进潇湘一卡通的升级,重点开发和建设移动旅游信息门户和移动旅游应用服务平台,为景区在途游客提供跨平台、跨网络短彩信服务、APP下载等各类移动终端应用服务,组织开发符合移动信息传播需求的数字旅游内容制作,解决各类旅游资讯、营销广告、多媒体宣传内容、旅游地图等信息载体在手机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内容组织和展现问题; 如智能导游和微信平台的整合。
(二)景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规范化
湖南省旅游局、国土资源局、经信委等各部门联合制定2016-2020湖南省旅游信息发展规划,加快制定智慧景区的标准,覆盖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监管、旅游者权益等旅游各环节和各要素的信息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立以元数据为中心,可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旅游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建设景区旅游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旅游行业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产品服务创新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三)大力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促进景区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之间信息互访
景区智能化发展需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平台的支撑,故湖南省在建设智慧型景区中需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其具体表现为:在十三五建设期间,加大景区WIFI无线网络和3G/4G移动网络的全覆盖规划和建设;加强景区内智慧型停车场建设;加强景区内起宣传和导游功能的触摸显示屏布局和建设,在景区集散地(景区入口处、酒店、停车场等)开发景区旅游信息咨询平台(触摸屏);加强景区传感器网络的规划布设,应用传感器网络实现旅游景区大气成分、水资源质量、地质成分、环境噪音等环境指标的实时采集监控,并进行分析及预警;借助地理遥感测绘、监控视频、数字标签等技术,实现对景区动物、植被、景观、文物等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应用RFID、二维码对景区重点资源进行标计联网,建立景区资源物联网资源库。继续推进“三大终端”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及应用,针对PC终端平台,在大型网站京东、天猫、百度、腾讯、淘宝、去哪儿、新浪等开设“湖南旅游旗舰馆”或“湖南旅游专区”,满足消费者在PC终端应用中对湖南旅游资讯的查询、了解和购买需求;针对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开发湖南旅游公共微信项目,为经营者和游客提供旅游业务服务和用户互动体验;针对电视终端平台,开发云电视旅游平台及湖南旅游资讯频道。建立景区运行监测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对景区人流量、景区周边道路、景区恶劣天气实时监控、和预警。
(四)以智慧景区为中心,带动智慧型旅游企业和智慧城市发展
以景区智慧化要求激发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创新,推进旅游企业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为线上游客提供旅游资讯、预订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为线下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旅游服务信息共享资源的整合及协同,推进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经营,全面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湖南省应以华天国旅、省中青旅、省国旅等星级旅行社和华天、通程、喜来登等星级饭店作为智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着力培养像携程、同程、艺龙等新兴的旅游信息化企业。以智慧景区发展要求刺激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如在省旅游集散地(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站、机场等)、城市人流聚集区(大型商场、酒店等)建设“湖南旅游公共信息”查询平台(触摸屏)。围绕智慧景区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如为推动智慧景区发展,全省拟建或在建了统一旅游管理部门办公、业务流程无纸化的OA系统和省旅游资讯网、旅游国际推广平台、省旅游监管网等网站。以智慧景区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交通、气象、公安、民航等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篇8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一是着力抓好计划执行。按照“十一五”规划、区党代会和人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和预期目标,进一步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继续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科学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全面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建立信息及时反映的渠道和制度。并探索建立社会发展形势例会制度,通过与各社会事业发展部门定期交流的形式,深入分析社会发展形势。二是着力抓好课题研究。根据宏观调控和生产要素制约的实际,进一步研究提出解决的有效途径;根据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研究破解的可行办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推进的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吃透上级政策精神,用足用好用活各类政策,完善和制定相应的政策,用政策促进发展。选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点,着重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思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开展重大课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当好区委、区政府决策的参谋。继续办好《*发改》工作简报,增强刊物的特色性和指导性。三是着力抓好规划评估。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各专业规划、区域规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和督查,并启动*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二、围绕满意机关建设,努力建设基层群众满意的服务部
(一)继续坚持抓项目、促发展不动摇
1、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全区重大项目引进提供高效优质的决策咨询服务;加快推进机场路二期、章溪公路、科技创业中心、前所围垦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重大前期项目的储备工作,争取出台《*区加强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若干意见》;继续做好与省、市发改委的衔接,促使我区重大项目尽快批复,促进项目尽快建设;继续做好省、市重点项目争列工作,继续做好项目国债争取工作。
2、抓好项目投资管理工作。结合“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打造“一基地、两城区”、新“五区”目标,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和引导,按照“管住一线”和“放活一片”的基本思路,管好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对政府投资,争取出台《*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规范,严格建设管理程序,做实做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概算等工作,严把审核、审批关。探索和实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等一系列制度,全力缓解要素制约。探索开展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对民营投资,实践和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积极鼓励招商引资,结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在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利用土地,注重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灵活运作,促进投资有效增长。
3、抓好重点建设推进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工程的建设管理,争取出台《*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进一步科学合理安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及形象进度计划,重点跟踪十一塘围垦、污水处理二期与再生水回用、中心大道*段、开发大道东延段等重中之重的项目进度,强化考核和服务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
(二)继续坚持抓二三产业联动、促产业结构升级不动摇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将20*年确定为全区的“结构调整年”,出台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若干意见》及相配套的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从政策上支持和引导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产业层次。以此作为强势推进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三次产业结构从当前的“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以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目标的重大工作措施。
2、推进功能区块建设。以产业集聚效应的显现促新经济增长极的培育。为此,重新启动对产业功能区的考核工作,制定实施功能区建设考核办法,把滨海工业区*区块、*沿海工业功能区、葭芷物流功能区、洪家塑料电器专业区和椒北工业功能区等综合性工业功能区列入考核范围。
3、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在建立完善节约型社会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综合协调,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出台循环经济发展扶持政策,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引导资金,开展功能区块循环经济试点,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严格执行《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培育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
4、推进产业技术提升。贯彻落实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强化衔接与服务,积极申报国家、省、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循环经济专项等项目以向上争取资金,引导企业良性发展;以*中科计算技术研究所为基础,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平台,狠抓嵌入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推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保障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发展。
5、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好引导文章,细化服务业发展引导政策,积极推进洪家市场群、中心大道沿线、葭芷物流功能区、核心商务区、一江山岛红色旅游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现代生产业,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密切相关的现代消费和公共服务业。
(三)继续坚持抓队伍建设、促服务提高不动摇
继续抓好“作风建设年”活动整改措施的落实,着眼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建立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教育与考核奖惩的有机结合,抓紧修订完善各项制度,实行程序化操作、规范化管理,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强化督办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对重点工作、重大事项、上级领导重要批示和交办的重要事项,落实专人,认真办理,及时回复;严抓机关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办好“发展和改革论坛”,加强政策、理论、业务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不断强化发改系统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廉政意识和团队意识,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为更好地服务于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证。
篇9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总战略,结合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创新,推动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决定在全省开展创新型工业园区建设活动,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建设创新型工业园区的重要性和总体目标
工业园区是我省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争创*经济发展新优势,实现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的重要窗口,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当前我省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的新形势,自主创新的新要求,节能减排的新任务,环境资源的新制约,市场竞争的新压力,迫切需要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集约发展道路,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建设创新型工业园区既是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总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和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开展创新型工业园区建设活动的目的就是加快推进园区创业创新,通过园区发展方式创新,深化科学发展理念,走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园区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园区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园区产业创新,增强结构优化能力;通过园区产业集聚创新,提升集聚发展水平;通过园区工作服务创新,提升服务效能,构建公共服务大平台;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示范区域,为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的跨越作出贡献。
二、建设创新型工业园区的基本要求
(一)加快推进园区发展方式创新。推进打造绿色生态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园区生态保护和生态改造有方案有措施,节能减排工作有力度,各项节能指标完成良好。抓好清洁生产试点工作,有计划地完成园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进入园区,加快淘汰已有的落后生产能力。
(二)加快推进园区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园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抓好园区行业技术发展规划和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赶超计划的制定,全面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重点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园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支持。建立适应园区产业发展的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促进行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并在打造园区产业、企业、区域品牌上取得实效。
(三)加快推进园区产业结构创新。科学规划园区的总体布局,发展规模、产业导向,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结合园区发展实际,抓好园区发展规划的调整修编工作,优化各项专项子规划。增强结构优化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重培育对园区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推进与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生产业和园区相关第三产业的配套发展。
(四)加快推进园区产业集聚创新。突出产业优势,狠抓园区产业提升和优化,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以项目推进为着力点,强化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和选资招商,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和落地有计划有成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狠抓挖潜节地,抓好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经济密度等控制指标,积极盘活闲置土地,推进标准厂房建设。继续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快推进园区产业组织创新。发挥大企业、重点企业对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和组织结构创新,促进企业采取联合、购并、控股等方式完成资产重组、企业重组,有重点地扶持中小企业。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加强战略规划、产品创意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等管理基础,建立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园区企业劳资关系和谐,劳动用工规范,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六)加快推进园区服务工作创新。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抓好园区高效、优质、廉洁的行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办事程序简化、高效,服务机制完善方便,建立政务公开、首问责任和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并有效进行实施和监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协调水平,为企业开展“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三、开展创新型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对创新型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全省创新型工业园区建设联系会议制度,由各级经贸部门和有关工业园区主要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掌握创建活动动态,加强相互间合作与交流,开展相关政策调研,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认定一批全省创新型工业园区,由各工业园区对照《*省创新型工业园区认定条件》(见附件1)的要求,从创新能力、创新投入、创新绩效等方面进行自评,将自评材料上报当地市、县(市、区)经贸委(经委)、经发局初审后上报省经贸委,省经贸委组织开展评审认定工作,最后确定并授牌。
篇10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开展以来,信息产业局领导班子根据市委《在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紧扣“践行科学发展观,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主题,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找准问题为重点,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周密计划,有力有序推进。
一、通过学习、调研、讨论,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识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习效果。市委召开动员大会后,我局及时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部署机关学习实践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中心组集中学习5次,参加中心组和支部组织的学习交流讨论活动各2次。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讨论交流、聆听专家辅导讲座等,班子成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紧迫性和自觉性。二是锁定年度工作目标,突出实践特色展开调研工作。局党组根据局年度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等课题,以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重点,决定将“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确定为调研课题的实践载体,先后3次带领机关赴泰兴、靖江、姜堰、高港等地调研;同时广泛征求意见,找准存在问题。先后2次召集四市两区重点软件企业进行座谈,征求他们对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见和建议。向各地、各相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80余份,梳理收集有一定价值的建议意见5条。在此基础上,局领导班子形成了《加大应用改造力度,推进两化融合进程》具有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三是围绕载体,紧扣主题,着力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局党组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推动思想大解放,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的主题,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推进发展为突破口,以寻找差距、激发活力、推动落实为抓手,紧密结合全市信息产业工作实际和党员思想实际,着重就我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开展“坚定信心促发展、抢抓机遇保增长,确保我市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局领导班子成员与全体党员干部上下互动,同台交流思想,共同研讨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举措。通过大讨论,使全体党员干部在事关信息产业发展工作要不要促进科学发展、能不能促进科学发展、怎样促进科学发展以及如何促进自身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广泛共识。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各项工作。局党组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同全年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调研与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推动工作的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正确处理、统筹兼顾好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坚持学习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工作早酝酿、早启动。局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想点子出思路,既抓实际工作,又抓学习实践,既承办调研课题,又撰写学习体会,带动和影响了广大党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热情。确保了中心工作和学习调研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在学习时间、内容、质量、人员的落实。
在深入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三点共识:
一是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市信息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以科学发展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思想解放和思想统一。
二是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信息产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根据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以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破除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在全省和全国的大视野中考量**信息产业发展,以“敢”的精神和“冲”的状态,树立更高的目标追求,争做全市加快发展的领头羊,争当全省信息产业的排头兵。
三是必须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局机关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目标,大力提升服务科学发展能力,着力增强破解发展难题能力,在服务全市信息产业科学发展中找准定位,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在发展思路上,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推进制造业发展突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推进软件业发展突出加快发展速度、扩张产业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突出应用为主、务求实效。在工作方式上,优化机关内部运行机制,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加强为基层和企业服务,努力用新机制、新办法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近年以来,信息产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一是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保持稳定发展势 头,20xx年实现现价产值360亿元,完成销售315亿元,实现利润14.9亿元,利税29亿元,20xx-20xx三年内的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7%、31%、50%、65%。
二是软件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今年通过国家认定的软件企业可达35家,90个产品取得软件著作权证书,85个产品通过国产软件产品登记,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双软认定”目标,**软件园进入全省首批10家软件和信息产业园行列,17个软件项目获省软件专项资金1800万元资助,上争水平处于苏中地区前列。
三是信息化推进取得新的突破,在企业信息化方面,全力推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广大企业通过在生产、管理、产品三大领域应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实现技术、产品和管理三大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建成应用改造示范企业30家,应用企业400家,其中19个项目列入国家信息倍增计划,6个项目获得国家贴息资助290万元,名列全省前茅;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镇村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在社区信息化方面,海陵区为全国城乡统筹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和谐海陵”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列为全国城乡统筹信息综合服务试点项目。
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思想观念、产业发展和工作措施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较大的差距:
(1)信息产业层次不高。信息制造业的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特征较为明显,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只有1家,缺少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链核型大企业;软件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地区差距仍然很大,尚无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软件产业所占行业的比重极低,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大型系统集成企业,缺少大型综合性、专业性网站,信息服务业总量较小。
(2)信息化推进不够平衡。建设与应用不平衡,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相对滞后;技术推进与安全保障不平衡,我市信息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亟待加强;各市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城市与乡村之间,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差异较大。
(3)工作措施不够到位。一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不善于站在更高角度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把握,缺少对影响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二是服务能力和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主动服务的理念和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工作落实不够细,工作中存在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的现象。抓落实中有时有畏难情绪,下定决心、连续作战、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勇气不足。四是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存在这些问题和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从客观上讲,信息产业发展变化比较快,信息化是一个新生事物,全市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健全,调控手段、引导方式还不多。从主观上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科学发展观学习不够、认识不深,近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在认识上已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上看,对实现信息产业科学发展的方法、途径等研究得不够,传统的思维习惯束缚还没有打破,满足于既有成绩和既有经验,忧患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
(2)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上不够全面,考虑当前发展较多,而对长远发展研究不够深入,解决现实问题花的力气较多,而对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考虑不够。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律把握得还不够全面,对如何根据**发展实际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制定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得不够深入,缺乏有力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工作抓手。
(3)工作作风还有待改进,把握大局、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中存在布置多、检查少;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的现象。抓落实中有时有畏难情绪,下定决心、连续作战、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勇气不足。在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上,存在不想不愿动真碰硬思想。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
(1)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克难奋进,以应用改造工作为抓手,推动两化融合,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产业联盟建设为抓手,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以综合信息服务示范镇村、和谐海陵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以“双软认定”为抓手,提升软件产业水平,服务软件企业发展;以“三服务”活动为抓手,推动机关作风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推进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实现市委提出的“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作出新的贡献。
(2)八项重点工作:
1、以产业振兴规划为抓手,保持信息制造业再上新的台阶。
2、以应用改造工作为抓手,加大两化融合推进力度。完成第三轮应用改造示范企业、应用企业的验收工作;部署启动第四轮应用改造工作;总结应用改造成果,汇编《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典型案例》;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组织应用企业与建设企业间的对接活动;配合医药园区做好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3、以产业联盟建设为抓手,加大自主创新推进力度。巩固软件业与数控机床业产业联盟的成果,推进线切割编控系统在全国的推介;继续推进软件业与农机业产业联盟建设,尽快落实无线遥控系统研发合作伙伴,在完成实地测试的基础上组织国家鉴定;推进软件业与蝶阀业产业联盟组建,启动船舶油压组态控制系统研发工作;开展机电企业应用需求调研,积极推进新的产业联盟组建。
4、以村服务点建设为抓手,加大示范镇村推进力度。做好第二轮示范镇村验收;部署启动第三轮示范镇村建设;继续培育农民利用信息致富典型;做好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介工作;积极探索村信息服务点的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组织村信息管理员脱产培训,提升示范村应用水平。
5、以和谐海陵平台为抓手,加大试点城市推进力度。全面推进全国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试点项目,实现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向农村的覆盖;完善一期工程13个管理系统功能;启动二期工程10个管理系统建设;扩展远程求救求助呼叫服务领域;扩大人口基础数据库范围,将管理系统建设扩展到农村;协助海陵区探索和谐海陵平台运行管理机制。
6、以风险自评估为抓手,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组织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自评估工作,完成首批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组织对市(区)政府网站以及重点政府部门网站进行安全测试,督促相关部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训,提高全市政府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7、以“双软认定”为抓手,提升软件产业整体水平。实现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全年同比增长50%;做好软件产业经济运行分析;组织**软件专版,推介本土软件产品;加大本土软件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通过国家认定软件企业10家、进入国家软件产品目录软件产品20个;推进本地高校设置软考课程,扩大软考生源;做好**考区考务工作。推动**软件园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推动江苏虚拟软件园与**软件园对接落地,做好本土企业应用衔接;举办《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学习培训班。
8、以部省资金上争为抓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积极做好省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国家电子发展资金项目、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项目的组织、服务工作;做好各类在建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市信发资金在建项目跟踪管理;用好20xx年度信发资金,提高信发资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以推进和落实省局年度目标为抓手,全面提升无线电管理服务水平。结合“三服务”活动要求,深入开展“沿江企业服务行”活动,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频率要求;开展对讲机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切实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规范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推进基站建设共建共享;加强无线电专项监测和特殊监测工作,做好重要活动和重点时段的无线电通信保障工作。
(3)主要措施:
一是全面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观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全面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把企业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企业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企业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以服务具体化、便捷化、专业化、责任化和制度化等为抓手,走进基层,走进园区,走进企业,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制定符合行业特点、基层实际的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三是建立求真务实的工作机制。以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创新管理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构建完善、管用、有效的行政运行机制。抓好年度任务的分解、落实,建立健全督办催办机制,确保机关政令畅通和高效运转。
三、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局领导班子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中负有重要责任,要真正成为全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更好地承担起推动行业发展的重任。
一是加强学习、开阔视野。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带头勤奋学习。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认真学习推动科学发展所需的新知识、新理论,虚心学习基层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做法,努力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思维层次。
二是注重实践、提高能力。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提高。立足实践谋划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市信息产业实际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增强领导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立足实践作决策,更好地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立足实践求创新,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使我们的工作不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提高。
三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谋划对策措施,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能体现企业和群众的意愿。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应酬性活动,集中精力抓好工作落实,把好的思路、好的部署、好的政策真正化为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 上一篇:小学数学特色校本课程
- 下一篇: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