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4-04-17 11:3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情景 科学探究 合理建构
当代教育体系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将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创建现代物理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以教师使用课件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它既可以动态显现物理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也可以重新组织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根据目前全国大多数中学的条件,这种模式是在中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模式。我认为,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应该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组成。
一、 创设教学情景
充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媒体手段,创设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情景,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因此要深入挖掘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种媒体手段所具有的深化问题情景的表现手法,多视角地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创设可供引发思维的探索问题的情景。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指导、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方式来进行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科学猜想,以整理出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思路。此环节中,所选用的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有利于有效地实现本环节的目标任务。所创设的问题情景应既符合认知对象所具有的主要特征,同时也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心理亢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求知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能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了条件。对探索思路讨论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二、 引导科学探究
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多种媒体信息的展示、计算机的网上搜索、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去发挥探究过程的学生主体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贯彻重过程和重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理念。
此环节中,所创设的自主探索研究的物理情景,应有利于探究过程中的引导观察与操作,使之在探索中能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理解,进而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建立合理正确的物理表象,使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观念、科学品质,体会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 概念合理建构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高超的编辑和再现功能,依据研究对象所具有的主要特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对相关媒体信息进行微观过程宏观化、宏观场景微缩化、瞬间过程定格化等处理,创设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的、有利于概念建构的良好学习情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对感知的物理现象,通过科学的归纳、演绎,比较,抽象等思维方式,形成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此环节中,所选用的媒体手段应能为概念建构创设具有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的学习情景,且所创设的有利于概念建构的学习情景,应具有进一步深化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所获得的内心体验的特征。此外,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自然观。
四、 知识应用拓展
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高超编辑能力,以及其他媒体表现手法所具有的直观性、可操作性等特征,在创设好应用知识于实践的情景的前提下,通过对应用对象结构的合理解刨与展示,以及对应用对象的仿真模拟,为进一步巩固、深化、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供支撑。此外,还应努力创设好将知识应用于新情景的学习情景,使之借助于新问题情景的刺激,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通过创新思维,并经历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在创新知识的学习情景中引起其认知结构的扩展与创新。此环节中,所选用的创设情景的媒体手段,应体现出多样性、实用性、现代性等特征。此外,所选用的创设情景的情景素材,也应具有实用、现代、开放等特征。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反馈测试评价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68-02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英语教学以“语言使用”作为教学目标,要求在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教学,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能多层次地运用,达到交际语言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用创新的精神、先进的手段对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改革,推陈出新;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英语课堂结构,努力创造英语环境,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大大促进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学过程直观新颖,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教师要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网络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制作能激发兴趣、拓宽知识视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计算机软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大脑,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让学生去思考、质疑和联想,并有充足的机会去发现、探索和创造。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集音、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战、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我国学者庞维国把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网络技术以它强大的主动性要求、交互性的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实现“人—机—人”交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深入教材、深入学生,设计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用他们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网络模式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课件中多设计一些小游戏、小奖励;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轻易给学生压抑性的批评,师生互动过程中多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在课堂实践中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鼓励学生克服羞怯、恐惧的不良心理,大胆开口。这些都可以慢慢地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一旦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意识,学习就将是一个愉快的体验过程。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在课件上设计一些相关的任务,供多人共同完成,比如师生小组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对话、一个故事接龙、一个话题讨论等。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相关内容,剪辑、编辑,制作富有特色的网页;改编、排练英语短剧,充分挖掘个人潜力,从而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冀教版初中英语课本语言信息含量大、涉及话题广泛,内容鲜活,富有时代感,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展现中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载体,运用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和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了解社会、关心现实、关注人类发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努力解决问题,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冀教版八年级第四册Lesson 57 Let’s Clean Up教学中,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声、形、色为一体,采用直观演示、听说理解、任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充分利用学习网站查阅资料,并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有效提高了听、说、读、写技能。我把对课文的学习分成了两部分,首先提出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限时阅读并回答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本课涉及到的语言点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呈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为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我准备了随堂检测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进行反馈。为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我提供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再现事物的特征,用幽默夸张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真实再现生活中的场景,贴近本课话题,引起学生注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浏览相关内容并进行分组交流,选出代表发言,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最后利用电子留言板让学生就如何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美好给校长提一些好的建议。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Z].2003.
篇3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运用
以多媒体、网络、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对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当然,我们在积极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还存在着不少困惑。今天,当我们反思以往做法的时候,也有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逐步进入到了课堂中,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既有其优越性,又有诸多制约多媒体教学的不利因素。
1.忽视教学实际需要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重在其“实用价值”,并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特别是一些比赛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认为软件越高级、会用的人越少越好,把教学课件设计搞成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偏离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
2.多媒体技术应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使用。由于采用多媒体授课时,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因而其播放顺序和进度是既定的,形成了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学过程程序化的弊端,教师很难有时间即兴发挥,有时甚至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课堂气氛临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造成授课形式呆板,教学灵活性不够,讲课的效果也很受影响。同时,由于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屏幕和音响,久而久之,则忽略了教师课堂上生动的形体语言和具有生气的板书以及教师的表情变化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3.课件制作及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开展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要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画蛇添足”。因此,它只能作为传统教学的一个辅助,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
二、对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技术的思考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成败只在举手间,因此,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要改变观念,普及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种新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更是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更应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从当前的热点走向制高点。
2.要强化师生的有机互动
多媒体像电影一样,一闪即过,知识点没有特别突出。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没有学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不应对传递技术过分关注,而应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提高学习者的思维水平。
3.要有较强的整合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理念的课程,它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教学基础,又延伸到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综合应用技能教学,需要对知识性与技能性有很强的整合能力。而且在这其中,教师的素质是关键要素。教师的整合能力是信息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学校应该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供更好的环境
学校要制订好适应本部门开展多媒体教学和课件制作的总体发展规划,在理论研究、应用实践、硬件配置、人员培训、检查评比等各个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要制订一套课件制作、交流、作用、评价的管理制度。制订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适用的评价标准,目的是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有一个目标和方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为现代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创设平台。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交互性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时间上,在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将是无限的宽泛。在这个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高度一体化的天地中,课堂将是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课堂”,拓展中学语文的学习内容
所谓宽泛的课堂时空是指教学中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的广泛概念。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上的局限,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勾通,哪里有计算机网络,哪里就有语文课堂教学;只要一开机,动动手指就可以“授课”--进行体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阅读、作文赏析、音视频交流等语文学科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真是时时有课堂,处处是课堂。
所谓宽泛的课堂主体是指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概念。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以后,现在通过网络,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互联网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专业语文教育,在这样的网络化、信息化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数量群庞大、专业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多层次的;同时,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授给他人,具有了“学生”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在这种”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法与学法不断交融,带来的必将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相长的不断深化,课堂中每个主体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蓝本”,拓展中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首先,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大纲要求为中心,抓住其学科结合点(知识点、内容交叉点、情感点等),设计一些教学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阅读资料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教学实践活动,要求把网络上的语文学科资源充实到现有的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教学支撑辅助资料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单一的语文教材引申到无限宽广,把基础的语文教材充实起来,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层次化、多元化,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引导学生借鉴互联网上的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网上阅读、网上答题、网上模拟测试等网上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聚沙成塔、百川汇海的新形式,把网络上的优秀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汇集聚敛并融会贯通,力争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博大的语文教育。
三、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工具”,拓展中学语文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不断一体化的语文学习情境,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语文教学作为“资料搜集工具”,将会构建崭新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探究性、专题性的研究意识和新时期语文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想方设法把中学生的目光引向宽阔无际的知识海洋,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问题,面对崭新的知识领域,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重新组合,去创新、举一反三。这种“研究性学习”也正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窗口”,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它同样显示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文章是从生活中来,生活是学习的灵感源泉,它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原材料,离开了生活,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此世界为他们开了另一扇窗,鼓励他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来丰富个人的知识积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语文教育中的广泛运用而日益加快,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把中学语文教育带入一个划时代的崭新世纪。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教学质量;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师生活动
信息技术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将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信息技术将影响体育教育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可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方法提供了现代化模式的框架,其构思基于:“以计算机作为储存、传输数字化“了的教学内容的载体;以“网络化”、“智能化”了的信息技术作为驱动载体高效率的储存、传输教学内容的动力。“数字化”是引发信息技术革命的契机,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文字材料等教学内容中的元素就能以一定数字格式输入计算机,从而达到借助计算机进行存储、传输的目的。网络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腾飞,拓宽了信息技术传播时间。“智能化”的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等,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软件的功能,更好协调教与学的活动的互动性。当“智能化”与“网络化”融合一体,则现代化教学如虎添翼,相得益彰,功能奇妙。
当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乐于接受,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等缺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引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扩了知识领域,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效果达到优化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终身体育教育的第一选择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技术特点,这些特点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资源――网络教学为学习和锻炼者提供必要的信息环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主 观形式。学习内容的非线性传递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强大的数据库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学习者的极大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方位的信息资源。
(2)锻炼者――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加大锻炼者的参与程度,帮助锻炼者协作意识的形成和学会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上,强调更多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协作学习。网络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大参与程度。信息时代的新型公民不光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的能力,也要学会进行协作学习与他人交流,共享信息,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信息资源来促进更多新知识和新思想的产生。另外,网络提供的检索功能,使锻炼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分析问题,选取恰当关键词进行搜索、筛选、存储或做出相应的变换,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3)教学活动――网络的交互性促进师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习与锻炼环境的营造、学习与锻炼团体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用价值的支持。学习与锻炼者在决定锻炼目标后,分析问题,利用信息工具获得相关资料并加以分类、综合、建构,通过网络与体育教师或服务器联系,或在学习与锻炼之间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现场讨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应乐于听取其他人学习者的异同点,慎重考虑后,对自己的原始资料做出调整,进行再整理,从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与目标。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锻炼者可以通过网络多方面地取得相关信息,使有价值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可以得到体育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因此,锻炼的目标能更好地完成。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1) 转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对教育的深刻认识
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和跨时空性。信息时代教育对所有地区、所有学校和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关键于体育教师,教师教育学观念的改变,不仅是时展的象征,而且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使“以人为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潜能,构建学习的良性循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2)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符合锻炼规律提高锻炼效率。
随着网络的出现,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实了人们的大脑,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资源,是一个教师远远不及的,学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可自由自在地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一发明,摆脱了教师固定思维的束缚,在锻炼活动过程中迫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能力与锻炼能力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知识资源使教育教学内容与教法发生一场深刻改革,它鼓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
动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基本运用现代信息进行体育教学时的教学模式的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直接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与锻炼,也可以通过网络间接从教师、其他学生处获取信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师生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可以从网络上自行获取信自主学习与锻炼,师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协作学习与锻炼,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或师生之间的交流,组织、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与锻炼。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体育教育学科的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有价值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探索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网络资料,在获取基本知识之后,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内容以传统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的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交流互动化、学习主动化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与锻炼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强调学习与锻炼的合作互动,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作者:张家全
《中国教育报》,作者:钟伟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06-01
随着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它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引领式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项目任务引领教学,以能力培养和理论学习相结合为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2.信息技术是基本认知工具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信息技术提供的开放性实践平台上,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实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1.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展现知识内容,能够刺激多种感觉器官,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进行联想的线索,提高教学效果。
在“公交智能车载终端”的授课中,因为车载终端安装位置狭小、封闭性好,在教学中展示实物难度大,学生较难了解其内外部结构。而采用Flas以模块的形式呈现车载终端的组成,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例如,由于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概念比较抽象,系统由多部分组成,分布在城市不同的地方,相互之间又以多种通讯方式联系,用语言较难清楚描述。运用Flas技术将抽象概念形象化,软件通过动画把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中的车辆、车载终端、GPS、GPRS、调度室等一一呈现,并且显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信息连接。使学生加快、加深理解,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掌握。
2.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因为企业有安全准点运营的要求,所以不允许直接使用在线车辆进行调度和数据采集。通过仿真软件在实训室中模拟了在线运营的公交车辆,从而实现运营数据采集和营运调度的操作,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相当明显。
3.提供及时的教学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评价的改革提供了合理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反馈提供了机会。
运用物联网技术,教师可以查询“公交智能调度软件”中学生所采集的公交运营数据进行讲评;学生进行识记性内容练习题的提交,教师及时检查评价。
三、信息技术融于课程教学的反思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其目的是实现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及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恰当的应用模式,在适当的教学环节和范围内应用信息技术。所以,客观合理地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而教师也要重新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各项技能,要在自己的科学教学中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http://.cn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章剑卫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生活 化学 获取 知识
正文:
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得以进行,使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现代化技术教育的主要手段,即把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聚集效应。
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他们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深化化学学科教学.,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化学与生活》教学上,会使生活中化学教学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牢固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整合的通常有几种模式: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以局域网为依据,以多媒体信息为传输媒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呈现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由老师提出问题,给出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复杂的情境中进行探索,去研究和发现隐藏在问题和学习材料中规律,获得新知识、方法及情感体验;以教师为主导的“演示型”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整合授课模式,授课容量大,媒体信息直观、生动、形象、丰富、被公认为是化学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对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认识以及实施的具体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可以达到优势互补
化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依靠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私的爱,通过教师富有启发式的讲解、恰当的肢体语言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清晰的板书、规范的实验操作等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化学课堂教学既要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又要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化学课堂教学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获得和呈现化学教学所需的丰富资源和素材,通过教师的剪辑、重整、创造和合理呈现,通过学生对其自身作品和成果的展示,均可使化学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尤其应用在《化学与生活》教学上,更能体现两者结合的优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的核心是―优势互补。整合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为提高我国化学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从化学学科的主要特征看:第一,化学是一门从原子、分子水平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具有微观性和动态特征;第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面临着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有毒、有污染、有危险的实验,常规操作难反应或操作困难的实验;第三,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一些概念、原理、反应过程等很抽象、不可见、难理解、难解释;第四,化学更是一门应用很广的学科,它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能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而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多媒体的呈现,使信息量大、质量高,网络化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其突出的功能和主要表现是:①可以动态模拟展示微观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的运动状态、形成过程,将摸不到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②可以通过录像将有毒、有严重污染的和难以操作的实验播放给学生,也可模拟组装那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③通过图片,摄像直观生动地反应化学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及化学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④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对话、合作和讨论。形成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态势,学会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进行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的大潮中,我校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改进,总结出以下有效且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1.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整合”
这种课型容量大,其丰富生动的直观媒体信息,被公认为是实施化学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有些有毒、有危险的药品与实验以及常规方法难于实现的化学反应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某些不易观察或用普通方法不易操作和实现的化学实验,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学生又必须知道的一些化学内容,现代化工设备与工艺流水线等,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动画模拟。常规实验教学的不足和缺陷,可通过网络教学来弥补。化学概念与原理抽象度较高,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用其他方法或手段效果不理想或难于实现的教学内容,如化学反应历程的模拟,网络教学可大显身手。
此类型的整合课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多媒体素材库、计算机、大投影等作为新的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需要先由教师启发精讲,然后运用媒体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分析讨论、对比归纳,完成意义建构。这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我国教育界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模式一)可以简单地归纳为:“设疑激趣―启发精讲―媒体辅助(创设情景、提供资源)―分析讨论―对比归纳―练习强化―总结”六个环节。
2.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整合”课
篇8
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34-02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当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9
关键词:微课;高中信息技术;微课设计;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在信息化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新媒体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微课以其便捷、快速、微小的特征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同时做为一种学习形式,使教学方式的发生了改变,促使班级学生对于技能的普遍掌握,使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获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速了现代的教育改革。
一、微课程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
1.微课程有利于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数字媒体越来越先进,微课程紧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以其便捷、快速、微小的特征适应了学习的需求。通过更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使教学方式的发生了改变。同时微课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组块化”,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技g教学的灵活性,加速了教育的变革。[1]
2.微课程有利于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微课程凭借其独有特点,消除信息技术课堂的陌生感,使学生获得所需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微课程还与学科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和素质,可以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3.微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需求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微课还可以用于课后学习。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对于知识的需求也不一样,微课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后学习,巩固原有知识内容,拓展知识的再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微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很强,通过教师一次操作学生不一定全部记住,而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又很有限,从而导致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对于知识的学习非常的零碎,使之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受到了打击。而微课可以以在线学习,让学生随时都能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动手实践,这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原则
微课要在信息技术课程运用过程中,要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简明、直观具体,让学习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愉快的学习,所以,微课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恰到好处的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
“微”是微课的最主要特征,科学验证,高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是10分钟左右,所以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课设计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也和传统课堂45分钟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微课的优点。微课一定要选取和组织好教学内容,设计合理,能体现出微课的优势。微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最好是重点、难点、疑点,不能随便划分和任意分割,要保证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还要有独立性。[2]微课组织教学内容要有趣,要注意关联性和故事性。信息技术课程的微课要用多种媒体以具体的,直观的,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认知效果,从而达到理解新知识的目的。
2.以学生为中心
微课设计的原则还要以学生为中心,评价微课质量的指标就是学习体验的过程。微课的设计要了解学生,一切都要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3.创新性
优秀的微课一般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整节微课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愉快的学习,而且还要传授明确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创新,可以说,创新是微课设计的灵魂。[3] 微课在设计上要精心雕琢,要是质量一般,没有多大创意,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开发一系列微课需要优秀的团队才能完成。
三、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过程
微课的设计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一定要系统化,要从知识点展开设计,既要独具灵活性,短小精悍,又要保证微课的整体性,一般来说,微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微课的教学设计
一堂好的微课,首先就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课设计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微课一定要选取和组织好教学内容,设计合理,能体现出微课的优势。有关课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微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最好是重点、难点、疑点,要保证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还要有独立性。微课组织教学内容要注意关联性和故事性。
2.微视频的制作
微视频的脚本设计要根据教学者设计,对场景编号、呈现的文字、配置的旁白、需要用到的素材、界面整体排版、设计。有了微视频的脚本,我们要考虑微视频的制作方式。不同的软件制作出不同种类的微视频,有用Flash软件来制作动画微视频的;有用PPT软件来制作数字故事的微视频;有用电子白板来记录讲解过程的,甚至还有用录音软件录制声频的等。
3.“互动环节”的设计
“互动环节应深入到微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微练习题”,学习“导学案”,都可以设计互动环节,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探究新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4]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环节”了解学生使用微课的情况。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互动交流探讨,更好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因此,我们必须要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重视微课的作用,积极发挥微课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以此促进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成强.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
[2]王国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
篇10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原因,有三个不利因素影响体育教学。
一、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教师的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最终的后果也是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随着目前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有许多中青年体育教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是大腹便便,行动上有一定的障碍,这样,实际上也妨碍国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以上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克服的。
三、动作技术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虽然众多体育人士都在努力探索改革途径,但由于系教师的原因,效果甚差,随着课堂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成品课件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的建立起表象。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在教学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时,可以说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多体育教师已很难自如地完成动作,这样一来,教师就害怕上这方面内容的教材。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那么,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在课件的制作上,我们可以先采用从体操大赛中截取下来的一段单杠动作让学生欣赏,感受来自体操的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接着运用动画效果,把本套单杠的联合动作演示一遍,并穿插上重点、难点。最后,我们把组内素质好,有一定特长的教师的整套动作拍下来,做进课件,然后演示给学生看,并运用暂停,慢放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弥补了教师的自身缺点或条件的限制,从而为教学的全面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学生也乐于接受。尤其是在示范快速、复杂、腾空等动作时效果更显著。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帮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
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所以,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就简单多了。我利用制作了一个“鱼跃前滚翻”的动画片,分成跃起、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四个连贯的动作,并在每一步中都加入了失败的动作动画,并加入了一些特别的音乐,一听就知道动作行不行。于是,当教学时先请学生们观看该动画片,并逐步演示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动作,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同时产生在实践中一试的欲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