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4-04-17 11:3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旅游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体育旅游 和谐发展 潜在问题

随着休闲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业正悄然发生着转变,以参与和体验为特征的休闲、体育旅游正逐渐成为人们的最爱。体育旅游凝聚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休闲活动的多种功能和特征,是体验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国外,体育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人们通过消费体育旅游产品,达到休闲、健身、交际、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国际休闲研究的权威人士作出预测:2015年前后,休闲、娱乐活动和休闲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可以预测,在我国,体育旅游产品也将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主体产品。

然而目前在我国,体育旅游尚处于起步和萌芽阶段,市场发育不健全,体育旅游占旅游经济的比重和贡献率还很低(2000年占全年旅游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一项综合性和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其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之间还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既影响着体育旅游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构建和谐体育旅游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建立和完善体育旅游和谐运转的制度、规则和文化,优化体育旅游发展环境提供参考。

一、当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潜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体育旅游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而呈现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起步晚,目前我国体育旅游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管理和文化层面、制度和法规层面等均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体育旅游文化建设滞后,行业规范和标准不健全,旅游者的旅游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还十分缺乏,旅游活动中道德失犯的现象随处可见。“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也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旅游消费文化在人类的消费活动中不仅有强大约束力,而且有重要的经济功能。旅游消费文化制约着旅游消费主体的消费目标选择的可能性空间和行为选择方式。正确的体育旅游消费文化,其内在的“美”与“善”等观念能减少“丑”与“恶”的旅游消费行为,能有效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形成社会和谐的局面。

2.理论研究薄弱,专业人才短缺。目前,体育旅游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专业研究人员十分溃乏,人才培养也处于空缺状态。体育旅游研究基础与范围薄弱,还不能经受各种检验。有关体育旅游文化研究、政策法规研究、体育旅游经济文化一体化研究以及体育旅游规划和产品开发研究等还远远不够。理论研究的滞后必然导致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和深度不够,就会使许多独具潜力的旅游资源经过初步开发转化为初级产品后维持现状,无力于对其内涵的进一步发掘。也会导致环境保护和使旅游资源得到持续利用的科学技术手段的缺乏。

3.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的和谐局面尚未形成。旅游者不尊重接待群体的习俗、传统的和宗教以及当地的禁忌、名胜和圣地,破坏当地的动物、植物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接待群体的风俗、信仰和行为也缺乏理解。这使得游客很难受到目的地居民礼貌和尊重的接待。与此同时,旅游目的地对旅游活动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游客、旅游产品以假冒真、宰客等现象也随处可见。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和谐的人际和社会关系的形成,折射出我国旅游管理的脆弱和旅游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的乏力。

4.体育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十分明显。政府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商家的过度开发已成为中国大多数旅游目的地的通病,游客环保意识的缺乏和旅游道德的缺失正在吞食着大自然的绿色。这些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固然有着管理和认识上的原因,但不可否认,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科学决策能力不够,商家的急功近利,人们旅游道德的缺失等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的原因。寻求发展与保护、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平衡点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5.体育旅游的市场供给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体验型体育旅游与观赏型体育旅游发展不平衡。有资料显示,2001年“体育旅游年”全部体育旅游活动中,可供游客自由参与消费的仅为35%,大多数人仍然处于旅游观赏的位置,在我国依靠自然条件开展的体育健身旅游,目前较为成熟的只有冰雪活动,在城市,节假日常见的体育健身消费市场多为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网球、羽毛球、保龄球、乒乓球、健身房、轮滑及游泳等,真正能引起人们兴趣的特色体育健身市场极其缺乏。

6.体育旅游资源富集区往往地处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资金不足、设施不全、技术手段缺乏、安全措施保障不力、专业人员缺乏等矛盾还非常突出。

7.区域和地区间的协作机制尚未形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自我封闭、行政分治、产品重复、抢抓客源等恶性竞争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体制不顺、管理混乱的问题还没从根本上得到坚决,旅游产品开发“赶热跟风”现象严重,造成许多近距离、低水平重复雷同开发的失败案例,且众多差异性不大的旅游产品之间的竞争无序和相互压价,导致区域旅游产品开发陷入需求疲软、效益缩水、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

8.体育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由于体制的原因,目前各地区尚未设立能够对体育旅游产业链中各行业进行协调和综合管理的专门机构。体育旅游发展还存在“六要素”的发展不均衡、不配套。有些地方发展体育旅游业只注重某个别要素的发展,或只孤立体育旅游业本身的发展,相关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地互动和支持,体育旅游与相关行业之间有效合作与共赢的机制尚未形成,体育旅游产业总体效益不佳。

9.政府在体育旅游发展中还存在职责不清、角色不明的状况,在管理过程中的 “缺位”和“越位”等行为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的管理职能还不明确,全能政府的形象还没消除,还没有完全实现从经济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政府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既是社会资源的管理者又是市场的经营者,始终将自己看作是市场竞争的利益主体;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和“诸侯经济”普遍存在,人为地割裂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共通性和整体性,对相互关联的各部门之间以及地区和区域之间的协调作用不强;三是对旅游发展的前瞻性认识不够、引导不力。对旅游政策、法规的制定,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区域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旅游整体营销,旅游主体利益的保障等缺乏科学地认识和管理等等。

二、推动体育旅游和谐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作为非正式规则对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和行为的约束作用,大力加强旅游文化和旅游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等。增强人们在旅游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力。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标准,通过“外在的强制力”不断规范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不断提高旅游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3.政府和旅游企业在体育旅游发展中,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在旅游发展中重要的经济功能。认真研究发展与保护、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寻求它们之间的平衡点,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相生相长的状态。要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强化服务和综合协调职能,提高科学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在宣传、融资、人才引进、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要遵循体育旅游经济特性、发展规律和行业特色,促进体育旅游管理的科学化。

4.加强跨地区旅游协作的现代旅游大市场开发研究,建立跨地区、跨区域旅游协作联动机制,实施 “联通工程”,不同行政区域和旅游区域在产品开发、市场运作、服务等方面形成有机整体,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市场共享、信息共享和规模效益,使区域间和地区间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5.改革管理体制,建立能够协调和管理体育旅游产业链中各行业的专门机构,促使体育旅游产业链的高效运转,形成各相关行业合作共赢的机制。

6.加强理论研究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注重体育旅游产品创新,特别要注重安全设施建设和服务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使体育旅游的产品开发、市场运作和服务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钢.旅游业要在休闲经济大潮中当好主力军[N].中国旅游报,2001-11-01

[2]邓明艳:体育旅游产品消费的文化背景,资源开发与市场[J].2002(18)

[3]于光远马惠娣:关于文化视野中的旅游问题对话,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2002(5):13-18

篇2

Key words: RMP analysis model;flower tourism product;Wuhan rural tourism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050-04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迫切需要一种放松身心的旅游方式来重返自然。在这种背景下赏花旅游应运而生。赏花旅游是指依托植物花卉资源,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新兴综合性旅游活动。因为花卉资源主要存在于乡村环境中,所以赏花旅游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2013年,武汉市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2039.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3亿元,全市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112家。毋庸置疑,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赏花旅游正呈现蓬勃兴起之势,已成为当前武汉发展乡村休闲游产业的重点工作。

1 RMP分析法

(RMP)分析理论,该理论是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性分析(资源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产品分析Product Analysis)。

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武汉市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开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该理论既考虑了旅游基础性分析,即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分析,同时兼顾了对旅游产品创新的分析,另一方面产品开发需要旅游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以及旅游产品的竞争条件作后盾,才能保证乡村赏花旅游可持续发展,三者缺一不可。

2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的RMP分析

2.1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分析(R性分析 Resource Analysis)

2.1.1 资源现状

武汉市两江交汇、八川聚集、湖泊密布、山岳纵横、平原广布,有7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湿地保护区、5个湿地公园和40个城中湖泊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武汉年日照时间长、气候好,花的周期长、品种丰富,四季分明,花开不断。同时,武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名胜古迹众多。本文研究的武汉市乡村赏花旅游的范围为武汉市的6个新城区即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和汉南区。当前,各区有近20种花卉成规模地轮番开放,达到规模的赏花景点近60处,已形成月月有花、季季有游的赏花游格局。(武汉市乡村赏花游资源情况见表1)

2.1.2 资源评价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优势非常明显。黄陂区拥有7个4A级景区和3个3A级景区, 2013年黄陂区木兰天池杏花、清凉寨中华樱花、木兰云雾山杜鹃花和锦里沟樱花4家入围武汉市“新花城十景”。2014年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荣获“武汉新花城赏花典范区”称号,其中木兰草原、木兰天池、东西湖区郁金香公园等荣获“武汉新花城赏花典范地”称号。

2.2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市场分析(M性分析: Market Analysis)

2.2.1 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武汉市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19297.32.万人次,同比增长9.0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9126.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 36 %;海外游客170.57万人次,同比增长5.7%。全市实现旅游总收人1949.46亿元,同比增长15.35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92.06亿元,同比增长22. 4515.84 %;旅游外汇收入9340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 。武汉旅游发展蒸蒸日上,乡村旅游各景区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从2009至2011年的三年期间,到武汉赏花的游客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11年超过了500万人次。2013年,全市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2039.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3亿元,全市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112家。以黄陂区为例,2014年全区赏花游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近10亿元,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2015年,市郊新一轮赏花热潮兴起,截至3月已接待游客202万人次。2015年武汉将新增农家乐经营户500家,预计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

2.2.2 赏花旅游市场分析

经济学理论认为,旅游产品需求具有需求弹性大、需求季节性明显等特征。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以中短途的观光旅游产品和周末短途度假旅游产品为主。因此赏花旅游要与观光、体闲、度假等产品相结合,增加其体验性,目前来武汉乡村地带的旅游者以国内游客占绝对优势,受旅游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国内游客多集中分布在湖北省和相邻省区。

为了准确掌握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规划决策的针对性,在有效结合现有武汉市游客市场现状的情况下,分别按照不同的等级和区位选取东西湖石榴红村、新洲区花果山生态农业园、黄陂区云雾山、江夏法泗籽莲基地、蔡甸索河金龙水寨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乡村赏花旅游者的消费特征,此次调查在各景区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375份,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为66.4%。调查的男女比例为47.86%和52.14%,调查结构基本合理。从职业、年龄、收人、文化程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可知,武汉乡村赏花游客群体文化层次较高(专科文化以上占到52.99%),收入在中等水平(月收入在2500以上的占到82.33%),属于中青年旅游消费者市场(18-50岁之间的占到72.82%),喜欢结群出游(有88.46%的游客选择与家人或者同学、朋友一起出游),以观光娱乐和体闲度假作为主要出游动机(占到63%),出游时间短(1天以下的占到70.66%),家常便饭成为旅游者最喜好的饮食方式(占75.30%)。在调查中还发现,近郊型景区则以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以景区知名度决定游客数量,双休日是主要的接待时间,旅游产品以休闲、娱乐为主;若为远郊型景区,则主要以旅游地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知名度来确定,旅游产品则以体验、休闲为主。

2.3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分析(P性分析: Product Analysis )

在武汉乡村赏花旅游RMP分析过程中,R(资源)-M(市场)-P(产品)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关系,其中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单向关系。他们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要素缺一不可,三者的有序结合促进了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开发。

乡村赏花旅游开发过程中,花卉资源是开发的基础,其多元性、独特性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动因,这就成为武汉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武汉市广阔的旅游市场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平台,旅游者的空间流动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武汉乡村赏花旅游开发指引了方向。

武汉市乡村赏花旅游于2009年左右开始发展,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迅猛,赏花游产业已渐成规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向产品转化能力较弱,景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是赏花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多数赏花景区目前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以观光、体闲旅游为主,多为初级旅游产品,缺乏高水平的规划。二是,赏花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旅游要素功能缺乏,特色精品旅游产品稀少,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要。三是,从时间维度看,赏花旅游季节性强,淡旺季分明,对以观赏壮丽花海景观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而言,花期是决定赏花旅游市场状况的重要因素。武汉乡村赏花游时间大多在春季,范围以黄陂、新州、东西湖区为主,其他季节、区域有观赏价值的种类很少,特别是新城区的赏花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在赏花游日益蓬勃兴起以及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形势下,旅游开发应在开发理念上有所创新,以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

3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产品开发设想

3.1 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资源丰富,产品种类多样,可开展的旅游项目较多,因此,景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旅游者获得最大满足和景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原则,采取适合景区发展的产品发展策略,并须经常分析自身产品组合的状态和结构,不断对产品进行调整,使景区旅游产品的组合达到最优化。

3.1.1 体验式花卉旅游产品开发

武汉乡村赏花旅游景区可以开发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强身健体、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在每项旅游产品中可设计丰富的项目(见表2)。如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就可开发赏花、采摘、垂钓、观光、休闲等多种产品组合,从横向可以体会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纵向则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旅游项目带来的新奇。花卉旅游活动的开发上则要注重体验,突出互动,除了介绍丰富多彩的花卉知识之外,还应增加为游人提供直接参与花卉栽培技术的活动空间和各类餐饮娱乐项目,将文化、休闲甚至艺术生活植根于花卉旅游全过程,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与大棚蔬果、莲蓬、柑橘等传统农事采摘体验串联起来。

3.1.2 专项花卉旅游产品开发

①花卉养生旅游产品。花卉养生类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结合丰富的森林、水系、日光等资源,开发生态保健、日光浴旅游项目。开发要以森林溪谷、负氧离子、绿色环境、湿润空气和舒适的温度为基础,开发森林浴、花浴等养生旅游产品。还可开发音乐养生、文化养生、养生生活体验等项目,放松身心,解除心理负担,通过精神修养来实现养生目的。

②花卉美容美食旅游产品。赏花本身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外,还能与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精细化工业等结合发展增强花卉资源的利用效能,推出一系列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花卉旅游产品,如鲜花、干花、花种、花束花篮、花卉首饰、花卉化妆品、花卉食品、花卉饮品、香包、香枕、香囊、蜂蜜、蜂王浆、花茶、植物精油、玫瑰醇露等天然产品。可以针对游客身体状况,采取医师、药师、厨师、美容师四者相结合的方式,为游客量身定制个性化花卉美容美食产品,使游客大饱口福的同时,满足求美心理。

3.2 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自驾游等旅游出行方式的转变升级对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赏花旅游的交通设施、住宿餐饮设施、旅行社和休闲娱乐设施、科普教育设施等旅游核心服务体系可以发挥花卉旅游对相关第三产业广辐射、强带动的作用。旅游配套工程可以把赏花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开发一个赏花景区,同时也会大大改善当地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景区景点配套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购物、住宿、娱乐场所,以便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或多站式的优质服务,使游客品尝到正宗的小吃美食,就近方便采购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馈赠亲朋好友,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店和相应的娱乐设施,使得游客尽兴而归。各个旅行社、景区、宾馆、饭店还应实现联网,并建立网络预订服务系统,为旅游者提供最及时的网络预订服务,满足游客多方需求。

3.3 强化宣传和品牌培育

一方面武汉乡村赏花游处于发育成长阶段,相关部门缺乏对景点景区进行系统包装策划,没有制定统一的宣传口号、标识,组团对外推介也不够,使一些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资源仍处于待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花卉展览、花卉文化节、花卉旅游等活动,创办高水平的花卉国际博览会形成旅游宣传的轰动效应和旅游节庆的综合效益。如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武汉国际赏花节,全面推介武汉赏花游产业,各区、乡镇、景点结合实际举办樱花节、梅花节、杜鹃花节、牡丹花节、节、桃花节、油菜花节、荷花节等专业赏花节,做到一区一节、一乡一节、一景一节、一月一节,扩大赏花游知名度。发挥政府或协会在组织和协调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导国内外企业参与策划和承办博览会,深入宣传武汉乡村花卉产品,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宣传方式。武汉乡村赏花游需要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大力宣传,并应大胆运用创新的方式进行旅游宣传。因此,应在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告、电视等进行宣传的基础上,扩大现代化技术的使用,建设具有特色的旅游网页、网站;增强信息网络化宣传方式的建设,使游客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了解乡村花卉文化,自主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旅游产品;通过对话式的网络营销,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反馈游客要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花卉旅游品牌培育。品牌是反映产品质量与特性的一种标志。一个好的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市场感召力的源泉和产品竞争力的保证。花卉旅游品牌应突出花卉产品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其它旅游产品难以模仿或取代,从而在旅游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立足这一基础,围绕花卉旅游产品设计、花卉旅游产品特征提炼、花卉旅游产品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进行。

3.4 挖掘花卉文化

随着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对旅游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观光,游客求知欲望越来越强,选择赏花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走马观花,而是要领略与花相关联的文化意境,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城市变迁等,以丰富生活的阅历,提升人生的境界。目前,武汉乡村赏花旅游景点不少为泊来品,没有与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根基。景点开发仅仅停留在原始的观赏、游览层面上,在花卉所蕴涵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以及高层次精神体验的认识和开发方面稍显不足,不能把历史文化与花卉的美态以及韵味结合起来,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日常生活文化等结合起来,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花卉文化品牌”,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花卉旅游项目过于单调。

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这都是开发旅游资源的优势,应该将这些资源与花卉资源相整合,最大限度放大武汉的“楚文化”效应,充分挖掘武汉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族宗教和民俗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花卉旅游项目建设,贯穿花卉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多元展现花卉的文化内涵,拓展旅游空间,依靠文化吸引和留住游客。并且,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往往生长在偏远的革命老区,还可把红色旅游文化元素注入赏花游景区。比如,黄陂突出木兰文化、桃花文化、山寨文化、土家文化,蔡甸突出知音文化,新洲突出红色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通过对人物传记、传说、民间故事、民俗等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增强景区景点吸引力。

可以在举办花展的同时,举办诗歌比赛、花卉猜谜、花卉选美比赛等充分挖掘出花卉艺术价值。在景区的名字、景点进出的通道、餐饮食品、餐厅布景、餐具饰图、旅游商品等方面植入与花相关的元素。将赏花与婚庆、摄影、书画、科普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举办书画、摄影比赛、展览等活动,引导群众知花、赏花、买花、养花,提高欣赏水平和消费品位。

3.5 提升人才培养

乡村休闲游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均不高。提高赏花游从业人员素质。充分利用我市科教优势,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加大赏花游从业人员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赏花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重点提高赏花游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使其对赏花游景区、景点的推介、解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导游人员进行关于花卉常识、花卉文化、历史文化、区域文化方面的专题培训,如观赏花卉时通过导游人员的讲解,游客不仅了解了必要的市美知识,而且对花卉的历史,花卉的药用价值进行了了解。加强花卉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居民和企业花卉养护水平。定期组织餐饮服务等免费培训课程,严格执行乡村游农家乐的管理标准,让村民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技能。

篇3

继2013年1月大举裁员后,近日,携程又传出将对其销售部门裁员500人的消息。对此,速途研究院分析师丁道师认为,当前移动端正在成为在线旅游市场竞争者们的必争之地,携程要将重心转至线上,不得不一次次对其原有的线下销售进行人员裁撤调整,而此次调整的重点则是地面销售和电话营销部门。

裁员背后

“对于携程而言,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在线旅游服务网站,面对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冲击,需要转型变化。但其线下销售部门的投入产出比太小,相对市场部门比较大的投入产出比而言,管理层亟需将主要资源投入到市场部门,因此做出对销售部人员裁撤的决策是正确的。”对携程进行过多次深入观察与分析的丁道师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针对裁员数量之多会否影响携程整体运营的问题,丁道师表示,事实上,携程线下销售团队的总人数比500人多得多,就携程方面的一份文件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年末,携程总员工1.9万人,相比2011年增加了近3000人,其中呼叫中心员工达到了1.09万人,市场和销售人员达到2200人。

当然,从携程近两年的业绩以及相关财报不难看出,携程的整体运营趋于下滑,传统的商业模式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对此,丁道师指出,携程近两年的线下用户渗透率相较其他网站而言,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很难再有会员增长,而当前企业人力成本等的大幅增长,使得携程亟需甩掉投入产出比较低的渠道,而集中资源获取更多的利益。

另外,从在线旅游网站向移动终端应用转型的关键,就是要降低投资回报率低的传统在线旅游网站的收入业态占比,而地推团队则成为了其首当其冲“动刀”的对象。丁道师谈到,这也符合携程发展的方向。

意外“言和”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携程和去哪儿就是这样。

2005成立的去哪儿网作为后来者,与携程靠收取佣金不同,其凭借“谷歌+携程”式的搜索引擎技术手段,将票务和酒店提供商网站的价格信息呈现给用户,并且在“让用户迅速找到最便宜的机票和酒店”的服务理念下,给携程带来了更加直接,更加具有现实性的威胁。从2007年开始,携程和去哪儿网之间的纠纷和口水战就没有间断过。

原本占据在线旅游服务商大佬宝座的携程,面对去哪儿网的强势出击,也会黯然失色。据速途研究院对在线旅游市场从市场规模、品牌旅游网站影响力和关注度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的《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在线旅游市场的格局已经比较清晰,去哪儿网、携程、艺龙前三的地位相对稳定,而像蚂蜂窝、驴妈妈、同程等后来者也备战十足,在线旅游市场烽烟四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比PC桌面更残酷的竞争平台。丁道师表示,内容的丰富度与价格将会成为在线旅游服务商的无线产品能否存活下去的关键因素。相对携程和去哪儿网而言,两者在这一方面都有优势,而未来只可能会在争夺流量入口处爆发更加激烈的竞争。(见图示)

从图示中不难看出,从网站流量方面来看,去哪儿网独领,以672万UV占据第一;携程以478.2万UV位居第二;同程网跻身前三。途牛网(241.2万)、驴妈妈(223.5万)、艺龙(199.8万)、乐途(197.1万)、蚂蜂窝(151.8万)、淘宝旅行(24.5万)、途家(8.1万)分别排在第四到第十位。

作为行业老大的携程一直警惕去哪儿网的发展,之前也一直没有把自己的产品接入去哪儿,但是在艺龙、同程、途牛等竞争对手的紧逼下,步入中年的携程开始思忖与去哪儿网冰释前嫌,最终还是于2013年9月将自己的机票、酒店和度假产品都接入到了去哪儿网。丁道师分析认为,在目前的格局下,携程的市场份额被不断涌入的新玩家蚕食,同时利润也被无休止的价格战拖累,与去哪儿网的强强联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丁道师强调,从短期利益来看,携程可以通过去哪儿网增加更多订单;长远看,携程的品牌优势又可以使去哪儿网更具竞争力。当然,在业界看来,携程与去哪儿的强强联手,势必会逼迫包括艺龙、蚂蜂窝、同程网等在线旅游服务商的经营策略生变,而这也更给行业带来不小的震动。

自身成长的愿景、市场环境的窘迫催化了携程迅速觉醒,并凭借自身在资源和服务上的优势向传统模式之外的领域延伸,在主动与被动之间,携程决定摒弃前嫌,寻找新的支点。丁道师认为,这被业内视为“最不可能”的合作不失为携程的一种发展趋势,只是对于其他企业而言,这个趋势或许并不是一个容易接受的变化。

转型仍需时间

在丁道师看来,携程正在丰富自己的资源,重返携程的CEO梁建章让携程呈现一个“补”的状态:补流量、补合作、补无线、补度假产品、补推广力度等。当然,作为竞争对手眼中的“傲慢垄断者”,携程应尽可能地聚拢生态链上的合作者,帮助其达到占领市场更多份额的目标。今年以来,携程先是成为阿里旗下旅游比价平台一淘的供应商,又跟去哪儿网言和,释放了更多的包容性。

不过,针对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转型,携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丁道师建议,去哪儿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可谓独树一帜,其创始人庄辰超亲自深入到无线客户端方面抓转型,寻突破,而携程却从未在这一方面如此行动,这或许是值得深刻反思的一点。

篇4

【1】市场部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尝试经商的滋味,增加自己的阅历,积累社会经验。作为一个大学生,毕竟身在学校,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经历,为我们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取一部分生活费,减轻家里的负担。

二 实习时间 20xx年7月26日-20xx年8月25日

三 实习地点 **超市

四 实习人:XXX

五 实习内容

毕竟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我很珍惜。开始工作之前,我承诺:我会尽我最大的能力来为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留下一个美好的开始。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素质,不论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同样认真的心态。从迈进**超市的那一步起,我就明白我已经是一名员工了,我的言行举止不仅仅体现了一个大学生的素质,更代表了我们**超市的形象。

我在**超市主要负责冷冻区中式糕点的称量和冷藏食品的售货。经过一周的训练,我熟练地掌握了货物的称量、买卖、进退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等。在职期间,我认真履行**超市十八字宗旨和十六字准则,即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百分之百让顾客满意宗旨和文明经商,热情服务;提高素质,争创一流准则,用微笑、热情和熟练换取顾客的满意。闲暇之余,我努力负责好我们冷冻区货物的陈列状况及日期记录,努力做到让每一位顾客看到一个新颖整齐的货区。

一个超市从计划经营到筹备资金,到经营管理再到从中赢利、久远发展需要很复杂很周密的安排,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我充分利用下班时间对我们超市的构造、分化以及管理做了一个调查,简略的总结了一个超市的构造和经营管理方略。

首先我先简略介绍一下我们超市硬件上的大体构造,分内部构造和整体构造。

内部构造

我们超市共分十三个区,分别为收银区、洗化区、针织区、鞋区、日用百货区、冲调区、调味区、饮料区、食品区、生鲜区、油粮区、散货区、冷冻区。其中洗化区包括化妆品、护肤品、洗发护发用品、洗衣用品、洗浴用品、牙膏牙刷、卫生用品、清洁剂等;针织区包括各种品牌的各种衣服,有休闲服装、四季服饰和男女配套服饰等等,还有毛巾被褥等床上用品以及卫浴用品等;鞋区包括各种品牌的男女皮鞋、男女休闲鞋以及童鞋等;日用百货中的商品很多,包括文具、箱包、玩具、体育用品、雨具、饰品、清洁用具、厨房用具、杯具、锅具等等;冲调区包括冲调用粉、保健品、婴儿食品、中老年补品、奶粉以及用各种名贵药物炼制而成的补品酒等。

调味区包括调味料、调味酱、罐头等;饮料区包括各种品牌的白酒、啤酒、牛奶、果汁等;食品区包括膨化食品、饼干、方便面、火腿、烧烤鸡鸭和各种糖果;生鲜区又分为蔬菜区、水果区、海鲜区、肉区、糕点区、面制区、熟食区等;油粮区包括各种食用油和多种米面等;散货区包括散称的果冻、饼干、小蛋糕、干炒货、蜜饯以及鸡蛋等;冷冻区包括各种冷藏食品,像水饺、汤圆、各种肉丸以及雪糕等。另外,我们超市还另设了同心金店、小家店、济仁大药房、游戏厅和西餐厅。同心金店专卖金银玉制品,小家店除卖小饰品和钱包等,还有话费充值等服务。西餐厅专卖西餐,为方便顾客就餐餐厅还设置了中餐位区。超市入口处设有服务台,服务台工作人员除做好服务工作外还要负责香烟的销售。

整体构造

一个超市也算一个小的公司,也需要有各个部门协调一致的运行、管理。我们超市设有会议室、结算室、会计室、微机室、收获区、物流中心、营运部、保卫科、休息室、服务区、顾客服务区等部门。会议室是领导们商讨会议的地方,结算室主要负责超市货物的进出结算,会计室负责对结算室的工作进行核实,微机室将会计室的统计结果输入超市的账户中,并将商品的价格输入微机纪录中。

另外如果有新成员要到超市工作也需要到会计室报名,收获区主要负责货物的进购,并对货物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检查,物流中心有进货储藏室、退货储藏室、冷库等,营运部主要是定期对卖场的各个方面情况进行检查,保卫科主要维持超市的秩序和安全,另外还负责超市部件的安全检查等,休息室是为超市工作人员特别需要而设立的,服务区是为顾客车辆停放和特别需要而设立的,顾客服务区是专门为顾客休息而设立的服务场所。其中会计室、结算室、微机室和收获区这几个部门联合比较紧密,收获部要将退货、进货的账目交到会计室里,另外,如果有新品进来要将新品的信息交到微机室里有微机室计算商品的价格。

【2】市场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到社会商业经济中,将所学到的市场营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待人处事的能力、了解消费者心理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消费中的实际问题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

二、实习内容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实习单位:湖南职工国际旅行社,是经湖南省工商局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单位,注册资金200万,是一家专业从事旅游电子商务、各种票务代订、旅游新产品销售等综合业务的有限公司。公司汇集了大批旅游行业精英,员工都是从事该行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旅游经验的优秀员工,短时间内在同行业中起到了很强大的影响力。公司坚持少做广告,多做实惠,在旅游市场领域里凭借高质量,低价位而闻名湖南同行,良好的信誉和员工的努力,公司的形象深深扎根广大消费者心中,并成功的树立了自己的优秀品牌。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以旅游市场调研和办公室文秘类工作为主。在这半个月的实习工作中,我得以亲身体验社会,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获得把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及组织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旅游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其对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补充了自己有限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一)办公室文秘类工作

由于第一次较正式的步入社会,走进公司上班,加上领导对自己的具体工作能力等方面不是很确定,所以在国旅实习的半个月里,公司并没有分配什么重要的任务给我,仅仅是一些办公室里杂乱的工作,比如:取文件,送文件,打印,接电话,打扫卫生,整理办公室,倒开水等。虽然这些只是杂乱的小事,但我并没有抱着随意的态度,而是对每件事都很认真的去处理,我个人觉得连小事都不能做好的人,

就别提做什么大事了。

经过一个月基础性的工作后,我与公司同事和领导进行了相互了解,彼此间建立了一定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并且使我学会了一定的社会交际,提高了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

(二)旅游市场调研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学正不断地向旅游行业渗入,现已形成了旅游市场营销学,并逐渐地完善。市场调研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有着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意义。

在公司实习期间,我有幸得到了一次实践性地市场调研活动,真是兴奋之极。在学校里,经常听文老师讲些有关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偶尔在大二的时候有过些实验性地模拟调研,但从没有过如此正式地社会调研。对我来说,这次绝对是一个把三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绝佳机会,所以我本人非常的慎重与认真。

在做市场调研的整个过程中,我表现得相当活跃与积极。调研前期进行了调查问卷设计,以及调研对象分析,很多观点还得到了上级和同事的认可与赞许。市场调研中期,也就是正式有对象性的社会调查,我和同事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按区域分配,我所在的小组负责韶山一块。我们接到任务后,我提议以街区为单位,每人负责一部分,分头行事,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同事们都表示同意。于是,充满激情、汗水、劳累与期望的一天就这样的开始了。回到公司,我们进行问卷统计与分析后,把结果交给了负责人。领导看了市场分析后对我们赞扬了一翻。经过此次调研活动,我对湖南旅游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特别是顾客这一块,也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努力地不断学习提高。

三、市场分析报告

目前省内的旅游市场分析

第一,同行业激烈的竞争。旅行社求新求变跨越发展。省内各大旅行社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新求变,内提升外扩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在市场竞争中实施差异化战略,突出优势。近年来,省内各主要旅行社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契机,实施差异化战略,加快结构调整,突出各自特色和优势,不断开辟新的市场,使旅游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如长沙中国国际旅行社秉承经营高端客源的策略,主攻澳大利亚等远程高端旅游市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准确定位,产品推陈出新。省内各主要旅行社根据各自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产品,受到了旅游消费者的追捧。如:湖南省中青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推出的出境游包机产品颇具市场竞争力;湖南海外旅游有限公司不仅拥有长沙县乡村旅游产品和长沙市开福区一日游产品的专线权,还与湖南卫视勇往直前栏目合作,全年推出我与明星去旅游旅游产品;湖南新康辉国际旅行社则推出了会奖旅游产品、自由行旅游产品等适应新兴市场的产品。三是创新促销模式,加大促销投入。省内各主要旅行社顺势而为,不断创新促销模式,收到了良好的促销效果。如湖南新康辉国际旅行社除常规的促销方式外,突出网络营销和电信营销,全面改版企业网页,申请电信短码96555,成立短码服务中心,建立网上门店和电信门店等;同时各主要旅行社加大促销的经费和人力的投入,今年宣传促销投入上百万的旅行社有5家。如:湖南省中青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投入促销经费128.6万元,同比增长153%;湖南光大国际旅行社投入177万元用于促销,先后派专人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其主要客源市场促销和采购5次以上,还派专人常驻新

加坡促销。四是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重,推动旅行社跨越发展。近年来,省内各大主要旅行社在提升企业内涵的同时,根据旅游消费趋势、行业特点和产品特性,结合企业经营理念和模式不断打造品牌,增设分公司、门店等网点,朝规模化经营、品牌经营转变。如湖南省中青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和湖南海外旅游有限公司不断加强区域网络扩张,连锁门店不仅基本覆盖全省,还在其重要的客源码头城市设立了分公司。

第二,优秀员工流失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优秀员工的流失,旅行社作为服务性企业,人员具有高流动性。我在公司实习的短短半个月中,就有一位优秀的导游想离开,但不知道经理用了什么方法留住了她。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人才的流失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企业机密泄露,客户流失,成本上长升等。所以,旅行社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第三,旅游市场混乱。相信到旅游过的人,都知道旅游市场的大致情况。各种黑导,宰客现象,旅游市场其实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状态。但是近年来,经过政府对市场进行的各种调控后,现在稍有好转。不管哪一行业,市场混乱将增加企业许多额外的成本,严重地将导致企业灭完。

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突出针对性,讲求实效。各大旅行社认为,根据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促销策略、针对性地推出产品,才能出实效,特别是境外旅游市场。要根据旅游市场的结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市场开拓规划,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促销,并按照市场开拓规划,有选择性地参加国家旅游局牵头组织的境外促销活动。

二、运用现代技术,改进促销方式。各大旅行社认为,携带大量纸质宣传资料参加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旅展等是在资讯很不发达的环境下采取的旅游营销手段和方式,在特定的环境下有一定的效果。在网络、通讯异常发达的今天,要采取网络营销、电信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这不仅更加符合受众的需要,而且更加低碳、环保。

三、借船出海,协调利用其他机构促销。各大旅行社认为,旅游产业本身的高关联性决定了旅游市场的开拓离不开航空公司、口岸办、国家旅游局驻境外办事处和国家驻外使馆等机构的支持。协调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借船出海,对旅游宣传促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习报告总结及体会

在实习期间公司的同事给予了我热情的指导和帮助,而我也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把大学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在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前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经过这些天的实习,我对公司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初步熟悉了旅游的具体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这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虽然只有短短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是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欠缺,让我深知出身社会,还需要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能力。

虽然已经是进入大四了,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只有虚心的请教和多用心去做才可以慢慢的摸索出一条道路。

【3】市场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营销专业实习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是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缩小理论教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实习内容:

一、找工作、面试

期末考试的结束暗示着大三的结束,伴随而来的还有实习的开始。结合实习目的,同学们纷纷走出校门去找工作,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电脑出了故障,考完后就开始在工商联人才市场搜寻招聘启事。那天我们看到了很多招聘启事,其中大部分是要招收技术人员,而对于我们就只能考虑到销售。招销售人员的招聘启事不多,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各公司店只要全职的并要求要有一定的销售经验。逛了许久还是没有发现好的机会,最终和同学只能是失望而归。

最终放弃了出去寻找招聘启事转向通过网络的帮助,其中我们查看很多人才网最终选了智联人才网,在智联人才网中我们主要是搜寻一些关于营销的工作,如销售等。最终,我在智联人才网找到了德尔合肥物流中心,其正好在招收若干销售人员而且学历不限更重要的是其要的是兼职。通过招聘信息里的电话和联系人我们很快地联系上了负责此次招聘工作的孔经理,通过在电话上的简单沟通我很快获得面试的机会。

首先,孔经理要求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我稍微思索了一下很快地就介绍了自己;其二,他还问我为何要来德尔,我简单地说明一方面是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是德尔能为我提供良好的发挥自己的平台。面试完后,孔经理叫我先回去过几天就会通知结果,没想到第二天就打电话过来说明天就可前去报到。

二、培训并了解企业

在此次的培训,公司采用了实践型培训法也叫作实践法。实践法是通过让新员工在实际岗位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操作、体验,掌握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培训方法,在员工培训中应用最为普遍。实践法主要适用于以掌握技能为目的的培训。

本次的培训就是使用实践法中的个别指导法,其和以前的师傅带徒弟相类似。在老员工的指导下,我认识到实践法中的个别培训有其很多优点:

1、新员工在老员工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可以避免盲目摸索;

2、有利于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

3、可以消除刚从高校毕业的受训者出现开始工作时的紧张感;

虽然个别指导法有其优越处,但仍有缺点存在;

1、为了防止新员工对自己构成威胁,指导者可能会由于保留自己的经验、技术,从而是指导浮于形式;

2、指导者本身水平对于新员工的学习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3、指导者不良的工作习惯会影响到新员工;

4、不利于新员工的工作创新。

个别指导法存在者一定的缺点,但其很是适合销售岗位新员工的培训,特别是对高 校的毕业生和在校生。掌握销售过程中的一些技巧还是远远不够,正所谓做事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此我们空闲时间就要了解公司的情况和主要从事的业务及其关系到的产品。

德尔地板合肥物流中心(下称德尔地板)是一家主要从事地板批发兼零售的私营企业,其员工规模为50余人。虽然主要从事的是瓷砖批发兼零售。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也被要求对德尔地板进行了解: DER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木地板制造商,20**年北京奥运会家装和公装地板供应商,多年来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科技领先的家居产品和最前沿的家居体验。集团总注册资金1.6亿元,产业涵盖地板、研发、地产、连锁、传播、物流、教育、投资等领域,集团总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

德尔国际地板有限公司为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质量万里行理事单位,其在吴江建成的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木地板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德国HOMAG豪迈、荷兰砂霸等国际一流生产线,在地板原料加工、外观处理等方面拥有多项关键性产品专利技术。

DER德尔销售网络已覆盖国内32个省市及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之一。主要客户包括阿迪达斯、哈根达斯等跨国企业以及万科、中海等国内优秀房地产集团。

DER德尔已经逐步实现设计、生产、销售的国际化运作。企业先

后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DER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荣誉。

三、正式上岗

经过了几天的培训,最终合格通过并正式上岗。一开始我就询问顾客要购买的地板主要铺设在大厅还是卧室,顾客只是说刚买了房子还没装修先来看看地板的市场情况。了解到这我心想这可能与事实不符应该是要来买的,也知道这至少是潜在的顾客,就介绍了一些店里销售情况较好的几款地板并简单地说明了一下公司的服务标准。经过短短不到两天的正式上岗,我比较好地掌握了一些销售技术并很好地进行了有效的推销。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也结合了一些《现在推销学》里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论积累的重要性。

在短暂的实习工作中,我获得了一些认识:

1. 工作中要始终以一种谦虚、真诚的心态向同事和领导学习,不怕吃苦,不斤斤计较,要和同事和睦相处,以阔达的心胸面对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旅游整合营销;

一、市场营销观念转变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核心思想

20世纪50年代杰罗姆·麦卡锡提出的营销组合(4Ps)理论奠定了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框架,此后,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基本上是在不断传播、充实与完善这一思想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愈益激烈,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突出,刺激了企业营销实践的不断创新,拓展了传统营销理论的内涵,并取得突破。由美国唐·E·舒尔兹教授于1993年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简称IMC),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发展。目前,对整合营销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全美广告业协会的定义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强调整合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营销传播理念,这种理念强调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传播方式的战略运用,并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整合,从而最终提供明确的、一致的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IMC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4Ps转向4Cs。IMC认为传统营销的4Ps理论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在当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环境里,企业要暂时忘掉自己制造的产品,充分重视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wantsandneeds);暂时忘掉定价策略,深入了解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所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暂时忘记产品的分销策略,系统地研究如何使消费者在购买、使用产品时更方便(Convenience);暂时忘掉企业的促销策略,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多层次的双向沟通(Communication)。(2)从由内向外的营销模式转向由外向内的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企业根据自己制造的产品,确定一定的利润目标,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向消费者进行促销说服,即采用“消费者请注意”的自内向外的模式。整合营销传播则相反,企业系统地研究消费者,分析他们的购买行为,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以此为基础整合企业的信息传播渠道,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即采用“请注意消费者”的由外向内的模式。(3)从一般的促销宣传转向控制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在传统营销中,企业希望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对信息选择的自主意识增强,信息的冲击效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减弱或者并不持久。IMC认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有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对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行管理。企业通过不同的传播通道,将有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并设法求得消费者的反馈,建立消费者数据库,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对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和传播,达到控制消费者购买心理变化过程的目的。

二、旅游市场需求变化与整合营销理论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自身的不断成熟,旅游市场由于不同类型需求的出现而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非大规模化”,因而被自然分割成了多样化的微观细分市场,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以其为背景的旅游者消费意识的转化、成熟度的提高,更加剧了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这种变化迫使旅游目的地开始关注需求的差异性,通过提供多样化旅游产品来针对性地满足日趋复杂多变的旅游需求。而在这种营销战略变革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旅游目的地为了将众多的旅游产品推销给旅游者,在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选取了过多的诉求点,因而不能使旅游产品在旅游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品牌形象效应,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何将这些旅游产品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一致的媒介诉求点使其形成广为人知的旅游形象,从而形成巨大的吸引招徕力量就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传统的4Ps营销理论过多的强调由内而外的营销模式,只是一味地寻找自己需要的旅游者,而不去了解旅游者到底需要什么,这显然是与信息社会中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是相矛盾的,当然也不能解决旅游地的品牌形象问题。IMC理论为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旅游产品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与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营销的特殊重要性。将IMC理论应用到旅游业中,则要求旅游目的地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重组目的地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旅游者的双向沟通,更有效地达到旅游地形象传播和产品营销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对旅游者的客户关系管理,强调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要求旅游目的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从各自不同角度与顾客沟通时有统一的口径、统一的品牌个性、统一的顾客利益点和统一的销售创意,形成集中的旅游形象冲击力,及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系统的旅游者信息反馈,进而动态性调整促销策略。IMC理论在1997年前后开始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大型企业得到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的应用,并逐渐渗透到旅游营销研究与实践中,但由于该理论本身发展的时间不长,应用于旅游营销实践的内容与方法等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不断的探索。

三、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内容分析

旅游业与旅游市场需求有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旅游整合营销不仅包括营销“传播”,而且是多种营销传播工具的简单叠加或者是集合运用,应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一)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整合

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的产品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重大旅游节事活动以及代表性旅游景区等,受益群体具有广泛性和边界模糊性。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营销主体单一,公共投入不足、营销效益低下等现象相当普遍。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旅游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组织必然出现由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如旅游行业协会)以及国际组织(或区域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整合趋势。因此,必须辨析各主体的自身优势,重新确定政府在多主体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职能变化,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整合各营销主体的优势,协同开展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活动。

(二)旅游行业部门优化整合

旅游业是具有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的产业,包括旅游餐饮住宿业、旅游交通业、旅行社业、旅游景区经营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众多行业部门,它们围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从而获利的目标运行,存在着分工、合作的互补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同时,旅游目的地政府应通过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安排,调控、整合旅游各行业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以提高旅游业整体经济效益。要整合区域生产要素与企业资源,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与网络化的企业发展模式,解决我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等问题,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的合作与优化整合。

(三)旅游产品开发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不断增加,旅游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层次化与复杂化。为了有效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趋势,形成或保持旅游目的地旅游主题与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应重新认识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明确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与不足,科学甄别、筛选主打(拳头)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功能定位与层次结构的整合,调控、整合地区间的旅游项目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恶性市场竞争。:

(四)旅游品牌形象整合

以统一的旅游营销诉求点,培育统一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由品牌塑造、包装、传播与管理构成的旅游品牌形象整合体系,取代单纯的旅游产品促销行为,获取最佳、高效的旅游营销传播影响力。旅游品牌塑造要以资源与市场分析为依据,通过旅游形象定位、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来实现。旅游品牌包装的主要手段是设计、导入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旅游品牌形象传播的方法主要包括营销与消费过程控制和各类旅游营销方式、手段与媒体整合。旅游品牌管理的主要方式是构建目标市场游客关系数据库,实现与旅游者的反馈式沟通,调整、控制旅游整合营销传播过程。

(五)旅游营销区域一体化整合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地区间的旅游竞争日趋激烈。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合,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应以发展共谋、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共赢为目标,打破行政区经济格局,在一定区域空间范围内(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整合各类旅游经济要素,促进相关地区间旅游营销的分工与合作,追求资源整合、旅游市场“蛋糕”做大后的区域旅游板块整体利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内部旅游业有序、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E.舒尔茨,菲利普.J.凯奇.全球整合营销传播[M].何西军,译.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2]HuttonJG.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andtheevolutionofmarketingthought[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1996,37(3).

[3]DonE.Schultz.MarketingCommunicationPlanninginaConvergingMarketplace[J].JournalofIntegratedCommunications,2002(2).

[4]KJMacKay,DRFesenmaier.PictorialElementofDestinationinImageFormat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7,24(3).

篇6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何将教学的重点由“教”向“学”转化,已成为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现今旅游管理课程的大部分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一直沿用“教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进程已明显加快。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和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三股力量为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环境、变革理念和开放资源,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及互联网的普及,使翻转课堂变得现实可行。

如何将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来,以便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与参与性,解决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为中心的学堂转化,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互动式的转变,最终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研究者,这些都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纵观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还集中在对翻转课堂的认知及可行性分析等理论阶段,将翻转课堂运用到高校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少之又少,而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将会成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与新方向。笔者结合自身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经验,重点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Wood 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授课录音,并将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教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解答。翻转课堂现今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并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

翻转课堂是课堂内外学习时间的重新分配,是从课下知识传授到课内知识内化的转化,是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主要通过学生看视频讲座、阅读电子材料、在网络上与他人讨论等自主学习方式获得。而在课堂内,学生重点专注于基本任务的学习,与他人共同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教师也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的时间。课下,学生自主掌控学习步骤、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教师则指导协助学生,促使他们的自主学习。由此来看,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不是在线课程,也不是让学生在孤立无序中学习,它是一种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个性化接触时间的手段,它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促进者”,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并对自己学习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教学流程为线索,设计出翻转课堂的内涵图(见图1)。

二、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但目前国内受到各种原因的制约,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重理论,轻实践

从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由于经费或教学设备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省略,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据了解,除了研究生层次的《旅游规划》课程通过学生参与具体的旅游规划课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外,其余层次的学生很少开展实训教学,即便安排了少量的实践课,也只是在学校或附近景区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或市场调查等简单的实践活动。

(二)信息化程度低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是课程教学信息化,就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来说,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不完善,使教、学、练脱节,影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兴趣,部分教师止步于使用计算机制作一些演示文稿上课。另外,网络资源对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可用性不强,也阻碍了信息技术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仅以国内旅游规划与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来说,截止目前,网络搜索到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规划)精品课程有湖北大学(国家级)、暨南大学(省级)、东北财经大学(省级高职类)、陕西师范大学(校级)、天津商学院(校级)、乐山师范学院(校级),这些精品课程本该在网络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但由于这些精品课程缺乏推广力度,再加上部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及其呈现形式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视频教学资源多为刻意录制的表演型教学片段,且不具课程教学的完整性,为评而建的现象明显,无法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授课教师综合素质难以匹配课程教学要求

由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综合应用性、强难度相对大,一般在高年级开设,要想让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合理地将前期所掌握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对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从旅游规划行业实践来看,它对旅游规划从业人员的知识门槛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旅游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建筑学,甚至软件制图等综合知识能力。而目前国内旅游专业的教师专业背景多数偏酒店和旅行社经营管理,有丰富旅游规划实战经验积累又能进入教学一线的教师少之又少,跨专业知识的缺乏、纸上谈兵的无奈等现状无疑影响了教学水平。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翻转传统课程教学程序,重构课堂文化,回归以“学”为中心,借助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生创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学―教”模式,坚持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任务具体化,强调教学过程项目化,考核方式多元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

将知识传授过程设计在课前进行,主要通过学生观看教学微视频、阅读电子文献等完成课前显性知识学习。而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独立探索、小组协作、对话讨论等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师生面对面的答疑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协作探讨展开教学,完成知识内化过程。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应用性强的特征,按照项目化运作的思路,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进行模块化分割,以任务驱动学生的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参与活动中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选择学生熟悉的旅游地为旅游规划对象,结合不同任务主题完成课程教学内容所要求的各个分项任务,以文档、图纸、规划设计方案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成果作为考核评价依据,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过程评价,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强调学与练融合,知识与能力同提升。

(三)课程设计要点

1.基础理论模块。根据翻转课堂的理念,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学习和课中知识内化两环节。课前(在第一次课后开始)主要要求学生通过阅览教材马勇编《旅游规划与开发》及吴必虎《旅游规划原理》电子书相关规划基础理论,学习网络开放教育资源――国家级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一、二、三章,观看马勇教授授课视频(剪裁为不同主题片段),思考旅游规划的内容构成及旅游规划的意义。而课中环节强化课程的兴趣导入,主要介绍课程学习目标、要求与方法,分享国内外旅游规划的经典案例与规划思想,组织学生参观重庆规划展览馆,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实例,理解旅游规划的内容构成及现实意义。通过组建规划小组,每组5人,各组自由选择旅游规划对象(要求选择家乡区县或熟悉的旅游景区),完成课程实操环节的准备工作。

2.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在本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环节的逐步推进实施。课前要求各小组明确分工,分类搜集规划对象相关二手资料,并熟悉相关资料介绍(教师通过微信、班级QQ等媒体平台指导二手资料查找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自行下载并熟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并深入剖析指定规划案例《**景区旅游规划》的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内容,记录疑问或难点,观看教师录制的旅游规划制图方法视频,通过微信、班级QQ等媒体平台与教师沟通。在充分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分小组完成所选规划对象的旅游资源调查。课中主要采用集体讨论问答的方式,学生相互解答一些典型疑问或难点,教师作补充。采用检验法由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旅游资源图片,由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分类,考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重视旅游实践教学,选择重庆缙云山景区,带领学生实地进行旅游资源现场考察,根据国标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展开定性定量评价。最后举行展览会,分享各小组旅游规划对象的《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报告》(含旅游资源分布图)。

3.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模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模块课前主要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学习国家级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五章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观看魏卫教授授课视频;小组初步设计旅游市场调查问卷;小组分别展开实地市场调查(样本数300份);学习教师给定的某规划中旅游市场分析方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提交《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报告》。而课中主要安排以下教学活动.(1)举办问答会,两两小组之间展开,就对方初步设计的调查问卷展开问与答,并相互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巡回参与,并适当指导。(2)随堂测试。教师给出某规划现实客源和潜在客源市场调查实际统计数据,学生从两部分中任选5项随堂进行分析,教师集中点评。(3)举行成果交流会。每个小组制作PPT,选出小组代表或各成员分工合作,汇报交流客源市场调查过程及结果。

4.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模块。本模块课前学习重点在于案例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学习国家级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第六章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观看刘名俭教授授课视频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在学习业界巅峰智业、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绿维创景等推广的若干旅游规划案例中,掌握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的方法。学习教师录制的旅游规划制图方法视频,掌握旅游规划制图技巧;课前实操环节则是小组完成旅游规划对象的主题形象设计与功能分区规划(含绘制功能分区图),期间通过多种方式与同学或教师沟通,及时解决承担任务中的问题。课中教学重点在于实践与分享。通过举办圆桌会议,8人一组,分享案例学习的心得体会。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室作为自然风景区,为满足游客的各种需要,利用学生及桌椅板凳围成的人墙,请学生自由决定风景观赏区、休息区、停车场、餐饮区、娱乐区、购物区等位置,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功能分区的意义及原则。举办汇报会,进行成果汇报。各小组分别为规划对象设计主题形象且对其进行功能分区规划,制作成PPT,选出小组代表或各成员分工合作汇报成果,汇报(15分钟)内容主要包括陈述和答辩2部分。

5.旅游产品与项目策划设计模块。该模块课前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理论学习,自学吴必虎《旅游规划原理》电子书中旅游产品开发理论知识;(2)案例搜集,考查学生信息搜寻能力,学生自行搜集相关旅游产品规划的实际案例,记录学习心得;(3)实践操作,独立提交旅游规划对象的旅游产品谱系设计表。课中学习活动主要包括:(1)案例讨论,小组内部逐个分享课前学习旅游产品规划案例的心得;(2)成果共享,对组内各人构思的旅游产品谱系设计表进行批判与肯定,提交终稿;(3)随堂练习,各小组为其旅游规划对象设计不同类型的旅游线路。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精耕市场;市场细分;卷烟营销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12日

一、引言

近年来,面对烟草行业发展新形势,国家烟草专卖局多次强调市场开拓的重要性。在全年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凌成兴提出“十三五”期间行业改革发展要“把握五个基本定位”,其中“开拓市场稳定销路是根本”摆在首位。可见,卷烟虽然仍为一种垄断商品,但其营销模式正逐步向市场化转型,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当前卷烟营销工作的重点。

在烟草行业的市场细分方面,翟维丽(2006)在进行国产烟参与国际市场策略研究的过程中,提出要结合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针对目标国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对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唐奎、李钊文(2007)指出烟草商业企业的市场细分面临的问题,一是针对消费者而言,商业企业在营销中除必须从消费者的购买力、吸味特点等方面对消费群体进行细分外,还必须对其消费行为、购买方式进行细分;二是为了使合适的卷烟能方便及时地到达消费者手中,烟草商业企业必须对零售客户进行细分;三是要根据“大流通”的要求建立现代物流,就必须通过对区域内不同地区、线路、货量的零售客户进行划分,制定优化的配送方式。谢平槐(2008)运用市场细分理论,按照两个维度对郴州卷烟市场进行了细分:一种是按照消费者市场的地理、人文、心理和行为四个因素进行细分;另一种是按照零售客户的行政区域、经营规模、地理位置和业态四个特征进行细分,根据细分的市场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上述学者就卷烟市场的细分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大多是直接针对目标市场开展具体市场开发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市场分析和细分,缺乏针对整体卷烟市场的切分和深层剖析研究,在各项营销工作中也尚未建立基于卷烟市场细分研究结果的应用模式。因此,有必要结合企业实际,对卷烟市场细分、精耕挖潜的应用做深入研究,建立符合烟草商业企业的精耕市场工作模式,以促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取向改革进程。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二、卷烟市场的细分

卷烟市场的细分包括基础信息收集、精耕市场分析两个步骤,本文基于基础信息对卷烟市场进行切分和深层剖析,查找市场短板,以实现对卷烟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一)基础信息的收集。按照地理位置属性,从县域市场、镇级市场、村级市场和消费市场四层对青岛卷烟市场进行市场细分,掌握切分市场的行政区划边界、人口信息以及客户信息,以此作为精耕市场分析的基础。首先,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市场切分,全市共分为138个镇级市场、6,399个村级市场;其次,采集人口信息,通过政府口径准确收集村级市场(社区/村)人口信息,并通过汇总总体及县域市场的人口,进行数据校对核验,确保镇级市场、村级市场的人口数据准确无误;最后,采集客户信息,将三年以来的零售客户信息一一对应维护至相应的村级市场,确保客户订单数据与卷烟市场信息相匹配,同时建立新增零售客户实时更新机制。

(二)精耕市场的分析。本文按照在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的思路开展卷烟市场精耕分析。结合烟草行业营销实际,建立“三级三维四层”分析机制,由市局(公司)、基层单位、客户服务站和专卖中队三个层级,从人均条数、客户数、违法信息三个维度,对全市的细分网格市场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查找存在的短板和瓶颈,为市场开拓提供依据。其中,市公司层面重点开展全市镇级市场的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县公司重点开展镇级市场及村级市场的专项分析,客户服务站重点开展零售户、消费商圈及消费者的调研分析。通过对卷烟市场层层深挖剖析,最终查找出市场的短板。

本文以2016年1月到8月份基础数据为基础,开展“县级-镇级-村级-客户-品牌”为主线的精耕市场实例分析。青岛10个县级单位中,莱西县是人均条数降幅最大的县域市场,同比下降5.4%。分析莱西县的12个乡镇市场(街道办),水集街办、经济开发区、院上镇和马连庄镇降幅高于莱西县平均水平,其中水集街道办人口占比最大、客户数最多、人均条数降幅也最大,同比下降了12.1%。进一步分析水集街道办,其下辖80个社区,商业街社区(-31.3%)、文化路社区(-24.9%)、颐和花苑社区(-31.1%)三个社区绝对减量最大,占街办减量的44%。再进一步分析村级市场(社区),以减量最大的商业街社区为例,销量同比下降31.3%,人均条数由14.9条降至10.2条,该社区共有42名零售客户,其中12户销量同比降幅超过35%,12名客户的减量占本社区绝对减量的77%。最后分析客户主销规格销售情况,影响卷烟销量的主要是一类烟、三类低端以及四类烟,具体规格主要是中华(硬)、玉溪(软)、红塔山(软经典)、泰山(硬红八喜)、哈德门(纯香)等规格。

三、精耕市场具体应用

本文通过精耕市场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的短板市场,从优化零售户布局、细分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精耕市场应用研究。

(一)优化零售户布局。为充分满足消费者购买卷烟的便利性需求,增加潜在的卷烟消费量,结合市场短板,针对空白村、零售户万人较低的村级市场开展零售户布局研究,优化零售户分布。卷烟零售户的分布合理与否目前尚无一个科学的界定,然而零售户合理布局的问题既深切关乎市场秩序,又与零售户盈利水平密切相连,是我们开展零售终端市场研究的第一步。一个饱和的商圈,其卷烟零售户的数目和规模应该恰好满足商圈内人口对卷烟的需求;若零售终端数量过少,可能导致渠道外卷烟的流入或是区域内卷烟消费的流失;零售终端数量过多,则会导致客户间的过度甚至恶意竞争,扰乱市场价格。为稳定市场秩序,保证零售户的盈利水平,本文开展了零售户布局的研究,不断优化卷烟销售网络分布。商圈内零售终端的分布密度可利用饱和理论来反映。饱和指数可由公式求得:IRS=C×RE/RF。其中,IRS表示商圈的卷烟零售终端饱和指数;C表示商圈内的潜在卷烟消费者数目;RE表示商圈内消费者人均卷烟消费支出;RF表示商圈内零售终端的营业面积。

C、RE、RF三个变量的值均能够在客户信息收集、商圈普查或者卷烟消费者调查的环节得出,每个商圈的饱和指数也就可以计算出来。例如,一个商圈内有10,000名卷烟消费者,每月用于卷烟的消费支出为300元,商圈内共有20个卷烟零售店、营业面积共计为1,500平方米。则该商圈的卷烟零售终端饱和指数为:IRS=10000×300/1500=2000。

商圈的卷烟零售终端饱和指数越大,意味着商圈内的饱和度越低;该指数越小,则意味着商圈内的饱和度越高。将上述饱和理论引入零售户布局研究,会对零售客户分布现状有更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同时将有助于探索出最佳的零售户分布模式,从而有力推动零售市场研究的水平。

(二)细分市场开拓。本文在精耕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开展婚庆、旅游、商会、渔业四个特色市场开拓,把握市场需求,深挖市场潜力。

婚庆市场重点打造婚庆终端,在终端展示上突出“心”型、“帧毙统铝校订制“烟+糖”包装礼盒、喜袋,营造婚庆氛围,同时与工业公司协同开展婚庆用烟的消费者回馈活动,并在主城区开展婚宴回礼用烟的习俗引导。旅游市场重点加强鲁产卷烟宣传,制作发放环保烟袋,同时与地产烟所在工业公司协作为青岛市场定制泰山(十景)卷烟及四盒装、十盒装旅游纪念礼盒,将青岛当地的特色食品与卷烟搭配,定制旅游纪念“大礼包”。商会市场建立“两级”沟通机制,青岛市公司重点针对会员企业300家以上的省外商会进行需求调研,县公司与其他商会对接,根据不同商会消费特点开展针对性消费引导。渔业市场为青岛市沿海消费特色市场,重点引导渔业终端收集渔船出海时间、人员数量以及渔民消费品牌、数量、频次等信息,为渔船建立了“一船一档”,并单独划分渔业客户群,开通绿色订货平台。

四、结语

随着控烟形势日益严峻,烟草行业如何适应市场化改革新形势,更好地挖掘和满足市场真实需求,已成为制约行业平稳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卷烟市场精耕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种从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深入市场调研中找到原因、解决问题中深挖市场潜力的市场精耕模式,为下一步卷烟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尝试,精耕市场的具体应用也为当前卷烟营销提供了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翟维丽.国产烟参与国际市场的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

篇8

一、引言

旅游业在当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走向了繁荣阶段,区域旅游规划的重要作用就是在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基础上来促进地区旅游业能够动态的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内化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发展体系中。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对区域旅游规划进行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二、区域旅游规划的实质和发展现状分析

(一)区域旅游规划的实质分析

对于当前我国的区域旅游规划最为主要的就是将区域资源以及区位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文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要能够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来提供试销对路的产品,从而让旅游者来获取最大化的满足。并要能够能对旅游的产业结构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从而来增强旅游供给的有效性以及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当前的旅游市场发生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区域旅游规划的演进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对区域旅游实施规划最为根本的就是将地区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来促进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

(二)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区域旅游规划缺少本地元素。对区域旅游客源的市场分析层面,规划者只是简单的遵循旅游客源地衰减规律实施客源的市场定位以此来制定营销的策划,但在对客源的市场开发独特性的视角方面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有就是对区域旅游的资源认知层面一些有着特色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总结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就不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对区域旅游的规划发展也就有着一定的难度。

再者就是对区域旅游规划没有重视全程管理,在管理过程层面有着较严重的缺位现象,国家虽出台了相关的旅游规划通则,但在编制前以及规划文本形成之后的执行管理层面比较缺乏,这些主要是体现在缺少实施监管的机构,在标准的选取上没有达到一致。还有就是在区域旅游的规划过程中遭遇到了执行困境,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体现在当地居民的不配合以及相关部门的不协作,还有就是相关的企业没有得到配合。

三、区域旅游规划问题的创新思路

第一,对区域旅游规划进行创新发展,要能对其问题的原因得以充分的分析,只有如此才能够结合实际进行实施创新的措施。从实际的区域旅游规划的发展来看,其问题的主要成因就是区域旅游规划管理的体制没有得到完善,政府在区域旅游规划当中有着过多的行政干预,并且由于监管者在实际的监管力度上没有得到加强,政府的作用没有全面的得到发挥,从而就造成了区域旅游规划的不合理,将这些问题的成因得到详细分析就能够对创新措施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对区域旅游的规划进行创新重要的是能够对内容体系加强优化,也就是对旅游利益相关者和旅游对经济贡献的分析,从旅游对经济贡献的分析来看主要是能够加强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对和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相关部门的规划策略的实施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而对于旅游礼仪相关者进行分析则主要是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具体化的分析,在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三,对区域旅游规划要能够得以层次化有序化的进行,要能够在土地规划以及交通规划等相互联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并要能对不同级别的规划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能够将编制工作开始前进行成立专门的规划领导小组,从而来增强旅游规划权威性。需要重视的是要能将编制得以规范化的进行实施,要依据着人员的构成以及设备的配置等,来针对各个旅游规划机构实施资格等级的相关认证,采取统一化的发证和管理。

第四,要能将动态化的管理得以充分的体现,旅游系统是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各个要素间有着高度关联,所以要能对各个层面环节都要充分的重视。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就要能够将旅游系统作为是规划的主要对象,树立动态化的观念并进行全程管理监控。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在方法技术上进行加强创新,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要构建旅游规划信息数据库,然后在多方面的考察调查等基础上,将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例如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进行对区域旅游规划的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云南;旅游产业;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2—0054—04

多年来,云南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探索和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道路。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就业渠道,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0年,云南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50万人次增加到3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5.3亿美元增加到13.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从6860万人次增加到1.3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由430亿元增加到100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国内旅游界“千亿元俱乐部”中为数不多的成员之一。这与政府的政策保障和大力扶持是密不可分的,充分说明了实行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功效。

一、政府职能在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效应

回顾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在政府的扶持下,旅游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了高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云南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实施,在旅游发展前期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行业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制定和完善旅游政策法规

政府通过制订财政、金融、税收、价格、工商管理、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产业政策…,扶持和鼓励旅游业优先、快速、可持续地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建设“云南特色旅游产业综合发展试验区”框架方案》、《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纲要》、《关于推进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意见》、《进一步推进全省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分析国内外和云南的旅游产业发展形势,提出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目标,部署具体工作,帮助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同时,政府在依法治旅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制定旅游法令法规,建立行业管理体系,设置必要的执法机构(云南省旅游执法总队),规范了旅游市场交易行为。目前云南省已经制定的旅游行业法规主要有《云南省旅游条例》、《云南省导游人员管理规定》、《云南省导游服务规则》、《云南省旅行社门市部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等。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对旅游业实行监督管理,为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编制和执行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以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赖于政府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规范、指导和调控。200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聘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并与云南省旅游专家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各地州市先后编制了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县市区及重点旅游景区发展规划,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国家、省级、地州、县市四个层次的旅游规划体系。在具有宏观意识、科学精神与发展步骤的旅游规划指引下,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塑造旅游形象,突出各地特色,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总体优势,使云南旅游业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发展。

(三)支持和加强旅游基本建设

多年来,云南省把加快旅游基本设施建设作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旅游交通及通讯条件的改善、旅游接待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的兴建,都是依靠地方政府强大的行政职能来完成的。对于一个山区省份来说,交通是制约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政府的资金扶持下,云南省建成并投入使用机场12个,基本形成连接省际、省内区域出入通道的高速公路网,加快了国省干线的二级公路改造和乡村硬化路的建设,加大澜沧江等内河水运建设力度,初步建成公路、水路、航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从1994年起,省市政府每年安排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旅游线路的建设,这在当时是全国力度最大的,极大地改善了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和各重点景区间的通达性。此外,通信、水电、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也得到根本改善,从而全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保障和增加财政投入资金

云南省各级政府有效发挥了在旅游投资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提高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旅游开发建设的比例,在政府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增加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比重。“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完成旅游投资近620亿元,共建成60个旅游重大项目。同时,加大对旅游开发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对投资大、建设期长的旅游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和予以贴息补助等。云南最大的旅游购物中心“七彩云南”就是由政府贴息贷款1.3亿元建成的。另一方面,政府正确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外部资本投入,促进旅游产业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成立了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全省每年有1.5亿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如在迪庆香格里拉地区的旅游开发建设中,政府就投入了大量的旅游发展基金。

(五)积极拓展区域旅游合作

云南省政府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致力于通过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不断完善云南旅游市场的多样性。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省加深了与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合作,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金四角旅游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旅游合作已经初见成效。在国内,云南先后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西部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书》等合作协议,在打造旅游品牌、宣传促销、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旅游线路、保障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加深与四川、贵州、重庆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线路,达到互补、互利、互动、共赢的效果。由于政府的大力推进,旅游资源丰富、市场相对成熟的云南,已经成为很多地区首选的旅游合作伙伴。

(六)策划和宣传旅游形象

21世纪是形象时代,“形象力”的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形式之一。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过程中,旅游形象的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云南省在旅游形象策划、塑造与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充分发挥“云南旅游媒体联盟”的牵头和带动作用,集中策划一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全面提升“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旅游整体形象。通过实施旅游精品名牌建设工程,目前已培育了石林、世博园、民族村、大理三塔、丽江古城、香格里拉、版纳原始森林公园、腾冲地热火山、罗平九龙瀑群、陆良彩色沙林、抚仙湖水都、元阳哈尼梯田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通过举办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云南)国际花卉展和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展示云南旅游形象,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云南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云南各级政府在争取相关部门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与配合,协调和加强旅游与公安、计划、交通、工商、物价、园林等众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育一种和谐、健康、舒适的旅游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管理职能。

二、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政府凭藉其崇高的社会威望、强大的管辖能力与雄厚的财政实力,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初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在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一)角色错位

政府以“全能者”的身份出现在旅游业发展中,用倾斜性政策扶植相关大型旅游集团,甚至投资兴办骨干旅游企业并直接管理,政府、企业和市场在分工上不清,把“政府”的意志强加于企业和市场,严重影响市场主体的培育,破坏了市场竞争机制,阻碍旅游市场的正常、有序和健康发展。同时,政府既经营又管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身份弱化了监督、保护资源的职能,反而导致政府微观运作的低效率。

(二)管理缺位

由于行政壁垒的存在,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盲目性和封闭性,导致省级层面的旅游战略难以实施,宏观调控失效。有些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规划缺乏科学的指导,对破坏性开发、资源浪费、企业负盈不负亏等现象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和眼前利益,固守门户之见,各自为政,实行地方保护,宁肯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不愿进行区域联合经营,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云南,很多旅游景区景点都可以看到相近似的民族歌舞表演,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遍地开花,一些著名景区可以买到的旅游商品也随处可见。

(三)职能越位

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经营、旅游投资决策等方面统包统揽,充当一切具体业务的决策者。从目标确定、人员配置、使用经费到开发及计划供给的数量和类型等方面,政府全权负责,热衷于直接管钱、管物、管项目,出现了职能越位的现象,致使旅游企业丧失了发展旅游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的干预,遍及旅游产业领域的每一个角落。政府并不是天生的旅游专家。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府直接干涉具体产业活动,即使是好的动机也多是越俎代庖、事倍功半。不仅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反而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并不是万能的,那种什么事情都靠政府解决的观念已经是旅游业发展的误导,应从这种错误观念中摆脱出来。

(四)协调不畅

云南省的旅游资源或旅游景区,根据其性质不同而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如“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门管辖,“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属于林业厅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隶属文物局,“江河湖泊”和“水利交通”归口于交通、水利部门等。往往一个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涉及旅游、林业、建设、文物、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由于条块分割、分头多管等出现各种矛盾冲突,难以协调,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旅游业的经营管理。由于管理关系复杂,各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争功诿过,相互扯皮,权利分配不均,责任主体不明,而与其平级的旅游主管部门难以有效监督,形成管理空白,严重制约旅游产业和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三、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目前,云南省旅游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发展方式得到显著转变。伴随云南旅游发展环境的改变,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各级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与云南省全面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培育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相适应,建立符合旅游经济规律的政府管理引导、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自主经营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在行使职能的范围上,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

科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对其自身在旅游产业中的位置作出重新定位,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抓大放小,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宏观调控,作好引导工作,放权于市场,使政府成为保护良性市场环境的灯塔,构建“小政府、大市场”的旅游业生态系统。政府应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交还企业,不再直接参与旅游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将职能主要集中在制定政策、完善旅游法规、协调关系、引导投资方向、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宏观方面。政府要从长远、战略的高度,以制定政策、编制规划等手段,有效地引导云南旅游产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二)在行使职能的属性上,转向以公共服务为主

政府必须适应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形势,转变职能,切实把政府的主要职能由行政审批型转向公共服务型,为旅游市场主体服务,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手段,努力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带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大力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专业服务组织,发挥旅游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旅游资源开发资格审定、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调节经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政府要强化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职能,满足旅游者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构建集旅游咨询、旅游预订、旅游集散、旅游医疗、旅游公共信息、旅游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旅游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行使职能的方式上,转向以监督管理为主

政府应从直接“办旅游”的角色中退出来,运用行政直接手段、法律强制手段以及经济问接手段,对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实行动态监督和管理。构建旅游监督与预警系统,完善旅游法律法规,规范旅游经营者的经济行为,监督旅游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切实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旅游审计与会计制度,科学监督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和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确保其保值增值。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等,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检查,实现旅游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环境。

(四)在行使职能的角色定位上,转向以协调者为主

旅游业联动性强、涉及的产业和部门多的特性决定了旅游管理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政府应从“大旅游”的角度,正确处理旅游部门管理与农业、林业、城建、财政、交通、文物、国土、工商、税收、环卫等相关部门管理的关系,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打破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建立“大管理”的机制。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逐步由规制者转向协调者。各部门要在立足自身职能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政出一门,行业协作,产业联动的施政格局。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政府在更广泛的地区间、部门间以及不同的所有制形式间组织协调,理顺管理关系,使旅游业发展从无序开发、规模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效益型的有序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此外,应充分认识到,旅游发展的利益协调绝不只是协调当代人的利益,它还包含对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利益协调。因此,政府在制定旅游发展政策和相应制度时,要注意协调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四、云南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实现途径

(一)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客观条件,决定旅游者体验的满意程度。良好的旅游环境能够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能力,吸引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优化云南省的旅游环境,首先要树立和推广良好的政府形象,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要具备良好的行政作风和行政执行效率,加强旅游调研和评估工作,探讨制定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旅游扶持政策意见;其次,解决和改善云南旅游在基础设施、旅游交通、旅行社、餐饮业、饭店业和服务要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力推行旅游标准化管理和建设,完善旅游投诉、公共信息、咨询服务、紧急救援、旅游保险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旅游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形成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第三,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保持云南原有广泛接纳各民族文化的包容态度,传承淳朴、和谐的人文文化精髓,提升整个云南的人文素质。把优化旅游环境作为一个着力点,“软硬”兼施,为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全力营造一个安全便捷、文明舒适、宽松和谐的旅游环境。

(二)创新旅游产品,重视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目前,云南省旅游产品以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资源类型的多,高层次的、文化提升型的相对较少。产品供给只能满足初级化、大众化市场,个性化、舒适性明显不足,成为影响云南旅游产业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高层次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是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创新势在必行。

要创新旅游产品,首先,政府与旅游企业要共同努力,进行市场分析,根据旅游市场新的发展动向来培育新的旅游产品,注重对潜在旅游需求的激发和对市场消费潮流的引领,打造新的旅游业态,如温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探险旅游、高尔夫球旅游等,推进云南旅游产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旅游型转向休闲度假型;其次,整合传统观光型旅游资源,深度挖掘资源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旅游区,鼓励社会资金以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的经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

(三)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产业,它的发展要与许多产业相互融合,这就决定了旅游业不可能脱离或独立于其他产业自行发展。加快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可以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条件,延伸产业链,形成新型产业集群。

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旅游与农业、文化、商务、信息、交通、金融、环保、体育、医疗卫生等部门的合作,加快发展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信息服务、旅游航运、旅游金融、旅游健身、旅游专业服务等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形成新兴的交叉优势产业。

(四)推进科技兴旅战略

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寻求科技创新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探讨以科技创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首先,建立和完善旅游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兴旅的组织和指导,培养高科技人才,引导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基地从事旅游科技创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工作;其次,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强化技术引进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推动云南旅游技术化、数字化、网络化,用现代科技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第三,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重视在旅游科技创新研究开发活动过程中及时申报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第四,创办科技兴旅示范区,与高科技企业、高科技基地沟通协调,使更多的企业走向与旅游协同发展的道路。

(五)完善云南旅游产业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疾病传播、金融危机等事件的爆发,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冲击,破坏旅游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并严重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使人们认识到预防和处理危机事件的重要性。

要以政府为主体,建立安全保障体系,避免和减轻危机事件给旅游业所带来的严重威胁。首先,要做好危机的预防工作,提高安全防患意识,把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火灾防控、消防安全检查和交通工具安全检查等多个专项工作常规化,构建旅游安全预警系统,设立专门的危机风险储备金,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作出迅速的反应;其次,建立机动灵活的救援系统,政府要及时快速应对危机事件,控制危机影响的范围,合理配置应对危机所需资源,力争将危机带来的危害降至最小;第三,重视危机过后的心理干预、形象宣传和设施修复工作,对危机带来的损失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为应对以后类似的危机做好准备,力争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旅游环境。

篇10

[关键词] 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体育也由过去专业化的运动,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为老百姓所接受。而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体育旅游开始浮出水面。人们的度假观念也由以往的纯生态旅游向追求保健旅游转化,“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参加各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与体育有关的度假方式也随之不断升温。体育旅游产品已成为旅游产品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愈来愈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青睐。

我国于1994年首次提出体育旅游产品概念,此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直以30%~40%的速度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有100多个体育赛事或旅游节庆。可见,体育旅游产品作为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已越来越得到各部门的重视。

一、体育旅游产品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体育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玩过程中提供各种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从旅游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体育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为旅游者带来体育效用、旅游效用并满足其所需消费和服务的总和。

体育旅游产品可以划分为实体产品和无形产品两部分。体育旅游的实体产品包含体育场馆及设施、体育活动及赛事、体育旅游纪念品等。而体育旅游的无形产品一般包含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服务系统等。对于体育旅游产品的发展而言,“软”环境的建设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人性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服务系统将是今后该市场竞争的核心所在。

体育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它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旅游产品的核心是体育

体育旅游产品可以产生1+ 1>2的系统性倍增效果。体育旅游产品既是一项旅游活动,更是健体强身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惯常生活环境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游览名山胜水,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另一方面,即使在交通工具十分发达的今天,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仍然需要走或长或短的路,爬或高或矮的坡,流或多或少的汗,这本身也是一种体育锻炼。所以说体育旅游产品能使旅游者寓健身于游乐之中,在旅游中强健体魄,在健身中陶冶情操。体育旅游产品非常注重在旅游过程中培养顾客的体育感情。在体育旅游产品中,有些项目还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挑战性,旅游者通过挑战和超越自我而获得满足和愉悦,这是体育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

2.内容丰富、范围广

体育旅游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类型,在世界各地,都已有了日益丰富和成熟的体育旅游产品形式。除徒步旅游、骑骆驼旅游、野营旅游、登山旅游、狩猎旅游、探险旅游、漂流、攀岩等有形产品外,还包含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旅游服务等各项无形产品。其内容的广泛性在一定程度上和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为体育旅游产品的持续创新带来活力, 使其产品类型更加丰富, 产品层次更加深入。

3.体育旅游产品效益的间接性

众所周之,有形产品的经营大多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体育旅游产品的无形部分具有不可估量的、间接的经济效益, 无法通过具体的公式测量和计算。通过体育旅游产品的良好市场运作, 可以推动国家体育旅游健康快速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不断进步。

二、中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休闲方式、消费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看电视、聊天、串门、做家务等传统休闲生活方式,活动内容逐渐丰富。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必选项目之一,国内旅游发展十分迅猛,特别是1999年9月我国实行了新的节假日办法,延长了“五一”、“十一”、“春节”的放假时间,由此兴起近年来假日旅游的火爆场景。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相对而言要迟缓一些,但其快速成长的态势已初见端倪。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消费时尚。人们参与体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健身、娱乐、探险等各类体育旅游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同时我国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我国地大物博、海岸线绵长、湖泊众多、地形复杂、南北气候变化明显等进一步加快了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发展步伐。从1992年到1997年全国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均增长达5.1%;1997年全国居民用于体育用品的支出仅次于子女教育、电器产品、住房、书报、高档服装之后,列居第六。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近五年来,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了多种体育旅游产品,体育旅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和规模。较著名的有黄河漂流、湖北宜昌赛龙舟、山东潍坊风筝节、哈尔滨冰灯节等,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客源输出国。而体育旅游作为当前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未来旅游产品建设中的一个主要方向,今后会得到中国各级部门的进一步重视。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产品,为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应当注意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三、体育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1.了解体育旅游者的特殊需求是制定体育旅游产品营销计划的首要前提条件

体育旅游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既不同于普通旅游者,又不同于体育爱好者,他们有着比较独特的需求欲望。“市场营销观念认为,达到企业目标的关键在于明确目标市场的需求,并能以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和更高效的方法去满足市场的需要。”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城镇化给人们带来了财富和余暇时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对生命不利的因素。由于运动不足、工作压力加大、竞争加剧等原因导致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缠身,因此人们十分渴望从各种压力下解脱,体育旅游则较好的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有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的客源市场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普通客源市场比例约占45%,这类市场特征主要为实践型和休闲、娱乐型,符合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旅游产品的供求能力;而对于特殊客源市场,市场比例约占33%,市场特征主要为强者冒险型和超越极限型,体育旅游产品线的开发是前景看好;对于占市场比例22%潜在客源市场,主要特征为康乐保健型和启迪开智型,则体育旅游产品线的开发潜力巨大。

2.构建体育旅游产品的区域定位策略和营销策略组合

在体育旅游产品分析的基础上,按区域进行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研究客源市场,找出满足消费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线和产品项目,这是市场分析的目标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环境制约因素。相对于一般旅游产品而言,体育旅游产品更需要依赖于自然环境因素发生效果作用,也易受制于自然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可开发适应性较强的地域性体育旅游产品,易于建设特色体育旅游产品,有利于开发整体市场,从而确定区域定位策略和营销策略组合。

3.制定和选择合适的体育旅游产品策略

体育旅游产品策略是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体育旅游产品现有资源的经营、新资源开发和体育旅游产品线路的设计等方面。要从市场机会、消费需求出发确立体育旅游产品品牌,让消费者易于辨识,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设计体育旅游产品线时,要贯彻市场、主题突出、不重复、顺序与节奏安排、留有余地与机动灵活等原则;同时要注意营销策略的前瞻性和可行性。

4.体育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

适当的定价策略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体育旅游产品的定价策略既要保持大众旅游产品定价策略,又要具有专项旅游产品定价的特征。并且要结合生态、气候等要素,由于体育旅游产品发展历史并不悠久,大众性体育旅游刚刚兴起。其本身还不完善,销售额低,单位成本高,市场上旅游消费者少,再加上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弹性大、市场容易饱和等特点,其定价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1)低价占领策略:即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旅游者接受体育旅游产品,从而获得尽可能大的市场占有率的一种定价策略。这种定价策略有助于尽快打开销路,缩短推出期,获得长期稳定的市场份额,争取体育旅游产品迅速成熟完善;同时还可以让许多竞争者望而却步,减缓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2)撇脂定价策略:又称为高价定价策略,是指把体育旅游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便在短期内获取丰厚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这种定价策略如果成功,可以迅速收回投资,也为后期降价竞争创造了条件。

(3)同价策略:要使自己的体育旅游产品价格尽可能与竞争对手的保持一致。

当然在实际的工作中,旅游管理者应按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实行差价。如在旅游淡、旺季实行浮动价,淡季客房优惠,连续住宿越多,价格越优惠。对旅游热、温、冷点实行不同的定价策略。

5.体育旅游产品的促销策略

吸引消费者进行体育旅游,还必须对已确定的体育旅游产品塑造鲜明的形象,提供内容详尽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旅游产品宣传资料,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以及参加旅游博览会、巡回展销会,做好广告宣传,将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尽可能多的潜在游客。

6.建立体育旅游产品的分销系统

由于我国体育旅游发展较晚,体育旅游还没有深入人心,因此,加强宣传,通过舆论导向使富有创意的体育旅游产品得以生存与发展。如国家旅游局在2001年推出了“中国体育健身游”的主题活动,这是推广体育旅游的重要举措。当然,还可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体育旅游进行宣传;另外在高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还可以建立体育旅游热点网站,在全国范围内深入进行体育旅游的网络营销。通过这些手段使冷点变热点、热点更热,不断提高体育旅游产品线的知名度,全面发挥体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