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计划范文
时间:2024-04-16 18:1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课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具。
2、上课要认真听讲,不东张西望,不和周围的人说悄悄话。
3、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课外书。
4、资源和练习册的错题要及时改正,不能一天拖一天。
5、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时完成。
6、生字或者写话作业要写工整,不能胡涂乱画。
7、把作文或杂文中的错别字通通消灭掉。
8、提前预习新课。
如果我按照这些学习计划去做,这学期我就会更棒!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繁重,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课余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另外,有时间就与个别困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健康心态。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管理能力;总之,我与学生共同成长。
3、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把工作做实。
备课
(1)充分利用资源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 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 认真设计每课教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 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上课
(1) 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脑。
(2) 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新课、复习课、训练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3) 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 狠抓知识点落实,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 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 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辅导
(1)培优补差,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2)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3)课后抓名篇名句的落实。
阅读写作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考试评价
(1)以周周练的形式,分阶段专题测试。
(2)以月考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
(3)及时评分评讲。甚至针对部分学生偏题的作文,进行个别辅导。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
1、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六册的教学,我们将择取重要的篇目,培养学生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围绕高考考点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相应的主观阅读题答题能力。
2、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的复习中,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2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需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个性化”创新教育理念,推出一个学生一个教学团队、一个学生定制一套教学计划的因材施教模式,最大程度地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学习机会,提升素质并发挥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高中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除了传授相应的知识,还要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激励和启发上面,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并给予指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表现在课内,包含了教师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热爱语文,用短暂的课内学习来增补无限的课外学习。这样就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2.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强烈的意识和个性品质能够帮助教师大胆的对教材进行演绎,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思路,拓展教学空间,从而激发学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范文阅读时优美的表情和音调、姿势等融为一体,把自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逐渐喜欢上这门课程。
3.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施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给他们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个性化教学是结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在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有利于促进个性发展。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模式。在语文个性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对学生满怀热情和期待,学生会把教师当做知心朋友,教会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一个热爱教学事业的教师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积极向上的学生。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
二、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1.发挥教师个性。在高中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中,主要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两者的互动,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因为教育的力量通过教师的个性来体现,教师的个性就是其知识和技能以及情感和人格的集中综合展示,是对现状的开拓,是不断的摸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个性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智慧,对他们的生活也会产生影响。
2.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语文课程因其本身具有人文性特点,因此成为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特点的课程之一,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也体现在新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翻开新版教材的目录就能发现,在每一本必修课本的最后都有“表达交流”这一项,而其具体内容都是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内容,显示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尊重。在高中语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来领导整个课程。例如,在讲授《荆轲刺秦王》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将荆轲刺杀秦王这一场景演绎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表演的结果来讲解课文,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加深。同时,这样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能够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张扬,满足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样教师既能完成语文教学的学习任务,也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足够的关注。
3.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除了要注意课堂教学方法之外,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事物和社会关系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态度,而这些也促使学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思维和个性,也迫切地想要将自己的这种个性显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而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正是让学生展现自己个性的最佳平台,通过与其他学生的合作,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学生自身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教授内容和练习的新活。语文教师在课程内容的教授上要侧重于现代社会的相关内容,与现实接近更能够体现出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特点来。而这一点在新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体现,与旧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增加了很多篇现实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思想上都更加贴近高中学生的思想,其所反映的人文思想和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身个性化。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外练习上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在设置练习题目时一般安排两到三道题目,前几道题目可以是有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的,而最后一道则可以设计成拓展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来作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促进其个性化思维的发展。
总之,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但笔者相信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重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将学生摆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那么我国的教育水平一定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篇3
【关键词】高语境文化 低语境文化 广告语言
【Abstract】American anthropologist Edward T Hall proposed High context and Low context theory,according to the extent people rely on context in their communication.He also thought that China belongs to typical High context country while US is Low context country.Based on Hall’s theory,this paper compares telephone advertising language between China and US,fatherly illustrating how culture affect advertising language.
【Key words】High context culture; low context culture; advertising language
一、引言
霍尔认为语境是发生交际及事件时所处的背景和周围环境,语言的意义与语境不可分割。霍尔将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且认为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美国文化是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下,语言的意义与文化背景相关,低语境文化则无关。中国人在交流时并不是完全依赖于语言本身,说话者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需要听话者具备相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言语的真实含义。美国人交流时习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注重话语的真实性。因而高低语境文化下,语言特色不同。广告语形式新颖创新,语言简洁精炼,其语言特色深受所处国家的文化影响。本文以霍尔提出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依据,阐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手机广告语语言差异及特点。
二、高低语境文化下的手机广告语
高低语境文化下人们表达言语的方式不尽相同。广告语作为一种浓缩式的语言表达,反应并承载着文化信息,与此同时文化也为广告语发挥其功能提供了环境。中美隶属于不同的语境文化,因而广告语也各有特色。
1.高语境文化对手机广告语的影响。高语境文化下,广告语言具有内隐,含蓄的特点,其所承载的信息能否被消费者理解和接受取决于广告商和消费者是否拥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及相似的思维模式。手机品牌夏新A6的广告语是:“梦幻魅力,舍我其谁”。“舍我其谁”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其底蕴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切合了手机的品牌理念,通过典故向广大的消费者传递手机质量与功能都是值得信赖与保障的。再如中国联通的广告语:“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中国结富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契合了中国联通的经营理念。中国联通将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服务,与千万用户心连心。高语境文化下的广告语,语言委婉含蓄,总是竭尽全力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强调产品的文化背景,旨在引起消费者共鸣,激励消费者将自身的文化背景与广告语相结合,深刻地理解广告语中的隐含信息。
2.低语境文化对手机广告语的影响。低语境文化中的广告语语言直白,没有暗藏的典故和隐喻,详细地描述产品功能和特点。如“Intelligence everywhere”是摩托罗拉手机的广告语,它所传达的信息是手机的性能质量好,随时随地传递信息。苹果6手机广告“bigger than bigger”广告语使用比较级than,清楚明确的告诉广大的消费者此款手机的性能,质量各方面都优于之前产品。低语境文化中的广告语外显明了,清楚明确的向消费者提品信息,详尽阐述产品优势及新颖独特之处,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达,避免消费者产生不确定的产品信息。
三、总结
高低语境文化影响人们的言语表达,这在广告语中尤为突出。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含蕴,其广告语言也是婉转含蓄,而不是直接将所有信息提供给消费者。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国家,语言表达崇尚直白清楚,广告语也是详尽的向消费者介绍产品信息,避免含糊不清的表达。这就是不同语境文化下的语言差异,广告商们需要意识到这种差异,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在广告语的设计方面合理的把握。
参考文献:
[1]爱德华.T.霍尔.何道宽,译.超越文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2]陈燕琼.高低语境文化关照下的中美广告语言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8(1).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
语文课程是传播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将我们的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人,激发学生弘扬民族精神的热情,都是高中语文所担负的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每一次面临外国侵略的时候,历史上有过多少仁人志士为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而奋不顾身,英勇就义。但是现在的社会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恢复我们的民族文化迫在眉睫。而语文在塑造学生思想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许多精选的优秀诗文。有着孟子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还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神都蕴含在这些不朽的文化中。老师用心灵去教授,学生用心去上课。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进行精神的交流。在品读中接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实现文化地传递。师生真正融入经典文化中。
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锻炼学生自己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民族精神更是引导着学生对传统美的鉴赏,塑造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生的的思维方式。就思维方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学思辨的诗句,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或是有诗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无不受主客观的制约,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高瞻远瞩,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全都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智慧结晶,赏读这些有助于我们以独立的思维方式发展自己,向古人学习,摆脱自己的思维局限。
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
一、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了解西方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向较注重教学的内容和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能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学生没掌握语用知识,不知道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环境中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跨文化交际[1]。“不懂得语言的运用规则,语法规则将变得毫无用处”(Hymes1972)。如“Whydon''''tyouopenthedoor?”是一句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它含有强硬的命令口气,就不适合对长辈或初交的人说这句话,可用“Whynotopenthedoor?”来表达。又如,当夸奖别人的菜做得好时不能说“Ididn’texpectyoucouldmakesuchdeliciousfood!”(没想到你能做一手好菜!),通常可说“Whatadeliciousfood!”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而违反说话规则会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Walfson,1989)[2]。这里的说话规则是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必须存在的一种默契,一种双方交际时都遵循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s)”[3]。为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准确运用所学语言,必须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并举,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高职学生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知识。如《大学英语精读III》Unit4“LadyHermitsWhoAreDownButNotOut”的课文标题“DownButNotOut”学生很难理解。笔者先介绍美国拳击术语“downandout”,意思是拳击手被对方击倒后淘汰出局。再结合课文对“女隐士”特点的分析理解,把标题译为“潦而不倒”学生才恍然大悟。可见,不了解西方文化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就很难理解它在特定场合中引申出的社会意义。同是这篇课文中“…ifshechoosesyourdoorwayasherplacetosleepinthenight,itisasnormallyhardtoturnherawayasitisalostdog.”这句话令人费解。狗在西方视为人类忠实的朋友,所以赶走一只丧家之犬属不道德行为。又如:“WhyITeach”一文中,很多学生不理解“Beingateacherisbeingpresentatthecreationwhentheclaybeginstobreathe”。这里的creation和clay涉及到《圣经》典故:上帝用地上的尘土clay造人,并赋予人以生命力。作者在这句话中用clay隐喻没有知识的人,用breathe比喻“获得知识,开始成长”。这个典故把教师育人和上帝造人作了类比,使我们领会到教师育人与上帝造人同样伟大[4]。学生明白这些文化及隐含意义后,终于茅塞顿开。
二、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谨防“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Ober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初到国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对方社会交往的信号或符号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反应,这种现象在跨文化学中称“文化休克”[5]。学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去理解、判断英语的语境,极易产生“文化休克”。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女性阴柔偏向,西方思维方式具有男性阳刚偏向。中国人偏人文,西方人重自然;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偏理性;中国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中国人求同、求稳,西方人求异、求变。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把日常生活交往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这将有助于学生逐步区别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1.赞美之词
中国文化对赞美之语总是比较崇尚谦虚原则,“YourEnglishisverygood”和“Ilikeyourbeautifulwatch”之类的应答都要用“Thankyou”,因为这些赞美之词仅仅表示友好或是引起谈话的手段。
2.提供帮助
中国人对于别人的帮助往往采用“接受+感谢”的方式,在西方人们崇尚自立,会以“谢绝+解释”作回答。如回答“Wouldyoulikesomecoffee?”这样的kindoffer,通常用“No,thankyou”或“Yes,I’dloveto,butnotnow”之类的婉转回答。
3.文化禁忌
西方人一般都能容忍非本族语的人的语言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会耿耿于怀,特别是文化禁忌。笔者把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谈的“禁忌”归纳成W-A-R-M四个字母,其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替religion,M代表marriage,同样引出“七不问”:不问年龄、体重、收入、、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和“吃了吗”。4.交际势能——把握交际讯号的强弱
西方人最常用最安全的话题是谈论天气,如“It’sreallyacoldtonight,isn’tit?Yes,itis.”这样的对话很容易使双方转入其他话题,并且能缩短会话距离,避免交际障碍。假如你碰巧遇到一家老外吃饭,主人客气地邀请你一起吃,“Wouldyouliketohavedinnerwithus?”如果你真的没吃,最好不要客气,否则挨饿的就是你自己了。
三、创设交际语境,培养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非常重视语境,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倡语境化教学(Situatedinstruction)。因此教师要尽力为高职学生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情景,力求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如《综合英语II》Unit7“ListeningandActivities”听说部分,为使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祝愿”和“问候”的日常交际用语,我设置如下情景作为导入:Weallknowtherewillbe“AJobHunting”inourcampustomorrow.Areyouinterestedintheinvestigationonjobhunting?Howdoyougreettheinterviewers?Andhowdoyourespondtotheirreply?学生积极动脑,很快列举出许多学过“祝愿”和“问候”或“代问候”及其应答的表达。听力结束教师趁热打铁适当补充,引导大家归纳总结。接着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编对话进行操练,做到学以致用,运用自如。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如利用多媒体、幻灯、音像或互联网等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使学生在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交际化。在《BEC》“Interview”这一项目设计课上,我先组织学生看一段有关招工的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Whatdoyouwanttodoafteryougraduatefromtheuniversity?Whatquestionsarelikelytobeaskedinajobinterview?Whatwouldyouaskifyouweretheinterviewer?接着我用PPT设计了几种模拟招聘的具体场景,让学生申请做家教、商店促销员、收银员和导游,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师生们从语音语调、内容设计、体态表情、语言得体和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互评。大家积极参与,表现了空前的兴趣和竞争力,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在课上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在大家的鼓励和配合下,增强了信心,消除了紧张情绪,获得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课堂变成了社会的缩影,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勇于开口,乐于开口,在模拟情境中建构新的语言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渗透中西文化,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Non-verbalcommunication)。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指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语言至多只占整个交际过程的35%,而其余的社交信息都是依靠非语言交际传递的(Birdwhistell,1970:50)。因此非语言行为就成了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空间观,因而导致不同的会话距离。在英国,礼貌的听者会认真地注视讲话者并不时眨一眨眼表示对对方所谈之事感兴趣,美国人则希望听者频频点头或发出哦、嗯之类的声音表示对所讲内容感兴趣。中国人则通常会眼看着对方保持安静。有位颇为出色的中国学生到一家英国公司接受最后的面试。敲门进入办公室后,学生坐下并顺手把放在经理面前的一张椅子向前拉了一下。面试后,该生自我感觉良好最终却遭拒绝,是因为英国经理事先将椅子放在他认为合适的交谈距离位置,而中国学生无意间向前一拉,将距离调整到他认为舒适的位置,可能使经理感到不适,最终导致被拒绝录取。
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吕叔湘1977)[6]。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进行中英非语言交际对照教学,如中国人用拱手和鞠躬表示感谢,英语文化的人用亲吻和拥抱表示感谢;美国人习惯用手指胸膛表示“我”,而中国人手指鼻子表示“我”的动作,在美国人看来是滑稽可笑的;美国人用手拍成年人的头表示同情、鼓励对方,中国人则认为这是有意侮辱对方;中国人气愤至极会跺脚,美国人在急不可待时才跺脚;英文化的人喜欢佩戴猫头鹰图像的徽章,因为在英文化中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国人看来猫头鹰是邪恶的化身,俗话说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预示着凶多吉少。中国人在给人指方向时,习惯于用食指指点。在英语文化中,这是既不雅观、又不尊重别人的手势;用手下意识地摸一下鼻子,在中国人看来既无什么含义,也无伤大雅。美国人却将这一动作视为隐匿不好的想法或谎言的手势,或者表示不同意或拒绝对方的看法。
参考文献:
[1]蒋永远.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2]柏音.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2):73-79.
[3]张卫红,张凯.外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应用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329-331.
[4]尹锡荣.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6):85-87.
篇6
一、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对话
对话式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辅导学生学习。新课标提出高中语文教育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一改传统教学中的轻研究、重接受、重结果、轻体验等弊端,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被动、不再封闭,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者。
在对话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师生共同的话题,进而激发学生交流、对话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话题讨论中,围绕核心话题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设立的话题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对话教学的维持时间、实际效果。因此,对话设置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发展特点,多设立开放性话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由于《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名著,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红楼梦》视频片段,对节选的两个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进行点评,进而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艺术气息。教师可以先示范性点评,做到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充足的发挥时间,进而让学生对人物进行点评。为了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其中的内容,并在书中圈圈点点,写出自己的点评。之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利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点评内容。该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以饱满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迪。教育改革正是为了一改传统教学法的弊端,通过“对话式教学+互联网”的新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实现学生自主探究,以顺应教育改革需求。
二、精心设计对话话题
语文相比其他科目更加传统。采用对话教育方式与多媒体技术对语文科目来说是一场重大变革,能够让我们从崭新的视角感受语文教学。在对话式教学模式中,师生的关系不再是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而是一种师生平等关系。课堂上,教师、学生共同讨论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设立问题情境,再由学生反问教师,推进教学进程,让学生能够在对话中学习到新知识。想要实现此前提,需要教师能够精心设计对话话题,并保障对话话题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同时要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出发点。因此,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必须融入互联网技术,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对话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可以说就是课堂的中心轴,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的主要内容,必须选择恰当的对话话题,并对课堂整体节奏进行掌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创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思考,实现精神上的沟通。在备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下载一些多媒体课件,并在其中选择更加适合对话教学的课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蜀道难》教学中,教师可以下载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蜀国的片段,如表现“蜀国易守难攻”的情节,进而设立问题情境:“大家都知道视频中播放的是哪部作品?”“为什么说蜀国易守难攻呢?”“蜀道究竟有多么艰险呢?”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蜀道难》。待到教学内容完毕后,教师可以拓展知识面,向学生介绍有关《三国演义》的桥段或推荐相关的读物,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创新评价标准,实现多观点并存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事物也存在着不同理解,因此,任何问题都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学习评价也是如此。语文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不存在唯一的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评价。对话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在评价中融入自身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在学习评价中,教师应一改传统的唯一评价,构建多元化、开放性的评价体系,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保障学习评价的合理性。
总而言之,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对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可实现对话教学模式,进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单方信息传递转换为多方信息交流,让学生在对话中完成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保障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篇7
教过十几年书的老师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校各种文娱活动中,那些表现最突出的往往是被认为“差生”的学生居多;还有一种看似奇怪的现象:那些所谓的差生,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的,做生意的成了老板,入伍的当了军官,发展自己爱好的,诸如美术、音乐、体育等,结果考上专业院校了……,那些曾经被你批得最凶的“差生”对你最感恩,而并没有像一些老师气愤之下所“预言”的那样: “将来一事无成。”在每年的美术高考学生中,这样的文化差生我校就占了95%以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什么是差生?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差生就是考试成绩排在后面的学生(老师们也不愿意这样做,是我们的教育体制造成的)。而排名的科目一般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加文(理)综,至于音乐、美术、体育以及其他课就不算进去了。因此,进入差生之列的学生,就是所谓主科的几门课差些,或有一门“瘸腿”,至于其他所谓的“副科”考得再好,也只能算是“差生”。至于那些大事三六九、小事天天有的学生更是望而生畏,任其自生自灭了,只要不惹事就行。
全国许多中学都在动员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去学艺术或体育,最典型的例子当数2008年湖北当阳二高,将文化成绩300分以下的学生“一刀切”地转入美术高考班,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矛头一边倒地指向学校。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学校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提升升学率,虽然在做法上值得商榷,但想一想还是可以理解的。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学生不学美术,他们的出路会在哪里呢?要讨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当下美术高考政策。
《福建省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通知》第四条规定:普通高校招生报考科类分为文史类、文科艺术类、文科体育类和理工类、理科艺术类、理科体育类。考生报名时只能选报其中一类。另外,在填报升学志愿时,文科艺术类和文科体育类可以兼报文史类院校(专业),理科艺术类和理科体育类可以兼报理工类院校(专业),其余类别之间不能兼报或跨报。
《2012年福建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省级统考的各类别成绩总分均为300分,本科专业合格线为总分的65%即195分,达到合格线以上的考生由省级统考考点发给相应的《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本科专业省级统考合格证书》(以下简称《省级统考本科合格证书》);专科专业合格线为各类省级统考总分的60%即 180分,达到专科合格线以上但未达到本科合格线的考生,由省级统考考点发给《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科专业省级统考合格证书》(以下简称《省级统考专科合格证书》)。未取得《省级统考本科合格证书》的考生,不得参加艺术类本科专业的校考,否则其校考成绩无效。
各类综合分以750分为满分计算,具体折算方法如下:
1.编导类的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60%+考生省级统考成绩×2.5×40%。
2.书法类的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50%+考生省级统考成绩×
2.5×50%。
3.美术、播音与主持类的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40%+考生省级统考成绩×2.5×60%。
4.音乐、舞蹈、摄影、表演类的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30%+考生省级统考成绩×2.5×70%。
艺体类本科线的划分公式:当年文(理)本二线×65%=艺体本科线。省外院校录取的几种方式:1.按专业分高低录取,文化分只要上线即可。2.按文化分高低录取,专业只要上线即可。3.按综合分高低录取:A.文化、专业各占50%。B.文化占40%,专业占60%。C.文化占30%,专业占70%。D.按福建省省联考成绩高低录取。
通过以上政策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美术高考对文化差生的帮助和意义是积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高考生可以跨类兼报文理类,但文理类不能兼报艺术类。如果专业没有通过省统考,那么可以回来报考文(理)科的考试,不会影响当年的高考。
二、美术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劣选择不同的院校。如文化不好的考生可以选择录取方式1的院校报考;专业比较弱而文化比较强的考生可以选择录取方式2的院校报考。
三、以当前的方法计算,美术类的本科录取线一般不会超过330分。如果以330分计算,那当年的文(理)本二线应该是330÷0.65=508(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四、如果你进入大学后确实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美术专业,也可另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作为主修,因为现在很多高校规定,在校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4年后就可拿双学位和学历。我们把这就叫做“曲线救国”吧。
五、许多所谓的文化差生在学习美术后才发现,自己原来在美术方面还有这样强的能力,因此,重新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文化学习更有信心了,成绩不但没有退步,反而在慢慢地进步。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学现状
一、提问设计和优化
教师的教学中,备课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工作的实施至关重要。上课提问设计和方法,直接关乎学生是否能够吸收知识。现在以《二氧化硫性质与应用》的章节为例,设计课堂提问的步骤,从而对问题进行优化。
1.提问设计
这一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了解,所以在备课之时,就需要做提问设计。首先是根据学生对生活中二氧化硫的认识入手,通过对二氧化硫的危害阐述,从而引导学生有了解二氧化硫的兴趣,再将问题逐渐渗透、深入,同时,提问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来合理开展。
(1)举例阐述二氧化硫的危害有哪些;
(2)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
(3)认识到二氧化硫对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危害;
(4)二氧化硫如何应用。
通过这样的问题构架,对教学目标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
解。对本章知识有了初步掌握,在此基础上,对提问设计的环节进行优化。
2.提问优化
在课堂中的提问也是一种艺术,由于备课之时已经对课堂提问规划完成,即便渗透艺术性,也无神秘之感。在有了目标的基础上,问题要突出实用性、引导性。
(1)利用学生想表现的心理,问:你有什么看法?
(2)基于学生好奇的心理,问:二氧化硫为什么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利用以上问题,将本章内容重点引出,认识二氧化硫有怎样的危害,对于二氧化硫的性质该如何去了解。
二、实际应用提问
高中生已经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对某些事物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课堂提问环节一定要经得起学生去质疑。
1.问题情境
提问有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可先将一副20世纪80年代的街头图片展示出来,小贩将粉末倒进笼屉,过会儿馒头就变得雪白。问:粉末是什么?小贩的意图是什么?
2.问题应用
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会自我思考。这时,教师可对二氧化硫的知识进行讲解。在提示之后,再让学生逐步回答问题,课堂知识才能加深记忆。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关键,以高中化学为背景,提问设计到优化,结合教学现状,将问题潜移默化之间被学生所吸收,教学成果就能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问题解决;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新异、有趣等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作用,对教学质量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如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古板,“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得出结论”,学生成为看客,草草收场,效果不明显。为此,笔者就如何基于问题解决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探索。这种模式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不仅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排除他们对化学的畏难心理,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同时又促进教师增强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有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也有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育实践意义。
一、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促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成为质疑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它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当教师拿着实验仪器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常常会听到掌声响起。实验是化学课堂的“特色”,实验的效果就是直观,形形的现象能刺激学生求知欲。如笔者在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当学生看到钠浮在水面上,立刻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感到十分惊讶。趁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要求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比起教师自己讲出实验现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留一点时间给学生针对本实验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发现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来,师生共同讨论。
如学生能提出:
(1)为什么钠浮在水面上,而不是沉入水中?
(2)为什么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3)为什么小球会四处游动?
(4)为什么发出嘶嘶的响声?
(5)溶液为什么会变成红色?
这样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参与点评,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学生课后反映这样教学更容易接受知识,比起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机械地记结论,效果更好,更能激发学生思维,降低学习知识难度,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部分)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宝贵的素质,创新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因此要在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化学学习中,这种能力的培养途径也是很多的。笔者根据中学实际情况,主要从演示实验的方面做了一些有意识的尝试。如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某些内容难以理解和接受,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势必增加学生负担,效果也不理想。于是,教师改用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从多角度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或验证这些难题,既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又能使教学内容显得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鲁科版选修4中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传统教学思路是根据课本提供的活动探究,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说出实验现象,最后教师得出结论。而笔者的教学思路则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问题情境设置如下:
(1)浓度改变时,平衡常数是否改变?
(2)我们是如何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的?
(3)同学们仿照刚才的研究方法,想一想我们下面如何探究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4)能否依据Q、K判据预测平衡移动的方向及反应现象?
(5)实验设计:请你根据给出的仪器与试剂设计实验证明你的预测。
实验用品:0.01mol/L FeCl3 0.03mol/L KSCN
1mol/L KSCN 1mol/L FeCl3 1mol/LNaOH 1mol/L KCl 烧杯 试管 滴管 药匙
实验原理:FeCl3+3KSCN Fe(SCN)3+3KCl
或Fe3++3SCN- Fe(SCN)3
溶液颜色 黄色 血红色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驱动下,学生觉得自主探究实验也不难。经过师生的讨论,确定实验最佳方案,并让学生演示这个实验,加深学生对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印象。教师表扬设计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学生,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把他们培养成能够主动思考的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学生有兴趣才会变得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高三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很多学生反映这部分知识繁杂零碎、易学难记、难以应用,从而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高三一轮复习硝酸的强氧化性时,将枯燥的性质设计成生动的实验问题情境,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充满求知欲望。
实验问题情境设置如下:
问题(1):若只用铜片(可加热)区别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可以根据哪些现象?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根据高一所学的知识,稍加整理,就能得出答案。
问题(2):假如铜片均过量,往上述已经停止反应的三只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写出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这个问题较综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学生要积极思考,提炼出硝酸根在酸性介质中组成硝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问题(3):若往原先装有浓硝酸的试管中再加入少量 25% 的稀硫酸,有明显现象吗?为什么?
这一问设置得很巧妙,有了第二问的铺垫,但与第二问又有不同,加稀硫酸相当于提供氢离子,与硝酸根组成硝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问题(4):将上述已区分开来的三种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各有什么实验现象,为什么?
有了前三问的层层递进作铺垫,学生对硝酸的强氧化性有了深刻的认识,第四个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篇10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课堂教学 文化渗透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外语教学是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语用方面内容的考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高中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途径
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有
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词汇教学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比如 dragon( 龙 ) 在汉语中是吉祥动物,中国人将自己比作龙的传人,还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而在英语中龙则是一种凶猛的怪物,常被看作邪恶的象征。因此,在译亚洲四小龙时就不说 Asian Four Dragons ,而要经文化转义而译成 Asian Four Tigers 。英语中不同的酒类有独自的名称,如 spirit, wine, beer, brandy, champagne 等。而汉语里没有分别表示不同酒类的单独名称,而要在统称的“酒”字前加上其他的词来区分种类,如白酒、葡萄酒、啤酒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中外不同的饮酒文化。对于英语中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到相关词语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
2.对话教学
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和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如在学习第一册 Unit 8, Lesson 29 时 , 教师可就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进行引申: 西方人主张吃好, 但吃得简单 , 平时一 顿饭只有一、 两个菜, 请客时也不过三、四个菜。这和中国人准备很多菜待客有很大差别。
3.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 B1,Unit22 Britain;B3,Unit13 USA 等)、语言( B1,Unit3 American English )、饮食( Book1,Unit8 Food around the World; Book2, Unit15 Healthy eating )、音乐 (Book1, Unit11 Country music; Book2,Unit2 Music) 、 媒体 (Book1,Unit12 English programmes; Book2, Unit4 Newspapers; Book3,Unit5 Advertising) 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学习第三册 Lesson 49 NEW YORK 时,我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有关纽约及美国的相关材料,在课文学习后进行小组竟赛 ( 互相提问有关纽约的知识 , 以问得多、答得多的小组为胜者) 。自然学生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当中, 还提了诸如 Why is New Y0rk called a big apple? 和 Do you know what NASDAQ is? 这样的问题。通过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同学们既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又加深了对文化的了解。课后我还印发了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的目的。
二、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
语言是承载文化的工具,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而文化的渗透又必然会牵涉到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培养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尤其是涉及到日常交际的内容。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文化知识的讲解上,应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文化有差异的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操练,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
2.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认知规律,学生的语用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现行教材正是根据这一规律,以螺旋式循环往复的方式编写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中不同的语言功能,在不同语境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逐步渗透,把握英语语言文化,进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3.思想性原则
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思想性的原则。教师要多介绍主流文化,在课外阅读中多向学生介绍积极健康的内容。涉及到颓废的、不健康的或不同意识形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地认识。总之,通过文化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无所谓孰好孰坏,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培养世界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的教学,引入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事半功倍,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泓主编《外语素质培养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意义
- 下一篇:餐厅收银员的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