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医疗系统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6 18:17: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医疗系统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云医疗系统解决方案

篇1

当前的医疗服务面临几大明显阻碍。从医院层面而言,其担负着为区域内群众提供适宜医疗服务的职责,而近年来医疗需求的不断上升,使得很多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面临人才短缺之惑,且医疗成本也不断上升;对于政府而言,其面临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之困,50%的大城市集中了80%的优质医疗资源;而患者则为此承受了就医奔波之苦。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年轻的华为公司将此作为其发展愿景。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而在10年前,华为公司的掌舵者嗅到了医疗领域对于更好、更便捷的信息化服务需求,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凭借自身优势,了解医疗机构实际需求。华为企业领导者认为,远程医疗将是在现行体制下解决困境的适宜出路。

在6月7日于河南郑州开幕的2015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MA)上,华为公司了其新研发上线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方案从业务层、平台层、终端层三个层面完整展现了远程医疗产品,其业务实现了远程管理与(移动)会诊、诊断、监护以及医学教育、医护协作、慢病管理等程序。在大会期间,华为企业统一通信与协作产品线总裁赵勇接受《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专访,就远程医疗发展困境与趋势、信息安全、华为在远程医疗的市场定位与战略等话题进行解读。

《中国医院院长》:目前来讲,开展远程医疗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华为在医疗领域的中长期规划是什么?

赵勇:从技术角度而言,首先的困难就是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不同的用户接入了联通、移动、电信三个不同的运营商,因此这三家运营商之间互相接汇就成为了问题。其次是在视讯方面的问题,除了华为之外,还有很多家提供视频设备的厂商。这些视频设备要保留客户的投资,以前原有的设备在以后扩容设备后,也能无缝接入。再者就是业务层面的互联互通,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数据是否能在院内、院与院之间共享。

同时,我们很关心业务的安全性与持续性问题。因为医疗机构无论是通过5G网还是因特网,医疗卫生数据的安全性要首先得到保证。企业的产品不仅要满足国内的标准,还要满足国家化标准。患者的信息都是秘密,安全性必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医疗活动本身存在风险,因此,如何更好地为医疗活动提供持续不间断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从社会层面而言,当然还存在患者就诊习惯、医师诊疗习惯难以改变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人机间的磨合,这些问题都能逐渐克服。

华为作为一家一直做信息通信技术(IcT)业务的厂商,我们正是看到了客户实实在在的诉求,才涉足医疗行业。因此,我们不断地将自己所掌握的IcT核心技术应用到医疗业务并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华为公司有一个最重要的战略定位就是“被集成”。华为聚焦自身最擅长的IcT解决方案,在业务层有很多合作伙伴,通过开放API接口,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与医疗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对接。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这是华为的愿号。现在既然已经涉入医疗行业,我们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远在乡村的人们都能够享受到大城市的专家资源与高端设备。

《中国医院院长》:华为的远程医疗方案提到“全方位”。您如何理解这一定位以及华为与软件供应商间的关系?

赵勇:全方位的概念就是端到端。其包含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比如在纵向上,远程医疗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基础设施层面,如建设云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存储等;第二是视讯部分,远程医疗系统解决听和看的问题;第三是业务流程层面,患者的数据如何共享,流程如何升级、审核等,然后我们的合作伙伴做业务流程开发,把我们的设备予以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换个角度而言,所谓的“全方位”包括存储、传输、视讯等解决方案。每个环节中,华为都有相应的设备。华为的定位还是坚持做“被集成”,我们一直在强调设备的开放性。我对于开放性的理解有两个层面,首先是有更多的开发商和设备商在平台上;再者是各个设备、各个厂家之间的互联互通,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事实上,我们这一产品和理念已经实现了很好落地,华为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的远程医疗平台,目前已经实现了河南省内全部市县的远程互联,这是原卫生部远程会诊试点工程的首个项目,也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一套远程医疗系统。

《中国医院院长》:您如何解读当前医疗信息化领域热议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概念?其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前景如何?

赵勇:这些概念到现在已经不再是设想。现今新技术的出现让更多实际的应用逐步落地,一些大的变化正在出现。医疗信息化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这是医疗机构的现实需要。一定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从而对数据的存储、提取与深度挖掘很必要。21世纪最值钱的是数据,数据和信息是未来的黄金。

云计算,实际上就是分布式的资源集。打比方而言,原来我们没有电厂,每家每户一个自发电,现在通过电厂把电力资源集中,每家每户只要把插头一插就可以享受。云计算就是这样,其计算能力相对集中,每家每户都可以享受没有天花板的计算能力。

未来的医疗是智慧的医疗。通过这三个概念的应用,我们应该搭建以“感、知、行”为核心的智能远程疾病预防与护理的平台。“感”的挑战在于如何长期、精准、及时采集各种人体关键生命体征数据;“知”的挑战在于如何从采集到的数据中挖掘关键的生理特征,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行”就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数据筛查模型,实现大规模的健康查询快速、准确的响应。在我看来,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医院院长》:华为相关人员讲到,其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的一个优势是易用性。华为如何更好地提高远程设备的易用性?

篇2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局长葛敏在本次活动中表示:“当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改革,已成为改善民生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将通过与IBM公司的合作,大力推进长宁区市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利用IBM公司的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从而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智慧医疗体系,助力实现智慧城市的美丽愿景。”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全球医疗卫生与生命科学带头人Mohammad Naraghi介绍说:“IBM多年来一直注重与各国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关注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医疗IT解决方案上有着长期的积累和研究。在中国,IBM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合作伙伴,希望能利用IBM在医疗行业的成功经验帮助中国的医疗行业实现智慧转型。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智慧医疗中数据分析技术的逐步深入应用,IBM将为中国医疗行业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帮助实现更多像上海市长宁区一样成功的智慧转型案例。”

三大优势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国家信息中心和卫生部共同研究规划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一个智慧的医疗系统。IBM充分运用自身在医疗行业的深厚经验,深入了解中国医疗现状,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而数据分析作为实现“智慧医疗”的重要手段,将帮助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服务质量欠佳、医疗体系效率较低这三大问题。

IBM在本次活动上详细介绍了智慧数据分析在推动医疗行业智慧转型方面的三大优势:

第一,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更加互联互通。数据分析以建设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技术基础:标准化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患者病历的信息共享,保证患者不论身在何处,都能获得较好的医疗条件。并且,通过健康信息整合平台的建立,使得医疗信息和资源在不同医疗服务机构间可以共享,实现了跨医疗机构的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从而提升了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工作效率,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民就诊模式,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第二,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资源更加普及。为了解决优秀医疗资源匮乏、百姓看病难的症结,医疗从业者在数据分析的帮助下,得以参考大量科技信息与以往诊疗手段,支撑诊断与后续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通过农村和地方社区医院与中心医院的链接,使医疗从业者能够实时得到专家建议和培训,突破患者对城市与乡镇、社区与大医院之间的距离限制,为所有人提供更高质量和惠民的医疗服务。

第三,IBM数据分析技术使医疗系统可以“治未病”。IBM智慧医疗通过对于数据的感知、处理和分析,将可以实时发现重大疾病即将发生的征兆,并实时提醒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实施快速和有效的响应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对于患者本身,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医疗系统发现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其他病症的变化,及时提醒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有效预防病情恶化或者病变发生。

IBM中国研究院信息管理与医疗卫生总监兼首席科学家潘越介绍说:“IBM研究院针对医疗数据的分析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其中比较有效性分析、基于病患相似度的分析,以及基于临床指南和临床实践模式的决策支持等技术已经接近实用的程度。目前中国正处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攻坚期,这些分析技术对于帮助公立医院积极应对支付方式的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大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携手长宁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医疗机构携手,共同致力于利用更先进的创新技术,节省更多的成本,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加可及的医疗服务,与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合作的项目就是成功案例之一。2011年10月,上海长宁区卫生局携手IBM,着手打造慢性病管理新模式。长宁区作为“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上海卫生信息化工程”六个试点区之一,希望通过建立健康云平台,记录、整合和共享市民在全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诊疗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并充分发挥IBM智能数据分析的优势,利用健康档案数据来提高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加强对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的管理,推进长宁区医疗服务的智慧转型。

经过六个月的充分沟通和积极探讨,IBM与长宁区卫生局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慢性病管理防治工作的理念上达成一致,研发出面向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协作医疗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在慢性病管理模式新趋向的前提下,以大众化病种——糖尿病为重点研究方向,为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医生及专科医生提供了多方参与团队式服务的健康计划管理平台,并实现了如下功能:提供包括健康计划的创建、浏览、执行、管理等功能的一站式慢性病管理平台;提供患者友好界面,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利用IT技术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监控;运用对医生实践模式的分析,为医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活动现场对该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演示。

篇3

云计算作为IT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并逐步成为一个领域、一个产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之一,规模宏大、市场前景广阔,对于电子政务、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云计算将是其实现的最基本的前提。

而未来,其对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将加速渗透和扩张,改变传统的产销模式,带来创新商业模式,直接影响冲击传统产业的发展。而其中与更普遍用户最息息相关的,莫过于医疗行业。资料显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全球约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亚健康人群数量正在持续增长。此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2011年,中国85%的死亡人口均死于慢性病,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不仅如此,中国老年人数量已超过1.85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12.8%,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亚健康、慢性病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加剧,政府及个人医疗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医疗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复杂的挑战。

打破医院信息孤岛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认为,医疗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球幽的热点问题,正在引起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正在面临着医疗费用持续上升、慢性病、亚健康人群快速增加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等一系列的挑战,而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和专业化的健康管理产品与服务充满着期待。而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构造“健康云”服务平台,使老百姓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服务成为可能。

当然,医疗业的科技革命比其他行业似乎更为复杂,医院的特殊性带来资源互通的困难、对IT系统安全性的高度要求、病人隐私问题、等等,使得云计算在这个领域的进展遇到不小的阻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靖翔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虽然云计算作为热点已经谈了两三年,但很多医院对这个技术主要还是在观望。云计算从宏观到微观来看,进入医院的业务网的话,第一条的要求就是稳定,再就是安全。所以虽然医院都知道云计算的一些优点,但考虑到业务网的连续性,都很谨慎。比如像虚拟存储,这也是“云”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充服务器的容量,但是业务平台已经在先了,如果要对平台进行虚拟改造的话,就有可能和现有的底层软件产生冲突,那就非常危险。一旦冲突了,全院也就面临瘫痪。医院如果不能正常运转的话,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当引入一个新技术的时候,医院都非常谨慎,千万不能碰底层软件。但在医院的其它的非核心技术运用上还是可以的,比如说用OA系统上,或者是其它孤立的软件上。马靖翔表示,医院的IT架构大部分分为两个网或者三个网,主干业务网的外网从物理上是隔开的,它本身自己是个封闭的网。从云计算来说,它属于“私有云”的范畴,这样就保证了它不太容易受病毒袭击。现在大部分的医院都采用物理隔离的方法。但是随着技术不断的更新和应用,现在卫生部提出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提法。现在医保和卫生局都向医院要数据,而且提出数据共享,互联互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互联互通,那么内网和外网就必定要连接。特别像健康档案,它是必须要与互联网相连的,安全性的问题马上就迫在眉睫了。所以,要实现这一点的话,医院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告诉记者,与东软合作的盛京医院为其63家联盟医院已经搭建了统一的系统平台,病人的电子病历在可以在这些联盟医院之间调用。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由政府来建立一个区域为单位的公共卫生平台,以行业云的形式来实现用户的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的共享。

原因很简单,原来医院都是国家拨款的,后来医院进入市场,都是自己挣钱,那么病人就是医院的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放开的话,这些资源就很可能流失,医院怎么办?马靖翔认为,这对于资源共享是个壁垒,要打破几乎只能靠政府的力量,而且具体的配套政策得下来,否则这事就会比较乱。当然,从大的方向来说,资源共享是趋势。首先要打破医院内部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现象在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各个系统不能有效的打通成了难题。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那么一切就都好办了。所有的“孤岛”都可以和平台建立接口,每个孤岛里的信息都可以连接到平台上,到统一的数据库里,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如果真的是实现医院之间互联互通的话,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医院的统一的平台,很多老牌三甲医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就不能和外界互联互通。而且这个平台越新医院信息化就越容易建立,越是老医院牵涉的流程就越多,也就越复杂。

医疗云应用兴起

包括上文中所提到,目前医疗信息化建设正面临一系列困境: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医院管理者很难全面掌控医院业务;区域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存在机构众多、业务差异性大、医疗管理难度大等难题。而随着临床信息共享,医保实时结算等医院业务的发展,医院的异地容灾迫在眉睫。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旦网络瘫痪或数据丢失,将会给医院和病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难以弥补的损失。

医院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整体系统由上百个业务子系统组建而成,而这些系统间又有频繁的数据交换和业务联动,医院数据、信息中心系统的建设和部署是整个数字化医院系统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其架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医疗机构也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提升用户体验,降低成本,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很多国内外IT企业都已经针对医疗信息化提出了自己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如IBM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华为区域医疗解决方案、金蝶医疗hBOS云平台、惠普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富士通HOPE DrABLE解决方案等。

IBM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解决方案包括IBM HIS(医院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方案、IBM 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医院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医院集中存储与灾备解决方案等,该方案力求在保护医院已有IT系统投资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SOA设计理念的,可扩展的IT基础架构。最终为医院集团内部、多机构、多业务系统的接入提供底层支撑,建立面向临床面向科研面向集团化管理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促进医院内部信息流的通畅。

在整体设计中,整个医院IT平台分为三个平台系统进行建设,包括生产平台、集成平台、协作医院。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跨平台的医疗信息集成平台,规范临床信息模型及信息共享接口标准,规范系统集成的信息交换标准及其相应的接口规范标准,以适应未来的集成要求。通过创建企业级的信息架构,确保信息随时访问,实现安全的访问和共享,并遵从各种法规监管,通过优化的服务管理提升医护服务质量。在智慧、灵活的动态架构的基础上,发挥IBM Power架构系统优势,以及System Storage完整的磁盘阵列、虚拟磁带库、磁带库和SAN、NAS的稳定存储和数据分级管理的优势,通过医疗系统信息化支持就诊服务的高可持续、病历共享和影像存储。

华为区域医疗解决方案是以云数据中心为基础平台,深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综合方案。方案包含了区域医疗和医院信息系统两个方面。其中社区医疗业务基于区域四大平台,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在医院信息系统方面,区域医疗方案提供临床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影像系统和实验室系统四个部分,多种应用子系统。

金蝶医疗hBOS云平台则立足于满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字化医院、居民健康等及服务和管理需求,通过安全、便捷和丰富的云服务,服务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医疗机构运营与管控,服务政府主管单位的医疗服务监管。

惠普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提供了商用台式一体机和惠普医疗推车的解决方案,用于医生、护士移动查房的应用。一体机可支持联网搭建多方视频会议,最大程度的为医生和患者争取时间,提高救治效率。而惠普医疗推车通过无线网络保持与整个信息系统网络实时连接,将患者信息从护士诊疗室带到病床旁;同时,护士还可将现场观察的数据直接输入工作站,提高护理记录的准确性,降低工作量。

服务个人健康管理是趋势

实际上,一个云计算搭建起的智慧医疗体系可以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并有效地预测和预防疾病,同时,还能激励每个人作出更明智的选择。这种智慧体系的一大特征是,将让更多人注重个人健康的日常管理,通过多种渠道自动获取和交换信息,从而主动地管理并提供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

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已经加大对我国卫生事业和国民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系列措施。2012年8月,我国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提出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依靠科技发展健康产业,揭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等发展目标。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健康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制度,是政府的责任。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发展目标。

云计算能让相关设备从远程操控一些无线近身网络,来侦测我们日常的身体状况,这些健康数据医院能够集中保存,数据长期积累之后为医院提供重要分析参考:把健康信息、体检信息收集起来,通过技术软件分析和一对一的健康服务,能够在对这些数据有判断之后,早早地告诉用户的可能的健康趋势。发现你要做预防治疗。如对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管理,这也是我国民间常见的高发病。

因而,除了预防疾病,未来医疗业能够做得更多的促进健康,这不是说到了用户快生病的时候才提醒,而是通过对健康数据的分析提前掌握身体状况的趋势,并且提供运动的改善计划、提供食物改善计划。这尤其适合对用户慢性病的管理,去医院一次看不好,打针吃药也不行,慢性病本身需要有一个中长期改进计划。

在健康管理方面,东软集团是国内投入较早和投资较大的IT企业。其开发的“数字化健康服务平台”,是一个覆盖城乡居民、实时动态、互动优化的医疗健康管理与服务系统。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居民健康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上传,居民和健康顾问可以通过健康服务网站随时查询健康信息。同时,运用IT和网络技术,为用户构建基于IT的“医疗联盟”,通过这个联盟,可以实现中心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挂号和转诊,方便患者就医、降低就医成本。

东软和唐山市合作,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居民健康档案,为全市居民提供健康管理与服务。通过信息平台,建立起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的居民健康卡。实现全市居民全覆盖,医疗机构全覆盖,卫生行部门全覆盖,行区划全覆盖,总之,构成了一个数字化、全覆盖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络。

东软集团子公司东软熙康与盛京医院合作成立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则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传感器等先进的技术打造的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无处不在的健康管理产品与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运动康复、膳食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以及绿色就医等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与专属医疗保障服务。即消费者在盛京熙康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检查后,其个人健康数据将上传至熙康云平台进行健康数据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健康干预促进服务,并实时进行远程健康监护,形成全日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告诉记者,东软和宝马等一些企业的合作形式,则是根据员工在盛京医院的体检信息和日常的健康数据,结合餐饮和当地的疾病趋势,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为他们提供健康管理方案和更多的提醒、改善。

针对个人,东软推出了腕表这款自主健康管理工具平台,腕表首先是运动设备信息采集器,收集积累用户长期的个人运动和健康数据,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后,经过处理分析后为用户提供运动指导、营养管理,把医疗、饮食、运动和IT设备、移动设备整合起来。

篇4

全球最大商用桌面云

走进华为上海研究所(下简称上研所)位于浦东金桥的“Z”字型办公大楼,记者的第一感受就是清新、整洁――这不仅来源于整幢大楼简约、大气的现代建筑风格,也来自办公区员工工位的简单、整齐。

在华为上研所每位员工的工位上,如今已经找不到占地方、会发热的PC机和累赘的线缆。每个员工的面前都是一台液晶显示屏,背后挂着一个黑色的小“发髻”――云计算的终端TC(瘦客户端)。通过这些比巴掌略大的小黑盒子,华为的员工们只要输入账号、密码,就可以连接到数据中心的虚拟服务器上,处理各种日常工作,操作过程与传统的PC并无二致。

这种云架构下的TC机,体积小、耗电低、造价便宜、维护简单,工作时的散热和噪音也远远低于传统PC机,直接连到“神经中枢”――数据中心。在华为上研所的数据中心机房,一排排机架式服务器与刀片式服务器相对矗立,由两扇玻璃门封闭成相对独立的空间,通过华为自行设计的独特冷循环系统进行科学散热,总共300多台服务器共同为华为上研所的员工们提供着强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能力。

在华为上研所的1万名员工中有8000名左右是研发人员,主要从事着无线、核心网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研发工作对系统计算能力、稳定性、可靠性的高要求,对“云”的性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运行了近一年的华为桌面云经受住了考验,通过采用桌面云系统,华为上研所实现了大量的资源节省:仅前期硬件部署成本就节省了40%;电费节省71%;系统部署周期从原来的3个月以上缩短为不到一周;IT维护人员则由原来的200人精简到现在的9人。

据华为相关人士介绍,接下来,华为还计划将北京、南京、深圳的研发人员陆续迁移到云上,最后实现全球研发体系的6万名员工都在云上办公。

敢“吃螃蟹”的客户

自2010年11月29日正式面向全球其云计算战略及端到端解决方案以来,华为正在积极进军云计算这一IT产业的新兴战略高地,目前华为桌面云解决方案,也成功地发展了一批勇于率先“吃螃蟹”的客户。

中国移动作为华为在电信设备方面的老客户,率先尝试了华为提供的桌面云系统,目前这套系统不但用于中国移动的日常办公,还应用于其呼叫中心、网上营业厅等业务,帮助中国移动为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上海联通通过华为建立了拥有2000台终端的桌面云系统,不但利用其进行内部办公,还对外租赁给它的客户中国人寿做呼叫中心业务。在晚上系统资源空闲的时候,上海联通还将系统的闲置数据能力租赁给其他企业做3D渲染。

在华为桌面云的客户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这家医院的云计算系统是全国首个成功落地的健康云。

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的健康云系统自2010年7月开始筹建,经过半年多的测试及应用迁移,于2011年3月投入试运行。6月17日,伴随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的新医疗综合楼落成开业,全国首个健康云系统也正式启用。

作为卫生部健康档案信息化试点区,上海市闸北区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表现突出,已经形成卫生系统内颇具代表性的“闸北模式”,市北医院的云系统又是一次新的尝试。

据了解,该院70%的应用软件目前都已经搬迁至云平台上,包括HIS系统、LIS系统 、电子病历系统、门急诊工作站、PACS系统、排队叫号系统、输液系统等;在参观中记者看到,包括门诊、药房、挂号处等各个科室都已经部署了TC机。这些TC机全部连接到中心机房,此外光纤还连接着保德路分院和闻喜路分院,整个医院的业务都运行在云上。

篇5

2004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医大二院)建起了一幢新的医疗大楼。也正是从那时起,医大二院的信息化建设逐渐走向深入,包括服务器、交换机、电源等硬件设备全部采用冗余方式配置。用医大二院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志翔的话说,他们要用这种一主一备的冗余方式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实施了如此周全的安全保护措施,医院的信息系统还会出现中断吗?数据的丢失难道不能完全避免吗?

双机防不住硬件故障

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意外的事故至今说起来还让志翔感到心有余悸。那是2006年之前的事了,当时医大二院的信息系统出现了一次故障,导致医疗数据出现混乱,经过细致检查,发现是主存储柜的背板出现了问题。故障虽然很快被修复了,但是至少半天的数据丢失是不可能避免了。

2006年之前,医大二院的生产数据库存放在一台存储柜中。医大二院采用传统的备份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备份,采取的备份策略是一日一备。硬件的冗余配置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但是这种冗余方式对于硬件本身的故障却无能为力。“由于采用一日一备的备份策略,一旦出现故障,系统只能恢复到故障发生之前的一个固定备份时间点。这样一来,即使数据得以恢复,也要损失半天甚至一天的数据。”志翔介绍说,“我院每天的门诊量达到几千人次,从挂号到诊断再到划价、取药,整个过程都与信息系统密不可分。信息系统如果出现中断,又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就会严重影响医疗工作的开展。既然双机配置不能解决系统快速恢复和数据丢失的问题,那我们就必须再寻找其他的更可靠、更高效的业务连续性保护解决方案。”

志翔曾经参加过美国飞康软件公司举办的一次巡展,其持续数据保护(CDP)技术给志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医院的CIO,我最担心的就是数据的安全问题,包括防止数据丢失和数据的保密。CDP技术既能实现系统的快速恢复,又能尽量避免数据丢失。我感到CDP产品就是为医院CIO准备的。”志翔表示。当时,医大二院的信息系统一直保持稳定运行,没有出现过任何故障。因此,医大二院没有立即购买CDP产品。当上文提到的那次事故出现后,医大二院感到必须彻底解决数据丢失的问题,志翔立刻想到了CDP。于是,医大二院成了天津市乃至全国医疗系统内第一家采用飞康CDP解决方案的医院。

CDP物有所值

2006年,医大二院的CDP系统正式上线,保护着医大二院所有重要的应用系统。CDP系统的存储容量达到3TB,目前已使用的容量为800GB左右。

保护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很多。比如,成都有一家医院采用了双冗余的方式,即在主数据中心采用双机保护,在容灾中心部署与主数据中心完全一样的双机。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双机保护的优势,但是其成本高昂,并不适合像医大二院这样对产品性价比要求较高的用户的需求。

志翔认为,CDP技术有几个优点。第一,CDP技术可以通过旁路实现系统的备份和快速恢复,不会对运行中的业务造成影响,而且CDP配备的存储柜能充当临时的主存储设备,在生产系统出现故障后可以临时接管生产系统,从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第二,CDP的部署快速,操作简便,即使是非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进行设置。医大二院在部署CDP方案时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第三,CDP具有高性价比。

篇6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云计算;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9

在当今以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成为各大组织机构发展的战略重点。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信息系统在实践应用中既涵盖医院员工、病人、病人亲属等在医院工作、就医的方方面面,又涵盖对医疗设备、药品、救护车等的全面管理,导致信息系统与管理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因此,建立一个符合医院自身规模的HIS系统,让信息技术真正落地到实际业务需求与未来发展上是当前医院信息建设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云计算是一种以服务的方式借助Internet平台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能够动态部署、分配,满足HIS系统数据存储的高效性、实时性及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HIS系统优化设计之中是当前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分析云计算的特点及其在医院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系统优化设计策略:

1 云计算的特点及其在医院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云计算的各种在线应用软件服务所具有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医院信息系统围绕为患者服务这一核心目标,实现对相关信息的有效共享、合理流动和智能化处理的需求。

1.1 超大规模。云计算对信息的计算和存储等功能具有超大规模特点,能够为用户供应非常强的计算能力,从而构建良好的应用环境,为医院信息化建设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这也是医院信息化改革的方向。

1.2 全面虚拟化。云计算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可向用户提供各种资源和应用服务,且这一功能并非固定形态的有形实体,而是一种在“云”系统中的某一个随机位置中得以运行的实际运用。因此,在医院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为其提供一个灵活的信息平台,更好实现信息化服务功能。

1.3 良好的可扩展性。云计算下,“云”的规模具有动态伸缩性特点,而不是一种固化的形态,因此,其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复杂化的服务需求和用户需求增长的要求。从而更适合医院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整合平台。

1.4 按需服务。“云计算”下其提供的服务是规模效应明显的资源池,且具有较好的供应能力,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包括自来水,电等在内的计费等细致服务内容,从而能够使医院管理工作得到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持。

2 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系统优化设计策略

云计算模式下,医院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主要从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全面利用方面开展:

2.1 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优化设计

在传统的医疗系统中,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等IT基础设施往往是分散而隔离的,由不同的医疗机构或者同一医机构的不同部门单独维护和使用,这些分离的系统无法做到对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对医疗系统的统筹管理,资源调配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医疗行业的整体效率。而云计算的应用,则为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联合优化和动态管理提供了可能,在优化设计上,主要可采取如下策略:

首先,信息集中设计。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将医院IT系统的不同层面―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存储等一一隔开,打破物理设备障碍,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达到信息集中管理、动态调配和按需使用的目的。且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人们所储存的信息也不再依赖于电脑硬盘或者是传统服务器,而是可以直接将海量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并可以随时更新、调用。

其次,信息共享设计。在云计算概念下,通过IT技术的创新型应用,构建基于“云”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包括: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远程诊疗管理系统以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打造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优化和集中,把医院从信息孤岛中解脱出来,形成区域的体系以享用IT的服务,实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成本控制和效率,同时能够提高医院管理病人在医院间转诊的能力。

最后,信息获取设计。在云计算模式下,实现云桌面漫游,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接入到自己的桌面。医务人员在门诊、护士站、病房均可以借助平板电脑、客户端访问自己的应用系统。同时,借助桌面虚拟化技术,降低对医院计算机设备的硬件需求,只需一台装有浏览器的笔记本电脑或者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应用高效、快速地获取相应的医疗信息。

2.2 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效率优化设计

云计算模式下,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实用易用的信息管理方案,提供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效率,促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并致力于实现“用软件的力量帮助患者和医疗机构发挥最大潜力”的愿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效率的优化设计主要体现在:

(1)是建立电子档案。健康档案是患者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云计算下,可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临床信息整合系统,使健康档案集成病历、医嘱、检查、检验等各种临床数据。并在虚拟服务器上运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患者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如:构建面向个人保健需求的自助健康管理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体检中心和健康管理机构的健康管理云计算服务平台应用于区域医疗一体化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应用于区域医疗一体化的一卡通支付管理平台等。(2)是建立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网络。借助云计算提供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建立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网络,使医生在相应权限控制下能够跨院访问和编辑某个病人的所有电子病历,为患者就医服务提供了快捷的诊断服务流程。如:利用语义化电子病历所提供的量表功能,实现更方便的在临床过程中采集具有科研价值的高质量病历数据,避免医生的临床与科研数据两次录入问题,将医院诊疗病人规模转化为科研优势,提高病历信息的使用效率,推动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3)是建立“面向医院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这个“院长指挥舱”帮助医院各级管理者快速全面掌握医院运营状况,及时抓住医院运营管控重点,保证医院运营的高效、安全,提高业务科室的工作效率,使患者的诊疗过程更加安全和可追踪。

2.3 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全面利用优化设计

云计算下,医院信息系统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并全面利用,探索创新的医学规律,建立疾病预测模型,从而能够极大的帮助寻找最佳诊疗措施,以促进病人康复和降低医疗成本。例如:针对一些慢性病,可以通过对历史病例数据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尝试建立帮助未来病人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又如,脑中风病人再次中风的风险预测模型、脑中风病程发展指标体系、包含中医特色诊断辨证风险因素的慢性肾病的预测模型等等。

3 总结

云计算的发展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形态。在云计算概念下,通过相关技术的创新型应用,打造医疗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全面利用的优化设计,可明显地降低医疗成本,带来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进而促进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锡坤,史兆荣,王与荣.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基础平台建设[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07).

[2]张杰.云计算―医院信息系统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05).

[3]马锡坤.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基础平台构建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3(07).

篇7

【关键词】大数据 云计算 工业4.0 工业云 物联网 IOT 万物互联 工业互联网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

1 概述

1.1 工业1.0

机械化,以蒸汽机为标志,用蒸汽动力驱动机器取代人力,从此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正式进化为工业。

1.2 工业2.0

电气化,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器取代蒸汽动力,从此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实现分工,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

1.3 工业3.0

自动化,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PC的应用为标志,从此机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同时也接管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工业生产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类的消费能力,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如图1所示。

1.4 工业4.0将是整个中国时代性的革命

什么是工业4.0?

“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

2015年中国有几个概念非常火,第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二就是工业4.0,第三个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是巨大无比的概念,“互联网+”里面有“互联网+金融”叫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零售”、“互联网电子商务”,而“互联网+制造”就是工业4.0。它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所以说,工业4.0是整个中国时代性的革命。如图2所示。

2 工业4.0有哪些特点

互联:互联工业4.0的核心是连接,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数据:工业4.0连接和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工业链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销售数据、消费者数据。

集成:工业4.0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中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通过这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互联,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创新:工业4.0的实施过程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制造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将会层出不穷,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到模式创新,再到液态创新,最后到组织创新。

转型:对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而言,转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工厂,从2.0、3.0的工厂转型到4.0的工厂,整个生产形态上,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实际上整个生产的过程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定制化。这是工业4.0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如图3所示。

3 工业4.0有哪些技术支柱

工业4.0九大技术支柱包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这九大支柱中会产生无数的商机和上市公司。如图4所示。

4 哪类公司最有前景

结合中国工业现状来看,未来十年,中国工业4.0领域将有充足发展的三类公司有:

第一类是智能工厂,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传统的工厂转型成智能工厂,第二种是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厂;

第二类是解决方案公司,为制造业公司提供智能工厂顶层设计、转型路径图、软硬件一体化实施的工业4.0解决方案公司。

第三类是技术供应商,包括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

除这三类以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知识工作自动化等技术供应商也会面临巨大的发展前景。如图5所示。

5 【解决方案】包括软件硬件

软件有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知识工作自动化等;硬件是工业机器人(包括高端零部件)、传感器、RFID、3D打印、机器视觉、智能物流(AGV)、 PLC、数据采集器、工业交换机等。如图6所示。

这是一次巨大的产业革命,错过了工业4.0也就错过了这个时代!谁最终赢得第四次工业革命主导权?第四次工业革命以2013年德国汉诺威为标志,宣布这一轮工作革命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如图7所示。

德国政府所定义的德国工业4.0,由一个信息,一个网络,四大主题、三项集成、八项计划组成的框架机构。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整体框架有很多地方和中国的实际国情不同,操作上面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图8所示。

第四次工业革命延续时间大概为30到40年,所以说工业4.0、移动互联网对中国工业的颠覆、再造和融合,才刚刚开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主导这个世界未来的工业标准之争,是由德国和美国按照自己的逻辑路径、表述方法来进行推进。

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标准,希望关注设备互联、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基础上对业务的洞察,他们对传统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其关注点在大数据和云计算。

德国提出工业4.0,拥有强大的机械制造技术,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设备和能力,德国很关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深刻改变。

可以看到,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实施路径和逻辑相反,但是目标一致。美国是以GE公司、IBM这些公司为支持,侧重于从软件出发打通硬件;德国是以西门子、库卡、SAP这些公司为主导,希望可以从硬件打通到软件。无论从软到硬,还是从硬到软,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实现智能制造,实现移动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

中国为什么选择德国标准?

(1)中国政府认为,德国路径比美国路径更容易实现;

(2)美国的工业空心化严重。IT公司出现工业4.0挑战大,缺少基础设施的落地,德国工业技术雄厚,是生产制造基地,生产设备供应商加IT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上,中国政府的策略是,紧盯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潮流,选择工业4.0,推出中国版的中国制造2025,寻找机会弯道超车,后发先制。

工业4.0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期刚刚开始,预计要30到50年的时间发展引进,按照国家工信部部长所说:德国是从工业3.0串联到工业4.0,中国是2.0、3.0一起并联到4.0。

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把中国版的工业4.0的核心目标定义为智能制造,这个词表述非常准确。由智能制造再延伸到具体的工厂而言,就是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是工业4.0的两大目标。

在未来的工业4.0时代,软件重要还是硬件重要,这个答案非常简单:软件决定一切,软件定义机器。所有的工厂都是软件企业,都是数据企业,所有工业软件在工业4.0时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软件定义一切。

工业时代4.0这条路刚刚开始,但给了我们大概的方向,未来企业会变成数据的企业、创新的企业、集成的企业、不断快速变化的企业。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颠覆,称之为工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

6 国际国内工业云的建立

GE公司建立的Predix云,一个专为收集与分析工业数据而开发设计的云解决方案。Predix云也是“平台即服务”(PaaS),将在高度安全的工业级云环境中捕捉和分析海量高速运行、类型多样的各种机器产生的数据。Predix云将推动工业互联网的下一阶段增长,可以帮助开发者为行业快速开发、部署和管理应用与服务。

全球化的数字制造的热潮汹涌,工业大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巨量被释放出来,如何将这些数据与人、机器相连接,成为一个崭新的命题。而制造业巨擘GE在回归工业根基的转型之路上,推出了工业互联网这一广为传播的概念,而Predix正是GE承载新工业帝国梦想的核心平台。Predix是GE面向行业推出的一个工业云平台。不同的组织,能在上面控制数据的连接,并使用第三方开发者的分析软件。 一方面Predix为大量开发者提供便利,开发各种工业级APP。开发者只需关注如何解决问题,而无须关心如何获取以及连接数据;另一方面用户作为数据托管方,则可以使用这些APP,进行设备管理、运营维护等。

Predix的起源传统意义上OT技术是用于对机器设备的监视和控制,但GE眼中的OT技术已经超越这些概念,将机器设备与云服务连接,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进行设备故障预测和整体健康程度的评估。通过融合IT和OT技术,GE正在重新定义工业自动化。

GE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对机器设备的数据采集已有多年,但这些物联网前的传感器主要用于对设备运行实时性能的监测,比如显示某一特定测点的压力值,设备专家通过监视各测点的数值从而推断设备的性能,然后这些实时数据就被丢弃,不再进行收集存储。

机器设备产生的海量时间序列数据与社交数据和交易数据差别很大,针对工业数据的存储、分析必须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以帮助理解机器设备的行为表现。为了处理这些海量的数据集,GE需要一个新的平台来安全连接设备并分析数据,就这样在2013年,一个基于云计算的软件平台Predix被开发出来。不仅仅通过运营数据分析降低设备的服务成本,也通过这些运营数据有效指导产品研发的改进。

如图9所示,工业数据湖受到Amazon提供S3、EC2等云服务的启发, GE的管理层逐渐意识到他们也可以将Predix以云服务的形式推向市场,从而开启设备运营的联接、分析服务市场。

Predix正式诞生。

Predix的构成Predix是GE推出的全球第一个专为工业数据与分析开发的云服务平台,负责将各种工业资产设备和供应商相互连接并接入云端,并提供资产性能管理(APM)和运营优化服务。Predix承担的角色类似个人电脑中的Windows和智能手机中的IOS、Android操作系统。对于纷繁复杂的工业设备和工业数据类型来讲,Predix与其说是通过操作系统来运营工业互联网,不如说是为海量的工业数据找到了一种相对标准和统一的承载和呈现形式。

如图10所示,Predix的架构传承于GE工业化基因,Predix提供标准的方式来运行工业级的分析能力,连接机器、数据和人,提供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分析、资产数据管理、机器和机器通信和应用移动性,“端到端”的安全访问机制确保数据、设备、网络和系统的授权访问。

GE为何要推行Predix其实是一个面向云应用的软件平台,负责将各种工业资产设备和供应商相互连接并接入云端,并提供资产性能管理(APM)和运营优化服务。所以,Predix的功能是统筹各种APM系统、承载行业用户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从这个意义上,GE把它称为“操作系统”。

APM系统一般包括企业资产管理(EAM)、预防性维护(PM)、预见性维护(PdM)、工厂资产管理(PAM)、环境健康和安全(EH&S)等方面。GE的APM系统,是GE为了提升自身的资产管理绩效而特别研发,并已在内部应用多年的,一整套综合了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没有APM系统的Predix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即使GE开放了Predix,用户也需要使用GE的APM来实现远程监控、诊断、智能运行设备。所不同的是用户基于Predix二次开发出来的是以GE APM系统为核心的、适合自己的资产绩效管理方案,因为不同行业的资产绩效管理方案,必须要写入该行业的特性和参数。

GE的终极目标每一家工业企业都要成为一家数字公司,这是GE对未来的看法。而GE同时希望,Predix能成为这些数字公司的驻足之地。

因此,GE加大推广APP开发的力度。2016年GE计划开设4个创新坊,加大企业对于开发类似工业APP的扶持,从而孵化出完整的生态群。

市场的同类掘金者为了在数字化领域挖掘新的商业机会,西门子正在以“西门子数字服务”为平台,努力发展相关服务。西门子2015年底宣布将增加研发投入3亿欧元搭建跨业务新数字化服务平台Sinalytics。这一平台与Predix非常类似,整合了远程维护、数据分析及网络安全等技术。继成功完成内部测试之后,2016年西门子正式面向市场推出“MindSphere工业云平台”。MindSphere被设计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工业企业可将数据服务作为预防性维护、能源数据管理以及工厂资源优化的基础。

除此之外,前段时间与美的达成股权收购的机器人制造商KUKA和Infosys宣布联手开发支持企业迎接工业4.0的解决方案,合作目标是开发一个可让客户采集、评估和利用数据以提高自身生产过程的软件平台,KUKA将通过建立工业4.0云平台扩展设备与云系统之间的连接。

PTC2014年宣布收购物联网平台创建者ThingWorx,并致力于建立和运营物联网应用。经过一系列的收购和运作,2016年6月,PTC宣布新版物联网平台ThingWorx 7上市,包括进阶的联网产品管理工具组、强大的新分析功能、公有云支持、简化的平台元件等。

当然,对IBM、SAP、微软这些虎视眈眈的市场巨鳄,同样不能忽视他们对工业云的狂热。

总结中国企业具有广泛的工业云应用需求,如风电、飞机发动机、汽车、工程机械、家电等保有量居世界前列。因此,呼唤中国自己的工业云生态圈,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想法,正如GPS之于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然而,这样的云平台的搭建,在中国,已经几乎可以断定无法由一个公司之力来建设的。这么庞大的一个生态圈,绝非当下中国制造业任何一个企业的工业技术体系可以承担,一个合适的制造业共同体,迫在眉睫。

然而以GE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工业云,在海尔、在华为这些优秀的制造业都已经结为联盟。徐工集团与阿里云公司共同打造的“工业云”平台瞄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全球标杆―美国GE公司打造的Predix工业云平台,应用颠覆式思维、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徐工数字化工业能力输出打造成开放、共享的全球云平台,力争成为中国工业领域的“Predix”。

7 结论

工业物联网正在推动第四轮工业革命,它将大大改变制造、能源、交通运输、城市、医疗以及其他工业行业,并帮助企业从传感器聚集数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器效率以及整个工作的吞吐量。具体应用包括运动控制、机器与机器通信、预防性维护、大数据分析以及互联医疗系统等。

工业云平台由于能够灵活实现跨区域工业信息服务的部署和交付,已经成为国际巨头们投入的重点。如果说传统信息技术领域是美国企业占据优势地位,那么工业领域的信息服务发展正迎来群雄逐鹿的时代。谁能率先确立在全球的工业云服务覆盖,便能在智能制造时代掌握产业生态的制高点,并取得掌控工业物联网的先机。

参考文献

[1]乌尔里希・森德勒.德国 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0.

篇8

【关键词】 NB-IoT 物联网智慧小区

前言:

目前建设的大多数智慧小区,都是只完成了部分单独智能化的系统,如小区安防系统,小区门禁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但是这些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只是局部封闭的独立系统,众多系统各自为政,各厂家的产品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后期与其它系统的对接难度高,无法做到资源与业务全面整合。在此基础上建设的智慧小区系统扩展性差,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交互,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小区。本文探讨如何运用先进的NB-IoT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立起沟通小区内部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物业中心、居民与外部社会等多重综合信息交互平台,打造出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的生活环境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智能化住宅小区。

一、NB-IoT技术概念及特点

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是一种物联网实现技术,同蓝牙、WIFI、ZigBee一样,属于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1]。

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2]。NB-IoT具备四大特点:

一是海量连接,NB-IoT单扇区支持5万个连接,是传统接入数的50-100倍;

二是深度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比现有的网络增益20dB,覆盖面积扩大100倍,预期能覆盖到地下车库、地下室、地下管道等信号难以到达的地方;

三是低功耗,NB-IoT终端模块的电池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

四是低成本,NB-IoT模块的成本低于2G模块的成本,大规模应用后预期可到10元以内。

二、NB-IoT应用背景

移动通信正在从人和人的连接,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迈进,万物互联是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的4G网络在物与物连接上能力不足。事实上,相比蓝牙、WIFI、ZigBe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移动蜂窝网络具备广覆盖、可移动以及大连接数等特性,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将成为物联网的主要连接技术。

2016年6月16号,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蜂窝物联网)作为3GPP R13一项重要课题,其对应的3GPP协议相关内容获得了RAN全会批准,正式宣告了这项受无线产业广泛支持的NB-IoT标准核心协议历经2年多的研究终于全部完成。

2016年7月15日,中国电信开始启动800M LTE 4G网络建设,这是国内第一张低频LTE网络,并且将在2017年上半年实现全网覆盖,为NB-IoT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网络基础。

因为NB-IoT自身具备的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大容量等优势,使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车联网、智慧医疗、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家庭、智慧教育、智慧小区等。

三、NB-IoT在智慧小区应用实现方法

3.1智慧小区应用场景设计

针对智慧小区应用,需要制定相关完整的场景体验和场景智能解决方案,给用户提供一整套智能组合产品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独的智能产品。目前在智慧小区里面的应用场景有:

公共安全防范:小区安防系统(视频监控、红外探测、电子巡更等)、出入口管理系统(人员出入管理、车辆出入管理及车位管理、可视对讲、电梯智能控制、智能信报箱等),居民报警系统(门窗入侵报警、紧急报警按钮、煤气泄露报警、烟感报警、漏电报警、漏水报警等),应用现代化综合安全防范技术,建立小区全面的安全防范体系。

物业管理系统(公共信息和互动系统、远程抄表、智能井盖、智能路灯、给排水监测、地库送排风监测、电梯监测等),通过嵌入各种信息化手段,提升了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为物业工作人员和居民之间提供全方位的沟通手段,搭建即时、畅通的互动桥梁,达到了提高物业服务水准,降低物业管理成本的目的。

智能家居系统(电子门锁、灯控及调光、空调、窗帘、音响、智能净水、智能空净、灌溉、健康监控、智能网关等),使居民的家居生活智能化、人性化、安全、方便、快捷,享受高贵、舒适的环境。

目前已有一些厂家实现了在产品出厂时预置NB-IoT通讯模块(如三川智慧、宁波水表厂生产的物联网水表、百富科技生产的移动POS机等),这些已经预置NB-IoT通讯模块的产品可直接接入NB-IoT网络中,其它产品则需要进行NB-IoT通讯模块的升级改造,实现对以上场景中所需底层数据的深度覆盖和海量采集。

3.2智慧小区公众服务云平台设计

为实现智慧小区建设的终极目标,需要构建部署智慧小区公众服务云平台,它是为智慧小区其它系统相关应用的建设提供基础性的软硬件平台。使用云计算模式进行平台搭建并提供服务,采用标准开放的平台接口,完成小区内多个系统集中建设与维护,实现数据统一存储,节省用户软硬件平台投资。在智慧小区公众服务云平台上统一对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交互,之后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定制和优化用户体验。以大数据为核心,实现小区内各个系统信息分析和联动的需求,同时采用多级权限管理,为物业提供物业统一管理服务系统应用,为居民提供智慧小区APP应用。

智慧小区公众服务云平台是为广大小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生活服务的平台。平台聚焦小区物业、小区商圈、居民互动、居家养老等服务,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社会力量,组织公共资源,提供小区公众服务,最终实现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平台支持平滑扩展,可根据客户需求和资金投入预算,分阶段部署,平滑扩容升级。提供与城市其它公共信息平台对接的接口,实现对政府部门、相关系统、各类数据信息资源的横向互联与纵向互通,拓展数据交换共享服务,例如⑿∏的公共信息和互动系统与政府的政务服务系统对接、小区的电梯监测系统与安检部门系统对接、小区的安防系统与公安部门系统对接、小区的居民健康大数据与城市医疗系统对接等,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3.3智慧小区公众服务云平台系统安全保障

NB-IoT使用专门的号码段以及专用的物联网专网,可得到电信级的QoS服务质量保证、网络安全、电信级计费、大数据服务保障。电信运营商提供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全面安全防护,解决了物业公司系统运行维护的后顾之忧,物业公司可腾出精力更加专注于为居民服务,居民也可尽享全面安全无忧的智慧生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使用NB-IoT物联网技术将建设安全、舒适的小区环境;建立高效、科学、便利的物业管理体系;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信息通讯服务;打造温馨、舒适、便利、科学和数字化视听一体化的现代智能家居环境系统,避免了重复投资,满足了政府、物业公司、居民等多方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云计算;区域医疗卫生云;社区医疗卫生云;信息共享

1.引言

我国医疗信息化已经进入区域医疗发展阶段,区域医疗信息化正在使用云计算技术作为支撑。区域医疗将承担一定范围内的医疗机构的健康信息和医疗信息的数据交换和数据集成,用来支持医疗保障系统、健康保健业务管理、疾病控制、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业务。因此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需要具有支持大规模计算的基础架构,包括服务器和存储等资源,并且具有支持多医疗机构同时使用,业务需求量大,业务复杂度高,数据量大的能力。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云计算平台成为医疗信息化最好的选择。

2.云计算技术概述

2.1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统一管理大量的物理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虚拟化,形成一个巨大的虚拟化资源池。云是一类并行和分布式的系统,这些系统由一系列互联的虚拟计算机组成。这些虚拟计算机是基于服务级别协议(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协商确定)被动态部署的,并且作为一个或多个统一的计算资源而存在。云计算可以按照用户对资源和计算能力的需求动态部署虚拟资源,而不受物理资源的限制。用户所有基于云的计算和应用工作在虚拟化的资源上,不需要关心这些资源部署在哪些物理资源上,用户可以方便地变更对计算资源的需求。

2.2 云计算的特点

1)虚拟化技术:这是云计算最强调的特点,包括资源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每一个应用部署的环境和物理平台是没有关系的。通过虚拟平台进行管理达到对应用进行扩展、迁移、备份,操作均通过虚拟化层次完成。2)动态可扩展:通过动态扩展虚拟化的层次达到对应用进行扩展的目的。可以实时将服务器加入到现有的服务器机群中,增加“云”的计算能力。3)按需部署:用户运行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资源和计算能力。云计算平台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部署资源和计算能力。4)高灵活性:现在大部分的软件和硬件都对虚拟化有一定支持,各种IT资源,例如,软件、硬件、操作系统、存储网络等通过虚拟化,放在云计算虚拟资源池中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能够兼容不同硬件厂商的产品,兼容低配置机器和外设而获得高性能计算。5)高可靠性:虚拟化技术使得用户的应用和计算分布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面,即使单点服务器崩溃,仍然可以通过动态扩展功能部署新的服务器作为资源和计算能力添加进来,保证应用和计算的正常运转。6)高性价比:云计算采用虚拟资源池的方法管理所有资源,对物理资源的要求较低。可以使用廉价的PC组成云,而计算性能却可超过大型主机。

3.区域医疗卫生云设想

多个社区医疗卫生云通过网络与区域医疗卫生云相连,区域医疗卫生云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向区域内医疗机构提供信息技术与资源共享服务。

3.1 医疗云运维方式

运营模式采用SaaS方式,服务内容为跨机构医疗信息交换服务和医疗信息服务,收费对象为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收费方式可按实际交易收费,建设规模至少为省或市。社区医疗卫生云运营模式采用SaaS方式,服务内容为社区HIS和公共卫生应用,收费对象为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收费方式可按医院收年租费,建设规模至少为区或县。

3.2 区域医疗卫生云架构(如图1)

3.3 社区医疗卫生云服务

提供商业在线服务供用户选择,客户按自身需求多项选择,服务包括以下几种:

3.3.1 基本医疗

包括其一基本功能:挂号、门诊收费、医生工作站、药房药库、医技管理、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病案管理医疗保险接口;其二可选功能:家庭病房、社区护理、双向转诊和院长查询等。

3.3.2 个人健康管理

包括其一基本功能:个人健康服务门户和短信服务接口;其二可选功能为移动个人健康服务。

3.3.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其一基本功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管理、传染病管理、慢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和精神疾病管理;其二可选功能:社区残疾康复管理、计生服务和公共事件管理。

3.3.4 社区管理

包括其一基本功能:社区业务管理、社区绩效管理、社区卫生报表系统和财务物资药品监管;其二可选功能:可选功能为GIS展现。

3.3.5 CDC接口(国家传染病直报系统、国家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3.4 社区医疗卫生云的商务环境

包括服务运营者、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

3.4.1 服务运营者:负责社区卫生云的运营管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其他医疗卫生运营商。

3.4.2 服务提供者:社区医疗卫生云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例如IBM。

3.4.3 服务消费者:是使用社区医疗卫生云的单位,可以是租用的方式,也可是云建设单位;消费者包括市/区/县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卫生院/所。

3.5 社区医疗卫生云的架构(如图2)

3.6 关键技术

3.6.1 社区医疗卫生云涉及的技术

包括大型系统的设计运行经验;多租户技术:实现集中化运营不同环境下医疗机构系统的隔离;流程引擎:满足业务流程的灵活性及差异性;报表平台:满足不同业务管理的灵活性及差异性;业务规则引擎:满足业务规则的灵活性及差异性。

3.6.2 区域医疗卫生云涉及的技术

包括EMPI、HIE、EHR信息服务;多种资源共享模式:不同粒度的共享模式运用于不同规模的租户或医院;通过共享软硬件以及人力资源降低成本;对已有应用透明;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

3.6.3 多用户数据库服务平台

对于应用开发人员完全透明,数据库应用开发方式跟使用普通的数据库相同;最大程度的简化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只需一些简单的配置;租户通过网络自助界面快速获得所需的软件服务,如MT Dbaas。

3.6.4 大规模租户技术

将提供多种多样的数据库资源共享模式和SLA/QoS选项,最大化资源利用率以优化成本;完整的管理和监控能力,包括资源池、租户及应用的生命周期;弹性的架构高可用性,对于大规模租户的支持以及快速的扩容能力;高度的透明性极大地减少了开发新应用和迁移已有应用的难度和工作量。

3.6.5 流程引擎

流程管理可以实现业务操作的流程规范化和自动化,满足业务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要求并提高运行效率;实现健康档案管理与业务流转的结合,文档随业务处理的环节流转,处理完毕后自动归档,并长期保存,以满足合规性要求;可以对业务操作流程的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到业务绩效考核指标,方便调节和优化业务运营;图形化的流程开发和监控工具,图形化的表单设计器,例如Filenet。

3.6.6 报表平台

满足医疗机构管理灵活性和差异性要求,统一平台SOA架构,一个产品提供所有BI的服务,共享式的单一元数据,单一安全性,集中布置、配置,集中管理,例如Congnos。

3.6.7 规则引擎

实现业务规则灵化,中间件平台化和服务化,便于应用的的升级换代。

4.总结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管理方便、投资灵活、易扩展,对基层医疗单位技术人员要求低,适合我国当前卫生信息发展情况以及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及时跟踪云计算的发展,开发云环境下医疗卫生信息化软件以及创新服务模式,迅速构建以国家为主导、各省级为主要区域平台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对提升我国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IMB医疗云设想.

篇10

关键词: 综合布线;无线医疗;移动办公;机房自动报警;IPTV;医用物流

0 前言

随着现代化综合医院建筑的迅速发展,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先进的软硬件设施成为医院比拼医疗实力,管理水平等的很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软硬件设施基本都包含在弱电系统中。

医院建筑弱电一般包括如下系统:1)公共广播及病房呼叫系统。2)卫星接收有线电视系统。3)视频监控安防系统。4)视频示教,会议,远程医疗系统。5)大屏幕公告栏及触摸引导系统。6)门禁,考勤,停车,食堂,卖场系统。7)电话系统。8)智能叫号排队管理系统。9)综合布线系统。10)无线医疗系统。11)弱电机房。12)楼宇自控系统。公共区域照明与亮化系统。13)医院物流管理系统等。

下面介绍的我院弱电系统设计及实施,是在考察了解最先进的国内国外同类医院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程的医疗范围,工程投资,就诊流程,管理模式,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IBMS)为设计主线,以结构化布线系统及相关专业系统的布线为链路基础,涵盖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三大范畴的各子系统,完整,先进,实用,同时也考虑了未来发展需要。

1 工程概况

此工程位于沈阳市中心地段偏东,原辽宁省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原址,三级甲等医院。占地面积5000㎡,总建筑面积约120000㎡,主楼建筑高度为70米,裙楼建筑高度为24米,地上17层,主要为门诊部,手术室,病房,检验中心,体检中心,监控室。地下共2层,主要为冷热交换站,三气控制室,泵房,变配电站,放射科,500个车位的停车场。

住院部共有1800张床,门急诊日就医人数为2500-4000人次。

2 几个弱电系统模块设计及实施

2.1 计算机网络系统

我院骨干网络采用光纤双核心万兆星型网络结构,使用两台H3C12500核心级万兆路由交换机,通过集成的防火墙,负载均衡等业务板卡来实现安全保证和流量均衡,可提供万兆或拾万兆丰富的服务器接入方案。接入层采用H3CS3100-PWR千兆交换机,可为AP提供电源。计算机网络及电话网络均使用6类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接口设备使用6类RJ45接口,对于ICU,CCU,检验中心,急诊中心等信息密集的区域采用高密度接口(15个信息点以上),诊疗区采用中等密度(6-14个信息点),病房康复区采用中低密度(2-6个信息点),对于传染病隔离区、手术区及ICU区等,对于网络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为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故障,采用特殊颜色进行管理,如线缆、跳线以及配线架等全部采用彩色。对于需要考虑医疗设备本身易产生电磁干扰的区域(如放射区),为保证医疗设备及信息的安全性,采用屏蔽或光纤到桌面的解决方案。整个布线系统考虑了防鼠设计。由建筑群配线架到各建筑物配线架之间的主干布线系统采用单模光缆,在楼层都预留光纤接口方便扩充。充分考虑可靠性,管理性,把以前的中心机房设置成冗灾和备份中心,实现网络数据的双备份,原来的服务器放在此处和现在中心机房的服务器构成双工,维护运营,事故预防,灾难恢复,有很短的系统恢复平均时间(MTTR),有更高的安全性(实时入侵监测,报警,交换机端口管理使管理员能防患于未然),有更高的管理性(高级连接指引与追踪帮助快速,准确的迁移,添加与改变连接)有灾难恢复(通过快速准确地连接复制,迅速重建连接)不同网络之间的物理隔离。而将要实施的云计算方案,更能发挥出多服务器的功效,也更加安全。

2.2 “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系统是使用近场通信技术,将可使用的身份信息、授权信息、消费信息等统一集成存储在一个智能卡上,当卡片近距离靠近读卡器时,通过读卡器的感应,将卡上的各种信息读入系统,并根据授权信息完成各种动作。

在“一卡通”系统中,我们通过手机使用的双界面SIM卡的方式来实现。双界面SIM卡支持接触与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接触界面的通讯完全符合ISO7816的规定,非接触界面完全符合ISO14443规范,支持TypeA和TypeB两种通讯协议。将这张双界面SIM卡插到手机的SIM卡插槽中,接触界面实现SIM应用,完成手机卡的正常功能,与此同时,非接触界面可以实现非接触方式的消费、门禁等应用。使用者可以通过在读卡器上“刷”手机来完成各种操作,刷卡后,读卡器将卡上的认证信息传回认证中心进行鉴权后再由现场的终端设备进行开门、扣费、纪录等一系列动作。我院将医院的办公室/诊疗区/停车场的门禁系统、食堂/水吧/售货机的消费系统、日常考勤/签到管理系统、公务车辆管理系统中的日常工作、消费过程全部整合到一卡通系统中来。即在需要身份认证获消费确认的所有场合,全部可以通过“刷”手机来完成,极大地方便了职工,也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

2.3 移动办公系统

移动办公系统是将我医院现有的OA系统进行适配,根据手机应用的特点,将所有功能展现在手机上。通过移动办公系统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公文批阅、信息查询、通知发送等功能,达到了“无论身处何处,一切尽在掌控”的目的。对于任何一个医院,在使用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时信息安全都十分重要。使用APN技术,由医院对使用移动办公系统的手机号码进行授权,未经授权的手机无法完成接入,并通过多重加密技术保障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

2.4 IPTV互动电视

以往单位采用卫星接收或有线电视接收的比较多。而我院采用IPTV这种先进方式。采用最新一代数字电视技术,以电视机为主要显示终端,利用宽带IP网络传送数字化的视频音频、文本图像等信息,为用户提供各种交互式电视服务。它以宽带网络为主要接入方式,以宽带网络机顶盒+电视机为用户终端,向用户提供电信级的服务和使用简便的电视式体验。互动电视与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内容丰富:点播节目库汇集近36000小时的节目,几千部热门电影、电视剧,各种时事类节目,从历史到未来。从娱乐到教育,包罗万象,满足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需要。

人机互动,给用户更多的掌控权。可在任何时间内回看48小时内的任何电视节目,让电视为您等待;即时时移,看电视时就能随意暂停当前节目,可以随时倒退,不怕错过任何精彩镜头。采用最新的数字电视技术,图象清晰稳定,生动流畅,让用户感受新一代的数字媒体服务。

书签:观看点播时可随时中断观看,设定断点标识(书签),下次从中断处继续观看。

IPTV的使用,极大地方便聊患者和陪护。

2.5 无线通信系统

按照医院规定,医生医嘱要在指定时间内及时下发,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医生需要随身携带一大堆病历本,到病房探视病人,了解不同患者病情,并且以手写方式记录医嘱信息,等查房完全结束后,再录入到电脑中交给护士去执行,医生要花大量时间在文字工作上,患者也只有等待查房结束才能得到及时治疗;护士需要不停地在纸上记录采集的数据和信息,之后在需要时反复的转抄这些数据,这些无疑要耗费他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有了无线接入系统后,医生只需手持平板电脑或者PDA即可在病床前实时调阅病人各种信息,而下达的医嘱信息也能通过WLAN无线方式及时传递给护士去执行,护士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异常情况,还可通过无线的方式及时通知医生,医生可对医嘱进行调整。临床移动信息系统使临床医护人员在移动中可以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实时获取和查询新的信息,记录各项数据,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临床决策响应能力,沟通机制和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无线网络技术带来的核心优势就是移动性,医疗机构信息非常庞大,无线网络在医疗机构中应用正好能满足建立“以人为本”的医疗模式。无线网络可以使新建的网络与原来的有线网络应用系统有机无缝的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医疗设备,信息的高度共享和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提高效率,节省医院人手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无线网络所具有的可扩容性还利于今后的网络扩充作准备留出空间。

3 结束语

现代医院建筑的特点是从智能化向数字化转变,要建设数字化医院,就必须根据医院建筑的功能特点、标准要求,从方案设计、产品选择以及施工等方面对弱电系统提出特殊的要求,以确保最终交付的弱电系统能为医院的各功能区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静娟;,综合性医院弱电系统先进性的体现,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科技与企业,2012,03,06.